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流视角下的城市发展研究范文

城市流视角下的城市发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流视角下的城市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城市流视角下的城市发展研究

1内蒙古城市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根据城市流强度模型和选取指标,计算得出各盟市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表2),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

1.1时间序列演变分析主要是:①各年份的城市外向功能量表现不稳定,各城市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研究时段内,各城市外向功能量因呈现不同特点而分为波浪式增长型、线性增长型和“∨”字变化型三类。波浪式增长型:在研究时段内城市外向功能量呈现明显的波浪式变化特征,包括呼和浩特市、乌海市和赤峰市;线性增长型:在研究时间段内,各年份的外向功能量均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仅包括鄂尔多斯市;“∨”字变化型:在研究时段的某一年份出现最低值或最高值,外向功能量呈先减少后增加态势,或呈先增加后减少态势,形成“∨”或“∧”字型特点,包括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和锡林郭勒盟等。②“呼包赤”为传统外向功能量高值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增长势头迅猛。呼和浩特、包头和赤峰三市为内蒙古传统的外向功能高值区,呼和浩特市与赤峰市大体呈增长态势。2003年,包头市的外向功能量居自治区首位,而后地位不断下降,呈现先急速下降后缓慢上升态势,到2012年其外向功能量已降至全区第四位;鄂尔多斯市外向功能量增加最显著,期间外向功能量增加近3倍,到2012年其外向功能量居全区首位;乌兰察布市外向功能量在2003—2012年稳步增加,黑马势头显著,其他城市外向功能量年际变化不显著,且处于较低水平。③各城市的城市流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03—2012年仅包头市在2007年出现特殊低值,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增长态势,这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有直接关系;其他各盟市均表现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与内蒙古经济总量积累不断增加相关。④传统城市流强高值城市梯度被逐年拉开,城市流强高值城市易主,中值城市流强度城市数量有限。2003年城市流强度高值、中高值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和赤峰市,其中包头市城市流强度居首位,且远高于处于同一水平的其他四市;到2012年,传统的高城市流强度城市发生显著变化,城市流强度差距拉大,其中鄂尔多斯城市流强增长迅速,远超其他城市而成为自治区城市流强度最高城市;呼和浩特和包头市保持较快的发展水平,处于同一级;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发展速度较缓慢,已明显滞后于其他城市。值得注意的是,通辽市城市流强度增加较快,已与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共同构成中值城市流强度城市,整体看中值城市数量偏少。

1.2空间序列演变分析按照城市流强度大小,利用ArcGIS9.3实现不同年份各盟市城市流强度的空间可视化表达,利用自然断裂法将各城市划分成高值区域、中高值区域、中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图1)。以城市流强度为衡量标准,内蒙古区域空间上呈现显著的“西强东弱”差异。城市流强度高值、中高值城市主要分布在蒙西地区,到2012年占其城市总数的50%;蒙东地区以中值城市和低值城市为主,仅赤峰市城市流强度为中高值区域。蒙西地区城市空间布局呈现集聚状态,且不同年份各盟市城市流强度值变化显著。2003—2012年,城市流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三市之间,其中鄂尔多斯2003年后进入高值区域,包头仅在2007年城市流强度值降至中值区域,到2012年鄂尔多斯城市流强度更是超越呼包两市,金三角内部极化作用加强;呼包鄂三市与周边其他盟市形成明显的城市流强度断层,表现出空间极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察布市表现较活跃,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均属于城市流中高值区域,未来有继续跻身该行列的潜力。蒙东地区各盟市发展稳定,赤峰长期一枝独秀。仅赤峰市属于城市流中高值区,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属于城市流中值区,呼伦贝尔市属于城市流低值区。赤峰市虽一支独大,但其城市流强度仍有限,自身发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整个蒙东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2内蒙古城市联系特征与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城市间联系特征分析分析5年各盟市行业发展的外向功能量(限于篇幅仅列出2012年数据,其中锡林郭勒盟采用2009年数据)见表。从城市间联系来看:①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三城市间优势互补明显,其中呼和浩特以交通、信息、住宿、金融、租赁、教育、卫生、文化与公共管理等第三产业外向功能量为优势,包头以制造业为强势,鄂尔多斯以能源为优势,城市间要素流动充分,一体化趋势明显。②赤峰市外向功能量高且城市流强度为中高值,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其经济集聚作用显著,易形成单中心集聚的空间格局;但赤峰市具有外向功能量的行业与蒙东其他城市具有外向功能量的行业雷同,限制了与其他城市的要素流动。③乌兰察布市位于自治区地理中心,地处交通要塞,是承接蒙东、蒙西的重要门户,与其他城市间的联系较多,外向功能量较大,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④其他城市集中体现在能源资源和中心城市服务职能等方面,经济职能较为单一,且各城市间服务相对独立,城市间联系较少,属于一般性节点城市。

2.2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禀赋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城市间联系减少的重要原因。在研究的内蒙古10个地级单元中,有5个地级单元的采掘业具有外向功能,表明现阶段资源型经济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显著。内蒙古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仅鄂尔多斯的东胜、准格尔等煤田已探明的储量就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10,居全国之首。在2010年全球城市经济增长的10强中,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排名全球第一,是典型资源动力型城市。资源型经济发展迎合了我国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发展过程中的能源需求,也成就了诸如鄂尔多斯、霍林郭勒等城市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且同构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同类城市间的相互联系,限制了城市间的要素流动。资本逐利性与市场作用决定城市发展潜力。资本配置优化的实现途径就是资本能在各产业和各地区之间有效率地转移,资本能流向边际收益高的地区和行业中去[16]。内蒙古大部分资本不断向投资市场良好,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城市集聚,以参与更高层面区域的竞争,享受更多的配置资源。资源型城市和重化工业城市的发展路径依赖显著,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经济和重工业结构在市场作用下表现为经济不活跃,缺乏吸引资本流动的有利条件,未来城市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发展政策助力城市发展。内蒙古东西跨度大,加之城市产业同构性强,导致宏观尺度的劳动地域分工作用不明显。区域政策有助于打破固有行政体系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将城市置于宏观尺度的劳动地域分工中,实现城市间的联系作用,增加城市外向功能量,促进城市发展。2003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规划”,将蒙东地区列入其中,融入东北地区发展战略;2013年以来,“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被提上日程,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又一关键性政策因素。

3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内蒙古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年际变化显著。外向功能量因呈现不同特点而分为波浪式增长型、线性增长型和“∨”字变化型三类,城市流强度呈现整体增长趋势。外向功能量高值与城市流强高值城市不完全匹配,普遍出现外向功能量高而城市流强度偏低现象,尤以赤峰市最显著。②以城市流强度为衡量标准,内蒙古区域空间呈现出“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蒙西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呼包鄂”地区形成区域一体化经济地域,形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赤峰市在蒙东地区打破空间均衡分布,为蒙东地区的增长极,但其影响能力较“呼包鄂”地区差距较大,不足以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乌兰察布市发展呈现黑马姿态,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按城市流强度大小分为高、中高、中和低值四类城市,各城市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③“呼包鄂”为城市流高值城市,城市间要素流动最为显著,形成明显的互补协作;而内蒙古范围内城市流低值的城市数量多,且存在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阻碍了城市间要素流动。④提出资源禀赋、区域发展政策、资本逐利性和市场作用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贺贺杨青山杨彬冯婧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