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围绕深化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以及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力推进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主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良好开局。下面,我简单讲四个方面。
一、凝心聚力,务实推进,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抓手的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幸福乡村”全面推进之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整体联动推进,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总抓手,全力加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再次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考核优秀。一年来,全市上下共投入多渠道资金近亿元,成功创建五村联创的“中国幸福乡村”个、五类单项村个,累计建成精品村个、“中国幸福乡村”个、五类单项村个。通过连续三年的推进提升,探索了一整套“三农”工作新机制,广大乡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踊跃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渐浓厚,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并初步在全省、全国打响了“中国幸福乡村”品牌。回顾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具体体现在个方面:
1、务实推进富裕乡村建设,初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与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步跟进。“两区”建设扎实有力推进。编制完成了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综合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建设规划。启动推进万多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规划建设万多亩的现代农业综合区,成功创建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壮大。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趋势明显,全市粮油及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菜、茶叶等农业 主导特色产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蜂产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被评为省商标品牌十大示范基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达个,国家绿色食品个,省名牌农产品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个,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农民持续增收势头稳定。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来料加工业等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全年农家乐直接经营收入多万元,带动农民增收多万元,来料加工年发放加工费达亿元。深化“农超对接”,助农销售农产品金额达亿元,同比增长以上。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突出抓好结对帮扶、金融扶贫、下山搬迁、培训就业等工作,进一步促进低收入农民增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同比增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元的低收入农户减少户;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2、务实推进满意乡村建设,初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步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以“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主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乡镇社区服务中心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个。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农村社区民生服务站,共受理农民咨询、求助等各类事项近万件,办结率达。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住宿费,全面实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免除学费政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建个省级文化示范村和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新建、改建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元,参保率,全年共为农村群众报销医疗费用万元。发展农村数字电视万多户。社会保障救助水平稳步提升。年共为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万元;实施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户;对多名重度残疾人实行托(安)养;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切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万多名周岁以上老人享受到每人每月元的基础养老金,被列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级试点县(市)。
3、务实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初步实现农村乡土文化与农民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特色乡土文化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 文化旅游节”、第六届华东旅交会暨山申遗成功庆祝大会, 祖祠建成对外开放,启动实施都古镇旧宅修缮、大陈古村落保护与规划建设。都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婺剧精品折子戏、舞蹈《都灯阵》分别亮相央视戏曲春晚和上海世博会。广泛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器材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共送戏、送电影场,送书万余册。特色乡土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共举办农民运动会、文化节、排舞比赛等活动场。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深入。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幸福家庭和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村个,被列为全省文明县域测评体系试点县(市)。率先在全省制定春泥示范县(市、区)测评体系。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充分利用“大讲堂”、“市民讲坛”、“幸福乡村讲习所”、村官讲师团等教育平台,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本市乡土能人向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传授现代文明知识。不断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期万人,切实提升农民创业带动能力。
4、务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实现农民生活环境与生产基础条件的同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提升。扎实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投入建设资金万元,全面完成个整治村建设任务,被评为省级优胜单位。深入开展城乡绿化运动,种植各类绿化苗木多万株,实施个村的农村清洁工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完成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生态乡镇、生态村(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市查乡镇、乡镇查村、村查组、组查户”的农村环境卫生四级联查制度在市全面推广。农村住房改造强力推进。各地积极探索农房改造建设的新机制、新方式,建立完善村级集体土地收储制度,开展跨镇(村)建房试点等,全面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年共完成农村住房改造户,拆除旧房户,面积达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多亩。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山塘除险加固座,河道整治里程近公里。大力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新增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人数万人。创建新农村电气化村个。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村率达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
5、务实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初步实现干部工作作风与和谐发展环境的同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三民工程”,不断完善民情档案,深化民情沟通,强化为民服务,构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情信息网格化管理网络。不断创新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党员积分考核制,全面推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和村级事务决策运行“四议”工作法。村级组织换届有序推进。年月,在大桥镇开展了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今年2月在全市面上推进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目前,已有个行政村按照既定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党支部换届选举。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基层综治维稳网络不断完善。深化推进“平安幸福连万家”活动,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各行政村(社区)建立综治室,基本实现综治网络在基层的全覆盖。不断完善维稳工作的网络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源头责任,深化完善日常信访维稳各项长效制度,狠抓维稳工作督查落实,确保了世博期间“零到沪上访”,实现全年无群体性越级上访、无恶性上访等信访维稳工作目标。干部队伍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开展了岗位能手竞赛、“每月之星”评选等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干事氛围。建立完善了“一评两选”后备人才工作机制,储备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级组织换届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继续深化乡镇干部重心下移“五项制度”,深入开展村级“五新争先”活动,促进各级干部重心下移。坚持开展评选表彰“两先”、“两优”和“六十佳”干部等活动,有效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深入推进创业创新。
6、务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短期量化目标与长效保障机制的同步突破。农村生产要素有序流转。突出以农业“两区”为土地流转重点,加快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实现土地向大户和主体集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流转服务机构,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行政村土地流转服务站个,新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万亩,全市总流转率达。新增林地流转面积亩。金融服务体制优化创新。金融部门积极突破贷款抵押瓶颈制约,率先在全省开通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行农房抵押贷款,探索推出“丰收粮农直通车”贷款、“商贷通”贷款、低收入农户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信贷服务,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亿元,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户万元。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贺村镇成功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峡口镇列入省级中心镇,启动大陈古村落等一批中心村建设工作。
总之,年以建设“中国幸福乡村”为总抓手的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事业大幅提升,基层基础更加夯实,实现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跨越。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农村发展速度最快、村容村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十二五”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是上级领导、各部门高度重视共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奋勇争先、合力攻坚抓落实的结果,更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务实有为、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许多村支部书记,敬业奉献的干事热情非常高涨,争先创优的激情令人非常感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农村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顺势而为,扎实推进“十二五”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在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洪祝强调,要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作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原则。“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打响“中国幸福乡村”品牌、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十二五”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小康、一高两进”总体目标,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同步推进的原则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总抓手,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认清、把握形势:
1、从发展机遇看,农业农村工作形势持续向好,我们更要抢抓时机、乘势快进。一是各级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加大。宏观政策上,中央、省委到地方各级都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从党中央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大全面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继续把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的我省“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也专题研究部署了“十二五”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年召开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加快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配置。中央和省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延续和深化,为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新互动”发展,三次产业呈现协调发展新趋势;城乡二元体制正在加速突破,土地、金融等要素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深化,农村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已经进入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社会合力共建新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三化”同步推进和城乡融合发展夯实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三是幸福乡村品牌效应不断凸显。我们年开始系统谋划并强力推进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总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上契合中央和省委关于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下顺民心合民意,有效提高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水平和实效,得到了各级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目前,“中国幸福乡村”品牌越来越响,《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央视等媒体作了深度报道;在年月的“中国幸福乡村论坛”上,等领导和“三农”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有全国多个省的多个县市前来考察;连续两年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书面和口头典型交流,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品牌和示范样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抓落实、创特色、求突破的干劲更足,合力建设更强,争先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这些都为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从实践经验看,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合理,我们更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一要始终坚持“三化”同步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三化”同步推进要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提升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这与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新互动”发展,实质内涵是一样的,这既是多年来抓“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谋划推进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二要始终坚持“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两年多的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以个性化的发展理念、系统化的建设体系、整合化的投入保障、品牌化的营销策略,对新农村建设再定位、再整合、再提升,契合区域实际,顺应群众需求,富有特色,从根本上为农业农村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路径。要巩固当前的良好态势,推进“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必须始终坚持这一主抓手不动摇,不断深化提升建设实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连续性、长远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坚持年年抓,届届抓,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三要始终坚持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各村情况各不相同,工作侧重点也会不一样。在抓点示范上,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要全面推进“五村联创”,已成功创建的村要进一步提升品位,建设精品,推出一批可学、可看、可推广的典型。前次,省委组织部蔡奇部长来江,对幸福乡村建设提了“三个重于”的要求:即理念重于实践,过程重于结果,标准重于复制。在整体推进上,要按照“精品村、五村联创村、单项村、待创村”的四个层次,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各自建设目标,分步推进,达到整体提升效果。基础较差的村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受益面最广、又有能力做的事情做起,每年推进一两个单项村创建,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基本建成“中国幸福乡村”。四要始终坚持多元投入合力共建的建设机制。制约欠发动地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村集体经济不强、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抓点成线阶段,我们通过加大财政扶持、整合项目资源、推动社会帮扶、鼓励群众参与等措施,建立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多元投入合力共建机制。在连线扩面阶段,各项建设投入更多,更需要我们整合资源,促进项目、资金等要素向创建村倾斜。因此,要继续探索上下联动、多元投入、合力共建的工作推进机制,更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主体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进一步形成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强大合力。
3、从面临挑战看,“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压力逐渐显现,我们更要奋力突破、强力推进。一是“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全市各行政村基础条件存在差异性,在前两年“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抓点示范阶段中,一批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村已率先完成创建工作。随着工作的推进,各创建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现有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基础条件,都明显落后于前两年的创建村,创建难度更大。面对差距,各地特别是村级干部不能有一点的气馁和畏缩,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干事意识、争先意识,积极有为。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更为紧迫。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农民创业和稳定就业难、农业促农增收空间趋窄、低收入农户增收压力等问题尚未真正破解。农村整治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由于基础条件差造成的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明显。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宅基地置换退出流转、农村金融服务等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中心村、中心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以及城乡之间各种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高效集约利用方面尚未有大的突破。三是新农村建设品牌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也得到省内外各级领导、专家、媒体的认同、关注和支持。但各地相互学习,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样本,做法也越来越相近,品牌化竞争日异激烈。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地抓好完善提升,创新特色,务实推进,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先发优势和初步树立的品牌知名度,通过更大的工作突破,努力打造全省、全国新农村建设名副其实的示范品牌。
三、突破重点,提升实效,努力实现“十二五”“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良好开局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进入“行动计划”中期阶段的第一年。“五年目标看头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对于推动“十二五”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建设“实效型、品牌化新农村”的思路,着力提升实效、建设精品、争创国标,新建“中国幸福乡村”个、“单项村”创建个、累计建成精品村个,争创“中国幸福乡村国家标准示范县(市)”,努力把“中国幸福乡村”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新农村建设品牌。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突出“两区六群”抓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要按照“三化”同步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农业转型提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加快推进“两区”平台建设。要把农业现代园区和粮食功能区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抓手和大平台,以工业化的理念、园区化的思路,着力提升“两区”建设水平。新启动13个粮食功能区和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加快推进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同步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快推进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要落实项目配套,加大“两区”农田水利、道路、耕地质量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条件。要依托“两区”平台,主动加强与台湾及海西地区的农业合作,吸引优质要素投资农业,引导工商资本发展设施装备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争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开展创意农业试点,拓展农业生产、生活和休闲观光的多元功能,努力打造“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提升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菜、茶叶和农业新兴产业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向园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集聚,加快形成“六大产业群”,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要提升农业主体经营水平,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型、与农民紧密合作型的龙头企业,年内力争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家以上;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政府扶持项目要重点向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倾斜,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以上,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提升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按照“一个产业主打一个品牌”的思路,精心组织参加省农博会、网上农博会等展会,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3个以上。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力提升。要抓住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灌区改造、高效节水等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深化完善“四位一体”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代育秧、代耕、代插、代植保、代机收、代施肥、代管理等“七代”专业化服务,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2、突出创业就业抓助民增收,着力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新空间。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基础,要以农民创业就业为主渠道,多措并举,着力拓宽增收致富门路,促进农民长效稳定增收。一要抓创业就业增收。大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贷款发放、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围绕“4+X”产业发展和农民转产转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与高校合作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力争全年培训农民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人。二要抓产业提升增收。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一批特色种养、来料加工、农家乐、家庭工业等专业特色村,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要借助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发展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发展农家乐,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档次的农家乐精品旅游村(点);引导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完善的行政村,依托“三地一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幸福乡村游。三要抓扶贫开发增收。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善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力争低收入农户增收15%以上。相关乡镇、街道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要主动对接省农业厅、省铁投集团、县及市结对帮扶单位,谋划包装项目争取支持。扎实推进农民下山搬迁工程,加大搬迁户老房拆除力度,加快安置小区户口迁移、建房报批等后续管理服务工作,确保下山搬迁人,力争人。符合条件的下山搬迁小区,要及时成立村级管理组织。
3、突出精品示范抓五村联创,着力提升幸福乡村建设新实效。要与时俱进,丰富建设内涵,创新特色载体,完善提升工作体系。一是在建设时序上要串点成线全覆盖。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把中心村培育作为“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重点,扎实推进贺村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峡口省级中心镇,推进建设一批重点特色镇,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持逐步推进原则,加快推进首批个中心村建设,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强化村庄建设空间管制,通过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住房改造、下山搬迁、村庄撤并等办法,引导促进人口、土地指标等要素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发展,率先把一批中心村建成“中国幸福乡村”。要充分发挥已建成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一轴二线三区”沿线周边村为重点,以点带面,抓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确保沿线有个村成功创建“中国幸福乡村”。要参照创建“中国幸福乡村”的做法经验,在城市社区积极开展“幸福社区”建设评比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二是在建设内容上要突破难点提实效。美丽乡村是“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最直观的成果体现,也是“五村联创”的重点和难点。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三大运动。要大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运动,力争完成农房改造户以上,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救助户,力争拆除旧房户,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亩以上,建设省级农房改造示范小区个。要大力推进农村洁化运动,继续实施个村的农村清洁工程,推进完成个村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启动贺周村、大陈村环境综合整治精品村建设,争取成为省级样板;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四级联查”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长治久洁;积极开展文明集镇创建活动,乡镇要积极有为,主动开展各类比学赶超活动,加大集镇所在地整治建设力度,有效改善集镇环境面貌。要大力推进城乡绿化运动,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十大工程”建设。三是在建设标准上要提升品位建精品。精心实施大陈古村落保护与规划建设,对永兴坞、白沙、日月、岗等一批几十个已创建村进行标准再提升,深入挖掘每个创建村的自然地理、历史遗存、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特色亮点,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打造古村落型、特色产业型、特色文化型、特色生态型、田园风光型、集贸型等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精品村。要严格考核,宁缺勿滥,重点从人居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生活、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形象展示等六个方面对幸福乡村精品村进行考核,累计建成精品村个。实行“中国幸福乡村”跟踪复评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复评,复评合格的给予认定保牌,二次复评不合格的取消称号。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并形成碟片、图册、影集和文字资料等,积极筹备举办第二届“中国幸福乡村论坛”,加大对外对上的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要完善指标体系,根据各乡镇、街道、村在创建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建议,调整完善考核指标,并通过高层专家领衔课题,与中农办、农业、质监等国家部委、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等形式,使创建指标体系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争创“中国幸福乡村国家标准示范县(市)”。
4、突出共建共享抓城乡统筹,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新突破。抓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和为民办实事等八大民生工程,促进改革成果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农民幸福感。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化建设。加快构建城乡连通的道路公交、商贸流通、电站电网、通讯信息等服务网络。有序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优化城乡客运网络衔接,提高农村地区客运班车通达率。大力开展农村电网升级与改造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切实提升饮用水进村入户率,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启动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布局调整,大力支持中专争创全国改革开放示范校。全面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一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基层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继续实施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活动器材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好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纪念建党周年等重大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丰富健康的文化服务。三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提升。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抓紧实施城乡居保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五费合征”,扩大覆盖面,提高个人缴费参保比例。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有效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启动实施城乡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工作。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到以上,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以上。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市行政村均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第一批多。
5、突出强化保障抓基层基础,着力构筑农村和谐稳定新局面。要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各地要在月底前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任务,切实及时抓好乡镇、街道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大讲堂”、“幸福乡村讲习所”、“村官论坛”、村官讲师团、远程教育等平台,分层分批对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全面进行轮训。村主职干部由市里统一负责组织集中轮训,其他村干部由各乡镇、街道负责岗位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村庄、引领发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强化“双争先”考核导向,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推进乡镇干部重心下移“五项制度”、村级“五新争先”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力支持各行政村通过发展物业经济、盘活闲置资产、整合项目资金、土地连片流转等方式,建设“强村富民创业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夯实民主管理基础。积极探索完善村级新型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支部、村委、村监委和村经济合作社工作职责,不断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深化落实村级重大事务“四议”决策机制,不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落实好村干部履职践诺监督和过错问责办法,促进党员干部依法民主办事。完善“三民工程”运行机制,继续坚持“每日一值班、每周一集中、每月一沟通”民生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四联五清”干部分片包村工作机制;按照“六统一四化”要求,全面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的规范化建设;抓实抓好农村(社区)民生服务站建设,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服务。三是夯实农村稳定基础。强化“稳定第一责任”意识,扎实推进“平安幸福连万家”活动和基层综治网络的延伸扩面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综治维稳工作的网络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综治网格化管理,抓好乡镇(街道)、村平安促进会和平安队伍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加强信访维稳制度落实,开展集中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厂矿生产、森林防火、危旧房屋等方面安全防范力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强化保障,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1、统筹协调,凝聚合力。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继续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做到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各级各部门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上向“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倾斜。要进一步强化协作意识,切实加强部门间、部门与乡镇间的日常沟通协调,积极创设载体,主动融入,全面提升建设合力。二要强化责任落实。各协调小组和责任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协调、督查指导、考核验收等职能;各指标责任部门要强化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到各创建乡镇(街道)、村开展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专家组职能和技术优势,加强项目技术指导。各乡镇、街道要细化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各创建村要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工作重心和总抓手,将全年各项任务合理分配到每季每月每周,倒排时间,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专项督查,市农办及各牵头协调小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日常业务指导与定期进度检查。三要强化多元投入。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发展要素流向农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强化资源整合机制,切实把农村住房改造、中心村建设、村庄整治、下山搬迁、农民饮用水等各类涉农项目与“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相结合,发挥叠加效应。继续推进部门、企业结对帮扶共建“中国幸福乡村”,发动全市工商民营企业通过市农村公益基金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民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农民主动出资出物出力,开展宅间道路硬化、村内院内洁化、庭院绿化等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
2、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要把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升“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水平和实效的强大动力。一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认真落实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争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以上,部分乡镇要力争超过。继续深化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专业合作社建设等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结合村庄整治、中心村建设、下山搬迁等工程,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通过宅基地空间置换、有偿收储等综合措施,盘活现有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机制,通过经济补偿、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办法,引导农民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三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继续抓好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积极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资金互助合作社“二社合一”试点,扩面推广粮食订单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贷款方式,不断扩大各类支农惠农贷款的规模和范围。四要深化各项配套改革。要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领域进行综合或单项的改革创新,突出抓好户籍制度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人口自由迁移、劳动力自由择业、要素自由流动的城乡一体化新机制。
3、创先争优,提升能力。广大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是“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十一五”时期,“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是有一支务实履职、积极干事的村书记队伍。当前,村党支部刚刚换届结束,在村书记队伍中既有熟悉的老面孔,也增添了新生力量。借此机会,我向各位村书记提三点要求:一要履职有为想干事。各位村书记要增强光荣感、责任感,牢记自己的履职承诺,不负群众的信任和期望。特别是新当选的村书记一定要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每年要干成几件让群众看得见的实事、好事。要在“中国幸福乡村”各项建设上有规划、有思路、有办法、有实效,确保本村年年有新变化、新提升。二要提升能力会干事。要提升强村富民能力,既要自己创业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并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千方百计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善做群众工作,善于化解矛盾纠纷,高度重视维护公平正义,扶正祛邪、扶弱助老,保一方平安和谐。要提升创新办事能力,虚心多向本市及外地先进村学习“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精神状态上,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与村集体经济薄弱、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客观存在,大家要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进一步激发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务实推进。要善于借力发展,创造性开展工作,以自身行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企业的支持,多想办法点子引导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用好用活资金。三要团结协作干成事。要强化团结意识,理顺两委关系,明确责任分工,相互支持理解,齐心协力,创造心平气顺、密切协作的工作氛围。要强化守法意识,坚持依法依章、公开公平公正待人办事,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强化廉洁意识,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坚决杜绝贪污、挪用、私分、受贿等经济问题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
同志们,扎实推进今年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加快“十二五”时期“三化”同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全市上下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实干的作风,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真正扎实地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加快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建设小康、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和“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