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篇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语篇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文学理论学 《傲慢与偏见》 反讽艺术

一、文学理论学的释义

文学理论学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学科。注重对文学作品逻辑的研究,在千奇百怪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揭示文学作品中不同形态的特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超越时代的气息与反思盛行于世,所蕴涵的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人物语言冲突的描写是成功的关键。作者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上层社会的贵族和底层人民的艰辛展露无遗,并通过反讽的艺术手法探求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日常生活下人物的真实嘴脸。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运用

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我们只看到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人物设置没有绝对的好坏区别,除了骗子韦翰。韦翰利用自己精妙的奉承能力和讨巧的外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虽然他的话语破绽百出,但是聪明的伊丽莎白小姐能与彬格来激辩、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不能当面指证韦翰这个骗子。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又装得非常“绅士”,对他产生好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达西先生自带的傲慢光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受得了的,即便是聪明的伊丽莎白小姐也先入为主地觉得达西先生是个无礼的、世俗的贵族先生。正因为如此,韦翰的骗术才能一直奏效。

小说里所谓“傲慢”是指出身富裕、教养很高、眼光独到的达西先生的个性弱点;所谓“偏见”则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有教养、机智又聪明的伊丽莎白小姐的精神纠结。一个眼光独到,一个机智聪明,在外人的眼里两人都是人尖,但也少不了人性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但一个态度傲慢,一个心怀偏见。由于第一印象不好,先入为主,又加上后来女人们的闲言碎语,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纠葛。比如,伊丽莎白小姐曾对达西先生说:“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伊丽莎白是一个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的聪慧姑娘,且善于思考关于社会关于人权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一来就对达西先生产生好感。简・奥斯丁如此安排是在用出生贵族的单身青年达西的傲慢来讽刺上层社会对中产阶级的一种门第偏见。

《傲慢与偏见》中班内特是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有五个女儿,每天以嘲讽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为乐趣。但是,他的五个女儿又各有特点,尤其是在对待终身大事上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了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独特理解,从而折射出・奥斯丁本身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比如,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虽然出身小地主家庭,但是当出身贵族的达西先生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时却果断拒绝了。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傲慢。因为伊丽莎白知道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他们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这种傲慢一直存在,她与达西之间就不可能有一致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中的婚姻。伊丽莎白几次拒绝达西的求婚实际上是对社会上一些攀附上层社会而达到自己物欲横流生活的讽刺,通过小说女主人公的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和理想婚姻的追求反讽一些放弃自己放弃生活的人们。

三、《傲慢与偏见》小说的成功

《傲慢与偏见》一书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成功的价值愈来愈大。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一幅幅关于乡村与城市的碰撞,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交集,以及同一阶层不同性格人物的交流等的画面印证了当今社会存在的诸多价值观念。简・奥斯丁这位具有独立意识的女作家以自己锋利的笔触展现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人性的弱点上寻求平衡之道,企图将理想的社会面貌复制到现实生活中。但是超前的思维受到了社会的阻碍,尤其是小说中超越时代的婚姻观念在现代才得以发扬。我们知道,伊丽莎白聪慧、独立、有教养,在追求个人问题上从不放弃,而达西先生秉持着贵族固有的观念,傲慢而无礼,潜意识里阶级差异严重。在一连串的交流辩论中达西先生放下阶级差异、伊丽莎白小姐改变认识,两人一点点的融入到彼此的生活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结合又说明了爱情能让人改变思想、教人进步,甚至能够实现理想中的婚姻生活。这些情节的设置不仅突破了原有社会的基调,还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是小说成功的关键因素,唤起了人们内心对于人性最真实的期盼。

《傲慢与偏见》深刻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简・奥斯丁采用现实的手法描绘日常而平凡的生活中那些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从生活中提炼出像格言一样的生活道理。她在小说语言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傲慢与偏见》正是这种语言艺术创新运用下的成功例子。

参考文献:

[1]朱虹.《傲慢与偏见》序言,选自《傲慢与偏见》[M].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篇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跟本科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一般主动学习性不高,自控能力较差,各门功课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基本没有,尤其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他们大都喜欢参与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活动或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些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并且很难记忆,最终课后学生不明确课堂的目标及任务,久而久之,对该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而彻底放弃学习;由于课程安排得系统性不强,导致学生不明白该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意义,也无法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基础良好的学生感觉无挑战性,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却感觉非常吃力。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充满着活力,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因此,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时必须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实例从课程设置、实验内容、课堂教学及实验实训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的改革

为提高单片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单片机在教学上存在的众多不足,也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那么对于这门课程在教学上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有系统性。由于该课程涉及到C语言,为了在学习单片机时可以将软件和硬件更好的结合起来,应将一些基础的课程作为先修课程,否则在学习中会感觉力不从心,找不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一定合理安排课程的设置。目前,职业院校要求增强实践环节和个性化培养,客观上要求理论课时减少,实践课时增加,因此,应该把具有紧密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者向学生演示精心准备的实验,引出本节课堂上所要讲项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路及任务的分析,同时也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思考问题的方向正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加以研究或拓展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实验;如果在分析问题时出现偏差,及时对任务中涉及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问题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3)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做到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项目任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对于单片机这门课程来说,传授相关理论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硬件和软件相互结合的思维。对于利用单片机实现对电路控制,程序部分由C51编写,不必具体考虑存储器的结构,尤其是片内数据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是否正确合理使用等,因此对于单片机内部结构的了解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自然而然一步步就掌握了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4)由于学生充满了很强的好奇心,又特别喜欢动手操作,同时这门课要想学好,必须动手实践,没有实践就不能真正学好单片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动手实践为主。然而又要防止学生因为屡次尝试失败而产生挫败退缩厌烦的情绪,对于容易出错或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且在教学中多以激励和鼓励为主,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课上对其不闻不问,甚至对于他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做解答或不予理睬,那么会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打击学生的上进心,造成了反感老师厌倦这门课的恶性循环。

5)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课程学习完毕后,不能简单草草结课,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及对单片机的应用能力,结课后设计一些有关单片机的简单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消化和吸收单片机的软硬件知识,提高编程能力及单片机的开发能力,也为部分学生将来从事该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那么对课程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因此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会造成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同时某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的学生,设置一些课堂例题延伸的题目,只要他们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可以完成,例如要求用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数字的自加或自减。对于易于引导、学习良好、善于思考和学习的学生,可以设置功能更强大,性能更好的题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

三、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提高

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只有硬件设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以为例,以下简称“我县”),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

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县教文广体局领导班子一班人,与时俱进,超前谋划,在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专门成立了由教文广体局局长任组长的“保德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为了科学领导,又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文广体局电教馆,由电教馆成员负责具体的工程规划、安装实验,后期培训等工作,由此,整个工程更加专业,深入人心。

二、搞好项目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三种模式”中各模式的设备已基本可以实现在项目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发现,现有模式并非尽善尽美,有的存在设计上缺陷,比如,模式二中卫星接收单元部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不能被保存,而且按照安装要求,节目观看用的电视机只能放在卫星接收室,这对于让学生来看“空中课堂”节目之类的事情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按照现有模式,电视部分并不能很好地被利用。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给学校做出以下三种整改意见,供不同条件的学校选择:第一,为模式二自行添置一如录像机,将好的电视节目录下来,拿到播放室播放;第二,为模式二中的卫星接收电脑添置外置USB接口的视频捕获卡,将电视节目进行MPEG采集存入计算机,然后通过光盘刻录或局域网让师生观看;第三,建立学校范围内的闭路电视网,将卫星电视节目直接进行转播。值得欣慰的是,意见出台后,得到了许多项目学校采纳。他们通过保德县教文广体局网站上公布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表了解节目安排,有选择地进行录制保存,某些学校还采用了意见三,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网,教学效果很好。

三、加大在“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的培训力度

我县从试点工作一开始就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我们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试点校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索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教学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应用效果。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培训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概念和应用、教学光盘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设计实践、卫星资源接收和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问题解决、运用卫星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践、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等,还包括各种模式的具体课例观摩。培训由县电教馆和教研室共同承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形式,打破单纯课堂授课的方式,积极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参与式学习、使用学习等多种方式。使用讲授、研讨、动手设计课例、优秀课例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以提高教师实际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积极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在掌握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县级培训以后,我们要求受训教师要在各自学校展开校本培训,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且实施。我们还积极组织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各类远程教育应用培训。到目前为止,我县接受过县级上以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的教师已达350人次。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在保德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网站上开辟了远程教育论坛,供我县教师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远程教育的理解、看法并展开讨论,好的经验由此也得到了及时的推广。

四、开展农村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开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效益,使教师深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县局领导高瞻远瞩,早在工程初期,就已确立要及早开展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由县教研室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改革的契机,与县电教馆联合启动了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规定凡我县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均可申报。课题范围包括: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接收与整理、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方式、“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运用方式的研究、中心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点提供教学服务的研究、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效果测试与评估的研究等。我们要求,学校要根据“三种模式”应用中的教育教学特点、本校利用选题时也可以不局限于我们所列的范围而自行拟定科研题目。科研课题由各项目学校直接向我县教研室提出申报,经教研室评审后立项作为县级课题。待省市启动相应远程教育课题研究项目之后,再将选题科学、运行正常、有阶段性成果的课题项目推荐到省市级有关部门立项。

参考文献:

[1]王华.开放教育农科专业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第4篇

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与西方一些国家比较,一个较明显的差异是,我们的许多家长(包括一些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认为,对孩子施以早期教育,就是尽可能多地教他们认字,识数,至于他们是否对认识事物有兴趣,却考虑不多,对于那些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适应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音乐、绘画,制作等活动也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家长及学前工作人员几乎不对幼儿施以任何“正规”的认字或识数教育,而是尽量多地让孩子多看、多听、多玩、尽享大自然之美,并让他们用画笔尽情涂抹,用纸和布去做各种物品,用橡皮泥之类去塑造各种形象,伴着音乐去做各种动作。也就是说,他们很注意寓学前教育于游戏之中、娱乐之中,通过绘画、音乐、制作等活动,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发展。上述比较不仅可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些特点,而且可使我们对这些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以便对改进当前的学前教育,使之更趋科学化做些必要的工作。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重视,早期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仅年轻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子女聪明,伶俐,就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对后辈的知识水平及智力发展也极为关心。可以说全社会的家长都不惜代价地为培养和教育子女而奔波、操劳着。

然而,由于儿童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还不够普及,传统的,朴素的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尚有很大市场,使家长们对孩子的高期望水平及积极的教育态度与他们儿童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及教育方法的单调化,教育内容的片面化形成了鲜明的矛盾。一些家长朴素地认为,既然人的竞争集中表现在学习成绩的好坏及能否顺利地升学上,那么要使孩子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前向他们传授未来学校将传授的知识,以使他们进入学校时能较容易地接受课本知识。不少家长尚搞不清知识与智力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狭隘地用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智力的高低,而他们所指的知识常局限在识字多少和数数多少上。这种教育思想的片面化使他们只考虑怎样教孩子识字和数数,至于这样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及对他们未来的学校教育会产生什么作用就考虑较少了。我们认为这种片面的教育至少存在着以下不利因素:

一是容易使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使不少孩子在入学后自觉无新东西可学,容易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不良习惯。当学校向他们传授全新的知识时,他们可能出于不良习惯的形成及学习模式的“老化”,而变得难以顺利地接受。

二是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全面而良好的教育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认识的、情感的、意志的、品德的等。把学前教育集中在认字、识数上,可能对发展孩子的记忆、知觉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审美能力及其他方面未必会发生积极作用。

三是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发展。

四是无休止地认字、识数,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当家长不断地强调认字越多越好时。

总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变得单调化,使他们快乐的童年变得“成人化”,影响心理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良好的学前教育应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方法,让他们通过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积极的认识态度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为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高低除了与其遗传素质及接受的知识有关外,与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去认识什么,为什么而去认识智力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及发展的水平如何,都受情感,意志、品德、性格等方面的制约。我们不可能设想一个心胸狭隘、怕吃苦,怕困难,性格脆弱的人有良好的智力发展,即使有了高水平的智力,也很难设想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在某些方面取得大的成就。纵观人类发展史.大凡有所造就者,都是一些情绪健康、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防止任性,自私、自我中心、不爱劳动,怕艰苦等不良心理的形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性格的形成与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单就发展智力而言,亦不可囿于仅教孩子认字和识数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知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应尽量地通过孩子的各种游戏、娱乐活动而使他们获得广泛、丰富的知识。

绘画是一项极简单易行,而对发展智力又有重要作用的活动,通过绘画,不仅可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高度发展(因为不认真观察,难以把握事物的特征),而且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发生重要作用(如要准确地画一个人,必须记住一个人各个器官的位置及比例等。通过绘画还可使他们想象出自己不曾有过的经历)。

制作活动(包括泥塑、剪纸等),本身就是一种游戏。通过让孩子制作各种物品。塑造各种形象,不仅使孩子的触觉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得到发展,而且对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发展亦有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脑的发育,因为身体的各种运动都受脑的支配,身体运动时的难度越大,大脑的活动也就越强烈和复杂。“手巧”必然促使“心灵”。

让孩子从事音乐活动,听音乐,学唱歇,学演奏,有利于他们辨别能力的高度发展,形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促进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大脑的右半球负责对形象,音乐信息的处理与加工。国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多从事一些与形象(如绘画、塑造)、音乐等有关的活动,可促进右半球的发育,从而潜在地对人的想象力发生积极作用。

其实,从事任何一种活动都可使孩子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关键在于家长能否在某一活动中善于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因素。比如,让孩子摆积木,可以使他们获得形体的概念和主要的空间概念(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上下、左右、前后、大小、长短、高低等)。这些概念的正确获得对于他们未来接受数学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使他们了解不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可以使他们掌握形体的一些基本特性(如三角形的任何一个角都不能支撑一个平面等);还可使他们获得数的概念等。同时,摆积木还可使孩子的触觉能力、手臂的灵活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第5篇

关键词:“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迥然区别于2、5倍数的特征,即使同样是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亦与2、5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活动,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一种负迁移作用。那么,在学习 “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好前面的学习经验与后继学习的关系?如何结合学习的内容,合理设计探究的台阶,使“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成为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引领下,结合原有知识经验与方法策略有效探索、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成了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在变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可操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策略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展开探索,让学生在3的倍数特征的本质属性的甄别发现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在经历更为有效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探究数学问题有效思维方法的训练,积淀基本的数学思想科技小论文,提升这一内容的教学价值。

【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用3、5、6三个数字组成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吗?

生:356 536

师:要使写成的数是2的倍数,要注意做到什么?

生:这个三位数的个位上只能是6,因为只有个位是偶数的数才是2的倍数。

师:再用这三个数字你能写出几个是5的倍数的三位数?

生:365 635

师:写5的倍数又要注意什么?

生:个位上只能是0或5。

师:你还能用这三个数写出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吗?

生1:(快速而兴奋地回答)能。

师:你来说说看。

生1:653563 356 536

师:你能这么快就写出了四个数,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有什么样的规律吗?

生1:我是从前面写2、5的倍数的方法得到启发的。是2的倍数的数个位上都是2的倍数,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也都是5的倍数,所以我觉得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就应当是3的倍数。

师:你很善于思考,能从前面学过的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是一种以旧学新的方法。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这种想法有道理吗?

(有生在思考,有生开始动笔算)

生2:(稍有困惑)我觉得行。

生3:我刚算了一个,好像不行。653除以3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的商,也就是说653不是3的倍数。

师:对,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纷纷动手计算验证,发现生1写出的4个数都不是3的倍数,每个数除以3都有余数2)

师:看来3的倍数不像2、5的倍数那样容易判断。那3的倍数又有什么新的特征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任意用几根小棒在数位表上摆出一个数,比如用8根小棒可以摆出26、53、125……,再算一算验证一下摆出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多摆几次,再把你的验证结果和你的发现跟组内的同学交流。

 

小棒根数

组成的数

是否是3的倍数

 

 

 

 

 

 

 

 

 

 

第6篇

(1)突出语文教学的全面性。素质教育不是尖子教育、精英教育,而是“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的全民教育、大众教育。所以,我们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①营造人人乐于参与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彼此的好感程度。为此,作为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愿望、亲切的教态、充满乐观的品质和诲人不倦的情怀之外,还应做到既充满激情而又富于辞采,既出口成章又幽默爽朗,既能汹涌澎湃气吞山河,又能凄切缠绵如泣如诉。用教师千变万化的课堂情愫,为学生营造千变万化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才会人人爱听、人人爱学。这样“人人爱听、人人爱学”的课,难道还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吗?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育。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所处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课堂上参与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对内容性的问题可多让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对语言文字技巧性的问题可多让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单一型的问题可多让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复合型的问题可多让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倡导:未来学校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现代研究表明,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具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成功潜能,问题在于如何挖掘和引入正确的发展轨道。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个人强项智力的发展,诸多教育案例表明: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策略,因材施教理论实践于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在新时期实践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在积极实践新理念的教学中生成新的“评价观”和“发展观”,也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③“以学定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当代教学研究新成果表明,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教学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关系、结构。有教无学不是教学,有学无教当然也不是教学。教学目标是要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就是说教与学的目标统一于学,统一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定的,是学生主体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模式。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习规律,必须以科学高效的学习规律为依据,必须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原理。

“以学定教”是尊重学生素质本体含有的自我吸纳、自我调节、自我排除、自我整合的、主动的身心发展机制。在多子女家庭,遗传因素基本相同,但子女之间的素质却不尽相同,这表明子女之间存在素质发展自主性的差异。这在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如智力因素)尤为明显,更不用说我们任教的几十个、上百个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了。自主性的品质、水平不一造成了学习上的差别,这是不可避免的。儿童素质发展的创造性和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心素质属于创造性品质。学习上从无到有、从知少到知多、从量到质、从不会到会、从获得到应用,每一次哪怕是小小的进步和获得,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他们创造的成果。

对于学生,学习成功是一次创造成果的积累,也是新一次创造活动的起点。说素质是天赋的,只是意味着素质来自于先天的遗传性创造结果。而作为一个具有天赋性质的身心发展始点,素质的发展又是非天赋的。如果不是这样理解,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爱因斯坦为什么小时候竟不是一个年幼而伟大的物理学家,也不是一个神童,而是一个学业上表现出不少劣迹的普普通通少年。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勤奋加聪明造就出来的。我们只有依照学生个体对学习的需求来制定我们的教育计划,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的全体性。

(2)突出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就是要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社会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就其工具性而言,打好基础就是要打好字、词、句、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在地处偏远的地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要真正夯实学生的这一“双基”,就必须扎扎实实的在识字、阅读、写作上狠下工夫。

①在识字教学中打基础。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错别字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较好的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教学所致。因此,要打好学生识字的基础,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语言文字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大部分汉字来说,应依据其造字原理进行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真正打好识字的基础乃至学习语文的基础。

②在阅读中打好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要综合地进行字、词、句、段和听、说、读、写的“双基”训练。必须充分认识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借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想象能力等均应在语文教学的主体训练中渗透进行。课堂教学中要把朗读挤进去,把思维训练挤进去,把练笔写作挤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学生的阅读基础,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③在作文教学中打基础。学生作文词汇贫乏,内容浅薄,质量不高,这是大家共睹的事实。作文究竟难在何处?难在生活积累不够,还是语言积累不够?学生生活在校园的小天地,生活积累少,社会接触面窄,限制了他们写作的内容范围。这是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太少。我们知道,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里“薄发”。可见,作文的基础在阅读,要打好作文的基础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字训练,要品词品句、积词积句、多读多背、读写结合。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夯实基础,扎实提高的语文学科素质,才能高效地实施其他诸种素质的教育。

(3)突出语文教学的发展性。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就是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学习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就是旨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偏远地区的语文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切实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节拍,把素质教育实施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①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语文教学形式。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为了把“个性”与“共性”、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统一起来,在课堂的群体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宽式”的教学形式。如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讲析了“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后,我设计了一个宽泛的说话练习:“她死了,在的时候冻死了。”学生有的填“在富人们吃喷香的烤鸭”,有的填“在富人家的孩子摘取圣诞树上的糖果”等。以上的训练设计,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词可填,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②要注意揭示规律,交给学生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不断引导学生总结出有关知识的规律和思维方法,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智能。除交给学生有关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外,还应交给学生正确的借助语言进行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例如,我们对课文中出现的“总――分――总”的句式和章法进行教学,这实际上也是一次“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这样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部分学生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不愿学习。身为中职英语教师的我们面临着许多教学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不少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思想严重,老师在课堂上维持纪律就要占用不少课堂时间。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中职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否合格,忽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向学生灌输英语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社会获得。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职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不断探索出能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应用

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仍然沿用以“词汇”、“课文”、“语法练习题”为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师主讲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很少,语言交际活动缺乏。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在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要么讲话开小差,要么在课堂上消极麻木,无精打采,或是昏昏欲睡。即使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英语知识的学生,就算是能轻松应付学期考试或者毕业考试,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普遍不高,远远达不到中职英语的培养目标。

(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

多数中职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对教材和教法研究上,作业和练习的批改中,而很少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接触外,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交流和沟通很是不够。有的甚至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因而无法进行因人施教。对厌学和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若不及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因势利导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影响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重教学轻科研

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在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科研是学术性研究性大学的专利,仅仅把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作为完成了教师的本质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同时中职教师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较少,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年来,部分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欲望虽有所增强,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师只是在单干科研,集体合作搞科研的较少,大大影响了整个中职英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二、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中涉及文化的种种问题。波特和莫瓦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2)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3)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使用。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基本能力包括: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

2、文化能力

3、相互交往的能力

4、认知能力

三、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职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思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更新英语教育和学习观念

首先,应从师生的意识形态上消除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的陈旧观念。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绝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单纯的符号系统。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词语则记下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叙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背景知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自己要转变这一英语教学理念,更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掌握英语文化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纯的知识传输性教学会使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往往失去听课的兴致而搅乱课堂教学纪律,造成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点时,应结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和讲解,让所讲的语言知识点在丰富趣味的文化内涵中娓娓道来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栩栩如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词汇教学

在讲解英语生词时,应采用英汉对比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讲解。目前,许多英语教师讲解词汇多以概念意义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而语义学告诉我们,英语词义有七种之多,只讲解概念意义而不解释其它意义是不能达到对词义的全面理解的,当然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刻记忆和巩固。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特定事物的独特感情评价及联想等。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汉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自称。相反,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是民间传说中凶残的怪兽。在史诗Beowulf 等传说中有叙述为证。再例如,汉语里说一贫如洗,而英文却用as poor as thechurch mouse,因为西方人信佛基督教,常见建筑物是教堂。由于教堂里通常没有可供老鼠吃的事物,所以形容一个人极度贫穷在英文中就被比喻成了教堂里的老鼠。

2、语篇分析和讲解

除了词汇讲解,在做语篇讲解和分析时,更要重视文化因素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语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text)。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法给学生就课文有关内容加入文化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中专英语课文All about Me时,教师可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各自的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看看哪种家庭模式或是生活方式更好。既让学生学到了规定所学语言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情景对话练习,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除了教师的科学合理讲授传授知识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才能让学生记住所学的,运用学到的。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例如,当学生迟到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May I come in?”如果他不会说,老师可以教授几遍,等他会了,然后再让他进教室。这样他再迟到,就会想起并运用这句话来进行交际了。这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个教育学习的实情实景机会。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打招呼的练习。教师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外国学生Tom、中国学生Lingling、外国老师Mr.Brown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给出早上在学校见面的情景, 让学生做跨文化打招呼表演。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对话内容,除了用“Good morning”或者是“Hello/Hi”向对方打招呼,还可以与对方进一步交谈,例如讨论对方的穿着服饰,或是当天的课程等等。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鼓励其说出“Good morning” 或者是“Hello/Hi”即可。

(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知识

中职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如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并督促他们在早读时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原版录音或看原版录像、电影以及多媒体画面,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通过视听感官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加深对英语语言和交际运用的印象。在逐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价值道德观等基础上,又不断促进自身英语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强化阅读输入

阅读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可以强化巩固记忆,阅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职学生阅读英语主要从早读和课外阅读来实施落实。英语早读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之一,中职学校应该把学生的英语早读当成一件坚持不懈的长期工作来抓。英语教师应该在早读时间进班辅导。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差,早读的场面往往是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要么是鸦雀无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要么便是乱哄哄的说闲话。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负责的班级制定行之有效的早读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落实。做到早读有安排,有检查。这样才能有早读的实效性。学生只有通过英语早读,记住了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词汇和句型,才能学以致用。除了早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趣味性强,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英美报刊小说和书籍。既可以丰富课外生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积累和促进。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它具有多学科性质,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交际实用能力有待于学者、教育家以及工作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的合作和研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何自然.语用者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张静.强化高职英语日常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11(03)

[4]张书青.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01)

[5]王晓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6]马玉梅.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36-02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Essay//MA Xue-

min, CHEN Mei

Abstract Apply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ers’ teaching paper,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concerned the topic selected of thesis, the research hot spot and 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the author carries on the deep analysis,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tea-

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paper; education technology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师是研究者,之后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等观念开始盛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学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此可见,探究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重要而深远。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BCA110020)的课题实验区2012和2013年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教学论文,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笔者对这些论文进行逐一筛选,将打不开和出现乱码的论文剔除,共有1934篇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论文成为最终研究样本。

2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选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1994年发表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英文全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教育技术的范畴,将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题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类目。2012、2013年大赛征文中关于利用范畴的最多,有1397篇,占72%;其次是关于设计范畴的296篇,占15%,与利用范畴的论文相差甚远;再者是关于开发范畴的146篇,占8%;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的论文极少,分别是40篇和25篇,占2%和1%。而利用这一研究领域里,中小学教师研究最多的是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共有838篇,占2012和2013年全部论文的43%。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教师对应用性研究较多,缺少理论性研究。在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中,对于利用范畴的研究高达72%,中小学教师选择应用性研究,选题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切实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其实践性强,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而且中小学教师选择“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但是,中小学教师缺乏理论性研究,而在教学中理论起着指导的作用。应用性研究固然重要,然而如果中小学教师只关注应用性研究而不进行理论研究,那么教学将缺乏科学性。因此,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进行应用性研究,还要重视理论性研究。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思路局限,选题集中,研究范围缺乏广度,缺乏创新性。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主要集中在利用范畴,尤其集中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是冷门主题。各学科教师的研究题材比较局限,只是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局部设计,如在课堂教学中媒w、技术、资源如何有效应用,没能够从整体教学设计的层面综合地考虑教学内容、目标、策略、方法、媒体、评价等因素,不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入探究,在前端讨论得多,对评价、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关注不够。所以中小学教师在选题时只是简单地借鉴别人的选题,重复他人的研究,观点普遍雷同,自己独创的选题少,选题没有新颖性,前沿性较差。因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比较繁忙,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师,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点、思想接触较少,所以教学研究选题缺乏创新性。

3)中小学教师关于评价的研究太少。评价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教学效果起到诊断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起到调节的作用。然而中小学教师对评价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应该更多地重视对评价的教学研究。由于当前教育教学研究中有关评价的研究都比较专业,尤其是评价工具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复杂,而中小学教师几乎没有进行过教学评价方面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既比较难又不熟悉,所以中小学教师很少选择教学评价类的教学研究。

研究热点 对研究样本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出现频率较多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有效应用”。根据选题和关键词,大赛中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原因分析:1)本文研究样本来自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受到课题的推动和引领;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他们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更加倾向于教学实践问题,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比较关注;3)相关部门以及中小学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大多数中小学配备比较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教育先进地区甚至配备电子白板以及购买教育资源库,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大量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供中小学教师使用;4)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受信息化环境影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每一位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地区分布 在课题实验区中,2012和2013年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最多,位居榜首,高达568篇,占29.37%;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是395篇,占20.42%,排名第二。浙江和北京地区占总数的49.79%,占据半壁江山。

2012年,安徽、浙江、北京3个地区的总获奖率比较高,分别是96.30%、90.65%、90.24%;2013年,北京、浙江、辽宁、河北4个地区的总获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总获奖率的87.87%、85.25%、86.75%、84.21%。2012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安徽、浙江、北京,分别是26%、24%、22%;2013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辽宁,占31%。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在地区分布方面有如下表现。

1)北京和浙江地区在课题实验区内占有绝对优势。北京和浙江地区不论在发文量方面,还是在总获奖率方面,还是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方面,都是首屈一指,表明北京和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意识高、重视度高、热情高、兴趣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高,教学研究水平高,彰显出在课题实验区内浙江和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占据绝对优势,从侧面反映出两地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存在地区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发文较少,在2012和2013年两年共计169篇,而东部区一个地区就比西部区全部发文量多,单单浙江省发文568篇,是西部区全部发文量的3倍。由此可见,在发文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北京和浙江地区获奖率达到90%以上,可见,在论文质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也存在很大差距。无论在教学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东部区都比西部区高很多。因为东部地区教育比较先进,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环境、条件、氛围都比较好;而西部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时受到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教学研究存在差距,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意识高,实力和水平强。

3 结语

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促使中小学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研究;2)培训机构加强专业性的教学研究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实践,加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3)学校方面要重视教学研究,可以开展有关课题的教学研究,用课题引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在完成课题中提升自身的研究意识与研究的能力;4)一线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系统的、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学习,使自身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R].深圳: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2011.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吴慧明.浅谈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12-13.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9篇

为什么谈教育科研要从笔者的教育写作说起?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眼中,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深奥、高不可攀的事。而作为普通教师中的一员,笔者的教育科研比不少人要宽泛许多――不仅写论文,也写随笔、评论,甚至教育叙事等。就笔者的体会来说,将教育科研泛化,或者说,让我们的教育科研从教育写作起步,与教育写作结合,益处多多。因此,笔者从这一经历出发,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与教育科研相关的话题,或许对那些依然徘徊在教育科研大门外的同行们,去除笼罩在它上面的神秘色彩会有所帮助,并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获得成功。

一、 “我”的教育科研简况

笔者教师生涯所发表的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论文约30篇,教育评论、随笔超过300篇。

笔者在教师生涯中的教育科研有两个高峰期:一是1995年到2000年,晋升中学高级职称之前的5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约10篇;二是2010年到2012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篇,教育教学随笔、教育评论近100篇。

前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职称晋级――相信这也是今天大多数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巨大动力,但太过“现实”与“功利”,所以,虽然一时充满激情,但同时可能随着“功名”的到手迅速消退,往往缺乏可持续性;后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自身的表达的需要――这应该是我们今天广大教师共同的教育科研动力。我们不再简单地为职称,而是因为想把工作做得更好,想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同行分享而笔耕。基于后一个原因的教育科研无疑更为主动、积极,热情会更加持久。

笔者过去几十年中的教育写作几乎从未停止,之所以如此,最初是因为喜欢写作,后来则是因为喜欢思考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

常常写点东西,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应该形成的习惯。因为写的过程是分析与思考的过程,还是不断积累与提高的过程。在长期坚持教育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形成喜欢观察、思考、研究、写作的习惯,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敏锐,让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就教育写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来说,我们的老师也不成任何问题,因为大家都接受过10年以上的学校教育――这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接受过若干年的“师范”教育,因此,不仅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文字或者说写作功底。

就笔者个人而言,由于从教之初便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所以,与其他不少喜欢教育科研的老师相比,笔者的写作涉及的范围要更广一些:也不仅仅是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评论,还涉及教育叙事等,并有小说、散文见之《中国校园文学》《雨花》等纯文学刊物和《新华日报》《科技日报》《南通日报》等报刊文学副刊。因此,完全可以说,笔者的教育科研乃是从教育写作起航的,而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敏于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对笔者后来转入教育科研帮助甚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笔者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切入进行教材研究,几乎“弹无虚发”,在《语文天地》《中学语文》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实事求是调整语文教材》一文,被《光明日报》刊登。因此笔者以为,写作习惯的形成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们教育科研起步阶段必须重视的工作。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日后在这上面建造高楼大厦就相对容易很多。

二、 普通教师如何从事教育科研

(一) 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进行教育科研,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眼下教育科研的热点和重点,诸多教育教学刊物各是什么定位,都有哪些版面与栏目设置,对外来稿件都有些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刊物要求什么样的发稿形式――是普通函件还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又要求什么格式,直接“粘贴”还是“附件”,或者两者同时发送,电子邮箱是什么,等等。收集这方面信息的渠道很多,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

1. 订阅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较大,但同时获得的信息往往十分具体、准确,并且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方法无法完全替代的。因为有些教育教学刊物网上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原因是这些刊物可能没有上网。例如,吉林的《青年教师》、重庆师院的《师资建设》,在网上可以找到目录,却无法浏览具体内容。

2. 定期到学校图书馆或地方图书馆浏览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收集信息方法。非常可惜的是,一般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地方图书馆,因为经费等原因,往往订阅的此类报纸杂志十分有限。

3. 登录某些“论坛”

这是一种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网络时代特点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很低,十分快捷,但可能鱼目混珠,需要我们认真甄别。这其中,值得特别介绍与推荐的是“成长论坛”。

这是一家迄今为止笔者接触到的相关论坛中,信息量较大,信息比较准确、可靠的论坛。国内大约有20多家报纸杂志常年在此论坛上征稿、用稿信息。过去两年中,它让笔者获益匪浅。笔者发表的8成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与该论坛有关。举例说,2010年发表在《湖北教育》第7期上的《好教师至少是半个演员》,2011年发表在《青年教师》第3期上的《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2011年3月23日发表在《教育时报》读书版上的《网络可以深阅读》等文章,严格说来,都是“应征稿”――是笔者从“成长论坛”上看到这些刊物发出的征稿启事,触动灵机写作而成的。至于因为该论坛而获得的数十家刊物方方面面的信息,让笔者知道了“什么稿件往哪里投”一类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当然,网上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网站,可以为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写稿发稿提供诸多帮助。

(二) 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作为教育科研,必须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唯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独到的价值。

“人无我有”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比如我们听课,一些领导和教师手机铃声时常响起,这就反映出他们对我们的授课教师缺乏尊重,而这样的做法,对我们课堂教学秩序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你“发现”了吗?笔者发现了,并且写下了《听课请关机》,该文发表于2010年4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版。

“人有我深”,强调的是思考比一般人要更为深刻。比如说,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上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人早已指出。笔者在《中职语文教材需要颠覆性的革命》中则指出,对中职学校来说,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中,因此,现行的语文教材应该彻底推倒,重新构建。此文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当然,现在看来,这篇论文在结构、逻辑等方面尚存在某些硬伤,但最终杂志还是将它刊发了出来。笔者相信,主要原因是因为笔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切中了中职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问题。

“人深我新”,强调的是我们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在不可能比别人更深的情况下,能够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说,今天教育、教师的社会形象大不如前,很多人认为这与我们眼下这个社会“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和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有关,但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职业失去了昔日的崇高感――社会缺少对教师的普遍尊重造成的。阐述这一观点的文章《重建教师的职业崇高感》刊发于吉林的《青年教师》2011年第3期。

(三)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让我们对所教学科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对该学科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心眼下教育界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现实研究的新动向、新观点和新理论。否则,你怎能知道你想表达的观点和看法有没有,你是不是比人家更深刻,是不是比人家更新颖?

(四) 写什么与怎么写

写什么并无限制。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很特别的人和事,以及我们对课程、教材、教法等任何一方面有独到的思考和发现,都可以将其形之成文。不过,针对不同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形式。比如说,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我们可以写成长篇大论的论文;假如仅仅就某一细节、某一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想法,我们或许以随笔、评论、教育叙事的方式结构成文可能更合适一些。那种只要提到教育科研便以为一定是端起架子、苦思冥想、长篇大论的想法,不仅太过狭隘,也会严重束缚自己的手脚,白白浪费很多本来可以以其他形式成篇的宝贵材料。举例说,笔者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的随笔《“找家长”要慎重》一文,就缘于聆听一位学生家长对数学教师动辄就请他去学校的抱怨,篇幅短得很,不足1000字,属于典型的“豆腐块”;刊发于《中国青年报》的《科研不该成为教师的压力》就是因为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最大的压力之一而深有感慨,并立马写就的新闻评论。

写作灵感与冲动一旦出现的时候,笔者喜欢“立就”――于第一时间立刻写成。那种放一放、等一等的情况也是有的,但仅仅是在自己对某些问题还没有思考清楚,需要再查一查、想一想的时候。因为笔者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一旦冲动过去,或者被另外某些人与事干扰,那么,我们原本很好可以成文的一些想法就有可能“流产”。

从写短的论文逐渐过渡到写较长的,从教材研究到教法研究,从教学研究到教育研究,从随笔、评论入手到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也就是由简单到复杂,是我们进行教育写作与教育科研走上正轨、早日获得成功的捷径。而从自己擅长的入手,是初涉教育科研的人可以做的事,因为它能够事半功倍,这是笔者以及很多过来人的共同认识。

(五) 拒绝“论文贩子”,孕育自己的“孩子”

因为不少教师平时忽视或者不太重视教育科研,因此,当其职称晋级需要论文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东西。所以,为应一时之需,他们往往可能选择通过“论文贩子”之手,缴纳一定的费用,在某些运作不是很规范的刊物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收取版面费、编审费是违规之举;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这样做有损自己的人格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并不能实际提升我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而只能增长我们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我们教育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

或许有人会说,职称评审没有论文将会“一票否决”,让人怎么办?在笔者看来,既然我们的教师都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假如我们足够敏感与勤奋、努力与有心,那么在我们的教师生涯(可能是10年、8年,也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绝不应该缺少积累和发现,自然也绝不应该缺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而形成的论文。如此这般,“论文”还会成为你巨大的精神负担,甚至让你不惜重金、不顾自身的形象让“论文贩子”牵着鼻子走,乖乖地当“冤大头”吗?当然,从更积极的层面来讲,当从事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必将水涨船高,可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六) 杂志与报纸

眼下刊发教育科研论文与相关文章的报纸和杂志很多。一般而言,我们的教师对本专业的、具有学术性质的杂志比较了解,但对综合性杂志,比如说冠以《××教育》名称的就不是很了解,并且向后者投稿的教师比前者少得多。但我们知道,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教育杂志。因此,全国此类杂志总量不少,而这些教育杂志有不少其实是辟有“学科研究”,或者我们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可以进入的“教育研究”栏目的。

报纸同样是被我们很多教师忽视的一块园地。而不少报纸其实每年都会刊发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只不过相对于杂志,报纸对论文的某些方面要求特别一些罢了。比如说,与杂志相比,由于版面的限制,其所刊发的各类论文或者其他文章多以短小精湛为特色,一般其篇幅不超过2000字,多数在1500字以下。而报纸的出版周期相对于杂志要短很多,可能是我们很多教师未必知道的一大特点。短到什么程度?笔者刊发文章的最快纪录是1天――也就是今天投寄,第二天刊出。

第10篇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第11篇

法公认为商务英语已成为中国外语界20年的研究热点,但存在研究方向过于集中,质量不高的问题[1]10。商务英语教学是商务英语的实施手段。王关富,徐伟指出,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被称之为外贸英语课程开始的[2]。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需对目前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状况,做比较完整的回顾和总结。本文分析了国内过去15年中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揭示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和趋势,以期能帮助业内人士从总体上把握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过程,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务英语的研究方向应以交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主,包括商务应用语言学,国际商务文化学,商务翻译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和国际商务国情学。其中商务应用语言学应主要研究商务语言,商务英语教育学和商务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商务外语教育研究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3]11。从国际上看,王立非,李琳对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数据库的论文检索,发现在18篇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中,有56%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为发现和把握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间发表在5种主要外语核心期刊上的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并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这五种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以免疏漏。这五种主要外语期刊包括《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界》和《外语电化教学》,共统计出该领域研究论文33篇(见表1)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及特点

回顾国内过去15年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可以发现:

(一)研究趋势

从总体上看(见表1),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比较平均的变化趋势,的总量不大,仅在2005和2009年分别达到6篇,2005至2009年间共20篇,占该领域总数的60%多。刘法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使得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首次被承认,迎来对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1]11。

(二)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见表2),可以概括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占总数的4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占21%),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27%),商务英语教学理据和学科建设(24%)为主;其中前三个方面大多从微观角度出发,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这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分不开的,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4]70。另外,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学科内涵,发展路径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等宏观层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瓶颈,在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见表3),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占64%,实证研究在最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稳步的增长,说明实证研究方法应逐步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者所接纳和采用。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渐趋于理性化,从早年的以理论研究为主发展到近几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论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本文统计的33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过去15年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中一半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多媒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主流。张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铺垫,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真实语料点评和书面汇报总结[6]。雷春林阐述了内容教学法(CBI)的五种主要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应用[7]。柳青军在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3P口译教学模式,即Preparing(译前准备)、Performing(现场口译)和Packaging(译后总结)三个阶段[8]78。周芹芹探讨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9]25。申相德,李国俊探讨了一种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电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10]。赵学旻提出建立项目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尝试营建一种虚拟商务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商务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可了这种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11]36。赵淑容从需求分析的视角发现,情景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对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的满足均有较大贡献[12]71。王林海,孙宁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实语篇习得商务英语体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行动研究进行了验证[13]42。王立非,李琳建议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应将专业内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全新的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群建设[3]14。同年,王立非和黄湘琪将这种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中[14]。徐珺,史兴松以《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建设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15]70。从以上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有二个特点:其一,重实践,重应用;以内容教学法,行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真实语料和任务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这充分说明了商务英语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的特点;其二,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反映了商务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把语言与商务有机结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商务英语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语,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学研究已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进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为中心的研究阶段[16]。但是,从上述主要的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内容中,除赵淑容外,应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数量,仍然不多。

(二)各种教学理论在不同商务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已有尝试,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理论的引进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些教学理论大大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形式,教学互动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这些尝试已在各类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出现。陈平应用语篇体裁分析理论,提出了外贸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17]。付美榕围绕LCCI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规范,提出简便得体的结构,通俗自然的词句和平和委婉的语气是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18]。罗健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应教授如何在商务写作中体现商务英语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探讨用文体学的方法教商务英语写作这一新的途径[19]。李传芳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是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测试语言知识,而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上[20]。王美玲从在中国和芬兰大学生之间进行的国际电子邮件交流项目入手,探讨改革和完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关问题[21]35。刘森林探讨了国际谈判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问题[22]。阮绩智把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视为基于知识的、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并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设计框架及教学模式[23]。张海森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5]71。蔡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作了例析,明确了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贸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词块在的优势,认为以词块为单位进行的产出性题型训练教学法,有助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25]。柳青军论述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应在商务环境中对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的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8]78。周芹芹从建构主义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9]25。提出教学的基本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王菲以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26]37。赵淑容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情景教学如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强化学习者主体参与,拉近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目标情景实际间的距离[12]71。赵学旻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以此为理据,提出了建立项目式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试图解决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11]37。王林海,孙宁依照体裁教学法,设计了阅读真实英文商务信函体裁教学法课堂活动[13]42。曾利沙利用语境参数理论,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中概念语义嬗变的理据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宽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27]。综上所述,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有语篇体裁分析法、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的课程类型有:写作,翻译,口语和阅读和商务技能。可以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基础包括有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应用语言学理据,功能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务英语课程类型中,商务类写作占27%,远远超过了读说、词汇和翻译类课程,这也是未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整理(课程目标与原则,教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测试与课程评价)有了相应的变化。商务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了在商务情景下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有商务知识的传播。所以这类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英语教学,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梳理。从课前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原则的设定,到课设计安排和实施方法,到课后的测试和课程评价,都有一定的研究。陈焰讨论了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应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任务导向原则(task-oriented)和学生导向原则(students-oriented)[28]。蔡芸评价了浸泡式商务英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29]。陈坚林以交际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立足点,提出了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议[30]。李传芳介绍了BEC交际口语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加强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的实践研究以提高我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20]63。阮绩智讨论了商务英语及其课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目标和三个层次分项目标,并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重视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以英语为本,注重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突出听说技能训练;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交际法的教学原则[31]。李郁等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并提出时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改革原则[32]。王美玲肯定了电子邮件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电子邮件项目实施和完善后续项目设计的方案[21]35。张海森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任务,步骤、资源和评价都有详细的说明[5]71。鲍文等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可进行适当整合,应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素质教育等[33]。周芹芹从商务英语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和特色[9]25。王菲指出开展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有时代特征,符合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特征,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学设计对象不是传统的教学步骤,而是一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具有互动、变化和多维的特征;教学设计原则应是注重学科化和集成化,创设商务英语知识节点和信息源,交互性。赵淑容通过三个国际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案例,说明了情景教学的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12]71。莫再树,孙文娟分析回顾了国内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四大特点和六大问题,对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现状做了比较完整的归纳和思考[34]。徐珺、史兴松将任务教学法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步骤,以《商务沟通》为例,展示了学习任务的设立、实施和评价过程[15]71。

(四)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定位的研究为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目前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基础、学科定位、特点及其研究对象的研究,为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明确了方向。陈建平与聂利亚指出商务英语可定位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其学科基础是语言学,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功能主义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并涉及跨学科研究[4]70。提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运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理论,研究对象应包括商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与教材内容与评价,以及师资培养等。王立非,李琳则认为商务外语可以分别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或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3]10。商务外语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具备理论体系、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和专门从业人员等特征。对商务外语的专业地位、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路径,二位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研读这些论文,本文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数量

商务英语教学类研究论文的数量不足,虽然最近几年在部分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商务英语研究学会,但在外语教学类主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量,与其他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还无法比拟。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大多还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某种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上,理论研究偏多,商务英语的本质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考虑到国内国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职学生,社会培训等各层次英语学习者。

(五)研究范围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商务”类型,即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主,以商务知识学习为辅,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口译为多),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和词汇。对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课程的教学研究数量和深度严重不足。另外,不同课型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以及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以上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研究者可以从商务英语的定位,教学理念的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尤其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以实证研究为主,但传统英语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应用也不容忽视。总之,要不断丰富研究的类型,要把应用研究、解决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重要任务。

(三)研究对象

第12篇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八忌”

《教育实践与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征文启事

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30多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多措并举减轻课业负担

浅谈如何用学校愿景激励教师

关注心灵成长播种微笑阳光

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

引导探究,上好科学课

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十大障碍

回首课改十年路展望未来一片天——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总结(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篇)

抓好阅读教学三部曲

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

奏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曲

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

浅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创设课堂情境,让英语教学贴近生活

浅谈小学生的数学作业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凝心聚力创新管理跨越发展

《论语》里面有“酱油醋”

清末民初义务教育学制变化评述

提高家长觉悟强化家庭教育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及探索

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慎”与“善”——以重庆市巫山县中小学课题研究为例

对目前学校升旗仪式教育价值的思考

“QQ乐园”,我的“互动”班级

把“0”幽默一次

寻找支点,生成阅读教学文本的“磁场”——阅读教学中基于儿童立场的行为引导

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后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字当头

三“策略”寻觅三“感觉”——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我见

怎样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听课习惯

精彩的课堂源自精美的细节

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小学中年级英语简短语篇教学浅探

让小学英语课堂体现时代特点

浅谈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十月,有一种思绪在绵延

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就石家庄山区谈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

谈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让平实成为校本研训的灵魂

运用发展性评价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困境的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指导对策

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理解与运用语言

语文课堂应走向简约朴实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培养与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中画图的运用

学生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

激活例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13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机助外语教学;外语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795(2013)02-0024-0005

20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获得快速发展。从狭义角度来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对要学习的材料进行辅的讲解、巩固和评估的一种语言教育和学习方法,它通常具有极强的互动性。Levy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定义为“对计算机在语言教育和学习中应用的探索和研究”(Levy,1997)。其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定义更简洁,涵盖范围更广,与现代大多数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观点一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60年启动的“柏拉图项目”(PLATO project)是其早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Marry,1981)。一般来说,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行为主义阶段、交际教学阶段和整合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也有研究者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按照学习资料的呈现方式将其分为传统阶段(traditional CALL)、探索阶段(explorative CALL)、多媒体阶段(multimedia CALL)以及万维网阶段(web-based CALL)等四个阶段(Davies,2012)。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也引起了我国外语界的关注。1994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专业委员会(CALLAC)。此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专著和成果文献大量涌现。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4年出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取代了原来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同年,首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尝试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11年间CSSCI源内所有期刊刊载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相关论文从年代分布、文献增长规律、期刊分布、关键词以及研究热点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多角度揭示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状况,探究其演化规律,系统梳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的发展脉络,为今后該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本文依托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进行检索。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英语”和“外语”等为检索词,并将匹配设定为“精确”以提高检索准确率,时间跨度选取2000—2011共12年的数据,期刊范围选取“CSSCI”,检索条件最终合并为:题名或关键词=计算机*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或者题名或关键词=多媒体*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或者题名或关键词=网络*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相关论文共1598篇。有必要指出,将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选定为期刊选取范围是因为CSSCI是我国社会人文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与学术评价的重要工具。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所选取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代表了国内該类研究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剔除会议、通知、简讯等非学术性论文以及与該领域研究不相关论文,最终获得有效研究论文1524篇。

2 文献数量分析

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或学科研究态势的重要指标。另外,论文的年代分布可反映若干年来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莫再树、贺华锋,2006)。统计结果显示,2000—2011年我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研究者在CSSCI来源期刊上共发表1524篇,年发文量从2000年的55篇上升到2011年的157篇。

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我们另外分别绘出了2000—2011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以及2000—2011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论文增长趋势图,如图2所示。

综合图1以及图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2000年是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发展的节点。2000年的发文量仅有55篇,而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100篇。结合有关学者统计数据,1997、1998和1999年刊登在国内八种外语类刊物上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分别为8、10、6篇(谈言玲、严华,2007)。据此可将2000年之前的阶段认为是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起步阶段,称之为探索期。(2)2000—2011年间我国涉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文献数量除2006年比2005年少刊发两篇,2011年比2010年少刊发6篇外,总体上仍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从2007开始出现显著增长。以此为基础,可将2001—2006年这一阶段称为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的快速成长期,而2007至今的阶段称为稳定成长期。这种阶段的划分也基本符合文献计量学奠基人之一的普赖斯针对科学文献提出的科技文献增长的阶段性理论(庞景安,1999)。2007年开始发文数量之所以会出现显著增长,考虑到刊物的发文时滞因素,这可能与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推行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有关,表明該项改革试点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我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3 期刊分析

论文的期刊分布可以反映期刊的时间跨度、类型分布和载文集中度,也可侧面展示期刊级别及载文质量。对CSSCI收录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向研究者揭示該领域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刊载該方面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从而为該领域研究者继续深化其該方面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参考。表1和图3分别反映了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发文的主要期刊分布情况以及这些期刊十多年来刊载該方面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

根据整体统计数据,刊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的期刊涵盖语言学、教育学、情报学、人文社科学报以及综合性社会科学等多类期刊,該领域研究论文刊载期刊主要以语言类和教育类期刊为主,分别包括《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以及《远程教育杂志》。其中《外语电化教学》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充分体现了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相整合的办刊宗旨。另外,从图3可以看出,虽然有时期刊刊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偶有回落现象,但总体折线仍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巩固,为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条件。

4 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术语,它是从文章中抽取的能够最简洁、最直接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和词组(邱均平,1988)。而关键词词频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了解某一学科或者某一文本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热点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科学学、图书情报学和科学计量学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姜春林、胡志刚,2010)。所以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的统计有助于了解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热点研究板块以及预测該领域将来的发展趋势。由于直接导入的关键词比较分散,数量比较多,为了能够使关键词有针对性地反映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主题,本文对载入的关键词进行了适当处理:去掉“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英语”及“外语”等词汇;合并了意义相同但表述不一样的关键词,比如,将在线、因特网、web、互联网、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等关键词统一合并为“网络”。表1、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依据本文对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发展历程所划分的三个阶段中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的统计。各项统计所选取的关键词数量控制在30个以内,因此如下表格中会出现关键词数量不等的情况,以便能更简明地反映該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表1、表2和表3显示:2000—2011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视听说教学”、“写作”以及“教师”等。“网络”和“多媒体”等。在这12年间这些词一直是高频关键词,这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载体密切相关。随着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的研究远远领先于基于多媒体的外语教学的研究,并且原始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1年间还出现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研究。“大学英语”也一直是高频关键词,这说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英语学科。另外,由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不断改革,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已开始出现,并且十几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的态势。不难看出“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视听说教学”、“写作”以及“教师”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板块,并有可能持续下去。

5 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态势展望

5.1 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构建的可能性

正如在本文前言中提到的,不管从何角度将机助外语教学分为行为主义阶段、交际教学阶段和整合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还是将其分为传统阶段、探索阶段、多媒体阶段以及万维网阶段等四个阶段,其发展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也日益突出,涵盖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语言教学(大学英语及专门用途英语等)研究、语言技能(视听说、写作、阅读与翻译等)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以及教材研究等几大模块共计至少26项内容。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方面,语料库方法在該领域研究中的运用比较突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语料库方法并非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唯一方法,胡加圣等(2010)将外语教育技术的方法论概括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综合方法等三种,而语料库方法只是定量研究中的方法之一。另外,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由最初语言学领域中的多模态理论发展到涵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生物学领域的生态学理论等。由此可见,国内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目前已有广阔的教育实践、丰富的实物产品和熟练应用经验,成熟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新颖、独到的创新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等(胡加圣等,2010;2011)。这说明,以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外语教育范式已经形成,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成立的前提和基础也已具备,预示着作为三级学科的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雏形已经显现(李艳、胡加圣,2011)。

5.2 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热点

另外,根据本文对国内机助外语教学的计量学考察,特别是依据对关键词进行统计所获得的信息,还可展望、预测外语教育技术学科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具体来讲,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趋势比较明朗,有望成为今后該领域研究的主导。(1)教师研究。对教师的研究也是12年间該领域研究的关注点之一,由于篇幅所限,教师的研究角度未明确列出,但结合原始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教师研究角度的变化。2007年之前的教师研究主要关注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两个方面,而2007年之后除了对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这两个方面继续研究外,还出现了对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认知等方面的研究。这一点与目前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趋势也基本吻合。(2)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最新阶段。计算机关键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主导外语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将逐步演变成计算机主导教学的模式(陈坚林,2005)。整合即意味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从处于辅助地位的幕后走到了台前,从而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对课程整合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紧密结合国家教学改革的方针,該方面研究尚面临诸多难题与困惑,具有巨大的深入探讨的潜力。(3)生态化研究。生态化既可用于研究教育宏观问题也可用于研究教育微观问题。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生态化研究属于后者,当然也可看作课程整合研究的一个衍生问题。信息技术向外语教育渗透后,传统的教学要素被新的教学要素取而代之,为了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和谐,就应以生态学视角来重新审视外语教学(陈坚林,2006)。

第14篇

传统的评课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轻情感;重选拔、轻发展;重定理、轻定性;重垂直评价、轻横向评价。

传统的课堂评价注重于对教师自身能力的评价,如教师的组织教学、教态、语言表达,知识的科学性、重难点的突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板书设计等方面的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编、自导、自演”能力的评价。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用、地位则被忽视。一节课结束,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在课堂中表现怎样,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则没有引起评课者的重视。评课者盯着的只是教师,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配角,成为教师上课的一种衬托。

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转变,对课堂教学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的课堂评价是要求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上,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论文的结构层次。根据论文内容的不同,有的论文中心论点包含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属同一级标题,称为一级标题。一级标题下的小标题称为二级标题,以此类推。论文的一级标题不宜超过7个,一般来说以3~5个为宜。论文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4级。标题层次的表示方法有下列2种方式:

第1级标题——1 第1级标题—— 一

第2级标题——1.1第2级标题——(二)

第3级标题——1.1.1 第3级标题——1

第4级标题——1.1.1.1 第4级标题——(1)

现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一种理想替代材料——火葱》(教育与探索,2009.12期)一文的结构层次说明如下:

1 火葱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一级标题

2 火葱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材料的优点----一级标题

2.1 实验效果好---------------------------二级标题

2.1.1 物像清晰-----------------------------三级标题

2.1.2 染色效果好--------------------------三级标题

2.1.3 细胞膜、细胞壁容易辨认--------三级标题

2.1.4 细胞核显目。------------------------三级标题

2.1.5 细胞质、液泡清晰可见-------------三级标题

2.2 操作方便--------------------------------二级标题

2.2.1 个体大小恰当--------------------三级标题

2.2.2 下表皮易剥离--------------------三级标题

2.2.3 易染色------------------------------三级标题

2.2.4 制片容易-----------------------------三级标题

2.3 材料获取容易--------------------------二级标题

2.4 经济实惠-------------------------------二级标题

3 火葱与洋葱实验效果的对比----------- 一级标题

3.1 相同点----------------------------------二级标题

3.2 不同点----------------------------------二级标题

3.2.1 染色效果---------------------------三级标题

3.2.2 细胞膜-----------------------------三级标题

3.2.3 细胞质-------------------------------三级标题

3.2.4 液泡----------------------------------三级标题

3.2.5 细胞核-------------------------------三级标题

3、结语。结语是对论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前呼后应、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文的结语:总之,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有效促进生物学课堂教学。

?字体、字号、字数要求。

论文的标题一般用宋体,正文用宋体、仿宋、楷体等字体。标题的字号根据字数确定,一般用一号或小一号、二号;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用小四号;摘要、关键词用五号;一级标题用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正文用小四号;参考文献用五号。不同的刊物对论文的字数要求不同,论文的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4 000字。1500~3000字的短小精悍的论文最受欢迎,论文字数要求不十分严格。

? 参考文献要求:

文中的参考文献,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标出,并在文末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引用文标题、文献中的页码、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同一参考文献如果多次引用,用同一序号标出。参考文献择其最主要者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能引用。综述性的论文参考文献为5~8条,一般专论性文章的参考文献为3条以内。如:《对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等位基因”概念的探讨》一文的参考文献:

1 冯德培、谈家岐、王鸣歧,《简明生物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P1463

2 盛祖嘉,《中国大

百科全书·生物学遗传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3,P49 3 第2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遗传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06,P9

4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P86、90

其它要求。

1 计量单位。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使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例如:kg、km、kpa、ml、m、s、t、min、h、d等,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按国家标准。

2 中英文对照。学术性期刊,论文的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要求中英文对照。综合性期刊不作硬性要求。

第15篇

“我愿把一颗赤诚的心投入教育科研,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科研事业。”——我的信念

我是**高级中学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兼任语班主任和备课组长。我热爱教育科研,潜心教育科研,始终把科研与教研工作有机结合,使我在教科研活动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超越、不断成长起来。

一、热爱教育科研,提升自我素质

我认为开展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效促进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窗口。于是,我对科研工作与活动执著地追求,认真学习与钻研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自修各种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明确新时期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正因如此,我就毫不松驰地给自己加压,给自身充电,有付出必有收获,我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在我的努力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潜心教育科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勤于研而善研,勤于教而会教,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这是我的工作宗旨。在学校我担任语文备课组长,时刻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小组为阵地,强化学校承担的市级与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校级教研专题的研究,不流于形式,不走马观花,形成完整的教育科研体系,收到较好的效果。

1.全心投入课题研究2009年积极申请区级课题《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课外参考书的实践研究》,曾撰写多篇教学论文和调查问卷,并举办知识问答讲座,2010年3月该课题现结题。

2.2013年我承担了区级课题《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互助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我坚持多留心、多观察、勤动脑、勤动手,时刻注意发现并收集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典型案例,及时点评,做到实事求是,切合农村教学实情,力求做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2015年1月,该课题顺利结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

3.2013年我申报了上海市课题《农村高中作文“互动评改课堂”有效实施的实践研究》。当这个课题被立项后,我就主动参与研究,每一个阶段的子课题的研究,我都会带头写论文,带头写案例,带头写反思,及时总结。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撰写的论文、案例、阶段性的小结10余篇。2015年12月该课题获得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

4、2018年3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普高学生语文深度学习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顺利结题。我每月组织小组语文老师开展两次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集中授课、评课,相互学习,勇于革新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

三、坚持科研,取得可喜成绩。

教育科研是一个长期性的常规工作,每一个学校、每一位老师必须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做好。我力求在教育科研中一步一个脚印,毫不松懈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教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撰写的论文《高二语文拓展课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被鉴定为区C级科研成果。《巧借信息技术,诵读先贤美文》获得区三等奖。《真诚所至,“金石”为》2010年发表于《沃土茁长奉贤区百佳师德案例集》《指导学生知识迁移,提升语文阅读课效率》发表于《奉贤教育》2013年。2015年论文《诗词绽放,阵阵余香》获得奉贤区超星杯读书活动三等奖。2016年《深度学习视角下现代文阅读策略》一文区级交流,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