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技术创新范文

医学技术创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技术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学技术创新

第1篇

“创新理论”一词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解说。自20世纪初该理论提出以来,创新理论所表述的内容丰富而具体,涵盖技术、知识以及制度等诸多方面。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创新人才培养无一不是作为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我国的高等教育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不能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而要造就一批具有杰出思想、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实用性人才,就必然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的钟秉林校长曾经把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二是以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五是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六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创新型人才强调的是首创精神和超越能力。面对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险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敢于对已有知识、结论提出质疑、挑战,进行批判性思维;善于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创造性成果。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赣西地区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路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和江西省高职示范性专业,根据职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从2010年起,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修订与完善。按照“厚基础、知识面宽、更新内容、整体优化、加强能力、提高素质、减少课时”的思路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探讨。具体的做法是: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岗位能力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举措。强调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我院创立的“递进式144”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顶岗实践,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递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为中心,按“岗位素质”“岗位专业”“岗位技能”“岗位拓展”四个模块开展教学,按照“岗位认知仿岗实训岗位实践定岗实习”递次推进能力提升的四条培养途径,培养既适应专业岗位,又有广阔领域发展前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独到之处就在于为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参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强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创新课程标准为基准。

淡化专业,推行能力和素质教育。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往执行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多地倾向于专业化标准,与培养技术技能型的医学检验创新型人才目的相距深远。为此,在做出市场调研、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和设置进行整合,以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两条主线,维持教学总量基本不变,仅在所开课程门类进行调整。突出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增加部分选修课程,将基础性、验证性的实践教学内容缩减整合,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时的比例。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编排上,突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结合,使能够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融入社科类课程。调整后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体现了地方性与应用型、综合性与复合型、适应性与多类型的特点,既能满足为赣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现地方特色的需求,又在整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

2.以创新实践教学为重点。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手段在于实施有效实践教学。为此,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比例就显得意义非凡。具体的做法是将我院现有的基础、药学、医学检验各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营造大学生创新试验区,纳入行业标准,引导学生早期接触工作任务;率先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实行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医院实践“教、学、做一体化”。下一步,将依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的契机,集中学校与校企合作方的优势资源,打造融医疗、卫生、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让教师、学生从课堂走出去,深入基层、接触社会实践,将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课堂教学和社会服务中,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3.以创新教学方法为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去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创新型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题探究式、案例分析式等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极为有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有利于创造性和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就尝试过“PBL———问题式”学习法,采取“一堂课一个问题”的教育模式,课前教师向学生发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写出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内容。PBL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遇到不可预知的问题时,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寻求解决方案。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4.以创新师资队伍为核心。

实施创新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推进我院医学检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制定了各项政策和制度来确保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发挥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从本地区引进专家学者、行业能手从事专业教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医院或行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能及时地把握行业的新动向,将实践过程中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融入教学之中。二是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增加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来我校从事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工作,使本教学团队中不断注入新思维、新方法。三是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相关奖励政策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特别是要提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参与到相关行业进行实践锻炼。四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职能教学团队。

5.以营造创新型大学文化为灵魂。

第2篇

关键词:医学科技创新 医院 图书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43-02

医院图书馆在实际发展的时候,能够满足医院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主要因为医院图书馆中包含各类医学信息,此时,医院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医学科技创新手段提升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好服务。

1 医学科技创新对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在创新医学科技的时候,创新目的就是对生命本质、过程等进行探索,是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医学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医院图书馆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对于医学科技创新工作而言,与其他科学技术创新不同的是,虽然不能直接显现出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图书馆的发展,具有较为良好的科学意义与社会效益,对医院图书馆长远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在每一次创新医学科技成功的时候,医院图书馆都能形成一个新的管理体系,引进新医学理论与技术指导,不仅能够推动医院的发展,还能为医疗人员提供较多学习知识,使其在发展的同时,得到有效支持[1]。

2 医学科技创新的特殊性

即使医学科技在迅速发展,并且具有与数学、物理学等相似的程序,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与自然科学或是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是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在医学科技创新的时候,其最大特征就是: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能够对最复杂的生命进行研究。在人体生命发展阶段,不仅不能利用物理学科对其进行研究,还无法利用化学科学对人体规律加以解释,更不可以应用生物学的规律说明,这就显现出医学科技技术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医学科技能够对未知、曲折的生命规律等进行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多,例如:民族健康工程、人类身体健康水平研究等,在不断经历失败的同时,也会总结经验教训,使其能够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医学科技在创新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医学信息资源的应用,保证能够利用医学科技提升医院的发展水平[2]。

3 医院图书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图书馆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包含着医疗知识,融入了较多医学科技内容,对医院的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首先,图书馆是医院文献信息的核心,无论是临床知识,还是论文撰写内容,都在医院图书馆中,同时,还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在临床实践中,医院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医学知识,在提高医务人员医学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医院核心竞争能力。再次,医院在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会在图书馆中搜集较多知识,在此过程中,图书馆中的电子阅览室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并且能够制定系统性以及完整性的授课内容,使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有效提升。最后,医院图书馆在发展的同时,不仅受到医学科技的影响,还能促进医学科技的创新,因此,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大力创新医学科技,不断改善医学科技,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使医院图书馆向着更好方向发展[3]。

4 医院图书馆发展医学科技创新策略

在医院图书馆与医学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医学科技的创新,不断完善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制度,进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4.1 争取医院的全方位支持

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争取医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o论是经济上,还是人力上。首先,医院图书馆要积极引进先进医学科技,为医疗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并且要取得良好认可。其次,医院领导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重视与支持医学科技的应用,重视支持医院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医院图书馆要积极汇报工作,向其他领导请示,争取发展创新的支持。最后,为了医院图书馆能够向着更好方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不断引进资金,加大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保证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质量[4]。

4.2 发挥医院学科作用

医院学科主任与各个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图书馆建设工作加以重视,充分利用好这一知识化,信息化的平台,积极开展医学科技创新交流会议,到其他先进性较强的医院学习,在医院与医院之间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提升医学科技在医院图书馆发展中的应用效率。

4.3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由于医学科技是较为特殊的,信息量很大,仅仅依靠医院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是难以满足医疗人员需求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与邻近的图书馆相互联系,建立共享体系,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效率。

4.4 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在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较为重要 ,不仅需要及时对医学科技进行创新,还要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保证医疗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图书阅读设备搜索想要的信息,服务于临床科研与教学。

5 结语

医院图书馆的发展与医学科技之间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类先进技术的引进,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体系,使其得以较为良好的进步。同时,要重视各类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技能,不断创新医学科技,达到促进医院图书馆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迟明.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7):13-15.

[2] 皮海清.科技兴院背景下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2.

第3篇

多样化的技术转移活动是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环节,中关村园区自诞生起,就一直进行着技术转移活动。近20年的技术转移活动造就了如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繁荣。今天多元化的技术转移活动非常活跃。去年,我们做了一个中关村技术转移的战略研究,通过对中关村40多个单位的调研,归纳出了中关村技术转移的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情况。

组织创新

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衍生企业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转移活动中,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衍生企业是中关村实现原始性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于我国需要提高技能的传统产业,研究院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来实现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另外还有很多原始性创新其市场是潜在的,而面对潜在的市场,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冒风险,此时大学和科研单位的衍生企业就显得尤其重要。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衍生企业不仅在实现着技术转移,而且在开辟着新的市场。

历史上的衍生企业有北大方正、清华紫光、联想等,今天有中科院遥感所等。这类公司所开发的技术大多有原创性、跨越性,其市场大多是潜在的,是中关村园区里进行纵向技术转移,实施原始创新的重要力量。

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中心、工程中心

当前产学研合作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大学和企业合作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或者联合研发中心,这是技术的需求方与供给方最为有效的对接方式之一。比如清华大学与企业联合设立近80个实验室,自动化所与企业联合共建工程中心,农科院饲料所的共建计划等。

孵化器与大学科技园

在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中,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作为技术转移的有效载体快速发展起来。孵化器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作用方式。直接的就是企业来到孵化器和科技园直接孵化大学的科研项目,间接的就是孵化企业,由被孵企业实现技术转移。

中关村已有各类孵化器46家,有大学科技园11家。如今这些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各具特色,比如清华科技园以孵化加创投为特点,北科大科技园追求“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中科院自动化所中自孵化器为企业提供实现技术转移的综合服务。

由大学或科研院所派生的专职技术转移的机构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由中关村管委会和中科院联合创办的技术转移机构――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各大学的科技开发部。

现在一般大学都有科技开发部,如清华的校地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各大学的科技开发部目前还主要在做管理工作,需要在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方面往前迈进。

独立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

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比较低,而大学对商业运作又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持有方和技术的需求方经常会产生一些合作沟通问题,因此第三方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产生是必然的。在中关村比较典型的有:中国医药技术联盟――中国医药科学成果转化中心――华创阳光医药公司,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后者把对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和对服务对象的咨询管理业务结合了起来,把融资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到一起为技术转移提供服务。

模式创新

多种方式联合推动中试环节

在我国各类技术转移活动中,中试环节投资断档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与我国国情紧密相连的企业创新能力问题,也有认识问题(如谁应该是中试环节的投资主体等)以及体制问题(如何分担中试风险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困扰着技术转移活动的方方面面。

中关村科技园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科研机构联合大企业共同承担中试工程;技术联盟推动中试;还有少量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中试生产线,提供综合服务,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理化所建立了10条生产线。但是像这样有能力建设中试生产线的大学院所毕竟是少数,因此不应认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本身必然要承担中试职责。

战略投资人与政府采购共同支撑新技术应用

目前,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中关村的嘉博文公司。他们就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与政府取得了合作,政府对其进行了推广应用。

以承接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为契机推动技术转移

以承接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为契机推动技术转移也是中关村的一种模式创新。比如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共同承担了国家一些重大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股权设计

由于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授让方往往不能接受技术转让方的高报价,而技术转让方又担心低报价会失去可能应得的收益,并由此造成技术转移的障碍。

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股权设计,可为防止这些情况起一定的作用。比如,番当生物公司的“弹性股权”设计,既降低了企业授让技术的初始成本,又可以保证技术转让方的利益随着“不确定性”的消除和真实市场效益的获得而逐步实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达成了以技术入股方式实施技术转移的协议。

其他技术转移方式

比如通过企业并购获得技术与团队,技术许可与技术转让(发达国家最常用方式,但对技术成熟度、社会信用和企业接受能力要求较高),为实现政府目标而设立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等。

把握技术转移的客观规律

多样化的组织创新与模式创新首先源自市场需求的拉动,其次源自企业、大学和政府三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选择和相互适应(机制体制创新),同时它遵循着技术生命演进周期的基本规律。

对技术生命周期的认识

技术转移活动发生在技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依客观规律,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承担者。基础研究最前端的主要是大学和科研院所,如果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话,那么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企业至少应该主导商业原型的开发,而小批量的产品和中试批量产品更应该是以企业为主导。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些误区,确立几点正确的认识:当前我国促进技术转移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企业的投入向技术生命周期前端环节延伸,至少延伸到商品开发环节,才可称之为“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更容易在教育/科研体系和经济体系的交汇处产生,政府的政策要积极扶植交汇处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另外在科技与经济两个体系的交融初期,中介机构的作用是重要的。

技术转移遵循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

技术转移是一种经济行为,因此它遵循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供需关系规律:从中短期的市场周期看,大多数情况下买方的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而由卖方的一个新技术创造一个新市场的情况属于特例。

其次是价格规律。技术是一种商品,技术转移是一组商业交易行为,因此无论技术转移发生在技术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必然涉及有关“技术定价”、“技术所有权转移”、“当事人利益分配”以及相应的交易契约问题。

第三,技术转移活动的有效普及与规范,依赖于交易主体各方的成熟程度。如果行为主体缺乏市场意识,不懂、不会、没有交易能力,那么再完备的交易规则都无用处。

技术转移遵循特殊的交易规律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技术转移同时遵循特殊的交易规律。

首先,以“不完全契约”应对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完全契约是指交易的所有行为和后果都估计到了,交易条款覆盖了全部,如果有一方不能履行条款,第三方可以强制执行。但是在技术转移过程当中,由于其不确定性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在交易条款中把所有问题都覆盖,此时要设立一个适应机制,要通过不断变化来调整交易当中碰到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契约。

其次,相对于“成本法”、“预期收益法”而言,风险投资商采用的“实物期权法”更适合用于对技术定价。

最后,技术转移是“强个性化”的交易行为,强制制定几个统一标准(如价格)或模式的方式不适合于技术交易,因此要尊重、保护来自技术转移第一线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

制定并实施技术转移战略

目标与实施原则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兼顾各类参与主体的利益及各级政府的目标,贯彻协同创新理念,加强合作,实现科技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在制定和实施技术转移战略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中关村开放试验室工程

这是由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发起的。开放试验室依托园区内高校/院所和转制院所的重点实验室而建,以行业应用为导向,向企业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分析与检测;解决研发与技术难题;共建共性技术平台、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制标准;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等。

政府对开放试验室的创建和发展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对服务合同补贴50%;运行满一年评估合格者可获50万元补贴;与企业联合共建共性实验室、工程中心可获资金支持;与企业共同承担国家或北京市的重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可获配套资金支持。

到2007年7月,已有21家实验室挂牌,为69家企业提供了80项服务:检测类53项,技术攻关类11项,重大研发项目16项。

产业技术联盟促进办法

产业技术联盟主要是指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学/院所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进行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

为促进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文,出台了一些促进办法。政府对技术联盟的主要促进措施包括:专利申请费和维护费补贴;创制标准补贴;共建国家工程中心、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等,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共建专业化国家产业基地,给予房租补贴、建设贷款贴息;对列为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政府采购的自主创新技术与产品,给予资金支持;校企联合定制培养人才,给予资金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编写产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等;支持共建展示中心,整体参加国际性展会。

目前中关村已有的产业技术联盟主要有:

龙芯产业联盟:计算所、中软、中科红旗、曙光、海尔等联合成立(2002.12) 。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电信研究院、移动、网通、普天联合成立(2004.10)。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天地互联、清华比威、网通等(2005.2)。中关村CRO产业联盟:万全药业、军事医学科学院等(2006.7)。数字电视产业联盟:凌讯华业、清华大学、海尔、广科院等(2007.6)。

百家企业创新试点

最近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实施了百家企业创新试点。这个试点工程旨在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推出一批自主品牌,培育一批企业家,即“四个一批”。试点内容主要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包括制定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并形成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和产业化,通过参加产业联盟实现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

试点方法主要是需求导向,双向试点。所谓双向是指企业根据试点工作目标和内容的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政府集成至少11项措施支持试点企业,同时为代表性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探讨政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方式。

目前,已收到的企业试点实施方案中,有37家提出了有关产学研合作的内容。

促进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经济转轨时期政府面临的双重挑战

市场不发育、不成熟与市场失灵的问题并存;政府中仍存在着旧体制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与新体制下的新职能、新工作方式手段不熟悉、不到位的问题并存。两个并存的问题使我国政府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加复杂的局面。

地方政府在双重挑战中的主要责任

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是发达国家中政府必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则不仅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还要承担培育市场、缩短市场发育的自然历史过程的责任。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工看,培育市场主体的责任更多应由地方政府承担。

要充分认识在基础性制度创新之后,培育微观主体的市场意识和规范市场行为的长期性和细微性。由此要求支持性政策设计精细、到位、可操作。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小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新时期,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重视小学生口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

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尤其是四五六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把握这一时期小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具体的,要重视口算的训练与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运算思维和计算能力。口算不同于常规的笔算、计算等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口头演算、大脑思考完成的。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计算教学的效果,就务必要加强口算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口算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敏捷、快速计算的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们计算的能力和技能。口算往往是要求学生口脑一体,思维活跃、运算灵活,这对学生的计算思路和计算技巧的开发是很有帮助的。

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开展口算训练,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提高口算的准确率与成功率。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其次,在口算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们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对此,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有趣的口算游戏或活动内容,让学生们被口算练习所吸引,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大幅度提升口算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们掌握口算的技巧与方法,切勿陷入“结果论”的误区中。在平时的口算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必须向学生们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即方法大于结果。掌握正确、简洁和有效的口算方法与技巧,是口算教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把握好上述难点问题,就可以帮助广大小学教师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提升口算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运算思维和能力。

二、优化计算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们的计算兴趣

兴趣总是最好的老师,而方法则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在高年级的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方法”的寻找与“兴趣”的培养。一方面,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计算教学的效果,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和资源,维持教学的高水准;另一方面,培养小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和爱好,是帮助他们提升计算能力的最佳选择。

例如,在五年级的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之后安排十分钟的自主题目计算,倘若还是按照过去那种传统的计算题目和方法,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这时,如果设置主题鲜明的计算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以游戏和练习的心态进行题目的解答、计算,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小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因为孩子们总是爱玩儿的。所以,类似这样的课堂计算教学活动或游戏,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值得尝试和应用。再比如,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计算中涉及到的数字改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事物,然后附上数量,这就可以使得计算更加形象化,更加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诸如此类,都是要改变过往的传统计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更加自由、欢快的参与到计算练习和学习中。当学生对计算感兴趣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会主动加强计算的学习和训练,这比一堂严肃的教学课更有效果。

三、注重“生活化”计算教学,培养学生们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大都处于7-12岁的阶段,天性中的活泼好动是抑制不住的,而这恰恰可以成为计算教学利用的策略。比如,在计算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计算”的观念,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事物、人物和自然的观察,并自觉的采用学习到的计算知识进行演算和运算,形成固定的、良好的计算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但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观察也必然上一个台阶。所以,引入生活元素,提升计算教学的有用性,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们与计算学习的距离,而且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浓重的生活气息,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活的场景和情境往往是小学生最为亲近的,也是他们最没有压力的。将生活元素与计算教学相结合,就可以利用这种“轻快”与“融洽”,进而帮助学生们融入计算学习的语境、情境和氛围,培养积极的计算学习习惯和思维。同时,鼓励学生们把学习到的计算知识用以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生活化”的计算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要求,更是对小学生天性和乐趣的尊重,也是提升计算教学效果的不错选择。

参考文献:

[1]余夕凯,刘娟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1).

[2]王媛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两个注重”[J].学周刊,2012(3).

第5篇

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计算机课程缺乏兴趣。其结果是计算机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在我校,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仍然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在课堂上做完教师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后,如果教师变换一下题目,很多同学就又不知所措了。因此,"重传授知识,轻自主研究实践"的传统计算机教学已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要求。

二、对医学院校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思考与建议

1、教学理念的改革

首先,学校要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建设,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给与绝对的支持。可以适当提高该课程的学时,学校机房提供充足业余开放时间。其次,计算机教师的观念要转换。计算机教师应该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及教学核心内容有全新的认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需要全面、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技术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能使学生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培养他们在计算机应用与处理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同时能将计算机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为此,教师要走向社会,深入医院等相关单位做调查研究,了解社会上的用人单位需要用到那些计算机人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学信息化已是医学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了解国内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学生就业需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紧扣时展步伐和社会需要,是培养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医学院校应为大学新生介绍医学信息化的发展和趋势,教学案例的设计也应选取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突出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我校目前采用了江苏省医药类院校计算机规划教材。该教材中将医学信息标准化、常用医学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计算机网络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纳入授课内容之中,对医学院校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引导知识技能的模式,如多媒体和网络部分,以介绍简单的医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医学信息搜索引擎的使用等实例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另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可以采取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内容分级对待。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删除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内容,譬如说windows对文件的管理。除了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操作外,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计算机起点比较低的学生,尽量从简单的基础知识介绍起,授课学时给与增加。譬如在讲解对于Excel软件的使用时,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授课内容外,可以给部分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使用Excel软件进行医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可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项目案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组织教学为主,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去探索和完成项目,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学习转变为在教师组织下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软件时,先授予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然后从网上网罗一些有趣的PowerPoint例子,让学生具体地去分析该幻灯片的基本操作,模拟相应的效果去制作新的幻灯片。学生以自己的审美眼光进行作品的设计构思,老师的课堂主导转变为"授人以渔"的全程引导,以此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再譬如,在教师指导下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讲授word操作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电子病例,或者和专业相关的电子板报。每个学习小组先就该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要达成的目标并做出运作规划。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明确学习目标及计划,以便于明晰分工、统一行动。各学习小组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各小组间再交流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丰富与完善自身的学习成果。对电子板报排版的过程就是对Word软件中段落设置、字体设置、图片设置,页面设置等一系列知识点的复习和回顾。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轻松掌握了Word软件编辑文本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板书+多媒体"式的课内授课形式外,我校还引进的清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建设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教室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教学平台上包含了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等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为学生自学提供良好平台的同时,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校目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采用无纸化的考试方式。试题包含理论和上机,理论由20道选择题、10题判断题、10题填空题组成,占50分。其余为操作题。考试时,学生进入考试系统答题。考试系统自动选题,自动配题,自动评分。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占30%。平时成绩由上机实验、平时小测验以及课后作业构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学生上机实验作为平时上机实验成绩;学生的课后作业可以通过项目设计成绩来考核;平时的小测验通过考试系统来进行。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这种考试有一定的弊端,考试形式和省等级考试形式一样,完全是一种应试的考核。可以对考试形式加以改革:首先是以通过等级考试为前提,所有的教学安排要紧紧围绕学生能通过此次考试为要求;其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中,应有部分题目结合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考题形式上,除了现有的操作题之外,可以考虑体现计算思维的题材,另一方面也应有鼓励学生想象的思考题。再次可以定期举行计算机信息技术技能竞赛。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幻灯片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展示学生素质。最后学生成绩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降低最后期末考试的权值,提高平时成绩的权值。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成为计算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改革

一、研究背景

除去极少数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拥有成功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经验外,大多数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没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校的一种,其本身的办学质量和生源质量与本科学院有一定差距,加上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性质,该专业毕业生会面临较严峻的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市场整体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创业机会较多,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独立学院应针对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从而在推动文化产业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缓解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从教学目标层面上来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尚未制定针对文化产业市场环境的教学规划,没有将岗位需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现有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技能,学生的专业能力尚未达到企业需求,更难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从课程体系层面上来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其中专业课又分为基础、核心和理论课程[1]。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创新创业课程大多归属于公共课范畴,没有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割裂,学生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从教学活动层面上来看,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学活动大多是邀请文化产业内专业人士,或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校讲座。从西方高校丰富的教育经验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系统性的学科规划基础上,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讲座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但有限的时间内举行的活动没有课程体系做保障,不足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深刻影响。

(二)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素养不足从教学观念的角度来看,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依赖于其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多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以理论灌输式教育为主,重视完成教学规划而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轻视学生个性,导致学生因自主艺术设计活动的缺乏而难以发挥自身创新思维。从教师能力的角度来看,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在毕业后就来到学校工作,大部分教师缺乏校外求职经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创新创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几乎都来源于教材,缺乏对社会环境的掌握,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缺乏实践价值。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不足,学生难以用专业课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在文化产业市场的创新创业中,专业知识的实际价值难以有效发挥[2]。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所占比例小独立学院虽然拥有较多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能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但相对应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数量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仅有艺术设计能力,却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许多构思中的创新创业项目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条件的支持,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产生过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极少有学生真正开展过创新创业项目。由此能够看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往往因内部或外部条件影响而无法实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学校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是困扰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3]。

三、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针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学校应通过培养其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倡导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并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从以下方面增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首先,应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价值,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艺术设计涉及空间环境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独立学院应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坚持围绕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确定独特的身份定位。学习国外高校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开展如工作室、订制等艺术设计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开办创新创业中心,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做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做到思维和精神的培养,拥有创新创业精神,即便学生不开展创业项目,也能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创业精神教育为主导,开办创新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并鼓励学生与业内专业人士直接交流接触,从而在交流和实践过程中养成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再次,基于艺术设计专业课内容,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知识类型众多:一方面,基于文化产业市场特性需要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有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需要掌握金融、营销、理财等必备的经济知识。学校不仅要注重向专业课程的回归,而且要通过选修课程、专家讲座等方式实现创新创业知识的扩展,丰富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同时,要通过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以推动教育与行业的融合。

(二)多主体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需要三个主体共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需要依托各项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独立学院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制度,允许有完善创新创业规划的学生休学创业并给予相应指导,从而构建弹性的创新创业环境。此外,学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交流,为学生提供社会创业实践渠道,丰富既有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引进社会中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专家人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优势在于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条件与资源。企业应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与独立学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外部环境支持,使创新创业教育能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与此同时,校企合作中应着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派遣优秀员工入校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传授在职场中获取的真实经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创业实践能力。可以采取全过程双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为学生配备两名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予以指导,并共同开展专业实训、定岗实习、项目创新等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应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营造全民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政府应重点通过教育立法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制度基础,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办事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保护初创企业融入自由的市场竞争。同时,要设立初创企业发展中心,为以学生为代表的人群提供咨询服务,进而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7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 创新教学 泛在学习

本论文为西安工程大学2014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数字化时代的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依托于现代数字技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数字艺术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数字艺术不仅是对人类理性思维的展现,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视觉以及听觉效果。当前,随着数字艺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艺术将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之一。[1]在产品设计专业进行数字艺术教学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于推动产品设计专业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艺术的概念

广义的数字艺术泛指一切由电脑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数字艺术能够实现对语音、文字、图像以及其它要素的合理整合并加以合理利用,最终形成的艺术能够依靠现代网络体系进行传播。当前,数字艺术作品的形式包括了交互媒体设计、虚拟现实设计以及数字影像技术等诸多方面。狭义的数字艺术主要指的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有关的一切设计、影音、动画以及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数字艺术是以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全新的传播媒介作为基础的,是人类理性思维与艺术巧妙融合为一体的产物。加强产品设计专业数字艺术教学改革,适应时代特点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数字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数字艺术教学时,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首先,缺乏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培养。这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上。在对学生进行数字艺术教育时,主要课程是围绕着了对数字艺术工具的教学开展的,在进行具体教学时,计算机教学部分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这样就容易产生技术教育等同于数字教育的误解,这不利于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次,由于数字艺术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其知识储备不再局限于艺术一个领域。但是,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仍旧拘泥于艺术专业一个领域,这对于数字艺术教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2.资金有限,设备落后

数字艺术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字艺术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备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数字艺术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必须能够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教育教学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但是,在学校进行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学校需要建设的方面很多,致使用于进行数字艺术硬件设施的资金十分有限,导致了数字艺术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在教学时,由于受到硬件设施的严重制约,教学工作缺乏时代性,使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导致教学工作与社会发展脱节。

3.实践教学存在严重不足

数字艺术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短板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艺术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往往使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进行理论教学工作,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工作;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导致了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对实践教学无从下手,有意识地避免实践教学环节。其次,缺乏实践基地。当前高校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实践基地迟迟难以成行,也导致了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极为不利。最后,在进行数字艺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与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盲目性。由于数字艺术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采取闭门造车的做法,造成与社会生产脱节,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产品设计专业数字艺术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1.加快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为了尽快提高产品设计专业数字设计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字艺术教学工作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校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新兴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和联系,尽快在影视、网络媒体以及游戏制作等多方面领域拓展数字艺术的应用空间,尽快为数字艺术打开市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全面理解数字艺术设计的内涵,特别是交互媒体设计等,能够根据产品设计专业数字设计的外延型以及拓展性,构建其与科学技术融合的最佳模式,通过数字艺术教学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提高数字艺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其次,在进行数字艺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要能够从教学设施、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为数字艺术教学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将课堂作为推动数字艺术和科学技术融合的重要舞台。最后,企业应该发展成为数字艺术的堡垒,产品设计专业在进行数字艺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能够使艺术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循环演进,推动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字艺术专业是集数字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中叶,是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他涵盖了艺术、科技、文化、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2]就此而言,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数字艺术教育改革时,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工作。数字艺术作为一种作品,是对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展现。在进行数字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培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外在形式与思想内涵的有机统一。

3.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方法中的项目指的是完成一项具体的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把握住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整个过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采用项目式数字艺术教学时,教师的地位相比于其它教学方法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是在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以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的方式完成数字艺术知识的学习。[3]项目式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法,在进行数字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与企业环境相互融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的数字艺术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行数字艺术创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结语

文中系统分析了数字艺术的概念,并就产品设计专业数字艺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产品设计专业数字艺术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也势必会不断拓展,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数字艺术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飞:《从艺术设计到数字艺术设计――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考》,《艺海》2010年第8期,第92页。

[2]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探微――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装饰》2013年第12期,第125页。

[3]刘莱智:《艺术设计教学创新与市场互动》,《职教论坛》2012年第33期,第76页。

第8篇

首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合作性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上,大多数的艺术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课堂讲课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合作性教学作为现阶段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各个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以4~5人一组的形式加以划分,让他们对于同一个设计主题加以讨论,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艺术设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激发每个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说合作性教学方式对提高艺术生的艺术修养、集体意识以及设计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注意对学生创造思维素养的培养,所谓创造性素养是学生创作思维的来源,也就是说,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艺术设计学习中。创造性素养作为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对艺术设计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艺术教师应该在确保艺术设计学生掌握艺术文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锻炼他们对周围新事物的敏感度,让艺术学生成为可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并具有较高创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最后,艺术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加强创造原理的教学。虽然艺术设计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理论知识依然是艺术设计实践的基础,对艺术设计创造性原理的学习可以让艺术设计学生更加了解艺术创作活动的操作程序,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方法和手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水平。比如,艺术教师在讲述某一艺术设计作品时,可以从艺术设计创造原理的介绍开始,让学生理解何为移植、变性、聚合、完满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对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原理和技巧,将艺术设计创作的品位提升。

第9篇

关键词:大数据;艺术设计教学;个性化;决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我国教育领域将向前跨出一大步。艺术设计是高校各学科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个专业,大数据能够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能够推动艺术设计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文章以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目标,以期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数据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

1.大数据浅析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具有教学数据规模大、教学数据形式与来源多样化、教学数据体系动态化且复杂、数据提供了价值巨大的服务四大特点。大数据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利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者得出大数据能够影响教育的结论。如,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能够让教师迅速找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材,淘汰与社会脱节的教材。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前,教师只能自己主观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疑问;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能够以具体的数据作为参考,如,数据显示电子书籍中的某部分被看过多少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对教学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2.大数据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

大数据之所以能够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是因为其本身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更是现今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经途径。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大数据能够给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多的教育决策建议与个性化教学方法,从而从更深层次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艺术教育改革的成效

1.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数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大数据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与创造过程中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与本质,能够举一反三。大数据能够给学生提供浏览更多艺术设计作品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艺术设计的美的成果,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投身到创作中。每一款设计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或者工艺等方面,都反映出了设计者的艺术素养,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大数据,有利于教师重视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还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艺术之间的关联,确定对艺术的认识,总结艺术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不能代替学生去看、想和做。如果把现成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难以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习惯于照搬照抄,不会创新。把大数据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学生能够形成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和多变性的设计思维。大多数教学目标的完成、设计作品的创作,要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得以实现。如,在平面构成形式训练中,大数据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处理问题;更能够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思考。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规则,敢于思考和联想,才能够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大数据教学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采取命题式发散和非命题式发散两种形式,有效利用有意发散和无意发散。这两类方法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没有束缚,处于放松的状态,并将这一状态贯穿在学习中,最终设计出最佳的制作方案。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应该应用好大数据,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基础,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冯春辉.大数据促进艺术专业教育变革.邢台学院学报,2014(2).

[2]赵姝淳,孙曙辉.大数据技术及其在艺术专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

第10篇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特长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因材施教,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摆脱老师的“说教”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课堂上老师摆脱 “说教”意识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先进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段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设计艺术的规律和方法,因此,现代设计专业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型”的课堂、“互动型”的课堂。在教学中需要老师转变角色,变教导为引导,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交流、互动,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见解、闪现的思维设想,并加以引导、鼓励。同时,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等)缓冲或替代老师的单独表演,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连贯性。特别是设计创意课程的教学,须根据学生设计创意过程中不同思维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为目的,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开拓,真正有利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时,学生总会说“我什么也想不出来”、“思维怎么也打不开”、“老师,还是提供一个范本吧”等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老师没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缺乏设计思维的想象力,离开书本、离开老师就不懂设计、不会思考。因此,老师应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逼迫”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中找出主题的新关系,寻求新的设计思维、设计手段。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引导学生去提炼主题内容的关键概念,寻求本质的“问题”。如“它(主题)是什么”、“它(主题)像什么”、“它(主题)要说什么”等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去问“问题”、找“问题”,抓住主题的核心概念。比如进行“生命”主题的图形设计时,可引导学生去提“生命是什么”、“生命像什么”、“生命要怎样表现才恰当”等问题,让学生运用类比、意象、联想的思维方式进行想象,并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画出各种不同的表现生命内涵的创作草图。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地创作着他所见、所想、所感。此后,学生就敢于思考,敢于用“问题解决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想象。

创作主题的把握是从对“问题”的思考来切入的, “问题”意识是创作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能主动进入对设计主题的思考,从而逐步实现课程教学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三、实训时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教学的实训项目虽不多,但利用实训项目来全方位地组织课程的实践教学,却大有文章可做。实训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而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实训项目教学需要指导老师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创造性实训氛围,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实践中整合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素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它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所以,容易错、容易混淆的知识应该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自主”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给予提示的。实践经验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教师在实训时,应只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学生在此间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除了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外,最好不要“全权”。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今后独立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1篇

1.1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实践理念相结合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的教育方式,能否对学生今后创新创业有指导意义呢。以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展示设计为例,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展示设计师成长项目训练,通过将专业课程项目化融入“创新实践”教育方式,以本校每年召开的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设计为载体进行,让学生进行“真枪实弹”式的实践。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分析一些优秀的展示设计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激发学生浓厚的设计兴趣。其次,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师工作实践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设计,开发一些“兴奋点”,慢慢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新理念。再次,项目化教学,主要通过将学院的工商模拟市场活动展示摊位设计项目作为研讨与学习的主题,结合本学院的整体形象设计不同方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研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获取知识、训练技能,从而形成能力。课后,要求每个学生给学院提供展示摊位设计稿,由学生互评,然后老师点评修改,学院相关部门给出反馈意见,学生还需按照学院要求进行设计作品完善。最后,设计整理出一套展示设计方案并写出设计总结。这种根据一个真实项目为主的教学方式,被称为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展示设计要与企业的品牌文化、企业的风格定位、价格定位、销售渠道、市场进行有目的的结合,使艺术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融合,提升设计能力,这也是培养展示设计师的快捷通道。

1.2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理念相结合

专业教育渗透创业理念。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业思想,形成创业思维,树立创业意识。再以展示设计课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展示策划和市场定位,添入校园创业者的内容。以本院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为载体,让学生以创业者的角色来做出展示策划和创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从“市场———价格———活动详情———盈利模式”等内容上,大家都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与学生互动中教师简要讲述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知识,并评出优秀方案。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也让专业教学充满创新性和灵活性。

1.3考核模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同样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例如,展示设计专业课就是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通过完成整套设计项目,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核心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

2“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训教学的结合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创新艺术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汉语方块字的笔画影响,在记忆英语这样的拼音文字时感到困惑和茫然,不知道如何记忆这一连串的拼音文字。大多数初学英语的学生面对单词只是ABCDEFG这样一个字母接着一个字母的反复、机械的死记硬背。结果好不容易勉强记住的单词,刚过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忘记地差不多了。面对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所剩无几的状况,学生感到气馁、无奈和苦恼,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尝试和摸索,在这方面稍有探究,偶有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1.利用拼读规则帮助学生忆记词汇

运用拼读规则教学单词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则来培养学生利用拼读规则独立拼读和记忆单词的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拼读规则,我在教学单词时反复讲解拼读规则,使之“固化”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我教学“face”一词时,告诉学生字母a在开音节中的发音,学生就能根据这个发音规则很快读出并记忆该词。学生再碰到含有开音节字母的a的单词就能根据开音节单词的特点读出并记忆单词,收到较好的效果。

2.利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记忆

使用直观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就是利用直观教具,比如实物、图片、玩具、幻灯片、简笔画以及手势、动作、表情等教学单词。直观教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概念词如fruits, food, cloths, furniture 等类的单词就可以采用实物、图片、玩具、幻灯片、简笔画进行教学。如,在教学 “pear”一词时,我一边拿出一个梨一边读这个词,要求学生先听清楚正确读音再跟读单词,然后独立地读出该词。学生能独自正确读出单词后,我拿出两个梨并读出复数形式pears,学生跟读复数形式。然后交替拿一个和两个梨要求学生独立地读单、复数词。当学生能独立读出单、复数时,我拿一个梨,说 What is this ? It is a pear.”然后拿出两个梨说 “What are these? They are pears.” 再就以上句子进行师生问答和学生相互问答。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pear一词的单、复数的同时,知道怎样在句子中运用这个词。

另外,我在教 please, down, up, go, come, smile 等体态语词时,不但亲自用手势、动作、表情进行教学。我还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进行手势、动作和表情表演,边做边说,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寓教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解释法进行词汇教学

运用解释法进行词汇教学就是使用学过的、简单的、常用的、熟悉的单词来解释新的单词。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单词的特点采用同义词、反义词、短语等进行解释。比如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单词:(1)difficult: hard用同义词解释 (2)narrow; not wide用反义词解释(3) similar: almost the same but not exactly the same用短语解释。这样通过解释法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有效的复习、巩固已学词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及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利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

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就是通过具体单词讲解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帮助学生记忆新词。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把这种词汇教学法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教学:(1)同根词,比如pleas(高兴)--please--pleasant--pleasure care(爱护、关心)--careful--careless(2)前缀,比如mis--(错)--mistake --misunderstand dis--(相反)--dislike--disagreement(3)后缀,比如--ist(人)--artist--scientist -y(--的)--windy--cloudy (4)合成词,比如 saw(锯)+mill(工厂)= sawmill(锯木厂) sand(沙)+storm(暴雨)=sandstorm(沙尘暴)

5.创设情境进行词汇教学

创设情境进行词汇教学是指根据单词的意义需要,创设学生日常熟悉的情景进行词汇教学。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单词,可以准确理解词义、用法和搭配等。比如在教学单词“stick””时,课前准备胶水、一张纸和一根木棒。在教学过程中我一边把纸涂上胶水贴在黑板上一边说:“I can stick this piece of paper on the blackboard”.然后拿出木棒说:“This stick is mine ”。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一句话里的stick 意思是“粘贴”,而第二句话里的stick 意思是“木棒”。再如,在教学单词“disabled”时我说了下面一段话 “Sam was a boy. He liked riding a bike. One day when he was riding a bike, he hit a car. His leg was hurt badly. From then on he had had to sit in a wheelchair and never stood up. So Sam was disabled. 听了这段话后学生明白了 “disabled” 的意思是“残废的”。通过这种创设语言环境的方法教学单词,学生对单词意义的理解更为准确、全面,对单词的印象更为深刻、具体。

6.归类法教学词汇

归类法教学单词就是在教学新词的过程中,把新词纳入到学过的、相关的旧词系统中,形成更大的单词系统。比如:我在教学“grandson”时,就有意识请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学生很快列举了“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grandpa, grandma”等词。看见学生们面对黑板上他们列举的这么多词很有成就感的表情,我又趁机补充了“granny grandchild granddaughter” 三个相关的词,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表示亲属关系的单词系统。这样,学生通过对所学的单词进行复习整理和知识建构,在词汇的系统中分类记忆单词,条理明晰,记忆深刻。

第13篇

【关键词】教育创新 改革 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1-01

引言

对如今的社会而言,个人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而个人的素质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因此教育对于而今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怎么样去培养好一代又一代的祖国的花朵呢?创新就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具备丰富的学习经验,并学会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对自己身心有益的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1.根据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与数学知识密不可分的,而今数学知识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具备广泛的作用,其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日常教学当中,联系生活中的例子,不但通俗易懂,还可以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还可以学到以前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数学知识。利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起来具有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减少了内心的学习压力。此种感觉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形成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萌发出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智力以及其思维都还处于不断地发展的阶段,但是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对于这些刚刚记事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不易明白的,特别是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更是让小学生绞尽脑汁还是无法理解。在实施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举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到圆形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抽象概念的含义,就要联系生活中圆形的例子,利用多媒体的效果将学生周围圆形的实物展现在课堂中,方便学生理解。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

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在学习中的人来说,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成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其儿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学习环境对于学习的效果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能开发人的智力因素,使学生的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我们要怎样让学生自觉的学会自主创新呢?这离不开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呈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当然还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形成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自主地去学习,同时大胆地发表其意见,发挥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最佳参与效果。教师是课堂环境的主导者,他们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论怎样,教师作为教学环境的主导者,应该积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潜藏在内心的积极因素,促进他们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举个例子,小学一年级的“元、角、分”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开展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买卖小游戏,调动学生的新知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将知识寓于游戏中的教学方式,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本文所提到的教育改革以及创新,所指的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我们要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自由学习,大胆发言,这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的核心所在。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采取对话交流的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耐心听取学生的答案或意见,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增加课堂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例如,对于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教师可以学生带来萝卜,在课堂上分成小组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再帮助他们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具体指向,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心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新课内容;在课堂的进行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实践,在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的同时,学会探究。

4.促进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只有当事人(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才是深刻、难忘的,不会那么容易忘记或是忽略的。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的过程,对于很多事物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观念,也喜欢询问关于万事万物的为什么,教师若不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将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然而,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门学科,仅仅通过书本上的结论性知识是很难达到学习效果的。因此,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帮助他们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技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心态和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思考和实践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当然,教师在促进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大胆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视角看待问题,进而在实践操作中开展各方面能力的训练,真正成为探索的主动者和知识的发现者。例如,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如果教师仅仅是自导自演,然后让学生背下公式,不仅会使学生产生乏味和厌学心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将其慢慢淡忘。教师若是引导学生将梯形纸板裁剪下来,让学生分割梯形为之前学过的其他图形,再通过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出来,相加起来,将会使学生记忆深刻,还教学生学会了分割图形求面积的方法,对学生将终身受用。

5.结束语

根据以上所述,作为教育者的真正意义是要去引导学生,就是我们要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望别人给他们答案。

第14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数学 生动活泼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第1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创新学分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华(1976- ),女,山东济南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装饰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壁画研究与制作。(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改课题“艺术设计创新材料与工艺展示与应用”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JGYB1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21-02

一、创新学分的概念

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完成的教学计划之外的学分,是在各项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一定创新意义的成果后,通过申请和认定获得的学分。创新学分具有四个特点:创新,即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新假设、新的研究领域、新的视角,用全新的突破进行实践;计划学时之外,即课堂之外,超出教学计划的部分;成果,即运用创新在不同途径领域取得的成绩,包括竞赛、论文、专利、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形式;认定,即不同途径的不同成果,给予不同层次的学分认定。

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创新学分的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艺术与科学的综合应用是核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标准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艺术设计教育不仅在于技术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设计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经济中,企业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艺术设计行业更是处于创新产业的前端领域。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艺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时代的要求与艺术学科的本体发展,在给定的学制内培养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是目前各艺术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除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开设实践创新类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外,很多学校还设立了创新学分,创新学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能力培养的对象是各学科门类的学生,具体到各门类,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内涵并不一致,现有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及竞赛主要面对理工科学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于理工类大学里的艺术专业来说,学校制定的针对理工科的创新学分办法很难适用于艺术类学科。设立一套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学分体系,是尊重学科特色发展的科学发展的体现。

三、创新学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重点

1.创新学分系统的基本框架。创新学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由创新项目、学分申报、学分认定、学分记录四部分构成。学校制定创新学分的具体实行管理办法是建设对应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在创新项目中进行实践锻炼后,进行学分申报,教师根据管理办法给予学分认定。教务部门进行学分的审核归档等后续工作,创新学分纳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的审核指标。这四部分构成了一个关联整体,环环相扣,每一项都关系到每一个学分的取得。在相同的框架下,不同艺术设计方向创新学分的具体内容不同,具有各自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创新项目的制定和学分的认定两个方面,建设符合各自专业方向发展的创新学分系统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2.创新学分系统的重点。创新项目和学分认定是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系统的实质内容,是系统成败的关键点。两者涉及面广而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不断更新和完善。

创新项目,是系统的基本载体和主要内容,是完成创新学分的根本途径,学生要通过其完成创新实践的锻炼,得到能力的培养。创新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项目外延广泛,涉及科研、教学、技能、实践等众多领域。从具体表现形式上分为五类:展演竞赛、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发明创造、社会实践。每一类项目下又有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子项目,且艺术设计各方向有着不同的内容,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其次,项目具有延展性,处在不断更新中。不同领域的创新实践在数量和内容上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随着社会对学生实践创新的关注,相关部门和企业针对学生的科研课题、展演竞赛等项目都在不断增加,并且延伸到艺术设计各个方向。

学分认定,是创新能力最终的表现形式。科学认定学分是保证创新学分系统有效实施的前提。由于学分的认定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分值的高低标示着创新项目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不同项目的积极性,必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保持一致,面对创新项目的不同等级,合理分配分值,从而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展开创新能力锻炼,是学分认定的主要任务和根本内容。

三、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学分的特色体现

1.创新项目的特色。对综合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创新项目进行分析,因其与社会各行业的实践创新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内容丰富、获取渠道广泛的特色。在项目的五大分类中,展演竞赛和社会实践项目内容最为丰富,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内容。以展演竞赛为例,单从主办单位来看,有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官方及非官方行业协会和组织、相关企业等不同级别、不同方向的单位。主办的各种展演竞赛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学生可以在不同层次的比赛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政府职能部门和官方协会主办的赛事规模大、持续性强、社会认可度较高,但数量相对较少。非官方行业协会和组织以及企业主办的竞赛规模较小但数量多、针对性强、涉及面广,近些年在质量和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展演赛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例如,由中山华帝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华帝工业设计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影响力遍及国内外三百多所高等院校,在行业和高校中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些展演竞赛中,学生得到锻炼,举办单位从中受益。企业在行业中得到宣传,而且参赛作品为他们的设计创新输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双赢的局面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2.学分认定的特色。由于艺术设计各个方向涉及的创新项目侧重点不同,因此综合各因素制定的学分认定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认定标准体系庞大复杂,这是由艺术设计专业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的,每一项科研项目都有相对应的学分认定标准。其次,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分层制定不同的认定标准。例如,装饰艺术设计方向的创新项目,竞赛较少,展览较多;平面艺术设计方向,竞赛较多,展览较少。两个方向的学分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

四、艺术设计专业设立创新学分面对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关于创新项目。(1)艺术设计专业创新项目的数量众多,质量却参差不齐。以影响力较高的设计网站“设计在线”的设计竞赛栏目为例,仅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的平面艺术设计方向的相关竞赛就有十几项。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权威的知名展览赛事也有打着竞赛的旗号实为得到创意方案而举办。还有一些民间协会组织以展览大赛的名义,出版相关作品集,只要交了报名费,作品都能入选。像这样的创新项目,根本目的不在于学术的发展,毫无创新和实践的意义。面对不同质量的展演竞赛,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库,把不同层次的比赛列举在库中,并且不断补充和更新。学生可以从中查阅不同专业方向的展演赛事的详细资料和信息,在资料信息的说明中对主办单位、评审专家、参展对象、知识产权等要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给予专业的建议。(2)学生实践项目中会有许多与创新并无太大联系的社会实践项目,对这些项目的评定存在着困难。对创新项目的认定要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面对众多的实践项目,必须要围绕创新的主题展开。(3)创新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在很多展演赛事中,学生作品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例如,前面提到的“华帝工业设计大赛”的征集启事里(2012第七届华帝工业设计大赛)就明确说明“获奖作品归主办方所有,设计者享有署名权,主办单位享有对方案进行注册保护、再设计、生产、展示、出版、其他形式的宣传等权益”。面对这种现象,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4)各专业方向创新项目的数量不平衡,热门的专业方向,如平面专业、环艺专业等,创新项目较多,而冷门和新兴专业则相对较少。

2.关于学分申报。(1)学生在项目的申报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去创新,甚至是为凑够学分,随意参加几个竞赛、找一些单位开实践证明,这样的学分申报有悖于创新学分设立的根本目的。究其原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认识不到学分背后更重要的是能力锻炼。教师要加强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学分设立的意义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进行创新实践。(2)学生对学分申报缺乏目的性和规划性。对创新学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主动性,还不足以很好地完成创新学分的研修。有些学生盲目地参加与自己知识结构不一致的相关实践。专业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合理规划,申报能有效锻炼创新能力的项目和有益于专业学习的项目。

3.关于学分认定。(1)出现项目分值分配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各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项目涉及面广而杂,在学分的认定上,会出现各项目的分值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学生纷纷涌向分值高、易操作的项目,从而影响了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分的认定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要加强项目之间的横向对比,把纷杂的项目进行科学划分,将不同层次的项目与分值分配以科学的方式挂钩。(2)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创新学分的解释和教育不足。创新学分由于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研修的,没有专业教师进行一系列地教学指导,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又很难对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教育。面对这种状况,应该指定相关专业方向的骨干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进行创新学分专业指导。

4.关于学分记录。(1)在学分的录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学分录入和审核的不严肃。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学分是软性指标,碍于情面给予学生不应给的学分,使得创新学分的研修流于形式。建议建立一支有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监管小组,有效监管。(2)学分的归档制度不完善,使得学分审核工作难以开展。创新学分的归档内容除了成绩单外,还应该有相关学分申请、中期检查、学分审核、成果资料等补充材料。充分的材料归档从一定形式上可以督促创新学分的有序进行。

完善的体制和有效的监管是确保创新学分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创新学分的设立,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落到实处。这个过程,无疑增加了相关教学部门和教师的工作量,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保障。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制度和监管下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将创新学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