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市信访工作专题会领导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最近,中央、省委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出了新的重要指示。昨天,又专门召开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17日-19日,省委召开了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刚才,同志全文传达了若干意见。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中央提到了很高的高度,省里有定性、有定量,特别是把信访工作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这次,我连续三天共接访35批171人,就是想多见一见上访群众,多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感到时间花得非常值。爱华同志、王诚同志、同志,各县区、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参与了接访,在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之后,都深有感触。不少网民也有反映,评价很高。首先,连续接访非常需要。通过报纸公告、电视公告,无论是老户、还是新户,都来诉求愿望;无论是积案、还是新案,都想表明观点。特别感动的是,有些上访群众凌晨四点就来排队等候,说明老百姓对这次接访非常看重。其次,连续接访非常重要。通过接访发现,有些问题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有理有据;有些问题情况特殊,但触及了部分人利益;有些问题能够解决,就是没人愿意牵头。第三,连续接访非常必要。被接访的群众,揣着问题来,怀着希望走,给群众的答复都比较满意。这充分表明,我们忙到了点子上,忙到了关键处。现在,很多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这是一种状态。但同时,我们忙是为谁而忙?就是“为人民服务”。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变成美好现实,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立即行动、狠抓落实。下面,结合中央和省里的重要精神,结合三天大接访的感受,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解开信访工作的“思想扣”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头堡”,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有意见向党委、政府反映,有困难找党委、政府帮助,有难题找党委、政府解决,成为很多群众的第一选择。怎样看待群众的信访行为?通过这三天来的接访,有三点感受。
第一点,信访是一种信任访。之所以有信访,就是让群众有一个说话的地方,一个解决问题的地方。群众碰到难解决的问题,基于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所以才选择信访渠道。特别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合理诉求未受重视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把党委、政府当成了一个“说理的地方”。如果没有这种信任,就不会来找党委、政府。信任是相互的,群众信任党委、政府,我们也要信任群众。如果不是信任,这次大接访就不会影响这么大,很多老百姓很早就来排队等候,有的中午都不回去。一定要培育好这种来之不易的鱼水之情,决不能对上访群众存在排斥厌烦的心理,决不能看上访群众从大门来,就从“小门”躲。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做好信访工作的决心,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二点,信访是一种责任访。老百姓之所以选择到你那里去反映诉求,因为你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全会上,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从四个方面向全党提出了新要求。宝顺书记在省委全会上,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振超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从我市当前情况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催生了城市的大发展,带来了利益的大调整,更需要构建和谐的大环境。因此,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必须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课”、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检验民心向背的“大考场”。
第三点,信访是一种民意访。信访是我们倾听民意的源泉,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换个角度看,也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问题的最好教材。一个人反映问题是个别,一群人反映相同的问题,就是现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现象抓本质,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有效施策。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互相交织,不同观念相互碰撞,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层出不穷,是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和“伤疤”。一些利益关系长久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就会滋生蔓延、交错汇集,其密集程度、激烈程度将会更多的耗尽内力、损害形象,最终是错失良机、贻误发展。近年来,迈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信访稳定压力很大,处于全省后进位次。为什么其它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信访稳定压力没有这么大?值得我们深思。正如宝顺书记强调的,决不能简单地以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决不能随意地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下更大决心,集更多智慧,想更多办法,腾出精力、着力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筑牢发展之基,夯实和谐之基。
二、必须当好信访群众的“心上人”
一是接待来访要热心。从这三天掌握的情况看,引发上访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群众心理不平衡,二是政策理解落实有偏差,三是历史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四是部分干部处理问题不当,五是群众对少数部门持怀疑态度。基于这些原因,很多群众带着情绪、带着冲动、带着怨气来上访。信访部门作为第一道关,如果态度冷漠、语言失当、方法欠妥,群众肯定难以接受,必定会导致事态扩大。因此,信访部门在接待来访时,必须要有一个好态度、一颗热心肠,以热心解寒心、以热心解烦心、以热心解揪心,坚决消除“上访的就是难缠户”、“闹访的就是钉子户”等错误看法,以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贴心话,拉近和信访群众的感情,缓解其对抗、激动、怨愤等情绪。
二是听取反映要诚心。诚心听取群众反映的情况,是摸清真实意图、理清处理思路、找准解决办法的前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你是诚心听取、还是有心糊弄,上访群众一看就清楚。如果心不诚,上访人的“心门”就不会向我们打开。只有诚心对待群众,才能换来群众真心。比如,针对来访者反映的征地拆迁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有没有将心比心?有没有诚心去听?我们必须把群众反映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的诉求当成自己的追求,特别是对诉求不明的来访者,切不可不屑一顾;对重访户,要不厌其烦。要把信访台帐建立起来,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写在纸上、记在心里、刻在脑中,让来访者感到说话有人听,遇事有人办,困难有人帮。
三是了解情况要细心。细微之处见真情。信访工作必作于细,既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细听,又要对群众递上的材料细看,更要对问题的来龙去脉细究。只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才能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比如,安成镇廖湾村、徐圩村、王巷村,反映与矿业集团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双方都有证据,土地权属到底归谁?必须研究细节、掌握细节,一旦作出裁决,要让双方都心服口服。我们在了解情况时,一定要细心听取群众的反映,细心品味与群众的谈话,从群众的建议、希望、要求中,甚至是抱怨、牢骚的语言中,细心琢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力求案结息访。
四是说明解释要耐心。接访一起案件少则几十分钟,长则几个小时。遇到一些积案和集体访,需要更多时间。这个时候,不仅考验大家的能力,也考验大家的耐心。若你一言,我一语,反复阐述,来回拉锯,很容易让人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时更需要保持耐心和清醒,切不可树立“对立面”,采取生硬的语言。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发怒于事无补,只会更加激怒上访者,使事态失去控制,局面不可收拾。热而能冷,动而能静,急而能安,安而能变,才能够掌握主动,稳住局面。比如,上次化限电事件,要不是处理及时,应对妥当,后果肯定不堪设想。因此,做群众工作要保持耐心,对群众的困难要耐心帮助,对情绪激烈的群众要耐心说服,对不明白的问题要耐心解释。要讲态度,通过拉家常式,讲掏心窝子的话,讲管用的话,解开思想疙瘩。要讲政策,共性案件要按政策解决,一个模式解多个结;个性案件要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讲方法,把握“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让耐心化解坚冰,让公平赢得信任,让高效凝聚民心。要讲宣传,积极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坚持正面宣传、疏导为主、疏堵并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思想教育实效。
五是排忧解难要真心。信访问题拖不起、绕不开、避不了,早解决,早主动,早见效。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靠对群众的真心和真情。这次连续三天接访发现,很多问题都是重复化,有些问题从基层反映到中央,却难以解决;有些问题经过层层批示,却久拖不决;有些问题能够当机立断,却犹豫不决,这就是责任心问题。说明少数干部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群众所想;没有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急群众所急。针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有没有亲自研究部署?有没有深入一线调查?有没有制定解决方案?有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有没有限定办结时间?有没有跟踪落实?我们必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坚决杜绝“领导批来批去、部门推来推去、报告转来转去、群众跑来跑去”的不良现象。要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在亲历亲为上下功夫、动真格、求实效。
六是处理问题要公心。家宝总理在年初人代会答记者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这三天接访当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公开公平公正处理,我没有意见”。也就是说,有些事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好的,但群众有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一碗水没有端平,相互攀比。比如,很多土地征用补偿问题,他们长年累月揪住不放,认为处理不公。到底是群众理解出现偏差,还是在处理过程中偏心,我们要扪心自问。二是一件事没有做完美,言行不一。比如,拆迁补偿问题,有没有依法拆迁、友情拆迁、文明拆迁?有的群众反映拆迁前的承诺,与拆迁后的补偿不一致。当初是怎么承诺的?政策是怎么规定的?我们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有没有保护群众利益?三是一把尺子没有量到底,前后矛盾。比如,师范学院后面的土地要求被征用问题,这不算什么大事。关键是没有与群众沟通,没去想群众耕种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原则、恪守准则、遵守规则,做到让当事人满意,不留后患;让群众满意,不会攀比;让组织满意,不拖后退,决不能搞新官不理旧账。
三、必须种好信访稳定的“责任田”
各级各部门要把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用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倒逼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到守土有责。
一要开门接访。从过去的实践和现在的反映看,群众对领导干部大接访是欢迎的、积极的、肯定的。但我们必须防止把大接访的平常化变成平淡化,把大接访的制度化变成形式化。近年来,外地的教训表明,一些群众的问题看似小事,如果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就有可能小事变大事,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希望各级各部门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绿色通道,层层联动,点面结合,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这次开门大接访,就是一个引导,表明党委政府的姿态,要在全市形成大接访的氛围;以后,每个月我都要连续三天大接访,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也要亲自接访、亲自过问、亲自解决。要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公开接访长效机制,在实用、管用、好用上见成效。希望这次接访是一个引导,表明党委、政府对待群众工作态度,下一步要在全市形成氛围。
二要主动约访。矛盾不可怕,怕的是大意。群众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可以调解和化解的,关键要知情、要有数、要主动。从近期的一些上访案件看,有些群众已经到了市里、到了省里、到了北京,领导干部还蒙在鼓里。事前有没有征兆?事中有没有线索?事后有没有跟踪?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把触角延伸到村居、社区、企业、学校,发现上访苗头,主动过问,及早介入,及时约见。不要等群众找上门了,再去过问。不要等情况变复杂了,再去研究;不要等领导批示了,再去解决。
三要带案下访。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市、县区及部门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我们要按照省委要求,把深入基层调研和带案下访结合起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变“坐诊”为“出诊”,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沉到基层、深入群众,少让信访群众跑路,不让老百姓跑冤枉路。尤其是对那些集体访和较难解决的积案,要实行“四定”,定领导、定责任、定承办人、定办结时限;要实行“四包”,包调查、包处理、包做疏导教育工作、包息诉罢访。针对本次接访的重点案件,下一步,我将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带案下访,看看这些信访件处理的如何?到底有没有解决?这次接访的35批群众,市信访局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要求梳理出来,由市领导包点、包案,带案下访,早给群众答复、早让群众满意。特别是对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没有规定时限的,必须在法定时限内办结,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有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真正架起一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四要上门回访。回访是暖民心、赢民心的催化剂。解决好信访“后遗症”和“并发症”,必须开展好“回头看”,确保信访案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回访是抓落实的重要体现,既可以增进感情,又可以督查落实,看案件进展,听群众心声。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信访局等部门要采取明查暗访、联合督查等形式,做好跟踪、复查等工作,当面听取信访人的意见。希望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用力、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同志们,面对当前发展的大好形势,面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群众观念只能强化,不能淡化;群众利益只能维护,不能损害;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只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开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