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解剖学的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实验组织由学校教学实验中心和团委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面向全校各个年级招募对解剖学有求知欲的学生开展“利用局解前后遗体扩展解剖学知识,制作解剖标本,促进动手能力”的大学生创新课题申请。针对大二及以上学生,专业不限。课题立项后,学校拨给经费,实验室每周向学生开放两次。学生以相同或相关专业组成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所需物品由解剖实验室提供。
1.2实验前培训由实验指导老师对实验者进行前期培训,包括思想教育、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1)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始终怀着一颗对捐献遗体者感恩的心,并以此来激励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实现捐献者对医学发展的期待。(2)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着重于以下两点:①按照外科手术的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手术器材的使用,将解剖室比作手术室,遗体比作患者,实验者发扬团结互助的团队作用,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践操作。确保使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及避免对他人的误伤。②要求实验人员在解剖遗体与制作标本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遗体,最大程度上减少失误与浪费。
2实验的方式及内容
2.1将遗体利用最大化在局部解剖学开课之前或开课期间,由实验小组中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遗体上进行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标记,并用颜色的标记笔区分不同的经络,依据解剖学骨学和肌学标志找到相关腧穴,用有色长柄图钉标示,使同学有的放矢,加深对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及腧穴解剖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将解剖后的组织、器官进行复位,根据专业侧重相关系统,由宏观到微观、由基础到临床广泛探讨。例如药学专业可以通过消化及循环系统了解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吸收、消化、及作用途径等。
2.2打破原有解剖学教学模式指导老师不再就系统解剖讲系统,而是以系统为主线,参照遗体标本及模型对实验者进行重要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复习与回顾,并且旁涉组织学、生理学及病理学。这一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联系性,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医学知识进行充分地联系与融合,使学生在短期内能够对解剖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为后期各专业课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PBL教学法的具体应用PBL教学方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学[4]。虽然学生都上过基础课,但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指导老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宏观和微观形态学上的引导。每次尸体解剖课后,均组织学生讨论死亡原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结合所学的病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解剖遗体后见一例肝的局部萎缩,右侧纵膈膜与后壁膜移行处有大量淤血。对此老师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在下次实验时进行讨论[5]。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是循环和血液系统的病理改变,有的同学认为是消化系统肝病引起的结果。最后在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尸体情况并请教老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出血是循环系统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相,实质应是肝硬化晚期造成门脉高压症,在侧支循环时导致食管静脉丛怒张和破裂出血”。这样将PBL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老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和学生对解剖课学习没兴趣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解剖中能主动与病理学、临床医学等知识进行联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4制作教学和陈列标本我校每年都有部分局解后废弃的尸材,以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火化等进行处理。自从设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向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后,原本需要废弃处理的尸材被师生们充分利用进行解剖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师生们根据遗体状况制作教学标本,并查找文献资料,且学生们尽量自主设计制作,并遵循“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先留后舍,比美创新”[6]的原则。此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最能体现意义所在:①充分实现了遗体捐献者的遗愿。②弥补了人体解剖教学资源的局限,改善了解剖教学标本陈旧、数量不足的状况,变废为宝,贯彻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办学理念。③学生在制作解剖标本中也是一种学习,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某一标本的形态、结构等才能做好这件标本。这个过程获取的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④教学标本的制作填补学生没有动手机会的空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新途径。
3实验项目存在的需求与不足
许多解剖学教师学习的是基础医学或者临床医学专业,不能明确了解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特点,因此往往偏离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目标。学校应当鼓励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主动交流合作,通过沟通充分掌握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将护理专业与教学大纲密切结合,坚持“够用+必须”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强调专业特色的突出。注意重点描述和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体内器官的投影、体表结构等。若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不大,则在讲解时可一带而过,确保教学课程可以准确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培养具有特殊性的护理人才。此外,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教学活动中注意衔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直观的体现授课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在准备教学课件时,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标本与挂图形式,针对部分复杂内容采取文字说明与图片说明,必要时采取三维图画与动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枯燥复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PBL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与自我指导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有效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就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问题,例如,学习臀部注时,提问臀部解剖结构、选择臀部进行肌肉注射的原因、肌注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与资料,以小组分析结合实物模型的方式开展讨论,由教师点评并且归纳总结。PBL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病例教学法同样也是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主要是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临床中的典型病例,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例如,学习神经系统时,教师可给学生举一个临床中的常见病例,即某人由于车祸,腰部受到剧烈撞击,导致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患者的受损器官,解释出现以上表现的原因。利用实际病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脊髓的结构、形态、功能、位置,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理论结合试验,实现一体化教学
运用试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物模型与标本,紧密结合临床护理与理论知识,巩固基础知识。理论结合试验的方法是指在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合二为一开始授课。以往教学中,为表现系统性的教学课程,往往是分开实验课与理论课,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实验室中进行试验,此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脱节,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而理论结合试验的教学方法则能在短时间内融合感性与理性,方便教师教的同时促进学生学,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实验课学习。例如,在学习胸外按压、静脉穿刺与胃插管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认真观察标本,然后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直接触碰标本进行模拟操作,使动脑、动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此外,学校应当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通过配备高质量、足够的标本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于学校教学工作,并且肩负科普使命,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4结束语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腕管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桡尺关节平面分别为(0.10±0.02)、(0.06±0.01)cm2,豌豆骨平面分别为(0.15±0.03)、(0.08±0.02)cm2,钩骨钩平面分别为(0.12±0.02)、(0.06±0.02)cm2,两组比较,P均<0.01。
2.2不同病情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扁平率比较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钩骨钩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40±0.02)、(0.43±0.03)、(0.46±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3.32%±0.43%、3.47%±0.23%、3.69%±0.12%,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豌豆骨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30±0.02)、(0.36±0.06)、(0.40±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2.87%±0.34%、3.12%±0.43%、3.33%±0.11%,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
3讨论
腕管是一个狭窄坚韧的骨纤维性隧道,位于腕部腹侧腕横韧带与背侧腕骨间的一个解剖间隙,缺乏伸展性和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正中神经在管道位置表浅,故腕管容积的减少或内容物体积的增大均可致正中神经卡压,造成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外周神经病变之一,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3]。传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电生理检查患者肢感觉、运动功能等,但电生理检查的局限性是只能评价正中神经功能状况,不能反映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且电生理检查存在有创性、无法提示神经卡压的原因等缺点[4]。因此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加重;另外,由于在进行电生理检查时实际操作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解剖变异及患者自身生理学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诊断结果与临床检查不一致。临床要求采用更精确、更方便、更无创性的技术来确诊腕管综合征[5],且临床医生希望在术前能了解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超声诊断仪的发展及使用,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声像图,有利于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6]。
目前,有关超声定量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改变的报道很少,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主要测量参数有正中神经在腕管入口和出口平面横截面积、膨胀率和屈肌支持带厚度等[7]。本研究通过对比腕管综合征患者与健康者在超声诊断中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变化,发现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在桡尺关节、豌豆骨、钩骨钩平面的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说明正中神经肿胀增粗。已有研究[8]证实,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最特异的声像图改变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呈弥漫或局限性肿胀、回声减低,在腕屈肌支持带的近端明显增宽。研究[9]认为,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肿胀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神经厚度增加,面积增大,定量评价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神经干的粗细变化,横截面积更加可靠。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说明腕管综合征患者在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有明显异常。因正中神经是紧贴腕横韧带深面通过,通过测定腕横韧带增厚程度可间接反映正中神经受压程度。通过测算正中神经扁平率可反映正中神经变形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者,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者,说明随着病情加重,正中神经受压变形严重。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临床应用
一、研究背景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主要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组成,实验课基本上还是按课程孤立设置,学生按照编好的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学生都是在“接受性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整个实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性。因此,通过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五年制医学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的模式,我们初步尝试将原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进行整合,在前期系统解剖学验证性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教学安排,分不同层次、由浅入深提出实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老师审核后开始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由实践操作到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时间安排上,课内课外并重,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标本制作的实验内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局部解剖学的部分实验进行独立的设计,改变原来的实验依托理论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临床手术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在尸体和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专题讲座、课程实验、课外第二课堂等实践形式向课外科技创新、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SRT)、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新苗计划等活动延伸,不断丰富课内外一体化自主研学平台的内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做合一,扩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内容,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构建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改革
对现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改革的需求,按照分层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增加实验的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1.拓展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层
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穿插讲解对尸体解剖的一般方法、解剖器械和操作方法、基本解剖方法、标本防腐固定法、血管灌注技术、淋巴管灌注方法等实验对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验技能训练。课堂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解剖学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撰写,布置学生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使学生掌握解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并与临床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结合起来。将实验课内容分为骨学、节学、下肢、上肢、头颈部、脊柱区、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十一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章节(如上肢、躯干、头颈部等)实验开始和结束都由教师进行15min的结合临床案例的前言和总结的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临床结合。以颈部为例,我们通过和临床医师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把颈部的内容提炼成以下几个问题:(1)简述颈动脉鞘内结构的排列关系;(2)甲状腺切除术时,从皮肤切口到暴露甲状腺依次有哪些层次结构,术中需特别注意对哪些重要结构的处理,为什么?(3)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4)左、右喉返神经的来源和走向有何不同?(5)颈部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有何特点?颈部局部麻醉宜选在何处?(6)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上课时先由带教教师介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步骤、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然后将问题一一列出。
3.以创新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该部分实验分为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两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学生独立实施过程,教师全程指导、启发和评价,使学生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文献查阅、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一次全面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的训练。比如教师结合某些知识点或关键的实验技术,提供一些与临床联系较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第一、第二阶段已掌握的理论和的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实验,并根据完成情况提交实验报告、实验作品或学术论文。
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形式为:给定有关题目;各种大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子课题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修改为由浅入深、由验证、综合再到设计创新的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查找资料,设计综合实验,正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一步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正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信息已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借鉴借鉴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进度安排临床病例讨论课,提供相应的病例设计问题和相关的参考书籍书目,让学生围绕病例,通过书籍杂志和网络、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常见病的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虚拟人、医学仿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校的BB平台、已经建好的人体解剖学PBL教学平台和人体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把虚拟实验、医学仿真实验和临床实践问题想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与创新和临床应用接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将尸体上的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现场授课和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远程互动和掌上智能式平板虚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各种实验教学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性和常见手术操作的前瞻性,促进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其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3.课外开放实验。在开放性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从事提前设计的,教师审核通过的实验,也可以完成课外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设计制作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大赛。开展“解剖学实践大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愿参加,自由组合,设计方案,拟定操作步骤和程序,在教师和实验师指导下,完善方案,独立完成解剖学标本制作和实验报告。如学生制作阑尾炎手术的解剖学入路。
4.运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成绩采取平时成绩同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相结合的做法。鼓励学生实验中有创新。(1)实验报告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能力。此部分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2)以实验考试、考核成绩反映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考核的内容除解剖、观察标本外,还应包括X光片、螺旋CT图片阅读及相关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等)。此部分成绩约占40%;(3)学生设计方案及实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水平、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论文撰写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此部分成绩占30%。
五、结语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与临床课程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环节,是学生巩固和深化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发现和解决临床应用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从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保证实验教学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不断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中西医院校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基础课的基础,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宏观形态学科[1]。我院解剖学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以及《局部解剖学》,另有《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选修课程,因此,建设好解剖实验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是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思维能力、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基础[2]。
1 加强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1 实验室人员
长期以来,解剖学专业一直属于紧缺人才专业。由于传统观念或者工作环境的原因,从事专职的解剖实验技术的人员较少[3]。而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如下:1)具备一定的解剖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解剖学实验技术方法并能够准确运用解剖学知识;2)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定期开展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教学的研讨会进行学习交流;3)支持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科研工作,能够撰写论文或申请实验课题基金;4)适当提高人员待遇,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人才。
1.2 实验室标本、模型、挂图的管理
解剖实验室的管理,大部分的工作是对标本的管理。解剖实验室的标本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对标本的有序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以及必要。在标本管理中,我们的原则是根据系统分类管理,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以及神经系统。
我院现用标本主要为瓶装标本,对于骨学标本,每个实验室有一付完整的骨架,并用透明有机玻璃密封好,同时,备有一些完整的游离骨骼标本,对每块骨骼按结构顺序编号并登记造册,便于查找。对于瓶装标本来说,每个体统都制作多套变笨,并在有瓶中进行编号和内容标注,对每套标本都简历相应的档案资料(纸质资料以及电子版备份),放在专门的标本储物间,按系统进行摆放。
对于模型和挂图,我院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这些模型和挂图同样进行编号并登记造册,按照系统和局部解剖层面分类存放。放置模型或者标本的贮藏柜上标明编号和内容以便查找和存放。模型使用及使用完毕要轻拿轻放,其材质遭遇外力时容易破损。挂图要及时修补、补充和更新,同时要注意防霉、防潮、防蛀以及防火,加强室内通风,远离火源,配备良好的消防设施。
1.3 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教学的改革创新,我系不局限于挂图+模型的教学模式,将解剖实验室统一更换大屏幕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挂图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4],首先,每堂课需要大量的挂图,而多媒体能够随时调出所需教授的挂图内容。其次,挂图缺乏立体感与动态感,多媒体上播放的三维解剖图谱将解剖学的局部与整体关系以及层次感更直观的体现。相较之下,多媒体教学有着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独特的优势,弥补了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挂图教学的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我院的多媒体每一台都配备有优秀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以及断层解剖学课件和视频,并配有对应的三维解剖图谱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我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学习,这一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的开设极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5-7]。“第二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原则,配有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师德高尚的临床教师队伍带领。临床教师以临床应用为纲,串联解剖学知识点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剖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些知识点与临床紧密相关,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小组定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反馈问题,这一形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用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解剖学名词进行口头以及书面描述,这是将来书写病历、手术记录以及病情报告、科研论文的基本功,是每一个医学生必备的能力。另外,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
3 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
3.1 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除了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8]。在当代医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关心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尤其是当今医疗纠纷的频发,近80%是因为义务人员的冷漠和言语不当引起的[9]。因此,在医学院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医学生们怀着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日后的医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2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捐献遗体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伦理观教育,培养学生献身医学事业的崇高品格。在首次解剖前,教师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旁肃立三分钟以表示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和尊敬,培养学生敬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同时,在实验课以及“第二课堂”中,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标本,坚决杜绝任何不尊重尸体的行为。通过点点滴滴的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为医学献身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董梁.解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职业与健康,2006,12(22):24.
[2]令狐艳.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6(6):438-439.
[3]张莲香,靳国华,马新伟,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6):66-67.
[4]肖朝伦,余资江,李宏伟,等.多媒体实物演示双向控制教学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45.
[5]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216-218.
[6]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8(4):42-43,133.
[7]李文奇,何晓静.开展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J].2010,32(5):389-393.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教学效果
近年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1],但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研究生教育需要注重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仅依靠课堂基础教学会造成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运动解剖学》研究生教学中,针对骨外科研究生及人体解剖学专业研究生探索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课题组通过对2010级、2011级选修《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生中开展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扩大研究生各学科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级40名(对照班)、2011级48名(实验班)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于第二学期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运动解剖学》,2010级研究生采用传统教学进行教学,2011级研究生每8名同学为一小组,共分6组,实施PBL教学。两年级均为同一老师授课、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持续时间均为48学时。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标本操作;实验班采用PBL教学,具体步骤:①教师根据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设计案例,案例教学目标与理论授课内容相互补充,基础与临床结合,包含学习目标、运动系统标本操作、具体临床应用及常见手术病例的手术方案;②小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查阅收集资料;③小组讨论,查阅收集资料撰写相关科学论文、相关信息共享,分析标本操作中观察及常见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等,由1名研究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④集体讨论,论证研究,分别总结,最后由教师综合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
1.3教学效果评价 为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PBL教学效果,我们对传统教学与PBL教学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采用匿名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对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在定量评估上,通过标本操作、撰写综述及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在PBL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征求学生对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教研室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值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多数研究生对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查阅文献并撰写相关论文。课后问卷调查统计,实验组8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锻炼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外科等常见疑难问题的能力,紧扣扎实基础、服务临床,教学效果好;10%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的讨论及查阅资料占用太多时间,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不明显。
2.2两组标本操作能力及撰写科学论文水平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标本操作能力方面,还是在撰写科学论文的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照班与实验班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主观理论考试成绩差距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案优化选择的成绩,PBL教学班级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BL是一种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它以"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实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3.1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PBL整个教学活动中,主体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运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知识点相互渗透,通过提问、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讨论及实验论证、教师归纳总结等,将基础与临床课知识点的衔接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情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法发挥,合作学习、创新精神的能力严重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2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究生在学习《运动解剖学》之前,均在大学本科时期的学习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并通过临床1年的实习,部分研究生同学尚有1~2年的工作经历。在开展PBL教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涉及到运动系统的骨性结构、沟管孔裂等标志、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肌肉的配布及各肌性标志等方面与临床外科常见手术入路的选择、相应疾病的关联上。把运动系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整合起来,达到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2011级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试验,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在我院研究生《影像解剖学》、《头颈解剖学》、《脉管学》等教学中进一步的深化和推广。
3.3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PBL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PBL教学时,学生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讨论,导致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时间远远多于传统式教学[3]。他们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知识了解不一致,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惠雪枫,李小记,王航辉,等.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2-603.
【关键词】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宏观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109-01
局部解剖学是讲叙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位置与毗邻,并适当联系临床具有广泛实用性的科学,但始终没有脱离传统解剖学的范畴和技术,也不能深入局部内在的机制机理和特点弱点,光停留在人体局部记载,仅描述组成区域、位置毗邻和异常等内容,而不注意局部功能基础是建立在结构和关联之上的,更不注意局部要受到总体各方面的协调和制约,这两点在现代医学中已成为指导方针,相应地采用综合措施、针对关键治理临床病症时,必须按其固有的局解特点恢复正常为原则,也就是用局部内在规律作为治病依据。
通过学术学习班学习,会进一步理解层次解剖法是按人体局部内在的特点和规律,保全总体制约局部的关联,进行剖、查、认、定,完整全面的综合深入的钻研探索局部解剖学知识、见解、概念和信息指南的方法。过去以为层次解剖法光就是分层解剖的方法,现在体会到层次解剖的精华是按层次进行解剖、分析、理解和应用融合为一整体,这样就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把多渠道多方法多方面的探索与局部内的结构相关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总体与局部、局部结构与部件器官内外相关结合起来有层次的治理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宏观与直观微观结合起来,克服老局解学的片面,零散、只看表在形态,不透过形态现象、分析内在结构与相关实质的概念,更缺少效用检验的观点。所以在当前时代迫切需要发展和更新一个以宏观学术体系的局解学。对临床医学将提供更有效的以表度里、随机四定和信息指南的工具学科。
局解学的更新,光在解剖方法和理论上更新是不够的,也要在技术上更新,在标本上把局解特点显示出来,则对形态上特点就有说明的理由。所以局解学习班教大家学练做层次标本的技术,用尸体分别做出了不同规格的标本;纵的编排可用于系解教学,每一系统都有十件标本,横的编排用于局解教学,既有局解特点,又接近活体真实,很符合临床医学和医护人员的需要。用这样的标本教学,才能把直观描述形态的学术水平提高到功能解剖学的学术水平。因为这些标本可翻动、可还原、可架空可拆拼,可供测、试、透、比,从标本上可以学到功能意义的层次透视、姿态方位、间隙通道、约束支持、力导缓冲和网络肌门等的知识。这些在老方法制成光溜溜的标本上是难以学到的。如将层次标本用于局解教学,标本上基本保留了结构与关联,可供识别结构内的各种功能部件,辨认组配适应机制,理解相关协调机理,探索抗力强弱和验证必然动向,这些知识更是临床所需要。
局解学习班还教大家做局解课题设计,在自己做好的层次标本上验证能否试做课题研究的作业,然后用测、试、透、比技术,进行局解学内容的科研,每人一题由设计、调查分析,实验探讨到撰写论文报告,学习宏观体系看问题、运用总体制约关联的思路,深入透析局部内在相关的概念,提高对基层结构的认识,如原则原理、特点弱点、常数常态和定法用法上的宏观分析的知识,以便临床工作在处理局部病症时而达到宏观控制的目的,增加予见性克服盲目性。
总之,学习班教理论教技术,做标本做作业以及搞科研撰写论文,统统贯彻了局解学的宏观学术体系,很令人感到老局解学就是缺少辨证法,但是归根到底还是首先缺少宏观学术体系,缺少总体制约关联的原则,才会少用辩证和不知如何辨证。对此,参加学习班的同志都均有同感,并认为对局解学的更新首先在于对宏观的学术体系有所理解。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 朱少强. 宏观与微观学术评价之关系探讨[J]. 图书馆论坛 , 2006,(06)
论文摘要:改革解剖学教学内容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调整了课程内容,以适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可界定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性技术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1]。我校是全国72所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自2002年招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以来,解剖学教学内容一直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共用同一种教材),很多内容相对护理专业“偏多、偏深、不实用”,与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差距很大[2],不能适应实用性技术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解剖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解剖教研室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进行阐述。
一、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应树立为临床护理课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如运动系统中简明扼要介绍骨的位置和主要的形态结构,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对于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脉管学中部分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系部分内容等进行了删减,但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静脉是临床静脉穿刺、输液的常选部位,肝门静脉及属支与诸多疾病密切联系,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动脉等等,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其走向、分支或属支,才能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此作为重点内容应做到讲“细”、“透”、“深”;感觉器官中删减了内耳的部分内容等;神经系统中明确基本概念,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同时,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删减了细小的神经分支和分布等。通过删减使系解内容得到了优化。
二、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3]。如表面解剖(重要的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臂部、臀部等部位肌肉的层次结构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颈部气管、甲状腺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腹壁和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三、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从护理系实习学生和刚走上护理岗位的人员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造成许多人员在操作中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4],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内容包括:(1)与注射相关的解剖学知识;(2)与穿刺相关的解剖学知识;(3)与插管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4)与冲洗用药治疗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5)与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特别强调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关系,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失误。这样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培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临床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依据增加或删减的理论内容,在原来实验课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与护理操作技术无关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实验内容,依据解剖学知识精心设计实验,如静脉输液术、肌肉(臀肌、三角肌)注射术、心内注射、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等,我们先让学生在护理学实用解剖标本和护理示教人上观察理解解剖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然后模拟临床进行操作,对其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归纳、总结操作中所应用的解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会
5.1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局部解剖学内容、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形成一门内容充实、应用性更强的解剖学课程,该课程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同时重视了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学应用,这有利于基础知识向临床护理知识的过渡,为后续的临床各科护理学习做铺垫。
5.2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调整了课程内容,优化了学时分配,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提高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应志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设置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1-61.
[2]米志坚.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解剖教学创新初探[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3(2):59-60.
关键词:科技名词,英语术语,名词单数
中图分类号:N04;H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13
Abstract: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fusion use of single and plural nouns, different plural/singular form of the same term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e., using singular form of English nouns in scientific terms, English notes, and EnglishChinese indexes.
Keywords:scientific words, English terms, singular nouns
在规范使用科技术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术语――包括等价术语和同义术语单、复数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绝大多数英语术语用单数,少部分用复数,单、复数使用不统一。用复数的英语术语并不都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数名词,也不都是一组现象或症状,与该术语数量无明显相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学人体解剖学中12对脑神经的英语等价术语曾有11对脑神经用单数,唯嗅神经用复数olfactory nerves[1]227,但动物学中的嗅神经英语等价术语却是用单数olfactory nerve[2]。对于这些现象,本文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相近学科的同一术语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者使用英语术语单、复数的习惯不同,可导致同一术语在相近学科间的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不一,例如:
掌心动脉:人体解剖学用单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y,显微外科学用复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ies。
脑神经: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用单数crani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ranial nerves。
颈神经:动物学用单数cervic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ervical nerves。
脊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用单数spin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spinal nerves。
腰神经:动物学用单数lumber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lumber nerves。
动物学中的荐神经用单数sacral nerve,人体解剖学中的骶神经用复数sacral nerves。
显然,人体解剖学名词遵循“外文名的单、复数均按国际解剖学名词(NA),未予变动”的原则[1]V,但在学科渗透交叉日益深入乃至不断融合的当下,单、复数形式如此不一致显然不利于科技名词的使用和推广,也影响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建议国内按照“英语名词一般用单数”的原则[3]将此类英语名词统一为单数①。
二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动脉、静脉、神经常成对或对称分布,多以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大小、深浅等定位命名,是最常用的医学英语术语,其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也应统一。
例如,丘纹上静脉是 sup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丘纹下静脉就应为 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而不是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s;鼻腭长神经是 long nasopalatine nerve,鼻腭短神经就应为short nasopalatine nerve,而不是short nasopalatine nerves;下牙槽神是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上牙槽神经就应为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而不是superior alveolar nerves(值得提出的是:人体解剖学术语“牙槽”和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齿槽”亦应统一)。
与英语科技论文撰写时名词多采用复数形式[4]不同,科技术语中的英语名词是独立的专有名词,除必须用复数者,应用单数形式[5]。从单词记忆的角度出发,这些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的不一致也不利于对应记忆。作为审定后的规范科技术语,建议将此类英语单词也统一为单数。
汉英名词并存,尤其正文中关键术语的英语括注与文后汉英名词对照索引是高校教科书和学术著作的两大特色,目的是方便读者查找,强化记忆。因此,无论是文中术语的英语括注,还是文后汉英名词的对照索引,均应该采用像英语辞典那样通用的单数形式。值得提出的是,为数不少的汉语版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常称“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和(或)“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是不恰当、欠准确的,应规范为“汉英名词对照索引” 和(或)“英汉名词对照索引”。此外,编校工作中经常见到英语术语首字母大小写不一的情况,例如脊神经英语括注一词常有spinal nerve、Spinal nerve和Spinal Nerve三种表示形式。作为独立释义的科技名词,应强调英语术语首字母均不大写[6],而统一采用首字母小写的形式。
注释
① 《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上述英语名词均已采用单数形式。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 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医学遗传学 免疫学 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Ⅴ.
[4] 杨开英,于洪杰,吕小红,等.英文科技论文中名词单、复数的正确使用与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117-1119.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缩减学时,减少操作的局部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这意味着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使其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对解剖学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缩减了学时,以便空出时间供其他新兴学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减少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剖学的学时被一减再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的解剖学总学时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学仅在70学时左右。
1.2PBL教学
目前多数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种种弊端,很多高校都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养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缩短学时、减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学等措施以外,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医学院校就已经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操作局部、应用PBL以及实施多媒体教学[1]。目前国内进行的改革与美国的做法大同小异,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模式。然而,Cahill于2000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对美国过去30年的解剖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评价。文中指出美国立法委、大众媒体对这一时期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阶段培养的医生,大多因为基础知识缺乏而不称职。美国已经对先前的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值得引起广大解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学时减少,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删减教学内容,并相应减少操作的局部,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内容。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局部解剖学学时数在70左右,但解剖完一具尸体,这点时间显然不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解剖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学生只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及近距离观察,才能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减学时、去局部这样的做法,将使学生不能完整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制约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调整课程学时的时候,应该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简单的“一刀切”式做法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主要有PBL教学的运用。PBL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开展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然而国内做法是,仅在解剖学课程中设置几次病例讨论,并未以问题为导向对该课程乃至跨学科进行讲解。因此,大多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Cahill在其论文中,对PBL进行了评价[1]。文中指出PBL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法。而且PBL还受到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PBL教学模式可谓有利有弊,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对于解剖学课程而言,应从该课程整体教学架构与计划等方面深入思考,根据自身条件及办学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3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医学院已经意识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结合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以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优良传统,从解剖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未对学时进行大量缩减。具体做法是将少量的学时用于讲授系统解剖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概念,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通过实地解剖的方式来学习解剖学,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种方式具有学时设置合理、且内容详尽丰富、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是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3.2拓展性学习和继续教育为了弥补课时不足
带来的影响,以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计划以外的局部解剖学实验。通过拓展性学习,既保障学生能完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我校,课题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LCD教学模式[2,3]。其包括三个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即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课余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阅读临床相关教科书/专著、浏览视频、上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数年的教学实践表明[3],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学相长。LCD教学对于那些招生数量多而师资力量却相对不足的学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因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受到局限,实验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固化,参与拓展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办学规模等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学已从分子、基因水平来认识人体,但迄今为止,大体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属于大体形态学的范畴,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实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创和介入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着力探索,摸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作者:卓飞 孙善全 杨美 邱国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CAHILLDR,LEONARDRJ,MARKSJrSC.AcommentonrecentteachingofhumananatomyintheUnitedStates[J].SurgRadiolAnat,2000,22(2):69-71.
[2]邱国平,孙善全,杨美,等.LCD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61-1063.
局部解剖学是阐述人体局部层次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1门形态学科,是从事临床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地、多角度地阐述和展示局部结构特征、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搞好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是当今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1]。本文就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将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1 前期准备
任课教师首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科书内容、教学进程及教学时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多媒体课件制作计划。其次,按照课件制作计划收集和准备各章节需要的图谱、标本、相关图像(片)资料及临床参考书等素材。最后,选择制作软件。任课教师自己制作课件选择容易掌握、容易获取的软件,常选用PowerPoint。本文重点讨论PowerPoint课件的制作。
2 素材准备
课件中使用的文字、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均称为素材,对前期收集的素材,大多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对文字的处理主要是提炼加工,用尽量少的文字,准确描述,对图片、图像的处理,根据课件的需要,使用PhotoShop,对其进行裁切、调节对比度、亮度及色饱和度及其他必要处理等,并将图片格式存为jpg 格式,在课件中插入相关视频文件,既可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提高学习兴趣。对视频素材的加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分割、剪切以及视频格式的转换,1般将视频文件转换成MPEG格式备用。
3 初期制作
4 后期调试
初期制作的课件1般都要进行反复调试,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自己的授课习惯、风格,对课件中的每1个对象设立动画及其出现的顺序,并根据内容选择幻灯片切换方式,完成后进行试放,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随时保存文件,以免因机器等意外情况导致劳动成果的丢失。
5 多媒体教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1些缺陷。主要有:①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掌握不好,易产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的问题,学生不易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内容;②图片多,增强了直观性但留置的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易造成记忆时长下降;③多角度,多层次展示教学内容,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但也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劳。针对这些不足,可以采用以下传统方法加以克服:①书写层次分明的标题性板书,可时刻提醒师生教学的进度、层次和重点内容;②每1段教学内容之后,1定要有总结性文字资料以及复习思考题等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③每1节课,应选择适当数量的既层次分明又多角度反映教学内容的图片,千万数量不能过多。
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是当今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尤其在严重缺乏尸体来源的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更是快速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验课之中。如何进1步筛选、保留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符合局部解剖学教学规律的多媒体课件,依然是当前创新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2] 吴江锋,艾寿坤,黄晓飞,等.手术局部解剖学多媒体的制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3):244-245.
关键词: 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 启发式教学 探究―发现式教学
1.本科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作为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课程所需的人体形态学基础。如今师范类本科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学科本身的特点复杂难记,本科生解剖学实验时间的压缩,等等。主观原因:部分调整录取的学生对生物不感兴趣,学生考研选择带来的问题[1],[2]。
2.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发现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英国哈罗德・艾利斯教授明确提出了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基本解剖学术语,解剖实验方法,可理解的三维解剖学,解剖学上常见的病理状态,学生实验的团队合作,学生适应现实造成的死亡和尊重身体。解剖学教学应以自主学习为主[3]。
21世纪生物学教学的宗旨、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学各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实行变革。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体组织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也需与时俱进[4]。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采用启发式、探究―发现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2.1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条,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实践、总结、提高,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知识的能力。
2.1.1形象比喻启发
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难点是常用术语,术语是描述性的,但只有通晓古希腊语的人才能理解原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过程中,用单词激发想象而不是抽象概括是很重要的。形象比喻,既能给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又能将孤单的抽象与枯燥无味的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借助联想,加深理解某些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激发想象是互动的,因为它把研究对象对学生的感官体验结合起来,而抽象的词语只来自阅读或被动地听讲座的记忆。举例来说,如果学生碰见不认识的术语,教师可以把它和图像联系起来,在黑板上写出,并把它们拆开,在课堂阐明。比如术语“气胸”,词面意思对学生来说很模糊,可以分开来阐明,它的意思是“在胸外的空气”。术语也可以用手势来说明和解释。在谈到动脉收缩时,举起一只手,慢慢地合上手指;要显示扩张,打开手指。同样,描述呼吸的机制,把手张开来显示胸腔扩张,然后握紧手,以展示胸部的收缩增加了肺部内的空气压力迫使空气呼出。
同时也可以联系临床上的病例和生活中的常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比如,学习臂丛的分支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描绘,由闭孔神经联想到骑马,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经联想到眼睛的保健,由股神经和坐骨神经联系到临床上股静脉采血和臀肌注射,等等。教学时把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只要学生感到有兴趣,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有趣的生动场面,然后老师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获取新知识[6]。
2.1.2启发性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富有启发性思维的问题,应该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问题要有分量,又要难易适中,有利于师生间产生震动和共鸣。
举一个简单的启发式提问的例子。例如一个肺的气球模型,通过提启发性问题提示学生来如何设计肺,如何根据所需要的肺的功能来设计肺的结构。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来修改他们的原始设计或添加所需的结构特征。经过这种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在接下来观看解剖模型和幻灯片时能够把握住整体的概念而不会迷失在细节中。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会得到身体如何工作,以及可能的毛病的知识,而不仅仅记忆身体部位的名称和特征。以下通过两个启发式提问教学实例来说明问题。
2.1.2.1设计呼吸系统
向学生分发气球,让他们吸入最多空气尽可能一口气吹胀气球。这项活动将展示他们能够在肺部一口气吹出多少空气(肺活量)。然后写在黑板上:“呼吸―呼吸作用”,问学生:什么是呼吸道系统,需要做什么?学生会总结出来:首先,它需要用身体吸入和呼出空气,所以需要设计东西做这件事,称之为肺。肺需要有出口和入口,然后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模型:一个气球,它有弹性和一个缺口。可以画出身体躯干的轮廓(头部转向一侧的正面视图),然后补充气球肺和气管。
接下来问:身体如何使肺部舒张和收缩?让学生练习证明两种呼吸机制:使用胸腔的肌肉,提升和舒张胸部的胸式呼吸(手放在胸骨),和使用腹部肌肉动作的隔膜腹式呼吸(手放在肚脐),这两种呼吸可以说明为什么脊椎或脖子周围神经的损伤可能切断通向肋骨肋间肌或膈肌的信号,使一部分或另一部分肺不能进行呼吸。
肺吸取空气进入人体后,氧气必须从空气中进入血液。肺的气球模型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因为血液附近大多数的空气永远不会进入。我们需要一个设计带来的氧分子接近周围血管的模型。鉴于这一要求,学生将很快制定出肺的分支模型,解现实的肺部。这样一步步问题的提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从一个气球的状态形成真正的肺的结构。
2.1.2.2设计循环系统
在设计呼吸系统中,将看到一个系统从肺部输送氧气到身体周围,这将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可以让学生预习课程,询问: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问题会发生什么?然后返回循环系统。
本课程的下一个问题是循环系统需要什么组件:心脏、血管、血液和控制系统。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或模型来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开始考虑系统的功能,他们会在设计中增加更多的功能。例如,血液必须从肺部吸收氧气带回心脏,然后向全身输送含氧血液。所以,你需要两个循环的两个的心泵。心脏的各个部分也需要一个单向阀,以防止血液流回心脏。
为了保持血液循环,以控制血液分布,管道必须能够收缩和扩张,这就需要血管肌肉层壁富有弹性。学生同时也可以想到,血管同时也可作为热循环交换系统,这将有助于解释身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
循环系统通过运输液体和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与淋巴系统相联系。这些设计特征都可从启发式问题中得出。
2.1.3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启发
根据教材性质,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各种直观教具(如挂图、模型、标本、自身触摸,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自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发展迅速,已经从书写板书演变到多媒体授课,完全改变了课堂上老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课后学生背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现在,教师省去了板书的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一些与解剖学相关的临床病例知识,并采用CAI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讲授。这样使所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传统解剖学教学需要用大量的挂图、模型、标本和录像资料等,费时、费力,效果还不理想。解剖学CAI教学使课堂有效时间增加,相同内容比用挂图、模型、录像资料等要节省1/3的时间;比用板书板图的方式至少节省2/3的时间[7]。CAI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非线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可能。而且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现代教育将趋向大众化、个别化、终生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内已有数家医学院校成功出版发行了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并将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国外,开发成功的解剖学多媒体课件代表作有美国Stanford大学医学院开发的电子尸体解剖(Electric Cadaver),Utah大学病理解剖科开发的生命的细胞(Slice of life),两部CAI电子教材均收集了5000余幅解剖学及相关学科的图像,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人体解剖学过去通过标本、模型进行教学,人体大体结构还能展示清楚,组织结构、微观结构、动态过程展示就难以呈现。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人体的微观结构或动态的生命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8]。多媒体教学利于突出重点,易于突破难点。
2.1.4比较联系启发
在生物课教学中,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生物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这样对学生认识、鉴别问题、想象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对于有些常混淆的知识,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能一目了然。善于比较则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在学习中要善于用比较,首先要动脑,勤于思考,发现知识间有不同和相似之处,然后找到比较标准,即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比较时可以列表,也可以绘图,这样就可对所学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可以提高学习新知和复习巩固的效率。
对于形态结构部分的教学,传统的方法往往是在讲授理论课时,老师利用挂图讲述其结构,而后学生到实验室观察相应标本、模型、组织切片,来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经典知识,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目的。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直接让学生到实验室,教师提出观察要点、具体要求、思考题,然后学生分3―4人一组,边观察、边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由此,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观察、思考、自学等多种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内容,即人体基本组织和九大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和联系,从而理解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器官或局部与整体间、局部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注重局部与整体的结合。
2.2探究―发现式教学启发学生科研思路
探究―发现式教学的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实施探究―发现式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学发展的趋势[9]。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应该依据实验课程特点,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加强知识点的研究和理解,促进知识的掌握。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构建主义发现学习理论和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掌握基本结构的方法是“发现”,学生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就是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结论和规律的过程。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实质是教学生用相似于生物学家的研究方法去处理信息,也就是教学生确认问题并用特殊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和得出结论。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重大发现和发明,往往集众多科学家多年的心血和智慧,通过一系列实验,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按教材顺序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为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史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沿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推测、探究问题,最终获得符合逻辑性的结论;理解科学实验方法、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
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科研的思路,如在讲授植物神经的兴奋传递一部分时首先介绍T.R.Elliott,U.E.Dixon等人的实验:发现平滑肌对肾上腺素的反应与刺激交感神经效应相同,毒覃碱的作用与刺激副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引导学生得出“兴奋的传递是经神经末梢释放特殊物质(递质)实现”的假设,然后布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这一假设。最后老师介绍Off Loewi 1921年所做的蛙心灌流实验。该实验把两个蛙心用任氏液灌流系统连接起来,当刺激第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时该心的搏动受到抑制,随后第二个蛙心的搏动也受到抑制,这意味着在一个蛙心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时,释放某种化学物质,经灌流液的传递到第二个蛙心。当时Loewi把这物质命名为“迷走物质”,后来证实此物质就是Ach。这一独具匠心的精彩实验,不仅确凿地证明兴奋传递是经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来实现的,而且让学生领略了科研思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10]。
教师不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应该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将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内容、研究成果及新的进展融会于课堂讲授之中,将发表的与课程有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讲述更为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还可以针对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热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由教师或学生确定主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参考,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资料室或上网,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撰写相关主题综述,最后相互交流。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某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对课堂讲授也是很好的补充和延伸,而且能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总结资料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
3.人体组织与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展望
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要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目的,就必须使“教”和“学”达到高度统一,即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求学生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要求教师从对教学内容的加工为主发展到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为主。任何改革都应该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其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多,会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的改革将会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张顺利,李莉等.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9,4:82-85.
[2]张文学,侯玉杰.高师生物系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解剖学研究,2003,(25),1:73-75.
[3]Andrew T Raftery.Anatomy teaching in the UK[J].Surgery,2006,(25),1:1-2.
[4]徐平,王卫东.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8),1:100-102.
[5]李晓双,鞠学红,王金平.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论坛,2008,(5),23:103-104.
[6]刘进师.主体性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3,(25),1:75-76.
[7]雷万龙,初国良,曲怀刚,郭开华,徐杰,汪华.一种新型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论证[J].解剖学研究,2007,(29),6:468-470.
[8]Oktay Tutarel,Wolf Luedemann,Cordula Poulsen Nautrup,Kirsten Jahn,Mikosch Wilke and Dirk Berens von Rautenfeld.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modular seminar system in gross anatomy teaching at the Hannover Medical School[J].Annals of Anatomy,2000,1:393-396.
论文摘要:医学院校尸体、标本不足是制约解剖学教学的严重问题,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每一届都开设了局部解剖学课程,在教学中,就节约和充分利用局解尸体资源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了系解及麻醉、影像、口腔等专业解剖学教学标本紧张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习人体解剖学离不开尸体,然而,由于扩招,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数大增,尸体、标本严重不足,很多医学院校的同仁们积极地进行了不同方式方法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校现有10多个专业,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开设了局部解剖学(局解)或系统解剖学(系解)等课程。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全力以赴收集尸体标本,扩大标本的来源,另一方面,在局解教学中,就节约和充分利用尸体资源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拓宽集体备课内容
局解集体备课除了备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及授课技巧外,加强了备尸体和实验操作。课前由主备课老师向相关授课教师介绍本学期局解使用尸体情况,并到实验室察看尸体质量,对不同质量、性别的尸体制定出拟作他用的目标,在确保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局解学习任务和质量的基础上,为系解及其他专业解剖学教学的再利用提出要求。选用的教材是彭裕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根据我校教学时数实际情况,集体备课中强调主要的操作步骤、关键点及注意事项,如股前内侧区的操作,强调与切口有关的骼前上棘、耻骨结节和胫骨粗隆3个重要骨性标志的摸认;强调自骼前上棘至耻骨结节的切口及平胫骨粗隆的横切口,一定要掌握好深度,切口过深会切断一些浅静脉和皮神经;在修洁肌周围的深筋膜和结缔组织时,强调要尽量与肌纤维的方向一致,以保证肌的完美;在解剖股三角时,强调约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寻找到股动脉,再寻找其内、外侧的股静脉和股神经;深部结构的解剖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进行钝性分离的操作尽量少用刀和剪刀,以减少损伤的可能性。根据局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局解教学指导》,本指导除了对理论部分提出要求外,强调了实践的具体要求,如对股前内侧区要求解剖出股前内侧区的皮神经、大隐静脉及5条属支、股三角及收肌管的主要结构;观察股鞘、股管和股环;点认出股直肌、缝匠肌、股薄肌、长收肌、大收肌、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穿动脉等。通过拓宽集体备课内容,目标更加明确,措施进一步到位。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2尊重尸体,对尸体进行保护性操作
在局解教学中的做法是:①授课老师在课前要向学生简短介绍尸体紧缺是近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尸体是自愿为医学教育作贡献捐献的遗体。教师和学生有尊重人体尸体的义务,尊重人体尸体是人体解剖教学的基本伦理原则,在解剖操作中,不得嬉笑,不许随意切割;②要求担任主刀的学生在操作前上讲台脱稿陈述操作步骤和要领,促使主刀的学生课前必须充分预习相关内容,有利于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和提高学生临场不乱的演讲能力;③强调局解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如同样一项手术,有的医生手术过程出血多,有的出血少,有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快而好,有的恢复得慢而差,这些与医生对手术区域血管、神经的分布和走行的了解、掌握有关,现在解剖的每一刀、每一剪都是为将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打下的基本功;④告诉学生们,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系解时所用的标本,有的是利用以往局解之后的尸体材料制作而成,并向学生展示1一2件上一届局解课中学生制作的标本,希望同学们在学好局解的基础上,尽量为下届同学的学习多保留一些可用的材料和标本,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精神;⑤操作中及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保护好相关结构(如在修洁大隐静脉时,注意保护好伴行的隐神经,在暴露甲状腺上动脉时,不要伤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外支、在切断臀大肌的时候,注意观察与臀中肌的分界,不要将其一同切断等);⑥根据不同区域解剖操作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间比例,有些部位按理论实验1:3比例(如胸部、臀区等)进行教学,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区域(如颈部)则按1:4比例进行教学,保证了学生操作的时间,改变了以往由于某些区域解剖操作的时间紧,“大刀阔斧”、“草草收兵”的操作现象。通过提高认识和加强操作管理,保证了教学预期目标的完成。
3加大教师对局解操作的巡查力度
要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去,巡查老师除了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操作,还要监督和阻止学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破坏性操作(如解剖暴露内动、静脉和神经通过坐骨小孔时,不要切断骸结节韧带;解剖腹腔干时,没有必要将肝切除一块等)。这样,一些重要的结构既被清晰地观察到,又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巡查老师对各组操作的主刀、助手的认真程度、操作技能、效果及同组其他同学是否认真观察、积极提示等进行评分,并对表现不够满意的同学进行随时提问,要求其点认出某些结构,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有效避免了以前主刀和助手操作,其他人可看可不看,甚至聊天及到其他实验室乱串等现象。操作结束时,各组主刀者带领本组同学将局解教学指导中要求点认的结构全部点认出来,如果没有暴露出所要显示的结构,或者损坏了重要结构,则按事先确定的扣分标准扣分。作为奖励,对解剖制作完好的结构,老师予以拍照,制作成课件在本届教学或以后的局解教学中使用,或将标本保存在陈列室(注明年级、班级及制作者的姓名),从而提高了同学的自豪感、荣誉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加强巡查力度,使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能更好地完成局解操作的预期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人体标本陈列馆,服务于局解教学
本校的人体标本陈列馆里有800余件制作精细、质量较好的标本,既往主要供系解教学使用,很少向上局解课学生开放,这些直观性最强的实物标本对局解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在学生动手解剖操作之前,先到陈列馆观看相关的陈列标本,做到对本次实验内容的结构层次及毗邻心中有数,再去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随时进人陈列馆再观察,特别是一些断层标本,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断层解剖对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层次的显示更具直观性和立体感,能加速学生对局解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有时也将陈列馆的部分陈列标本(如腋区、颈前外侧区)搬到实验室的操作现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解剖操作的速度加快了,被破坏的结构少了,能更清楚地暴露和观察到相关的解剖结构,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5及时处理并保护好操作过的尸体。以备下次复习和再利用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体育基础课;生成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77-02
灌输式教学注重老师对知识的讲授,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任何事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自然增长的过程,知识的增长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成为帮助知识自然成长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课堂中的互动状态而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由于这种教学理念既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然而在国内,灌输式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流,如何将生成性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依然困难重重。本文在研究生成性教学理论基础上,以《运动解剖学》为例,介绍了大学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生成性教学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利于生成性教学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开展。
一、生成性教学概述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所看到的教学图景,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案例教学”、英国的“开放教学”以及美国的“自然发生教学”;从国内来看,目前多数教育工作者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有些偏颇,很多教师视生成性教学为“随机应变”的教学小技巧,有的教师认为生成性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固化等失范现象。事实上,生成性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应由教师和学生在启发、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发现中完成,而不是老师讲、学生记这种单向传授。我们认为,生成的起点是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生成的动力是交流互动,生成的目标是共同发展;教学的本质即为信息重组,动态生成。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和自主建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生成性教学不是刻意地追求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深化理解,推理演绎,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生长壮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今大学生心智成熟,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和发展经验,这就为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生成新的认知,尊重学生的现实发展提供可能。
二、生成性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石,因此学好运动解剖学至关重要。而运动解剖学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乏味,面对如此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感到知识繁琐抽象,难免产生厌烦心理。长期以来,运动解剖学在教学中较严重地存在着“重习题轻问题,重结论轻过程,重定义轻推理,重形式逻辑轻辩证逻辑”的现象。如何增加学生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寻找全新的教学技巧,为此,我们把生成性教学的思想应用于体育基础理论课程运动解剖学。这种把运动解剖学生成规律和学生思维规律有机结合的教学,即为运动解剖学的生成性教学。运动解剖学课程的生成性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生成性教学
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可以通过对相应的动作进行观察和试验、归纳和类比、推广和限定、直观和直觉、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而生成,特别是观察、试验、直观等方法。臀大肌是人体下肢最大的肌肉之一,下面将以此肌肉为例来展示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生成性教学。
臀大肌概念的教学可以从模型观察开始,从后摆腿和正压腿动作引出。
1.模型观察。仔细观察臀大肌的具置,位于臀部皮下,形状呈四方形,是人体中最为粗大有力的肌肉。
2.动作体会。后摆腿:站立状态,上肢固定,大腿尽量很后摆动,做出类似驴踢的动作,也称反式腿举。做动作时,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肌肉的收缩及伸展过程。
3.触摸。在学生做后摆腿动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找到臀大肌的位置,进行触摸,体验肌肉收、舒过程中松紧、软硬的变化。
4.生成。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在触摸的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生成臀大肌的形态和起止点。臀大肌起点位于髂骨翼外面后部及骶骨背面,止点是肌束斜向下外,腱呈平板状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二)功能评价与训练方法的生成性教学
概念明确后,学生可以感受及体验各块肌肉的主要功能。以臀部肌群为例。臀部肌群主要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臀大肌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旋外;上部肌束可使大腿外展;下部肌束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站立。
体验该块肌肉的功能后,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如练习俯卧直腿上摆,俯卧直腿上摆类似于反式山羊挺身式向上挺起双腿,双腿绷直尽量向上摆起到最高点时。身体下落的时候尽量要慢,身体起来的时候,要快,要尽可能保持慢下快起的频率。目的主要是利用臀大肌收缩产生力量,而达到锻炼臀大肌的效果。
练习跪姿屈膝抬腿。小腿伸直,可使N绳肌和臀肌得到锻炼,如果保持屈膝,就只能锻炼臀肌。在肌肉伸展终末,可增加或限制动作的幅度,可在动作终末肌肉最大限度收缩时维持几秒钟。要得到更大的训练强度,可在踝部捆扎沙袋。
概念明确,功能了解后,然后进行推理分析,掌握训练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和自主建构提,不仅教学效率良好,学生也真正的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效果。
(三)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生成性教学
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是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而归纳和演绎模式的综合运用,生成新的知识点则适合于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教学。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讲述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生成性教学。
立定跳远是一种发展下肢弹跳力的重要练习,也是常用于测定下肢肌肉力量的项目之一,动作可分为预备、起跳、腾空及着地4个阶段,其中起跳为功能性动作,这里对起跳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1.动作演示。学生站立,快速下蹲,减速制动,蹬伸,落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对各个环节的肌肉、关节、骨骼及上下肢动作的配合有了初步认识;
2.分析。以起跳动作的快速下蹲为例,进行解剖学分析,如表1所示。
3.评价。立定跳远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起跳动作,因此,为较好完成立定跳远,需要发展髋关节和膝关节伸肌群、踝关节屈肌群的爆发力,其主要作用肌为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
4.练习。进行解剖学分析后,经常做立定跳远练习,可增大上述肌肉的力量及工作速度,提高弹跳素质。
用这种形象、生动的实例来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及相关功能,学生亲身去体验后进行动作分析评价,了解生成背景,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以自身已有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内容,自然而然生成各种新的知识,学习和训练也会更有针对性。
三、结论
生成性教学在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的引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和谐场面,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生成性教学与运动解剖学课堂相结合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开展体育基础课程的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背景的了解和对知识的生成过程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提高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洁.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关键词】双语教学;人体解剖学;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母语及第二外语(本文特指汉语和英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不同语言对同一知识的描述,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宏观和长远角度看,双语教学是要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它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综合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得心应手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了解本领域的发展趋势。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其他医学学科的先导课程。据统计,约有1/3的医学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所以掌握解剖学中的英文专业名词,为其他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解剖学教学不仅能赋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
1 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目前世界上约80%的权威医学期刊、书籍都是使用英语出版,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都是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因此,如何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引导学生重视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建立起合适的学习方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双语教学对教师而言,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从而能较具体地了解和理解国外医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进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对学生而言,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其掌握解剖学最新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解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专业领域的英语沟通、学习和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双语教学如能合理并成功地开展,其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其突出优点表现在:①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习专业英语,英语的读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②如在一定量的主干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不设专业英语这门课。专业英语只不过把学过的部分专业知识再用英语学习一遍,这样的英语学习不系统而且又占用了不少的课时。③双语教学可使老师和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并增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2 解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教师队伍的问题
目前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纯中文医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英语的教育和训练。许多解剖学教师本身的英语特别是口语水平都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虽然大多数老师都赞成双语教学,但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难度。
2.2 学生的问题
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差,个体差异大。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英语听懂并用英语思维本来就生疏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对于从未接触过医学课程的学生而言,用英语授课不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接受的医学知识太少,不能很好理解上课所学的内容[2,3]。而且解剖学中专业词汇之多,学时有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困难。
2.3 无合适的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无合适的英文教材。进行解剖学双语教学,需要有一本难度适中,适合国内解剖教学模式的教材。
2.4 双语教学经验不足
双语教学不是教学生讲几句英语就可以,而是要用英语给学生传授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缺乏“双语”教学经验,专业英语水平不是很好,这样在教学中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的目的。
3 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
3.1 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开展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关键[4]。目前能自如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师多为海外归来的学者,但这样的教师毕竟不多。尤其是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这一艰苦行业的英语教师更是缺少。因此从解剖学教学师资队伍中选出一批英语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是解决目前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础。英语原版解剖学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外文文化和思维习惯,但内容编排也不适合我国的解剖学教学模式,而且原版英文教材的费用较高,会给学生增添经济负担。应提倡在参考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核心内容,自编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英文教材。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精选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改编或自编讲义,更好地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3 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
语言环境是影响外语学习活动和效果的重要条件。首先 ,应提高英语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次,创建校园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开展英语交流活动,通过各种英语竞赛、演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水平,适当引进英文原版的教材、参考书等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学习,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4 改进教学方式
由于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要求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标本。建议多采用小班实验室授课方式,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老师和学生课内课外必须多交流,老师对英语水平低、基础差的学生要多照顾,消除其畏惧、抵触心理,鼓励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双语教学是解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必备的,也是可行的,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是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可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如何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教学教育观念等。双语教学有赖于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持,教师的勤奋探索,逐渐实现在形式上由兴趣班—实习课—大课的转变,学生范围由点一面,个别章节一全部章节的平稳过渡。我相信,以后双语教学在解剖学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路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陈立章.推行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106-107.
[2]石献忠,赵靖,汪亚晴,等.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意见[J].解剖学杂志,2005,2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