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技术创新范文

医学技术创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技术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学技术创新

第1篇

“创新理论”一词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解说。自20世纪初该理论提出以来,创新理论所表述的内容丰富而具体,涵盖技术、知识以及制度等诸多方面。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创新人才培养无一不是作为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我国的高等教育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不能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而要造就一批具有杰出思想、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实用性人才,就必然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的钟秉林校长曾经把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二是以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五是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六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创新型人才强调的是首创精神和超越能力。面对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险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敢于对已有知识、结论提出质疑、挑战,进行批判性思维;善于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创造性成果。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赣西地区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路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和江西省高职示范性专业,根据职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从2010年起,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修订与完善。按照“厚基础、知识面宽、更新内容、整体优化、加强能力、提高素质、减少课时”的思路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探讨。具体的做法是: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岗位能力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举措。强调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我院创立的“递进式144”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顶岗实践,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递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为中心,按“岗位素质”“岗位专业”“岗位技能”“岗位拓展”四个模块开展教学,按照“岗位认知仿岗实训岗位实践定岗实习”递次推进能力提升的四条培养途径,培养既适应专业岗位,又有广阔领域发展前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独到之处就在于为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参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强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创新课程标准为基准。

淡化专业,推行能力和素质教育。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往执行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多地倾向于专业化标准,与培养技术技能型的医学检验创新型人才目的相距深远。为此,在做出市场调研、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和设置进行整合,以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两条主线,维持教学总量基本不变,仅在所开课程门类进行调整。突出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增加部分选修课程,将基础性、验证性的实践教学内容缩减整合,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时的比例。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编排上,突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结合,使能够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融入社科类课程。调整后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体现了地方性与应用型、综合性与复合型、适应性与多类型的特点,既能满足为赣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现地方特色的需求,又在整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

2.以创新实践教学为重点。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手段在于实施有效实践教学。为此,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比例就显得意义非凡。具体的做法是将我院现有的基础、药学、医学检验各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营造大学生创新试验区,纳入行业标准,引导学生早期接触工作任务;率先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实行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医院实践“教、学、做一体化”。下一步,将依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的契机,集中学校与校企合作方的优势资源,打造融医疗、卫生、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让教师、学生从课堂走出去,深入基层、接触社会实践,将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课堂教学和社会服务中,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3.以创新教学方法为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去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创新型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题探究式、案例分析式等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极为有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有利于创造性和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就尝试过“PBL———问题式”学习法,采取“一堂课一个问题”的教育模式,课前教师向学生发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写出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内容。PBL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遇到不可预知的问题时,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寻求解决方案。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4.以创新师资队伍为核心。

实施创新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推进我院医学检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制定了各项政策和制度来确保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发挥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从本地区引进专家学者、行业能手从事专业教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医院或行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能及时地把握行业的新动向,将实践过程中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融入教学之中。二是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增加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来我校从事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工作,使本教学团队中不断注入新思维、新方法。三是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相关奖励政策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特别是要提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参与到相关行业进行实践锻炼。四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职能教学团队。

5.以营造创新型大学文化为灵魂。

第2篇

关键词:医学科技创新 医院 图书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43-02

医院图书馆在实际发展的时候,能够满足医院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主要因为医院图书馆中包含各类医学信息,此时,医院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医学科技创新手段提升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好服务。

1 医学科技创新对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在创新医学科技的时候,创新目的就是对生命本质、过程等进行探索,是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医学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医院图书馆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对于医学科技创新工作而言,与其他科学技术创新不同的是,虽然不能直接显现出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图书馆的发展,具有较为良好的科学意义与社会效益,对医院图书馆长远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在每一次创新医学科技成功的时候,医院图书馆都能形成一个新的管理体系,引进新医学理论与技术指导,不仅能够推动医院的发展,还能为医疗人员提供较多学习知识,使其在发展的同时,得到有效支持[1]。

2 医学科技创新的特殊性

即使医学科技在迅速发展,并且具有与数学、物理学等相似的程序,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与自然科学或是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是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在医学科技创新的时候,其最大特征就是: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能够对最复杂的生命进行研究。在人体生命发展阶段,不仅不能利用物理学科对其进行研究,还无法利用化学科学对人体规律加以解释,更不可以应用生物学的规律说明,这就显现出医学科技技术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医学科技能够对未知、曲折的生命规律等进行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多,例如:民族健康工程、人类身体健康水平研究等,在不断经历失败的同时,也会总结经验教训,使其能够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医学科技在创新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医学信息资源的应用,保证能够利用医学科技提升医院的发展水平[2]。

3 医院图书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图书馆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包含着医疗知识,融入了较多医学科技内容,对医院的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首先,图书馆是医院文献信息的核心,无论是临床知识,还是论文撰写内容,都在医院图书馆中,同时,还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在临床实践中,医院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医学知识,在提高医务人员医学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医院核心竞争能力。再次,医院在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会在图书馆中搜集较多知识,在此过程中,图书馆中的电子阅览室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并且能够制定系统性以及完整性的授课内容,使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有效提升。最后,医院图书馆在发展的同时,不仅受到医学科技的影响,还能促进医学科技的创新,因此,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大力创新医学科技,不断改善医学科技,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使医院图书馆向着更好方向发展[3]。

4 医院图书馆发展医学科技创新策略

在医院图书馆与医学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医学科技的创新,不断完善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制度,进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4.1 争取医院的全方位支持

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争取医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o论是经济上,还是人力上。首先,医院图书馆要积极引进先进医学科技,为医疗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并且要取得良好认可。其次,医院领导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重视与支持医学科技的应用,重视支持医院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医院图书馆要积极汇报工作,向其他领导请示,争取发展创新的支持。最后,为了医院图书馆能够向着更好方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不断引进资金,加大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保证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质量[4]。

4.2 发挥医院学科作用

医院学科主任与各个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图书馆建设工作加以重视,充分利用好这一知识化,信息化的平台,积极开展医学科技创新交流会议,到其他先进性较强的医院学习,在医院与医院之间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提升医学科技在医院图书馆发展中的应用效率。

4.3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由于医学科技是较为特殊的,信息量很大,仅仅依靠医院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是难以满足医疗人员需求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与邻近的图书馆相互联系,建立共享体系,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效率。

4.4 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在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较为重要 ,不仅需要及时对医学科技进行创新,还要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保证医疗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图书阅读设备搜索想要的信息,服务于临床科研与教学。

5 结语

医院图书馆的发展与医学科技之间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类先进技术的引进,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体系,使其得以较为良好的进步。同时,要重视各类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技能,不断创新医学科技,达到促进医院图书馆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迟明.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7):13-15.

[2] 皮海清.科技兴院背景下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2.

第3篇

多样化的技术转移活动是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环节,中关村园区自诞生起,就一直进行着技术转移活动。近20年的技术转移活动造就了如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繁荣。今天多元化的技术转移活动非常活跃。去年,我们做了一个中关村技术转移的战略研究,通过对中关村40多个单位的调研,归纳出了中关村技术转移的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情况。

组织创新

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衍生企业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转移活动中,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衍生企业是中关村实现原始性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于我国需要提高技能的传统产业,研究院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来实现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另外还有很多原始性创新其市场是潜在的,而面对潜在的市场,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冒风险,此时大学和科研单位的衍生企业就显得尤其重要。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衍生企业不仅在实现着技术转移,而且在开辟着新的市场。

历史上的衍生企业有北大方正、清华紫光、联想等,今天有中科院遥感所等。这类公司所开发的技术大多有原创性、跨越性,其市场大多是潜在的,是中关村园区里进行纵向技术转移,实施原始创新的重要力量。

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中心、工程中心

当前产学研合作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大学和企业合作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或者联合研发中心,这是技术的需求方与供给方最为有效的对接方式之一。比如清华大学与企业联合设立近80个实验室,自动化所与企业联合共建工程中心,农科院饲料所的共建计划等。

孵化器与大学科技园

在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中,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作为技术转移的有效载体快速发展起来。孵化器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作用方式。直接的就是企业来到孵化器和科技园直接孵化大学的科研项目,间接的就是孵化企业,由被孵企业实现技术转移。

中关村已有各类孵化器46家,有大学科技园11家。如今这些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各具特色,比如清华科技园以孵化加创投为特点,北科大科技园追求“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中科院自动化所中自孵化器为企业提供实现技术转移的综合服务。

由大学或科研院所派生的专职技术转移的机构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由中关村管委会和中科院联合创办的技术转移机构――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各大学的科技开发部。

现在一般大学都有科技开发部,如清华的校地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各大学的科技开发部目前还主要在做管理工作,需要在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方面往前迈进。

独立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

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比较低,而大学对商业运作又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持有方和技术的需求方经常会产生一些合作沟通问题,因此第三方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产生是必然的。在中关村比较典型的有:中国医药技术联盟――中国医药科学成果转化中心――华创阳光医药公司,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后者把对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和对服务对象的咨询管理业务结合了起来,把融资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到一起为技术转移提供服务。

模式创新

多种方式联合推动中试环节

在我国各类技术转移活动中,中试环节投资断档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与我国国情紧密相连的企业创新能力问题,也有认识问题(如谁应该是中试环节的投资主体等)以及体制问题(如何分担中试风险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困扰着技术转移活动的方方面面。

中关村科技园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科研机构联合大企业共同承担中试工程;技术联盟推动中试;还有少量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中试生产线,提供综合服务,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理化所建立了10条生产线。但是像这样有能力建设中试生产线的大学院所毕竟是少数,因此不应认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本身必然要承担中试职责。

战略投资人与政府采购共同支撑新技术应用

目前,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中关村的嘉博文公司。他们就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与政府取得了合作,政府对其进行了推广应用。

以承接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为契机推动技术转移

以承接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为契机推动技术转移也是中关村的一种模式创新。比如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共同承担了国家一些重大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股权设计

由于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授让方往往不能接受技术转让方的高报价,而技术转让方又担心低报价会失去可能应得的收益,并由此造成技术转移的障碍。

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股权设计,可为防止这些情况起一定的作用。比如,番当生物公司的“弹性股权”设计,既降低了企业授让技术的初始成本,又可以保证技术转让方的利益随着“不确定性”的消除和真实市场效益的获得而逐步实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达成了以技术入股方式实施技术转移的协议。

其他技术转移方式

比如通过企业并购获得技术与团队,技术许可与技术转让(发达国家最常用方式,但对技术成熟度、社会信用和企业接受能力要求较高),为实现政府目标而设立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等。

把握技术转移的客观规律

多样化的组织创新与模式创新首先源自市场需求的拉动,其次源自企业、大学和政府三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选择和相互适应(机制体制创新),同时它遵循着技术生命演进周期的基本规律。

对技术生命周期的认识

技术转移活动发生在技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依客观规律,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承担者。基础研究最前端的主要是大学和科研院所,如果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话,那么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企业至少应该主导商业原型的开发,而小批量的产品和中试批量产品更应该是以企业为主导。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些误区,确立几点正确的认识:当前我国促进技术转移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企业的投入向技术生命周期前端环节延伸,至少延伸到商品开发环节,才可称之为“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更容易在教育/科研体系和经济体系的交汇处产生,政府的政策要积极扶植交汇处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另外在科技与经济两个体系的交融初期,中介机构的作用是重要的。

技术转移遵循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

技术转移是一种经济行为,因此它遵循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供需关系规律:从中短期的市场周期看,大多数情况下买方的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而由卖方的一个新技术创造一个新市场的情况属于特例。

其次是价格规律。技术是一种商品,技术转移是一组商业交易行为,因此无论技术转移发生在技术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必然涉及有关“技术定价”、“技术所有权转移”、“当事人利益分配”以及相应的交易契约问题。

第三,技术转移活动的有效普及与规范,依赖于交易主体各方的成熟程度。如果行为主体缺乏市场意识,不懂、不会、没有交易能力,那么再完备的交易规则都无用处。

技术转移遵循特殊的交易规律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技术转移同时遵循特殊的交易规律。

首先,以“不完全契约”应对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完全契约是指交易的所有行为和后果都估计到了,交易条款覆盖了全部,如果有一方不能履行条款,第三方可以强制执行。但是在技术转移过程当中,由于其不确定性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在交易条款中把所有问题都覆盖,此时要设立一个适应机制,要通过不断变化来调整交易当中碰到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契约。

其次,相对于“成本法”、“预期收益法”而言,风险投资商采用的“实物期权法”更适合用于对技术定价。

最后,技术转移是“强个性化”的交易行为,强制制定几个统一标准(如价格)或模式的方式不适合于技术交易,因此要尊重、保护来自技术转移第一线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

制定并实施技术转移战略

目标与实施原则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兼顾各类参与主体的利益及各级政府的目标,贯彻协同创新理念,加强合作,实现科技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在制定和实施技术转移战略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中关村开放试验室工程

这是由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发起的。开放试验室依托园区内高校/院所和转制院所的重点实验室而建,以行业应用为导向,向企业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分析与检测;解决研发与技术难题;共建共性技术平台、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制标准;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等。

政府对开放试验室的创建和发展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对服务合同补贴50%;运行满一年评估合格者可获50万元补贴;与企业联合共建共性实验室、工程中心可获资金支持;与企业共同承担国家或北京市的重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可获配套资金支持。

到2007年7月,已有21家实验室挂牌,为69家企业提供了80项服务:检测类53项,技术攻关类11项,重大研发项目16项。

产业技术联盟促进办法

产业技术联盟主要是指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学/院所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进行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

为促进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文,出台了一些促进办法。政府对技术联盟的主要促进措施包括:专利申请费和维护费补贴;创制标准补贴;共建国家工程中心、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等,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共建专业化国家产业基地,给予房租补贴、建设贷款贴息;对列为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政府采购的自主创新技术与产品,给予资金支持;校企联合定制培养人才,给予资金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编写产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等;支持共建展示中心,整体参加国际性展会。

目前中关村已有的产业技术联盟主要有:

龙芯产业联盟:计算所、中软、中科红旗、曙光、海尔等联合成立(2002.12) 。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电信研究院、移动、网通、普天联合成立(2004.10)。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天地互联、清华比威、网通等(2005.2)。中关村CRO产业联盟:万全药业、军事医学科学院等(2006.7)。数字电视产业联盟:凌讯华业、清华大学、海尔、广科院等(2007.6)。

百家企业创新试点

最近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实施了百家企业创新试点。这个试点工程旨在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推出一批自主品牌,培育一批企业家,即“四个一批”。试点内容主要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包括制定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并形成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和产业化,通过参加产业联盟实现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

试点方法主要是需求导向,双向试点。所谓双向是指企业根据试点工作目标和内容的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政府集成至少11项措施支持试点企业,同时为代表性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探讨政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方式。

目前,已收到的企业试点实施方案中,有37家提出了有关产学研合作的内容。

促进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经济转轨时期政府面临的双重挑战

市场不发育、不成熟与市场失灵的问题并存;政府中仍存在着旧体制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与新体制下的新职能、新工作方式手段不熟悉、不到位的问题并存。两个并存的问题使我国政府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加复杂的局面。

地方政府在双重挑战中的主要责任

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是发达国家中政府必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则不仅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还要承担培育市场、缩短市场发育的自然历史过程的责任。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工看,培育市场主体的责任更多应由地方政府承担。

要充分认识在基础性制度创新之后,培育微观主体的市场意识和规范市场行为的长期性和细微性。由此要求支持性政策设计精细、到位、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