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总结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范文

总结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总结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总结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下半年的工作作出部署。上午,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农委和省统计局的负责同志对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抓好下半年工作的建议。各位副省长就做好当前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根据大家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

一、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上半年我们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

最近几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和挑战最多的时期,我们先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和今年春季,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重旱。今年入汛以后,长时间的持续强降雨,又引发了严重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坚持用系统思维和统筹的办法,沉着应对,积极谋划,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在困境中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好了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

去年以来发生的特大重旱,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深均为历史罕见。由于这些年我省水利条件有了一些改善,一直到今年春节前,尽管旱情十分严重,我们在用水上基本能挺得下来。但是春节后,随着旱情的进一步蔓延和加剧,我省一些地方生活生产用水出现了极大困难。以来,我省在部分地方旱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多个县(市、区)又先后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暴雨洪涝、风雹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关岭罕见特大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灾害,造成99人遇难或失踪。

我省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总书记、温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就做好我省抗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总理今年亲赴我省,视察指导抗旱救灾工作,针对今年受灾现状,明确指示要编制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帮助我省加快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关岭地质灾害发生后,回副总理连夜率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同志赶赴灾害现场,协调指导抗灾抢险救援工作。在整个抗旱、抗洪和地质灾害抢险救援中,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领导,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干部和技术力量深入实地、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与群众一道积极开展抗灾救灾。省财政共下达抗灾救灾资金8.18亿元,民政系统还投入抗灾救灾资金4.29亿元。通过团结奋战,确保了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生病能够得到及时医治,受灾地区群众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在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同时,我们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向好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原煤产量增长26.1%,在严重干旱影响水力发电的情况下保证了火电出力,全省发电量同比增长0.9%,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0.3%,为2006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2.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8.5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3.14亿元,同比增长81.5%。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36.13元,同比实际增长10.9%,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7.61元,同比实际增长6.2%。

第二,坚持一手抓战略重点,一手抓全面推进

抓关键促突破、以重点带全局,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上半年,我们按照年初部署,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重点,交通、水利、民生、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交通方面,全省公路、水运完成投资174.9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37.6亿元,同比增长56.1%,在建里程达2056公里的高速公路项目年度计划实现了投资过半、任务过半。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贵广快速铁路工程建设内容调整方案,把原批复的客货共线调整为客运专线。长昆铁路客运专线于3月底开工建设。水利方面,上半年全省水利建设共完成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39.5%。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烟水配套工程、“滋黔”一期工程等建设进展顺利,新增解决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保灌面积8.78万亩。民生方面,全省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186元,覆盖范围扩大到529.44万人,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11个县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参保人数超过1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28%,比2009年提高2.03个百分点;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19万户,占全年应完成任务数的76%,已竣工3.19万户。今年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省灾区能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既是我们强有力抗灾救灾工作的结果,也与这几年来我们高度关注民生、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解决民生问题密不可分。节能减排方面,在去年全部关闭12.5万千瓦以下火电机组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淘汰20万千瓦以下火电机组工作,现有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并实行在线监测,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这一目标的3个省份之一。99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处理规模174.2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接近60%,成为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6个省份之一。

第三,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发展

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在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抓社会事业发展的工作力度。继年我省“两基”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检查后,我们把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作为工作重点。省财政安排1.88亿元,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5000万元,提高城市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安排5.3亿元,扩大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面,受益学生从年的63万人增加到75.6万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省财政投入6亿元用于3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助2.46亿元,资助学生30余万人次。为促进省属高校可持续发展,省级财政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国家和省共安排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项目720项,总投资17.9亿元;在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取得积极进展;在遵义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科技、文化、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科学判断形势,切实增强信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科学分析、充分估计发展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总的来讲,我们对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可以作出三个基本判断:

(一)形势错综复杂

从国际来看,虽然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世界经济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十分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预期。从国内来看,尽管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但增速在放缓,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一季度下降了0.8个百分点,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逐渐暴露,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也大大超出预期。从省内来看,虽然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较一季度回落。特别是工业的较快增长是在去年上半年较低基数上实现的,属于恢复性增长,今年下半年要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压力非常大。同时,夏季粮油减产已成定局,秋粮播种有所推迟,加之洪涝灾害和病虫害频发,农业生产形势非常严峻。

(二)矛盾十分突出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旧矛盾交织并存,一些历史积累的矛盾,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加快发展的矛盾、产业结构矛盾、城市化进程滞后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矛盾等依然存在,还有一些矛盾会更加突出。比如,我省节能减排的压力非常大,要确保完成“十一五”的目标任务,目前的办法主要是减少火电厂发电、减少用电量,这样势必影响全省电力生产、调度和工业增长,进而造成税收减少,更严重的是企业职工就业和收入将受到较大影响。再如,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一些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

(三)机遇前所未有

当前,虽然形势复杂、矛盾突出,但有利因素也很多。国家通过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为保持这一态势,国家还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宏观环境好的方面。同时,近年来我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物流条件不断改善,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了这些以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迎来了新的更大机遇。

一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提出在未来十年内,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使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

二是国家正在帮助我省编制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到年基本建成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到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水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的支撑体系。国家对我省交通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方面,前不久铁道部刘志军部长、陆东福副部长分别到我省调研,明确提出要签署新一轮铁路建设部省纪要,优先支持我省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到年新增铁路里程约5000公里,总里程达到7100公里,货运能力从7000万吨提高到6亿吨。这一宏伟蓝图实现后,我省将建成客运快捷、货运强大的现代铁路系统,成为全国铁路较为先进的省份。高速公路方面,根据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速公路建设用地是有保障的。但由于各地积极性高,高速公路建设时间全面提前,造成年度用地指标紧张。经过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和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帮助我省想办法解决原考虑今明两年开工的2091公里高速公路项目的13173公顷用地,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继年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今年5月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之后,近期国家还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3个规划纲要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都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的具体政策措施。以上三个方面的难得机遇,必将为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合分析,做好下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把握得准、应对得当,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下大力抓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各位副省长结合分工已经作了具体部署。总的来讲,就是要“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社会管理、推动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这四句话抓好落实。

(一)夯实发展基础。具体来讲,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全力推进通往全国7小时快铁交通圈建设

要配合铁道部门千方百计加快在建的贵广快速铁路建设进度,切实做好长昆铁路客运专线段的征地拆迁工作,推进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特别是贵广快速铁路前一阶段因调整建设内容,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现在调整工作已经结束,项目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力为建设单位搞好配合和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运。与此同时,要搞好沟通衔接,力争新一轮部省纪要尽快签署并启动实施。要与有关各方一起,共同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批复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至重庆快速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年内开工建设。认真做好铜仁至玉屏、织金至纳雍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至清镇、清镇至织金已纳入城际快铁),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复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力争这三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做好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铁路前期工作,按照分步建设的思路,争取年内由部省联合批复毕节至六盘水铁路项目建议书,明年批复六盘水至普安、普安至兴义铁路项目建议书;配合铁道部做好云南昭通经毕节至遵义、遵义至重庆黔江铁路设计方案竞选和预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

第二,全力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

要确保贵广高速公路段、麻尾至驾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8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00公里。力争年内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13个共878公里,并实现我省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这样的话,年底我省通车和在建的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4100公里,已开工或建成高速公路的县可达到80个。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依法依规、优质高效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特别是要在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和交通运输部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用地予以支持的同时,高质量上报用地报件,按程序加快报批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要继续下大力妥善做好征地拆迁等相关工作,并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使项目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第三,全力推进水利建设。这次特大重旱,对我省水利建设工作是一次全面检验

在年建成的752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有4089处(占54.3%)能正常供水,有3062处(占40.7%)能基本供水,只有377处(占5%)不能供水。同时,在旱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主要靠地下水渡过难关。这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全力推进水利建设,工作思路是正确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按照温总理提出的用5年时间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要求,当前,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完成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力争早日呈报国务院审定后启动实施,并争取今年有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要继续坚持既定的水利建设思路,以水源建设为重点,围绕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和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统筹解决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和其他用水问题,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解决不同高程、不同地质条件地区的输水问题,并积极推广以管代渠、长距离管道输水。要开展从大江大河、大水库提水解决城镇居民用水的工程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按我省目前电价和居民消费的承受能力,城镇提水在500米高程以下、农村提水在200米高程以下,从大江大河、大水库提水都是可行的。省水利厅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尽快实施从大江大河、大水库提水的试点,以提高对现有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另外,这次特大重旱暴露出我省一些水利工程水源保证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在下一步水利建设中,特别是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过程中,要以自然村为单位,采取建小水厂的模式集中供水,并力争做到一个水厂有两路水源,以提高供水保证率。每个自然村在水位较低的地方还要建一个应急备用水源点,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附近农户能就近取水。

(二)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全面检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它不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包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其中既有经济的发展,也有社会与人的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与人的方方面面以及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对发展的成果不仅要看发展的速度,更要用发展的协调性、公正性、可持续性来衡量;不仅要看发展的数量,更要看发展的质量以及所付出的各种成本,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发展的成果,更要看发展的广泛参与性以及社会主体是否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推进城市化作为从战略上解决我省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

调整经济结构,首先是调整城市和农村完全不和谐的二元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化。我省城市化水平落后全国16.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得最严重的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在我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显得更加重大而紧迫。对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下周召开的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将进行专门研究和全面部署。这里我简要强调一下抓好下半年城市化工作需要把握的六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按照以为中心、迅速培育黔中经济区的原则,不断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

二是要紧紧抓住城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个关键方面,高质量编制城市规划。特别是要把城市路网规划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通过城市路网建设引领城市区域发展。

三是要把城市规划建设与现在正在加快推进的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依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其站场建设,带动城市开发建设,努力使我省城市更便捷地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

四是要切实落实促进本省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户籍改革政策,努力将更多在城市中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本省籍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

五是要认真落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安排,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措施,切实保障城市发展用地需要。严格控制房地产单宗用地出让规模,正确处理好房地产用地与公益用地的关系,坚决避免为了片面追求房地产开发供地给政府带来的收益而牺牲公益事业用地。六是要统筹考虑城市建设资金筹措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促进商业用地开发,再将商业用地进行招拍挂回收部分资金;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城市新区开发中的商业设施建设和商业流通业培育,通过商业发展积累财富用于城市建设,形成城市投资、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滚动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对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加快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央强调,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这一问题我们应有新的认识,并不是要完全工业化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我省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并不代表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无所作为。要在中心城市加快金融、保险、信托业的发展,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县城超市和配送中心及乡镇、村连锁农家店等流通网络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和会展等文化产业。应该指出,第三产业发展也可以推动工业化,并且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城镇,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统筹考虑,系统推进。

另一方面,要正确把握不同时期我省工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从我省比较优势特别是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决把住环境影响评价这道关口,坚决守住保护青山绿水这条底线,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决不能为了一时的快而降低工业项目的准入门槛。二是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有效调动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如果仅靠企业去推进工业化,将很难避免工业项目的重复建设和工业化推进的低效率,加强政府调控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政府加强调控,决不能越俎代庖,而应主要从规划制定、产业政策执行、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去加以调控。三是在大力支持省内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引进外来投资者,充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当前特别是要抓住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机遇,充分利用我省电力、劳动力、气候、环境等各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四是要高度重视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提高园区各项配套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增强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污染集中有效处理。结合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搞好工业园区内部交通组织和对外交通联络,提高工业园区物流效率。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央强调,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近中央作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又明确提出,要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能源、矿产资源我省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在航空、航天、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这些领域寻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力争有所作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坚持从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起步,进一步分析论证,从目前我省的科技专项中选择一批技术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近年内能突破并可实现产业化的重大科技专项,优先支持、重点突破。要紧紧围绕重大科技专项,调动全省力量组织攻关,真正做到能够出成果、见效益、促发展;紧紧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引进和使用好一批科技人才,壮大我省科技人才队伍,使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相互促进,做到靠事业留住人才,用科技发展和重大专项的新成果感召人才和吸引人才;紧紧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技术历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具革命性的有力杠杆”。只有依靠科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才能真正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技术牵引、内生增长的轨道。

国家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并从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为我们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尽管我省财力十分困难,仍然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技投入47.4亿元,相当于“十五”的1.96倍。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继去年科技部、中科院分别与我省签署《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和《全面战略合作规划纲要》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科院又与我省在北京签署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合作的领域和内容。下一步,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以及部省、院省合作等机遇,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实施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农民增收为纲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

一是要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建设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以农田水利建设为核心,继续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到既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又腾出更多耕地用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确保到今年年底96%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5%的建制村通公路,并切实加快农村沼气池、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交通物流和水利设施加快改善等有利条件,按照市场导向、农民增收、稳扎稳打、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发展蔬菜、草地生态畜牧业、茶叶、马铃薯、中药材、辣椒、精品水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努力拓宽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三是要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动农户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大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并通过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辐射带动能力。与此同时,要围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节能减排是政府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经过各地、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十一五”以来,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十一五”前四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3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4.27%和13.44%。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今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必须比上年下降4.1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须分别削减2.78%和1.83%。由于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全社会用电量处于较快增长的时期,加上高耗能工业所占比重大,我省节能降耗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大压力。去冬今春,受严重干旱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省火力发电大幅度增长,造成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较多;虽然我省已全面建成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但由于一些地方管网建设不配套,污水处理未能达到国家要求,减排面临的形势也非常严峻。

但无论如何,节能减排指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我们一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必须坚持目标不退缩,切实做到决心不动摇,工作不减弱。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各项要求,坚持科学调度,既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又最大限度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既确保减少排放,又尽可能让电厂增加发电;既确保满足省内用电,又兼顾“西电东送”。要根据国家认可的测算方案,严格控制全社会用电量和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要把各个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与脱硫效果挂钩,对于那些愿意购买低硫煤发电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企业,可以多发电。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发电企业的教育和监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该淘汰的要坚决淘汰。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南方电网的沟通,系统做好省内供电和“西电东送”的工作。要加快污水收集网管等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确保已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特别是市新庄污水处理厂对全省完成“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要按照省环保厅的要求做好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要切实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确保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并加强评价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加大问责力度。

在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结合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的编制实施,深入抓好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省生态优势。大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三)加强社会管理

当前,我们既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又处于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趋于复杂和更为突出,对各级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够得到相对满足;更加注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既要促进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也要注重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使社会更加公平;更加注重畅通社会成员的流动途径,实现社会流动机制多元化,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机会和希望,使社会结构更加富有弹性。要使这“四个更加”落实到位,并见到成效,需要我们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作更大努力。

第一,要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重视和改善民生不只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下半年,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要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低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对因老、幼、病、残等原因导致日常消费支出较一般农村低保对象过大的特殊困难低保对象,在享受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要按不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20%的比例,按季度增发补助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确保门诊统筹地区达到80%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要达到60%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要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要继续坚持租售并举,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对已纳入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住户,让他们自愿选择,采取实物配售、实物配租、租赁补贴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要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筹措和整合力度,探索建立农村危房改造新机制,完成2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在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着力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试点,并切实搞好新老农保政策的衔接。

第二,要建立健全公共减灾体系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增强政府对危机状态的管理能力。当前,我省仍处于主汛期,较大范围的强降水还极有可能发生,而地质灾害又往往伴随洪涝灾害发生。各级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充分利用好气象和水文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提高应急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水库、水电站特别是病险和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和城镇防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防御体系建设,强化24小时巡查制度,对各种险情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护。要下大力开展拉网式的地质灾害排查和防治,对摸排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立即督促落实防范措施、明确防范责任。对确需搬迁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想方设法搬迁。要把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村居民搬迁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中,这部分房屋比破旧危房更危险,只有搬迁了才能防止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对在自然灾害防治和抗灾救灾中措施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依法追究责任。要切实加强防范自然灾害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此同时,要下大力抓好安全生产。今年上半年,我省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出现“双升”,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思想,随时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继续深化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抓好整改,消除事故隐患,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另外,我省生产力水平较低,一些地方生活方式落后,极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防止重大传染病的流行。

第三,要坚持多措并举

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早解决。切实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尽最大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增强信访工作的主动性,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针对群众信访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要抓紧完善和落实涉及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并不断探索和完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办法、新机制。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多做凝心顺气、解疑释惑的工作,坚决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与此同时,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四,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要加快从传统管理思维向现代管理思维转变,从人治管理思想向法治管理思想转变,从传统行政审批型向现代公共服务型转变,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进一步精简优化社会管理主体,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调整。同时,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责任追究制度、“一站式”电子政务及“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制度等,用制度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在基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提高政府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将地方财政投入的重心转向公共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勤政廉政建设,确保政府公务人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

第五,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为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制度保障。社会管理离不开通过制定与实施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引导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公共服务也有赖于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支持、规范和保障等重要作用。当前,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我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法规,使政策法规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过程中,要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立法听证等制度,从制度建设上提高制定政策法规的质量和水平。

(四)推动协调发展。在做好经济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如何把我省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靠发展教育。要按照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从我省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一是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提高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根据先行试点、从易到难的原则,要抓好已经确定的10个试点县的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全省义务教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同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又是适应我省城市化需要,帮助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的重要措施。下半年,要扎实抓好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树立样板、提供示范。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围绕实现到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要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大学等省属高校新校区建设工作,努力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此同时,要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要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规范从业行为,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三是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四是要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五是要坚持把加强投入作为强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保障措施。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我省的工作部署,今年下半年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了确保今年全省卫生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级财政在年初预算安排今年医疗卫生支出比去年增长27.75%的基础上,又在国家安排我省的5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5亿元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这些资金管好用好,同时地县两级也要相应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为了满足医疗卫生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今年全省乡镇卫生院将在高等院校招收300名以上定向免费拟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本科学生、安排医务人员在岗培训进修等,有关部门和地、县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抓好,真正把那些思想积极、胸怀大志、献身事业、技术过硬、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又红又专”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中去。另外,在我省今年确定的59项工作目标中,有的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有的与全国一致,但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低于国家确定的目标。这两项指标关系到我省人均寿命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面貌和文明程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利用我省交通条件和农民生活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等有利条件,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实搞好服务,使这两项指标尽快得到提高。除了教育、卫生工作外,文化、体育等工作,也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初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好落实。

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各地、各部门要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力争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同时,要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注重体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历史性跨越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的要求,努力在下一个五年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做好今年下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二五”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