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调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宇红 李洋 周石磊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企业版权利用情况
52家企业共使用软件9894件(套),其中操作系统1880件(套),占全部软件的19.0%;办公软件2399件(套),占24.2%;其他日常软件4301件(套),占43.5%;多媒体处理软件1314件(套),占13.3%。正版软件共计7707件(套),软件正版率77.9%;正版操作系统1121件(套),正版率为59.6%;正版办公软件2122件(套),正版率为88.5%;其他正版日常软件4152件(套),正版率为96.5%;正版多媒体处理软件312件(套),正版率为23.7%。调研中笔者发现,西安高新区近两年大力推行企业软件正版化的宣传与监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数字内容企业在办公软件及其他日常软件上的使用正版率较高,因为这些软件大多是开放并免费使用的;而对于操作系统以及多媒体处理软件这样价格较高的软件,使用正版率较低,因为购买正版软件需要较多资金,企业成本较大。特别是多媒体处理软件,一般价格比较昂贵,甚至一件(套)软件就需要1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受。企业版权管理制度与机构建设情况①企业版权管理制度建设情况。首先,在企业内部版权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被调访的52家企业中,制定内部版权管理制度的企业有20家,占样本总数的38.5%;正在建立版权管理制度的企业有15家,占28.8%;没有建立版权管理制度的企业有17家,占32.7%。其次,在企业与员工签订版权相关协议方面,在被调访企业中,与员工签有职务作品版权归属合同或条款的企业44家,占样本总数的84.6%;与员工没有签订作品版权归属合同或条款的企业有8家,占15.4%。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的企业有21家,占样本总数的40.4%;未与员工签订任何保密协议的企业有31家,占59.6%,不过其中有14家企业表示将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最后,在企业员工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方面,52家企业中,12家企业建立了员工创新鼓励机制,占样本总数的23.1%,这些企业通过岗位技能工资、科技奖励、科技项目承包奖励、收益分享、成果转让、成果入股等不同形式对员工创新进行奖励;其余占样本总数76.9%的40家企业没有建立员工创新鼓励机制,员工最多只能通过企业向高新区申报政府奖励。②企业版权管理机构建设情况。52家企业中,设有专职版权管理机构的企业有7家,占样本总数的13.4%;设有兼职版权管理机构的企业有20家,占38.5%;无任何版权管理机构的企业有25家,占48.1%,但这些企业都委托了外部专业版权管理机构进行版权管理工作。拥有专职版权管理人员的企业有7家,占样本总数的13.4%,这些企业中设有专职版权律师的企业有5家;拥有兼职版权管理人员的企业有31家企业,占59.7%;专兼职版权管理人员都没有的企业有14家,占26.9%。每年在版权管理机构建设和版权管理人员引进上的资金投入,超过10万元的企业有9家,占样本总数的17.3%;投入3~10万元的企业有34家,占65.4%;投入少于3万元的企业有9家,占17.3%。上述数据表明,西安高新区数字内容企业平均版权数量较少,有关版权管理的工作也较为简易,企业缺少设置专门机构或配备专门人员来管理版权的需要,通常采取兼职或者委托的形式管理版权。
改进数字内容企业版权保护工作的建议
1.企业层面①进一步完善企业版权相关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包括企业版权登记制度、版权统计制度、版权贸易制度、侵权应对机制等制度在内的健全的版权管理制度,明确版权管理每个环节负责人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将版权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日常制度;其次,一方面,制定企业保密制度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与企业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提高员工履行保密义务的觉悟;另一方面,明确版权归属是进行版权管理的必要前提,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职务作品版权归属协议;再次,建立明确的奖酬制度,提高对员工创新的奖励力度与兑现率,激发员工的创作欲望;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为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才是实现版权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基础。②加快建设企业版权管理机构。企业应当加大对版权保护的资金、人力投入。首先,加强专职或兼职版权管理机构建设,由固定的机构或部门进行企业版权管理;其次,加强版权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引进经验丰富、水平专业的专职或兼职版权管理人员;再次,研究、规划和实施企业版权战略,提高企业版权登记、统计、贸易、纠纷处理等工作的效率。③不断提高企业版权自我保护能力。首先,加强企业间相互合作,组建行业协会,制定具体章程,充分发挥协会信息共享、纠纷解决的能力,实现企业良性竞争下的共赢;其次,采用多样化的版权技术保护措施,针对不同作品的特点使用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开发或引进先进保护技术的同时,吸取国内外同类企业使用技术保护措施的先进经验;最后,企业应加强对内版权保护培训与人才培养,一方面,举办企业内部版权保护培训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版权意识,有利于企业版权保护工作的顺利落实;另一方面,企业既要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创作人才,也要培养具有较强版权管理与保护能力的经理人才,为企业建立起一支全面可靠的人才队伍。2.政府层面①加大政策扶持,助推企业腾飞。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及数字内容企业发展的鼓励扶持政策,扩大实施地租、房租减免政策,降低企业土地成本;大力推行税收优惠政策,放宽创业贷款、担保贷款、贴息贷款、低息贷款等专项贷款的条件;主动扩大政府采购,拉动数字内容产品需求;对于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政府可以给予资金及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企业分批分步的实现软件正版化。通过全面有力的政策扶持与引导,实现西安高新区乃至整个陕西省数字内容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②完善版权登记制度。制定版权登记补贴政策;建立并完善专门的版权登记平台、版权交易平台以及产品研发公共技术平台;提高登记审查效率,缩短版权登记周期;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加大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奖励。从而解决企业“登记难、交易难、研发难”的问题。③加大版权执法力度。作品版权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凝聚着企业的创造力价值。数字内容作品因数字化特征更加容易被盗版,与作品相关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而企业自身不易取证,维权成本大。政府版权与文化部门应将版权执法工作落实到位,全面、高效的打击各种盗版侵权行为,尽可能帮助企业挽回利益损失。④加大对版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力度,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政府应加大对版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及企业的版权保护意识。在向全社会普及版权保护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进行有关版权保护的培训,提高企业版权保护工作的水平;同时,在政府的组织下,加强国内外同类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多举办或参加国内外企业展示会,学习国内外企业版权保护的先进经验,搭建起人才培养的平台以及人才引进的桥梁。注:本文获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J32):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西安市软科学项目(HJ1105(5)):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西安市数字出版产业保护机制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1C039):陕西省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问题研究资助。
【关键词】职工;企业工会
近年来,矿难频发、工伤职业病激增、工资拖欠、工时超常、社保缺位,及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时常出现,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作为在社会结构中追求社会公正和发挥重要制衡功能的中国工会,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建立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全总明确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指导方针。为落实这一方针,履行工会的维权职责,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加大工会组建力度,纷纷建立维权中心(帮扶中心)、开通12351维权热线,取得明显的社会成效。但直接的劳动关系毕竟存在于企业内部。为此,笔者以这个方针能否在基层工会工作中得以实现为课题,于今年8月对沿海某省四个城市七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调查研究,深感为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基层工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亟待探讨和解决。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情况
1、调研的准备
此次调研我们做了较为充分准备。为得到更客观准确的基层情况,我们未听各级工会领导机关的经验介绍,而是直接进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普通职工和会员的状况和看法。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借助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的往届毕业生(多在市总工会或企业工会工作)开展调查。每到一个企业,我们首先向工会领导说明来意,征求他们的配合,并首先根据企业的情况,选取一定数量的一线职工作为调查对象,然后请企业或工会有关部门把职工集中起来,在我们的指导下完成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就调研主题与工会负责人以座谈形式进行深入交谈,了解该企业工会的工作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有时我们会根据需要,选取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职工,与他们进行单独访谈,了解他们对企业劳动关系和工会的认识。
2、研究方法
我们在调研时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可以保证我们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次调研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1二手资料法
调研过程中,我们有选择的收集一些企业工会的工作总结和一些统计数据。在有的城市我们与当地的“职工帮扶中心”或“进程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在了解帮扶中心开展帮扶工作情况的同时,收集了职工通过12351进行求助的分类统计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我们了解了目前职工求助的主要事项。这些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的二手资料为我们开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的问卷包括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的工作情况、对工会的认识等三个方面。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根据企业的规模选取30个或50个调查样本。对于生产型企业,基于不影响企业生产的考虑,我们一般选择在工作交接班的时候,对某一个生产车间或几个班组进行全覆盖调查。
2.3深入访谈法
由于问卷调查所涉及的问题有限,为全面深入了解企业职工对工会的认识,我们在某些企业选取几名有代表性的企业老职工就此调查所关注的问题与他们进行深入访谈。请他们从一名普通的工会会员的角度出发,讲述在企业的经历和感受,从而为我们提供一手的感性资料。一次访谈时间大约在两小时左右,通过进行深入访谈,我们不仅直观的感受到企业职工对工会的认识情况,而且收集到大量的一手资料。
在与职工进行访谈的同时,我们也与企业工会干部进行了座谈。通过与企业工会干部的座谈,我们在了解工会工作实际情况的同时,也了解了企业工会在经济变革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3、调研范围及样本情况
调查企业性质及有效样本一览表
企业性质调查有效样本
中日合资超市企业37
中韩合资纺织企业50
国有控股股份制化纤企业43
未改制国有毛纺企业50
城镇私营食品加工企业38
私营化工企业(改制国企)35
私营医药食品企业(改制乡企)28
合计281
注:此次调查七家企业共发放350份职工问卷,有效问卷281份,占80.28%。
3.1样本性别比例情况
由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不同,在不同类企业职工性别存在明显差别。在化工型企业男性职工处于绝对多数,而在纺织类、食品类、超市类企业,女性职工又处于绝对多数。总体看来,此次调研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可以较全面的反映不同性别职工的工作情况和对工会的认识情况。此次调查的总样本中,男性职工占样本总体的47%,女性职工占调查样本的53%。
3.2样本年龄结构情况
年龄是反映职工情况的一个重要变量。在问卷中,我们将调查对象的年龄分为“30岁以下,30至40岁,40岁以上”三个阶段,统计结果显示,此次调查样本覆盖所有年龄段。总体看来,年轻的职工占多数。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30岁以下的职工占58%,31到40岁以上的职工占25%,41至50岁以上的占15%;50岁以上的职工占2%。
3.3样本文化程度情况
文化程度是反映样本对一个事物认识的重要参考指标。此次调研我们调查了不同文化程度的职工对工会的认识。调查分析显示,此次调查的职工中,只有2.5%的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48.1%的职工是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职工比例是43.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5.9%。
3.5样本在企业工作的年限分布情况
务工年限直接决定了职工对企业的熟悉程度,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把职工在本企业的务工年限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变量。其中“5年以上”的职工占此次调查总体的55%,务工年限有“2-5年”的职工占到32.3%,只有51人在本企业的务工年限不到1年,比例仅为12.7%。
二、调查过程分析
总的来讲,此次调查过程是比较顺利的,但也遇到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1、许多企业拒绝接受调查
沿海某市总工会外企办给40余家外资企业联系调查事宜,但均遭拒绝,其理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负责人不同意。某市总工会给10余家私营企业联系调查事宜,也遇到类似问题。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工会没有独立的自,此次调查是关于工会方面的调查,理论上工会完全可以自己做出决定,但这些企业工会都因企业的经营管理方不同意而随之拒绝调查;二是说明企业管理层不愿意让外界知道工会的状况和劳动关系状况,其中必有原因。
2、接受调查的企业大多数人事部经理与工会主席身份合一
接受我们调查的7家企业当中,除两家国企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外,其余不是人事部经理与工会主席由一人担任就是主管人事的副总兼任工会主席。这既说明了只有获得行政权威的认同,工会才能接受外来的一些调查;同时也说明人事部经理兼任工会主席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体现了工会对企业行政存在依附性。
3、企业领导的在场对问卷填答有一定影响
这些被调查的企业都是通过我校劳模班的学生联系的,因此我们能够顺利的进入企业与职工接触,并指导职工填答调查问卷。但在调查过程中,一直有被调查群体的直接负责人或企业的领导陪同协助。这样一来,在方便我们调查的同时,又影响到我们的调查。他们的在场给职工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问卷本身涉及职工对劳动条件、劳动时间、企业工会等看法这些较为敏感的话题,使职工在填答问卷时心存顾虑,害怕自己万一答的不好会得罪领导而丢掉饭碗。即使我们一再告诉大家这份问卷是不记名的,请大家放心答题,还是有一少部分职工草草了事。更为糟糕的是一些企业负责人会直接干扰职工填答问卷。在一家私营企业调查时,我们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问卷调查快要结束时,突然一名女职工站起来,高声告诉大家问卷中的一道题该如何回答,于是一些职工又匆匆修改自己已经做好的答案,造成这些问卷成为废卷。后经了解,该女职工是企业老板的儿媳妇,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调查内容分析
1、职工权益状况分析
职工的工资水平偏低。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把职工收入分为五个档:“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统计结果显示,工资水平在1000元以下的占调查样本的73.7%,其中还有17.9%的职工月工资仅在500元以下。在某市职工帮扶中心的职业介绍活动中,我们看到对企业有这样的规定:企业招工必须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当问及这是否会影响职工获取更高收入时,帮扶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企业能够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就很不易了,由此可见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之低。
相当多职工劳动时间过长。在国有企业中,还能做到四班三运转,但到了改制企业就变成了三班三运转,而一些私营企业竟然是两班两运转(在两家非公私营企业,每日工作时间在11小时以上的占86.4%,其中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占18.4%)。工人不仅要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而且连倒休就没有。甚至在有的企业,午餐把盒饭送到生产线上,职工就在生产线上就餐,吃完了马上接着工作。
一些职工的劳动条件恶劣。我们调查的企业涉及纺织、食品、化工、超市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纺织类企业,我们发现车间棉纺尘埃严重超标,而在化工企业的一些车间异味非常刺鼻,这些都将导致各类严重的职业病。在流水线上的职工,尤其在包装、搬运环节,职工应接不暇,像机器一样,很紧张的完成程序性的工作。总的来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企业的一些生产环节上,工作的劳动强度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承受能力。
2、工会组织状况反映的矛盾和问题
大部分非公企业的职工认为自己不是工会会员。此次调查的都是组建了工会的企业。但在调查对象中,有38.8%的职工认为自己不是工会会员。而在两家私营企业当中,认为自己不是工会会员的职工比例分别是84.2%和89.3%。在进一步问及“您为什么没有成为工会会员”的时候,两家私营企业职工回答“不知道工会是干什么的”比例分别是85.%和100%。这一结果与声称已组建了工会的企业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企业里基本上没有专职工会干部和专门的工作场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两家国企的专职工会干部大幅度减少,其中某毛纺厂由原来的11名工会专职干部减少到两名(含工会主席,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在其他非公企业当中,没有见到专职工会干部,而且工会没有自己的专门活动场所,大都是在别的部门兼职办公。
企业工会没有开展体现工会性质和职责的活动。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发现,企业工会几乎仅有的活动是配合企业搞生产。统计表明,在被调查工会会员当中,有57.3%的人认为工会现在做的事主要是“配合企业搞好生产”,而仅有7.3%的会员认为工会在“向资方争取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方面发挥作用。
3、工会与企业的关系
总体来看,工会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企业。在调查的七家企业中,除两家公有制企业是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外,其余企业则均由人事部经理或主管人事的行政副总兼任工会主席。工会本应代表职工调整与资方的劳动关系,但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采用人事部经理兼任工会主席的格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从他们的主观意志出发,认为这一格局有利于调整劳动关系,强化企业对职工进行管理和控制,精简人员,提高效率。然而,这种角色的混淆造成了工会这一群众组织维护职工权益职能的缺失。由于企业资方处于强势地位,这种身份合一的局面强化了人事部经理作为企业管理方的地位,而相应弱化了工会主席作为职工利益代言人的地位,其结果就是工会更加依附于企业。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您认为“工会与企业老板关系亲密还是与职工关系亲密”。竟有41.5%的会员认为工会与企业的关系比与职工的关系更亲密。可以说,如果排除调查中的干扰因素,可能选择后者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而且这些会员主要是国企和规范的合资企业职工。因为在一些私营企业当中,大部分职工认为自己不是工会会员,所以没有对此问题进行回答。
4、工会与职工的关系
在工会会员心目中,工会与会员较为疏远。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8.7%的会员对工会的印象是“亲近”,而71.3%的会员对工会的印象是“疏远或一般”。而在调查“如果您同老板发生利益矛盾需要解决时,您会先找谁帮助解决”时,我们列举了“到工会求助、找老板疏通、请熟人出面协调、找政府有关部门和联合工友解决”等五种途径,回答的结果是仅有28.1%的职工“到工会求助”,而71.9%的职工却寻求其他解决纠纷的渠道。这就说明这些基层工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代表劳动者的功能,并且造成了工会与职工关系的疏远。
四、几点结论
1、职工在企业内部的权益普遍得不到保障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职工的经济收入、劳动时间、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普遍存在问题。但由于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薄弱和维权能力有限,再加上劳动力市场上的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侵权行为未必会引发直接的劳动争议和冲突。而作为企业职工,大多数只能选择默不作声,或一有机会就以频繁流动来寻求较好的待遇。
2、企业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言人履行维权职责严重缺失
在企业内部,劳动者作为自然人,在与资方及其人管理方所形成的劳动关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工会作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言人,理应发挥维权作用,站出来为职工说话办事。但目前企业内的工会并没有在企业内发挥这样的作用,也无法运用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如平等协商或职工民主管理。造成企业职工不把工会当作自己的组织、不知道工会是干什么的、甚至感到工会与老板的关系比与自己的关系更亲密等现象的存在。
关键词:茶叶企业;经营调查;财务分析
随着人们养生理念不断发展,如今关于健康与绿色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因此如何才能享受到健康与养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茶叶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用历史,但是在近代,随着西方饮料和咖啡等融入,致使茶叶的地位和市场受到了一定影响。
1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新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分析
随着互联网应用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在我们国家发展迅猛,取得了长足进步;O2O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紧联系在一起,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这一模式。茶叶企业也不例外,更是如此。对于O2O模式应用来说,企业经营及具体财务状况直接充当了企业发展的供给角色,因此可见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整个茶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因此暂时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维持上百家共同争夺茶叶消费市场的现象。所以,在现阶段,茶叶企业除了要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和内涵,丰富销售渠道、完善自身宣传推广途径以外,还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及盈利思路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摸索和调整。可以说,当前所处的互联网电商时代,这是时代的最大特点,因此,茶叶企业想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充分融入这一时代要求。O2O模式无疑于当前茶叶企业发展的新变化。O2O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凭借其良好的商业前景,能较容易获得其他资本的有效支持,助力自身发展。然而,随着改革深入,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模式经营也在面临全新问题,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茶叶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遭遇更大阻力,因此茶叶企业如何有效适应时代特点,打破经营困局,就值得自身有效研究。此外,随着80、90逐渐成为消费主流,其消费观念对整个消费市场也起到了极大影响和作用。除了产品特点外,其消费习惯中更倾向于互联网消费,因此这就为茶叶企业探索应用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但茶叶企业在应用新的经营模式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全新经营模式应用的同时,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状况及发展融资来源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就当今经济发展形式而言,资金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是否能够及时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实效的实质性结果。因此,科学、合理有效应用金融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将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2企业O2O模式应用发展概况阐述
从2003年开始,各种生活服务类网站兴起。其成功打开了生活服务市场,让广大网民享受便利生活。此后几年,随着消费者电子商务理念及支付能力逐渐成熟,O2O模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适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如今通过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和淘宝网,进行交易的茶叶量已经远远大于实体店消费。可以说,O2O模式在茶叶企业的应用、发展,助推了整个茶叶行业的发展进步。当前,互联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成熟,茶叶企业只有结合时代变化,调整自身经营方式,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经营状况,有效助推自身经营发展,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注入新活力。O2O运作模式主要包括运营平台、线下经营实体、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他相关方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整个模式运转的关键,通过有效借助互联网和相关终端,从而完成整个交易。对于整个O2O的模式运作而言,加强O2O平台管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全面合作,才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和关键。这一模式的运营价值,首先,O2O模式应用过程中,有着巨大、复杂的价值体系,通过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商品线上的预约,线下茶叶企业来说,可以科学、准确依据顾客的订单信息,合理安排自身资源,从而有效降低经营支出。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消费者对自身消费理念有更清楚的了解。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实效,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通过利用O2O模式,不仅符合时展特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弱化了茶叶企业生产地较为偏僻这一客观劣势。当然,随着互联网电商应用不断成熟,任何茶叶企业只有走O2O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一模式的盈利点主要在于:首先,是产品的利润差,O2O模式能提供客户的就是生活服务,引导其线下消费,增强用户良好的消费体验。这种差价就是产品的利润差。通过利用这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也能让企业让利消费者,从而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共赢。企业O2O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其资本来源是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但当前很多茶叶在应用这一模式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竞争、资源环境条件限制、经济形势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作用,很多茶叶企业经营面临较为困难的境界。在企业资本融合方面,多数茶叶企业仍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很多茶叶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但现阶段很多茶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缺乏担保资金,加上申请流程较为繁琐,所以茶叶企业发展需要有资金做支撑。
3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分析
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发展遭遇巨大困境,其主要表现在对消费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不够,很多茶叶企业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消费实际相匹配,致使很多茶叶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占据相应的位置。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一旦产品营销受阻,其企业运营和资金回笼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受国家政策、金融组织和企业自身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3.1政策不完善,茶叶企业融资缺乏有效保障从现阶段茶叶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看,“老字号”茶叶企业仍然是整个市场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国家政策对这一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大于其它新兴茶叶企业,从而造成多数茶叶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失调。根据目前整个茶叶行业发展情况看,现阶段整个茶叶市场中,新兴茶叶企业占比重超过了一半。而从目前茶叶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看,现阶段整个法律机制中很少有关茶叶企业新兴融资模式的法律法规制度。茶叶企业融资政策不健全,没有较强执行性的专项法律对茶叶企业融资过程进行具体细化。此外,在茶叶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存在完善的保障机制做有效支撑。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缺乏完善的支持机制。而目前多数茶叶在经营过程中,其资本筹集多依赖民间借贷。这一方式不仅缺乏有效担保政策,同时也很难保证资金借贷链条的完整性。一直以来,很多茶叶企业的经营规模都不大,其在资金利用上,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有效研究,因此很难寻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的资本。但客观上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国家政策体系不到位有直接关系。3.2金融保障机制不到位,企业缺乏有力资金支撑很多金融机构组织对茶叶企业发展贷款不“感冒”。通常情况下,银行金融机构都热衷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金借贷机构,这大大增加了茶叶企业的融资难度。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茶叶企业凭借自身经营实力很难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无论是自身经营模式,还是发展规模水平都亟需提升。但目前多数金融机构有着一系列极其复杂、较为严苛的审批机制,因此在现实情况下,茶叶企业需要经历更为严格的审查机制,时间成本很高,从而错过发展机遇。3.3茶叶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经营管理能力水平的地位和价值日益重要。财务经营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效益。当前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时展环境,电商和互联网时代,茶叶企业只有高效运营,才能实现时代需要。现阶段多数茶叶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经验较为匮乏,其经营利润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完善有效的发展资本做支撑,目前很多茶叶企业缺乏有能力的资金运作能力。较弱的财务管理能力,使得很多茶叶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想要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必须有针对提升财务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自身资本运营能力。
4结语
如今,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加上人们健康理念日益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发展成为自身的生活习惯,而这就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对多数茶叶企业来说,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茶叶企业来说,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茶叶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企业运行资金的充足状况也影响到企业发展。对当今茶叶企业发展经营来说,最大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在于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也就是茶叶企业能否适应O2O模式,直接影响到茶叶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黄华珍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涛.茶叶企业经营形势特点分析[J].经济论坛,2013(9):58-63.
[2]李孟.电商时代企业经营思路调整研究[J].理论界,2013(17):189-193.
[3]付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5):73-77.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式;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鲍怀富(1955-),男,山东临邑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山东济南2502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102-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粗浅的见解。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利用集中反映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上。目前,各职业院校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最为常见的有“2.5+0.5”、“1+0.5+1+0.5”、“2+1”等培养模式。我们采用的是“2+1+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一认识、二调查、三培训、四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是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还要补充部分认识实习、暑假企业社会调查、顶岗实习前专项培训。
一、“一认识”的教学模式
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到校,对专业认识的认知非常肤浅甚至一点也不懂,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学什么的,自己毕业后去做什么。为了使学生认识这个问题,目标明确,有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除了进行较为细致的专业教育以外,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安排1~2周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参观、认识实习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结合专业教育,很容易就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自己以后的工作是做什么的。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热情和积极性,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我们通过2届学生到济南慧诚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大汉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济南吉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青岛腾龙门窗制造有限公司等几家典型的实践基地参观实习,配备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和讲解,认真安排计划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和管理,详细周到考虑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配分组,取得明显效果。
二、“二调查”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后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特别是通过到校外实践基地参观认识实习,对专业建立了感性的认识。但是,要对专业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专业具体有哪些岗位群,有哪些典型的岗位和典型的任务,企业急需要哪些专业人才,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文化素养需求等都需要深入的调查、学习和在学生内心深处不断地积淀。我们安排学生通过暑假近2个月的企业实践和专项调查,不但收集到上述信息,还提前进入了社会,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为学生奠定了学好专业的基础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安排这一环节过程中首先要精选实训基地和企业,也就是专业教师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方法方式、计划要求、调查报告内容和要求,然后进行企业调查,选出满足学生进行企业社会调查要求的企业。特别是组织安排,选择哪些企业,每个企业去多少学生,选择多少企业,有哪些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负责管理和指导,制订哪些规章制度和措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等等。这些问题工作量大,还要针对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这一“调查实习”环节的效果好坏和成败。通过2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也取得许多成绩。通过社会和企业调查实践,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初步确定了自己将来希望做什么,自己可能要做什么,哪些工作和岗位适合自己,自己今后要学习什么,重点要学习哪些科目、哪些知识,特别是今后要学习哪些技能、哪些技术。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增强,效果显著。通过社会和企业调查,大多数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认真听课的多了,提问题的多了,迟到旷课的少了,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的少了;课外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学习看书的多了,上网玩游戏的少了,特别是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多了,破坏纪律的少了。许多学生变得明显成熟了,长大了,懂事了。我们的确尝试了学生进行社会和企业调查的甜果。但是也得到许多教训,比如组织安排的不好、企业课题选择的不当、指导检查不到位、经费不足,特别是领导和教师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更重要的是企业和社会不配合等等。这些都会大大降低企业调查效果。所以,“二调查”的教学模式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决不能“放羊”。
三、“三培训”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2年的校内理论学习、校内实验实训、间断的校外实习参观、专项校外教学和假期企业社会调查实践,已经完成校内教学计划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去企业顶岗实习的基本条件。但是,为了使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缩短熟练顶岗的时间,下厂前要对学生有针对性训练和培训。如要针对具体企业的产品生产进行基本工艺和设备的培训。对于专项技能如钳工、电工、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和操作等进行强化训练。经过3~5周的专项培训和强化训练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企业非常欢迎。针对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专项培训难度很大。因为企业产品工艺和设备变数较大,范围较广,特别是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设备,专业教师掌握十分困难。解决的办法是,首先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校外实践基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要求专业教师固定企业实习和下厂锻炼;个别情况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内或在企业对师生进行专项讲座和培训等。顶岗前的专项培训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性专业培训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产学结合的基石,是建立良好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保障,是解决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搞好后继学生顶岗实习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领导,特别是系部领导必须对这一环节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确保这一关键环节的有效落实。
四、“四顶岗”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其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各研究机构和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力求寻找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归纳和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岗位群要尽可能宽和全面。学生顶岗实习不是就业,不能在一个岗位实习一年,学生要在专业岗位群不同的典型重要岗位轮流顶岗实习,进行较全面的实习和实训,以便毕业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保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区别于中专和技工。在这方面一定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尽力协调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精选企业,和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适当给予企业和技术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便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2.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主要由企业导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兼职教师来完成。学院专职教师也要经常到企业现场实地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有效配合,做好教学内容的计划、组织和安排协调,进行理论、实践和思想等全面的、深层次的指导工作。同时,要求和学生通过网络、QQ等方式进行交流指导,保证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兼职教师的选择、培养、管理和附加待遇等问题,这也是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3.组织管理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关系到这一教学环节的成败。首先,学校要制订相关规定,保证有章可循。在学生确定实习单位时,通过双向招聘会进行初步定位,学校在根据学生和企业实际进行综合调整,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和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保证顶岗实习期间的稳定性。特别是严格控制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情况,在严格审批手续的同时,家长、学生和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就业保证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的前提下才能自找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专职教师定企业、定学生的方式,和专职辅导员以及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自找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过程表现、实际能力、实习周记、毕业答辩评定顶岗实习成绩,严格控制,对实习不合格的坚决不发毕业证。在此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初到企业,方方面面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必须依靠学校,特别是专职教师、辅导员的引导教育,逐步变成一个合格的企业人、社会人。学生的实习补助待遇、工作环境也要和企业友好协商,这也是保证顶岗实习稳定的重要方面。切忌使学生放任自流,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习效果。
4.和毕业设计(论文)结合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结合顶岗实习的内容,编写研究报告、工艺或工装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建议、综合报告等。没有必要撰写不符合实际的研究论文。再说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顶岗实习无关的内容和资料。学生也不一定必须回校集中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可以到学生集中实习点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这样既合情合理,也便于操作,确实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指导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也可配以校外具有指导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为辅。重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专业内容、格式和写作等方面,同时根据实际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和进行适当范围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切忌走马观花、得过且过的做法,确保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5.与就业结合
顶岗实习单位的确定就是双向选择,学校精选企业,这本身就是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有的企业在顶岗实习开始就和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熟悉企业,企业了解学生,实习结束后学生和企业都相互了解,确定是否相互满意,是否签署正式就业劳动合同。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方法。
通过几年的实践,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企业配合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过程完全按照计划运行难度较大、变数较多等等。如何和企业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深度合作的关系,如何更好、更实效地完成校外实践教学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们人才是高职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24).
[2]何应林.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J].职教论,2006,(1).
[3]杨金土,孟广平,等.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
1999,(10).
[4]李萱.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J].社会科学论坛,
2005,(6).
我校也采用了“2+1”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外教学现状让人堪忧。
1 我校的“校企合作”校外教学现状
1.1 从学生角度观现状
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校外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学生在校外实习的一年时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校外分散教学阶段,第二学期为顶岗(毕业)实习阶段。
在第一阶段,成绩评定依据校外分散教学指导手册(简称蓝皮书),每个专业的内容不同。采用面授、网上指导、网上辅导答疑、讨论、自学等方式教学,教学地点是企业教学或者网上教学,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四点任务:
1)在企业从事一种或一种以上固定真实的岗位工作,完成一定教学课题任务,学中做,做中学,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专业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在校外分散教学中寻求就业岗位并规划今后的职业生涯。
3)校外分散教学中要贯彻做学结合、以做为主的方针。并逐步要求学生做到:在没有企业指导老师帮带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某项岗位工作。
4)要求学生完成本手册提供的全部4个模块的前三个(职业素质课、职业能力课、职业实践课),职业拓展课是选修模块。
虽然给出了四点要求,但是在考核时仅仅考核了第四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很难直接体现在蓝皮书中,导致学生本阶段的实习成绩与实际水平不符。
在第二阶段,学生需要提交顶岗(毕业)实习手册(简称黄皮书)和论文作为本阶段的主要成果。本阶段的实习任务为以下四点:
1)在企业顶岗实习,融“教、学、做”为一体,从而进一步提升和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在顶岗(毕业)实习中寻求就业岗位并规划今后的职业生涯。
3)通过顶岗(毕业)实习,搜集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写作。
4)学生要完成本手册提供的全部5个模块的前四个(职业素质课、职业能力课、职业实践课、毕业论文),职业拓展课属选修模块。
同样是四点要求考核只考虑到了两点。对专科层次学生而言,没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学生最后一年主要是去实习单位上班,或在外忙于找工作,也确实拿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论文,无奈之下,一些学生只好抄袭、拼凑,匆匆交差了事。
另外,再实习后期,学生还需提交企业调查表和就业协议书,提交企业调查表的本意是方便学校与企业建立沟通桥梁,表现满意的企业可以下一年加深合作,开设订单班,委培班等,对表现并不满意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所给出的意见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便于继续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企业调查表并非企业负责人在填写,而是学生自行填写好内容后给企业负责盖章而已,很难达到其本来的目的。
以上资料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分两次快递回学校给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增大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
1.2 从实习指导老师角度观现状
根据学校对教师个人工作安排的要求,每学期每位实习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在40人左右。在整个实习指导的过程中,老师需经常与学生联系开展各类校外教学活动及实习指导。指导老师要精确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记录学生的实习信息,每周向部门校外教学负责人上交一份电子版的实习单位异动表,即周报表。并同时在纸质版的校外指导工作手册上做好记录。
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并未做到这点。学生刚走出校门,实习岗位变动较大,需要老师通过手机,微信或者QQ随时跟踪。实习中期,岗位变动不大,有些实习指导老师没有与学生联系直接更改周报名称就将数据上报,造成这一阶段实习数据的不准确及师生联系不及时。一本150页左右的校外教学工作记录手册,经常出现的状况是40个学生都是一模一样的记录,压根没起到随时有情况随时登记的作用。手册厚重老师不可能随身携带,而学生经常在下班时间才有空联系老师,造成记录延迟也不奇怪。一则通知发给全部学生,则记录时内容要在老师的笔下记录40多遍,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也降低了老师的工作兴趣。
在就业跟踪阶段,根据往年的经验,每位学生的就业情况至少会被跟踪四次。往往到最后,频繁的就业核查电话会使企业厌烦,影响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
2 改进措施
当今社会,人手一手机,如果能开发出一套适合本校校外教学的手机APP,那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就对本系统框架进行理论架构并简单介绍各部分功能,系统有管理员用户、实习指导老师用户、学生用户、企业用户四类用户。模块有个人信息模块、实习信息登记模块、实习报告模块、就业信息登记模块、合作企业模块、实习基地建设模块、交流沟通模块、意见建议模块。
1)在个人信息模块,学生、实习指导老师都可以将自己的基本信息输入,完成人员快速定位,即使中间更换了实习老师,也可以继承上一位老师已保存的各类实习信息继续完成工作。
2)在实习信息登记模块,学生可以方便的更新自己的实习信息,更新的信息在其他用户模式下汇总显示以便查看,所有的数据自动更新汇总,不再需要老师每周一报,更不需要填写繁琐的校外实习指导手册记录,所有的操作都在系统中一目了然。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
3)在实习报告模块,学生可以用实习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扬长避短,作为下一届学生的指引。
4)就业信息登记模块用来统计学时的就业信息,方便老师统计核实就业情况,管理员用户可定期将就业信息更新到省就业信息系统中。若单位信息有变化,学生只需进入就业系统更正自己的信息即可,不用反复的打电话给企业确认。
5)对于和学校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可以应用企业用户登录合作企业模块,促进校企交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6)实习基地建设模块利用系统现有的企业资源方便学部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
7)通过交流沟通模块,师生的教与学变得简单了。学生不需要随时关注着QQ或微信,不用再交片面的蓝皮书和黄皮书了。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管理学科,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由会计学科本身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会计实习,是多数高等工科院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指导老师担心出现账务处理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校外会计实习收效甚微;此外,各高等工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更多的是考虑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运行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对于高等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来讲,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践教学硬件平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社会就业岗位却相对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入了“就业大众化”阶段,社会对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高标准的素质要求,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而是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创业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它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更是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高等工科院校的学生就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笔者认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晓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经济法规,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等工科院校在制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遵循目标明确、整体优化;基础牢固、加强实践、增强适应性;保证质量与体现特色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提高;营造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良好的空间等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构建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学科基础课教学平台、专业课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课程构架体系;要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情报检索以及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等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跨学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课外参加创业大赛、体育比赛及各种文娱比赛活动,课外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课外参加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符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地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贯通,在时间上全程化,在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笔者建议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构建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培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实验和基本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电子商务、OA系统高级应用与开发、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会计和计算机会计等课程实验,穿插在第一至第七学期的理论教学之中分散进行。这些课内实验的组织,使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是以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实训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OA软件基础应用、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中级会计学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财务分析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除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以外,其它实践教学环节每学期都集中两周时间来安排,使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
(三)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分散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学期。
三、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OA软件基础应用》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OA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文字处理、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基本的会计工具;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要求;掌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会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核算;掌握借款、税金以及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的核算;熟悉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费用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润表的结构,掌握利润表编制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学年论文》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指导老师结合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论文选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确定研究提纲、进行分析研究、完成论文。其中一周进行选题、资料收集、论文提纲的确定,一周时间进行论文写作。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
《ERP课程设计》包括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对企业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学会运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的决策和运营,增长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改进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会使用资金预算、财务数据处理、财务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踪企业运行状况,并树立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观念。
《财务分析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该课程设计要求结合ERP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模拟公司数据”以及“财务分析”课程,运用EXCEL等软件,建立财务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财务分析报告。
《企业调查》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就近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的现状;调查了解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调查财务软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企业调查,使学生掌握企业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实习。通过实习,熟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收集相关材料。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应结合本学科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大纲的拟定、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等工作。
四、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硬件平台的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学专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施,各高等工科院校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
校级基础实验平台主要满足各专业低年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的要求,如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等。校级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应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强化基础训练、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满足相同学科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如经济管理信息中心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中心实验室和电子信息中心实验室等。学科基础平台应重点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受益面大的学科基础实验室。
专业实验平台应根据各专业特点,满足专业实验的要求,如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实验中心等。
(一)会计手工实验室
会计手工实验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各高等工科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1.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计算成本、利润到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系统操作。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2.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将会计手工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在每个岗位上标出岗位名称及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安排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包括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全部课内实验。《管理会计》课内实验的内容主要是以解决管理会计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介绍、应用Excel工作表解决管理会计相关问题所涉及的常用公式、函数、分析工具等内容,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管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Excel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决管理会计各种问题的技能。《计算机会计》课内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的实验指导书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在指定的通用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环境下,上机操作,完成凭证录入、账簿数据生成和打印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掌握记账和报表输出等基本的操作技巧,并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和处理。
(三)ERP实验中心
ERP实验中心主要安排手工环境下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针对一个模拟企业,把该模拟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设计为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主体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六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订战略、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进行绩效设计、绩效实施、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组织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构建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我校2007年开始的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经验,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绩效管理课堂教学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外,必须紧贴企业实际,使学生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因此,在绩效计划的编制、绩效目标和指标的设置、绩效沟通、绩效面谈、绩效总结等教学环节,都可以精选一些典型案例,采用分组讨论或情景模拟,进行案例教学。
(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指学生根据教学计划,事先编制企业绩效管理现状调查表,调查典型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社会调查是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寒暑假或绩效管理课程实训、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学生都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三)课程实验或实训。课程实验指借助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安排专门的课内实验课时,学生到计算机房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绩效指标及权重的设置、对员工绩效指标进行网上评价、员工绩效评分的汇总等。课程实训指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任务安排,利用企业调查资料或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绩效管理的基本技能训练。如,绩效计划的编制、绩效考核表的设计、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编制等。
(四)综合实习或专业实习。在学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主干课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习(或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的内容除了绩效管理外,还可以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主要职能,如工作分析、组织设计、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员工劳动关系管理等。
(五)毕业实习。在学完全部理论课程后,一般在第八学期初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对毕业以后有意向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学生,可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六)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毕业论文一般在学完全部理论课程后,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对绩效管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应用、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过程、绩效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完成以后,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精心组织,严格实施,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下面以绩效管理课程设计为例,其实施要点如下:
(一)编制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如编制绩效管理课程设计大纲,内容可包括: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程序与要求,主要内容提要,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配套教材等。
(二)制定课程设计工作计划,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组组长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编制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内容可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选题程序和题目拟定,时间和场地安排,指导教师和学生分组名单,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纪律和保障措施,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表等。指导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可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背景资料、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任务分工、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等。较好的做法是以一个典型企业为背景,10~20个学生为一组,包括以下设计内容:确定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企业各岗位说明书的编制,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编制,企业各岗位绩效管理表格(如绩效考核表)的编制。
(三)学生按要求进行课程设计。一般做法是:先到典型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和资料;再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最后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
(四)课程设计总结。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指导组组长应负责召开学生座谈会,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三、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进
在构建、实施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后,必须对实践教学体系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形成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根据目前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重视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安排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如设置1~2周的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或6~10课时的课程实训。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发或购买绩效管理模拟教学软件,安排6~10课时的课程实验。在学生进行综合实习或毕业实习阶段,可安排学生到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管理岗位进行对口或顶岗实习。
(二)重视绩效管理课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绩效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教师进修,为企业提供绩效管理咨询服务,到企业人力部门兼职等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1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1创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要保留原有工商管理专业自有的知识体系,又要增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课程设置方面,既可以采用模块式,如在原有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专业基础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课程,也可以采用渗透式,将创业相关的知识渗透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系统学习创业理论、技能和方法,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1.2改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创业是要直面不确定性的情境,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模拟创业情境。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成功和失败的创业案例,分析其成败的原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广泛运用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创业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
1.3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创业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与否的关键,而创业能力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应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在校“创业”。在校内设立一体化、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内学生创业实习的模拟实践基地,如税务大厅、模拟银行、模拟股市、ERP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其次,校外“创业”,建立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第三,可采取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联盟、创业社团等方式搭建第二课堂,吸引有兴趣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
1.4开辟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多渠道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可尝试从4个渠道展开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是,可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创业管理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学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创办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班)更系统全面地培养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二是,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开设工商管理双学位创业班,力图借力其他专业基础特性和优势,培养既有本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创业型人才。三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管理相关的系列选修课,进行普适性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创业,进而对创业产生兴趣、意向,从而进一步引导其加强对创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四是,培养专业性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尝试与相关行业联合开办具有较强行业背景、产业背景的行业(创业班),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深厚相关专业性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
1.5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配套性措施的构建与实施为了更好地推进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开展配套性措施的构建: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兼职任教,合作研究或联合撰写创业方面的教材,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二要丰富考核形式,创新评价机制。在平时课程考核方面,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寻求建立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机制,可积极推行核心课程的实践导向考核制度,譬如成功开设网店等创业成果可以纳入考试成绩的核心构成部分。在毕业论文方面,可采取提交企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或者直接进行创业实践呈递创业成果等方式作为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由教师、专家、企业界人士进行考评。三要建立保障机制,完善创业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
2结语
关键词:财经类 本科毕业论文 指导 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方案。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16届财经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2.撰写论文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收获。(1)论文编辑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90%的毕业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会了排版,65%学会了制作图表,2%的毕业生回答没有收获,原因是自己早就会排版和制作图表。(2)论文写作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82%的毕业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76%学会了拟定提纲,62%学会了写选题背景,64%学会了研究方法,15%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0.7%没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收获,掌握了编辑文档的技能,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提纲、收集实际数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升学深造或者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财经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为了解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的讲解。(1)撰写毕业论文前,指导教师是否讲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内容?59%的毕业生回答详细讲解,40%回答进行了简单讲解,1%回答没有讲解。(2)指导教师讲的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对撰写论文是否有帮助?40%的毕业生回答帮助大,43%回答帮助较大,16%回答帮助不大,1%回答没有帮助。
2.教师指导论文的方式。(1)毕业论文的指导方式,74%的毕业生回答教师进行了当面指导,64%回答教师采取E-mail方式指导,48%回答教师采取电话方式指导,39%回答教师采取QQ方式指导,21%回答教师采取短信方式指导。(2)哪些指导方式效果好?85%的毕业生认为当面指导效果好,48%认为E-mail方式效果好,32%认为电话方式效果好,24%认为QQ方式效果好,10%认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论文开题阶段的指导。(1)关于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5.2%的毕业生回答论文选题是教师确定的,14.9%回答论文题目是自己确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2)论文提纲的拟定情况,87%的毕业生回答论文提纲自己拟定后教师进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拟定,2%回答是教师拟定的,1%回答是亲戚或朋友帮助拟定的。
4.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1)指导教师对论文修改的要求,67%的毕业生回答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教师亲自动手逐字逐句修改论文,71%回答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教师要求重写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师要求修改论文标点,2%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论文修改了几稿?6%的毕业生修改了一至两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师怎样指导下届同学。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55%希望指导教师多付出精力指导论文,46%希望在拟定论文提纲时教师给予指导,46%希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44%希望教师带领同学到农村或企业调查获取论文第一手资料,15%希望教师给毕业生指定论文题目。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是认真的,在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指导开题、修改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当面指导和E-mail方式的指导效果较好。极个别教师付出的精力不够,体现在不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对论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学生对论文进行了一两次修改等方面。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不当。调查中发现,少数毕业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有的题目太大,例如《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题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例如《中小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策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有的题目是纯理论研究,例如《电子商务会计研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计量问题》《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及防范》等。选择这些题目的毕业生一般从年鉴、互联网、知网中查找资料,拼凑资料完成论文,论文的质量不高,毕业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有的毕业生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去实习,无法收集资料,有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有限,收集不到资料。
调查中发现有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这影响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一是毕业生实习工作不是所学专业时,选题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因而论文选题与专业方向不一致;二是本科生论文选题没有像硕士论文那样强调论文题目必须与专业方向相一致;三是财经类的某些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过多,在专业教师指导不了的情况下,将学生分配给其他课程的教师指导,因而学生选择了指导教师所在专业的题目。
(二)过多地借助网络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毕业生过多地借助互联网收集实际数据,只有半数的学生通过实习或问卷调查获得实际数据。虽然通过互联网获得论文所需数据省时省力,但是毕业生不接触社会、不深入生产实践、不与人沟通,无法实现通过毕业论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本科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本科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笛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0.3%的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持不认真的态度。教师普遍反映,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同学写论文拖拖拉拉,不积极想办法收集实际数据资料,不下功夫写论文,不认真修改论文,论文质量不高,教师三番五次督促也没有效果。而在论文评定成绩时,指导教师往往心软,不忍心由于毕业论文的缘故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要学生提交了论文,尽管论文质量不高也往往给予通过。
(六)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个别教师不认真。
1.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调查结果显示,74%的毕业生曾接受指导教师的当面指导,85%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当面指导论文效果好,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调查结果说明指导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扩招,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多,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师跟学生见面的时间少。
2.个别教师不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调查中发现,1%的毕业生回答指导教师没有讲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2%的毕业生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1%的毕业生回答修改了一稿。调查结果说明个别教师没有认真指导毕业论文。
三、加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二是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
(一)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学。
1.课程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本科生设立科研导师,本科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科研导师接触,协助科研导师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随科研导师感受课题申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的整个科研过程。二是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系统讲解选题、写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选题、制定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二)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
1.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应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本科毕业生分配办法、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分配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以此促使教师提高指导质量。
2.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实行全程监控。本科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与写作、提交与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论文资料装订与归档等多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教师和毕业生明确如何去做。其次,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全程监控制度,学校或学院对各个工作环节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切实负起指导责任。
3.改变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由于毕业生大四阶段尤其是第八学期事情很多,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建议把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将毕业生分配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大三暑假里,要求学生进行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际资料;大四开学后的一两周内,组织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安排毕业生撰写论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两个月时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闲暇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指导毕业生完成论文的修改;第八学期开学的一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加大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与审核力度。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大对毕业生选题的指导,强调毕业论文选题要与所学专业挂钩,选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习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选择纯理论研究的题目,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宽泛、等等。其次,学院要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审核力度。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给学院,学院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审,要求选题不当的学生重新选题。
5.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实行首位参选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论文,应该是该教师指导的质量最优的论文。因此,各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毕业论文拿出来参选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这样可以确保每位教师指导的论文都有机会评优,盲审可以杜绝评优中的教师面子问题,使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优工作做到公开公正,使评选出来的优秀毕业论文真正优秀。
6.对毕业论文实行末位审核制。毕业论文末位审核制,就是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低的毕业论文,提交给学校或学院进行审核,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审核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毕业论文审核合格后,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毕业论文的末位审核制对督促毕业生认真写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杜绝教师给“同情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7.建立本科毕业论文观摩学习制度。由于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和宽严程度的把握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在本科毕业论文资料装订归档后,学院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使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宽严程度如何把握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周志勇.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初探――以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5,(9).
[2]江燕t.法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2).
[3]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3,(10).
[4]韩b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余远牧在会上作了2016年度协会工作报告:2016年重庆企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扎扎实实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在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引导会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性地开展服务活动,品牌活动和服务质量又有新提高;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服务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扎实做好企业调查研究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重庆企联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深入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通过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协会的专家智库作用和“政企”桥梁纽带作用。
一是积极参与部分重点行业专项规划调研与论证;二是联合开展2016年重庆企业发展环境指数调查与工作;三是是开展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四是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承接《〈劳动合同法〉主要问题及修法建议》的课题调研,开展了“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实施中主要问题及修改意见研究”课题调研工作,形成了《〈劳动合同法〉》主要问题和修法建议》书面调研报告,为立法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五是参加了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六是深入开展大企业发展研究,完成《2016重庆百强企业发展综合研究报告》《重庆企业百强发展的情况和建议》,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参考,印发了《重庆百强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践行服务企业宗旨,精心实施各项品牌活动。评选出许仁安等40位同志为2015年重庆市优秀企业家。重庆市农投集团王义昭、重c银行甘为民、重庆海装风电集团杨本新三位同志获得“2015-2016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并于6月18日在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上受到表彰。成功举办重庆大企业峰会;重庆百强企业榜单和《2016重庆企业百强发展综合研究报告》;推荐渝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服务业500强。2016年渝企上榜中国企业500强12家、中国制造业500强13家、中国服务业500强26家。
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在2016年企业文化工作会上,表彰了12家文化建设先进企业、16位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16个企业文化优秀案例、35篇企业文化优秀论文。经现场考核,3家企业被命名为重庆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61家知名品牌企业受到表彰。
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谐劳动关系有关工作。推进2016年重庆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成立了重庆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参与《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的修法研究,引导雇主履行社会责任。
大力推进企业高级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公益培训,提高会员企业管理水平;主动承接政府委托的高级研修班和国际劳工组织培训项目等。
参与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合作举办了“中国西部企业信息化峰会”“重庆第五届人力资本高峰论坛”等活动。组织企业家参加“2016年经贸形势报告会”“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中国大企业高峰会”等重大活动,推动国际商务交流。
笔者2012年3到12月雨润集团、保定市恒丰农业有限公司等八家企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并且在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以及动物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次调查共向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发放问卷34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率为88.2%。
(二)问题设计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对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什么样具体的要求?(能够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能够熟练地撰写相关专业文章,能够熟练地在专业网站查找相关资料等);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销售,科研开发等岗位);最需毕业生具备的是什么(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公司现在大学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有什么建议等。针对在校本科生问卷的内容涉及到了本科在读生的英语基础,语言需求,以及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以及模式三方面的调查,总共15道不限项选择问答题。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针对用人企业调查结果如下表:表格反应了8家畜牧兽医类生产单位对学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有半数需要毕业生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部分需求较高的专业英语技能,大多数企业认为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英语课程要围绕该专业的目标岗位群的技能需求来开设,突出“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80%以上的企业希望学校加强畜牧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反映了“实用性”的需求。针对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以及动物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每道问题,每个方面的逐一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第一部分的调查中,例如当问及其英语水平时,认为较好的3人,占总人数的10%;一般的19人,占总数的63.3%;较差的7人,占总数的23.3%;不好说1人,占总数的3%。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虽然学习英语多年,但由于学习方法的缺失,使得成绩难有起色。在第二题中可以看出通过四级的比率并不是很高,EGP英语教学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第二部分语言需求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英语的使用频率不高,针对专业使用就少之又少了,只有10%的人会在专业中涉及到英语,这也是本科教学所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口语技能,一般口语技能以及专业口语技能所占比例较高,可以看到注重了英语的实用性。但本科阶段超过50%的同学仍旧以四六级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对英语的专业需求认识尚浅。在第三部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模式的调查中,受访者大部分没有接触过专业英语的系统学习,但已经认识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非可有可无,并且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是重中之重。注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提高,以求解决以后专业应用中的听说写作等实际应用问题。高达63%的受访者认为专业英语教学那个该有专业课程教师与外语教师配合完成。
(四)结论
关键词:绩效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JG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日
组织管理的本质是组织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研究和揭示绩效的度量、考核、应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运用到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开发、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员工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因此,绩效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对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由于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有一定难度,或实践教学设施(如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缺乏,部分高效未设置绩效管理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在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专业)实习中也不重视绩效管理岗位的实践,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指导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较少,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表现有:不能科学安排实践教学任务,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能进行现场答疑或指导等。
(三)未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较差。绩效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践环节(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校外实践环节(如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由于校内实践场地、设备(或计算机软件)的原因,或在校外实习单位不能进行对口或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进行绩效设计、绩效实施、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组织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构建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我校2007年开始的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经验,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绩效管理课堂教学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外,必须紧贴企业实际,使学生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因此,在绩效计划的编制、绩效目标和指标的设置、绩效沟通、绩效面谈、绩效总结等教学环节,都可以精选一些典型案例,采用分组讨论或情景模拟,进行案例教学。
(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指学生根据教学计划,事先编制企业绩效管理现状调查表,调查典型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社会调查是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寒暑假或绩效管理课程实训、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学生都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三)课程实验或实训。课程实验指借助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安排专门的课内实验课时,学生到计算机房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绩效指标及权重的设置、对员工绩效指标进行网上评价、员工绩效评分的汇总等。课程实训指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任务安排,利用企业调查资料或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绩效管理的基本技能训练。如,绩效计划的编制、绩效考核表的设计、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编制等。
(四)综合实习或专业实习。在学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主干课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习(或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的内容除了绩效管理外,还可以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主要职能,如工作分析、组织设计、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员工劳动关系管理等。
(五)毕业实习。在学完全部理论课程后,一般在第八学期初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对毕业以后有意向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学生,可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六)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毕业论文一般在学完全部理论课程后,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对绩效管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应用、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过程、绩效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
三、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完成以后,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精心组织,严格实施,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下面以绩效管理课程设计为例,其实施要点如下:
(一)编制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如编制绩效管理课程设计大纲,内容可包括: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程序与要求,主要内容提要,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配套教材等。
(二)制定课程设计工作计划,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组组长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编制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内容可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选题程序和题目拟定,时间和场地安排,指导教师和学生分组名单,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纪律和保障措施,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表等。指导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可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背景资料、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任务分工、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等。较好的做法是以一个典型企业为背景,10~20个学生为一组,包括以下设计内容:确定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企业各岗位说明书的编制,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编制,企业各岗位绩效管理表格(如绩效考核表)的编制。
(三)学生按要求进行课程设计。一般做法是:先到典型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和资料;再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最后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
(四)课程设计总结。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指导组组长应负责召开学生座谈会,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四、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进
在构建、实施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后,必须对实践教学体系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形成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根据目前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重视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安排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如设置1~2周的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或6~10课时的课程实训。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发或购买绩效管理模拟教学软件,安排6~10课时的课程实验。在学生进行综合实习或毕业实习阶段,可安排学生到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管理岗位进行对口或顶岗实习。
(二)重视绩效管理课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绩效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教师进修,为企业提供绩效管理咨询服务,到企业人力部门兼职等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实践指导教师要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如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勇于创新,要求学生填写实践教学日记并认真总结;其次,学校各级教学单位应定期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和监控。如,在综合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实习的看法和建议,或到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效果。也可设计一些评价指标(如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地选择、实习单位管理等指标),对综合实习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适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持续不断地有效运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振邦,罗海元.战略性绩效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料;管理
一、教学资料收集管理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校的教学质量,系部教学资料的收集管理是学院教学的基础和支撑,学院通过对各系部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总结、预测,从宏观上可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更好地安排师资,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
教学资料除了传统的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在高职院校中还有各种实物材料,如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留下的作品等,这些都要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类、保存,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档案。
二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教学过程的根本,规范的教学资料是教学工作人员辛勤劳动成果的积累,记录着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能从完整的教学档案中了解从前教学过程经验教训,为今后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比如,机电工程系的学生在进行数控车床加工实训后,学生完成的作品需要进行保存,系上专门定制了作品陈列柜,将品相好、规范、完整的作品进行展示、存放,这样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观摩上届学生的作品,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教学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定,教案撰写等工作提供支撑,方便教师查阅参考以往的资料,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能有效地为全院工作提供资料,具有信息参考功能。任何一部校史都是该校教与学的发展史,而系部的各种教学档案资料则是真正的第一手史料。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对重大教学改革作出科学决策前,需结合学校实际,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现状,尤其是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各项措施和实施效果、教学管理运行现状、教学质量状况,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得参考学校以往的教学资料,从而恰当布置现阶段的教学工作。
实习实训资料是教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实训教学资料较多,主要有实习实训大纲和指导书、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进度表、实习实训计划,还有学生顶岗实习资料,比如自主顶岗实习申请表、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企业调查表、毕业论文、实结等,这些资料将分门别类进行收集整理,便于上交到学院档案时存档。
四是其他材料的收集。对于系上师生的一些奖惩材料、思想汇报材料等资料,也要进行整理收集保存一段时间,也可提炼成报告让学院领导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为师生排忧解难,全身心地投入教与学过程。
比如收集系上教师的外出培训结业证书、参加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到企业锻炼的证明材料、学生的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处分及撤销处分文件等。
二、教学资料的特点
一是教学材料具有连续性。一般收集整理教学材料都是按学年或者学期来进行分类的,比如我们学院每个学期都会收集整理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任课一览表、教师签到表、以及期末考试安排表,试卷等,这些是每个学期在固定的时间段都要进行收集整理的,形成了教学材料的连贯性。
二是教学资料具有广泛性。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常规性教学材料、服务社会培训考试资料、教师年度考核资料、教学评估资料,各级技能竞赛资料、人才培养数据采集等等,应分开整理归档,便于查阅及保存。
三是教学资料具有多样性。以前教学资料以文字、图片居多,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影像资料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收集老师的教学资料和技能竞赛的档案时,各类PPT、微课、录像、幻灯片、实物作品等比重增加,生动直接的影像资料,更能形象地反映教学过程,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也是重要的档案信息源。
三、系部教学档案收集具体内容
一是教学质量管理方面:教学督导、听课记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研究、考试管理(试题及答案、试卷分析、成绩统计与分析);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
二是师资队伍管理方面:教师名单、教师分类信息、教研室组织建设与活动;教学任务的安排与统计、教师酬金(津贴)管理、教师下企业锻炼资料。
三是教材与教学资料管理方面:征订教材目录、自编(合著)教材、讲义;普通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实习指导;教学资料、习题集、优质教案、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学生各种实训课程的作业(作品)集。
四是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实训、下企业实习、社会实践调查、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实训与实习记录、实训作品的收集归类、教学实训设备登记、实训教学评估等。
参考文献:
[1]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穆亚荣,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势
伴随着纷至沓来的外商投资,一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自1997年以来出现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独资化浪潮,加入WTO以后,这一浪潮更为猛烈。199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额452.57亿美元,其中独资项目共计161.87亿美元,约占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的35.7%。而近几年的情况是这样的: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额630.30亿美元,其中独资项目共计462.81亿美元,约占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的73.4%。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额158.93亿美元,其中独资项目共计123.38亿美元,约占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的77.6%。从上面具体客观的数据来看,外商独资正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流方式。这篇论文
商务部的一项调查表明,2005年~2007年,82%的跨国公司继续扩大对华投资,57%的跨国公司在生产方面的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可见,外商投资独资化的情形在未来更是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原因分析
1.外商投资产业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领域扩大
外商在华投资初期,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合资、合作是外商进入中国的最佳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在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进一步放宽了外商投资的股权限制,对银行、保险、电信、运输、旅游、法律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外商独资经营限制进一步放宽,更多的产业领域允许合资企业中外商持有51%以上的控股权。这项政策的改变起到了鼓励外商独资化的作用,不仅新建的外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比例上升,原先无奈采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外资,也纷纷转变为独资化企业。
2.合资企业双方在管理和文化的冲突
合资企业在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尽管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管理理念不合或因文化差异等原因导致内耗大幅度增加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一项国际性的合资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合资企业的成功率一般只有三分之一。很多跨国合资企业在管理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合资双方在企业管理和文化上的冲突。有了合资关系,就要花很大气力来协调管理制度和风格,协调成本很高。
3.保持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依照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中,所有权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企业规模、组织管理等方面,尤其以先进技术最为重要,这些是他们相对于东道国竞争者的比较优势,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以契约投资的方式与东道国合伙人共同建立合资企业,将会导致专有性的无形资产迅速扩散。当合资所取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企业为防范其“技术外溢”所花费的成本时,跨国公司宁愿选择具有较高控制程度的形式,也就是独资。
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对本土企业的影响
1.减弱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溢出效应
FDI技术外溢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在跨国直接投资中,由于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或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的国际化生产,使技术自愿的或非自愿的向东道国扩散,从而带动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东道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对本土企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独资化趋势的加强和自有知识产权的保,这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散的渠道也被封死了,减弱了正的溢出效应,使得本土企业的学习模仿变得更加困难,阻碍了本土企业对先进技术的获取。这篇论文
2.阻碍本土优势企业的发展,挤占国内市场份额
通过以往多年的竞争,我国已经形成一批有较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有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场占有率的本土企业。不过,由于诸多制约,这些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实力还有明显差距。独资跨国公司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国内产品与其产品的差距,在市场上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挤占了本土企业的产品市场,甚至在某些领域中居垄断地位,从而控制国内市场。目前,国内一些行业的本土企业已被外商控股,特别是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不少商品已被外资占有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3.导致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本土企业更难留住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逐一角逐之后,以知识为标志的人力资本正在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也是企业间争夺的焦点资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凭借良好的知名度、优越的软硬工作环境以及优厚的薪水待遇,能吸纳到国内许多优秀人才为其工作。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往往由于用人机制不活、待遇不高,在吸纳人才方面,本土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电大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有的称之为“实践性教学”,或“实践环节教学”,还有的学者称之为“社会实践教学”。余乐、黄曦2列举了5种实践教学的不同内涵,如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依托、社会为舞台的广泛教学形式;或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相对于学校教学计划以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或实践环节,等等。这里列举的不同观点显然与一般意义上的电大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内涵具有很大差距,他们对实践教学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虽然都是成人学生,都有工作实践,但是实践教学与学习者的工作实践不同,它是有助于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思维、深化理解、促进迁移的“教学”活动,不能以简单的工作实践代替实践教学3。因此,本文认为,电大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指学习者在远程开放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环节的组合4。诸如模拟实验是重要的技能训练形式,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增加社会实际能力;而课程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训练思维,也是实践教学的很好形式。
当前一些学者根据研究内容不同而从不同侧面探讨了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例如,严冰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等5个方面阐述了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有的认为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具有4个特点:实践教学的相对近距离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教学时间的集中性;实践教学对象的复杂性,许多学者对开放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等也进行了探讨。张少刚5等提出制约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的4对主要矛盾:远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近距离实践教学固有模式的矛盾;办学规模大、学生数量多与实践教学相对具体、个性化的矛盾;学生基础、能力差别大与实习计划相统一的矛盾;学生分散与实践环节相对集中的矛盾等。湖北电大概括了开放教育实践教学遇到的4个方面的矛盾,如远程开放教育分散性和实践教学集中近距离的矛盾,学员人数多与实践基地少的矛盾等有的学者还探讨了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校内软硬件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校外实训基地匮乏,实践教学师资短缺,教学质量监控滞后。上述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但是就目前来说,针对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还不多,本文拟对其中的突出问题做一探讨。
2实践教学的特点
关于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下简称“实践教学”)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些特点与解决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 1实践教学的定位特点实践教学的定位特点,
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基础。当前人们对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定位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研究认为,目前对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即远程学习者多以在职人员为主,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实践场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需进行实践教学3。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电大也把实践教学放在从属地位。是居于从属地位,还是居于主导地位,抑或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环节之一,是实践教学定位的核心问题。中央电大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工商管理专业又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求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中,提高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和动脑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侧重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小企业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全面介绍了小企业从创办、制定计划,到企业运作的过程,目的是让成人学生学会如何创办和经营管理一个小企业。如果教师只介绍各章理论,讲解书本上一般知识,学生会感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如果通过介绍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则一方面,学生面,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迸发新的思维火花,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极好途径。
因此,对于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电大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摆正两者的位置: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主干,从课程教学到集中实践,学校应该自始至终把实践教学放在主导的位置,把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紧抓不放,锲而不舍。实践教学的主导性,是实践教学的定位特点。
2 2实践教学的目标特点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
理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要使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但是质量标准如何界定?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相比有何特点?这就要分析电大开放教育的特点,它是界定实践教学目标的依据。(1)电大开放教育是成人教育,是利用成人的工作业余时间而对他们开展教育。相对普通学校学生而言,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业余生活。他们有工作,有家务,要为生计、事业奔波,虽然是学生,但学习不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在“工”与“学”的关系上,他们以工作为主,不可能像普通高校学生那样集中精力在读书学习上。(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多在企业工作,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工作忙,加班多,压力大,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更是有限。如以前我们曾提出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作为课程教学实践的形式,但是后来感到不可行,难以组织起来。又有的电大学校提出建立实践基地,实践证明也缺乏操作性。(3)学生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绝大多数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比较了解,有些是企业的管理者,实际经验比较丰富。(4)学生基础存在“先天不足”很多学生进校时的基本学习素质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这样有些实践教学形式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对于六七千字甚至上万字的论文无法驾驭,主要表现为: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缺少专业理论,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对论题、论点进行说理、论述;语句不通顺,标点不正确等。甚至一些学生选题喜欢选大题目、易找资料的题目,以致论文出现抄袭现象。
综上所述,电大与普通全日制高校有区别,实践教学的形式要简化,目标要适度,不可能也不必要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到企业调查实习、参观实践,毕业论
适度性,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特点。
2 3实践教学的手段特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电大的优势所在。开放教育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教育项目,1999年中央电大进行开放教育试点的初衷,是注重利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大教育已没有传统的广播电视的痕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已得到较快发展,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远程教育模式已经形成。“天网”指我国的卫星电视网络,“地网”指互联网,“人网”指电大系统的教学管理网络。而学习群体越来越大,截止到2010年底,安徽电大全省在校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为3067人,专科生9300多人,而全省工商管理专业专职教师不到20人。师资的有限性和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覆盖面,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因此,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要注重实践教学手段的多元性和先进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运用手段的现代性,构成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特点。
3实践教学限制因素分析
十多年来,电大在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了多种形式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模拟实验、毕业论文等;但是,实践教学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它们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问题。
3 1资金、硬件条件不足资金、硬件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美国学者沃克温(JFVolwein)1989年对86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与高校质量、水平和成功程度联系最紧密的是政府提供经费的多少和学校规模的大小7。相对于普通高校,全国各级电大的普遍情况是,教学投入资金少,硬件条件差。各级电大均存在科研经费严重短缺情况。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难以在科研中得到提升和成长;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研究、实验设施建设、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教师的积极性等,都受到限制。
3 2师资条件的限制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实践经验,更需要有较高教学水平。例如,电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般都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有些还有多年的管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需要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解对实际问题有综合的分析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在毕业论文环节,电大学生基础理论普遍薄弱,写作功底、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要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还要具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
电大办学一直十分重视校内的课堂管理,教师的教学工作一直以管理课程、现代技术教学、传统授课为主,实践教学除了毕业论文这一环节之外,始终没有纳入教学管理的正常轨道,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比如工商管理教师帮助企业培训,参与企业经营的策划,带领学生实习参观等;参加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科研课题也比较少。事实证明,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工作,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均大有帮助。在这方面,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比电大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普通高校参加经济活动研究较多、科研课题多,一些高职院校都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3 3学风环境的影响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有人认为,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学风是学校内涵的重要标志之一'普通高校存在学风问题,电大开放教育也面临学风问题。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为例,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态度不端正,学习只为一张文凭;有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读书,不上课,不看网上资源;少数学生缺乏认真踏实的学习精神,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抄袭现象严重等。不良的学风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一些学生不愿深入调查,不愿认真查找资料,缺乏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的精神,结果论文观点缺乏准确性,材料缺乏真实性,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实践环节未能真正体现实践特色。
3 4学生自身的因素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与学生相关的一些因素也影响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主要包括:(1)学习时间的有限性。(2)学生学习的业余性。开展实践性教学一般要求学生集中时间完成,而学生也要上班,时间上有冲突。(3)学生住地的分散性。特别是市县级办学单位,交通不便,学生分散,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更为困难。(4)学生基础的不平衡性。
4实践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4 1明确实践教学的形式关于开放教育工商管
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中央电大和各省市电大的有关规定以及不同的学者都提出多种不同的分类。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管理规定(暂行)》,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一般包括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部分,综合实践环节又分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文经类的课程实践包括课程实务、案例分析、课程社会调查、课程大作业、实践性课程等;社会实践包括教学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毕业论文环节包括毕业作业、毕业论文等。1184—185有些省市电大把平时作业、案例大赛也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形式分类繁杂,且近些年的实践证明,有些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施。其中,一些不应该列为实践教学的范围,如平时作业是正常教学所必需的学习环节,案例大赛只是少数学生偶尔参与的一种比赛活动,把这些列为实践教学的内容,显得牵强附会;有些在实际中难以操作,如参观、实习等。
本文认为,限于电大的资金、硬件条件一时难以获得改观,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删繁就简,以“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最终目的,按照“简洁、可行”的原则确定实践教学的形式。可把以下4种形式作为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案例教学,课程实践,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其中,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学习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课程实践主要是结合课程知识的社会调查,可以与平时作业综合考虑实施。中央电大应及时调整平时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内容安排要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可以把平时作业作为课程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一。但是当前许多专业课程的平时作业实践教学特色尚不够,如“小企业管理”的4次平时作业,只有一次是涉及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
4 2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搞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关键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教师对企业经济管理实际和经济建设实际有更深的了解;
模拟实验、毕业论文等也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为此,必须做到: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建立新型队伍。树立重素质、重实践、重应用、重创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空对空”教学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9这对于今天电大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多深入实际,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熟悉经济建设实际的新型教师队伍。第二,加强科研工作,实现“教研相长”。实践证明,教师单纯地教书对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是有限的,而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加强了工商管理教师与企业和社会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教师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了解,积累实践教学的感性知识;另一方面,在科研中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