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博士生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报考条件
1.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是国家统招学历教育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已获得硕士学位(含专业学位)的人员(只有硕士学位而无毕业证书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已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2.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 所报考的学科或导师同意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详见2016年博士生招生目录“备注”栏);
② 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领域连续工作满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取得所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明(必须由授课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
③ 近三年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三篇以上内容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且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排名为前五名)。
3.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同意,并将加盖公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于复试时提交给报考院(系)。
4. 原则上,我校理工科各院(系)只招收非定向博士生(不包括工程博士研究生和国家专项计划博士生);非理工科院(系)可招收少量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在职人员攻读定向博士生(比例不超过院(系)录取人数的8%)。
二、报名
1.网上报名
申请者在网报前必须仔细阅读本招生办法和《东南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职考生报考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和录取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纠纷,与招生单位无关。在职人员报考非定向或定向博士生要求参见“东南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9月25日--10月25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于登入“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注意:考试方式选择“公开招考”),按规定如实填写和提交报名信息后等待审核。
申请人必须保证所有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作伪并核实,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且5 年内不再接受其报考。
2.资格审核
11月10日前,研招办网上公示资格审核结果。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者方能参加公开招考,请登入系统打印《报考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下载专家推荐信、《现实表现情况表》并按要求填写,按规定网上支付200元报名考试费;届时请考生密切关注网报系统审核状态和相关提示。
3.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报名材料须经报考导师和报考院系审查并签署意见,送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上网报名。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需提供的审核材料如下:
① 本人书面申请和简历;
② 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③ 由授课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出具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证明及成绩单原件与复印件;
④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清单及获奖证书或鉴定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
三、考试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1.笔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① 时间:2015年11月28—29日
② 地点: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考场安排可于考前一周在研招办主页上查询)。
③ 笔试科目:外国语(题型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听力和口语安排在复试阶段测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科目代码和名称以网报信息为准,一经确认不得修改)。
④ 笔试成绩将于一周后在研招办主页公布,考生可自行上网查询,我校不单独寄发成绩通知单。
⑤ 学校根据前两门笔试科目成绩(单科和总分)划定各学科门类的复试资格线,第三门笔试科目成绩将作为复试的笔试成绩部分。
2.面试由各院(系)自行组织。
① 原则上,各院(系)在笔试结束后即安排面试,特殊情况以院(系)工作细则为准。各院(系)工作细则将于11月上旬在研招办网站上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
② 面试前,考生须向院系提交以下材料,经审查材料齐全的方可参加面试:
1)《报考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原件一份(请手工填写联系方式)
2)专家推荐信原件两份
3)《现实表现情况表》原件一份(本校跨院系报考的应届生和外校应届生均须提供,由所在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填写,签章并密封。往届生确有困难的可暂不提供。)
4)本人有效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英语水平证明及等材料的复印件,原件备查。
③ 由各院(系)成立专家小组(一般不少于5位导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和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面试过程应严格进行记录并妥善留存备查,具体形式由报考院(系)决定。
④ 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复试前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和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加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加试科目及加试具体安排请咨询报考院(系)。
----在市场经济里,“文凭”是辨识人力资本数量及质量的“信号”。当专业知识的所有者与它所服务的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的时候,由知识的专业性便产生了关于知识商品的信息在供求之间的高度不对称性。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倾向于从被“市场”划入同一类商品的知识所有者当中,把那些以较高成本获得了该类知识的人驱逐出局。当市场为知识服务分类时,这分类意味着两方面的后果:(1)能力更高的人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同类知识商品的标签――文凭;(2)能力相同的一群人里面,那些付出了更高的学习成本的人其实具有更高质量的知识,却被同一种文凭标上了与“同类”的低质量知识相同的价格。
----在知识市场上适当地运用专家经验(包括学术制度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可以借助“文凭”筛选出能力更强的人;而不适当的制度安排则可能“逆向淘汰”知识质量较高的人群,或干脆导致知识市场的“崩溃”。事实上,学术堕落总是表现为学术文凭的贬值。
----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挽救中国学术,这已经成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化危机向我们提出的最难以回应的挑战。■
背景之一:校园里的明星
本刊记者 傅杨/文
----4月19日下午,影星巩俐在几个朋友的陪同下,造访北京大学,表示有意就读北大社会学研究生。社会学系系主任王思斌、党委书记吴宝科及林彬、杨善华等教授接待了巩俐,系里还为此开了一个会。一名本科女生告诉记者:那天下午本来有3节课,因为巩俐光临,老师只上了一节就跑去开会了。
----巩俐要到北大读研,在校园里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欢迎者称:巩俐作为国际知名人物,来北大学习能给北大增光。反对者认为:巩俐不通过考试,仅靠名气就想戴上“硕士”帽,是对北大的亵渎。
----争论双方声音都不算大,一则传言却越传越远:据说北大社会学系某教授是巩俐的影迷,偶然饭桌与明星邂逅,相见恨晚,巩俐述说了求学之志,该教授主动代为引见。4月19日,巩俐也曾对记者说:“北大有几个教授很喜欢我的电影,我这次来京为电影《漂亮妈妈》做宣传,才刚刚与他们相识。”
----为核实情况,记者打电话给北大社会学系,结果非常不顺利。第一次接电话的女老师叫记者去问党委书记吴宝科;给吴打电话,吴叫记者去问系主任王思斌;几次往系主任办公室打电话,王都不在,往家里打,王叫记者去问研究生院。记者为此跑了一趟北大。敲开社会学系研究生的宿舍,众人对此事默然。“大家不都是想弄一个噱头吗?”一研究生边敲电脑边回答记者。
----记者打电话给北大研究生院院长,他说此事正由黄老师经办。记者于是找到北大研究生院学位办的黄女士,知悉很多媒体都来过,同样的话黄已重复了很多遍。黄告诉记者,巩俐确实已经向社会学系提出了申请,但材料还未送到研究生院。巩俐申请“社会学在职硕士学位”要过三关:全国英语统考、全国社会学科综合考试、修够30个学分并通过考试。黄说,这不是对明星开口子,只要符合条件,普通人都可以在职申请学位。这种获取学位的方式与正规研究生的区别待遇是:没有学籍,毕业后也没有北大毕业证。
----据悉,巩俐申请的并非读研究生,而是研究生课程班。前者须通过全国严格的入学统考和复试;后者只由学校组织入学考试,修满学分,学校就能发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拿到结业证并拥有学士学位者,参加全国外语水平统考后,可以在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者,可获得硕士学位。
----黄特别向记者强调,希望记者公正报道北大和巩俐。黄也承认很喜欢看巩俐的电影。
----按照惯例,在5月底到6月初之间,巩俐就能完成报名、填表、资格审查等手续,9月即可上课,2001年4月即可开始第一次考试。
----有家媒体指出,通过“特殊方式”进北大的文体明星还有不少,如黄宏、李宁、张文东等。进入其他大学求学的明星还有邓亚萍、王军霞、伏明霞、谢军等。巩俐进入北大,不是个案。
背景之二:权力、金钱与校园
詹小洪/文
权力渗进科场
----近几年研究生考试持续升温。原因多多,恕不一一赘述。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金钱和权力的影响同样渗进了这一神圣的科场。
----一般来说,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计划内的招生还大多能按照规则,保证质量进行。乱就乱在计划外的委托培养生、扩招生、各种名目的研究生班。谁都清楚,学历、文凭对于今后在社会立足的意义所在:为官的一纸文凭是仕途升迁必不可少的阶梯,生意人有顶博士帽让人称作是“儒商”更觉受用。但是,他们或商务繁忙,或政务缠身,于是,经商的拿出三、五万元到一些“只考绩,不考勤”的某某大学研究生院,利用个把月突击学习几门课,修上几个学分,到头来雇个拼凑个论文,博士头衔就拿到了。或者出个几十万元在某研究生院搞个以自己姓名命名的基金,曲线变相地为自己捐学位。当官的则多在隶属本部门的高等院校研究生院业余攻读博士学位。
----1998年,笔者曾看到北京某大学研究生院报名册,当年该院共招收博士生100多名,其中计划外的有20多名,几乎不是某某司长、处长,就是某某公司董事长、总裁。研究生院招生创收的另一妙招就是办研究生课程班。招生单位可以派老师深入到各省、地、市、县甚至村镇去办研究生速成班。难怪,京城不少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生院被人们指责为“文凭加工厂”、“学历批发站”、“职称生产机”。
博士、硕士学位点、MBA培养点的含金量
中央戏剧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高级戏剧、影视艺术研究人才。其应具备坚实深厚的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修养,能从事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理论及实践等领域研究,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研究,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创见,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文化部门等,从事教学、研究、创作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学习方式、学习年限
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详见专业目录);学习年限均为3年。
学院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录取的非全日制博士应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遵守学院考勤制度,服从学院课程安排。
三、报考条件
(一)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二)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在资格审查(现场确认时进行)时必须已获硕士学位,否则按同等学力对待。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可打印后签字,须提供推荐人的联系方式)。
(五)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当提交已学过的硕士学位课程证明材料(证书和成绩单)和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全文(论文内容为相关学科领域,字数在20000字以上,论文在知网可查;不包含待及用刊证明等),并须在复试阶段加试(笔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中国话剧、外国戏剧),成绩合格(不低于60分)方能录取。
(六)现役军人应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有关报考要求,遵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现场确认时提交大军区政治部盖章同意的《军队干部报考普通高校研究生登记表》)
四、报名
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入学考试2018年实行“申请-审核-考试”的考试方式。请务必认真阅读招生简章及附件,完成以下报名环节,并按照要求提交报名、审核材料。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报名信息无效,不予准考;未通过考试资格审核的考生,不能进入以下(三)(四)环节。
(一)网上报名
时间:2018年1月5-11日(截止时间为1月11日22时)。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方式:
1、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入“博士网报”页面,按照要求填报个人信息,上传照片。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按照要求填写附件《课题研修申报书》,并发送电子版(word格式)至邮箱:bszs@zhongxi.cn。考生可同时提交公开发表的(相关学科领域)论文及艺术实践证明等材料(word格式)。
3、《专家推荐书》须由专家本人填写并亲自发送电子版(word格式)至邮箱:bszs@zhongxi.cn,须在邮件标题中注明被推荐人姓名。
4、港澳台考生参加网报,报名手续同祖国大陆考生,须经港澳台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后参加现场确认;外国来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考生不参加网报,须经留学生管理处审核后参加现场确认。(港澳台学生工作办公室、留学生管理处电话+86-10-56620498)。
(二)考试资格审核
1、学院对考生提交的《课题研修申报书》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审。每位考生的《课题研修申报书》由三名专家评审、其中两名评审专家评审成绩为7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考生所报考的导师、考生的硕士生导师以及推荐专家执行回避制度。
2、综合考生的《课题研修申报书》评审情况、《专家推荐书》、先修学历、考生提交的论文及艺术实践证明等材料,确定通过考试资格审核考生名单;
3、通过考试资格审核的考生名单,于3月20日前在中央戏剧学院官网公示。
4、考生的《课题研修申报书》所确定的研修课题,即为考生在学期间的研修课题,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修改。
(三)汇款支付报考费
考试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汇款支付报考费。
汇款日期:2018年3月21-28日。博士研究生入学报名考试费标准为200元/人、考生以银行汇款的形式汇到我院账户(汇款时应注明“博士生报考费”及考生本人姓名)。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东城支行;户名:中央戏剧学院;账号:332456018721。
港澳台考生及外国来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考生报考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现场确认
1、时间:3月27-28日,地点: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公楼一层),联系电话:010-56620342。现场确认必须由考生本人亲赴现场进行。
2、《2018年博士生报名登记表》,在研招网报名系统中填报信息后,在系统中生成、打印本表,报考定向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须由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在表中相应位置签署“同意报考全日制脱产学习定向博士研究生”或者“同意报考非全日制脱产学习定向博士研究生”(所填写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应与本人报考的研究方向相符)的意见,并签字盖章。应届生由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非院系)签章,档案在人才市场的往届生由人才市场签章。公章打印无效,电子签章无效。未提供上述签字盖章材料者,不予准考(港澳台考生无须盖章)。
3、考生须于现场确认时向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下列材料纸质版:
(1)填写、签章完整的《2018年博士生报名登记表》,交验身份证原件,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以及三张本人照片(2寸彩色证件照);
(2)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的教授(或专业技术职称水平相当的专家)的推荐书(推荐书中需按要求提供专家的联系电话,推荐书使用中文书写,手写签字);
(3)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论文评阅意见书和答辩委员会决议等(应届生只需提供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
(4)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并交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入学前应当出示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毕业证书原件,并补交复印件。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需于报名时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提交复印件。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不提交上述第3项材料,需提交已学过的硕士学位课程证明材料(结业证书、成绩单)和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全文;
(6)《课题研修申报书》,以及与所报考专业有关的论文(限已经公开发表的)、艺术实践证明材料;
(7)汇款收据(交复印件,验原件)。
网上报名信息通过审核、规定日期汇款支付报名费、现场提交的材料经审查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时间另行通知)。
五、考试
(一)考试科目
(1)外国语。(2)政治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政治理论)。(3)业务课3-4门。(4)口试(面试)。(5)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6)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加试(笔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中国话剧、外国戏剧)。
报考导演系的考生,“导演理论”科目须成绩合格(满分100分, 70分及以上为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考试;“导演理论”成绩合格者名单将于“导演构思”科目考试前通知考生。
(二)考试时间、地点:2018年5月7-11日,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中央戏剧学院。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六、体格检查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具体组织办法,本院另行通知。?
七、录取
(一)除《中央戏剧学院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注明外,每位导师招生人数最多不超过两名,学院预计招生总数不超过28名。招生人数如有变化,以教育部最终下达本年度博士招生计划为准。因专业目录中所列每位导师的招生人数之合,大于教育部最终下达给学院本年度的博士招生计划,博士生导师最终招生名额的确定,按《中央戏剧学院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名额的规定》(见附件2)执行。因上述原因(总)名额所限,可能会出现导师名下第一名不能录取的情况,请考生认真阅读文件,了解学院文件后审慎报考。
(二)我院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以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排序,并综合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业务素质、科研成果与身体健康状况等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入学考试成绩排序依据为:
1、各科考试成绩均达到我院合格标准的考生,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名(按导师分别排队);各科合格标准在考试结束两周左右划定、公布。
2、总分折算公式:“外国语+中外戏剧名著分析+业务课考试科目2+业务课考试科目3+专业面试(口试)。
总分相同按专业面试(口试)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外国语口语听力测试和同等学力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总分、专业面试(口试)成绩均相同的按照《中央戏剧学院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业务课考试科目3”的成绩由高到低排名。
学院将按照《中央戏剧学院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公布的导师招生人数要求,且符合《中央戏剧学院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名额及岗位工资标准的规定》,进行拟录取工作。
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除符合上述条件外,在本专业方向内,按排名先后,经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 并综合考虑学院学科发展情况后,进行调剂拟录取。
未尽事宜,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
(三)拟录取原则及名单向社会公示。我院确定的拟录取名单须经北京教育考试院审查通过后,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给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院规定时间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我院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除外),取消入学资格。
八、报考费用及学习期间的待遇
考生的报考费、体检费和食宿费均由本人自理。参加考试的往返路费、录取后赴校的路费、行李托运费等,由本人自理。在学期间待遇由我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确定。
2018级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北京生源(含定向和非定向)不安排住宿;非京生源(含定向和非定向)在昌平校区安排住宿。
九、学费标准
博士学位研究生每人每学年缴纳学费10000元。如国家有新的收费标准下达,按新标准执行。学院建立奖助体系,支持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完成学业。
留学生学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十、就业
考生可报考定向(录取后档案不转入我院,我院、考生及其档案所在单位签订三方录取协议)或非定向(录取后档案转入我院)博士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一、注意事项
(一)考生有关报名材料必须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若因上述问题使我院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二)我院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我院教师不以任何形式参加考研辅导。我院不指定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不提供历年试卷。
社会上以“中央戏剧学院”名义举办的辅导班与中央戏剧学院无关,请考生提高警惕,以免受骗。
(三)对在报名、考试资格审核或考试中发现考生有弄虚作假、伪造替代、抄袭雷同或作弊等行为的,取消考试资格,并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校生,将通知其所在学校,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二、联系方式
学院网址:zhongxi.cn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昌平校区地址(邮件寄送请使用顺丰95338):
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温都水城附近)中央戏剧学院研招办
邮政编码:102209
乘车路线:地铁五号线天通苑北站下车,换乘快速公交3线,温都水城站下车;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下车,换乘快速公交3线,温都水城站下车。快速公交3线请乘坐安定门—温都水城线路。(快3公交车有三条支线,请注意选择安定门—温都水城线)。
联系电话: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010)56620342 (未尽事宜及疑难问题)
(010)56620341 (考试资格审核相关问题)
纪检监察办公室
(010)56620371
点击附件下载:
2018留学生、港澳台考生报考博士研究生须知-终稿171207.doc
附件2:招生名额文件.doc
朱学义从教31年,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上创造了以下九大体系:
1.在全国首创效益成本法。朱学义教授1990年创造了“效益成本法”。该成果1994年获得了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被天津财经学院翟文莹编著的《高级成本会计学》、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主编的《成本管理研究》收录于“高等院校会计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中,为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创了成本及效益研究的新亮点。
2.在全国首次提出产权收益分配理论。朱学义教授1996年4月完成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企业收益分配制研究”项目,1996年5月15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鉴定为“国内领先”,撰写的“论产权理论与企业收益分配”1997年12月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开创了西方产权理论研究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密切结合的新亮点。
3.在全国首创资本化方法体系。朱学义教授1997年1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全国创造了“矿产资源资本化方法体系”,2002年12月9日被江苏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其“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研究”成果2005年12月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在全国首创矿产资源权益价值理论体系。朱学义教授1997年1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全国创造了“矿产资源权益价值理论体系”,2002年12月9日被江苏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其成果2005年11月获江苏省首届软科学成果一等奖。该理论目前已拓展到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5.构建了我国环境会计应用框架。朱学义教授1999年在《会计研究》第4期上发表“我国环境会计初探”论文,建立了我国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2003年12月,该论文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6.构建了我国智力资本会计应用框架。朱学义教授2004年在《会计研究》第8期上发表“我国智力资本会计应用初探”论文。该论文不同于其他智力资本会计论文之处是:首次从会计确认、计量的角度划分了我国智力资本的三大内容和类别―知识资本、智能资本、拓创资本,其中,智能资本按业绩计价(文中称“才能评定认定法”)是一种创新;论文提出与此相应的会计制度改革,建立了与此相关的资本回报模型。
7.构建了煤炭企业责任会计应用体系。朱学义教授深入煤炭企业调查研究,于1995年11月主持完成煤炭高校优秀青年基金“煤矿责任会计系统设计”项目,在我国煤矿首次建立了责任会计应用系统。此后,朱学义教授将该项研究扩展到整个煤炭系统,于1997年9月公开出版《责任会计应用研究》专著,将该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114个煤炭企业。1998年3月,“煤矿责任会计系统设计”项目获煤炭部“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年6月“责任会计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煤炭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8.在全国首创民本会计改革体系。朱学义教授2007年发表“论基于民本经济的会计改革”、“论会计等式的演变与改革探讨”论文,提出了会计改革的新等式“资产=负债+民众权益”。
9.在全国首创智力投资支撑理论体系。朱学义教授发表“论智力投资效应”、“智力投资支撑理论研究”论文,结合企业管理层收购现实研究智力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成果于2008年获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高位瘫痪女孩向命运发起挑战
1970年2月9日,郭晖出生于河北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副教授,母亲徐孔,也在该校行政部门工作。郭晖小时候在邯郸市实验小学读书。1981年5月9日,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课外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膝盖。没过多久,左腿膝盖处出现红肿现象,医生诊断结果是滑膜炎,连续治疗10多天,没有疗效。之后又多次转院治疗,病情反而更加严重,郭晖的身体也开始浮肿。经过化验检查,郭晖得了滑膜结核,结核已扩散到腰等部位,导致胸部以下瘫痪。
10月初的一天,郭晖感冒了,发烧怕冷,在床上翻来覆去,她忽然感觉双腿发麻,渐渐地竟没了知觉。郭晖吓得问妈妈:“我的腿呢?”妈妈愣住了,说:“腿不是在你身上吗?”正说着话,郭晖竟然尿床了,而她还浑然不知!妈妈见状大吃一惊。郭晖得知自己大小便失禁后,痛苦万分地大叫道:“我成了废人?我不想活了!”说着,就用头撞墙,母亲拼了命才将她拉住。郭晖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
1983年1月,父母带着郭晖辗转来到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在这里,郭晖进行了第一次开胸手术。这次手术清除了结核症状,但是,扭曲的椎骨仍然挤压着中枢神经。手术后,郭晖只能回家调养。呆在家里,郭晖只能躺着,无法坐立,时间久了,身体非常难受。因为妈妈还要上班,没人照看她,郭晖一个人在家,既孤独又行动不便。为了不上厕所,她只能不喝水。一次,郭晖口渴得难受,就伸手去拿杯子,不料却从床上掉了下去,摔在地上半天起不来……那种等死的感觉让她心如死灰。
1984年年底,父亲听北京结核病医院的医生说,孩子虽然瘫痪时间长,但年纪还小,可以再做一次手术。于是,1985年1月,郭晖做了第二次开胸手术,目的是去除骨头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手术30天后,郭晖的左脚大拇指终于可以动一点了,可她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左脚大拇指又不能动了。
面对病痛的折磨,郭晖已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开始慢慢适应。她的表现让父母颇感欣慰,父亲摸着她的头,叹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却是异常出众的,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父亲找出两年前的5年级课本,让她自学。由于郭晖躺在床上,后背垫得高一点才能看书,时间稍长就感觉很累,她便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看。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胳膊肘磨破了皮,鲜血直流。母亲见状,心疼得直掉眼泪。
郭晖将初一的课本学完了,父亲就将初二的课本放到她枕边……就这样,郭晖在床上用4年的时间学完了初中、高中总共6年的课本!
郭晖的出色表现和坚强的毅力让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次,他忍不住问郭晖:“孩子,你想考大学吗?” “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呢!可我的腿不能动弹,哪所大学愿意要我呀?”听了女儿的这句话,父亲一时哑口无言,只得难过地走开了。
父亲的话点燃了郭晖心中的大学梦。为了参加高考,她开始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可是,练了一段时间后,她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能和正常人相比。因为,她那时坐都坐不稳,时间久了,腿还会抽筋,后背也痛得受不了。连考场上的椅子都坐不稳,怎么考试?一时间,她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废人,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1990年9月的一天,河北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得知郭晖的想法后,给她支了一招:建议她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可以一科一科地考,一科一科地结业。这位老师还建议她学英语专业,因为毕业后可以在家搞翻译工作,也算是一技在身。郭晖听后,心里豁然开朗。
为了参加自考,郭晖报了一个培训班,上午上课,下午在家自习。她住在家中的客厅里,来了人还可以说说话、解解闷。客人走了,郭晖再看书学习,再累她也从不懈怠。
1991年4月,郭晖第一次参加自考,报考的三门课都考了全市最高分。凭着出色的专业能力,这年6月,21岁的郭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每天她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去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在那儿做翻译,工资标准是每月60元。这在当时算是一份不错的收入了。第一次领工资,郭晖开心地流下了眼泪:她终于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有些家长听说郭晖的英语水平非常高,就请她业余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于是,郭晖开始做英语家教。她教的学生有20多人,学生中学历最高的还有一位硕士生。她把每月做家教的收入都交给父母,自己收获的是劳动的快乐。郭晖很喜欢这份工作,这样可以复习自己学过的知识,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学生们都管她叫“老师”,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为了挑战自己,1993年10月,郭晖来到河北一所学院应聘教师职位。校方婉拒了她的求职,理由除了她的身体原因外,还因为她学历低。学校需要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而她只有专科学历,这让郭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郭晖是个不服输的人。她很快就开始攻读本科学位。经过一番苦读,1997年6月,郭晖拿到了自考本科学士学位,与此同时,她还顺利地通过了日语的全国统一考试。1997年7月,河北工程学院办了一个英语硕士进修班,进入该班学习3年后,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郭晖在英语本科即将毕业时,又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班学习,与此同时,她还选择自修法语。如此高负荷的学习,对于正常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对于高位瘫痪的郭晖来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是,在郭晖心中,学习已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可以让她苦中作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真心求职遭拒,
瘫女孩北大奋力攻读博士生
然而,求学的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2001年,郭晖在一次考试中,一时疏忽大意,把试卷搞错了,白白丢失了14分!结果,一向“战无不胜”的郭晖没能通过考试。想想自己的艰辛付出,却栽在了细节上,郭晖又痛又悔,躲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这一次的教训让她刻骨铭心,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2002年12月7日,郭晖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女儿5年的努力将在这一天得到检验,郭荣茂非常激动。那一天,郭荣茂早早地来到答辩室外,紧张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过了很长时间,答辩室里走出一位老教授,郭荣茂走上前问:“我女儿郭晖的论文行吗?”老教授激动地赞叹道:“你的女儿是个人才,这孩子答辩干净利落,十分精彩,日后必成大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心人天不负,郭晖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取得英语硕士学位。她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郭晖已经取得了自考的本科学历,以及在职硕士进修班的资格证明。2002年7月,她满怀信心地来到上次求职的那所学院,自以为能够谋得一个心仪的职位。可是,院方却冷淡地说:“你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据规定,不能录用。”
这个冷酷无情的答复并没有浇灭郭晖那颗渴望进取的心,相反,再一次激发了她的斗志。她要圆自己一个校园梦,她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到北大读书去!
可是,北京大学会向一个严重残疾、自学成才的女青年敞开大门吗?2002年12月1日,郭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北京大学英语系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我是一个高位瘫痪的女青年,是坐在轮椅上读完研究生的。我想考您的博士生,不知是不是可行。”10天后,郭晖收到了沈弘教授的回信。信里的话让她既惊喜又温暖:“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大重视的是学生的学识,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请你不要有顾虑。”
读到沈弘教授的回信,郭晖十分激动。由于她选的英语诗歌翻译是个冷门专业,从事研究者寥若晨星,就连找学习资料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父亲郭荣茂走遍省城的各大书店,也找不齐资料,只好向自己当年教过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求助,这才获得一套完整的书籍资料。
2002年12月30日,这一天,距离博士生考试只剩下75天时间。父亲担心女儿压力过大,就安慰说:“不要有思想负担,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咱们下次再考。”郭晖自信地笑了笑。
2003年3月19日,在父母的陪同下,郭晖来到北京参加博士生考试。当郭晖出现在考场时,很多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感觉很意外,一些热心的学生立即过来帮忙抬轮椅。郭晖很是感激,她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北大,以它的包容精神给了郭晖非常美好的印象。
2003年3月26日,5门考试结束。2003年7月3日,郭晖收到了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自己渴望已久的校园梦终于梦想成真,郭晖忍不住洒下了激动的泪水。目睹女儿一路走来的艰辛,郭晖的父母更是喜不自禁,抱着女儿,一家人相拥而泣。
郭晖自强不息的事迹传开后,成为当地人教育孩子的榜样。为了支持郭晖完成学业,邯郸市残联向她赠送了3000元现金和一部崭新的轮椅。郭晖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未名湖畔留下独特的风景,
女博士摇着轮椅上哈佛
可是,像郭晖这样的高位瘫痪患者,生活都无法自理,到北大读书,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为此,郭晖的父母商议决定,他们均放弃现有工作,由母亲到学校照料女儿的日常生活,父亲则在北京打工挣钱养家。父母为自己做出的巨大牺牲,让郭晖感动不已。
2003年9月7日,郭晖和母亲一起住进北大一栋宿舍楼内。北大宿舍主管人员为郭晖母女提供了一间单独的宿舍。
第一次上课,母亲推着轮椅把女儿送到楼前。楼有台阶,须要把轮椅抬上去才行。母亲一个人根本推不上去,同学们见状纷纷上前帮忙。
由于教室门窄,轮椅推不进去,郭晖只能被母亲背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为了使身体保持平衡,郭晖一动也不敢动,一节课下来,郭晖苍白的脸上直冒虚汗,累得不行。更要命的是,一不小心,她就会大小便失禁。怎么办?每次上课的时候,母亲就拿着女儿在厕所用的木凳,在门口等着。一到课间休息时,她就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把女儿背进厕所……
渐渐地,坐着轮椅上课的郭晖成了北大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好学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郭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抓紧时间,拼命学习。
郭晖虽然在这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校园教育,但她的底子却很扎实。因此,她读博之后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跟不上学习进度的问题。相反,由于刻苦钻研,她的学习成绩很好,系里的奖学金每次都有她的份。
郭晖博士读的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旁人看来,文学嘛,学起来一定很轻松,对此,她笑着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但是做研究则必须下苦功才行。”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英国17世纪的一位叫琼生的诗人,这位诗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三教九流,无所不知。要研究他的作品,首先得看懂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所以,郭晖在学会英、日、法和拉丁语之后,又选修了古希腊语。她的语言天赋和刻苦精神再次得到证明,一年后,她就可以用古希腊语来阅读有关资料了。
由于郭晖在英语诗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国内外一些出版社开始注意她。2003年12月30日,南海出版公司负责人找到她,请她为《海鸥乔纳森》一书担任翻译。郭晖便一边学习,一边翻译书稿。这本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
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2004年度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三等奖;翻译出版了长篇译著《尼罗河两岸》,为出版社校对了9万多字的《战争与和平》丛书分册。
在未名湖畔,坐在轮椅上的郭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不时地会有师生向她投以赞许的目光。经过一番寒窗苦读,2008年8月,郭晖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随着郭晖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她两次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语言论坛”和“世界诗歌研讨会”。
她扛住了命运的打击,一步一步坚强地走向未来,这一路攀登中,郭晖一直有当一名老师的梦想。有志者事竟成。2008年11月,郭晖再次美梦成真。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向她发出邀请,她从此成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郭晖拼搏了整整27年!
2012年3月,郭晖获悉河北省教育厅全额资助优秀高校教师赴海外留学的消息后,提出申请,希望自己能争取到这一机会,出国留学。她是河北开展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以来,第一位提出申请的残疾人。同年8月11日,郭晖的申请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评审委员会专家全票通过!
2013年1月10日,郭晖从北京飞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海外留学生活。出国前,郭晖表示:学成回国,她会继续留在河北工程大学,继续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郭晖把磨难变成了动力,自强不息,高歌猛进,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关键词:法国;学位;文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15-02
法国在《帝国大学法》颁布后,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教育制度。在其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追求大学自治与民主的声音不绝于耳,依然未能改变中央集权的教育制度。所以在今天的法国,文凭分为国家文凭和校级文凭。国家文凭由政府授权的单位颁发,遵照“全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审议会”制定的章程行事,校级文凭由学校自行颁发,只需按照学校的规定行事。其中,校级文凭不享有国家文凭所享有的权利。本文侧重对国家文凭进行梳理,在梳理时按被授权的主体分别进行说明。文章分为学位制度与文凭制度的涵义、 现有的文凭与学位两个部分。
一、学位制度与文凭制度的涵义
所谓学位制度是指“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是关于各种学位的构成,各级学位代表的学力以及学位授予资格的系统规定。”[1]借鉴学位制度的涵义,可将文凭制度理解为:文凭制度是指关于文凭的构成,各级文凭代表的学力以及文凭授予资格的系统规定。之所以将学位与文凭分别进行说明,是因为有些学校不能授予学位,只能颁发文凭。
二、法国现行文凭与学位制度
根据被授权的主体,本文将法国文凭发放单位分为:高级中学、大学技术学院、高级技术员班、大学校和综合大学。每个单位发放的文凭或学位都可用于工作或在相应的学校继续深造。
(一)高中颁发的文凭
法国中学毕业会考文凭被列为一级高等教育国家文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业士文凭。将其列为一级高等教育国家文凭,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法国的中学学制为7年(初中4年,高中3年)比大多数国家的中学时间都长,毕业会考非常严格和统一;第二,中学毕业会考文凭曾同时是大学法律和神学专业的初级学位,也被视为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合格凭据。”[2]
(二)大学技术学院颁发的文凭
大学技术学院是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两年培养的短期高等技术教育机构,其目标在于培养高级技术员和高级技工。“教学形式有大课,指导课,车间实习和2年年末的为期6个星期的实习。教学内容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每学年32周,每周32课时,两年共约2000学时。其中理论课,指导课,实践课分别占总课时的20%,35%,和45%。大学技术学院不实行学分制,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查,考查和实习合格,取得大学技术文凭。”[4]
(三)高级技术员班颁发的文凭
高级技术员班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级技工,一般设立于职业高中之中。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注重应用性和灵活性,强调专业知识。与大学技术学院相似,高级技术员班学生的成绩也由期终考试评定,成绩合格者,授予高级技术员证书。
(四)大学校颁发的文凭和学位
1.各种证书。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独特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程师学校、高等商业学校、高等农业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校的学制各不相同,除了2年预备班(CPGE)的学习,工程师学院和商业学院一般为3年,高等师范院校为4年,其他1到3年不等。”[5]大学校是法国的精英教育,其目标在于为法国培养高级行政官员、学者、企业管理人才及工程师。大学校主要招收大学校预备班结业的学生和持有高中毕业会考证书的高中毕业生。学生在大学校修完相应的课程,考试合格分别授予工程师、建筑师等证书。
2.工程师博士学位。1973年7月27日颁布的法令,对大学三个阶段的文凭和学位进行了统一和调整,新设的“博士―工程师文凭”改变了大学校不授予学位的传统。“工程博士学位是为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更好地从事应用研究所设置的一种学位,学制3至4年。”[6]第一年攻读深入学习文凭,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训练,参加有关的研讨班;后2到3年博士候选人到实验室实习并从事研究,进一步加深与工程师职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学习严格的推理,撰写博士论文。博士论文答辩通过,授予博士―工程师文凭。
(五)综合大学颁发的文凭
法国的大学系统分为三个相互独立又前后衔接的学习阶段,各个阶段的学生只要修完相应的学分并考试通过(有的需要论文答辩通过)就可取得相应的学位或文凭。前两个阶段为本科教育阶段,第三阶段为博士生教育阶段。在法国没有研究生教育阶段,它的研究生教育阶段相当于中国等其他国家的本科生教育阶段。
1.第一阶段:普通学业文凭。本阶段为基础教学阶段,学制2年。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并加深基础学科知识,使其多样化,以便他们能进入一个范围较广的工作领域;学会工作方法,取得对科学的敏感度”。[7]“本阶段不分专业,只设下列主修方向:法律、经济与社会行政、文学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应用数学、科学、神学、体育运动科学技术。教学分为理论课、指导课和实践课三种。”[8]“第一阶段学习结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大学普通学习文凭。第一阶段允许留级一次。”[9]
2.第二阶段: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本阶段为专业学习阶段,教学目的是“组织不同程度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特别要考虑到针对某种或某类职业做准备;同时,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其知识,加深文化修养,引导他们从事相应的科学研究”。[10]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一样,学制2年,这两年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年获得学士学位,第二年获得硕士学位。
3.第三阶段:博士教育阶段。学制一般3―4年,是一种“研究性培养和通过研究进行的培养,包括实施个人或集体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和不断进行科技革新的专业培养。”[11]1984年《萨瓦里法》对法国第三阶段的学位与文凭进行了改革,取消第三阶段博士和国家博士学位,改设新博士学位,新增指导科研工作能力证书和LMD学制。
(1)深入学习文凭。深入学习文凭在第三阶段第一年授予,要求选修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课程,并参加研讨班,撰写小论文。考试合格,小论文通过即获得深入学习文凭。它是一种研究型文凭,为进行研究工作做准备,其间的小论文一般成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雏形。
(2)高级专业学习文凭。与深入学习文凭为研究做准备不同,高级专业学习文凭是一种为就业做准备的高级资格,不可用于申请博士学位。“这种文凭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主要通过研究班,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应用性培养,训练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活动的技能,教学注重实际知识的传授,实习占较大的比重。”[12]
(3)新博士学位。1984年的《萨瓦里法》对原有的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为更好适应国际通用的学位制度,取消大学第三阶段博士,改设博士学位,并冠以颁发学位的高校名,学制作适当延长,同时取消原有的国家博士学位”。[13]这种博士学位被称为“新博士学位”。“新博士学位的学制一般比原第三阶段博士多一年左右,即:(硕士)或(工程师文凭)+(深入学习文凭)+3至4年研究工作。新博士学位候选者,可以是大学博士文凭或第三阶段博士文凭的获得者;也可是高等专业学习或深入学习文凭的持有者;还可是没有经过正规大学培养的人。”[14]“新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系统深入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并独立取得科学成就,必须提出高水平纯理论性博士学位论文。”[15]
(4)指导科研资格。指导科研资格是在取消国家博士学位后设立的,由于它一般要求申请者取得博士学位后工作几年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水平,“指导研究资格并不是、也不应被视为申请人的第二个博士文凭,就其学术水平和价值而言,它高于博士文凭”[16],所以也有学者将其称为法国的博士后文凭。
(5)LMD学制。随着欧盟的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法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于1998年开始尝试统一欧洲学制,LMD学制便是其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所谓LMD学制,即是“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五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八年后获得‘博士’学位。”[17]
参考文献:
[1]王璞.国外学位制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启示[J].煤炭 高等教育,2002,(3).
[2][14]钟金明.中法学历、学位和文凭关系的研究[J].武 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5).
[3][4]邢克超.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J].比较教育研究, 1982,(6).
[5][8]贺国庆,华筑信.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 势[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95,103.
[6]李兴业.中法两国学位制度的初步比较[J].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1985,(1).
[7][10][11]邢克超.战后法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 育出版社,1993:201,203,202.
[9][12]刘晖.二十国研究生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9:306,318,320.
[13]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255,256,374.
[15]钟金明.七国学位的比较研究[J].法国研究,1991, (2).
学在北大,顶尖大学体验,留学过渡;北大结业证
一流师资,多种教学方法,多彩活动,精细化课程
国内+国外,课程量相当于2.5年,自然衔接,省时省钱
学生实际1.5年考入日本名校,留日时间规划
锁定日本一流名校,全日本升学率,签协议保障考入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简介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早在2009年就已成立。2012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整合各类国际项目,将韩日英澳各留学班归口,截止2014年2月底留学韩语春季班开学后,我院国际项目学生每届已达500余人。北京大学留学日语班与日本多所院校合作,为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员提供留日通道。现已连续开办6届,学员结业时由外事专家亲自负责签证事宜,往届学生100%获得签证,全部成功入读日本院校。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系名校方向的留日班,入读本班的学员在北京大学接受为期半年的日语强化培训(实际900课时,相当于1年学制),将与北京大学统招生一同排课,上课、饮食及其他课外活动均在北京大学。“大师身边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学生能接受北京大学一流师资的教学指导,可自由参加名家名企讲座、学生社团,或到北大图书馆借阅图书、自习等。真实体验一流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为迈入国外大学做好准备,形成良好过渡。
为保障学员考入日本名校,北大日本留学班班还与日本升学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采用科学教材,针对不同考试自编辅导材料,针对不同大学制定应考策略等。学员将在中日两阶段课程中顺利过渡,既可以学到原汁原味的日本语,又能在最短时间内考入日本名校。
本班坚持高品质教学与留学,是众多怀有留日梦想学子的选择!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报名网址:pkupj.com/
联系电话:010-52881631 52881632
传 真:010-52881631
邮 编:100871
日本艺术留学概况
艺术生留学日本,选择最多的是动漫设计,原因日本是中国“漫迷”喜爱的动漫大国,这也就是学生学动漫的首选留学国家。津桥留学提醒,学习插画等专业也是学生成为动漫人才的一大捷径。日本动漫氛围浓郁,但日本漫画家却很少科班出身,而且日本漫画主要以精彩的故事内容和巧妙构架取胜,因此,除了学习比国内先进的制作技术外,也别忘了多学习日本动漫的故事策划的能力。
1、艺术设计类专业:A 纯美术(绘画,雕刻,工艺) B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美术印刷设计等),环境设计(空间设计,装饰等) C建筑设计 D漫画(插画,漫画等)E影视(影视,艺术表现,摄影) F艺术学(美术教育,艺术教育等-理论性的)G文化保护与修复。
2、留学费用:艺术类学费,国立的60-80万日元左右,公立70-100万日元,私立100-200万日元。
3、学校: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就一所);公立艺术类大学,私立艺术类大学,国公私立综合大学艺术学部(很多)。
4、考学:日语,小论文,实技,作品(本科还加上,文理科的科目)。
5、转专业:非艺术类转艺术类,首先确定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日本艺术类考试不像中国的艺术高考,中国的艺术高考基本就靠绘画+素描,但日本的艺术类,除纯美术要靠绘画+素描,设计类还要考设计能力,比如你要考平面设计,那就要拿出平面作品,而不单单只是绘画+素描。
艺术类学生想去日本留学,除了动漫专业还有很多优势专业如:
美术:建筑设计、视觉艺术、绘画(日本画、油画)、雕刻、工艺美术、设计科。
音乐:作曲、声音、管弦乐、打击乐、指挥、钢琴、民乐。
电影:导演、录音、灯光、摄影、影视。
北京大学留日班艺术留学概况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直录大学在
校考方面的优势,比如考试相对简单,优先与保证录取本班学生,1+4省时省钱等,因而非常适合有意留日攻读动漫专业的学生。而且,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元火动漫社,该社成立于1998年,是北大社团,14年的发展历程,在校社员就高达800人(总共2800人),分为技术部、COSPLAY部和动漫研究部等五个部门,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入读本班的有动漫基础的学生可以参加该社,能全面提升动漫技术水平,包括动漫理论等。目前,至少有四所直录大学开设有动漫专业,即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数字好莱坞大学和仓敷艺术科学大学。
日本动漫专业比较好的大学(可以入本科、插班):
数字好莱坞大学、京都精華大学、倉敷芸術科学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
大手前大学、京都造形芸術大学、日本大学、多摩美術大学、武蔵野美術大学、別府大学
東京造形大学、東京工芸大学、名古屋造形大学、大阪芸術大学、文教学院大学
文星芸術大学、女子美術大学、神戸芸術工科大学、大阪電気通信大学
徳山大学、東京家政学院大学、創造学園大学、東亜大学、宝塚造形芸術大学
另外:数字好莱坞大学、京都精華大学、倉敷芸術科学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是北京大学合作院校,有相应的学费减免制度(学费减免30%-50%)和奖学金制度。
京都精華大学仅仅需要留考的日语成绩,通过校内考试即可入读。
数字好莱坞大学、倉敷芸術科学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仅需要参加北大留学班结业即可入读。
其他合作机构
官方机构:日本驻华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协会、日中友好协会、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保障大学:保障大学,是指符合本班录取条件的学员,入读本班后根据文化课成绩和日语水平等实际情况,可签署协议保障其考入的大学。根据往届成功案例,这些大学有:东京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一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筑波大学、横浜国立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上智大学、东京理科大学、神户大学、御茶水大学、首都大学东京、埼玉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千叶大学、金泽大学、 信州大学、名古屋市立大学、关西大学、关西学院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明治大学、青山学院大学、立教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等国公立大学和优秀私立大学。
学业计划
大学与专业。入读本班的学生,将在中日专家的共同规划下,选取多所本简章里的保障大学作为志愿,这些大学既有非常努力才能考入的,也有稍微努力和正常发挥就能考入的。学生只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业,基本都能考入理想大学。在选择专业方面,决定之前会有科学分析,一旦确定好专业,由于一些名校有面试、校考甚至小论文,我们还将提供专门的课程,加深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和理解。这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考取该大学,更多的则是在帮助其着眼于未来,做好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计划。
学业时长。参加留考的高中生,北大0.5年+日本5.5年本科毕业,其中北大的0.5年为高三下半学期。国内大专毕业生编入日本大学的,根据其编入大学层次和专业课开学时间等情况,分为日本阶段2.5年、3年或3.5年毕业。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部分师资
一、国内阶段师资
安炳浩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入选世界名人录,出版专著多部。曾获韩国总统奖,安氏发音法的创造者,在北大从教近50载,桃李满天下。安教授精通日韩双语,现任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教师,并兼任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顾问。
金满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日语翻译,1977年留学日本,多次多年在日本讲学,且自1984年起至今曾多次担任国内及日本的大型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工作,是我国日语教学领域专家,长期从事高端日语教学。
孙晓勇 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在天津科技大学执教10余年,后入职某日资公司和某日语教育研究机构。现为本班专职教授,教学之余,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长期与北京市一线日语教授交流互动,每月都参加教学研讨会。
鲁塔娜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硕士,熟练掌握日语和蒙古语,高级教师,教学特点为思路清晰、严谨认真。现为本班班主任,兼负责与日本大学联络交流等事务。
其他日籍教师,均为北大、北外在读日本留学到中国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中日语言功底深厚,教学认真负责。
二、国外阶段师资
张 成 日本留考(EJU)日语科目主讲老师,曾在华中师范大学日语系任教,现被教育部公费派往日本一桥大学,言语专业博士在读。
薛 扬 留考数学主讲老师,高中曾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后保送南京大学数学系,现在就读于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评价9.6分(满分10分)。
姚韫一 留考数理化全能讲师,当年参加留考物理和数学都获满分,现就读于东京工业大学国际开发工学科。
马 赛 留考化学主讲老师,国内高考化学满分,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职化学老师六年,曾编写高中化学参考教材,现就读于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
孟驰也 留考文科综合主讲老师,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本科在读,曾连续三次综合科目满分。
刘云龙 留考英语主讲老师,拥有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曾在新东方任教并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庆应义塾大学言语教育博士在读。
关键词:前苏联;俄罗斯;学位;研究生教育
现代俄罗斯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在十月革命前沙俄时期高等教育与学位制度和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时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及学位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发展和巩固后,俄罗斯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具有两种学位体系,即专家―副博士―博士和学士―硕士―副博士―博士。而且,俄罗斯研究生教育只包括副博士和博士两个等级。这与我国和欧美大多数国家的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体系是有区别的。因此了解和探讨俄罗斯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变革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十月革命前学位制度的建立
1804年,沙皇俄国颁布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章程》。①规定大学可以培养研究生充任教师。同时也规定了大学具有授予学位的权利,并将大学学位分为三级:副硕士、硕士和博士。1819年,沙俄政府颁布《学位授权条例》,规定了学位的四级结构:有功效的大学生、副硕士、硕士、博士。在《条例》中还规定了学
位授予必须循级而上,不得越级。1863年,经过多次修改沙俄政府又颁布了新修订的《大学章程》。其中创立了“领取教授奖学金者学院”和“领取教授奖学金制度”,②即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综合大学的学生可以领取奖学金,毕业后可以在本校或国内外的大学深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前者便是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政府创办的研究生部的雏形。1884年,俄国政府对学位制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副博士学位,将学位结构减为两级:硕士和博士。大学本科不再授予学位。至此俄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位制度,对俄国的文教事业和其后的前苏联学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后来前苏联时期的研究生教育。
二、十月革命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
1.革命胜利初期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革命胜利后,党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废除各种等级的法令,在研究生教育领域,1918年,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部颁布《关于俄罗斯共和国国立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组成和机构的若干变动》的决议,宣布取消硕士和博士学位,废除了革命前的学位和学衔制度。
1925年,教育人民委员部通过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科学工作人员的条例》,明确规定在拥有高水平科学导师和科研基础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研究生部,通过研究生部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在研究生部学习和训练的学生被称为研究生,修业期限为三年。研究生部的设立标志着前苏联研究生教育的正式开始,标志着国家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开始。
2.30年代研究生教育的整顿和发展
1928年10月前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前苏联高等学校迅速发展起来。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30年,教育人民委员部决定成立研究生预备部,招收没有受过完全高等教育,但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期限一年。凡完成预备部学习计划者,都可以不经考试优先被录取进入研究生部学习。这一措施,对研究生数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1年全国研究生人数已猛增至1.27万人,与前一年相比,增加近3倍。
1933年全国研究生已发展到1.48万人,其中高校研究生8 400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6.7%,科研机构的研究生6 400人。③
30年代开始,针对前期研究生教育产生的一些问题,前苏联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位和学衔制度的重新建立。在1932年的《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的决议》中指出建立学位和学衔制度的必要性,并要求为此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933年建立了隶属于前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高等技术教育委员会学位学衔最高评定委员会。1934年1月13日前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学位和学衔的决议》,标志着前苏联学位和学衔制度的正式确立。《决议》规定,前苏联设立科学副博士和科学博士两级学位;在高等学校设教授、副教授、助教学衔,在科研机构设院士、高级研究员和初级研究员。这一学位学衔制度一直保留至前苏联解体。从此,在前苏联研究生教育中建立起副博士学位制度,研究生部开始招收培养副博士学位研究生④。前苏联学位制度的建立,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促进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前苏联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使前苏联研究生教育逐步完善。
30年代末,前苏联开始实施“三五”计划,建立了264个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也进一步发展。为了在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同时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1939年前苏联人民委员部《函授研究生部条例》,规定函授研究生享有全日制研究生的同等权利,修业年限四年。⑤前苏联人民委员部1939年3月31日颁布的《研究生部条例》形成前苏联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模式,使得前苏联研究生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该《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部是培养科学和科学教育干部的主要形式。研究生部设在拥有高水平师资和科研基础雄厚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采取竞试入学的办法,学习年限三年,实行导师负责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前苏联解体时期的研究生教育
1.战后恢复阶段(1945-1969)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前苏联遭受到空前巨大的灾难。研究生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十几年的时间,至5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恢复工作。50年代中后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48年5月22日,前苏联部长会议颁布《关于通过研究生部培养科学教育和科学干部》的决议。《决议》规定,可选派正在撰写学位论文的高等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师到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一年,以便完成副博士论文。调派期间保留原职原薪,毕业后返回原单位工作。这种培养副博士的形式在其后的1950年11月17日前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条例》中正式确立为一年制研究生部。⑥这种形式深受人们欢迎,成为大、中学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得副博士学位的重要形式之一。
1959年,前苏联政府又批准设立了一种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特别研究生部,其主要工作是定向为那些没有条件就地培养科学和教育人才的各部门和地区等培养高级后备人才,这类研究生毕业后须返回原单位工作。
1967年11月16日苏共中央和前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改进科学干部和科学教育干部培养工作的决议》。《决议》规定,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根据高等学校的推荐,把在学习期间表现有科研工作才能的大学生,直接招入研究生部学习。
2.70年代对学位制度的改革
70年代中期,前苏联对学位评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1974年10月18日前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改进科学干部和科学教育干部评定工作的措施的决议》,1975年5月8日前苏联部长会议批准《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条例》,1975年12月29日前苏联部长会议批准《学位学衔授予条例》。⑦规定将前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改组为前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向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各个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教育工作者授予学位和学衔的全联盟性国家机构,享有前苏联部级机关的权力,其主要任务是领导高级科学干部及科学教育干部的评定工作,对学位和学衔申请者提出统一要求,检查学位论文的质量及其科学和实用价值等。
3.80年代研究生教育的稳定阶段
根据苏共“二十七大”加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任务,保证从根本上改进科学教育和科研干部的组成,苏共中央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于1987年颁布了《关于改革我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基本方针》等六个文件,旨在改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高等学校科研的作用,提高高等学校工作者的待遇,改善研究生的物质和生活条件等。1987年9月15日由高等和中等教育部与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联合制定颁布的《关于在统一的继续教育体系内培养科学教育干部和科学干部条例》决定从1988年9月1日起,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博士生部,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四、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研究生教育
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后,拥有前苏联约60%教育资源的俄罗斯成为其教育遗产的主要继承人。前苏联时期的高等教育层次过于单一,且本科生不设学位,只颁发专家文凭证书。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发展,俄罗斯许多高校开始了旨在建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实验。
1992年3月俄罗斯联邦科学部高等学校委员会通过《关于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的决议》,同年4月,又颁布《俄罗斯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将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学制两年,结业者授予不完全高等教育毕业证书,不授予学位。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学制一般为四年,结业者授予学士学位。第三层次为完全高等教育,学制两或三年,毕业后授予硕士学位。在第三层次教育的基础上,还设大学后教育,即研究生教育,包括副博士和博士教育,学制各3年,毕业合格者授予科学副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增设表明俄罗斯高等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1993年2月22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最高评审委员会条例》。1994年10月24日又批准了《关于授予科研和科教工作者学位及授予科研工作者学衔的程序的条例》。这是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首次颁布的学位授予条例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条例。与前苏联时期颁布的学位授予条例和研究生部条例相比并没有本质差别,是前苏联研究生培养基本模式的继承和发展。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开始借鉴国外的“硕士学位”,经过几年时间终于建立起学士―硕士―副博士―博士的学位制度。这样在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就并存着两种学位体系。一种是前苏联时期保留下来的学位体系,即“专家―副博士―博士”的学位;一种就是借鉴国外的“学士―硕士―副博士―博士”的学位。90年代中后期以后第二种学位体系得到的长足的发展,大有取代第一种之势。
注释:
①②郭玉贵.美国和苏联学位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③符娟明,迟恩莲.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5.
④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⑤郭玉贵.美国和苏联学位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人民法院 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工作总结 一、活动的开展情况
根据市委关于《20xx年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意见》精神,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经研究决定,于20xx年4月9日,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意见》,机关党委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对今年创建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安排。半年来,在市委以及机关工委的指导帮助下,中院“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浓厚了全院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干警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开拓了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干警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有的助审员被破格提拔为中层领导,现有的23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为40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66。“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主要做法
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党组边实践边探索,形成了在活动中凝聚力量、在凝聚力量中开拓创新,在开拓创新中加快发展的目标定位,确定了以先进的学习理念武装人,以强化认识为先导,以自觉为基础,以坚持为关键,以考核为保证的创建工作思路,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学习制度,为争创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制度保障。
1、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半年来,院党组多次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创活动等内容举行专题会议,展开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还就新时期法院工作如何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开座谈交流。全院上下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院长其他院领导先后带队到各基层法院及人民法庭开展调研指导,并撰写了调研文章,部分调研论文已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院长撰写的《审判工作应体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一文,被《浙江审判》采用,在院领导的模范作用下,全院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调研氛围。全院90多位干警,人人都写了学习十六大体会文章,已在党小组和支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全院20多位处级干部,40多位审判员都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或学术文章,***撰写的学术论文《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获今年省法院系统第十三届学术论文一等奖(全省共二篇)。
2、强化素质,狠抓落实,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学习网络。
我院进一步创立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制定了教育培训计划,明确了教育培训目标。即到20xx年,审判人员本科学历(含经专项培训合格)的达100,法律研究生班结业要达到50以上。为此,全院积极组织力量,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开展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其中学历教育方面:全市法院60余名干警入学的法学研究生班,现课程已接近尾声;北京大学专升本远程教育的两个班的学员郡已通过了一半课程的考试。在职培训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组织的专项培训工作第一期共72名学员已顺利毕业,第二期培训考试工作也将于年底前结束;此外,半年来,全市共组织70余人次参加了上级法院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各层次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拓宽了干警视野,提升了干警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持之以恒,加强考核,建立健全学习长效机制。
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党组在强调自学的重要型并充分调动干警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着手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长效开展,首先在学习时间上,我院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如周一晚上定期学习制度,每周一晚上,举行不少于两小时的集中学习,该制度在刚实行时,部分干警感觉到很不适应,但是经过几年时间的坚持,全院干警不但适应了集中学习,而且还进一步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次在经费问题上,我院制订了相应文件,在基本建设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学习经费的投入和学术成果奖励的力度,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干警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院加强了对学习情况的考核监督,将每个部门的学习情况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部门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与年终考评部门奖金挂钩。今年,我院组织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干警的职级晋升和助理审判员晋升审判员的工作中,都把政治和业务的考试作为必经程序,与民主测评得分和考核得分一并计入总分,最后按总分的高低决定录用。经过一年多的贯彻与坚持,全院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理念,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4、学用结合,讲求实效,努力完成学习成果的转化。
今年的争创活动开展以来,院领导多次强调将所学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指导于实践,应用于审判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做到以“公正与效率”为核心,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为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我院结合最高院、省高院的部署,开展了全市法院“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采取自查和他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审查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案效率。今年1-8月,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7758件,民事6714件,行政121件,执行案件3665件 ,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做出了更大的努力。
关键词:高校;行政法治;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97-02
法治原则触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是近现代社会法律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1999年以“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为标志,以及后来的“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法院对两案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态度,受理并认定这一教育纠纷的行政法性质,使司法的阳光照进了大学的殿堂,引起了教育界、法学界的普遍关注,为后来的很多类似案件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也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将行政法治引入高校学生管理,也让高校以法治的要求评价和改进现行的管理制度。
一、高校在行政诉讼的地位评析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代表国家行使教育权的行为引发的争议应当属于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两类。高等学校属于事业法人,一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如果法律法规授予其一定的行政权,其就有可能成为行政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22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8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可见,依据《教育法》、《学位条例》的授权,高等学校在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和处分时,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作为行政主体,其相对人(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及第25条“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的规定,对高校提起行政诉讼,高校也必然成为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
二、行政法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适用
1.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其应当包括事前通知,事中说明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事后送达、告知相对人救济途径等。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正当程序原则,才可以更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推动高校的人性化管理。
在“田永案”中,对田永“按退学处理”,涉及被处理者的受教育权利,从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原则出发,作出处理决定的单位应当将该处理决定直接向被处理者本人宣布或者送达,允许被处理者本人提出申辩意见。只有严格遵照正当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才能保证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而该高校对于这次处分行为既没有向相对人田永送达,更没有听取被处分人的陈述和申辩,处分程序上存在明显瑕疵,这也是本案高校败诉的主要原因之一。
2.依授权而行政的原则
在民法领域,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人们就可以去自由地实施任何民事行为,即:“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在行政法领域,贯彻的是“法无授权不可为”,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的规定,高校处分权属于法律法规授予高校管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分权的行使是代表国家履行教育管理的职能,以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
有些高校制定的内部规范文件在涉及学校成员的某些权利义务时,对权利作限制性规定,对义务作增加性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抵触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刘燕文案”的审理中,北京大学为提高学校博士培养水准,规定博士生只有在通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批准,授予其博士学位后才能获得博士毕业证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确立了学位、学历分离制度,要求博士生只要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即可获得毕业证书。高校制定的内部规范与其上位规范发生了冲突。高校却能够依据内部规定,对学生实施纪律处分,并且无须与学生协商,即能够直接引起学生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并且,高校的处分决定一经作出,在没有被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高校本身和学生以及其他机关都具有拘束力,学生必须服从,这势必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在高校被授权的学生管理范围内,贯彻依法行政更彰显出其重要性。
3.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它要求高校在规定学生的纪律处分时,应兼顾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必须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处分时,应注意把对学生权益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2条规定了高校享有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处分权,该规定第54条对作为五种处分种类之一的“开除学籍”规定了七种适用情形,对第53条规定的其他四种处分种类:“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的适用情形却未做出规定。并且,第54条关于“开除学籍”处分的几种适用情形的规定也都是原则性的,其处理程度需要高校自行把握。因此,各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注意设定的处分与学生的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认错态度等相适应,做到过罚相当。
在“田永案”中,田永在参加课程补考过程中,中途去厕所,掉出随身携带写有公式的纸条,被监考老师发现,停止了田永的考试。北京科技大学根据该校“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第3条第5项的规定,认定田永的行为属于“夹带”的性质,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按照该通知对田永的处理明显过重,违反了“比例原则”,最终被司法机关认定无效,而撤销了该处理决定。
三、正确处理司法审查与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对于法律法规、授权以外的其他教育管理行为,高校并不必然成为行政主体,其在自治范围内实施的教育管理行为也不是行政行为。
1.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
合法性审查,是我国行政诉讼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情形下可进行合理性审查)。在高校行政诉讼中,对于受教育者是否达到毕业水平、是否授予相关学位的问题,涉及对学生学术水平的判定,也关系到高校的自主管理,法院不会对该类问题直接作出代替性裁判。法院审查的是高校颁发证书及不颁发证书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经过了法定程序以及实际所采取的程序是否合法。“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包括对颁发毕业证书还是颁发结业证书,是《教育法》规定学校可按照其章程自主管理和依法行使的自由裁量权,不属于法院裁判的主要内容。
在“刘燕文案”的判决书中,因程序瑕疵,判令“撤销被告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不授予原告刘燕文博士学位的决定;责令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于判决生效后三个月内对是否批准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的决议审查后重新作出决定。”至于该学生符不符合学位授予的条件属于学术评价,这是高校的自治权,属于学术自由的范畴,法院只能对其进行程序合法性审查,至于学生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授予其学位的标准,司法的评价不能代替学术的评价,司法审查不应介入。
另一方面,高校制定的章程本身有违法嫌疑、违反以授权行政原则时,也应该接受合法性审查。“田永案”中北京科技大学下发的“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对于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重于当时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而被法院判令无效。
2.处分权的外部监督
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高校对学生的处分权,应进行外部司法监督,但并不是将所有的处分行为都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将对学生影响重大的、足可以改变学生身份的“开除学籍”、“退学”等处分提起行政诉讼,对于其他处分类别,例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不需要进行外部司法审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可视作高校内部纪律处分,它并未实质改变学生的身份,对学生的受教育权未构成重大影响。学生可通过申请校内救济,或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扩招及学费等问题的研究颇多,对高校的法律定位、法律责任的承担少有论及。这也是对高校提起行政诉讼案频发的原因,不仅损害了各方的利益和权益,也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加强高校法律地位和职能研究,准确地把握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等问题,真正实现依法治校、自主管理,保障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婧.我国高校教育纠纷的法律类型及其解决机制探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8,(11):214-218.
一、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概况
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简称UNSW),成立于1949年,是澳洲五星级名校之一,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兼有文科学科的综合性大学。UNSW不仅是澳洲“八校集团”的成员,而且是东南亚、欧洲及北美洲最负盛名的“21世纪大学集团”的成员,在澳洲只有3所大学为该集团成员。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其一流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被亚洲周刊评为亚太地区前十位的大学。美国时代周刊的世界大学排名在40位,其中工科(Engineering)排名第19位。
新南威尔士大学目前的战略计划是:强调这样的学习和教学环境,“通过接触研究,给优秀学生提供经验及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及“为作为全球公民的学生提供国际机会及远景”。
大学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创新是未来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研究范围日益扩大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专业研究中心,正在应对21世纪复杂的科技、社会及环境方面的挑战。对于本地及国际学生,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研究人员,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创新议程是加强学习经验和扩大学习机会。
“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其关键是具备能吸引最佳教职员和学生的设施―我们正在创造一种环境,从而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大学”,“UNSW is a stro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one of the great advantages of studying at UNSW is that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incorporated in coursework programs and often students are taught by academic staff conducting research. UNSW also has very strong links with industry, which ensures that the programs offered are relevant to industry needs”.校长伊尔梅说。
新南威尔士大学非常注重教育与科研的跨国界交流与发展,它的办学风格美国化,与传统的英制大学有明显区别,因此吸引了众多美国学生透过国际交换学生方案(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前往UNSW学习,学时半年或一年不等。目前,大学有来自135个国家的近9000多名国际留学生。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前往世界其他优秀大学进行交流,目前已与世界160余所优秀的顶尖学府有广泛合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纽约大学、维吉尼亚大学等的交换学生合作。同时也与中国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院校发展学术交流。
二、UNSW大学的“教与学”特点
在UNSW大学期间,笔者曾参加了几门工科(Engineering)课程的学习,其中包括专业课如光纤通信、专业基础课如电路原理和基础课如物理等等的学习,通过与有关教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对其“教与学”的特点大致归纳如下:
(一)授课方针。
UNSW大学的授课方式旨在教会学生学习该门功课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灌输本门课程的现有知识。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提高,今日的真理就有可能是明日的谬误,与其单纯向学生灌输目前该门学科的知识,不如交给他们现在及日后学习该学科的方法。
(二)教材。
为教给学生该专业最新、最全面的知识,UNSW大学本科教育选用的教材每一年、每一学期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且既旋是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对该门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所教授的内容也有差别。通常在一门课中除了本门的教材外,教师还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讲授的进度和范围去查有关的书籍,一般每节课下来都要查五、六本书。这对于我们本科教育中的教材老化现象和一门课一本书的授课模式不无启迪。
(三)授课方式。
在UNSW的大学教师授课中,不同教师之间的授课方式各有千秋,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有的可能把教材的头几章与中间或最后的几章合并起来,或者围绕主题却游离教材之外讲。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运用独立的思考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不是像国内那样,教师按照手中的教材逐段逐页地力图讲深讲透。
(四)课堂学习。
一般授课都是在大阶梯教室(UNSW大学叫做Theater),在课堂上学生们很少“正襟危坐”,而有很大的随意性。但随意归随意,没有学生干扰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讲。当然,也时而有学生举手向授课老师提问。课间休息时,学生们也不会顾及教师的颜面而委屈自己去接着听不愿意听的下一节课,抬脚走人是常事。
(五)课后学习。
为让学生们能更充分地理解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在授课结束前教师通常都要给学生们安排一定的作业。一般作业要求以小论文的形式围绕本节授课的中心内容,阅读并参考有关的学术文献来完成。学生们在论文中要引用有关的学术文献时,必须在论文后注明出处,以示言之有据,并且引用文献不能超过论文篇幅的50%,否则便视为抄袭。小论文的成绩也在该科的结业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有的可能会占30%。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在课后查资料、做作业和写论文的时间往往要比在课堂上听课多得多。在图书馆里,经常可见学生们忙迸忙出地借阅有关书籍或在复印机前大量复印书上的材料,营造出一派令人难忘的学术气氛。
三、UNSW大学的课程计划与课程设置
在UNSW大学的两年多时间里,笔者对大学的课程计划与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后面还专门对某学院的一位教学主管进行过一次专访,大致归纳如下:
(一)课程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s)。
首先表现在课程计划数量众多。如UNSW大学有600个本科专业计划(还有300多个研究生专业计划),较之我们一所高校仅几十个专业,UNSW大学给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选择,较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这样多的学位计划设置,会不会导致分科太细、专业狭窄弊端呢? 当然不会!课程计划大多是跨学科、跨专业计划。一个专业可以与其他专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专业。如商业(Commerce)就有商业研究、商业研究与会计、商业研究与经济、商业研究与法语、商业研究与地理、商业研究与德语、商业研究与法律、商业研究与西班牙语等等。这样灵活的跨学科专业设置,一方面较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另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复合型人才、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科体制改革、学科专业的融合和新的学科增长点培育。
(二)课程设置。
除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科专业外,大多数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大类、平台课程模式,学生在前两年只是修读大的学科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到第三年才确定自己的专业,从而选取相应的学位课程。值得提出的是,这种选择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学生在有关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专业。
与当前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相比,UNSW大学的课程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课程少而精。必修课只有十几门,总课程门数也只有二十几门,没有各种强制规定的必修课。不像我国高校,在4年学制中学生一般要修读40门以上课程,课程学时数少而课程门数多,导致上课的“头绪”多,每门课浅尝辄止,忙于上课和考试,疲于应付;2.课程设置非常灵活,极大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兴趣;3.非技术类课程少。从UNSW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到,非技术类课程几乎没有,而我国高校非技术类课程,如思政、外语,体育、管理等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22%~25%,相比之下,在同样的四年学习生崖中,我国高校学生学到的技术类知识就少得多。
四、UNSW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正在倡导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要普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笔者亲身经历过的UNSW大学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如下:
(一)多种多样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大多以讨论法为主。
如采用工作坊(workshop)、讨论会(seminars)、讲授法(tutorial)等多种方法,团队学习、合作学习是普遍的教学模式,既有大课,也有小课,既有系统知识讲授,也有知识的应用,还有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过程和机会。
(二)课程团队合作教学。
很多课程都是由教学团队合作完成,由课程负责人安排、设计这门课程。一次大班讲授后,再由其他团队成员分小班上课。如笔者曾经上过的一门光纤通信课,先由一位教授在一个阶梯课室讲授两小时,再将大班分成多个20名左右学生的小班,继续分小班教学,每个小班有一位教师(或博士生)。教师又按几人一组将学生分成N个小组,分组讨论、学习。
在培训中,依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加强师范生顶岗实习管理;不断创新学前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格局。
一、培训准备精细化
做到“两个明确”:
1. 明确培训目标。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帮助幼儿园“转岗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适应并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吉林省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以更新农村公办园园长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帮助园长熟悉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幼儿园教育规律,切实提高园长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专家型的管理人才,从而推进我省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2. 明确培训任务。“转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任务:
(1)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培养职业道德素养、法制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情操修养和身心健康等,能够在教育和保教活动中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2)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发展、幼儿教育和保育等专业基本知识。
(3)掌握班级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安排与保育、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幼儿评价与师幼沟通、玩教具制作、当地资源利用等专业技能。
二、培训过程系统化
实现“三个确立”:
1. 确立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培训工作实行三级管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国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培训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5个执行小组;并在培训班组建了班委会,从而形成学校、部门、学员都参与的三级管理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
2. 确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三个项目均按《“国培计划(2012)”课程标准(试行)》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精心组织、确保质量,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1)“转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以“专业技能”为主,包括最前沿的学前教育理念的渗透、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保育、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幼儿发展与保教知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2)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结合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发展水平与现实需求,以全面提高保教水平与专业能力为宗旨,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反思为培训主题,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培训内容:一是专业理念与师德。通过研修,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前沿信息,改革动态,发展趋势;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明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幼儿园教育特质,纠正与防止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参训学员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理念。二是专业知识。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获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扎实掌握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识知识等学前教育教学基本方法与内容,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三是专业能力。加强案例研究,拓宽专业领域,构建知识与能力的新平台,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内容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等。
(3)农村公办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实际和公办园园长的需求,设定培训主题和培训课程,使课程内容贴近农村幼儿教育实际,避免“城市化”倾向;重视幼儿教育的实践性、操作性,避免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为此,本次培训我们共设计了三个维度,十一个培训模块: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中选取了2项内容(师德修养;专业理念);在“专业知识”中选取了4项内容(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用知识);在“专业能力”中选取了5项内容(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教育活动是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思;家园合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切实提高了培训实效。
3. 确立优秀的师资团队。实行首席专家制。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首席专家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严仲连教授;“转岗教师”培训项目首席专家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萍教授;农村公办园园长培训项目首席专家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继续教育项目评审专家张贵新教授。我们还先后聘请了蔡珂馨、赵刚、但菲、丁海东、杨飞龙、赵小华、刘然、孙英敏等一大批专家、优秀园长及一线教师组成了强大的专家培训团队。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做到“六个结合”和“四个突出”。即省内与省外相结合;专家与一线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例观摩与成果交流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在岗研究相结合。突出参与互动,突出案例教学,突出问题解决,突出个性发展。
聘请专家讲学、导师授课。采取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动手操作、学员论坛、课题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广学博积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培养其特色化教学能力。
四、考核方法多元化
1. 集中学习考核。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以课程作业、学习心得、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实践考核以案例分析、交流研讨、活动设计、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
(2)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关注学员出勤率、课堂讨论参与率、作业提交情况等;结果考核主要对学员提交的各种任务性作业进行质量考查。
(3)综合考评采用百分制:学习表现占20%;理论学习与研讨占30%;教育教学考察与实践占30%;教案设计占10%;课件制作占10%,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2. 顶岗实习学生考核。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单位的评价、实习报告、听课笔记、活动设计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3. 返岗研修考核。对学员培训后专业发展情况及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对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变化效果进行评价。
五、培训交流全员化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全方位交流平台:建立QQ群、制作学员通讯录、建立培训网站,实现了跨地域的多种交流方式。
六、培训效果
1. 服务质量提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培训总体满意度极高。
2. 专业素质提升。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方面一些想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满足了农村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迫切需求,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
3. 办学质量提升。加强了我校与省内各幼教部门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了解,特别是师资状况的了解,对于我校今后进一步面向基层,不断提高服务、引领学前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实践能力提升。顶岗实习学生通过三个月的置换实习,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我校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5. 培训业绩提升。
(1)文本成果:培训方案及具体教学计划、学员手册、学员调研问卷、研修日志、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论文、反思总结、培训简报、培训管理档案(登记表、信息数据库、跟踪座谈联系信息、结业证书信息、考核表、自评报告)等。
【关键词】 中医; 师承教育
中医药学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而始终存在的,在中医院校教育之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师承教育。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于学术的耳濡目染、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使弟子慢慢感悟中医的深厚内涵,以及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遗憾的是,现在传统师授家传的方式已日渐减少。所以,在以院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今天,提倡重视师承授受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医教育中就更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问题抒其管窥之见,就教于同道。
1 实行高层次的师承制
在20世纪以前,中医师承教育(通常称为师带徒)一直居中医学教育主导地位,为传统中医“原汁原味”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中医大家,皆是通过师授家传的形式获得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现代也有许多著名中医专家通过师承方式成为中医名家,如北京名医关幼波学自家传,其严父关月波即其严师;南京名医叶橘泉,17岁拜在张克明先生门下学医;沈阳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曾先后拜过4位老师。由此可见,名师耳提面命,是成才的捷径。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成才者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1]。由国家科技部的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江西中医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对当代百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有家传、从师经历分别占44,72人次[2]。为了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人事部1990年联合召开拜师大会,实行高层次师承教育,为1607名全国老中医精选高资历继承人,到目前已出师了3批学徒。第四批学术继承工作在2008年已启动。弟子出师时要求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技能技艺水平,还要求能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实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 第一批研修已于2007年底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继续开展第二批研修项目,拟在全国继续遴选200名优秀中医临床医师实施培养。研修项目明确提出“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这个法宝。通过精读四门典籍,泛读六部以上与本专科相关的医籍,师徒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加之弟子临床实践,掌握各个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思维和特点。许多高徒出师后已成长为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2 中医医疗机构成立名医工作室
全国许多中医院得益于“师带徒”的培养人才形式,形成连环的“集体带、带集体”模式,并相继成立了名医工作室。广州、上海、成都等中医教育历史较悠久的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医院校,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以建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的方式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发掘、整理和继承工作。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01-07,首批成立了胡建华、邵长荣、施祀、邹菊生等名老中医领衔的四个老中医工作室。2005年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黄浦区卫生局和黄浦区中心医院共同主办“名中医石仰山工作室”,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同志曾致贺信,表达了国家政府对老一辈名老中医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爱及对专家工作室这一形式的肯定。2006 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该院在四川省唯一获得中国医师奖的的张廷杰主任成立了“张廷杰专家工作室” [4]。 名医工作室将名医的学术成就、经验、学术思想、专题讲座、示范诊疗过程及手法技能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进行全程记录,将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尽可能全面、有效、真实、客观地保留。同时,工作室还将名医的临床诊治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使其上升为理论、科研思路及学术著作,供中青年医生随时查阅、学习,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得到启发,并利用名医经验,提高中医的整体临床水平。随着我国各省名医工作室的开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于2007-10分别成立了12个名医工作室,通过发挥名医工作室的信息功能,发挥名医工作室的教育功能,发挥名医工作室的研究功能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研究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及借鉴的平台。因此,建立专家工作室,是进行师承教育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亦能很好地实施师承教学、临床、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3 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
中医师承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各有利弊,现代中医教育应该融合两者之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5]。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出:“要建立中医药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教育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及中医药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长春中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开始招收了中医师承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将传统中医师承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进行有益尝试。导师不仅有本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还特聘全国名老中医任继学教授担任师承班导师组组长。师承班学生一方面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进行毕业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正常毕业并获取学位,另一方面通过师承班的结业考核,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师承班结业证书。按照学课程、做临床、跟名师的培养思路进行人才培养。导师采取言传身教和理论讲解等形式,使研究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领会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绝技,使中医薪火原样传承。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开始与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相结合。继承人通过精读古典医籍、跟师学习,做好跟师笔记、随诊医案或操作记录,并细心揣摩、仔细领会,撰写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继承人在出师后可以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在高层次中医师承培养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将传统中医师承培养与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是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是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创新模式[6]。
4 中医传统班制及本科导师制
中医教育必须注重中医自身规律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医培养目标必须锁定在“培育中医传统文华根基”这个根本点上,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医思维方式”的人才,留住中医的“原始基因”,才能真正培养出临床疗效卓著的中医名家[7]。深入研习古医籍是中医成才必经之路[8]。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临床教学工作的意见》,随后,湖北中医学院开办中医教改实验班,广西中医学院开办中医传统班,福建中医学院开办本科生师承班,山东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开展7年制传统班。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的总原则是“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读经典即研读以中医四大经典为首的经典著作;做临床即从第二学年开始在医院上临床课,长期大量地直接接触病人。师承教育试点班的临床教学,以中医药为主体,突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从门诊到病房,严格遵循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跟名师即拜名医为师,试点班的教师皆是院校顶尖级的临床尤为突出的教授[9]。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核心,合理安排西医知识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即确定一对一的导师,通过随师应诊,领悟中医理论精髓,继承导师学术精华,以便掌握较高的中医特色诊疗水平。这些尝试取得了可喜和令人振奋的效果。
总之,师承制教育方式,在中医教育的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形势的发展, 师承教育培养也将不再拘泥于单一传统的民间师承方式。实行高层次的师承制、中医医疗机构成立名医工作室、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中医传统班制及本科导师制,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师承教育培养形式,对中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必将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丛 林.一代名医成才的基本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02.
[2] 黄利兴,刘英锋,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87.
[3] 邓华亮,田思胜. 师承制教育模式内涵的探索[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86.
[4] 王晓峰,周 云,蒋 华. 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 新疆中医,2007,25(5):101.
[5] 夏 蕾,郭建刚. 建立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1):14.
[6] 戴恩来.关于中医教育模式有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甘肃中医, 2005, 18(3): 37.
[7] 王新陆.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构想[J].中医教育, 2005,24(5):1.
第28期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
一、招生范围
凡在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未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系统训练者,刚分配到图书情报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新转岗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二、教学内容
图书馆工作概论;文献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工作;文献分类标引;文献编目工作;参考咨询工作;文献检索;工具书;连续出版物工作;图书馆所需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图书馆管理工作(含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读者工作;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图书情报研究与论文写作;典型参观。
三、培训教材:讲义及参考用书。
四、师资力量:
授课老师均具备丰富的教学及实践工作经验,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五、培训时间:
2010年4月1日~11月25日,每周集中授课一天(含论文写作、考试、参观、结业仪式,暑期放假)
六、培训地点: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七、培训费:1500元(含学费、资料费、午餐费)信息服务类
“参考咨询馆员资质能力”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从事或将要从事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馆员。
二、师资力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专家授课。
三、课程特点:
1 对比、学习公共、高校、专业三大类型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网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特点。
2 网络教学,直接使用和体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四、培训内容:
①参考咨询工作概论;②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③参考咨询工作的组织与管理;④读者教育与培洲;⑤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及系统分析;⑥文献传递服务与系统⑦网络信息检索及评价;⑧参考咨询源建设;⑨专项信息服务与学科化服务;⑩案例实证分析。
五、培训时间:2010年4月中旬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800元(含资料费、午餐费)
“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机制的
设计与实施”高级研讨班
一、招生对象:适合高等院校、专业图书馆以学科化服务为重点的圈书馆工作者。
二、课程特点:
新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探索性强。帮助学员开展对学科化服务的系统认识和思考;教学形式面向实战,精讲、多练、多讨论;参与性强,学员按学科或区域特点组成小组渗加课程对论。
三、师资力量
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分馆、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较早从事学科化服务实践与研究的老师授课。
四、授课内容:
学科化服务机制与组织机制;参考咨询服务;用户信息素养教育;面向重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学科情报服务与分析工具;案例讨论: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实践、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实践;课程讨论。学员交流研讨。
五、培训时间:2010年4月下旬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1000元(含培训教材、机时费、午餐费)资源建设类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
组织管理”岗位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从事图书、期刊、资源采访、编目、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特点:上机实践,网络教室授课。
三、培训内容:
①文献资源建设现状、趋势及其制约因素;②文献资源建设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及其利弊;③中外文图书采访系统实践;④中外文期刊采访系统实践;⑤文献信息组织与管理;⑥分类标引方法及实践;⑦主题标引方法及实践;⑧中西文文献著录方法及MARC格式介绍;⑨规范控制方法;⑩编目工作流程及系统简介。
三、培训时间:2010年7月上旬(授课时间7天)
四、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嗣家科学图书馆
五、培训费:1100元(含培训教捌、机时费、午餐费)信息技术类 “数字图书馆及网络系统管理”研讨班
一、培训对象:适合图书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
二、培训特点:突出前沿内容、强调实用性,主讲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CALLS、NSTL从事服务系统设计和管理的专家。
三、培训内容:
①技术环境与发展趋势带来的思考;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③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④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设计;⑤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⑥图书馆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⑦案例分析与讨论:不同类型图_书馆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
四、培训时间:2010年6月上旬
五、培训费:1500元(含资料费)
六、培训地点:ill西省太原市
数字图书馆前沿技术研讨班
一、招生对象: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及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技术研究工作人员。
二、师资力量:国家科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专家授课。
三 、课程特点:内容新颖,结合当前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追踪网络前沿技术。
四、培训内容:
①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②web2.0相关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③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④机构门户和机构仓储技术;⑤数字资源整台技术;⑥知识发现和Web mining技术。
五、培训时间:2010年6月下旬
六、培训地点:呼和浩特
七、培训费:1500元(含资料费)
岗位技能类
学科文献(科学数据)检索、跟踪、
管理及利用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该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服务人员以及信息机构人员、科技研究人员。
二、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分馆及台肥物质院图书馆的专家授课。
三、课程特点:内容新颖,突出实用,上机实践,网络教学。
四、培训内容:
①学科文献快速检索及其全文获取;②科学数据查询途径及其方法(LB、KNOVEL、N1ST等);③学科文献跟踪(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作者、机构追查);④学科文献评价(论文收录、引用);⑤学科文献述评(学科现状、热点学科、前沿学科);⑥学科文献管理及其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新咨讯技术:RSS)。
五、培训时间:2010年5月上旬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1000元(含资料费)
第20期图书情报工作高级研讨班
一、主题:文献计量方法在战略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侧重于文献计量工具应用)
二、培训对象:文献情报机构从事情报研究、学科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专业人员。
三、培训方式:网络教学,在网络教室直接实验主要文献计量工具。
四、师资力量: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专家授课。
五、培训内容:
1 战略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方法、程序及现状、趋势分析(专题讲座)
①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实践;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实践。
2 史计量研究与应用进展及指标体系设计
3 主要文献计量工具与系统应用实践及评价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和应用实践;中国社科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和应用实践;Web of knowledge统计分析平台和应用实践;专利分析工具的应用实践;新一代引文数据库Scopus统计分析及应用实践;文献计量在学科化情报服务的应用实践。
4 文献计量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含写作辅导)
六、培训时间:2010年5月下旬
七、培训地点: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八、培训费:1000元(含资料费、午餐)说明:
1 以上培训班结业后,颁发人事部认征、中国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继续教育证书》,本证书所载内容列人人事部在全国实行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内容,作为晋级、评职称的参考依据。
2 参加培训者以早报名为宜,以便我们及时向您通报开班信息。
3 培训班在开班前20天截至报名,前15天下发正式报到通知,请以正式报到通知为准安排差旅。
培训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邮政编码:100190联系人:王莹莹
电话:(010)82626812,(010)82626611-6225(6231)
传真:(010)82626821 学会网址:省略.cn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集服务、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自身优秀的专家队伍、强大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和带动了国内图书情报界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原名中央国家机关与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重要的分支机构,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专业培训已有30多年的历史,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实践层面等均为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为业内培训的各类图书情报人员逾万人次,并以“内容前沿、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培训特点和良好的培训环境赢得业内好评。面对图情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需要,组织专家设置了系列新培训,现面向全国各类型图书馆、情报机构招生。常规服务能力培训
第30期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举办的“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自1981年创办以来,每年一期,每期历时6个月,已走过了30的历程。该班是北京地区唯一一个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在职岗位培训班,现面向北京地区图书情报界招生。
一、招生范围
凡在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未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系统训练者,刚分配到图书情报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新转岗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二、教学内容
(1)图书馆工作概论;(2)文献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工作;(3)文献分类标引;(4)文献编目工作;(5)参考咨询工作;(6)文献检索;(7)工具书;(8)连续出版物工作;(9)图书馆所需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10)图书馆管理工作(含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11)读者工作;(12)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13)图书情报研究与论文写作;(14)典型参观。
三、培训教材
讲义及参考用书。
四、师资力量
授课老师均具备丰富的教学及实践工作经验,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五、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2年4月26日-11月29日,每周集中授课一天(含论文写作、考试、参观、结业仪式,暑期放假)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2000元(含资料费、午餐费)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理论-9实践应用研讨班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业内最早倡导并开展学科化服务实践的文献机构,通过近10年的实践,取得了卓然成效,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得到了业内的一致称赞,为引导图书馆员深化图书馆服务,推广先进经验,2005首次开设本班,每年一期,培训内容每年更新,授课内容逐层递进,现成为图书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教课级课程。
一、招生对象
适合高等院校、专业图书馆以学科化服务为重点的图书馆工作者。
二、课程特点
让学员最先了解业内领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实践性强,帮助学员开展对学科化服务的系统认识和思考,教学形式面向实战,精讲、多练、多讨论;参与性强,学员按学科或区域特点组成小组,参加课程讨论。
三、师资力量
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较早从事学科化服务实践与研究的一线专家授课。
四、授课内容
(1)国内外学科服务的发展与现状;(2)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机制;(3)图书馆用户服务战略与发展趋势;(4)立体式全方位的咨询服务;(5)学科信息平台建设;(6)学科情报研究服务;(7)面向重点用户、课题组的个性化服务;(g)构建基于用户社区的信息服务;(9)案例讨论,专家与学员交流研讨。
五、培训时间:2012年5月14日-18日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000元
科研机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讨班
一、培训对象
专业图书馆馆长、业务骨干
二、培训内容
(1)科研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流程(文献资源保障需求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文献资源保障策略,保障能力评价和针对评价结果的持续规划能力等);(2)科研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分析方法及工具;(3)综合性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4)基础性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5)高技术类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法与实践;(6)科研机构重点学科领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7)专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系统与使用(利用开放或公共技术平台来设计、组织建设和维护课题组文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方法,将科研机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变成能为科研用户方便利用的服务能力);(8)面向课题组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实践;(9)如何建立一个面向课题组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一现场演示。
三、培训时间:2012年5月21-25日四、培训费用:1000元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组织管理岗位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
从事图书、期刊、资源采访、编目、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特点
上机实践,网络教室授课。
三、培训内容
(1)文献资源建设现状、趋势及其制约因素;(2)文献资源建设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及其利弊;(3)中外文图书采访系统实践;(4)中外文期刊采访系统实践;(5)文献信息组织与管理;(6)分类标引方法及实践;(7)主题标引方法及实践;(8)中西文文献著录方法及MARC格式介绍;(9)规范控制方法;(10)编目工作流程及系统简介;(11)参观交流。
四、培训时间:2012年6月4日-9日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六、培训费用:1400元
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训
学科文献(科学数据)检索、跟踪、管理及利用培训班(第四期)
一、招生对象:
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服务人员以及信息机构人员、科技研究人员。
二、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三、课程特点:内容前沿,突出实用,上机实践,网络教学。
四、培训内容:
(1)学科文献快速检索及其全文获取;(2)科学数据查询途径及其方法(LB、KNOVEL、NIST等);(3)学科文献跟踪(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作者、机构追查);(4)学科文献评价(论文收录、引用);(5)学科文献述评(学科现状、热点学科、前沿学科);(6)学科文献管理及其利用(Endnote、RSS);(7)参观交流。
五、培训时间:2012年6月11-15日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200元
科技竞争力分析实务研讨班(第三期)
科学计量已经成为评价科研进展和创新能力的主要依据和衡量国家、科技团队的综合国力或研究能力的指标,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描述科技研发现状、进展,揭示学科结构与科技优势,预测与跟踪科技前沿、热点以及发展趋势。鉴于此,分会于2012年,将继续举办第三期培训。
一、培训宗旨:
本培训班将从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技术竞争力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热点、态势分析四个方面,分别讲授其核心研究思路,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分析报告撰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练习。
二、师资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专家及学科馆员。
三、培训方式:
本班的最大特色是开放交流学习形式,案例教学+网络系统演练+课程小组学习相结合。全部课程在网络教室完成,开通了丰富的网络数据库,每个学员都可亲身感受和使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讲授与操练同步进行;学员利用所学的方法,在老师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模拟的课程报告,并师生共同交流与研讨学习成果。
四、培训对象:
情报所的研究人员、图书馆情报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五、课程内容:
1.科技竞争力分析概论
2.科技竞争力分析方法
――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
(1)文献统计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SCI、CPCI、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的使用;(3)分析方法:科研交流确定分析主题、文献检索、检索结果分析;(4)分析报告:研究国家、机构、人员排行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
(1)ESI basedline基准线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ESI(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eators);(3)分析方法:SCI文献检索、引频次获取、ESI basedline基准线判读与分析;(4)分析报告;与现有国际研究水平的比较与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技术竞争力分析
(1)专利文献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fic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中科院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入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专利文献内容分析;(4)分析报告:专利申请国家、申请机构(公司)、主要发明人以及技术重点领域与构成比较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趋势、态势分析
(1)引文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tie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入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高引(施引)文献内容分析;(4)分析报告:国内外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生成。
六、培训时间:2012年6月18-22日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八、培训费用:1500元(含资料)
创新服务能力跃升培训
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
一、教学目的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图书馆服务科研创新和学科战略决策的知识服务能力,促进科研院所文献情报工作服务的转型和深化,专业图书馆分会推出首期“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本班是在“科技竞争力实务”培训基础上学习,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开展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科研能力评价、科研绩效评价、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学科领域前沿动态跟踪与预测、合作伙伴遴选、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的骨干专业人才。本班被列为图书馆员创新服务能力培训的重要课程。
二、培训对象:
参加过“科技竞争力分析实务研讨班”的学习,或已经具备一定检索能力的科研及情报研究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
(1)研究所竞争力分析技术与方法概论,主要讲授研究所竞争力的内涵、分析的角度与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所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流程等;(2)科研院所竞争力实务分析,结合案例讲授:以国内外研究所为例,完整地演示机构竞争分析流程;(3)主要分析工具在研究所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WOS、CSCD、专利分析工具、TDA等;(4)竞争力分析报告撰写方法;(5)指导学员完成设计一个目标所竞争力分析方案。
四、教学形式
老师结合案例授课一学员分组实习与作业一集体开放交流研讨。
五、师资力量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深老师。
六、培训时间:2012年9月17-21日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八、培训费用:1800元(含资料、参考书)
专利查新与专利情报分析高级研修班
一、教学目的:
专利查新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查新形式,在技术研发、引进转让、专利申请、侵权诉讼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专利情报分析是从专利文献中提取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形成有效情报的重要方法,是制定专利战略、增强竞争优势、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和前提。专利地图是通过对专利情报进行搜集、加工、挖掘后,以视觉直观的方式对各种专利信息予以揭示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是专利情报分析的重要方法。培训高层次的专利情报分析与研究人员.促进科技查新向专利查新业务延伸,符合当前企业和科研机构制定专利发展战略和技术研发战略的高端需求。
二、培训对象:查新检索人员、情报分析人员。
三、培训内容:
(1)专利查新及国内外趋势分析;(2)专利检索的方法及技巧;(3)专利性查新及其案例分析;(4)专利查新报告撰写;(5)专利信息在专利侵权事务中的应用;(6)专利情报与专利地图制作;(7)专利预警机制与专利策略;(8)实例:图情机构开展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竞争力分析实务。
四、主讲老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资深老师
五、教学方式:网络教室教学+案例教学+项目讨论
六、培训费用:1500元
七、培训时间:2012年6月(具体时间待定)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新班预告:有报名意向者请及时与学会联系,以便我们确定开班时间后能够第一时间通知您。
1.第22期图书情报工作高级研修班,主题:面向未来的专业图书馆引领人才(拟定2012年10月下旬)
2.数字图书馆前沿技术暨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研讨班(拟定2012年11月上旬)
说明:
1.以上培训班结束后,颁发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培训结业证书。
2.培训班在开班前15天截止报名,前10天下发正式报到通知,请以正式报到通知为准安排差旅。
3.请登录学会网站省略.cn查看最新培训信息,如不一致,请以网站公布为准。
4.专业图书馆分会网站还将陆续公布2012年新增培训项目,请注意查阅。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邮政编码:100190联系人:王莹莹
电话:(010)82626812(010)82626611-6225(6231)
传真:(010)8262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