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生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理心理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理心理学论文

第1篇

良好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也是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氛围的教育方式,一般来说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和学习有关,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建存在位置,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堂成功地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所构建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他们而形成的,从而产生对地理课的认同感,尽可能给每一位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提供相应的位置,能在课堂上展示自身能力和潜能。

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制作“温度带和干湿区比较表”,让学生参照”中国温度带分布”和“中国干湿区分布图”两张图,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的气候特征那么复杂多样”。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在小组间走动,及时了解各小组讨论情况,对于有自主意见、讨论较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较为薄弱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较强,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回答的方向很不错,但能不能更具针对性一些”等类似的提示,在不打击到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出更好的答案。同时由于初中生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还可提出“西北干旱地区形成大片荒漠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另外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零距离接近教材和体会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如在学习“大洋和大洲”时,设计以“来自四大洋家族的自白”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四大洋”,说出“自己”的名称、面积、位置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可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整个教学过程其乐融融,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思维十分活跃,既深刻理解了知识,也表现出较强的表现力,大幅度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1.主动与学生沟通,以亲切的态度面对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心理特征也存有差异,所以,需要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予以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交朋友的方式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业基础。有些教师会在授课时带入个人主观情绪和思想,常常会以自己看不惯的现象对学生实施教育。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心理都十分单纯和简单,教师只要运用较好的心态与学生交往,会十分容易地除掉学生的戒备心理,师生关系自然而然会变得融洽。

2.发扬民主精神。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安全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从内心对教师产生信任,因而可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如果满足上述要求,学生自然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活跃在教学中,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总而言之,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成果,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促使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堂课。

三、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重视课后辅导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正是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到大自然中去,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在实践中感受到人和事与生态环境,从而了解社会。如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时,可以随处可见的口香糖痕迹现象为例,让学生走出校门做关于口香糖污染环境的调查,调查人们口中口香糖残胶的去向,从而发现大量口香糖残胶一旦吐到地上,就很难被环境消化,要树立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和减少废物的意识,上述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面对不同的人群,该如何应付社会中的种种难题,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渗透如何调整情绪起伏和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后辅导,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最为突出的难点就是地图知识,在实施课后辅导时,教师可以布置关于地图作业,从其实用性出发。有了实用性作为作业铺垫和要求,学生会对这样一个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充满挑战兴趣,转变学习思想,不再把学习地理当成心理负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2篇

在联想电脑的广告词中曾经是这样说的“如果人类失去理想会是什么样子?”是的在我们现代社会更需要创新。而对于学生应该从小培养创新精神。而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现代教学创新教育的核心。未来的社会将由“文凭社会”转到“创新社会”。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未来的社会中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并不是最受欢迎的学生。“分高而能力低”的人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所以,作为我们一位人类教育的工程师,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一、教师应该自己先对自己进行洗礼。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自己在实践教育中不能够大胆创新,不愿去想别人不敢想别人不去做的事情,永远走老套的教育模式,那么自己永远也不能提高,更是误人子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让教师和学生距离化为零,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一位教师说得好:“课堂上教师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目中,讲台成了威严的象征,课堂上孩子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思维就会失去灵活性。”后来这位教师毅然撤掉了讲台,将学生的座位改成马蹄形小组围坐。这位老师说:“没有了讲台,我融入了学生中间,这时的我是一位听众,是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没有了讲台,也就没有了障碍,师生间更融洽了,心与心更相同了。”总之,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那种所谓的神圣的地位才能与学生的距离化为零,在教学中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提倡学生异想天开。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创新意识还应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寻于他们的异想天开要允许,要引导。教师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学生们创造思维就变得非常活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先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谁知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海力布他好笨哟,其实他可以不变成石头的,在灾难要来临的时候他可以马上把村里的家畜当着乡亲们的面全部抢走而让乡亲们来追他。这样乡亲们不就得救了吗?”学生的想法的确深深震憾了教师的心!是啊,学生的创造力有的竟连老师也无法估量,作为教师,决不能低估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创新能力。

第3篇

一、试纳阶段的把握及“硬任务”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格斯特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发育和体态产生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心理,并称这一过程为“悦纳”期。其实,就是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这种心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每逢新学年开始,初二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纪律好、学风好。这是因为新的目标,新的环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同学的勉励,父母的嘱咐,老师的教诲以及成人感、使命感促使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教育心理学认为成人感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主体,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成功,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甘示弱,决心通过努力赶超先进,原先基础好的学生更加满怀信心保持优势。

我们把这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称为“试纳”。这时期,学生的内动力特别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占上风,思想活跃,容易兴奋,注意力比较集中。这种心理状态一般可维持一学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与学生心理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在大纲规定的任务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加强口述作文训练。教师临堂命题,学生堂上即兴演讲,互评优劣,教师再从中选择典型重点评述。电化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录音,录相,并在辅导课上播放。

由于录音、录相中插有教师的评述,学生既学范文,又明白优劣之理,收效自然会好。之所以要在这一阶段加强口述作文,是因为处在兴奋期的学生语言更富于激情,也最能直抒胸臆,从而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而这些恰恰是写好文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步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训练。基本原则是多体、多点、多角度,快速写小文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全面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又利于有的放矢,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要做到一练一讲,多练多讲,这就是所谓“硬任务”教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外物刺激兴奋期人的大脑时记忆效果最佳。

这一阶段的作文批改也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有些教师喜欢在接一新班课时把作文分压得低低的,在作文批改中大刀阔斧地删削,以求按自己的风格定式。其实大可不必。这些学生从各自母校来到新班级,带有各自的长处,应让他们自由发展。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说过:“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茂盛,不到它们完全长大结果,不把它的全辐热力放射出来。园丁也用同样的原则,不把修枝的剪子用到没有成熟的植物上去。”我们认为“修枝”是必要的,“爱”应是出发点,“给予温暖”是最基本原则。

二、“高原”阶段的突破及“软任务”强化

在通常情况下,初一和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进入初二、高二后分化的速度加快。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都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两种相反的心理构成矛盾,形成一种“趋避冲突”。学生在第一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追求成功。但当初那种美好的憧憬经过一段学习实践,种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理想的圆月出现了缺口,逐步认识到世上的事物并不都是人们可以心想事成的。加上青少年各人的品质结构不同,有的能斩关夺隘,有的则畏缩不前。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意志坚定者,短暂的停顿后便又举步向前,意志薄弱者起初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心情开始焦虑,渐渐出现停滞状态,这种情形有时相当持久,相当顽固,这就是所谓“高原”阶段。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些人在起始阶段文章写得还可以,写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八股调,既很少离题,也不见有长进。还有些学生本来文学属上乘,越学越觉平平。

这不是他们退步了,只是别人进步了,相形之下显得“逆水行舟”罢了。

“高原”现象虽是学习过程中常有的现象,但课任教师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指望它自然消失,正确的态度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重在个别指导,而面批是最好的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多方面指导,更利于抓住症结点批。老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结合进行心理指导。面批的一般要求是琢文析理,精细诱导,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又让学生心悦诚服。特别是对那些作文痼疾,更要深入分析,晓以利害。

有的学生会被批得面红耳赤,头上冒汗,这正是收效的时侯。这一阶段的作文布置,不宜全班一题,而应分类进行。如对议论文差的就多作议论文,记叙文弱的就多练记叙文,还可根据情况分得细一点。也就是说,作文的重点要放在矫正篇上。这种暂时的不统一是为了下一步的统一。作文指导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分量,教育他们在困难面前端正写作态度,鼓起勇气。要重新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有了这个前提再进行技巧指导。我们常会把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指导看成软任务,其实,它是“硬任务”教学得以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特定阶段就更需要强化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在同一阶段出现“高原”现象,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高原”阶段,这里只是就常有现象和多数学生说的。有的学生即使经历了“高原”阶段,由于时间短暂而不自觉。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重视并及时突破僵持局面,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定势的调节及作文整、散训练

突破“高原”阶段后,学生如同走过了艰难的羊肠小道步入坦途。很多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会更多地考虑志愿定向、职业选择。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情绪稳定、学习刻苦。对生活、人际、社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知识的不断丰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学习上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定势。

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出现定势后,必须及时分析和调节,以保证向着有利于教学方向发展。

定势调节的原则是“定势--不定势--定势”。在作文教学中,心理定势往往促进学生文章和文风成形,是有益的。心理的不定势往往促进创新,也是好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加以调节。定势调节的指导思想是“变”。从它形成起,教师就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去改变它、发展它,去创造新的定势。

第4篇

1.1对象

本调查共设二组,一组是医学新生组:2004年苏州大学入学医学本科新生。包括临床、儿科、法医、护理、口腔、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影像10个专业,共437名学生。其中男生174名,女生263名,平均年龄(18.95±1.53)岁。二组是对照组:2004年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入学新生,包括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3个专业122名学生。其中男生73名,女生49名,平均年龄(18.58±7.56)岁。同时与MMPI全国协作组修订的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中国人常模,进行比较。

1. 2方法

1.2.1工具采用中国科学院宋维真主修的中国版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MMPI 399题),该量表包含3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3个效度量表包括说谎分数L、诈病分数F、校正分数K。10个临床量表包括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状况Pd、性别指数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该量表已证明有一定的信度和效率。

1.2.2测试方法2004年9月15~10月15,新生入学一个月内,以整群抽样法,统一指导语,学生一次性完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MMPI 399题) 的测试,测试时间为45 min,统计其3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通过比较各量表的原始分,分析医学新生性别间、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之间、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之间的人格特征差异。

1.2.3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中的t检验完成。

2结果

2.1医学新生人格特征性别间的比较医学男生抑郁D值显著低于女生(t=-2.56,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性别指数Mf值显著低于女生(t=-10.81,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轻躁狂Ma值显著高于女生(t=2.4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余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1)。

2.2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由表2可知,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相比,男生校正分数值显著高于非医学男生(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疑病、癔症、性别指数、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值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P<0.05或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女生精神状况、轻躁狂、社会内向值显著高于非医学女生(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2.3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由表3可知,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相比,男女生在说谎分数、精神状况、轻躁狂显著高于常模(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男女生诈病分数、疑病、抑郁、偏执、社会内向值显著低于常模(P<0.05或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或显著意义。并且男生校正分数K值显著低于常模(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女生的癔症、精神衰弱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

3讨论

3.1关于医学新生性别间的人格特征差异入学对每一个新生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应激。本文结果显示,医学新生的抑郁值,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表明医学新生中男生比女生更具有自信,更加外向,善于交际,人格更趋向于社会化。男生轻躁狂值显著高于女生,与有关研究一致。女生更胆小、内向、缺乏解决大事的能力、兴趣狭窄,可能伴有衰弱、疲劳、人际关系淡漠、与别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男生表现出乐观、善交际、精力充沛的个性特征,但也有行为冲动,不能控制其行为,好竞争,对人敌意,易激惹等个性。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传统观念、社会角色期待、家庭教育等方面是有关的。男生性别指数值显著低于女生,反映女生性别角色的分化更加明显,同时具有双性化人格的倾向。有学者将人的性格分为双性化人格、男性化人格、女性化人格以及中性化(不典型)人格。邹萍的研究得出女生的双性化人格形成与家庭(尤其与母亲)的教养态度、方式以及母亲的个性特点关系较大。因此类推,本文研究得出的女性男性化的成因亦如是。

3.2关于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医学男生在相关一致性较强的疑病、癔症、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值量表分值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表现为医学男生更倾向于敏感、灵活、合群、成熟、现实、适应良好和兴趣广泛,此结果与有关研究较为一致。这可能与当前医学生就业、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等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要求提高有很大的联系。医学男生性别指数分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又显著低于医学女生,反映医学男生可能表现出冲动、冒险及粗心大意等个性特征。另外,医学女生在精神状况、轻躁狂显著高于非医学女生,而她们社会内向值虽高于非医学女生,但却显著低于常模,表现她们社会外向而又任性、做作、冲动,与前面得出的结果一致。这些可能与当前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女性地位的提高、社会竞争力等有关。医学新生个性的整体一致性,可能是当前医学生就业压力,社会变革及经济发展对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这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点。

第5篇

教育心理学最早是由克斯坦罗琦提出来的。然而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的是捷克的夸美纽斯,当时并没有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他只是支出教育要遵从自然心里思想。“教育心理学”这个短语最早是瑞士国籍的裴斯泰洛奇提出。在德国,有一个叫做赫尔巴特的人,他经过多次理论和实践,明确的指出教育要建立在心理学的学科的基础上。在1867年,俄国的乌申斯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最终成书《教育人类学》,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有对教育心理学的解说。《教育心理学》最终问世是在1877年,同样也是在俄罗斯出版,是由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编写。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根据学校的详细情况和学生们日益增大的压力,慢慢教育心理学就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当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问的时候才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开端。1913年,桑代克的著作经过扩大编写改变成三大部分,主要研究学习心理学、人的本性和个别去其他差异的原因。20年代主要的课题就是针对这本著作体术的三大定律开展的研究。桑代克提出的教育心理学主要着重于心理学的研究,导致人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偏差,但是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就是发展与此。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年展的教育心理学还偏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此时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一个萌芽,也算是为萌生做了努力,到了3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就开始一步步的步入正轨。这个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在学科心理方面有很大进展,顺着学科心理就开始展开了研究,虽然并不是主要研究对象,但是也为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从此以后,学科心理也融入到教育心理学中。40年代教育心理学领域又融入了新的研究,是关于儿童的性格心理,社会的现实问题相关的心理问题以及人类的心理卫生问题。50年代出现了新兴科技,在关于高科技领域兴起的时期,信息的教育心理理论更受到广大的关注,这也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熟与完善阶段。1960年代早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协会成员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纸上谈兵终觉浅,要想把理论变成货真价实就要实践。在此意见提出之后,首次付诸于实践,并取得理想的后果。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80年代以后,计算机问世,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教育学家们根据计算机的功能做了很多的研究最终将计算机运用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计算机会得到更大的青睐。这也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阶段,在计算机问世之后,教育心理学家们根据教学特点,更加完善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从此教育心理学走上了成熟的道路。

二、教育心理学性质特点

六十年代的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正是因为教育心理学才发展起来还不成熟的缘故。在之后发展繁荣后,真正运用到教学中。70年代末期教育心理学编程教材进入同学们的课本中。教育心理学实际上就是教育与心理的科学,要具体研究教育心理学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细讨论。教育者的性质特点。教育心理学中研究一般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特点,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教师的平时表现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效果,以及教师的心理思维。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和与授课方法,有些不负责任或者说是没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的教师就会采取上课讲自己的课,不管学生听不听,懂不懂,只管自己讲课完成就行;然而有些老师确是很有一套,将自己的想法全都传达给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幽默风趣的授课手段获得学生们的一致认可。还有一些老师采取放养方式,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只在一旁旁敲侧击,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多种教学方式可以获得多种教学效果,这都取决于老师的心理思想。受教育者的性质特点。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大多数的人出生时的智商都差不多,然后上学考试总能看出差距,这并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学生自身的努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句俗语说勤能补拙,即使思维不活跃,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显著地效果。教育心理学中,研究学生的心里想法,更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好的传授方式,从而理想的教学效果。教育者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前的纽带。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老师应该因材施教。采取什么方法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同学科该用哪种教学方法都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会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心理老师的心理产生不同的效果。每个老师都有意要自己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也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每个人的心里特点。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就是根据关于教育的人群中的每个人不同的心理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特点也就是研究对象的特点。这门学科对教育教学中人们的心理展开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6篇

心理是指客观的事物在人的大脑中所造成对这件事物的感知,这个过程复杂且比较微妙。一件事物不同的发展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而对于学习美声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对学习声乐最起码的认识。在进行美声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自身的音感比较好,就会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致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进步不大。而还有一些学生,音感比较差,基础知识也累积的不足,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最终也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根据上述两种情况,在进行美声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采取心理学的教导,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采用心理暗示或是心理指导的方法,区别对待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适当的泼一些冷水,让学生自觉的保持冷静的头脑,及时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的进行引导,及时帮助学生,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被信任的,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摆脱自卑的心理,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的发育,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学生唱歌的音准与行为取决于学生的自信心,当教师通过学生对于歌曲抓音的准确程度就可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在不损伤学生自信的前提下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点,如果一个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把某一个音唱低或者过高的话,教师进行鼓励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再过饱满一些与保持身心的愉快等等,这样在不伤害到学生的前提下,有效的教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坚定信念

一个人的意志力能够准确的调动自身的行为,在遇到障碍时,能够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最终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意志力是否坚定则来源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控意识。这同样适用于美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发声技术上与涵养上进行教导学生,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意志力与他的情绪本身是分不开的,他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积极的情绪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坚持到底,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学生的从事任何活动,半途而废。在进行美声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与反控能力,在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调节,用坚定的意志来抵抗负面情绪,如果任由负面情绪长期的影响下,就会影响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实现人生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一个教师需要长期进行的教学任务。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学,利用心理学的特点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及时进行督促与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

美声教学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课程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及时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首先,要弄清楚学生紧张的原因,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学生自我进行放松,克服弱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对曲目进行科学的安排,适应舞台,熟悉舞台。从而达到成功。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惰性惰性心理学生

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受这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学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懒”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来说,惰性心理的产生才导致出现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放松、懒散、懈怠以及漠视情绪,能发现问题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消极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使人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护着惰,惰又滋长着惰性思想。学生惰性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他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惰性心理,对加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机械劳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样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形成对周边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学习实践制造了障碍,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惰性心理的人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往往“投机取巧”,将本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这样才有了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学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时间尽可能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超级秘书网

3.父母在假期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竟争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课外兴趣,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8篇

1.研究工具。

测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该量表的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没有(1分)~严重(5分),被试的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反映其心理健康水平。

2.统计方法。

本次2013级学生心理测试采用心海心理测试系统进行网上集体施测的方法,根据测试数据利用SPSS16.0及心理测试系统的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根据4488份问卷中各量表项目均完整者的问卷,计算被调查对象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作为判断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高职学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在0~1.99分之间,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

三、讨论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取得了比较全面的高职学生心理状况信息,为今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相比之下,高职学生中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比较明显。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对策。

1.以心理调研结果为指导,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此次心理测试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需要在工作中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活动,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问题在2013级学生中表现的比价明显,需要在课程、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其他心理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内容进行知识的普及和技巧的传授。

2.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立体化渗透心理健康理念。

(1)以心理课程为主,全覆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校的心理课程体系是包括1门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2门选修课《经典心理电影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在内的心理课程,通过心理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大学生不断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2)以心理活动为辅,多途径培养心理健康意识。以5.25心理健康月为主要平台和契机,以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主要抓手,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和各个院系的分协会的功能,并依托心协成员组织丰富多彩的典型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文化节(包括心运会、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等)、心理剧大赛、团体心理辅导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竞赛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3.以心理教育、辅导、干预为抓手,层级化推进心理健康帮助。

(1)心理教育预防心理问题。①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学生心理活动,有效预防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课程和学生心理活动两个载体,可以做到全覆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途径培养心理健康意识,立体化渗透心理健康理念,这些举措都将有效地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②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每年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完善新生心理档案,档案中记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测试结果以及个别危机干预记录。学生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也可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积极进取。(2)心理辅导解决心理困扰。针对学生心理困扰,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及时解决心理困难学生的心理困扰。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辅导,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科医院就诊。对问题学生的特殊情况要做到及时反馈,建立与院系、辅导员的双向反馈,必要时还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保证来访者的安全。(3)心理干预化解心理危机。针对学生心理危机,高职院校需继续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保障学生安全。建立信息传输和心理危机干预行动快速反应的制度和机制的有利于继续完善我校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保障学生安全、维护学校稳定。我们在对相关老师和学生干部做好培训以使其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心理危机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已制定天津职业大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流程图》及《天津职业大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和力量,以使大家更加准确地了解我校危机干预中自己的职责及如何更好地保证危机干预信息的传输。此外,我们还将对进行危机干预的同学进行及时跟踪与记录,并做到干预情况及学生现状及时上报。对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的、院系上报的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联合院系一起做好危机学生后续的休学、关注、咨询、转介等工作。

四、结束语

第9篇

在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时,学校应该专门开设心理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使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并在自己有心理压力时能主动找方法进行缓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找到有效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

(2)进行自我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要使学生的心理状况健康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并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他们在积极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并在感受到压力时能进行自我调节。教师要对学生调节情绪和压力的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调节,能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学生在不断感受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心,真正从内心接受自己,形成良好的品质。

(3)进行克服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中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如恋爱失意、考试失利、职场失败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就会发生自杀等恶性事件。因此,学校应该重点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教师可以列举世界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的受挫经历,或者由学生身边的一些优秀学生作事迹报告,教育学生要具有挫折承受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因此,大力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对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执行,也是生态社会目标在中职实现的具体体现。

(4)关心鼓励,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一些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长期受到成绩差阴影的笼罩,对学习缺乏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找回对学习的兴趣。一些有效的心理咨询技术也可以被采用。

(5)辅助学生正确选择专业,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学的教育不同,普通中学面临着升学压力,而在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社会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中职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压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使他们通过实践对知识进行深刻掌握,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在中职学生刚入学时,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意向的调查,帮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能进行积极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和巩固,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为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通过人格魅力来调动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积极性,使他们消除厌学情绪,始终对专业知识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6)结语

第10篇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二、结语

第11篇

1.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

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期在校来华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3份,问卷回收率达90%。其中,男生19名,女生44名,亚洲籍留学生48名,欧洲籍留学生7名,非洲籍及其他地区留学生8名,年龄19~28岁,平均年龄23.57岁。受试者身体健康,无精神疾病史。

1.2调查方法和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作为测试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SCL-90自评量表共90道题,受试者根据最近一星期以来自己的实际感觉,采用5级评分,1~5分分别对应没有症状、较轻、中等、较重、严重。自评量表中包含10项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饮食和睡眠)。当任一因子平均分超过2分时,便可认为被试者的该因子症状具有阳性意义,即为有症状。当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数多于43个时,亦提示有阳性意义,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19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调查结果

2.1留学生和全国青年组常模

SCL-90评分比较表1显示,留学生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SCL-90国内常模标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留学生容易出现强迫症和忧郁症等症状,对人际关系感知较敏感(P<0.05)。

2.2留学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对留学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的统计分析显示,量表总评分的阳性指标检出率小于10%,这说明留学生心理状况总体良好。在各因子中,其他(饮食和睡眠)项的阳性指标检出率最高,接近30%,这说明留学生在生活习惯方面较不适应;其次是强迫症状、焦虑及敌对因子,均高于10%,这说明留学生在这三方面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不同层次留学生的阳性指标检出率分析显示,本科留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承受能力明显弱于硕士留学生。在本科留学生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因子是强迫症状,其阳性指标检出率高达26.7%;其次是焦虑和敌对因子,阳性指标检出率均达到24.4%;躯体化、忧郁和恐怖因子的阳性指标检出率也均在10%以上。这些因素成为本科留学生心理问题的潜在来源,总分阳性指标检出率达到13.3%。在硕士留学生中,仅强迫症状因子及其他因子阳性指标检出率均为16.7%,超过10%,具有阳性意义。对不同来华时间留学生的阳性指标检出率分析显示,来华时间不足2年的留学生心理状况和承受能力明显弱于来华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来华不足2年的留学生最容易产生强迫症状,其阳性指标检出率高达41.7%;其次是焦虑和敌对因子,阳性指标检出率高达25%;躯体化、忧郁和恐怖因子的阳性指标检出率也达到15%以上。上述因子容易对来华不足2年的留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其量表总评分的阳性指标检出率达到16.7%。来华2年及以上的留学生仅饮食和睡眠的问题较严重,阳性指标检出率为11.1%。对不同第一语言留学生的阳性指标检出率分析显示,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留学生较第一语言为汉语的留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留学生最容易产生强迫症状,其阳性指标检出率超过30%;焦虑和敌对因子是仅次于强迫症的心理问题因素,阳性指标检出率高达23.08%;躯体化、忧郁及精神病性因子也是这类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因子,阳性指标检出率达到15.38%。在这些因子的综合影响下,使得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留学生量表总评分的阳性指标检出率高达15.38%。第一语言为汉语的留学生仅强迫症这一项容易产生严重心理问题,阳性指标检出率为12.5%。

3讨论

3.1基于SCL-90的结果分析

浙江中医药大学来华留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体结果与目前学界的研究一致,留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青年组常模。换言之,与普通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迫切需要留学生工作管理者找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分析可知,SCL-90阳性指标检出率最高的是睡眠及饮食情况,这说明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的是基本生理和生活的需要。这一需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被认为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对不同类别来华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与来华时间长度呈正相关,来华时间越长,留学生心理状态越平稳,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越少。其次,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留学生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认知方式呈正相关。留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具体表现为硕士留学生的总体心理状态优于本科留学生。再次,语言种类也是影响留学生心理状态的原因:汉语为第一语言的留学生没有语言障碍,因此更容易与周围人群沟通,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反之,第一语言为非汉语的留学生,因沟通的困难,只能与小范围的留学生伙伴交流,甚至独处。学界将上述因素归纳为“跨文化适应性问题”,认为跨文化适应性问题是影响留学生心理健康最主要最特殊的因素。本研究所得结论与之吻合。此外,中医专业特点也是来华留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中医学本身是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既有医学知识,又蕴含中国文化。留学生不仅要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还必须面对专业知识生疏所造成的压力,导致学习任务重、精神压力大。

3.2措施及建议

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虽然浙江中医学大学留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普遍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多管齐下予以消除。首先,改善来华留学生生活基本条件。留学生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陌生环境,由于环境差异较大、心理预期较高等因素,容易对学校自然环境、硬件配置,尤其是住宿和饮食方面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本研究建议从学校层面出发,设法提升留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如完善留学生住宿楼的硬件设施,在校园食堂内为有的留学生提供专门的餐饮区域,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处设置英文标示等。第二,完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体制。在学校现有的长期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模式的基础上,深化拓展已有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求本论坛、第二课堂三大模式,构建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理论课堂、以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为实践课堂的中外学生交流平台,引领留学生正确认识并对待文化冲突,丰富留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加速其文化融合的过程。第三,构建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根据现有的研究基础,学校将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鼓励留学生正确、积极面对自身心理问题。同时,发挥中医院校的专业优势,通过中医养身等非心理干预手段帮助留学生改善身心问题。此外,设立留学生志愿者团队,由留学生群体中心理状况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留学生组成,主要负责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协助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声乐学习;心理调控

一、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声乐初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声乐学习中,尤其是声乐初学者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先天条件不错、歌唱技巧也还可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之后,不仅声乐技巧上进步不大,反而丢失了本来的声音特点,变得好像不会唱歌了。其实这是因为声乐学习中需要“感觉”的方面没把握好,比如:气息、腔体打开、声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学习者好像抓住了这样就丢了那样,面对老师的指导、提示也无所适从。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声乐学生一般会有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几个问题。

1、对声乐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事物的先决条件,学习声乐也是这样。许多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就是唱几个高音、就是把声音唱大、颤音就是颤抖的声音等。这样一些对学习声乐不够重视或者存在严重误区的认识会对声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唱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高里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还以为自己在进步。在没有良好气息基础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导致声带充血、水肿,重则造成小结、息肉甚至丧失唱歌的能力。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模仿一些歌唱家的声音,以为声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压着喉头把声音撑得很大,结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难。

2、自信心不足

建立声乐学习的自信心,是声乐学习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对声乐学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说来,人的嗓音都比较正常,特别差的只是极个别。在正式学习声乐之前,一般人都不会感到发声的困难,而一旦开始接受正规的歌唱发声训练,就有了声乐老师的种种发声规范,于是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现在唱不上去了,从而丧失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3、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声乐的人应该说或多或少地对声乐有些兴趣。但是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果也时有反复,本来上一次已经掌握的东西下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回感觉是常有的事。有的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就觉得学起来没什么意思,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片面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在歌唱修养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学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一开始学习就想注意到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气息又要注意声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开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结果却事与愿违,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方面都没有做好。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声乐学习是一个生理机能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个生理部位去训练,生理机能的增强就得不到巩固,即是声乐学习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强

意志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歌唱学习过程的意志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难,力争取得较好声乐学习效果的心理过程。声乐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高音总是唱不上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甚至感觉到退步,或者声乐老师提出的要求总是体会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没有较好的意志力,声乐学习极有可能半道而终。

三、声乐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

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歌唱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对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一定的歌唱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歌唱是情感的产物,而艺术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简单的,本质上像是对话,它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所以说学习歌唱应该注意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学习并重,但最重要的是还是表达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养。诚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为感情的表达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只懂得一点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异,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心

虽然大部分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样,相反有很大的差别。从生理上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声音的听觉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尽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婴儿都会大声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生长在大山的人习惯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无拘无束,通常都有着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长大的人往往具有纤细、柔和的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着别人学习,别人唱什么自己就要唱什么,在选择练声曲和歌唱曲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喜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声乐学习者要充分相信和开发自己的嗓音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唱,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小歌”(技巧难度较小的歌曲)也要一丝不苟地唱好,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发声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发不好的发声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上正式舞台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学习声乐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教学实践中发现,当老师提出学生的某个发声器官不正确时,一些声乐学习者过分地注意这一器官,反而使用该器官因紧张而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歌唱的发声。

4、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与心理的协调运动,人的意志正是使口、唇、舌、齿、咽、腭、肺以及全身各个部位协调运动,于是产生美妙的声音。歌唱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表现在歌唱与发声的全过程,只要有歌唱或发声,就会有意志伴随。意志是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动力,即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表现。人的意志力是他不同于其它人的个性特征。

一个声乐学习者即使有多么好的声音条件,也会在成长的过程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较强的意志力,那么一定会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声乐学习者必须要坚定信念,克服学习过程的种种困难,才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情感,感动听众,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美]JohnBohn.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第13篇

一、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系郑晓鸿将知识时代知识分为四大类:一是知道是什么知识,即是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它回答诸如“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二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它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原理、规律的探索,它回答诸如“为什么”之类的问题。三是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即知道如何动手及动手技能方面的知识。四是知道是谁的知识,即知道谁知道某些事情或谁知道做某些事情的信息及知识,以便于利用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工作服务,这是和社会关系相关的知识。在这四类知识中第一、二类知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掌握其它的基础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还必须掌握后两类知识,因为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又是能力的表现。它要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动手参与,进行创新,它是一个人能否顺利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条件。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在初等教育(乃至学前教育)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而创新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实际,参与实践,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为他们获取知识、进行创新奠定基础让他们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及家庭、田间的劳动实践给他们较多解决问题的机会,拥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这有益于创造型人格的塑造;大量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表象储备,巩固所学知识,为创造、想象提供丰厚的“原料”;让他们在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学习、巩固、应用知识中,产生一些矛盾,促使他们去动脑思考、查资料,主动参与矛盾的解决;在实践活动中也常遇到一些困难,产生新的需要,更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那些只重视书本知识而不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必将扼制学生的思维,其结果等同于编一个固定圈教学生去买鸡蛋。九九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比赛中许多精巧的发明都出自经常参加劳动实践的农村学生之手,并非是那些书本知识丰富、头脑灵活的城市孩子;我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摘金之路至今未能通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些事实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以创新教育见长的美国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和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非常强调学生“haveatry”(试一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try”。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尝试、主动获龋在此过程中,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至少他敢于创新。教师应该鼓励他、引导他,为他的尝试创造条件。

三、拓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haveatry”的质量。

第14篇

1.1系统的特点与开发的预期目标

1.1.1系统的开发背景

学生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无论是对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生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基本上都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课程信息。而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渐渐的显现出效率低下、保密性差的弊端。另外,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将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事劳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劳资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每个学校很有必要的事情

1.2系统的特点与开发的预期目标

在系统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退出系统的功能

在学生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增加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和删除学生信息等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还具备学生选课功能

在课程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管理员可以对课程的基本信息进行增加、修改以及删除等基本功能

在成绩管理模块中,此模块中具备对进行了选课的学生所选择的的课程的成绩进行增加和修改的功能

在信息查询模块中,此模块包含三个方面的查询功能,即学生查询、课程查询、成绩查询。其中,在学生查询模块中,可以按照学号、姓名、性别、学院、专业等条件来进行查询;在课程查询模块中则可以按照课程名和授课老师等条件来对所需的信息进行查询;在成绩查询模块中则可以查询出学生所有科目的成绩

1.3可行性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新的学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以建立该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具体包含了它具有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新系统能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开发中所需人员、硬软件支持以及其它费用进行估算情况均满意,技术条件也能保证顺利完成开发工作。

1.3.1经济性

通过网络化的学生信息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才的利用率,使之创造了更大价值;减少了工作人员,同时减少了学校开支;人才利用率的提高,适应了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管理要求。

1.3.2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是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JAVA语言,用MicrosoftAccess2000数据库完成。由于JAVA的与平台无关性,所以在任何有JAVA运行环境的计算机上都可以运行。

1.3.3操作可行性

对于用户来说,本系统只要求使用者掌握一般的上网经验,经过仔细设计和测试之后的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足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方便了学校的内部管理。用户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使用。只要动一动鼠标键盘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1.4开发工具

1.4.1开发工具介绍

由于的ECLIPSE3.2具有操作界面方便,简单,美观的特点;并且在编码过程中如果出现语法错误,标点错误等都会有相应的提示,可以很快地发现错误,因此本系统的开发选用ECLIPSE3.2作为开发工具。

1.4.2相关技术介绍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办法,以Sun公司的Java语言作为主要开发语言,使用SQL2000作为关系数据库,配合功能强大的SQL查询语言实现建立关系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更新,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需求功能。

(1)JAVA简介

Java是一种简单的,面象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键壮的安全的,结构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很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语言。

Java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语言的所有功能,但几乎没有一点含混特征。C++安全性不好,但C和C++被大家接受,所以Java设计成C++形式,让大家很容易学习。

Java去掉了C++语言的许多功能,如:指针运算、结构、typedefs、#define、需要释放内存,让Java的语言功能很精炼,并增加了一些很有用的功能,如自动收集碎片。这将减少了平常出错的50%。而且,Java很小,整个解释器只需215K的RAM。

当今Internet的一大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而Internet的安全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通常大的部门应设置防火墙,阻止非法侵入。而Java以其强安全性、平台无关性、硬件结构无关性、语言简洁同时面向对象,在网络编程语言中占据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的首选语言。

(2)Sql2000简介

SQL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特点如下:

1.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2.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单。

3.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为用户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4.SQLServer与WindowsNT完全集成,利用了NT的许多功能,如发送和接受消息,管理登录安全性等。SQLServer也可以很好地与MicrosoftBackOffice产品集成。

5.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可跨越从运行Windows95/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6.对Web技术的支持,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到Web页面上。

7.SQLServer提供数据仓库功能,这个功能只在Oracle和其他更昂贵的DBMS中才有。

1.5运行环境

运行服务器:JDK1.5版本或更高

数据库支持:SQLSERVER2000

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LINUX系列或UNIX系列

硬件要求:内存最低为256MB,硬盘空间至少20G

1.6开发环境

开发语言:JAVA

编译程序:JDK1.5

开发工具:ECLIPSE3.2

数据库:SQLSERVER2000

操作系统:WINDOWSXP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我们的生活周边,也越来越能够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快捷。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学校使用计算机对学校的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与手工管理相比拥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检索快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信息保存时间长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学生管理系统采用现在流行的JAVA编程语言来进行开发的。在系统界面开发中采用流行的JAVAAPI之一JAVASWING来对系统的界面进行设计,布局以及开发。系统界面图形化,操作简单明了,容易上手。在数据处理方面,此系统采用JAVABEAN来封装对数据的操作,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系统采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来支持该系统的数据操作,能够更加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系统的数据。

第15篇

大学阶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它是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的独特性,使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具有普遍性、异质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1.普遍性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普遍具备的,所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必须形成的品德、知识、技能和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大学阶段的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具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当前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导致了大学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天下》杂志进行的《大学生准备度调查》显示,9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培养的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应对职场的挑战,86.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和职场需求有相当大的落差。

2.异质性大学生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其他社会群体所不具备的,至少是暂时不具备的。大学生在工作或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能力,应当区别或领先于其它群体,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这种异质性,决定着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在竞争和发展中所处的不同地位。

3.稳定性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是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历练和培养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例如,优秀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正是由于核心能力的稳定性,使得其最不容易被别人在短时间内赶超,同时也保证了大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了竞争优势。

二、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模型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为大学生核心能力是不尽相同的。鉴于此,将大学生核心能力全部罗列是不现实的。即使能够简单的将其一一罗列,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构架,在整理分析现有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其不同种类及功用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核心能力的模型。按照此思路,笔者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划分为道德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生存能力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包括若干具体的核心能力。

1.道德能力道德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和品格修养,它主要反映了个体的伦理学特征,在核心能力中居于首要地位。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了“坚持德育为先”,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道德能力目前还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实际上,许多知名企业都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所以,必须将道德能力的培养,摆在尤其突出的位置。21世纪的大学生,道德能力维度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热爱祖国,坚持民主和法制的能力,坚持专业道德的能力,领导和提倡人类环境进步的能力等。

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反映了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大学阶段,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拓宽知识面,这对于改善知识结构、开发自身潜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学习能力维度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持有批评眼光的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处理新情况和难以定论问题的能力、主动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练自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

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个体良好地应对社会事务,适应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它主要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学特征。社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上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按照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的观点,一个人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正是社会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能力素质,以应对社会的不断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能力维度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职场沟通能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成为国际社会公民的能力等。

4.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指以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为基础,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并且主动地做出判断和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它主要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学特征。生存能力是一个人面对未来、面对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态的比拼,而这些正是个体生存能力的具体表现。现代的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拥有足够的生存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21世纪的大学生,生存能力维度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判断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抗压能力、抉择决策能力、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等。道德能力决定做人的方向,学习能力决定进步的快慢,社会能力决定发展的潜力,生存能力决定处事的心态。他们分别从“德、智、情、意”反映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四者从表面看来相互独立,但实际上是互为促进的。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建立在这四个维度的核心能力基础上。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模型如图1所示。

三、大学生应重点发展的核心能力

为了增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在分析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特征及其模型的基础上,本部分重点探讨大学生应该重点发展的几种核心能力。

1.尖锐的反思、理解和坚持个人及专业道德的能力这是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日趋广泛,人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也日益增大,并逐渐走入“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信息和技术更新频率加快的背景下,要求大学生对新事物的灵敏度及其理解和反思能力大大提高。大学生必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中,准确地做出判断,并能够对各种社会现象积极进行反思,从而获得不断地成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浮躁情绪日益显现,违反职业道德和专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高等学校的部分教师和研究者,也出现了学术造假和编造实验数据等专业道德沦落的情况。所以,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其恪守专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2.持有批评眼光的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这是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在大学生眼前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批评的眼光,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事物,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和模仿。未来的社会,必将是终身学习的社会。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且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所以,在大学阶段,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个人才能在今后得到可持续发展。

3.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成为国际社会公民的能力这是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现代科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将世界各国公民联系在一起的“地球村”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必须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区域和民族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在看待问题上具有国际视野,才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公民,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