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关于探讨第一季度经济形势会议发言范文

关于探讨第一季度经济形势会议发言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关于探讨第一季度经济形势会议发言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关于探讨第一季度经济形势会议发言

同志们:

希望在座的各位认真研究、吸收,针对当前存在的矛盾、问题,把这些意见建议落实到工作中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一季度以来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的信心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并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经济基本面继续向好,正处于恢复调整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趋势。具体有以下个特征:

一是经济回升速度快。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列全省第位,这个速度是在去年同期经济下滑慢于全省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去年不错的情况下取得的,体现了近年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

二是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创出近年新高;在速度较快增长的同时,工业效益同步大幅提高,综合得分比去年同期提高分,高出全省分,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强劲发展态势。

三是投资信心明显提升。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已高于年初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同比增长,招商引资信息大幅增加,出现“项目等土地”现象。项目数、投资强度、项目质量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是财政金融运行态势良好。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达;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较多,增长,为经济快速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是对内对外贸易继续强劲增长。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增长,列全省第一,尤其是出口结构得到优化,机电产品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这说明的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同时,消费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

六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市区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分列全省第位,呈现出居民收入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共进的喜人局面。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喜人,实现了“开门红”,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民生改善加快,社会和谐稳定,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项位列全省前三位。经济发展既好又快的态势继续得到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这充分说明了①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状态是好的,作风是务实的,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②我们坚持的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符合实际的,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一发展理念要长期坚持下去;③金融危机以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及时、科学、有效的;④已具有一批抗风险能力强、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一流水平的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较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乘势前进,打一个漂亮的“十一五”收官之仗。

二、清醒认识当前形势,努力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彻底消除,但世界经济在持续复苏已是共识,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快,全球消费需求逐渐增长,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一季度GDP增长,增长速度比较快,自去年以来是一季快于一季,国内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投资与消费都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外贸出口加快恢复。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经济发展的环境仍极为复杂。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什么中央指出今年是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去年虽然是最困难的一年,但形势大家都能看得清楚。而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不清楚的原因,也就是不确定因素太多。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我认为至少要看到以下几个不确定因素:

一是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确定。二是通胀趋势不确定(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三是内需拉动不确定(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拉动没有根本好转)。四是国际市场不确定。五是企业成本不确定(现在大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在持续上升)。因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头脑,把对形势的判断统一到中央的分析上来。

从经济运行情况看,上述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去年各项指标增长“前低后高”的特征,估计今年全年速度指标很有可能出现“前高中平后低”。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的回升复苏并不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讲“已经走出危机影响、进入平稳增长轨道”还为时尚早,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主要有:

一是土地供应紧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业用地就显示出紧张趋势,今年以来随着形势好转,工业投资项目增多,土地制约非常明显。按照我们产业平台建设规划,各省级开发区原则上每年动态保持亩以上的工业熟地储备,目前除了江山,各地都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市本级熟地储备更是不足亩,形势从以前的“土地等项目”转为“项目等土地”,很多项目难以落地。从供地情况看,我们还没有做好随时承接大项目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讲到这里,有几个数字值得我们思考:截止月底,全市“转而未供”、“批而未用”的土地万亩,其中市本级万亩,供地率不到,与省里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这说明我们不缺土地资源,而是由“生地”转化为“熟地”的中间环节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用地紧张”和“土地利用率偏低”现象并存。我们的土地供应紧张不是土地资源不足,而是结构性的矛盾。一是用地政策出新变化,用地与人均指标、城市规划等挂钩,造成有地不能用;二是征地拆迁困难大、进度慢,特别是“城中村、园中村、厂中村”问题突出;三是土地投入产出率不高,缺乏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二是企业招工难苗头显现。截止目前,企业用工缺口大约万人,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服务业和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一些新投产企业,招工难现象从开发区平台向乡镇工业园区平台蔓延。比如,市开发区企业纺织需缝纫工两千多人,至今还招不到一半。用工紧张已经制约着这些企业产能的进一步恢复和一部分招商引资项目的正常投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管近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出现了“用工荒”,一般劳动力短缺成为经济回升复苏时期的一个共性问题,但我们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小、职业教育比较完善,又是传统劳动力输出地,出现招工难现象更多地还要找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新增的劳动密集型项目陆续投产,用工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一般就业者对工资水平、工作生活条件等还不是很满意,对比“宜业”要求,的就业环境还有待改善。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性好转。一季度,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处于景气区间,-月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分别下降和,表现不俗。但同时,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进一步好转,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原材料、能源、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出现倒挂,加上融资成本、人工成本上升等,使企业在复苏过程中利润受到挤压。

四是投资后续乏力。年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全省第;年低于全省个百分点;今年仅高出个百分点,全省第五,从趋势看,回升得不快。随着“六大百亿”项目和一些重大项目陆续完成,缺乏后续项目的跟进支撑,是投资增长慢的主要原因。

五是节能减排面临刚性压力。从能耗方面看,一季度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上升了。一方面,随着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部分耗能大户产能逐步恢复,这个上升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企业的节能降耗空间越来越小,加上我们还要分担一部分省里下达的宁波的降耗任务,接下来三个季度要实现能耗逆转,全面完成“十一五”刚性目标压力非常大。从减排方面看,化工行业产能进一步发挥、农业污染治理短期难以见效、各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参差不齐,等等,减排形势也不容乐观。

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经济不景气、全力保增长阶段,我们遇到的“共性的”问题更多一些、感觉更强烈,一些自身的矛盾可能被掩盖。在当前经济回暖复苏期间,暴露出的这些“个性的”问题,是关乎我们能否抓住发展先机的瓶颈问题,是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必须下大力气、增强针对性,切实加以解决。

三、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扩大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态势

1、坚持高起点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从近些年的实践看,正是由于坚持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战略和举措,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生态优势,坚持“好字当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了今天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才能够经受住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培育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才能实现工业与生态互促双赢,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统筹协调发展。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放在首位,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致力于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工业与生态互促共赢,经济与民生和谐推进,积极探索走具有特色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子。

2、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松懈,强化投资支撑作用。一季度,全市新签招商引资项目个,同比增长;协议引资额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的;已到位市外资金亿元(含结转项目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的。从一季度的情况看,今年的招商形势要好于去年同期,成绩值得肯定,也说明只要方法对路、措施得力,是可以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招到大、好、高项目的。在现阶段,我们要始终把项目招商作为推动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和抓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招商、抓项目,加大力度,确保完成今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不断科学化,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但也存在一些局部性、苗头性问题,比如项目布局同质化;为招商而招商致使工业园区间相互竞争、争抢项目;以及各地环保、能耗等标准参差不齐、要求不一,等等。造成的结果就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加剧了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紧张趋势,加大了节能减排难度。下一步,要围绕大平台大产业建设,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全市招商引资的推进协调机制,理顺市本级各开发区管理体制,真正做到市区“一盘棋”。要注重政府的推动和主导,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市场选择作用,加大产业招商、平台招商力度,不仅要有“大项目支撑”,而且要有“小项目配套”,以优良的产业生态吸引客商。要鼓励本地企业利用现有资源,扩大投资、引进产业配套项目,通过“以商招商”来增加经济内生活力。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今后一段时间是实施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最佳“时间窗口”,必须把握机遇,不容闪失。下步要加快推进一批产业类、基础设施类、城市建设类项目,重点抓好几大交通、能源等战略性项目的建设实施和前期工作,明确责任,完善和落实项目推进机制。要加大项目建设组织和推进力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项目工作上,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要突出抓好对新增长点和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已确定的项目要抓紧开工建设。对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强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用地、环保、资金、电力、规划等问题,一个个跟进,一个个突破,力求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竣工投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明天我们要召开全市重点项目暨杭长客专衢江航道建设动员大会,将对重点项目工作做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3、加强服务,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经济回暖,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没有根本性好转,帮扶企业的力度不能减弱,各项政策措施还要延续。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应对金融危机、帮扶企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抓落实、抓细化,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三服务”活动和“三个一百”机制就是我们的工作创新。下一步要以此为载体,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重点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资金需求、引才招工、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同时,要加大对联系服务企业部门和领导的考核力度。企业是生产经营主体,帮扶企业首先是要切实树立起服务意识,尊重企业,减少来自各方面对企业的干扰,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生产生活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公共信息、技术和劳动力交流平台,降低企业商务成本;优化信用和法治环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近年来,金融部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企业总体上融资还比较困难,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希望金融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的支持力度。

4、切实加快平台拓展。经济快速回升时期,投资机会、项目信息转瞬即逝,要切实扭转“项目等土地”局面,迅速地将土地资源潜力转化为工业发展平台优势。当务之急是要开展批而未用、征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排查摸底,加快推进征地拆迁、政策程序处理工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扩容、提升和改造。加快巨化和市高新园区平台一体化步伐。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研究和省大平台建设,按照“着眼长远、规划年、启动年、确保当年”的目标要求,统筹谋划市区工业发展空间,控制连片宜发展工业区域,积极推进产业集聚新平台方案前期工作。做好土地要素保障,今年我们要重点抓三方面工作,一要加大向上争取支持的力度,重点做好与省国土厅的“市厅会商”工作;二要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增加建设用地的存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三要加大征地拆迁推进力度,力争年内再新增一批熟地。征地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力度,不能因为有困难就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对极少数恶意阻挠、违法违纪的人要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另一方面,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的利益,不能因征地拆迁工作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市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做好征地拆迁的协调推进工作。对征地拆迁所需的资金,要全力予以保障。这项工作有关开发区要全力以赴,两个区要全力配合。

5、保障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一季度经济走出了“开门红”的好势头,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和问题,形势极为复杂。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协调,及时化解运行中存在的矛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要密切跟踪分析房地产市场变化,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抑制投机炒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发展。要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防范企业金融风险。要加强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同时,要继续抓好民生和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领导,重点在项目,根本在落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握形势,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上半年经济工作“双过半”,确保全年和“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