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范文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钢琴教学 改革探究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师资,高校的职能决定了它的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高校钢琴教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不像音乐学院是主修课程,所以教学时间上一般两至三年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想获得一定的成效比较困难。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本身音乐专业素质较低,有的在入学前从来就没有学习过钢琴,所以进入高校必须从最基本功开始练习,很多学生更没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加之钢琴教师的文化素质和钢琴技能差异,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差异,都影响着钢琴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要想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钢琴教学的改革不外乎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上全面展开,有步骤的进行。

一、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校音乐专业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这对于以前因艺术招生人数较少,而采取个别授课形式是行之有效的,符合钢琴教学客观规律。但是当前教育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学扩招导致艺术生猛增,钢琴师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再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应付教学,教师已经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只能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方能解决目前的困境,那就是采取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等多种并列的授课方式。这样就能很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对于教学中采用的“一对一”的个别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那些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学生发展得更好,飞得更高;对于那些钢琴弹奏技能较差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细致深入地加以辅导,使之进步较快,能跟上大部分同学,不至于倒退到丧失信心的地步,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两头问题。大部分同学钢琴弹奏技能都能跟上平时的教学,就可以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因为一个教师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辅导。个别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学生,所以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钢琴教学中采取小组课授课形式,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不足,几个人、十几个人一组为单位的钢琴教学,比较有利于师生互动。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钢琴弹奏水平,尽量做到水平大致相当分为一个小组,这样有利于统一学习进度。分组教学由于人数较少,教师可以着眼于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及方法的传授。在集体课教学中,一般都是大班级教学,这种集体授课方式最适合于钢琴艺术理论的教学,如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论、钢琴作品赏析等。集体课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教学。除了这几种教学模式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公开课、座谈与讨论和艺术实践等形式来辅助教学。

二、钢琴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往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内容主要采用一些外国经典之作作为练习曲,如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车尔尼的练习曲。这些作品对于钢琴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由于师范性质,学生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的钢琴课程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所以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自习时间去练习更多的钢琴作品。我们在要求学生练习库普兰、拉莫、斯卡拉蒂、亨德尔、巴赫等人的优秀作品之外,还要练习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作品,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钢琴教学内容,除了引入西方的经典之作之外,我们还要弘扬民族音乐艺术,积极引入中国钢琴作曲家的作品。学生在学习中国钢琴作品时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因为本民族的作品更为熟悉和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不妨在钢琴教学中增加一些合作性的曲目,如双钢琴作品、钢琴协奏曲、钢琴四手联弹作品等,主要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尤其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高校音乐专业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因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也依赖于这些合作性的曲目。

作为钢琴教学内容的改革,除了技能培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钢琴理论的学习。普通高校艺术生因为文化课基础知识较差,来到学校之后更为厌倦艺术理论课的学习,他们以为只要学习好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就行,只要能弹得一手好钢琴,钢琴理论算什么。学生不懂得理论的重要性,也不懂艺术理论在个人艺术修养方面的重要性。所以钢琴教学内容要增加《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钢琴作品赏析》等课程。尤其是《钢琴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学生以后主要从事中小学的音乐基础教学。钢琴教学法传授给学生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规律、原则和方式,教给学生以后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生可能不感兴趣,但是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开设理论课程的重要意义,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钢琴教学法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钢琴演奏水平,在今后音乐教学中起到理论指导性的作用。钢琴艺术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钢琴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使学生认清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历程。钢琴作品欣赏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多媒体放映中外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资料、钢琴音乐作品等,进一步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艺术底蕴,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质。

三、钢琴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也不适用于现代大学生。现在的学生个性都很强,学习积极性较差,自我克制能力缺乏,在钢琴技能训练上缺乏毅力和耐心。加之现在学生过多,教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于每位学生,学生很容易感觉教师不重视自己。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改变一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思想,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在钢琴曲练习过程中,不要采取强制措施,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钢琴曲进行自学练习,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不要担心学生误入歧途,可以适当给学生稍加点拨。其次,在钢琴教学过程采取因材施教原则依然不可缺乏,这是针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同学,教师给以辅导的同时,还要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迎头赶上,对待优秀生和差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那么教师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取决于教师不断探索和学习,寻找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第三,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如果能够把自己所学的钢琴技能展示出来给别人欣赏,那对于他们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作为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教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条件,提供他们的展示才华的机会。例如,在每年校园文化节期间,可以利用学校音乐舞台,为学生举办钢琴演奏会,每个学生如果都有这样的演出机会,谁也不愿意放过的;还可以走向社会和社区,为社会群众免费演出,既锻炼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又宣传了自己;还可以参加社会各种钢琴演奏大赛和社会文艺活动,在艺术实践中锤炼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历练学生的舞台经验。

四、钢琴教学考试的改革

钢琴教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成不变的考试制度,大多学生已经非常适应了,只要摸透了那些考试套路进行练习很容易过关,所以改变以往陈旧落后的考试方法和制度有利于钢琴教学,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为一旦打破以往那种考试制度与方法,学生以前的那种学习方法就不再适应,就需要积极调整学习态度,改变以往懒散的学习习惯。考试制度的改革当然还是要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之上,把平常的学习效果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其实更应该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和效率,而不是期末的一锤定音。重视平时学习考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平时懒散的学习态度。比如出勤率、平时的演奏能力、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师生互动能力、问题的讨论、音乐论文的写作能力等都可以作为成绩评定。把一学期的成绩分成三个阶段:平时成绩、阶段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这样把成绩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保持紧张学习,最终学生会在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大量技能和基础知识。在评分标准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只能采取相对较为合理的标准。在考试内容占分比例上,钢琴技能的考核成绩占50%,平时学习态度和效果占30%,理论学习和论文写作能力占20%。这样即体现了钢琴技能课程的重要性,又能重视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锻炼,不过师生负担的加重,也会导致师生的怨言,还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不能把平时考核留为形式。在钢琴技能考核中,要重视即兴伴奏能力的考核,这是比较实用的一项,也是最能充分体现学生综合技能的一个方面。在计分过程中,平时考核成绩取决于授课教师,期末考核钢琴组教师可以集体参加计分,这样就会公平公正些。因为考试方法的复杂化可能导致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所以学校要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否则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心情和评分合理性。

总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力,必须克服。事物的发展都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就会走向衰亡和没落。在教学改革中遇到一些难题,要集思广益,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一味的强制实行,否则会起到相反的结果。教师一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钢琴教学水平,也要不断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观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音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阿光.浅论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J].中国音乐, 2007.3

[2]何其杨.对于高校普及性钢琴教学大纲的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理论版)》, 2012.06

第2篇

一、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活动。

二、有关学术委员会的专家申报编写“十一五”高师本科音乐课程教材。

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继续进行收集资料工作,并于今年8月召开第三次核心组全体成员会议,届时每一组课题拿出一个内容体系相对完整,具有说服力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年底交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四、2006年下半年同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联合举办“珠江杯手风琴比赛”。

五、拟正式开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网站”(简称“中国音教网”)。

六、各学术委员会工作:

1. 基础教育器乐学术委员会:2006年下半年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竖笛邀请赛,包括系列八孔笛合奏、重奏和独奏;在此基础上,年底将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竖笛冬令营,营期将进行颁奖和演奏交流;编辑出版中小学竖笛教材与重奏、合奏曲集,为全国比赛提供资料;编辑中小学器乐教学论文集。

2. 基础教育舞蹈学术委员会:2006年上半年举办“高中舞蹈教学研讨会”。会议内容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舞蹈选修模块和教材的介绍;舞蹈选修模块及教材中“跟我学”模块基本教学方法的培训;高中舞蹈模块教学示范课例展示观摩;高中舞蹈教学实践交流与研讨。

3. 基础教育童声合唱学术委员会:组织中小学以录像的形式进行合唱评选活动。

4. 中等师范教育中心:于2006年6月召开常务理事会,就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做好职业音乐教育工作进行研究;中师声乐学术委员会和钢琴学术委员会将于2006年1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全国中师(含高职、小教、大专)40岁以下教师声乐钢琴即兴伴奏比赛;同时举办声乐、钢琴论文评选活动。

5. 高师钢琴学术委员会:组织以我国近年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包括与钢琴教学相关的理论、观念、方法以及教材使用方面的经验体会等论文评选活动,并于2006年9月中旬召开钢琴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会议主要内容为钢琴教学改革学术研讨和获奖论文颁奖。

6. 高师合唱学术委员会:2006年5月在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第二次合唱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组织编写合唱与指挥教材;继续编印《高师合唱通讯》。

7. 高师手风琴、电子琴学术委员会:2006年5月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同时召开电子琴学术研讨会;继续做好高校手风琴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

8. 高师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2006年10月在江西南昌召开学术委员会年会;组织主题为高师理论作曲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评选。

第3篇

伴随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比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等。在高等院校教学中,音乐专业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钢琴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已经取得一些教学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

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必要性;改革对策

目前,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钢琴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钢琴演奏水平随之降低。因此,钢琴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钢琴教学理念,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演奏钢琴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钢琴演奏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

一、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目前,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由于学校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硬件和软件设备配备不够齐全,造成教师教学环境受到限制,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最终导致学校就业效率较低。因此,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钢琴教学,钢琴是人们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是我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1]。现阶段,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应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学好钢琴提供有利条件,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为人们带来优美的钢琴弹奏作品。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目前,在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所以,钢琴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学校应重视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师教学结构,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进而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2]。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旧占据主要位置,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非常有必要对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择业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改进和完善钢琴教学内容

目前,在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为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应改进和完善钢琴教学内容,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补充和完善钢琴教材内容,以《钢琴演奏艺术》为主要依据标准,教师注重钢琴演奏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和了解钢琴基本构造与发音原理,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人体的生理运动与训练机理[3]。教师通过教授学生钢琴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钢琴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规律,并且掌握钢琴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能够将钢琴教学融入到生活之中。其次,完善钢琴欣赏内容,对钢琴历史内容不断进行完善,扩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各个时代的不同钢琴作家作曲的风格特点,逐渐丰富钢琴作品的欣赏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钢琴音乐风格和流派,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钢琴曲目和创作背景的分析能力[4]。

(二)实现钢琴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对钢琴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且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教师依据教学基本内容与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依据钢琴教学各项内容,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与公开课,也可以举行座谈会和讨论会,并且积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音乐会,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钢琴学术理论动态变化,感受到钢琴文化的艺术魅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经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钢琴教学之中。此外,教师应将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法律常识,让学生及时了解并感受到钢琴曲目创作人当时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掌握和声语言和曲式学知识,掌握音乐发展的逻辑思维,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掌握乐曲知识[5]。在力度、节奏节拍方面,教师应合理的增加课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三)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最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多,已有的钢琴数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扩展的需要,针对此问题,学校应为学生学习钢琴演奏提供有利条件,加大经费投入,配置与学生数量相符的钢琴数量,并且及时对已有钢琴进行维修维护,为学生学好钢琴提供良好环境。无论是在硬件、软件方面,学校都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学校就业率。

(四)钢琴教学考试的改革

以往的钢琴考试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钢琴教学发展要求,因此,实现钢琴考试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如果学校和教师经常使用一种考试模式,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考试模式和考试题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改变以往懒惰的学习习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效。与此同时,钢琴考试制度的改革,应以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准,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对平时的学习进行考核,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懒惰的学习状态[6]。比如,教师可以扩展学生成绩评定范围,不只是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为准,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出勤次数、演奏能力、课堂听课效果、互动能力以及音乐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把每个学期的成绩分为三个阶段,即平时成绩、阶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以此将学生成绩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从此状态中掌握更多的钢琴演奏技能,音乐专业素养也随之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对策,我们可以看出,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因此,钢琴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钢琴学习环境,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将单一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音乐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张一芳.浅谈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J].上海音乐学院,2014,(10):137-139.

[2]邓玉琦,褚新梅.浅谈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音乐教学,2012,(08):233-234.

[3]靳翠英.简析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2014,(07):170-172.

[4]李一鸣,郎东梅.关于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J].现代音乐信息,2012,10:318-319.

[5]齐莲花.新时期浅谈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对策[J].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2013,(09):157-159.

第4篇

在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中,有5篇值得介绍和综述.赵晶晶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初探》分为三点提出:其一是视奏入门,实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乐谱转化为演奏,体现了初级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过程.其二是理、奏、乐融会贯通,综合教学内容,使乐理知识、音乐感知能力融汇于基本演奏训练中,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同时,在钢琴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也做出了说明,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各类乐曲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其三,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要相辅相成,明确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的技能,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这两个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朱珊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初探》中提出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优劣.优势为钢琴集体课降低了培养的成本,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劣势为不能针对个别同学进行系统的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分心等.在王晓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中指出了合理采用小组课教学模式;有效渗透个别教学模式;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定期表演汇报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学生能力等教学模式.接下来的几篇论文都提出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在米高慧《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分为强化组、提高组、基础组以达到“拔尖”“、提中”、“补差”分层教学的目标.在罗志范《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分层教学的优势剖析》中提出不同时期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要求,第一学年要达到相当于599的中级程度,第二、三学年分为伴奏层、表演层、教学伴奏表演层来提升教学效果.本人比较赞同分层教学及阶段式教学.分层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阶段式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如果能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众多学者都提到了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我也不否认集体课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节约了培养的时间成本;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但如果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本人还是建议在集体课的大背景下,“一对一”“一对多”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为好.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更有利于有才华的学生脱引而出.

2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研究综述

在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众多研究成果中,其中有3篇具有重要价值.在高华曼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提出以下两点:其一是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作者认为教材内容应该以趣味性的中小乐曲为主,且要涵盖各种常用的弹奏技术,在重视加强钢琴的基础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即兴伴奏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通过合作,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作者认为,由于采用集体授课方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程度不同,在实践过程中多采用小组授课的方式,比集体课授课方式更符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学习.李岩的《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一应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得到更有效地保障.二应该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有时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对换,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的同时教师也进行了换位思考,也是很好的方法.在白艳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了四点:一是既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二是改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选编,同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要有别于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三是多元智能化的教学形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更多的、更广的经验.四是科学合理的进行综合评价,尊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学者们的论述虽有不同之处,但论点基本相同,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符合学前专业特点;要尊重每一个人,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结语

第5篇

论文摘要: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发展是我国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对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的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发展必然成为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发展

一般来说,目前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1]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一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2]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与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有机组织和介绍这些资料,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和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整体的艺术素养。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发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且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2.其它活动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发展是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它们将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并以更高的标准积极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趋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钢琴课 复合型 教学模式

纵观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讨会和各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成为研究热点,如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增设数码钢琴集体课、设置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等。参考其他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所在单位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

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是指,鉴于与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课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别,在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及分配不同钢琴课程类型(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和教学课时比例、扩展单一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模式等,从而建构起,以钢琴基本弹奏能力为基础,重点加强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钢琴教学技能、钢琴音乐文化修养和综合音乐能力等,旨在全面提高学生钢琴艺术修养为中心的综合性钢琴教学模式。

1 我校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课教学模式调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校与钢琴有关的课程主要包括:钢琴个别课、即兴伴奏课和钢琴教学法。以下是这些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钢琴个别课教学课时比重较大,贯穿本科教学四年、八个学期,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钢琴个别课教学课时比重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探索与其他类型钢琴课协调的课时比重。

即兴伴奏课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此课程不作为考试课,而仅仅是考查课;虽有统一的教材,但只有30个课时,即一个学期的课程,课程类型是集体课,即一个班的集体大课。由于学生多、课时少,学生普遍反应,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只学了有限的歌曲伴奏编配知识,课程就结束;结课后,只有少数的学生会继续研究即兴伴奏。为了真正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急需减少上课人数、增加课时、严格考核,变集体课为数码钢琴小组课等手段,大力强化学生的伴奏编配能力。

我校的钢琴教学法课程类型为集体课,课时为30的考查课。教材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由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的《钢琴教学法》,主要的学习内容为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钢琴启蒙教学、钢琴基础知识教学、钢琴演奏技术与训练、钢琴练习法的教学、钢琴伴奏法的教学等。主要采用讲述法、谈论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虽收到一些成效,但还需通过一些教学手段,使学生实际的钢琴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我校还需增设以集体课形式授课的钢琴艺术发展史。比较钢琴艺术发展史上的钢琴文献,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四年的学习曲目主要限于独奏曲目,也只是接触到车尔尼练习曲作品599、299、740,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二部创意曲,莫扎特、贝多芬少数奏鸣曲,肖邦个别圆舞曲等有限的钢琴作品,对钢琴音乐文化的了解和钢琴音乐鉴赏能力差强人意。相对于健全的钢琴教学,缺少了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钢琴协奏等重要教学项目,但是,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这些教学项目仅作为学生了解的曲目。因此,在教学大纲中,适当增加这些教学项目的曲目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些重要钢琴演奏形式,使学生们对钢琴音乐的发展有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演奏作品。

2 我校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初步实施措施

2011年,艺术学院开始有计划地推行“复合型”教学模式,利用现有师资、教学设备、设施条件等,逐渐形成了我校钢琴课的特点和模式。在不断总结现有教学模式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在全系范围内大力倡导钢琴课“复合型”教学模式理念,使用新的钢琴教学手段,逐步推行“复合型”教学模式。

2.1 鼓励数码钢琴小组课。如对2011级学生开设数码钢琴课,这是一种有五六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课的教学形式。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学院,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数码钢琴课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仍然按照钢琴个别课的教学观念,教研室应当重新编写适合钢琴小组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日历,探索适合钢琴小组课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调整教学评价体系;如教学内容除了基础性钢琴演奏曲目,应当把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并倡导在学习基础性钢琴演奏曲目的同时,加入难易度相当的钢琴即兴伴奏曲目,通过分析基础性钢琴演奏曲目的和声、织体等,编配到相应的歌曲里,做到钢琴演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提高。

2.2 鼓励钢琴教学法集体课中的“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博士指出,微格教学法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经过笔者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钢琴教学法集体课中,仅采用讲述法、谈论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后通过微格教学法实践,即全班分为4组,每组8人,笔者指定教学片段,陈述基本讲述内容,让每组学生集体备课,派一名代表进行微格教学,并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笔者小结。实践证明,经过采用微格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实际的教学能力,发现自身问题和改进问题的能力。

2.3 鼓励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实践和观摩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利用系里的教学实践周的舞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钢琴演奏水平和即兴伴奏水平的提高。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和创造活动,如在教学数码钢琴小组课过程中,制定好教学计划,每学期设计以演奏交流、小型观摩音乐会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4 鼓励钢琴集体课模式中的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主要策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创新型学习方法。如在我校钢琴教学中探究专题开发和积累资源,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音响资料室、期刊网、多媒体、互联网等有关设施,更多地储备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和资料。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推动了高师钢琴教育的发展。展望现代音乐教育,我们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钢琴教学教育观念,以前瞻性的眼光,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全方位、立体式、开放的、发展的、综合式的复合型钢琴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0.

[2]杨力.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A].中国音乐年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65~267.

[3]松竹.试论高师钢琴教学[J].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1期.

[4]陈南宏.钢琴基础教学初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5]周微.发展音乐思维是高等师范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J].齐鲁艺苑,1995年第1期.

第7篇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实践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强了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纷纷开设以审美为核心内容的音乐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同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重新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标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

“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2、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3、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4、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5、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其前身为艺术师范系的音乐师范专业,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音乐师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绩。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高师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础;

“大”——大量的信息;

“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新的艺术视野;

“宽”——拓宽的专业口径;

“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至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十分不可取。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四、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五、拓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可估量的能量,将大大推进整个音教事业的发展。

我院在拓宽师范生业务口径的途径有,如:

1、增设电脑音乐基础课程,讲授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知识等;

2、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增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等最新内容的讲授;

3、扩大选修课,除传统选修课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民乐、作曲理论、舞蹈等课程以外,增设教师口语、播音与主持、音乐鉴赏等一百多门选修课程,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版权所有

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条件

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课标》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要使学生日后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就首先要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课标》所阐述的十个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层面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感受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终生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近十几年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体现了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版权所有

2、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人才建设也是我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改经验,改进我院教学管理。通过派员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问、交流和演出,邀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兰音乐学院肖邦钢琴学院等中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以及举办“乐器演示会”等活动使师生们开拓了艺术视野,学到国内外许多新的音乐知识及新信息。

(2)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连年派出部分教师分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音乐院校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点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并且由院领导带头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研修班”学习并已顺利结业。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地就读在职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风气。

七、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我院经过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音乐师范生应练好“音乐书法”——即乐谱书写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乐理》课及毕业班的《配器常识》课上加以严格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配器常识》课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使这门课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解决实际应用的课程。

(二)

改革音乐学院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有师范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路子。建立视唱分级教材及分级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全体学生按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部分学有余力以及有兴趣继续学习视唱的学生能向更高级别层次迈进;运用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视唱的熟练程度和贺御能力得以提高,这些均大大提高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三门史论课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课堂授课与指导学生自学并举方式,教师隔周上课讲授本课主要内容,并列出参考书目及布置课后作业、论文题,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欣赏室等的各种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门课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在键盘乐器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来钢琴、手风琴课单纯“一对一”式的授课办法。学生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上,不但能互相观摩学习,学到了演奏技巧,还学到了如何教学的方法。由于在集体课中运用了先进的数码电钢琴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个别课的授课方式。钢琴课还准备在2004新学年启用分级教程教材。

(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电钢琴教学系统,后又相继增建了电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学录音工作室等。

(六)应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电子琴课纳入了必修课,还提出并推行“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步教学”的课题,大胆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这些健盘乐器的学习上融汇贯通,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七)将原有的钢琴、和声、钢琴伴奏编配几门课三门课程串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组合,将这些课程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根据这几门课的最终要求来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钢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和声(和声知识与规律、习题、作品应用的分析与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钢琴伴奏编配(加强钢琴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伴奏编写、即兴伴奏配弹等)。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八)及时将《电脑音乐基础》作为必修课。我们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主导知识经济的必将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计算机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计算机作为最基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学科和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打开新世纪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的理念同样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所接受,应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习计算机,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成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为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音乐基础》的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尽快地结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进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和应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就制作和应用音乐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及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九)声乐课改变以往套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法,进行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办法的尝试。努力将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

(十)舞蹈课得到了重视与加强;增加了课时;设立了侧重舞蹈的选修;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校园小歌舞编排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学习。

(十一)2001年开始至今,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上组织全院学生学习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音乐标准的音乐鉴赏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从新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课程理论、音乐教学艺术、音乐教学(含教育实习)指导策略、现代音乐教学技术、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措施、音乐教育研究、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运用等。使全院学生注重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颁发后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联系了我国和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教改实际,并实践于教育实习中,有助于培养音乐师范生成为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

(十二)大力加强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每年3月,是少数民族民俗艺术活动较多的时期,我院坚持安排二年级学生下乡采风,同时就地搞当地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民族音乐艺术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坚定他们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决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采风的感受,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的获全国音乐比赛获奖,有的在全国音乐刊物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汇报音乐会上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学生们反映了这些活动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2、组织文艺活动及登台演出实践。如每年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五项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讲演、板书)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声乐大赛、诗歌朗诵、大学生口才及讲演比赛等;还有每学年的教学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等。让学生有许多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3、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学生节目曾获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全广西合唱比赛特等奖,并荣获广西区教育厅颁发“广西大学生爱乐合唱团”称号

(十三)多元的音乐教育实习方式。我院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革:

1、定点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建一批实习基地学校:如有柳州三中、广西壮文学校、邕宁高中、邕宁职业高中、南宁第一职业高中、南宁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等。

2、学生分散实习,教师带头指导实习。采用了让学生回原生源地实习的办法。接纳我院实习生的各级学校已达200余所,使实习生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为毕业生进行毕业“双向选择”提前作了准备,增强了我院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多,渠道更通畅,扩大了学院在社会的影响,生源得到扩大。

3、抓好实习准备工作。为使实习生能在毕业学年分散到全区各地实习,独立地进行实习工作,我们抓好了教育见习环节。带领学生到学院所在地——南宁市有关学校听课、评课、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并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根据音乐教育内容(乐理、声乐、欣赏等)逐项进行试教、试讲,以取得教学的体验,学会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为他们进行下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我院教师还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音乐师范生教育实际指导策略》,获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导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十四)紧抓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蔡世贤院长、陈玉丹教授一起经过两年多时间开设系列的讲座和积累,完成了近七万字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题库,以指导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提高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调研的能力、查阅报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资讯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我院课程衔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的衔接。

1、舞蹈普修课调至一、二年级上课,舞蹈条件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继续选修舞蹈课,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舞蹈基本技能,同时有机会将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2、《钢琴伴奏编配》课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在第二学年开设,比原来提早了一年开设,保证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延续性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口语》课由原来在第三学年开调在了第一学年上,以保证我们广西少数民族部分学生克服语音不准的问题。

4、将原在最后学期安排的大部分课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几个学期进行,一改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找工作,做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选。

(十六)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拓宽办学思路。增加了音乐学(音乐教育)新的专业方向: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方向、舞蹈教育专业方向。

(十七)《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课程,将最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试。招生确保规模扩大和生源质量两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积极承办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改过去各院校分散招生为全区(省)性的统考,贯彻执行宽口径、重基础、重素质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办法、评分标准都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统考成绩在区(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通用,改变了一校一考,报多校必多考的状况,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乐专业新生的整体质量,并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参考书目:

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师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

蔡世贤吴远雄合著

第8篇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学生生存、就业、求职过程中重要生产力.近年来有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研究很多,但做出总结的文章相对较少.为此,本人欲在收集、整理前人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相关文献并进行研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见习、实习的体会,试图把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及教学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梳理,以获得学科发展前沿的动态及相关信息,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良性发展,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 :学前教育;钢琴课;综述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70-02

1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现状的研究综述

在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现状的众多研究成果中,有6篇文章值得介绍和综述.其中,陆兆巍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研究》[1]一文认为,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现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普遍下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二,现在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多以数码钢琴集体课为主要教学模式,虽加强了学生演奏方面的能力,但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样在高蕊和徐晓玲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2]一文中指出了以下几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差;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内容较为单调,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脱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与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混淆在一起,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周媛的《浅谈幼师专业钢琴教学》[3]一文中提出,幼师专业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没有接触过钢琴,没有识谱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与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应有本质区别,二者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标准也不一样.谢向颖的《浅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现状及建议》[4]一文中指出教材虽需要专业方面的练习,但钢琴教学内容多偏重国内外著名乐曲的学习,儿歌的学习不够深入,而且涉及幼儿演奏方法方面的教学较少,没有适合幼儿心理接受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为基准.在包丽芬的《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几点思考》[5]一文中提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底子薄,钢琴弹奏基础较差;钢琴教材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缺乏实践经验,而且钢琴教学体系不完整,课程设计不合理,从而使学生越学越没有积极性.谢姿媚的《地方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一文中,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质量较差,没有相对充实的钢琴基础知识和识谱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只重视了弹奏方面的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前教育钢琴的基础教学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从而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步入社会以后往往理论和实践不能结合.

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关于学者们提到的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的音乐教育,没有基础的弹奏能力和识谱能力等问题是老师无力解决和改变的现状与现实.这与社会导向与人们认识相关,有基础的通常会选择音乐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源自然素质偏低.其实学前教育专业同样需要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因为他们未来是人之初学习启蒙的引领者.但对于缺乏材;教学内容单一或偏向技能训练;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方向;与音乐专业混淆在一起;舞台经验不足的等问题我们都可以进行改革.首先,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直接挂钩,幼儿园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输送怎样的人才;其次,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要贴近就业及实际工作的需要.

2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在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中,有5篇值得介绍和综述.赵晶晶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初探》[7]分为三点提出:其一是视奏入门,实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乐谱转化为演奏,体现了初级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过程.其二是理、奏、乐融会贯通,综合教学内容,使乐理知识、音乐感知能力融汇于基本演奏训练中,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同时,在钢琴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也做出了说明,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各类乐曲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其三,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要相辅相成,明确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的技能,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这两个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朱珊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初探》[8]中提出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优劣.优势为钢琴集体课降低了培养的成本,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劣势为不能针对个别同学进行系统的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分心等.在王晓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9]中指出了合理采用小组课教学模式;有效渗透个别教学模式;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定期表演汇报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学生能力等教学模式.接下来的几篇论文都提出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在米高慧《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研究》[10]一文中提出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分为强化组、提高组、基础组以达到“拔尖”、“提中”、“补差”分层教学的目标.在罗志范《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分层教学的优势剖析》[11]中提出不同时期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要求,第一学年要达到相当于599的中级程度,第二、三学年分为伴奏层、表演层、教学伴奏表演层来提升教学效果.本人比较赞同分层教学及阶段式教学.分层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阶段式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如果能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众多学者都提到了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我也不否认集体课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节约了培养的时间成本;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但如果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本人还是建议在集体课的大背景下,“一对一”“一对多”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为好.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更有利于有才华的学生脱引而出.

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研究综述

在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众多研究成果中,其中有3篇具有重要价值.在高华曼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初探》[12]一文中提出以下两点:其一是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作者认为教材内容应该以趣味性的中小乐曲为主,且要涵盖各种常用的弹奏技术,在重视加强钢琴的基础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即兴伴奏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通过合作,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作者认为,由于采用集体授课方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程度不同,在实践过程中多采用小组授课的方式,比集体课授课方式更符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学习.李岩的《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13]一文中,指出一应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得到更有效地保障.二应该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有时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对换,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的同时教师也进行了换位思考,也是很好的方法.在白艳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14]一文中,作者指出了四点:一是既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二是改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选编,同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要有别于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三是多元智能化的教学形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更多的、更广的经验.四是科学合理的进行综合评价,尊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

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学者们的论述虽有不同之处,但论点基本相同,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符合学前专业特点;要尊重每一个人,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学者们所述内容虽侧重不同,但都说明钢琴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素质差、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等不可控因素,教师无力改变;但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都可根据当地生源做相应的调整或改革.如在教学目标上,以三年为限的话,学生应达到边弹边唱能伴奏会启蒙的水平;在教学内容上要在区别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基础上,把握理论知识要全面但不需很深,技巧不一定涉及很多但启蒙一定要专业;在教材选择上,一方面要紧贴学生就业的需求,多选用儿童歌曲;另一方面要选择经典或学生喜欢的曲目;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把钢琴技巧与即兴伴奏同时进行,五线谱和简谱同时进行;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在集体课的大背景下,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在评价模式上可采用分模块评价的方式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评价模式相结合进行.其实不管是怎么改革,一方面是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才是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陆兆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研究[J].青春岁月,2013(05):313.

〔2〕高蕊,徐晓玲.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9):1261-28.

〔3〕周媛.浅谈幼师专业钢琴教学[J].科教导刊,2014(01):163-165.

〔4〕谢向颖.浅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现状及建议[J].音乐教育,2013(10):115.

〔5〕包丽芬.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几点思考[J].华章,2013(01):202.

〔6〕谢姿媚.地方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06):230-233.

〔7〕赵晶晶.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初探[J].音乐乐坊,2013(01):114-115.

〔8〕朱珊.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9):117-118.

〔9〕王晓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科教创新,2010(9):37.

〔10〕米高慧.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研究.长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110-111.

〔11〕罗志范.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分层教学的优势剖析.大众文艺,2012(4):216.

〔12〕高华曼.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62-166.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师 音乐专业 钢琴课程 结构调整

论文内容摘要: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有些偏重技术,而忽视钢琴理论文献及其应用技术的学习,造成学生有高技术、低技能的现象。文章着重探讨高师钢琴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寻求钢琴教学应用型、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是一门专业性、基础性、适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技术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进步和长远发展,对此,课程教学的研究及其方法、内容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门学科专业,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直接影响整个音乐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长期以来,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要驾驭中小学课堂授课实践,教师具有娴熟的钢琴弹奏技术就显得更为突出。钢琴作为中小学音乐课堂及其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工具,无时不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长期受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钢琴学科专业知识的口径比较窄,尤其是只重技术而忽略专业理论及应用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学生有些高技术、低技能,应用能力就相对较弱。面对如此困惑,笔者认为,调整钢琴课程的结构,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高师钢琴教学的状况分析

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改革和发展的漫长过程,在学术界、教育界对于高师钢琴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上展开了全方面的讨论和艰辛的探索,寻求适合中国高师钢琴教学的合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已成为广大高师钢琴教育者和学术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高师钢琴教学研究曾先后举办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改革座谈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讨会”等系列的钢琴教学研讨会议,在高师钢琴教学的方式、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为高师钢琴教学提供指导。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扩充,以突出本课程的师范特色,在巩固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钢琴伴奏这一实用技术的内容,这一教学模式在高师得到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高师音乐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进入21世纪,社会对教师教育的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更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因此,传统的钢琴学习模式必须要进行调整,钢琴教育仅仅围绕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不能满足钢琴教学的实际需要,现行的课程结构,如:钢琴弹奏技术学习、钢琴伴奏技术学习这两大模块的内容更应该充实和拓展,增加钢琴理论课程学习的教学内容迫在眉睫。

二、钢琴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构想

围绕高师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问题,专家、学术界已广泛地研究和探讨,传统培养模式提出的“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只是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论是“一专多能”还是其他“多专多能”,最为实际的是高师钢琴教学使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高师的钢琴教学与音乐院校专业钢琴教学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从中小学音乐的实际及普及性音乐教育的目标出发,为了将来的实用和运用,高师的钢琴教学课程的设置应包括:钢琴技术课程、钢琴伴奏课程、钢琴教学法课程、钢琴文献及史论课程、钢琴鉴赏课程等几大模块的学习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技术技能,又具备全面的学科专业的人文素养,从而形成以钢琴基础知识为支撑,以过硬技能为核心的钢琴教学课程综合体系。应该从观念、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心诸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革、调整和设置,以长远的目光,关注未来钢琴教育的发展,把学生的能力、专业素质、人文素养有效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钢琴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钢琴理论课程应包括:钢琴弹奏理论基础、钢琴文献研究、钢琴艺术史论、钢琴编配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此部分内容的开设适宜在大一至大二阶段。而今,音乐专业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弹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做而不能写,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缺乏,音乐表情语汇空洞不丰富。因此,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演奏,又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并能在教学中用丰富的音乐语言表述作品和阐释作品,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钢琴技术课程的设置

钢琴技术课程的设置内容主要包括:钢琴基础技术训练、钢琴伴奏训练、钢琴编弹写作训练等方面,钢琴技术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基础,它具有技术性很高、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根据学生的条件,因材施教,科学实施,有效施教,积极调动学生勇于创新、主动参与、自由体验的学习;变“老师要我学”,成“我要主动学”,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探索、不断进取,特别是在伴奏课程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和声、视唱练耳、作曲理论、作品分析等课程的知识,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准确、快捷、有音乐表现力的钢琴伴奏能力。此类课程的开设适宜在大三至大四阶段。通过四年的学习真正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转贴于

3.钢琴教材与教法的课程设置

钢琴教材与教法的学习对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十分重要,其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钢琴教学法、钢琴作品赏析、钢琴文献研究等,此课程内容的学习适宜安排在大三至大四阶段。钢琴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是教师教育的一种必备素质,是每一位有志于成为一名钢琴教师及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所在。因此,教材的研究学习与教法的研究学习,不仅要纳入钢琴学科课程建设之中,而且应选配在此方面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钢琴教师来担任此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把中外钢琴文献有机地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钢琴音乐,通过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艺术底蕴,文化修养得到整体提高。

三、钢琴课程考核方法的构想

高师钢琴课程内容的增加,势必关系到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高师钢琴技术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的是表演考核,学生在学期末集中在舞台上或者教室里演奏一至两首中外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弹奏的完整性、技术性、表现力等诸方面评定成绩。这一方法沿用至今,对于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起到很好的作用。面对钢琴理论课程的考核,如:钢琴文献研究、钢琴名作赏析、钢琴艺术史类的课程,考核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诸如撰写钢琴研究论文,钢琴作品分析报告等形式相结合给予考核评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使两者有机结合,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钢琴技能类课程考核,如:钢琴配弹与编配等课程内容,应以实用性的考核为主,学生在声乐考核中互相伴奏、器乐演奏考核伴奏、合唱伴奏等实践活动中,由主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笔者认为,此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视教学需要来进行,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不能脱离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不论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教育的发展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高师钢琴教学要发展,就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多审视、思考,并以此来构建高师钢琴教学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昌逵.21世纪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热点回顾.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8期.

[2]冯存凌.“学校应用性钢琴演奏”的课程构想.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6期.

[3]林振钢.论钢琴学习.钢琴艺术,2008年第10期.

第10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学在教程上出现得比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我们可以把这些不足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师资力量的欠缺

由于声乐教学起步比较晚,很多地方学校在声乐教师的人员配备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经常会出现几个班级共用一个声乐老师甚至整个学校都只有一个声乐老师的情况,并且很多声乐老师在专业方面的素养不够高,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授课,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困扰,也难以对声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开始的重压到后来的敷衍了事,大大限制了他们在声乐领域上的进步和追求,声乐教学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它在教学体制中应该有的价值。

(二)教学设备的欠缺

不仅在师资力量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设备上也难以配备完整,学生只能盲目的跟着老师学习,如果老师对词曲的把握有偏差,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模仿演唱,不能正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卡带、cd都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它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原唱对歌曲的展示,还能让他们享受到歌曲带给他们最真实的感受,避免它们对歌曲的错误理解,在词曲的解释上,也需要借助乐器来阐述,比如用古筝演奏,钢琴演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音准更加直接,比笼统的演唱教学表现的更加具体,所以在声乐教学上,完善设备也是非要重要的。

(三)教学重点的偏差

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演唱歌曲,却忽视了对词曲应用的讲解,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唱几十首甚至上百首歌曲,但他们依旧不懂得词曲是如何搭配的,更谈不上看着曲谱就知道怎么去唱一首新的歌曲,每首歌每一句的表达方式都是有所不同,它并不像很多论文一样平铺直叙,它需要借助升降调、转音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也需要借助节拍来把握歌曲的切入和停顿,如果不能学会这些,学生对词曲的应用和音准的把握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明白声乐中最重要的部分。

(四)初期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有些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家长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到声乐才能的培养,为之后的声乐学习埋下了沉重的伏笔,高校的声乐课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兴趣浓厚不一,老师也不能做到逐一针对教学,也限制了很多学生在声乐才能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结构单一

声乐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流行、通俗、美声、爵士、嘻哈、民谣等等,但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多以通俗乐为主,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层面就比较狭隘,也许学生可以通过cd、卡带等工具学会如何演唱流行、嘻哈歌曲,但并不了解每种声乐词曲结构有何不同,对于美声、爵士这两种声乐,如果没有专业的培养,就难以正确的表达它们的正确含义。所以老师应该拓宽声乐知识的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提高它们在声乐才能方面的素养。

二、针对声乐课堂教学改革面临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学音乐课堂实现改革的核心环节。要想真正将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就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高校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下的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设计,并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改的进程中来。此外,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得,也可以让班里的学习委员或音乐课代表来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根据现实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既有的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存在的思想素质、实践技能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弥补。首先,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的问题,多为教师创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完备配套的教学硬件;其次,高校音乐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机会,多多进行教学心得交流,参加相关的教学讲座,在交流经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另外,还需要对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职能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例如:根据音乐的类型进行分类,不定期地请一些优秀的音乐人来校举办讲座,为枯燥的教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音乐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完善硬件设备

一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备与否,是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因素。新的教学改革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教学硬件来作为辅助和支持,好让整个教学改革活动“锦上添花”。因此,要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校方需要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四)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一,高校可以m当增加音乐课程每周的课时数;其二,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敦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教师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设置的教学任务,而不必担心课堂上的效率问题。因此,这一尝试是大有裨益的。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音乐教育在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事业。虽然在实际的大学音乐课堂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与困难,亟待解决,但是通过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理论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定会在日后的进展中获得极大的突破。因此,有效的大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为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平台。总之,在大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全面改革,是顺应当今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对国家实行“人才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定会对日后高校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他们的未来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 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4年3期.

第11篇

论文摘要: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和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迅速有效地训练提高学生键盘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中职学校幼师专业钢琴课的开展。本文旨在中职学校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概念从美国引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无数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高校已得到了初步的展示,但是在中职学校还未得到广泛的使用,我校已在两年前开始采用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浅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数码钢琴与钢琴的触键感不同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音质和触感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许多人认为弹奏数码钢琴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弹坏学生的手型,因此会对此产生抵触的情绪认为老师对教学不负责任。其实不然,我认为学生的手型好坏是由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练习所决定的,只要老师能够按照传统钢琴教学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弹奏数码钢琴,并且学生也能认真的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弹奏,就算数码钢琴的琴键弹起来没有钢琴那么重并且音色听起来也有所区别,但也能到达到教学目的。正如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专家罕娜教授,在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她认为数码钢琴和传统的钢琴触键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她说,触键是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怎么去运用它、发挥它的优点,而不在于你弹的是什么琴。

二、授课模式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的个别课,而近几年出现的数码钢琴集体课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授课模式会不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对于中专幼儿教育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授课模式,不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比传统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有效的节省了师资成本。幼师专业学生较多,根据三年中专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来说,如果单独授课必然造成许多人力和财力成本的提高。(二)改进了现有的教学水平。新的授课模式重点在于“集体”二字,那么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这一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

1、集体教学。他的优势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一对一授课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授课时重点强调基本概念和要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集体回课。集体回课绝不是集体化的个别课,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最开始上数码钢琴课时觉得很无奈,全班近40名学生,要在2节课内回完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教学,根本没有时间,自从改变成为集体回课,上课的效果就好了很多,我根据学生的程度有选择性的进行齐奏、独奏、分组比赛,学生们兴趣高涨,学琴的信心大大增加,班里也出现了一股竞争的热潮,学生的琴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面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情况,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知识。对于刚进人中职学校学习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一点专业知识基础都不具备的,而音乐理论知识是非常具体且必须了解的知识,如果不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弹奏方法,老师的钢琴教学就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如何保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提高理论知识来保证钢琴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我觉得可以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加强乐理基础、视唱练耳的教学,尤其是乐理知识的教授;二年级开始即兴伴奏课,并加强和弦、和声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学好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练习。由于幼师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刚刚接触钢琴,上课课时不多,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练习时间每天也只有一小时,许多学生开始练习时,手臂不能放松、手指独立性差、关节无力且手型不规范,因为是集体课,作为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给每一位学生手把手纠正手型,但是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手型就会使学生无法打好钢琴基础,对后来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上集体课时我安排每两位学生共同使用一台数码钢琴,并要求学生互相听对方弹琴,找出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使两位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当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怎样做到客现公正的评价与考核

钢琴成绩的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第12篇

    论文摘要: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和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迅速有效地训练提高学生键盘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中职学校幼师专业钢琴课的开展。本文旨在中职学校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概念从美国引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无数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高校已得到了初步的展示,但是在中职学校还未得到广泛的使用,我校已在两年前开始采用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浅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数码钢琴与钢琴的触键感不同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音质和触感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许多人认为弹奏数码钢琴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弹坏学生的手型,因此会对此产生抵触的情绪认为老师对教学不负责任。其实不然,我认为学生的手型好坏是由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练习所决定的,只要老师能够按照传统钢琴教学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弹奏数码钢琴,并且学生也能认真的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弹奏,就算数码钢琴的琴键弹起来没有钢琴那么重并且音色听起来也有所区别,但也能到达到教学目的。正如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专家罕娜教授,在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她认为数码钢琴和传统的钢琴触键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她说,触键是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怎么去运用它、发挥它的优点,而不在于你弹的是什么琴。

二、授课模式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的个别课,而近几年出现的数码钢琴集体课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授课模式会不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对于中专幼儿教育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授课模式,不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比传统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有效的节省了师资成本。幼师专业学生较多,根据三年中专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来说,如果单独授课必然造成许多人力和财力成本的提高。(二)改进了现有的教学水平。新的授课模式重点在于“集体”二字,那么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这一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

    1、集体教学。他的优势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一对一授课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授课时重点强调基本概念和要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集体回课。集体回课绝不是集体化的个别课,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最开始上数码钢琴课时觉得很无奈,全班近40名学生,要在2节课内回完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教学,根本没有时间,自从改变成为集体回课,上课的效果就好了很多,我根据学生的程度有选择性的进行齐奏、独奏、分组比赛,学生们兴趣高涨,学琴的信心大大增加,班里也出现了一股竞争的热潮,学生的琴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面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情况,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知识。对于刚进人中职学校学习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一点专业知识基础都不具备的,而音乐理论知识是非常具体且必须了解的知识,如果不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弹奏方法,老师的钢琴教学就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如何保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提高理论知识来保证钢琴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我觉得可以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加强乐理基础、视唱练耳的教学,尤其是乐理知识的教授;二年级开始即兴伴奏课,并加强和弦、和声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学好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练习。由于幼师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刚刚接触钢琴,上课课时不多,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练习时间每天也只有一小时,许多学生开始练习时,手臂不能放松、手指独立性差、关节无力且手型不规范,因为是集体课,作为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给每一位学生手把手纠正手型,但是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手型就会使学生无法打好钢琴基础,对后来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上集体课时我安排每两位学生共同使用一台数码钢琴,并要求学生互相听对方弹琴,找出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使两位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当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怎样做到客现公正的评价与考核

    钢琴成绩的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第13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近年来,围绕着音乐教育改革,学术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讨论,各种声音不时诉诸于各大电视台、电台、网站、期刊、杂志。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这些讨论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而作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音乐教育,却或多或少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一个被冷落的舞台。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笔者试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一下高师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素质教育内涵浅析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素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人们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进行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们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完善年轻一代身心结构和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尽管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着各种理解,但一般都认为,其目的是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完善及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强调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层面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甚至将素质教育提升到了“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教育”的高度,认为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唤醒人的生命自觉。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二、必要性

1.人才需求层面。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0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曾指出,“为了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部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革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再继续强调基础的同时,着重创造思维、创造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激烈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众所周知,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掌握了人力资源,才可以保证在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必须要强调素质的全面性,重视个性、创造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的提高。作为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然。

2.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和任务层面。就办学目的而言,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为中小学提供师资,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由此可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的目的,其一是培养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具体操作者、素质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这要求高校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层面接受、认可素质教育,还必须要在理论层面对素质教育进行一定的研究、学习,并结合教学实践,强化理解。其二,高校音乐教师担负着音乐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任务,这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素质教育改革的话题。因此,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改革是有很大帮助意义的。

3.音乐学科自身层面。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之密切,如舟车之两轮。同时,音乐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在音乐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反应能力,使之成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的人。”

三、高师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能否顺利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取决于他们是否在思想观念层面上切实意识到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头脑中海充斥着很多封闭的、保守的、脱离时代的陈旧观念,使他们对一些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不善于吸收、借鉴,严重阻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已势在必行。

2.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因为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高师音乐课程中,除了必须开设的专业课以及选修课以外,还可针对学校培养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设一定数目的选修课,比如《钢琴的调律与维修》《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论文写作》以及其他各种专业理论课、专业教法学课程。

3.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品格、观念、手段等基本要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展现的载体和中介,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环节。结合目前各地高校通常采用的教学改革的模式,主要有主动探索式、被动接受式、参与体验式、情景感染式等。俗话说“教无定法”,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的采用应以培养素质为基本前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位。上述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各地高校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可机械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第14篇

在普通高等学校①(下文均简称为“普通高校”)音乐表](下文均简称为“音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其执教者――不论是声乐、器乐系科,都会碰到一个共同的课题――除]奏(唱)技术之外的“音乐表现”。以笔者从教的钢琴专业为例,一群普通高校的经过多达数年不间断的学习已基本掌握多种类型钢琴]奏技术的“准钢琴家”们,就其技术层面而言,无过多可挑剔之处。然而当他们将乐谱转化为音响进行“二度创作”之时,多数学生鲜有富于灵性、乐感的表现,缺少对音乐内涵与底蕴的深入挖掘、对风格准确而富有特性的准确把握。或是鹦鹉学舌式的机械性的空洞展示,或是炫技性的苍白的“高仿”表]。这种只弹(谈)“音符”不弹(谈)“音乐”的表现,究其根由,应是缺乏对“技术”只应是音乐表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认识所致。

谈及“音乐表现”,除了精湛技术的保证,其首要的课题便是对作品――音乐本体的全面认识和深入剖析(这里暂不涉及其他的诸多修养――姊妹艺术、音乐史学、美学、哲学等知识积淀的潜在支撑)。这就要求]奏(唱)家透过谱面去体察这座“流动建筑”的构成:挖掘隐含其中的结构内蕴;明晰织体间的层次美感;捋顺旋律线条的跌宕起伏;彰显调式、和声、配器的绚丽色彩……这些构成音乐本体的因素均是]奏(唱)家对乐曲正确理解、诠释的依据。而打开这扇认识音乐本体技术大门的钥匙,便是内含着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四大件”的理论作曲课程的全面修养。

然而面对着被置于“必修”档次的理论作曲课程,现时的已修毕此系列课程的音表专业的学生们,究竟获取到何种程度的“真知”呢?几年来,笔者在与一些多具有考研意愿的学生们的教学互动中,在与一些理论作曲专业教授相关的信息交流中得知:这个就学于华南、辽宁、吉林及我省多所普通高校(也包括几所音乐院校)的准毕业生的群体,其中有些学生的乐理知识有限,至今不能正确地识别调式调性;和声知识初级,多数学生只熟悉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复调知识浅薄,只有简单的、多是象征性的对比式、模仿式二声部的学习经历;配器多限于乐器法的平面简介,而对配器法少有写作实践和乐队音响的,陶,多数人不会阅读总谱;而作品分析课,多数学生头脑中只留有结构图式的轮廓,却少有对音乐构成因素内涵的了解,哪怕是面对着一首歌谣体的音乐小品,也不能予以正确的剖析……上述的各门理论作曲课程的知识泡沫,不仅会影响着他们各自的专业学习,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潜力,也使他们与名符其实的专业音乐工作者的知识库存相距甚远。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上述知识泡沫的产生呢?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

1.对此系列课程认识上的偏差。诸多专家认为,理论作曲课程当属必修的音乐基本知识、理论、技能课。因为一切称职的音乐工作者,都会渴望促进自己在音乐上的发展――通晓音乐本体的构成,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积极自觉的感受,以利于在更高水准上从事侧重点不同的音乐各专业。而现时多数普通高校(包括个别音乐院校)对此系列课程的安排,虽仍列为必修课,但实际上已沦落为只强调其“拓展艺术视野”功用的音乐素质养成课。笔者通过多种渠道②得知,其具体表现为:(1)将这几门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已经受多年教学实践考验的颇具含金量的学科的授课时数减少――多数院校的和声、作品分析课上限各为56学时;复调、配器课各为32学时;而且随着出自于方便学生就业思考的3+1模式(即3学年上课,1学年实践)在我省专升本学校的铺开,此类课程学时还有被压缩的可能。这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浅化。(2)班级规模增大――实行合班上课,多至百人少为30人以上。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考量已被弱化。(3)只讲“分析”而废弃“写作”。笔者就此问题的困惑求教于已有多年理论作曲课程教学经验的方智诺教授。他认为:“理论作曲,均是些‘光说不练假把式’的课程,如想真正明了其中的基本知识理论内涵,谙熟其技法的规律性,写作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即或是音表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只是有内涵深浅、量多量少的区别而已。因为没有写作打下的功底,就不会有正确的分析。”而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此种教法系初始于京城某所高校,且效仿者逐渐增多,是方智诺教授等人的认识落伍?还是此种教法确具科学性实用性?还是迎合了对“大众教育”的曲解所带来的人才培养规格的下降,知识含量的折扣呢?

2.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准不容乐观。理想的理论作曲课程执教队伍的组成,其成员皆应有毕业于音乐学院作曲系科的出身。但普通高校此支队伍的现状是:资格老些的学校,以早期留校的优秀本科生为主,其中不乏经过专业音乐院校的继续教育而取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确有才学的称职教师;而近些年来涌现的“专升本”,综合大学新设置的音乐院系,更多的是毕业于高师院校单科进修归来的青年教师或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虽然他们也很敬业,但鉴于此类课程知识的艰深、理论的复杂、必要的技能和创造性的思维,要想从容驾驭教学,确实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厚重的知识库存。特别是面对如此少的课时,如此大的班级,加大了他们驾驭的难度。加之囿于专业音乐学院音表专业和高师音乐学专业夹缝中的冷清地位,使他们难有机会参与全国范围的教研、教改活动,更易使其在教学理念、方法上滞后,教材的择用上放任自流。据多所学校的学生反映,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且少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参与,致使这类丰富多彩的学科多处于没有听觉参与的空洞教条的“纸上谈兵”,自然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之个别教师迫于学生考评的压力对课堂疏于管理,考核系统跑水――期末的总复习多沦为考试划题,试卷的分数大幅贬值,高分低能的现象丛生……不仅亵渎了教学园地的圣洁,也纵容了学子“厌学”、“混学”、“逃学”的恶习,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伤害了优秀学子的积极性,也会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受挫……都会助长上述知识泡沫的泛滥。

(二)学生层面的原因:

1.由于这些“90后”的年轻、懵懂及随之而来的“短视”、“实用主义”和“偏食”,使他们不可能及时认识到强化其理论作曲课程学习的必要性。这点可从笔者求学的经历中得到旁证:我有幸能在中央音乐学院完成了我的本科教育,特别是能长期得到恩师杨峻教授的教诲。入学初期我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主科――钢琴]奏技能的学习之中,而对理论作曲课程的学习并不在意。因为我愚昧地认为它们是与我的钢琴]奏专业“主科”关系不大的学而无用的“副科”。然而随着我“主科”程度的提高,]奏曲目的丰富,我发现主科课堂上带给我压力使我汗颜的多不是来自“主科”,而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听课不求甚解、作业敷衍了事的“副科”――对音乐本体认识的浅薄。每当恩师教我]奏一首(部)新的曲目,总会就作品产生的背景、音乐本体构成的诸多因素,在师生的互动中深入浅出地侃侃而谈。这不仅促进了我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还引导我把技术寓于音乐内涵的表现之中,我牢记恩师的叮嘱“好的教师永远不会把音乐和技巧分家”,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钢琴大师约・霍夫曼的话“要弹好钢琴,(只有)一双好的手和几个钟头的练习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全面的音乐教育。这首先是和声知识,然后你可以加上对位法和曲式学”。并将其付诸我终生的教学和]奏实践。

2.学苗不壮。据了解,现时普通高校音表专业的受教群体,多是在改革大潮的涌动中,一群介于普通高校文理学科文化水准和专业音乐院校术科水准之间“尴尬”地位的学子们,随着本科扩招的浪头被裹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数目庞大的普通高校音乐院(系)的队伍之中。其中为数不少的学生的专业取向不是由于对音乐挚爱所择,而是为避开文化课较高分数线的拦截而趋之若骛。这些处在专业音乐教育金字塔中间偏低层次的学生,入学前其专业术科的学习常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入学后当他们面对着全面系统的专业教育,原来“好玩”的“吹拉弹唱”,不再有趣。特别是这些在他们[中繁杂无用的理论作曲课程,更令其头痛。于是,令执教老师颇为寒心的课堂状况频现:除少数尚有学习愿望的学生坐在教室的前排外,更多的学生争相后坐,或化妆、吃喝,或窃语、打闹、睡觉;且置老师的批评于不顾。有的干脆自暴自弃,逃课了之。我想,面对这样的施教对象,水平再高的教师都会在教学质量这个词语面前噤声。

那么,如何改变理论作曲课程的上述现状,以想方设法对这方重灾区予以救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主科”老师的角度提出如下管见,以“抛砖引玉”。

(一)首先要以“主科”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坚挺技术功用的同时,加大“音乐表现”的施教力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理论作曲修养的不可或缺,以增强他们学习此类课程的积极性。

(二)就教学内容、学科设置而言,全盘照搬音乐院校作曲系(科)教学模式的弊端已昭然若揭,理应予以改革。笔者认为,针对音表专业学生开设的理论作曲课程,终端目标不是要他们去“创作乐曲”,而是去“鉴析乐曲”、“理解乐曲”、“开阔艺术视野”,以利于他们在各自“主科”上的全面发展。应根据受教者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理论基础、学时安排的具体情况,将传统理论作曲的科学内涵予以浓缩、精炼,而不是盲目地删减;将原来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四大件”,考虑到它们的依存关系,从避免学科内容的重复、强化学科之间融合的角度予以有机重构,而不是简单地拼凑。在这方面,普通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理论作曲课程的教学改革,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其思路、成果尽管尚有不同意见,但对音表专业而言,也颇具参考价值。所以笔者认同某些专家们提出的“四合一”③的学科架构,赞赏以分析为主、写作为辅的教学方式的相关思考。

关于教学内容的设定,根据本人的学生经历和任教后的体验,对于音表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作曲课程应具有的起码程度:和声――在扎实掌握同调和声的基础上,需要至少涉猎一级关系的转调;复调――在扎实掌握单对位、二声部复对位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应涉猎一些三声部复调音乐的知识;配器:乐器的基本知识与性能,乐队的构成及编制,乐器的分类与组合,总谱的构成与熟读;作品分析――了解音乐构成的诸多因素;把握主题及其发展手法;明晰曲式结构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只有掌握了上述“中级”程度的“四大件”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以其为切入点,才能蜕变为一种综合分析的实际能力,才能使学子们较为从容地面对各自专业的技艺发挥,也能夯实他们继续接受更高级教育的基础。

(三)就在普通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理论作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之时,200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姚恒璐教授主编的《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顺势而出。拜读后感到:这部教材囊括了音乐表]专业的特性,以“四合一”的学科架构,采用全面分析为主、局部写作为辅的教学方式,“本着单科学懂、综合运用的原则”,将“四大件”的知识理论精髓融入到对具体音乐作品的分析之中,从而为理论作曲课程的改革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深入的学习感到,该教材对课程性质、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条件、时间,教辅手段等方面均有较为全面、准确、翔实的定位。其相关的思考,都是切中当前普通高校音表专业理论作曲课程教学现状的要害;其相应的举措,不仅明智,而且也颇具可操作性④,令人欣慰。

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普通高校的音表专业,以其众多的学生数量已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可能成不了国家、省市级专业表]团体的主力,但他们却是我国群众文化普及队伍的基本力量。鉴于对上述理论作曲课程教学园地灾情的忧患,出于对这个庞大群体的关爱,笔者斗胆奢议,能否在中央的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中央音乐学院为龙头,以姚恒璐教授主编的《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为平台,召集全国普通高校执教于音表专业理论作曲课程的骨干教师,就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务实深入的研讨,将他们的真知灼见给力于这方教学园地中的灾情救助,以使普通高校音表人才得以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南昌)2008(杭州)2010(芜湖)

①泛指除九所专业的音乐学院、五所专业的艺术学院外的含高师、综合大学在内的一切设置音乐院系的学校。

②一是亲自到省内几所高校调研;二是求证于几位经常参加全国相关专业学术会议的知情教授;三是关注媒体网络的信息。

③首都师大王安国教授针对教师教育专业提出了“四合一”模式,即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课重构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模式,并已主编了同名教材在全国的普通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予以推广。

第15篇

教学方法为一切教学过程提供了一般规律,在高等艺术教育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是确保钢琴教学过程有效进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本人对所收集到的论文作了详查,发现有关钢琴教学方法的定义,大多沿用了教学论书籍中教学方法的定义。如:司徒碧春、陈郎秋认为:“钢琴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与练习的方式。”(1)王朝刚认为“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示范、讲解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等等。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与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及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在钢琴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是以教师为活动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指导法、谈话法、欣赏法等。本人收集到的论文也多围绕这几个方法进行论述。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阐述和论证课程内容,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3)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富有启发的诱导,把有关钢琴演奏的陈述性知识教授给学生,较好地保证知识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系。邵海波,李志弘(4)认为:“教师把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使钢琴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有关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钢琴学习与练习打下基础。”在钢琴个别课教学中,由于特殊的“一对一”授课形式,就要求教师注重讲授过程中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武胜利认为:“学生弹奏音色的美与不美,在于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启发(讲授或示范)。”(5)在讲授中,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形象、生动,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示范法

钢琴教学中,示范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示范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际的钢琴弹奏示范,让学生观察、模仿而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在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准确的示范有利于学生在动作练习之前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从而在练习中不断的调整动作。(6)蒲宏伟认为示范法能够把知识教学与技能练习较好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对钢琴弹奏知识的理解和印证,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7)另外,示范不能局限在动作定向的阶段,而是要贯穿于整个练习过程中,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充实头脑中的动作表象。教师在使用示范法的同时,要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和思考。同时教师还要运用讲授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印象。

三、练习指导法

练习指导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钢琴教学中,学生弹奏技能技巧的训练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钢琴的弹奏动作属于动作技能范畴,旨在形成各种操作技能。练习指导法在音乐等技术性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动作,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学生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王芳(8)则指出:“练习要有针对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钢琴基础的学生,练习都要有计划性,做到循序渐进。”另外,在练习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和检查,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练习结果的习惯和能力。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口头语言来问答、交流、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使用谈话法的关键在于设计教学问题,根据问题师生间展开谈话,谈话法适用于各科教学。在钢琴教学中,谈话法也被广泛使用于钢琴集体课与个别课教学中。由于钢琴集体课与个别课教学对象存在知识、基础、能力上的差别,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问题并开展不同形式的谈话方式。赵菲菲认为:“对于钢琴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讲完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之后,可以就钢琴弹奏中音阶的弹奏方法来提问,除了教师所讲的弹奏方法以外,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弹等等问题。”(9)在个别课(学生钢琴基础较好)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某个作曲家钢琴作品的特点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演奏体会。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编写问题的类型和谈话提纲,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内在的逻辑性和序列性,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欣赏法

欣赏法是一种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景或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体验,陶冶性情,培养正确的态度和兴趣。钢琴教学中的欣赏法根据欣赏对象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欣赏形式。武胜利认为:“在教学的实际运用中,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还可以通过投影、多媒体、录像等其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活动。”(10)欣赏法除了课堂教学中使用外,还可以以其它形式出现。“观摩和欣赏各种音乐会、画展、音乐文学作品、舞蹈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11)一般来说,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常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欣赏法的使用必须是基于学生已储备了相关的知识如: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在教学中通过言语启发和钢琴作品的欣赏,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六、总结

高等艺术院校钢琴课程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大多数是钢琴教师所写,论述的内容也多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及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围绕高校钢琴教学课程,从不同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形式与教学时空的安排等,涉及到了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各方面,内容较丰富。

2.在钢琴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有利于学生对钢琴弹奏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论文表现出来的多为实践性、经验性的总结,就总体而言,论述相对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理论深度不够。

4.论文题目多冠以钢琴“教学方法”的研究,但在论文的写作中,很少对“教学方法”或者使用的某种“教学方法”做操作性的定义,使得相关概念比较模糊。

5.研究内容以钢琴弹奏的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为主,使用的方法也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为主,对于现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发现法等较少使用,或者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使用,但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些论文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现代教师职业是一个双专业的职业,教师职业专业化基础的知识技能体系,既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又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艺术学科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更重视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教学文化的多元化下,教师应该基于自己的学科背景,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及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积极拓宽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钢琴教学研究更全面、更深化。

参考文献

[1]司徒碧春、陈郎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6).

[2]王朝刚著.器乐表演技能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75).

[3]方可著.教学原理与方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149、154).

[4]邵海波,李志弘.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分析[J].吉林教育,2009(10).

[5][10]武胜利.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6]罗宇佳.谈钢琴的有效教学[J].艺术教育,2008(12).

[7]蒲宏伟.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法[J].音乐天地,2004(1).

[8]王芳.试谈钢琴启蒙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2).

[9]赵菲菲.钢琴教学两种不同对象的教学方法比较[J].文教资料,2009(3).

[11]张鲜华.浅析高师钢琴的教学方法[J].音乐生活,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