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

第1篇

1.信息化物流的定义

信息化物流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系统,在其理想状态下,这个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包括企业内部的不同主体以及行业中的不同主体)能够自主获得与资源配置、运营作业等相关的物流信息,以支持其作出最优决策。同时,在社会宏观层面上,该物流系统能够引导物流行业中不同的参与主体走向有序、协调、共生、高效的竞争格局。信息化物流与物流信息化的区别在于,物流信息化是相关主体在已有物流资源框架下,旨在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并改善物流绩效,但当信息化应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信息流对原有物流资源配置、物流组织方式及运营方式的革命性影响便会逐步显现出来,并进而提出突破原有物流资源架构,以信息流转变原有物流方式的要求,即由物流信息化转型为信息化物流。

2.信息化物流的特征

信息化物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任何参与物流分工协作的主体都可以自动加入或退出这一系统。在信息化物流系统中,各主体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与技术专长自主选择所从事的物流活动类型。不同于传统的行政审批制,信息化物流系统的监管模式更多体现为事后的法律追责。其次是社会性,也可称为公共性。信息化物流系统是物流信息及其相关服务共享的基础设施,任何物流参与者均可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信息化物流系统不仅能够为系统内的参与者提供物流信息以帮助其决策,而且能够向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技术、工具及配套服务,这使得多数物流参与者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获得以较低成本参与更深层次社会物流运行分工协作的机会,即在信息化物流系统中,以往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技术门槛显著降低,信息化物流系统可为广大参与者尤其是中小参与者“赋能”。最后是生态性。在信息化物流系统中,各物流运作主体通过利用、处理、分享物流运作信息,彼此形成互助互利、协作共生的物流运作共同体。信息化物流以上三个特征使得其中的各物流运作主体形成了互助互利、协作共生的竞争关系。互助互利指的是,在整个系统中,各参与主体是物流信息的生产者、分享者和使用者。每个物流运作主体在参与信息化物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自身的运营数据,这些信息中具有市场价值的那部分可以通过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共享给需要这些信息的参与者,每个参与信息化物流运作的主体在日常运作过程中都会使用整个系统提供的,同时也是其他主体共享的物流信息,以方便各主体作出最优决策。协作共生指的是,各物流参与主体根据信息化物流系统中提供的物流运作信息,形成互相配合协作、互相依存的物流运行状态。此外,由于信息化物流系统具有开放性特征,如果系统内各运作主体之间存在效率差异,由开放性导致的资源快速流动将使这一差异得到快速消除,因此这一系统的参与者之间还存在竞争的关系。信息化物流对物流运作主体的另外一个明显作用是“赋能”。信息化物流系统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它由于广大的覆盖范围以及低廉的信息和技术成本,使得参与其中的物流运作主体所面对的技术门槛下降,从而获得了比以往更加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获得了深入参与社会物流运作分工的机会。

3.信息化物流的要素

信息化物流的组成要素包括运营主体、支撑体系、信息平台和政策变量。具体参见图1。首先,运营主体包括物流供给方和物流需求方,这两类群体是信息化物流的主体和骨干。其中,物流供给方主要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仓储、分拣、配送等服务的提供方。物流供给方是物流运营的主体,同时也是信息化物流系统主要的参与者。而物流需求方是物流需求的来源方,它们的物流需求信息是物流供给方制定产品规划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其次,支撑体系指由信息化物流重要利益相关者组成,支撑信息化物流发展的各类物流标准、配套服务等所有内外部资源的总和。支撑体系与物流运营主体、信息平台构成了信息化物流的价值网络。物流业是一个复合性行业,其价值来源于不同运作环节的有效组合,这些环节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进行支持。例如,物流设备的维修、信息系统的升级、库房的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的配备等。其三,信息平台是信息化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是信息化物流系统中各主体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载体。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两部分,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处理以及向系统内的参与主体物流运作信息。物流信息平台主要提供物流服务供给方面的信息,而电子商务平台则主要提供物流服务需求方面的信息。其四,政策变量主要指影响信息化物流系统运行的各种外部行政法规的总和。

4.信息化物流的输入与输出

信息化物流是一个社会物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笔者认为,其主要输入和输出分别是物流运作信息和物流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物流理论要求将物流运作信息分为物流需求信息、物流供给信息、物流中间信息三类。其中,物流需求信息主要指物流需求的空间、时间等一系列物流服务需求方提出的有关物流服务要求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物流过程中的各个地域节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要求、货物的包装和运输要求、愿意支付的价格等;物流供给信息主要指物流服务提供者提出的涉及物流服务能力的相关信息,这类信息包括运输能力、仓储容量、服务水平、运费报价等;物流中间信息主要包括天气信息、路况信息、物流政策信息以及相关市场信息等。这些信息经过信息化物流系统处理,可以转换为供物流需求方和供给方利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本文中作为信息化物流输入的物流运作信息与其他学者提出的概念存在明显差异。其他学者对物流信息的概括重点关注物流运作的技术层面,即以物流环节或管理环节作为分类和区别的标准,而本文则将物流信息区分为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侧重于突出这类信息的来源差异。之所以对物流信息进行如此划分,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电子商务时代,有效的信息生产者不再仅仅局限于物流服务供给方,①物流服务需求方所产生的数据也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得到记录、处理和利用,因此以往基于物流运作技术层面和物流企业管理层面对物流信息进行的划分不能完全反映信息化物流系统中物流运作信息的全貌。而在信息化物流系统中,作为物流需求方产生的信息,特别是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物流需求信息,对物流服务供给方乃至整个物流行业运作绩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信息化物流系统的输出不仅包括物流决策信息以及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包括线下物流渠道的选择推荐。具体来说,对物流服务供给方而言,信息化物流系统可提供综合性的物流商业情报以及数据处理服务,推荐物流渠道合作伙伴,甚至提供物流中介服务。首先,物流服务供给方可根据物流商业情报对自身公司战略进行调整,对现有业务范围进行规划,对物流网络进行优化等;其次,物流服务提供方可借助信息化物流系统提供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处理工具,有针对性地对社会物流信息进行挖掘,提炼出适合自身经营决策的决策信息;其三,物流服务供给方可通过信息化物流系统合理选择合作伙伴,专注于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领域;其四,信息化物流系统还能实现物流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直接对接,这使物流服务供给方具备了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特殊物流服务的能力。对物流服务需求方而言,信息化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推荐物流渠道,即需求方提出物流需求信息之后,信息化物流系统按照其要求,借助一系列算法来为之推荐系统内最合适的物流服务供给方与物流解决方案。因此,可以概括地讲,信息化物流系统的主要输出是物流基础设施服务。

二、信息共享问题的解决

物流信息在传统物流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信息流对物流绩效提升作用有限,其主要原因是:物流运作信息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深刻影响着企业物流运作的决策与实施,企业不能也没有动力分享自身所掌握的物流信息,因此分散的社会物流信息难以实现有效整合,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利用。信息流的不完全性与分散性导致企业物流绩效与社会物流绩效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可见,由于物流信息共享缺乏,导致信息流对物流的引导与优化作用并不明显,物流绩效提高水平有限。导致物流信息利用不充分的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基础问题。物流信息化水平不足导致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利用能力不足。相较于物流供给信息,物流需求信息具有零散性、多变性、实时性等特征,对收集、处理、利用的技术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利益机制问题。物流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单个企业缺乏与其他企业分享并向社会公开这一核心资源的动力,即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协调各物流企业之间因开放物流信息而导致的利益得失。

1.技术基础信息化物流系统在技术基础方面改变了现状。首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物流信息收集、处理与利用扫除了技术障碍;其次,如前面所述,信息化物流系统提供基础设施化的信息服务,使得广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对这些技术的利用变得经济可行;其三,最为重要的是,信息化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社会性为单个企业对接广阔市场提供了机会,其中的参与主体可有效突破实体市场的时空限制,获得近乎无限的成长可能性。这种机会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至少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2.利益机制信息化物流理论同样为物流信息共享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机制。信息化物流系统除了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外,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物流系统中的电子商务平台掌握并积聚了海量的物流需求信息,这打破了以往物流需求信息为各企业分割垄断的局面,使得物流需求信息不再仅仅是单个企业所独有的核心资源。因此,以往能够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物流需求信息,在信息化物流系统存在的背景下将会“贬值”。如果企业加入信息化物流系统,那么企业在开放自身物流运作信息的同时,可以获取社会物流需求信息及其他企业运作信息,并且能够借助信息化物流系统提供的基础设施对其进行挖掘和利用,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企业没有加入信息化物流系统,那么它将被排除在社会物流信息共享的“大饼”之外,无缘分享物流大数据所带来的绩效提升。这种由信息化物流所带来的信息资源价值的变化,将促使物流企业加入信息化物流系统,在共享物流需求信息的同时,开放自身的物流运作信息。此外,企业物流信息资源观念的变化更为重要。在信息化物流建立之前,多数物流企业受自身条件所限,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的成本巨大,加之在宏观层面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大部分物流企业更多地把信息资源视为独占性的核心竞争资源,并对同行及社会实施严格保密。在这种情况下,对物流企业而言,信息的收集更多是一种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吸收,这时的物流企业是等待物流需求上门、采取被动服务方式的“坐商”;对物流系统而言,信息资源更多处于静止状态,无法在整个系统内充分流动;对整个社会的物流运作而言,物流信息被人为分割在各个企业中,这种物流信息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在这样的物流运作环境下,物流企业必然奉行独占式的信息资源观。信息化物流系统出现后,单个物流企业将获得与更广阔市场对接的能力,因此它们将不再拘泥于自身所拥有的物流信息,而是在市场中主动而自由地搜寻并获取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物流需求,于是原先的“坐商”转变成了高度灵活、主动寻求服务机会的“动商”。在整个物流系统中,信息资源将获得充分流动,因此信息资源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实时的、快速变化的。而在社会层面上,物流信息高度共享,并对系统内所有成员开放,同时能获得系统内所有成员的即时补充,这种物流信息是具有高度“活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独占性的信息资源观念就无法适应信息化物流企业的发展了。信息化物流中的信息资源观必然是开放的、共享的、互利的。

三、菜鸟网络

第2篇

1当前我国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原来指的是军事之中的后勤学,在二战之后,物流这个词更多的被用到经济领域之中,当前所说的物流主要指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起点至终点对相关的原材料以及产品制定出流动的计划,并且对流动过程加以控制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上述对于物流的定义之中,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生产物流,一个是流通物流。电子商务的含义是从电子数据交换中产生的,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多,使得电子商务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电子商务为物流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操作空间,使得物流不同的功能可以利用创造的虚拟空间更好地加以表现。在这种虚拟的过程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最大限度地使得物流工作更加的合理化,实现最高效率、最短距离、最小费用的最终目的。此外,还可以对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的网络监控,这是由于信息不但会对物流的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还对物流的运作形式起到了某种程度的决定作用。在实际的物流运作中,利用网络技术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传递,可以对物流进行合理的控制,提升整个物流过程的合理化程度。电子商务在对物流进行管理时,要求进行相对比较系统的管理,对物流的过程加以组织,这就需要企业将自身的管理工作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之内,并且还要对整体的社会系统进行考虑。当前我国的物流管理工作已经逐渐地呈现出了信息化以及社会化的特点,由此可见,物流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化,可以说,要想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效率较高的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是必须要考虑的前提。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也是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当前我国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对于整体的规划能力不高

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就表现在物流企业整体的规划能力不高,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在理解方面还不是很深入。我国在物流管理信息化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工作的标准化不高。此外我国的物流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长期规划,没有能够覆盖整个企业发展的系统。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整体规划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相关的配套管理体制也不健全,虽然我国个别的大型物流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物流的网络,但是只能够对物流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来进行网络控制,难以对物流过程中的计划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2整合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整合能力也不强,首先就是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相关的物流信息也必较分散,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就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孤岛。我国要想提升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力度,从而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的实现。此外对于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也应该有所加强,随着经济发展,很多的物流企业逐渐地开拓国际市场,这也就使得我国的物流行业更多地出现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物流公司对全球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动态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将自身的资源充分的加以利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

2.3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不高

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我国物流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也不高,尤其是一个小型的物流企业,他们对于现今的信息技术在利用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应用的范围方面也必较有限。此外很多的物流企业网站主要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宣传的方面,企业形象的树立方面,没有将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提升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3.1加强对于信息的收集

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对信息的收集时还停留在手工的录入阶段,因此效率也不高,还十分容易出现差错,信息更新得也不及时,这就会对后期物流的传输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物流企业要加强对于信息的收集,真正地解决采集信息的问题,然后才能够更还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2建立起信息交换的平台

人们普遍都把信息交换的平台理解成为了一个机构,认为这个机构是有形的,或者是集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个数据库,但是实际上,上述的这种理解还是不够全面和系统的,这种平台更多的是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更多的是一种信息交换的环境和机制。

3.3创新物流的模式

对物流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可以采用第三方的物流模式,所谓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指的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业务形式,这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供货方和消费者之外的一个企业,这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物流模式。这种物流的模式可以使得物流企业充分的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加以利用,将产品和原材料的供应和运输等都交给物流企业来承担,最大限度地确保效益。在这种新的电子商务的环境之下,物流企业还应该研发电子信息技术,对物流的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对于集成管理的重视程度,实现物流的再造,从而为消费者和供货方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促进物流品质的提升。

3.4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

物流行业还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利用一体化的模式来对专业的物流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更多地培养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实务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提升复合型人才的数量。

4结语

第3篇

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定义是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构建完整的网络商务经营与信息管理,从而达到商业活动的利益最大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还使企业在商业运作过程中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开辟出新的竞争优势,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氛围。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广义的电子商务则是指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

2.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从企业的背景上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改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并通过整合,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产品制造的自动化控制,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控,这是企业信息化的中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电子商务,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3.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讨论最热门的话题,其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将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而企业若想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企业信息化,因此,电子商务对企业信息化深入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飞速发展的社会,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信息优势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和力量之源。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程度的关键,其制约着企业内部潜力的发挥。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必须融合在一起,企业电子商务通过信息化将商业活动与产业链、供应链、客户关系链有效的统筹,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发展的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市场变化的因素企业若想在竞争过程中让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点的内在驱动力,就必须考虑市场变化这一主要因素。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正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而对生产者的企业来讲,商业的供应链就需要有更集成度高的供应链,使企业在运作中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企业的经营管理因素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往来业务的发展。企业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还在内部经营管理上通过信息化的渠道加快内部经营管理的步伐。当今,网络商务和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更加畅通和协调。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正在为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产品的市场价格趋于透明,因此,为了使企业开发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和较低廉的服务费用,企业正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其中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3.政策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策性导向强的经济主体。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高的追求与国家政策相匹配,电子商务此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导向。随着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传递的报告和信息增强,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可以使企业提高市场调研力度,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从以上几个影响因素来看,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步伐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实施信息化并在集约化程度上大力推广和使用电子商务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出现的问题

尽管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实施电子商务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电子商务作为新事物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剖析,认为当前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法规不完善当前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需要电信市场这一基本环境。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信市场并非是开放性和有序的,而是在网络资源管理和服务收费方面存在着管理混乱和收费过高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网络带宽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广大企业经营者在接受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存在着滞后和抵触。比如,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虚拟卖家,拒绝进行电子虚拟购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法规的出台往往在出现“钻空子”现象的时候才能被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急需制定相应的前瞻性的法律法规保障电子商务的有序进行。

2.企业电子货币化进程较慢目前,电子支付在民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在企业电子商务上就存在着电子货币化进程慢的现象。我国在开发和应用安全有效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上几乎就是空白。传统上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对“隔山买牛”这种远距离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国家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都会促使这一问题表现更加尖锐与突出。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及对策;趋势

    移动电子商务是传统互联网电子商务在移动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指通过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结合进行信息查询、商务交易及对信息、服务和商品的价值交换等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和行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商务活动,而是希望随时随地进行收发电邮、移动支付、定购各种商品等商务活动,所以移动电子商务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与传统通过台式电脑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相比,移动电子商务拥有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因此,也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当前3G背景下,移动电子商务正逐渐凭借技术和应用上的优越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短讯为基础的技术;第二个阶段的移动电子商务采用基于WAP技术的方式;第三个阶段是以2009年发放牌照为标志、能够实现无缝漫游和移动宽带的3G时代。3G背景下,无线通信产品能够为人们提供速度高达2Mb/s的宽带多媒体业务,支持高质量的语音分组交换数据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

    (一)移动客户群庞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手机终端的数量已经达到7.74亿,接近上网用户数量的3倍,而来自CNNIC的数据显示,2009年底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突破2.33亿,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这表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艾瑞咨询预计,2011年移动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将达到1.7亿元。

    (二)国家政策支持

    包括移动电子商务在内的电子商务被列入了2006年3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2007年6月,发改委与原国务院信息办又专门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工程作为六大重点引导工程之一。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建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小额支付服务、便民服务和商务信息服务,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新型服务模式”,并确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便百姓生活和带动战略产业发展的三大目标,三大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初步显现了移动电子商务巨大的效益和潜力。

    (三)无线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在2009年8月前完成了其3G网络的第一阶段部署工作。基于CDMA的3G服务,即中国电信的CDMA2000和中国联通的WCDMA,发展迅速。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TD-SCDMA3G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比预期缓慢。在网络部署方面,中国电信在3G领域方面动作最快,预计它将发动价格战以吸引更多的用户。3G网络的铺设,加速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目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理论研究欠缺

    综观近年来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学术论文,虽然论文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研究内容大都是“移动安全”和“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论文,而且研究方法仅仅停留在非实证研究的层次上,研究深度不够,显示出移动电子商务新应用研究创新的不足。应根据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采取实证的方法,加强对移动电子商务行为、模式、安全和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第5篇

一、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短讯为基础的技术;第二个阶段的移动电子商务采用基于WAP技术的方式;第三个阶段是以2009年发放牌照为标志、能够实现无缝漫游和移动宽带的3G时代。3G背景下,无线通信产品能够为人们提供速度高达2Mb/s的宽带多媒体业务,支持高质量的语音分组交换数据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

(一)移动客户群庞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手机终端的数量已经达到7.74亿,接近上网用户数量的3倍,而来自CNNIC的数据显示,2009年底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突破2.33亿,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这表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艾瑞咨询预计,2011年移动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将达到1.7亿元。

(二)国家政策支持

包括移动电子商务在内的电子商务被列入了2006年3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2007年6月,发改委与原国务院信息办又专门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工程作为六大重点引导工程之一。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建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小额支付服务、便民服务和商务信息服务,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新型服务模式”,并确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便百姓生活和带动战略产业发展的三大目标,三大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初步显现了移动电子商务巨大的效益和潜力。

(三)无线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在2009年8月前完成了其3G网络的第一阶段部署工作。基于CDMA的3G服务,即中国电信的CDMA2000和中国联通的WCDMA,发展迅速。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TD-SCDMA3G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比预期缓慢。在网络部署方面,中国电信在3G领域方面动作最快,预计它将发动价格战以吸引更多的用户。3G网络的铺设,加速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目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理论研究欠缺

综观近年来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学术论文,虽然论文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研究内容大都是“移动安全”和“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论文,而且研究方法仅仅停留在非实证研究的层次上,研究深度不够,显示出移动电子商务新应用研究创新的不足。应根据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采取实证的方法,加强对移动电子商务行为、模式、安全和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区域性;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随着旅游方式散客化,自助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旅游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增加,在未来几年,旅游电子商务将从“产品导向”为主转向为“需求导向”为主,单纯进行订房订票的旅游电子商务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旅游电子商务必须以旅游目的地为纽带,立足区域旅游产业,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垂直整合资源,提供区域性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对于规范推进旅游电子商务,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艾瑞网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较2010年的1037.4亿元增长61.3%。201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440亿元,同比增长16.9%。旅游电子商务充分显示着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但是随着Web2.0 等新技术的出现,新业态形式下的这些“第三方旅游服务商”呈现出多方面瓶颈,其功能想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中的优势存在着极大困难。如现有网站大多内容单一,信息量不足;没有强大的专业机构做后盾,缺乏行业优势;没有完善、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网络安全和法律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旅游电子商务的配套不完善;实现的技术也仅仅是静态网页或动态不可定制样式的网站。

因此,如何借助网络技术与平台模式研究进一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提出一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能将M ass-Customization式生产成为可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二、制约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因素的分析

(一)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地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域旅游资源地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也受到制约,信息化技术发达地区率先采用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却无法发挥电子商务本应具备的构建虚拟联合平台的优势,无法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种企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二)单一增长点导致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根据艾瑞网在线旅游市场结构分析,2011年我国在线机票交易规模315.0亿元,酒店交易规模88.9亿元,度假产品及其他为36.1亿元,分别占在线旅游市场的71.6%,20.2%,8.2%。旅游行业的整体信息化并不高,机票预订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超7成,其他相关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极其有限,在线交易功能不全,不能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实用的一整套的旅游服务

(三)企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旅行社依然凭借传统的服务方式,忽视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实施电子商务,却在过程中“盲目赶超”,过分追求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不成熟的高技术,为了吸引网民注意得到较高的点击率,但是却没有相应利润的增长,忽视了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难以获取企业商务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四)电子商务环境不健全。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银行、信息产业、税务、海关、金融、法律等相关标准、规范等还不够完善,部分旅游公司景点描述不符,旅游团队组成夸大宣传,纪念品以次充好等,旅游市场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广大旅游者对电子商务的信赖。

(五)投机性旅游网站频生。目前市场上有部分旅游企业在建立旅游网站后快速完善内容,成为市场焦点,但是其目的并非做强在线旅游市场而是旨在上市,套回资金。这种以资本运营的模式经营旅游网站,会导致网络企业的发展停滞,旅游企业也无法获得阶段性发展。

(六)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普遍较低,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

三、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一)、建立政府投资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

在新形式下,政府作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宏观管理者,具有扶持和规范的作用。旅游电子商务的投资与维护费用都十分庞大,单靠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建设与维护的。由政府投入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减少了企业各自投资建立信息平台及建后维护、人员培训、功能开发等多方面的成本问题。在各旅游企业的内部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网,促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向水平型转变,并通过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旅游调查、预测、规划和管理的数据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区域性资源共享的优势,使数据库信息量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具有严格的信息标准模式,规范了信息质量;对资金支付、平台服务业务建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管理;对售后服务也有积极地保障作用。

第7篇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涉及计算机领域的多项技术,同时还包含管理的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其中的几项重要技术机制予以分别论述,选择的依据是提升平台开发的安全性、系统性,并能够为提升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意义服务的技术因素。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受到了全世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吸纳。根据电子商务处理过程可将电子商务活动分为:企业内部.企业间(BtoB)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BtoC)三种类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据新华网报道,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17000亿元,未来几年内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当中,对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也将更加强烈,因而研究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的机制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

一、基于XML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发技术机制

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有许多计算机程序语言的选择,例如Java、.NET、HTML、VC、XML、PHP、ASP等等,许多网站甚至是不同语言的综合作品。在这里尤其提一下的是XML。XML所具备的新特性将有助于大幅度改善人们在网络世界里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对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XML的有利于数据交换和传递的特性,将为电子商务,尤其是B2B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XML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上有几大优势:适应跨平台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便于检索电子商务数据;实现不同来源的商务数据集成;便于数据的多样显示;开放的技术和行业标准。电子商务的标准在XML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除了XML本身的特性之外,主流数据库对XML的支持也是XML应用于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为一个开放的技术和行业标准,XML在数据库、中间件平台、开发工具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几个主流数据库如Oracle、MSSQLServer、Sybase和DB2都对XML给予了全面深入的支持。例如Oracle公司已经将XML集成到它的全部产品中,使得许多产品增强了对XML的支持。最新的OracleDatabaselog更是开辟了支持XML技术的新纪元,在输入、存储、查询和产生XML数据方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功能。

XML的推出,使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利用XML搭建电子商务系统,形成了一些基于XML的模型。第一种是EDI的直接过度,即点对点型,企业与企业之间直接用XML消息通讯;第二种是基于的点对点型,即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引入,先通过程序找到对方,再使用XML消息通讯;第三种是基于市场的模型,企业与市场间、企业与企业间都直接使用XML消息交流,比前两种模型更有效,使用更广泛。

二、实现电子商务平台网络数据库存取的ASP/ADO技术机制

微软的ASP是一个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它的运行环境是Microsoft的IIS或PWS两种Web服务器软件。ADO组件提供了Connection对象、RecordSet对象、Command对象及Error对象。其中Connection对象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与Web数据库的连接;Command对象的主要功能是向Web数据库传送数据查询的请求;RecordSet对象的主要功能是建立数据查询的结果集。

ASP应用程序驻留在Web服务器上,当用户在浏览器端指定URL之后,通过HTTP通信协议从Web服务器中下载指定的ASP文件,由服务器端程序解释执行ASP文件中非HTML语言部分的内容,并将执行结果以HTML形式传回用户浏览器。

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以及与服务器相联的后台数据库,这种网络信息存取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称为Web数据库B/S模式。B/S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使用简单,对用户的要求低;易于维护,用户端无需专用的软件;扩展性好;保护企业投资;广域网支持等。

三、搜索引擎技术机制

搜索引擎(SearchEngine)是随着WEB信息的迅速增加,从1995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搜索引擎以一定的策略在互联网中搜集、发现信息,对信息进行理解、提取、组织和处理,并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从而起到信息导航的目的。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参与的企业、商品和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信息量迅速膨胀,没有很好的搜索引擎来协助,是很难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而且会严重的制约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

按照信息搜集方法和服务提供方式的不同,搜索引擎系统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目录式搜索引擎:以人工方式或半自动方式搜集信息,由编辑员查看信息之后,人工形成信息摘要,并将信息置于事先确定的分类框架中;二是机器人搜索引擎:由一个称为蜘蛛(Spider)的机器人程序以某种策略自动地在互联网中搜集和发现信息,由索引器为搜集到的信息建立索引,由检索器根据用户的查询输入检索索引库,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三是元搜索引擎:这类搜索引擎没有自己的数据,而是将用户的查询请求同时向多个搜索引擎递交,将返回的结果进行重复排除、重新排序等处理后,作为自己的结果返回给用户。超级秘书网

四、Web数据挖掘技术机制

Web数据挖掘是针对包括Web页面内容、页面之间的结构、用户访问信息、电子商务信息等在内的各种Web数据源,在一定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以发现有用的隐含的知识的过程。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电子商务领域的Web数据挖掘系统应用。

通过不断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而积累沉淀下来的大量的商品、客户和交易信息都是宝贵的财富,通过有效的数据挖掘机制,可以找出具有高度商业价值的信息规律,也会更好地推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五、结语

通过文中的分析得出,电子商务的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趋势下进行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开发机制,才能确保开发工作的方向和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化:电子商务中的计算机技术.商场现代化,2006.3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法律环境、信用和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推广面向中小企业、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受之影响颇为严重。生产成本激增、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是当前困扰广大中小企业的三大主要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以低廉的交易成本、简化的贸易流程、超越时空限制的经营方式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利润,正成为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追逐的热点,众多中小企业纷纷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宣传推销产品、扩宽交易渠道进行网上贸易。

一、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建立企业网上交易平台来实现电子商务,不但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敏感程度和反应速度,也会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甚至会形成新的企业营销模式。

(一)电子商务活动能够为中小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l、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交易及企业、产品、价格等信息宣传推介,相当于在互联网上设立了一个面向全球客户的销售网点。

2、建立网站可以为企业提升形象,提高了企业层次。拥有自己独立网站的企业都比没有建立网站的企业更具竞争力,是否拥有自己的网站亦是企业实力的一种象征。,企业核心竞争力。

3、国际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媒介,通过这个遍及全球的网络平台能够充分宣传企业和产品。与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做广告的效果和费用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

4、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可更有针对性的、搜寻各种商业讯息和商业机会,这种双向信息交流模式还可以得到大量现实客户和潜在客户信息以及性价比更优的产品。

(二)电子商务可以塑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基于WEB平台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而是多个方面能力的协同应用来实现塑造核心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的目的。

1、学习和吸纳消化能力,即积累、筛选网络资源和经验的能力。随着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数量呈现何倍数增长,出现了大量信息过剩现象,信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企业无法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的要求。当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的主要运行方式后,企业通过不断加强学习,能够及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及时收集、更新信息,并加以创新实现知识的升级。

2、收集、分析顾客需求和喜好的能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络消费者的主动性增强,侧重精神产品的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和心理认同。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调查与广告测试、与顾客进行变流、对网络消费者识别、数据挖掘等工作,收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实现有效的经营,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库存,提高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的反应能力,从而增加成功交易机会。

3、网络化与虚拟化组织运营能力。电子商务技术使企业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协调成本大幅降低,使得各个网络成员可以通过完全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企业组织内部的效率,并使企业组织的生产和销售协作成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手段。因此,虚拟企业已成为企业组织结构演进的必然产物,并使得网络成员具有任何一个网络成员所不具有的强大的竞争优势。

4、建立战略联盟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互换、共同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方法建立起战略联盟,抑制过度竞争,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获得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

二、中小企业有效开展电子商务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为更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等基础性工作,要明确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定位,还要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标准化制定工作,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增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能够推动企业“打破”原有企业战略的束缚,彻底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为了能够更有效开展电子商务,中小企业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开展电子商务的战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战略发展电子商务:一是电子贸易战略。通过电子交易的方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二是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把有关市场和客户的信息进行统—管理、共享,并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为企业内部的销售、营销、客户服务等提供全面的支持。三是电子化市场战略。通过电子方式实现在线销售、在线订货、在线服务,从而达到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降低成本的目的。四是供应链管理战略。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最重要的课题。

2、明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遵循的指导性原则。现阶段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主要应当遵循以下指导性原则:一要确立“商务为本”思想。,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努力推广电子商务技术的同时,要避免过度技术化的倾向,避免追求表面的商务“电子化”而忽略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二要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从人员培训,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技术建设、管理配套等多个方面加速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进程。三要适应与创新相结合。首先是“适应”,必须结合企业目前商务需求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作好企业电子商务总体规划,确立切实可行的商务模式,设计和开发利用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然后是“创新”,即着眼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着眼未来发展的需求,推出创新的企业电子商务体系。四要提倡“大电子商务”观。电子商务是包括政府、企业(商户)、消费者、网络服务商等多个参与者的社会工程,也是包括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企业间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等多种模式的复合体系。

3、树立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核心观念。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要对客户资料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明确说明这些信息将被如何使用,并严格执行网站上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二要减少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摘要求。

(二)为中小企业有效开展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正处于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各方面的条件尚在不断完善之中,相关法律基础的建设不够,系统的标准化不够统一,系统的安全性不够。,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有效开展。

1、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在商品的交换中,涉及法律问题很多,如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交易书面形式要求、签字的确认、合同的拟订、电子提单的形式与转让、电子货币、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强化法律,有必要专门设立一个统一、权威的认证中心或网上贸易仲裁与监督机构,以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电子签名与身份确认等问题,以及网上合约的实施监督,并对相关纠纷进行裁决。同时,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和明确。以法律消除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建立消费者信心,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成长。二是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的力量。如引导电子商务业、电子中介服务业等开发适合国情和自身特点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自律机制,落实保障其权利,以确保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享有与在商店购物的消费者同等的权利。建立消费者的网上消费信心,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良性发展。

2、加强电子商务标准研究与制订,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基于不同交易平台的贸易各方欲完成交易过程,就必须对数据交换和交易流程进行规范定制,实现系统交互及贸易平台的互通互联,这就要求交易各方使用统一的电子商务标准。因此,大力加强电子商务标准研究与制订,建设我国电子商务标准体系,以期最终能够参与国际化电子商务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实施,是我国电子商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酒店行业;酒店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电子商务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电子商务的形式也不是很丰富,地区发展也不平衡。酒店行业的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并没有发展成熟。酒店行业的市场比较大,但是还是处在一种初级消费的阶段,市场还没有完全利用起来,想要彻底利用起来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我国现阶段的酒店主要就是以信息和发电子邮件来宣传广告,由于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低,且电子商务最重要的网上支付的方法不发达,相关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网上电子支付手段,人们对于在网上预订酒店和网上支付费用的安全性不放心。还有一点就是信誉的缺失造成了信誉危机,酒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混乱,信息不对称。客人对于传统预订酒店的方式都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疑惑,更何况是在网络上预订酒店并且支付费用。

从酒店这个行业上来分析,一般高星级的酒店都在网络上建立了相应的酒店电子商务系统,甚至一些酒店还参加了酒店中央预定系统(CRS)和全球分销系统(GDS),这样的做法有利于酒店的服务水平向国际化接轨。目前很多国际连锁酒店的成员常采取自己建立独立的网站,同时在自己所属的母公司的网站下建立子网页的做法。只有极少数的酒店拥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和网络线路。但是大约43%的没有进行星级评测的酒店,在建设酒店电子商务信息化系统方面依旧还是处在初级甚至是空白的状态。

二、电子商务在酒店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

一般情况下,酒店需要建立一个酒店中心计算机,并有各个分支的接入端口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对于酒店的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减少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业务的时间和优化流程。这些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大型的连锁酒店很容易就收回投资。部分规模较小的酒店对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的业务没有那么多,不需要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导致使他们缺乏必要的电子商务经验,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备。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高额利润,小企业终究会有一天成为大企业,如果企业只图苟且偷安,不求发展,其结果也只有经营陷入困境。规模较小的酒店想成为规模较大的酒店,首先要具有大酒店的战略思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酒店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加强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2.多数酒店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力量

技术力量薄弱是大多数酒店的共同点,一个网站的运行需要不断地维护和更新,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前期的技术投入,使很多中小型酒店难以承受,经常会出现信息技术更新不足、对于客户的咨询不能及时回复、系统出现故障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就会导致酒店运行情况的恶化。

3.酒店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营模式对于酒店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企业发展遇到阻碍,大多数都是因为经营模式出现了问题。比如有些酒店使用的是传统的经营模式,没有进行网络营销,酒店即使推出了新的服务项目,但由于没有宣传渠道,顾客很难了解相关信息;而那么过分依赖网络营销的酒店,往往夸大酒店服务,给顾客带来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酒店属于一种传统产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酒店经营模式需要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适当的借鉴其他经营模式,引入网络技术,绝对不能本末倒置,否则将会企业酒店经营陷入困境。

4.部分酒店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者的知识和他受教育的程度对于酒店的发展和使用电子商务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一些外商投资的酒店的决策层,一般都是受过很高的教育,对于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都有很深的认识。而且,外商投资的酒店一般都是采取淘汰的制度的,这样就会迫使他们去寻求求生之路,带领着下属研究更适合酒店发展的道路。而国企酒店,由于各种体制的限制,造成了国企酒店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于电子商务技术的认识和利用不足,对于酒店业务的处理,完全是通过电脑部的业务经理进行处理。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情况是一个是自上而下、由上层的管理者推动的信息化的道路,而我国的情况却是基层的员工感到处理流程过长,促使自下而上由员工来推动酒店信息化的发展,两者的发展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管理层受教育的程度在酒店信息化发展上有很大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已经成为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酒店必须要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鉴于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完善,相关的社会配套设施还没跟上,酒店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分批次分阶段的进行。要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的节奏,需要先信息后商务,先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管理酒店,是酒店的管理者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巨大的进步。最终促成酒店的电子商务建设。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网络的作用。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统计数据,论述了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电子商务作为其主要业务模式也拥有了较好的发展环境,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提高公众认识、参加国际公约和贸易伙伴协议、进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着手。

1997年6月,ISO/IECJTC1成立了电子商务业务工作组(BT-EC)。BT-EC!确定了电子商务急需建立标准的三个领域:(1)用户接口(2)基本功能(<3)数据及客体(包括组织机构、商品等)的定义与编码。目前BT-EC仅对其进行了阐述,其目的是通过解决关键问题,以扫清实现全球电子商务道路的障碍。

我国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较晚,1998年2月6日,国务院有关部门才最终审议通过了金关工程。自2006年以来,国内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迅速。在第87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北京互联网发展中心(BIDC)开展了关于中国出口企业电子商务趋势的抽样调查。据北京互联网发展中心周一斌主任介绍,调查中有4.5%的出口企业据称己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有31.2%的企业初步开始,有28.7%的企业已着手准备开展,12.0%的企业已有考虑,只有23.6%的企业还没有考虑。今年据统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阿里巴巴注册进行外贸,并有相应的外贸业务员进行外贸操作。尽管发展电子商务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李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程度仍然不高。当前,我国只能将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发展,文从维尼BBC模式的成功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张迪说到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给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带来的深刻影响,它不仅给全球经济增加了活力,而且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发达国家操纵着信息技术游戏规则,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严格控制向我国转让核心技术,从而严重阻碍着我国赶超战略的实施。

电子文件在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外贸法律上都不予以承认,我国和各国的票据法都明确规定,具有法律效应的签字,严格要求必须是执单证文件的法定负责人,并由其亲自手书签字才可具法律效力,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签字很难满足这项法律要求。除此之外,还存在因网络系统自身故障造成电子商务文件错误的法律责任问题、电子数据及网上信息的证据效力问题,电子商务的网上国际商事仲裁问题、无形产品的网络交易对征收海关进出口关税和国内其他财政贸易政策与市场准人问题等,都要求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使之有利于保护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遵循统一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运行。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急需解决的另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怎样保证商业机密不被窃敢、维持数据库的保密性、防止商业欺诈、支付系统不被破坏,以及怎样判断交易双方的身份及用户信用、电子签名的真伪、怎样保证商家的利益等。

技术问题是各国发展电子商务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涉及外经贸及与其业务相关的银行、税务、海关、外汇、保险等诸多部门和行业,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行也有赖于以上各行业、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共同努力。当前围绕着保密技术、安全管理、CAP认证及电子支付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各方应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早日实现国内网互联,建立起全国外贸专用信息网,进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同联合国贸易信息网及其他国际商务信息网络的联网,并力争在较短的时问内使我国的技术研究力量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提高。

我国外贸领域应用电子商务需要确定企业和企业间、政府和企业间、企业和消费者间、政府和政府间进行电子商务时所必需明确和遵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并严格依法管理,以规范外贸电子商务的市场秩序。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注意是解决基本的原则性问题,管理的问题可以由行业和市场去决定,理想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应是政府法规与行业自律的组合。法律法规应考虑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对目前或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情况有适用性,更要有灵活性和前瞻性,能够不断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加以修订和补充。

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统计数据,论述了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电子商务作为其主要业务模式也拥有了较好的发展环境,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提高公众认识、参加国际公约和贸易伙伴协议、进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着手。

1997年6月,ISO/IEC JTC1成立了电子商务业务工作组(BT-EC)。BT-EC!确定了电子商务急需建立标准的三个领域:(1)用户接口(2)基本功能(

我国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较晚,1998年2月6日,国务院有关部门才最终审议通过了金关工程。自2006年以来,国内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迅速。在第87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北京互联网发展中心(BIDC)开展了关于中国出口企业电子商务趋势的抽样调查。据北京互联网发展中心周一斌主任介绍,调查中有4. 5%的出口企业据称己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有31. 2%的企业初步开始,有28.7%的企业已着手准备开展,12. 0%的企业已有考虑,只有23. 6%的企业还没有考虑。今年据统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阿里巴巴注册进行外贸,并有相应的外贸业务员进行外贸操作。尽管发展电子商务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李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程度仍然不高。当前,我国只能将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发展,文从维尼BBC模式的成功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张迪说到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给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带来的深刻影响,它不仅给全球经济增加了活力,而且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发达国家操纵着信息技术游戏规则,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严格控制向我国转让核心技术,从而严重阻碍着我国赶超战略的实施。

电子文件在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外贸法律上都不予以承认,我国和各国的票据法都明确规定,具有法律效应的签字,严格要求必须是执单证文件的法定负责人,并由其亲自手书签字才可具法律效力,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签字很难满足这项法律要求。除此之外,还存在因网络系统自身故障造成电子商务文件错误的法律责任问题、电子数据及网上信息的证据效力问题,电子商务的网上国际商事仲裁问题、无形产品的网络交易对征收海关进出口关税和国内其他财政贸易政策与市场准人问题等,都要求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使之有利于保护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遵循统一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运行。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急需解决的另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怎样保证商业机密不被窃敢、维持数据库的保密性、防止商业欺诈、支付系统不被破坏,以及怎样判断交易双方的身份及用户信用、电子签名的真伪、怎样保证商家的利益等。 技术问题是各国发展电子商务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涉及外经贸及与其业务相关的银行、税务、海关、外汇、保险等诸多部门和行业,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行也有赖于以上各行业、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共同努力。当前围绕着保密技术、安全管理、CAP认证及电子支付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各方应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早日实现国内网互联,建立起全国外贸专用信息网,进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同联合国贸易信息网及其他国际商务信息网络的联网,并力争在较短的时问内使我国的技术研究力量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提高。

我国外贸领域应用电子商务需要确定企业和企业间、政府和企业间、企业和消费者间、政府和政府间进行电子商务时所必需明确和遵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并严格依法管理,以规范外贸电子商务的市场秩序。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注意是解决基本的原则性问题,管理的问题可以由行业和市场去决定,理想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应是政府法规与行业自律的组合。法律法规应考虑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对目前或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情况有适用性,更要有灵活性和前瞻性,能够不断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加以修订和补充。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

一、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必要性分析

1、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应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医疗。国外,民众对中医的疗效越来越认可和兴趣。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推动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买卖、应用。其中,中药材集约式买卖交易造就了大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时代,民众迫切盼望通过网络能查询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商、中药消费者非常希望能利用网络查寻掌握中药材的行情信息,通过网上洽谈买卖交易。开发构建规模大,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

2、传统中药材市场改革的需要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占地175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铺面共有3980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玉林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畅,不利于客商业务扩展电子商务论文,不利于市场规范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背景下,玉林中药材市场没有构建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商务,无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消失。玉林中药材市场迫切需要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

目前,国外,主要是西药网站,以新药品信息和广告为主,没有中药网站和相关的平台。国内,尚未发现大型专业中药材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多为综合性药品网站,中药材信息是网站的一部分,单独而专业的中药材网站少,规模小,功能少。构建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和查询、网上洽商和交易、质量检查、商铺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铺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挖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

二、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展望

1、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体商铺交易与网络商铺交易并举,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造就大批现代药商,业态升级,做大做强市场。

玉林中药材市场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化运作,就走上“业态提升、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产业促进”的改革之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实行市场+网络商铺+经营业户的经营模式。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实现长效科学规范管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的公平性、诚信度提升,市场运作效率提高,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得到增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将中药材市场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造就现代药商电子商务论文,开阔视野,在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始终处于主动和优势。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为商企低成本拓展全国、东南亚、国际市场铺就了一条低成本的黄金商道,非常有利于玉林中药材市场走向全国、全球,从而把市场做大做强。

2、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快捷提供丰富的商业资讯,创造更多商机,规避商业风险,增强商企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让商务流程转化为网络化的电子流、信息流,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中药网络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全球性的特点,可为企业、个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同时有助于客商规避商业风险。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对买卖交易活动频繁的企业非常有利,能有效对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使中小企业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流通渠道和信息资源,这样也使中小企业以与大型企业相同的成本进行网上交易,高速高效拓展业务,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产销联动,避免盲目种植药材,保障药农收益,促进中药种植业发展。

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中西南部众多省份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但农民种植药材决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人员的直觉信息,由于信息缺乏真实性、全面性,从而导致种植的盲目性电子商务论文,影响药材种植的收益和积极性,对药材种植业带来消极影响。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并提供专家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有效地帮助药农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产销紧密结合,确保中药种植收益最大化,有利于中药种植业良性发展。

4、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促进中药材相关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拓展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的优势,将推动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交易额大幅上升,市场辐射效应加倍扩展,进而带动中药材相关行业,如:加工、物流、旅业、通讯等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

三、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与布局

1、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规划

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基于一条龙服务的宗旨进行功能规划,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具有如下功能:

(1)向市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2)网上洽商和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提高商业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的商业竞争力。(3)有效对客商、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4)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

2、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子系统的设置

根据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规划,可考虑设置九个子系统: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市场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商铺网站系统、商铺信用评级系统、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行业培训系统等九大功能系统。同时,平台还建立交易中介担保机制和数据安全机制。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

对应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九个子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规划设置。

(1)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

药材资讯:行业动态、各地快讯、产地信息、药材展会、招商合作、药材进出口。

药材供应信息:最新供应信息、所有供应信息、供应信息综合查询、供应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求购信息:最新求购信息、所有求购信息、求购信息综合查询、求购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价格信息:最新价格变动、全部价格、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药材排行榜:供应金额排行、供应数量排行、求购金额排行、求购数量排行、成交金额排行、成交数量排行、价格查询热度排行、资讯查询热度排行、查询总热度排行。

药材商铺:商铺基本信息、商铺供求信息、商铺其它信息、商铺综合排行、商铺问询、推荐商铺。

(2)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供求分析、供求预测、价格分析、价格预测。

(3)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会员管理、网上洽谈、网上交易、网上付款、收发货管理、货款拨退。

(4)市场管理系统:通知公告、文件流转、租赁管理、合同管理、收费管理。

(5)质量管理系统:质量抽样检验、商品标识抽检、索证备案检查、进货台帐检查、下柜退市货物检查、虚假宣传检查、侵权检查、检查综合评分、排行处理。

(6)商铺网站系统:商铺网站注册、商铺网站模板管理、商铺网站信息上传、商铺网站综合排行、商铺网站综合管理。

(7)商铺信用评级系统:商铺信用评分、商铺信用排行、商铺信用监督。

(8)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数据挖掘模型管理、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结果储存、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挖掘特点统计。

(9)行业培训系统: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药材加工技术培训、中药材鉴别培训、中药材储存知识培训、中药材医用培训、其它知识培训。

四、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

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电子商务论文,技术成熟。有众多的成功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范例可供借鉴,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是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社会已普遍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网络良好行为习惯,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五、关键技术与创新

与一般信息网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行业特色明显。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大,集成九大功能系统,设置七十六个模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少。如:(1)网上交易中,不同企业、不同技术标准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实时传送、接收。(2)使用不同开发工具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并实现数据无缝互通。(3)复杂多样的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4)巨量数据并发处理机制设计。(5)多服务器分布处理响应。(6)平台交易数据安全技术。(7)中药材数据挖掘技术。(8)多媒体培训课件的设计与集成等等。

网络信息应用模式的创新:(1)创建现代网络化中药材市场。(2)中药材网上交易。(3)创建中药材网络商铺。(4)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5)中药材交易资讯服务。(6)中药材种植资讯服务。(7)网络化市场管理。(8)网络多媒体中药材综合知识培训等。在实际开发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关键,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逐个攻关解决。

参考文献

俞文群,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2):34-37

第13篇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已成为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应通过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防范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欲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一、信用机制建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伴随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逐渐被我国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电子商务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诚信缺失行为盛行,“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信用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无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仅在少数行业开始建立,不少企业尚未建设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大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人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时常错误地选择交易对象,从而导致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信用风险是指商品交易主体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会使商品交易主体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商品交易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因此,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措施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目前,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基于此,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借助贯彻执行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大东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降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并目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加强电子商务客户档案管理,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品种与规模,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为了防止坏账,当账款逾期在3个月以内,由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进行追收;对于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应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追收;对于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必须作为坏账处理,应采取法律行动追讨逾期账款。对于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能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而应将这部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在企业内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实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行为。通过建立这一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电子商务业务,建立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建设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加快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各相关电子商务的网站都应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研究。采用适当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实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与控制,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系统。

3、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开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信用风险因素评估的“6C”法和信用评级法等。“6C”法是指根据商品交易主体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nater-a1)、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经营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履行商品交易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信用评级法主要采用z值模型对体现参与商品交易企业的赢利、营运等能力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成为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研发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电子商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识别和量化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为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提供了强大武器。在构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时,应采用通用信用语言,注意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信用许可范围。

三、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信用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逆性和传递性等特点。因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基本要素及其损失的度量研究尚不成熟,运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和计量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站普遍缺乏—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分标准与量化评级方法。况且,信用风险受国家经济状况改变、 社会政治因素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仅依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和网站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控制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不够的。

电子商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在相关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参与企业积极配合下,借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社会信用体系资源,尽快建立包含实名制信用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合同履约备案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等内容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

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让个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已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电子商务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在构建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规范信息采集程序、信用资源共享、完善信息管理。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必须在法律规范下,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与合理使用范围,注意解决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为公众共享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2、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

由信用关系的当事人分别对与信用管理相关授信人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分析、评级等活动交易成本往往太高,而由社会化的机构,如以征信公司为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来为信用当事人服务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类信用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以及商账追收等,它构成了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成为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信用管理服务,必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的执行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

3、失信严惩机制

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失信者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失信者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遵守信用者应进行褒奖,对失信者进行惩罚,是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失信者进行行政或司法处罚,并将受到行政或司法处罚的企业和个人披露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从而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打击社会经济生活中失信违法现象来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这样企业和公民的信用意识才会不断提高,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才将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无论人们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要围绕着依据相关法律签订协议和按照信用管理制度履行协议而进行,并受到相关法律保障与信用机制约束。所以,经济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不仅可以圆满实现经济行为的目的,而且会促进经济行为的科学化,提高行为的效率与效果,极大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电子商务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信用机制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形成“诚信为本、以德经商”的商务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经济竞争力,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勇、陈富扬: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6(4)

[2]彭柳:B2C中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信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车纯:基于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4]黄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建设[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报,2006(9)

[5]马俊缸:试论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第14篇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已成为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应通过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防范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欲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一、信用机制建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伴随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逐渐被我国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电子商务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诚信缺失行为盛行,“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信用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无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仅在少数行业开始建立,不少企业尚未建设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大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人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时常错误地选择交易对象,从而导致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信用风险是指商品交易主体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会使商品交易主体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商品交易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因此,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措施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目前,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基于此,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借助贯彻执行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大东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降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并目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加强电子商务客户档案管理,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品种与规模,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为了防止坏账,当账款逾期在3个月以内,由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进行追收;对于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应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追收;对于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必须作为坏账处理,应采取法律行动追讨逾期账款。对于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能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而应将这部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在企业内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实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行为。通过建立这一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电子商务业务,建立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建设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加快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各相关电子商务的网站都应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研究。采用适当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实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与控制,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系统。 

3、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开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信用风险因素评估的“6c”法和信用评级法等。“6c”法是指根据商品交易主体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nater-a1)、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经营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履行商品交易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信用评级法主要采用z值模型对体现参与商品交易企业的赢利、营运等能力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成为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研发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电子商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识别和量化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为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提供了强大武器。在构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时,应采用通用信用语言,注意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信用许可范围。 

 

三、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信用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逆性和传递性等特点。因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基本要素及其损失的度量研究尚不成熟,运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和计量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站普遍缺乏—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分标准与量化评级方法。况且,信用风险受国家经济状况改变、 社会政治因素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仅依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和网站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控制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不够的。 

电子商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在相关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参与企业积极配合下,借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社会信用体系资源,尽快建立包含实名制信用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合同履约备案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等内容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 

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让个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已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电子商务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在构建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规范信息采集程序、信用资源共享、完善信息管理。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必须在法律规范下,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与合理使用范围,注意解决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为公众共享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2、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 

由信用关系的当事人分别对与信用管理相关授信人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分析、评级等活动交易成本往往太高,而由社会化的机构,如以征信公司为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来为信用当事人服务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类信用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以及商账追收等,它构成了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成为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信用管理服务,必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的执行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 

 

3、失信严惩机制 

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失信者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失信者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遵守信用者应进行褒奖,对失信者进行惩罚,是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失信者进行行政或司法处罚,并将受到行政或司法处罚的企业和个人披露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从而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打击社会经济生活中失信违法现象来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这样企业和公民的信用意识才会不断提高,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才将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无论人们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要围绕着依据相关法律签订协议和按照信用管理制度履行协议而进行,并受到相关法律保障与信用机制约束。所以,经济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不仅可以圆满实现经济行为的目的,而且会促进经济行为的科学化,提高行为的效率与效果,极大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电子商务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信用机制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形成“诚信为本、以德经商”的商务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经济竞争力,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勇、陈富扬: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6(4) 

[2]彭柳:b2c中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信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车纯:基于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4]黄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建设[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报,2006(9) 

[5]马俊缸:试论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中国外贸企业,影响,策略

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人类贸易活动的基础,将不再是对产品的拥有量。而是对技术和知识的拥有量,国际电子商务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创造商机和发掘利润空间,对于以全球为市场,以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而言。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使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在国际贸易中,使其优势更加充分体现。

一、国际电子商务的兴起

国际电子商务在20年前商贸界开始积极推行电子数据交换的时候就产生了,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最早起源于6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企业内部制定了电子数据交换标准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到70年代,美国汽车等行业制定了行业EDI标准。80年代以后,将其Z应用于贸易后。被称为无纸贸易,将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商业文件以标准格式进行传输,大大地提高了单据处理速度。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90年代以来,在因特网上出现了日益广泛的经济贸易活动——通过因特网实现查询、采购、产品介绍、广告、订购、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网上交易活动,随着这些网上交易活动的飞速发展,作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电子商务才应运而生,并迅速演绎为一场波及全球的商海新潮。

二、国际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因特网开始实现商用,从而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电子商务。国际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国际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并对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应用及影响。将国际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中,与传统国际货物贸易相比。其交易式达到了理想状态,其通用的交易程序如下,首先,在交易前,传统交易是通过交易会、报刊信息、电视广告,甚至亲朋好友的引荐来寻找贸易伙伴,而国际电子商务则在各种商务网上和寻找交易机会,其庞大的信息源是传统贸易所无法比拟的。

(二)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中的应用及影响。“虚拟市场”的兴起。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跨国公司内部网络销售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电子数据交换工程是信息技术与社会化服务系统的结合,进出口商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报关、商检、保险、运输、结汇,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这种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条件。

(三)在国际贸易经营主体的应用及影响。“虚拟公司”的出现。现代信息沟通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由众多公司相互联合而成的公司网络,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关系上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发生联系的权力,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功能而具有某种实体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它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实现“虚拟经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四)对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的应用及影响。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国际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贸易,缔结一种现代化的贸易服务方式,为国际贸易提供一种信息较为完整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从而使市场机制能够更为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四流一体”的全新战略。在计算机网络上为进出口提供包括进出口报关、商检、仓储运输等为内容的物流作为整套服务体系的载体,不断向网员提供商贸信息咨询、市场分析、进口产品的保税展示和仓储、网上推销与广告宣传等服务,在世界各地建立销售网络,为制造商与贸易商创造商机,并提供成交后的进出口服务。

(五)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应用及影响。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El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的进出口公司地位相对降低,从而引发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六)对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的应用及影响。国际电子商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广告功能,情报功能,业务功能。

(七)对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应用及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在网上可以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调度控制,使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之间通过网络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资源和人才优势。促进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的发展。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让世界各地公司、企业之间进行直观的生产和协调。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日益超过国家的界限,形成生产的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导致了成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流动,从而带动了国际贸易额的增长。

(八)对世界技术贸易的应用及影响。现代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制成品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任何科技新成果一出现马上“家喻户晓”,成为同行业赶超的目标。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高了相关产品的贸易量,国际贸易额也随之增加。

(九)对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的应用及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服务贸易的提供者不出国门就能为其他国家的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同时,公司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时承接来自不同国家的业务,而不必担心国际差旅费和日程安排面的问题。

四、中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需求、突破口和战略

(一)面向市场的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是中国企业信息化跨世纪的热点

这里有一个严肃的问题必须回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中国企业电子商务成功之路怎么走,我们经过近10年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主体推动力是企业,并发现中国企业的电子商务需求主体是以市场为核心的,调查表明尽管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以市场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但正在以16%,的增长速度由内部管理信息化应用转向外部市场信息化应用,面向市场的企业级应用是中国电子商务跨世纪的热点和主体。

(二)国际电子商务是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实的突破口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仍处在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客观讲在国内全面展开面向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尽管可能发展速度很快。估计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普及过程,且受众多因素制约,应用效果不会太好,而在国际商务领域,全面展开国际电子商务对策是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现实突破口。

(三)国际电子商务战略及方案必须符合国情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国情化的道路,概念应该放宽。中国企业国际电子商务的需求是什么,据调查95%的出口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应该集中在如何帮助企业缔造全球贸易良机和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大多数企业并不关心业务是否实现EDI运作。所以当前中国企业国际电子商务战略及解决方案都应该以满足中国企业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近期不一定追求是否无纸贸易和网上付款等具体狭义环节。

五、中国利用国际电子商务促进对外贸易的策略

对于一国的贸易发展来讲,国际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国际电子商务取代传统贸易方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快速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才可能在2l世纪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赢得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电子商务在一国的应用与发展有赖于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基础。目前,全球国际电子商务销售额的80,发生在美国。美国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是以其资金、技术的高投入和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的。“信息贫困化”被视为下世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落后,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国际电子商务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竞争中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了促进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必须做到,(1)打破行业分割管理体制,提高资源效益,(2)改革现行收费制度,把过高的资费降下来。

(二)强关键技术研究

当前围绕着保密技术、安全管理、CA认证及电子支付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各方应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改变国内网络“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早日实现国内网互联,建立起全国外贸专用信息网,进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同联合国贸易信息网及其他国际商务信息网络的联网,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技术研究力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三)推动社会公众认识

在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这是推行国际电子商务比较成功的国家的共同经验。我国政府信息化意识较为淡薄。虽然中央政府已于1998年4月组建成立信息产业部,但地方各级政府对全球信息化浪潮所可能带来的冲击认识不够,在推广国际电子商务的活动中缺乏主动性,措施不得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国际电子商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推行国际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必要保证。但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在企业经营机制及领导、员工思想观念上,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没有良好的效益和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因做基础,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缺乏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五)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现行国际贸易法是基于传统的有纸贸易方式而制定的,许多规定不适用于国际电子商务方式,对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为了保证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围绕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及相关的网络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应加快现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及时制定、出台新的贸易法规。

(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

国际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界限,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面对国际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各国加强了对话与合作。对于国际性讨论对话活动,我国政府虽有参与,但不够积极。

(七)参加国际公约和贸易伙伴协议

六、结论

信息经济是从信息角度对经济的描述,也是从经济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从工业社会的产业经济,向信息社会的信息经济转换,这是一种经济形态的变迁。这种经济变迁包容力之大,乃至涵盖了在世纪之交的产业社会——知识社会转换历程中,从经济理论、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刭企业内部管理的社会经济变革,现有宏观,又有微观。

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国际电子商务是一种重要的非常关键的手段和措施,因为它是信息技术与传统经济的桥梁,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都产生巨大影响。从各国对国际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态度和规划,便可窥一斑。发展国际电子商务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