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会发言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刚才,副市长对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了重要讲话。李副市长的讲话对我市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进一步领会讲话精神,落实到工作实处。下面,我传达一下国家和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并就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传达国家、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月日至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流通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了新时期流通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和措施,并通过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创新步伐、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发展服务业、培育统一大市场、建立健全流通业促进体系等七方面改革措施。4月25日至26日,省政府在东莞召开了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省长黄华华、副省长游宁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加快我省服务业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黄华华的讲话总结了全省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发展取得成绩,分析了服务业发展的形势和面临的机遇以及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对全省服务业提出了"五三三二"的发展战略,"五",即发展壮大五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即鼓励发展三个生产服务业,包括商务服务业、物流业、会展业;"三",即加快发展三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二",即提升两个生活服务业发展水平,包括居民服务业和餐饮旅馆业。游宁丰副省长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好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重大关系,即,正确处理好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关系,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宽准入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二是要勇于探索,努力开创服务业工作的新局面,从提高认识、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对服务业发展非常重视。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上新水平。
二、建市十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回顾
建市十年来,,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明显提高。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得到一定发展,总量不断增大。,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由1994年的19.8亿元增加到77.1亿元,年均增长14.7%,高出同期我市GDP增长速度2.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3.5%提高到29.9%,上升了6.4百分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29.6:40.5:29.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拉动了经济增长。
(二)服务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益深化,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我市服务业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传统行业继续发展的同时,新兴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兴起。
1、信息服务业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我市信息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邮政业务收入6450万元,同比增长12.5%;电信业务收入70000万元。,年本地电话用户数达到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62.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5万户。
2、现代物流业稳步发展。,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791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4.7%;港口货物吞吐量542.8万吨,同比增长66.4%;集装箱吞吐量2.45万个TEU(标准箱),同比增长14%。,的公路、铁路、水运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商品交易活跃,物流业市场广阔,第三方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
3、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建市十年来,我市房地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3年,房地产业增加值由1995年的30692万元增加到90194万元,增长了3倍,年均增长1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319万元,增长38.5%;商品房销售额27548万元,增长24.2%;销售面积20.16万平方米,增长17.8%;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366元/平方米,增长11%。
4、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352家,金融业从业人员3880人。,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5.6亿元,增长0.01%;本外币存款余额185.29亿元,增长11%。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5%。
5、旅游业兴旺发展。,旅游资源丰富,有六祖惠能、邓发、蔡廷锴等人文资源和国恩寺、蟠龙洞等历史、自然资源。,年旅游总收入14.37亿元,增长15.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14.4美元,增长9.9%。接待过夜国际游客3.74万人次,增长10%;接待过夜国内游客15.8万人次,增长15.8%。
(三)服务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建市十年来,我市在服务业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价格改革方面,我市一直遵循价值规律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放开价格"这个中心,朝着市场价格为主的改革目标不断迈进,初步建立了以市场定价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并完善了政府的价格调控体系。又如在发展要素市场方面,我市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市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已逐步规范。
(四)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服务业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好的成效。如商业零售业,外资进入带来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经营业态和管理模式,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送、货运、电子商务等已被采纳或已引起重视。,年全市新批服务业直接利用外资项目1个,合同外资金额128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万美元。外资投资重点的行业有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五)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发生了规律性转移,首先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向第三产业转移。1994年-,年,我市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2396人,累计新增就业24926人,占总净增数22.7%。服务业不仅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对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市服务业在建市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比重偏低。,年我市服务业的比重只有29.9%,全省服务业的比重超过36.8%,明显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目前尚无明确界限,它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有三个重要特征,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从我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传统行业比重仍然占较高比例,居主导地位,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仍须加快发展步伐。
三、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我市建设山区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到,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按照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结合,的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服务业发展。
(一)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1、交通运输业。要以建设交通便捷市为目标,在加快高速公路、罗定铁路建设的同时,加快西江内河航运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连结市内外的交通运输网。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扩大运输服务的能力和范围。
2、批发和零售业。要大力推行连销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送、制、电了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促进以网络商业为基础的新型商业的发展。
3、旅游业。要以泛珠三角合作为契机,推动旅游业的区域合作,重点加快云粤港澳旅游合作,深化合作内容,加强各地旅游资源、资本和服务的互相开放和企业合作。
4、房地产业。要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货币分配政策,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有效控制土地需求。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培育和完善二、三级市场,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
5、金融业。要加强与珠三角、香港的金融合作,建设高效开放的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在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市区为重点,县城镇为依托的金融服务分工体系,提高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品质。
6、餐饮旅馆业。加大餐饮业连锁经营模式,促进家庭餐饮服务社会化。加快星级饭店的建设,规范星级酒店管理。加强饭店业结构调整,推动饭店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和多样化发展。整合现有分散落后的住宿旅店企业,提高住宿业的规模层次,促进住宿业的网络化、集团化发展。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商务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信息、咨询、租赁、广告等中介商务业。加大开放力度,规范中介服务准入条件,提升其整体服务能力。
2、物流业。要加大物流市场开放力度,引入珠三角和香港物流企业,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按照物流枢纽城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布局模式,围绕中心城镇,整合物流资源,提高流通效率。
3、信息服务业。要壮大基础电信企业,实行规模化经营,拓展服务领域,鼓励增值电信服务的发展。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和以网络互联协议为基础的再售服务。建立和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
4、文化产业。要按照建设"文化盛市"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培育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加大文化产业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事业,积极探索体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促使有条件的体育机构逐步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5、居民服务业。重点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开发就业岗位。引导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合理设置社区服务网点,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养老、托幼、文化、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服务。
四、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今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的精神,促进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对此,我提几点建议:
(一)认真领会会议精神
为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在这里,我对服务业的有关问题作几点说明:
1、关于服务业的发展目标。这次会议,提出了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达到32%,这是指导性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主要考虑了如下一些因素:一是与市提出建设山区经济强市的目标相衔接。二是与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相衔接。三是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我市服务业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四是目前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相信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2、关于服务业的思路。建市十年来,我市通过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比较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目前仍然存在市场准入限制过多过严,运作效率低等体制问题,严重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降低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不合理的服务业垄断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组建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分开为原则,加快推进适宜市场化领域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促进企事业和机关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3、关于成立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问题。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服务业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目前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和机构能够将服务业的发展问题统起来。因此,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更有利于服务业工作的开展和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挂帅任组长,与服务业工作相关的市政府部门和省驻市单位为成员单位。该小组的主要职能是确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确保扶持资金落实
国办发[2001]98号文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根据国办发[2001]98号文精神,原国家计委从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设立了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拟订了《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用),要求各地抓紧设立本地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与国家引导资金配套使用。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的前提条件是地方必须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只有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才能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申报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申请使用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粤府办[2002]15号文也要求"各级政府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根据上述文件精神以及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对于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正确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意义重大。特别是对处于市场化产业起步期的一些服务业领域,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无论从促进自身发展还是作为国家和省配套资金,市级财政均应考虑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各县(市、区)可参照设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协调机构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做好服务业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服务业工作,把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到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发改局"一把手"要亲自过问服务业工作,并指定一位领导主管服务业工作,明确负责服务业工作的股室和人员。
服务业工作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干部队伍。各县(市、区)发改局要采取多种途径,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使干部队伍在政治觉悟、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要与有关部门协同作战、互相学习,形成发改系统上下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加快服务业发展,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各部门要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使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防止政策令出多门、相互掣肘。各地也要参照市的做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服务业的发展。
同志们,,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一五"规划的最关键一年。今次召开我市首次服务业会议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扎实工作,推进我市服务业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