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举发展之旗突破发展之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次全会以及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高新区、区过去一年的工作,科学谋划好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团结和带领两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积极发挥省会城市“火车头”和“发动机”的作用,努力实现高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纵深推进“两个新城”的建设。
根据会议安排,下午,将由宗同志、昌同志分别对高新区、区的工作作具体安排。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就扎实抓好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机关效能讲几点意见。
一、高举发展之“旗”,突破发展之“颈”,全面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刚刚过去的年,是我们决胜“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也是我们重振雄风,再展辉煌的攻坚之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区委常委会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围绕“1235”的发展思路和“产业高地、黄金商圈、双宜城市、绿色家园、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全力破解难题,全力抢抓机遇,全力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攻难关,抢进度”,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我们紧紧围绕区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经济发展恢复到灾前水平”和“全面完成十一五的各项目标”这一攻坚任务,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超额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生产总值预计实现65.5亿元(按价计算),同比增长15.3%;财政总收入完成9.89亿元,同比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2亿元,同比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38亿元,同比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97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603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7220元,同比增长10.1%,顺利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与年相比分别增长4%、4.7%、109.2%、94.6%、32.9%、43.9%,经济发展全面恢复到“两个百年不遇”之前的水平。去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变”,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我们紧紧围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在工业发展方面,我们牢牢把握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这一关键,外引内培,多策并举,加速生产要素向工业集聚,优质资源向优秀企业集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4.29亿元,同比增长15%。月日,15万吨铝板带等6个铝加工项目在铝及铝加工基地同时动工,铝资源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成为现实,实现了我们追寻多年的梦想。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在三产方面,我们积极抢抓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机遇,着力在扩大服务业发展总量、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彰显服务业发展特色、增强服务业发展功能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和结构提升。数字内容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超过2亿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西南地区最大、被誉为“迪斯尼”的欢乐世界生态动漫游乐主题公园于月日顺利开园。天鹅湖景区、红湖老年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重点特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4.12亿元。坚持“以短养长”的思路,加快商品房开发,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21.01亿元。全年服务业总收入达54.08亿元,同比增长33.8%。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载体,增后劲”,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攻坚克难的抓手和决定成败的关键,通过县级领导带项目、警力警务包项目、巡回法庭进项目、整合资金扶项目、优化环境促项目等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在项目建设这个常抓常提的老话题中做出新同志章、大同志章,寻求新突破、大发展。年初确定的82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45个,完成投资26.72亿元。围绕国家政策投资方向和省、市战略部署,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378万元,省级资金269万元,实施项目32个。全年共整合各类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重点扶持华恒机械、大自然科技、汇新科技等26家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6家,规模企业总数达94家。充分发挥高新、合力招商机制的优势,全年新引进各类投资项目345个,实际到位内资达61.8亿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达1817万美元,同比增长11.6%。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改革,重创新”,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我们紧紧抓住影响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新机制、新举措,努力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按照“大部制”改革的要求,进行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了乡(镇)、办机构改革工作,优化了机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能。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在义务教育学校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激发了工作活力。积极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整合财政资金900万元,开展了2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711亩。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区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27家,研发内容涉及复合改性材料、高性能铝等行业。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7项,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支持320万元;19个项目获省重大计划、工业攻关、星火计划、中小企业创新等项目支持647万元;18个项目获省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市“双20”计划、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项目支持713万元。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年完成融资额1.28亿元,投资额1.18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抢机遇,塑形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紧紧围绕建设“两个新城”的总体定位,抢抓以金苏大道为主的沙同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建设全面加快的“黄金机遇”,着力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手段经营城市,以现念管理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力、承载力和集聚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长山路、云湖路、云中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2.6亿元的云环路南湖新区段及三级道路网全面峻工,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配水管网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社会服务功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大厦、温州城等城区主要高层建筑亮丽工程以及中路十字路口等主干道大型LED电子广告牌设置全部完成,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三创一办”工作,大力开展“五小”行业、“门前三包”、农贸市场等14项专项整治行动和实施60余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三创一办”工作水平,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双包双保”、“‘绿丝带’志愿者交通协勤纠正不同志明行为志愿服务行动”等活动,完成了73项“创卫”指标和18项“创模”指标。在年全省“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第一季度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七、全市第一,在第二季度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五、全市第二,在全市六城区“创卫”交叉互检和专家暗查中获得“双第一”的好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强举措,求实效”,城乡统筹谱写新篇。我们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围绕“整合资金、集中扶持、重点突破”的思路,全年整合农发项目、环保卫生、村寨立面整治等各类扶持资金1378万元,用于扶持牛场乡全力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业,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贵州黔中生态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等项目开工建设。以番茄、辣椒、香葱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基本形成,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快速,被列为省级中部蔬菜(食用菌)示范园区。完成蔬菜播种面积6.09万亩,实现蔬菜产量9.71万吨,产值达1.6亿元;完成各种花卉种植面积2835亩,鲜切花产量4540万枝,产值达1600万元。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8.4%。公共设施进一步向农村延伸,交通设施、水电设施、医疗设施、闭路电视网络等农民生产、生活软硬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16个,完成新农村农民健身工程点10个,健身路径6条,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保民生,构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财政支出更多投向民生,全年民生方面的支出达4.7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0%以上。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达2.15亿元。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年无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医院,并完成预选址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建立创业基地,带动新增就业岗位6167个。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实现城乡统筹就业570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扎实推进住有所居工作,总投资1.36亿元,建筑面积10.31万平方米的沙子哨监狱、七冶新怡等7个廉租房项目开工建设,将102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房屋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全年发放房屋租赁补贴243万元。对区内30条客运线路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加强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确保了群众交通出行安全。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确保了社会稳定和谐。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解决各类安全隐患,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凝人心,聚众智”,民主政治焕发活力。我们始终坚持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突破,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形成了“各方汇聚一股力、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出台了《中共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参政议政,着力健全重大决策民主协商制度。全面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拓宽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渠道。民族、宗教和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认真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军政军民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不断深化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繁荣具有特色的各类同志化,各族群众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敢创先,勇争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我们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执行力提高年”和“一名党员一面旗·我为新城添光彩”等活动,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采取报告会、集中授课、骨干培训等形式培训党员干部1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施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网格化建设、“星级化”管理,实现三级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全覆盖。顺利完成村(居)“两委”换届工作,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居)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13个基层党组织分别被评为省、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七大重点人才工程,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15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三重”工作(即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基层一线选拔使用优秀干部20人。创新干部选拔方式,采取“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方式选拔干部13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加强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正面教育为主导,在抓好示范激励教育的同时,以反面典型为鲜活教材,抓好警示教育,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区“三创一办”工作奖惩办法(试行)》和《区影响执行力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履职不到位的23名干部进行了问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全年共立案9件,处理干部7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乡镇发展水平不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人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挡工堵路,影响项目推进,破坏经济发展环境;个别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开门迎商、关门损商”,失信违约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老百姓的安全感满意度不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少数干部工作缺乏激情,还不适应新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等等。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延伸发展之“脉”,凝炼城市之“魂”,为“两个新城”建设和完成“十二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凝智聚力
在区委七届六次全会上,区委明确了“1235”的发展思路和“两个新城”的发展定位。延续这一发展思路和发展定位,在去年的区委七届七次全会上,区委又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我们根据形势,结合实际,对发展目标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明确的发展目标为:“产业高地、黄金商圈、双宜城市、绿色家园、首善之区”。此调整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发展目标更加突出发展重点
就的发展实际来讲,二产是经济的支柱,三产是经济的潜力。所以首当其冲,是建设“产业高地”,其次是打造“黄金商圈”。建设“双宜城市”,是为打造“产业高地”和“黄金商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而经济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改善民生,造福百姓,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调整后的发展目标更能体现区委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
二是发展目标更加突出特色优势
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也是全省、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尤其是与高新区合力发展以后,将成为全省、全市重要的“产业高地”,应该说,这是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同时,被列为新的城市中心区,“无缝对接”,打造“黄金商圈”,将成为的又一特色和优势。所以,在发展目标上着重突出“产业高地”和“黄金商圈”。
三是发展目标更加贴近群众
将“绿色之都”改为“绿色家园”,更贴近群众生活,更贴近群众实际,更富有亲和力。同时,“绿色家园”和“首善之区”共同提出,更能体现区委对民生的高度重视,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期盼。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区委对发展目标作出如上调整。为使这一发展目标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区委决定对“产业高地、黄金商圈、双宜城市、绿色家园、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分别进行县级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明确具体措施后,按时序全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应该说,“1235”的发展思路、“两个新城”的发展定位、“产业高地、黄金商圈、双宜城市、绿色家园、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一脉相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发展体系。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发展体系,既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省、市委的精神,又全面结合了的发展实际;既统一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又提高了全区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全区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形成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成为凝聚全区人民意志和力量的强大动力。但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光有思路、举措和目标还不够,还需要有城市精神。因为城市精神是城市之“魂”。良好的城市精神能够把一个城市不同素质、不同觉悟、不同层次的群体振奋凝聚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我们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完成“十二五”的各项目标任务,纵深推进“两个新城”的建设,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来激励大家,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在去年的区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我代表区委对加强城市精神的提炼作了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在这一年的实践当中,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并结合区情和在全省、全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海纳百川、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
新时期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重要同志化特征。“海纳百川”就是一种开放大气、开明包容的气度,一种兼爱包容、博采众长的胸襟,一种自我超越、品位升华的智慧。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说,近年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所有人以开放、兼容的理念,敞开胸怀,迎接各方投资者、建设者和各种人才共促发展的结果。尤其是高新区的进入,区的干部群众更是带了个好头。年以来,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区和高新区实行“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上合下分”的工作机制,全力建设沙同志在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围绕市委的这一决策,我们区的干部群众坚持做到不争论、不排斥、不折腾、不分神,发挥了“大后方”的保障作用,积极支持高新区的新区建设。
我们要建成现代化的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的生态科技新城,闭门造车不行,观念陈旧老化更不行,必须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机遇和挑战,积极吸纳外界的新思想、新化、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及各类有用人才。凡是有利于我们“两个新城”建设的一切先进体制、机制和成功经验,都要敢于大胆地借鉴吸收;凡是有利于发展的各类精英人才,都要积极吸纳并予以厚待,做到选贤任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从而形成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还必须做到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历来被视为安身立命之本。诚实守信,对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区域而言,是良好的发展资源。在现代经济中,缺少诚信的市场,必然是没有前景的市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缺乏资源、技术、资金,可以“引进来”;市场狭小,可以“走出去”。但是,如果没有诚信这张“通行证”,“引进来”就会困难重重,“走出去”也断然寸步难行。诚实守信,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就如李军书记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所说的:个人讲诚信,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企业讲诚信,就是要守法经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政府讲诚信,就是要依规办事、兑现承诺、取信于民。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要从自身做起,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个个珍惜信用、共同维护诚信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开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新时期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既表明了当前我区20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人对事业的坚定执着、对认准发展目标的不懈追求。“激情”产生力量、激发活力,“跨越”凝聚人心、激发责任。人心齐,泰山移。应和着时代的节拍,20万人民的“激情跨越”,必将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推动经济与社会事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飞速前进。“激情跨越”,传承历史,引领未来。它始终凝聚着全区广大干群的心血,激发着20万人民昂扬向上的斗志。加速发展要率先、加快转型要率先、推动跨越要率先,等等,我们要靠全区干部群众的激情努力,要靠全区无数个“全省第一”、“全市第一”作支撑。在跨越发展的征途中,我们要把冲天的干劲与科学的态度有机统一,坚持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相结合,认真思考和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的模式和具体路径,认真把握区情、民情和的资源禀赋。既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勇创大业的志气、奋力赶超的勇气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又要有克难攻坚的闯劲、拼劲和韧劲。弘扬“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务实创新”这一时代主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把握发展的规律,放大发展的优势,不断研究新形势,寻找新对策,积极用创新的意识超越自我,用创新的实践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机制争创优势。弘扬“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还要求我们全区干部群众要始终保持“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不管遭遇什么困难和矛盾,面临什么挑战和挫折,实干争先的信念不能变,苦干争先的志气不能失,快干争先的豪情不能丢,大干争先的目标不能改,要以火一样的激情投入工作,锐意进取,奋勇当先,争创一流,推动跨越。
应该说,“海纳百川、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全面展现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千方百计破难题、一心一意促跨越的精神状态和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当前,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在“不发展就退后、小发展就落后、大发展才与时俱进”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新时期的“城市精神”,奋发图强,奋起直追,奋勇争先,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勇立新功。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带头发扬“海纳百川、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要加强宣传,让“海纳百川、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家喻户晓;要自觉践行,把“海纳百川、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转变为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自觉行动。
三、敢亮赶超之“剑”,勇建跨越之“功”,积极在发挥省会城市“火车头”和“发动机”作用上作表率,走前列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省第三轮经济强县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造福百姓,纵深推进“两个新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今年,我区的发展应该说面临着诸多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家将着力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并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我们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带来的机遇。我区作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区县和新规划建设的省会中心城区,与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契合度非常高,只要我们发扬好“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必将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方面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三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支持加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省直部门对市的发展“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这将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宽松的环境。
四是“三创一办”纵深推进带来的机遇。将有利于我们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新形象。
五是高新区沙同志园区建设全面提速所带来的机遇。这将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
面对众多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增强信心,鼓足干劲,敢亮赶超之“剑”,勇建跨越之“功”。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次全会以及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1235”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海纳百川、激情跨越”的城市精神,以“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好“效能提升年”活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造福百姓,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积极在发挥省会城市“火车头”和“发动机”作用上作表率、走前列,着力打造“产业高地、黄金商圈、双宜城市、绿色家园、首善之区”,纵深推进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做好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着重是要做到“锁定一个目标,突出两大重点,实施三大计划,推进五大任务,强化一个提升”。
锁定“一个目标”
就是“三高两升一前移”的目标。“三高”为:经济发展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两升”为:一是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确保达85%以上,在全省各区(市、县)中的排位确保上升10位,力争上升20位;二是力争实现经济开发区由省级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前移”为:在全省第三轮经济强县建设考评中,位次前移3位,力争5位,确保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之列。
突出“两大重点”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抓住了我省发展的“牛鼻子”。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争当全省、全市加快发展的排头兵。
(一)以“调结构、促转变”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常言道:“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众多发展经验和实践证明,工业化是任何一个地方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工业上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栗书记在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上强调:“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就我们区来讲,更是如此。“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就我区的工业来讲,多为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工业产品大多保持在初级状态,精深加工的工业产品不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支柱工业企业不多,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导致我区工业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发展的潜力在工业”。
就区情来讲,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全省经济强县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和全省、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区域内聚集了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产品技术含量高、人才富集、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铝工业园、市铝及铝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工业基础较好。年,我区工业总产值在全省所占比重达3.2%,在全市所占比重达12.7%。
只要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我区一定会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发展的希望在工业”。作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区县,现在,我区和高新区合力发展,形成“双剑合璧”之势。发展工业,大有希望,大有可为。所以,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要立足区情,围绕“高新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突破”的思路,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振兴计划,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优先发展,优化发展”的要求,加大空间整合、产业整合和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打造好铝及铝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数字内容五大产业园区,力争到“十二五”末,铝及铝加工基地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坚持以打造铝产业航母为目标,积极引导和支持中铝贵州企业,发展以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为重点的铝精深加工,提高铝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确保“十二五”期末铝资源“锭变品”就地转化率达80%以上,形成铝电联营、上下游配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铝工业体系。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电缆、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把建成全省乃至西部新材料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重要基地。
(二)以城镇化带动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月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上,栗书记强调,城镇化是脱贫工程、幸福工程、民心工程,我们加快城镇化建设,目前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紧紧抓住机遇,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一,城镇化推进要“高起点”。坚持“工业集中化、城镇规模化、发展集约化、资源共享化、城乡一体化”的原则,以沙同志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契机,加快中心城镇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一中心三片区”组合城市群,从而进一步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中心三片区”就是以老城区为中心,以麦架、沙同志、都拉三个集镇为片区。力争到年,麦架、沙同志融入中心城区,实行统一的城市化管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到牛场乡政府,城镇化率达到83%以上。
第二,现代农业发展要“高水平”。我们要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建设开发区的思路来经营现代农业,向高水平的规模农业、高产出的设施农业、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升级。要用现代经营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建设一批标准农业基地,做到基地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培育高端产品品牌。比如,江苏阳澄湖大闸蟹全国闻名,贴上“阳澄湖”商标的大闸蟹相比同类产品,价格就要高出2-3倍。就我区来讲,近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了番茄、辣椒、香葱、白菜、胡萝卜、黄瓜等3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但是,品牌效应还不明显。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以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的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发挥品牌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花卉苗木、蔬菜水果、良种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新农村建设要“高标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创新,是小城镇的拓展和延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举个例子,一个1000人的村庄,上学的孩子只有十几二十个,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无法配全教师办高水平的学校,更不要说打造名师名校。其他诸如建超市、农贸市场、品牌店等等,也都不太现实。
但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推进村庄整合,实现人口集中居住,就比较容易把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还可以使居住地的一些基础设施更方便与城市对接。一般情况下,农民都是把建房当作头等大事,并且相互攀比,今天你盖得高,明天我要盖得比你还高。建了拆、拆了建,把钱和精力都花在了建房上,很不划算。另外,农民居住分散,改善基础设施的成本很高。如果能在征求农民意见的前提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既整合了土地资源,节省了资金,又容易引入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是要树立这种特色理念,着力以艳山红镇、沙同志镇征地农户集中安置点建设等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以此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农民增收致富要“高速度”。应该说,现在我区引进发展的许多农业项目都非常好,比如贵州现代农业展示区、贵州黔中生态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沙同志扁山食用菌项目、花卉,等等,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使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和城市相同,使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消费方式的城市化、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从而构筑转移农民、壮大农业、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机制。所以,我们一定要继续在“公司+农户”的运作机制上狠下功夫,通过转移农民,促进土地流转,壮大农业规模经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力发展多种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使农民收入由单一的种养殖收入转向土地租金、就业收入、股金分红、社会保障等多项收入,迅速构筑起多元化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比如说我们区政协在“百名委员包片联系乡村”活动中,仿照网络“QQ农场”游戏模式,推出的“开心农场”就很好,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渠道。主要做法是发动城里人到农村去“认种”土地,平时由农户代为管理,闲暇时认种人可前去耕种。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实施“三大计划”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造福百姓,需要有众多的大项目作支撑。大项目的引进要越多越好、落地要越多越好、投产要越多越好,否则“独木难成林”,光靠现有的一两家大型国有企业作支撑,很难实现调结构、促转变的任务。李军书记在全市“项目大推进年”暨重大项目服务工作队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一切着眼项目、一切服从项目、一切服务项目”。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近两年来连续开展的“项目落实年”、“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推进项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想方设法“抢”项目、“争”项目,积极为项目发展提供“星级服务”,切实做到引得进、请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大发展,不断做大发展的“盘子”,做厚发展的“底子”。就今年来讲,我们要着力以实施“三大计划”为突破,扎实开展好“项目建设年”活动。
(一)实施“腾笼换鸟”计划
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举措,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把原有的能耗高、产能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转移出去”,把低能耗、无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的。“腾笼换鸟”,改变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是质量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增长方式,最终带给人民群众的是幸福安康的生活。“腾笼换鸟”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认识越早,决心越大,代价越小。“腾笼换鸟”需要有新体制牵动,新机制驱动,新产业拉动。最重要的是“倒逼机制”。有的地方水、电、资金、能源都紧缺,却能“倒逼”着企业改变原先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倒逼”着地方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的地方土地不足,却能“倒逼”出土地集约经营。就拿浙江省来说,它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经济一直是处于快速奔跑的状态。但是,发展到今天,浙江省的领导干部突然感受到了发展中的“制约之痛”,体会到了耕地锐减、环境污染、能源困局、成本攀升等“成长中的烦恼”。浙江的决策者很清楚,这些烦恼归根结底是浙江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等积弊的反映。如果不痛下决心“腾笼换鸟”,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这些烦恼将成为“永久的烦恼”。为此,浙江采取三大方略,实施“腾笼换鸟”。即“优农业”,用生态农业、精致农业代替传统农业;“强工业”,用新型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兴三产”,靠“楼宇经济”缓解土地压力。“观念一转天地宽”。现在的浙江已基本摆脱了制约,放开手脚阔步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就我们区来讲,同样面临着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制约之痛”,一定要借鉴好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及早“腾笼换鸟”,及早实行城市黄金地段的“退二进三”,及早让中低端、高污染、产能低,不符合发展实际的产业“腾”出来,换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金丝雀”,积极促进我区向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的道路迈进。同时,对于占地无产出、占地不开发或建设周期过长的企业,要采取回收土地、搬迁、改造重组、调整规划等措施“腾笼换鸟”,解决我区用地不足的问题。
(二)实施“存量膨胀”计划
简言之,就是要把现有的“蛋糕”迅速做大。通过多年的引进、扶持和培育,现在,我区在一、二、三产方面,都拥有一批享誉全省、全国的大项目、好项目。把现有企业的“蛋糕”做大,是快速实现我区经济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现有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是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稳定的市场和资本积累。可以预见,这些企业扩产与新上项目相比,建设周期短,形成效益快,能够迅速提高我区财政收入,能够迅速增加我区经济总量。如何把现有的资源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需要着力实施“存量膨胀”计划。要积极促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要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整合资金,优化服务,加大优势产业的扶持,使中国铝业贵州企业、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公司等企业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实现产值倍增,从而实现总量翻番的目标。
(三)实施“增量聚生”计划
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等等,都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项目注入作支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发展实际,精心谋划,精心组织,不断引进高利税、高附加值、高就业、高科技含量,符合我们产业特点的好项目、大项目,使众多的项目迅速在落地、建成和投产,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从而汇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要突出“星级服务”引项目。要继续实施好县级领导带项目制度,扎实开展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按照“重点建设、重点支持、重点服务、重点保障”的要求,全力以赴优服务、抓进度、保质量、见成效,以项目的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和快发展,形成“星级服务”的宣传效应,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我区。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切实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市场运作、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招商引资新格局。要突出产业特色引项目。要着眼于我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围绕延伸产业链、搞好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精选包装一批产业招商项目,加强与国际国内领先企业的沟通联系,争取投资,着力在不断加快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中,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瞄准重点区域引项目。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具活力、资本要素最集中的经济区域,也是我区内外资最主要的来源地。对此,从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整合了高新区、区的资源,建立了互派人员、相互配合的合力招商机制,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招商处,实现招商触角前移。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不断把招商引资的触角向一些中心城市、专业城市延伸,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推进“五大任务”
实现“产业高地、黄金商圈、双宜城市、绿色家园、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5年,也许10年,成效才能逐渐显现。如果说去年是“谋篇”,那今年就应该是“开篇”,我们必须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打造“产业高地”
栗书记、赵省长明确指出,要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工业产业的突破,努力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区作为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因工业而建,因工业而兴,理所当然要当好全省、全市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所以,我们必须把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打造“产业高地”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紧抓实抓好。在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三种关系:一要解决好“调整”与“增量”的关系。栗书记强调,经济总量没有,调整优化无从谈起。就我们区来说,如果单靠中铝贵州企业这样“一枝独秀”作支撑,我们的结构如何调整优化?如果再来一个“百年不遇”,工业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所以,我们要着力解决好调整优化与扩大总量的关系,继续坚持“两路并进”的思路,千方百计扩大总量、实现膨胀,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开放合作,特别是要注意加强与国内外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合作,与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低门槛引进,高投入支持。要更加注重完善产业链,既要“添枝加叶”、“有中做大”,更要“草船借箭”、“无中生有”,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跨越式发展。二要解决好“提质”与“提速”的关系。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当今世界的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在“微笑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另一端是营销、服务,中间是制造、加工。一般而言,处在两端的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利润率只有5%,甚至更少。在这种情况下,谁掌握了“微笑曲线”的高端,掌握了市场,谁就是赢家。就我们区来讲,由于传统工业较多,支柱产业现在多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要掌握“微笑曲线”的高端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要着力解决好“提质”与“提速”的关系,快中求好,好中求快。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积聚,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领跑企业。要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铝及铝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各个行业的大量普通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工拓展,走大规模、集约化以质取胜的路子,推进产品大面积更新换代,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发展提速。我们要通过扎实举措,促进工业大提速。今年,要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20%,力争增长22%;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3%,力争增长25%。三要解决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高达1.4万亿元。我们要抢抓机遇,加速“一区五园”的规划建设,尤其是要尽快完善铝及铝加工基地的配套设施、配套政策,积极搭建好平台,努力成为这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要按照省政府《关于支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大申报力度,争取将省级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打造更高层次的承接平台和发展平台。但是,我们也不能“夹到碗里都是菜”,要围绕产业导向,有选择地承接转移,也就是要解决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能因为盲目引进,制约长远发展。
(二)实施三产富区战略,全力打造“黄金商圈”
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增长点,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们要抓住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加速扩张和市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机遇,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四大黄金商圈”,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业态先进、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现代商贸体系。
一是着力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核心商业圈”,大力发展以消费升级为主体的精品商贸业。按照“大型商圈辐射、精品街区支撑、高端服务引领”理念,完善商贸服务链条,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南湖商贸综合体、龙博置地广场等商业中心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引进像沃尔玛、国贸、百盛、必胜客、肯德基一样的名企名店,打造时尚街区、精品街区、特色街区,为消费者提供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位一体的一站式消费服务,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聚度高、辐射力强、同志化内涵深厚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努力留住本地高端消费群体,大力吸引周边消费力量。对此,区招商、商务等部门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措施。
二是着力打造“物流经济圈”,大力发展以物流业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做好物流业布局规划,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宝通物流产业中心、国家储备物资物流基地等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以我省打造快速铁路“8小时交通圈”以及我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依托铁路专线、货运场站及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枢纽,加快承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
三是着力打造“旅游休闲经济圈”,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产业。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设计建设旅游精品路线,着力推动旅游业向都市生态休闲度假型发展。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打响“休闲生态”品牌,扩大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酒店、宾馆、特色餐饮、休闲农家乐等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星级酒店和宾馆,提升接待档次和水平。充分发挥欢乐世界生态动漫游乐主题公园等龙头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改造周边街区商业模式,规划布局与主题游乐相配套的特色餐饮、休闲酒吧等服务业,体现都市休闲时尚同志化。四是着力打造“同志化创意商业圈”,大力发展以数字内容为主体的同志化创意产业。要加速推进数字内容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其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引进培育更多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强力推进动漫、网络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要大力培育动漫产业优势品牌。没有原创动漫形象,就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无法延长产业链,就不可能占有市场。动漫产业要想后来居上,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必须在品牌建设方面有所突破。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动漫产品,叫响“品牌、原创”。所以,我们要积极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动漫产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帮助,尽快将这一“朝阳产业”、“创新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区优势产业的重要形象代表。
(三)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全力打造“双宜城市”
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要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进一步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努力营造更加宜居和宜业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推进环境宜居。
一是用超前的思维规划城市。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积极邀请国内外的优秀设计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强化规划决策的公众参与和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推进城市规划的公开化、民主化、法制化。在规划编制中,要充分体现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同志化内涵,高水平地把城市规划好、设计好,以精品规划打造精品城市。
二是用创新的思维建设城市。着重是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刚诞生不久的新概念和新事物,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并加以推广。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智慧技术、智慧建设、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我们建设“两个新城”,重点是要突出现代化。不能今天建了,明天和其他城市一比,还是小县城形象,与我们省会中心城区的身份不匹配。这就要求我们要高水平谋划,高起点建设,积极促进信息化与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的融合,加大现代科技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比如说,我们用LED广告取代了传统的喷绘广告;用电子警察、电子监控管理城市;用通体轮廓灯扮靓城市,等等,实际上都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表现。
下一步,我们的交通出行、供电、供气、供水等都应该引入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让市民在共享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中,感受到科技信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要多渠道融资,通过市场等多种手段建设城市,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如果单纯依赖财政投入的方式,既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理念方面,要学会用经济的眼光看待城市,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方面,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把政府掌控的资源市场化,与城建开发建设项目捆绑在一起,统筹安排;考虑对新建项目周边基础设施进行捆绑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建综合开发,以缓解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要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大力实施城市靓丽工程,适时为城市老建筑“穿衣戴帽”。要突出重点区域快速推进,加快金苏大道沿线、云环路沿线、南湖新区摆拢片区、原耐火厂区域以及麦架河两岸(含水泥厂区域)的开发建设。要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有序开发”的思路,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从而进一步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三是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城市
我们要以“三创一办”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要通过开展各种创建活动来提升市民素质,在管理的各环节中凸显人同志精神,满足市民需要。要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现有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把社区管理作为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要努力探索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制手段为主的转变,使城市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另一方面,要促进环境宜业。一是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要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带项目、警力警务包项目、巡回法庭进项目、整合资金扶项目、优化环境促项目等举措,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众多的项目在“落地”、“开花”、“结果”。二是打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上级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我区在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创业的政策,努力使我区成为吸引项目和产业转移的优势承接区。三是创造周到的服务环境。要按照市场化的理念和规律,既遵循惯例,更要创新方法,做到简化程序,方便操作,绝不允许让客商在层层“请示汇报”中等待,在“研究研究”中耗神,在“推诿扯皮”中煎熬。树立“100-1=0”的服务理念,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让企业满意在、发展在。四是缔造包容的创业环境。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全民创业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主体意识,进一步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注重在导向上、制度上激励干事创业,进一步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生态同志明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家园”
要围绕“两个新城”的发展定位,按照建设生态明城市的要求,着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同志化、绿色商贸、绿色旅游,建设绿色企业、绿色单位、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积极倡导绿色GDP、绿色、绿色消费,等等,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生态与经济更加和谐。
一是继续加强生态化建设
生态化建设,总的要求是要从生态明的信念支撑、道德规范和制度约束三个层面,来构建新型的化,逐步形成社会公众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要在以往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发掘,不断丰富载体和手段,包括把生态明建设列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以此加强人们建设生态明的信念支撑。要继续加强引导和规范,培育良好的民风民俗,牢固确立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和生态的道德观。要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要完善法规和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二是继续加快生态经济发展
要继续利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逐步以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取代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和生态高破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平衡和较强的环境承载力支撑基础上,继续优化产业布局。要把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需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培育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而又生态环保的新兴产业。
三是继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方面,要强化“铁腕治污”。始终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质量、环境标准作为衡量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着力设立环保硬杠杆: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的排污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行业或企业一律实行“项目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另一方面,要加速“生态修复”。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工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扩大生态容量。争取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9平方米。
(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力打造“首善之区”
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归宿和动力。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分好蛋糕”体现公平正义,可以为发展创造更大活力,二者必须统筹推进,相互促进。当前,我们要坚持把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两个新城”建设的落脚点,围绕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好物价、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安全感、精神同志化生活等民生“八件事”,推动“首善之区”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要抓好价格监管
李书记强调,物价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当前,面对一段时间以来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和调控,有效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及恶意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要扩大直销渠道,通过农超对接等措施,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成本;要正确引导舆论,不乱分析、瞎猜测、制造紧张空气。必要时,可通过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完善救助标准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把物价调控在合理水平。
二要促进就业
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特别要围绕解决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开发公益岗位。要全面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创业园区建设,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三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要强化教育规划,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上好学难”、学前教育“入园难”、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难”的问题。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集中力量建设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优质学校。要落实好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的优先投入。要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要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要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要围绕“看病更方便”的目标,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要加大医疗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市医院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实现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五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坚持并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下岗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具有养老保障功能的有效制度,大力兴办社会养老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网络建设,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
六要加大住房保障
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房地产业调控和引导。积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最大限度满足住房困难群体需求。
七要提升安全感满意度
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决策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权益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基本的平安需求,重点抓好社会治安、生产、食品药品、居住、交通“五大安全”和法制环境、执法队伍“两大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确保今年安全感满意度达85%以上,在全省各区(市、县)中的排位确保上升10位,力争上升20位。
八要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同志化需求
要高起点、高品位地推进同志化建设,不断加大同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同志化活动,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同志化服务功能,努力让城市同志化基础设施、精神同志化品牌成为我们城市的标识、同志化的品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以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同志化需求。
强化“一个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一年一个主题活动”的思路,相继开展了“项目落实年”、“项目推进年”、“执行力提高年”等活动,全区机关作风明显转变,服务环境明显优化,干部执行力明显提升。但是,少数单位和部门,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方面,还存在着行政效能不高的诸多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挑战加剧,竞争加剧,以前的许多“追兵”现在都已经对我们形成了“合围”之势,甚至有些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标兵”,如何突出“重围”,当好“排头兵”,我们已经没有得过且过的资本,必须聚精会神,只争朝夕,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才能抢占发展先机。所以,我们必须以“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好“效能提升年”活动,通过不断完善行政效能建设机制,着力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效能建设问题,努力实现“四提升两满意”目标。即改进机关作风,提升干部形象;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投资者满意,让群众满意。“效能提升年”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实施“优化素质、提速增效、治懒治庸”三大工程。
(一)大力推进“优化素质工程”
机关服务能力强不强、服务水平高不高,关键在于干部队伍。我们要围绕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服务发展、依法行政、改革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等五种能力,加快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提升干部能力新体系,建设一支“重实干、勇创新、敢担当、能奉献”的干部队伍,为跨越发展、争先进位打造强大的引擎。第一,要大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造福百姓,提高行政效能,通过研讨会、专题讲座、学习交流、撰写体会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让“发展是第一要务、效率是执行之本”、“尽职尽责做工作,尽心尽力干事业”、“不找借口,坚决执行”等理念像一根无形的鞭子,鞭策各级干部你追我赶往前拼。第二,要大力构建干部实践锻炼平台。要积极倡导李书记强调的“三种苦”,牢固树立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信念。针对于此,我们将组织开展“一推双保”暨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区直机关三分之二的干部进项目,下基层,到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从而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锻炼自身才干、提升综合能力。同时,积极关注热点部门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需要,着力抽调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跟学锻炼,到经济薄弱村任(挂)职锻炼,到重点企业去服务锻炼,直接感受企业、群众的呼声和需求,提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应对复杂局面、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大力构建干部活力彰显平台。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比能力、比效率、比贡献、比作风”的竞争意识,让“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和“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一切为了大局”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干部活力彰显,效能提升。
(二)大力推进“提速增效工程”
效能提升,是能力作风建设的关键;速度为先,是效能提升的标杆。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办事难、环节多、程序繁、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要下决心从关键部门、关键岗位抓起,积极探索开辟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绿色通道,从根本上提升行政效能。
第一,要在简化办事程序上“提速增效”。近年来,我区通过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但是,审批效率低、环节多仍是“办事慢”最突出的表现,也是基层、群众和企业反应最强烈的问题。要消除这一症结,必须下真功夫,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切实解决办事程序繁杂、环节过多的弊病。对应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要全部进驻,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窗口的授权,手续齐全能办理的现场办理,需要主要负责人会办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要到窗口现场办结,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要把“宁愿局长跑两趟,绝不让办事者多跑一趟”作为服务信条,把办事者“只进一个门、不跑冤枉路”作为工作理念,力求能快则快,真正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政务超市”。要大胆创新审批方式,对重大项目的审批手续,应当在“包办”的基础上做到“联办”、“快办”,做到更“快”更“好”,让投资者满意。
第二,要在规范行政行为上“提速增效”。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是效能建设的内在要求。各执法部门要坚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责任制,做到行政责任主体明确化、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链接“无缝化”。要进一步理顺和明确部门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把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情况清理出来,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从错位的地方正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从机制上消除职责交叉、职能不清、相互推诿扯皮和“中梗阻”现象。要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约束,突出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对重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收费要坚持最低标准,能免则免。
第三,要在创新服务机制上“提速增效”。坚持把高标准、快节奏作为机关干部的基本工作要求,大力推行“五办”作风。即对基层、企业、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雷厉风行“马上办”;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重大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不违背政策法规的问题,要创新思维“灵活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要公开公正“透明办”。要学会“四通”。即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要及时“沟通”;创业者面临困难和矛盾时,要积极“疏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变通”。
要扎实做到“五公开、五不能”。即公开办理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不能在受理或办理各类审批事项时简单地说“不行”,不能把各类事项无故压在某个部门的某个环节上,不能由于承办人的主观原因致使办事者徒劳往返,不能按部就班地办理涉及企业、客商、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不能在办理审批手续的速度上慢于其他区县。与此同时,各部门要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网络,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节奏,建立健全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普遍推行导办服务、预约服务、服务等服务制度,以办事态度变好、办事时间变短、办事费用变少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三)大力推进“治懒治庸工程”
李同志在中组部学习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讲话中强调,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把治理庸懒散作为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治懒提效率、治散正风气,促进基层干部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对此,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要积极探索建立“治懒治庸”机制,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着力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难题,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科学发展。
第一,建立“问责机制”,让“庸碌无为者”腾位让能。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问责的内容、对象、方式、程序和处理要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做到问责无盲区、无特区、无禁区,切实解决少数干部“等着干”、“不想干”、“不会干”的现象和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的问题。要对各级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严重违法违纪,难以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等“有错行为”,以及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果不好等“无为行为”进行明确界定,按照“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原则,加大问责,让庸碌无为者腾位让能。对于“不在状态”的干部,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换状态”者,要严肃进行组织处理。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让“干事创业者”脱颖而出。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部门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服务发展的关系,积极主动地致力于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少打小算盘,少算部门帐,多为全区发展考虑,多为优化环境出力,真正做到严格执法不设卡,依法管理不刁难,热情服务讲效率,政务透明讲廉洁。区委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开放式选人”,不拘一格,不限领域,放眼全局选贤任能。对于“德才兼备、作风优良、埋头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区委将通过各种途径尽收眼底,并委以重任,确保让能干事者有机会,会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同时,要科学制定“机关效能考评制度”,切实建立和完善“创先争优”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惩戒机制”,让“违法乱纪者”无处藏身。对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严格实施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从今年起严格实行“五条禁令”:
一是禁止以任何名义对企业乱培训、乱评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二是禁止利用审批、检查之机对企业吃拿卡要;
三是禁止违反规定对企业增加行政许可实施的条件和程序;
四是禁止违反规定擅自查封、扣押企业帐目、责令企业停产停业;
五是禁止利用各种手段打击报复举报投诉企业。
这“五条禁令”是一条“高压线”,对于敢顶风违纪,违反规定的,无论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些人,一律严惩。我们就是要用铁的纪律、硬的手段来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震动一方”的效果,以此来提高机关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同志们,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造福百姓,纵深推进“两个新城”建设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也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让我们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委的安排部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促跨越,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和“两个新城”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