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交枢纽用地规划控制探究范文

公交枢纽用地规划控制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交枢纽用地规划控制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交枢纽用地规划控制探究

《重庆建筑杂志》2014年第八期

1综合性公交枢纽用地综合开发实例

1.1项目概况

重庆大佛寺公交枢纽站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弹子石组团E标准分区E12地块,为规划公交枢纽站场和轨道交通大佛寺站点,拟在确保公交基本功能和使用情况下,利用剩余空间进行适度经营性综合开发,构建一个集交通设施、住宅、商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建设项目。地块用地面积1.28ha,最大容积率控制为4.5,总建筑面积5.76万㎡,其中居住建筑量约3.88万㎡,公建建筑量约1.23万㎡,公交站场站厅层建筑量约0.65万㎡。地块作为规划公交枢纽及轨道站点,应以实现交通换乘的功能为前提,将交通配套要求纳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1.2交通配套控制要求

1.2.1保障公交站场功能(1)公交发车线不少于5条;满足50辆以上公交车辆夜间停放需求;2个保养位,办公和生活设施配套面积不少于2800㎡,具备公交五小设施。(2)公交功能层(包括换乘大厅层和公交站厅层)与开发项目分开布局,并平街设置保证其公共开敞性,其中一层采用大空间作为换乘大厅,用于轨道、公交等交通方式换乘以及人流集散;另一层为公交站厅层,具备公交停放、公交待发和候车等功能;两层之间设置步行通道连接(图1、图2)。

1.2.2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用地北侧的腾龙大道为轨道交通线路走廊,地块本身即为轨道交通大佛寺站点所在,应预留通风竖井、冷却塔等相关设施的位置,并在1号和2号通道上充分考虑与轨道车站人行通道的无缝衔接(图3)。

1.2.3满足人流集散需求将轨道站出入口、换乘大厅、过境公交停靠站及项目商业区相结合,形成人性化、顺畅、连续的步行系统(图3)。(1)地块东北侧应布设人流集散广场,通过不小于10m的人行通道接入公交换乘大厅;地块北侧沿腾龙大道预留人流集散带。(2)地块南侧的人流集散通道连接轨道出入口和公交换乘大厅,通道宽度不小于7m。

1.2.4合理组织车行交通应合理设置地块出入口,其中公交车出入口设置在腾龙大道和腾黄路上,小汽车车库出入口设置在腾黄路上,均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形式,公交站厅层内部形成以候车区为中心的环岛式交通组织,避免形成车流冲突(图4)。

1.2.5满足小汽车停车需求用地小汽车停车配建车位包括满足P+R换乘的停车位和满足综合开发配建的停车位之和,按照现行《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规定执行。另外项目居住定位为青年公寓,小汽车出行比例偏低,配建停车位可对外开放,利用白天与晚上对停车需求的不同,与换乘停车位实现共享。

2综合性公交枢纽用地规划控制。

2.1设置条件一般来说,公交枢纽用地在各层面规划设计中予以落实,一般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三个专项规划,将城市公交枢纽用地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黄线管理中落实,依法进行规划控制。本文讨论的这类综合性公交枢纽用地则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公交枢纽中选定,具体设置条件如表1。

2.2用地性质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将综合性公交枢纽用地的规划用地性质应为S3R2B1B2B3或S3B1B2B3R2,其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根据具体方案论证确定,建议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在城市中心区不超过60%,在城市外围区不超过80%。这里需要说明是,由于目前这类用地多采用土地出让方式,通过“招拍挂”供土地给开发商,在土地出让时附加公交枢纽建设条件,用地性质也控制为居住或商业等主要性质混合交通枢纽的复合用地。

2.3开发强度综合性公交枢纽用地的地块容积率可根据经验确定,参考值如表2,同时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提出相应交通改善措施,以减小对周边区域的不良交通影响。注:中心区即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混合集中,有较大的人流集散的区域;居住区即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包括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社区中心。

2.4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一般来讲,综合性公交枢纽用地中所需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及建设标准执行,例如重庆地区应按照DBJ/T50-090-2009《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配套幼儿园、卫生服务站、体育活动场地、垃圾收集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如综合性公交枢纽用地较为局促,经论证研究可以在周边用地中综合考虑进行平衡。

2.5交通设施配套复合交通枢纽用地应实现交通换乘的功能为前提,并从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人流集散、小汽车、步行等交通方面提出交通配套要求,纳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表3)。

3结语

复合性公交枢纽用地的综合开发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它在满足公交枢纽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交通+商业”的开发模式实现“双赢”,使土地效益最大化,是TOD理念在城市规划的有效运用。重庆大佛寺站、大学城站、陈家坪站等已成功进行上盖综合开发,鸳鸯站也正在进行论证工作,本文从规划选址、用地性质、开发强度、交通配套等方面提出的规划控制建议具备一定普适性,但由于缺乏综合视角的分析,研究不够深入全面,还需要持续的理论探讨和规划实践探索。

作者:戴一明陈舣亦单位: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