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发展与新旧建筑的融合范文

城市发展与新旧建筑的融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发展与新旧建筑的融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城市发展与新旧建筑的融合

1对于建筑融合的一些个人观点

建设新建筑无非是扩建和插建,而历史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无论是哪种方式,新建筑的产生就好比在一件古衣上打补丁,怎样让这件古衣在保存价值的前提下仍旧光彩夺目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融合,现在有一种新的潮流叫做拼接,就是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东西拼接在一起,形成明显的反差,这样的处理当然也是一种美。我觉得古今建筑的融合总结起来可以有以下一些处理方法:

1)相互呼应,风格一致。彭一刚说过:“形式与风格的处理对于群体组合能否获得统一影响极大。在一个统一的建筑群中,虽然各幢建筑的具体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他们之间必须有统一的风格。所谓统一的风格,即指那种寓于个体之中共性的东西。有了它犹如有了共同的血缘,于是各个个体之间就有了某种内在的联系,就可以产生共鸣,就可以借它———一种公约数而达到群体组合的统一。”这里的呼应,指的是风格上,细节处理上等一些总体上的一致、统一。从天然利用大自然的以穴为屋到“茅茨土阶”再到现如今的高楼林立,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无非是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变化,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取决于哲学和科技的二元结合,哲学引起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不一样,科技引领整个建筑的向前发展。当新建筑和旧建筑在风格和细节上相互呼应时,虽然新建筑引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新的科技,但在高度、体量、材料、色彩、细节处理上相一致,这样就在大背景下并不会显得突兀,跳跃。反而会把新建筑融入旧建筑群中。

2)重点强调,淡化新建筑,突出旧建筑。我们知道一些旧建筑的特点就是细节处理复杂,整体性较强,这时,当我们增加新的建筑时,就可以以简衬繁,让新建筑的立面处理的简洁一些,不要有太多的装饰,不要显得厚重,尽量在材质上运用一些轻质材料,利用一些金属材质或玻璃材质,让新建筑整体隐于旧建筑中,以简单的立面,清透的感觉来显示出旧建筑的历史感,厚重感,让旧建筑的细致更显得精致。就像在一些历史遗址附近不让建超高的建筑一样,要服从旧建筑的整体。

3)新旧对比,以反差来表现时代感。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才会引起建筑物的发展和改变,有了科技的支持,建筑才会发生改变,就像人类的进化一样,从四肢行走到双手双脚,只有学习了新的技能才会褪下一些多余的,繁复的东西。从商朝开始出现的斗拱,经历了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到最后的元明清,从最初的满足建筑梁柱承托功能需要到逐渐演变成由简到繁的纯装饰性活动(见图2),既依赖于技术的不断成熟,也有人们审美的变化作用,当然还有一些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有进步才会有发展,有新的血液才会一直有活力。当新旧建筑的反差处理得当时,就会形成上文中提到的拼接效果,在服装领域,拼接也是一种风格。贝聿铭在卢浮宫博物馆的U形广场中,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博物馆的入口大厅(见图3)。这个水晶般的金字塔富有现代的简洁美,它与古老的卢浮宫交相辉映。金字塔的外形首先是极富历史韵味的,它取材于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有悠久的历史时代感,这点符合博物馆外观设计的要求;玻璃结构的搭建,有一种晶莹剔透的通透美,与古老的卢浮宫交相呼应,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冲击,效果也非同凡响。这样透明的玻璃结构不会遮挡卢浮宫原主建筑的外貌,而“玻璃金字塔”实际上是“露现水面的冰山的顶部”,是通往地下博物馆的大厅入口。由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古老形体,不仅比卢浮宫更古老,同时也比它更新颖。这样的成就就是一种成功的碰撞。

2结语

粗略的总结了一下新旧建筑的融合情况,不精彩也不甚准确,甚至有些重复,不过都是一些自己的理解,有些没写到的地方也请大家见谅。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论是之前的历史还是现在的发展,亦或是以后的进步,只要人类仍然存在,就一定会有建筑的发展,新旧建筑的融合这一话题也一定会一直存在。处理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完善,希望以后的建筑会越来越近人。

作者:郑毅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