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学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金融学科本身需要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金融学科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该是活生生的、充满各种色彩的教学活动,金融学科适用案例教学。其一,国内金融学专业教材多为引进内容或者其理论流派、脉络及渊源多为外文阐述,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原汁原味地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从本源理解本学科的内容;其二,金融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性金融产品和金融理论往往用英文阐述,甚至有些创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缩写进行交流,例如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等,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紧跟金融发展态势、掌握前沿知识;其三,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国际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合作意识。
2.案例教学是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时的辅助手段,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一,案例教学创造了语言习得环境和问题展示环境,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增加其对实际情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更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其三,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金融英语资料的深层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识记专业英语的中文含义,而且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关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案例教学定位、方法与模式
1.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将案例教学引入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单纯知识描述、规范分析或演绎推理的枯燥过程,强化双语教学的情境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案例教学不是原有双语教学任务的大量增加而是使双语教学更加生动、便于理解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双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时分配方面,不应大量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从而导致原本紧张的双语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根据整个课程的设计、理论的特点以及案例内容的多少、深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分配。
2.案例教学的引入方式与教学设计。
第一,在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案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甚至准备双语案例。第二,在案例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在提出讨论的主题和注意事项后,应该选择多种讨论方式,既可以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型也可以选择教学对学生的问题引入型;既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辩论型也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型。另外,为了避免英语水平差异性对学生案例教学参与的影响,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与发言,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广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缓解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巩固。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总结时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师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3.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丰富的案例资源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针对性、问题性、适合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原则。案例的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论而配置的,案例应该能够包含大量的相关理论的信息[4];案例的问题性是指案例应当包含能够引起学生探求动机的疑问性内容,从问题的发展到问题的解决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案例的适合性是指案例不仅能够与理论相契合也能反应金融发展最新动态,不仅能结合中国国情也能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规范性是指案例应当具备完备的情节,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时间、地点、案情起因、发展、结果都应当是案例的必备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应当具备人物及冲突的观点等要素[5];案例的系统性是指案例应该根据金融学课程各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不同的案例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金融学涵盖面广,知识体系庞杂,内容包括:金融基础理论、金融市场和机构介绍、货币理论和政策、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国际金融等5大方面。所涉及的这些教学内容,在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对于没有任何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的中医学生而言,对所有知识点进行事无巨细的讲授是不太可行的。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对欲讲授的知识点加以甄别,打破原有教材的束缚。对于理论性较强、较为生涩难懂的金融抑制、金融创新与深化、金融监管等金融发展理论可以简单带过,集中宝贵的时间资源重点介绍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微观金融,包括:正确地认识各种金融工具,观察金融市场的变化,分析经济、金融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混业经营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等内容;以前经常被忽视的电子货币、消费信用、民间信用、金钱道德观等内容也应该加强,体系时代特色的内容,如“CPI”“通货膨胀”“房地产过热”“股市泡沫”等,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有所提及。只有讲授与同学生活联系紧密,更加贴近生活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适当使用教学案例
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金融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进行金融学教学的时候会发现,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难理解,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老师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旦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也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定的案例要与金融学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并紧随金融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与社会舆论的金融问题热点结合,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金融知识视野。比如在介绍信用的基本形式时,可以选取发生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民间融资筹资者由于某些原因携款潜逃,违约引起一系列社会后果等实例,加深学生对民间信用高利率、高风险性特点的理解;在讲授中央银行时,可以引入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历史,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中央银行的演变发展过程。通过选取典型性、真实性、生动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直接灌输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但要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学而不厌。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者让学生充当主角,通过搜集各方资料寻找案例、设计案例,最后再自己讲解、分析案例。比如在讲解保险公司业务的时候,老师可以讲授一些我们国家比较普遍的险种,像财产险、健康险等,让同学们搜集一些稀奇古怪的险种讲给大家听。这种授课方法可以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其他的授课方法,如启发式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课堂练习法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充当主角,积极参与,有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知识输出量大、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金融学案例教学,使声音、影像等与案例分析、讨论充分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真实的视觉、听觉材料。进一步增强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易于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学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提升金融学案例教学的效果。比如说当我们进行票据单证方面的教学时,就必须使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料,使得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到这些票证单据的形式和内容,教会他们填写的规则,避免错误的方式;在讲解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时,通过视频资料,可以展示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差别,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很具有实际意义的。在这种时候,多媒体帮助我们充实了课堂信息量,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凸显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视觉效果上的强化也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以后,才能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学效率也因此提高了很多。
5增强教师个人素养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认为知识由个体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构建,即个体通过个人经历和与环境的互动逐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学习是一个主动处理信息的过程,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及体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四个部分:情境、协作、交流与意义建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显然,基于这样的观点,建构主义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求营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协作中学习,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构建知识。建构主义非常强调情境在学生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情境教学法便是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从建构主义理想学习环境的四个组成部分看,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从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法对教学的要求都是直接针对当前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能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金融学情境教学法实施路径与途径
(一)金融学情境教学法实施路径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围绕该问题情境进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最近发生的新事物、新观点融入课堂,创设合适的意境。其次,协助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动手的机会。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其自身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体验和操作实现,教师只能起协作的作用,不能代替学生自身的参与。为了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知识和技能的“接触”到“理解”再到“掌握”的全过程。再次,参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是教师协作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重要环节,对于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通过交流,可以在互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体验中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从而最终帮助学生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最后,促进学生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金融学来说,就是要帮助学生对自己切身体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较熟练的运用。学生由于受自身能力所限,不一定马上能把情境体验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这时可以深入浅出,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与途径,诠释这些金融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达到知识内化和意义建构的目标。
(二)金融学情境教学法实施途径
1.通过提问方式组织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带到实际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问题出现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进程就可以围绕该问题展开。教师可以进一步采用设问、反问等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帮助学生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金融机构主要面临哪些风险?房价的下跌会给银行带来什么风险?金融机构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通过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风险管理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2.引入案例讨论开展情境教学
教学中引入案例可以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和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师可以在案例分析开始时,把学生分成3-5人的讨论小组,让小组成员就案例展开讨论,不事先下结论,在小组讨论中活跃气氛和培养思维。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大家综合展示讨论结果,包括讨论过程回顾、学习感悟等。以公司金融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兼并收购、投融资决策等内容时,可以利用一些公司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往往比单纯讲授理论效果好。
3.利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加信息量,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在线教育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在线教育资源,如示范课件、纪录片、财经视频等。以本科金融学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可以穿插播放央视大型纪录片《货币》和热播财经节目《财经郎眼》中的相关片断。学生对这些视频很感兴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4.通过金融实验室模拟与仿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