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物流企业论文范文

物流企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企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物流企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汽车物流供应链关键成功因素

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汽车物流是实现汽车产业价值流顺畅流动的根本保障。汽车物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技术复杂性

保证汽车生产所需零部件按时按量到达指定工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汽车的高度集中生产带来成品的远距离运输以及大量的售后配件物流,这些都使汽车物流的技术复杂性高居各行业物流之首。

服务专业性

汽车生产的技术复杂性决定了为其提供保障的物流服务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供应物流需要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生产物流需要专业的零部件分类方法,销售物流和售后物流也需要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汽车保管、维修专业知识。

高度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性

汽车物流需要大量专用的运输和装卸设备,需要实现“准时生产”和“零库存”,需要实现整车的“零公里销售”,这些特殊性需求决定了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需求分析

2003年至2004年,汽车业竞争日益加剧,价格多次进行下调。仅2004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即降价30余次,平均降幅10%-15%。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汽车制造商日益迫切的要求,汽车物流行业在国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将会日趋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汽车物流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车物流:国内汽车整车、尤其是越来越流行的轿车“零公里”物流服务必将随着我国整车产量(尤其是轿车)的一路攀升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在一段时期内与国内汽车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零配件物流:包括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入厂物流、中游的厂内物流和下游的售后服务配件物流。由于汽车零配件物流相当复杂,是整个物流业的高端问题,因而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物流。

CKD配套物流:由于我国特有的汽车产业政策,CKD(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方式在目前的轿车市场大行其道,对汽车物流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另外,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已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制造部件,然后配送到国外的厂房,汽车配件出口市场对汽车物流商无疑又是一块大蛋糕。

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CSF(CriticalSuccessFactor)是指企业为获得较高绩效,必须给予特殊和持续关注的管理问题和组织领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关键成功因素也是企业有限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投入的重点领域,是企业应该着重培育的能力。

本文将汽车物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为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在企业进入汽车物流业的早期起决定作用,影响企业的进入战略,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问题;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则在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它解决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或者说企业在汽车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

战略客户资源汽车行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及“肥水不外流”的观念,使我国汽车物流企业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有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非常强的依赖关系。另外,国内早期汽车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领域,无法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巨大优势,名为第三方物流,实为第一方、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过渡形式。以上这些因素使战略性客户资源(合作伙伴)——主要汽车制造商成为国内汽车物流业进入初期及随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关键成功因素。

资产规模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汽车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专用设备数量、仓储面积、信息处理系统等参数直接与企业能提供的物流吞吐量相关。汽车物流行业在进入初期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建立控制系统和呼叫中心等软件设施。

运输网络汽车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产业,拥有很长的供应链,同时其市场又分布非常广,再加上竞争的白热化,因此汽车制造商迫切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快速渗透到目标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这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商的分拨能力提出很大挑战,需要汽车物流供应商有一个周密、完善的运输、仓储网络。汽车物流商的运输网络分布情况是企业能否拿下订单的关键。

长期关键成功因素

专业技术资源对国内汽车物流企业来说,如果只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而不考虑角色向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必将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难以融入世界汽车供应链体系。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绝大多数有外资背景,国外的汽车制造商在其本国享有优质的物流服务,他们必然希望在中国能够享受同样的服务。因此,中国物流企业与世界优秀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获取并吸收优秀的物流运作经验成为影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目前,荷兰TNT加盟安吉天地物流,美国总统物流间接加盟重庆长安民生物流、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车船物流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加盟中远日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事件都必将对我国汽车物流业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直接为国内企业带来了优秀的运营经验、专业的物流规划技术,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建立我国汽车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具重要意义。IT设施汽车物流的本质在于“流动”,准时地、不间断地将物品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而这取决于对每一客户需求、每一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准确把握,取决于对运输能力的调配与实时控制能力,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因此,IT设施对汽车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TNT的CAPS/Baan供应链优化软件的应用不仅直接降低客户总物流成本33%,而且大大缩短了订单执行周期;安吉天地的奥迪坚呼叫系统身兼客户关系管理(CRM)之职,同时通过与其他应用系统(财务系统、库存系统)的集成,实现前、后台的数据共享,实现了公司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

品牌声誉信誉、声望和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其服务需要深入到其他企业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将自己的商业秘密提供给一个没有良好声誉的物流公司。国内汽车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可以说才刚刚开始。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信誉、服务品牌和信息传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客户对汽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如果对此不予重视,必将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汽车物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立了很多专业的汽车物流公司,逐渐打破了汽车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业务的落后模式。目前,活跃在我国汽车物流市场上的知名企业主要有:安吉天地、长安民生、吉林长久、福田物流、武汉中原、中远日邮、中铁伊通等。

这些汽车物流公司,是当前中国汽车物流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这几家公司均有强大战略合作伙伴,例如,安吉天地是上汽集团的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长安民生的股东;吉林长久的股东为深圳长航实业,是一汽大众的子公司;福田物流的主要股东是福田公司;武汉中原,其主要合作伙伴为神龙公司。在资产规模方面,这些汽车物流公司的资产全部在千万级别以上,有几家达到了亿级的资产量。各个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配送网络,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营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车辆,在全国的各个枢纽城市布有中转库。可见,这些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物流市场立足并逐步壮大,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缺一不可。

对于整个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来说,由于其发展时间短,与国际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意识的采取以下措施,来整体提高中国汽车物流业的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当前的汽车物流公司名义上是第三方物流,但实际上所从事的还是最基础的储运物流,作为第三方物流价值增值环节的供应链的优化环节却缺乏发展和完善。真正的第三方专业汽车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品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

供应链的纵向整合

供应链管理通过汽车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合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规划和运作,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供应链的横向整合

第2篇

大家都在高喊自己是物流企业。问题是,究竟什么是物流?何种形式的企业才称得上是物流企业?

丁俊发,这位扎根物流界数十载的资深专家曾说过,物流是一个现代概念。

事实上,现在很多自诩为物流公司的企业,只能称为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等。运输、仓储并不是物流的全部,而仅仅只是物流体系中的要素。从第三方的角度上看,把各种物流形式整合在一起,用现代管理方式来运行,才是物流真正的含义。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的重点已经由外部的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向对内部成本的控制。物流被视为一个可以带来增值机会的新亮点,而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也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真正的物流需要。

在这个层面上,或许,中国还没有诞生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换句话说,目前,中国拥有的只是物流业的碎片。

但这并不能构成人们可以全然无视这些碎片存在的理由:因为这些碎片的身影无处不在,并且,这些碎片完全有可能塑造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物流产业。

中国的物流市场之大令人不敢逼视。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中国将在2005年进一步开放物流业市场,国外物流公司甚至可以独资在中国开展业务。在此关键时刻,外资物流巨头都已把中国看成是他们的主攻市场,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加大在华扩张的步伐。

在这番景况下,哪一块碎片将折射出最灿烂的光芒?谁又将成为中国本土物流业的骄子?

不妨截取珠江三角洲——这片南中国物流发展最早也最具规模的热土,管窥一片暗潮汹涌之势。

国企谋变

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民航快递”)正在物流方面做着新的尝试。

这家1996年11月由中航、南航、东航集团等28家航空公司、全国各大机场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公司,近几年来,通过对分公司完全控股、与当地机场合作成立有限公司以及加盟许可的方式进行网络铺设。目前,民航快递网络已覆盖全国184个城市,并继续向二三级城市扩张。

由于扎根于民航系统,民航快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各大机场货站均开辟有民航快递专用通道,各航线均有预留舱位,优先配载、装机;货物的配载时间可推迟到飞机起飞前30分钟等等。民航依托这种优势,首创了国内快递时效服务品牌,并在初创期率先向社会推出“12、24、36、48小时”四个时间档次的门到门服务,并许下“超时送达、退还运费”的承诺。正如民航快递广州公司副总经理陈妙坤所言,民航快递的特色就是快。

作为民航快递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民航快递广州分公司的业务范围辐射珠三角地区的69座城市,并开通了次日递送业务。据了解,该公司每天业务量达1500多票,每年业务额都在1亿元以上,在数千家公司分食的广州快递市场中,占有率达5~8%。据了解,今年广州公司派送网络已覆盖华南和华东二级以上的城市,很快将覆盖至华南和东北地区二级以上城市。在新白云国际机场,该公司拟投资1.8亿元建设华南地区航空物流基地、建立全自动化快递分拨中心。

从99年开始,民航快递开始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即由过去简单地送货物,向更侧重提供多层次物流服务的方向转变。身处民航快递着手进行物流试验的一线前沿,

首当其冲的是服务观念的转变。以民航快递广州分公司为例,广州分公司在对客户的服务上,一改以往的官商作风,开始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为了给TCL做好配送服务,广州分公司曾专门在贵州省成立了一家分支机构。目前,民航快递的客户已囊括了宝洁、TCL、戴尔、华为、英特尔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

民航快递在转变中也面临着难题。民航快递深圳公司党委书记何秉钧曾说过,民航快递没有负资产,是优点也是缺点。民航快递如何迈出下一步至为重要。

对此,新上任的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叶祥春,把民航快递的下一步定位在练好内功上。民航快递国内快递业务是重点。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合作关系。他说,民航快递将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做强做大来应对竞争。比如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逐步推进规范化的管理,搞好制度建设;加快建设包括枢纽集散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发挥民航网络的优势。

中远集团,也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成为国际航运界的一个巨头,而是希望尽快实现从“全球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的转变。

2002年1月8日,中远集团旗下的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在京宣布成立。中远集团为适应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对航运业进行重组,在全国各地重新调整物流资源的生产力布局而采取的举措。

中远物流的出现,骤然使物流业平添了一个“航母”级的庞然大物。

中远的定位是做现代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全供应链范围的综合物流服务。从国内到国际,从最初的简单运输到操作大型艺术品展览,从航运企业集团运筹帷幄、统一协调,到旗下物流企业的成立与发展,中远集团的物流战略代表了许多国内运输企业发展物流的方向。

作为中远集团物流改革的一线前沿,成立于2002年2月的广州中远物流公司整合了中国广州外轮公司与广州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物流资源。两年来,广州中远物流公司以现代化的大物流为起点,重新定义和调整物流业务。以家电物流、汽车物流、电力物流、石化物流、展运物流、零售业为六大经营品牌。利用空运、海铁联运、城际快运、驳船运输等四大立体运输通道开展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业务。

事实上,早在2001年7月,广州中远物流公司、中国远洋网络有限公司就联合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广州安泰达公司。这家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定位是提供各种物资和商品的综合物流服务。

广州中远物流公司党委书记林汉辉描述了广州公司“三步走”的发展蓝图。即: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在这个脚本下,力图在2003年使广州中远的物流项目开发和运作实力增强,开发1-2个大的有影响力的物流项目并创造效益,在2004年能够使现代综合物流能力进一步提高,培育形成具有广州中远物流特色的物流品牌。

相对于以船舶运输为主的中远集团,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后简称“中外运”)则以陆运、货运为主。虽然从1985年开始,两大巨头实行了业务类型交叉,但中远跟中外运各自都有自身的侧重点。

正如中外运广东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郭坚所言,恶性竞争不是我们的目标。况且,中外运的核心竞争力是50年的积累过程。

从业务类型看,中外运的业务结构主要有三大块,即建立在传统业务整合基础上的海运物流、以石化项目、电站、地铁机场为主的项目物流,以原材料、成品配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外运的英文标志有了一个小小的转变。即从Sinoagency改为Sinotrans。看来,中外运已经瞄准了下一步:从单纯的海陆空货运人转变为物流的专业执行者,从而为客户在船舶、仓码、海运中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显然,通过细分市场推出新业务来抢占市场先机,只是本土巨头们迈出的第一步。

这些建立在垄断行业基础上的物流巨头们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当他们加速网络建设,加快自身的结构转型时,将直接为重新划分中国物流市场格局泼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营力量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出现,吹皱了一池春水。

这家1994年才成立的“作坊式”小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年货运量达250万吨,产值3亿多元的物流企业集团。宝供的未来发展目标正是成为国际上较具影响的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

宝供也有过不小的挫折。当时,能否建立信息系统,对各个储运环节进行全方位实时实地监控协调管理,决定了宝供的生死。1999年,宝供建成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库,把信息系统的应用从原来信息采集层次推进到企业经营层次,并于同年投入运行INTERNET的业务成本核算系统。

宝供的储运效率很快得以提升,时间缩短1/3,准点率达到95%,公路货运达到99%以上。主要的物流操作全部由分公司完成。总公司业务部只负责监控协调。营运部的经理说:“我们没用这个信息系统的时候更像是作坊,现在大家感觉我们是在做现代化工厂了。”

至今,宝供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建立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物流运作信息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使用了该套系统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宝供的客户数量由原先的不到10家发展到50多家,其中不乏如宝洁、雀巢等跨国集团。

得益于此,宝供毅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目前物流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惟一突破口。因为对于宝供而言,信息系统已经不仅仅是实现业务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也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

不止于信息化的建设,宝供亦注重网点的铺设。目前,宝供已建成广州黄埔南岗物流基地、苏州基地、合肥基地,占地500亩的顺德物流基地也正在规划中。宝供的目标是5年内在全国建成10个大型物流基地,包括上海、天津、北京等。这些基地将成为宝供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重要载体。

宝供中国区市场经理谢家涛表示,“向供应链方向转型,意味着我们的主要业务变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与需要服务的企业一起制定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涉及他们的产品物流,还要将其销售、生产、采购的各个环节的物流业务作综合性的规划,提供整体优化方案;二是通过我们的物流服务来确保这个方案的实施。”

宝供的新梦想,将是在运输、仓储等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商、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中成为“链主”。

想当“链主”的还有雄心勃勃的大田集团。

和宝供一样,大田经历了10年的发展,从一名不文的一家小货代成长为资产近4亿元的大集团。

大田的业务范围划分为四块,分别是国内快递、海运、空运和基于仓储管理的物流。据大田集团董事长助理李天用透露,大田目前正在做的是加强网点建设、数据库的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李表示,大田并不打算参与物流的混战,而是专心做好国际货运业务。其中,目前占大田业务30%的快递版块到2008年所占的份额将超过60%。

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对物流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但是国内企业做到这点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王树生曾说过:“大田的迅速发展并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大,事实上,现在我们也算不上大。我们真正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快,要有竞争力。谁有竞争力,谁的发展就更长远一些。”

因此,大田在重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并没有追求大而全的模式,而是分门别类地打造四大品牌体系,并在形成了这样的中期战略:以快递为龙头,以空运为主导,带动普通货运的发展,建立大田独特的物流服务体系。这也是大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那么,大田集团未来要做的是什么呢。据李天用透露,大田未来要做的并非产品物流,而是产业物流。

而对处在锐变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说,能不能把握机会,就在于是否够快速。

厦门华商纵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后简称“华商”),可谓是一家别具一格的企业。这家成立于1998年,在短短五年内崛起的年轻企业,成立之始就制定了从海外做起的走出去战略。

对华商的战略,华商执行总监蔡晨宇,这位曾经在马士基物流公司当过区域经理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的一番想法。

蔡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开放,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这必然会带动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当全球的企业都跃跃欲试进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时,他们不得不面对许多新问题:中国广阔的地域,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悠久的传统文化等。这给华商带来了机会:华商将成为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

在物流业这盘大餐上,也许最具活力的民营公司的努力最值得称道吧。

宝供、大田等民营企业所展现的灵活、市场化高的一贯优势极具示范意义。而这种示范将带动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业,并成为物流行业中最为活跃的力量。

物流软肋

中国成熟的物流企业将会以何种模式形成?

是完全借鉴西方的成熟模式,还是中外合作催生出的土洋结合模式,抑或是由民营企业摸索而出?

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碎片似的中国物流企业,必须也必然捏合成一个全新的物流产业,不管它是哪一类或几类模式,因为市场需求无可抗拒。

有关人士分析说,去年中国只有3%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由于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外包的好处,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在未来5年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5%,市场总值将会在3年间由40亿元人民币跃增至100亿元人民币。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仅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

值得警醒的是,物流业发展正遭遇着瓶颈之痛。

从外部来说,首先就是国内缺乏统一的物流技术标准。以宝供为例,为了分别满足多家企业的要求,从2001年开始,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先后与宝洁进行了EDI对接,与飞利浦又用XDI对接,如今在宝供内部,至少有7种不同的电子数据无线链接方式。

宝供尚且如此,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现实情况是,在建立物流系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流通信息不畅、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整体物流效益偏低的问题。

物流行业的“非标准化状态”,也让国民经济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以2000年为例,我国的物流费用支出高达17880.8亿元,约占GDP的20%,如果物流费用所占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近900亿元。

抛开外部对物流行业的羁绊,另一个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要数客户需求了。

大通国际运输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戴尔、雅芳等知名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令大通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孝安最为担心的是,在传统的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中,客户的有效需求不足。

对此,招商局物流集团董事长李雅生也深有感触: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全国性物流项目运作和物流企业发展很严重。很多地区领导不顾当地情况,纷纷作物流规划。

李雅生说:国内企业尤其是一些改革进程较为滞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对现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优势认识不足,对自己单位原属企业物流的人员安置问题、物流供应链外包形式等顾虑较多,导致相当大一部分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未被释放,仍有大量市场有待挖掘和开发,这个开发过程不仅需要物流企业不断提高运作水平和服务层次,加强现代物流普及力度和市场开拓力度,也需要社会整体的共同推进、有赖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第3篇

1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动机分析

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空运、速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UPS、TNT、FedEx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而对其进行研究则首先要从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动机分析开始。

1.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跨国物流经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1966)认为,企业可以根据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内或国外选择生产基地,即①国内生产阶段。此阶段包括产品开发期和成长前期,此时产品及工艺均未定型,属知识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需要投入科学家、工程师以及高度熟练工人的劳动,同时为了完成各种改进,又必须尽可能接近消费市场,以便取得足够数量的信息反馈,故宜在本国组织生产;②在海外发达国家设厂生产阶段。此阶段包括产品成长后期和成熟期,此时企业在国内遇到了激烈的竞争,但相对于国外企业却拥有其独特的知识资产优势。这时,企业宜在海外发达国家投资设厂,利用自己的知识资产优势和东道国的半熟练劳动力,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确保对当地市场的占领,而在国内,则可以停止该产品的生产,转向生产更为优异、价值更高的产品;③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生产阶段。此阶段包括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时,产品高度标准化,工艺流程规范化,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保持低成本是企业的重点。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半熟练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正符合此时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和经济要求。故此阶段宜将生产基地移至发展中国家。

20世纪初,由农产品流通引出,在美国出现了物流观念的启蒙,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MRP、MRPⅡ、看板管理、准时化生产等先进管理系统的引入,物流进入了成熟与管理现代化阶段。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很显然,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已处在其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因此,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已是必然,而刚刚跨入WTO的中国则是首当其冲。

1.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跨国物流经营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Dunning1977)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者结合的结果。在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中,前两项优势分别表现为先决条件和动力机制,第三项优势则决定企业展开这些活动的空间。①所有权优势。一家企业能够成功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必须至少具备一个胜过竞争对手的所有权优势--该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外国企业所不具备的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所有权优势分为可转让和不可转让两种,前者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产秘诀等,后者包含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销技能、企业规模经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物流领域的所有权优势是极其明显的,特别是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配送中心有人们熟知的加州食品配送、沃尔玛公司配送和福来明配送;跨地区速递――UPS代表着世界运输和速递业务的最高水准;惠尔浦公司是传统企业物流的典型代表;而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则拥有Amazon这样的知名公司。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将成为国际企业进军中国物流市场的雄厚资本。②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表现为企业自我利用所有权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要比对外有偿转让(即外部化)其所有权优势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有权优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专利权、商标权、生产秘诀等能转让给其他企业,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销技能等却都是难以转让的。因此,进行跨国经营由于发挥了整体优势,就会比转让个别或部分优势能带来更多的利润。由于物流的服务性质,使得物流行业的这种内部化优势表现得尤为明显。③生产区位优势。这是东道国所拥有的而母国所缺乏的优势,包括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进入限制等,上述这些条件,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皆已具备,这无疑成为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巨大诱惑。

2跨国竞争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竞争态势分析

2.1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策略分析

国际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手段主要有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三种,结合国内和国际物流业的特点,国际企业将相机地采取特定的策略进入中国的物流市场。

(1)贸易式进入。贸易式进入是通过向目标国家出口产品或服务而进入该市场,是非资本性进入。国际企业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物流市场较早,主要是提供物流设备及装备,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等软硬件的供给。这类进入方式的特点是形式简单,竞争对手明确,但由于产品的价值增量较小而缺乏持久的竞争力。

(2)契约式进入。契约式进入是国际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的法人之间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转让合同而进入目标国家,是一种“非股权安排”(Non-EquityArrangement)。契约式进入的主要方式包括授权经营、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分包合同等。契约式进入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十分普遍,但在物流业,至少目前还尚未形成气候,究其原因,大致包括:①尽管物流管理在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但在我国仍属于新事物,此间存在的利润空间十分巨大,因此,国际企业均倾向于自主经营,以便迅速撇脂;②我国物流市场的发育较为滞后,并且国内物流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现象较为普遍,对外资存在抵触情绪,因此,物流的契约式合作风险很大;③我国的物流标准尚未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契约式进入的主要障碍。可以预见,当中国的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契约式进入将随着其进入障碍的降低而成为国际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

(3)投资式进入。即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目标国家,将资本连带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投资式进入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竞争方式,主要分为:①购买航线。美国联邦快递FedEx自1996年起已独家拥有每周直飞中国的10趟航班,而联合包裹UPS则拿到了直飞北京和上海的6个航班,这两家国际速递市场的巨无霸藉此已在中国站稳了脚跟;②建立物流设施。新加坡港务集团是世界上最强的集装箱码头管理机构之一,集装箱年吞吐量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球前两位,早有进入中国内地之心,这个心愿终于在广州港身上实现。2002年底,新加坡港务集团加盟广州港,双方合资8亿元组建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此举一出,便影响到了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物流业。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主要靠香港、深圳中转。由于新加坡巨头的加盟,这一格局必将发生变化;③追随进入。2002年初日本著名的物流公司商船三井MOL日前宣布,与富士胶卷在苏州成立合资物流及仓储公司,为富士胶卷提供中国地区的物流服务。商船三井和富士胶卷的这种模式代表了很多国外物流公司进入中国的情况,进来的时候首先抓住自己所熟悉的客户,例如,UPS和摩托罗拉是长期全球战略伙伴,到了中国,UPS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他们的物流服务供应商。④设立分公司。20世纪90年代,全球最大的4家速递公司DHL、TNT、UPS、FEDEX都在我国设立了分公司,与中国邮政EMS展开激烈的竞争。1995年~1999年间,中国邮政国际速递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2%,其中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而DHL、TNT、UPS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DHL、TNT近几年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40%左右。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2002年11月,由华联超市物流公司与秋雨环球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7250万元,成立的首个中外合资第三方商业物流项目在沪启动,标志着外资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进入。

2.2跨国竞争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竞争态势分析

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国内物流企业与国际企业进入了两个不同的竞争起点,运用竞争优势、劣势分析法(SW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跨国竞争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竞争态势的大致轮廓。

(1)中国物流企业的根本优势是本土优势。①由于物流运作需要一定的载体,而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尽管并不十分先进,但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②物流的网络性极强,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的运作,业务网络初具规模,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门槛;③文化底蕴优势。国内物流企业更易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则需付出更多。

(2)中国物流企业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宏观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物流要素呈部门割据状态,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尚未完全形成。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无论大小,从产、供、销到储存、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样样俱全,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微观方面,物流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不理想、缺乏战略意识,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十分落后。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物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够,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率低下,基本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

3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性战略与相机性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少,且很容易丧失,而国外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却是我国企业在短期内所无法培育的,因此,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进行战略的重新思考。

3.1我国物流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整体性战略思考

1必须以我国物流企业的本土优势为战略基础。首先要打好资源整合牌。由于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近乎无序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资源极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必须进行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其次要打好关系牌。特别是那些与政府部门脱钩之后并入大型企业集团的物资供销企业,它们拥有专业化或行业优势(经验)、同时拥有商流和物流两种功能、拥有面向一个特定行业的业务网络、拥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公共关系),参与供应链建设;最后要打好文化牌。文化是特定人群普遍自觉的规则的系统化,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与凝聚力。立足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通过文化战略实现物流管理的共通、共融,应成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重点。

(2)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现代物流观。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获取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除了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物流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不少地区和主管部门也未能意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广大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及早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进行物流整体战略规划,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从物流环节中挖掘利润。

3寻求资本市场支持。目前,在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中,原来约有26家属物流业,当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后,部分上市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这一热流,明确提出要进军并推动仓储--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按物流理念积极拓展创新运输业务。进军物流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业如:外运发展、中储股份、深圳机场、上港集箱,商贸业如:华联超市、友谊集团,制造行业如:青岛啤酒、青岛海尔、燕京啤酒。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

4市场体系的培育。现代物流经营对经营环境和市场条件要求较高,只有比较规范的市场条件才能发挥其经营管理和技术等综合成本的优势。我国加入WTO后,与物流、航运有关的政策走向是开放程度加大,逐步和国际惯例接轨,但是实际进程是不平衡的,物流运输价格体系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使物流业务和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务分离困难,物流的商业模式很不稳定,这也从客观上阻碍了国内物流企业经营和资本化运作。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和使用物流资源。政府部门应从与世界接轨的角度出发,尽快建立、健全物流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加强物流行业的协调与自律。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坚决消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

5超前的人才战略。目前,国内谈论较多的是物流人才的匮乏,但有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忽视了,即当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其诱人的人才策略是绝大多数中国物流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培养再多的物流人才也是枉然。因此,在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人才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也刻不容缓。

3.2我国物流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相机性策略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实力差异很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应对残酷的国际竞争的对策方面不能一概而论,应在整体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因势利导,结合自身的特点,相机地选择对策。

(1)“合”的策略。这种策略适合实力与规模均处于绝对劣势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面对强大的国际物流企业,它们的处境非常艰难,如果效仿跨国公司的市场经营策略来保护自己原本就不大的市场份额则会力不从心,并且无论是采取提高结构壁垒、增加可预期的报复还是降低竞争诱惑力的市场防御策略,其代价和成本均难以得到有效的弥补。所以,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采取“合”的策略应是此类企业的主要选择。“合”的策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放弃企业的独立性,谋求跨国公司的兼并,成为跨国公司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和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的过程中保全自己并谋求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二是以独立企业的身份成为跨国物流企业价值链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若干环节中的一环,从而在跨国公司外部实现与其共存,这种策略在目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国际物流业巨头马士基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定位是建立一个全面的物流配送网络,做中国市场最优秀的物流运营商,并希望能在中国的港口、铁路、公路及仓库、公司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物流合作,这无疑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国物流企业来说是实施“合”的策略的契机。

(2)“御”的策略。对于具备了一定的与跨国公司竞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御”的策略来保护自己,并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和壮大。此举意义重大,因为大型物流企业不仅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中流砥柱,更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的希望。

“御”的策略的主旨是“技术+品牌”。根据产业技术创新分布形式的A-U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发展(Utterback&Abernathy19751993),物流产业现阶段的技术发展基本处于市场创新以及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阶段,技术创新的重点应集中在发现全新的市场机会和组织与管理的流程再造方面。我国的大型物流企业不能只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OEM或ODM来谋求生存,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必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所以,大型物流企业应谋求独立和发展,大力进行品牌建设,通过品牌获取产品溢价。建立物流战略联盟是“御”的策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在现代物流中,是否组建物流联盟,作为企业物流战略的决策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大型物流企业虽具备一定的实力,但还不足以与跨国公司抗衡,因此,组建物流战略联盟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4篇

1.1服务满意度的定义

服务质量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软实力体现,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服务满意度的概念有多种阐述,通常来讲,服务满意度是指产品售前、售中、售后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的服务措施令顾客满意的程度指标,是提供的服务和用户心理期望值之间的差值(引用百度百科)。而具体到航运物流业,服务满意度是指客户在确定物流需求后到将货物送达客户指定地点或接收方的全过程中满意度的感受程度。

1.2服务满意度的测量方法

质量控制活动中有两种衡量服务满意度的方法,第一种是符合性方法,一个能够满足为其制定的规范的产品就是令人满意的。另外一种是期望性方法,如果产品满足了客户的期望,那么这种产品则是令人满意的。对于航运物流企业来说,运用符合性方法对满意度进行定量测评,是较适合其产品的特征和特点的,客户一般只提供货品和接收终端等信息,需要物流企业据此制订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方案,而服务方案的实施效果能否符合客户的需求程度,就是客户满意度的体现。

2航运物流企业服务满意度管理的特点

2.1个性化明显

航运物流企业所面对的客户需求千差万别,像货物品种、时间要求、地点选择、信息传递、配套服务等等一系列的物流服务环节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需求,即使是同一家客户的同种类型货物,也存在不同批次的个性化的物流需求,这需要航运物流企业建立一套相对标注化的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

2.2服务虚拟化

虽然航运物流企业也有诸如硬件要求等物质化服务,但物流服务主要的特质及组成要素有很多都是无形无质的,这给客户消费物流服务后的感知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在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的建立中要重点考虑这方面因素的影响。

2.3连续性且不可分离

广义上讲,航运物流服务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上一环节的物流服务节点的输入影响对下一环节的输入,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其次,物流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决定了提供运输服务的航运物流企业员工和客户亦是物流服务的组成部分,使服务满意度与企业员工的表现更加密切相关。

2.4客户忠诚度较低

由于市场上的替代产品多,且同行竞争激烈,航运物流企业相对的议价能力较低,客户的选择面广,造成了航运物流企业客户的忠诚度较低,服务满意度成为判断能否留住客户的关键因素。

3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的建立

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块: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测评数据的收集以及满意度成因分析。满意度指标体系与基准值设立属于一次性工作,是满意度测评持续开展的基础,满意度数据收集以及成因分析是持续性工作,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应定时更新,不断改善满意度管理的施行效果,持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面以从事航运物流的C公司为例,谈谈如何建立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

3.1公司简介

C公司是一家粤港地区主要的运输商和支线航商,以现代物流业务为核心,提供广东省内往来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货运及相关物流运输配套服务,年货运量超过100万TEU。C公司在香港拥有私家码头、货仓和陆运车队,和公众货物装卸区泊位;在珠江三角拥有35个分公司及办事处,开通超过60条粤港支线运输航线。经过多年的经营,C公司在珠三角地区拥有相当大的客户群体,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均处于行业的前列。但近年来,随着公司逐步由传统航运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型,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客户流失率有增长的趋势,市场占有率停滞不前,而一线操作人员缺乏标准,未能进行考核,一定程度上造成服务水平良萎不一。在此情况下,C公司管理层决定建立一套系统性、科学的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全面了解掌握服务满意度现状,并运用到对员工的考核中,以期提升整体服务满意度。

3.2目标的确定

建立满意度管理体系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要将满意度成绩用于考核,前期需要完成两大任务: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解决“怎么样考核”的问题;其次,要获取到供考核参照的满意度基准值,解决“凭什么考核”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涵盖外部客户需求研究的部分内容,探询外部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挖掘出对公司未来服务提升有价值的参考建议。经过研究,C公司确定如下三个目的:(1)为公司量身订做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为以后的满意度测评及考核奠定基础;(2)对客户满意度进行科学评估,并用于考核;(3)深入了解客户对C公司不满意的地方,找出原因,探讨提升措施,并用于指导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3.3研究方法和样本量的选取

3.3.1客户分类C公司的客户群体较为庞大,业务类型多,针对这种情况,C公司首先运用ABC分类法,C公司首先按业务量、营业额、业务频率、忠诚度等维度,将客户分类为重要客户(A类)、主要客户(B类)和一般客户(C类)。对于重要客户,选用的研究方法是面访,而对于B类和C类客户,选用的方式是电话访谈。3.3.2样本抽取为较为全面、客观的收集企业客户意见,C公司参考以下因素进行抽样:区域(港澳和珠三角地区)、业务类型、交易额度或合作密度。(1)区域:在整个定量执行开始前,测评公司企业客户地域比例,以确定样本配比方案。(2)业务类型:考虑到各类业务需达到一定量,优先抽取与C公司存在多类业务合作的单位。抛开大量拒访、名单有误、单个公司总客户数偏低等客观因素,每类业务分别至少要达到30样本。(3)交易额度或合作密度:优先抽取与C公司在交易额度与合作密度较高的的单位,这些客户因为对C公司更熟悉,摸底的评价也会更准确,同时配合度也会更高。(4)样本量方面,C公司计划随机抽取客户,电话访问200个样本,重要客户采用面访样本,按服务区域划分共8个。

3.4构建指标体系

建立航运物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时,要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重要性、可测性、可操性原则标准进行确定。3.4.1重要性原则根据客户的服务需求,准确把握客户的关注重点,设定客户认为最为关键的测评指标,是建立服务满意度管理指标体系首要考虑因素。3.4.2可测性原则设定的测评指标必须是可以进行定量的收集、统计、汇总和分析,这样客户满意度测评的最终结果才是一个量化的值,以便于开展满意度的管理实施。3.4.3可操性原则设置指标时还要考虑该项指标能否在完成测评后,企业有能力、有条件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以期达到提升满意度的目的。因此,指标的设定还要考虑日后的可操作性问题。3.4.4指标体系的层级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的指标结构体系,每一层次的测评指标都是由上一层测评指标展开的,而上一层次的测评指标则是通过下一层的测评指标的测评结果反映出来的,最终的结果归结到服务满意度的绝对值指标。根据C公司的情况,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级,个别三级指标再细化为第四层级:第一层为总的测评目标即客户满意度指数;第二层为客户关注的服务环节,分别包括:信息宣传、订舱服务、拖车服务、码头服务、投诉处理等。第三层为各服务环节细化出的客户具体关注要素,以“码头服务”为例,包括等候时间、操作人员服务态度、操作合理安全等要素。第四层为个别重要关注要素再细分下的指标,再以“码头服务”为例,其中的“等候时间”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服务情况,再细分为:装卸货速度、办单速度、理货速度等。通过上述4个层级,构建的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5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要以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各项因素为基础,分层次、分类别设置。首先是较为全面的记录被访者、记录者的信息,包括公司、人员、业务、联系方式等等,用于未来审核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第二是问题设计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录者提问,以及被访者易于理解掌握;第三是要充分考虑主表格与各附表格的内在联系,以及各因素的关联度;最后是被访者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5个维度,让被访者能较快的做出判断。C公司的设计部分表格样式如表1。3.6总体评价3.6.1评价方法的选取(1)影响系数。影响系数一般采用回归分析(同步回归)方法进行;其原理是下级指标得分对应其上级指标满意度得分进行回归形成方程式,再将每个原始数据代入这个回归方程式后就可以得到该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影响系数。影响系数大表示该指标对上级指标重要程度高,反之则低。(2)满意度。总体满意率及各主要指标的满意度分数均采用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换算法则:非常满意=100分;比较满意=75分;一般=50分;比较不满意=25分;非常不满意=0分;根据经验,满意加权值75分以上表示满意度水平较高。在C公司的案例中,由于客户各方面满意度总体偏高,为了便于继续提升,因此定80分为界,低于80分表示满意度偏低。3.6.2评价分析根据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各层级、各指标测评结果,就可以对公司的服务满意度、忠诚度、同行对比进行全方位分析,找出服务薄弱环节,制订相应改进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满意度。C公司通过本次建立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发现客户对C公司总体满意度超过75分处在较好水平,客户选择C公司主要看重服务水平、价格、公司实力与航线密度等四个要素。C公司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查找出服务环节中的弱项,依此制订出改进措施,并将指标体系运用于对员工的考核,取得良好效果。

4建立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长效机制的建议

服务质量与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服务领先者才是行业领导者。对于航运物流企业,在建立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图2)后,可以研究制订适合各公司实际自身情况的“服务领先战略”,运用必要的措施方式,调动企业各级员工、各单位的积极和主动性,全员参与,促进公司整体服务水平的可持续改善提高。

4.1开展服务主体活动,强化全体员工服务意识

航运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目标设计相应的中心主题活动,结合各种培训活动,激发员工主动性,反思与客户需求的差距,树立典型,实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2以“满意度目标激励”为手段,促进提高整体服务质素

适当运用考核激励手段,设定合理及正确目标,对于推进服务工作非常重要。航运物流公司可以考虑将服务质量满意度方面的目标列入到公司考核体系框架内,激励员工持续改进提高服务质素。

4.3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客观掌握公司服务水平现状

增加外部监控,准确了解客观服务水平现状,对顺利开展服务管理尤为关键。航运物流企业可以继续借用“外脑”,对公司各个环节的服务满意度水平做定期的总结评估,检查改进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掌握服务水平状况。

4.4建立“定期检讨”机制,持续完善服务满意度管理体系

第5篇

(一)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每年都在持续增长中,到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民已经超过6亿,在世界网民人数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最新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在上网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或者是进行休闲娱乐,这一部分的网民至少在四成以上,使用互联网络开展商业活动的还不到1%。将中国与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国家在互联网技术服务进行分析对比,就能够发现:短信及在线游戏技术上,与美国相比,中国相对领先。在电子商务、宽带应用及在线广告上,美国相对较为领先,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一些国家。

(二)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超过2.4万家企业在使用电子数据进行交换。之后,美国一些大型企业都实现了电子自动化办公形式,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还建立了虚拟化办公形式,美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较为高级的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无论何种规模都能够借助互联网开展相应的商业活动。

(三)电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在电商运行过程中重点内容就是开展现代化物流,并且物流基础设施又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保障手段。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含公路、铁路、机场等。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实现通车,高速公路的通车稳居世界第二。在我国铁路运输中占据比例较大,民用机场的建设更是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这些都为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顾客的满意程度

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在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提供质量过关的产品之外,在服务上也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客户的信任,得到企业期望的价值。在1965年,美国学者Cardozo率先将消费者满意度引入营销学中,学术界立即掀起研究客户满意程度的狂潮。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实际上属于一种心理活动,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愉快的状态。满意说的是个人对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以及其期望的价值相比较之后形成的失望或者是愉快的感受。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客户不满意状态下得到发展。在网络经济环境中,网络上客户的满意程度成为评价电子商务发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对整个电子商务企业产品、服务以及员工的一种认可。物流服务属于一项从属概念,其中包含客户满意的两个要素,实体的配送服务及客户营销服务,如操作人员的训练、销售人员的工作态度、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状态等。

三、电子配送中心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尤其是连锁商业的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配送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据不完全研究统计,现阶段全国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流配种中心超过三千家,我国物流配送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连锁企业自有配送中心,社会化配送中心、共有配送中心。但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仍旧处于物流配送发展的初级阶段。

四、研究模型及假设

(一)电商企业方面的因素使用网上付款的形式可能会导致一些用户不能够较好完成费用的支付,一些客户会感到不方便,并且网上支付的步骤假使太过复杂,客户也会失去耐心。另外,网上支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客户在购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项因素。假设1:电商企业支付形式影响电商物流服务的满意度。电商企业对订单处理的及时性及其正确性严重影响到物流的配送质量,并且这也是保障物流及时有效运送到位的大前提,促使客户能够对物流配送满意。假设2:电商企业对订单处理影响电商物流服务的满意度。电商企业在选择配送货物物流企业的时候,假使货物物流出现延期,或者是货物在运送过程中出现损坏,面对这些情况,电商企业一定要有明确规定,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程办事,有效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假设3:电商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交流是否已顺畅影响了电商物流的满意度。

(二)物流企业方面的因素在服务性质的行业中,对客户满意程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并且,企业的形象与客户是否满意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电子商务的配送范围较为广泛,只要一个地区有网络连接,就会需要物流配送,并且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否拥有全国性质中转服务站是相当重要的。假设4:物流企业的形象影响电商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因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特点,促使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能够在各个地区发生,只要这一地区有网络连接就行。并且,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范围也是相当广阔的。

(三)物流服务质量方面的因素电商对物流配送的时效性要求相当高,一般情况下,同城交易应该是当日能够到或者是第二天就能够到,对相邻省市来说,第二天也能够到,在全国范围内,三天之内应该能够到。特别是一些熟食,越早时间到达,食品就会越新鲜,消费者就会越满意,这就证实了配送越及时,客户的满意度越高。假设5:物流配送及时性影响电商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在物流配送中,配送是否正确也是影响配送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客户都希望配送的货物能够及时到达,并且货物应该尽量避免破损情况发生,保障消费者手中的货物是完整无缺的。假设6:影响客户满意度还包含相关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问题。假设7:货物包装影响了电商物流服务的满意度。

(四)费用方面的因素物流配送费用也是客户较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客户对价格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客户对价格的预期及所得到服务之间的对比。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导致客户最终获取的物流费用较高,笔者认为这也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假设8:物流配送费用影响着电商物流的满意程度。

五、结语

第6篇

1.1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基本要求

农产品物流企业专门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经济活动相对复杂,给企业管理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预算管理作为农产品物流企业重要的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联系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的桥梁,不仅应具备计划与控制成本费用的功能,还应当兼备控制、激励、考评等职能,以便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以提高经营效益作为出发点、以降本增效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坚持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统揽一切农产品物流经营活动,将预算内容渗透到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甚至是每一个作业模块,树立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权威,使之成为有效运行的管理控制机制。

1.2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原则

1.2.1战略性原则预算管理是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没有战略的预算是没有目标的预算[6]。预算目标一定要具有战略性,要求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实施和预算目标的实现相结合来促进其长远可持续发展,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凸显竞争优势,而不是盲目追求眼前最大利益的短视行为。

1.2.2可操作性原则复杂而繁琐的体系有可能导致效果差强人意,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不能仅限于管理层的需要,基层员工必须参与。同时,预算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者必须在分析过去与目前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变化对其进行动态分析、调整与控制,及时做出预算评估并迅速对预算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因此,体系的构建应尽力做到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先进可行。

1.2.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要求明确划分各级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的责、权、利,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要求规定的范围内有权支配某项成本费用,若没有这种权利,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将无法进行。此外,须定期考核成本预算业绩,据此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4专业监控与群众监控相结合的原则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专业性很强,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做好。预算的指标虽然是由专业财会人员制定,但真正落实的是企业的每一位职工,所以做好基层职工工作以及听取基层职工的建议,才能促使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2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预算内容

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预算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项目类别物流成本预算。主要包括运输成本预算、仓储成本预算、包装成本预算、装卸搬运成本预算等。第二类,范围类别物流成本预算。包括供应链物流成本预算、销售物流成本预算、回收物流成本预算等。第三类,支付形态类别物流成本预算。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别经费及委托物流成本的预算。由于农产品物流企业有自身的经营特点,为了更精准预算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必须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①以客户为对象进行成本费用预算,其目的是及时掌控每一个客户的服务成本,便于企业制定成本控制策略,降低供应链成本;②以地理位置为对象进行成本费用预算,这种划分的目的是便于企业根据区域状况编制成本费用预算,达到控制区域成本和增加区域收益的目的;③以产品及服务类别为对象进行成本费用预算;④以资源为对象进行成本费用预算,任何一项农产品物流服务必然会消耗资源,按照在物流服务中消耗的资源进行成本预算,便于确定哪些服务为增值作业,哪些活动为不可增值作业,从而便于企业提高效率;⑤以部门为对象进行成本费用预算,目的是利用成本责任理念,考核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⑥以时间为对象进行成本费用预算,农产品物流受季节的影响大,因而季节和时间的差异会导致物流成本费用的不同。总之,农产品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类型。

3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成功构建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为农产品物流企业服务,必须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从编制、执行、考核评价几个要素来着手。

3.1成本费用预算编制体系架构预算的编制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可按物流功能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具体可概括为仓储成本预算、运输成本预算、配送成本预算和包装成本预算的编制。关于仓储成本预算的编制,要区分营业仓储和自家仓储。营业性仓储设备只需支付固定费用即可,故可按所保管物资的不同、收费标准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仓库条件的不同编制预算;而自家仓储成本预算的编制相对复杂,需进一步区分固定仓储费用和变动仓储费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上年统计资料考虑预算期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因素进行编制。运输成本也由两部分组成,即营业运输成本和自营运输成本。营业运输成本的编制可直接根据具体的劳务费编制,而自营运输成本预算编制先要区分固定运输费和变动运输费,按上年变动费用率和固定费用考虑在预算期的变动,适当调整编制预算。编制包装成本预算时,直接包装费可根据单位农产品的包装费乘以包装件数来确定;间接包装费需设定分配比率,然后乘上各种农产品物流的分配预算数来编制。

3.2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执行体系架构农产品物流企业各部门要根据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具体执行预算,预算的执行要从成本费用的控制入手,为避免超额预算,将成本费用预算指标下达各工作组或部门,量化、细化经营责任,对于年末或农产品物流项目完成的情况下,用各项物流成本费用预算完成率指标来衡量执行效果,计算公式为:对于年中或项目完成过程中,可用稍加调整的年度指标来衡量,计算公式为。这两个指标越小说明执行效果越好。指标若大于1,说明预算超额,需要调控。农产品物流企业费用成本的零星分散、多去向渠道、多支出环节等特征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预算调控在所难免,一方面要根据实际与预算偏差情况经过严格的程序,调整预算,以确保预算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预测预算期内各种风险,提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设置需要的成本费用保险基金,使预算“留有余地”,以备不时之需,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3.3成本费用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架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考评是整个体系的生命线,是控制成本费用的强有力保障,它是对农产品物流企业内部成本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有助于各预算主体按照成本效能优化资源配置。预算考评首先要构建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应同时考虑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状况的相关指标,既可用于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又可用于农产品物流企业自身历史性纵向比较。为此将评价指标分为定量评价指标与定性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列举一些主要指标如下:①资产负债率=负责总额/资产总额,这一指标可衡量农产品物流企业偿债能力,也可反映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②各类农产品物流成本预算完成率=预算期内各类农产品物流成本总额/预算总额,这一指标可衡量农产品物流成本预算的完成程度,反映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的效果;③资金占用率=资金占用费/筹资净额,用以衡量农产品物流企业因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资金占用费;④成本收益率=利润/成本费用,反映单位农产品物流成本获得的利润;⑤物流成本预算偏差率=(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实际)/物流成本预算,反映物流成本计划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偏差;⑥物流职能成本率=物流职能成本/物流总成本,反映农产品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保管费、信息流通费等各物流职能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率。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对农产品的保鲜度、员工培训计划达标率以及创新能力等。预算考评除了设计考评指标,还需确定评价方法及衡量标准。对各定量指标分别确定优秀值、合格值及不合格值,计算每一项指标的的分数后加权平均综合分析。对定性指标则可根据取得的难易程度,选择专家评分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方法。预算考评体系还包括激励机制。根据考评结果,建立各部门预算执行评比奖励机制,要做到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对超额完成预算指标的主体,给予加薪升职、发放奖金,对没有完成经济指标的主体进行批评、降级、扣发奖金等。通过预算考评与奖惩,达到惩治落后、鼓励先进的目的。

4结论

第7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意识到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是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在现阶段,加强物流企业的税务管理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物流企业税收成本,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税负较高,税收成本占生产经营成本的很大部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支出,但同时它也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科学的税务管理,运用多种税务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提高收益,这也是企业税务管理的本质与核心。

(二)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物流企业要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必须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因为只有具备完备的财务制度、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健全的财务核算体系,才能为税务管理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和工作流程。在提高税务管理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也得以提高。

(三)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物流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物流企业加强税务管理,首先是对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各项税收政策,企业对国家的优惠政策有了宏观的把握之后,就可以通过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进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税收成本、降低税收风险,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加强物流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企业税务管理目标、统一税法认识企业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管理目标存在着一致性,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也直接关系着税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说,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准确纳税、规避涉税风险、税务筹划三方面的内容。1.准确纳税。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严格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确保税款及时、足额上缴,同时又使企业应享的政策尽享。2.规避税务风险。包括规避处罚风险和规避遵从税法成本风险两个方面。3.税务筹划。指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税务风险是企业税务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及时搜集税法的相关信息、准确理解税法、正确适用税收政策是企业税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充分的税务信息搜集渠道势必给企业税务管理造成障碍。对此,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方式来加强税务信息的搜集与利用。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可以建立自身的税务管理机构,在管理自己企业涉税事项的同时,为其他物流企业提供涉税服务。推广开来,物流企业建立行业协会,通过会员之间信息的共享来加强同行业企业的税务信息管理与税收政策应用,进而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走向,争取物流行业发展税收政策支持。

(二)做好税收管理的基础工作,防范税务风险在企业的税务管理中,日常管理工作是做好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日常工作做得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经营。物流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税务风险的特征以及现存的内控体系,对税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监督和完善。比如说实行岗位责任制、完善税务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发票管理制度等等。企业纳税基础管理主要包含税务等级管理、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等多个方面。企业应保证有效的日常税务管理,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并足额缴纳税款,做好税务会计核算工作,严格管理涉税凭证以及发票,相关部门进行税务审查时也应该积极配合,这样能够保证企业涉税的合法和规范,避免缴纳罚款或者滞纳金,促进企业的税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和专业化。企业还应该进行税收信息收集整理,并对国家的经济动向以及各种税收政策进行一定的研究,及时掌握企业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化,对于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筹划,并努力获得相关税收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全面把握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控制税务风险,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好地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确保高效地实施税务管理企业税务管理需要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对物流企业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税收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物流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税务问题,这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其专业胜任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既精通税收业务,通晓税收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税收筹划能力,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及组织协调能力。因此,物流企业应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税务管理岗位工作,充分重视与发挥税务管理人员在税收管理中的决策作用。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国家税法相关的政策及税务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业务做到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及时更新税务知识,追踪国家税收政策及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使他们既知晓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又精通行业的税收政策法规,成为税务管理的中坚力量。必须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同时,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培训,加强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学习,了解税务新知识,着重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树立全员参与、重视税收成本管理工作的意识。

(四)明确税务管理人员职责,建立激励机制企业税务管理包括企业遵从税法管理和企业税务筹划。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通常实施负激励机制,也就是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罚。企业应采取负激励和正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税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对遵从税法管理实施负激励机制,即对于没有遵守税法,遭受税务机关处罚(滞纳金和罚款等)的,要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处罚。另一方面,对税务筹划采取正激励机制,即对于企业任何一个新上项目或新签合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只要能够提供一个最差方案和一个最优方案,就要按两个方案节税差额的一定比例来激励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于这笔费用的支出,从企业的角度是一次性的,而受益是长期的。这种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防范税务风险。

(五)关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管理纳税筹划管理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税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税收筹划管理是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以规避涉税风险,减轻税负,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决策与经营活动安排。税收筹划的实质是节税管理,降低企业税金成本,获取纳税收益。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包括:企业科学纳税、企业重要经营活动或重大项目的税负测算、企业纳税方案的优化和选择、企业年度纳税计划的制订、企业税负成本的分析与控制等。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就需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要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对企业内部事务活动的合理安排,实现最大化的税收利益。因此,要赋予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使其洞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如投资、筹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然后根据不同的经营活动特点、合同签订内容去与现行税法衔接,按项目管理予以分析确定。企业投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应当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和产品的不同所存在的税收负担差异,争取获得税收优惠;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应当合理选用筹资方式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通过对存货计价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和坏账处理中的会计处理,从而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企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时应权衡利弊,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充分利用税法对纳税期限的规定、预缴与结算的时间差,合理缴纳税款,以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利息的支出。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企业在进行筹划时必须以风险控制为前提,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制定缜密的纳税筹划方案。

(六)重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税务风险是纳税主体的税收风险,即指企业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将导致企业多缴、少缴或延迟缴纳税款,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随着中国经济的变革、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物流企业面临的税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复杂的税务风险,企业自身制度、流程、会计核算方法及经营方式缺陷等不完善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税务风险任何企业都无法完全回避和消除,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来自经营行为、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财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环节。物流企业应制定税务管理风险控制流程,按照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税务控制体系内制定好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税务风险应对策略,设置好税务风险控制点,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要事前做好分析预测、事中做好识别,做到有效防范风险,并做到跟踪监控好税务风险。物流企业应该积极防范税务风险,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加强内部稽核管理,完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税务评估,做好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对于税收程序法的相关内容,企业没有按规定程序处理涉税业务而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乃至遭受处罚的例子很多。对此,物流企业要与当地税务机关建立沟通机制,及时认知、落实新规定。除此之外,对于新税法、新信息,还要与行业协会成员和中介机构多沟通,保证动态地掌握国家相关政策,防范风险于未然。

三、结论

第8篇

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基本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各企业的成本核算大多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用不同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从而导致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呈现出多样化现状,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比较。

(一)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多采用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对外提供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看作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品种,以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生产企业常用的品种法将各成本项目细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但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同时这些企业又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而是采用按月分摊的方法,无形中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影响各个成本计算对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二)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运输转型的物流企业,均沿用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这些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有的是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有的是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有的是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就构成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这种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更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三)配送中心通常采用统一费率法

当前一些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通常按照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固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四)邮政物流企业采用“倒扣法”计算成本

据调查,以快递、速递等业务为主的邮政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但是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方式进行调节,为此,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以服务为主的物流产业,在成本核算方法上越来越感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而催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费用或成本的发生。即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在一起。成本的发生是消耗各种资源的作业引起的,而产品的成本取决于各自对作业的需求量。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索本求源,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的结合。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界定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各项作业。可根据对客户订单、渠道、物流业务和增值服务活动等进行典型分析来进行。

确认物流系统中各项作业所涉及的资源。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必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成本核算中剔除。

分析和建立作业中心。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基本作业构成的,在界定了作业及其成本动因之后,我们应对物流企业纷繁复杂的各项作业进行筛选和整合,将同项物流作业合并,形成物流作业中心。

选择适当的资源动因。这样可将资源耗费追踪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物流资源动因反映了物流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原因、方式和数量。正确地确定资源动因,并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是本步骤的关键工作。

依据作业中心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据此将间接成本分配到物流业务或服务中。在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成本库后,就应依据物流业务或服务与作业的关系,确定作业动因,并依据作业动因计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后,按照不同业务与服务所消耗的作业量的多少来分配作业成本,最终计算出各项业务或服务应承担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企业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多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不但把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把资源、作业也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对费用经济内容的认识不同。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成本核算只包括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而作业成本法却强调费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不论费用是否与产品或服务有直接关联,只要是合理、有效的费用,如采购人员工资、质量检验费、物料搬运费等,同样要计入产品或服务成本。

间接费用归集和分配的理论基础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线性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论”,因此,在作业成本会计中发生的成本,按作业的消耗量进行分配。它突破了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资源、作业层次。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第9篇

在被调查的湖北物流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岗位设置是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确定企业需要的岗位的类别、岗位的数量。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十分重要,它不仅体现各个岗位之间的流程关系,对于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提高企业效率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大部分物流企业岗位能够避免因人设岗,科学合理的进行岗位设置。首先,因事设岗。这里所说的因事设岗主要指的事根据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进行岗位设置。比如在仓储管理业务中,必须设置“收/发货员”这个岗位,才能保证整个仓储管理业务流程的顺畅,这就是典型的因事设岗。反之,只考虑人际关系的设置岗位方式,就是因人设岗。其次,职责清晰。大多数受访物流企业在根据业务的需要设置岗位后,还对岗位职责内容进行规范,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界限。对于每一个岗位,都要明确其工作范围,让别人、让他自己知道自己做什么工作,不该做哪些工作,以利于工作中由于职责不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再次,岗位协调。岗位设置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组织效率,完成组织目标的。在岗位设置时,大部分企业十分注重考虑上下游的关系,考虑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各岗位是否能配合好。如果不能保证业务流程的顺畅,就必须通过合并、分拆岗位提高了业务工作效率,达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流畅的目的。最后,人岗匹配。由于优秀物流人才比较匮乏,多数企业在以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为出发点设置岗位的基础上,还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在岗位设置时,应保证企业现有员工大多数至少是一半多是适岗的,而少数无人胜任的岗位在通过招聘等方式是可以进行补充的。湖北物流企业在设置岗位时,均十分注重切合企业的实际,避免企业岗位员工的大量不适岗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二、湖北物流企业基础岗位设置的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湖北物流企业的情况有一定差别,但均能够以保证业务流程的通畅和效率为出发点设置相应的岗位。通过分析,湖北物流企业基础岗位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物流活动是由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包装、装卸搬运等功能组成,物流企业据此在设置各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基础岗位。由于物流企业生产活动的繁琐性和重复性,物流企业的各种类型基础岗位大量并存,例如一个仓储型物流企业,需要收/发货员、拣货员、商品养护员、仓储管理员、装卸设备操作员、仓储现场调度等岗位,物流企业的基础岗位设置多样性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2.差异性。不同的岗位工作差异性大,工作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不同。有些岗位的工作属于高度重复性的,如收/发货员、信息员;有些岗位需要掌握着特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货代员、跟单员;有些岗位需要很强的协调与管理能力,如车辆调度员。在不同类型物流企业中,同一类岗位,差别较大。例如,同样是调度员,按照物流业务类型不同可以分为车辆调度员、仓储现场调度,其工作内容及职责不同。即便都是车辆调度员,在不同的运输型物流企业的工作内容也会不尽相同。

3.协作性。物流服务的物流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结构,这个网是由多个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在物流运作时必须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尽管物流企业各岗位相对独立,但在工作中还是需要与上下游各环节岗位人员协同合作,即与周边相关岗位无缝化对接。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岗位人员具有较高的协同合作精神,通过高效的团队化工作,使整个物流业务链上各节点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物流系统化目标,以有效准确地完成物流服务。

4.复杂性。湖北物流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岗位设置的时候,尽量能够做到一岗能身兼多职,以降低人力成本。如有些快递公司的营业员这个岗位,既要收发快件,又要维护客户关系,还要进行单据信息的录入,一个岗位承担了收/发货员、客服文员和信息员三个岗位的工作,岗位工作具有复杂性。

三、湖北物流企业基础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通过对湖北省内企业进行调研,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物流企业,尽管在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上有所不同,但对基础岗位人才的需求方面大同小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线岗位需求量大。在各类物流企业中,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是仓管员、理货员、信息员、采购员、调度员、单证文员、操作文员、销售业务员和客服文员等。这些岗位处在企业的最基层,大多工作条件艰苦,人员流动性大。因而,一线业务操作人员成为需求的主体是必然的。

2.职业素质是首要因素。尽管所有物流企业在选聘物流人才时,会从人品、灵活性、专业成绩、身体素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考察,但选拔绝大多数企业都把人品、灵活性、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质作为选拔的首要考虑因素。

3.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物流企业都希望减少新员工到岗后以最短的时间适应岗位要求,以节省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和成本。所以,大多数物流企业希望能够选聘到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新员工。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物流人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求。

4.职业资格证非常关键。物流行业资格证书包括助理物流师证、报关员证、货代证、单证员证等,是否执有这些证书,不仅是职业能力的一个证明,也是相关岗位所必须的上岗证。调查表明,执有这些岗位的职业资格证的物流人才,在应聘时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束语

第10篇

(一)信誉风险。

物流企业经常会因为物流合作方不信守承诺,导致无法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货物运输和卸载以及接、送货物等服务,这种给物流企业带来信誉影响和经济损失的风险也就是物流企业需要面临的信誉风险。

(二)物流企业自身管理风险。

一是物流合同中的风险。现代物流企业通常容易在业务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面临这些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合同条款约定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标准过高,并且服务质量的精确度要求太苛刻;和分包商或者合作商的合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界定;轻易向客户妥协放弃法律允许的责任豁免条款等;二是物流过程中的风险。物流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物流企业自身管理过程中例如物流方案设计不严、外包合作商选择不当、物流企业本身投资不当等,再例如物流过程中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工作流程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等造成的风险。总而言之,现代物流企业通常都会提供一站式的全程服务,虽然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业务范围,但也使物流过程中由于责任范围增大而增加了风险。

二、现代物流企业风险管理和防范主要措施

(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避免风险带给企业效益损失。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首先进行科学规划并形成一定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重视实施风险调研和评估,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增强经营过程中合同规范管理和流通具体环节的有效制度监控。同时,还应该增强物流企业领导层和普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落实到各个不同的责任人身上,督促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最后还应该构建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处理,预防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二)掌握市场信息,加强风险监控预警。

充分利用国家政府单位和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咨询企业对风险的预测信息,采取多方合作针对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分析。还可以通过针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反馈分析,形成科学实际的风险评估标准。根据行业内常见的一些风险问题注意实施风险监控。

(三)重视风险评估,规范合同签订。

在和合作方展开实际合作之前应该根据对其资信调查分析结果以及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不同方式的合作,以免由于合作对象选择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损失。特别是在物流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合同条款的合理规范性和完整性以及法律有效性,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指导避免合同风险的产生。

(四)强化员工培训,科学规范管理。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环节众多,因此面临的风险也就比较多,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非常有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损失。所以,物流企业不仅应该重视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还应该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规范要求。应该根据物流行业的业务特点,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工作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成效。

(五)投保物流保险,实施风险转移。

第11篇

1.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客户关系管理包含客户价值管理、企业服务管理,从客户与企业两方面价值管理、价值共赢的角度,分析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来源,物流企业如何提高客户的价值是企业获得利润增长的根本。客户关系管理流程分为客户识别、客户分层、服务推荐三个步骤。客户识别就是了解自己的客户,掌握客户的历史行为、需求。物流企业首先需要清晰地了解供应链中各节点客户企业的真实、详细需求,及客户间的业务关系。了解客户需求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分级别管理。在网状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同一层级客户,其地位、重要性均有区别。根据典型的客户金字塔理论的“二八法则”,物流企业需要有服务侧重性。物流企业客户根据订单大小、订单持续性判定客户的价值,并根据客户已接受的物流服务类型推荐类似的服务。从企业内部看,物流企业提升自身服务,为客户推荐最合适的服务是企业必须要做的。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居于供应链企业中信息中心的优势,为供应链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客户企业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与粘性。供应链的“牛鞭效应”是上下游企业所面临的焦点问题,造成上游企业高库存,产品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具备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的优势。同时,物流企业必须做好客户满意度管理,及时获取企业多方的服务满意度,调整服务策略,把客户体验第一作为工作重心,促进自身服务质量提升。

2.客户价值指标体系

客户的价值是指,客户对企业的贡献,以及客户在获得物流企业服务时所获得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客户价值贡献指标体系,从客户的当前价值与潜在价值两个方面体现。当前价值即已体现出来的价值度,包括客户对企业带来的利润,客户与物流企业的订单交易连续性,即合作的稳定性,客户本身的经营情况,客户对于物流企业的信誉情况,如付款周期、违约率等。另外,客户的潜在价值也不可低估。在大数据时代,挖掘已有客户的潜在消费能力,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数据型企业的制胜法宝。潜在价值指标包括客户对于企业交叉销售的可能性,战略合作能力,客户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发展潜力等。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的客户基本为企业客户,也有中小个体户零售商,但是明显区别于零售企业的客户群。形成客户满意度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而且一旦形成则较为稳固。如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而非短期合作,则考验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从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角度出发,笔者设定了几个指标:(1)物流成本。这是供应链企业关注的一个费用源。对实体经济而言,物流成本占据了较大的企业成本比重,因此,物流企业为供应链客户规划物流服务方案必须考虑运作成本。(2)服务承诺。这是指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性价比,承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必须做到,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3)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服务行业而言,服务的无形性、易逝性,使服务人员的重要性特别突出。工作人员的友好性、与客户的沟通能力,都是重要的客户满意度衡量指标。(4)客户投诉处理。这是服务行业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企业的影响面较大。处理好客户投诉,可为企业获得第二次客户忠诚机会,而处理不当将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是对企业口碑的损毁。案例:X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X物流企业是服务于服装行业供应链的大型物流企业,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下面从其客户关系管理流程、指标体系的应用,展示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3.X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X企业重点关注客户的“钱包份额”,即客户消费企业的产品占其所有消费的产品的比重,获取这类数据是该企业所关心的。只有了解自己客户的钱包潜力及目前企业占有的份额,才能进一步发掘客户的潜力。X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式营销活动、电邮、电话,对重点客户主动上门拜访,委托第三方进行市场调研等方式收集客户的“钱包份额”,对客户进行排序,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另外,分析现有客户持有企业产品的比例,统计产品在客户中的分布情况,与企业战略进行匹配,及时调整销售偏向策略。(1)物流企业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对供应链客户销售的是服务,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对客户满意度起到支撑作用的,必然是客户的服务体验。所以,提升物流企业服务品质,从服务本身的内容到服务人员的素质都是物流企业需要关注的。物流企业必须注重客户的拜访,维系好客户关系有助于弥补服务品质上的瑕疵。在客户服务过程中,物流企业必须减少客户的期望差,客户满意度在于其获得的服务与对于服务的期望的一个比较,如果落差过大就会造成客户不满意而流失,那么物流企业必须给客户一个明确的服务告知,而非夸大营销。(2)在与客户交流中,物流企业必须简化与供应链客户的交流环节,降低沟通成本,及时获取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4.指标体系的运用

第12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将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加速物流产业的改革与创新。宝供物流集团的发展战略就是信息化驱动战略。

下面摘自新闻媒体的报导:

*宝供储运--这么一个原本很小的民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竟然会这么执著。甚至,一些储运业的同行也不一定会理解或者赞同宝供储运的这种“另类做法”。然而,这种“另类做法”不但是宝供储运业务连续翻番、资产几十倍增长的关键,同时也正是我们之所以今天选择了宝供储运,而不是像一年前那样找一家证券企业或者航空公司来讲述“IT味道”的原因。

摘自《IT经理世界》杂志1999年8月笫15期《IT的味道--宝供储运的成长故事》

*在记者采访的众多物流公司中,无论是宝供的朋友还是宝供的对手,都对它的信息系统羡慕不已,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宝供依靠它获得了名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聚敛了不少的财富。从1994年底成立至今,短短6年的时间里,宝供的客户从最初宝洁一家发展到现在的40多家,其中多数是实力不菲的跨国公司。藏在这个非凡业绩下面的是宝供贯穿始终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在1997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不知道Internet为何物的时候,宝供就开始用它来“武装”自己的物流系统。

摘自《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8月《一个成功的典范--宝供物流》

*宝供这几年的发展很是有了些神话的味道,不仅拿下了40多家外资企业的物流业务,还吸引了众多目光关注他们信息化进程。第三方物流要做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全方位服务,所以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必由之路,而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所以宝供一直在进行内功修炼。

摘自《网络世界》2000年11月《宝供,扛起物流大旗》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建立世界级物流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企业以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物流公司必须拥有强大的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设计和运行基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效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帮助和推动客户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才能赢得关键性的竞争优势。早在1997年,在国内企业“许多管理者还不明确IT的确切含义,还不能够想像IT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什么作用”的时候,宝供物流公司便看到了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果敢地制定并启动“企业信息驱动发展战略”。短短五年时间,宝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五次飞跃”。

摘自《粤港信息报》2001年6月《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企业信息化与CIO

中国企业信息化正在蓬勃发展,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CIO-企业信息总监,随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担当的角色、承担的责职、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企业,CIO的职能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拓展,而发生分化和蜕变,素质上要求既懂技术,熟悉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发展趋势己从技术支持型提升到管理决策型,作为CIO对企业的业务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和接收新技术的能力,懂得如何将最合适的技术运用于本企业,能够合理安排技术投资的优先次序,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出色的分析和组织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整合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息运作架构,还要有规划、执行与管理长期计划的能力,这样的CIO才有可能提升为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成员,CIO的责职也从一个技术部门的业务范围的微观管理,进入到企业宏观规划的层面。

五年来,宝供物流从一个传统的储运公司转变为能提供集成化、客户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的物流企业的过程,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CIO也从电脑部负责人、计算中心主任、信息技术部经理到信息总监。而且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更多地参与公司战略规划与设计,并成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一员。作为信息总监的岗位设置,公司明确规定其常规性职责、协同性职责的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

常规性职责的工作目标如下:

1.制订、规划、设计、实施企业的IT发展计划.

2.善于把IT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结合.

3.IT技术策略的规划者和实施的组织者.

4对基础设备和结构(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稳定运行负责,并确保投资有效.

常规性职责的工作内容如下:

1.经常研究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进展,具有深刻的技术洞察能力,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出方案.

2.拟定及审核本部门的组织发展规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3.拟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4.检查、督促、帮助所属员工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开展工作,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

5.对每年预算的IT发展计划,负责组织安排.

协同性职责的工作目标如下:

1.从公司大局出发,协调处理本部门与公司其它部门的关系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与客户及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3.掌握所属员工的思想状况及工作状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招聘、考核、培训及发展所属员工,在权力范围内提名或审批所属员工的升迁、调动及奖惩。

协同性职责的工作内容如下:

1.决定IT技术实施和服务中的哪些部分需要自己开发,哪些需要外包。

2.与关键的IT产品及技术提供商和顾问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第13篇

摘要: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否拥有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首先,要认清一体化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其次,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实现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同时,要根据客户需求,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与客户共同寻求最佳服务方式,实现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服务,从完成客户指令到实行协同运作,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创新

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否拥有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都是从运输、仓储等功能切入物流市场的。要发展一体化物流,首先要认清一体化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1、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多个功能服务的简单组合,而是提供综合管理多个功能的解决方案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定义,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LOGISTICS)是运用综合、系统的观点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分发的整个供应链作为单一的流程,对构成供应链的所有功能(FUNCTION)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分别对各个功能进行管理;第三方物流(3PL)提供商是为客户提供多个物流服务,最好是将这些服务一体化的企业。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企业以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发展方向。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单纯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功能性物流服务的组合,扮演物流参与者(INVOLVED)角色;而是需要将多个物流功能进行整合,对客户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扮演的是物流责任人(COMMITTED)角色。

由于物流功能之间存在成本的交替损益(TRADE-OFF),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简单地就功能服务进行报价,而是要以降低客户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制定解决方案,并根据优化的方案进行整体服务报价。美国物流专家BOBDELANEY将物流定义为“管理移动和静止的库存”,认为真正的物流节省来自于通过库存管理和控制来降低库存水平。比如将美国平均销售库存期从1.37个月降到1.3个月,就可以节省物流成本250亿美元。但功能性物流公司只专注于自己提供服务的运输、仓储等功能领域的成本降低;而不能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管理移动和静止的库存”。因此,他们只能得到有限的成本节省,且很难持续;而不能提供优化整个或大部分供应链的物流解决方案,最多只是提供次优方案。

所以,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物流解决方案合理性的竞争。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必须对目标客户的经营状况、物流运作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透彻的了解,根据物流企业自身优势找出客户物流可以改进之处,为客户定制物流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这些,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

2、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目标,不仅仅是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而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CLM就一直在组织对企业物流绩效衡量和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研究。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8.2%,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能从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

实际上,货主企业的不同管理者对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理解各不相同。运营总监(COO)做出将企业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决策,常常只是依据第三方物流更具效率的服务价格与企业现有运作更高的成本之间的差别优势;市场总监(CMO)则看重第三方物流在提升服务和送达现有和新增市场的能力,以便提高销售额,与客户建立更好的长期关系;财务总监(CFO)愿意看到设施、设备甚至库存等资产从企业财务平衡表上消失,释放资金用于更具生产性的活动,即刻和不断改进企业的资产回报;信息总监(CIO)则常常因能够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系统与技术资源,避免自建系统不断升级带来成本和麻烦而高兴。

总的来看,物流外包可以使企业将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做更多自己擅长的,而将不擅长的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使企业的物流总监(CLO)可以不必拥有资源而能够控制物流运作的结果,并得到“一站式”物流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一方面,不要简单地与客户或竞争对手比服务价格,而是要让客户全面了解物流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客户的物流总监或更高层管理人员商讨物流合作问题,以便于在物流价值方面达成共识。

3、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客户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关系,而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既然一体化物流服务是管理的服务,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那么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收益就不应仅仅来自功能收费,而应该与客户分享物流合理化所产生的价值。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不按功能服务定价收费(TRANSACTIONALPRICING),而是采用成本加成(COSTPLUS)定价方法,即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达成协议,按物流成本的一定比例加价收费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减少对各功能服务分别报价的难度与风险,二是客户可以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起来分析物流成本,从而对自己的物流成本的了解更加清楚。

为了与客户及其供应链伙伴形成长期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越来越重视数据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可操作的物流活动数据,用于客户物流系统的计划、调度、绩效衡量、成本计算和报价。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常常与客户达成利益共享(GAINSHARING)协议,以合理分享物流改进带来的效益。这一联盟还可以包括客户的供应链伙伴,即客户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可以参与对物流的改进并分享由此带来的收益。

虽然我国现有的物流服务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以运输费、仓储费为指标的结算方式,但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仍应避免与客户纠缠于就功能收费进行讨价还价。要从客户物流运作的不足切入,与客户共商如何改进,让客户先认识到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带来的好处,再商谈合理的服务价格。实际上,客户因为物流合理化而发展壮大,物流外包规模自然会相应扩大,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之增加,物流服务的收益和规模效益必然会提高,这就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服务内容的创新

物流企业要在一体化物流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

1、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传统物流服务是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转移,是许多物流服务商都能提供的基本服务,难以体现不同服务商之间的差异,也不容易提高服务收益。一体化物流服务则应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

运输的延伸服务主要有运输方式与承运人选择、运输路线与计划安排、货物配载与货运招标等,仓储的延伸服务主要有集货、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贴标签、退货处理等,配送的增值服务主要有JIT工位配送、配送物品的安装、调试、维修等销售支持等。根据美国年度物流报告(STATEOFLOGISTICSREPORT),2002年第三方物流收入6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基于非资产的国内运输管理收入195亿美元,国际运输管理收入166亿美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基于资产的专用合同运输收入90亿美元,仓储及其增值服务收入169亿美元;物流软件收入30亿美元;可见基于非资产的增值服务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收益的主要来源。而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MERCER公司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1999到2001年的收入分解,运输收入占53%,仓储收入占32%,而物流信息与增值服务收入只占15%,说明我国的物流增值服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将企业物流外包的领域由非核心业务不断向核心业务延伸。一般来说,企业确定物流外包领域时,首先选择运输、仓储、配送等非核心业务,然后逐步延伸到订单处理、组配、采购等介于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的业务,最后可能涉及售后支持等核心业务。随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深入,企业会不断扩大外包范围,最终只专注于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最核心的环节。

2、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

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为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最终用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美国物流咨询公司LOGISTICSDEVELOPMENT研究发现,企业物流外包产生的成本节省取决于外包的一体化程度。如果企业只是简单地由第三方物流替代自营的物流功能,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运作专长,可预期取得0-5%的成本节省;如果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的物流流程,可预期取得5-10%的成本节省;如果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预期取得10-20%的成本节省。

MERCER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DAVIDBOVET指出,货主只有以更多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看待物流外包,才能发现其真正的价值;货主预期从第三方物流得到的关键增值利益来自供应链创新,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性;而要做到这一点,货主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建立共有目标、共享利益与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CTI物流公司不仅为通用汽车(GM)管理零配件进厂物流,而且按GM的采购订单从选定的供应商处采购零配件,组配后JIT配送到GM生产线,然后向GM收取包括采购费、物流运作费和一定利润的总体服务费用。这样就使CTI分担了GM的零配件库存占用与损坏风险,激励CTI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所以,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不仅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可以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超级秘书网

3、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

第14篇

1.1缺乏规范化的收入口径计算以及企业成本归集分配

我国目前针对物流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出台相应的、有效的办法,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在进行实际的核算过程中,主要根据《物流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物流企业会计制度准则》等。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致使物流企业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物流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多环节流动以及多群体互相合作方向发展。但是,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准则,同时,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于会计核算的有效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物流行业在实际的收入口径计算以及企业成本归集分配方面有很大的出入,进而使物流企业出现严重的误差[1]。在实际的核算收入过程中,收入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容易受到间接因素影响,导致客户的物品没有及时送到,容易发生物品丢失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所以,对于相关权责的划分以及实际营业收入的核算,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政策,较为常见的收入结算时间发生变更情况。将收入结算时间进行变更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缴纳税款的金额。

1.2频繁重复的纳税对会计核算精准性有影响

物流企业进行相关核算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物流行业的发票和税收,同时,也是物流企业会计进行结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符合物流行业营业税以及所得税的缴纳办法,同时,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存在重复收取的情况,给物流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依据中国物流行业以及联合大会的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大约占我国生产总值的25%,我国物流成本费用支出超出发达国家一倍还多。如此沉重的经济成本负担给物流企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等于给物流企业设置了强大的经济障碍。同时,我国物流行业没有专用的发票和税收票据,导致各种各样的发票盛行,一定程度上给物流企业会计结算带来了严重的限制[2]。

2针对我国物流行业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有效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分析,具体包括:物流企业建立集中的会计核算体制、物流企业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发展的优势。

2.1物流企业建立集中的会计核算体制

当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较为先进的核算模式是进行集中的会计核算,利用这种核算一定要以集中的会计管理模式为基本前提。在实际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集中建立物流企业会计核算部门,建立的部门要在保证总公司和子公司的使用权和财务大权以及资金运转权利的基础上。同时,在各个总公司和子公司设立专门的报账员,利用核算软件将总公司和子公司的核算业务进行集中化处理,全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督和管理。物流企业会计实行集中会计核算,有效地将物流企业的决策者权利以及执行者权利分离,进而将物流企业的财务信息全部公开。全面使用集中的会计核算模式,有效地将传统混乱的、滞后的会计核算进行集中处理[3]。

2.2物流企业运用集中会计核算发展的优势

物流企业运用这种集中会计核算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可以有效地适应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全面优化会计核算体制。(1)物流企业运用这种集中会计核算的优势是,可以有效地适应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物流会计核算模式和当前模式相比较,有效地将较为传统的、分散的核算进行集中处理,物流企业利用集中的会计核算模式,这种方式充满人性化。但是,物流企业受到各大经营项目的影响,物流行业业务的开展和关闭十分频繁,物流企业利用这种集中的、柔性的模式,有利于物流企业全面发展。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及时地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做出改善,依据相关的核算模式,将物流部门进行有机重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流企业全面整合。物流企业利用这种模式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充分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2)全面优化会计核算体制。物流企业运用集中的会计核算模式后,拓宽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有效地将物流企业的部门、物流企业的产品、物流企业的项目以及物流企业的业务进行全面核算,高效地将传统的物流会计核算进行精细化处理。利用这种模式可以将物流企业的管理费用发展、交通费用发展、企业的收入发展等,进行全面精细化的管理[5]。对于非常重要的客户进行及时的了解。例如,依据当前物流企业重要的服务内容,将合同成本、实际利润、其他费用支出、运输费用、财政指出费用等,进而高效地保证物流企业会计审核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3完善物流企业集中会计核算模式的思考

完善物流企业集中会计核算模式的思考,具体包括:规范化的收入口径计算以及企业成本归集分配制度的建立、物流企业建立统一的企业发票和税收。

3.1规范化的收入口径计算以及企业成本归集分配制度的建立

规范化的收入口径计算以及企业成本归集分配制度的建立,具体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全面将物流企业的收入口径进行明确计算;二是利用分摊成本的办法将物流企业的全部费用进行处理。(1)全面将物流企业的收入口径进行明确计算。我国针对物流企业收入的口径明确计算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出台的一项《关于有效提高我国当前物流行业全面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中相关条例不符合,存在非常大的不同。物流企业面对此种情况,要严格遵守物流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根据《意见》的相关条例进行统一价款的收取[6]。(2)利用分摊成本的办法将物流企业的全部费用进行处理。传统的物流企业会计成本费用制度和当前社会的物流企业分摊成本需求符合。因此,物流企业要及时更新有效的、新型的分摊成本的办法[7]。

3.2物流企业建立统一的企业发票和税收

物流企业建立统一的企业发票和税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发票,有助于避免重复缴纳税款的情况发生;二是在实际的缴纳税款过程中,要以统一税率为基础;三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1)物流企业建立较为统一的发票和税收,有效避免了物流企业重复纳税的情况。同时,将物流企业的增值税有效地控制在10%以下,给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选择机制,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营业税款或者缴纳哪种增值税款。为了将互联网经营模式全面实现,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要对物流行业的核算体制进行有效整合,对物流企业使用的有效发票以及企业的有效税收收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国家出台制度,充分以我国税务总局作为发票的名头,将物流企业所使用的发票进行统一更换,国家将物流行业的发票统一管理,既符合我国的一票到底的服务体系,同时,也给全国的物流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8]。(2)物流企业全面进行税率发展过程中,充分以统一税率为主要目标,进而在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中,保证运输税率在3%以上,充分结合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征税,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流企业的税负公平,尽可能地使物流行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利用认定管理的方式将我国物流企业的税务发票进行有效管理,允许物流企业自行使用交通工具。(3)根据当前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行情,对物流企业缴纳税款的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将物流企业发展和所缴纳的税款金额相关联,将物流企业缴纳税款的范围予以扩大,进而实现物流企业的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我国物流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本问题,尽可能地为物流企业所要缴纳的税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4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个性化服务;网络嫁接

2008年,中国物流企业遭遇了上游制造企业运量萎缩和运输成本提升的双重压力,劳动力成本、油价和土地使用税等也在大幅增加,物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据专家统计分析,目前已有超过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市场,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然而,在今年2月25日,物流业被宣布成为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据了解,此规划主要针对的是陆路运输企业、经营仓储和物流园区的企业以及进行综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重点突出对物流园布局的规划,全国共划分七大物流区,其中之一是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处于中部崛起中心武汉的物流企业该怎样发展呢?本文在分析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与优劣势后,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1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

从原来一部电话、几辆卡车就能赚大钱,到现在遭遇客户倒闭、弃货、运费收不回来,业务急剧下降而濒临倒闭的残酷现实,在金融危机面前,这些中小物流企业显得势单力薄。目前,武汉市的中小物流企业近万家,大多数是以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为单位分布的,比如:武汉东西湖舵落口物流园区是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及配套装务功能于一体的华中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武汉沌口物流园区是以省际物流集散功能为主,集货运配载、交易、信息服务、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于一体的,以陆路快运为特色的物流园区,一个这样的物流园区里就可以平均容纳几百个中小物流企业。

目前,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普遍现状是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能力弱、网点分布散等,这些也进而导致了物流成本较高、相互打压价格、货物超载、偷税漏税等行为,这些行为对其本身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更不利于整个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2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优劣势

武汉市处于中国腹地的中心,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400千米范围内,覆盖着45个中等以上的城市与1.83亿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具有很强的区域优势。中小物流企业主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武汉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以武汉为中心,沿国、省干道向外辐射,以各级公路联结县、镇、村,为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具有网络性和区域性特点,虽然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网络没有大型物流企业的那样广大,但从地域性分析,中小物流企业往往具有个性化和柔性化的特点,这种需求特点能较为容易地发挥中小物流企业灵活性的优势,能满足客户个性定制化的要求,给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总体上分析,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具有如下优势:组织结构简单,制定决策速度快,信息沟通与反馈便利,经营活动具有柔性,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有进行小规模定制化服务的能力等。

然而,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这些中小物流企业的劣势也日益突出,下面我们将从其四个方面来分析。

2.1网络覆盖面不广

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规模太小,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专线运输。例如,武汉市某物流有限公司,从事武汉到山东的专线运输,在武汉有四个网点,山东各个地级市都有一个网点,但是,只有武汉市江岸区和山东济南这两个网点负责运输和装卸货业务,其它网点只是负责揽货,如果公司承接了山东济南到湖北宜昌的货物运输订单,则需从济南运到武汉后,公司再联系其它从事武汉到宜昌的专线物流公司中转此货物。中小物流企业正是因为网络覆盖面不广,才导致了它们业务量不多、货源不稳定、单位运输成本过高等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2.2信息化水平偏低

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它们的业务拓展。目前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据调查,武汉市汉正西物流中心里的很多物流企业的通讯工具就只有几部电话,连一台电脑都没有,采用纸质记录货物信息,更不用说配套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由于信息化程度偏低,导致其不仅物流信息及时性差,而且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也不是很充分。

2.3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水平是物流企业规模和发展程度的综合体现,由于这些中小物流企业大多是以门面单独经营,规模小,信息透明度较低,无法准确及时地采集、处理和传送客户信息,不能很好的整合客户订单。有时为了达到满载必须等待,客户需求的准时性不能得到保证,而且由于物流设备的原因,货物的完整和完好性也缺乏保证,从而无法实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3对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建议

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生存下去。对于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3.1提供个性化服务

武汉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决策灵活和高柔性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选择产业链中大型物流企业经营的缝隙,实施高水平、差别化经营,获取区域的竞争优势。例如,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兴起了小丑快递,快递员打扮成小丑,为客户的恋人、朋友、亲人送去鲜花、生日蛋糕等礼品,在街上获得了100%的回头率,这样不仅为公司做了宣传,而且给顾客带来了惊喜。这种个性化服务,对在金融危机中艰难挣扎的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3.2扩展业务范围

武汉市中小物流企业大多从事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业务,这些业务的竞争太激烈,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得很小了,所以他们可以尝试扩展经营范围,比如增加货物包装、冷链物流、代收货款等新的业务,这样就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货物包装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是现代物流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邮政普通包裹平邮从湖北武汉到湖北宜昌1公斤内邮资是1.4元,挂号费3元,总计4.4元,如果客户自己没有将货物包装好,将加收6元的包装费,而用来包装货物的纸箱成本才几角钱,可以看出包装比运输的利润空间大得多。

3.3加快信息化进程

武汉也有很多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比如武汉物流网、武汉货运信息网、武汉114物流网等,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我们认为加强行业内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使整个武汉物流系统化,进而形成规模效益,对这些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资金充足的物流企业还应该建立与本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构建信息系统时,企业应该充分分析自己的现状,明确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提高公司业务工作的效率,必须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服务。此外,各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培养员工的技能素质,使他们能与新系统的运作完全接轨。

3.4实施网络嫁接战略

做物流就是做网络,没有好的网点布局的物流企业是很难在现代物流业中取胜的,物流业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化的服务网络系统。武汉市各中小物流企业的网络覆盖面太小,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实力将自己的物流网络辐射到全国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实施联盟发展战略,进行网络嫁接是非常明智的经营之道。处于同一个物流中心从事不同运输专线的物流企业可以结成战略联盟,实施网络嫁接,这样各物流企业不仅能集

中精力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而且扩展了物流网络,利于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亮军.关于中部崛起与“大武汉”物流中心建设的思考[J].理论界,2008(3):61-62.

[2]程恒堂.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市场,2008(19):10-11.

[3]傅蓉心,刘海林,傅蓉浣.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及发展探讨[J].企业经济,2006(8):177-179.

[4]杨文静,赵启兰.论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J].铁道货运,2006(7):9-11.

[5]戴发山,黄世秀.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选择[J].企业活力,2006(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