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国两会甘肃省政府报告范文

全国两会甘肃省政府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国两会甘肃省政府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全国两会甘肃省政府报告

2008年全国两会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20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徐守盛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战略,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最为明显、改革开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232亿元增加到2669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突破1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由145.9亿元增加到391.6亿元,年均增长21.8%;地方财政收入由76.2亿元增加到190.6亿元,年均增长20.1%;财政支出由274亿元增加到675.1亿元,年均增长19.8%;连续五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累计消化赤字15亿元,赤字县由70个减少到52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50亿元,年均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53.5亿元增加到825亿元,年均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由8.8亿美元增加到55亿美元,年均增长44.3%。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7.5∶40.7∶41.8调整为13.8∶47.6∶38.6,其中工业比重由31.6%提高到39.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增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795元,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04元,年均增长7.6%。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解决了4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济困病床制度覆盖公立医院,开展了城市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非职工人群试点,医疗救助全面展开,乡镇卫生院编内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城市低保标准连续三年每年提高10%,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增加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和养老金。新增就业80.9万人,基本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都控制在4%以内。集中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去年省政府承诺的12件(17项)实事,除村村通广播电视一项因国家技术方案调整推迟实施外,其余全部得到落实。

———农业经济较快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三农”投入持续加大。粮食总产由782.7万吨增加到824.4万吨,连续四年稳定在800万吨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马铃薯、蔬菜、果品、玉米制种、酿酒原料、中药材等作物面积达到244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44%。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6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26家。基本农田和农村饮水、乡村道路、小水电、节水灌溉、沼气、草场围栏等工程建设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和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绝对贫困人口减少37.5万人。新农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优势支柱产业壮大,企业效益大幅提高。投入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资金1250亿元,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兰铝等企业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重点企业装备水平提升,竞争实力增强,能耗污染降低,效益持续增加。中央在甘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由389亿元增加到1059亿元,年均增长14.6%。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由20.9亿元增加到200亿元。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节能与环保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起步良好。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生态、信息及城乡公用设施骨干项目。高速公路由320公里增加到1316公里,国道主干线实现了高速化和高等级化。天水至宝鸡、康家崖至临夏等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5万公里,91.2%的行政村通公路。铁路主干线实现了电气化和复线化,建成了敦煌铁路,兰青二线开工建设,兰渝铁路开工在即。完成了敦煌、庆阳、嘉峪关机场改扩建。改造建设了一批重点煤矿、电站,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较快,发电装机总容量由726万千瓦增加到1328万千瓦,建成国内首条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实现了大电网延伸范围的户户通电。完成了行政村通电话工程,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省。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96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9.9%提高到13.4%。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一批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探明了庆阳正宁南煤田、文县阳山金矿、张掖钨矿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

———科教兴省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建设步伐加快。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8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3249项,获专利授权3407件。6个机构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个。综合科技进步指数由25.4上升到2006年的32.9,居全国第22位,提升了5位。实现“两基”的县达到79个,人口覆盖率为95.2%。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寄宿制学校工程项目,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高中教育阶段和普通高校在校生分别增加37.1万人和15.7万人,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全国首家省人民医院覆盖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网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都控制在7‰以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较快,《读者》、《大梦敦煌》被列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成为中国品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举办了省十一届运动会和第五届农运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统计、外事、宗教事务、人防、气象、测绘、地震预防、文史、参事、哲学社会科学、残疾人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改革全面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顺利推进。70%以上的省属骨干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基本完成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142户企业有111户已破产终结,下划市州管理的企业90%完成改制和破产重组,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基本完成。启动实施了粮食、流通、公路交通和农垦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引进了一批战略投资者,与铁道部、科技部、民航总局、中石油、国家电网、中铝集团等部门和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趋于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改革不断深化,实行“乡财县管”,启动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776项,减幅达66.2%。完成了省级和市县阶段性机构改革,撤并乡镇332个,全面推行了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招拍挂制度。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与国内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31件,修正51件,废止8件;制定行政规章31件,修订21件,废止68件。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颁布实施了省政府工作规则,坚持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实行了新闻和专家咨询等制度。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政府应急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积极实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村民、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大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重点整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高,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超出控制目标外,其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2.7%,财政支出增长2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00亿元,增长16.5%,实现利润增长88%。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加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均削减2%。劳务经济长足发展,培训农民197.1万人次,输出劳务587.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4元。

回顾总结政府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仍处于欠发达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适应市场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大。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工业结构中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高排放、高能耗和资源消耗型产品比例大,节能减排任务重。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难度大,消费、出口拉动能力弱。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低,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不高。四是深化改革任务艰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企业融资难,直接利用外资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足,发展环境仍不宽松。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突出,解决民生问题任务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影响较大。六是区域差距拉大,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困难,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差距明显,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七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勤政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抓落实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亟待提高。一些公务员进取意识不强,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要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突出把握好五点:

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好转变发展方式与壮大经济实力的关系,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加快经济建设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关系,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共享。

三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关系,把发挥比较优势与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确处理好解决当前矛盾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把扩大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勇于突破阻碍发展的一切障碍,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改革开放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

五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立足省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甘肃精神,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求真务实,奋发有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甘单位,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兄弟省市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各国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机遇期。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工业强省和科教兴省战略,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突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经济实力,加强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建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一番。2012年,总量力争突破50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完善的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在实现总体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些目标是在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立足甘肃优势基础上提出的,也是积极可行的。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和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西部、对农村、对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给予更大的倾斜支持。只要我们善于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上述奋斗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在工作布局上,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和黑色冶金等优势支柱产业,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壮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开工建设核乏燃料处理等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产品质量高、品牌效应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全面落实《甘肃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突出抓好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口与健康及公共安全等9个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组织实施11个重大专项,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加强重点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创新名牌工程。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项目。充分利用我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机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以兰州为中心、市州中心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补充、环交通主干线的区域性、综合性及专业化大市场,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商贸经济圈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全力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总产稳定在800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着力推进区域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劳务经济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推进劳务输出向技能型、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落实支持少数民族和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加快发展。鼓励兰州都市圈和酒嘉、天水等城镇群聚集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继续支持县域经济扩权试点县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户籍管理改革,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是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以交通、能源、水利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脉络,以民航快速运输和管道、水运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实现13个市州中心城市以高速公路连接。基本建成兰渝铁路及兰州枢纽配套工程和平西铁路、天平铁路,提升兰州的西北铁路枢纽地位。新建金昌、陇南等支线机场,改扩建现有机场。实现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和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全覆盖。优化能源结构,建成一批大型电源项目,积极开发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酒泉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河堤治理。建成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完成盐环定扬黄二期工程,争取开工黑河治理二期工程。加强城镇交通、供排水及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强项目储备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推进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落实生态脆弱地区禁止和限制开发政策,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加快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敦煌生态和湿地保护、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点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实施荒漠化治理。坚持植树造林,完成营造林任务36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左右。以内陆河和黄河流域为重点,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重点城市和工矿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气象减灾,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五是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按照普惠制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集中力量每年办一批改善民生的实事。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发展成人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着力提高师资水平,更加注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责任,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特色文化经营团体。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以创业促进就业,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更多的群众拥有和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能力。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搞好牧民定居点建设。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社会福利、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管理和监督。加强精神文明和社会诚信建设,培育良好道德风尚。改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六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加快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企业产权明晰、职工身份置换、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按照平等保护物权、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完善落实支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财税制度改革,正确处理保障运转、解决民生和支持发展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培育资本市场,努力把兰州打造成西北金融中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实现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现我省总体小康目标,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建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二氧化硫排放减少2%,化学需氧量减少1.5%;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去年实际涨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到0.79人。

实现这些目标,要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贯彻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方针,坚持好中求快,加快发展。围绕全省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调整优化结构,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优势支柱产业链,以乙烯、铜、镍、铝及不锈钢等产品下游深加工为突破口,推动后续加工项目园区化、集中化。加快实施庆阳石化搬迁改造、西北铝20万吨铝板带、东兴铝业10万吨大型预焙槽、酒钢150万吨碳钢冷轧、银光公司10万吨TDI、华煤集团60万吨甲醇等项目。开工建设兰州石化碳5综合加工利用、连铝节能改造、金川公司精密铜镍合金和20万吨铜材深加工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阳山金矿。加快石油钻采设备、数控机床、气动工具、风力发电机、中高压开关、煤化工设备、军工和环保设备、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等产品研制和产业化,提高兰电公司兆瓦级风力发电项目研发生产水平。加快培育兰州、天水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酒泉、白银等一批加工园区。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兰州、白银、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兰州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和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品牌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和产品,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完善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增加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核技术运用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加强各类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创新型企业的孵化聚集能力。继续推进河西星火产业带建设。全力支持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项目验收,加快建设国家及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加大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实施库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退耕还林后续扶持发展规划和政策。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为突破口,积极化解乡村债务。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发展壮大马铃薯、蔬菜、果品、酿酒原料、中药材、制种等特色产业。加快畜牧业发展,新建50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扩大加工增值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节水、节地、节肥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达到200万亩。大力支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工程及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推进农机装备更新和应用。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科技入户工程,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确保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提高劳务经济水平。整合师资、资金投入,加大劳务培训力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培训质量,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开拓劳务市场,培育劳务品牌。培训劳动力180万人,输转劳务410万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发展。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交通、农田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和投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乡乡通互联网。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户用沼气建设力度。重视现有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节水灌溉30万亩,新修梯田60万亩。加强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推动改水、改灶、改厕。实施55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易地扶贫搬迁6万人,加快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和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建设。

三、坚持发展抓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突出抓好重点建设项目,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

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天水过境段、武都至罐子沟、永登至古浪、瓜州至星星峡等4条高速公路和金川至永昌高速通道。确保天水至宝鸡甘肃段、平凉至定西、康家崖至临夏、天水至定西、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高速公路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做好兰州绕城高速和敦煌至当金山口二级公路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兰渝铁路、平西铁路和天平铁路,抓好敦煌至格尔木干线铁路前期工作。完成兰州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站坪扩建、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金昌机场,争取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抓紧陇南和夏河机场的前期工作。完成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等大型水利工程年度建设计划。继续搞好城市交通和缺水县城供水、城市供排水管网改造、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建设。

加快能源项目建设。抓好西北750千伏电网、省内330千伏配网工程和西固热电厂、永昌热电厂、兰州二热等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适时开工新的大型火电项目。加快黄河柴家峡、炳灵和白龙江麒麟寺及黑河大孤山等水电站建设。开工建设黄河河口、白龙江花园等水电站。力争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加快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建设进度。抓好9个国家重点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民勤红沙岗二号矿井、天祝三号矿井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庆阳正宁南煤田建设前期工作。

四、强化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资源有序开发利用。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制度约束和监管,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推进有色和黑色冶金、煤炭、电力等7个重点行业和160户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燃煤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十大节能工程建设进度,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小企业。加强建筑节能。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抓好6个市区、4个园区、20户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和100户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带动全社会节能降耗。

强化重点流域和城市污染治理。实施黄河甘肃段、渭河、泾河等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继续推进兰州、金昌、白银等重点城市和工矿区大气污染治理。加快重点行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等26个重点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市场化运营。搞好污染源普查。强化监管,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全面落实加强土地、林地、矿产资源、水资源调控管理的政策措施,按照“治乱、治散、治本”的要求,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石油、煤炭、黄金、钨、钼等优势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善区域开发政策。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拉动。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基础,扩大领域,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服务业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制定和完善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规范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综合运输、商务服务、信息、会展、咨询评估等现代服务业,繁荣生产生活服务业。加快实施城乡市场建设规划,推进乡村城镇“退市还路”改造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加强市场中介服务,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育农村流通主体。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拓展服务消费领域,扩大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热点,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扩大信用消费规模。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优化市场消费环境。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景区、景点及沿途生活配套服务能力,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拓宽乡村休闲、科技成果展示等特色专项旅游。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上档次、上规模。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为民办好实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为民多办实事,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健全激励扶持政策,扩大就业。做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复转军人安置工作。继续关注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加强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建立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完善各类社会保障的政策衔接。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儿童福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残疾人综合服务及特殊教育设施,改善社会困难群体生活与发展条件。

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确保广河、和政、卓尼3县实现“两基”目标。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抓好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市县职教资源,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东西联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适度扩大高考招生计划。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抓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推进城乡药品供应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卫生支援农村机制。开工建设省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和省肿瘤医院等改扩建项目,加快省人民医院住院楼施工进度。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事业,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工建设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项目,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整体申报工作,加强古籍整理和文物保护。广泛开展“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基层和专业训练场馆设施。坚持奖励少生与处罚超生相结合,扩大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开工建设西北人口信息中心。继续做好测绘、参事、外事、地震预防、人防、文史、地方志、档案管理等工作。

集中力量为民办好14件实事。围绕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办实事。(1)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乡镇客运站150个、行政村汽车停靠站1500个。(3)新建15万户农村沼气。(4)改造农村特困群众危房2万户。(5)新建4000个“农家书屋”,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6)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养老补贴制度。(7)农村低保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5元,稳定城市低保人口的物价补贴。(8)通过发放廉租房补贴和新建15万平方米廉租房,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以下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9)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达到小学生全年500元、初中生750元;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由每平方米400元提高到500元;将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从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行城市低保和残疾人家庭学生教科书免费制度。(11)对到乡镇中小学任教的省属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12)继续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13)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新建3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3所县医院、4所县中医院、5所县妇幼保健站、338所乡镇卫生院和500个村卫生室。(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翻一番。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率扩大到80%以上。

七、稳步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拓展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工业企业重组和产权多元化,推动流通、物产、建筑、交通、农垦、农牧、旅游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省属骨干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重点实施兰通厂、兰拖厂等省属6户企业破产重组。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放活步伐。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加强对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的监督管理。

推进财税、金融保险等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预算支出,硬化预算约束。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源管理。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强统一管理。有序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完善“乡财县管”机制,积极推行“村财乡管”模式。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县乡最低财政支出保障机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支出的透明度。坚持新增财力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积极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大型保险机构和境外银行来甘设立分支机构、地区性总部和后援中心,完成浦发、民生银行甘肃分行组建工作。大力发展地方性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兰州商业银行和省信托公司改革。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设立全省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继续推进农村保险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资源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理顺价格关系。

努力扩大经济合作。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推进优势企业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优化投资环境,以优良存量资产换增量,以优势资源换资金。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和资源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扩大与周边省区、东中部省市的合作交流,加强对中央驻甘单位的服务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落户甘肃。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协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境外项目合作和建立原料加工基地,积极争取国际多双边援助。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完善以项目业主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用优惠条件和高效率的工作吸引投资。强化招商引资协调组织工作,通过组织好重点节会和委托招商、招商、组团招商、定向招商等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来甘投资,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加强签约项目跟踪服务,保证项目落地实施,做好后续服务,提高招商实效。

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结构,确保外贸进出口平衡快速增长。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培育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新的外贸增长点,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由资源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出口主体,逐步实现出口主体多元化。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及时反馈人大和政协对政府工作意见的办理情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大团结。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厂务、村务公开。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健全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强化青少年德育教育,净化成长环境。加强国防教育,积极做好双拥工作,支持军队现代化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防范和及时有效打击各种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规范政府职能定位。着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改善城乡社区工作条件,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扩大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建立省市县网络审批系统。健全政府公共应急体系,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整治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和市场监测,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的煤电油运气保障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引导生产市场紧缺商品,完善储备体系。加强粮油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农资产品价格监控,做到不脱销、不断档,健全市场供求信息制度,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二、严格依法行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完善政府规章体系。以科学发展、生态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制定完善相关条例和规章制度。坚持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工作,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努力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加大机构整合力度,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减少行政层级,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的咨询、听证、公示制度,强化责任,规范程序,提升水平。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四、切实改进作风。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深入调研,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改进督查方式,提高督查效果。把抓落实的成效作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严肃接待纪律,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无功就是过错,从政必须有为,不勤政就是不廉政。”的理念,多干为人民、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对不作为、乱作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五、加强反腐倡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惩治腐败,更加注重治本、注重预防和制度建设,努力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审计工作,依法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健全和落实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建立薪酬管理、股权激励等制度,规范职务消费行为。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奋发进取,为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