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民增收走势务虚会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这次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议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处于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上半年农民增收工作,分析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查找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拓宽思路,增补措施,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全年的农民增收目标。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政府开展了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上面,各县(市、区)交流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和经验,市农牧局对全市农民增收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农民收入呈现县县增、业业增的良好局面,形势令人鼓舞,经验值得推广。会上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当前农民增收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在灌区遭受低温冷害、局部冰雹、山区严重干旱等农业灾害和禽流感影响下,我市各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紧紧扭住不放,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发展粮食的各项方针政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全市农业及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4.7亿元,同比增长1.6%。农林牧渔业收入8.7亿元,占总收入的35%,同比增长13.8%。实现农业总产值7.4亿元,增长3.7%,完成农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53.85元,增长15.1%,近八年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出5个百分点。刚才市牧局已从粮食、养殖、二三产业、劳务等农村各业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从政府工作角度来看,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超过两位数,还得益于几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级领导重视农业,形成了上下配合、齐抓共管、共促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摆在优先位置,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部署经济工作首先安排农业,制订政策认真考虑农业,各项资金尽量用于农业,从各方面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市委、政府和各县(市、区)年初制定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及时作出正确部署。特别是针对农村产业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大力开展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面积发放小额贷款并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党政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劳务输出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劳务输出。成立了市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对有关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年底考核,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劳务输出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了输出工作程序。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经常亲临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特点,组派工作组下乡指导工作,年初组织3688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中央政策,落实粮食种植面积,为农民排忧解难。全市上下普遍推行了农民增收目标责任制,把农民收入增长指标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行各业支持农业、支援农业,从用地、资金、物资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二,发展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思路明确,抓住了农民增收的特色和重点。各地对产业重点和区域特色进行了重新审视,集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一方面普遍抓住了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劳务输出、二三产业等增长点,一方面突出了各自特色和重点:区以奶业兴区、奶业富民为目标,全力打造西部乳都,奶牛存栏达到56180头,新增5160头,同比增长22.4%;奶产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49%;农民人均奶业现金收达到622.7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32.9%,同比增长12%。市共落实粮食播种面积63.5万亩,比去年增加7.5万亩。粮食总产预计达到2.45亿公斤,实现总产值3.12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产2592.5万公斤,增收4022.3万元,仅粮食一项农民人均可增加现金收入236.5元。县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双赢,狠抓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6.1万亩,羊只饲养量74.9万只,滩鸡47万羽,畜牧业产值7000万元;县把劳务输出工作做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山区农民脱贫解困的重要措施,各乡(镇)书记、镇长主要负责劳务输出工作,各乡(镇)都建立劳动服务站,站长是劳务输出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村委会主任是村级劳务输出工作责任人,这样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的劳务输出工作格局。上半年输出劳务5万多人次,人均劳务收入5000多元。引进浙江正日集团、美国大帝宁夏科冕公司、蒙牛乳业等企业参与特色农业开发。浙江正日集团和科冕公司分别建成1200亩桑蚕示范园和1000多亩葡萄示范园,共吸纳当地农工1500人,增收30多万元。
第三,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强化农民增收的各项保障措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财政支出投入农业3344万元;农业项目投资1555.7万
元,比上年增加286.4万元。协调涉农金融部门投入农业贷款12.1亿元,同比增加3.8亿元。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修渠道,改造中、低产田。植树造林,绿化山川,春季造林完成人工造林126.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05万亩。科技投入加大。全市科技项目共投入资金12173万元,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7项。共引进示范61推广项新技术,引进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207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能力明显增强。今年月首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公布后,从市政府到各县(市、区)迅速建立和启动了应急防治指挥系统,制定了疫情处置和公布程序,层层落实责任制,成功将疫情拒之门外。
总体上看,我市农民增收工作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对照年初市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做好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意见》,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呈现了整体工作有发展,重点工作有突破的良好局面。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政府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认真组织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战略,为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亮点”。
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农民增收工作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三点体会。第一,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国正在开始由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积极开创新的工作局面。第二,政策保障是增粮增收的根本措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扶持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民致富的新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好政策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至关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学会借鉴现代工业理念加快农业各产业的发展,运用统筹兼顾理念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采取综合性措施,强化农业的保障基础,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除了大家分析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自然灾害威胁、动物疫病干扰、结构调整滞后、山区贫困人口比重大等客观因素外,主观上,我认为各级干部在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跟不上形势。相当一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抢抓机遇意识还不强,抓发展的气氛还不浓,工作的主动性和开拓性不够,仍然习惯于就农业抓农业,就生产抓生产,对市场和流通重视、研究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效不大。二是紧迫感、压力感不强。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培养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面对现有的成绩和优势,一些地方的领导开始产生自满情绪,甚至有的吃老本,缺乏乘势而上、争创一流的紧迫感、压力感。站在全区范围看,我市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站在市内看,县与县之间差距也较大,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相距7个百分点。三是工作的标准不高。一些领导干部抓工作的起点还不高,满足于在本地范围内过得去,很少把视野放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大格局中来考虑问题、开展工作,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去拿不出几个象样的典型。因此,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的目标还需要加倍努力。我们在思想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松懈,必须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落实落实再落实,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要求,一鼓作气,乘胜前进,全面完成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任务。
二、认真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实现
下半年是农业生产的收获季节,也是我们辛苦成果的见证季节。所要做的工作比较多,各地必须算好时间帐和任务帐,抓紧落实各项增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7.8元,增长5.8%。除抓好常规工作外,我强调几点:
1、关于劳务输出问题。劳务经济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逐步成长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已经占到了27%,山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成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效益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劳务输出工作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劳务输出的渠道不宽,组织服务工作不规范,机制不灵活;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输前输中输后工作跟不上;大部分农民盲目外出,无序流动,以至于使一部分农民工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技术性劳动技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占绝大多数,劳务收入偏低。我市劳动力丰富,农村劳动力人口49.1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8.58%,从事家庭经营人口为36.38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5.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52.39%;外出劳动力人数为12.5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25.5%,还有近35%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首先,要进一步加大“三农”基础设施投入,改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劳动力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提供基础保障。第二,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向效益高的行业和产业转移。第三,引导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农户及时发展后续产业,吸引更多劳动力就近就业。第四,建立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劳动力输出网络和信息传递网络。加强劳务输出协调、组织机构,建立市、县(市、区)、乡职业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网络,从资金上、组织上保障劳务输出的及时性、有序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而扩大有组织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第五,大力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发挥“能人效应”作用。在强化政府、社会、企业有组织转移的同时,应大力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发挥能人带动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作用。一个行政村甚至一个村民小组培养2至3个有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的劳务输出带头人。第六,切实重视贫困户的劳务输出,把组织贫困户的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工程的首选项目。第七,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剩余劳动力培训。面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
2、关于粮食生产问题:今年在中央政策的有力驱动和粮价上扬的拉动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发展的可喜局面,夏粮喜获丰收。然而,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虽然目前秋作物已陆续进入灌浆期,但气候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扎扎实实抓好田间管理,落实防病、防虫、防雹、防冻等措施,确保秋粮产量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一要搞好夏种、秋种。因地制宜指导农民积极开展麦后复种经济作物、饲草作物、蔬菜等高效作物,以草补粮、以菜补粮,增加效益。二要加强田间管理。粮食生产三分种、七分管。今年夺取夏粮丰收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抢抓农时,加强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和完善技术指导及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增收投入,指导农民加强肥水管理,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强化田间管理工作,要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分析,一个作物一个作物细化,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安排,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三要立足抗灾夺丰收。今后3个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季节,也是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高发期。我们要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技术上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针对今年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的趋势,农业部门要加强监测,准确预报,预防为主,统防统治,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的损失。此外,要继续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3、关于设施农业建设问题。总体上来看,今年各地设施农业发展都比较快,但也有不平衡的问题,县与县之间差距太大,点与点之间层次悬殊,说到底是个认识问题、工作问题。目前,是打温棚、发展设施农业的最佳季节,各地要着手来一次再宣传、再动员,尽快掀起大干的高潮,力争年内再新增设施农业5000亩,累计达到4万亩,为农民人均增加30元的收入。在设施农业发展上要注意两条:一是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二是要提高设施利用率,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要盲目贪大贪多,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确保建成一片,利用一片,成效一片。要在设施内的种植品种上做文章,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求突破。
4、关于养殖业发展问题。今年以来,肉类价格一直看好,养殖效益明显提高。据畜牧部门测算,养殖一头奶牛效益比去年同期增加200元,养殖一头肉牛效益比去年同期增加80元,养殖一只羊效益比去年增加40元,养殖一头猪效益比去年增加100元。各地要发动群众进一步扩建养殖设施,抓紧补栏,努力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周转,使养殖业为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如果现在能够抓紧补栏,就能抓住元旦、春节前后两个市场高峰,农民一定能够从中获得较大收益。在抓发展的同时,丝毫不能忽视和放松对畜禽疫病的防治,强化关键性的落实,确保疫情不再反弹。力争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占据农业内部的半壁江山。
5、关于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问题。下半年是农产品大量集中收获和上市时期,如何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使之转化为货币,让农民得到实惠,形成用市场手段引导发展、用经济利益驱动发展的运行机制,这是当前农民增收工作中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认真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销售问题解决的不好,农民增收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开拓作为关系农民能否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上来。一要在专业市场建设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东效瓜果蔬菜批发市场,仔猪和粮油批发市场,发菜、皮毛绒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搞好配套设施,扩大吞吐能力,增强辐射功能。二要在流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流通贩运大户和各类能人的带动作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支持他们牵头建各类群众性的产加销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包括各种协会),把分散、零星、单个的经济行为纳入有组织、大规模的市场市场活动中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流通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要像重视生产企业一样,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加快建设一支支具有一定规模、走南闯北、东进西出的运销大军,解决农产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品卖难问题。三要在抓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上下功夫。及时搜集、筛选、整理各种信息,定期市场需求、技术、价格、品种等商情信息,全方位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
三、拓宽思路,及早谋划明年增收工作
今年的实践再次证明,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支撑我市农民增收的结构性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农民增收的亮点在劳务输出,活力在农村二三产业,支撑点在产业化深度开发。一方面我们要下定决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各产业的增收潜力;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整农民就业结构,开拓农民到非农领域就业空间,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扩大农民就业。要做到这一点,根本的途径是坚持“五个统筹”,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增收,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山川并进的发展道路;围绕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做大文章,大做文章,确保农民收入有一个可靠增长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必须内外抓、重点扑、综合抓,及早谋划,积极出击,狠抓落实,全面加快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大畜牧业,充分发挥其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主导作用。我市畜牧业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发展空间还很大,有山有川,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广大群众有发展养殖业的丰富经验和传统。因此,我们要坚持抓大户、抓基地、抓规模,大户饲养与千家万户饲养并举,发展一批养殖业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小区,形成群体优势,迅速扩大区域规模。要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我们虽然取得了防治禽流感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但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农牧业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突出做好防疫工作,巩固和扩大成果,克服薄弱环节,以防禽流感疫情反弹,高度重视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大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健全机构,优化队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要进一步加强畜产品安全管理、疫病诊疗管理、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市政府已在开展动物防疫体系试点建设,成熟后将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2、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尽可能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民非农收入来源有三,即外出打工收入、本地乡镇企业工资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这些都与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直接相关。因此,紧紧围绕本地资源特点和传统优势,加快乡镇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扶持引导农村餐饮服务业、草编业、柳编业、皮毛加工、贩运业、废品收购业、商贸流通业上规模、上档次;在加快发展县城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等中心集镇发展,围绕区域经济布局,按交通枢纽型、商业贸易型、乡镇企业密集型、文化旅游型和产业带动型等不同类型,分类指导,快速发展。要继续把劳务经济作为主导产业,按照“进军东南、开拓西北、巩固本地”的思路,培育市场,完善组织服务网络,引导劳动力转移方式由无序性、自发性向有序性、组织性转变,转移时间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职业性转变。力争年输出劳务突破20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2.5亿元,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达到80%以上。
3、加快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让农民分享加工增值环节的收益。发展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业,既可以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弥补初级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损失、改变主要靠农业初级产品增加收入的农户收入偏低的问题,又可以带动一地主导产业的形成,直接辐射带动该地区农民尤其是纯农户收入的增加;同时还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非农产业的收入。目前我市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潜力还十分巨大,这实质上就是农民增收的广阔空间所在。要按照做大一个龙头企业,创出一个名牌,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工作思路,集中捆绑各路资金,进一步扶持壮大夏进公司、法福来公司、御马葡萄酒厂、绒毛加工厂、绿海公司、天启公司、生猪批发市场等10多个加工、运销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夏进”牛奶、“西夏贡米”、“御马葡萄”等品牌知名度,规模生产,品牌销售。同时,围绕资源优势,引入区内外资金新上一批加工项目,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养一批经纪人队伍,力争每一个主导产业都有一个叫得响的龙头,有一个知名品牌,有一支专业运销队伍,以此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化进程。加快经营机制、发展模式、投入机制创新步伐。通过政策优惠引进区内外、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参与我市农业开发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和“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有效解决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资金不足、技术滞后、信息不灵、销售不畅的问题。
4、切实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实践已经证明,在知识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个人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在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比低素质者能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劳动,从而获取较高收入,据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农民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可增长3.6%—5.5%,如果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我市的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增强我市农民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因此,一是要抓好农村基础教育,抓好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低文盲率。二是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学历层次和生产技能。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农民掌握相应的现代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和储运技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电脑培训,逐步让农民能自己上网,了解外界商品供求信息和自身产品、尤其是特色产品的信息。四是将农村职教、农教、普教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要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套农业综合开发、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扬水工程开发建设、山区小流域治理、打井打窖、修建塘坝、“三田建设”,坚持不懈地大搞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抓好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灌区要重点抓好农田林网建设、绿色通道工程、黄河护岸林工程、城镇绿色、村庄绿化;沙区要积极争取防沙治沙工程投资,坚持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育改良相结合,治理荒漠化,营造沙漠绿洲。山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养畜增收的原则,落实责任,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力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尤其要切实加强草原管理,坚决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采取围栏封育、承包划管、改良补播等办法,管好用好草原,保护和恢复植被,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最后需要强调的就是粮食生产。今年粮食喜获丰收,并不能因此放松,相反要进一步关注市场变化,结合结构调整计划,及早安排明年的粮食播种计划,稳定面积,要组织科技人员引进优质粮食新品种,以备明年春耕所需,要利用冬闲时节,加大对农民种粮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粮。
四、加强领导,确保实现农民增收预期目标
农民增收工作是农村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件大事,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难以取得实效。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在组织上要周密安排,在措施上要加大力度,在工作上要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农民增收预期目标。
(一)要层层明确责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认真真搞调查,扎扎实实抓落实,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要一项一项地分析,提出对策,对农民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要一件一件地研究,帮助解决。这次会后,各地都要对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专门进行一次认真分析研究,算好时间帐、任务帐和增收来源帐,在算帐的基础上,制定出各自的增收计划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扎扎实实抓好落实。要强化目标管理,把今年的增收任务层层量化、分解、落实到基层和人头,实行包抓责任制。凡是事关农民增收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主要领导负责亲自抓,专门人员具体抓,一抓一底,不见实效不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完善考核体系,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交帐,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切实在全市形成一种干事业、创一流、树典型的积极奋进局面。
(二)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高效农业,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再好的措施也难以取得实效。当前,要从四个方面来解决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发动农民扩大再生产。农民是农业投入的主体。应当说,在我市农民中蕴藏着的潜能还比较大,如果发挥出来,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教育引导群众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富而思进的意识,拿出积累,选准项目,干大事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其次,要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认真落实关于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是要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及龙头企业建设,要想方设法挤出一定一定资金,采取贴息、补助等办法,狠促一下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三是要积极争取银行支持。要按照全市小额贷款典型经验推广现场会精神,把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诚信服务体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主动帮助金融部门推介经营主体,维护金融诚信,争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的贷款投入。四是要积极引进外资。农业引进外资的潜力比较大,许多外商纷纷把投资的重点转向农业的深度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上来,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制定更加宽松的优惠政策,筛选确定出一批好的项目,主动带上项目外出寻求合作,引进资金,借助外力求得发展。五是及早编制申报项目,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需要市政府出面协调和支持的,我们将全力以赴,大力支持。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我市农村资源条件差异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县(市、区)农民收入差距明显。在此情况下,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应针对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措施,逐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对经济比较发达、收入较高,地处城郊的乡镇,积极鼓励其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以发展卫星城镇、中心城镇为方向,逐步使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向城镇集中,提高积聚效应。同时积极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对以农业为主的中等收入乡镇,应引导其高起点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由于这类乡镇的自然资源条件比较好,乡镇企业也有一定基础,但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应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果业、特色养殖业生产,同时积极加快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落后、收入较低、地处偏僻的乡镇,应集中人财物力,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帮助其立足自身资源条件,挖掘潜在优势,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扶贫。
同志们,做好今年下半年农民增收工作,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继续保持和发展当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好势头,努力夺取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