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范文

财政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政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财政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

这次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同意召开的,非常重要。近一阶段,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相继召开,明确了今年和“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述会议精神上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全面做好今年和“十二五”时期的财政工作。

过去的一年,与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一样,财政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增幅均超过20%,地方级财政收入迈上600亿元台阶,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200亿元,教育、科技、“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支出都得到有力保障,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财政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我省“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方针,也是财政发展和改革的统领,希望大家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关于今年和“十二五”时期的财政工作,王化文同志还要做具体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进一步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我省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客观地讲,发展还不够充分,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内生动力不足,仍是我省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的首要任务。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和政策工具,必须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不断提高财政促发展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第一,大力促进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投入还有较大空间,投资仍然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结构性税费减免政策,大力争取国家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努力增加对重大项目的财政投入,妥善安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继续支持改善投资环境。要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铁路、公路、机场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暖房子”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促进民生改善。

要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支持农村流通领域市场体系和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增加居民即期消费,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协调拉动作用。

第二,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涉及方方面面,是一篇大文章。财政部门促转变、调结构,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支持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十大产业跃升计划、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的实施。特别是要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信息、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着力解决二产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二是认真落实小型微利和初创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安排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和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三是大力支持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和长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认真落实新一轮向县(市)下放省共享收入和对中心城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税收返还政策,促进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四是大力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鼓励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促进内生动力的形成。目前,我省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年达到150多项300多亿元,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继续增加投入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一是要研究财政资金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按照加快由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转变的要求,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要尽量减少直接补助,更多地采取贴息、股权投资、设立投资引导基金等市场化方式安排使用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二是加强专项资金资本性投资管理。通过健全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财政专项资金中用于企业和项目资本金投入部分,逐步实行规范的股权管理模式。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政府主权外债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拓宽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筹资渠道。同时,要妥善处理好适当举债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关系,逐步建立起规范举债、合理融资、风险可控、运行高效的长效机制。最近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2月24日,召开全省政府性债务审计会议,安排部署这项工作,请各级财政和省直有关部门主动搞好工作衔接和配合。四是注重发挥财政和金融的联动作用。通过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大力促进我省地方金融业和资本市场融资协调发展,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坚持民生优先原则,进一步加大财政惠民投入力度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各项民生事业明显改善。但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各种遗留问题比较集中,历史欠账比较多,解决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压力也比较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下更大的力量,努力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财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改善民生的“驱动器”,要按照“十二五”确定的民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统筹解决好生存性、发展性和安全性民生等问题。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促发展和保民生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不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失去了根基。民生是第一目标,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民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最基本职责。因此,各级财政在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政策制定和预算执行中,要妥善处理好促发展和保民生的关系,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选择,优先安排。

第二,处理好提增量和调存量的关系。改善民生,从财政上讲还是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投入的问题。近几年,我省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从年开始,已连续5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体现了向民生倾斜的原则,这是很不容易的。今后,随着财力的增长,要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民生。教育、“三农”、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要按政策法规的要求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其他方面的民生支出也要尽可能增加。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不仅靠增量倾斜,还要调整存量,这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功夫。要按照有保有压的要求,努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编制,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和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以及楼堂馆所、网络建设及会议费等支出,努力降低行政事业成本,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第三,处理好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长期任务、动态的过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需要量力而行。同时,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尽力而为。因此,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全力给予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两个同步增长”,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充分发挥财政再分配调节功能,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入,为使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应有的贡献。要着力推进全民创业,积极扩大社会就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使全省人民在发展中真正得到更多实惠。近几年,省里每年都向社会承诺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各级财政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办好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据测算,共需资金370多亿元,其中需财政投入270亿元。各级财政要在预算中做出妥善安排,确保所需资金及时足额筹措落实到位。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民生实事大多属于市县的事权,但为减轻市县的负担,省财政承担了大部分,市县财政只分担一小部分。对需要各市县分担的资金,各地要克服困难,足额安排,确保落实到位。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体现公共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深化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财政收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对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第一,要着力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机制。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要在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健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编制质量,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调配力度,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科学完整、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三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部门预算等财政管理制度体系,大力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增强预算透明度。

第二,要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近年来,经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我省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但从结构上看,地方级收入规模仍然较小,自有财力有限,特别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年,全省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1%,比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在财政收入增收上还有很大潜力。一方面我们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着力保持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力争“十二五”期末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有明显提高。今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预算增幅按16%安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要确保完成。同时综合考虑我省经济发展预期、物价指数、政策性增减收等因素,省里在落实组织收入任务时,是按增长20%下达的。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还需要各地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今年1月份,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0.7亿元,增长58.2%,增幅较高,既有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有一次性缴库等特殊因素。因此,各地和有关部门还不能盲目乐观,从现在开始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努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要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近年来,我省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年已达到1787亿元,是年的2.8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专项资金使用分散,挤占挪用等问题。个别地方和部门甚至存在人为“造事”、“造项目”,有些基础设施下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很多资金,但项目建成后,后续管理跟不上。对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钱花出去了,效果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跟踪,有总结,有评估。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关键是建立起一整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向管理要效益。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监管职能,确保各项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财政部门要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