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围绕促进高校学生实现就业要点分析范文

围绕促进高校学生实现就业要点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围绕促进高校学生实现就业要点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围绕促进高校学生实现就业要点分析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青年学生成才进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真情关怀,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帮助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

一、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一件大事抓在手中

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使他们充分地实现就业,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尤其从当前来看,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从就业形势来看,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给社会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是三个方面:

一是就业需求增加。因为我们现在正是处于就业人口的高峰期,其需求的增长一直是处于高平台,加上我们作为湖南的省会,一些外出务工、没有找到就业岗位的农民返乡就业、滞留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需求的市场更加饱和。

二是岗位供给减少。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企业因为市场的影响减产或者停产,再加上这些年随着技术改造的不断推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直接减少了就业岗位的供给。

三是结构矛盾突出。这既有需求结构矛盾,也有能力结构矛盾,给我们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带来了诸多影响,增加了不少困难。特殊时期,需要我们给予特殊的帮助来促进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

第二,从就业对象来看,这是一大特殊的群体。促进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既牵动着千家万户,又影响着千秋万代。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既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又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把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抓好了,不仅解决了我们这些家庭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而且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培养教育,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了较强社会就业能力,是我们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使这批学生学有所用、才有所展、创业进步、奉献社会,既关系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承载未来发展的希望。

第三,从就业影响来看,这是一份特殊的责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既关系到个人的尊严,也影响着教育的未来。如果大学生毕业以后,长期得不到就业,不仅会让他们增加经济压力、背上沉重包袱,而且也会使他们失去自信、损害自尊,甚至还可能引发对教育的悲观预期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历来是检验和评价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尺度,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因此,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我们肩负的一份特殊责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二、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一件实事用心办好

帮助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政府都要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真正把它作为一件实事用心办好。

1.要帮助端正就业观念。前几天我到学院和一些学生就就业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学生的就业观念是理性的,就业预期是恰当的。但言谈中我也感觉到,大学毕业生就业既要解决无业可就的问题,也要重视有业不就的问题,帮助转变就业观念仍然是我们大家特别是高校要注重做好的一项工作。现在一些学生在职业取向上重白领轻蓝领、在工作去向上重城市轻农村、在岗位倾向上重机关轻基层。因此,要认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给我们每一个人观察世界、融入社会提供了客观标准和思想接口,有的人和事能够唤起人们的自尊,有的人和事会招致人家的非议,怎么来看待,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帮助我们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非常迫切。多年来封建社会遗留的“学而优则仕”,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尤其是在我们中部地区,“官本”意识更加根深蒂固,一下要冲破这种束缚,矫正价值取向,还真不容易,需要有个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正确引导,要帮助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要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把自己事业的成功与岗位的选择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为了“做官”,而应该是为了“做事”,使自己的价值在实践中闪光,使自己的价值在创业中升华,成为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事业成功,奋斗成才,既是我们学生的追求,也是广大家长的期望。成才的路径在哪里?就在实践。我们的学生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书本知识,但是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资本知识,必须经受实践的磨炼,必须通过实践来丰富。古人经常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既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大课堂,又是一门深奥无比的大学问。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农村去,可以使我们实践的空间更大、实践的舞台更广,更加有利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实践、成长。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选择职业,同时职业也选择人;人选择岗位,同样岗位也选择人。作为大学生来讲,我们要调整就业预期,使自己的就业愿望与就业需求很好地统一起来。要打破过去一次分配决定终身的观念,把就业作起点,把创业作目标,真正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在就业中积累知识,在创业中增长才干。那天学院的学生同我谈到,多一份经历会多一份经验,我是非常赞同的。在基层先干上几年,既对了解社会、熟悉基层很有帮助,也对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非常必要。所以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首先要注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是要帮助转变就业观念。

2.要广泛开辟就业渠道。要始终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来开辟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援助、创造就业条件、实现就业愿望。

一是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对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有特殊的政策:银行贷款有优待,不仅从额度上要放宽,而且在利息上有补贴;社会保障有优惠,对于吸纳安置大学毕业生在10人以上,按照企业用工的不同比例,给予不同标准的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为企业降低了因用工增加而带来的社会保障支付成本;项目申报有优先,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安置大学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和要求的,在专项投资和项目立项上都有支持。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希望我们的企业也要尽社会责任,为大学生着想,助大学生就业,这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单位用人优先大学生就业。对事业单位的招聘、用人,我们都有比例要求。有的是要留出岗位的30%,有的是要留出岗位的50%,必须要面向大学生、选用大学生、安置大学生。

三是开发岗位招收大学生就业。现在我们岗位开发的潜力很大,尤其是农村乡村、城市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可成为我们吸纳和安置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到农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到社区从事法律援助、社保服务和公共服务等等,这些岗位开发的空间都不小。而且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我们还有政策支持,如在招考上有加分,现在虽然不是公务员,将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国家有统一的加分标准,市里事业单位的招考我们规定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加10分;在待遇上有保障,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如果工资收入低于1000元,市、县财政要给予支持,保证待遇;在生活上有补贴,特别是对到农村去的,每人每月另给200元交通生活补贴。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办法来开发岗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3.要认真落实就业政策。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覆盖面宽、操作性强、含金量高。但是知晓率有多少,落实得怎么样?我到大学里面作了一些调查,可以说我们有的部门还不明了,我们有的院校还不明了,我们有的学生还不明了,这些政策现在还悬在空中、没有落实。在这方面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要抓好宣传解读。对这些政策我们要进行解读,特别是我们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熟知、要了解,要当好宣传员。我主持了市里两个文件的起草和讨论,可以说每一条都过手了几遍,但还是有好多记不住。因此我们各个部门、学校都要共同负责,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我们的新闻部门,要通过最简便、最通俗、最直观的方式,使这些政策能够被学生所了解、被社会所知悉。

二是要抓好责任分解。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要有明确的政策,而且要有严格的责任。这些责任怎么分解,怎么落实,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注意抓好。我在同学院学生座谈时,有一个旅游管理系的学生非常不错,自主创业,联系几个同学开了个公司。他向我反映,在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的时候,到处碰壁,还被人所骗。本来我们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工商登记是免费的、税务登记是免费的、资金注册是灵活的,但是人家不知道去哪里办。最后就找了个社会中介,出了5000元费。同志们,这些学生的5000元来得不容易啊,而且这些学生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子女完成学业也是含辛茹苦。这个中介拿了人家5000元,最后手续还是没有办好。所以这件事,我们各个部门都要负起责任。我现在在这里就要宣布一条,凡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登记,都到我们市政府的政务大厅里来办理,在一个厅里面一次完成,我们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都要设立一个专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办理各种手续、登记、权证的工作台,任何中介组织一律不准搞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所谓代办服务。

三是要抓好督促检查。对于这些政策,这次会议以后,请我们各个部门都要按照责任分工抓好落实,做到不折不扣。下个月,不但要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而且要请我们的大学生对相关部门的服务工作进行一次公开的评议,多角度、多层面地看看这个政策落实了没有、这些服务到位了没有、这项工作做好了没有。

4.要切实强化就业服务。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这是政府各级部门的责任所系。各个部门一定要积极履行职责,满腔热情、主动服务,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要强化信息服务。要加强劳动就业市场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和职能,与企业和其他用工单位一起,举办不同类型的用工招聘会,为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好信息服务。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不少单位的工作做得很好,有关部门今年以来和企业联手,先后组织了十几场专业招聘,也一直得到了省劳动厅、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我们要把专业招聘、网络招聘和其他方式的招聘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使就业的市场能够连接到我们每一个学生,使信息资源真正为我们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共享、共用。

二是要强化培训服务。由于我们大学毕业生学的专业不同,与实现就业的能力要求存在差异,所以在离校之前进行见习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出台政策规定的时候,就明确了支持学校和企业开展见习培训和技能实训,并且对见习实训期间一般见习人员提供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大学毕业生、登记失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残疾大学毕业生提供每人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既不增加企业、学校的压力,也不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都由政府来买单。我们已经决定,今年先抓好30个见习基地,见习的人次要在3000以上。

三是要强化援助服务。我们的初次就业历来是不可能达到100%的,因此,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要提供援助服务。重点是要落实“一先三保”的政策。“一先”,即是允许大学毕业生在先落户、后就业。我们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落户我们要放开,允许先落户、后就业。“三保”,即对在落户还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生活保障,凭“三证一簿”到劳动部门登记就可以享受;提供医疗保障,落户以后统一加入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提供住房保障,就是按照廉租房的政策规定给予160元/月的廉租住房补贴。而且我们的政策规定不仅仅是限于籍的学生,还包括外地的学生。我们希望并欢迎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留在、扎根,与共奋进,与同发展。

三、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一件要事统筹推进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各个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共同努力,切实抓好。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与鼓励自主创业结合起来。去年以来,我们提出了创业富民的口号,并且把打造创业之都作为的城市定位,出台了相关政策。今年针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现实,就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又出台了专门文件。在创业中成就梦想,在创业中收获人生,在创业中奉献社会,这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正确选择。让大学生在创业中感受到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要积极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真正做到从寻找岗位到创造岗位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转变。我们高校要做好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帮助。各级党委、政府要提供四个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是提供小额贷款。根据初始创业的需要,提供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担保和贴息,贷款额度最高的可达200万元。

二是提供用房补贴。对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减免经营用房租金,第一年每月900元、第二年每月700元、第三年每月500元。

三是提供创业优惠。创业初始三年期间,营业税和所得税全免,如果企业成长性好,特别是科技企业还需要继续扶持的,我们还可以延长两年。

四是提供项目支持。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自主创业项目,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同时,我们广电中心还开辟了一个“创业大本营”的电视栏目,有创业名师指点,有创业政策宣传,有创业服务跟进,为大学生指导创业的路径,帮大学生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是要与加强人才储备结合起来。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产业的振兴,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可贵的优势。当前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现实,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揽储人才的难得机遇。所以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加强人才的储备,要把促进学生就业与加强人才储备结合起来。储备了人才就储备了优势,储备了人才就储备了后劲,储备了人才就储备了未来。最近市里还将专门就人才储备制定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不同的人才需求和人才结构,按照党委、政府牵头,政策鼓励引导,用人单位自愿,程序规范统一的原则,选拔和储备一批人才。我们不仅面向全省、还要面向全国的大学毕业生来揽储人才,采取先储后用、先进后出的方式,积累人才资源,形成人才优势,揽储天下人才,成就梦想。如果我们这个城市大学生的比例能再提高,大学生的作用能更强化,这就是发展与进步的希望所在、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我们的城市品位、城市实力、城市形象也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善。

三是要与优化教育结构结合起来。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对我们的教育结构优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围绕怎么突出社会需求来优化教育结构、突出办学特色来优化教育结构、突出实践能力来优化教育结构。这段时间我在几所高校和大学生一起座谈时,他们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来,从进入高校的那天开始,就要着力于创业教育和能力培养。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市场需求来优化教育结构。同时,在老师怎么来指导就业、学校怎么来服务就业等方面,也应进行积极探索,开辟途径,创造特色。只有这样,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才会适应得更快、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