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材料的符号化提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筑中对材料的应用不仅包含了基本的实用功能,还包含这对文化符号的提炼。近年来,容易复制并且批量生产的现代建筑大量出现,但这种简单的复制却将中国建筑的传统性与地域性的完全剥离出去。拉夫曾经说过:“很多人对自己家乡的地理有一种亲切感,而且他们能够体会到那种维护家乡的责任感。”一直以来,不少建筑师都试图将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进行有机和融合,其中不乏优秀实例。对传统形式建筑物的内涵进行挖掘和提炼,对其材料的符号化提炼,能使设计出的建筑空间表现出更加深层的含义。
(一)尼洋河游客接待站接待站位于西藏林芝的尼洋河旅游景区,包括了漂流活动更衣室以及游客卫生间等一些功能。建筑师试图运用大胆单纯的色彩,抽象性的几何形体和粗犷的西藏石材朴素的建造手段,通过当地藏民可以理解的方式,来探索西藏建筑文化的当代表达。接待站对藏区民居的传统建造技术进行了采用和改良。混凝土基础以上便是600mm厚的毛石承重墙体。大部分门窗洞口都深深地凹入墙面,洞口两侧的墙体作为扶壁墙在结构上增加了建筑的整体刚度,同时也减小了室内空间跨度,屋面采用简支梁和檩条体系的木结构,局部跨度较大的木梁用200mm×300mm的木材拼合而成。阿嘎土是当地建筑中常常用到的一种屋面防水材料,屋面的卷材防水上面用150毫米厚的阿嘎土进行覆盖,疏松的粘土在加水反复进行拍打,最后会形成可用的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还利用阿嘎土的塑性在檐口内侧拍打出檐沟,并用槽钢加工的雨水口形成有组织排水。建筑师尝试从这些乡土技术中找出西藏最独具特色的风格。
西藏的建筑物有一种直指人心的色彩感,因此建筑师也把颜色的元素放入建筑物的公共空间当中。接待站将西藏的矿物颜料涂刷在毛石墙面中,这样一来就将颜色的转化变成了空间的几何转化。从日出再到日落,来自各个方面和角度的阳光照射到洞口,并且从建筑中穿过,这时人们可以体会到不同的色彩效果。而且在这些色彩当中,包含了西藏独有的风格,它们既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将这些单纯和复杂结合起来,对西藏建筑物进行了完整的诠释。
(二)成都天空别院成都的天空别院是一个2万平方英尺的企业会所,它包括了短期住房、办公空间以及娱乐实施。设计师认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最精华的部分在于景观之间精妙的视觉联系,以及互相流动的空间布局。因此,建筑从传统民居中提取了庭院和坡屋顶这两个本土符号。建筑内各功能区围绕着多个装着玻璃窗的院落布局,将光线、空气和景观引入空旷的室内空间。多中心的设计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从一个庭院可以穿过其周围的空间,看到其他的庭院,从而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
为了表达中国文化而又不至于陷入中式风格的传统套路,建筑外部选用了本土建筑材料:陶瓦屋面以及灰砖外墙。天空别院由向内倾斜的坡屋顶所组成,随着柔和曲线的起伏,波峰和波谷的变化给大面积的外墙带来了抑扬顿挫的节奏。屋顶采用的陶瓦,除了采用传统材料来表达文化符号之外,也利用不同瓦片单元的缝隙以及瓷砖精细的断面来调整屋顶的平整度,从而实现扭曲的屋顶景观。建筑外墙高度从11米到15米不等,砖墙基本上是基于朝向的纹理样式实验。外墙并非严格的东西向,但所有砌砖都保持了连续的统一朝向,从而产生了非常丰富的肌理表面(图2)。同时,砖砌表面上的门窗洞口,嵌入了醒目的考登钢材质的外八字结构(图3)。钢材的使用,将相对较小的开口统一成特别的图形符号。而外八字的倒角,也呼应了屋顶的类型学符号,营造出独特的建筑语言。
二、总结与体会
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准确的把握符号系统,将经验和见识编织到符号创意当中去,结合对本土材料的应用和改良,并且运用到现代的建筑空间设计当中,往往能够创造出个性化、本土化的设计符号以及设计理念。
作者:秦晓彦高珍单位:中国西南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