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畜牧业发展会议上领导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市部分畜牧业发展典型;刚才,、、、四市和县政府汇报交流了情况,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作了发言。总体感觉,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工作思路清楚,推进措施有力。特别是市通过增投入、引龙头、建基地、强监管,实现了规模和效益双提高。各地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紧迫感
多年来,我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重点产业,注重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狠抓基础建设,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素质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市场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1443.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5%;农民现金收入中有14%来自畜牧业;肉、蛋、奶产量分别达417万吨、339万吨和449万吨,位居全国第六、第三和第三位;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按照现代畜牧业标准来衡量,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饲养方式不新。畜禽小规模传统式散养占较大比重,设施落后、管理粗放、信息闭塞、防疫条件较差。全省62%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农户提供,54%的肉牛、47%的肉羊分别由年出栏10头和30只以下的农户喂养。二是生产效益不高。畜禽生产性能发挥不充分,奶牛平均单产5.1吨,美国、加拿大8吨以上;母猪年均产成活仔猪17头,法国为25头;育肥猪料肉比为3.2:1,丹麦为2.8:1;每只鸡年产蛋280枚,美国为290枚;成年鸡死亡淘汰率8%,美国仅为4%。同时,受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部分养殖户收益大大低于预期。三是质量水平不稳。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违规滥用药物或添加剂。近几年发生的“红心蛋”、“毒奶粉”、“瘦肉精”等质量安全事件,对行业造成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四是产业链条不长。大型龙头企业少,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56家,10亿元以上的仅6家,没有20亿元以上的,与畜牧大省地位不相称。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低,牛奶加工多数为液态奶和奶粉,生猪加工大部分是分割肉和熟食制品。知名品牌不多,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仅君乐宝1家。五是保障能力不强。良繁体系不健全,原种场规模小数量少,养殖场选种动力不足,改良站点设施简陋,良种生产性能测定滞后。疫病防控体系薄弱,检验监测体系不完善。
现代畜牧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标志,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科技支撑、农工贸衔接和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才能有效满足消费群体扩大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品种质量的追求,着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要求,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我省地处多个畜禽品种的黄金养殖带,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刚刚结束的省八次党代会明确要求,一产要抓特色,发展壮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占领京津等高端市场。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思路目标、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务实奋进,努力缩短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进程。我们绝不能因“三鹿事件”一蹶不振,绝不能因“瘦肉精”问题停滞不前,绝不能因市场出现波动缩手缩脚。
二、明确思路目标,着力抓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期间,全省畜牧业发展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扩量、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龙头带动、拓展市场,科技支撑、进档升级的原则,强力推进“一种五化”,即畜禽良种普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科学化防控、产业化经营,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80万吨、460万吨、1000万吨,在全国位次前移一到两位;主要畜禽品种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增幅高于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优势畜产品生产。瞄准市场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以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集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实力。奶牛养殖,要围绕提质增效,巩固壮大传统生产核心区,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因地制宜推广牧场模式、合作社模式、租赁模式,鼓励建设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场(区),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水平,真正做到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挤奶、统一销售。大力实施遗传改良计划,普及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加快培育高产奶牛群体。全面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灭原、健康检测等综合防治措施,严防奶牛群体重大疫病。认真实行奶站建设许可制度,进一步规范合同收购、网络监控、驻站监管,保证生鲜乳质量。2015年,全省奶牛存栏达280万头左右,平均年单产达6000公斤以上。生猪养殖,要立足保质增量,着力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加强对现有中小型养猪场标准化改造,引导农户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改善饲养、防疫条件。强化技术服务,推广普及营养优化饲喂技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要扶持养猪场配套建设大型沼气设施,促进种养系统内部自净循环,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十二五”末,全省年出栏生猪3900万头以上,出栏率达160%,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蛋鸡养殖,要着眼上档升级,按照“设备先进、环境可控、效益较高”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改造,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存栏1-2万只的标准化规模场。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功能蛋,因地制宜发展柴鸡养殖,抢占中高端市场。采用堆积发酵和沼气发酵等方式,搞好粪污无害化处理,改善养殖环境。2015年,全省蛋鸡存栏达3.6亿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比例占90%以上。肉牛、肉羊、肉禽养殖,要发挥饲草资源优势,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广快速育肥技术,在山区和坝上地区建设肉牛繁育基地,在粮食主产区建设育肥基地,在平原农区和丘陵地区建设肉羊基地。鼓励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方,发展肉鸡、肉鸭和特种动物养殖,拓宽农民增收门路。“十二五”末,全省肉牛、肉羊年出栏分别达450万头和2500万只,产量分别达72万吨、35万吨;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6%和83.4%。
(二)切实加强保障能力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服务功能,找准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支撑体系,有效控制风险,确保产业安全。一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引育繁”相结合,围绕提高良种选育、推广使用能力,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突出奶牛、生猪、家禽和肉牛等骨干品种,对339个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和450个改良站点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加强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后裔测定;着眼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10家大型畜牧企业从事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二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机制,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认证,在畜禽集中养殖区建设一批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提高整体防控水平。尚未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县,明年6月底前必须建设到位。要强化基层防疫员培训,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其疫病防控主力军作用。三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区域性质检中心(站)建设,完善省为主体、市为骨干、县为基础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全力推进综合执法,搞好人员培训,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监管网络;严格畜产品检测和投入品管理,落实质量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四是饲料兽药保障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发展优质、高效、环保饲料兽药生产。严格许可审查,强化监督执法,坚决淘汰不合格企业。支持饲料兽药企业合资合作,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三)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是前提,提升保障能力是基础,实现一体化经营是关键。要着眼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化对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一要培育壮大龙头。紧紧抓住国内外大企业竞相扩张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建设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要遵循经济规律,加强规划,完善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合理布局。要支持龙头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到2015年,每个市至少有一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全省达到30家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的2-3家。二要发展合作组织。坚持一手抓规范提高,一手抓普及推广,落实组织力量,落实政策措施,落实督导考核,促进畜牧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健康发展。要指导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搞好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农资采购、场舍设计、市场营销、融资担保等系列服务,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三要打造知名品牌。着眼推进畜产品销售由“低端市场”为主向“中高端市场”拓展,强化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管理,实施“三个十品牌创建工程”。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出国内十大畜产品品牌、十大饲料品牌、十大兽药品牌,使成为畜牧品牌大省。
三、抓住难得机遇,推进半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张北、沽源、尚义、康保、丰宁、围场半牧区6县,既是京津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区域。今年六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专门会议;省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半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时期牧区半牧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作了安排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半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方针,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加快建立草原长效保护机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全面落实承包经营制度。要把深化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作为创新半牧区体制机制、活化生产要素、活跃牧业经济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确保明年底前实现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要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防止以流转为名改变草原用途、损害农(牧)民利益。二是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切实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草原植被恢复步伐。要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费用,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明年,国家将对半牧区实行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有关部门要做好准备,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强化草原监督管理。按照国家部署,全面开展草原资源普查,依法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并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建立资源调查和统计制度,开展动态监测。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开垦、乱采滥挖、非法征占用等破坏草原行为。
(二)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明确主攻方向。一方面,要做强畜牧业。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半牧区发展政策,加快建设饲草基地,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舍饲圈养,推广适用技术,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其他优势产业。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发展沙棘、柠条等经济林。调整作物结构,壮大蔬菜、马铃薯、燕麦、食用菌等产业。合理开发坝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草原休闲生态旅游,依法有序开发矿产资源。有关部门要在项目审批核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倾斜。
(三)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保、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民生问题。省发改、财政、教育、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要按照省既定安排,搞好对口帮扶。
四、强化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沟通衔接,真正形成合力。
二要落实扶持政策。中央和省出台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含金量较高、覆盖面较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要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责任机制,将畜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健全督导机制,省农业厅要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督查,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激励机制,及时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要搞好服务指导。深化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先进科技成果应用。利用职业技能鉴定、阳光工程等平台,加强农民培训。建立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及时信息、预警预报,指导养殖场户掌握行情、科学实施。
同志们,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