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事业项目观摩会上领导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观摩调度会,主要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了解我县文化产业、社会事业工作开展情况,找准问题和不足,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我县文化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刚才,几个部门分别就项目建设情况作了汇报,王威同志结合实际讲了很好的意见,特别是在文化传承和发扬上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动文化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市九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把历史文化品牌,作为市今后五年重点打造的三个文化品牌之一,这标志着文化事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认真谋划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文化名县、旅游强县建设。
(一)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的、低碳的、绿色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文化产业主要依赖科技和智力的投入,资源能源消耗相对较少,受外部条件制约相对较小,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形势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有效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地区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有着“天堂一景,人间一梦”之称的大型都市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不仅每年的门票收入达到了数千万元,而且成为拉动杭州经济增长的一张“金名片”。由此可见,文化建设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是最具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的产业,不仅产业自身具有强大的活力,而且文化与科技一样,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为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文化产业做大了,能够强力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大增强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比如,一部《少林寺》形成了河南登封独特的武术文化产业,从登封到少林寺的路上,武术学校鳞次栉比,最大的武校在校生达两万多人,形成了全国著名的“武术产业”。
(三)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今时代,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有山有水的城市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可以说,文化正在日益成为参与竞争、赢得竞争的重要条件,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实力的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就难以站稳脚跟、走在前列。文化已经真正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源,是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只要抓住了文化产业发展,就等于抓住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抓手,能够有效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四)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内生动力。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对于打造地方名片、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文化具有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发展文化产业,用优秀的文化产品来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可有效提升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就我县来讲,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丰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大有所为,应当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真正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振兴之路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传统产业相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纵观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之翘楚首推美国迪斯尼公园,通过市场运作,年经久不衰,分布在世界的五大主体公园每年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54亿美元,其动漫、玩具、饰品、少女装、家居用品、箱包等衍生产品收入更是高达940亿美元。国内以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为代表,在景区建设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出独具市场影响力和游客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提升,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战略转型的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作为华北地区和省会历史文化的根基,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众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近年来,我们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大力推进文化名县建设,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客观地讲,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多为传统和常态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适应,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资源的内涵还不相称,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还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文化产业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实现文化产业跨越赶超、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思路明确了,方向对头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步入快车道。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研究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尊重文化产业的独特规律,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走市场化、企业化、集约化的路子。二是要有一批好的文化品牌。品牌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赢得效益、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只有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才能形成优势和特色,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确保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三是要有一支好的从业队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水平和档次,只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艺术素质和涵养,才能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断开拓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有一批好的艺术作品。任何艺术形式,只有在好的作品基础上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获得成功,受到欢迎。而出好作品的关键是深入生活、努力创造、积极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前不久我县刚刚创作完成的新编历史剧梆子《常山少年·赵云》,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很大反响。《古郡传奇》在央视热播,也进一步提升了的知名度。五是要有一个好的经营方式。好的经营理念、好的经营方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通过狠抓市场开拓、完善经营管理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和发展活力。
三、立足实际,着力谋划好文化产业发展项目
中央、省市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度重视,随后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以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为目标,以文化工程、文化项目为抓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名县迈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加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谋划、筛选力度,一旦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立即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对下一步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些粗浅认识,借此机会提出来,供大家思考,以便集思广益,努力使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绽出更加灿烂辉煌的光彩。
(一)实施“五大文化”品牌提升工程。要围绕“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京外名刹之首、世界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五大文化旅游品牌,研究制定提升方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以京外名刹隆兴寺为核心,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搞好隆兴寺周边环境改造,改变当前单纯以景观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结构,植入多种旅游产业功能,整体提升地段活力,将隆兴寺及周边打造成为古城旅游体系的龙头,凸显隆兴寺龙头地位,增强旅游体验的文化品位。以临济祖庭临济寺为重点,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发挥临济寺“佛教临济祖庭”优势,谋划实施临济寺扩建工程,深入挖掘临济文化资源,加强与日韩佛学界的沟通联系,谋划建设国际商学院、佛学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谋划举办中国佛教论坛,着力把临济寺打造成佛教临济宗的“圣寺”。以冠军摇篮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为依托,做大做强乒乓文化。充分利用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在海内外的影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完善提升基地各项设施,做大做强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谋划筹建乒乓球职业学院,举办“杯”乒乓球赛事活动,将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金星假日酒店、国际小商品市场体育器材商城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吃、住、游、培训、购物于一体的多日旅游线路。特别要积极跑办国家汽车、摩托车训练基地项目,组织系列体育竞赛。以三国名将赵云为内容,积极弘扬历史文化。要加强子龙文化建设,命名一批以“子龙”为名称的街道、商店、学校、宾馆,充实子龙文化内涵。要充分发挥子龙文化研究会和赵氏宗亲会作用,加强与海内外赵氏宗亲的沟通联系,继续举办“子龙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策划面向全国的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侨胞和游客来进行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特别要把子龙故居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世界第七届赵族宗亲大会将在召开,要加快选址、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争取在世界赵氏宗亲大会前竣工,并邀请赵氏族人首领揭牌。以元曲创生中心为平台,深入研究元曲文化。要加快推进“元曲艺术宣传文化中心”项目建设,谋划设置元杂剧名人雕塑、蜡像及文字、实物展览,形成国家级元杂剧研究、教学基地,不断丰富元曲文化内涵。要积极挖掘整理白朴、尚仲贤等元杂剧作家相关资料,筹措资金,聘请知名专家、导演,完成白朴代表剧作《墙头马上》舞台排练,使其成为国内首例元杂剧上演剧目。要谋划举办全国元杂剧学术交流研讨会,积极推动“省元杂剧研究会”在挂牌成立。
对于“五大文化工程”,文化、文物、教育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制定“五大文化工程”提升方案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要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论证、座谈等形式,理清发展思路,尽快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方案,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二)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工程。8月底,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对我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验收时,各位专家对我县加强名城保护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虽然这次我县顺利通过验收,但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大保护和整改力度,否则这块“金字招牌”就有可能失去。加强名城保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立足自身实际,在强化名城保护、传承古城文化上动脑筋、想办法。一要在古城内部做“减法”。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本着“清理、改造、疏解”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清理一切有碍名城保护的建筑,改造重点文物周边环境,严格控制在建项目高度、风格、体量等,逐步将城内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要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抓住铁道部同意恒山路、镇远路两个立交桥拓宽改造的有利时机,突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的瓶颈制约,坚持路网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引导城市向县城西部发展,逐步向新城区疏解人口,减轻古城区人口、交通及发展空间压力,使之真正体现千年古城的历史脉络和肌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古城与新景交相辉映、历史与时尚水乳交融的城市格局。二要加大古城文物保护修缮力度。要加大古城文化项目谋划和包装力度,特别是对前一阶段谋划的《古城整体保护项目》,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要继续坚持“修旧如旧、修旧如故”原则,谋划实施阳和楼、开元寺法船殿、隆兴寺大觉六师殿、城隍庙等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修复工作,再现“三关雄镇”风韵。要实施环城绿化工程,在保护好古城墙遗址的基础上,对古城墙及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注重造型和色彩搭配,精心打造环城绿化带。同时,要全面整合文物旅游资源,谋划建设梁思成纪念馆、博物馆等,充分体现古城千年历史底蕴,真正叫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三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抓好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利用,特别要提升常山战鼓民间文化品牌,对常山战鼓表演队重新整合、编排、包装,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常山战鼓展馆(厅),继承和发扬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搜集整理二鬼摔跤、腊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加大非遗的保护、抢救、挖掘和整理力度,不断充实古城文化内涵。我县书法、绘画底蕴深厚,书画名人众多,要抓紧组织申报中国书法艺术之乡。
(三)实施新型文化业态塑造工程。要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发展传统、常态文化产业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理念,着力打造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从单向发展到多向融合,从点拓展到面、从文化本身涵盖到经济多个领域,推进古城文化复兴。一要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用数字、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强力推进广播、电影、电视、广告等产业数字化升级,积极推动旅游、演出、会展、休闲、娱乐等行业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动漫、网游、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常山影剧院数字化影厅的建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希望有关单位要继续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二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依托文化发展旅游,借助旅游弘扬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富有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体验的文化品位。像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河南的《禅宗少林》、浙江的《宋城千古情》、承德的《康熙大典》,都是通过文旅融合打造产业新优势的典范。三要推进文化产业与农业融合。推进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文化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发展农业文化展示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文化园、观光采摘园等农业项目,提高农业、农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例如,藁城的都市农业观光园、鹿泉市山前地带的开心农场,都是成功的范例,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借鉴和学习。四要推进文化产业与工业融合。改进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工艺,注入文化、艺术和创意元素,提高产品的文化气息、艺术色彩,从产品的内涵和品味上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特别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要推进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把文化内涵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建设一批文化综合体、历史文化街、文化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活力,力促城市硬件建设与文化内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城市文化品牌的彰显和城市文脉的延续传承。在与城市建设融合方面,我县大有文章可做,特别在广场建设、街区创建、园林景观和人物雕塑等方面,要注重文化内涵,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
(四)实施机制体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制度创新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要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对标行动。开展对标不仅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更有利于借鉴经验,推动文化产业开展。比如,山西平遥古城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和发展经验,已经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河南云台山从2000年开始开发运营,十年间旅游收入由原来的400万增长到2.95亿元,增加了73倍,高峰期间日接待游客近8万人。我县作为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县市之一,曾经开创了全国人文景观旅游之先河,而旅游收入始终停留在两、三千万之间水平,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在文化旅游发展上进行的有益探索、运作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敢于对标先进、谋求突破,在对标中找差距、在对标中求转型、在对标中推进赶超跨越。二要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好文化产业,整合全县旅游文化资源,搞好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特别是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授权我县25%的旅游开发经营权,一定要充分利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三要努力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可以尝试在国际小商品城开辟文化产业集中展览中心,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一个宣传展示的平台,集观赏、展览、批发、销售于一体,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履职尽责,全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连接着千家万户,同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财政支出、制定发展规划、保障用地和落实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配置,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特别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校安工程资金,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严格质量,提高标准,努力建设一批标准化学校,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当前,要把车站街小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力争尽快投入使用。二要牢固树立科技强县意识。进一步加大科技项目的筛选、推荐、申报工作力度,抓好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使科技创新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要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在全面普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县医院病房楼、120急救中心新址和卫生监督所”三个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完成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提升全县医疗保障水平。四要切实发挥民政社会救助、双拥优抚等方面的职能作用,特别是要按照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院合一”的要求,加快推进中心敬老院建设,分期分批抓好南楼区域敬老院和北早现区域敬老院建设,真正实现群众老有所乐、老有所居、老有所养。五要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数字化计生服务站作用,全面开展孕前优生检查“一站式”服务和系统自动跟踪随访服务,巩固低生育水平,实现优生优育,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推进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希望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和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推动文化产业、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性产业,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