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议上领导讲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这次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刚才,各设区市政府与省政府签署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这是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促进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结合当前形势,我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讲几点意见。
一、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我省于今年3月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我省的教育规划纲要。国家和我省纲要都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和措施,对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专门提出要求。纲要的出台,为我们做好今后的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义务教育领域,科学发展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均衡发展。中央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总理强调,“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今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到我省张北县视察,再次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发展,“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也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方针中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要求。今年3月9日,我省成为首批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15个省份之一,为了如期完成我省在备忘录中承诺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决定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目的就是为了构建省政府和设区市政府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省教育事业的重点战略任务,予以优先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总书记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它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加快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学前教育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制定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并强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去年11月21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在理顺投入体制、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务委员出席并做重要讲话。8月3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核心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围绕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9月5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西安市召开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就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四大类七个重大项目进行了部署,国务委员出席并做重要讲话,这次会议也是全教会召开一年来第二个学前教育专题会议。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措施之实前所未有,学前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虽然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但我们的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义务教育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需要提高,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按照突出重点,优先解决最不安全校舍的要求,资金缺口仍达118亿元。
在学前教育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一些城市市区特别是县城存在着“入园难”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较低;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待遇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一)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省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签署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明确了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全省172个县(市、区)于2012年底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2015年底,有102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20年底,全省17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初步均衡的标准是: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和资源配置满足实际需要并落实到位;生均经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统筹考虑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和学生就学需求,科学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基本完成农村学区建设工作,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区基本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择校”现象逐步消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效果明显,农村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到位,各学校都能开齐开足课程,办学行为达标规范。实现基本均衡的标准是:县级政府切实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建立健全稳定持久的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学生就学需求;按省定目标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农村学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区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全面落实,办学行为规范有序,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统筹协调,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是缩小校与校之间差距,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建设的关键。我省已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订了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对学校建制、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保障、校长与教师、课程与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和具体的发展标准,近期将印发。各地要把消除不合格学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要任务来抓,要组织力量对当地薄弱学校逐校进行评估分析,找出薄弱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薄弱学校改造专项投资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倾斜,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进程。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在农村继续推进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的县域教育管理体制。今年底前80%的县(市)要完成农村学区建设工作,2012年所有县(市、区)完成学区建设,按新体制运行。在城镇,继续大力推广“四种模式”,通过联合校模式,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协作机制,全面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兼并校、建分校、新建校等模式,改造薄弱学校,建设标准化的新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三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首先,要把好教师入口关。省政府将制定方案,严格实行中小学教师“省考县聘校用”制度。在这里要特别强调,除国家免费师范生免考从教外,各地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补充和聘用教师。其次,认真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扎实推进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落实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进退机制,优留劣汰。第三,促进县域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定期合理流动,完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将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作为校长和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先进的必备条件。要落实工资、职称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同时,加大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引导优秀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教书育人。第四,提高教师待遇。县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要积极为教师办理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长足进展,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要树立信心,坚定不移地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负起对本地区中小学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的监管责任,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的课程开设和课时安排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在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和督促学校执行好国家课程。2012年之前,所有中小学校都必须创造条件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经费投入,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功能教室)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要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课程改革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促进农村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教研体和教学合作组织。要加大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力度,开展网上培训、网上教研,实现优秀教学成果的互通共享。
五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要着力抓好两项工作:一要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督查和问责制度,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违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二要以治理奥赛班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突破口,坚决清理、整顿各级各类社会补习、奥赛辅导机构和教辅市场,严厉打击地下考场,管住校长,管好学校,规范个别教师行为,坚决斩断奥赛班的利益链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六是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首先,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应该尽最大努力,积极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其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第三,确保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力度,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爱和辅导,有条件的地方配备校车,并做好管理工作。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尽全力保障残障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七是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今年8月份在召开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现场会后,各市县更加重视,许多地方相继召开了工程现场会、推进会,切实落实全省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工程实施有了新进展。截至8月底,全省已累计投入工程资金17744亿元,占规划投资的5938%,累计开工面积174935万平方米,开工率533%,竣工952万平方米,竣工率29%。从8月底数据来看,11个设区市中,按市累计投入排名,位于全省前三位的是(2076亿元,占该市规划总投资7249%)、(1146亿元,占该市规划总投资5953%)、(1123亿元,占该市规划总投资5051%);位于全省后三位的是(753亿元,占该市规划总投资2762%)、(621亿元,占该市规划总投资2799%)、(896亿元,占该市规划总投资2876%)。按开工率排名,位于全省前三位的是(6384%)、(6311%)、(599%);位于全省后三位的是(4109%)、(4281%)、(4525%)。前不久,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校舍安全工程综合督导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市县财政投入不足。截至7月底,11个设区市中,市本级财政投入占该市规划资金比例不足5%的有5个市,其中,市为118%,市本级财政投入为零。有的地方筹资渠道单一。在抽检的21个县(市)中,5个县(市)其他渠道筹资为零。还有的地方财力较好,但在校安工程上投入不足。二是工程进展不平衡。财力较好或能多渠道筹资的县(市、区),工程进展较快,财力较弱且筹资渠道单一的县(市),工程进展相对缓慢。三是有的地方仍在使用D级危房校舍。中央和省一再要求,所有D级危房和其他不能安全使用的校舍必须停止使用。但检查发现,目前全省还有少数D级危房仍在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各地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市、县政府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工程建设资金。要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按照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将土地出让收入扣除规定支出后,按余额的10%足额计提教育资金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与初中改造工程、特教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经费等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特别是财力状况较好但校安资金投入少的市县,省政府将采取向市县长发督办函、约见主要领导谈话等方式,督促其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各地政府要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工程规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工程成本。二要集中力量消除D级危房。对尚在使用D级危房的市县,省校安办将采取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等措施。需要重建但没有力量立即重建的,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其他安全适宜的教学用房。仍存在D级危房改造任务的县(市、区),今年的中央和省专项资金必须优先用于D级危房。坚决杜绝将腾空后的D级危房用于学前教育等其他教学场所,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要进一步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省里将继续加大对中央和省专项资金项目的调控力度,每月工程进展月报表直接发至各设区市市长。对工程进展快、建设质量好的市县实行以奖代补,对工程进展慢、迟迟不能开工的市县,将进行全省通报,缓拨或扣减下一季专项资金,甚至追回已拨付资金。
(二)以扩大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公民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事关民族未来、国家未来。发展学前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今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抓好工作落实,今年5月,省政府又制发了《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到2013年底,通过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使在规范化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总数占接受学前教育幼儿总数的比率达到7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68%,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妥善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公办和民办、新建与改扩建、坚持办园标准和覆盖率四个方面的关系,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目前,在我省一些城市区和县城,公办园不到幼儿园总数的二成,偌大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办园。政府办园未能发挥主导作用。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城市市区和县城城区原则上按服务人口1万人设置1所幼儿园,每3万人口至少建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农村一般按服务人口3—6千人、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内设置1所幼儿园,新建幼儿园每所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12个班)。按照省政府意见要求,到2012年全省要改扩建和新建1000所公办幼儿园,各市、县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目标,省级财政也将设专项资金进行支持。全面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按照全日制标准化要求,三年内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所达到农村一类园(或城市二类园)以上标准的独立建制的公办性质中心幼儿园。幼儿园建设要本着安全、实用、规范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园。
二是完善城镇幼儿园建设机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由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与住宅首期工程同时竣工验收、同步无偿交付教育部门管理使用,建筑面积较小的按比例缴纳建园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配套幼儿园的性质和用途。对已改变性质和用途的,由当地政府限期整改,予以纠正;企事业单位自办的幼儿园,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面向全社会开放;对于面向大众的、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将给予大力支持;完善和落实年检制度,全面排查无证办园的问题,对于无证办园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后,可颁发许可证,无法达标的要依法取缔。
三是完善农村学前教育“三为主”发展机制。各县(市、区)要健全和完善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三为主”发展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在大村独立办园,小村根据需要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新建、改扩建公办性质幼儿园。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利用经费补助等方式,大力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学前教育需求。
四是切实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必须建立保障有力的长效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都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且逐年提高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的支持和倾斜,仅学前教育一项,中央财政“十二五”期间安排500亿元,主要支持实施4大类项目:第一,“校舍改建类”项目。包括:支持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幼儿园,中央财政按照每平方米500元的测算标准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按一定比例予以补助;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利用农村小学富余校舍资源增设附属幼儿园,中央财政按照每班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志愿者巡回支教试点,中央财政对志愿者在岗期间的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费用给予补助(西部地区年人均15万元、中部地区1万元、东部困难地区05万元),对新设立巡回支教点一次性补助15万元。第二,“综合奖补类”项目。包括:中央财政设立“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扶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根据各地工作实绩给予奖补;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对地方扶持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办园提供普惠性、低收费服务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等,根据各地工作实绩给予奖励支持。第三,“幼师培训类”项目。从年起,将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第四,“幼儿资助类”项目。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从年秋季学期起,由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中央财政视地方工作情况给予奖补。省财政厅、教育厅要按照国家部署和有关通知要求,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工作制度,落实配套资金,全力实施好4大类项目。各地也要把这些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予以保证,尤其是要保障配套建设资金,市、县都要安排专项资金。要排除等、靠、要的思想,先把工作做起来,力所能及地加以推进。实施项目不仅是建好园,还要办好园,管好园,出质量,各地要抓住这个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政策,要在投入渠道、办园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五是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办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模式,努力为当地培养留得住、干得好的学前教育专科人才;二要采取入编、补贴、奖励等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三要建立并完善幼儿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采取“闲置教师转岗、集中招聘、顶岗实习、逐步上编”的方式,多渠道补充合格教师;四要引导民办幼儿园按要求配足、配齐保教人员,规范民办幼儿园教师招聘使用制度;五要按照国家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计划,突出重点,优先满足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的需要。到2013年底,幼儿园园长全部持证上岗,保教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
六是要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建设一定数量的标准化幼儿园,主要是解决入园难的问题。但如果学前教育质量不能保证,同样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我们要妥善处理“广覆盖、保基本”与“有质量”的关系,在大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使每个适龄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要大力推广市藁城的“集团化”办园模式,通过优质园和薄弱园、农村园的联合、托管和建分园等多种途径,发挥名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办园水平,实现学前教育的协调发展。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主,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三、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为政贵在行”,要实现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关键是抓好落实。各地各部门要以签订责任书为契机,强化领导责任,细化推进措施,落实配套资金,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把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强化政府责任。首先,强化政府的管理责任。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学前教育坚持“省市统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以县为主”,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义务教育坚持“以县为主”,落实各级政府责任。会后,各市也要跟各县(市、区)相应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其次,强化政府的投入责任。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投入及使用的监督管理。省政府将根据国家的要求,明确各市、县的投入任务,各地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投入“三个增长”。
(二)强化部门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发展与改革部门要落实教育基本建设资金,加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与监管机制;编制部门要集中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教育机构的编制标准和编制办法,并根据实际需要动态核编、适时调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育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完善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以及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归口管理教师招聘、录用和考试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优先保障教育项目的建设用地,合理简化教育用地项目的审批手续,合理减免教育项目用地费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审查城镇新建居民小区、新农村建设中学校(教学点)设置,并按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征收学校建设补偿金,划拨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新建学校;地方税务部门要切实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确保足额入库,及时划归教育行政部门使用;公安部门要制定周密的安全防范预案和有力措施,强化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坚决取缔工商企业超越经营范围非法办学行为,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审计、监察和教育督导部门要依法加大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执法检查监督和教育督导检查力度,坚决杜绝侵犯学校、师生合法利益和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和幼儿园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协调、改革、管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责任;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会同有关部门,对我省承担的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省级改革试点项目以及市县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督导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县两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完善对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考核机制。对领导干部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引起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要加强教育项目的管理与审计,推行教育公告制度,对重大教育问题、重要决策部署等要向全社会公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