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会的发言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区长回顾总结了三年来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主要工作任务。会议对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乡镇、先进试点村进行了表彰奖励。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境界,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区在新的发展时期的必由之路,对于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其中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城乡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整体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加强,但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城镇,经济增长仍然靠城镇经济拉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没有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难以实现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拉动全区整体经济较快增长,实现“快”的目标,也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做到统筹协调发展,达到“好”的要求。
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区按照“六年翻一番,全面奔小康”的目标要求,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的全面小康两项刚性指标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确保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杜会的公平正义,也积累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有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放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和“同城待遇”,才能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分析,全面把握我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特征
正确把握和分析形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对于当前全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把握。
(一)肯定成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自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项目带动、社会帮扶等各种措施,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建成了一批典型示范村。三年来,先后组织实施3市级小城镇试点和14个省市区试点示范村,全区累计整合投入资金亿元,其中争取省市各类扶持资金万元,建成了以平安、河嘴、青土坡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典型示范村。二是壮大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三年来,区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和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新发展设施农业亩,奶牛养殖小区个,促进了全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三是改善了一批基础设施。三年来,全区共组织实施各类新农村建设产业化项目项,基础设施项目项。各试点村形成了主导产业带动型、基础设施拉动型、城镇服务型等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四是促进了一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三年来,我们不仅坚持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有形”建设,而且十分重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无形提升。五是实现了一批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产业由传统单一的种植业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以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劳动力就业由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总体来看,近年来全区经济整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基本成熟,经济发展整体已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二)正视困难。近年来,随着全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包括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在拉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收入水平上有差距。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两者相差元,收入差距比年增加元。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差距。目前全区%的通乡公路由于建设等级低,路面破损严重,通行能力差;%的村内道路还没有硬化;有万人尚未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通村率仅为%;%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农业灌溉效率低。三是公共服务上有差距。2008年,全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8年,低于城市居民14年的平均水平。农村学生高中入学率为77.9%,低于城市95%的水平;农村高考上线率仅为58.3%,远远低于全区83.93%的平均水平。全区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如城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6.01张,而农村仅为2.4张;城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为6.18人,而农村仅为1.83人。四是在社会保障上有差距。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城市低保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而农村仍有一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被纳入低保范围;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年3036元,而农村仅为1200元。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城市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41.8%,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启动。五是在生活环境上有差距。农村房屋建设由于没有统一规划,乱盖乱建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厕所多为旱厕,因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改水改厕的任务仍较艰巨;农村缺乏专门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清扫人员,垃圾乱扔乱倒现象较为普遍。
(三)抢抓机遇。一是政策环境十分有利。长期以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三农”问题,连续出台了6个中央1号文件,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第二个春天已经来到。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强农惠农政策,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这是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市委、区委相继出台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特别是会后即将出台的个工作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都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和重要举措,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二是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的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提高,干部群众也积累了许多加快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为今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逐步成熟。作为工业大区,工业化水平高,这对我们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拉动作用。只要我们坚持“统筹抓规划、建设抓基础、增收抓产业、改革抓转型”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平衡作用和农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够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明确目标,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
去年省上将兰州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决定》,我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思路。特别是今年6月19日全市召开推进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之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迅速行动,专题研究我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重点工作任务。
在发展目标上,概括起来讲,就是要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动力,通过加大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建立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一是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要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按照整体考虑、同步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把城乡发展纳入统一规划范围,制定比较完善的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区域有机联系、人口相对集中、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目标。
二是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要把产业作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触的原则,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统筹协调城乡产业发展,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产业布局更加科学,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特别是要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城乡居民共享一体化建设成果。
四是城乡社会保障和会共服务一体化。要按照“广覆盖、同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特困人群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框架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在劳动报酬、各项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要统筹优化交通、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资源,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特别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使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服务。
五是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要逐步完善以产业发展、财政投入一体化为先导的经济管理机制,深化以户籍管理一体化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资源配置体制,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权,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及各类要素互流互通。
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把城乡统筹规划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来抓。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步伐,我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按四种类型推进。第一类是矿区村,就是矿区街道四个村,要结合塌陷区综合治理,尽快落实搬迁安置工作,加快红山大板坪的山旱地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学校、道路修建和群众就业、养老保险等问题,做到与窑街小城镇同步发展。第二类是城中村,就是海石湾镇3个村,要走城市化融合的路子,根据中心城发展、功能定位和实际条件,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环境整治、优化布局等改造任务,加快居民住宅、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通过居住条件和身份转变,促进农民居住地向城市集中,努力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目标。第三类是川区村,就是平安镇个村、花庄镇个村和乡村,平安镇、花庄镇要走城镇化发展路子,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托兰铝、伊利花庄乳业等驻地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运输业、建筑业和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积极完善道路、供水、排污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建设;乡个村要走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突出抓好优质果品基地建设。
二要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来抓。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生命线,必须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在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上做文章。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以区域化布局的生产基地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果、菜、奶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一批连片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基地,形成点、线、带、轴相联系的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今年确定的花庄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新庄林果基地等9个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发展设施农业400亩、新建核桃基地1500亩。二是在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上做文章。要以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农村和全区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实现与中心城的产业对接。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拓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三是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上做文章。围绕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市场,加强农村市场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市场,使第三产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农村消费、扩大居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在龙头示范上做文章。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支持伊利集团花庄乳品加工、腾基蔬菜深加工、绿源果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建设,努力形成龙头带动、产业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来抓。要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产业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开发潜力较大和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小城镇,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型、农产品加工型、工矿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一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发展方向和规模,建立完善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控详规划,引导工业向坪台集中、商贸向专业市场集中,农宅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发展规模经济、扩展镇域空间。二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要注重建立以民间投资、招商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升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培育建设一批中心镇,逐步形成以海石湾中心城与龙头,平安、花庄、窑街三个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三是积极培育小城镇支柱产业。要把小城镇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加工业、服务业和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聚集各类企业、市场和生产要素,繁荣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当前,要抓好海石湾中心城建设和窑街旧城改造,加快平安、花庄小城建设,年内必须达到计划进度。
四要把新农村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任务来抓。继续巩固省市区三级新农村试点建设成果,重点抓好6个新增试点村建设,抓紧编制完善村庄规划,加快实施总投资达2148万元的文化卫生、人饮工程、水利设施等36个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公路、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危旧房改造、新住宅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深入开展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形成领导重视、乡镇发动、农民主体、各方参与的共建格局,建立以垃圾清运、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五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来抓。一是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运行机制。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鼓励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二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要按照“乡财县管乡用”的要求,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比重,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三是构建支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体系。积极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信贷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机制,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四是探索构建新型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措施,努力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牵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必须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为加强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导全区城乡一体化工作。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班子全力抓,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强大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围绕规划,每年确定一定的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层层分解落实重点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依据。。
(二)加大投入,强化帮扶。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投入机制,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保证区级财政对农村投入每年不少于一般预算收入的10%。要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流入农村,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合作组织和示范村建设等经济产业发展项目。要继续强化区直部门结对帮扶村制度,区直各部门要每年为所包村子至少办一件好事或实事,不能贪大求全,帮扶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帮资金、帮培训、帮技术,也可以帮着引项目,引进新品种等,总之,就是要发挥各方面力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带动,典型引路。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和有效载体,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向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项目,改善农村面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项目,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善于抓点示范,树立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典型村先发展、先见效、先受益的事实,从而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学着走、比着干,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四)基层保障,农民主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在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大力开展“三级联创”和“三争一促”活动,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广大农民群众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也是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新农村建设最终要依靠最广大的农民群众。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在决策参与、投资投劳、建设管理和成果受益等方面发挥主人翁作用,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力量源泉。
同志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改进作风、扎实苦干,为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