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一化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学习英语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历程,当然也是一个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充实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而且应该培养优良的文化素质,做到学以致用,用得恰当。因此,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学习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与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侧重点。
一、确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辞海》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具有地区差异,因此具有传播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承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不同语言从表面看是形式的不同,即语言规律性、稳定性和脱离语境而单独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不同;就其本质来说,还是语言功能的不同,即其表现的交际意义的不同,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这种差异。因而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单纯学习语言,是不能保证有效、无误的沟通和理解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融语言与文化及人文精神为一体,应该对英语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文化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形成鉴别不同文化的能力。“这种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就是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AwarenessorInterculturalAwareness),也称文化敏感性,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因素的了解和敏感程度,是跨文化交际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1.注重英美民族文化的导入
众所周知,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英语学习理应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在大学里,不少学校已经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有《英美国家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和《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对学生理解英美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使用语言。而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也应主动发现,逐步积累,慢慢去熟悉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教师在英语课教学中积极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weather''''’这个词时,英语论文可有意识的举这样的例子:“weatherthestorm”(战胜暴风雨),“whileitisfineweather,mendyoursail”(修帆趁天晴),这些都是英语中的习语,学生会觉得比较有兴趣去学习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习语都是和海洋及航海有关的,而且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海洋及航海有关的习语,这样就会启发学生联想已有的地理知识,顿悟原来英国是个岛国,所以英语才有这个特点。如此一来,学生无论对英国、英语还是“weather”这个词,都会留下深刻印象,既学到了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英国国家概况的了解,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讲解翻译时,遇到“像头蠢猪”这样的话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相信很多同学会翻译成“asstupidasadonkey”,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从字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pig在中国人心中是好吃懒做、愚笨的代表,所以有“笨的跟猪一样”、“猪脑子”等等说法表示对猪的蔑视,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对pig偏爱有加,甚至以pig做宠物,认为它们聪明、温顺、通人性,所以英语中往往用“asstupidasadonke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学生经历了把donkey和pig搞混的笑话,就避免了在以后的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这类尴尬。还有“Heworkslikeadog"这样的英语句子,如果学生不知道英美人士对狗钟爱有加,就会把这句话译成“他像狗一样工作”,在我们中国人听起来非常不雅,也不知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这句话是对一个人工作的极大肯定。由此可见,正确的运用一门语言必须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可逐步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习惯,比如在英美国家,每日与熟人见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点头打招呼,做告别等,这被认为是最简便、礼貌的致意动作。在听报告时,中国人喜欢低头倾听,而英美人士会注视对方鼻子以上的部分,这是在表示礼貌和倾听。人们常说“出国问禁,入乡随俗”,这都是跨文化意识的体现,了解了这些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轻松应对,做到礼貌得体。2.重视英语变体
虽然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但随着英语全球化发展,它都带有了本土文化特点,出现众多英语变体,发展成_门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语言。例如黑人英语(BlackEnglish)墨西哥英语(ChicagoEnglish)和亚洲美国英语(Asian-Americandialects)。还有社会结构引起的语言的层次变体,不同社会阶层和集团在语言使用上是有差异的,比如ain’t是居住在美国南部的黑人的方言,如果在纽约等大都市里听到这种语言,我们就会知道说这种语言的人大都处于社会底层,遭受歧视。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留学生论文英语学习是国际通用语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具备在汉语文化和汉文化之外的文化现象间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教材中所选文章和题材涉猎广泛,其中不乏有英语变体的出现,尤其是黑人英语(BlackEnglish),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遇到这些变体时要特别提及指出,并向学生简单介绍英语中存在的各种变体,鼓励学生去接触不同变体的英语,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比如推荐给学生难度适宜的不同民族的英语原著,建议学生去听不同英语国家的音乐,看他们的影视作品等等,这样在以英语为媒介的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文化差异,顺利进行交际。
3.合理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弗里斯提出,交际化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强调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掌握异域文化,也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被渗透异域文化的同时,不能忘了对汉语文化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工作总结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还应进行文化间对比与分析,与汉语文化知识及表述方式进行比较,留给学生辨证思考的空间,不至于盲目全盘接受或否定。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相反,不管是在群体间还是个体间,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习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协调的情况下,达成谅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有效吸收外来文明,并努力把中国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一、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主要体现
不同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背景之中,不管在地域特征、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还是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化的差异。
(一)地域特征不同产生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的产生与地域有关,特定的地域环境是文化形成的温床,不同地域环境下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现象所采取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即便面对同一词语,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往往会对其有不同的语义联想。比如asummer’sday,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个季节是燥热难耐的,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夏季则是一年中最为舒适的季节,因此在看到这个词组时,英国学生会自动带入美好,而中国学生则可能理解为厌恶,这种迥然便是地域特征不同而产生的中西文化差异的结果。如不了解这一中西文化差异则很难正确理解词语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二)风俗习惯不同产生的中西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主要指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往往风俗习惯也会有所不同。以美食文化为例,我国由于自古重视美食文化,因此不同的烹饪方法都会精准且对应的词汇专门表述,如“煎”、“炸”、“炒”等词汇。而在英语中,“煎”、“炸”、“炒”等则被“fry”统一指代。汉语中的“炖”、“煲”、“蒸”等,在英语中则被统称为“stew”。这种中西文化差异都是风俗习惯不同而产生的。
(三)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中西文化差异
作为文化和语言沟通的桥梁,思维方式不仅是文化特征的体现,同时与语言的生成与发展有重要关系。虽然人类思维规律有共性的部分,但由于文化氛围的不同,各个地方的人思维方式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就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会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差异的产生。以写信地址顺序为例,中国人在汉语习惯上通常按照国名、省名、城市名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在英语中习惯中则是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种中西文化差异实际上就是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
(四)价值观不同产生的中西文化差异
价值观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区别美丑、善恶的价值体系,是一种持久信念,也是人们处世的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每一种价值观体系中其实都是一种文化,不同的价值观所反映出的便是不同的文化。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其中西文化差异的显著性:比如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便对谦虚和礼义十分推崇,以和为贵;而在西方,人们则推崇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在这一价值观影响下。西方人崇尚独立思考和判断,争强好胜,对个人利益据理力争,个人价值只为自己服务。
二、中西中西文化差异的渗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中西中西文化差异必然会导致语言中词义、句义等各种语言现象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有助于学生西方思维视角的培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东方语系,这两种语言不管在历史文化还是区域文化等各方面都截然不同,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中可能很难理解一些西方文化现象,而思维方式或视角的不同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西方思维视角的培养,而只有站在西方文化思维视角才能形成审视西方文化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内涵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渗透和传播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西方英语语境下平等待人、互尊互让等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在了解这些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西方人为什么喜欢恭维、称赞对方的习惯会有更深的理解,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学习英语有重要作用。
(三)有助于学生跳出中国式英语的怪圈
在英语学习中,人们很容易受到自身所处文化背景的干扰,学习到的英语往往不够地道,如中国的英语在西方看来就只是中国式英语,而非真正的英语。学生在组织英语语言时,仍然会站在汉语的思维方式上进行,表达出来的英语具有浓浓的地方风味。在大学英语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统一起来,通过文化渗透和传播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背景文化和语言结构的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步骤地、系统地掌握文化知识,有利于减少英语学习中本土文化的干扰,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跳出中国式英语的怪圈。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的建议
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中西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学习障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视。
(一)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要促进学生英语语言与文化学习的综合提高,首先需要具备高文化素养的师资队伍。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对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进行全方位地丰富,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换位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摆脱中国式英语的困扰。
(二)通过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语言中西文化差异
英语篇章和词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蓝本,在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对词汇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对英语国家的地理、风俗、饮食习惯等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学生正确、充分地理解所学的材料,使学生对英美国家和中西文化差异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其文化背景知识积累
根据所学教材及学生专业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英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文学作品或报刊是国家文化的反映和载体,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够使学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特点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其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异地文化,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并能在实际交流中加以利用。
(四)开设文化课程及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开设一些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者鼓励学生对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进行选修,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中西中西文化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文化鉴赏力的提高。其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带领他们参加文化展览,鼓励他们多与英语人士交流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对西方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有更深刻地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鉴赏力。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是以寝室为单位,由每一个成员特有的文化背景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物质文化是在相同的寝室设施基础上通过大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对寝室的“二次装饰”,改造寝室的过程往往是成员内心对“家”的概念的表达,也是寝室凝聚力和表现力的重要体现。寝室是大学生构建精神文化的基本单位,精神文化的构建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点。大学生通过寝室日常生活中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碰撞和交流,往往会形成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的形成恰恰是各个成员之间真实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此外,精神文化还表现在智能文化方面,寝室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互相学习的场所,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各项学科技能的讨论,更容易在思想上形成文化的碰撞,从而挖掘思想上的潜能,产生创新的观点,这往往比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更有效果。寝室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磨合,形成一种大家约定俗成的、无形的制度文化。寝室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希望自己成为群体中的“特殊现象”,要获得这一群体中成员的认可,就要遵守这种无形的制度。这种文化一定程度上对寝室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如日常生活中的寝室卫生制度、各种行为习惯的约定制度等。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系学生全部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等七个民族,其中藏族学生占到95%以上,8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牧区,部分学生来自游牧家庭,他们纯朴善良、热情活泼、能歌善舞,有少部分学生汉语交流还不十分流利。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我们认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找准突破口、确立明确而适当的建设目标,获得学生对这一活动的认同感,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关键。针对学生特点,藏医系教师和系领导形成了如下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以学风建设活动为契机,坚持“三个深入”(“三个深入”即:教师要深入寝室、深入课堂、深入早晚自习)的工作方针,加强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督促与鼓励相结合,以环境卫生建设为主,突出特色,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方法
如何搞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寝室,将寝室营造成像家一样的温馨港湾,彰显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实现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互利共赢,藏医系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活动。
1.坚持教师每周深入寝室指导文化建设
教师坚持“三个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及时给予指导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化解成长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结合学院学风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安排,藏医系详细规定了教师深入学生寝室的具体要求,系领导每月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2次,辅导员、班主任每周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1次,重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寝室文化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每次深入学生寝室,教师都要对寝室文化建设进行点评,并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原本以明星画像为主的墙壁,现在增加了树喻图这样的藏医学元素,有的寝室学生自己动手,在墙壁和屋顶装饰了纸鹤、彩带,还有的寝室摆放了绿色植物,细心的学生还给寝室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卓玛之家”。通过老师深入寝室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寝室文化逐步由环境卫生建设走向文化内涵建设,寝室文化的品位和特色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了学院学风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
2.检查督促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需要睿智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创造,也需要精心地呵护和不断地督促。根据寝室文化建设这一特点,藏医系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寝室文化建设检查。定期检查主要由学生会负责,每周学生会都组织1次寝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并及时公布,累计后作为日后先进寝室评比的重要依据。不定期检查主要是指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检查组,不定期对学生寝室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不仅要当场打分,还要给出寝室文化建设的评语,每个寝室一个评语,检查完后,将评语写好放在学生寝室内。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寝室的文化建设。
3.表彰先进,鼓励寝室文化建设
表彰先进对于鼓励学生搞好寝室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发性。藏医系每学期都要根据检查成绩综合评定“寝室文化建设先进宿舍”和“寝室文化建设标兵”,并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寝室文化建设成果,在学生集会时颁发奖品和奖状。对于寝室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但未获奖的寝室给予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获得好的成绩。通过表彰先进,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寝室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激发了搞好寝室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