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历史视阈下的道路绿化范文

历史视阈下的道路绿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历史视阈下的道路绿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历史视阈下的道路绿化

《重庆建筑杂志》2014年第八期

1历史上的道路绿化

1.1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城市空间与道路绿化西方道路的绿化也有悠远的历史。据记载,早在2700多年前,古罗马的街道两旁就种植了树木了[4]。罗马军用大道兴建稍晚些,但最初的罗马军用大道是不植树的,但随着军事行动的增加,为了调兵遣将过程中士兵不受太阳的曝晒,统治者“下令在大道的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士兵遮挡炎热的阳光。”今天,沿着古罗马大道遗迹,道路沿途两侧常常会发现绿盖如云的罗马松高高耸起。因此,古罗马大道的道路绿化所取价值与古代中国相近,主要是为了防晒蔽雨调节气候。近代以来,欧洲国家有意识地在城市道路上连续的种植成排成行的行道树应是16世纪中期才有的事。1552年法国颁布法令,要求在各主要道路上种植树木,至1600年前后,巴黎的主要大街形成了林荫道[6]。17世纪20年代,英国伦敦出现了花园式的城市林荫道,这时的道路绿化已具有园林化的意义,其价值更多地倾向于为城市增色添彩,使城市道路景观更加美观。

1.2现代西方国家的道路生态研究上世纪70年代始,欧洲和北美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道路建设对植物种群产生的影响,如:导致植物死亡和生境丧失、生态环境物理化学变化、路侧植被改变;对动物种群产生的生态影响,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道路回避巢区转移、迁移路线改变及障碍作用导致生境和种群的破碎化;道路生态学影响的定量化测度指数(包括道路密度、道路位置和道路影响区域)。2000年4月召开的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会议上,专家们就把公路和公路网的生态效应作为新出现的学科领域之一。2003年,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T.T.Forman等14位交通工程和生态学专家共同出版的《RoadEcologyScienceandSolutions》,标志着道路生态学的形成。这时,道路绿化已由过去改善环境、美化景观转向生态化研究:在野外,是为减少道路造成的对地域生态环境的碎片化而给动植物生长环境带来的破坏,通过模拟自然,在道路的上下空间为动物留下迁徙的通道,同时减少道路污染,使道路区域内的生态整体得以较好地保持延续;在城镇,则重在让道路环境近自然化,让城镇融入自然之中而不是追求道路绿化景观历史视阈下的中外道路a的对称性图案与色彩光鲜的形式美感。这时的道路绿化,从思想到价值观念来看已产生了划时代的变迁,即:要通过绿化降低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度,通过交通生态工程的科学技术运用,使道路融入自然,让城市更宜居。与此相应,景观生态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在许多专家的研究中得到迅速发展。而道路景观的标准也开始推陈出新,产生了新的道路景观生态评价标准。从上述东西方道路绿化的历史来分析,促使人们对道路进行植树绿化主要源于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标志道路界域(这主要在古代中国);二是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三是使城市街道(道路)更为美观;四是改善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使道路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

2生态文明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的启示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的形制总要受建筑思想的支配。而城市建设总是受城市建设思想所支配的。绿化作为人工性的植被再造当然也不例外。

2.1不同时代的道路绿化分析从上述道路绿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道路绿化思想或观念的变化。即:最初是将树木作为一种路域标志来考虑的,后来发展到通过植行道树来改善环境———这已经有了最初级的生态意义,这时的道路绿化,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开发,但其价值取向决定了道路绿化的树种;后来,是将道路的绿化纳入了园林的范畴,使其成为城市园林的一个构成部分,这时的道路绿化技术是让道路绿化景观修剪得如同城市园林景观一般;最后,是将人工的道路视作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更多地意识到了它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性,通过道路生态工程的方式降低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由此产生了道路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工程修复技术。如果我们将这种道路绿化的时代做一个划分不难发现:将道路绿化作为道路路界标志与调节气候环境的时代是农业文明期;将道路绿化作为景观打造的时代则开始于工业文明时代的前期,并贯穿了整个工业文明时期;而将道路视作自然环境一部分,着力降低它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道路生态学产生的当前,恰恰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由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人类高度集中居住的区域———城市建设与道路绿化。

2.2生态文明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启示生态文明的兴起是划时代的根本性转变。以生态文明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必然包括形而上与形而下两大方面。所谓形而上,是指生态文明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伦理秩序与生态的审美、生态的情感;所谓形而下,是指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的道德行为和生态的技术。正如思想情感支配行为,伦理观念决定道德行为一样,生态文明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必将起到开启一代新风的引领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城市道路绿化。生态文明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启示也应是全方位的,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城市道路绿化理念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工业文明时期的城市道路绿化相比,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道路绿化,其绿化的境界不在于图案对称、四季有花、符合人的理性精神的城市园林景观———以美(好看)为最高目标,而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要求城市道路绿化要充分发挥它的生态功能,不仅要降低污染、净化空气,还应为适宜本地生活的自然动禽类创造良好的生境。(2)在城市道路绿化审美上,更注重以生态美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景观艺术审美。这就要求在城市道路绿化中不仅只注重所谓点线面、图案对称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在确保交通畅通安全情况下的近自然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境景观———鸟语花香,蝶舞蜂鸣,四季分明。(3)使城市融入自然,而不是使城市与自然环境割裂,让城市使人生活得更美好,而是让城市绿化得更“好看”,是生态文明时期城市道路绿化的主题。这个主题向人们提出了城市道路绿化工程需要适应新的文明时代与时俱进。在科学技术上,道路绿化品种的培育,绿化植被的生态性配置都需成为研究的方向;在制度层面上,道路绿化标准的生态化变革应成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在文化建设方面,交通文化中的道路文化应融入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与现代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思想内涵,在传统道路景观强调的所谓点、线、面视觉审美基础上丰富内容,强化注重自然生境再现的景观生态美。

作者:谢怀建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文化与美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