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都市建设动员会上领导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今天的动员大会,实际上是一个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课堂,既要对近一个时期关于都市建设的规划成果进行一次大考和检验,还要用科学规划的理念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目的在于,让各级领导干部学会用理论的武器来审视和制定工作思路,善于用规划的指挥棒来引领和推动工作,从而保证都市建设在发展方向上的正确性,在推进方式方法上的科学性。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两个问题。
一、解放思想,再造新优势
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城市发展的历史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基础,认清在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历史和现实方位、综合条件和相对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新的起点,以全球眼光、国际视野来谋划好城市发展战略,是再造发展新优势的基本前提。
(一)认清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鲜明时代特征。有着2800多年的建城史,这座城市现有的发展基础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所形成的,回顾的发展历程,感受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与进步都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地位,奠定了的城市地位。从政治上看,“汉晋以来,代为重镇”。历代为州、郡、府、道、路治所。从军事上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天下之要膂。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加上汉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为的经济和文化带来繁荣,使成为区域性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中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城市。汉至唐时期,从京城经到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以为重要节点,向南走为水路,向北走为旱路,故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唐代有史记载,“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唐元和年间,当时全国人口达到10万户的府州治所只有4个,京兆、太原两府,州、苏州两州,列其中。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游历时曾这样描述:“江汉间,州以十数,而为大,旧多三辅家,今则一都之会”。明清时期,“商贾联墙,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建有20多个全国各个地区的商业会馆。建国之初,在国家生活品严重稀缺的情况下,以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产优势,奠定了全国农业大市的地位。六十年代末,在国家战略布局的主导下,建设了一批三线军工企事业单位,聚集了航空航天、兵器兵装等八大领域40多家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直接转移的人口就在10万人以上,高技术人才达1万多人。同时,国家还在建设了焦枝、汉丹、渝等一批重要铁路交通设施,使成为全国铁路运输网络的重要枢纽之一,开始由传统农业为主的地区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转变,到八十年代初,一跃成为“全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回顾的发展历程,在历史上之所以能成为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城市,关键是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鲜明时代特征的“亮点”作支撑,来引领和推动城市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当今和未来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条路。总的来看,城市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军事、农业、工业这几个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性的特征,使一直成为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的城市。当然,进入近现代以来,与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相比,城市的地位有所下降,这种下降是因为城市发展是以军事意义和农耕经济为基础所形成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发展的基础逐步失去了传统的优势。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进而也提升了城市发展水平,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特征难以使在当今区域竞争中处在领先和优势地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思维惯性。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再造新优势,是因为我们现在干部队伍中大多数同志对农业农村工作比较熟悉,而对工业化问题有系统认识和深入研究的不太多,能够用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来研究城市化问题的就更不多了。大家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正处在一个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是改变发展格局、引领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推进力量。面对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高潮期,要延续大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各级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时刻感受和适应这种正在发生的变化,加强学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善于借鉴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善于以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来经营城市,以思想理念和能力素养的转变,来推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转型,进而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坚定不移地向现代化区域中心的目标迈进。
(三)必须强化在区域城市群中的规模优势、功能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要成为中心城市不能靠“封赠”。如果在规模、功能、差异化三个方面没有优势,任何形式的“封赠”和称谓都是没有权威性的,必须靠提升规模、功能、差异化的优势来形成中心城市的优势。一是要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中、在中西结合部范围内,找到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推进城市群发展的位置,确定一个规模更加强大和空间更广聚集的城市发展方向,加快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使成为中西结合部地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二是要强化县域城市的承载、承接作用,充分发挥县域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聚集转移人口和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提升在承接产业转移和集聚生产要素中的平台作用,强化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战略节点作用,为转变社会管理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三是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没有空间布局的优化,就没有城市的生命与活力;没有城镇体系的建设,就没有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比较竞争优势的发挥;没有城市新区的发展,就没有发展空间的扩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们必须提高运用科学规划指导和引领发展的本领。确定了未来129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目标,这是在未来十年能不能抓住机遇、能不能加快发展、能不能迅速崛起、能不能形成优势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必须强化在新区建设上有新作为的历史担当,加大“两改”力度,以此来积极回应民心期盼,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二、遵循规律,再创新生活
抓发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加快城市发展、建设都市,实现经济振兴,最终就是为了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品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秩序和新的生活感受。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既要有干事创业、跨越超越、实干苦干的激情,还必须有遵循规律、尊重科学、讲求方法的思想理念和思路办法。
第一,要有一个管长远并始终坚守的战略定位。从各县(市)区汇报的规划情况看,比去年第一次在老河口召开的规划汇报会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参与制定规划的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认识理念有了提升,从中也看到,各地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加快发展的雄心壮志。但是也要看到,从第一次规划汇报会到这次会议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各地对城市规划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对城市建设规划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深化认识,一个是制定什么标准的规划,还一个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规划。制定什么标准的规划,就是要抓住规划的本质属性,制定一个管长远的城市发展目标,也就是讲,定位标准和确定的规模必须具有前瞻性、超前性,至少要管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上百年。今天的会议对规划的研究只是初步的,城市新区战略规划在四月底、五月初完成后,我们还要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总体来讲,都市建设必须有一个高标准、高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创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西结合部龙头城市和魅力都市这两大重点来谋划建设城市。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实践和时间是检验规划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城市规划如果达不到前瞻性、超前性的要求,就会被建设实践和时间所“超越”,就表明制定的规划是落后的,是满足不了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的规划。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规划,就是城市发展确定了一个长远目标后,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甚至是非常痛苦的过程,要彻底改变城市的面貌和形象,等不得、也急不得。我们讲要制定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只是城市建设长远发展中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三年之功只可能改变局部,而不可能解决全部。对一个长远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在规划问题上不仅要敢想,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走在前沿,而且还要围绕确定的目标用科学的理念和严密的论证,来制定落实规划的战略措施,让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够认知这个规划目标是可行的,是可以实现的,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只有这样,我们在加快都市建设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才能无坚不摧。
第二,要有一个支撑战略定位的高能级城市功能体系。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确定之后,首先要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作为这个战略定位的重要支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城市东进、旧城更新、一心四城、组群发展”,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就是从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发展能级提出的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是与各个高层规划团队进行反复讨论,经过深入研究和慎重考虑提出的,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决策上以更长远、更高标准进行战略规划的气魄和决心。今天,大家听了专家教授的专题演讲,应该对这“四句话、十六字”方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关于“城市东进”、新区建设问题,大家非常关注,还需要重点进行认识和把握。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看,当前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城市新区的开发来带动城市的发展成为主导方向,都是新城区奠定了这个城市在区域城市中的地位。顺应这种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就是要在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中间30万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相对欠发达区域率先崛起,成为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的能级和功能绝不仅仅是满足市域内600万人口的需要,必须靠新区的开发来拉动和支撑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做好旧城的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当然,这两个方面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要有一个足以引起社会关注的城市印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城市规划家凯文·林奇在《城市的印象》这本书中写道,“用感知环境的办法研讨城市景观、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是城市印象的五大元素。”一个城市,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能够形成竞争力,第一个是城市本身的发展密度,第二个是城市的规模,第三个是城市的功能,第四个是城市的差异化,这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四个关键要素。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关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印象”,它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感觉上的,就是不管人们到过或者没有到过这个城市,从某个方面了解这个城市,获得了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对这个城市的感觉非常好,感到这个城市很美,人们就愿意去,愿意居住在这个城市,愿意参与这个城市建设。强化城市印象观念,就是要使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变得更有特色和魅力,更能体现人本化的要求。中国的古代城市规划讲究“中规中矩,纵横捭阖”,这种规划理念有它的特点和传统优势,但对人性化、个性化体现的不够。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别强调建设与生态的协调、建筑与城市格局协调、个性与整体的协调。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印象的窗口,像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艺术,成为上海的标志。广州的广州塔,当地市民叫“小蛮腰”,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运动文化元素,成为广州的建筑图像印象。从处理好城市生态与城市布局来看,过去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要把所有的坡地全部铲平,以体现这个城市的均衡,而现在不这样了,讲求因势利导、顺势而建,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将城市建设得错落有致,达到优化城市布局的效果。今后,城市的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规划、道路规划、建筑的设计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的设计,都要注重充分反映一个地域的特色,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人文化、越来越追求时尚和生态的现代人,有很好的视觉美感。这种美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这个地方旅游观光、投资经营、定居生活。各级政府在规划设计上一定要舍得投入,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设计,不仅要请顶尖的规划设计院来做,还要鼓励和动员建筑企业界请大师名家来做建筑设计规划和城市的设计规划。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建筑规划,不可能靠书记、市长的决策搞得好的,也不可能拿出一个方案就能解决的,在规划的决策方面要从制度上改革,凡是大规模的城市建筑体必须找3—5家设计院来设计,每一家设计院的风格和理念不一样,设计的作品不一样,要在比较中优选方案。
第四,要有一个贴近时代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管理理念。城市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创造、反思,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如何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把城市规划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好,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一是在旧城改造中,如何保护和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比如,三个城区大规模旧城改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要抓紧研究。二是新城开发中,如何避免由于新城的加快建设和旧城的退二进三,造成中心城区的同质化。三是如何从过去严格的功能分区中摆脱出来,以产权融合的方式解决大批的用地和地价问题。四是如何合理布局社会服务功能,以提高市民生活的便利。这实际上指未来城镇体系调整后,将带来城市功能区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为了应对城市病,推动产权融合,把现代主城区逐步定位成若干独立的功能区。新加坡的方式是,有一个中心区,他叫中央商务区,下面有9个节点镇,9个节点镇后面有若干个小区中心,四五个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城市功能区,这个城市功能区包括小学、医院、文化宫等,就是说人们日常生活80%以上的需要,可以在这个区域里得到满足。功能区和社区的好处就是提高生活便利。当前,城市发展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的城区过多,三个城区,加两个开发区,还有一个鱼梁洲开发区。将来这六个区,每个区以下是按5平方公里、5万人口左右建三个功能区,还是以2万人口左右建立社区,要认真研究。各个县(市)怎么做,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五是如何让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解决好市场开发与公共利益的冲突问题。开发商不参与旧城改造,政府是没有能力完成所有旧城改造的,但开发商的取向与政府在整个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取向是矛盾的,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六是如何处理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成的人口承载力和社会管理的不均衡。过去,社区和街(办)相对来说都是均衡的,但是由于开发密度过高,大规模增加人口,交通、就学、就医、公共娱乐、商场购物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考虑。七是如何做好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衔接。我们确定内环之内所有的工业企业必须退出内环,这是很大的调整,而且还会对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对生产经营和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这个调整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处理好。八是中心城市如何通过立体交通体系向外扩散、而不引起资源的外流。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市一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通过立体交通网使城市的功能辐射传递出去,保证物流的畅通。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把城市的辐射功能传递出去,也会使一个区域内的资源通过这个渠道流出去。
第五,就是要有一个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迫切愿望的合理规划。一个城市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进行开发建设,并能够实现显著的变化,必然要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要经过至少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在这个地方工作10年的却很少。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各级领导正确对待城市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做到两条。一条是,对历史负责,以长远的眼光来谋划这个城市的发展。第二条,就是用提升城市的品质来赢得群众的认同感。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兼顾民生,着力解决那些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这次会议后,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尽快完成都市的空间布局规划和中心城区的修订规划,以便指导各县(市)区和开发区调整城市的发展方向。二是各县(市)区要在都市大的规划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规划。三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城市建设工程的十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调整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要通过十年努力,使城市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奠定好的基础。
以上几个问题,是我们在规划编制阶段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清醒面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形成高度共识,自觉坚守、积极参与、躬身实干,团结和引领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以必胜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同开创新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