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术后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疲劳、低氧等使能量失衡,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食物摄入。据专家统计,40%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营养不良而并非本身治疗因素,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因此做好胃癌患者术后的情志及饮食护理极为重要。2006-01—2007-12,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83例,其中行胃癌根治术64例,术后通过加强营养、情志护理及营养药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1护理措施
1.1情志护理
胃癌术后病病程长,预后差,患者身心受到双重折磨,容易产生忧虑、紧张、悲观、恐惧、失望的心理,此时我们应主动关心患者,针对治疗方式展开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忧思伤脾”、“恐则伤肾”的道理,向患者解释五脏六腑相辅相成的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不升,则胃不降,而出现纳呆;肝主疏泄,喜条达,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同样会出现纳呆,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情志护理,尽快康复。
1.2术后营养护理
我们把术后营养护理分为3个阶段。①术后3日内为第1阶段。此时吻合口尚未愈合,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患者禁饮食,带有胃管,应配合全胃肠外营养进行护理,以减少内源性能量消耗。根据患者具体的营养状况,合理配制营养液,把各种营养素混合在配制营养液3L的输液袋中,采用静脉滴注。每日补充液体量视排出量而定,一般2500~3000mL,其中热量在6698~10048kJ/d,蛋白质不低于1g/kg,以6.26g蛋白质相当于1g氮计算,以复合氨基酸形式提供,同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②第2阶段一般为术后4~6日。此时体温开始下降,肠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吻合口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经口进食。由于胃全部或大部切除,肠管代胃容量较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其排空较慢,开始嘱患者饮水(以温水为宜)。首次进量20~30mL,严密观察患者进水后反应,如无不适,隔1~2h给1次,每次增加5~10mL,至40~50mL为止。第5日给半量流质,每次50~80mL。第6日进全量流质100~150mL,连续3日。③第3阶段为术后7~10日。患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营养摄入方式改为完全经口进食,停用静脉营养,经口进食每日热量不低于10048kJ,蛋白质不少于200g。第7日给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患者进食时如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应立即禁食,查明原因,再以流质开始,循序渐进,慢慢过渡到普食。
1.3术后饮食护理
1.3.1少量多餐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全胃切除空肠移置代胃,另一种是胃大部切除,胃的容量比原来小了几倍,所以每次进食量少,只有增加餐数,才能增加食量,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3.2食物选择
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为宜,应避免肠胀气的食物。半流质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的食物。有研究认为[2],动物性蛋白最好的来源是鱼类,因为鱼类氨基酸的组成与相互之间的比值都与人体相近,鱼蛋白的利用率可达96%;鱼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多食鱼类,如黄花鱼、鲫鱼等。进普通饮食后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毒素排泄。
1.3.3食物温度
食物过热容易烫伤口腔、胃肠黏膜,特别易伤及刚愈合的吻合口,甚至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而食物过冷易刺激肠蠕动,导致腹泻,使营养物质流失,所以适宜的食物温度非常重要。
1.3.4食物烹调
烹调食物时,应少盐,忌辛辣。尽量切碎炖烂,并选择优质蛋白高的鱼、肉、蛋、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如就餐习惯、爱吃的食物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刺激食欲,增进饮食。
1.3.5食后观察
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保健治疗药膳
2.1陈皮大枣饮
陈皮1块,大枣3枚。大枣去核与陈皮共煎取汁150mL,每日1次。此食疗方具有行气健脾之功效。经研究证明,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同时还能使血清中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显著增强,促进体液及细胞免疫[3]。大枣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甙衍生物对5-羟色胺和组织有对抗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有抗癌作用[4]。
2.2枸杞瘦肉甲鱼汤
枸杞子40g,瘦猪肉150g,甲鱼500g。将枸杞子洗净,猪肉切细丝,甲鱼去内脏切块,齐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撒食盐等调味,佐餐。每日适量常服。本膳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治疗胃癌术后体弱、贫血。
2.3蔗姜饮
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术后。
2.4莱菔粥
莱菔子30g,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药方有消积除胀之功效,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3体会
情志及饮食营养护理与手术患者的康复有密切关系,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胃癌术后患者,因受肿瘤的侵害和手术的创伤,热量需要明显增加,又因术后短时间内胃肠道不能进食,更易缺乏营养,影响机体康复。本组病例通过术后合理的情志调节及饮食护理均顺利康复,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其他合并症,体质量甚至超过入院时的水平。因此,胃癌术后情志和饮食营养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4-8.
[2]邓君明,麦康森,艾庆辉,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
本组19例25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7例9膝,女12例16膝,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5.0±3.3)岁。诊断为骨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骨肉瘤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术后保留后交叉韧带15例;平均术后护理(31.6±3.8)d;功能恢复满意度问卷调查占89.5%。
2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去枕、平卧、禁食水6h,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6h。测血压、脉搏30min1次,至病情平稳后每2小时1次。
2.2患肢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出现大量新鲜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密切观察患肢感觉、运动、皮温、血运情况。观察踝关节背屈运动,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情况。
2.3疼痛护理术后分别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和使用强效静脉镇痛剂。19例中使用静脉镇痛泵10例,平均持续时间(66.0±8.3)h;使用强效静脉镇痛剂7例;应用复合镇痛2例,全部患者参加疼痛问卷调查,效果满意。
2.4患肢肿胀护理为预防和控制患肢肿胀,患肢抬高,术后均采用冰袋冷敷关节周围,持续4~6d,待肿胀消除后冰敷;术后切口持续引流8例,引流量250~850ml,负压引流9例,引流量300~950ml,关节腔冲洗引流2例,估算冲洗引流量(5302±55)ml,操作方法:生理盐水+庆大霉素500ml关节腔冲洗,2次/d,直至冲洗液清凉停止。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肿胀控制良好。
2.5饮食护理平衡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刺激性食,如鱼、瘦肉、豆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2.6预防并发症19例中无一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例诱发心肌梗死,心电监护发现后及时治疗好转;骨肉瘤2例术后大剂量联合有较重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专业化疗护理。
2.7功能锻炼
2.7.1心理护理由于术前行走疼痛或不敢活动,给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做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为此,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并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强调功能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缓解患者紧张、害怕心理。解释、安慰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建议患者之间多交流体会,相互鼓励。
2.7.2CPM锻炼根据患者的状态,协助医师制定每个患者的CPM锻炼计划,一般经验是术后1d进行股四头肌锻炼,1~3d开始在CPM上做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活动范围从0~45°开始,每天上午2~3h,每天增加10°,持续锻炼2周,最后活动范围平均(110±11)°,所有病例均超过90°。特别提醒的是不可操之过急,以防止切口裂开和肌肉拉伤。2.7.3行走步态训练患者于床上训练结束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支架保护下的离床活动。由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不自觉形成一种代偿性异常步态,应指导其自我行为心理纠正结合对镜训练。出院时17例可以扶拐下地活动,2例骨肉瘤患者行走训练结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训练。
2.8出院前康复护理指导
2.8.1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做剧烈地运动,不做急转或跳跃运动,防止关节损伤。遵医嘱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以防止关节肿胀、积液。锻炼时应避免摔倒,防止发生外伤。
2.8.2保证营养摄取,预防关节感染。如果身体有感染情况,细菌有机会随血流进入人工关节内,导致炎症。
2.8.3注意保护关节,减少关节磨损,延长关节寿命。
2.8.4训练活动时以“不过度疲劳”为度。既不能害怕运动,也不要暴力运动。任何时候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响声,均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诊。
2.8.5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如有条件应半年到1年再次复诊。
3讨论
颅脑外伤,在平时发生率均很高。头部外伤后,颅骨板障出血,硬脑膜血管以及脑表面或脑实质内血管出血均可形成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随着血肿不断扩大可导致脑移位,形成脑疝而累及生命中枢。因此,其致死率或致残率均很高,应引起人们普遍重视。以往大多数颅内血肿均采取手术治疗,随着CT在脑外伤临床诊断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对颅内血肿认识的加深,对部分颅内血肿采取非手术治疗的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而对如何观察病情的演变等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2005年2月对78例颅内血肿采取了非手术治疗,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0例,女28例。年龄1~82岁,平均31岁,其中35岁以下62例占79.49%。
1.2受伤方式及临床表现打击伤5例占6.41%,坠落伤18例占23.08%,车祸伤55例占70.51%。主要症状:伤后无昏迷者40例占51.28%,嗜睡7例占8.97%,有原发性昏迷31例占39.74%;昏迷时间5~10min。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者64例82.05%,有偏瘫者5例6.41%。CT提示22例儿童颅内血肿量为1~7ml,成人血肿量为7~15ml。
1.3结果治愈72例占92.31%,好转(轻残)6例占7.69%。
2讨论
2.1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1)在观察过程中,意识一直清醒或原来的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在观察中,意识平稳或逐步好转者。(2)头颅CT检查,颅内血肿量20~30ml以内(包括儿童),观察过程中无进一步扩大者,值得注意的是CT扫描只代表当时的血肿量,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CT检查距外伤的时间越短,CT所示血肿量的可靠程度越低,因此,单靠CT的血肿量取决手术与否,而忽视动态观察,特别是临床症状的观察是很危险的。(3)头颅CT示中线结构移位<0.5cm,环池存在且>4cm。
2.2随时做好应急术前准备颅脑外伤后继发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致脑受压,严重者须急诊手术治疗。由于急性脑受压往往病情变化很突然,随时都有手术的可能,故凡是颅脑外伤急诊住院者均按脑外科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如理发、备血、出凝血时间的检查、输血前准备等,以备应急。
2.3密切观察意识改变神志状态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最可靠的标志,也是护理的重点观察项目之一,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神志障碍的程度观察(除意识清醒外),分为嗜睡、朦胧、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应做好每班床头交接,严密观察,如发现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并伴有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光反应迟钝以至消失,以及一侧肢体活动减少,在锥体束征即提示有急性脑受压的出现,需立即报告医生行头颅CT复查,并根据CT提示结果做相应的处理。而对儿童观察更要细致,由于儿童在颅脑损伤后,常有一段很长时间的嗜睡,而且较成人更易发生呕吐、抽搐,对于出现这类症状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意识有无进一步加重,并结合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区别是原发性脑挫伤所致的反应,还是颅内血肿的症状。不管成人或儿童观察中应结合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程度来判断意识的变化。在意识观察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精神症状的变化,有时性格改变,某些精神状态也是颅内压升高的早期表现。观察患者动作情况,包括四肢的自主活动,对疼痛的反应,吞咽动作,饮水有无呛咳,排尿是否从会用便器发展到尿失禁,呕吐从主动转头到不能自我控制等。从上述的这些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表现中来判断患者有无颅内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到了晚期脑疝再处理,那时即使手术效果也很差。
2.4观察颅内高压的其他临床症状观察内容主要包括:(1)头痛性质,恶心、呕吐次数及性质;(2)生命体征是否有二慢一高表现(即心跳慢、呼吸慢、血压高)。病例41岁脑外伤患者晚间8∶00生命体征瞳孔均无明显改变,30min后患者出现脉搏从原来84次/min降至40次/min,呼吸从原来24次/min降至20次/min,血压从原来90/60mmHg升高到130/85mmHg,护士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静滴20%甘露醇,同时急诊头颅CT检查,提示为严重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经以上紧急处理赢得抢救时间,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观察与判断,把颅内血肿所致呼吸、脉搏、血压的改变规律如下表1所示。在观察中发现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三项中两项或一项的变化比较多见。
表1颅内血肿致呼吸、脉搏、血压改变的规律(略)
关键词:喉癌、术后护理
喉癌是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以鳞状上皮癌多见。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11~22%,居第三位。手术为最根本的治疗,但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益引起多种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改道,发音功能丧失,外形破坏及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止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现总结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5例喉癌患者,谈谈其术后护理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52岁,病理检查为鳞状细胞癌。均无术后并发症,并于住院第20~25d好转出院。
1.2方法在全麻下行垂直或水平半喉切除术,在取尽肿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部分软骨达到既根治肿瘤有保留发全喉音功能,但全喉切除术只有在术中或术后进行发音重建。
2术后护理
2、1减轻疼痛、合理、充分休息术后疼痛既不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又影响患者的休息质量,不利于患者恢复。疼痛的程度因手术方式、麻醉及患者个体对疼痛耐受力的差别而不同。在护理上以保持患者正确舒适的卧位,抬高床头30~45.,减轻颈部切口张力利于呼吸和减轻头面部水肿,有预防发生肺部感染的作用。教会患者起床时保持头部和颈部在同一平面上,避免头部过度牵屈,防止剧烈咳嗽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同时辅以心理疏导,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做好基础护理,让患者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是减轻患者疼痛感的有效措施。
2.2做好气管切口的护理
防止呼吸道阻塞、切口出血和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是喉手术必须实施的治疗手段,也是术后感染,发生咽瘘的直接诱因;喉全切和次全切除后,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60%以上,必要时每日2~3次雾化吸入,随时吸出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防止痰痂堵套管,预防吻合日瘘部引起病人窒息。观察体温、血压、呼吸频率、出血倾向,如发现颈部血管结扎滑脱或静、动脉破裂出血,应立即压迫出血点,并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严格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时消毒和更换气管内套管,气管内滴入抗生素药水,预防感染。保持负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压引流管通畅、防止脱出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24h引流量少于10ml可拔管。
2.3饮食护理
喉癌大多数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引起高分解代谢,营养缺乏极易发生。术后24~48h鼻饲管用于胃肠减压患者依靠静脉供给营养,如蛋白质、脂肪乳、氨基酸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和丰富维生素的食物。若伤口未并发咽瘘和下咽狭窄术后l0d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开始进食时,嘱病人细嚼慢咽,部分喉切除者应先进粘稠半流食物,防止误人气管造成呛咳。若并发咽瘘,鼻饲应保留到咽瘘愈合。
2.4心理护理
建立有效的语言交流方法由于气管造口和手术切除改变了形象,患者常常有自卑和焦虑的心理。要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感受,建立有效的语言交流方法是达到有效护理的保证,患者术后因气管切开,呼吸改道而至发音功能丧失,其个人的需要和身体的不适无法象正常人一样表达,术前评估患者的读写能力,教会患者简单的手语,如有一定的读写能力的患者,术后可使用写字板、笔和纸来表达需要;对不能读写的患者可用图片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充分的耐心和体贴,并给患者以充足的交流时间,告知患者切口愈合后,可以学习其他发音方式如食管发音、电子喉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以使人身心健康加速康复,鼓励患者多听音乐、看电视遇事开朗豁达尽可能为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在长期康复治疗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健康指导
为方便患者进行白护和出院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应指导清洁、消毒和更换气管内套管或全喉套管的方法;外出或淋浴时保护造瘘口;自我观察、清洁和消毒造瘘口;湿化气道,预防痂皮;加强营养,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定期随访,一月内每周一次,三月内每月一次,一年内每三月一次,一年后每半年一次;如发现出血、呼吸困难或造口有新生物,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术后关节镜护理
1.1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头平卧,禁饮、禁食6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敷料渗血情况,患肢抬高30,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充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足趾活动,有异常、疼痛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h内拔除。
1.2术后监护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加强术后监护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1.2.1预防术后并发症关节腔内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h内,少量关节内出血及渗出会自行吸收,量大时则会膝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切口血性渗出增多。处理方法:及时更换手术辅料,适当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汇报医师请医师处理。
1.2.2预防感染因膝关节局部血运差,抗感染力低。应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保持病室清洁,按时通风换气。
1.2.3术后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术后膝部为加压包扎,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术后必须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运动感觉情况,注意患肢的末梢血运及感觉状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2.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
2.1肌力训练
2.1.1膝关节术后如果不活动,4d左右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因此,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一般术后消退后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踝关节及足趾各关节伸屈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肢体肿胀。方法:伸直患肢,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缩或伸直下肢后进一步适当用力把膝关节伸直等,3~5次/d,10~15min/次,逐渐增加至每4~6次/d,20~30min/次,训练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术后8~24h内,患肢有轻度疼痛,一般不需要镇痛剂,在观察和处理疼痛的同时,一定要弄清疼痛原因,不可盲目给予镇痛剂。个别病人对膝部加压包扎引起的不适也会诉说疼痛,对此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此外密切观察留置于关节内的导管的引流情况,保持畅通。
2.1.2术后第1天开始可做直腿抬高练习为早期下床创造条件。方法: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保持功能位,抬腿离床面开始时不超过45°,以后可逐渐增加抬高度数,可达90°,以不疲劳为宜。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时可请示医师。
3.功能锻炼
3.1被动锻炼术后2~3天可以使用CPM机被动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每次30~60min,每日1~2次,每天增加屈膝角度5~10,循序渐进,目的在于防止肌腱粘连。
3.2主动锻炼术后3~5天患肢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后可逐步进行主动屈曲锻炼。方法:患肢足跟不离创面,逐渐屈曲膝关节至感到疼痛为止,放松数秒后可重复进行,待患肢肌力恢复,能抵抗肢体重力后可行抬腿屈膝关节或坐在床边练习。
3.3下肢负重训练膝关节镜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是根据病种及手术方式决定的。手术后1周指导患者扶拐下床,患肢不负重,以后逐渐负重。下床前一定要在床边练习坐起,扶拐下地时要有人陪护,防止摔倒。术后第三周鼓励病人站立非负重行走锻炼,使患肢肌张力和运动范围恢复到正常,逐渐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的活动训练。
3.4出院指导出院时向患者详细交待继续加强住院期间进行的各项功能练习的必要性,患肢负重时间及负重时的注意事项,完全自如运动时间及方法,术后3~4周可弃拐开始锻炼,避免剧烈活动,鼓励病人进行耐力训练,包括游泳,骑自行车及中速跑等。同时要注意关节保暖,夜间注意抬高患肢,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急躁,不能大量行走,不能急走,不能急转。定期进行复查随访。多数患者术后伤口拆线后就出院了,大部分的功能锻炼时间都在家里进行,因此要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出院指导,定期复查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超级秘书网
病例为我院胸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住院病人。总人数166例,其中男84例,女82例。肺恶性肿瘤41例,食道癌50例,其它75例。年龄60岁以下60例,60岁-70岁106例。均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有效排痰与病人的主动配合密切相关,我们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主动与病人沟通,向病人介绍开胸术后排痰是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康复的主要措施,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情绪,使之主动配合治疗。
2.1.2控制呼吸道感染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感染的患者,遵医嘱进行有效的抗感染、解痉袪痰处理。如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每天2次,一次15min-20min,使痰容易咳出。对有吸烟史患者,解释清楚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劝告患者戒烟。
2.1.3指导病人进行呼吸操锻炼术前5天开始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屏气1-2秒,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膈肌呼吸,护士用双手放于病人腹部,同时嘱病人用鼻吸气,吸气时腹部向外膨起,顶住护士双手,屏气1-2秒,呼气时嘱病人用口缓慢呼气,3次/日,每次10min,直至病人完全掌握[1]。
2.2术后护理
2.2.1有效咳嗽鼓励病人咳嗽,宜早进行,患者清醒后,即鼓励病人咳嗽,鼓励其经常进行深呼吸,当其用力咳嗽时,护士应双手加压按住胸骨以下肋区,增加膈肌复位时反弹力,加强咳嗽的效果,减轻伤口疼痛,由于胸壁切口范围大,疼痛影响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后均用持续镇痛泵48-72小时,使患者愿意配合翻身咳嗽。本组有32例病人不能掌握有效的咳嗽,通过耐心指导后,基本能掌握。
2.2.2.协助排痰当患者无力自己咳嗽时,可诱发排痰。方法:帮助患者坐起,空心拳从下往上,由外向内扣背部。护士一只手扶住患者背部,另一手用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上窝轻轻按压触及气管,引出咳嗽反射,当患者咳嗽时,迅速放开按压手指。家属帮助用双手捂住患者胸部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
2.2.3.雾化吸入选用最能降低痰液粘稠性的雾化吸入液,即生理盐水20ml+糜蛋白酶4000U进行雾化吸入,病人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开始做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护士应注意观察雾化吸入后痰液粘稠情况,必要时增加雾化吸入的次数。本组有35例病人通过增加吸痰次数后,能顺利咳出痰液。
2.2.4对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应定时翻身叩背,有效吸痰,在保持患者气管导管气囊持续充盈情况下,及时吸出口腔鼻咽部分泌物及导管分泌物。注意无菌操作,空气定期消毒。
有效排痰是开胸术后护理的关键,痰液粘稠性和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是影响排痰效果的两大因素。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降低痰液粘稠性的护理干预。用力呼气技术是一种以咳嗽相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使胸腔跨壁压升高,大气道受压直径变小。呼吸操锻炼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吸气肌和呼气肌主动收缩,特别是占吸气功能80%的膈肌主动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促进排痰。开胸术后,精神紧张恐惧,术后活动怕引起切口出血裂开,早期规范动作,有效咳嗽,有效排痰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在锻炼中出现不成功或不到位的动作,不要加以指责,而要耐心指导与鼓励。
本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34岁,平均59岁。住院平均天数15天,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9例,单眼14例,合并双眼闭角型伴左眼视神经萎缩1例。实行双眼显微小梁切除者10例。4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闭角型青光眼为心身疾病,发作诱因与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当过度疲劳,情绪紧张,如悲伤、激动、愤怒、精神刺激等诱因作用下易突然发病,症状严重,加之患者缺乏相应医疗护理知识,极易产生恐惧、害怕、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可加重病情,使晶体虹膜隔向前移位,促使晶体虹膜相贴,导致后房压力升高,房水进入前房时,阻力大而引起眼压升高。另一方面,情绪激动紧张,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调,间脑眼压调节中枢障碍,血管神经运动紊乱,使色素膜充血、水肿、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散大,房角阻塞,加重眼压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患者交流,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心理平衡,并将青光眼发病原因、治疗及护理知识,术前、术后配合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介绍,消除悲观心理,帮助熟悉环境,介绍医护人员情况,从而减轻陌生心理,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或解除导致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刺激,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青光眼治疗的基础知识、手术方法及效果,解释术前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手术的成功。
2.2术前准备
2.2.1术前一般检查术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疾病,并做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免疫过筛八项、心电图等。如有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术前应积极治疗,使心肺功能、血压、血糖控制在适宜手术的状态下。如有炎症给予抗感染治疗。习惯性便秘者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而导致高眼压影响手术进行。
2.2.2术前用药的观察护理青光眼主要症状是眼压急剧升高,降眼压是术前治疗的重要措施,作用是缩小瞳孔、开放前房角、通畅房水,使异常高眼压迅速降低,各种症状缓解或消失。在应用过程中,如出现眩晕、气喘、脉数、多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0.25%噻吗心胺眼药水作用机制是控制房水生成。用药前了解心脏功能,有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全身用药并配合局部用药降眼压效果较好,全身用药选乙酰唑胺口服,20%甘露醇250ml静滴。乙酰唑胺主要作用抑制睫状突中碳酸酶产生,从而减少房水,使眼压下降。但服用过程中,钾离子排出增加,可产生手足麻木等不良反应以及引起胃肠道发炎,因此需饭后服用,同时多食用含钾的食物或配氯化钾口服,可减轻不良反应。在应用高渗溶液降眼压时,如20%甘露醇静滴时,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使用前询问病史,使用中密切观察有无胸闷、气喘、心悸等不适,以便早期发现心衰、肺水肿。使用后患者应平卧休息,勿立即起床,防止发生意外。
2.2.3术前常规护理术前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如氧氟沙星以冲洗结膜囊。对使用多种眼药水者,防止错滴或交叉感染,用药前严格三查,特别对有乙肝患者和眼部细菌感染严重者,更应注意。术前1日,术眼备皮,清洗面部及颈部,有条件沐浴更衣。做好普鲁卡因皮试,阳性者禁用。备好术中用药,对眼压不稳定者,术前30min20%甘露醇快速静滴,促进房水循环降眼压。术日晨再清洗术眼,然后无菌纱布覆盖,以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术后感染。为使患者更好配合手术,术前可给予鲁米那0.1g肌注,以加强麻醉效果。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术眼包扎及眼部不适,生活能力下降,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帮助、关怀,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如进食、洗漱、大小便等,避免发生跌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信赖心理、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安慰,并重点向患者介绍术后的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在护理治疗操作中,动作轻稳,使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3.2术眼的护理(1)术后注意术眼有无渗出,及时换药,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洗术眼。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点眼方法。患者同时应用2种以上眼药水,必须间隔5~10min,减少不必要的全身反应。(2)包扎的术眼,患者家属不可随意松解加压绷带或用力揉眼,避免碰撞术眼。入厕要有人扶助,保证安全,妥善保护术眼。
3.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术眼前房有无出血。如有出血现象即给予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使积血沉积于前房下方,并与医生联系,采用止血、抗感染药物,尽快止血,防止感染。一般前房积血1周内可逐渐吸收。眼眶淤血是正常现象,异物感多因眼内缝线所致,不需处理。术眼疼痛是常见不适症状,一般术后3~4h最多见。如过后仍发生疼痛,应警惕眼压升高和前房积血,因此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疼痛原因,根据情况给予合理解释和精神鼓励,以增强疼痛的耐受性。必要时通知医师,应用止痛剂,一般常用消炎痛25mg口服,对止痛、降眼压有一定作用。如头痛伴恶性呕吐,应测眼压,眼压升高,给予利水降眼压。术眼前房浅及前房消失,常因滤过口引流过畅和手术创伤致房水生成抑制,虹膜晶状体隔前移所致,应卧床休息,术眼滤过区加一条状纱布卷,然后绷带加压包扎。青光眼术后可有程度不同虹膜炎,患者术眼应给予散瞳药,1%阿托品扩瞳,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防止虹膜粘连,但应注意排除视网膜脱离,晶体损伤,异物或全身疾病。滤过泡不形成,常因虹膜嵌顿及瘢痕闭塞滤过口引起,应遵医嘱应用5-FU半球后注射,每日1次。拔针后,压迫局部数分钟,以防出血致眼睑水肿。如出现眼睑水肿,可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术眼水肿。
3.4饮食护理饮食要有规律,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纤维素,多食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禁烟酒,不要大量饮水,每次<300ml,每日不超2000ml,防饮水过多,导致高眼压。
4出院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用眼不能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看书、看电视、长时间低头活动。不在黑暗的地方久留,以免瞳孔扩大影响房水排泄。
术眼按医生要求,继续用药,点眼前用流水洗手,保持双手清洁。眼药水应滴入穹窿部。严格查对扩瞳或缩瞳药。点眼后压迫泪囊2~5min。眼压下降后不宜频繁使用缩瞳药。勿自作主张乱用药,如有不适门诊随访。
由于闭角型青光眼不易根治,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一般1~2周进行1次复查,以后每月复查1次,3个月后眼压平稳,滤床功能良好,每6个月复查1次。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复查。眼压控制不良者,可做眼部按摩。眼压反复升高者,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
注意休息,可动静结合,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肠蠕动功能减弱,饮食结构不合理,极易引起腹胀、便秘,在室内轻度活动,可减少腹胀便秘。睡眠时,头部垫高,减轻头部充血。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以避免眼压升高。
5总结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永久性房角粘连和视神经损害。急性发病只有迅速降眼压,采用小梁切除术或根据病情,同时给予虹膜根切术,才能避免视力下降。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保护瓣的滤过性手术,是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有效方法。本组42例患者,采用了合理的治疗方法后,均治愈出院。但青光眼术后仍有一定比例复发,使眼压升高视力损害。因此,严密观察患者青光眼发病症状,测量眼压是预防再次复发的唯一措施,并且必须同时做好饮食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健康宣教,了解预防保健知识,防止青光眼复发,使患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懂小杰,王建荣,刘虹云.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护理体会.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2(7):1.
2李沛玲,修建萍,朱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4):476
【关键词】闭角型
1.1护理方法:在手术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是否存在焦虑感等心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血压异常和心率异常等现象要迅速判断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在手术治疗后1周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尤其是要严密监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征兆,一旦出现并发症迹象要及早处理。
1.2统计指标: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提供病历资料中相关项目,初步判断影响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因素,从这些因素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计算影响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9.0统计学方法,对分类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检验,对影响医院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选择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经过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模型(相关变量作为自变量,医院感染为因变量)分析,计算影响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手术室管理因素有六个:手术切口(X2值=18.2),手术时程(X2值=15.6),ICU(X2值=17.1),预防性抗生素(X2值=12.4)、接台手术(X2值=11.8)和人员流动(X2值=8.2)。
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手术切口(OR=6.68),手术时程(OR=3.80),ICU(OR=13.19)和预防性抗生素(OR=2.98)是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
2.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5/55),术后复发率5.5%(3/5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病例资料的方法,通过110名在我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总结了导致医院感染的六个手术室护理相关因素:手术切口,手术时程,ICU,预防性抗生素、接台手术和人员流动,对于这六个相关因素在以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要针对性重视。另外,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因素有四个:手术切口,手术时程和预防性抗生素,针对高危因素应进行重点防护,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在对外科手术室管理控制方面,首先要注意的是无菌操作的要求:对手术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检测,具体消毒方法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而定:金属器件或者敷料可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如腹腔镜等)可以用气体灭菌法(例如环氧乙烷等),灭菌处理后的医疗器械及时包装保护,使用前发现包装破损者应重新消毒。其次是对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为医疗护理人员途径,尤其是双手上的细菌,因此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要严格、规范洗手,重视手卫生。另外对于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严格控制,尽量避免人员流动,最后是对术后物品的处理,处理要点主要包括术后医疗器械的处理,敷料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该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来进行处理,非一次性器械设备应该在使用后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关键词]混合痔术前术后护理
1术前护理
1.1一般常规护理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房,并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清新。护士应按时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遵医嘱留取24小时的三大常规标本送检,并测定出凝血时间,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1.2心理护理
混合痔除一般常规护理外,最重要的是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往往表现为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而这些因素不消除会直接影响到手术,麻醉及术后创面愈合的成功与否。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根据病情轻重,年龄,性别的不同分别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细致的劝慰,启发病人,使其消除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以亲切体贴的工作方式得到患者的信任,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心理护理对麻醉,手术,术后起着一定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2术后护理
2.1饮食护理
饮食指导不仅对患者的创面修复与愈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卫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术后1-4天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4天后开始进食软食,忌辛辣,肥厚,油腻的食品,忌牛奶,豆类等产气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食瘦肉鸡汤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2.2疼痛的护理
术后患者疼痛较剧烈,护士应掌握患者疼痛的信息,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疼痛的程度是因人而宜的,作为护理人员要有同情心,要相信病人,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保持舒适的,平整的床褥,调节温度,在夜间尽量关灯,减少噪音,创造缓解疼痛的环境。在检查,治疗,护理病人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用各种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和蔼体贴的询问交谈,时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排便的护理及预防感染
保持排便通畅及清洁是痔术后愈合的关键。指导患者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和减轻下坠不适,向患者说明清洁伤口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患者坐浴的温度,时间和方法。指导患者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一般在早晨或早饭后产生胃结肠反射即可促进结肠蠕动,产生排便反射,要养成每晨排变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告知患者排便时不宜久蹲和用力过猛,以防腹压增加引起水肿,便后应清洗干净后换药,预防感染。
2.4排尿的护理
术后排尿困难是肛肠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少数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或疼痛不敢用力,及术后缚料填塞等原因而引起排尿困难。此时,护理人员应安慰、诱导病人,告知患者定时排尿,防止尿滞留的重要性,可以按摩腹部,亦可让患者听留水声诱导其排尿,必要时可以行导尿术。
2.5出血的护理
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缚料是否完整清洁,如发生患者面色苍白、头晕出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告知医生。术后当日不易大便,以免引起伤口出血,术后5--12天为痔核脱落期,此期为大出血的关键时期,应嘱患者不要久站及剧烈活动,对于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术后发生大出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应安慰病人放松情绪,出血大应禁食,并补充液体量,待出血停止后三天给予流食。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肿瘤外科共收治92例乳腺癌病人,年龄26岁-78岁(平均48.3岁)。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病人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手术方式、肿瘤分期、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组由护士长1人、责任护士1人(收集病人资料)、质控成员5人(负责循证资料的收集)组成,在护士长主持下制订护理计划。所有成员均经循证护理知识培训学习,具有一定的循证护理能力;6名护理人员具有文献检索能力。
2.2确定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存在的护理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找出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实行切除的患者,术后看到自己的形体改变,可能会有震惊、恐惧、焦虑、绝望与沮丧等;术后1天,患者意识刚恢复,极度疲倦、乏力,不能完成责任护士宣教的指、腕关节主动锻炼;在术后7天,计划肩关节活动时遇到医生的反对,因为有些患者此期锻炼后可能出现皮下积液和意外出血;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统一作出院宣教,嘱咐患者回家后继续做患肢外展、上举、后背拉绳锻炼,而许多患者在此期间切口裂开,露出皮下组织,又不能重新缝合;因胸壁血供营养差,经久不愈。
2.3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查询,寻找实证
以此为依据,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等检索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护理文献50余篇,查出针对该问题的各级证据15项,对此15项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临床适用性、广泛性等作系统评价,挑选出其中的最佳证据3项如下:①术前、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防止术后心理障碍的出现;②术后第1天取消上臂主动功能锻炼,改由责任护士进行被动运动;术后一周严格评估患者个体情况,对比锻炼前后各方面情况,并详细记录;③出院前宣教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做好回访及电话指导。
2.4实施护理
2.4.1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一经诊断为乳腺癌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另外由于害怕手术后效果不好,形象改变等原因,往往造成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以致夜不能寐,心理压力过大,形成恐惧和抑郁状态[3]。这很大程度上对术后功能锻炼造成影响。故此据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的常识以及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使其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同时让患者知道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尤其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积极合理治疗,多可获得良好效果,少数能治愈。同时,对于女性等部位应注意遮挡,并主动热心帮助患者,多让亲人探视与陪护等。术后经常巡视病房,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多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
2.4.2术后功能锻炼
①针对术后当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不能接受责任护士的宣教,宣教内容更不能实施;提出术后第1天取消上臂主动功能锻炼,改由责任护士进行被动运动。②术后第7天的功能锻炼严格评估患者,锻炼前测量患者肩关节活动时皮肤牵拉程度,切口是否存在积液,积液的部位,仔细记录,并与手术医生讨论,医生、护士和患者共同制定锻炼计划。每次锻炼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胸部切口皮瓣情况并作详细记录,积累护理经验。
2.4.3出院指导
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方案,并让家属共同参与,使之成为患者功能锻炼的支持者和监督者。责任护士及时评估功能锻炼的进度及效果。对出院者电话随访每周1次,并予以指导。
2.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切口积液、出血、裂开的发生率及患肢功能完全恢复的情况即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6统计方法
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
3结果
3.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病人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积液、切口出血及裂开,大部分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均明显好转,实验组经循证护理后切口积液、切口出血及裂开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两组病人均通过自身体会,对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多少及伤口愈合时间快慢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差三个等级;对护理工作进行评比,综合分析所得结果,我们发现:经循证护理的实验组病人满意度(82.6%)明显高于对照组(32.6%),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4.1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其核心思想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护理对象提供服务,探讨和实践循证护理发展的新动向。其基本实践步骤分为5步。①寻找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将其特定化、结构化;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找出护理研究领域的实证;③对科研实证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进行审慎、系统评审;④将获得的实证与护理知识和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计划;⑤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监测效果[4]。循证护理实践是依据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指针对病人主、客观资料与科学证据的最佳状态。它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顺应时势发展的必然产物。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医疗、护理问题和循证实践的结合。本文即是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指导实际中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更好的处理了功能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2术后功能锻炼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需切除患侧的乳腺、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较广,术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为44.6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急性重型肝炎4例,药物性肝炎3例。所以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丹参和促肝细胞生长素等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在专门的人工肝治疗室内,服静脉留置双腔子管,血浆交换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血流量50~110ml/min;血浆分离和输入血浆流量35~50ml/min,单次血浆置换量2500~3000ml,间隔时间4~6天,患者行2~4次血浆置换。治疗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毫克,全身肝素纳。
2结果
治愈21例,好转12例,3例患者死亡。治愈好转率91.7%。
3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
病人术后良好积极的心理状况是病情良好恢复的重要保障。重症肝炎患者因长期饱受病痛折磨,情绪低下,对治疗缺少信心,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术后要患者耐心讲解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基本知识、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疑问积极给予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观察病情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止患者出血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较差,再加上治疗前使用肝素后,更增加了出血的危险,因此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如有无皮下出血,穿刺处渗血等。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蛋白比较低,再加上置换过程中免疫蛋白丧失及粒细胞破坏,进一步降低了患者对病原微生物抵抗能力,所以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极易发生感染,因此,术后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要注意口腔护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2]并要密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寒战发热、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要及时发现,积极有效治疗。
3.3饮食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患者的肝脏及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此时进食过量或过多食入蛋白,会引发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所以患者在急重期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为主,少量多餐,低肪,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同时也要避免粗糙有刺激的食物。对有腹水,脑水肿或浮肿的患者应给予低盐饮食。待患者病情逐渐恢复后,可根据病人肝功能和消化能力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保证机体的需要。
3.4肢体护理
术后要固定好单针双腔管,嘱患者尽量平卧,避免侧卧于插管侧,穿刺侧下肢,尽量保持伸直位,避免过度屈曲,用力,避免下床活动,及注意坐位时防止角度过小,以免导管受压,折换导致拔管,大,小便尽量协助在床上完成,由于术侧下肢活动量少,应给予局部按摩,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5留置管的护理
3.5.1留置管术口的护理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功能受损,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且静脉插管较粗,插管部位是股静脉,下肢活动时容易牵拉插管,伤口及容易出现渗血,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导管异常情况,股静脉临近外阴,易被尿,粪,等污染,应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导管专人护理,每天用0.5%碘伏消毒穿刺处并更换敷料一次,有潮湿或者污染应及时更换,并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
3.5.2防止留置管堵塞
脱落的护理,人工肝治疗结束后,注入肝素盐水得留在导管腔内,防止管腔内凝血,每天用肝素NS封管,每班要认真检查固定的线有无脱落,及时发现重新固定。
3.5.3拔管护理
无需继续人工肝治疗出手堵塞时应及时拔管,拔管前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拔管后局部压迫2-30min,观察无出血后,创口无窗纱布覆盖,再用1公斤沙袋压迫6-8小时,并嘱咐患者卧床24小时,凝血功能差,拔管后窗口凝血困难那持续渗血者,要增加压迫时间,或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处6-8小时取下弹性绷带,压迫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该侧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一、临床资料
1997年8月至今我院共行尸肾移植263例,选择性应用OKT384例,其中预防性用药35例,治疗性用药49例。预防性用药3—5日,治疗性用药5—7日。
二、应用方法及副反应
生理盐水100ml+OKT35mg+DXM5mg静脉滴入或生理盐水50ml+OKT35mg+DXM5mg微量泵泵入,时间为30分钟到2小时之间。主要的副反应为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实验室检查一过性SGPT升高,粒细胞减少等。
三、观察指标
1、临床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皮肤、尿量、恶心、呕吐、大便的次数和性质,以及移植肾脏的大小与硬度情况。
2、化验及生化指标检查:血、尿、便常规,电解质及肾脏功能指标,每日检查一次;肝功能检查每周三次。
3、免疫指标的监测:每周监测玫瑰花结三次。必要时测定CD3、CD4和CD8值。
4、感染方面的监测:定期做各种排泄物如痰、尿、便涂片和培养。
四、结果
84例患者两组用药经过对症处理和细致的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五、讨论
OKT3为抗人T淋巴细胞T3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人类T细胞CD3抗原识别构造特异性反应,并通过CD3复合物作信号传递,阻断T细胞功能,从而阻断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同时,OKT3作为异体蛋白进入人体,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作为内热源致热源刺激机体,产生发热,毛细血管扩张,血浆外渗等病理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恰当的治疗与护理,提高移植肾成功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护理措施如下: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呼吸、皮肤、尿量、大便次数及性质,呕吐物的颜色、量并认真做好特护记录。体温超过39℃给予物理降温,冰块置头部、腋窝处,并经常观察皮肤的颜色有无皮疹及血运情况,必要时给予冬眠合剂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腹泻严重者注意补充电解质及防止脱水,注意肛周的护理,局部可涂氧化锌软膏。
2、肺水肿、呼吸困难的护理
肺水肿是严重的并发症,应给予高流量、30%酒精湿化3—5升/分,病人取端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作肺部体疗,防止肺部感染。若尿量少于1000ML/日或体重超过干体重2KG以上者,应及时给予利尿药物,适当脱水。维持液体出入平衡。
3、加强饮食护理
患者高热、胃肠消化功能差,分解代谢却加快,况且有腹泻,应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碳水化合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瘦肉及鱼类等。
4、预防感染
肾移植术后由于常规服用免疫抑制剂,加之应用OKT3该药物对所有成熟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机体抵抗外界致病的能力进一步减低,极易引起各种感染。因此,应做好各种常规消毒、隔离措施,定期做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各种感染情况及时进行治疗。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为(52.48±6.3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2例,脑积水30例,垂体肿瘤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为(52.53±6.35)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0例,脑积水31例,垂体肿瘤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外科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包括:①组成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有责任护士在内的强化护理管理小组,加强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推广监控工作。②建立健全术后感染预防机制及工作标准,每周组织护理人员总结工作中出现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行为标准;③完善包含无菌器械管理、抗生素管理及病房环境管理等管理制度;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无菌物品存放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消毒时间依次排放方便拿取;增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对医用物品严格依据规范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同时分类收集医疗垃圾,以阻断微生物污染传播途径;保证病房相对湿度维持于55%~60%,充分通风透气,每天清扫地面及床铺2次。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术后颅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②统计患者中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分析分别采用Epidata3.08和SPSS18.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判定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颅内、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合并不同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等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除1例可疑出血和1例乳糜胸;4例出现低氧血症;3例肺部感染;3例引流管引流不畅经胸穿抽液外,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开胸术后护理上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合理吸氧,有效镇痛,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充分引流,可减少并发症,早期拔管,减轻痛苦,有利术后恢复。
[关键词]胸部手术;并发症;护理配合
开胸手术是外科较大手术,损伤较大,病情较重,术后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由于麻醉及手术的刺激,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配合,常导致并发症的确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胸外科2005年7月~2006年8月行胸部肿瘤切除患者80例,其中肺癌行单肺叶切除50例,双肺叶及全肺切除5例,食管癌行根治术24例,膈肌肿瘤1例。年龄45~82岁,男65例,女15例。
2结果
80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治疗,切口恢复良好,1例术后可疑出血,1例乳糜胸,4例低氧血症,3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引流不畅,均经及时发现,处理得当,取得较好疗效。90%患者的引流管于术后48~72h顺利拔管,其余患者也于术后5~14天拔除引流管。
3护理
3.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出血和乳糜胸。术后患者回监护室,便于观察和护理,常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以便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正常情况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引流量应<8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若引流量>80ml持续观察4~6h未见减少,引流液血红蛋白>60g/L,床边胸部X线示凝固性血胸显影,有呼吸循环障碍,则诊断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1]。本组1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术后患者,5h内引流量为400ml,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至70/50mmHg,经立即输血补充血容量,使用止血药及抗休克处理,血压回升,引流量逐渐减少。出血量较多时护士应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发生堵塞现象。术后除胸腔内出血外还可能出现乳糜胸,本组1例乳糜胸发生于术后第4天,引流管中有淡黄色乳糜样液体排出,因引流量不多,每日150~300ml,经保守治疗,术后14天拔除引流管。
3.2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防止低氧血症及肺内感染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肺泡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受抑制,分泌物排出受阻,术后伤口疼痛抑制患者的呼吸和咳嗽[2],同时由于手术及留置胸管可使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使肺组织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及支气管内积聚分泌物,并逐渐黏稠而难以咳出,因而术后易致低氧血症及肺内感染。故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本组病例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1)吸氧。术后给予常规低流量吸氧3~4天。(2)本组均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循环功能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术晨第一天协助患者坐起,抬高床头,背后垫一软枕,使患者舒适,除利于通气,也是很好的引流。本组45例经吸氧血氧饱和度仍<95%,改半坐卧位后,血氧饱和度迅速>95%。(3)呼吸系统综合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卫生,术前戒烟、深呼吸训练预防感染,术后加强口腔护理,按时翻身叩背,鼓励有效咳嗽排痰、引流等。本组术后第一日晨起行雾化吸入,每个护士要熟练听诊肺部、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对无力咳嗽或怕痛不敢咳嗽的患者,护士一手按压伤口另一手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刺激总支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嗽。本组病例4例老年无力咳嗽致低氧血症患者需行气管镜吸痰,3例致肺部感染的老年体弱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呼吸系统综合护理措施外,其余均由护士协助排痰成功,使肺复张良好,大大的预防并减少了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3.3保持引流管通畅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对术后早期恢复非常重要,充分的引流,排除积液积气,早期拔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10~15cm,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大鱼际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动作要快,这样能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堵塞管口,然后两手松开,这样由于重力的作用胸腔内的积液可从引流管中排出来,这样反复操作。如果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本组1例内出血的患者因始终保持引流通畅,能准确、及时反映病情,为抢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避免了再次开胸止血的痛苦。本组2例术后第2天出现引流管堵塞现象,均为术后害怕疼痛不配合护士的胸部体疗,定时变换引起,故术后2~3天内,根据病情适当给以镇痛,有利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咳嗽和休息。同时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引流,预防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从而减轻痛苦。而全肺切除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平时夹闭,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胸内积气积血量及气管的位置可作短时间开放。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故护士应将观察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的护理,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心理护理知识。本组病例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引流管能够早期拔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本组20例均为我院2005年8月~2008年8月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84岁,平均64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2个月。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周到热情地服务,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一切不利因素,注意遵守医疗制度。由于前列腺术后患者有反复出血、不适等情况,又多见于老年人,身体差、年龄大,故患者易焦虑、紧张、烦躁,应多给予关心和体贴,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消除其悲观、恐惧心理,并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其对治疗护理的配合[2]。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BP、P、R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血压下降或脉搏增快,需查明原因;如有心力衰竭、血尿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2.2.2注意观察伤口及引流情况术后患者耻骨后置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引流出耻骨后间隙的残留渗血、渗液,以减少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应注意引流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和量,引流液多为鲜红色和淡红色,24~48h有20~30ml,48h后逐渐减少。一般术后72h拔除引流管,引流管连接无菌引流袋,固定于床旁,不能高于腹部,每日更换1次,保持伤口干燥,如有渗湿及时更换,防止感染。
2.2.3保持膀胱持续点滴冲洗通畅尿道内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可选择由侧管作为冲洗管,大腔正管为引流管,也可根据情况相互交替使用,以保持导尿管通畅。冲洗方法基本上是密闭式,不易污染。Madigan手术是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但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道黏膜破裂,可导致血尿,冲洗的目的在于防止血凝块堵塞导尿管,待尿液色变清后即可停止。常用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经常用手挤压导尿管,使之产生脉压冲力将导尿管中组织残留碎块挤出,以保持导尿管通畅。
2.2.4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①阵发性膀胱痉挛:留置导尿管刺激膀胱可造成膀胱痉挛,临床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尿急、尿痛,但膀胱内并无明显积存尿液,出现此种情况时可给予解痉镇痛。一般膀胱持续冲洗时少见,因常有液体在导尿管与膀胱黏膜间流动,使刺激减少,所以患者如能进食,可嘱多饮水以增加尿量。②感染:尿道内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尿道炎,并可通过生殖管道造成逆行感染,发生急性附睾炎,除经常用双氧水清洗尿道口及导尿管、及时清除分泌物及积垢外,如情况允许应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3]。
2.2.5注意做好基础护理患者均为老年人,感觉和反应较为迟钝,生活能力和抵抗力也都较低下,有时还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多做解释工作,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及平整,无尿渍及血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及按摩骶尾部,防止压疮发生。
3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前列腺腺窝出血3例,拔管后造瘘口漏尿2例,术后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4健康指导
4.1调理好饮食
前列腺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低脂肪,避免辛辣和烟酒,多食谷类、坚果与蔬菜类食物。因饮酒可使前列腺及膀胱颈充血而诱发尿潴留,患者需绝对戒酒。
4.2生活规律
要多饮水、多排尿,通过尿液经常冲洗尿道帮助前列腺分泌物排出,以预防感染。不能过度憋尿,因为憋尿会导致前列腺包膜张力的增高,长此以往会加重前列腺增生[4]。
4.3加强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前列腺液分泌增多,将细菌毒素稀释和冲淡,特别是驾驶员、办公文秘人员,更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工作中要注意及时更换,工作之余适当休息,并注意适当活动如散步,尽量以步代车,这样可改善前列腺局部充血,减少或避免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4.4注意生殖器卫生
男性要经常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配偶也应注意卫生,以防止隐藏在外的细菌进入男性尿道,侵犯前列腺,导致前列腺发炎。每晚洗1次温水澡,或用温水坐浴;少穿或不穿紧身内裤,以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保护前列腺[5]。每次同房后及时排尿,清洗外生殖器也很有必要。患有前列腺疾病者,要注意夫妻性生活的适当性,既不可过度,又不宜盲目节欲。
综上所述,前列腺切除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心理干预及正确的健康指导,对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永安.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观察[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9(11):664-666.
[2]武卫,汪瑞萍.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及其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0):38.
[3]郭乃勉,张煦炜,刘忠平.前列腺增生症潴尿期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35(6):135.
[4]潘萼芬.高龄高危患者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3,14(2):125.
[5]李露霞,汪娟.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7,31(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