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卫生论文范文

体育卫生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卫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体育卫生论文

第1篇

1.1为公共体育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来说,如何能够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是体育改革过程中最难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体育评价该以怎样的标准和方式去评价教学是否成功。而“以生为本”的理念,是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式,为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1.2确定了公共体育评价的改革目标

根据多年体育改革实践过程可知,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从传统的“增强体质”升华到目前的“健康第一”,这标志着目前对国内高校公共体育改革更接近体育发展的本质。“健康第一”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坚持“以生为本”,是体育教学过程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由此可知,“以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改革的基本目标。

1.3加快了公共体育评价改革的步伐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是为了推动高校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在于“以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同时,在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中坚持“以生为本”,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既能够有效推动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1.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将以人为本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中,从具体实事、小事做起。在渗透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中,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建立全面、合理的全新公共体育评价体育,推动体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2现行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以生为本”缺失的具体表现

2.1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价值取向“以生为本”的缺失

目前,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价值过度重视体育教育评价管理功能,忽略对学生发展功能的评价,使得体育教育评价成为教育管理的工具。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过度重视教育的目标导向,忽略了对学生真正需要的评价,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难以被激发出来,相反让学生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去学习,极大压抑了学生的激情和创造性。

2.2公共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以生为本”的缺失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体育教学内容通常以技术教学为主,通常采用竞技运动的教材体系,竞技内容在评价时所占成分重,比重高。目前高校公共体育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包括下述几方面: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和技术成绩,三者的分值分布比例分别为20%、20%及60%。由此可知,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定量评价,技术评价比重很大,虽然进行了多次体育教学改革,然而这种评价方式仍然一成不变。由于评价过度重视技术动作的标准性、规范性和质量性,由于不同同学体育素质的差异,部分同学难以有效掌握和完成标准动作,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甚至出现了厌烦的现象。

2.3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以生为本”的缺失

随着“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多的更加这种教学理念,并积极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内容进行改革,如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等。然而现实中体育教学实践改革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大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等时期的传统体育教育,没有形成对体育课强身健体及人文精神的追求,反而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厌学及担忧心理。然而在各类大型比赛中,大学生在电视屏幕前狂热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严肃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仍然围绕体育考核进行,学生也是为了成绩合理而被动学习,公共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不科学、不合理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对体育的狂热和激情在“应试”模式中消失殆尽。由于目前国内公共体育教育评价仍然是采用应试教育的定量评价方法,表面看十分公平,但是评价方法单一,难以有效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学生心理、态度、方法及创新能力等都缺乏详实的判定。

2.4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以生为本”的缺失

教学评价的主体通常包括两层意义:第一,体育教学课堂的主体性。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主体过于注重教师课堂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略。“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确定对应的主体性的课堂评价标准,要同时重视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摒弃传统教学评价仅注重教师的偏向性。第二,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性。传统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由体育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没有任何自主性,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结果,也没有参与评价的权利,一直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2.5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以生为本”的缺失

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评价通常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以标准化要求作为评价学生体育课的唯一手段,采取这种评价标准,限制了公共体育多样化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这种统一标准评价模式注重的多是结果,忽略了学生在公共体育学生过程的基础、特长和努力的过程,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以生为本”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策略

3.1公共体育评价价值取向人本化

公共体育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属于集体行为,与体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通常仅是教学目标的执行者。因此,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相关部门和领导者在制定评价体系时,一定要认真组织,深入研究。在新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教学评价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

3.2公共体育教育评价内容全面化

在对公共体育教育进行评价时,在坚持“以生为本”评价时,也要重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评价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体育理念、综合素质的变化情况,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公共体育教学“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便能够从学生受教育的各个方面全面a对学生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要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对于教师的评价,既要评价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素质;对于学校评价,既要评价学校的体育硬件设置,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对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氛围等。

3.3公共体育教育评价方法多样化

公共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多样化,要坚持“以生为本”,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及风格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试及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应该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内容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成长记录、活动报告等评价方法,同时有效地将这些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统筹运用。具体来说,可采取下述几种评价方法:第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第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第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性结合的评价方法。

3.4公共体育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

目前对于公共体育教育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性主体,这种评价方式相对片面,难以真实、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于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没有主动权,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结果。基于此,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钟来,通过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形成民主、平等的评价关系,既确保了评价的合理性、真实性,也能使学生从心理认同评价结果。

3.5公共体育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由于成长的环境、背景、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公共体育教学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个学生,因此,采取多元化标准对公共体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更具完善、更科学。制定的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公共体育评价标准设计的公平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及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适用性等,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标准,以使公共体育评价结果具有更好的可信度和公平度。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认识实践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很少考虑学生的体育需要。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教师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1、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教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以一副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

1、教师转变角色,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把体育课看作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堂,树立学生学好体育的信心。做到:(1)备课时心中有学生;(2)在课堂上眼中有学生。要会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到积极参与的价值。同时,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2、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其乐融融;对学习是否积极;学习信心是否增强等。实践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2)充分发扬教学民主;(3)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4)要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决策。

3、“让学生扮演主角”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活动形成有机联系,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甚至还会悟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三、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主体性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绝不能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所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都要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

四、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一个学生无需付出多大努力100m跑成绩可达14秒,另一个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也只能跑出16秒的成绩。这就是客观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把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力求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要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

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不能总用硬性的教学安排把学生捆绑住,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要留时间让学生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反之,过分强调有序、强调精细安排,就会僵化、会顾此失彼,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学生,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3、要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年来我们体育教师在教法上还是沿用前苏联的三段教学法。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主要是从技术学习的角度把教学设计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模式。教学的落脚点是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操作上采取由浅入深,从分解到完整的循序渐进方式。这种课堂结构的弊端是重教学内容轻教学对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的过程轻学的过程,显然,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实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第3篇

1.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2.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                 

3.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整合中的改革与应用 

4.推动卫生学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基层卫生人才 

5.对氟作业现场进行的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分析 

6.设计性实验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7.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8.分子生物学技能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9.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10.赣南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 

11.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12.治疗室血液透析室环境卫生学标准的探讨 

13. 浅议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 

14.南极劳动卫生学考察 

15.全科医生小词典——预防医学与临床预防 

16.八十年代军队刊物发表的部分卫生学文献题录索引 

17.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18.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构想 

19.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和当前的任务 

20.斗山覆铜板工厂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情况调查 

2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22.济宁市城乡中小学校新建校舍及设备的卫生学调查 

23.1998~1999年黑龙江省出口鸡肉卫生学分析 

24.医学专业卫生学现场实验教学 

25.现代苏联的环境卫生学 

26.中日劳动卫生学专题讨论会简况 

27.苏联放射卫生学的基本总结和发展远景 

28.加强中等卫校预防医学教育的设想 

29.苏联对培养未来的卫生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专业素质要求

30.贵州省首例人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31.我国环境卫生学核心期刊初步调查 

32.俄学者论现代军队卫生学的方法学问题 

33.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34.地下汽车库空气质量的调查与预防性卫生监督探讨 

35.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 

36.基于“标准预防”的维和二级医院职业防护 

37.苏州工业园区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效果 

38.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39.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40.关于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 

41.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科人才建设实践与思考 

42.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初探 

43.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44.任务教学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45.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6.关于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47.某酒店客房层空调系统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48.启发式教学在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49.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三个基础 

50.卫生学预评价在某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51.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52.针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53.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讨 

54.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学预防 

55.2006年-2010年中国部分地区高校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56.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57.省级精品课程《环境卫生学》建设对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58.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 

59.PBL教学模式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60.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61.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 

62.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和科研中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63.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预防医学学会儿少卫生学组成立 

64.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本科教材建设历程与新版教材特点 

65.浸取硫酸锌预防砷化氢中毒措施的卫生学评价 

66.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及检索工具介绍  

67.施工监督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的卫生学意义 

68.预防医学卫生学英文文献中有关词语的汉译探讨 

69.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7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71.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学教学 

72.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 

73.预防医学、卫生学 

74.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与卫生学评价可视化系统的研制 

75.南昌市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分析 

76.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被引量分析 

77.大连市某大型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78.启发式教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79.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核及卫生学评价要点分析 

80.《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编辑部合作交流 

81.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利申请报导 

8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指标设计 

83.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探讨 

84.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进展 

85.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86.联黎临时部队卫生学和野战预防医学的组织和实施 

87.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88.预防医学长学制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89.预防医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90.谈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 

91.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

9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93.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选修课教学及课程优化研究 

94.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95.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96.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环境卫生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97.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研究 

98.我国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