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考数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例1(湖南湘潭市)如图1,将一副七巧板拼成一只小猫,则下图中∠AOB=.
解析观察发现这里正方形内的七巧板有5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块正方形和1块锐角为45°的平行四边形。利用数字标出组成正方形和小猫的七巧板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AOB内部的两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OB=90°.
例2(湖北荆门市)用四个全等的矩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如图3所示的大正方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若用x,y表示矩形的长和宽(x>y),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x+y=12.(B)x-y=2.(C)xy=35.(D)x+y=144.
解析观察拼图3可发现:大正方形的边长是矩形的长和宽之和;小正方形的边长是矩形的长和宽之差.由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可知其边长是12,即x+y=12①;由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可知其边长是2,即x-y=2②,因此选项A和B的关系式均正确.解①、②得x=7,y=5.因此:xy=35,x+y=74.所以答案为选择D.
点评例1、例2的拼图试题在教材中是具有相应原型的,这里改编成中考试题可谓老树发新枝。事实上学生若能认真观察图形的本身特点进而找到相应数量关系,准确解答并不是件难事。
2与多边形、圆相结合,注重考察学生对几何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3(陕西省)如图4,梯形ABCD中,AB∥CD,∠ADC+∠BCD=90°,且DC=2AB,分别以DA、AB、BC为边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
解析此题中所求三个正方形的面积S1、S2、S3之间的关系实质是求梯形ABCD的两个腰长及上底边边长
三者的平方关系.可利用梯形的高来建立桥梁
作用.如图5,分别过点
A、B做AEDC,BFDC,
垂足分别为E、F.设
梯形ABCD的高为h,
AB=a,DE=x,则DC=2a,FC=a-x.由于∠ADC+∠BCD=90°,可证得AED∽CFB,有h2=ax-x.S1=AD2=h2+x2=ax,S2=a2,S3=BC2=h2+(a-x)2=a2-ax.因此:S1+S3=S2.
例4(江苏南通市)在一次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某学习小组要制作一个圆锥体模型,操作规则是:在一块边长为16cm的正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扇形和一个圆,使得扇形围成圆锥的侧面时,圆恰好是该圆锥的底面.他们首先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方案一,发现这种方案不可行,于是他们调整了扇形和圆的半径,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方案二.(两个方案的图中,圆与正方形相邻两边及扇形的弧均相切.方案一中扇形的弧与正方形的两边相切)
(1)请说明方案一不可行的理由;
(2)判断方案二是否可行?若可行,请确定圆锥的母线长及其底面圆半径;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扇形ABC的弧长=×16×2π=8π,因此圆的半径应为4cm.由于所给正方形纸片的对角线长为cm,而制作这样的圆锥实际需要正方形纸片的对角线长为cm,由于,所以方案一不可行.
(2)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圆锥的母线长为R,则①,②,由①②,可解得,.故所求圆锥的母线长为cm,底面圆的半径为cm.
点评将正方形与多边形、圆结合是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目。此类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跨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具有综合运用相关数学知识的能力。
3与“动点问题”相结合,注重考察学生对不变因素的探究能力.
例5(湖北武汉市)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FCD于点F。如图8,当点P与点O重合时,显然有DF=CF.
(1)如图9,若点P在线段AO上(不与点A、O重合),PEPB且PE交CD于点E.
①求证:DF=EF;
②写出线段PC、PA、CE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点P在线段OC上(不与点O、C重合),PEPB且PE交直线CD于点E。请完成图10并判断(1)中的结论①、②是否分别成立?若不成立,写出相应的结论(所写结论均不必证明)
解析(1)①如图11过点P做PHBC,垂足为点H,连接PD.此时四边形PFCH为正方形.容易证出APB≌APD,推得∠BPC=∠DPC,进一步可得∠BPH=∠DPF;由∠BPH+∠HPE=90°,∠EPF+∠HPE=90°,得∠BPH=∠EPF.因为PEDC,可证得DF=FE.
②由EF+CE=PC得:DF=EF=PC-EC.因为PF∥AD,有,将DF=PC-EC代入得:PC=PA+CE.
(2)连接PB、PD,做PFDC,PHBC,垂足分别为F、H,在DC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得PEPB.此时有结论①DF=EF成立.而结论②不成立,PC、PA、EC存在PA=PC+EC关系.证明与②类似,略.
点评动点问题是中考热点问题之一,它要求学生善于抓住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和不变因素,把握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例5中,无论动点P在线段AC上如何运动,∠BPE是直角以及四边形PFCH为正方形是不变的.
4与对称、旋转相结合,注重考察学生变换的数学思想.
例6(重庆市)如图13,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tan∠AED=2;③SAGD=SOGD;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⑤BE=2OG.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解析由题意可知AED和FED关于ED所在的直线对称,有AE=EF,AG=GF,∠ADE=∠FDE=∠ADB=22.5°.则∠AGD=180°-∠ADE-∠DAG=112.5°.由于易求得∠AGE=∠AEG=67.5°,则AE=AG.因而,AE=EF=FG=AG,四边形AEFG是菱形.设AE=k,容易证得EFB和OGF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B=k,OG=k.因此EB=2OG.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④、⑤,其余结论显然不成立。
例7(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14),易证BM+DN=MN.
(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15),线段BM,ND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16的位置时,线段BM,ND和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解析(1)如图17,把AND绕点A顺时针90°,得到ABE,则有DN=BE,∠EAM=∠MAN=45°.进而可证得:AEM≌AMN.所以MN=ME=MB+EB=MB+DN.
(2)线段BM,ND和MN之间存在MN=DN-MB.
点评平移、翻折和旋转是初中几何重要的三种变换方式,变换之后的几何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的边、角均相等.巧妙的运用变换的基本性质或构造变换图形,均可以使题目的解答简易而顺畅.
5与函数图象相结合,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例8(湖南长沙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P(x,y)从M(1,0)出发,沿由A(-1,1),B(-1,-1),C(1,-1),D(1,1)四点组成的正方形边线(如图18)按一定方向运动。图19是P点运动的路程s(个单位)与运动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图20是P点的纵坐标y与P点运动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1)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2)与图20相对应的P点的运动路径是:;P点出发秒首次到达点B;
(3)写出当3≤s≤8时,y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16中补全函数图象.
解析(1)图19是正比例函数图象,易求得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t≥0)
(2)从图20的函数图象可以看出,动点P的纵y在运动时随时间t的增大开始时逐渐增大,而后又不变,最后又减小至0,说明P点在正方形的运动路径是:MDAN.由图18、19可知,P点从点M运动到点B的路程为5,速度为0.5,所以首次到达点B需要时间为10秒.
(3)结合图18和图20,分析可得,第1秒之前,动点P从点M向点D处运动;第1至3秒时,动点P从点D向点A处运动;第3至5秒时,动点P从点A向点B处运动;第5至7秒时,动点P从点B向点C处运动;第7至8秒时,动点P从点C向点M处运动.时间段不同,函数关系不同,因此列分段函数为:当3≤s<5,y=4-s;当5≤s<7,y=-1;当7≤s≤8,y=s-8.补全的函数图象如图21.
点评函数图象问题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在中考试卷中也往往作为具有一定区分度的题目出现。例8是一个分段函数问题,其关键是依据函数图象弄清楚点P在正方形ABCD上的哪一段运动,坐标与时间、路程如何变化.
6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考察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例9(湖北荆门市)某人定制了一批地砖,每块地砖(如图21所示)是边长为0.4米的正方形ABCD,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CFE、ABE和四边形AEFD均由单一材料制成,制成CFE、ABE和四边形AEFD的三种材料的每平方米价格依次为30元、20元、10元,若将此种地砖按图22所示的形式铺设,且能使中间的阴影部分组成四边形EFGH.
(1)判断图22中四边形EFGH是何形状,并说明理由;
(2)E、F在什么位置时,定制这批地砖所需的材料费用最省?
解析:(1)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图22可以看作是由四块图21所示地砖绕C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故CE=CF=CG=CH.因此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因此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
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
(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
(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
(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操作——掌握——领悟
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
(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
数学学科是一门以锻炼和培养学习对象数学学习技能为主要任务的知识科学。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树立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务的理念,将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和落实于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之中。笔者发现,学习对象在感知问题条件内容、找寻解题思路以及归纳解答问题方法的进程中,学习对象的数学学习技能得到切实锻炼和有效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案例教学要深入贯彻落实数学课改标准要求,将数学能力培养内化为重要“使命”,贯穿、落实于案例讲解之中,既要提供学生动手探究、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实践时机,又要强化探究实践活动过程的指导,做到“收放有度”,效果最佳,实现数学学习技能素养的显著提升。问题:如图所示,在两个正方形ABCD和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试求出CH的长是多少?学生自主感知问题条件认为:该问题主要是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性质内容。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思路,得到:根据题意,可以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连接AC和CF,然后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内容求得AC和CF的长度,以及∠ACD与∠GCF度数,然后得到∠ACF的度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其方程式,求出AF的长度,最后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内容即可求得。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开展解题过程。教师组织学生独自总结归纳解题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总结,引导学生探析归纳,得出其解法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内容。其中,利用构造法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该案例解析活动的关键”。
二、坚持与指导评析相结合,实施评价式案例教学活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者,需要对学习对象的认知情况、探析效果、思维过程、解析结果等进行及时、深入、科学的指导和评判。众所周知,初中生由于学习能力与初中阶段教学要求之间的不对称性,导致学生分析、思考等方面出现不足和瑕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好“指导者”的角色,深入指导、科学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及表现,并提出其合理化建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也应做好对初中生解析案例活动的指导工作,针对出现的分析条件不深刻、解析问题不全面、解题过程不严密、归纳方法不深入等问题,进行及时、深刻的指导和评析活动,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考、分析、解题方法和习惯。如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解答“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系数之间关系”的案例过程中,出现的“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解析不足情况,采用评价式教学方式,发挥教师指导评价的主导作用,展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解题过程,先组织学生再次进行思考分析活动,学生思考分析初步认识到:“该问题分析解答时,忽视和错用了韦达定理内容”。此时,教师进行总结陈述。学生在教师评价指导过程中,既认清了解题活动的不足,又掌握了解决不足的方法,形成了良好解题思想方法,有效提升了初中生解题技能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问题案例评讲过程中,要善于转化评价形式,采用生评为主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组成评析小组,对该案例开展评析指导活动,教师做好巡视指导工作。
三、坚持与中考要求相结合,实施综合性案例教学活动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课件
1引言
目前,很多初中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这些设施的配备,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提前精心准备的课件,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微课教学就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新形式,它通过在课堂中几分钟的展示,就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讲解时间,迅速让学生理解。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微课及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作用
微课的概念所谓微课,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控制在5~10分钟的短小课件。运用微课,结合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对课本中一些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长时间讲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克服学习难点的动力和勇气。同时,运用微课可以节约有限的授课时间,教师在对难点进行讲解时会更加从容,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解题的尝试和锻炼。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作用微课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数学授课中起到启发作用。微课的教学手段之所以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的难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知识难点传授过程中,学生从微课中学到新的解题思路,在掌握一个难点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在以后遇到别的难题时动脑子解决,而不是对难题死记硬背,缺乏对题目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微课教学可以促成学生学习质量的大幅提升。2)微课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起到“回忆”作用。微课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复习阶段特别是考试复习阶段进行有效的课外复习。因为微课的互联网特征,它可以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重复播放。对知识的难点毕竟有的学生接受较快,有的学生接受较慢。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微课文件发送到班级的学习交流群,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没有时间次数的限制,避免学生学过后掌握不了知识,从而影响学习以后的课程[1]。在面临考试的阶段,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而时间又不允许,学生可以从电脑中调取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迅速进行回忆,经过加深记忆,学习知识的效果会明显增强。
3微课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大,频率比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目前,作为学校骨干力量的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经过了传统的师范教育的培训,他们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以说运用得非常熟练,也积攒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面对信息时代的微课教学,他们积极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大部分教师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然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对微课教学的方式表示肯定,但因年龄等因素,在实际制作课件中还存在技术掌握不熟练而力不从心的现象。微课教学中翻转式教学对学生的管理微课教学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进行翻转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通过微课课件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讲解。但是在分组讨论过程中,课堂纪律也相对比较松散,有的班级甚至出现学生为了争论某一题的解题方法而乱成一锅粥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提前预判,把学生的分组情况、问题的讨论、小组组长安排等具体事宜进行周密安排,避免出现混乱的课堂秩序,影响到正常讨论的小组学习[2]。微课授课中教师理念的改变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听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的尊敬。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在微课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对自由地进行讨论和辩论,对待教师也会变成朋友的关系,可以与教师平等地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对这种在课堂上的身份变化,不少教师很难接受,不予理解。
4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改进策略
鉴于上述在微课教学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改进策略。注重细节的选材制作一堂数学课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固然是最好,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与愿望相反,过多的知识灌输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反而更不理想。因此,数学微课的选材和制作一定要进行精心选择,只有知识的难点和不易掌握的题型,才能够进行微课的教学。如果那些能够轻易掌握的知识也被制作成微课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对微课教学失去新鲜感,失去对较难知识点掌握后的兴奋,逐渐失去对微课教学的兴趣,关注和期待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重视微课的选材。在微课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知识,以唤醒学生的兴趣,因为跟生活实际相贴合的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明确。而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只有融入生活实际,才能够让数学变得实用有趣[3]。在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点面线的结合以及角度的运用,比如鸟巢和水立方的建筑设计,它们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弧度的结合,将建筑中的受力平衡分布,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同样,几何图形也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搜集这些实际运用实例,向学生进行实景的传授和教学,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奥秘。注重语言简介和多变的形式微课因为时间的关系,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讲解,所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提炼和对重点问题的突出。在数学微课的制作中要针对题型的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语言组织,不但要准确地表达知识,更要结合语言的轻重缓急等进行艺术处理,做到微课逻辑准确、语言生动。同时在微课的制作形式上,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避免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增强微课教学的效果。而且微课的运用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案或者是教学模板,不能一眼一板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动画、漫画、网络语言等。将微课视频与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结合起来,能够生动活泼地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因式里的一个个元素进行拆分,并设计成可爱的动画形象,再通过动画的形式将他们组合和分解的过程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因式分解的原理和分解方法。此外,现代初中生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对于互联网文化的接纳程度比较高,一些网络语言的运用也是微课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方法。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网络用语在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4]。课堂讨论和讲解的处理课堂讨论与课题讲解的处理是微课教学的点睛之笔,学生在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课件学习后,对所学数学题型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时授课教师再结合微课视频进行专门讲解,这样的讲解将更加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教师对课堂中的难点进行有效讲解,可以对微课视频做一个深入的补充。在学生的课堂分组讨论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不易解决的题目进行解释,同时教给学生对题目的解决思路,分组互动的学习气氛也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微课运用的目的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微课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但是并不依赖于微课。在微课的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知识的讲解和讨论,对于微课知识的深入解析和发散引导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微课播放之后,教师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剖析。仍然以上文提到的几何图形教学为例,教师通过鸟巢和水立方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的角度、弧度,之后要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锐角、钝角、直角的不同特点,认识到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几何图形的不同特性,还可以将勾股定理等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公式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直观感受掌握教学知识点,从而真正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操作能力互帮互助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因此,信息技术这门课就被列入必修课之一,这也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那么对于信息技术老师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好老师”,教育学家们经常把兴趣两字挂在嘴边来说教家长及学生,可见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就被更好地体现出来了。例如在学习Flash时,一上课就给学生讲些专业术语、图层、背景等时,学生会有很茫然、不理解。于是我为了让学生对Flash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新课前先用Flash做了一个漂亮的水滴波纹、把正方形变成圆形及小鸟越飞越高的动画,上课时先给大家播放,只见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背投上,个个满怀着好奇、喜悦、兴奋的表情看着动画,这时我告诉他们这是老师通过Flash软件做出来的,从现在开始老师要教会你们做动画,你们也能做出美丽、漂亮的动画,学生们一听个个兴奋起来,对Flash产生了兴趣,大家都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每一个环节,跟着我学习每一个步骤,最后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都理解和掌握了基本要领。从这节课中,我深深感受到兴趣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一说。
二、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中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点难度,不易理解,于是课程中主要是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上机动手练习,但盲目地上机练习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边讲边练,每节课的内容一般在25分钟左右讲完,同时做到讲解一步演示一步,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同步操作一下,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等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新内容,最后再布置一些综合的练习让学生操作。这种方法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能把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巩固操作,最终达到熟练的效果。还可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地调整讲课的内容,做到精讲重、难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多多练习,多多发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准确操作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自我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操作的效率。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上机操作是较轻松、易懂的,但有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对于难理解的我就把每节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然后分派到每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来完成不同的任务,接下来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和信息从书中找到正确的讲法,然后由小组派人讲解,同时我会对学生不理解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具体的任务,我发现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教学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督促并提高了学生从课本中自学的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
高中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乙万敏.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唐国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1).
[3]巫立清.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胡忠丽.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J];考试周刊;2007年26期
[5]戚仕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教师;2009年23期
[6]石翠红。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7]刘术青,田炳娟。转变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J]。才智,2011(08)。
高中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浅论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9:83.
[2]孔明泽.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9:16.
[3]孔文莉.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4.
[4]焦海廷.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4,02:155.
[5]杨帆.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新课程.
[6]林奇兵.创新数学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丁聪.坚持“三个结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0(8).
[2]袁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9).
[3]徐建良.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
关键词: 高考美术 素描教学 认知水平 艺术修养
近些年,报考美术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美术院校成倍增长的招生诱惑了大批学生加入到美术的学习中来,不论是热爱美术学习的还是不热爱美术学习的。在众多的美术考生中,很多在学校都不是专业学习美术的,由此使得校外的很多培训机构发展迅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对美术的基础部分——素描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素描在美术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造型美术的基础。素描可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现在高考当中,素描是必考的科目,这种基本功的学习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慢慢训练,也没什么捷径可循。下面我就谈谈如何把握好高考美术当中的素描教学。
1.观察认知
就刚刚开始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他们所缺乏的是长期的训练及对事物的观察认知,所以在考试当中应该从整体上下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只注重局部,没有把握好整体性,而要把整体和局部都很好地衔接起来。学生在素描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部分画得很完整而其它部分还都是空白的状态,所以这种画面的效果就不尽如人意。wwW.133229.cOM学生要想深入观察实物,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学生不能体会到这一点,上来就开始动手画,虽然绘画的数量有了,但是质量并不高,而且养成一种难以纠正的坏毛病,这种习惯养成了,以后如果想改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形式,这种固有观念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标和培养人才的目标。
要教会学生将自己的视野放开,看到整个画面,而不是把目光聚焦到某个对象的某一个部分。因为不能把目光聚焦到某一个局部,所以我们所得到的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体感觉,依托这种感觉,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感受整体的基本特征、结构、比例及虚实关系等,这个时候所有的多余的东西都消失了,只剩下了必要的东西。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观察,让学生把整个对象中的每个部分进行比较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比较的时候,要把图像呈现在自己的大脑当中,也就是“意在笔先”。只要学生能够意识到这点,并且能够运用,那么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对训练学生的艺术感受及绘画才能也相当重要。
2.着手绘图
我们如果想要把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就需要在纸上来进行构图,将这些要素合理布局安排组合起来。构图能否在视觉上给人亲切的感觉,与个人选择的角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确定构图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先找到对象当中形体最突出的部位,然后再根据所观察到的对象来把四个最突出的部位点确定下来,并且以这四个点为基础,考虑下一步的轮廓及如何来调整好比例关系。
因为形体自身体面的起伏不尽相同,所以它转折的边缘线也产生了不同的转折线,这些线可以清晰,也可以是虚线,比如说几何图形正方体,这只是简单的形体,若是复杂的形体就会更加复杂。在定轮廓的时候,我们应该从整体到局部,根据观察实物的具体感受,在画纸上展现出基本特征,比如说,先确定实物的基本形状,到底是圆形、方形还是三角形的,大动态是如何的,与此同时,也要确定好内部的基本位置和特征,比如鼻子和眉弓,等等。在打轮廓的时候有一些技术问题也需要我们多注意,比如说,我们要选用稍软一些的铅笔,笔尖可以稍微长一些,手在拿笔的时候可以离笔尖稍微远一些,这样比较容易修改,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完成的效果。总之,打轮廓是很关键的步骤,所以教师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保证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3.塑造大关系
确定好基本的比例和动态关系以后,先把画面放到原处检查检查,因为在眼前我们很难正确辨认所画的比例和动态是否是准确的。在把画面推到远方来进行观察的时候,所有的局部就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一眼看到整个画面的比例和动态的关系,忽略局部带来的整体效果。在往远处放置图片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来做:把画放在实物旁边,先用素描第一步观察的方法来观察自己所画的画,然后转移到实物当中,看整体效果,这个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印象中与所画的实物发生重合,如果捕捉的整体效果不对,那么应该立即修改。用辅助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检查方法校正形,在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确定出对象大的基本形后,为了进一步检查校正形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一些形的具置点能有一种可靠的依据来加以确认,在打轮廓中可以借助用垂直或水平辅助线来进行检查。身体要尽可能坐直,并最好能正视对象,用眼晴假设画出一条垂直或水平的线,用它来在对象与画面的形体比例、动态方面去进行测量校正。
对初学画的同学来说,在打轮廓时虽然应该主要依靠感觉来进行观察比较,着重加强对眼力的训练,使它能比尺子或两脚规更准确地判定距离,但我们有时也需要借助手中的铅笔来进行形的确定和校正检查工作。它除了可用于垂直或水平检查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于确定出对象各部位的形体比例、长短距离等关系。只是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记住: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主要是依赖于感觉而不是理性,因此可以说它所要求的所谓准确是相对于视觉意义上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借用铅笔或其他工具来进行左量右测就好像不是在作画,倒像是在制作测绘图了。
4.结语
素描训练的每一部都很难,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但是它能够锻炼学生的毅力,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们突破所有的难关,挖掘学生的潜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怀,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取得很大的进步。在高考素描的教学当中,只要善于思考、总结,就一定能教学相长,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艺术修养,这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整理
参考文献:
[1]李海珊.略论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苏仕元.论高考美术生源与中学美术基础教育[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5).
[3]漆云.落实新理念教学人为本——美术教学中的“开放性”刍议[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4]李海珊.略论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5]郝蔚.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素描教学的分析与比较[j].艺术教育,2008,(10).
[6]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9).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思维
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给出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用问题、字母或图表等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代替直接展示结论,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概括 、类比和猜想等方法探究问题. 使学生在学到具体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理性认识.
1. 提出问题
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最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提出具有引导性或趣味性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都要紧贴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一位教师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性质应用中的比例问题时,发现一名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师问这名学生:“你看,窗外面的红旗杆有多高?”学生一愣,老师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教师说:“你要是学会了今天讲的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你就知道怎么样轻松地计算旗杆的高度了.”学生们一听,对这个问题既感觉新鲜又充满好奇,不仅仅在课堂上认真专心听讲,还会带着“怎么轻松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个问题去听课.
2. 分析问题
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要从观念和方法的高度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指导. 对于学困生,情境问题可以分阶段,逐步解决.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谈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例如,以上教师已经提出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先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要通过测量,计算晴天同一时刻(上午9:00)一名学生的身高与影子长度的比例关系,并做好记录. 教师自己的测量结果为:(单位:m)
其次,分析数据. 通过多组测量数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尽管学生的身高不同,但是在同一时刻,不同学生的身高与影长之比相等.
最后,学生计算结果. 让学生根据各组的测量数据求出旗杆的高度,学生计算后得出结果,结果基本上分布于10 m左右,如:9.99 m,9.98 m,10.01 m,10.02 m等.
3.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落实解答过程,把能力培养与基础实施、基本技能的教学结合起来.
例如:针对“测量旗杆高度”,我们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求旗杆的高度. 同一时刻,旗杆及影长、旗杆的顶端和影子的端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学生的身高比学生影长等于旗杆高度比旗杆影长. 把学生身高以及影长的数值带入即可求出旗杆高度.
学生身高/学生影长=旗杆高度/旗杆影长
4. 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要结合问题解答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检验、评价、反思、论证,进而上升为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对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以后,教师要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问:所测量结果与学生位置是否有关?
回答:没有关系,因为DEF的位置可以随意移动,如图所示.
5. 推广结论
在“推广结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查看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论是否可以进行推广.
例如:在对旗杆高度的结果进行讨论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在阴天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然后各组进行汇报,以此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
三、总 结
培养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我们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理论为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地探索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考试命题;问题
G623.5
一、针对缺乏逻辑性考题的分析
以判断题“零不仅不是负数,还不是正数;而且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为例进行分析可知,出题人设计这道问题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正数和负数”、“质数和合数”等相关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但是这道考题却违背了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同一律,将数学概念进行混淆和偷换,对学生的正常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影响学生答题[1]。考题前半段中的“数”与后半段中的“数”,所指的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暗指所有自然数,而后者则指的是非零自然数。而且考题后半段的说法也缺乏科学性。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在“质数与合数”相关内容编写过程中,均着重强调过:在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研究的过程中,教材中所提及的“数”通常指的是不是零的自然数,即零不在质数与合数的研究范畴中,而判断考题后半部分的说法正确与否,参照的也不是“质数与合数”的定义、概念,而是考虑零是否在研究范畴之中。若是想检验学生对“质数与合数”定义、概念的理解程度,在命题过程中就不应该涉及零,应当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认真仔细思考,在保证考题科学性的同时,还应当确保其逻辑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再理解、再巩固的思维环境。
二、针对缺乏准确性考题的分析
以填空题“在40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包括40),4的倍数有哪些?”为例进行分析,在过去小学数学教材中未将零纳入自然数集中,现如今,零已经被纳入到自然数集中。因此“自然数”与“非零自然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40以内”指的是一个自然数的闭区间,即小于等于40而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若是将“40以内”当作是“非零自然数”的定语,这种说法缺乏准确性。由于无论“非零”是否提出,零本身就不在“40以内”,加上在“非零”后面又强调“(包括40)”,显得较为赘余,多此一举。事实上,这道考题中将“40以内”与“不大于40”进行等同,导致这两个概念发生混淆,将原本清晰、明了的考题变得模糊不清。在这道考题命题过程中,可以将其改成“40以内,4的倍数有哪些?”,这样能够使考题清晰明了,促使考题语言更加精炼。所以,出题人首先应当明确数学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保证考题的准确性、严谨性。同时,在命题过程中应做到语言精炼、准确、通俗、易懂[2]。
三、针对缺乏规范性考题的分析
在命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只重视内容而忽略规范的情况。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F,若是语言表达缺乏规范性和正确性,就难以彰显科学合理的思维。例如,在“劳动节这个月有几天?”考题中,“劳动节这个月”的说法缺乏规范性,对考题整体进行分析可知,“劳动节”是这个句子的主语,具体指的是每年五月一日这一天。而考题将“劳动节”说成了一个月,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存在错误。若是想考察小学生是否明确“劳动节”是五月一日以及每年五月份一共有多少天,出题人可以将这道题改成“有劳动节的这个月有多少天?”。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考题的含义,出题人在命题过程中应当注意命题的规范性、严谨性,避免出现逻辑上错误[3]。
四、针对缺乏科学性考题的分析
在小学数学考试命题过程中,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考题缺乏科学性。以“舞蹈队有48个男生和36个女生,将这些人混合编组。要求各小组内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始终保持相同,并且男生与女生均刚好分完,没有剩余,问最少能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能分到几个男生、几个女生?”为例进行分析,通过题目可知,考题存在一定矛盾性。“当小组数量较少时,那么每组分得的人数也少。”这种说法并不符合逻辑。事实上,当总人数不变,小组数量少,那么每个小组分得的人数就多;相反同理,当总人数不变,小组数量多,则每个小组分得的人数就少。对出题人的意图进行分析可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先算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小公因数为2,也就是说最少可以分成2组,然后算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大公因数为12,得出最多能够分成12组。可以将考题改成:“最少能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最多能够分到几个女生、几个男生?同时,最多能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最少能够分到几个女生、几个男生?”所以,在命题过程中,出题人不可以仅从主观期望出发,更应该从客观角度以及语言的客观规律层面进行思考,保证题意合理性和明确性,做到命题科学、规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考题应当清晰明了的反映出相应知识点,而不是以递进式的方式出题,即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为第二个问题的解题条件。在考试命题过程中,出题人应当对不同知识点的分值比重进行妥善设置,根据课标中规定的内容分配比例以及教学所用时间,对考试内容比重进行合理安排。
参考文献:
[1]马正利.对当前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1):87-8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为此从小培养孩子有效的思考习惯是极其必要的。数学是一门周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是极为常见的,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崇拜与惧怕的双重矛盾层面。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提出疑问,不利于学生主动发表看法,显然阻碍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大力改革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的,才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很显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空间与良好氛围,使他们有勇气、有胆量、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打破传统的观念,不再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教师是完全正确的,从而发扬自己的独立个性,培养独特的思考方式。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要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考意识
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位置,使他们从小以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长此以往,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很难实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学会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所创设的情境的刺激下激活学生的思考意识,这是培养有效思考习惯的良好开端。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从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中走入生动真实的环境,这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与图形》,单纯地灌输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显然是低效的,简单地在黑板上呈现图形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自带一些相关实物,如,魔方、铅笔盒、足球,让学生进行现场分类。这个分类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有效思考的过程,能够为他们营造直观的观察情境,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思考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物体,以及思考这些物体的共性之所在。这种情境创设下能够刺激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主动思考,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知。
三、开展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开拓思考空间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学习方式至今还未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备阶段性特征,处于同样年龄阶段的学生具备一些共同的思维特征,因此,也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各抒己见,通过语言与动作呈现出他们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歧与讨论中能够吸收同伴们的观点,同时思考各自观点的利弊,最终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考空间,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考、借鉴。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简单的统计》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小组合作统计一种生活现象,如家庭使用电脑的品牌种类或者家庭收入等,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各种统计图,并分析各种统计图的优劣,阐述自己得到的启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思考并分享观点,会实现思维的碰撞,在这种动态的学习中,学生的思考空间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四、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思考习惯
关 键 词:素描 教学 思考
素描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它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发展到今天,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在中国,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还不到百年,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十年时间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在前苏联素描体系下进行训练的,这种素描教学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世界艺术大同化”。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推广和重复,而艺术则不然。艺术贵在独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当今有些院校和有识之士已经对于高校素描课作了部分改革和调整,素描风格与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准确再现对象”“三大面五调子”“老师摆模特,学生照着画”等问题;其次铅笔、碳笔、白纸仍旧是素描的主要表现工具和材料;最后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老套的素描模式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以至于引起广泛的“审美疲劳”。许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交作业而草草应对,缺乏主动性和绘画热情,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识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的时候,我们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wWw.133229.COm曾经被普遍视为单色画和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它的定义正是相对于“彩描”而言的。在今天,画种的界定已不再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素描”最初是作为草图出现的,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留下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后人把这种草稿草图作为基础课来训练。一种事物自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素描的消亡不是物质概念的消亡,而是内涵的升华,也就是要把素描上升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新型的艺术形式。当今艺术领域,专业细化的程度较高,每个画种应该有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素描也不例外,只有摆脱“基础课”的束缚并拓宽自身艺术表现力,素描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以前市场上除了铅笔、碳笔之外,素描没有过多的材料可供选择,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绘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这恰好为我们革新素描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再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作为素描训练标准和评判依据,素描理念理应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拓宽。
我们应当把素描当作一门有意味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素描可以像文字一样被阅读和理解,而对于其制造者来说是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既要让学生明确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造型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奥妙。造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个人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 而是基于人的活动,具有主观性。我们必须把画面的每根线条都当作是个人的独特语汇,让工具、材料自由地工作,让它们制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对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给予充分的表达,特别是新型工具和有色材质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拓展素描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在实验中比较,在比较后进行选择,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总之,我们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形式和手段,建立起自我的审美体系及新的形式语言。
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来加以研究与训练。素描中对形体不是被动描摹,而是主动处理和表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头脑。在作画过程中,要屏气凝神,洞察所绘对象的内心世界,把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为情而造画,而不是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单讲理论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以直观性教学为主,以理论为辅。教师如果要让自己的理论或指导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或采纳,那他自己必须是第一实践者,即教师的现场示范质量是很重要的,他必须在具体操作中表达出来这种思想,即为情而造画,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可能会在某一时期只在一种艺术风格或形式里去完善和发展,如果学生的风格或形式有别于老师,老师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作业要求上,素描的画面要有鲜明的个体语言,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既要“假”得真实、可信,同时要强化一种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使画面具有原创性,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欣赏性。
在艺术追求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版本,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新形式的到来。各个院校应该创立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素描也不例外,那种一统天下的教条主义应该远离我们的课堂。《石涛话语录》有这样一句话:“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笔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石涛针砭时弊,提出“我的精神”的论断,即强调艺术家必须重视自己的创作个性。同样,我们在素描课上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给老套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使其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参考文献:
[1]冯健亲著《素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
[2]范迪安著《国际当代素描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中职羽毛球课教师教学表达艺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中职羽毛球课教学表达艺术主要有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语言艺术(包括教学语言与肢体语言);二是示范艺术(主要包括学生视角、教学辅助技术及正反示范艺术等)。中职体育教育同样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体育教师认识、研究,并提高自身的教学表达艺术对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有积极性作用。
一、前言
教学艺术的含义具有时代性。近代以来,人们逐渐从教学的科学性相对立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艺术,认为教学艺术是特定教学价值与特定教学方法的统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艺术也是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教学艺术的共同属性,同是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图像、音响等手段,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创造教学情境,为取得优良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运用这些技能技巧进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独创性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表达,而教学表达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等多种手段实现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展现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是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将体育课程规定为必修课,并明确在三年制的学校中,一至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中职学生一般是在初中毕业后进人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年龄约在巧岁左右,是体育锻炼对其身体影响最重要的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所经历的事物均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也是如此,所以中职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培养自身的教学表达艺术,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与形象,有利于改善与提高教学质量。羽毛球运动具有羽毛球有快、准、狠、稳、多变的技术和战术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突出速度、力量和耐力。羽毛球课程一直是中职综合体育课最受学生喜欢的项目之一。面对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羽毛球教师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水平,特别是表达艺术水平,努力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来回应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中职羽毛球课教学的特点
羽毛球运动所需场地、设备比较简单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在室内、外均可进行,运动量可控性强,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在教学中发现,课堂上除了少数平时或考学之前接触过羽毛球之外,大部分基础比较薄弱,技术水平都是要从握拍开始教起的;同时也发现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精讲多练”,并设计多种练习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技术灵活运用。另外,从经济上说羽毛球运动也比较经济,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对运动所需器材的准备都不是太困难。
三、中职羽毛球课教学表达艺术内涵
(一)语言表达艺术
1.教学语言的运用。语言艺术,是一项教学基本功。在体育教学时,讲究语言艺术,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学会动作,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闭。体育课教学中,讲解是通过语言刺激听觉器官,准确揭示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教学讲解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通过良好的发音、明晰的语调、准确的术语、果断有力的教学语言,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人学习状态;通过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的讲解,可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在大脑中反映出动作的结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指导自身练习。羽毛球课教学中,讲解时语言必须精炼、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动作要领编成易懂易记的“口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的运用。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体态语言是指“在言语行为过程中传递交际信息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非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分支。从体态语言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词传播或非言语的交际,包括了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等,以此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了解、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中职羽毛球课教学中,辅语言合理的运用,使体育教师讲解能声调抑扬顿挫恰当、节奏适宜、速度适中、富有情感。手势语可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手势是指用手、腕、臂的活动来表达信息,在整个体态语言中,手势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它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表示方向、情意、象征等含义。例如,在羽毛球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动作完成出色,教师可以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摆出“v”形或者翘起拇指指向学生,表示对学生的祝贺和鼓励。
(二)教学示范艺术
技术动作的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方法,它是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的动作结构、要领和方法。准确、优美的示范,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还能给学生一种艺术的享受。
i.教学示范要考虑学生视角。羽毛球课教学中,为便于学生观察,示范时要注意示范速度以及学生的距离和视角。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技术的示范力求从不同角度、以慢速和正常速度示范,务必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正确的印象。例如,平高球、吊球、杀球等基本技术,采取正面、背面、和侧面以慢速、正常速度示范。个别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和动作技术,宜采用背面示范。例如,羽毛球基本步法结合手法练习时,适宜采用背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老师动作两相对应,如徒手手操,教学宜采用镜面示范。羽毛球课教学示范不论远近,均应以学生看清为准。教师处于以学生为底边的顶腰三角形顶点位置示范。此外,还应考虑阳光等围环境因素,不要让学生面向太阳或干扰物多的环境,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示范要有参照物和辅助手段。正确、熟练的示范动作能让学生一开始既能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在羽毛球课技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可以结合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cai技术)应用于羽毛球课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系统先进的声音与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存储、传输和提取大量图文、声音、影像的教学信息。由于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与处理都是数字化的,这就使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高质量的实现原始图像与声音的再现、编辑和特效处理,使真实素材的一体化达到实而完美的程度。羽毛球任选课传统教学中,有一些技术动作比较细腻,有些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有时需要重复的进行技术动作示范和理论讲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体cai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3.注意错误动作示范的选择与表达艺术。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一些主要技术都是由若干环节构成的,每项技术都有其主要的技术环节,在教学中这些主要环节被称为“关键技术”。如羽毛球正面上手击球,按动作结构划分,包括:准备姿势、移动、选位、迎球、击球,其中击球就是关键技术。对关键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完成动作的质量。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时,要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和概念;而示范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分辨自身动作的正误,以及两种动作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而避免、纠正错误动作。因此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正误示范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议
1.中职羽毛球教师需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羽毛球技术复杂、变法多样的特点决定了中职羽毛球课教学是一项技术、技巧含量很高的工作。因此,教师的语言讲解艺术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语言不能只是对知识作一般性介绍和转述,也不能只是对教学难点作一般的解释,而必须将教学语言艺术化,将复杂、抽象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能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形式。
2.中职羽毛球教师需创造性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中职羽毛球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肢体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原则,提高教学水平。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喜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一个诙谐、幽默,又不失严肃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丰富的非语言因素,会使教师在体育课上表现出众,游刃有余。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函数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的特点是:知识面广、量大,内容十分繁杂.要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系统有效地复习所学的知识,精选一定量的例、习题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例、习题要求教师经过认真筛选和精心设计,不仅要具有概念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而且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之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题,即使是后面的压轴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因此在数学的总复习教学中,如何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选用合适的复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近几年中考函数问题考情,谈谈数学高效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回顾梳理,夯实基础
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就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很多同学上课时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听就会,一到自己做就不会了.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必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教师可采用不同的复习形式,整理阶段的基础知识,使内容条理化、清晰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对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配以适当的练习,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刻性和准确性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讲解之后的适当训练是对已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有利于我们再次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可用15分钟的时间当堂测试,通过解答的过程让学生“自知自明”,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函数复习选题的基本思路有两个,一是以函数的知识点和考点为主线,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围绕“三基”和提高解题技能进行策划选题.教师要对该内容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消化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选题,可以对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加工整合,可以对一些典型中考题吸取其思想方法引申而成.但应控制运算量,尽量避免繁琐的运算.二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把知识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能力的形成.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应用、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更多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配方法、数形结合法、方程函数思想、迁移化归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体现考生处理各类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精讲,举一反三
精心选择适量的典型例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内容.解题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给出通性通法,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小题大做
小题往往比较灵活,形式新颖,学生比较喜欢.如果我们能小题大做,那小题往往就会收到大题没有的效果,通过深刻地开发和适当地变化,小题可以涵盖丰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一步突出转化思想、建模思想、运动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比较规范的逻辑推理形式表达自己的演绎推理过程.
我们可增加第二步:设点P是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求使四边形PBAB′的面积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及面积的最大值.
该类题在解答上“宽入窄出,缓步提升”,既关注了不同数学水平学生的解题需要,又突出了题目应有的选拔作用.解这类题的关键是:领会和理解题中的问题背景、操作过程,运用数学眼光审视、分析、概括在操作中出现的现象,揭示其数学本质及内在联系,并将过程和结论转化成数学的探究过程,挖掘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发现、肯定其结论,进而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运用发散思维、数学分类思想等进行操作与探究.复习过程中,碰到动态操作(如剪、拼、翻、转、移)问题最好自己动手按照题意操作一下,增强自己的空间观念,帮助自己加深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力,同时也是用实际操作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手脑并用的思维习惯,并注重在动态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自己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发现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内在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与策略,体验发现与探究的乐趣.
2.类化整合
一个阶段后,我们在练习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如果我们不加分析,一个一个地解决,就难免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假设把这些问题在复习中加以类化,只要讲一个题目,就完全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例如,在复习运动变化专题时,举例: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2,点P在BC上,BP=5,PEAP,交CD于点E,求DE的长.
变式题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2,点P在BC上运动,BP=x,PEAP,交CD于点E,CE=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一题多讲
一题多变,对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有效地开发问题的潜在资源,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根据考查同一知识点的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命题.因此在大量的习题中,有不少题目存在共同的解题规律.我在处理这类习题时,不仅仅满足于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甚至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参与专题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应用题专题时:
问题1:奇隆超市准备进一批季节性小家电,单价40元.经市场预测,每个定价为52元时,可售出180个;定价每涨价1元,销售量将减少10个.超市若准备获利2000元,每个涨价多少元?
问题2:奇隆超市经销一种季节性小家电,如果每个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个,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个涨价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0个,现该超市要保证每天盈利600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那么每个应涨价多少元?
问题3:奇隆超市将每件进价80元的某种商品原来按每件100元出售,一天可售出100件,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1元,其销量可增加10件.
(1)直接写出奇隆超市经营该商品原来一天可获利润多少元?
(2)设后来该商品每件降价x元,奇隆超市一天可获利润y元.
①若奇隆超市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利润2160元,而且要让顾客得到实惠,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
②若奇隆超市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得最大利润,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并求出最大利润.
分析:问题1只要直接假设,再利用“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售价—成本)”解方程就能得答案;问题2不告诉售价与成本,改成“每个盈利10元”,并增加“顾客得到实惠”的要求;问题3将涨价改为降价,并增加求“最大利润”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销售利润=销售数量×每件利润”;需求“最大利润”时通常要用到“配方法”,再利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讲一个例题得一种方法,达到解一题、得一法、明一类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1.要注重规范解题,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如先看清题意,再画好图形,进而寻求突破途径.
2.注重阅读理解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在信息的获取中寻求解题的突破口.要十分关注“加括号的说明”和“加着重号的标注”,因为它们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3.综合题的复习要让学生经历“做听改反思顿悟”几个环节.做题要求精、求透、不求多、求全,要求以点带面,不求面面俱到,要严禁“题题都做(全而不对)、题题都未做完(对而不全)”、“只听不做”、“只做不听”、“只做不改”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以提升复习实效.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之,“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数学复习课需要教师全面把握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深挖教材,精心组织,使课堂总结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还应抓好知识方法的落实,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评讲,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训练到位,让优秀生自主发展,尽善尽美;让中等生目标明确,追求进步;让后进生量力选择,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跃华.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练习题的设计.中学教研,1988,Z1.
[2]郭冰.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中国校园导刊,2012,1.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性化关怀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智力因素 ,开发非智力因素,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让学生主动学,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变得形象和生动,丰富和多彩。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给予学生人性化关怀呢?
一 在知识的传授中体现人性化
1.边教边学,与时俱进
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啊!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泓活水”,这就要求教师活到老学到老:在报刊杂志中、在电视节目中、在网络搜索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敏锐地捕捉一些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并巧妙地用到数学课堂中去。
例如:在讲“向量的加法”时,我以当今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为背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际背景。大桥北起浙江嘉兴,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止于宁波慈溪,通车后人们可以直接从嘉兴到达宁波,而在建桥之前,人们只能从嘉兴绕道杭州,再从杭州转到宁波。让学生观察从“位移的角度”看,这两种到达的结果如何?(位移的三角形法则)
再观察大桥南航道“A型塔”,斜拉桥有许多的拉索,
其中两根拉索对塔柱的作用力分别是F1,F2,这两个力对塔柱的作用力相当于力F1(如图)(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在位移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抽象出向量加法的概念,进而导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让学生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从而否定了“数学无用论”的观点,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了。所以说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那是对学生人性化关怀的必要条件。
2.活用变式,借陡转瓦解定势
变式教学因其在培养学生教学技能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被广泛认同。变式教学,就是在例题教学中,适当的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3注重留白,为沉思预置空间
“注重留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个问题给出后,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保证思维的质量;二是注重语速快慢,常有停顿,让学生有较多的反应时间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经常提问,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给学生较多的参与空间。这也体现出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性化关怀。
二 在情感关怀上体现人性化
所谓在情感上给予学生人性化关怀,就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的人性化色彩。
1.投其所好,在游戏中享受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除了在传授知识时给予人性化的教学,
教师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上给予人性化的关怀,构建人性化课堂,以便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掌握知识。曾经有一次在讲完“恒成立问题”后,我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叠卡片,其中一面都是学生喜爱的动漫画,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我说:这里的每一张卡片反面都藏着一道题期待你们来解,如果谁能解出来,不仅这张卡片属于你,智慧女神也将给你颁发证书,并领取一份精美的礼品。
学生们兴趣大增,跃跃欲试。我让其中的一位男生上来,让他先把题目当场展示一下,然后再让他做,只见他抓耳挠腮,下面的同学也纷纷给他出主意。此时所有的同学都在设法解决这道题,实际上所有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最后他终于解出了这道题,当他报出答案时,我把这张卡片送给了他,并且还送给了他一张我在台湾买的明信片。
随后,第二个,第三个,┄┄学生们纷纷要求上来,一道道题目也随之得到了解决,而学生们也为自己得到了教师赠送的礼品而快乐着。这样的教学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在游戏中教学,在教学中享受快乐。
游戏教学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小小故事,激感
在数学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故事,让人感动。在我的数学课上,常常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乏穿插着讲些数学历史上的故事给他们听听,华罗庚教授“不求名、不求利,一心扑在学问上,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的故事,深深地激励着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热爱祖国。
当然,除了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的小故事外,我还常常讲一些趣味数学,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同学们在数学上的相同情感的交流。
三 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性化
我国2011——2013年教育事业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中考虑, 在数学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加以鼓励,也是数学教学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1.积极肯定,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差异,设计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全面、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其积极性和正确的部分,帮助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绝不能指责、挖苦,挫伤其自尊心。
总之,课堂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解决问题后取得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充满信心。
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要以鼓励为主;布置作业时,要分层布置。
2.重视过程,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教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且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教育,从学校角度分析,素质教育内容应包括身心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家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到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应试教育又有哪些弊端呢?
从学校方面来说,重视重点院校,轻视一般或是薄弱学校。教学方面,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将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刻板地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提高考试能力;忽略学生主观能动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看重考试得分高的学生,轻视考试得分低的学生,认为得分低的学生就是在拖班级的后腿,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就组织教师中考或是高考题,组织教师开展各科的猜题,并编印大量的模拟试题,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而许多专家和学者也趋之若鹜,积极猜题并编印大量的试卷和书籍,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畸形发展。中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被压制住了,学生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从早上天没亮醒来的第一秒开始学习,一直到深夜才熄灯睡觉,学生整天忙着背书、做题,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深刻理解知识、探究知识,学生的天性被压制住了,学生的创造性也逐渐被遏制了。这种应试的教育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成了课本的奴隶,成了读书的工具。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因为自己想学,而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学,每天都逼着自己去学习,逼着自己去做题。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学生,这些学生每天就在课本和试卷中徘徊,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政治,没有远大的发展目标,心理素质低下,意志力低。
现在许多城市里的小学就开始了应试教育,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而且还不少,这些小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玩耍,小孩子的活泼天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到了二年级,开始由教育局组织拟题,开展语数外的期末会考。原本天真可爱的小学生每天不得不埋头于课本和作业之中,天性被遏制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为教师所接收和认可,但是,仍然有很多中小学将升学率作为教育之根本,教育上残留有大量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将来进入了好大学,学生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
现在的中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做任何事都喜爱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全面传授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加强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下面谈谈几点内容:
1.加强身心教育
初中生正从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转变,大脑不断得到营养,逐渐发育成熟,男女同学之间渐渐变得有点“陌生”。因此,保持良好的生理卫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循善诱,对个别同学情绪反常应多加关心、呵护、给予真切关怀。对女生更要耐心细致,同时加强坚强意志教育,有的同学意志薄弱,耐挫力差,缺乏明确的行动目标,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遇难而退等。数学教师应当尽量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耐挫能力,训练学生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敢精神和坚毅品质。
2.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普通中学的数学教育对中学生的个性塑造,智力发展,创造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奠基性作用。数学本身属于三大自然科学,是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应加强工具性知识(如数学语言、符号、算术等)、理论性知识(如公式、定理、原理、公理、法则等)、创造性知识(如写小数学论文、小发现等)的培养,学生若有进步,应及时总结给予表扬。中学生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也是青少年打基础的时候,要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祖国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学数学教师更应说得上肩上重担千钧。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古代在初等数学上有过辉煌成就,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如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就比欧洲早1000多年。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样的典型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对近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事迹进行宣扬,可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这些史实很容易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能使学生极易接受,回味无穷!
第二,还应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中数量与空间形式的学科,以初中生口吻来说就是代数、几何。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且变化和发展的,这就使数学教学内容必定包含辩证法的思想。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辩证思想,运动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如七年级的正数与负数,几何中的数与形,作圆时的静与动,以及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证明几何题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让学生接受简单辩证法的训练,可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4.加强劳动素质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本职能。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教育的历史就是劳动素质教育的历史,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未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劳动教育,城区和乡级中学可因地制宜地进行素质教育。如在乡级中学,在讲授面积公式时,可带学生到田间帮助农民拔杂草,同时用皮尺等工具测量农田面积等。城区有条件的学校,可进校办工厂干力所能及的活,然后测量窗户、产品的尺寸等。总之,寓劳动于教学中,其乐融融。
5.加强数学审美教育
有些人认为数学比较枯燥,乏味,我认为,数学充满了美,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注意它。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讲授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中,教材中出现了一个“杨辉三角”公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项式定理(a+b),取此公式展开后取系数顺次从上到下排列,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愈往下,愈像等边三角形,或者像一座金字塔,1与1像塔人字梯一样两边分,它们内部的数学家就像跳动的音符,引你进入美丽的殿堂,你说它美不美?几何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黄金分割的美等,还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语言和简洁美,只有先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