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加工贸易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威海市的对外加工贸易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瓶颈问题,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中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地级市,如温州、无锡、苏州、泉州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纵观威海地区加工贸易,农副产品、纺织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重较大,影响了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结构水平。
1.2加工贸易产业链短,对经济增长和产业拉动作用有限尽管加工贸易对威海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中很大一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且仍处于简单装配加工阶段,国内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因而利润较低,加工贸易的示范带动效应相对偏弱。外商投资企业往往对所在企业先进技术实行严格垄断,引进外资所期盼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
1.3.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大多缺乏所有权优势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很少有当地特色品牌,缺乏所有权优势。大多数企业只能进行微利的贴牌生产,成为制约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瓶颈之一。
2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亟须转型升级,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要完善引资政策,推进对外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稳定的加工贸易扶持政策体系是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威海市除了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进出口设备政策、园区配套设施等相关转入产业的优惠政策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财政优惠政策,以改善产业成长与发展的软环境,简化有关投资项目审批办事程序,为客商主动搞好各项服务。同时扶持并引导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企业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转型升级之路。
一、当前我国加工贸易运营遭遇的困境
(一)产品定位模糊不清加工贸易产业由于种类众多、品线较长、环节细碎,加之其大多为满足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具体产品,所以必须对产品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有重点地完成产品加工配置部署。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国外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日趋多样化,对我国加工贸易产品款式、质量以及实用性等商品属性的要求也更为苛刻,使得原本依赖产品多样化输出方式获益的国内加工贸易产业陷入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困境,必须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才能扭转这一劣势。由于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还处于初级加工制作阶段,在创意设计、外观打磨以及质量把控方面的水平都不高,面对短期巨额利益驱使和国外同行竞争打压的双重局面,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虽然在产品定位上进行了适度调整,但由于没有对国外消费市场最新动态进行摸底调研,在产品定位更新方面大多照抄照搬国外同行的做法,一味依照国外消费人群年龄段进行产品替换,最终只能事倍功半、做无用功。
(二)输出种类固定单一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加工初级市场上大放异彩、所向披靡,主要原因是其产品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款式多、质量好,而且价格优势突出。如纺织制作类、服装衣帽类、消费电子类等龙头加工贸易产品,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种多样化产品布局为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过度依赖既有的产品布局模式,国内加工贸易产业逐渐陷入产品输出种类单一固定的困境。国外竞争对手抓住中国加工贸易产业产品输出种类单一固定的契机,通过扩大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形式、改良产品质量等方式,迅速抢夺了大量原本属于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市场份额,使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几近失去国际市场的半壁江山。[2]在遭到国外竞争对手打压之后,虽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迅速对产品种类进行了重新布局,但这种局部微调改进并没有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自然无法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三)营销手段落后在进入国际市场初级阶段,我国加工贸易产品依靠质量与价格优势,迅速占据了大量国际消费市场份额,中国加工贸易产品一度成为“质优价廉”的代名词。但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不善于营销推广,一味依靠多种类、高质量以及低价格等产品优势与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竞争。长远来看,这种“营销推广短板”将制约企业的后续发展。虽然目前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在非洲、拉丁美洲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注重多重消费体验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善于营销推广,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条件下,销售业绩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3](四)制作水准不尽如人意伴随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成熟运作以及国际消费市场竞争加剧,单纯依靠加工贸易产品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占据市场份额的做法开始失效。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及时采取了价格优势与质量优势同步推进的策略来对抗国际同行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但由于我国对加工贸易产业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加之加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产品质量把控不严等,致使我国加工贸易产品不仅在加工原料方面存在以次充好、不足量等问题,而且在产品外观设计、包装打磨等方面也存在老旧粗糙的问题,很难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虽然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产品制作水准低下问题,但仅仅通过更换设计、变换包装等来应对市场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二、我国加工贸易突围脱困的路径
(一)明确产品定位,发挥资源优势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定位模糊不清,导致加工贸易出口总量降低、市场份额锐减。加工贸易企业应当迅速明确产品定位,集中发挥资源优势,尽快研发出更为契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新产品。首先,要加大新产品研发的财力、物力及人力投入力度。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聘用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市场跟踪调研等方式,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质量,促使我国加工贸易产品与国际主流消费市场准确对接,为产品精准定位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开展订货说明会、主题宣讲会以及创新动员会等方式,稳步推进产品定位全新理念的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产品营销。最后,设立专职小组,深入加工贸易企业及国际消费市场,对加工贸易产品定位进行跟踪调查,通过与国际先进产品比照,充分认知自身产品的不足,进而找到调整产品定位的合理对策。
(二)增加输出种类,开拓多样市场当前,加工贸易产品输出种类存在单一老旧、固定落后等突出问题,相关企业要在集中增加加工贸易产品输出种类、有力开拓多样全面消费市场方面做好工作。一方面,尽快建立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以及制作反馈三位一体统筹机制,有选择地淘汰低级加工半成品,在充分获取消费市场主流需求动态前提下,研发出受市场欢迎的系列新产品,同时改良原有的优势产品。要在保持已有产品特色的同时,合理融入当前市场最新消费潮流。如纺织类、鞋帽类、服饰类等传统优势产品,要在保持其既有的中国特色基础上,适当加入国际先进技术元素,真正制作出集外部美感与内在使用价值为一体的多样性特色产品。另一方面,采取中外合作开发经营模式,迅速增加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种类与数量。具体可以通过开展双方市场调研、建立中外企业精益生产交互机制方式,不断创新加工贸易产品。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外消费市场实际需求,多多听取加工贸易合作方的意见,积极借鉴其在产品种类拓展、市场多样化开发方面的经验,融合中外产品特色进行纵深制作。如在电子产品加工方面,可以采取国内自主创新技术进行内部元件添加打磨,在外包装上则以国外消费市场具体需求为标杆进行适度改进,在有效占据国外市场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技术实力。
(三)更新营销手段,提升运作实效面对因营销推广手段落后而引致的国内加工贸易产品销售不畅难题,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通过召开会议以及加强合作方资讯反馈等方式,全面认知当前加工贸易企业营销的症结所在,加大电视、网络以及广播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市场推广方面做到先人一步。二是在对国外经销商供货环节上做到适度让利,切实保障备货储量充足。三是通过到国外考察、品鉴交流以及合作洽谈等途径,了解国外消费市场,学习国外加工贸易企业经验,进而结合国外消费市场需求和国内产品既有特点,调整产品营销策略。如在服饰、鞋帽类加工产品营销推广方面,可以采取中心广场模特展示、观众上台试穿体验以及有奖竞猜等方式,扩大其市场影响力,进而提高产品知名度,为后续产品营销推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特征
1.1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以外资企业为主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出口比例快速增长,外资企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40.12亿美元,占山东省加工贸易总出口额的79.18%。2010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出口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43.5%,高于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增幅18.7个百分点,占加工贸易总出口额的9%,较2009年提高1.2个百分点(山东国际商务网)。
1.2进料加工是山东省加工贸易的的主要方式进料加工是指加工企业与经营企业为同一企业,即企业自己在国外进口材料自行加工生产成成品然后再由自己负责出口,而来料加工是指经营企业跟加工企业并非同一企业,经营企业一般为外资企业,负责提供原料件给加工企业,而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最终由外资企业自己负责出口。进料加工近年来在山东省加工贸易中所占比例稳步攀升,2007年占加工贸易出口的80.8%,2008年所占比例达83.2%,尤其在2010年全年进料加工出口额达423.3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84.9%,而来料加工出口额只有75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15.1%(山东国际商务网)。
1.3加工贸易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近年来,随着山东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表3)。2008年,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飞速增长,机电产品在全省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达52.97%,首次过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20.5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了60.6%,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6.16%。随后这几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依旧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使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加工贸易的产品类型大多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山东不仅是经济大省,更是人口大省,这使得山东省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山东省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产品的档次普遍较低。尽管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在山东省的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但从总体形势来看,仍处于加工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等中低端环节,核心技术与程序、关键设备、品牌等环节大部分仍然由外国公司掌控,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范畴。
2.2产业关联度低通过分析可看出“大进大出”是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又一大不足之处。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大部分原材料、零件等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运达山东省后再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技术含量偏低的加工程序,本地采购率较低,没有对本地的其他产业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不但如此,还对本地的自有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带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2.3对外商投资依赖性过高从图1看出,外商投资企业对山东省加工贸易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集体企业核心竞争力弱。2008年,国有、集体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分别为27.1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和5.4%。
1我国出口加工贸易的现状
1.1私营企业增长迅速
由加工贸易出口构成层面来看,私营企业在2001年时,占据0.22%,加工贸易额为5.26亿美元;至2006年时,所占比重上涨到2.1%,加工贸易额达到176.75亿美元。而由加工贸易进口构成层面来看,私营企业在2001年时占据总比重的0.1%,加工贸易额为2.5亿美元;至2006年时所占总比重上涨至1.3%,加工贸易额增加为109.5亿美元。六年时间外资企业的贸易额实现了33.6倍增长,而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则更甚与外资企业,达到了43.8倍的上涨水平。
1.2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2009年时,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了总比重的81.4%,而来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降低至18.6%。不难看出占据我国加工贸易主体地位的便是进料加工贸易,并且其所占比重呈现上涨的趋势。
2我国出口加工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较大比重
通过对深圳工业产业的调查后发现,其加工贸易总比重中,有70%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70%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所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不足5%。另外,我国企业投入研发与销售收入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五分之一。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延长了产业技术进步的周期,使得绝大多数企业的关键部件以及技术均依靠与进口,直接对这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提升利润空间带来了阻碍。
1进口和利用废旧资源的负溢出效应
进口和利用废旧资源在带来诸多经济与资源效益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负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污染重”“风险大”和“监管难”,造成较大的环境压力与挑战。
(1)废旧资源再生加工行业产排污强度大、污染严重造纸行业是我国耗水、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大户,分别占工业耗水、排放总量的8.4%、19%和26%。造纸企业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制浆、造纸工段。不论是国内废纸还是进口废纸的回收利用,工艺基本相同,主要产排污阶段都在制浆工序,废纸浆产排污都较大,如脱墨吨浆废水10~40立方米,化学需氧量80~120千克,悬浮物40~60千克;非脱墨吨浆废水5~20立方米,化学需氧量15~35千克,悬浮物20千克,污染排放强度较大。废塑料再生加工会造成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水污染主要是在废塑料的粉碎清洗工序,废塑料上沾附的各类物质掺混在水中;大气污染主要是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土壤污染主要是废塑料在仓储运输和再生塑料加工时的固体废弃物造成。进口废物还会将大量废弃物带入国内,进口废纸经分选、加工处理后产生的残余物约占总量的7%,其中长纤维约占3.5%,废塑料约占1.5%,废金属约占0.2%,不可利用的废物(如砂石、碎布、玻璃、木屑、胶粘物等)约占2%。以2012年进口的2827万吨废纸为例,其可产生56万吨不可利用废物(砂石、碎布、玻璃、木屑、胶粘物等),如果贮存和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废塑料加工的主要污染源是废塑料上沾附的各类物质,主要有染料、颜料、强酸强碱性物质、一次性医用器材、有毒有害物质、油脂类物质等。
(2)污染转嫁和环境风险问题突出进口废纸携带的洋垃圾严重,据中国最大的境外废纸检验检疫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检验有限公司的数据,2013年1~8月进口废纸的不合格率为85.73%,主要是夹杂的杂物严重超标。有些发达国家因有害废物的处置费用高、场地难寻、处置过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便将大量未经分拣处理的废纸非法跨国转移。目前,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在某些区域的集群现象比较明显,如广东贵屿被喻为“电子垃圾之都”、浙江台州被称为长三角的“铜铁矿”、湖南永兴被称为没有银矿的“银都”等;国内已建立了许多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如宁波再生金属加工园区、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区等。对占进口废塑料绝大部分产能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废碎料及下脚料进行分析,江苏、浙江两省占全国总量的71%以上,广东、福建两省占10%,全国其他地区的产能不足19%。因此,相关再生资源行业主要聚集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密集的区域性集散地、交易市场和加工基地,环境风险问题比较集中而且严重。
(3)环境管理监管困难一直以来,我国的废纸回收利用行业存在“散、乱、小”的问题,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集中度较低。以造纸大省浙江省为例,2012年,共有造纸企业389家,总产量1628万吨,年均生产能力仅为4.2万吨,其中年产量超过80万吨的企业仅有3个。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在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废纸露天堆放现象普遍,容易引发制浆分选废渣、脱墨污泥等收集、贮存、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废塑料进口许可证(废塑料)倒卖现象严重,导致大量无资质小企业违法加工利用废旧资源。部分企业将未经处理的长纤维、废塑料和其他不可利用废物交给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或小作坊处理。据统计,2014年全国具有从事加工贸易废塑料进口批文的企业有42家,而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总计近1500家,可以看出存在着较大的环境监管漏洞。
2加强废旧资源进口和利用环境监管的思考
实现进口和利用废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应该按照“促”“禁”和“管”的原则,对现有的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顶层设计,确保废旧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同时又不带来不应由我国承担的环境压力,有效应对环境风险。
(1)通过关税和增值税等方面的优惠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进口废旧资源最主要的政策初衷,在于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需求缺口,在禁止加工贸易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形式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鼓励一般贸易形式进口废旧资源,采取降低进口关税、进行增值税与相关税收优惠的方式,降低相关资源的进口、加工处理成本,使得国外资源能够充分为我国所用。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组织模式
首先,来料加工是指境外企业为本土加工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这部分原始生产资料不需要本土加工企业进口付汇,加工企业只负责根据境外企业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组装,以加工费用作为企业利润报酬,加工好的产品由境外企业负责销售和经营,“进出口均为同一外商”、“本土企业不付汇、不负责产品销售、不承担风险、以加工费作为报酬”是来料加工的主要特点;其次,对于进料加工而言,本土企业则要通过付汇来进口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在成品加工完备后,企业还要负责将制成品组织外销,“自行付汇进口原材料”、“自行加工、销售”以及“自负盈亏、风险自担”构成进料加工的主要特点。我国学者分别基于不同视角研究了本土加工贸易的组织模式。孙楚仁(2012)以加工国外资和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综合对比了加工贸易在日本、韩国的“完整内资型加工”和“非完整内资型加工”模式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的加工贸易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非完整性外资加工贸易”,他观察到外商投资企业构成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工业制成品是本土加工贸易进出口主要标的对象,并且本土企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仅限于对国外工业制成品的简单加工和装配,并不具备能够体现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链和产品增值能力。孙玉琴(2012)和李大伟(2013)、廖晗(2008)分别从契约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展开了对加工贸易控制生产问题的研究,经过在我国不同省份的大量走访调查,在综合研判加工贸易采购权和所有权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三元化”组织模式的研究结论:首先,第一元加工贸易产区以上海、苏州、无锡、深圳、青岛、天津、烟台以及广州等地为代表,加工贸易模式为“外资独占进料加工”,中低端加工制造构成主要经营领域;其次,第二元加工贸易产区以广东东莞为代表,加工贸易模式为“贸易商、贴牌商主导的来料加工贸易”,为品牌制造商提供贴牌服务的中资和外资企业、我国香港地区中小贸易商是主要的外部控制人。上海工业园区、顺德、威海、浙江以及中山、惠州等地的来料加工贸易有别于东莞加工贸易;第三元加工贸易产区的代表地区为福建晋江、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局部地区为主,加工贸易模式为“名义外资贴牌生产加工”,即我国内地中资企业为享受外资优惠政策而在香港注资成立公司,而后返回大陆以外资企业名义进行加工生产,对于产业价值链具有100%掌控能力。
二、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一)日本
日本是亚洲地区加工贸易开展的早期国家之一,通过建立政府领导下的贸易激励机制,其加工贸易产品质量和服务誉满全球,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纺织产品加工,而是转向高经济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加工产业领域,积极投身海外分公司建设,对于波音飞机的配套加工就是其加工贸易成功转型的最好例证。20世纪80年代,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政府瞄准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建设加工贸易步入“引进来”和“走出去”阶段,在有力适应亚洲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的同时,强化其对于亚洲地区的加工生产主导地位,产品逐渐走向中高档,音响、彩电、录音机、民用电器、复印机、传真机等产品均获得市场美誉。同时,日本还建立了联合新加坡、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在内的集合组装工厂、零部件供应等功能于一体的“亚洲加工网络”,对后来亚洲其他国家的加工贸易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韩国
韩国加工贸易的起始发展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纺织、木材加工以及制鞋等行业为主要发展领域,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和积累,至70年代末,韩国造船、钢铁、电子、汽车、橡胶、石油化工以及特种金属加工贸易等均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然而,自90年代以来,韩国地区由于地缘政治格局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而逐渐失去加工贸易竞争优势,韩国企业开始寻求将加工贸易委托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以半成品或成品的形式返销国内或者到第三国出口。
(三)新加坡
一、模型构建,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本文将进料加工贸易方程(进口方程、出口方程)和贸易收支方程设定为:LEXt、LIMt和LTBt分别表示来料加工出口额、进口额、和来料加工贸易余额;lnRER表示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lnGDP和lnGDP*表示我国国内收入和国际收入。
(二)数据来源本文利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共44个样本。主要包括国内和国际收入(分别表示为GDP和GDP*)、进料加工进出口贸易数据(进口为IM,出口为EX)、原材料价格指数(表示为MPI)、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自于统计年鉴;国内和国际收入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本文选取六个国家的GDP(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作为国际收入;进料加工贸易数据、原材料价指数来自于海关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一)ADF检验文中采用ADF检验法检测每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每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在5%显著性水平上为平稳序列,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要求。
(二)协整检验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检验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根据AIC最小值法确定进料加工进口、出口以及贸易收支三个方程的滞后阶数都是二阶。检验结果见表2、3、4。根据协整检验结果,在5%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显示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方程每个变量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得到协整方程。根据模型(4)协整分析结果:在样本区间范围内,国际收入对中国的出口弹性系数为15.14685,国际收入每增加1%,将使我国对外出口增加15.1468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的出口弹性系数为4.10993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加1%将使我国对外出口减少4.109936%;原材料价格指数对我国的出口弹性系数为13.80712,原材料价格每增加1%,将使我国对外出口增加13.80712%。LGDP*、LMPI和LRER的系数都能通过协整检验,这说明了三个变量对进料加工出口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国际收入(LGDP*)、原材料价格指数(LMPI)的弹性系数都大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这说明了国际收入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对出口的影响大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根据协整检验结果,在5%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显示进料加工贸易进口方程每个变量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得到协整方程。方程(5)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实际GDP对进料加工贸易进口的弹性系数为0.2258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弹性系数为2.056731,原材料价格指数的弹性系数为0.801717。我国的实际GDP每增加1%将使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增加0.2258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加1%将使我国进口减少1.577207%。虽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大于中国实际GDP和LMPI的弹性系数,但相差不大,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实际GDP、LMPI共同作用于进口。根据协整检验结果,在5%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表明进料加工贸易收支进口方程每个变量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得到协整方程。方程(6)表示:(1)国外实际收入的弹性系数为3.302515,国际收入增加1%将使贸易收支增加3.302515%。(2)中国实际GDP的弹性系数为2.885905,中国的实际GDP每增加1%将使贸易收支增加2.885905%。(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为0.360609,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加1%将使贸易收支减少0.360609%。(4)LGDP、LGDP*和LRER的系数都能通过协整检验,这说明了三个变量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国际收入的弹性系数、中国实际GDP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依次递减,这说明了国际收入、中国实际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并不能反映哪个变量为原因哪个变量为结果,为此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使用Eviews6.0对进料加工进口和出口、国贸易收支、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选择了三个滞后期综合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五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LIM不是LRER的格兰杰原因,LRER也不是LIM的格兰杰原因;LEX不是LRER的格兰杰原因,LRER不是LEX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量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2)LTB和LR-ER之间也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1实证检验
1.1变量选取与数据对于贫富差距,本文选取了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并将其作为本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由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众多,包括我国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差异、市场竞争等一系列因素,其中很多并不能衡量并量化,所以本文的研究也仅限于选取少数重要且明显的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中。本模型中选取的影响贫富差距的因素除了加工贸易这一本文研究因素外,还选择了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失业率作为解释变量。由于基尼系数是介于0到1的小数值,而加工贸易额和国民生产总值又是一个上万上亿的大数,直接用其进行回归分析,其变动太小对于经济意义的解释不明显。因此,本文用加工贸易总额的对数衡量加工贸易,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代表。实证数据范围是2000~2009年十年间。由于GINI的官方数据缺失,笔者选取了胡志军2012年《基于分组数据的基尼系数估计与社会福利:1985~2009年》中计算的基尼系数,加工贸易数据来自于各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GDP、CPI和失业率数据来源于各年《国家统计年鉴》。
1.2模型设定及参数估计显然,回归系数为相应解释变量对贫富差距影响的边际值。本模型选用Eviews7.0作为操作分析工具。由于大多数经济变量都存在明显的趋势特征,因此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扩展的Dichey-Fuller(ADF)单位根检验发现5个变量均不是平稳的,而它们的二阶差分是平稳的,且非平稳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次,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接着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由表1得到可决系数=0.974782,修正的可决系数=0.954608,这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得很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48.31>临界值=5.96,表明拒绝的原假设,即解释变量整体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拒绝、的原假设;反之,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不能拒绝、的原假设。t检验结果说明失业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对基尼系数有显著的影响,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基尼系数上升0.279099,说明经济水平的发展推动了贫富差距加大,这和“倒U型理论”存在一致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区域化差距必然存在且加大。失业率每增加1%,基尼系数上升0.038364,失业率的主体来源于青年,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由于失业会变得更遭,越来越穷,而富人在用现有的资金赚取更多的财富。于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显露。本文的实证表明了失业率和经济的增长都将加大贫富差距。而加工贸易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当我们稍微放大显著性水平时,例如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居民消费水平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就会变得显著,且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一单位,基尼系数就下降0.004102。而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PT对应p值0.1049仍旧大于10%,加工贸易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依然不显著。但我们可以注意到LnPT对应的参数为-0.094724,说明LnPT对GINI的影响是负的,即加工贸易并不会加大贫富差距。
2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0~2009年加工贸易对我国贫富差距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不会加剧我国贫富差距,但对其进行的计量检验发现它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对于加工贸易作用于贫富差距的方向和大小并不明晰,还不能依此做出判定。针对我国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与加工贸易的关系仍旧有待实证检验。有学者认为是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贫富差距,但是我国正在大力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针对这两个方面本文有以下建议。(1)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一直是我国的重点任务之一,而提高贸易结构意味着我们需要大量搞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用得最多的方式就是加工贸易。因此,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不能因为加工贸易可能存在的拉大行业或地区的收入差距等负面影响而否定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仍应继续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2)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学者们关于此的研究有很多,众多研究表明我国贫富差距并不是主要由贸易造成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无疑是贫富差距的根基,我们可以针对我国现有税收、优惠等制度,缓解改革带来的机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完善市场机制,减小贫富差距。(3)根据倒U型理论,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差异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现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是正常的。所以不必夸大但也不能忽略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坚持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中也要密切关注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并针对性地缓解或解决问题。
作者:邓颖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