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县扶贫开发会议书记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动员令,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安排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动员全县上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以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扶贫工作
第一,从宏观全局看。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对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不能尽快告别贫穷落后、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就辜负了一方百姓的期盼和信任。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第二,从具体实践看。一直以来,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集老、少、边、山、穷、库区于一身,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支持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艰辛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县域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扶贫开发事业取得较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较大幅度地减少,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可以说,如果没有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现在一大批农村人口的温饱和生存都还是个大问题。但是,全县整体发展水平仍很落后,而且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县农村还有一半的人口属于扶贫对象,同时,在前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扶贫项目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发展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不完善,已经脱贫的村返贫风险很大。加快全县整体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任务更是十分艰巨。因此,全县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树立“持久战”思想,克服厌战情绪,不松劲、不懈怠,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第三,从面临的形势看。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我们处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属于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试验区建设,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后续工作规划也启动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组合叠加,必将为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把各种政策机遇转变为发展机遇,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做好扶贫工作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树立三大理念。
一是要树立“为了减贫事业,求尽该求之人,谋尽能谋之事”的理念。贫穷不是穷人的错,没有哪个人天生愿意受穷。“贫”字拆开即“分贝”(分钱),可见,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配不公、资源配置不合理。对于分散的个体贫困,老病残、文化低、技能差、目光浅、“等靠要”思想严重等是造成贫困的内因;但是,对于区域性群体贫困来说,自然环境条件差、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导致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动等外因,是导致区域性贫困的重要因素。这使得贫困地区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摆脱贫困,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在未来十年的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国家提出将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实行“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方略,采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到户同步推进的工作措施。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用足政策,既要研究如何从整体上实现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也要研究怎样让没钱人挣到生存的钱,理直气壮地当好穷人的“代言人”,想穷人之所想,想穷人还没有想到的;急穷人之所急,急穷人还不知道急的。在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上,在为全县贫困人口谋利益上,不怕丢面子,不怕求人。对上,要积极谋划争取好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大项目,解决制约瓶颈;对内,要尽力、全力推进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互促进。
二是要树立“充分尊重贫困群众,依靠贫困群众,发挥贫困人口主体作用”的理念。在贫困地区,不怕经济贫困,就怕思想贫乏、意志松垮。一个贫困的地方,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帮助,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当地群众自身的努力,靠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离开了这一条,再多的扶持也难以奏效,再优惠的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这是已经脱贫地方的根本经验。因此,要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克服单纯“等、靠、要”的思想。“幸福不会从天降”,不干,一点希望也没有。与其苦熬,不如苦干,反正就是一个“做”。这个思想观念,一定要在干部群众中牢固地树立起来。在具体扶贫项目的实施上,要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在项目选择上要抓好宣传发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参与,体现大多数人受益原则,体现让真正的贫困户受益原则,不搞闭门造车。要注重培养当地能人、外出务工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致富能手,鼓励村里能人和村干部带头致富,充分发挥能人大户和村干部的带动作用与示范作用。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帮助提升村干部的思想素质、技术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使之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农民,创业增收。一个村要想发展得快,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村支两委班子,有能干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有几个发家致富能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一个好带头人,否则将会穷一片、穷一方。
三是要树立“深入一线抓落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理念。干部是扶贫攻坚战的指挥者,要指挥好,就得做到心中有数,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干部又是扶贫攻坚战的参与者,还得走在前,冲在前,这就得要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把扶贫当作是自己事,设身处地帮农民脱贫致富,做到一点雨一点湿(实),实施的项目要让老百姓拍手称好。要牢记鸿忠书记提出的“六民”要旨,经常深入贫困村,深入贫困户家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提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要发扬“三万”活动和“干部结穷亲”活动的工作作风,心贴心与困难群众交流感情,面对面宣传扶贫政策,手拉手进行对口帮扶。要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扶贫资金和其它资金不一样,是“救命钱”,是“雪中送炭”,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发现违规行为的,一定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三、以什么样的载体来抓好扶贫工作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是一种成熟的、成功的农村扶贫开发方式,农民拥护,社会认同,效果显著。它能够通过村级扶贫规划将扶贫项目集中起来,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在一个村协同推进,发挥大扶贫的综合效应。对于一个贫困村而言,抓好了整村推进就能够实现脱贫致富的重大变化,搞不好就意味着贫困现状还将延续。今天上午大家参观的前面山村,就是通过整村推进脱贫致富的典型。这一方式在未来10年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仍是扶贫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载体、抓手和平台。我们要坚持以整村推进为第一载体、第一抓手、第一平台,整合资源,统一目标,合力攻坚,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大扶贫格局。
一是要加强资源整合。要整合资金。单纯从扶贫专项资金来讲,是有限的。对我们县而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项目和资金可以说都是扶贫政策、都是扶贫项目、都是扶贫资金,关键在如何整合。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库区扶持项目资金、有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都要向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集中,县直有关单位在安排资金和项目时,要向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倾斜,切实解决好贫困村的行路、饮水、灌溉、用电、通信、就医、就学等困难。要抓好贫困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深入推进,为农民提供发展的可持续资本。要整合人力。各乡镇要集中力量,统筹安排,把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派到重点贫困村蹲点;各帮扶单位和企业也要集中人力,落实专人进驻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村里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群众筹资投劳,建设公益设施。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关系,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扶贫开发事业中来,确保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鼓励各村采取租赁、承包、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老板、引资金,开发山水资源。指导各村加强宣传,用亲情、乡情打动人,发动在外工作的本村人,以捐款捐物、争取项目等多种形式支持村里的发展。要积极推进村企共建,具备一定条件的贫困村,要吸引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探索社会扶贫新路子。
二是要突出发展产业。脱贫离不开产业。如果群众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链条来依附,缺乏“造血”功能,缺乏脱贫致富的自我积累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就摆脱不了“年年扶贫不脱贫”的困境。只有把产业做大、链条做长,群众才会从中受益,才会增加稳定收入。可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抓扶贫实质就是抓产业,没有产业作为载体,扶贫工作就没有抓手,群众致富就无从谈起。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要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扶贫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发展产业,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还可适应社会需要,大力发展文艺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形成规模、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同时,在谋划产业上,要注意兼顾周边,如果周边几个村地理位置、田地条件、气候温差相近,共同搞某一个产业,就较容易形成规模,形成品牌,效益会更好。要注重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的成长,发挥专合组织的作用。目前,全县多数专合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许多农民是“被组织”、“被合作”的对象,难以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合作目的。必须让农民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合作,成为合作组织的真正主人、主导和主力,使农民合作组织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社会化生产、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通过整村推进形成了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产业,在通过验收后,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还要继续关注,扶上马,送一程,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抓个三到五年,避免前功尽弃。如桑蚕产业,前面山村及周边村的桑树栽植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养桑蚕的农户比例还很小,桑树进入丰产期也还有一定时间。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保持这一产业稳定发展,避免重蹈过去“栽桑毁桑”的覆辙。
三是要落实扶贫到户。在扶贫开发中要瞄准贫困户,注重解决个体问题,从“粗放扶贫”转向“精准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张三因缺乏技能致贫,就为他提供免费培训;李四发展缺资金,就帮他解决贷款;王二打工没出路,就帮他寻找就业岗位¬¬——我们自己的开发区现在也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可以多做些文章,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要注重从源头扶起,即由“扶贫”转向“防贫”,由被动的结果扶持转向主动的起点扶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比如,对农村残疾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要高度关注,特别照顾;对贫困户子女上学,要加大资助力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构筑“贫困代际传递”的防护墙;对因病致贫的,要加大救助力度,避免“小病拖,大病扛,不治等着见阎王,治了拖穷子女和爹娘”的无奈。
四、以什么样的机制来推进扶贫工作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要按照“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县委、县政府负责牵头抓总,抓好安排部署、资源整合和政策协调;县扶贫办抓好项目争取、规划申报、督办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具体领导和组织实施;村支两委要发挥基层核心领导作用,抓好各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凡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继续坚持每个村一个县级领导带三个以上部门和一个企业,用两年时间进行帮扶,不完成整村推进规划不撤兵,村里不脱贫不脱钩。
二是智力服务机制。扶贫开发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所谓开发式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核心就是要拓展农民的收入渠道,培育农民稳定的收入源。农民收入主要有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转移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惠农政策)、理财收入。就我县目前而言,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且潜力最大、最能从根本上持续性解决贫困问题的,是增加经营性收入。要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就必须提高农民经营特色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的能力,尤其要提高经营特色种养业的能力。提高农民经营特色种养业的能力,除了资金问题而外,还必须解决好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问题,这些问题,要通过智力服务加以解决。过去,在智力扶贫方面主要突出培训,培训固然必不可少,但还不够,还需要构建更广泛的智力服务机制。比如,村民创业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需要相关专业部门给予指导、帮扶;再如,流通渠道的建立、市场的开拓、风险的控制等,单个农户是无力承担的,必须依靠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走较为稳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三是考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扶贫责任制,对阶段考核中完不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一次通报批评,二次黄牌警告,三次以上诫勉谈话,直至组织处理;对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提拔重用,对年度考核中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取消当年评选先进的资格;对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表现好的部门和乡镇,县财政安排工作经费作为奖励。
同志们,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责任重大,如果完成不好,不打赢这场攻坚战,不仅会丧失加快发展的机遇,而且会拖、全省的后腿,影响全国战略的实现。所以,在扶贫攻坚问题上,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抢抓机遇,用足政策,把争取外力与自加压力结合起来,艰苦奋斗,奋力攻坚,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