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新实验论文范文

创新实验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实验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新实验论文

第1篇

学生在物理方面的认知虽然还处于基础水平,但是对于教师的实验演示他们很感兴趣,正因为一知半解才会更有好奇心继续研究物理知识。教师应适当地将一些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目标。探索性的实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将动手和动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合适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各种实验的基本环节都进行观察和处理,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并将探究的实验内容和创新能力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二、教师首先要注重观念的转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教师本身必须转变观念,注重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对整个实验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教师不可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储存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无论物理教师的资质如何,都必须对物理教学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必须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角色意识,不要照本宣科,单调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有创新教学教育制度的意识,必须转变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地进行物理实验,只是为了达到书本上的要求,以完成任务的思想完成实验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特别要注意,有些教师会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并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如果简单地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那么就无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很多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思想学习的,很多时候做完了实验就懒得进行实验整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实验后的整理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会实验操作就可以,根本不会重视实验的结果,所以数据会有很大的误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当硬性地要求学生进行数据规整,让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实验数据和误差的分析,并作出相关的实验效果图。通过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最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整理数据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再一次对实验内容作出思考,创新意识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形成,在整理数据之后还能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

四、结语

第2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的“口头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枯燥和乏味的教学现象,将学生致力于教学的主体。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放置到学生实验中去,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实验活动的次数,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加体会和感悟,真正地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物理实验的内容接近于生活主题,提供了书本知识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和内容,准备好实验设备,同时要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步地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思路、技能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一)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师一般是课堂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根据教师的实验思路进行观察与思考,直接参与到教学实验活动的机会很少,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中,如果将演示性实验教学活动改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在讲授浮力的大小与相关联的因素时,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否与深度、密度、形状有关呢?学生可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多做教材中没有的实验

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几乎在书本能够找到,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扩展实验教学主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举一反三,增加实验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物理实验教学的器材比较多,可以以实验室的设备作为器材,也可以自备实验器材,甚至把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事实说明,一个优秀的学生对物理现象很感兴趣,具有很强的悟性。物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是智力的因素,而是缺少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

(三)提高实验教学的自主性,突出教学的“新颖”

在初中物理试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必要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地选择实验教材,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步骤,独立地完成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新颖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创设情境,激发求新求异,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扩展学生思考的视野。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和非常规性思考。学生思维是创造的起点,是学生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的催化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思考的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提出科学、合理和独特的方法。

三、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建议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初中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开展学生对物理知识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这样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接受。

(二)教师要有所专

第3篇

实际上,所谓的创新物理实验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自身才能的展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通常研究项目主要是根据课题的形式来制定和设计,将会由专业的教师来对学生进行辅导。并且,教师要将课题提出与实验教学实际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可以由学生自行拟题,或是由实验室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方案的确定,还是研究过程,都必须让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激励学生能够大胆创新的去探索问题,善于观察发现,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型发展。其次,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是学生自己努力而来的研究成果,更是学生创造能力、开拓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体现。这样一来,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实验研究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先实验能力,同时也达到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2构建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2.1与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呈现了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在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也被不断提出,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也将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物理实验课程安排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于现代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对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改变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大力推广基础实验教学的应用。

2.2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相契合

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项目是学生较熟悉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数据测量问题、操作难点问题、实验方法问题、调节规律探索问题、仪器结构改进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实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等等。

2.3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拓展相促进

在创新物理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在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在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课题项目的研究不单单再是传统课本中的教材内容,而是让物理实验课教师也会课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这样一来,教师就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且,教师还会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很好的可行性思维。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加强自我建设,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层面,并学习到了更多新技术和新知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构件创新物力实验平台对于教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2.4能有效地推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本来就是一项周期长、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其中涉及的实验教学环节非常多,而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推动物理实验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及时发现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行改进。其次,大部分的课题研究成果都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新的物理知识。并且,伴随着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室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发挥着不可预估的重要作用。

3研究性创新实验的建设

以某高校为例,其专门开设了一门研究性创新实验选修课(当时称为综合物理实验课),课程设在大三,即修完普通物理实验之后,初设课时学校不给学分,但学生反应强烈,报名学生近2/3,经过几年实践现已单独列入教学计划,是国家级精品课《普通物理实验》的一部分。课题大部来自教师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中正在探索的问题,也有学生自拟的课题,这些课题没有预定的结论,因而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则通过查阅文献、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后,独立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交论文,期末每个学生做15min的报告,由中心教师组成的考核委员会评定成绩。

该校12年来共开过:用闪光法测定不良导体热导率(教学研究)、用非平衡桥测铂电阻温度系数(教学研究)、虚拟仪器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超导薄膜和块材制备及特性(科学研究)、扫描显微镜的数字化控制(科学研究)、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其应用(科学研究)、声致发光(自选)、磁悬浮力的测量(自选)等200多个课题,而且从来没有重复过。学生修完近代物理实验(1)之后,在大四上学期为成绩是优的学生开设开放性的研究性实验课,学生可以在校内任选导师,确定题目就可申请,但内容必须包括样品制备和3种以上的物性表征手段(学生必须亲自参与),期末提交书面和口头报告,其成绩可作为近代物理实验(2)的成绩,这些学生等于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优秀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及书面、口头表述能力。

4结束语

第4篇

(一)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散——集合——发散的循环过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创新思维框架下的由发散到集合,再由集合到发散的循环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学生在进行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时,就要考虑到该固体是否规则,在液体中的悬浮状况,是否溶于液体等,因此,在多种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就要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调动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过程

物理实验是围绕一个既定的问题开展的,学生需要调动自身的多种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例如:综合、分析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实验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训练。例如:在进行“偏振现象”研究实验时,要求学生设计出各种光路,使之产生不同的偏振光,进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并进行相互对比。实验前,学生要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假设,做好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一步步进行验证。类似的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将逻辑思维融入其中,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出质疑,进而提升批判思维能力

传统的“一言堂”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批判思维的形成,恰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理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带着质疑在实验中加以批判、验证。例如在进行钠光灯波长测量时,有些学生发现测量值与理论值不相符,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钠光是由双黄线构成的,即两种波长的混合值,并受到实验环境的影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出质疑,进而提升了批判思维能力。

(四)学生在物理现象分析过程中形成直觉思维能力

很多物理实验现象需要认真观察才能捕捉到,因此物理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时间,具备逻辑推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预见能力。例如伽利略首先直觉地判断“重物先落地”是错误的,然后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得出物体的落地速度不因重量而改变的结论,了亚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说法。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备单一,实验仪器高度集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制约

物理实验仪器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实验仪器高度集成,很多实验步骤都无需学生动手,这样会使学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动手能力提升缓慢。机械的实验操作,也很难让学生对各种实验原理和设计方法有所了解,更别说创新了。

(二)教学内容陈旧,内容较多

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并且在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原理、方法甚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案都一一列出,学生做实验的任务就是机械操作,并得出已经知道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帮助,但对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意义不大,甚至会使学生养成懒惰、不善于动脑的习惯。

(三)教学模式落后

一直以来,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多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无微不至”的讲解,然后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实验。看似一片“和谐景象”,但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显得落后。

(四)实验教学过程限制颇多

由于实验教科书的指导相当详细,教师只要监督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即可,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起到了“监工”的作用,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却无从体现,学生也无法发挥创新能力,甚至还受到教师的诸多束缚,例如:当提出异议时,教师会认为学生不听话(书中已经写得清清楚楚,偏要提出不同意见),并认为是故意找茬。另外,由于实验课时较少,教师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也有意压缩学生探究、验证质疑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效果看似显著,实则问题颇多。

(五)实验室缺乏创新环境

高校的实验室往往定时开放,并且很多实验内容也未能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指本科生)。学生的很多创新思想不是因缺少实验仪器,就是因仪器使用受限而被扼杀在摇篮里。另外,实验室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多年都未获得过继续深造的机会,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仍停留在多年前。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物理实验自身的研究方法和规律,建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视实验选修课的设置,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给学生创设创新活动的空间。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直觉和想象,构思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开放物理教学实验室,提高实验经费投入

实验室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时间也不局限于上课期间。从设备的安全及使用效率考虑,可指定专门教师指导和管理,但不能扼杀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如需动用贵重仪器,可征得管理教师同意后进行。随着物理实验要求的提高,高校应加大物理实验经费的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还要预留出更新设备的资金。另外,高校还应该注意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设备。

(三)更新理念,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不是一时的凭空捏造,而是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相关的知识储备。由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起着引领作用,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次应加强创新知识的学习,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综合知识,掌握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注重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信息的了解,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去,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

要将科学发展史贯穿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科学思想发展史的教育。例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介绍法拉第在仔细分析电流的磁效应基础上,认为电流既然能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也应该能产生电流,因此提出了磁能生电的假说。尽管在实验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信念坚定,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把学生融入到科学家的思维情境和发明创造的氛围中,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人类社会的先进思想。同时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方法又可以从方法论上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地从不同视角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创新思维空间

第5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实验按教材或教师预先设计的步骤和方案进行,学生被动参与,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实验内容更侧重于定量地解释化学过程的规律,提高运用其技术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物理化学实验在培养未来化学工作者的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2构建实验课程体系及优化教学内容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扎牢基础,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构建了循序渐进型的物理化学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基础实验,按照已拟定的实验方案测得实验数据,用数学原理和方法科学地处理实验数据,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较直观和深刻的理解;综合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及研究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及实验技能,初步建立起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物理化学实验是南昌航空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春晓班及材料化学专业等的基础课程。以春晓班为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学时为64学时,分两个学期进行,是一门单独设立的实验课。实验内容由热力学、动力学、界面现象、设计性实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及影响分析)、探索研究创新型实验(B-Z振荡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体系钝化曲线的绘制及其钝化剂的影响、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研究)等组成。其中基础性、综合性实验为40学时,设计性、开放探索性实验24学时。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南昌航空大学组织学生可以申请“三小项目”即“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这些小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例如:结合物理化学光、电、磁及吸附等方面的知识,在2013年,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春晓班26名学生中有8名学生作为第一申请人申报第八届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成功,占30.8。其题目有:“去除水体中汞的选择性石墨烯—胸腺嘧啶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种石墨烯复合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有色污水光电催化处理装置”等。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向学生开放物理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开放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科研前沿的很多最新的成果,从而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重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我们将实验的顺序调整为:“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在第一次实验时给定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题目,随后学生先做基础实验,在课后根据自己选定的实验项目积极地查找文献,寻找合适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如果在课内没有完成实验项目,可以与老师预约时间来进行未完成的实验。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还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将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基础实验制成多媒体视频;鼓励学生用计算机来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利用Excel或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但速度快而且准确性高,规范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验或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4完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实验的真实水平,必须完善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考核内容包括预习、操作、纪律、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等;将考核的形式多样化,主要从操作前的提问、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原始记录、对自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及可视化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5学生培养成果

近年来我院本科生在国家级科研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例如:在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聂珊珊等同学《磁性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获得三等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冷乐辉等同学《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获得一等奖;李蕾等同学《废弃锂离子中钴酸锂的高效浸出技术研究》获得三等奖。这些成果大部分都与物理化学的知识息息相关,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科研兴趣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结束语

第6篇

化学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指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重要。探究学习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重在学生动手做,而实验教学恰好符合这个要求。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探究式学习,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助于建构知识,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例如:镁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出示镁带,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哪些性质?与铁、铜等常见的金属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先让学生自主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接下来让各组把本组的实验方案公布出来,师生一起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出最佳的可行性方案,然后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根据拟定的实验方案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自己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与实验前的假设猜想进行对比,再对实验结论进行交流,分析,总结,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不仅获得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与作出猜想对实验探究的重要性,知识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意识到合作与交流在探究中的重要性,从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和认识化学现象,并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其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氧气的性质与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等。让学生分组自主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进行设计和操作,在自主实验中体会知识把握技能。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估。

三、注重意外实验和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中,应一丝不苟,必须刨根问底,做实验的有心人。在实验结束后,认真分析总结,提出一些新的实验思路,这样不但对相关概念和现象及原理熟记于心,而且还会激活思维,培养灵感,激发创新欲望。例如: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在做CuO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uCl2溶液有时却是绿色溶液,学生可就这一意外现象进行探究,也可以做一些实验的改进。

四、把握好实验探究中“扶”与“放”,让学生学有目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当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偏出主题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少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果。例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学生可能猜想与氧气有关,还有可能猜想与水有关,与二氧化碳有关……不容易猜想到关键点上,如果所有猜想都设计实验验证,课堂时间不够,教师可以给以提示,是不是单一因素呢?如果教师不把握好猜想过程中的“放”与“扶”,猜想就成了学生随便说说,胡乱猜想,造成课堂混乱和失控。

五、结语

第7篇

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中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在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索,让学生处在一种主动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状态。教师咋实验教学中应积极的利用这种变化,创新性演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欲,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成为课堂的主体。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中《糖类》的“科学探究”栏目有一个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果糖是酮糖,是否也像葡萄糖一样具有还原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而根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的醛基,而具有醛基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教材中也演示了两个证明葡萄糖有还原性的实验:一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有银镜现象;二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砖红色现象。但是用果糖溶液代替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两个试验,却可以得到同样的试验结果。这是否与酮没有还原性相违背呢,在演示这样的试验时,应利用这种非正常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积极的去查找资料,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根据教学试验中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去分析思考,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沉浸在“看热闹”的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探究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听到、看到,不如做到”,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不必事事亲躬,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现在有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可能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H2S和CO2的混合气体。现在实验时有这样一些试剂和实验仪器供同学们使用,浓、稀2种品红溶液,浓、稀2种溴水,澄清石灰水,浓、稀2种盐酸溶液、试管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试管洗气装置。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分析混合气的组成。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施展学生个性的平台,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第8篇

创新实验是各个大学正在认真实施及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创新性实验的开发需要创新性的教学平台,几年来,我们根据电子专业的教学特点,将电子电路专业的实验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这一系列创新内容相结合[1],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型为“创新教育模式”[2-3].例如:设计PNP和NPN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演示实验仪,设计声光控传感器件性能的演示电路,设计可控硅导通特性演示电路,设计COMS集成电路特性演示电路等先进行电路的仿真实验,进而制作成有创意的演示教具,开发设计了一系列创新实验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为实验教学奠定了一定基础.

2创新实验电路举例

几年来山西师范大学物信学院电子专业通过开放性多种实验训练方式,学生制作出有特色的多种创新电路及创新电路实验演示板,例如:图1是用数字集成电路制作的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演示仪,接通电源,该演示仪能模拟PNP和NPN三极管3个电极电流的流动Ie=Ib+Ic,使学生对三极管的结构、特性达到深刻的理解.图2是图1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演示仪图2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制作的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4-5].图3是单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模拟演示图,图4是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模拟演示图,该演示装置如果将充电开关按下,电路左边的充电回路就有闪闪发光的充电电流在流动,如果将触发开关按下,右边回路里就有闪闪发光可控硅导通电流在流动,单向可控硅电流只能有一个方向导通电流,而双向可控硅可以有2种触发方式,控制2个方向导通电流在流动,模拟导通电流如图3~4所示,演示效果形象逼真,电路设计说服力强.图5是声光控特性原理设计框图,图6是声光控特性演示实验装置图,该实验装置可通过声光传感器将声光信号送给功放电路及可控硅导通电路分别将声光传感器的导通特性通过1组发光管进行形象演示,使学生对声光传感器件的特性加深了理解.图7是用多种数字集成块巧妙组合而成的CMOS门电路逻辑功能特性演示实验装置,该装置是对数字电路的综合应用,用译码器、数码管显示器、555时基电路、计数器以及多个控制开关组成的数字门电路特性演示器,它可将各种门电路的输出状态通过发光管亮暗的方式、数码管显示“0”“1”的方式、计数器输出端LED依次流动发光的方式,同时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对门电路的功能特性达到深刻的理解.图8、图9是学生制作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内容,图8将中学物理中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电容2个振动波的合成、声波信号的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等中学物理实验电路用电子电路进行模拟演示,当有信号时电路右边的输出端接在二极管倍压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接的是1组高亮发光管,显示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现象,显示方式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图7CMOS门电路逻辑功能演示装置电路显示图10是仿真电路的创新设计,它将图7的CMOS门电路逻辑功能演示装置进行仿真演示,图8中学物理实验演示仪装置图9LED型倍压整流电路演示板从另一个方面演示了门电路逻辑功能特性,也是对实验电路的一种创新设计,可以将各种创新电路都可以进行计算机仿真演示,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3结束语

第9篇

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每周进行一次活动,但是由于与院系的党政学习、例会或者其他情况时间进行冲撞,由此导致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展,同时由于教研室活动场所的供应时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因此时间非常有限。同时在教研室的管理效果上缺乏有效的目标性,教研室与院系在其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思想沟通,一般情况下其管理目标多由管理者自行分析设计,缺乏多方面的参考共商。教研室的设置也并不科学,教研室设立繁多,但是却没有有效的师资资源进行有效供给,大多老师属于兼职参与到教研室工作中,由于教师的身份一人多职,因此对于教研室的工作难以顾忌,特别是在上课与科研的繁重工作下,更少参与到教研室的活动中。同时由于教研室的制度管理并不规范,对于人员的管理缺乏了约束。在某些方面,师生的配比也不科学,有的教师学生较多,教学压力大,而有的教研室学生相对较少,教师资源又未充分发挥。

二、教研室管理的对策

1.明确教研室制度。将教研室的活动等日常规范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更为强度的执行。将日常活动的参与与个人的发展相连。制度管理上一方面不能对学校的整体规范进行冲击,但是也要注重教研室的具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化。制度管理要有原则性,按照具体规范条例进行,明确管理人员责任,针对各工作环节进行活动的制度建立,从而让管理得到有规矩可循。同时要加强教研室活动评估,建立等级评定规范,同时进行相关奖惩制度来提升制度执行的动力。

2.确定教研室的管理目标。明确教研室的管理任务,一方面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要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为首要和专业、课程的具体建设放在管理中心位置。将教学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发挥教学科研工作的优势与资源效果。对与师资对于要进行不断的培养、引进与优化,让师资结构得到不断的完善。在师资队伍的引进上,多开辟新的优质渠道,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科研教学业务水平,同时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以此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挑选。同时也可以进行在读博硕人员担任导师助理或者作为本科生的导师工作,根据情况进行以老带新的模式开展。同时进行规范的师资队伍完善计划,从而进行有步奏的推进,让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经验、学历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在课程与专业的研究设置上,要以提升其当下水平为目标,凸显学科特性和优势,保证其建设工作产生效果和切实的落实。同时加强资源共享,让建设水平不断攀升,而不仅仅局限在已有状况的自我摸寻。要充分结合自有的人力、物力、专业特色进行有效的综合整理。

3.提供教研室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教研室一方面可以获得来自学校的资金、人力支持,也可以自身发挥能力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学校要为教研室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在相关工作上可以给予更多辅助的人力支持,避免管理者承受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影响管理工作的品质。在资金上要给予更多的补助来帮助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避免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教研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学校也可以协助教研室进行相关社会资源的引入,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现存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不增加学校的相关压力。

三、结语

第10篇

近年来,随着网络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兴起,新闻评论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发展之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传统新闻评论形式,一些新颖的评论形式也不断涌现出来。这方面主要包括:

1.网络新闻评论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于互联网络也发展出了一些新的评论形式。如很多搜索引擎推出的动态新闻事件评论,既可以及时迅速的把最新的热点事件呈送给读者,同时也设立了一些互动参与形式,如读者的评分、可以发表个人看法等等。而“微博”的兴起也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如今一些新闻出版单位以及众多记者和评论人都纷纷设立了个人微博,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最新消息出来,也可以及时发表评论,还可以和受众进行在线交流等等,从而极大丰富了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容。

2.新闻时评环顾当前各种纸质新闻媒体,一时间大家似乎都纷纷重视起“时评”这种新闻评论形式来。从特点上来说,时评通常具有短小精悍、时效性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分析当前各种纸媒时评栏目的主要内容,这一类文章大都是针对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而展开,并且常常与新闻报道一起刊发。这样,新闻时评一方面增强了相关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可谓是一举两得。从设置形式上看,有些纸媒是开辟了时评专版(如《羊城晚报》等),而另一些则是建立了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专栏”等)。但不论如何,时评这种新颖的新闻评论形式仍将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应用。

3.配图式新闻评论如果单靠文字性的说事拉理,往往难以吸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很多新闻评论纷纷走起了“图文并茂”路线。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媒体已开始尝试,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都有配新闻评论而刊发的漫画或摄影作品,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二、赋体评论在新闻评论中的创新性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介于诗与文之间的文体,讲究用典、骈偶、藻饰等,并可分为多种表达形式。将“赋”这种文学表现形式运用于新闻评论,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在议论性这一点上,“赋”和新闻评论事实上却是一致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赋”可以作为当前新闻评论领域的一种创新形式,这就是赋体评论。从特点上说,它同时融合了新闻评论与“赋”这一文体两种特征,既体现了对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了新闻评论的创新与变革。

而在实践中,赋体评论也已经有所应用。例如《经济日报》的红先生就曾创作过《回归赋》用以作为迎接97的社论发表。其又创作过《大江截流赋》等其他赋体评论作品,并收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可见,赋体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创新形式是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的。但是,赋体评论又不是一种可以做很大延伸新闻评论形式,它只有在特定场合、特定新闻事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赋体评论还是一种特定题材的特定评论形式,而不宜做无限度的发挥。

第11篇

【论文摘要】创新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创新不够,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较落后。知识经济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机会,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大挑战。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创新,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一、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谁首先转变观念,谁就会抓住时代变化的机会,这是无容置疑的。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和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不可能解决新问题,观念陈旧,抱残守缺,企业的一切创新将无、从谈起。

(一)要具有知识价值观念

随着科技的进和发展,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创造财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机器、设备原料,而在于一种更有效的因素一知识。知识的价值更有效、更直接的体现出来。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人才、不尊重知识的企业,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逃失败的厄运。

(二)人力资源观念

在知识经济社会,传统的人事管理将向人才开发管理发展。人才开发管理除具有人才资源可开发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现在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素质的劳动者,而且需要超出常人的高素质的综合职能,它使用丰富的人才资本优势转化、代替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内核技术的优势,因此,企业要把智力资本的投资看作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看成是未来制胜的法宝。

(三)新的竞争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所以企业要有1.全球意识的国际经营和竞争观念。2.合作共赢的竞争观念。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

企业的可持续是企业存在的本质要求。企业发展应当是可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因而,企业内部支持发展的各种要素也应当是具有可接替性、可继承性、可发展的梯队结构。就现实而言,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因此企业应在管理能力上下功夫。把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五)企业应具有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观念

1.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企业就像没有正确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企业就无从向前发展。

2.格外突出企业的气质个性。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没有特色,产品没有特性,管理没有气质,不能使消费者感知到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别,很难立足于国内外市场之林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进行思维模式创新

企业在重视观念创新的同时,要注意思维模式的创新。管理者常常会陷入把他们组织的产品与他们的客户期望的最终产品混为一谈的思维误区。这就是“任务驱动型”的思维模式。

(一)任务驱动型的思维模式

观察表明,相当多的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完全是“任务驱动型”的。他们的注意力几乎完全埋头于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上,如为了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管理者常常在如何改进质量,消除进度,尽可能改善计划业绩和使用新技术,重视这些问题对成功固然至关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保证产品不但适用于客户,而且是最佳解决办法。调查表明,客户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很满意,但这并不一定说明是否还有别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方法可能更好,只有充分理解“客户结果”导向的管理者才着力收集有关信息。对客户来说,产品和服务只是显示这些最终目标的一系列步骤而已。因此,如果对这一事实没有充分认识,任何聪明的努力将只能是仅仅集中于提高现有产品的生产率上,而忽略了其他战略选择的考虑。如果一个企业组织不能以最恰当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要使其产品和服务达到国际的最佳效益是不可能的。这往往是起因于试图提出一个想法解决一个问题而采用的思维方式即任务驱动型思维模式。陷入这种思维模式后,管理者对战略问题的思考开始于同客户需求相关的笼统的计划目的,根据管理原则,他们首先制定一个目标说明,有许多管理者懂得需要这种说明的重要性,而且他们根据有效的结果指标来做这个说明,但他们的失误在于没能把笼统的目标说明细分成一套详细的结果业绩指标,相反他们直接思考战略。

为计划设定一个有效的笼统的客户结果导向的目标,但没有给出详细的结果目标,这是一个根本的错误。任务仅仅以笼统的目标说明为基础,没有详细的说明要解决的问题,就开始制定战略,给出了完成的任务,这是第二个根本错误。同样,也没有以目标为基础的结果业绩指标。在这一阶段时间后,对业绩进行评估,评估的依据仅是任务指标,即项目或任务是否按照时间进度,是否在预算内,是否达到产出量,产品是否符合既定目标等等。这种评估反映不出计划是否以最优的方式达到了客户期望的结果。如果评估结果认为满意(但这种评估实际上只是根据部分必要指标进行的),该计划不变,计划继续实施若评估不满意,可以采用下面两个方法中的一个,管理层或者向上级要求更多的资源投入,或者要求与练功更加努力。但这些新增资源和、或仍然是根据既有的计划、战略、任务进行投入。管理层已经假定现有的战略和任务的达到目标(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要)的最优方法。这样假设是否有问题无人质疑,一旦假设错误,整个计划必然失败。采用上述这种思维模式的管理者往往限于某个思维的误区而不能自拔。思维没有了逻辑性,思考结果的质量就会下降。

(二)“结果导向性”的思维模式

任务导向行的思维模式将会阻碍管理者深入思考先行的战略计划,从而严重限制管理者透彻了解战略选择的功能,而客户导向结果的思维模式将会自动的促使管理者深入研究政策和计划的创新。要在逐渐全球化的经济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如何降低成本,还需要有创新和冒险精神。以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服务以适应新的需要,或者懂得适时地改变战略,没有这些本领,竞争者就会将你击败把你变成中等待的客户。暂时毫无疑问,所有管理者偶尔都能产生一些新想法。对未来的发展来说,光有这些偶尔随机产生的新注意是不够的。如果像IBM副总裁估计的那样,发展新业务的成本是维持已有业务的3~5倍,那新想法只有被搁置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不能理解“客户期望的结果”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无法长期身居高位。要想在高层站的住脚,管理者需要一个确保他们能够一致性的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很有效的系统。这就意味着他们能从“任务驱动型”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避免与之相联系的那些错误,采用一种把注意力集中在客户上,能自动的指出何时应当对计划进行调整的思维方式。我们把这种思维模式称之为“结果导向型”思维模式。“结果导向型”思维模式要求: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弄清基本的问题、需要或愿望。做一张详细的所期望的结果指示、结果目标清单(即说明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已经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或者愿望、需要已在大多程度上得到满足。)找出那些期望结果尚未达到的结果指标。列出所有可能影响该结果指标业绩表现的因素(先不要假设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详细分析与每个因素相关的具体问题。给出对策,制定、调整相应的项目和任务指标(建议先进行某些实验)为你的改革和主要的正在继续采用的战略、项目、任务确定实施中的操作目标~如时间、预算、产出质量目标。(利用MIS(管理信息系统)得到的结果),判断所提供的对策在多大程度上是、使相关得结果指标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评估项目、任务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检查主要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三、要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必须。企业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观念创新、思维模式创新以外,还要在制度上创造一种全新的土壤,使各项创新活动得以有效进行。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制度创新显得非常迫切和关键。因为几十年来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桎怙。正是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完善的企业创新制度保障,所以许多企业有优良的资源条件,却不能够脱颖而出。制度创新是一个动态概念。需要企业在改革中畅行,在创新中改革,不断调整企业的知识结构、权责关系、运行规则、管理规章等制度要素,是企业制度满足企业内部一系列创新的要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管理既体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管理者的素质高,管理的组织机构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手段先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使企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要进行技术创新

(一)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明晰产权,才能使不同产权的拥有者与其相应的责、权、利紧密结合,从而带动起各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运用激励机制,把委托人的经营绩效与其收入紧密挂钩,承认他们的人力资本,鼓励他们进行技术创新,把企业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二)体制改革,完善中介服务组织。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去向应是市场化,即把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全面或部分推向市场,是他们以市场信号为导向,向市场提供的适用的应用成果,同时还必须把科技创新的主体,转向市场导向型,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加快企业进入市场的步伐。企业进入市场实际上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依照市场规律求生存和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有压力进行技术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技术创新的收益,从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三)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一是通过预算提高技术创新开发研究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二是企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应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三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织应设置技术创新的贷款业务或风险性投资银行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五、要进行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载体,企业创新的内容广泛,但最终落脚点是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最后都以产品创新为载体进入市场,接受检验,所以产品创新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和有意义。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资源的日益紧缺,使绿色产品观念日益流行,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不但产品创新成为企业之问竞争的焦点,而且企业要围绕节能、环保、多功能、微型化等为特点的绿色产品创新而展开角逐,绿色产品创新为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12篇

创新实验室可以供教师及学生进行各种实验预习、复习及科学研究,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的运行的保证。为了使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师生,创新实验室成立了管理机构,实验室以社团的形式每年从涉电类专业招聘管理人员与普通成员,招聘管理人员都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设备及图书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保证实验室高效的运行。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是本实验室管理制度中效果较显著的制度;实验经费统一由管理部管理,指导教师组负责制,实验室通过对外家电维修、网络承接电子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每年创收约6万,其中百分之50%用于学生工作报酬,20%用于采购耗材与实验设备维修及购买图书资料,20%用于对外交流培训学习,10%作为社团活动经费。

二、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开展的主要活动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能够得到技术的培训与锻炼,也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并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取得的成果总结: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室开放管理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舞台。近年来,在创新实验室的影响下,我院学生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专业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主要的成果有:

(1)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创新实验室通过提前预习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准备时间减少、实验设备损坏率降低、实验正确率提高。

(2)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成果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项目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一项;创新实验室成员2013年申请新型实用专利2项。

(3)对口专业就业比例提高。据历年7月份就业统计,2008年对口专业就业率为25%,2010年为42%,2013年达到了61%。

第13篇

1.观念滞后,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形成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对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缺乏人本管理,很少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团队长期研发能力的开发,认为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无法对校内实验室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管理,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的理念有待创新。

2.设备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仪器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在仪器设备申报、购置过程中,各专业各学科的实验室相互竞争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结果使得每个专业都无充裕的资金购置多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有的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没有前瞻性,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淘汰闲置,出现设备闲置积压与设备短缺并存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也难以实现共享。

3.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科学、协调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机构与高校其他部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有些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机构,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效率低,实验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纠正机制,实验室档案建设不规范、不完整,一些实验室的档案建设甚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随机性较大,与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管理的不协调和混乱,难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与现在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不相符合。

4.实验师资队伍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少,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教师有较大差别,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成绩难以获得应有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稳定,不仅很难调动现有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间接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存在非合理性,极大地阻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举措

1.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理念束缚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实验室管理的思想意识和理念,重新认识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原则和新价值观,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进程。观念决定机制,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并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实效性。观念的改变,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落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观念改变,涉及到实验室管理中人、财、物、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与高校发展宏伟目标密切相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树立起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观念。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在相关政策上向实验教学倾斜;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到位。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引进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验室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验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教育机会,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对学生引导性管理,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发展战略决策。

2.创新管理模式

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一间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实验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与学校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相结合,对原有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建立形成一种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高校可以撤销院系、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辖权,专门成立实验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都由学院各实验中心分别承担,学院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和考虑,实验耗材经费由中心支配,实验中心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实际需求量,对购置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购买、照顾重点、适当调整、合理分配。这样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避免了实验耗材的浪费,使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实验耗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教学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3.创新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

(1)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

(2)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做到及早防范、有章可循,杜绝事故的发生。制定《实验室安全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保持自觉的安全行为,让安全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

(3)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设备出入库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实验技术

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不行的。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建设质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及作用,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级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3)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及岗位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或鼓励进修,及时更新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实验室人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不断增长能力,促使实验队伍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好实现。

第14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引言

计算机及其网络具有分布广泛、传输信息快捷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辅助。演示性实验的Flas网络演示,可以迅速、共享、及时更新。用Matlab开发的基于计算的模拟仿真实验,可以科学地计算、验证现实模型。基于远程控制的设备共享实验可以使实际设备远程使用,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功能。这些都成为实验教学的新途径。

一、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说来,我校对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视的,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每年学校的专项投资还是很可观的。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与精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1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落后就目前来讲,计算机实验只停留在巩固、消化、理解理论教学的水平上。大多实验局限于理论教学所举范例的验证,只要课堂上老师讲的例子在计算机上输入验证完毕就算完成实验任务。

1.2机房管理上的局限实验室为了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转,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学生使用计算机加以限制,因而使得这些计算机只能用来配合理论课的学习,而不能将其功能尽量地发挥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无疑限制了学生水平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方式一直以封闭式教学为主,这样学生上机的时间就很有限,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

1.3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人员配备不足由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原因,实验教学人员长期被称为“教学辅助人员”,这种传统观念极大地伤害了实验教学人员的自尊心,使这一重要的工作岗位留不住人才。另外,人员配备上,有的甚至几间实验室才仅仅配备一名实验工作人员,这就使他们很难抽出更多时间进修,提高实验技术水平。

1.4高校的扩招与师资力量的矛盾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目前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创新能力较以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扩招使得教师、实验室这些资源相对紧缺。很多课程都逐步实行大班教学,这样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在实验教学环节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加强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

2.1探索适合学生技能训练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课是学生验证、温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计算机作为一种操作工具,是要学生学会操作和使用,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操作+应用”的教学模式。针对目前高校生源的不同、学生素质各异的客观存在因素,开设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班。改变以往按系、按年级、按班组织教学的被动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各学所需。另一面,在实验教学环节上,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应尽量使用小班教学,一个相对独立、灵活的环境对他们更加有利,在可能的情况下可。

2.2加强实验课教学检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教学职能部门应经常检查实验室各种设备的管理工作,检查实验记录,检查实验教学计划进行情况和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督促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2.3机房管理方式的改革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场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同时机房在管理方式上实行了开放式管理。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如果设备管理不善,维修不及时,将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秩序和质量。因此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应加强实时监管,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率。

2.4抓好实验队伍的建设和保持实验队伍的稳定实验室水平要上去,不仅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先进仪器设备,更需要有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素质高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队伍。要做到这些,首先,需从制度、政策上提高保证实验人员和教学人员有相同的待遇和地位。其次,在管理体制方面,要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再次,保证实验经费的投入。另外,建立在职实验人员进修培训制度。学校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岗位练兵、集中培训、定期交流、定向进修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加强对在职的实验人员的培训.并形成制度化,加快实验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2.5加强实验课管理目前,实验室的计算机都基本上连成了局域网,并接入国际互联网.同学们可以通过这种先进的通讯方式,利用这些共享资源,查询、检索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和科学的前沿信息,为他们学习、交流、了解科学和社会新的形势提供帮助。但网上除了这些也还有很多其它的娱乐性的东西。我们不反对同学们使用互联网,但要有个“度”.因此加强学生管理,可以使同学们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基础的学习中来.例如可以在上实验课时断掉互联网,在星期六、日和平时的中午以及课时以外的时间开放.为了使同学们在实验时能得到基本的网络资源,我们还可以自己组建一个网站,对同学们建立个人信箱,实验室的信息等,既方便了同学,又便于我们管理。

三、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技术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我们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演示性实验向增加三维演示、互动方向发展;基于计算的仿真模拟实验研究重点则是数学模型的建立,使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软件则是开发更多方便的专用软件工具包;基于远程控制的实验更是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方向应朝实时控制、实时反馈、设备共享、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

当然,计算机辅助实验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实验,但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真实实验的正确性和实验效果,使学生理解更快、掌握更好。计算机及其网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广阔途径。

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高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确保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现状;思路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人们交流、工作的基础,如今已逐渐走向了世界,被许多外国人民所学习与应用。汉语言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代表,同时是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汉语言文学授课的实效性。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与复合型的趋势,要求其不仅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完善的知识体系,而更多的是要求其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功能有机结合。

二、汉语言教学方式现状分析

1、教学方式单一

汉语言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习、掌握其它知识的基础与前提。实践中,如今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单一、缺乏创新的特点。汉语言文学的授课主要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备课与授课的重点都在课本上,对于课本上的字、词、句讲解的比较清楚与详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先进的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出现,获取知识更加的快捷方便。在单一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汉语言课程,已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热情,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依靠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真正魅力。

2、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的与体系上,但是在新时期 ,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方面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增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吸引力,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在熟悉课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与人文故事,将其应用衔接于课本知识中,从而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又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记住重点的知识点与体系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汉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PPT、人物传记视频资料、图片、纪录片、文化宣传片等内容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未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德、学、才、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知识贮备扎实、口才较好、文笔过硬、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高素质人才。汉语言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理论水平,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与外物的独特认识与见解。因此,汉语言学生的教学在给学生灌输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可以选择具有创新型的主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各自的见解。同时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组织演讲比赛,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应变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口才的提高,本质上是其知识储备情况,应用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与热情。

三、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具体思路

1、内容创新

汉语和汉字根源悠久,历史长远,起到维系文明和国家命运的重要使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应用到汉语言文字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偏差。因为受到历史、区域、文化差异所影响,不规范用语、错别字的现象层出不穷。针对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源着手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里面包括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十数种课程,作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进行全面的内容改革创新。

2、实践强化

让汉语言文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后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汉语言文学学科在就业后的作用,可以把教学重心放在读、写、说几个方面,所以教师有必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强化工作。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招聘练习,以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自我简介与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手段,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

3、德育结合

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在教学时如果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同我国应用式人才培养目标相龃龉的。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时,一方面要加强实践、应用、创新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传统文化中的传道授业解惑思路,把教学推到德育层面。例如:教师在讲解《大学》这本著作时,可以把为人子,止于孝当作专题。让学生体会到孝道对于人生发展的基础性意义。

社会发展对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与时俱进,解放思路,将先进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化精髓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社会、贡献社会做好应有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才忠.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3(4).

[2] 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汉语言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