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理财论文范文

理财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理财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理财论文

第1篇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

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

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

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

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

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

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

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政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第2篇

关键词:预算假设;绩效预算;预算目标;预算编制技术

编制政府预算是各国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的核心阶段,公共部门基于对未来预算年度不同的假设提出预算请求,如有的部门可能根据业务量的需要申请资源,有的根据其认为可以获得的资金做出申请,有的可能是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组合。结果是预算申请基于不同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部门预算数额之间差距悬殊,而要求预算办公室或财政部门做出不同的反应。很显然,这样做不仅有悖于政府理财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还人为增加了预算编制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避免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假设上的分散性,编制预算之前政府制定统一的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种政府预算假设理论概述及评价

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预算假设:一是当前服务预算。其基本思路是假设既定项目不发生任何变化,部门现时的预算被用作新预算的基础,任何增加预算的申请都仅仅是为了满足其增加的运行成本,如在人员、原材料供给等方面成本的变化。换句话说,政府承诺继续现在的所有项目,履行或有义务。运用这种预算假设时,预算编制可以看作是在以往的基数之上添加或者去掉一个增量,财政部门重点论证的是增量的合理性。二是固定最高限额预算,也被称为现时服务承诺的一种替代方法。在这一假设体系中,首先在整个政府范围内设置资金限制,然后把这一限制分解到部、局和其他子单位,自上至下规定每个预算部门使用的资源限额,本部门的一切支出被固定在此框架中。其优点是获得的预算申请汇总起来不会超过预期的最高限额,有利于财政部门从总体上控制资源,缺陷是资金在部门之间可能分配不均。三是“无限制”的预算或“蓝天”预算[1].假如各部门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其需要,这时其预算申请又将如何?这种假设对预算申请设计了几种“倘使…将会怎样”的方法,例如,如果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将会如何或者在某特殊领域的项目改善了又怎么办?这一假设并不等同于缺乏预算指导,其目的在于促使各预算单位将其潜在的需求信息全部显现出来并排序,财政部门可以充分比较和论证,统筹考虑。

以上三种预算假设在不同体制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侧重。建立在前两种假设基础上的预算编制既可以避免增加预算赤字,又可以缩小财政部门与各预算单位之间讨价还价的余地,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因而在经济稳定、财源稳固的时期较适用。事实上,最高限额预算假设其限额的制定和分解依据并不能完全脱离预算单位以往的基数,而往往是以满足现时服务为前提的。但其缺陷在于:预算管理部门本身对于项目的变化不能提供实质性建议,由于缺乏资源分配的详细信息,表面看来似乎在预算决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如可以掌控预算限额的分配和审议预算增量,但实质上正是由于缺乏必要和详尽的项目信息,最终大多形成以部门申请意见为意见的局面,在整个预算决策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第三种预算假设则鼓励预算单位暂时不考虑公共资金方面的制约,通过论证实施某一项目的必要性,充分表达其在公共支出领域的偏好,极大地增强了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性。对于决策部门来说,可以作为更加满意的资金水平上的讨论基础,当然如果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则有可能会超过决策者的经济和政治能力而不能实施。

二、政府管理目标层次———选择预算假设的契入点

应该说预算假设理论的选择与各国政府预算管理的目标层次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说会受到后者的制约,换言之,政府侧重于某一层次的管理,就必然会采取相应的预算假设。西方国家10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形成了控制公共资源、制定未来资源配置计划以及管理资源[2]三个层面的预算管理功能,各国的预算制度(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在此基础上对预算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正是由于公共资源的稀缺性,政府预算应运而生,故实施总财力约束、减少财政支出压力被称之为预算管理最基础的功能。而预算规划通常反映着各级政府未来的公共政策取向,客观上也是对各公共部门之间相对财力的权衡,由财政部门根据战略重点,将有限的资源按重点配置到相互竞争的需求上。最后层次的管理目标更多的是强调公共资金的运作绩效,包括赋予职能部门一定的预算自限和灵活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现这三个层次功能,依次对政府的预算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控制总投入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其所遵循的预算假设便是满足当前服务的预算或者最高限额预算,相应的在执行预算中最关注的是是否遵从预算,是否突破了预算计划的规模。相反,随着政府理财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程度的提高,预算单位的基础信息越来越透明化,政府也认识到,结果是否有效率,是否按纳税人的需求提供了公共产品是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这也是许多国家自1980年代以来放松投入控制,将重心转向产出方面的主要原因。此时,“无限制”预算的假设日渐受到各国青睐。

当然,片面追求总财力约束,硬性规定公共部门理财的最高限额,往往会导致损害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预算目标的实现。比如,为了追求预算形式上的平衡而武断地改变排序的重点;或在选择战略重点时缺乏财力约束,不考虑现时服务的预算情况;或者政府本身管理水平的缺失也会导致政策和资源的脱节,引起运作资金的短缺等。从积极方面来看,稳定的财政状况会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相应地,两个层次的良好运行也会促进财源的稳定增长。

三、预算技术组织形式———构成预算假设的支撑点

预算管理功能选择决定着预算假设的方式。通常政府会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以便对职能部门的预算编制实施指导。事实上,政府在选择预算假设类型的同时也限定着预算编制的技术组织形式,应该说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共融和对应关系。

渐进式预算和理性预算是当前各国政府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惯常采用的两类技术方法[3].渐进式预算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认为决策者的智力有限、资源(如时间和精力)有限,故鲜有决策者有能力收集到全面完整的资讯,况且针对特定的问题,决策者不可能列举出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衡量出每一方案的利弊得失并进行理性的取舍,因此往往会以现行基数为决策的出发点,适当做出边际(增加或减少)变动,以减轻思维计算的负担,缩小争辩冲突的范围。我国预算单位长期以来所采用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即来源于此种认识。而理性预算则是针对渐进式预算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认为传统预算方法承认预算单位的既得利益,会导致基数中不合理的因素越聚越多,从而无法提供某项支出发生的理由,也无法说明某个具体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如何,而且体系中涉及到的几乎全部是短期成本,从而忽视了中长期成本的衡量;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时,将引入更多的理性成分,全部或部分打破以往的基数,不再只关注边际增减量的变化,而是根据各种量化的产出指标,具体评估各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建立起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制度。

事实上,政府预算的质量有赖于科学的编制技术方法,而后者又与政府本身的预算管理目标层次有关,特别是预算申请采用何种预算假设。如果指导职能部门的预算假设是当前服务预算或最高限额预算,那么编制预算时采用的必然是传统的渐进式预算编制方法。此时职能部门的理性选择是,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夺基数,甚至人为地扩大基数,并且尽量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快的增长率,最终造成预算支出日益膨胀,呈现出增长的刚性。反之,如果指导职能部门的是“无限制”预算假设,那么预算编制方法就可能会采用零基预算、项目预算或绩效预算,预算单位的资金申请数额与其项目的绩效相挂钩,实施结果控制,政府侧重于管理公共资源而非单纯的控制或分配资源。

应该看到,渐进式预算的编制技术在我国各级政府中应用极其广泛。首先,目前“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中,财政部门在预算建议数的基础上,限定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控制数,其实更多地体现出最高限额的预算假设,政府管理的目标层次还停留在控制总财力和分配资源上,是受一种投入式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制约。其次,我国各预算部门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粗放式的要素投入管理,况且预算收支科目的划分也是根据传统的具体用途来设置的,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技术上更容易操作。所以基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各预算单位的财力,所谓“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正是我国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之间博弈的写照。最后,从实施效果来看,尽管政府收入年年大幅增长,但财政赤字似乎增长得更快,由于不合理的基数导致无效率的支出数额庞大,追求预算平衡的假设最终以失败告终。

因此,要提高政府预算管理层次,传统的预算假设中必须融入“无预算”的理念,采用多种预算指示的组合,政府的预算管理重心应该从关注过程管理过渡到关注结果管理。目前政府的绩效预算改革增加了预算决策中的理性成分,通过引入成本概念,实施效率与支出相匹配的财政资金供给制度,逐步减少预算申请中的基数,试图解决传统假设中预算与结果脱节的问题,财政部门通过收集预算单位基本数字信息,在对预算申请做出反应时,变自下而上的被动接受为自上而下的主动核算,以便做出理性的抉择,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无最高限额,无预算基数,但事实上通过对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估[4],摈弃无效供给的项目,反而能在最大限度内节约资源,从而实现预算平衡的目标。

四、结论

政府理性的预算决策过程决定了公共部门理财的科学性,预算假设的选择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方面扮演了极为关键性的角色。政府首先必须确定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模式,以科学的管理理念决定着相应的预算行为方式。

在预算管理实践中,随着管理水平日渐提高,依次形成三个层次的管理目标,除传统的两大任务,即控制公共资源,以战略重点不同制定未来的资源配置计划外,如何管理公共资源,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效能,应成为各级政府在公共理财领域的最高追求。在政策制定和计划安排上实行严格的预算资金限制,是运作良好的公共部门的主要特征,然而这种约束性必须与灵活性相结合,管理自由度的增强,结合严格但又可以预测的预算限制,赋予各部门更多资源分配决策的责任,加强预算结果的责任制,才能实现绩效控制。

循着这一管理任务,各级政府在下达编制预算的指导计划时,规定统一的预算申请假设,避免职能部门因缺乏编制标准而要求资金的数额时各行其是。为了实现自上而下的主动编制预算,政府必须详细了解预算单位的基础信息及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无限制的预算申请提供了一条理想的假设模式,尽管实践中必定会遇到公共资源稀缺性的矛盾,但政府可以在预算行为中掌握主动权,改变长期以来迫于职能部门压力,疲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预算编制技术方法的选择应逐步从技术手段上摒弃完全的基数加增长模式,采用现代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科学编制方法。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的广泛运用,将会提高政府部门资金使用的效率,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实现政府预算平衡。

参考文献:

[1]RrobetDLi.PublicBudgetingSystem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7124.

[2]孙克姆·霍姆斯。PublicExpenditureManagementHandbook[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27.

第3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最大利润;财务状况

一、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财务分析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并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为经营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以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科学。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评价途径,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绝对准确,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4.企业往往采用粉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

5.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不全面。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具体来讲,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可它不能作为衡量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如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少转成本等。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全面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投资损失等,即使该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证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

第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如准时制JIT)、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第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通常赢利能力的评价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他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状况。

销售利润率指标。赢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三、财务分析的完善和改进

以下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证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但仅通过存货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还应通过分析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经济内涵,以提高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其高低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的高低。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小,其质量就高,若处于机制健全、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公司在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实现贴现,否则相反。在分析公司营运能力时,每一级财务比率指标的选用不应追求单一的最优,而应该是相关指标的组合最优。

(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企业赢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业务的收现能力。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其公式为: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会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4篇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的企业外部环境所决定,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发行股票上市的机会,在发行企业债券上,因发行额度小也难以获准,而银行因信用风险较高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有限,所有这些因素给中小企业成长带来了最大的障碍,即“融资难”。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自身的弱点,很多中小企业难以将所筹集的“宝贵”资金加以有效使用,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仍存在着规模较小、人才不足、科技手段滞后、资本充足率低下、不良贷款多、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一)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薄弱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注重会计核算,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核算上,在核算的规范、准确、及时、全面等方面下了不少的气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理财工作变成了核算的一个辅助成份,处于次要地位,将企业资金管理仅仅理解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至于有效地调度资金,运筹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内容却未真正纳入其职责范围。使财务部门的职能还停留在对经济业务的事后反映、核算上,或是对经济业务的事后监督上。

(二)市场定位不明晰。业务特色不突出,过分注重规模扩张,缺乏战略计划

资金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是企业经营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因此,不少企业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地筹资上,总以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经营就会如鱼得水、效益日长。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资金量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营运资金及运用资金的能力,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随着资金的不断筹集,将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不强。

现金是企业中普遍可接受的、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可防止意想不到的支出,可用于投机性的购买机会。因此不少企业总以为手中现金资产越多越好。但是殊不知,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收益性是最差的。如果置存过量的现金,会造成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损失。一个企业应置存多少现金,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在现金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作出最佳选择。

现实中,有些企业总是把资金紧张挂在嘴上,并常为筹资金而疲于奔命。似乎企业的理财目标便是筹资,似乎只要筹到资金便是见到效益。如果企业没有好的支出项目,没有科学、有效地使用资金,使取得的资金不能产生效益,或产生的效益低于筹资成本,这样企业苦苦筹集的资金越多,其效益会越差。

(三)企业普遍具有利润追求偏好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具有利润追求偏好,将利润视为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讲核算、讲利润逐渐成为人们经营企业的法宝,因此利润表也成为我国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一张财务报表。然而,人们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它所带来的负向作用,即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容易导致数据失真等等。80年代我国的“承包制”已经证明,追求利润势必会严重伤害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品创新和开发能力、科技开发和应用能力、人才储备不足

加强对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理财知识的更新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务知识进行了不断地更新,但是财务职业似乎是--fl手艺,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流传;企业和财务人员又不注重后续教育,造成财务人员学习不够,知识更新不够,整体素质较差,头脑中还是计划经济的那种多要钱、多筹资金,忽视资金管理的观念,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理财的要求。外国产品、资金和管理方法不断涌入不仅对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我国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法也产生巨大挑战,理财中的误区逐步显露出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财方法,进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新的会计制度、财务准则和财务管理知识,学习外国先进的理财观念和科学的理财方法。同时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自学并要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准确地实施和运用。

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是中小企业理财定位的理性选择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以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将属于地地道道的小企业。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其自身存在的地域设置局限性和天然的诸多不足,只要得不到体制和机制上的解决。只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同样能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中小企业的理财业务就必须服务并服从于自己的市场定位。

资金管理与配置需要理性和冷静,特别是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能够指导企业财务总体活动的管理目标,应该具备以下四点特征:

一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从资本保全、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和经济效益四者的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关键、是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资本保全,更谈不上资本保值增值。

二是要体现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如果一边是报表的高利润,一边是大量的呆滞的应收账款,就体现不了有效增值。

三是要体现在能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上。

四是要体现维护整体利益的目标,即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它们的合法利益。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的基本含义是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经济,达到资本的有效增值,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并且各利益主体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五是要制订理财计划。制订理财计划,实际上是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制订出未来一个时间段内的财务目标,并对两者进行结合找出达成方式、实施步骤的过程。找出失误和不足。

三、当前中小企业的理财策略

(一)资本存量管理

资本存量管理的目的,是使现有资本得以充分利用,潜在经济效益得以充分挖掘。所谓潜在经济效益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企业实际经济效益与最大可能经济效益之间的差异,在资源(或生产要素)投入(存量)一定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之间的差异。潜在经济效益的存在主要是企业资源存量没有充分利用造成的。从资本存量角度看潜在经济效益存在主要是资本闲置和资本利用率低造成的。

资本利用率低的直接表现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开工不足、原材料利用率低等。资本存量管理就是要针对资本闲置和利用率低的原因,盘活存量资本,包括在基建投资管理方面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基建成本;在生产经营领域凋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搞好资源重新配置,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压缩库存产品等。

(二)资本增量管理

一个持续经营发展的企业,仅有资本存量管理是不够的资本增量管理也是重要问题。资本增量管理的目的,一是优化企业经济规模,取得最大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造,提高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资本增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增量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从企业理财角度,必须搞好以下四方面的管理:第一,企业规模管理,即处理好资本投入与企业经济规模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在现阶段特别要注意搞好企业扩张和组建集团的财务管理。第二,技术进步管理,搞好技术选择、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从财务角度搞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正确处理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第三,企业筹资管理,选择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第四,企业投资管理,摘好财务预测,选择科学的财务决策程序与方法,提高投资收益率。

(三)资本配置管理

资本配置问题是资本经营的核心问题。其实,无论资本存量管理还是资本增量管理,实质上都存在资本配置问题,即存量资本配置与增量资本配置。资本配置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所谓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资源配置结构变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产出最大;二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投入最小。从资本资源配置看,提高资本配置经济效益就是要解决:一是一定量的资本如何在不同产品或不同用途之间进行配置,使投资收益率最大,如多项目组合投资决策等;二是生产一种产品如何优化配置各种资本资源的结构,使成本最低,如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构优化,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优化,流动资产或原材料内部结构优化等。另外,从企业权益角度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的优化,也属于资本配置管理的范畴。

{四)资本收益管理

资本经营从一个周期看,往往始于筹资,终于收益分配;从持续经营角度看,资本收益分配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因此,资本收益管理是资本经营的重要环节。资本收益管理从广义看应包括资本收益过程管理、资本收益业绩管理和资本收益分配管理。

【参考文献】

[l]张向青.企业卓越理财[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2]赵夏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J].投资与金融,2003,(10).

第5篇

(一)开设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的专门课程

目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对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的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有一定的重视,而且也通过一定的途径开展了职业道德与金融意识的培养。跟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都设置开设了礼仪类的公共选修课,开展相关讲座,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中穿行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总体效果不太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增设了《金融礼仪》这门课程,使得学生意识到金融行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另外还开设了《金融法规》这门课程,金融职业道德的自律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金融实践中,在金融法规的约束下逐渐形成的,金融法规有利于金融职业道德观的确立。因而开始《金融法规》这门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依靠企业平台,利用顶岗实践推进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既满足了企业提升人才素质、保障后备人才选拔的需要,同时也为学院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依靠这个平台,积极开展这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校园内显著建筑、走廊等位置上张贴校企合作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的核心文化标语。专业实训实验室的布置要体现“教学工厂”的要求,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邀请企业家直接向学生宣讲企业精神等。

二、目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在职业道德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中的问题

(一)对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然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的课程,但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对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的教学一直让位并从属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主要的培养目标,虽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面的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教育培养中,还是把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掌握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也是如此。

(二)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偏重知识和规范的传授,忽视能力训练的实践

虽然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开始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但在内容上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了个人面临道德问题时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三)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内容抽象泛化,缺乏专业性、职业性

大多数教师主要讲授一般性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道德内容则很少涉及,教学缺乏具体案例的支撑和职业化的有效引导。有关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师资等资源也极其匮乏。

三、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与金融服务意识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依托区域文化,完成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使学生形成职业道德与金融服务意识的认知

学院在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将企业文化教育列入到课程中,在组织学生进企业观摩学习、顶岗实习的时候,注重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校企合作时,突出企业文化的氛围营造以及增加企业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培训与实践及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高职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

(二)学生在学习中对职业道德与金融服务意识的理论接触

1.把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全方位引入教学内容,在项目式教学中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具体说可以把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引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把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让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作为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学甚至每一堂课要到达的一项能力目标。

2.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明确把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纳入学生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的基本做法是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自学成绩和实践教学的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即(平时成绩+自学成绩+社会实践+期末考试)。除了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内容之外,平时成绩也非常重要。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到课率)、完成作业、讨论发言和测验测试(其中包括期中考试)四方面。其中作业形式有小论文、问答题,讨论发言包括辩论、回答、讲解等,测验测试以小型练习题为主。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成绩也是总评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考核,可以促进学生态度的养成,帮助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三)学生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职业道德与金融服务意识的形成

第6篇

来自国家劳动和保障部的消息,为做实个人账户,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划入社会统筹。“11%变成8%”到底会对我们的养老金账户以及将来要领的养老金产生多大影响呢?

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8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4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政府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人生阶段、财富需求、理财建议

面对上述资料您做何感想?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您又拥有多大的信心?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高通胀,如何规划您的中长期投资理财计划,轻松面对未来所必须面临的养老、医疗、购房、教育等压力,这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要想成功的投资理财,您就需要更细致地去考虑您的未来。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个时期可能需要些什么,您才能够制订出一个有效的投资计划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人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年轻时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养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别也是极大的。

一、年轻时期

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旅程,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莫过于是“独立”,而钱似乎永远不够花。对于手中的钱财,常会停留在学生时期有多少花多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阶段,甚至因为可以利用银行借贷,而随意扩张信用,造成负债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学毕业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毕业后情况完全发生了改变,要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进行消费。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必须在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不论是房屋、家具、汽车、衣着,还是娱乐,都要与现状吻合。必须考虑的是在收入范围内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决策,还是继续依靠父母支付账单;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费,还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时刻的到来。

不如先学会记帐吧!把自己每个月的支出记录下来,然后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收入状况的预算,坚持执行它,避免因为年轻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适时的建立自己的应急备用金,货币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有了应急储备,接下来该是储蓄第一桶金了!未来您将面临购房、结婚的压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储备些,您会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开通定期定额基金会帮助您养成一个良好的储蓄习惯,由于短期内您就会面临购房、结婚压力,建议考虑债券类或平衡类基金,它会帮助您抵御风险,尽快累计财富。早日购房,拥有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买房其实是长期储蓄的一种方式,总有一天您会还清贷款,在此过程中,您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产上未来您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如果是单身,可能暂时不需要寿险。不过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面临,所以聪明的做法可以考虑一些健康和残障险,消费性的保险会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

二、三十而立

经过五至七年的打拼,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财富积累也经历了初步阶段。事业逐渐步入稳定,收入处于一个高速的增长期,同时家庭也逐步地开始完善起来。多数30岁的人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早一点的,已经在策划为家庭添一个新成员,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了。在这个年龄段,消费和支出也渐渐地开始进入一个比较高峰的阶段。理财,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财富巨子李嘉诚就非常重视30岁的理财。他在总结自己的理财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那么,在这个时候您同样需要一份备用金,另外也请为您的房屋贷款储备一份备用金,数额最好能满足您3-6月的总支出,储存的方式仍建议为货币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么该开始考虑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了,尤其是准备今后送孩子出国念书的家庭。由于可投资的年限较长,不妨考虑放大些投资风险,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资利器,而风险完全可以利用时间来冲淡。

在这个人生阶段,很多人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如果家人依赖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该购买人寿保险以防不测,当然健康险和残障、失能险也是必须的,这时的保险该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了。

三、步入中年

事业、收入达到顶峰,而此时孩子的教育、上一辈的养老,种种支出也把你变成了一块“三夹板”。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事业步入丰收期。在这个时期内,家庭收入较高,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并且能够较快地增长,同时家庭又面临着教育、养老等责任。

从财务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应当是自我养老的理财规划。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的保障比较有限,按照常规的估算,国家社会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养老保障,而为了建立您年老以后的财务尊严,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积累的养老金来养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养老金的需要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40岁时再不进行养老规划,您将会后悔终生。

您或许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经验和金钱,有足够的知识来进行更积极的投资,以便资本增长的更快些。或许您该建立一个投资组合,不妨用试试这个公式,100减去您的年龄,用这个数的百分比投资于风险类资产,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步降低风险资产的比例,适时的往低风险的债券类资产转移。如果有能力或许再投资一套房子出租,它会更好的帮助你抵御通货膨胀,建立更完善的养老基金组合。

处于这个阶段,您的人寿健康保险可能更贵了,但是为了您的家庭,请合理规划您的保障。

四、过了六十

开始收获果实,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费用(如医疗等)却会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龄时仍有可观的收入,但大多数人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后您的花费多半会减少,但收入同样也会减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来自家人的赡养已足够让你生活,那么可以把投资的目标放在财产的增长上。不过,多数人总会需要从原有的资产中取出钱来,以贴补生活。和从前相比,保护您的资产不受损失已成为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了。

现在带来定期收入的理财工具越来越丰富,之前您购买的养老保险可以为您受益,债券、债券基金、结构存款、低风险的信托产品都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总的来说,加强对财产的保护,把风险降到最低,将是最为明智的决定。按使用时间的远近,购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债券,哑铃式的债券期限组合,将会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如果您的健康状况还不错,又在多年前买下保单,您现在可能还不难支付上涨的保单;那么也请准备些应急医疗基金,应付突发状况,还是必须的;如果可能的话,保持一张年轻时使用的信用卡,将会是一道有利的护身符。随时您也可能告别您的亲人,为了不给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烦恼,不妨建立一份遗嘱,让后人感受一份您对他们的关怀。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复,如何轻松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参考一下如下的财富建议。

一、尽早投资

您可以三十岁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岁建立养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发,可能要追一辈子?

投资要获利,一定要先行。就象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这就是提早投资的好处。

假如您20岁起就每月定期定额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率为10%,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了60岁要退休时,本利和已达162万元;而假如您26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10%的年报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才累积到154万!相比之下,早投资是不是更轻松?

另一方面,投资一旦开始,就千万别停下来。时间越长,投资的效益就会越显著。假设您26岁都没有停止投资,而是继续坚持每月投资500元,那么,到了60岁,累积的财富将是316万,几乎是2倍的收益!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师,它对投资结果的改变是惊人的。

二、长期投资(定期定额)

每个月给您100元,能用来做什么?下一次馆子?买一双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没有想过,每月省下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呢?

如果每个月定期将100元固定地投资于某个基金(即定期定额计划),那么,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5%的情况下,坚持35年后,您所对应获得的投资收益绝对额就将达到147万。

过去,银行的“零存整取”曾经是普通百姓最青睐的一种储蓄工具。每个月定期去银行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存起来,过上几年会发现自己还是小有积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月去储蓄一笔钱的习惯换作投资一笔钱呢?结果会发生惊人的改变!这是什么缘故?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的作用,投资金额的累计效应非常明显。每月的一笔小额投资,积少成多,小钱也能变大钱。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会改变您的一生。

更何况,定期投资回避了入场时点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无法精确掌握进场时点的投资者而言,是一项既简单而又有效的中长期投资方法。

三、组合投资(资产配置)

俗语说:“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分散投资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策略。

如果您只买了1只股票,一旦选错,赔个精光;但您如果买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涨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可能是小赚或小赔。显然,全部的钱投资在1只股票上的风险,比分散投资在20只股票上的风险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种资产类别中进行分散投资以外,您还可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中选择多种投资方向,如股票、债券、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选择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资品种构建组合,您可以兼顾风险与回报。例如,一个股票占40%、国债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资组合,1996年至2003年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07%,高于100%投资于定期存款的组合;同时,其标准差(衡量回报率的波动程度)却远远小于100%投资于股票的组合。

四、优质投资(相信专家)

基金将会是个人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帮手。门槛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额计划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从中国开放式基金诞生的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股票型基金连续5年跑赢了大盘,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站在投资专家的肩膀上,您有机会赚得更多。

选股票呢?每天博傻于硝烟弥漫的股市战场,您是否会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无奈?买什么套什么!恐怕是大多数人心中永远的痛。何不考虑些大蓝筹股票长期持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优质大盘蓝筹绝对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以上只是几个个人中长期理财的小建议,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做的更好。这篇论文,主要就是阐述个人中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需求,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合理的规划手段。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财务状况,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理财需求,尽早规划,长期投资、合理组合您会拥有更幸福的明天!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03年、2004年、2005年。

2、(英)利奥·高夫:《花旗银行引领您构筑个人财富》,2005年10月出版。

第7篇

摘要:财务管理理论的环境起点论告诉我们:财务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知识经济带来了社会环境的巨大变革,必将对财务管理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侧重探讨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微观环境的影响。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是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起来的,因此,研究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应从该起点入手。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就是指对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财务管理环境按其包括的范围,分为宏观财务管理环境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本文重点探讨知识经济对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包括许多内容,如: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市场状况、生产情况等。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微观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遍布全球,标准化的财务、劳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处理和提供共享,非标准化信息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由人脑决策,这样,以集权为特征的金字塔型分工细密、管理环节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的纵向层次组织结构,就必将为以分权为特征的管理层次少、结构紧凑、高效率的横向网络型组织结构所取代。以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为例,它给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它打破了传统职能部门依赖于分工与协作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形成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在电子商务的构架里,除了市场部与销售部和客户打交道外,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与客户频繁接触。原有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界限被打破,重新组合成了一个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工作组。这个组直接与市场接轨,并以市场的最终效果来衡量流程的组织状况。企业间的业务单元不再是封闭似的金字塔式层次结构,而是网络状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使业务单元广开信息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资源,增加利润,减少摩擦。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无边界的新型企业———虚拟企业。它打破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域之间的一切界限,把现有资源组合成为一种超越时空、利用电子手段传输信息的经营实体。

2.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影响

(1)市场模式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将促使经济由迂回经济向直接经济过渡,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即由以依靠中间物、分离生产与消费、浪费资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向依靠网络,使生产与消费直接见面,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网络经济过渡。其实质就是减少中间费用、库存和流动资金,使生产“直达”消费。如果买卖双方都上了电脑网络,那么在电脑上就可以看样品、谈价格、签合同、付价款。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因特网作为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结果是销售额增加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费用的1/10。

(2)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一是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科技与知识的创新转化为大量新产品,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从而为消费者实现消费的个性化提供了可能。二是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从而为理性决策提供了条件。三是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四是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

3.对生产环境的影响

(1)产品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知识经济中,产品制造模式转向创制知识密集型即高科技含量的知识产品。知识产品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知识产品同以前产品的区别在于其价值同制造成本没有必然联系,也不随制造成本上下波动,知识的重复使用使产品生产中的物质消耗在产品价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产品的价值主要依据产品和服务中所含知识量来决定。据有关资料,二战后产品的科技含量(用产品单位重量的价格表示)每隔10年增加10倍。上个世纪50年代,代表性产品是钢材,每公斤不到1元;70年代,代表性产品是微机,每公斤为1000多元;80年代以来,代表产品首推软件,它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科技含量却极高。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首先,由于可以灵活地生产各种产品的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原先那种大批量的标准化的刚性生产方式变成了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这不仅缩短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生产或转产,及时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其次,生产方式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大规模集中型的生产方式向规模适度的、分散的生产方式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个人拥有计算机和计算机进入家庭,使人们能在家里从事和完成原先必须到企业的车间、办公室才能从事和完成的工作。现代信息传输系统把分散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世界各地的工作者的工作联结为某种生产过程,这种独特的新型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2)减少了企业库存。知识经济时代,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只是知识经济时代有了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价值依据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量来决定。工业经济时代存货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需要,以及处于价格方面的考虑。知识产品一经企业拥有,其包含的知识就可为企业所用。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网上洽谈、网上交易方便而快捷,这就使零仓储(JIT)管理成为可能。例如,IBM个人系统集团从1996年开始应用电子商务高级计划系统。通过该系统,生产商可以准确地依据销售商的需求来生产,这样就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使库存总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从而把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3)缩短了企业生产周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第一,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快速地调研市场,了解最新的需求;第二,开发者可以迅速收到产品的市场反馈,随时对开发中的产品再改良;第三,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最新情况,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产品;第四,企业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快速生产出市

第8篇

一、企业税收理财问题的提出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税收理财无疑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方面。现实情况是,财务人员普遍能熟练掌握会计记账技术,这固然能避免技术性错误而遭致税务部门罚息,能避免不必要的税务性现金流出。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当前财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开展企业税收理财仍是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不仅是因为财务人员缺乏税收理财知识,而且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财务人员误将己实现的销售收入记入预收账款这类错误,比误将已发生的广告费计入财务费用的性质严重得多,前者的错误之所以性质严重是因为本应及时交纳的销项税被人为地延迟而被税务部门处罚,后者的错误性质却无关紧要,因为广告费无论计入何种费用,既不影响费用总额更不会影响企业利润及应交的所得税。再者,由于财务人员缺少税收理财的手段,放弃了许多本来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达到合理避免或延迟纳税、少交甚至免除纳税更是财务人员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认为,就纳税的角度看企业税收理财比单纯的会计记账更为重要。企业税收理财是围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遵守国家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采用适当公允的理财手段,在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环节展开税收理财,以达到正确计量应纳税额,推迟纳税、合理避税或免除纳税为目的一种理财工具。

二、企业税收理财的特征

由于企业税收理财的性质仍属于企业理财活动的范畴,因此,税收理财的特征是相对于其他理财活动而言的。企业税收理财的特征有:

政策性。企业税收理财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涉及的都是属于国家政策性很强的理财活动,税收理财活动不是偷税,它要求财务人员要有很强的政策观念。

实用性。企业税收理财活动直接关系到国家、企业之间利益的调节,而且国家的税收政策实际上也体现了某种倾斜性和目的性,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熟悉与本企业相关的税收理财知识,制订与自身业务关联的税收理财方案,讲究实用至上。

时效性。政策的时间性必然要求企业税收理财活动的时效性,要求财务人员针对变化的税收政策相应调整适合本企业的税收理财方法,避免使用过时的东西。

整体效益性。尤其对集团企业而言,要追求整个集团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以能否降低整个集团的税负为出发点,通过资产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等手段,实现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税收理财的具体内容

毕竟税收理财仍属于企业理财的范畴,自然其内容应包括企业投资活动税收理财、企业筹资活动税收理财、企业收益分配活动税收理财、跨国公司税收理财四个方面。

1、企业投资活动税收理财

(1)确定投资企业的注册地点。税法中国家实行税收优惠的注册地点有: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老少边穷地区。应选择税负较轻的地区作为企业注册的地点,以谋求今后的税收利益。

(2)确定投资企业的类型。税法中国家实行税收倾斜的企业类型有:国家对民政部举办的福利企业和街道创办的福利生产单位、安置“四残”人员的企业、高校校办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水利部门举办的企业、农业部门举办的企业、国家科委主管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9篇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如下特点:

(一)理财产品品牌化和系列化。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系列,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等,成为理财市场的一大特色。

(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增大。在2004年,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只有49只。至2007年,银行已发行了273只理财产品,与2006年同比增加了58只,增幅约为27%。

(三)产品设计以创新为理念,趋向多样化。如光大银行推出一款以“呵护宝宝健康,陪伴宝宝成长”为设计理念的联名卡,专为拥有0-6岁宝宝的农行设计。

(四)主要以外币理财产品为主,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以短期产品为主。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其规模还小,在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针对用户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在品质与全方位的服务上与国外银行尚有很大的差距,如品种单一、缺乏专业理财师等。

二、制约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因素

目前,我国金融法律法规、金融管理体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发展。

(一)分业经营金融体制的制约

从理财的概念分析,银行、证券、保险三者的作用各有侧重,互有不同。分业经营状态下,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这使银行只能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理财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程度都十分有限。在实际操作中也无法实现客户资金在银行、证券、保险各领域的不同配置。

(二)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征信体系近几年才开始建立试点,仍处于摸索阶段。而长期片征信制度的缺失,加上个人所得税制度尚不健全、财产申报制度尚未全面实施,使得银行与居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较高的不确定性,客观上使银行减少了个人消费信贷等理财业务的供给。

(三)理财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国居民历来崇尚量入为出的理财思路,这些观念使居民对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认识不足,有些人手头尽管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因对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水准心存疑虑,常常对个人理财业务持观望态度。

(四)个人理财业务缺乏正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

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对象标准过于单一,纯粹以客户存款金额为标准,且门槛普遍偏高,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服务菜单相对不足;另外,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没有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推荐营销,理财方案差别化服务不足。

(五)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个人理财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及其功能,还要掌握广泛的社会、经济知识和经验,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格局使得国内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理财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思路

由于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实施金融混业经营的环境和条件,因此金融混业的政策设计只能渐进进行。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寻找机会绕开混业经营的壁垒,完善内部体系,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迎接将来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实施客户细分及改善客户结构

商业银行要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客户细分,进行品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品牌吸引客户,以产品和服务留住客户。银行应以提高利润为目标细分客户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资料库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以服务引领理财,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理财服务,通过财务咨询、规划引导客户的理财行为,满足其潜在的理财需求,不断挖掘客户价值,与客户建立稳定、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加强商业银行理财服务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优选出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三)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

银行必须运用产品扩张策略和产品差异策略加快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并优化其产品结构。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客户需求调查分析方法;建立产品开发工具和模型,以便对新产品进行设计、估算风险、定价和加工处理;努力实现综合经营以拓宽创新范围;以制度和IT系统保障将创新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四)优化理财服务渠道

以人工网点作为向中高端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的主渠道,并以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电子渠道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大力推广自助理财。

参考文献

[1]李瑜,个人理财金融业务创新探析[J],商业研究,2004,(17)

[2]杨新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其战略,武汉金融[J],2006,(6)

[3]江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经济师[J],2006,(5)

[4]刘怡庆、蔡继东,金融调控与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南方金融[J],2006,(5)

第10篇

理财,顾名思义是对财富的管理,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应该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及财务状况来为客户制定长远的财富管理策略,并在绩效分析下进行不断完善。但目前这样的理念很难实施。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客户或市场细分的断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的理财模式往往雷同或是断裂的。第二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全方位理财服务的断裂。客户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从国际成熟经验来看,财富管理往往是覆盖一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很明显,中国现阶段的财富管理还仅处于资产管理这一狭义的范畴,而针对人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特点而推出的理财服务,在中国现阶段理财市场上还处于空白。目前中国个人的理财与产品推介却非常相似。

走进国内的每家银行机构,我们都可以见到VIP客户贵宾室、理财室,最差的都有个大户室负责接待这些VIP客人。可是基本上所有银行的客户经理们类似于路边商店的销售员,每天吆喝着销售,对每个可能的对象推销着各种银行产品,而不管该客户是否有需求购买这些产品。有研究表明起步阶段的本土理财应以咨询为驱动,确实现阶段的理财只能为客户提供象征意义的咨询服务。国内商业银行为提高理财服务质量、培养理财经理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现在银行内拥有AFP、CFP认证的理财分析师越来越多,但实际工作中没有充分的平台让他们去做。而且真正优秀的理财分析师应了解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房产、外汇、票据债券等等众多领域,需要具备广泛而又系统、专业的金融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综合专家,很多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操作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对高收入阶层的理财服务在本土的金融市场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上面提到的商业银行的VIP的服务,二是针对富豪中富豪的私人银行。私人银行在中国做的怎么样呢?

“我希望能有值得信任的、专业的私人银行家为我提供理财服务,帮我进行复杂的金融产品投资,最好还可以帮助我照料一些私人事务,这样我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我的时间。但是很遗憾,目前在国内我还没有看到哪家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某高财富净值客户在接受采访时做出的表示。他的这番话也代表了国内私人银行客户的共同心声。中国本土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经验少,业务水平较低,无论从金融市场成熟度、金融产品种类,针对富裕人群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为客户提供相对完善财富管理服务,协助其得到财富的高增长,等好的理念下,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

二、如何平衡银行利益与客户利益

理财是个与客户自身联系紧密的高风险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金融理财师执业道德准则中包括:正直诚信、客观公正、专业精神、恪尽职守等。但阶段商业银行只是通过监管机制来制约风险,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拼金融产品,这样有利于产品市场的成熟,而理财经理们就在拼命卖产品。每个月每季度理财经理都有很重的任务要完成,理财经理间也讲业绩排名,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能最大程度的为银行谋取利益,但对客户利益就有受损的风险。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来讲努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无可非议的,但在激励和提高自身产品销售的同时,还应多考虑一下客户利益。现在的商业银行一般会要求VIP客户填写风险测评表,以此为依据来向客户提供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但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能会受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仅凭此一点是不够的。职业道德准则中客观公正一条中要求:金融理财师应诚实公平地提供服务,不得因经济利益、关联关系、外界压力等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还要求金融理财师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时,应该从客户利益出发,做出合理谨慎的专业判断。但现实工作中理财经理们在压力面前很难放下自身的利益和声誉去维护客户的利益。一位理财经理曾风趣地说:“职业道德是上层建筑,我现在还吃不饱,没有能力考虑那么多。”

然而只有坚守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的热爱一个行业,才能全心全意去做,对于理财业也是一样。职业道德准则中专业精神一条中要求:金融理财师应该有职业的荣誉感;恪尽职守一条中要求:金融理财师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应及时、周到、勤勉。以客户的利益增长为自己的喜悦,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自己的成就。社会一直在追求理财经理的高素质,但人们把注意力大多都放在追求专业的金融知识上而忘记了追求过硬的职业道德。如果只求第一点而不求第二点,那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很可能会赴中国保险业的后尘。很多理财经理都说中国客户市场不同国外,中国人不愿敞开自己,这样理财很难作。但客户的信任度是可以培养的,而信任度的培养需要以理财经理的真诚、守信、保密为根基。商业银行作为以利民、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可能要求它做到向非营利组织那样无私,但也应该尝试为客户搭建一个增进信任的平台,以平衡银行利益和客户利益。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抢占个人市场,通过各种方式扩充VIP渠道,但真要留住这些客户还是需要把理财工作做细做好。三、金融市场、产品的不完善让理财很难驾驭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推出了很多新的金融政策,给金融市场注入了不少活力,但不可否认股市的动荡不安,让人心有余悸。覆巢之下无完卵,股市的不稳定,也让理财面临尴尬的境地。市场的走势很难预测,有很多经济学家、证券专家的分析都不甚准确,理财经理们的分析更是有局限性。在股市蒸蒸日上时,有很多人入市,人们突然开始关心起投资,有很多客户主动来找理财经理做咨询,并让其帮助预测。但这次股市大跌三分之二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钱被深度套牢,这些客户要怨的除了市场的不稳定,还会怨理财经理的不及时提醒。但理财分析师也未必能给自己理好财。今后随着融资融券的发展、股指期货的推出,金融市场的风险还会进一步加大,防范风险的必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这给现今的理财经理们充分的警示。理财是和客户的钱打交道,钱的盈亏对于任何人都是比较敏感的,要真正的做好理财,就需要取得客户的认可,但在越来越活跃的市场形势下,很多风险都是前所未知的。理财分析师必须常常学习新的经济政策,给客户提供综合的分析才可能减少失误。

随着各家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不断创新,极大的丰富了产品市场,但对于现今的理财产品银监会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不知道潜在的客户是谁、盈利的方式甚至连风险的平衡点都不知道在哪,就把产品推向市场,这样的理财和创新只会给今后的市场带来新的不规范和危机。”确实当今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在设计销售中确实存在不少弊端。众人都知理财不是赚钱,理财只是为了保证客户能有稳定的相对高的收益。但现今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的越来越多。比如,前一段时间各家银行都在发售具有较高收益率的澳大利亚元理财产品,但如今澳元已贬值20%,购买这种产品的客户都蒙受了不少损失。银行的客户都是广大的存款人客户,存款人之所以到银行不去PE、风险投资公司,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银行能够提供给他们稳健的产品。因此银行应该了解自身是否具备开设某项业务的能力以及此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推出产品。而在理财经理方面,他们应该对推介的金融产品有深入的分析而不是表面的了解,在向客户营销时要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但即便如此客户还可能会对银行产品失去信心。

四、市场发展初级的顽症

理财市场发展的举足难行,不可否认受到当今金融市场的不发达、高素质金融人才的缺乏、法律制度不健全、金融监控体系的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在国外流行的理财服务在中国未必可行,如在中国严格的外汇管制下,个人资产的全球化配置就很难实现。

但我们还是对中国理财的未来充满信心。虽然目前问题重重,但用三、四年的时间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已实属不易。理财市场的一些研究机构在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研究角色,更多地注重市场变化,并不断引进外来理财模式和开创新的理财方式。相信在未来几年,在先进的理财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理财市场会逐步走向完善。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人们对个人理财变得越来越了解、越来越重视。近几年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个人理财业务实质离真正的理财理念还有很远的距离。

第11篇

一、委托关系与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关系问题。它是一种契约制度,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以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促进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

公司制企业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它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在法律形式上,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公司法人作为一个独立人格对公司财产拥有法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是一种具有明晰产权边界的独立财产;二是在机制上,公司是契约关系的总和。在公司契约关系中,出资者与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则是一种委托关系。出资者、董事会和经营者共同组成的组织结构即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出资者而言,委托并不意味着出资者将企业的全部控制权都交付给经营者,只是被动地等待实现资本增值的目标,相反出资者享有重大决策、选择经营者和资本收益等资本所有权,这正是出资者财务的权利基础。与此相适应,经营者对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拥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等经营权,这就成为经营者财务的权利基础。因此,企业财务随着企业控制权的分化,而分成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大部分,出资者财务的理财对象是资本,经营者财务的理财对象是资产。

财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出资者和经营者是通过公司这种组织形式联系起来的不同的利益集体,其行为动机和目标选择经常会出现偏差。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出资者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出资者必须建立起对经营者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只有在相应的制约机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减小预期偏差。这种制约机制包括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以及企业外部的法律体系、市场体系的制度约束。从具体内容看,资本融资决策、长期权益性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等都属于出资者财务问题;出资者还应加强对经营者财务的管理,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使经营者理财目标和出资者理财目标保持一致。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是理财主体意志的体现,是理财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下,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确定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等问题,治理结构内容的不同决定不同的理财目标。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制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配的。出资者一般只拥有财产的归属权,而财产的占用、使用和支配权往往是由经营者来掌握的。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出资者依法拥有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因此,企业的理财目标往往被界定为实现出资者财富的最大化,保证出资者财富的不断增长。

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公司制企业股权极度分散化和股票充分流动性问题突现,企业的出资者变得完全不确定,出资者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的角色,他们只关心股票价格的浮动差以及资本价差所蕴含的套利机会,并不都关心企业的前途,而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事实上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

同时,在现代企业中,不只是出资者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比如债权人,由于现代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使负债率大大提高,他们实际上已变成与出资者共同承担着财务风险;而对企业职工而言,由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复杂的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他们向企业投入了大量专用性人力资本,一旦企业亏损或倒闭,将面临投资损失或陷入失业困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多边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上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出资者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

三、企业的理财目标函数

在确定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等契约关系人的不同利益趋向,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总会存在一些对企业起关键控制作用、承担更多风险的主体,而有些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不具备决定性作用。

然而,企业在确定理财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并不是其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关键主体。企业的所有权既然属于出资人,因而出资者的目标必然是企业理财目标的首要影响因素;企业的经营者分享甚至“独占”了企业的控制权,因而出资者的目标也必然决定了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在企业理财目标函数中,经营者和出资者是两个重要的变量,而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等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只是构成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这是因为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以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基本目标。

在这个目标函数中,两个函数变量往往表现相反的变动趋势。出资者的理财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最大化,倾向于多分红利,或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产权交易获得较高的资本利得;经营者的理财目标是实现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要通过财务的运筹、管理实现其目标。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出资者的独立利益目标,而经营者在获取企业控制权方面又处于有利地位,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其自由处置行为可能有损于出资者利益。因而企业理财目标取决于两者利益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包括股票价值和债权价值,以及人力资源所创造和积累的价值。它强调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与出资者财富最大化相比,强调了风险和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能以承受的范围内,而且充分考虑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帕累托最优”结果。这使得企业理财目标函数关系与约束条件都得到了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的理财目标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12篇

(一)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消费者特征因为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会被认为是进行投资,所以尽管有金融消费者的说法,但其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和地位并未明确,会有是由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保护还是由证券法规制的疑惑。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也就是说,他(她)购买商品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个人或家庭需要而不是经营或销售,这是消费者最本质的一个特点。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套用消费者的概念应该是为个人和家庭需要的目的购买理财产品和接受理财服务的社会成员。因此只要满足消费者的本质特点,其作为金融消费者而受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保护应该是无疑问的。关于购买时是基于个人目的而非经营或销售的认定,应是认定理财产品购买者是消费者还是非消费者的关键。不能以购买者是个人还是团体、自然人还是法人、购买者有无专业知识来加以区分,而是应该以理财产品设定的购买对象和理财产品运作特征为区分标准。就个人理财产品而言,其设定的购买者为具有一般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一般的抗风险能力为必备条件,但不以理财知识和充分的抗风险能力或者特殊的法律资格为充分条件。个人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往往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能力对自己的结余资产或资金进行保值和增值运作的人,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主要认识依靠理财产品销售合同的内容和销售者的讲解与告知。就理财产品合同的设计而言,一旦理财产品销售合同生效,在交付理财资金后,购买者只能根据合同在合同约定期限届满时,取回合同约定的本金及收益或亏损。而在这个合同期限内,购买者对理财产品的运作基本不需要了解,而且如果理财产品合同中约定不能提前赎回的,即使可能发生重大亏损,购买者主动止损的机会也基本没有。如果个人不是购买理财产品,而是去购买股票或基金的话,是拥有一定随时卖出和赎回机会的,也就是控制权在自己手里。所以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服务接受者特性其实是非常明晰的,其选择某个理财产品后,就是选择了对其提供者的信任,然后坐等结果,这种完全依靠其他机构服务的消费者,在这种关系中自身的非经营性和专业性就显现出了。另外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作为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也十分明显,理财合同都是格式合同,专业术语较多,模糊性概念营销手段多,理财购买者对理财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也无从掌握,一旦利益受损,是违约或侵权造成的,还是正常的理财风险造成的,无法调查和取证。无论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如何分析定性,根据各类理财合同的规定或是委托理财,或视为信托关系,或是一般债权债务关系,都应不影响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消费者地位的成立。

(二)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消费者身份和投资者身份并存银行理财产品涉及金融风险和安全,其产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风险控制、专业运行应受金融法的规制,尽管购买者不是进行直接投资,但是完全可以视为间接投资,随着金融产品及其衍生物日益繁多,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弄清楚其全部,而大多数投资者可能只能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实现未来收益。如果忽略他们的投资者身份,就会忽略他们的权利,同时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这对于完善金融管理和监督是非常不利的。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消费者身份和投资者身份并存,并不会产生矛盾。前者可由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去完善,侧重于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等权利。后者可由金融法、银行风险管理类的法律进行完善,侧重于理财产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风险控制等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从而间接保护投资者。

二、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权利现状及建议

(一)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权利现状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作为金融消费者,其权利的来源应该基于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规定。目前根据个人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无风险的为债权债务合同关系,有风险的为信托合同关系或者委托理财关系。作为购买者根据其类型的不同享有不同性质的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长期以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明确将金融消费者纳入保护范围,我国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只能作为投资者的权利进行保护,根据银行类、金融机构类、证券监管类立法,从属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稳定的目的。2005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理财业务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初期运行、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2006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提出金融消费者的概念,提出要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2011年,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把销售环节的风险作为重要内容来规制,突出了防止和禁止发生对消费者存在误导的情况,要求银行从内控机制上有效防控宣传销售环节的操作风险。从以上立法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理财产品购买者作为金融消费者,专门的消费者权利立法基本没有,以上所述立法都是从属于金融业务的立法,虽然这些立法进一步维护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但这些权益的保障是建立在金融机构的履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对其监管上的,消费者本身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其次,这些立法的级别都比较底,没有一部法律级别的文件。最后,我国的金融消费者的权利没有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相对于我国有关的金融消费者权利的研究和建议,我国的立法完全处于落后状态。

第13篇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2014年7月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进行。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5份。受访者以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年龄平均在17岁,性别比例相当,男性受访者257人,占总数57%,女性受访者193人,占总数的43%。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高中生群体的投资能力、投资偏好及主观评价。

二、高中生投资理财现状相关数据及分析

(一)高中生投资能力

1.年平均储蓄额

调查发现:20%受调查的同学有超过5000元的年储蓄额,61%以上同学有超过1000元的年储蓄额,平均年储蓄额为2963元/人。由此推断:天津高中生储蓄需求为4.9778亿元,全国高中生(不含港澳台)储蓄需求约为150亿元。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自己。

2.储蓄方式

关于储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受访同学选择了保留现金,36%的同学选择了银行储蓄,选择不同形式投资理财的同学只有14%。上述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大多数同学投资理财观念滞后,高达79%同学仅仅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只有不超过14%的同学听说或者尝试过其他方式的储蓄方式。

3.储蓄动机

当被问到“为什么储蓄”这个问题时,有近40%的同学回答有未来打算。而未来的资金使用需要保证现期储蓄的保值增值,考虑到受访同学在储蓄方式中的回答,作者发现高中生的投资理财能力还不能满足他们的理财愿望,说明有必要对其进行投资理财教育。

4.综合分析

结合储蓄额跟储蓄方式综合分析,作者发现拥有较高收入的同学群体更容易接触到股票、银行理财、不动产等多种理财方式。这种联系或许跟不同理财方式的入门门槛有较大关系。

(二)投资特征分析

1.风险偏好

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78%的同学对公平赌博表现出对风险厌恶的态度。这种对风险厌恶的态度在投资的时候会表现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在使用不公平赌博测试风险厌恶情况时,所得结果与公平赌博测试结果相似,也有一部分同学呈现为风险中性。

2.投资比例分析

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将一定比例储蓄拿出来用作投资资金。有99%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通过将投资比例跟储蓄动机、储蓄额交叉分析,拥有高储蓄额、投资动机强的同学更愿意拿出更高比例的额度进行投资,这符合基

3.投资期限偏好

从投资期限偏好方面来看,61%的受访同学可以接受1年以上的投资期限,因而在设计投资理财产品时,可以考虑更长期限的投资,如股票、长期债券和不动产投资。结合储蓄额度分析,作者发现储蓄额度高的同学更容易偏好超短期和最长期两种投资期限,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支出水平比较高,所以消费动机和投资动机都更加强烈。

4.对投资损失的容忍度。

(1)大部分同学对风险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65%的同学可以接受10%以上的损失度,50%的同学可以接受15%以上的损失度,说明同学们对风险的厌恶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在投资理财产品设计上,可以适当考虑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

(2)不同储蓄水平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5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储蓄额受访者都有62%以上比例同学可6%~50%损失容忍度。在2000~3000元储蓄额受访者中间,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高达88%。其他储蓄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在62%和88%之间。

(3)不同期限偏好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3个月以内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在52%以上,1~3年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高达88%。其他期限偏好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金融inanceNO.2,2015(CumulativetyNO.579)例在52%和88%之间。大体上说,超过3个月以上期限偏好受访同学的损失容忍度随着期限的增加而加大。

5.是否愿意借贷投资

在是否愿意借贷投资时,有45%的同学愿意负债进行借贷。当将是否借贷跟风险厌恶进行交叉分析时,我们发现风险爱好者更加偏好借贷,但是这种偏好并不十分显著。愿意借贷对于设计投资组合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放大资金量。

三、总结和建议

(一)以被调查的500名天津市高中生为代表的投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储蓄和投资能力。高中生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储蓄实力,同时在进行储蓄时已经具备了比较明确的动机,并希望未来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从储蓄和理财渠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只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缺乏应当具备的投资理财知识。

2.投资特征。高中生群体在投资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需要有一部分随时可以支取的现金或者存款。不同储蓄额的同学之间的投资诉求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储蓄额高的同学更容易接受风险高、期限长的投资方式。整体上看,同学对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

3.主观态度。有90%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定程度的投资理财知识普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限制中学生投资理财的一些问题

1.投资理财教育不到位

这种教育的缺位跟中国传统思想有关,也跟大陆的应试教育环境有关。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的希望都是认真读书,重心都放在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不重视对学生在投资理财方面进行必要教育。但是必要的投资理财教育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金钱观,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创业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基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基本的投资理财教育。

2.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

因为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实力,所以不太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市场上还没有针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从本文的调研结果来看,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投资理财的能力和需求的。希望高中学生能够成为被金融系统所关注的一个群体。

(三)建议

1.加强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教育

培养投资理财意识。高中生作为即将独立生活的群体,应树立投资理财观念,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培养自己投资理财能力,以提高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力。

2.金融机构应当重视中学生群体

为他们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消费主体,开发针对中学生的产品,在这个未来最具潜力群体里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可为金融机构在未来赢得巨大消费群体和商业利润,并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3.根据本文的调研结果

作者抛砖引玉建议开发如下针对中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供金融机构参考。

(1)“压岁宝”:针对中学生压岁钱,定存定取,500-1000元起存,1年期理财,收益应达到现有银行同期理财产品平均值。主要吸引风险厌恶,无流动性需求的高中生群体。为吸引高中生投资理财,每1000元投资每年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多者以此类推。到期如果续存,续存之日起可转化为“未来宝”。

(2)“快乐宝”:针对消费性储蓄高中生群体,流动性要求高,随用随取,收益高于活期储蓄,类似“余额宝”。

(3)“未来宝”:针对远虑性储蓄高中生群体,1年以上理财期限,收益高于“压岁宝”,类似“零存整取”。每1000元投资第一年到期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多者以此类推。每1000元投资第二年到期赠送2张福利/体育彩票,更长期限类此赠送。

(4)“财富宝”:针对投资性储蓄高中生群体,可考虑设计投资组合,包括购买基金、股票及房产,高风险高收益,期限3个月到一年,1000元起存,每个投资者每3个月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

四、结论

第14篇

(一)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

针对国家在构建金融法律体系上的误区,本文建议我国应该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金融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点内容:1.理财业务的门槛设置。法律体系中要指明理财业务的门槛:一是理财公司的理财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二是理财公司的财务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三是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足够完善;四是公司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要求。2.信息公布的规范。法律体系中要说明信息公布的规范:一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理财收费、投资类型和收益率等信息;二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公司业绩、管理能力和公司资质等信息;三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支付方式、计费方法和计费标准等信息。

(二)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

在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及银行行业中,理财人员几乎都是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情况了解较多,而对其他两大金融行业的了解偏少。因此,当这些行业的理财人员在面对行业跨度较大的金融产品时,往往很难给出客户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于是,本文建议这三大金融业都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人员的这种不良现状,除了要求理财人员熟知本行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求理财人员多学习另外两个相关金融行业的知识,从而打造出一批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综合性理财人员。

(三)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

本文建议三大金融业可以采取“守旧创新”的基本发展策略。所谓金融业的守旧是指:金融业拓展现有的宣传渠道,尤其在新兴媒体上多做广告,让更多居民熟悉行业所拥有的金融产品,从而吸引和拉拢更多居民来选购理财产品,保持行业的持久竞争力。所谓金融业的创新是指:各大金融业在坚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一些新的理财服务或理财产品,让这些新服务和新产品来进一步吸引客户,从而让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四)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虽然,理财投资者在选购了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之后,理财公司都会给理财投资者配备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理财人员。但是,理财投资者不能依赖于理财人员的看法和建议,而是应该加强自身理财与投资水平的修养。本文建议理财投资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修养:一是理财投资者一定要树立理财、投资都有风险的意识,而不要一味相信理财人员所说的毫无风险;二是理财投资者要尽量学习每款理财产品、投资产品的具体内容,通过自我分析来正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与投资产品;三是理财投资者要多向理财人员了解所选购产品的真实情况,时常关注选购产品的最新动态;四是假如理财投资者碰到了理财公司或下属的理财人员侵权的情况后,要立刻向理财公司或下属理财人员提出索赔的请求,假如对方拒不索赔,那么理财投资者最好跟监管部门反映真实的情况,请监管部门帮助自己维护权益。

二、结束语

第15篇

(一)投资理财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在不断地增加,除去日常开销,人们手中出现了大量闲置的资金,而这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将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是尝试各种新的、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对投资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投资理财产品日益多样化由于投资理财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尽快占领此市场,积极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使得理财产品的品种日益多样化。例如人们熟知的银行存款,形式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对其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既有准储蓄型产品;还有与股票市场挂钩的产品。

二、工薪阶层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工薪阶层理财意识弱、容易陷入理财误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弱,认为理财就是储蓄,买国债、拿利息等,往往容易陷入理财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但现实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债务人的成本,最合理指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两者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水平变动率。具体讲,当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储户的收益率时,则实际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把钱存在银行不仅不能增值,反而本金的购买力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理财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他们认为固定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哪来的闲钱可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工薪阶层仍占大多数,因此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钱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而实际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通过科学的理财可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肃而谨慎地对待。

3.对理财时间的错误认识。理财应该在结婚之后开始,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而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理财,年轻单身时,收入有限,应将其用于娱乐教育以及婚前准备中;壮年时,收入相对较多,应将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及退休后的储备作为其理财的重点;进入老年,则老有所养就成为其理财的主要目标。因此理财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宜早不宜迟。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技巧匮乏工薪阶层理财技巧差,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工薪阶层进行理财时,不是自己分析,而是随大流,带有盲目性,且忽视潜在的风险,这在前几年的股市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典型的“跟庄”、“政策市”、“消息市”等非理性投资。这不仅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还会因为投资的失败而失去对理财的信心,阻碍理财业的发展。

(三)理财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工薪阶层普遍缺乏进行理财时应具有的理财技能和相关的金融知识,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或者直接购买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的理财产品,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加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针对工薪阶层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业务的组合,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含金量低。

2.专业理财人才的缺乏。理财业务的特征是:集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于一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但是国内符合标准且具有国际执业资格、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还很少。

3.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理财产品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业绩直接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业人员存在着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此外,近期国内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理财、基金代售等业务,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理财,因为这些产品与服务并不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生命周期特征、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的,与客户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风险披露不全面。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说的多,对存在的风险说的少,存在误导客户购买其产品的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工薪阶层个人角度

1.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投资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工薪阶层在参与时,应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避免陷入误区,此外还应客观分析自己的综合条件,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目标,同时坦然接受现实,理性地看待一时的得失。

2.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金融知识,提高理财意识和投资技巧。建议工薪阶层应从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入手,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拓宽理财领域。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专业机构和中坚力量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对理财质量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趋于多元化,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吸引力,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建立永久创新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密切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第二,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细化、评估,确定自身的核心产品,并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售后还要长时间的跟踪,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投资理财业务上,商业银行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特色,就应该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准入制,提高社会公信度。即理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第二,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薪金待遇上给予理财人员一定的倾斜,以此增强该岗位的吸引力。

3.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综合考虑,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要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确保理财资产的安全性。

4.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内部调查,督促从业人员在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流程,严格自律,不应为本部门、本岗位的一时业绩而无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应与客户签订必要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提示所面临的风险。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抓紧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避免无效竞争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