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范文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课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移动式学习日益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微课在此背景下产生,同时“互联网+”时代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使得“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蓬勃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微课教学过程不仅仅包含知识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更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PPT、音频为一体,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再现知识点。微课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问题,微课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总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网络传播,特别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2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积累各不相同,教师比较难兼顾个体的差异。而以短小视频为特征的微课在兼顾个体差异上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无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满足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都是极具意义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操作性强,课时有限但技能点多,可以先将复杂的技能点进行科学的拆分,拆分出来小的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与建设,制作成微课,众多讲解小知识技能的微课进而形成微课程。短小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碎片化学习。

通过微课在课程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可行的。

3 微课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在设计时要遵循认知负荷理论,以联通主义为指导设计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设计理论为依据设置学习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微课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在设计时应该依据拆分重构的策略,以构建主义为指导,伴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资源应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反馈而不断的修改完善。

3.1 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才是教学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word进行小论文的编辑”作为此次应用的选题,一方面论文的编辑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选题能够很好地巩固字体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等技能点及掌握对论文格式规范的熟悉。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此次教W任务,设计论文编辑的微课程情境。接下来带领学生熟悉小论文的结构构成及格式要求,针对具体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达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个小论文的排版过程,最后进行简短总结。

3.2 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微视频要按照教学设计和学习者的思维类型进行组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问题引领学习路径,以问题来推动内容讲解,有助于学生引发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视频画面上要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结构设计上有创意最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选题的讲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点讲解、软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电影+录屏”的方式比较合适。微视频的开头采用微电影的引入方式时间控制在3分钟,小张同学面临毕业苦于论文格式的编排遂到办公室向老师求助,老师拿出规范的已出版论文带着小张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来展示PPT授课课件介绍此次微课涉及的技能点并打开论文原稿进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环节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其中技能点介绍控制在2至3分钟,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整个微课视频不超过20分钟。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微电影环节采用手机录像的方式,主要拍摄时画面的稳定性及镜头的组接。录屏环节要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及音量,打开PPT讲课界面准备开讲后再点击“录制”按钮,录完后在使用软件对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美化。

3.3 反馈与辅助资源的完善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反转课堂”的模式,课前通过课程的微信教学平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与学习者的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疑问和需求。教师应该明确微课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必须配套学习指导方案、练习题目、学习测试,并伴随着学习者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学习者通过指导方案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练习题目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通过学习测试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复习已学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营造一个正循环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 结束语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反馈并综合调查问卷情况的分析,都表明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学习者经过反复学习能完全掌握技能点,进而验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改进教学方式,在后期继续对微课及辅助资源的设计开发并进行及时的跟进和修改,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满足教学的需求。将微课的引入教学符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微课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钟琦,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术,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4] 董黎明,焦宝聪.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 电化教育究,2014(7):108-113+120.

第2篇

关键词:微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一课多用;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基金项目:1.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GD2013104);2. 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二. 五”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GD15WZ1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 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由此可见,在我国,微课兴起于中小学教育领域。随着微课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教育领域中迅速传播,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知网(http:///)的搜索器中,用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查找以微课为关键词的文献,截至目前,共有2334个条目。按发表年度查看,会发现2013(92条)至2015年(1552条)间,相关文献数量增长迅速,并且有望进一步增长。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推动和促进了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建设和应用。2015年6月,外研社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 ,并将本届大赛的主题设定为“微课与翻转课堂”,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微课在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已然备受关注与推崇。

随着微课在各教育领域中的建设与应用,对微课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现阶段普遍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本文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这一宏观的逻辑框架中,以英语专业某一门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为微观切入点,探讨微课在变革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具体来说,本文结合当前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和该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借助微课来转变该课程现行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建构翻转课堂、导师研修和即时在线学习中。

在以下论述中,笔者结合入职以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为例,探讨在本校现有条件下,具体课程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希望借此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术论文写作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于第七学期,共计16个学时。笔者以旁听和随机采访上课学生的形式,深入调查了该门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从教学模式的层面上来说,该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法,尽管课堂上也会有师生间的问答活动,但这类互动基本局限在概念性的问答。比如,教师提问摘要的内容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接着抽点学生回答。但学生光知道摘要的内容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主题阐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研究结果和总结与启示[4]),是远远不够的,这充其量只能是在写作过程中起一个指引的作用。当学生实在无从下手时,能够以此为指В找到突破口。但如何才能写好摘要?什么样的摘要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摘要?关于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缺乏分析、讨论。又比如教师在讲授“提纲 (outline)”这一小节时,给同学们举例说明提纲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标准提纲,第二种是小数点提纲, 第三种是短语提纲,并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的写法,以及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之间该如何转换。但是,实际上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提纲的写法呢?他们在写提纲的时候出现了哪些细节的问题呢?这些问题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解决不了的。

从师资力量的层面上来说,大多数院校在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时,都是采取一名教师包干整个年级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做法。仍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为例,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讲授该课程,然而2012级英语专业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本科毕业生却有384名。就该课程而言,师生比例为1:384,客观上说,光靠一名教师是无法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也无法统计归类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尽管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可以摸到一些问题。但不得不考虑只有一名授课教师如何能在一周内批改384份作业且还得一边归类由此反映出的同学们在知识点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即便该教师能在一周内完成上述工作,但也很难做到连续8周都如此,且不说该教师可能还得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或是学术科研任务。

从学习效果的层面上来说,经过8周16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时,仍然觉得压力山大,无从下手。从认知负荷理论 的视角来分析,很显然,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堂属于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过高,其知识建构活动将受到阻碍,导致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借旁听之机,笔者观察了2012级英语本科1班和2班的课堂学习情况,发现:(1)到课率并没有达到100%,可见少数学习者在学习该课程时建构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第二,到课的学生无法将100%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90分钟的授课当中,有不少同学尤其是位置靠后靠边的同学时不时会摆弄手机,或是整堂课都在做与该课程无关的事情(比如,赶下一门课程的作业、考研复习、备考专八。)第三,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的同学也不能确保100%理解掌握授课内容。课堂的90分钟只能确保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内化需要通过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或实际操作来实现。考虑到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偏低这一客观事实,即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也无法确保所有学生会完成,更加无法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完成。另外,鉴于该课程1:384的师生比例,即便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课后作业,教师也很难做到逐一批改并进行总结。结合笔者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经验来看,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选题缺乏新颖性、论文格式不规范、框架结构不严谨、理论基础薄弱、文献资料掌握不全面等。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普遍不知道该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文献资料、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统筹各个章节的内容以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甚至有同学不知道如何清除地表述论点、如何提炼关键词、摘要和正文当中的introduction部分该写些什么内容。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术论文写作课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层面还是学生的学习层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三本院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亟需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三、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国内外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成功案例表明,微课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突破口。与传统课件相比,微课既具备优化和辅助教学的功能,还具有自足性、易传播、一课多用的特点。为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弥补传统的90分钟课堂讲授的不足(例如,缺乏课堂讨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笔者提出建构一个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使微课“一课多用”的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依据教学重、难点制作若干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为确保准确把握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遇到的难点问题,拟从三个渠道搜集数据确定视频内容:(1)抽样查阅上一届毕业生的论文,按成绩等级各抽十份,分别总结各个等级的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再进行交叉比较,确定若干典型问题;(2)随机采访10位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参加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老师,请他们回顾各自在指导和评阅学生论文时发现的突出问题,并例举一些典型案例;(3)针对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和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第二,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前预习当中,并逐渐建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研究者,课堂内容以问题探究为主。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资料,完成视频末尾的思考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在下一节课前汇总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集中讲解学生们在预习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段介绍具体的选题方法的微课视频。对于本科生来说,比较易于领会和操作的选题方法是检索已经学过的课程、清点知识储备、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在这堂微课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专业课程并从中归类几个选题范围,再逐个例举大的选题范围内可供参考的论题。学生通过微课中提供的选题思路,确定好大致的选题范围,试探性地搜索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将选题范围一样或类似的学生编成小组,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思路和搜集的资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依次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扩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明确选题,还能有效避免重题现象。

第三,将微课视频应用到论文指导教师的研修中。学术论文写作课是为毕业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服务的,但几百名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无法由该课程的任课老师一力承担。论文指导工作必须得由其他老师共同来完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熟知学术论文写作理论呢?未必见得。根据以往经验,学生论文终稿的格式五花八门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此外,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足够重视论文指导这项工作呢?或者说他们有没有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于毕业生而言的重要性呢?也未必见得。不少学生反映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从导师那得到足够的有效指导;导师也没有及时督促学生提交论文稿件,导致论文修改时间仓促。在交叉评阅论文时,仍然存在结构、格式、语法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借助第七W期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之机,以微课为依托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第四,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撰写和修改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作为应届毕业生,除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忙着找工作,不停地参加笔试、面试,以及参加毕业实习。实际上,大多数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离校的状态下写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导师很难实现即时的指导。但在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再次学习微课视频寻求即时解答。甚至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和在线的同学进行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语

将微课应用到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活动中,必将促成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微课的建设。在确定该微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先系统地总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同时也将有助于各导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将微课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翻转课堂,有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与学效果,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独立学习潜力、培养协作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将该微课应用于教师研修,除了能解决一些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切实问题,还能启发教师革新所教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微课制作策略与技术。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2]. 胡铁生,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5-13

[3]. 杨满福,桑新民. 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3):1-5

[4]. 周开鑫.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手册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6]. 刘名卓,祝智庭. 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2):89-96

第3篇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应用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校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很难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并且对计算机软件的实践操作在日后需要应用时很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微课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通常以微视频资源为中心,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由于全国各个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程序的差异,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程度不同,导致刚入校的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熟练,有的学生又很少接触到计算机,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几乎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然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授的内容却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又显得难度过高,很难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

1.2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统一的讲解和演示,再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由于上机时间有限,很多同学无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课后练习又没有教师的辅导,这样的情况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差。

1.3 教学课时少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普遍减少,以我校为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由原有的60学时压缩到现在的45学时,在这些课时中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操作。由于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明显,部分学生会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课后练习时又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问题逐渐积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学时少、知识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将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能有效解决所面临问题。

2 微课的特点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短小精悍、授课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易于传播等特点。其中短小精悍是微课最主要的特点。由于最容易被接受且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是5-10分钟,所以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其次微课授课内容明确,主题突出、设计合理、简洁而又完整。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实现手段,讲授过程多以知识点和教学主题来呈现,使讲授内容碎片化、点状化,和传统的课程中错综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加精简。最后微课基于网络,可以在线播放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保存到移动设备,有助于网络的传播与使用。微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碎片,结合课堂教学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是单纯地将传统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行切片并加工成视频,制作微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时间和内容进行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安排和规划,重新组织教学信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对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本文以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目录为例,阐述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教学内容选取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中,使用Word进行长文档排版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是从学生后期的应用情况来看,特别是在对课程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等长文档的排版时,很多学生对长文档目录的制作都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靠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完成的,并没有使用到Word自动生成目录的功能。使用手工录入的方式来编制目录不仅不规范,也非常容易出错,如果对论文的内容稍有改动后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更新目录。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对我校高年级学生做了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大一学习完之后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到具体应用时对相关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太多映像。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毕业论文排版为案例,制作微课讲解如何使用Word完成长文档目录的制作。

3.2 教学设计

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微课的时长进行教学设计,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本次微课采用了场景再现的导入形式,微课的导入部分显示一位学生正在使用手工录入的形式制作毕业论文的目录,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方法不仅繁琐并且很容易出错,于是询问老师使用Word制作目录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这样的导入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本次微课要解决的问题,也明确了本次微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整个教学内容以我校毕业论文的排版格式为案例,从分析一个完整的目录结构开始,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要制作出一份目录,必须要先设置文档各级标题的样式及正确的为文档插入页码。由此展开分析Word中的样式、分节符、制作不同页码、插入目录等知识点,在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再通过实例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整个教学内容结束后也就完成了毕业论文目录的制作。

3.3 微课的制作

微课视频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制作工具也有很多选择。本次微课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尽量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以更好地展示要表达的知识内容。微课的录制和后期制作使用的软件是Corel VideoStudio。

准备好微课要使用案例素材和PPT课件之后,就可以启动屏幕录制软件开始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一边讲授一边演示,PPT课件用以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尽量使讲解的过程生动有趣。最后再将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后期的编辑和整合,并制作微课的片头和片尾。

3.4 微课的应用

微课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参考,也可以作为课堂资源进行引入,这样的引入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作为视频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并且易于传播,在课前可作为学生预习的引导,课后可辅助学生巩固练习,即使是学生因为长时间未应用和学习而遗忘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微课可以实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和扩展,应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0-0111-02

“微课”概述

“微课”是以声音、画面为表现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技术课堂。它能够充分借助信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视频巧妙地解决学科中的重难点问 题。

微课以某个教学点为制作核心,取材于重点、难点、疑点,在制作时突出主题,明确指向,使学生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到关键性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在短暂的时间内,教师要将教材上的难点以视频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另外,微课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方便在网络上共享,有较强的拓展性,互动空间大,学生能够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化、情境化的模式中进行多次重复学习、断点学习等。

微课的局限性主要是指它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某个知识,但从时间上理解,是碎片化的,所以微课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但却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它的作用H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时空,拓展教师的帮助渠道。

基于“微课”的课堂内外实践

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微课”研发团队,通过筛选学科骨干教师,集中参加专项培训来提高团队成员的制作技术。在笔者所在学校,专家运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讲授了微讲台、3D文字、录屏、威力导演四大基本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简洁实用的微课实操培训,点燃了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这样的学习可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通过考核可组建专门的微课研发组。

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微视频录制软件录制两个微课,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而学生则可利用手机等移动端登录平台观看微课,完成答题,各组组长通过学习平台检查组员的答案并做出分数评价与问题纠错。之后,教师浏览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取数据,为课堂授课做准备。另外,教师还可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答卷情况,生成数据反馈,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课堂上,师生充分交流互动,通过质疑、讨论、解疑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数学课上,教师以微视频呈现学习知识的背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切片、树木年轮、3D打印技术以及学生不太熟悉的玉石选择切割等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轻松认识生活中的截面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在课堂达标检测环节,学生答题准确率的扇形统计图在大屏幕上不断刷新,教师能够随时监控学生的答题进度及具体情况,及时找出做题有误的学生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应用微课的交互功能,能够在制作视频中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审阅学生答案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解答问题。

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考虑到知识的建构过程,结合微主题的特点巧妙制作微视频。因为视频的播放时间短,屏幕呈现的信息元素就更要能聚焦要意,突破重点内容,排除干扰信息,图文结构要大小适中,讲解也要准确到位。在内容的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内容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短视频里能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视频制作上,教师除了需要会制作脚本外,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热门的H5技术、APP端应用等。

结束语

在实践中,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尝试利用互联网,基于大数据,探索受益对象更广、学习资源更为丰富、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2]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

[3]许亚莉.关于微课资源建设的分析――以中国微课网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1).

第5篇

关键词:微课;微课件群;TTS

碎片化学习方兴未艾,而微课(micro course)是以微视频和音频为载体,围绕单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件群是由一组涵盖某一学科或课程全部知识点的微课件的集合。微课是碎片化学习的基础和特征,目前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在进行微课的建设。微课件是微课的载体,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微课的标准,微课件制作的技术还不成熟,微课件的制作技术严重影响微课的质量。

一、微课件的制作

微课件是微课的载体,其本质是一段微视频,包括三个要素:知识点、视频和音频。微课起源于2009年,美国可汗学院的Salman khan将制作的用于数学教学的小视频上传至YouTube EDU频道,此即最早的微课,此后迅速扩展至全球的教育界[1,2,3]。微课的制作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学设计(包括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选择微课知识点和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二是微课件的制作(包括视音频录制和后期剪辑)。微课件的制作有视频拍摄式、屏幕嚷际健⑷砑合成式,其中PPT录屏方式因方法简单,成本低,应用最为广泛,而软件合成方式视频质量好,但技术复杂程度高,应用最少。无论是何种方式,均使用讲解人的原始语音,未见有用文本到语音(text to speech,TTS)技术代替人进行标准普通话讲解的报道[4]。

二、TTS语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TTS技术最早起源于英文的文语转换系统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到几乎每一种语言的文语转换。中文文语转换技术研究起源于1958年,现在较为成熟的有科大讯飞、捷通华声、IBM、Microsoft的中文TTS系统。中文文语转换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互式语音应答、盲人阅读和自动交通指挥[6,7]。但至今,关于如何将TTS技术融合到PPT中,结合TTS技术和PPT录屏技术制作标准化语音的微课件,至今未见报道。

三、利用TTS制作标准语音微课件

2015年1月到7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在建设临床生化检验微课群资源时,提出了采用TTS技术实现标准语音微课件的需求。根据这个需求,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研究了标准普通话-Camtasia studio PPT录屏(mandarin-Camtasia studio PPT screen capture,MCP)微课件方案,该方案采用PPT录屏作为视频来源,PPT语音工具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PPT讲解词作为音频的来源,用Camtasia Studio 同步采集视频和音频,制作出高质量的标准语音微课件。MCP微课件方案的核心技术是一个PPT插件,其功能是在PPT播放时,采用TTS技术自动同步朗读对应PPT页的讲解词,产生标准的普通话音频。这项技术对于大规模微课群建设尤其重要。在大规模微课群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采用PPT讲解人原始语音作为音频来源,不同作者的普通话水平和方言的差异,会严重影响微课群的质量,PPT语音工具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已经将MCP方案应用到临床生物化学微课群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课件制作技术的最新进展是联合应用Camtasia

Studio PPT录屏和PPT语音工具,产生的微课件具有高质量的视频和标准的普通话音频。MCP已经初步应用到检验医学的微课群建设,有待进一步推广到医学教育的全领域。

四、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制作

将以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为研究目标,采用MCP微课件构建方法,实践探索临床生物化学课程的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建设。具体的研究路线是:知识点分析->每个知识点作一个标准普通话语音微课件->按“章-节-知识点序列”,组织为结构化微课件群。详细实施路经见图1。

1、知识点分析与知识点列表

选择教学资源建设较好的临床生物化学课程作为结构化微课件群建设的目标。参照医学检验检验课程标准、全国卫生资格考试大纲作为知识点确定的依据。知识点按照“章-节”排列,节内的知识点按照教材内知识点的先后排序。知识点列表按照“章-节-知识点序列号”进行编排。

2、教案设计

参照各高校课程的教案质量标准进行编制。因微课的自身展示的形式受限,展示的时间相对短暂,微课中的内容小可能非常全面和细致,那么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或者想更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时该如何解决昵?教案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将微课配套的教案一并上传,因为教案自身小会受到篇幅和时问的限制,所以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做最详尽的解读和阐述,可以把教案看作是教学的辅助资源。

3、脚本设计

在MCP模型中,微课脚本包括PPT课件和讲解词两部分。PPT课件的编制参照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多媒体课件质量标准进行编制。PPT中的动画全部设计为“上一项后自动播放”,以实现微课视频录制自动化。讲解词录入到PPT的备注页,并参照“PPT语音工具使用指南”进行训练,并保证与动画同步。

4、试题/练习设计

将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中进行知识点标记。每个知识点,选择20题录入到ISpringQuizMaker中,其中只选择多项选择题和对错题。并且将每一题的解析,录入到ISpringQuizMaker的“Feedback&Branching”项。

微课专项题型的训练这不仅对学习者的临床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提出了高要求,也是对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成果的检验。因此,针对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学习同时穿插临床生化检验微课学习后的专题训练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5、知识点讲解视频的录制

按照Camtasia Studio的说明书和PPT语音工具使用指南进行录制。录制的内容为PPT播放的屏幕。微课录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真实化,微课的展示时间相对较少,需要在短时间中让学习者迅速掌握某一章节中的重点知识点或某项技能,则要求讲解者要选择非常典型的教学例子进行教授讲解录制,在讲解时在重点难点等的词、句知识有所倾斜,注重语气的加重,强调等以达到微课录制效益优化。

6、交互式测验视频的制作

交互式测验视频的制作具体的制作方法按照ISpringQuizMaker的说明书进行基本的操作。交互式微课程有利于打破传统固化的课程资源结构,有效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课程资源的可用性。

五、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移动课题

近几年来高校开展的移动课堂教学探索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重要尝试,效果十分明显。移动课堂即是以网络应用为主要平台,利用于机等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支持,高校教师通过将其制作的网络课件上传于平台供学生浏览或下载学习,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群聊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交流,辅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扩充课堂知识点的新型教学方式[8,9]。

已有在微信等网络平台的移动课堂,且有相关的研究和成果。

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移动网络学习平台,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可以得到较好地满足继续教育学习者的需求,因为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更多成人继续教育者学习学习时空碎片化的特征。

在建设有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基础上,利用于各类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一个移动微课课堂可以有效逾越因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影响继续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障碍,更好的满足各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建设路径见图2。

1、微课资源整合上传各类学习平台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连续的进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微课资源的更新替换、用户不同需求的改变,临床生化检验微课件群的信息资源需要进行维护和重新整合。利用微信、自主设计学习网站等网络平台,将微课视频资源整合上传,进行合理的分类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网络临床生化检验微课移动课堂。

2、保护结构化微课件群知识产权

在搭建各类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中,平台为学习者提供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共享,在提供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共享前应向使用者进行知识产权声明。声明平台学习者只能出于个人研究和以个人学习为目的进行使用,不得出于任何商业目的,防止大量非法复制。

除此之外,对于教师制作的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要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如学习者使用权限管理、微课件logo水印、密钥技术、IP地址限制等,以保护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制作团队的知识产权。只有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护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切实保护教师参与平台资源整合的积极性,保证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整合的可持续性,既能满足各类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需求,又能保护培训学校的视频不会非法播放。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r形式则以理论考试为主,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相对效果单一,特别是相对高等学府教育的学生也比较片面,如此并没有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性的比较。与此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也只有常规的几项。微课制作质量和微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学习者和广大教师学生的评价反馈,建立完善的微课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推进课堂模式以及授课内容的创新与改进。建设路径见图3。

基于TTS的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构造、利用,将TTS技术融合到PPT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践探索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建设,以医学专业课程为例,运用到其他专业领域,促进微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 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2]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3]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3.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5]DH.Klatt,Review of text-to-speech conversion of English.Journal of the Ae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82(3):737-793,1987

[6]张大军.汉语文语转换系统HJ_TTS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中国科学院博士论文,2000.

[7]李大筠.TTS在办公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6篇

关键词:微课;现状分析;研究策略

G434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但在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通过实践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微课”提供一些实践性操作指导。从而将微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现状分析

近年来,教师通过各种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对微课的认识在逐步深入,并在实践与探索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各地的开发、运用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运用得得心应手,可有的地方却是举步为艰,差异明显。无论现在处于微课开发和运用的哪个阶段,都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需要及信息化发展进程,向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目前微课资源的开发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搭建一个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一体化的微课“一站式”服务平台,如洛阳市电化教育馆搭建的“洛教云平台”。宣传发动各级各类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学习掌握技术、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流程,形成“微课库”。然后通过平台广大师生推荐、使用,从而助力推行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等新模式形成。

另一种是社会上致力于创作、传播和服务于广大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学习平台,如易明微课平台、微课掌上通等。这些平台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利用移动终端的快捷优势,基于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将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解,并制成短小的视频资源。融入幽默的情节、有趣的动画和丰富的扩展知识,帮助利用多媒体交互的技术手段,讲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微课的开发和运用,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社会团体的有益参与,还是教师因教学实践的需要自发设计与实施,都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实践研究策略

目前对微课运用大都集中在高校、中学,小学阶段涉及较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等特点。在对一些枯燥、抽象、辑性强的数学知识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时,往往是有了好的设计,但制作起来却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觉得力不从心。开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研究的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于是我们在微课运用实践研究中采取以下策略,更好地让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在学习研讨微课制作软件的有效使用方面,组织教师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评中学。尽可能熟悉适合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的几个常用软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结合其它地市使用软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几个微课制作软件开展培训、推广,如超级录屏软件凭借其入门快、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等特点,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在随后的培训中,我们采用任务驱动、体验式培训,让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更好地提高制作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探讨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任何一种策略的形成和资源的运用,必须依据学科知识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以将学科研究为基础开展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通过学科素养结构、学科知识分类体系、教学重难点突破点的收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等方面的研究,将学科研究与微课运用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分析多媒体技术与微课优、缺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有机融合,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的策略,让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在研究微课内容设计策略方面,主要从不同级段、不同知识类别、不同学习进程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究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从微课的呈现类别、作用和微课资源库的建立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科内容、适合学校硬件条件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并加以推广。

4.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微课使用的有效性。在实验中通过开展通过资源库建设、教学案例研究、个案跟踪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课前预习、教学重难点讲解、课后辅导等类型的微课应用效果的分析,了解学生使用微课进行辅助学习的真实反馈,逐步提炼出微课设计、应用及评价策略,揭示有效使用微课的方法和规律,总结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方法。

微课对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按以上研究策略扎实开展实践研究,努力创作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军校;微课;比赛;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89-02

微课程的概念及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1.微课程的概念

如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的。[1]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们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国内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3]

2.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一般院校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技能培训主要是由院校相关教育技术人员组织任课教员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制作方法及技术规范的知识培训。②选题申报是院校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微课程选题的论证申报工作,同时院校的技术保障单位信息管理中心需提出相应的技术保障方案。③设计备课是参加比赛的任课教员搜集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资源、撰写讲稿、编写微课程制作脚本、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备课试讲,同时信息管理中心也应参与脚本的设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④录像制作是在信息管理中心的协助下进一步对录制内容作精加工处理。⑤评审奖励主要是验收作品。

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意义

1.提升教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军校教员利用参加微课程比赛的契机,参加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认真学习微课程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打磨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讲授等方面的基本功,主动开展微课程制作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与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

2.激发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微课程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也不同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工具及课程制作工具,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员使用新兴教育技术手段的主动性,同时,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获得比赛名次,作品的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3.进一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

遴选一批优质的微课程,建立具有军校学科特色的微课程群,不仅可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还能进一步推动学员岗位任职实战化培训由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的延伸。

当前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存在的问题

1.微课资源比较散

目前军事院校微课资源应用中普遍存在微课资源比较散的问题,没有形成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以及完整的微课体系,给师生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一旦教与学的过程产生障碍,就必然会导致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下降,因此,无法真正发挥微课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功能和优势。

2.微课程的制作形式比较单一

微课程从制作的方法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幻灯片型微课、改良型微课、动画型微课等多种类型。[4]而目前军事军校制作微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只采取拍摄型微课的制作形式,拍摄型微课一般适用于语言类以及操作类的课程,这就使微课程的主题选择有了局限性。

3.比赛与常规教学易脱节

微课程在军队院校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这种新生事物,教育技术能力本身就不是很强的任课教员无疑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及机制体制,因此,在微课程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与实际课堂脱节的问题,使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如何提升微课程制作在军校的教学效益

1.精选微课程主题

军事院校要制作微课程,应优先选择军事体育训练、政治工作能力实操训练、政治理论教学疑难点问题解答、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剖析以及典型战例解读等学员关注程度较高且与提升实战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精选了微课程的主题,微课程的设计就成功了一半。

2.开发微课程学习平台

军校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是为了达到真正应用的目的,那么,在网上开展优秀微课程展播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资源上传、修改、、交流、共享、搜索、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微课程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要为课程提供者带来便利,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平台功能,这样才有助于微课程的推广。只有建立了微课程学习平台,对各类微课程进行整合、分类,才能达到以建促用,促进微课程制作常态化、有序化发展的目的。

3.加强团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一门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聚焦于某个很小的知识点。因此,微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仅凭任课教员的技术水平和力量很难做出一系列优质的微课程。微课程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对场地、拍摄方式、录音器材、课件、录制以及成片规格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来协助完成。因此,军队院校应该加强微课程技术团队的建设,为任课教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协调好微课程比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

“以赛促教”是军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真正目的,应该坚持“以建为用”的原则,不搞形式化的突击比赛,让比赛常态化,鼓励任课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方面的教学设计,增强知难而上、抢占先机的意识,积极参加知识、技能培训,加强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努力提升微课程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成果 反思

2013年,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映入了翰林人的视野,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翰林人看到了教学改革新的希望。全体翰林人以前瞻性眼光,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改革课堂教学”相交融的内涵与途径,实践着“微课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这片充满希望的金色试验田中,精心规划,植入先进理念,以农夫的心态静听花开,初步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创新之路。

一、实验措施及成果

1.健全组织,推动翻转,革新顶层设计

2013年,学校成立了翻转课堂实验中心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任秘书,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从课程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在课程的视野下逐步推进翻转课堂,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和书法、美术等特色学科为试点,进行翻转课堂的创新实验。同时,校长室整合教科室、教导处、信息中心三个部门的职能,分工合作。教科室负责微课程的理念提升;信息中心负责微视频制作培训及评优;教导处负责翻转课堂的实践及推进,三个部门联动,逐步提高推行翻转课堂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2.课题研究,引领翻转,明晰实验方向

学校充分重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实验。三年来,学校先后申报了各学科和翻转课堂相关的课题,全体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明晰了翻转课堂实验方向。教科室研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系列主题,发动各教研组开展本学科翻转课例研讨,举行校优秀翻转课例、论文评比活动。教科室汇编了“翻转课堂”优秀课例集。目前,学校建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课堂”案例库。

3.信息整合,促进翻转,优化学习平台

学校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全面优化。于2015年完成了“未来教室”项目的建设,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同时形成了一个共享的分学科的优质微课程资源库,让实验教师减少制作微课程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课堂的对话和讨论,做到因材施教。

4.广开“智”路,内化翻转,更新研究理念

针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指导。通过专家听课以及与教师、学生交流,对学校翻转课堂实验的微课录制、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指导,让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更新理念。除了邀请专家来指导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科室收集了大量翻转课堂的理论资料,组织教师阅读研讨,开展翻转课堂的主题研讨、论文评比活动。目前,“微课程”“微视频”“翻转课堂”“四学”“四步”等理念已深入人心。

5.依托视频,践行翻转,掌握制作要领

学校实践“微课程教学法”,微课程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是一个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微型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统一体。

第一,从设计来看,要制作微课,首先设计任务单,确定达成目标引领学生自学。“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特别是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要以学生为立场,如果出现“让学生”“使学生”诸如此类的表达,就偏离了学生立场,每一条达成目标的表达方式必须清晰、可操作。

第二,从技术来说,微视频要动态化。微视频要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适时提醒学生“按暂停,完成学习任务”。微课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为了达成更好的自学效果,中心组成员不断摸索,运用了PPT中动画效果、指针功能,重点内容用超大字显示等。

第三,从内容上讲,微视频中一般讲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因为有了这样的反思,在“翻转课堂”持续推进过程中,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微课评比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6.聚焦课堂,展示翻转,教学百花齐放

课堂是教改实验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的实验是空泛的,缺少科研指导的翻转课堂也是枯燥的。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细致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中效益的提升。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多次邀请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

7.点面结合,有效翻转,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推动实验前行。“面”上:校内发动微视频评比,对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二次培训,避免实验中的“短板”。2015年10月、11月、12月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安排语、数、英、书法、美术等学科共10个班级进行试点。组织力量,开发教学视频、进阶作业、单元诊断。实施集体制作微视频,每周每科安排一个下午为集体制作微视频时间,为教师录制微视频做准备,实行七统一(微视频统一、课时划分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解决策略统一、作业训练统一)。

2016年上半年,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试验,到期末考试时,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发生了明显的区别。参与实验的六(1)、六(2)两个班级在期中考试时处于年级中游,期中考试后开始尝试翻转课堂,仅仅半个学期,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期末考试优秀率明显高于平行班。

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师课堂能力的提升,还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实验收获与反思

1.收获

(1)总结出翻转课堂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家校翻”,学生回家看微视频、自学,完成好学习任务单,然后课堂上互相讨论;第二种是“校内翻”,即整个学习过程分两次完成,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在校内完成;第三种为“课内翻”,即微视频的观看和练习在前半节课完成,课堂讨论放在后半节课。教师职能的重心从讲课转变为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因此,教师角色真正从“演员”向“导演”转型提升。

(2)探索了翻转课堂的基本环节。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流程,简言之,即“四步法”: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具体而言: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批改(课前)―小组交流(课内)―小组汇报(课内)―难点突破(课内)―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课内)―分层练习,适度拓展(课内)―小结。也就是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

2.反思

当然,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就学生层面而言,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有效看完视频、看懂视频;就教师层面而言,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得多。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交互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积极应对,再造教育流程,还需深入实践,融合创新。我们今天已扬“翻”起航,明天将继续走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OL].软件导刊,2015.

第9篇

【关键词】河南高校 非计算机专业 教师 计算机能力 模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首先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河南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针对河南省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因计算机能力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研究。首先,通过调查统计,从基础、教学和科研三方面归纳出当前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其次,针对归纳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给出满足需求所需的计算机能力类。最后,建立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制定高校教师计算机能力培训计划,提高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1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需求类

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因此,我们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概括为:基础类、教学类和科研类。每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点。经调研、统计及分析,基础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系统安装、系统维护、安全防护和搜索引擎。教学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信息系统。科研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投稿系统。三个需求类如图1所示。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项基本计算机技能,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是日常教学工作必须的计算机能力。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熟练使用投稿系统是进行科研研究的必备计算机技能。获取文献主要指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I全文数据库等获取所需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主要利用Matlab、Network Simulator等软件完成实验设计及验证的能力。论文排版主要指利用Word、WPS、Latex等软件完成论文排版的能力。

2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类

经调研、统计及分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类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的使用、百度搜索引擎、Word软件的使用、Excel软件的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PhotoShop软件的使用、Visio软件的使用、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Latex软件的使用、微课制作、数据库检索、Matlab软件的使用、投稿系统的使用等十六个计算机能力类,每个计算机能力类包括的计算机能力点具体如下:

(1)操作系统安装包括:磁盘分区、系统安装、驱动安装;

(2)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包括:系统备份、系统恢复、系统修复、磁盘碎片整理、磁盘清理、内存优化、编辑注册表、修改注册表、导入导出注册表、备份注册表、恢复注册表;

(3)360安全卫士使用包括:查杀木马、清理插件、修复漏洞、电脑体检、软件管家;

(4)360杀毒的使用包括:快速扫描、全盘扫描、自定义扫描、宏病毒扫描、弹窗拦截、软件净化、上网加速、垃圾清理;

(5)百度搜索引擎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

(6)Word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编辑、文字排版、艺术字、图片插入、边框底纹、页面设置、表格处理、图文混排、格式编辑、页眉页脚、分页符、分节符、脚注、打印;

(7)Excel软件的使用包括:单元格管理、图表、汇总统计、工作表管理、筛选、排序、公式、函数、打印;

(8)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包括:文本编辑、绘图、数据图表、高级文本格式、幻灯片放映、母版设计、模板设计、配色技巧;

(9)PhotoShop软件的使用:选择工具、填充色彩工具、路径工具、渲染工具、图层、图层混合模式、图像色彩调整、图像模式、图层风格、图层蒙版、通道、路径、滤镜;

(10)Visio软件的使用包括:框图、流程图、网站图、网络拓扑图等;

(11)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包括:教务管理系统、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等;

(12)Latex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排版流程、文本排版、列表环境、文档结构、表格排版、图片排版、字体设置、段落对齐、页面布局、目录格式、数学公式排版、图形绘制、演示文稿;

(13)微课制作包括:Visio、草料二维码、问道网、金数据、maka、手机互动大师ih5、初页、思维导图、微弹幕、易企秀;

(14)数据库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EI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等;

(15)Matlab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语法、常用函数、图形绘制、工具箱等;

(16)投稿系统的使用包括:计算机工程投稿系统、通信学报投稿系统等。

3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指非计算机专业教师三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及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能力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2-图4所示。图2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基础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3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教学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4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科研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

图2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础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系统安装需求点需要操作系统安装和百度搜索引擎计算机能力类来支撑。系统维护需求点映射到操作系统维护和优化及百度搜索引擎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安全防护需求点映射到使用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和百度搜索引擎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搜索引擎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一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3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制作课件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PowerPoint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教案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Word软件三个能力类。制作试卷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Word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微课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微课制作两个计算机能力类。统计成绩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Excel软两个计算机能力类。信息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4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科研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获取文献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检索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设计实验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Matlab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论文排版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Word软件和使用Latex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投稿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投稿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

(2)每个计算机能力类都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点,并没有在映射图中体现,如:百度搜索引擎能力类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等能力点;

(2)每个需求点都以百度搜索引擎作为一个计算机能力支撑类,由此可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是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一项核心计算机能力类。

4 结语

本文所建立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是一个开放的能力模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模型可以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比如人员科研扩展到学生、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实验室人员等,计算机能力也不止于报告中提出的16个计算机能力类。

参考文献

[1]霍占强,米爱中.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 电子世界,2014(18):443-444.

[2]霍占强,耿玲玲.如何在当前阶段做好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4(12):113-114.

[3]孔娟.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9):191-192.

作者简介

王志衡(1983-),男,河南省新郑市人。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创新方法。

高昂,现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

作者单位

第10篇

一、珍惜时间多读书,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以前说起读书,总是感到没有时间,后来自从阅读了《教师月刊》的相关文章后,我才发现每一位专家,或者同行的佼佼者,都是书籍阅读方面的专家,她们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贫乏。现在我学会利用平时零碎的时间,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朱永新的《书香——也醉人》《致教师》,定期阅读《电脑爱好者》《南方周末》,最近读了几本名人传记《诺贝尔》、《杜甫》、《李白》、《居里夫人》、《爱迪生》、《林肯》、《钱学森》、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及《走在人生边上》等书籍,通过专业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阅读文学类的书籍,我更加感觉到了他们惜时如金,他们对工作的认真、付出、敬业,他们与众不同的观念,他们那超乎常人的精力,每一本书籍阅读完成后,我都会有很深的不同的感慨。于是,撰写成读书笔记,在自己的博客上。

二、与良师益友同行,在王增运老师工作室自由飞翔。

感谢xx市教育局搭建的工作室平台,感谢王增运老师以及各位成员老师。有幸成为卓越团队的一名,与智者同行,与诚者共进,收获颇多:

1、教学研究方面:我坚持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我们学校今年开始的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下的五步思维课堂,"诱思—导思—练思—辩思—拓思",新的教学理念带给我新的思考和尝试的机会,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围绕学生思考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2、课题研究方面:本年内,我参与的2014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专项研究课题《基于学情差异的高中信息课有效教学》于今年成功结题。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我经历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也积累了宝贵的课题研究经验,更加促使我对以后做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同时,我参与的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也已经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一等奖。

3、校本教材方面:本年度,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校本教材《Photoshop平面设计》,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在这个书写——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最大:首先,我更加敬佩我们的师傅王老师,他对工作的敬业、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我自己又一次系统的学习,梳理了Photoshop这个软件,与此同时,也掌握了以前怎么也不会用到的书籍排版,校对的一些技巧。比如:分页符,画布,页码,左右对齐,目录页的设置,及排版中对版面的设计,首页和目录页不加页眉页码等操作。这样不断完善磨练的过程,使我更加坚信——有压力才有动力。

4、微课制作方面:本年度 ,完成了两节微课《矢量图形的设计入门》及《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像的联系与区别》。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心里惧怕,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到后面的给同事教如何使用软件,如何去录制微课。从开始的注重设计教学设计,到最后懂得了先设计你的课件,熟练掌握操作,对语言要求的精准,以及细节的完善,不要瑕疵。为了录制这节微课,我学习了Camtasia6.0软件的使用,学习了PPT高级制作,又学习了Photoshop CS3.0高级制作,也接触了Coreldraw软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制作这两节微课,我最加深刻的体会到:任何事情,要做可能都比较容易,要做好,那就要多付出了。

5、工作室方面:我认真参与工作室会议,积极进行研讨,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搜集整理,不断的完善,写了两篇论文和四篇教学设计,发表在xx市陆裕元名师工作室出版的论文集和教学设计集中。

三、成长的足迹——参加的主要培训及取得成绩

1、参加的主要培训:

(1)听报告《"认真工作 从容生活"教师职业幸福感专题培训》  寻找幸福 乐活工作

(2)2015.4.13  白珍老师主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说课》莲湖进校

(3)2015.7.6  进校李南颖主讲的《微课制作方法》

(4)2015.8.27  冯莎主讲《微课及微课制作》

(5)2015.8.25  马瑞香老师主讲《静悄悄的课堂改革——教学交流会》

(6)2015.10.14下午  《中小学教材辅导安排》区进校

(7)2015.10.14 上午  高晓红主讲《挖掘新教材 创造新课堂》莲湖进校

一名好教师,要会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教材和课堂,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尽一切努力,做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老师。

(8)2015.10.15 碑林进校邵老师主讲《回到原点——我们给学生教什么》、陆老师主讲《机器人和萝卜圈》

(9)2015.10.29 高陵一中《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10)2015.12.2—3 xx市教育局《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

(11)2015.12.2—22  Intel 未来教育培训V10.1

(12)2015.12.7 高中自主选学项目学习

(13)2016.3.21 高陵一中听朱丽花老师公开课

(14)2016.3.31 xx中学听市级优质课展评   房媛媛老师《CS3抠图》

(15)2016.5.30—6.1 xx市组织的《互联网+教育》领导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2、取得成绩:

(1)2015.8.26  在学校做《信息技术引发教育教学变革》报告

(2)2015.12.18  担任莲湖区中学信息赛教优质课评委(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获  2015年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交流 一等奖

(4)我主讲的《信息安全与系统维护措施》获xx市"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优秀课例及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名单。

(5)我在44中给陕西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研究班做了《信息安全与系统维护》观摩课

第11篇

关键词:微课建设;内容分析法;回顾与反思;现状和趋势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15) 06-0083-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6.013

一 引言

自2006年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以来,微课以其短小精炼、主题鲜明、细节剖析等特点有效地实现了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并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我国在2010年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Micro-Iecture)的概念,此后经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组织和推广,伴随着“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微课得以开速发展并逐渐引起教育各界的高度关注。

微课是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锚点,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通过结合与教学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微课能够满足当前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对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有效提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利于终身学习理念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微课现状的分析,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视角反思微课建设现状并探索微课的发展趋势。

二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信度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核心期刊,采用“主题(或关键词)+微课(或微课程)”的方式对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筛选,无抽样。由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本文选取2010-2014年间的核心期刊进行分析,在剔除贺词、献词、随机和会议笔记等不相关的文献后,共获取100篇核心论文作为本文分析的有效样本。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在文献内容数量的基础上找出既能反映文献内容,又易于计量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达到对研究对象更深刻、更精确的“质”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所获取取的样本数据运用Excel 2003按照年度数量、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回顾微课发展现状并反思其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

2 研究信度分析

对于研究的信度分析是通过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对相同的分析维度进行一致性判断,为了保汪在期刊内容类目划分和同义关键词梳理时的客观性,本文通过一个主评判员A(笔者)和两个助理评判员B、C对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采用内筒分析的信度公式R=n+K/[1+(n-1)+K]进行计算,其中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n为评判员人数。K=2M/(NI+N2),其中M为两者都完全同意的栏目,N1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N2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本研究中K=(KAB+KB C+KAC)/3,计算后得到三位评判员的评判信度R约为0.9105,高于可信度值0.90,因而本文采用主评判员A(笔者)的分析结果作为研究数据具有可信度。

三 研究现状分析

1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数量的分析

根据某一主题在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每年数量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以“微课或微课程”为检索主题,将2010-2014年检索到的核心期刊和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按照不同年代对其载文数量进行统计,并分析各年间的主要事件,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2010-2014年我国针对微课的研究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在2012年后得到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微课在2010年起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在2010-2012年间处于萌芽阶段,研究人员相对不足;在2012年后,经过2012-2013年间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不断宣传推广,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此外,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教育技术领域在2012年后研究数量也有了较快的提升。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微课必将成为今后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2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主题的分析

通过对某一领域核心期刊研究主题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该主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今后该主题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依据微课在教育领域发展的特点,本文将研究主题划分为以下六个类目进行分析:(1)研究主题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微课的概念辨析、含义和特点、起源和发展等内容;(2)实证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微课的建设应用、应用现状和应用结果分析等内容;(3)课程模式设计、开发,主要包括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校本模式设计、学习模式等内容;(4)课程资源设计、制作,主要包括微课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资源制作和应用等内容;(5)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指在微课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6)平台的设计和应用,主要是针对微课发展而设计的实验平台、学习平台和网络平台,并反思其应用效果。

目前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课程模式的设计、开发方面,分别占研究总数的43%和l9%;而在微课资源设计、微课平台设计和应用方面研究相对不足,仅占8%和5%;在微课模式的设计层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式微课教学和学习模式设计,以及针对个别科目所进行的微课教学模式设计。这表明受我国微课研究起步较晚的影响,处于初级阶段的研究以理论介绍和模式设计为主,缺乏相关的平台开发和实践研究,没有将微课的设计充分应用到教学之中,更没有将微课的研究上升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高度。

3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热点的分析

一般而言,期刊的关键词是对期刊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核心期刊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能间接反映出当前微课研究的热点,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的词频分析法,这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用于描述和揭示某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及研究重点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2010-2014年间100篇核心期刊的关键词进行梳理统计,得到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发现:除了微课程和微课外,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教育、学习、教学、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这是由于微课在中国的发展实践时间较短,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微资源建设一微教学过程一微网络课程”这一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课堂教与学、微课程的设计和资源建设,因而近年来研究的关键词也以与此相关的研究居多。分析2010-2014年间关键词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微课逐渐引起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对微课的模式、微课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及微课平台开发的研究比重逐渐增加,翻转课堂和慕课(MOOC)作为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近期被关注程度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微课在教育中的发展整体呈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趋势。

四 微课在教育应用现状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分析核心期刊微课的主题内容,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背景下,虽然微课依靠研究者的多元理解和多样化制作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独特发展景象,但当前微课的真正内涵式发展在国内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仍是微课理论和模式设计,缺乏足够的教学应用和效果的研究,在微课资源建设和微课平台开发方面的研究也相对不足。本文通过对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深入剖析微课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微课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反思当前微课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1 微课在设计方面形式多样化、内容性不强

微课的最初发展目标是试图通过对单个知识点的设计开发实现学科知识序列化、结构化和完整性的学习,让学习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科知识点“查缺补漏”。然而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微课的设计可以发现,这方面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和课件制作的技术上,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发展倾向,虽然教育技术领域人员加入后微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的微课设计更倾向于帮助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忽视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导向和协助。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是对常规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其发展历程也符合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由建到用、先教师是后学生”的循序渐进路线。

2 微课资源标准建立不规范,利用率较低

分析国外微课资源建设可以发现:国外微课多以简短的视频呈现,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将学科或主题的知识点及其功能细化,结合知识向导、学习测试、学习反馈记录等特色化配套资源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但是我国微课资源建设还处在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在资源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建多用少”的况沉,为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微课作为校本研究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规范微课资源的建设,在有效提高微课利用率的同时促进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3 微课平台功能相对简单,设计、开发上难以满足教师和学习者的智能化要求

目前我国微课平台开发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比较成型的有微课网、广东佛山市微课程展播平台、中国微课网等。对照国外比较成功的KhanAcademy. TED.Ed、Wratch Know Leam等平台的建设经验,可以发现我国微课平台建设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微课程涉列学科较少,资源共享较差,难以满流、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更不能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这要求我们在后期设计开发中不仅仅要满足教师上传、修改和微课作品的需求,更应在设计和应用时建立一个面向学习者个性化高效学习与研究的智能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送,并开发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学习问题在线答疑、评测反馈等学习支持功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集微课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微课平台。

4 微课建设、教学和应用上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缺少必要的课程评价和教学监督

随着微课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中国微课网、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平台、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官网、VKO微课等网站了多种类型的微课,在如何评价微课的创作模式、创作工具和教学效果上国内目前没有统一评价标准。目前在微课评价方面黎加厚教授提出“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五大微课评价指标和17条微课设计建议;中小学和高校微课大赛由于缺乏统一评价标准,在录制设备、制作工具和微课设计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其评价也主要参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与国外微课教育发展相比,国内在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管理监督系统的建设明显不足,以更多习题测试的量化评价来取代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自评,缺乏评价方法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缺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的综合运用。

五 微课在教育上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 在设计理念上,从某个专题(课程)知识体系出发,创新教学设计,完善评价标准

微课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去粗取精、删繁就简、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等原则,依据课程特点规范微课设置的时间,通常以5至20分钟为宜。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可以借鉴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VKO微课、第九课堂、博览微课等网站优秀作品的选题、创意、设计理念和内容呈现,并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在微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练习、交流、教案、反思等内容,达到“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的学习目的。在微课评价方面,由于微课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独特景观,因而在评价上也应确定科学、公正、多元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微课更好地发展。

2 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要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实现共赢发展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交流和应用,借鉴国外优秀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传统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中可以将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导入、核心知识讲授、课程探究和课后练习等环节上有效利用微课程,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导入过程中用简练的微课程来开门见山或设置悬念,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需要,恰当地混合使用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实现扬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获得统合综效的结果,达到共赢的课堂效果。

3 规范微课制作方法,以用促建、配套建设微课资源,实现微课资源共享

通过分析目前微课的制作方法发现,在微课建设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精品课程的制作模式和教学设计理念,只是在形式上(讲授时间、讲授知识点)将课程“微小化”。参照国外微课的制作流程可以发现,除传统教师讲解外,微课可以引入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教学工具,制作工具除传统摄录工具和录屏软件外,也可以在移动工具上运用App让微课制作更灵活、更细节化。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注重课程体系的资源建设,注重微课程开发的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并通过协作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

4 加快微课平台建设,完善学习辅助工具,满足学习者和教师智能化需求

微课平台是微课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方面,参照国外Coursera、Edx、Udacity等经典平台发现,微课平台在建设时要注意导航清晰且易用、板块分类和角色权限明确、学习辅助工具完善等问题:尤其在学习辅助工具方面,除常见的课程练习和反馈外,还要努力开发知识地图、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和课程档案等功能,建立面向学习者个性化高效学习与研究智能化的微课平台。此外,微课平台及其配套资源应具备移动应用功能,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5 契合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拓展微课教育和应用,构建新型微课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特别是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视频制作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和软件工具越来越简单化。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和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微课发展模式逐渐引起学者的兴趣,基于移动通信工具的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也进一步拓展了微课的应用。但从目前我国微课的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微课的设计应多以学习者和学习为中心,在微课平台的开发上增加机器发现、信息推送、大数据研究、交互式学习模式等创新技术的运用,通过技术与教育、学习理念的融合让微课平台具有诊断、交流、学习记录等功能,进一步实现微课资源的共享,丰富微课的教育模式。

第1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大实验的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去年上学期开始起,我们教研组就在物理实验上做文章,充分挖掘实验素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一、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使实验教学“常态化”

1.让小实验走进家庭.开设家庭小实验,提升物理学科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①掺入杂质,水的凝固点会降低吗?设计实验验证;②“人造霜”、“人造雨”实验;③水蒸气遇冷后到底液化成小水滴还是凝华成小冰晶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④“喷水造虹”实验,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一下彩虹现象;等等.通过这些小实验,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物理习题“实验化”.让物理习题“实验化”,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学生书面作业效果很差,抄袭作业现象严重,疲于完成任务.要是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学生可以开开心心地完成.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印象格外深刻,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

4.加强验证性、设计性、拓展性实验的研究,使实验教学走进深水区.开发出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按新课标编排的顺序,基本上和教材同步,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得益彰.

5.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设计了以下栏目:(1)小制作.通过简单易做的小实验,你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蕴涵的物理道理.①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观察像的大小、倒正;②制作一个“土电话”,体会一下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2)想想做做.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3)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内、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4)趣味物理.让学生明白物理就是生活.只要你善于积累,可以整理很多的趣味物理知识,如喷水造虹实验、杯中显影实验、试管旅行实验、纸盒烧水实验.

二、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使实验效果最优化

1.实验内容“多样化”.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既包括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又包括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实验创新、动手动脑学物理、趣味物理等.

2.实验机会“最大化”.合理分组,每组最好四人,并选出小组长,为每个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既使个别实验器材有限,也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上成“学生的演示实验”,并且把器材多留在教室几天,利用闲暇时间,争取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程,做到实验教学“常态化”.

3.建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在实验室或教室里进行活动.举行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小论文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惯.

4.举行实验创新技能大赛.可以对某个家庭小实验,也可以就某个物理学习内容进行竞赛.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自制教具、科技论文展示等项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推荐参加诸城市及以上的实验技能大赛.

5.举办科技大集活动.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今年高中部举办的科技大集活动效果不错,初中部可以借鉴一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6.建立学生实验成长档案,评选实验之星.由班长进行统计,每周做了哪些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格的设计、步骤及结论进行展示,评估,存档.选出实验学习之星.并将实验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之中.

第13篇

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我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里丁大学国家语言和文字中心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课堂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尤其是导师Isabelle的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语用能力,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三个月的课堂给我感受

很深。

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他看来“教育即生活”,他提倡“做中学”。因此用微课设计符合学情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符合新课改倡导的个性化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理念,把微课和英语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做中学的目的,使学生受益。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材料全凭课堂内45分钟是不能完全让学生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实践中大量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形式感染学生,驱使学生开口讲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使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当前,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活动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因此,利用微课开展高效的英语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借鉴国内外微课以及与英语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工作室开展了国家级课题的微课研究。我们把微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来,活动更加高效,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课题研究教师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操作性强,以学生为主题的微课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步,把英语课分为五种类型,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和词汇课。第二步,设计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并制作幻灯片。第三步,反思教学设计并进行微课录制。第四步,把制作的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其次,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感受成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提高学生用英语综合语言应用的能力。

研究过程如下:

1.课题动员、培训、研讨阶段

(1)准备动员阶段:成立工作室课题组,向成员宣传课题的目的、意义,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填写申报书,向中央电教馆上报课题。

(2)课题培训阶段:

①意识培训:学习国内外微课制作和英语课堂活动的研究成果,整理微课教学的优点,从而树立运用微课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意识。

②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讲座、自学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实验教师掌握运用微课教学的使用技能等。

2.初步实践阶段

(1)探究微课支持下的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2)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根据各自分工,每人精心撰写一份教学设计,设计一堂微课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教学课,参加课题研究。

3.课堂实践阶段

(1)对比微课课堂和常规课堂,通过对比,考查学生在微课课堂的学习效果,做出分析。

(2)开展“初中英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微课教学案例研究”展示活动。通过课堂实践开展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受益。

4.总结反思,得出策略

课题组成员依据微课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写有分析、有改进策略的教学反思,探究微课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活动课的案例,写出关于本课题的论文。

5.课题提高阶段

根据课题评课组提出的问题,通过录像课例反思,发现问题修正教学设计,完善研究成果,形成可操作的初中英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微课教学案例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成果。

6.课题评价阶段

总结规律,理论提升。一是专业指导,解决问题。二是专家引领,提升水平。对形成的理论成果、优秀课堂设计方案、优秀微课等进行综合评价。

7.课题的总结及推广阶段

通过微课研究,我们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借助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以课堂活动为切入点,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题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进行探索研究,制作了各个类型(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的课堂活动微课课例。学生通过微课开展高质量课堂活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另外,通过微课制作,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各项能力。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传统教学,实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我们发现,在英语活动课中,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参与活动的设计、策划、准备,以及活动的总结。所以,英语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活、自己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活动课的

主人。

新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微课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给我们教育深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以其独特的魅力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新课程理念下为教师实现有效课堂搭建了应用平台,为培养学生主体性、合作性、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使课堂教学走向了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PPT直转式;录编一体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10-0059-04

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

在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第二次“翻转课堂”系列微视频大赛的影响下,笔者开始接触微课这一概念,并进行研究。在探索如何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产生了低成本制作微课视频的想法,并将之申报为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绝不意味着粗加工、小制作、低质量,而是在尽量减少微课视频制作的成本情况下,不仅达到将微课进行使用与推广的最低要求,而且还要制作出最优的微课视频。从微课制作者对低成本制作的要求来看,他们期望拍摄视频、录制视频的设备成本低一点,制作微课视频的时间短一点,学习制作微课付出的精力少一点,所以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至少有三种含义:微课制作设备的低成本、微课制作时间低成本和所付出精力的低成本。那么可以为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下这样的一个定义: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就是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通过低成本的微课制作方式,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最低的成本制作出最为美观、实用的优质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的研究中发现有四种微课制作形式可实现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即手机拍摄式、PPT直转式、录编一体式、录屏和视频编辑结合式(如图1)。

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其现实意义。其一,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助于减缓教师制作微课的畏难心理,促进微课视频制作的发展。其二,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助于教师制作出更符合自己学生学情和现实需要的微课,促进微课教学的发展。在低成本制作符合学生学情和现实需要的微课视频方面,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他将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再拿给学生课后去观看。这种做法避免了重新另外录制微课,直接在现实课堂上录制,节约了微课视频制作的时间成本、精力。其三,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助于推进微课视频的制作范围,促进微课教学理念的影响。

微课的手机拍摄式低成本制作

从微课竞赛的作品来看,微课的制作者大多是高校的一些师生或中小学教师,他们大多人手一部手机,而且质量不错,至少拍摄较为清晰的视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故此,在微课制作初期受到可汗学院微课视频制作模式(又称可汗模式)――用手写录屏宝录制解题式微课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手机+白纸式的低成本微课制作,其原理是把手机替换成录屏宝中的录屏操作,把白纸替换成录屏宝中的白板。不仅如此,在手机拍摄清晰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用手机代替DV摄像机、照相机等价格昂贵的拍摄工具拍摄完整的微课视频或微课视频片段。这两种方式统称为手机拍摄式。

1. 手机+白纸

材料准备:可拍摄清晰视频的手机,手机固定架(或自己搭建一个手机固定平台),足够的白纸,不同颜色的签字笔若干只,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写有题目和解题过程(或知识结构图)的纸,桌椅等。

制作步骤:在桌子上用手机固定架(或搭建手机固定平台)固定好手机,使得手机能够清晰拍摄桌上将用来辅助讲解的白纸。观察事先准备的写有题目和解题过程(或知识结构图)的纸,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讲解这方面的内容。在位置上坐好,观察是否准备充分,环境是否适合。点击手机中的“拍摄”录制接下来讲解的视频,边讲边写边画直到讲完,保存制作好的微课视频。

补充说明:在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时,并不一定一次就能够拍摄好微课视频。在这有两个建议,如果还没制作完成一个微课视频时,建议重新拍摄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是拍摄多个微课视频的话,建议拍完一次然后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

适用微课制作类型:习题讲解类、知识结构讲解类微课的制作。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较适用于习题讲解类微课,这也是很多人利用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出的微课类型。不过在决定选择某一习题来进行讲解时,要注意思考该习题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除了习题讲解类之外,手机+白纸式还适用于制作知识结构讲解类微课,可供学生预习或复习所用,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某一教科书、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知识点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对该内容的知识具有宏观上的认识和把握。为了能够提高知识结构讲解类微课的教学效果,在讲解知识结构时运用知识的可视化技术辅助讲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手机直拍

从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类型可知,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能较好地制作出习题讲解类、知识结构类微课,但在其他类型的微课制作上受到限制,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手机直接拍摄,而不是直接用手机对准白纸进行拍摄。手机直接拍摄成微课或微课视频片段,需要在此之前设计好教学场景。手机直拍式可制作出情景类微课、讲演式微课、实验过程和现象微课(或片段)。情景类微课需要设计场景,讲演式微课需要设计出微课制作者讲演的平台,实验过程和现象微课(或片段)需要设计好实验展示的平台。手机直拍式微课制作拍摄的方法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微课讲解教师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教学,手机拍摄者根据教师讲解过程中所要突出的重点对手机拍摄功能进行操作,如适当地移动或缩放等操作。这种方法适合两人以上的教师制作微课,对手机拍摄者拍摄视频的技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二种是将手机固定住,教师在微课视频拍摄过程中将自己所要突出的信息移到视频拍摄的显眼处,这种方法适合用手机拍摄微课教师单打独干。第三种是将手机固定,教师也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教学,仅保证自己讲解过程中不会脱离拍摄区域,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所拍摄出的微课视频重点突出,但是这种方法是最轻松的。

微课的PPT直转式低成本制作

PPT辅助教学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很多教师都能够熟练运用PPT课件来进行多媒体教学。不敢说每位教师都能够制作出优秀的PPT课件,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制作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微课制作的发展也受到了PPT的影响,有很多微课作品是用PPT来进行制作的。有些老师还因此形成了这样的误解,认为微课的制作方式都是通过用录屏软件录制PPT的讲解来制成的。其实,以PPT为基础的微课制作,我们不仅可以用录屏软件录制PPT讲解作为微课视频,甚至可以用PPT直接转成微课视频。李玉平老师用PPT直转式制作出的微课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培训用的,它是在培训过程中点击PPT的自动播放功能让教师随着PPT学习与思考;一种是学生学习用的,它是将做好的PPT直接转成视频的形式供学生学习。然而,这种微课程作品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只有背景音乐,没有教师讲解声音,它需要学习者专注于PPT中的画面及文字。在对李玉平老师微课程的制作方式学习中,笔者逐步探索出可以制作出具有教师讲解声音的微课视频,将李玉平老师微课程以视觉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延伸到视听兼备的学习方式。在PPT直转式微课制作的研究中发现,只有PPT2007及以上版本或WPS演示才有将PPT直接转换成微课视频的功能。

那么怎么用PPT直转式制作出既带有背景音乐,也带有教师讲解音的微课视频?获得教师讲解声音的方法有三种:(1)先把教师讲解声音录制下来,然后插入PPT课件中作为背景音乐,再根据自己通常的语速和该幻灯片的讲稿字数来调整幻灯片的时长。录制声音的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录制,也可以用电脑自带的“录音机”进行录制。(2)单张幻灯片插入教师讲解声音。这种方法和前一种方法类似,区别在于第一种是一下子把声音全部录制,第二种是为了防止读错造成需要从头再来录制声音的情况而将幻灯片的内容的讲解音一张一张地录制。(3)幻灯片播放演练中教师讲解声音。值得说明的是,前面两种方法需要有强烈的规划意识,故强烈建议在制作微课视频前先精心设计一份讲稿,然后再根据讲稿的内容调整幻灯片时长。

PPT直接转成微课视频可能会因为版本的不同造成方法有些区别。第一种方法,“另存为”视频格式(PPT2007+、WPS)。具体步骤:“文件”“另存为”“保存类型“”“Windows Media视频”格式。第二种方法,“加载项”录制PPT课件(针对已下载并安装Camtasia Studio的PPT2007及以上版本)。具体步骤:“加载项”录制。第三种方法,“特色功能”输出为视频(针对WPS演示课件)。具体步骤:“特色功能”“输出为视频”。WPS演示文稿是可以转换成微课视频,然而在制作过程中却发现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1)全屏播放时画面还未跟着全屏。(2)当快进或快退时音画不同步。(3)在很多视频编辑软件编辑视频画面是黑屏的。(4)视频不能导入Camtasia Studio软件中。故未解决这些问题前并不建议使用WPS演示来转换成微课视频。

微课的录编一体式低成本制作

Camtasia Studio是常常被推荐的微课制作软件,因为它属于集录制编辑一体的软件,不仅可以录制屏幕还可以直接对视频进行编辑。到现在为止,它差不多已经成为了微课制作软件的龙头老大。不过因为它是美国开发的屏幕录制和编辑软件,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会有一些不适的情况。因此,需要一个兼容性较强的录编一体视频制作软件来保证微课视频能够顺利制作。经过查找录编一体软件之后发现符合条件的有拍大师、KK录像机以及会声会影等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作为微课制作的录编一体软件。这种录编一体式微课制作常常采用如下的步骤制作微课视频:第一步,按预先设定的微课内容及讲解思路,制作PPT课件。PPT课件的制作是为了展示所要讲解的内容,可以用很多有同样效果的软件代替,比如说交互式电子白板、Prezi等。其中Prezi是当前最为符合知识可视化的演示软件,在教学中运用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所以推荐将其运用于微课视频的制作当中。第二步,用录编一体软件录制PPT课件的演示及讲解音。第三步,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编辑,美化微课视频。第四步,保存微课视频。

在利用录编一体式微课制作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这几种录编一体软件的使用。在开始前建议先学习这些软件如何入门即可,其他较为高级的操作可在使用软件时慢慢学习。录编一体软件制作微课的入门操作包括软件的下载及安装、屏幕录制操作、视频剪辑操作、视频保存操作等。软件的下载及安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百度中搜索软件名然后将其下载,最后打开所下载软件的应用程序,按照安装向导提示进行安装。屏幕录制操作、视频剪辑操作、视频保存操作的学习可通过软件使用说明的文档、百度经验、软件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

Camtasia Studio是当前制作微课视频常用的软件,只要搜索就能会出来很多的使用说明。拍大师在其官网中有完整的《拍大师大讲堂》教学视频,每个教学视频差不多有6分钟左右的时长,可作为学习拍大师软件使用的微课视频。正因为拍大师在其官网中有拍大师教学视频,经检验该软件很容易使得初学者上手,而且这些教学视频可作为微课视频的范例进行参考,故此推荐运用拍大师来制作微课视频。KK录像机是一款集视频录制、编辑、播放于一体的高清视频录像软件,不过它安装后需要登录账号才能使用,账号和密码随便输入只要满足账号为4-12个字符、密码为6-12个字符即可,不一定需要注册账号。会声会影是比较老牌的视频编辑软件了,它也能做到屏幕录制的效果。如果在遇到微课之前就已经会使用会声会影来编辑视频,那么用会声会影来制作微课视频是很不错的方式。另外,还有其他也可实现录编一体的软件,录屏录像专家、SCR屏幕录像、AVS Video Editor、wincam2000、VidBlaster Pro、Screen Flow、Video Flow for Mac等。

有些微课制作者在微课制作前可能对一些录屏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很熟悉,已经大致掌握了其中常用的操作,对于屏幕的录制、视频的编辑有了一定的经验。如果对一些视频的录制软件和视频的编辑软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将它们组合起来运用从而制作出微课视频也是很不错的方式,这种方式可称为录屏和视频编辑组合式微课低成本制作。在录屏和视频编辑组合式微课低成本制作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习录屏软件所花时间还是挺多的,还不如直接学习录编一体软化更为低成本,故此该种低成本微课制作方式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该微课制作者最好已经学习过某种录屏软件,如录屏大师、屏幕录像专家、超级录屏、wirecast等。如果微课制作者仅仅学习过某一种录屏软件,那么他可以新学习一个更容易上手的视频编辑软件(比如说Windows Live影音制作、狸窝视频全能转换器等,另外,有些视频播放器也具备视频剪辑和格式转换的功能,如迅雷播放器――在播放器界面上单击右键中的“截取与转码”即可),然后将它们组合起来制作微课视频,达成低成本制作微课视频的效果。如果微课制作者以前不仅学习过录屏软件而且也学习过视频编辑软件,那么就可以很轻松地将所学的录屏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结合起来制作微课。

第15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微课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与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一致,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建设成为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着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性行

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操作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同时兼具任务性和逻辑性。计算机基础中许多知识点难于理解和记忆,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共性不重个性,不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身心疲惫”。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了微课教学法。

微课可以通过短小的视频来表现某一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实现自主学习,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知识点繁多,教学中可以把知识点细化,一个微课程只讲解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通常只需要10~1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尽管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简单、易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随便跳过教学步骤,微课能直观明了的表现出教学步骤。微课视频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并且体积很小,所以微课非常适合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移动通信工具来进行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微课的展示非常便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微课视频,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就需要学生多操作、多练习,因此,微课起到了很好的演示和辅助作用。通过对微课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微课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创作微课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分层思想,针对各种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目标,制作出有针对性的、可以辅助实践教学的微课。

二、微课的制作流程

微课的质量取决于微视频的制作过程,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微课制作流程,丰富制作方式和方法,从而能有效提高微课制作质量。微课的制作通常是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微课的选题,即要围绕哪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点展开微课的录制。二是编写微课教案,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要涉及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布置相关作业等几个辅助内容。三是课件制作,进行微课录制,也需要借助PPT的展示方式,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设计科学合理的PPT。四是微视频录制,即把上述准备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选取录制方式,比如有摄像机加黑板或者采用录屏软件等方式。

三、长文档排版微课案例分析

WORD学习结束后,很多同学即便认真学完WORD,在写毕业论文或者其他长文档排版的时候,还是会遇到诸多问题,不能按要求排版。例如:不会自动生成目录;不会设置页眉和页脚;不会利用分节符给不同章节设置页码;不会用应用样式等等。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提高WORD长文档编辑的实用性,教师把长文档的排版这部分内容细化,制作了多个微课,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作为课堂外的有益补充。在微课的制作中,需要摄像机一台、教学PPT若干、录屏软件,麦克风等设备与软件。制作完成的微课具备统一的片头、片尾,添加了统一的背景音乐,使用的PPT风格一致。

“长文档制作”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操作能力,更注重实际操作,所以,采用“讲课式+PPT”的方式进行微课程的录制,并辅以录音和字幕更为合适。具体来说,第一步是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是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第三步是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长文档制作”微课程制作好之后,要注意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QQ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即时交流,随时随地得到教师的帮助,并且能够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很好地避免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自由学习结束后,通过网络,教师组织集中学习,进行学习讨论和作业辅导,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