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抓机遇全力打造旅游大省建设发展范文

抓机遇全力打造旅游大省建设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抓机遇全力打造旅游大省建设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抓机遇全力打造旅游大省建设发展

今天,我们欢聚在被誉为“武陵正源、名山之宗”的梵净山下,隆重举行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按照省委常委会研究旅游工作时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

下面,我受战书同志委托,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建设旅游大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一个神奇秀美、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山灵水秀、气候宜人、处处是景,游人至此,无不感叹“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孕育了悠远深邃的人类原始文明,又积淀了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存和原生文化形态把点缀成文化的千岛;这里又是中国革命的“福地”和“圣地”,我们的党和军队在这里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此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优美的风光、宜人的气候、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大力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切实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加大旅游市场开拓力度,着力打造“多彩”、“两赛一会”等品牌活动,并形成了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总协调,旅游、宣传、文化、体育、农业“五位一体”抓旅游的工作格局,全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据旅游部门和统计部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3.85%;与年相比,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从5.2%上升到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3.4%上升到8.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1.5%上升到12.5%,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从5.7%上升到17.1%。

二是旅游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旅游产品档次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幅度提升。旅游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旅游投入日趋多元化,旅游产业要素逐步配套。

三是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等6个城市先后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全省旅游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旅游环境整治取得积极成效,星级饭店从年的177家增加到目前的334家,旅行社由年的168家增加到目前的264家,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省旅游局和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目前我省旅游满意度达到74.5,比年提高了6个分值。四是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从2005年的10.72万公里增加到年的14.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了613公里,建成了一大批旅游公路,旅游景区可达性明显提高。旅游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目前已达到40%。总的来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档次、旅游环境、景区管理和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资源可重复利用,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动力、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旅游大省的决策部署。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建设旅游大省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意义,坚定信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建设旅游大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调整产业结构,对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性和带动能力都很强的产业,研究表明,旅游业可关联和带动国民经济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加快旅游业发展能够有效提高轻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协调发展。旅游业又是人们公认的绿色产业和无烟产业,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单位GDP能耗物耗和污染排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建设旅游大省,是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本需要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和多层次消费,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游客丰富多样的消费,不仅可以推动轻工、建材、交通等部门开拓新领域、发展新门类,还可以促进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促进消费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建设旅游大省,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旅游通过人的流动,促进了物资、资金、信息的流动。旅游过程中每一要素的流动,自然地促进了城乡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像西江苗寨、天龙屯堡、贵定音寨这样昔日的村庄,因为旅游业,如今已发展成为车水马龙的旅游城镇;像荔波、赤水、镇远这样边远的县城,也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特色的凸显。

第四,建设旅游大省,是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人民群众增加收入的必然选择

研究表明,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能带动5个就业岗位。到前年,我省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从8.87万人增加到15.7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则由44.35万人增加到78.95万人,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年我省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仅占第三产业就业总量的3.4%,通过发展旅游业扩大就业潜力巨大。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有42万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摆脱了贫困,旅游业已成为帮助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

第五,建设旅游大省,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

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增进外来客人对我省省情和投资环境的了解,也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促进眼界的开阔、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围绕旅游业发展起来的道路、通信、酒店等基础设施,还可以为外来投资者提供食、住、行等方面的良好条件,促进我省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与旅游业相关的项目,通常见效快、风险小,往往更容易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对拉动投资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我省这样的内陆山区省份,旅游业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

二、以更大的力度更好更快推进旅游大省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省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围绕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在“好”上补差距,特别是要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切实把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尽快推动旅游大省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深入分析我省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我省建设旅游大省的总体要求:

更好更快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对做好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着力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加快旅游发展速度;着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加大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塑造旅游形象;着力深化旅游改革开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旅游发展活力,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我省建设成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更好更快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扩张外延与提升内涵并重的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重点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旅游业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人性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更好更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目标是:到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旅游总人数2.2亿人次左右,其中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力争100万人次,分别年均增长13%和2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8%,年达到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8%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8%以上,到年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3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年基本建成旅游强省。

胡总书记强调,“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按照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根据上述总体要求,我省旅游业要始终抓住开发旅游市场不放,奋力开拓,实现新的突破。“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发展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旅游资源开发要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抓紧建立旅游大省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定时间表、线路图,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并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负责人,使建设旅游大省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

二是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坚持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相统一,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旅游发展共性与特色相统一,使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扎实、特色突出,起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在旅游总体规划下,还要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专项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同时,要把旅游规划纳入“十二五”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搞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三是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旅游资源开发。要在重点旅游资源区谋划一批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等重大项目,使旅游规划真正落地。对于确定的旅游重点项目,各有关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提高审批效率,搞好相关服务,使项目早日启动实施、早日建成使用。

四是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我省既是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资源脆弱区,在游客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旅游资源保护,坚决杜绝盲目开发、多头开发、过度开发。要在保护中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护,既要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又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要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力度。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旅游宣传,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将我省旅游产品的重点、亮点和热点介绍给广大游客,大力提升我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旅游产业优化升级要实现新突破

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动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推动“四个转变”:

一是要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目前,我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立足于我省旅游资源禀赋,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会展旅游、科普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在各类旅游产品中,乡村旅游投入成本低,就业容量大,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强,遵义桐梓、十里画廊等地区和景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要总结和推广现有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使之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要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分时、分级、分档确定全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按照全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规划建设,并集中力量予以扶持。要通过有步骤、有规划、成批次地推进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最终实现全省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的全面提升。

三是要推动游客在黔旅游从过路游向深度游转变

游客逗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旅游总收入的增加和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与其他兄弟省区市相比,目前入黔游客逗留时间仍然较短,基本上属于过路游,消费拉动力不够强。要使来黔游客更多地从过路游转变为深度游,需要我们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国内著名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使游客有景可游、游而尽兴。要加快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

四是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

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本要素组成,但目前我省主要以“游”为主,“门票经济”还很突出。下一步,要推进多要素全面发展,紧紧围绕旅游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和其他相关服务业,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增强旅游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我省拥有丰富的特产和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要依托这一优势,借助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这个平台,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力度,培育一批地域标志性旅游商品,加快旅游商品产业化步伐。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新突破

当务之急仍然是要突破交通瓶颈,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要按照“着眼十年、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的要求,确保在未来三年内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有决定性的改善。特别是要在加快快速铁路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同时,使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向旅游景区延伸,完善景区景点连接高速公路的旅游公路网。城市公交服务要逐步延伸到周边旅游景区景点,公共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到年,实现全省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专业化旅游城市和旅游城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游客集散的中心,也是为游客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心。各地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扎实抓好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一个优秀的旅游城镇,不一定要求是最现代化的,但一定要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不一定要求有太大的规模,但一定要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整洁舒适。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省特色城镇体系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让我省旅游业发展提升一个新的档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未来三到五年,随着我省连接周边省区市的快速铁路先后建成,进入我省的游客有可能呈“井喷式”增长,对宾馆等方面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我们对此要超前谋划,抓紧规划建设一批度假式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力争五年内新增星级酒店200家左右。

(四)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要实现新突破

胡总书记指出,“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极富开发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深挖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提升旅游产业品位,塑造旅游整体形象。一是要把文化变成旅游产品。我省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大量红色遗迹,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悠远神秘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对于这些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高起点、高水平的开发,打造一批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使之成为我省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要加强开发设计创意,使文化旅游产品饱含浓郁的地方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要使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要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去,旅游产品要渗透地方文化元素,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使之旅成为文化之旅、心灵之旅。三是要借助文化宣传推介旅游。一件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名片,特别是一个地方旅游的名片。人们看到马踏飞燕,就会想起中国旅游;唱起阿诗玛,就会想到云南风光。我们要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民族和地方文化素材,努力创作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在繁荣文艺事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对我省旅游的宣传作用。

(五)旅游改革开放要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理顺旅游生产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为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一是要大力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我省交通条件加快改善带来的良好预期,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更多国际化、集团化经营的大型旅游企业,提高我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并通过他们带来大量的省外和境外游客。

二是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联合融资、投资合作、信托等方式,扩大旅游企业经营规模。

三是要推进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各类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四是要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目前,我省景区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仍较突出。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大力推广已有的成功模式,对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管理的旅游景区,抓紧研究制定集中管理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力争到2012年底全面理顺全省景区管理体制,逐步实现景区统一管理。

(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要实现新突破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软环境。

一是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

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业、创新、创优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与旅游开发、创办旅游企业,在旅游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旅游发展、支持旅游发展、参与旅游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要大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

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健全旅游监管体系,通过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行为,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景区门票不能捆绑销售、随意提价,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要按规定向社会公示,并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

三是要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围绕提高游客满意度,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积极推广远程预订系统等信息化营销管理手段,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四是要大力营造严密可靠的安全环境

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

三、努力形成加快旅游大省建设的整体合力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大省,是一项战略性事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健全和完善“四个保障体系”,努力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条件发展旅游业的地方,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环境、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切实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协调,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力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部门责任,完善协作机制,提高谋划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要构建人才保障体系

旅游业是一个专业化、国际化、社会化都很强的产业,建设旅游大省需要大量各级各类旅游专业人才作为保障。在雷山县西江苗寨,有一位名叫李珍的苗家女孩,从上海打工回来,在家乡创办了“阿浓苗家”,从事餐饮、住宿业,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还带动了周边的就业。像李珍这样的人才,正是推动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在旅游规划、旅游创意、旅游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有关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要围绕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专业结构,为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积极构建吸引各类人才的事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在国家政策框架内,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我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省财政今年将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5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十二五”期间每年增加2000万元,到2015年达到2亿元,地县政府也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要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坚持依法治省的基本方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做好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并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大力推进我省旅游法制建设,当前重点要抓紧研究出台《省旅游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我省旅游法规体系,推动我省旅游法制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旅游业已经站在加快发展的新起点上。让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团结一致、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旅游大省建设,使旅游业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