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从物流学,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在师资、教案、课程设计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案例教材的选择上。与其它教材不同,物流案例教材的内容全部是案例,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鲜明的教学目的性所谓物流案例通常情况下是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写和采用的,有些物流案例教材属于配套案例教材。它的特点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教学实用性较强,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开发自学的能力。
1.2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物流教材以理论知识见长,同时也将一些案例分析穿插在相关内容中;有的物流教材以案例分析见长,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辨析市场、环境的能力。
1.3高度临摹性案例教材的编著者通过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实际状况,进一步编写相应的物流管理案例,这些编著者通常情况下是实际部门的从业人员或相关案例的当事人,因此案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为了保密,同时提升案例的效果,案例中的企业名称、数据等带有虚拟性、掩饰性,甚至做了必要的处理,但是,案例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实践。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中的疑问、缺陷和问题等进行摹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透过物流管理的现象,迫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2物流案例教材对物流案例教学的影响
①对于物流案例教材来说,本身就是描述物流企业运作或企业物流运作,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国内外真实的企业,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受研究的角度不同,以及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使得每位分析者做出的分析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这就对学生提出挑战,希望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得出答案。②在物流案例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教材学习前、学习中,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物流方面的知识、理念与理论。③物流案例教材的类型不同,对学生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物流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篇幅长短,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大型物流案例,这就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传载形式为标准,可分为书写物流案例、情景仿真物流案例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需要学校提供很好的教学设施、设备;根据物流活动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物流规划案例、物流运作案例、物流决策案例、物流评价案例等,这就考察学生的具体管理知识怎样更好的应用于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物流环节微观知识的把握程度。④物流案例教材中使用方法不同,对学生最终判断、决策影响也不同。
实际上,案例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师、学生都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学习。对有关分析工具能够熟练地掌握,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由于每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性,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灵活运用工具很关键,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案例撰写标准如何进行统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有些案例在编写过程中,侧重“问题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案例在面临方案抉择时,需要予以强调和讨论,而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则没有对其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在制作物流案例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予以重点考虑,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和准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串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案例教学特色。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物流案例,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让案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3物流案例教学结合物流案例教材改进的思路
1.1物流教学需要应用型特色
物流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能够适应具体操作并兼顾高层管理的高级工程或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应用型的物流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现实中,由于物流类专业在我国开办比较晚,不像其他传统专业有多年积累的课堂和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错位竞争”战略定位必然要求其人才培养方案要有应用型特色。国内对物流游戏内容的设计研究不能够很好地和现有的本科教学体系相配合,远落后于实际课堂教学需求,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况,急待进一步的开发设计出一些成本低,规则简单、操作实施性强的游戏以丰富物流教学手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总结出了与课程配套的游戏,来丰富课堂的内容。
1.2以《运作管理》课程为例,介绍物流教学游戏的设计
《运作管理》是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全球视野讲述企业运作管理的各方面内容。笔者根据章节结构,引入了大量的游戏。以第一章为例,在第一章物流运作的本质介绍中,引入了“签名游戏”、“无敌风火轮游戏”、“共搭新桥游戏”、“物资飞机公司游戏”以及“楚河汉界公司的竞争游戏”等五个游戏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过程中的兴趣。以“签名游戏”为例介绍如下:
(1)游戏目的。①了解《物流运作管理》知识的基本框架和需要决策的关键问题;②培养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运作管理的能力;③了解影响一个流程运作的基本要素(流程时间、流程能力、参与者效率)。
(2)游戏道具。①32开纸张若干(白色、彩色);②签字笔若干;
(3)游戏目标。①每个人不断重复地在若干张纸张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直至在规定时间内在场所有人的签名均已完成;②计算签名单的合格完成率、记录完成时间、分析原因(人数、字体、动作、位置、传递、秩序、心理等)。
(4)游戏程序。①教师向在场学院分发32开纸张(白色),人手一张;②宣布时间的开始点并计时;③教师间或制造一些干扰写字的声音;④教师宣布停止时间,让学员自行检验自己面前合格的签名单;⑤以能辨认字体的名字为合格品,统计签名单上合格名字的份数;⑥要求学生对签名单进行分析;⑦重复进行多次(根据课堂时间而定),直到接近或者完成预期目标。
(5)游戏规则。①给定时间段(通常每次需要3~5分钟),每个学员找好在自己的座位;②所有学员在给定的纸张上面用正楷写下自己的名字;③每个学员不能代替别的学员写他人的名字;④计时开始方可开始写自己的名字;⑤听到教师宣布停止,即刻停笔;⑥每次结束后,允许学员相互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后,再次限时执行。
(6)游戏思考。①在给定时间目标下,能否完成“所有在场签名者的合格签名单”;②有什么好的流程(程序)能达到目标;③是什么因素“限制”了签字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④参与者总人数规模是否有影响?如何改进;⑤签字者之间是否认识?“关系”是否能提升签字效率;⑥能否用有效的合理的在场参与者都能接受的签名流程完成目标;⑦每种流程完成后的流程能力、流程效率是多少;⑧签字流程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准确寻找到“限制因素”;⑨重新做的设计方案,是否明确?目标:(组织的目标—客户的要求);输入:资源(产能、时间、工具);转换:场地、流程、监督;输出“:产品”(标准化—个性化)。
1.3营造课堂氛围的建议
游戏在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渲染气氛、感悟理念、掌握技巧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游戏中引导和把握学员与学员的互动,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游戏实施的效果。
(1)提问。提问在游戏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宣布游戏规则后,一定要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度向学员进行提问,对疑问处逐一解释清楚。其次,在游戏进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发现偏离游戏规则之处,应通过提问,确认情况,给与及时辅导。最后,在游戏结束分享时,提问的方法最关键。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在游戏中应用较多的互动方式。一般游戏方案的制定,游戏阶段性小结,游戏结果的分享,都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加以实施。小组讨论的时间把握很重要,通常在10-20min左右。在小组讨论互动中,应要求组长引导,把控时间。另要求专人用大白报纸或投影片进行要点记录,以便大组分享。
(3)大组分享。大组分享与小组讨论经常是合并使用的一种互动方式,一般是安排在小组讨论后面。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小组讨论结果,每人时间一般把握在3min左右,对演讲精彩之处,应给予掌声鼓励,对演讲的闪光点,应加以发挥和总结。大组分享交流需注意的是:要点提炼和时间把控两方面的问题。
(4)角色扮演。多数管理游戏具有角色扮演的安排。通常情况下,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角色说明书。角色的产生一般用主动报名方式,不宜采用教师点名的方式,以避免出现尴尬场面。角色产生后,教师应酌情给予必要的辅导。随后,给角色扮演者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在角色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安排若干观察员,并要求观察员记录观察结果。在表演结束后,先由表演者自己谈感想,然后由观察员给予赞赏性和建设性两方面反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辅导。在有条件的场所,还可以把角色扮演的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并让扮演者自己观看总结。
2结束语
物流系统仿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针对物流工程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物流系统仿真基础、离散事件系统建模、随机数与随机变量、输入数据分析、系统仿真算法、仿真结果分析与模型校验等内容[2]。实践教学主要是具体的物流系统的建模仿真。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得益彰,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深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1.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在物流系统仿真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需要涉及很多的数学知识,比如随机数、随机变量、函数分布、概率统计等。虽然已经在低年级为学生开设了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相关课程,但是由于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个体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基础知识已经遗忘,部分学生对较难、较深的数学知识产生了畏难心理。物流系统仿真课程的基础知识对进一步进行的仿真设计和仿真操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使物流系统仿真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容易地让学生掌握,需要设计一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案例来辅助教学。这里可以利用学生很熟悉的Office工具中的Excel来设计案例进行数据分析,比如在讲到随机数与随机变量时,可以利用Excel中的函数库产生一些符合某些分布函数的随机数,让学生对随机数和分布函数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根据理论知识计算这些随机数的分布,对理论分布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把理论知识和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然后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进行练习。当然,教师要鼓励大家一起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逐步接受所学的理论知识。这种方法在理论教学中的效果较好。本学期物流系统仿真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较为热烈和轻松,而且在课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很认同的,认为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很有意义的。2.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物流系统仿真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该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的部分,但是由于目前市面上的仿真软件种类很多,每一种仿真软件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对每一种仿真软件的学习,学生都是零起点。由于课时有限,在课堂上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应选择一种仿真软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上机实践。在课上,我们选择AutoMod作为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在使用AutoMod进行系统仿真时,必须要对各个作业流程建立过程语言,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相应的作业流程和各个流程之间的通信。掌握强大的AutoMod仿真工具,需要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编程知识,对学生来说,低年级学习的C语言、Java语言对编程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但是AutoMod不同于C语言、Java语言,它有自身的语法和规则。实践部分的课程,需要教师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从最基本的AutoMod基础知识到比较复杂的系统知识,从简单的物流作业流程到复杂的物流规划,从易到难,教师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来进行。案例设计也应从易到难,最好每一部分都能从一个简单的案例入手进行设计和实现,逐步深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轻松地完成相应的大作业。通过实践部分的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软件入门后,很多学生还很愿意继续自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案例的应用
在物流系统仿真课程的传送带分拣系统实践教学中,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设计下面的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传送带分拣系统仿真,完成实验大作业。案例1:有一种物品L_a,从传送带sta_in点,按照到达频率服从指数分布函数normal100,20秒进入系统,通过传送带,从传送带sta_out点移出系统。案例2:有一种物品L_a,从传送带的3个入口站点,即sta_in1、sta_in2、sta_in3,按照到达频率服从指数分布函数normal100,20秒进入系统。然后通过传送带,在传送带的3个出口站点,即sta_out1、sta_out2、sta_out3移出系统。案例3:有三种物品L_a、L_b、L_c,分别从传送带的3个入口站点,即sta_in1、sta_in2、sta_in3,按照L_a的到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函数normal150,30秒进入系统;按照L_b的到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函数normal100,25秒进入系统;按照L_c的到达频率服从均匀分布函数uniform300,60秒进入系统。然后通过传送带,再从另外分别对应的3个站点,即sta_out1、sta_out2、sta_out3移出,移入到相应的Q_out队列中去。案例4:有三种物品L_a,L_b,L_c,按照案例2进入系统。在进入时进行检验,检验时间符合e3min(大约3分钟)的指数分布,L_a的合格率为95%,L_b的合格率为96%,L_c的合格率为99%。通过传送带,将三种物品的合格产品从另外对应的三个点移出,移入相应的Q_out队列中去,将不合格产品移动到cv.sta7的Q_check队列中等待检修。案例5:按照案例2的流程,分别对合格的货物进行打包,每10件打包后离开系统。以上设计的5个案例是相关的,并且从案例1到案例5是按照从易到难,逐步加深来实现的。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可以按序提出上面各案例,让学生分别实现。案例1是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根据所学的基本语句实现程序。然后再提出案例2,从案例1的一个入口和出口,变成案例2的3个入口和出口,让学生了解传送带的设计方法,通过编程实现多入口和出口问题。当学生通过AutoMod软件运行时,发现系统中的流动物品的传输效果,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然后在案例2的基础上,提出案例3。案例3将一种物品变为了三种物品,分别从相应的入口进入系统和出口离开系统,其设计逻辑发生了变化,比案例2更难一些。案例3的实现效果,是系统中的三种不同颜色的物品在流动,其实现效果比案例2的更加丰富和绚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很多。在完成案例3后,可以提出案例4。案例4在案例3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物品合格率的条件,对合格物品和不合格物品的流向进行处理。随着条件的增多,系统也变得更加复杂。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综合实现这个案例。由于在前面的模块,学生已经学习过合格率问题的处理逻辑,所以这时他们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案例5实际上是在案例4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条件,让学生在之前基础知识的学习前提下来实现。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为两课时,通过5个案例的提出和实践,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物流系统中传送带分拣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为独立完成这一部分的大作业奠定基础。
三、结论
1.1订单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理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职责,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2006年至2009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就曾经与“德邦物流”联合举办“德邦物流班”。
1.2学工交替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以专业公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特定的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0年开始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联合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这种模式运行培养了近300名物流人才。
1.3项目运作式
这种模式围绕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2-2015年,连续4年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去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接受行业高管对物流配送实训的课程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观念存在误区
物流管理具有基础环节繁多、科学体系性强、现代科技含量高以及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学校更应注重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以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两个方向共同的专业核心课程,毕业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达63%,但对其满意度的评价则较低,均值仅为33%。这意味着学校今后需在此类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软硬件资源配置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包括实训平台、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教材3方面。实训平台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依靠企业的,企业既要保证正常经营,又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还要考虑人才培养问题。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到底应投入多少资源才能基本保持与学生数量相匹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师资方面,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究竟谁应该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及指导,存在争议。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真正来自企业的教师并不多,而企业当中有教学经验的就更少。实践教学教材方面,传统的理论教材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传统的教材理论多,很难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模相适应。
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难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国家、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这又与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冲突,需要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3.1形成互惠多赢的科学机制
学校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已经连续两年以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为研究案例,通过物流调研报告为企业解决问题作为学院“挑战杯”项目,在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师生在物流行业的科研能力。企业除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外还可以冠名学校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商科物流技能大赛”等。
3.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校内外资源配置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是核心关键。建立先进的集教学任务、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物流实验室,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ERP沙盘模拟实习室,便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物流实验室。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是人才保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考取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考核结果和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具有双师条件的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编写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是有力补充。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联合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合作编写了两本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力求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3.3政府的政策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政策文件,从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措施提出总体设想和要求;加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力度,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要求;对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给予经费扶持。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于2012年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共同申报省级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得到省教育厅15万元的经费支持,给予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大力支持。
4结语
高校在引进人才时比较重视学历、毕业院校、教育素养等因素,对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有时会因达不到相关要求而被挡之门外。同时,高校也比较重视与认可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配套有相关的待遇。而对于如物流师等这样的认证,有些高校并不给与相应的待遇政策。鉴于物流人才紧缺,很多企业对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求贤若渴,甚至可以开出年薪数十万或上百万。这在高校,是不可能有的待遇。对比之下,一些比较有能力的高职称或高技能教师更容易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其它院校或是企业去,从而造成专业教师的流失。如何改变上述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现状,在保证良好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基础上,通过科学改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2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和内容因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而有别于高校的一些传统专业。对本专业教师来说,为地方培养有特色的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走既掌握物流理论知识、能进行理论教学,又熟悉地方特色,掌握技术的应用、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模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物流管理新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这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利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物流教师既要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物流生产和管理过程,关注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基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让专业的建设符合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2.2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服务于地方物流业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知识、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加强实训教学,通过自己的参与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比赛和顶岗实习等,让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展身手,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
2.3利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教)、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作为初级的物流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配合讲师指导实训,通过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和提高实践技能。讲师级的物流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地参与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物流的高级教师则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能引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教师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长中,也提升了自我相应的职业素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专业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有益的传帮带,能共同提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3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
传统专业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属于理论型教学。而物流的教育不仅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上主要有几种:讲课(常规授课)、实训(模拟仿真)、实习与见习(参观企业、物流设施);另外还会增设如学术讲座(企业物流人士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与企业交流)、团队合作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等。在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分析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上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上不断更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上创新科技的能力等。
3.1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物流管理这个专业,能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物流环节众多,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这也要求专业教师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把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3.2加强教育理论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
鼓励与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教师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会动手,从理论专业型向技能双师型转变。
(1)走出去,请进来。为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讲解、演示及新兴的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参加专业类的如全国高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外访学、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举办校内外的物流经验交流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把高校同行请进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切磋与探讨专业建设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把企业实践领域专家请进来,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可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间接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兄弟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习新技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时间精力与机会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培训。但如果将培训的内容放到专门的网络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让更多的教师有针对的享受到远程教育。利用网站平台,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优秀的微课或课件共享,让其它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是新生力军与未来的主力军,能更容易融合到现代物流人才建设中去。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法:一个是本校教学一线多年的高级教师,从教学技能方面传授与培养;一个是地方企业一线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士,从实践实战方面分享经验,实现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对于聘请的个别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在教育相关理论和执教水平上达不到高校教师要求的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岗前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兼职教师了解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会运用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3.3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多岗位见习锻炼
(1)建立校内实训中心,促进高校间学习交流。各高校重点建设的物流实训中心,是提供给师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如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训,可以学习并掌握商品出入库的整个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国际贸易全仿真操作实训中,可以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拟实训以及物流应用软件的操作,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高校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足。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如果说教师的理论提升在科研进修上,那么他们需要的实践经验,则应是在企业这个大课堂里。在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企业大课堂里去寻找解决,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
(3)参观学习。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高校可开展到物流企业作业现场如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配送中心、图书物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线等参观最现代、最科学的企业物流流程。一些专业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价值昂贵、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备这样高成本的的实训中心,到企业现场去观摩真实的大型设备和工作环境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师把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最新物流科技发展动向,转化成最新的教学内容,反馈回专业的建设,反馈回人才的培养。
(4)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到企业里去锻炼,将有机会接触与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分为两种:一是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方面对口与专项的短期实践。例如仓储作业实务培训可选择仓储公司,练习收发货、验收、填单、装车、盘点等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往往在书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得,培训效果明显。二是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挂职锻炼。在企业里,教师以一名新企业员工姿态去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向企业专家学习,观察企业的微观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之处。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地方企业达成协议,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进入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教师在外训中掌握物流企业信息和企业动态、前沿的物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日后回归的教学中能完整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改
学院应积极拓展思路,依托区域物流行业,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已的研究方向,把专业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地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锻炼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供物流技术支持服务,共同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自我的专业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3.5练就双师型技能
在经历一系列高校为教师创造的培训、实习,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工作单位挂职,在产学研相互合作的成长锻炼中,教师逐渐获得丰富工作经历,同时具备获得各种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如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层次可分为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按资质相应认定为采购师、高级采购师、注册采购师)等。国家权威的资格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物流专业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双师合一”。
3.6建立物流教师绩效考评体系
为了弄清当前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所在的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物流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校生进行了无记名调研。此次调查对象涉及了已经毕业的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08和09级2届学生,在校就读的10级学生。面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共发出50份,收回46份,回收率为92%,其中6份的受访者工作与物流行业无关,故舍弃。汇总问卷答案后形成下表,即《面向毕业生的问卷问题答案汇总表》。根据上表可以看出,40名受访从事物流工作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是认可高职物流教育的,认为在校期间学到了有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2/3以上的学生对学校物流专业理论教学是满意的。95%的毕业生认为高职物流教学非常需要改革,73%的受访者对学校的实践实训教学不满意,60%的受访者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满意。面向在校生的调查问卷,共发出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为100%。受访的在校生为2011级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了1年多,有充分的发言权。汇总问卷答案后形成下表,即《面向毕业生的问卷问题答案汇总表》。根据上表可以看出,50名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职物流教育是非常有用的,也表示高职物流教学应该改革。半数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不满意。面向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共发出10份,收回8份,回收率为80%。这8位教师中有3位为兼职教师,其中1位是企业技师。汇总问卷答案后形成下表,即《面向专业教师的问卷问题答案汇总表》。综上可见,尽管笔者只选择了一个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作为样本,但是也发现了当前众多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校的人财物等要素来看,高职物流教学的可动用资源严重不足。就学校层面而言,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物流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实训条件有待提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师队伍构成单一,很多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突出,但是专业技能欠缺,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从学生层面看,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来源复杂,基础较差,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教学方法来看,由于受到教学资源不足的限制,当前物流专业教学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黑板+粉笔,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记记笔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2“三分法”教学模式的提出
“三分法”是哲学新用语,也称三元论,“一分为三”,由庞朴先生提出。“三分法”其实广泛存在于中西方文化典籍中,体现着睿智、务实和平等的理念。孔子的“和而不同”和“中庸思想”都是与一分为三相吻合的。有人指出,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引入“一分为三”的思维,眼界会更加开阔,思考会更加深入和客观。“三分法”是符合科学的,当然要提醒读者的是这里“三”不一定仅仅指3个要素。今天人们所倡导的“双赢”,“多元”,“并行不悖”都是基于这一思维。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及环境等多个要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内容本身就有难中易之分,教学方法则有讲解、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等手段。由此可见,教学活动完全可以用“三分法”思想来统筹,所以笔者提出了“三分法”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基于“一分为三”思想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模式就是“三分法”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范式。狭义的“三分法”教学模式实质就是一种分层教学理念,即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为不同类型,确定不同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教学手段,运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实施教育教学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而本文所倡导的“三分法”教学模式是在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拓展,是广义的“三分法”。所谓广义的“三分法”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思想的三分、教学内容的三分、教学队伍的三分、教学手段的三分和受教育学生的三分。可以说,广义的“三分法”教学模式是对当前教学模式的一种从内向外,从个别到总体的彻底颠覆。在高职物流教学改革中引入“三分法”模式是因为该模式完全适合高职物流教育。这是因为“三分法”教学模式能满足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具有特殊性,它不仅要求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还强调学生掌握一项专业技能。物流更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学科,离开了实践是搞不好教学的。但是要搞好物流职业教学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统筹多种资源的思维来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采用“三分法”模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社会三种资源,采取学校课堂,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三种教学场景。为学生配备一支稳定有效的由专业课教师,校内实验老师和企业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将教学与实践内容划分为三大块,使得教学更精心。“三分法”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该方法也适合高职物流学生的学情。教师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差异的众多个体,尊重每个个体是教育的前提。采用“三分法”是应对个体差异最简便的分类方法,通过“三分法”将学生分类、将目标(要求)分类、将教学内容分类等,甚至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
3基于“三分法”教学模式的高职物流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此项工作做好,必须精心筹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地推进。笔者认为,将“三分法”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物流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对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的“三分”
国家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个培养目标应当说是明确的,但是具体应用到学生身上,具有操作的复杂性。因为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这个目标不一定都认同,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对学校和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经过3年高职阶段的学习,毕业后就到物流行业的第一线去工作。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调查资料可以看出,有至少1/3的学生有读本科的愿望,希望借助专升本考试或国外留学获取自己满意的学历证书。这样一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文化课学习。与这部分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对学习文化课毫无兴趣的1/3的学生,他们希望能有一些物流专业技能和专科学历证书,尽早去上班。就这要求,我们必须对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三分”设计,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3.2对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分”
由于对培养目标进行了细分,那就必然引发对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框架的“三分”。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基础课、专业课两种类型。本人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不稳定,总存在着一个厚此薄彼的问题。我们采用“三分法”后,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三类,分别是通识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我们将后者作为选修课程,前两类作为必修课程。并且通识基础课不由专业来控制,而应当按照专业大类由学院来确定课程门数和教学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负责好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的设置、教学和考核。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体现重基础、强技能的理念。
3.3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三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一切教学的效果最终只能通过学生展示出来。因此,高职物流教学的开展首先就应当熟悉和掌握学情,明白学生的诉求。从这个角度说,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来源多样。比如我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既有高中应届毕业生、也有三校生。半数学生来源于上海地区,还有半数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再加上,物流类专业又是文理兼收的管理类专业。学生来源的差异,个体学习基础的差异都要求我们不能在教学生搞“一刀切”模式。所以,必须对学生分类,这是“三分法”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当然,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三分”,可以从学习能力上分,也可以从学习动机上分,也可以从学生个性特征上分。通过分类,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可以更好的做到应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3.4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三分”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家也都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难度。纯粹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职业人才培养,轻实践的结果就是导致职业人才技能水平不高、技术创新成果有限。所以,严谨的公式推导、长篇的理论讲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都是不适合职业教育的。然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有可能会成为蛮干。因此,采用“三分法”教学模式就应当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理论够用、实践突出”是个总方针,具体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相互促进。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应该采用“三分法”模式,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比如将教学内容分为讲授、体验和拓展三部分,对于理论采取精而少的原则讲授。体验即为实践实训,既包括校内实训室的感知、模拟和演练,也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实操和实习。拓展部分则是在学生掌握了物流基本理论和具备物流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的再提高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之一,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
3.5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学评价的“三分”
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学进行评价是对物流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既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但是,现有的教学评价还是比较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量,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特别是对实训实践教学如何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实训实践课程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有部分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理论学习不擅长,但是动手实践能力特别强,兴致比较高。如果仅仅用一张试卷来考理论,对其学习水平评价,那就是有失公允的。所以说,要采用“三分法”教学模式,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
4结束语
1.1物流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在国内物流工程的研究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推进的,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企业物流工程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特别是在制造业内,对物料系统进行布局,目的在于将物流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在本阶段,尚未出现独立的物流工程专业。(2)供应链物流工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物流工程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物料搬运和物流系统,而是着眼于供应链,试图从更大的系统角度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3)现代物流工程进入21世纪后,随着物流管理、物流装备、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等进步,物流工程进入了现代物流工程阶段,从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化等角度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各级物流结点的布局和规划。
1.2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分析
根据物流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可见相对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正如上文所述,物流工程是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因此本专业在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管理理论指导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工程技术推动管理理论的更新。(2)实践和理论结合更为紧密物流工程目的在于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物流工程的从业者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由理论引导实践,由实践深化理论。由此可见,实践经验将是物流工程毕业生的立身之本,没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想要胜任相应工作十分困难。
2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2.1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课程实验在物流工程、物流技术装备等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实验课时。在这些课程上,通过运用相应的实验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2)课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实施、物流系统仿真等课程都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巩固课程理论教学成果。(3)综合实习环节根据各学校的情况不同,综合实习主要采用去企业参观和在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假期实习和课后兼职的方式获取实践经验。
2.2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于多个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调查分析,在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师资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师资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主要原因是目前各高校大部分物流工程专业教师为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博士等取得学位后即进入高校中承担教学任务。虽然这些教师足以胜任理论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企业中的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现状,这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与企业现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差距尤为明显。教学内容滞后导致学生所学非企业所需,影响了实践教学目的的实现。除此之外,缺乏实践经验,也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讲解,言之无物,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设施、设备,尤其是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而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对于企业了解程度不足,加之专业建设费用的有限,现有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并未及时更新,与企业的装备水平差距明显。(3)当前实践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当前实践教学看似方式多种多样,能从各方面覆盖学生实践的要求。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实际效果并未如预期。其原因在于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方式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实践中。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由于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工具落后,其目的很难实现。②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相对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综合实习对于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意义更为重要。但是当前综合实习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习时间过短。目前各大高校综合实习的时间普遍在一个月左右。由于物流企业内岗位设置众多,各岗位职责差异较大,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想要获得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显然过于短暂。二是实习方式不当。由于实习时间限制,目前学生去企业实习的主要方式为跟班实习。每一班由一个或多个企业员工带领,从事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因为未能全面体验各岗位,学生对于企业的运作仍是管中窥豹,缺乏全面性认识,影响了实践经验获取。
3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构建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的实践主要以案例、沙盘等方式进行,课外则以现场实践为主。(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的实践主要以课程设计、上机实践等方式进行,校外则以企业实践为主。(3)实践教学体系参与方实现“多赢”利益是维持一个体系稳定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同样。之前,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无法或很少能从相应活动中获利,甚至在某些时候因为接收学生实习而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因此,为了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持久、稳定,必须让参与各方,尤其是企业从中获利,具体如图1所示。
3.2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构建如下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2:在本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习课程、假期实习、科研、竞赛等多种实习方式。(1)第I象限(课内,校内)在第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内,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包括案例讲解、电子沙盘推演、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设计、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课程设计。(2)第II象限(课外,校内)在第I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内,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各类物流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等,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流相关科技,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3)第III象限(课外,校外)在第II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外,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假期实习。假期实习的开展方式为学生利用寒暑假实践进入企业实际工作,推进方式为学校联系和学生自主寻找相结合。(4)第IV象限(课内,校外)在第IV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外(通常在企业),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企业实践,包括:①认识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流企业的现状,通常在上完物流专业导论、物流学或类似专业总述性课程后即可进行,实践方式为现场参观。②体验实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物流专业认识,认清自己所愿从事的岗位,助其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实践方式为轮岗实习。③综合实习:目的是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为随后进行的毕业设计提供素材,实践方式为顶岗实习。
4总结
如果学生对物流经济地理基本理论和构架把握不准,涉及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消化、吸收,那么在实际问题的操作与解决就可能困难重重。于是,物流经济地理的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物流理论创新驱动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如何切实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众所周知,我国工业品生产领域的物流成本过高、农产品流通与物流费用也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率高达17.8%。那么,在讲授物流经济地理时就必须时刻将如何解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贯穿始终,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集成创新理论。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构建布局合理、渠道畅通、运行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系统体系。认真谋划绿色物流的发展,减少物流碳排放。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和物流标准化程度,推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等。为了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可以穿插播放央视纪录片如《穹顶之下》、《断裂的冷链》、《转基因水稻种植调查》等。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物流经济地理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尤其要关注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动态,以及可能为物流经济地理所用的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比如,在讲授物流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学科性质、意义等内容时,可以与物流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中国物流环境与物流布局解读时,可以结合国家不同时期的主导政策及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追踪剖析,从而有利于学生结合我国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理解物流布局的计划化、直达化、短距化、钟摆化、集中化、社会化、服务化和标准化原则。讲解中国农业物流地理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我国农业与物流的关系,也可以补讲云物流环境下及大数据分析条件下,“农、物、商一体化”的新型的物流模式[3]。在对中国工业、商业物流地理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围绕内地市民赴港抢购奶粉、旅日游客购买马桶盖及电饭锅等现象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启迪学生思考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迫切性等问题。在讲解完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影响因素及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分布后,可以围绕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一路一带及新海上丝绸之路等热点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在分析中国旅游物流地理时,侧重讲授物流业与旅游业的二者如何协作互动发展及影响旅游业的布局因素,同时,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巴马避暑治病热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交叉运用
大多数教师讲授《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过程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必要的时候加以多媒体演示说明,同时穿插适当的实习实训[4]。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鉴讲授式、互动式、启发式和案例法教学等方式,也可以因地制宜尝试进行情境教学法[5],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适宜的教学场地、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按照既定的详细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不错的选择[6]。以上教学方法可以交叉运用到课程的教学中,但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内化教学方法也值得尝试。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注重学生潜质潜能的开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7]。开发内化教学将教学基本环节分为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检验、随堂小测验或课堂讨论及讲授与答疑等基本环节[8]。开发内化教学法运用于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与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并逐渐提高个人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适度创新
案例教学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全身心的参与进来。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做好准备工作,要从很多资料当中,选出具有谈论价值的案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进行预习,要分析和讨论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以及具体事实,并且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引入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进行总结。
1.1引入案例
想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的好,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进来,也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案例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特征,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编写教学案例,合理的进行设计。
1.2分析讨论
讨论案例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分别是:案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采取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依据什么作出最终决策、哪种决策是合理的、制定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对整体进行评价。对于这个步骤,教师必须打造出一个适合讨论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进行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为了确保谈论顺利进行,教师不应该随意的参与讨论,也不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有些学生的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也不要立即纠正,防止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讨论出现暂时的停顿,教师要进行启发,或者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是设置新的问题,或者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发问,努力使发言不偏离主题。
2在物流管理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2.1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行业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实践能力也随之加强,尤其是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妥善的解决在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案例教学是进步的,当然,案例教学并不是完美的,它必须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继续进行,学生只有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对案例进行探讨。
2.2建设以及完善案例库
对于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缺少案例,很多教师愿意选择案例教学,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案例,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创建物流管理案例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几个教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很多人的加入。但是在实际当中,教学绩效考核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案例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物流管理的经验,一般的教师是不具备编写高水平案例的能力的。所以,各个院校要大力支持,把建设案例库划入到教学考核当中,在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方便教师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让教师更好的研究案例。
3案例教学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3.1可以扩展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材以及教师,强调的是书本里面的知识和原理,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却忽略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但是案例教学却很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案例,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要明白如何收集信息和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分析,这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在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的同时,养成创造性的思维。
3.2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1.1克服交流障碍
留学生上课积极性高,只要是不明白的问题他们都会提出,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而目前我们国家培养出的人才大多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他们会进行流畅的阅读,却在“听、说”这两个环节能力较差,更具有挑战性的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学生具有浓重的口音,而且语速较快。面对这样艰难的状况,我们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的修养外,还利用假期参加本校英语培训班;这样就有机会与外教交谈,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同时,笔者认为可以添加留学生的微信或QQ,经常与他们语音聊天,这样既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文化,而且沟通逐渐顺畅。有了沟通能力上的提高,则足以胜任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工作。
1.2扎实备课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生物化学实验的实践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加入几种试剂来验证蛋白质、糖或脂类的性质。因此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等解释工作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掌握专业的英文词汇,能够准确发音,还应该具备规范的解释能力。毕竟解答疑问不是机械地背诵课本,而是要根据具体内容用适当的语言讲解表述,授课教师应在备课时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准备用一种以上的方式讲解所授内容。有资料显示,中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例是5∶1,而英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是20∶1[4]。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成败,为了保障英语授课的流畅进行,教师必须对所授内容烂熟于心,除了明确授课的重点难点,做到讲课内容层次分明外,还可以尝试书写英文讲稿理清讲课思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脱稿讲课的程度[5]。
2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留学生生物化学理论90课时,实验45课时。开设实验共14个。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直观认识,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并掌握一定的药理学实验方法。所以,一般是理论讲授在前、实验紧跟其后。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们根据留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本着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为辅的原则,开设了14个实验。要求教学内容浅显易懂,讲授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会分散注意力。教材是传授教学内容的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国内尚无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合适的教材。结合我室多年实验教学经验以及留学生的具体情况,本教研室组织多名教授和实验教学一线的教师,编写了实验手册,采用经典的药理实验作为教学内容,每个实验均包含Principle、Reagents、Procedure、Precaution、PracticalQuestion等项,内容详实,语言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这样有利于留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减少了交流的困难,同时留学生也可以根据讲义内容,避免操作中的失误,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另外,要把握实验节奏,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利用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就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细节及相关学科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做实验,提高其实验兴趣[6]。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主要用英语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等内容。为便于留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和熟悉实验过程,带教教师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准确把握实验内容及方法,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由于留学生较重视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会就实验内容或实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先进行启发性提示,如果学生还是没有回答正确,再去告诉他正确答案。学生分组实验时,不断提醒操作次序和注意事项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最后让学生汇总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比较,解释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经验,下课前教师用英语讲授正确的实验结果[6]。
3教学方法
教师应把握整体目标,然后要把整体目标变成小目标,而且要把每个小的目标化作成内容,进而变成一个个任务,任务设计又不能太难,要好操作,这样每个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汇总,最后整个任务也就水到渠成完成了。在“任务”设计之初,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由浅入深,避免在任务开始的时候不知如何操作下去。“任务”设计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掌握的程度,“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大致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自己如何解决问题,要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要转变观念,不要急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学生弄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多给学生信心和鼓励,让每位学生大胆、主动、创新地完成任务。教师也要走进学生学习小组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整体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如果有学生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少走弯路。
未来工作中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团队协作,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有利于撞出火花,让学生的思想能够更好地驰骋。要让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参与进来,学习的效率大为增强,同时也能带动教师发散思维。合作学习让教师抽离出来掌控整个课堂,能够弥补教师考虑不到位的情况,这样能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任务活动的推动者,会更好地发现问题,为以后的任务驱动教学做出有益的补充。知识能够互补,技能也能够互补,真正做到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我们教师在课改研究及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出谋划策,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师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人才观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也大大改变了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就是要走在课改的前列,成为新课改的推动者。同时在这其中,师生又较好地充实了物流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使师生都受益。课题研究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新的机会,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和身份转化,学生的心理层面会变得更加成熟。任务驱动教学的作用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正在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也成全了教师和同学们,比试谁的基本功高,谁的素质更能达到新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但不能较早地干预,否则学生又回到原来学习的老路上来。同时,教师还必须给足学生面子,提高他们会发现问题,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的本质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操作水平和自学的能力。
二、结语
(一)实践性强物流管理是一项操作性强的管理活动,其运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坚固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确保有一定的能力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物流管理的实训力度,提高学生对相关物流管理基础理念与基本要求的掌握,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为今后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企业采购、仓储、运输组织、配送、理货及信息处理等环节工作当中。
(二)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社会学、计算机学科、经济学、机械学、管理学等,同时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如仓储业、工商、金融业、海关、零售业、税务、海陆空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因而物流管理专业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学科专业术语,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各种物流设备、技术,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三)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学科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因此,存在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增加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有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学生对其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对于很多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当物流管理课程中出现微积分学、运筹学等理论知识时往往遇到颈瓶。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物流教学的现实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总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究其本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神经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传递多样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灌溉式教育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严重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物流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师生与网络媒体技术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物流管理知识制作,如PPT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物流管理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互动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教学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范围过广,故其相关专业概念与专业术语较多并且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盘点、分拣、出入库、配送、流通加工及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而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设一个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这个实训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操作相关系统软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拣货、第三方物流软件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关物流管理技能锻炼。
(四)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学质量,可以地解决相关实践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在总结教训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健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顺利应用的前提与基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因此,应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主要有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两大方面内容。加强对物流管理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当中,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规模齐全的资源库,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还应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利用资源库进行课件制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应加强对其业务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相关物流行业的探究与分析工作,确保掌握最新物流行业动态,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明确每个项目目标及相关任务,按照相关步骤开展(目标—计划—实施—评估),让学生一一进行探究与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开展“物料采购计划与组织”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时,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紧绕项目任务制定相关项目计划并予以实施,明确物料管理与采购管理目标,构建有效的物料管理与采购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做好相物料与采购成本分析,完善相关细节工作内容,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进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计划与采购管理”相关内容。
(四)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每门专业课的课内实践与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物流实验中心软件实训、单元实训、典型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综合实训等。)进行教学,该模式主要突出整个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训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根据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重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知与行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散式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而集中式实践教学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四、小结
1.实践教学目标明晰化评价
目前,大多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都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定。但在目标描述中:大多为总体目标。如: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物流行业培养工作在物流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决定实践教学目标为授予学生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意识;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具体可考量的教学目标。
因此,以质量评价系统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即要将实践教学目标更明晰化、指标化、量化研究。
2.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制订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课程中的专业技术按照构成要素如工作流程、技巧进行分解,遵照教育规律形成若干训练单元,即实践教学项目。对每个实践教学项目实行实训的目标、内容、进程、时数、环境、教师、经费、实训后的检测考核办法等进行规定,从而形成涵盖实验、实训和实习的,规范的实践教学指导文件。这些文件又随专业的发展和行业技术的变化而不断修订。
3.实践教学条件企业化评价
实践教学条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条件,即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基础、职业素质和对该专业的喜好程度。二是外部条件,即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研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和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期合作机制。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化的较佳平台,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载体,而其能正常生产运营是根本;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期持续合作需要良好的机制去推动而不是仅靠个人关系。所以,借鉴德国和日本职业教育的经验:实践教学条件企业化研究是培养合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4.实践教学师资“双师型”化评价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是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因此,培养一支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物流教育中师资建设的核心目标。
从实际物流管理专业师资普遍年轻的现状出发,制定能推动“双师型”化的政策。以便从机制上推动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在科研经费、企业联系、学校待遇等方而制定鼓励政策,并在培养过程中建立中青年教师科研与项目开发的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设立教师科研基金,改善科研条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横向课题在教师的职称晋级的重要性。
5.实践教学管理项目化评价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其管理也应该进行项目化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设置、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制订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加强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评价
物流行业处于全面优化升级,学校教学也要跟上这个步伐,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手段的总称,一般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法、手段是实现该专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之一,由此可见,在高职物流教育中更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与评价。
7.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化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制定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系统地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价值性的评判,并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实践教学评价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实践教学评价是重点,应在评价指标提炼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化为核心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珠三角由于产业升级,多城市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大多院校设置物流专业,而物流学科作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年轻应用型学科,在“双师”教师数量、实践教学条件和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与其他成熟专业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具备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堪忧。要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物流产业迅速优化升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所在,其具有目标明确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1.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
1.1.1整合推广示范建设成果
我国高职院校由于服务与地方经济的特点,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广与整合了区域内专业建设典型行业、优势院校以及企业优势的教学资源,辐射区域由于借助了网络平台,已经覆盖全国,带动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解决非示范性院校欠缺社会资源,发展空间不足以及师资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1.1.2提升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专业教学提供系统、全面、先进的行业资讯、教学资源、实训资源也是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只有不断更新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研究文/王峰与完善教学资源库,才能使其用途有保障,在资源平台上展示最前沿的专业教学资源。并且不仅仅是校内的学生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受益对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社会服务能力还能通过分享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上,以使社会从业人员也能够查询信息、专业学习以及资料下载等,帮助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因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使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提升。
1.1.3顺应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振兴物流业提出了诸多改革举措,鼓励发达地区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引导中西部地区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给物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将会出现大量精通纳税、报关、物流技术以及外语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近年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工作虽然有一些成绩的获得,但还没有深度的校企融合、改革专业教学,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合作还过于浅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应适应经济的发展,建设校企合作共享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1.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2.1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教学多样化
目前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在教室安装有投影仪,建有宽带校园网,有些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专业课教学资源库能够为学校的科研服务、专业教学改变单一的上课形式,避免重复备课相同内容,较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便于对学校信息硬件的更好利用,使教学更加多样化。
1.2.2有利于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科这项系统工程非常复杂,有较大的工作量,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还要一线了解情况、与行业专家交流以及手机信息与数据等。经过以上过程的历练,就可以将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实践经验全面的提高。其次,一个专业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都被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整合,有许多丰富的、大量的以及先进的教学资源包含在里面,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性,专业教师就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最先进的专业技术、了解行业动态,从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扩充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将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在促进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整体提高。
1.2.3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与建设,能够推动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将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深刻挖掘,在不断更新组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新其观念,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引导型”、“研究型”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容易与社会接轨。
2、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研究
2.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2.1.1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库,培养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新模式
对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在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以装卸搬运、货代、公司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以及流通加工等流程为载体,将职业岗位的标准相融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进行分析,探索新的订单驱动模式,将不仅具有竞争优势与区域特征、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还符合人才的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出来。
2.1.2使教师充分认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完成,是需要众多专业教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意义,片面的把教学资源库当做可有可无,认为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帮助其更好的上课与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并且,一些教师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社会实践、科研与教学管理等一系列任务,还要分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繁重任务,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专业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对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还没有掌握,不懂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知识,因此,也就无法指导学生自主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所以,对于专业教师的培训各院校都要积极的加强,将教师的教育观念努力改善,使其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认真完成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协调与激励工作认真做好,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
2.2.1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反映冷淡
在现实中,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学校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较多,但在服务于企业方面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在企业中,其追求的是最大的效益,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
2.2.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以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遵照国家要求,要有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教育性。建设与应用标准应该有助于教师工作效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上课的益处应该让师生都感受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与教师参与,并且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不断更新。
2.2.3专业资源库建设资金不到位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共同负担,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些院校资源库的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资金并没有到位,并且向物流企业筹集资金也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导致学校资源库建设缺乏资金,影响物流专业资源库的建设。
2.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对策
2.3.1调动行业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从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来看,多家物流单位都愿意与学校合作,一同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但有着企业还是积极性不够,因此,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政府出面,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引导和刺激企业加入校企共建的大流,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2.3.2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群与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原则是“实践、实用、实际”按照体验与认知、技能考证与岗位实训、生产顶岗实习与综合模拟实训这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特点体现“分岗位、多方向、重操作”,指导课程与校内实践技能课程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有机的结合学生专业实战与专业模拟、技能鉴定与实践训练、综合训练与学生岗位训练。同步进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与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将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职业通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形成个人发展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并进的局面,从而实践递进式的教学体系。
2.3.3政府应加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政府要一方面在地方政策上支持与引导,不仅仅在文件与口头上支持,还应该出台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相应政策,牵起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的桥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支持经费。对于隶属政府的地方性官办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政府应概予经费支持,对资源库建设的正常运行从资金上给予保障。
3、结语
1.1研究对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级选修健美操的两个教学班,共60名大学生(不包括具有舞蹈基础和经常参加健身房锻炼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在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阅与健美操、舞蹈、体育教学方法、体育心理学等相关文章作为研究资料。
1.2.2问卷资料法
本研究采用顾海勇等(2012)编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分别从积极性、消极性、技能学习、体育关注度、业余爱好五个维度进行测量,该量表共有30道题,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式量表,每题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到5分。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实验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全国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二、三等级套路,实验组课程内容为全国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三级等级套路和流行舞蹈成品套路(含有多种风格的流行舞蹈元素),课的开始部分,采用舞蹈元素的律动组合进行热身、基本部分为大众三级套路和流行舞蹈成品成套动作教学,结束部分为形体塑形、拉伸放松。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对影响实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严格控制,以确保教学实验的客观性。独立完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两组的教学进度是同步的,实验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共18周,每周2个学时,共36学时。在教学实验结束时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方法。
1.2.4数据分析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比较结果
学生身体素质检查手段为,力量素质(一分钟俯卧撑)、灵敏素质(10米5乘5折返跑)、耐力素质(800米跑)、柔韧素质(坐立体前屈)。通过实验研究,实验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处于同一水平。
2.2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比较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如表2所示,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素质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加入流行舞蹈元素的教学并没有比传统健美操教学起到更好的的锻炼身体效果。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实验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加入流行舞蹈元素的健美操教学和传统的健美操教学对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起到全面发展的作用。而马娜(2013)研究中加入了把杆柔韧组合,所以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柔韧素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柔韧方面实验组要好于对照组。结合马娜(2013)的研究,认为健美操教学中要想使某项素质的显著性提高,需要增加特定的专项素质训练,而并非在健美操教学中加入某些流行的舞蹈元素。
2.3学生兴趣的影响
在健美操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对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其对健美操基本技术技能的理解掌握,并能到达锻炼身心的目的,才能促进学生自觉从事健美操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在选择健美操时主要是因为能帮助自己完成塑形和塑身、带有朝气和活力等,说明学生能在选课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对自己喜欢的健美操渐渐的失去了爱好和兴趣,并且失去了动力。经过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积极性、消极性、技能学习上的三个影响因子数据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体育的关注度、业余爱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流行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课后自主练习的次数增多、时间增长,技能掌握的更好,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都有所提高,解决了传统健美操教学中由于动作枯燥和单一等原因引起的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
2.4学生技能的影响
学生在教学实验结束时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方法,考核内容为全国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三级等级套路,对参加实验的60名学生进行同步考核。在学生技能考核过程中主要从动作技能艺术和完成两个指标来进行打分,艺术指标内容主要包含(艺术表现力、动作的节奏感),完成指标内容主要包括(动作的熟练性、动作与音乐的一致性、动作的规范性),每项20分,共100分。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艺术表现力、动作的节奏感、动作与音乐的一致性、动作的熟练性四个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由于在教学中加入不同风格的舞蹈音乐,例如Hip-Hop、的士高音乐、爵士音乐等快节奏和流行时尚的音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和表演欲望,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不同节奏的音乐节奏旋律演绎着不同的舞蹈元素,抒发不同的舞蹈感情,实验组的学生由于长时间受到不同音乐的熏陶,学生节奏感明显得到了提高,动作与音乐的一致性也得到提高。实验组学生对健美操热爱的程度增加,课的出勤率和课后自主练习加强,因此,动作的熟练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动作的规范性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认为,由于考核的内容为规定动作,实验组和对照学生都能对规定的动作都能正确的把握,所以差异性不明显。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