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短期投资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长期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时,应按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孰低法划转。如果按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划转,则不会产生转换损失;如果按投资成本划转,还应按照账面价值与投资成本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1:甲企业一年前以46000元的价格购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溢价6000元按直线法摊销。购买时作为长期投资核算,现拟划转为短期投资。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上述长期债权投资曾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元,则其账面价值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划转。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500元,则其账面价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时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以45500元作为短期投资的入账金额。
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5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随着溢价的摊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因此,无论何时将长期债权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其账面价值肯定会低于投资成本,直接按账面价值划转即可,也不会产生划转损失;如果企业是折价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债券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而逐渐增加。因此,无论何时划转,其账面价值都会大于投资成本,这就应当按投资成本划转,同时就会产生划转损失。
例2:甲企业在一年前购入分期付息债券一批,现拟转为短期投资。当时的购买价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现在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资成本,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
借:短期投资44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1)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例1:假设甲企业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1999年6月30日因股票C市价明显下跌,为避免变现损失而划转为长期持有。
股票的有关资料如下:
成本890000元
市价890000元
跌价准备40000元
账面价值850000元
在划转时,甲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凭证: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5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上例中,划转日恰在资产负债表日(6月30日为中期报告日),此时股票c的市价正好等于其账面价值。但是,若股票C于7月26日划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当日的股票市价为840000元,则甲企业应首先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补提跌价准备10000元。甲企业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补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10000
划转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划转时股票C市价上涨至860000元,则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6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2)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如果企业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企业只能确定某类或全部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某一项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是无法确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划转就只能从总体上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例2:接上例,假定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40000元,则无论采用类别比较法还是总体比较法,甲企业的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70000元,则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7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2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涨至895000元,则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应按成本890000元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划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90000
关键词:文化产业 投资公司 财务管理 策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以来,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各类文化企业蓬勃发展,本文以某企业为例,浅议文化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力求使该类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创建一流的工作典范。
一、综合性文化投资企业初创阶段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某文化投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资产达到100亿元,产业布局已经涵盖了传媒广告、影视演艺、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书画艺术、文化产权交易、影视版权交易、电影院线、融资担保、文化基金、小额贷款、文化风投等领域。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但是成长中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一是产业链条长,管理层级多,管理难度增大。二是员工队伍膨胀快,管理成本增加。三是主业不突出,经济效益不佳。伴随而来的财务问题主要有:一是融资结构单一、期限短、财务费用大、还款压力大,且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二是现金流不充裕,资金链面临问题。三是业务不稳定,预算控制难度大。四是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与企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的高速发展态势不相适应。素质包括情商、智商,水平指财务管理水平。
基于以上现象企业提出“品牌、质量、效益”发展策略,坚持品牌、项目、资本三轮驱动,放缓发展步伐,夯实基础,既要走的快走的稳,更要走的好。重点开展以利润为导向的精细化管理,就是以利润为导向,开源节流 ,向经营和管理要效益,围绕效益调整融资结构、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三个结构。精细化管理既要核算也要监督,财务部门要为此献计献策,首先做好对标工作。
二、综合性文化投资企业初创阶段财务管理的一些策略
(一)做好企业投资研究,重视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制定
战略管理首先要做好战略分析,重点是行业环境七力分析,分析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潜力,寻找市场机会所在。其次做好战略选择,重点是战略适宜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可接受性分析,解决好想做、应做、可做、愿做的问题。在战略分析和选择上多下功夫对于企业经营成败至关重要。拓宽战略发展思路,明确战略层级,全员参与战略制定。第三战略实施方面,指示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文化型、增长型五种模式的交叉或交错使用的,发挥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的素质都相当高的优势,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战略实施活动。第四,战略控制,作为新企业应综合采用制度控制、预算控制、评价控制、激励控制四种模式,确保战略实施成功。
从企业战略研究角度看,首先要确定企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文化产品如影视、演艺、出版物、书画、工艺品、传媒等最核心的问题是市场定位,文化园区建设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大,最核心的问题是业态定位和文化特质。其次,企业经营活动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很关键,是在现有产品市场进行扩张,还是开发新产品?是在新的市场开发现有产品,还是在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第三,企业要明确自身在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发展中的优势与条件,既要正确认识还要充分利用这些竞争优势。例如外部良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条件,内部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企业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方面的劣势。第四,各个文化园区建设应发挥投资、管理等协同效应。
公司战略决定了资源分配和发展方向,每一个成员企业都应分别研究“公司应该做什么业务”以及“怎样管理这些业务”的问题。由于文化投资企业属于新企业,必然采取成长型战略,以发展壮大为基本导向,致力于使在经营规模、资产、利润或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增长。密集型成长战略成为首选,充分利用现有产品的潜力,强化现有产品的竞争地位,加强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在一体化方面,比如影视和院线、演出和剧院、影视和版权交易整合。
经营战略方面关注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职能战略以营销和研发为首要战略。
财务战略的目标是通过资本的配置与使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扩张性财务战略以实现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张为目的的。在这种财务战略下公司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现金流出量不断增多,资产报酬率下降,债务负担增加。新的产品或市场发展空间,可能会给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现金净流量,但是一旦投资失误,公司财务状况可能恶化,甚至导致公司破产。所以要适时转变为稳健性财务战略,以实现公司财务业绩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平稳扩张为首选目标。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和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注意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搭配。投资战略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投资节奏,尤其是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投资组合规划。组合投资是企业降低风险、科学投资的最佳选择,一般是将多种产品分布在企业发展时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组合。融资战略要做到低成本、规模合理、结构优化、时机最佳、风险可控,基于投资战略做融资战略选择,考虑成长需要采取保守或积极策略。文化企业融资特点的是轻资产,抵押物不足,流动资金贷款较多,带来的担保风险大。融资方式上可选择销售其部分有价值的资产进行融资或者金融租赁等。
(二)搭建预算运行闭环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
企业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起完善的预算、考核、薪酬为一体的闭环管理平台,真正将全面预算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并可将PDCA循环应用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年度业务计划编制年度预算,全员参与编制,避免财务部门唱独角戏。预算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保证预算的刚性,解决好预算松弛问题。改善经营决策,条件变化时预算调整迅速跟上,形成连贯动作,做到计划和预算的无缝链接。
(三)强化服务性财务,实现效率与监控并重
服务和管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企业应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非常重视服务,一线部门服务于客户的,支持部门服务于一线部门,集团服务于各分支机构,种种现金的服务理念贯穿整个华为公司。“服务型财务”是从管理模式上一种用“服务”融合“管理”的管理思路,确立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型理念、方法和机制,从而更好的履行企业财务服务和财务管控职能,实现效率和监控并重。服务型财务应坚持两个抓手:一是服务型财务的规范化。二是服务型财务的职业化。
三、综合性文化投资企业初创阶段财务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工作
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编制财务规划;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资金收支管理,建立集团资金池;做好会计核算;强化预算管控,为战略实施服务;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
(二)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开发财务人力资源
(1)设立先进财务人员奖项,以公正公平公开方式评选优秀,每年召开表彰会,激励财务人员。
(2)让各级财务负责人进入企业领导班子,参加企业重要议事会议,参与决策。
(3)打通财务人员的的晋升途径,有管理能力的可走行政序列,走上领导岗位,学习能力强的可走职业化道路,考取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可以争取专业技术职务,按照能力水平评定高级经理序列。
(4)定期召开经营活动分析会、预算会议和财务工作会议,加强业务沟通。
参考文献:
[1]华侨城集团公司.用智慧和汗水开创财务管理新局面――华侨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团队建设纪实[J].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第11期。
[2]孔艳.发挥财务管理的能动作用, 确保文化产业的先行地位[N].剧影月报,2009年第4期。
旧制度中资产的期末计价均按实际成本,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可以提取投资风险准备。而新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旧制度中规定,保险公司如有经国务院特批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以前投出的目前尚未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增设“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但对于具体的账务处理没有做出规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而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放宽,保险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乃至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都将成为其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链接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新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入帐价值、成本法和权益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当然这是针对所有的金融企业)。
(三)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
新旧制度对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规定相同,而对于另外几种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
1.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帐价值。”
2.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评估确认的原价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帐价值。”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帐价值。如果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帐价值。”
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新制度规定“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本论文由整理提供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6.盘盈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而新制度根据其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活跃市场采取与捐赠固定资产类似的原则确定入账价值。
7.新制度还规定:“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金融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这在旧制度中均未说明。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旧制度规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不超过受益年限的期限摊销。”而新制度规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其他情况新旧制度的规定一致。
(五)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在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变化:
1.旧制度规定,长期待摊费用是摊销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摊销费用。新制度对于长期待摊费用规定的概念一样,但范围有所缩小,主要是不再包括开办费(在开始经营的当月直接计入损益)以及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发生时直接计入损益),并且明确指出:“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2.旧制度规定:“开办费应当从公司开始经营的当月起,按不超过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开办费不大的,也可在开始经营的当月一次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应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而新制度规定:“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对于旧制度规定的开办费,新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金融企业开始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经营当月的损益。”此项规定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3.新制度增加了如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金额较大,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4.新制度规定,如果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六)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做了详细规定,与旧制度相比,有以下变化:
1.旧制度规定,长期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借款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除上述情况之外的,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制度规定,除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外,其他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新制度规定,在以下3个条件同时具备时,金融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旧制度对此没有规定。
3.新制度还对资本化率、以非借款方式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购建某项固定资产、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各部分分别完工、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以及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情况做了详细说明,这些在旧制度中均无规定。
(七)短期投资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规定,短期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利息”的除外。而旧制度中规定,除已计入“应收利息”科目的以外,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一般应于收到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八)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下会计处理有很大区别,所确定的各期所得税费用也不同。旧制度规定,保险公司应当采用应付税款法计算缴纳所得税。而新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如果保险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那么,就需要增加“递延税款”科目。
(九)外币业务核算
新制度对外币业务核算的主要变化有:
1.旧制度中规定,采用外汇分账制的公司,应设置“货币兑换”科目,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及有关外币账户的联系均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新制度中规定:“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金融企业,应按业务发生时的各种原币填制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金融企业发生结售汇、外币买卖以及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及账务间的联系均通过‘外币买卖’科目,并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记账。‘外币买卖’科目应采用多栏式账簿,同时记录外币金额、汇率等。”
2.旧制度规定,对于采用外汇统账制的公司,月份终了,其按照月末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计入该项在建固定资产成本;除上述情况外,均计入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期损益。新制度则规定:“采用外币统账制核算的金融企业,应分别记账本位币和各种外币进行明细核算。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期末时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进行处理。”
3.新制度对外币报表折算作了规定,要求金融企业应将以原币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折算为人民币。具体折算方法如下:资产负债表,除权益类项目外,其他项目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人民币;权益类项目按照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汇率之间形成的差额,作为外币折算差额单列项目反映。利润表,按期末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而旧制度中对此没有做出规定。
(十)增加了会计调整
新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做了详细规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或未来适用法。会计估计变更时,不需要计算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但应当对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估计进行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做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相关附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作相应的调整。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内容、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做出估计,应当说明其原因。旧制度对此均未涉及。
(十一)增加了或有事项的处理
新制度对或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指出金融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当说明理由),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旧制度对此未涉及。
(十二)增加了对会计报表附注的规范
旧制度规定,公司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没有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规范。而新制度规定:“金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不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金融企业除外)。”
【关键词】 偿债能力; 差异原因; 利益主体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有关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论文很多,但是从这些有关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①希望通过自己设置的一些指标或者改进现有指标来准确地分析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实际上,要准确地分析出某企业的偿债能力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预测未来某一时期企业是否有偿债能力,既然是预测,那么得出的结论肯定就有偏差。而对于这个偏差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只有研究清楚这个偏差的形成原因,才能有助于对某企业偿债能力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②所有的论文实际上都没有从分析主体出发,都只是比较笼统地构建一些指标或者是对某些指标进行改进,而实际上,由于他们关注每一个分析主体的目的不同,能够收集到的资料不同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统一的指标肯定无法满足每一个分析主体需要。因此,笔者将从偿债能力差异原因入手,全面深入分析。
二、偿债能力差异原因分析
偿债能力差异原因分析是指分析预测出来的某一时点企业的偿债能力与到某一时点上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这个分析的目的是通过长期对某一企业偿债能力进行预测分析的结论和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企业偿债能力的结果相比较,去发现形成目前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而在以后的预测中考虑这些因素,从而使预测出来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在多数情况下,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关键在于分析产生这个差异的原因,这个原因关系到我们评价的态度。产生差异的原因无非有三种:①现有的会计信息不准确;②使用的预测方法不准确;③对未来经济宏观环境把握的不确定。在以上三种原因中,第二种原因是可以改进的,第三个原因是我们不能准确把握的,关键在于第一个原因的解释。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在北京大学吴联生教授的“关于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理论中有详细的阐述,那么要分析出到底是哪一个原因导致现有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原因?或是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原因?还是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原因?那么在这三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中,第一个和第三个原因是不能左右的,因此这里重点应该关注第二个原因。由此,在分析某企业偿债能力的偏差时,只需要分析这个差异是否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①如果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则需要重点关注,需要重新审视这个企业的信誉度以及他真正的实力和偿债能力,在设计分析指标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②如果是其他的原因形成的,则可以平常心,只需要简单地减去一个平均的差异即可。由于这个差异分析是一个长时期的分析,因此,在这里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平均偏差的方法来调整预算的偿债能力和实际的偿债能力。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第一种情况:调整数=max(偏差0-t)
实际的企业偿债能力=预算的偿债能力±调整数
第二种情况:调整数=1/n(∑t0偏差)
实际的企业偿债能力=预算的偿债能力±调整数
从上面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对待两种情况的态度,第一种情况,要保持谨慎的态度;第二种情况,则比较轻松的态度。
三、利益相关者分析偿债能力关注的问题
在设计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的时候,必须注意三个问题:①到底是哪类利益主体去分析;②在做分析时所基于的会计信息;③各自应该保持的态度,这样建立起来的指标才会符合各利益主体的需要。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肯定会和很多公司、客户发生商业上的往来,因此,要分清楚某一个企业到底有多少利益相关者,实际上比较复杂。为了使问题简单化,这里把利益主体分为三类:债权人、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
债权人很少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也很少能够参与企业净利润的分享,因此,债权人的要求比较简单,他们只希望到期能够收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就可以。债权人按照时间分为两类:长期债权人、短期债权人。这两种债权人在分析偿债能力时,关心和考虑的问题是有所区别的:①短期债权人由于自己的债权在短时间内就会到期,一般来说,短期负债主要是用来周转而已,风险比较小,短期债权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在短期内是否能筹集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自己的本金和利息,因此,短期债权人不太会关心债务人企业的获利能力,重点关注企业资产的流动性。②长期债权人由于自己的债权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到期,风险比较大,一般来说,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本质上是看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获利能力,因此,长期债权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在自己债权到期的这段时间里是否有足够的获利能力。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应该以这个长期债权的使用方向为基础,比如,长期债权有可能用在偿还其他企业的债务上,也可能用在购买长期资产上,也可能是用在对外的长期投资上,等等。由于债权被企业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要求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因此,长期债权人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债务的投资方向。另外,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债权人,他们在做偿债能力分析时基于的会计信息多数只是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应该利用在本文第二部分分析出来的结论,来估计债权人应该持有的态度。
投资者通常是指企业的股东或者企业的出资人,他们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因此,他们在评价某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时候,会非常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而获利的条件是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再根据资本的本质,资本都至少需要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他们关心的重点在于预计的利润率是否大于(资金成本率+社会平均利润率)。另外,投资者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可以获得的资料要多于债权人,比如,他们可以要求企业随时提供有关企业的有关财务信息。
经营管理者考虑的问题则是比较综合的,他们既需要考虑企业的获利能力,也需要考虑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在我国,经营管理者是不太会关注企业的资金成本的,因此,他们要求的获利能力肯定是低于投资者的要求的。另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内部资料,他们能够获得的信息是最多的。但是由于财务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他们基本上不会真实地对外公布自己企业的偿债能力。只有当企业经营良好的时候,或许会真实地对外公布。但是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好的时候,则不会,甚至会对外公布假的信息。
虽然三种利益主体在分析偿债能力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是对待风险的态度无非就是两种:保守和激进。因此,在后面根据利益主体设计分析指标的时候,分为两个层次:保守和激进。
四、各利益主体的偿债能力的计算公式
表面上,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当我们仔细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实际上只要解决两个问题:①企业到期的负债到底是多少?②债务到期时,企业有多少可以用来偿债的资金?
由此得出企业某一时刻的偿债能力评价的基本公式:
企业偿债能力t=债务到期时企业拥有的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t-到期的债务t
如果债务到期时,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则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相反,则说明企业没有偿债能力。而在这两个根本问题中,实际上第一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负债的到期日是确定的,到期负债的金额也是确定的,所以要解决企业的偿债能力问题,重点就落在了第二个问题上,即:债务到期时,企业有多少可以用来偿债的资金?
在前面已经讲过,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分析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他们由于拥有的会计信息和关注的对象以及各自对待风险的态度的不一致,而不适合用一个统一的指标去分析,因此,在设计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的时候,依据上面所提到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采取分主体、分层次的方法去设计,尽量切合实际地适合每一个利益主体的要求。
(1)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思考
由于企业的债权人分为两种:短期债权人和长期债权人,他们各自关心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计指标的时候,也分开来设计。
①短期债权人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计算的思考
由于债务到期时企业拥有的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实际上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到期的债务是一个时点的数据,而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却可以一段时间的积累,是一个时期的数据。因此,公式可以变成:
企业偿债能力t=∑t0流动资金-到期的债务t+调整数
(t代表从现在算起债务到期的时间)
这是一个比较激进的公式,企业的流动资金不可能全部都用来偿还债务,否则会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比较保守的计算公式:
企业偿债能力t=∑t0流动资金-到期的短期债务t-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t+1+调整数
在上面的公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t0流动资金”的计算,在这里,由于现在的流动资金有些是不能全部在债务到期的时候全部可以周转为现金的,因此我们只要根据以往的经验计算出每项流动资金的平均转换率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t0流动资金”,因此公式可以转化为:
企业偿债能力t=∑t0流动资产科目金额*各自平均转化率-到期的短期债务t-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t+1+调整数
(各自平均转化率指转换为现金的比率)
②长期债权人偿债能力计算的思考
由于长期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他们资金的使用用途和资金的获利能力,因此偿债能力计算也主要考虑这两个问题,同样在分析的时候也分为两种情况:
乐观态度的情况:
企业偿债能力t=∑t0长期债务投资的各项目金额*(1+项目利润率)n-到期的长期债务t+调整数
(t代表从现在算起债务到期的时间,n代表在这段时间里各投资项目周转的次数,利润率是指投资项目的利润率)
谨慎态度的情况:
企业偿债能力t=∑t0长期债务投资的各项目金额*(1+项目利润率)n*各自平均转化率-到期的长期债务t-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长期资金t+1+调整数
(t>1,n代表在这段时间里各投资项目周转的次数)
(2)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思考
实际上,投资者和债权人在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时候,和债权人考虑的问题是差不多的:投资者希望自己投资的资本到时候能够收回并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债权人希望到时候能够收回本金和利息而已。那么投资者实际上也可以从时间上分为短期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
①短期投资者对偿债能力分析的思考
短期投资者获利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资本市场买卖价格之差来获得的,因此,他们不太在意企业在短期当中的获利能力,比较关注的是市场的行情,也就是别的人对这个企业的认可程度。因此,短期的投资者很少会去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②长期投资者对偿债能力分析的思考
长期投资者与短期投资者不同,他们会非常关心这个企业的成长能力,因为他们主要的收益来自于这个企业的未来的收益能力。因此他们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时候,会比较实际获得收益率是否大于预期的收益率。如果实际收益率大于预期的收益率,则说明企业没有偿债的问题,小于,则相反。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思考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要多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他分析出来的结论会更加准确,因此不需要进行调整。经营管理者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时候,经常会预计资金的利润率,因此,对于项目利润率的预期的准确定将会严重地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分企业偿债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①比较乐观的公式
企业偿债能力t=∑t0债务所筹集的资金*(1+预计项目利润率)n-到期的债务t
②比较保守的公式
企业偿债能力t=∑t0债务所筹集的资金*(1+预计项目利润率)n*各自平均转化率-到期的债务t-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t+1
而对于分析目前自己企业的偿债能力,则比较简单,只需要看自己现金流量表上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即可,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则只需要看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是否大于0即可:大于0,则说明没有偿债问题,小于0,则说明存在偿债问题。
五、结论
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的利用一些指标去分析,而是应该从偿债能力的本质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分析偿债能力的本质为基础,以利益主体(债权人、投资人、企业经营管理者)为着眼点,在各自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目的、各自能够收集到的财务资料和数据以及他们对待风险的态度的基础上结合偏差分析,进而分层次的构建适合各个分析主体的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摘要:以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房价走势及目前市场状况为研究背景,讨论了近些年国家为抑制房价出台的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总结了调控失衡的原因,给出了四项建议措施,对实际的房价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投资;失衡;
(1)研究背景。
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取消了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住房改革拉开大幕。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蓝皮书》报告,1998年至2003年我国商品房的价格增加了343元/平方米,2004年后,全面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后,到2005年房价比2003年涨了740元/平方米,进入2006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政策。到2007年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房价走势表现为一种非理性上涨。
(2)相关理论。
同其它商品一样房产具有价格,适应供求决定论、价值决定论、效用决定论和收益决定论四种理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房价的形成。而我国的房价主要受到土地供应、房屋需求、利率、租金、城市化进程、拆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分析房产政策失衡原因。
(3)政策失衡分析。
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各地房价连续攀升,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调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本比例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和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土地投放数量,进而影响调控房产数量和房产预期价格;征收住房交易税和住房增值税,间接影响购房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但这些政策在实际实施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原因如下:
1供给数量的影响
由于土地供应数量受到严格控制,所以房产市场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信号自动调节数量。土地是稀缺且不可再生资源,加上严格保护耕地,使产品市场化与要素非市场化之间的严重不对称。房产放开而土地不放开,是导致目前我国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国家为控制房产的过热现象,先后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这些政策在规范房产市场的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房产的供给,无疑会导致房产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提高准入门槛,淘汰了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形成“寡头垄断”的现象,通过各种人为手段造成房源紧张,哄抬价格。
2供给结构的影响
由于土地成本的增加,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纷纷把资金投入了建设高档住宅,导致房产供给结构不合理,大量住宅闲置,房屋供应紧张的局面。
为优化供给结构,国家实行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初步建立了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然而随着经济适用房的推出,一些政策弊端显露出来。
经济适用房只适用于低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中大部分为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却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这样导致了经济适用房不能面向真正需要的人,不能达到缓解住房压力的目的。经济适用房是国家对开发商进行补贴,由开发商按政府指导价格销售给低收入群体,间接使低收入者受益,但是这种政策手段的干预,缺乏监控机制,很难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完成。
3房产的需求
由于房价连续攀升,带动了房产市场的投资过热,具有强劲的需求,导致价格一路上涨,严重偏离房产的实际价值。
为抑制短期投资炒房,国家采取了抑制需求的政策。央行两次加息。但最终结果对短期投资炒房影响甚微,反而抑制了个人住房和长期投资购房的热度,导致市场购买力下降。而房产长期投资者,追求的是租金收益,加息提高了购房成本,加上租赁市场的不景气,租金收益的下降,使许多房产长期投资者失去信心。对于短期投资者,决定房产市场上投机需求的主要因素在于成本收入比,利率上升幅度低于收益率,并且投机者往往将增加的利息成本转移至下家,造成房价的进一步上升。
控制房价措施建议:
措施一:改变土地供给方式,增加土地供给。
将土地供给和开发商相脱离,土地由政府按区域评估划价,出售给房产最终用户,开发商只负责土地上的建安及销售,增加透明度,可以有力削弱开发商囤积土地、炒买妙卖。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土地供应总量。土地供应过量,宏观经济疲软时,减少土地供应总量,土地供不应求,宏观经济坚挺时,增加土地供应总量。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以计划弥补市场不足,实现土地市场供求平衡,科学规划房产用地布局和比例。
措施二:取消经济实用房,调整供应结构。
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种倾向性的政策,具有很大的腐败诱惑性,带来一系列的腐败问题,国有补贴流失,不能使真正需要的人收益,应从供应结构上进行调整,减少高档住宅开发,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低收入群体可以根据措施一,划分特定区域免除土地费,建设廉价房,由开发商出售给低收入者,减少了监督成本。
措施三:采用多种经济手段调节。
银行利率的调整对稳定房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不能单单依靠调整利息的经济手段来控制房价,应采取多种措施,特别是税收调节,对房产投机者制定更为细致的税收政策,提高房产投机成本,减少投机性需求。
措施四:改变消费观念,发展租赁市场。
发展和完善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梯级消费观念,不仅减轻低收入家庭消费压力,而且解决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和高空置率的矛盾。
【关键词】羊群行为;演化;间隔效应
1.引言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有意识模仿他人行为而忽视自身私人信息放弃独立决策的行为,其高度传染性是市场泡沫和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此,其形成机理及相关实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般认为,羊群行为的产生源于:
(1)不全信息。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基于社会选择的每个人都会关注其它人的决策,信息越不完全和不对称,该倾向愈明显,处于信息劣势(或自认为处于信息劣势)的行为主体具有强烈忽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动机。
(2)委托的声誉和薪酬结构。当基金经理的声誉和薪酬取决于与其它人业绩的相对优劣时,他就有模仿其它人的行为的动机。
关于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股价的分散度为指标检验整个市场的羊群行为;二是以决策的聚合程度检验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国内的相关研究以实证检验为主,绝大部分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及机构投资者存在着羊群行为。
然而,下面两个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作为一个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中国股市的羊群行为的演化状况如何?
其次,不同抽样间隔下,市场的羊群行为是否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2.研究设计
2.1 数据
选择中国股市199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之间所有上市公司的日收益序列样本。
由于股票数据不连续,本文舍去数据缺失超过2.5%的样本,由此得到上海股市171只股票、深圳股市111只股票。
2.2 方法
个股收益率横截面标准偏离度CSSD和个股收益率相对于市场收益率横截面绝对偏离度CSAD是检验市场中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的两种经典方法。考虑到现实股票收益率厚尾分布的特征对CSSD方法准确性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采用CSAD作为实证分析的方法,即,在如下方程中:
检验是否显著为负,若是,则说明市场中存在着羊群行为,其绝对值越大,说明羊群效应越强。上式中,为时刻个股收益率相对于市场收益率横截面绝对偏离度;为时刻市场收益率。
3.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的演化研究
中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因此,对其羊群行为的演化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国股市建设和市场理性的演化进程。
本文选择有重叠时间窗口采样方式:每4年为一个时间样本窗口,每次移动1年,依此类推,共形成9个样本。表1为相应的基于CSAD分析结果。
表1显示,1997-2003年间的羊群效应较强,随后,羊群效应呈不断减弱之势,2003-2007期间甚至都没有检测到羊群效应的存在,这充分说明,我国股市的整体理性程度在不断提升之中。
4.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的间隔效应
市场中存在着不同投资期限水平的投资者,他们基于不同的信息集进行决策,资产的市场价格是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结果,因此,不同抽样间隔下市场价格反映了不同投资期限水平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股市羊群行为的特征,本文将对羊群行为的间隔效应进行研究,即,分析不同抽样间隔下市场的羊群行为。考虑到样本时间跨度较短,仅比较日抽样间隔和周抽样间隔下羊群行为的差异。表2为沪深两市日、周样本的羊群行为检验结果。
表2的结果显示,在以日为抽样间隔的样本中,存在着显著地羊群行为,而在以周为抽样间隔的样本中,没有发现羊群行为的存在。
日、周抽样间隔下羊群行为的显著差异表明,中长期投资交易行为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中国股市羊群行为极可能是短期交易行为的结果。为此,我们进一步考察了深沪两市日、周样本的短期相关性特征。表3为沪深指数日、周抽样的自回归系数。
从表12可以看出,沪市日抽样样本的短期相关性明显高于周抽样样本的短期相关性,深圳股市周样本甚至不存在短期相关性);同时,两市日样本的自回归系数大多为正,隐含着较强的导致羊群效应的正反馈交易特征。
5.结论分析与政策启示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存在羊群行为,但总体上呈不断递减之势,这首先源于股市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各种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推出使得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所降低;其次,投资者的理性程度逐渐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更是大幅提升了市场整体理性程度。
羊群行为的间隔效应研究结果则表明,我国股市的羊群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特征。这是因为我国股市仍然存在大量具有短期投资行为的个人投资者,其理性程度不高,而且在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因此,很容易造成羊群行为;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异化较严重,热衷于短期交易,而所谓的机构排名又强化了基金操作的羊群行为,这些行为的示范效应也会进一步加剧个体投资者短期交易行为的羊群特征。
要降低市场的羊群行为,必须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股市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继续培育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主导市场的理性力量,但同时也要建立合适的约束机制,防止其投资行为异化;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规范上市公司,在扩大市场容量的同时,更应关注上市公司的质量,使投资者真正觉得长期投资更为有利,以消除短期投资的非理性羊群行为。
参考文献
[1]BanerjeeA.,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3):797-818.
[2]Welch,I.,Sequential Sales,Learning and Cascades[J].Journal of Finance,1992,47(2):695-732.
[3]Avery,C & P.Zemsky,Multidimensional Uncertainty and Herd Behavior in Financial Mark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724-748.
[4]Prendergast C,Stole L.,Impetuous Youngsters and Jaded Old Timers:An Analysis of Behavioral Decision-making Rul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6):1105-1134.
[5]Graham John R,Herding among investment newsletter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237-269.
[6]Chang E,Cheng J,Khorana A.An examination of herd behavior in equity market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0,20(8):1651-1679.
[7]宋军,吴冲锋.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1,11:
21-27.
[8]孙培源,施东晖.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64-70.
[9]贲立欣,金秀,冯英洁.我国上海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18(2):10-14.
[10]吴福龙,曾勇,唐小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进一步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4):6-11.
[11]伍旭川,何鹏.中国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分析[J].金融研究,2005,5:60-6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07C776)。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现金流量表快速编制
论文摘要:现金流量表是三大基本财务报告之一,对于企业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现金流量表快速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一般指一月,一季,一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政报告。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经营的扩展与复杂化,对财务资讯的需求日见增长,报道企业资金动向的现金流量表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将之列为必备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的报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既要掌握该表的结构及特点,分析其内部构成,又要结合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总账和明细账等相关数据编制。
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股本,应付债券)(期末数-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期末数-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期初数-期末数)(不包括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长期借款,在建工程,应付债券)利息支出-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果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来源于/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期初数)(不包括利息)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期初数))(不包括投资收益或损失)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等。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3、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期末数-期初数)
4、无形资产摊销=累计摊销(期末数-期初数)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数
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数-应收补贴款期末数)+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应等于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税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管理费用中统筹保险+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企业发生的除与筹资或投资活动有关现金以外的现金支出。
论文摘要:现金流量表是三大基本财务报告之一,对于企业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现金流量表快速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一般指一月,一季,一年) 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政报告。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经营的扩展与复杂化, 对财务资讯的需求日见增长,报道企业资金动向的现金流量表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将之列为必备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的报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既要掌握该表的结构及特点,分析其内部构成,又要结合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总账和明细账等相关数据编制。
一、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股本,应付债券)(期末数-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期末数-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期初数-期末数)(不包括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长期借款,在建工程,应付债券)利息支出-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果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期初数)(不包括利息)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期初数))(不包括投资收益或损失)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等。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3、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期末数-期初数)
4、无形资产摊销=累计摊销(期末数-期初数)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数
2、 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数-应收补贴款期末数)+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应等于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税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管理费用中统筹保险+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企业发生的除与筹资或投资活动有关现金以外的现金支出。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进程;治理
一、引言
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降低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伴随着经济的进步,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999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并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财务报表中对资产的计量更真实的反映出企业中资产的价值,这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决策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信息。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不过十余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很不完善。从目前我国资产减值的计提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达到还资产一个“真面目”的目的,甚至有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将资产减值的计提作为操纵企业利润的“利器”。这说明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同时也表明企业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对资产减值处理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要使资产减值会计真正发挥其规范资产会计处理的作用,还需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长足努力。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首先回顾历史,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指出会计理论和实务应随经济现象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然后,针对目前资产减值会计中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治理的方案。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萌芽
1990年代前,我国企业对于存货、固定资产等生产物资是通过政府来进行统一的调度,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物价,企业外部也不存在对资产进行评价的活跃市场,因而,企业生产性物资的价值变动也无从得知。在那种经济体制下,企业更类似于国家的下属工厂,无需考虑货款的可收性以及资产价值的波动,反映在会计上就是,对于应收账款产生的坏账损失只允许采取直接转销法;不存在存货跌价损失、投资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等。
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改变了以往一手包办企业的经营方式,而是逐步把企业推向市场,让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济体制的变革引起了企业经营模式全方位的变化: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额而纷纷采用商业信用、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的生产的具体决策由企业自行做主等等。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政府对其价格管制放松、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原本平静稳定的市场变得不可捉摸――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的贬值越来越成为一种正常的商业现象。此时,如果对这种潜在的减值不进行确认,就会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1993年,会计变革正是适应了经济体制与企业经营形式的变化,要求对应收账款、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形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雏形。首先,对应收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损失可以采用直接转销法,也可采与备抵法,对坏账的提取比率分行业进行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不超过3%,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为20l0,农业、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1%,其他为0.3%-0.5%。同时考虑到不同企业面临的不同情况,企业可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信用情况等来确定计提坏账的比例。其次,对于存货,则区分为商品流通企业和非商品流通企业,规定:非商品流通企业,应定期清查盘点,及时处理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毁损需要报废的存货: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应按期末库存商品的3%-5%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其存货期末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背离较大,经主管财政机关或中央企业主管部门核准后,可以调整存货的账面价值。最后,对于投资项目的减值准备,由于当时上交所、深交所刚成立不久,上市公司数目比较少,所以企业的投资集中于价值比较稳定的、减值可能性比较小的国家债券,因此行业会计制度对投资价值按照其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而未对投资的减值处理进行规范。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初步发展
证券市场发展的日渐成熟与1998年国家出台的国有股减持政策,将企业进一步地推向市场。为防范投资风险,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试行)》及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相继出台,对境内外企业在四项减值准备计提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度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四项资产的减值进行了规范。规定:公司对于应收账款,应与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情况进行评价,并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并按成本也可变现净值孰低对企业的存货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计价;对长期投资,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来处理。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分行业会计制度造成的信息不可比、缺乏统一规范的矛盾日益突显。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在原有四项减值规范地基础上,又对其他四项资产提出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从而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八项资产。在制度中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四项资产按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有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标准模糊,可操作性差
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执行时,对其确认和计量的标准难以准确把握,会计一人员需要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职业判断,很显然,这就使企图进行利润操纵的企业有了可乘之机。例如,企业在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时,必须取得一些数据:短期投资市价、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建工程的可收回金额、委托贷款的可收回金额等。而其中的“市价”、“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卜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变化莫测,要想准确的确定“市价”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变现净值”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估计销售费用后的价值。其中的儿个估计数据难免存在主观臆断。“可收回金额”是销售净价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中的较高者。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时期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由于其未来可收回金额及项目的未来经营情况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未来时期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则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清晰,对于会计人员而言,操作性较差,在此情况下,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不确定因素,通过多提或少提“准备”来调节收益。
2.资产减值政策的可选择性仍然较强,给利润操纵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可以由企业自行确定。可以分别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三种不同的方法,而且提取比例也由企业自行确定。这样做本来是使企业更加稳健的确认收益和计量资产,但有时这种机动性会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契机,企业就可以根据“需要”而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另外,在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时,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熟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或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由于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计提跌价准备会抵消掉部分跌价损失,因此按单项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最为稳健,利润最为保守,究竟选用哪一种方法,有时企业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取舍。
3.资产减值政策使得会计人员可以滥用会计职业判断
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的估计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这个估计范围有较大的浮动空间,如对于2-3年的应收账款,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计提比例,人为选择的空间很大。企业管理当局在计提多少准备的问题上是最了解情况的,他们最有发言权,由他们确定的比例按道理来讲是最合理的,别人(包括注册会计师)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理由加以干涉,但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高估或低估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做的更加巧妙。
4.资产减值政策使得利润操纵更趋隐蔽
追溯调整法使企业利润操纵更趋隐蔽。追溯调整法是为了防止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变更所要采取的方法,这样对利润的影响将分布在包括本年在内的各个会计年度。在追溯调整法的背景下,有一些企业就有可能利用这个合法的方法有意识的把利润在各个年度之间进行“按需分配”,来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当期应“原渠道冲回”,这本来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应收款项坏账准备人为操纵利润。但是由于稳健原则本身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本期利润稳健了,后期利润却不一定稳健。例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成本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
从而使利润反弹。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不失为一种操纵利润的“好方法”。因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冲销,然后,到次年就可以“轻装前进”,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利润操纵行为只需要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做过低估计,而不用在次年大量冲回跌价准备就可以实现,所以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计算所得税时引发的问题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冲减企业的“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支出”。虽然计入的会计利率不同,但却都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但按国税发:[000]84号文件制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6条和第46条规定,除按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余额的5%。以内提取的坏账准备可以税前扣除外,超过标准提取的坏账准备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由于上述规定,企业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纳税调整工作,这种做法虽然也是国际惯例,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论企业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是“永久性差异”还是“时间性差异”,我国的税法只重视和认定“永久性差异”而不愿承认“时间性差异”,这样就会加重企业的税负,增大企业的现金流出。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引发的审计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加大了审计的固有风险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涉及大部分资产项目,如应收款项、存货、长短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及其明细种类繁多,金额巨大;(2)确定每一项资产项目账户金额(可收回金额)时,需要大量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序;(3)由于资产减值计算复杂,即使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也容易被错记、漏记。以上这些都易使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中出错的概率增大,因此,其审计的固有风险也相应较大。
2.管理当局易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蓄意舞弊
从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的性质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追溯调整和核销一方面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影响损益表。另外,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根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其计提、转回金额易随管理当局的意图变动,这为管理当局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这种情况下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蓄意安排,往往是经过镇密策划和多方掩饰的,很难通过预测计算得知,或常规检查所能发现,这样所导致的资产减值准备审计风险具有潜隐性。
四、治理的方案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资产减值会计是适应经济的发展,利益相关者对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要求应运而生,在解决一些历史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会计理论,提出以下治理方案。
(一)加强确认与计量的规范
1.强化统一性和明晰性
对于准则的制定者来说,制定比较合理、规范、严格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时,应当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明确地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方法和提取转回时间,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通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客观性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高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和同一企业不同时点的一贯性,降低企业管理层在资产减值空间上和时间分布上的操纵性。
为了减少计提政策差异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应针对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做出参考性的标准及限制条件,比如在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上,可以设置以下标准:当年发生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按其余额的2%-5%计提;逾期一年以内按其余额的5%计提;逾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逾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对于逾期3年以上或有确凿证据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可全额提取坏账准备等。然后再对客户的各种财务比率和信用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即用财务管理中的信用评分法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权数。最后把确定的权数与上述的账龄计提比例相乘,以最终决定坏账计提比例。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坏账准备计提的随意性。
此外,在减值准备的确认时点、减值迹象判断标准,减值准备转回的时点和标准,销售净价的计量、现金流量、折现率的估计等问题上,应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做出具体的细化的规范,而不是笼统的概述。
2.注重与实际结合
制度规定长期资产应按单个项目进行减值测试。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的某项资产不可能脱离其他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而是一批资产共同发挥作用为企业带来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确定一个资产组合,综合测定其可收回金额。对于资产组合的减值测定,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现金产出单元”的概念,现金产出单元是单个资产的集合体。不同资产的集合体,在很多情况下具有不同的现金产出单元,应由权威机构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测定其减值情况。
对己确认的现金产出单元减值损失,按以下顺序分摊抵减现金产出单元中资产的账面价值:首先,抵减分摊到现金产出单元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其次,根据现金产出单元中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按比例抵减其他资产。分摊到现金产出单元中各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应作为单个资产的减值损失处理,在利润表上予以确认。但是调减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减至销售净价(如果可确定)、使用价值(如果可确定)和零三者之间的最高值。
3.改进会计科目的设置
关于各项准备的确认归属问题也有待改进,资产减值损失确认也具有一些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可靠性不高,而其它费用损失类科目则不然,它们是己发生的损失,其确认具有客观性因素,可靠性较高,不将二者加以区分,就会使得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和投资收益等费用损失类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较性,因此势必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常决策。因此,建议设立“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用以专门反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情况,这样将所有资产减值准备归到一个科目集中反映,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作为“资产减值损失”的二级科目。
4.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存在较多的主观判断因素,使得充分披露资产减值信息尤显重要,应加强对减值信息披露的规范。目前会计制度对披露要求过低,让人怀疑如此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大价值,而且公司也可以通过模糊的披露甚至不披露相关信息去遮掩操纵利润的目的。明确的信息披露要求比空泛的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要有意义的多。
资产减值的披露可分为一般披露和特殊披露两部分。一般披露是指目前在资产减值明细表中要求披露的内容,即各项资产的期初余额、本期减值增加额、本期减值转回额及期末余额。而特殊披露是指对报告企业的财务报表整体影响是重大的单个资产或资产组合确认或转回的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具体包括:导致资产减值的确认或转回的环境和事件:单个资产的性质及资产所属的报告分部;产组合的基本情况;资产类别或报告分部已确认或转回的减值的金额可收回金额是其销售净价还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盆销售净价的基础或估计所使用的折现率等。
另外,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和资产负债同时编报,这样,可使报表阅读者随时了解企业资产总额、减值情况及管理水平,且不影响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同时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后单列项目“资产减值损失”反映资产减值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二)建立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
健全、发展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是有效实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布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使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很差。而健全、有效的信息和价格市场是顺利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保障。因为,信息价格市场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企业可以得到有关资产价格的各种信息资料,使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目前除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及上市债券投资以及少数商品在市场上有价格信息外,绝大部分商品及股权难以确定其可收回金额。因此,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各种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有关部委及各省应完善各种价格信息及信息报价系统,定期正常地向社会全国或全省的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使各企业对资产减值的计价具有合理统一的依据。
所以,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市场价格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市场价格,为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奠定客观基础。
(三)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
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通过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风险,因此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利润操纵。
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如有必要应当利用专家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
参考文献
[1]周忠惠,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0(9):26-35.
[2]李增泉.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
7-52.
[3]赵连卿,孙毅.论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J].会计之友,2001(6):8-15.
[4]葛家封,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J].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陈宏珊.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学位论文,厦门大学会计学院,2002.
[6]孙晓梅,郭群.资产减值会计的基础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3(1):26-30.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 操控 企业利润 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逻辑起点
不同的会计目标定位决定着企业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供给方式,进而产生不一致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方式,并最终出现各种企业执行会计制度的变动性差异。因此,要研究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操控企业利润这一会计实务问题,需要以会计目标的设定及其相关理论作为研究起点。
传统会计强调企业资产计量尽可能客观、可靠、精确,资产计量属性偏重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企业投资主体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变化,传统单一的会计目标也沿着多元化发展,逐步走向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统一与融合。企业会计信息不仅仅要满足大股东对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所需的会计信息,更要满足普通投资者投资决策所需、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大众投资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决策有用观更加关注的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资产确认计量上,决策有用观不同于传统历史成本的多重计量。决策有用观念下的资产减值会计强调价值计量的重要性,试图用价值计量替代传统成本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依据实际发生情况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核心依据是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减值会计力图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基于此,我们认为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是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逻辑起点,该目标的理论追求是通过更加相关、可比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服务。
资产减值准备的法理依据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资产减值的渊源
谨慎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防止高估或虚增资产,要求会计信息生产者和供给者及时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谨慎性原则的前提是会计业务的不确定性,其本质是对不确定性的谨慎反应,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经营风险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大,谨慎性原则要求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能全面、真实反映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信息。基于这种诉求,资产减值会计逐步发展完善起来,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是以谨慎的态度估计可能产生损失,并将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排除在资产价值之外的会计处理过程。因而,会计谨慎性原则是资产减值资产发展的渊源,资产减值会计是谨慎原则运用的具体体现。
(二)资产学科概念转移―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传统会计理论认为资产计价目的是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为费用分配和损益计量奠定基础。体现的是一种以成本为中心的资产计价观,在这种计价观念下,资产负债表包含了许多只有账面价格而没有实际价值的项目,会计报表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其理论与概念基础与经济学上的理论与概念基础不断融合。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企业资产的本质内涵已经从会计学概念向经济学概念发生转移。会计理论的变革实质上是试图改变成本中心的会计理论,代之以价值中心的会计逻辑。因此,会计理论研究者源于经济学思维,将资产界定为未来经济的总流入量,这一定义体现出企业资产的未来获益性。当企业资产预期未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值时,计提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原则的,这也是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三)会计决策有用论―资产减值的理论支撑
会计决策有用论主张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基于决策有用观,我们可以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资产减值所遵循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将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为资产减值会计使得企业资产价值真正回归,会计实务中,当预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明显低于其历史成本时,要对其历史成本提供的资产信息进行修正,这种修正极大地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种修正也可以帮助决策者证实或更正前期决策时的预期结果。所以说,会计决策有用观是计提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四)会计制度―资产减值的操作指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规范和惯例的逐渐接轨,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资产减值会计也逐步得到重视。财政部2000年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准备由四项扩展至八项,初步建立了资产减值会计较为全面的系统规范。之后,财政部再次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更加突出对资产减值的重视与关注,才促使企业计提资产减值行为更加规范,最大程度挤压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控企业利润的空间,随着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意味着规范与指导资产减值操作的会计体系已经建立,企业资产价值能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可见资产减值会计制度修订过程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需求,更是防止企业随意调节利润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资产减值准备操控企业利润的方式
(一)利用坏账操纵利润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对坏账准备以“重大”为标准,企业坏账的计提方法由企业自行选择且提取比例也由企业自行估计,这种规范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使得企业坏账计提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为企业操控利润预留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公司利用流动资产的计提转回操纵利润的漏洞。当企业全额提取坏账准备时,审计人员也不能认定企业违反会计制度,使得明知企业在造假也无法予以纠正。对于往来款项较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计提多少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较大变化。利用坏账准备金做假账有两种目的,要么少计,要么多计。少计坏账准备金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业绩,提升企业股价;多计坏账准备金则降低企业当年利润,减少税费的上缴。
(二)利用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具体有三种方法:一是按投资总体计提 ,二是按投资类别计提,三是按单项投资计提,制度的这种规定在给企业提供更大选择空间的同时,也给企业利用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操作利润提供更多的空间范围。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过程中,职业判断主体差异也必然会影响会计结果。会计准则中大多数采用定性描述,隐含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主观差异性,使得企业操控利润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
新会计准则规定,可以按单项资产、资产类别或者综合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计提主要依据是存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进行。由于我国目前的高质量会计信息供给不足,各种存货的市场价格不完全透明,存货真实、合理的市场价格很难获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也难以凭客观的计量依据来确认,使得企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存在相对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企业可以依照自己的会计目标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从而计提巨额的存货跌价准备,降低企业当年的利润总额。反过来,企业可以依照自己的会计目标少提存货跌价准备,提高企业当年利润,以此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资产减值准备操控利润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会计职业判断并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也相对低下,因此,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以及指导的力度。此外,通过一系列规则提升会计人员工作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努力提升自身职业判断能力。
在提升会计人员自身职业判断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有效的资产减值准备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把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最大程度降低会计人员业务处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工作实务中,会计人员应按金额大小分列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依照设定好的权限等级对资产减值进行审核与批准,其数额越大,要求的权限越高。内部审计监督应贯穿减值准备计提、记录和信息披露的全过程。
(二)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激励企业管理层去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共目标,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本,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众多缺陷,企业管理层拥有极大的控制权,但监控其权力运作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公司管理层控制了会计信息系统,在操控利润的“戏剧”中唱了主角。从当前的公司激励机制来看,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衡量指标通常是公司的净利润,这将成为公司利用会计数据操控利润的保护盾牌,造成公司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和投机主义行为。因此,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客观评价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经营成就,使企业价值发展体现出管理者的利益和价值,实现管理层目标函数与公司目标函数的有机融合。公司治理结构的提高,将使得公司自觉依法运作,会计信息生产与供给也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发展信息与价格市场并改革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判断资产减值的信息来源于内部和外部。完善的信息市场包括公允价值以及市价,能确保资产减值准则的有效实施。然而当前我国信息以及价格市场既不健全也不透明,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时难以有客观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撑。所以,我们应不断完善公开信息的买卖市场,重点强化在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方面市场价格的评估,降低企业的主观判断,压缩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范围;借助市场力量规范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充分利用中介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所拥有的价格信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公布资产以及商品的最新价格,完善市场信息供给机制,让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上有据可依。
与此同时,不断深化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改革,当前企业业绩评价往往只是聚焦与净资产收益率评价指标,这导致了企业只注重结果,却忽略了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方法选择,致使公司存在操控利润的冲动与惯性。所以,建立和完善一套更加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减少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的诱因,发展会计信息与价格市场,改革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将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规范和惯例的逐渐接轨,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资产减值会计也逐步得到重视。本文探寻资产减值准备的法理依据,解析资产减值准备操控企业利润的方式,构建资产减值准备操控利润的防范对策。文章构建的中心议题是防范企业左右利润的内外机制调和。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着理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因此,研究和探讨资产减值准备操控企业利润的方式及防范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资产减值会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问题的存在是我们进行相关研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归纳经验、总结教训,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水平与质量。
1.高伟华.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方式及防范对策[J].当代经济,2010(1)
2.牛春娟.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张彦庆.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变革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关键词】跨期羊群行为;LSV模型;公募基金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开放式基金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从其投资行为上看,仍然不够规范和理性,很多研究表明其存在一定的羊群行为。但是目前关于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期内”的研究,对于基金“跨期”投资行为的研究并不全面。本文从“期内”和“跨期”两个视角研究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保护广大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跨期羊群行为的市场影响
基金机构投资者的跨期羊群行为给国内开放式基金市场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效益和负效应两方面,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此,本研究认为跨期羊群行为对市场的正效益作用高于负效应作用。以下是列出的两点跨期羊群行为对市场的正效益:
1.指引正确的投资方向
投资基金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收益,而跨期羊群行为的出现表明了基金的公认价值,有利于基金机构投资者获得有利的市场信息,从而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同时,基金市场的判断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对开放式基金市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抑制股票价格的波动,稳定基金市场
如果基金的投资策略是中长期的,那么跨期羊群行为的出现能够抑制股票价格的波动,稳定基金市场。基金机构投资者不会随着股票的波动而追涨杀跌,他们对投资基金的选择能够对缺乏经验的个体投资者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稳定了基金市场。
三、跨期羊群行为验证分析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和基金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数据量不足,市场的缺陷也较多,因此,应用LSV方法计算基金的羊群行为,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但仍然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数据。本文通过LSV统计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结论: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自2008-2011年间,无论是同一公司不同基金还是不同公司不同基金,其HM值均靠近0.1,即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且通过时间与股票交易量的相关系数的计算,得出结论:部分股票存在跨期性羊群行为。
四、跨期羊群行为的产生原因
我国开放式基金跨期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点。
1.外部原因
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投资环境恶劣。基金个体投资者通过四处收集相关信息的方式以获取更多有效的开放式公募基金信息,而且部分上市公司通过采取盲目圈钱等方式达到其盈利的目的导致其披露信息的不准确,却没有明文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又由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部分人已知的信息得到扩散,从而大多数基金机构投资者获得了似度很高的开放式公募基金的信息,继而在他们的投资行为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进一步造成了国内开放式基金跨期羊群行为的产生。
2.内部原因
人们都有从众心理,当大部分基金机构投资者选择相同基金时,少数持有不同意见的基金机构投资者则选择了保持沉默并追随大多数人。同时,基金机构投资者比较注重名誉和声望,同大多数基金机构投资者选择相同的基金风险较小,若是盈利则获得了散户投资者的信赖,声望会随之提高;若是投资失败,大多数基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同,则会归咎于系统信息的不完善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不会归咎到个人因素上去。因此,跨期羊群行为同期内羊群行为一样,普遍存在基金投资行为中。
五、对策建议
1.加大监管和信息披露力度
信息的可获得性与准确性,是开放式公募基金市场信息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投资市场处于初级阶段,一些信息的和传播不够及时,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的力度。基金机构投资者只有在获得准确而又及时的市场信息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拒绝参与羊群行为。
2.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通过研究发现,基金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相似度很高,而且资金只集中在少数股票的投资中,这不只表现为基金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存在跨期羊群行为,而且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偏低,基金机构投资者的选择范围较小。所以,应该严格检验新上市公司的质量,只有真正具有潜力的公司才能上市,并且加大监管已上市公司力度,提高市场中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使得基金市场中优质股票数量增加,从而扩大基金机构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减少羊群行为的发生。
3.完善基金评价体系
基金机构投资者出于对自己名誉和报酬的考虑,选择模范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时羊群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从根本上来讲是我国的基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仅仅靠简单的基金业绩或净值排名来衡量一名基金机构投资者的水平高低及所获得报酬的多少,而且考虑的多为短期业绩,基金机构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短期投资收益,从而放弃自己的投资理念。所以,我国应进一步发展基金评价体系,通过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综合业绩来衡量一名基金机构投资者的真实水平,促进基金机构投资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决策,从而降低羊群行为发生的概率。
致谢:本文从选题到最后定稿时近一年。在此期间,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玫老师在研究选题、思路及方法等方面给予了本文很多指导,对研究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更是给予了热情又细心的帮助,在此对李玫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苏艳丽,庄新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2]吕恩泉,刘江涛.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3]孙靖北.我国基金羊群行为对股价波动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6-01.
[4]伍旭川,何鹏.中国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分析[J].金融研究,2005(5).
[5]宋军,吴冲锋.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
[6]杨栋锐.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05-01.
[7]杜莉,王锋.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8]天天基金网及以上所研究基金公司的网站.
本课题为北京工业大学星火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XH-2012-11-01);星火基金《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跨期羊群行为研究》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李玫。
作者简介:
杜婷婷(1992—),女,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
陈媛媛(1992—),女,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
国内的期货市场在经过了近10年的规范、整顿,现已成为要素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改革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期货市场的功能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期货交易和期货市场的发展,给传统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内容,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说明期货会计理论与实践已取得了某些进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并谈些改进建议。
一、我国期货合约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缺乏统一规范,对浮动盈亏的处理不一致。有的经纪公司采用每天结算价结算交易盈亏,即坚持市价原则;而有的公司则尊重历史成本原则,按实际交易价格结算盈亏。对同一笔交易由于计量方式的不一致,使各公司产生结算差异。对于投资企业,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也不完善。按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企业的期货业务可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类,这两类业务在我国其他市场同时存在。两类业务会计处理的依据不同,其具体的账务处理有很大差别。但我国只对投机套利的账务处理进行了简单规范,不涉及套期保值业务。这样对两种交易类型划分不清,核算不完善,难以对期货业务加强管理,易出现风险和资产流失。
(二)我国不对开新仓的价值和对冲平仓的价值进行确认,致使会计核算不完整。期货合约被视为期货交易的对象,这使会计面临一些问题:是否要对期货合约专门核算与报告,也就是构成期货合约的商品、金融工具总额是否应被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如何反映。虽然大多数买入期货合约者有权获得一定金额的商品或金融工具,同时支付货款;卖出期货合约者有义务交付商品或金融工具,同时收取货款,但这些权利、义务只有将合约持有至交割日时才能履行,这种权利、义务通常不反映在报表中。而仅以保证金来反映期货交易的全过程,这样会形成期货交易额的高风险性与保证金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三)科目设置与报表揭示存在问题。
1.会员资格费。我国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科目反映会员资料费。我国期货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只有会员,才能取得交易席位,也才能进行期货业务,要成为交易所的会员,必须支付会员资格费。从会员的角度来看,支付会员资格费所享有的只是所有权和使用交易席位的权力,并有非会员单位进行期货交易的资格。从表面上看,期货会员资格费是期货交易所注册资本的份额,如同股份公司的股权投资,但会员资格费有别于一般长期股权投资。因为一般长期投资者享有收益分配权,同时也承担被投资企业的风险,会员资格费支付者没有利润分配权利,期货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利润并不进行分配。因此,把会员资格费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不合适。
2.席位占用费。为了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反映期货业务特点的信息,期货投资企业在报表中揭示席位占用费的有关信息,期货投资企业将“应收席位费”排列在流动资产中的“其他应收款”项目上。但是由于应收席位费的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期货投资企业将“应收席位费”排列在流动资产中的“其他应收款”项目上并不合适。
3.年会费。年会费是1年的费用,受益期是1年,对于支付方来说属于待摊费用。当会员期货投资企业和期货经纪公司支付年会费时,按照支付数额,分别记人“管理费用——期货年会费”科目借方和“营业费用——期货年会费”科目借方,这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从期货交易所角度来说,年会费是提供1年服务的报酬,收取年会费时,按照收取的数额一次全部记入“年会费收入”科目贷方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4.保证金。首先,基础保证金与其他保证金不同,其实质是会员对承担期货风险的担保和抵押,而基础保证金只是一种叫法,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基础保证金的会计处理应该反映其实质。将基础保证金与结算准备金的核算不加区分的做法,未能反映基础保证金的实质,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期货风险的信息。其次,结算准备金、交易保证金性质不同。结算准备金处于货币资金形态,投资企业可以随时调用,类似于银行存款。交易保证金是期货合约已经占用的资金,企业不能随时调用,而且这笔占用资金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使企业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具有短期投资性质。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有关规定中将性质不同的两部分资金合并在“期货保证金”科目中核算,而且没有进一步划分明细科目,不利于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也不利于准确计算企业的净投资报酬率,即真正用于交易保证金投资的报酬率。
(四)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平仓损益的确认时间不同。在我国,投机套利的平仓损益在当期予以确认,而套期保值合约的平仓损益则应与被套期保值项目配比。这表明套期保值合约平仓损益计入利润表的期间具有一定的可操纵性。
(五)按照我国目前规定,不论是投机套利还是套期保值,持仓盈亏在利润表上是不予确认的,只有平仓损益才予以确认。笔者认为,这一处理方法欠妥。期货交易以公开、公正及公平竞争作为基础,公允价值是其会计核算的基础,因此当合约价值发生变动时,应核算产生的损益。如果相关的期货合约的持仓盈亏不在当期确认,就会使企业利润不能完整地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得到反映。
二、对我国期货合约会计发展的思考
(一)统一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规范,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为了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制定适合国情又有一定前瞻性的期货业会计制度迫在眉睫。一项好的行业会计制度应能概括地反映出该行业的特点,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所以在制定期货业会计制度时,必须针对期货会计的特点。与传统行业不同,期货业有三个市场主体,它们进行期货交易的行为都应是期货业会计制度要加以规范调整的内容。而且三个市场主体各有特点,这是制定期货会计制度必须要考虑的。投资企业对期货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重视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首先要从财务安全角度考虑,充分预计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加强对期货投资的监控,及时掌握期货投资全过程的资金动态;会计信息不仅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影响期货合约价格的主要因素及其延续性,考虑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相对性。我国期货业要在新世纪蓬勃发展,有效的监管是重中之重。无论是期货从业人员,还是会计工作者,都热切盼望期货会计制度的诞生,使期货会计充分发挥监管、服务职能,为期货业、进而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尽应尽之责。
(二)对期货合约的价值进行表外披露或表内确认。在现实经济环境下,我们是把期货合约作为或有资产或者或有负债处理的。这可归纳为三个原因:一是期货合约不是“货”,并未真正发生商品所有权或实物的转移,不能归于存货或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二是期货合约不能作为短期投资,因为期货合约占用的资金仅是保证金部分;三是期货合约的金额容易随价格、利率等变化而猛增或锐减,很容易被人操纵。因此,期货合约的价值不在正式的会计账簿上予以反映,而要另设备查簿加以记录,备查簿上应记录期货合约的交易品种、规格、月份、成交量等。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在补充资料中增设一栏反映企业期末持有期货合约的有关信息,以便报表使用者估算。随着期货合约价值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做法逐步被会计界所认可,进一步的发展有可能是在表内将期货合约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三)对一些账户的性质重新确认并在报表中分类列示。
1.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的性质重新确认。支付会员资格费取得权利和资格,从实质上看是形成了一项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只是形式,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另外,将会员资格费作为无形资产,而不作为投资,有利于正确计算期货投资的报酬率。从这一角度出发,期货投资企业和期货经纪公司应设置“无形资产——期货会员资格费”科目进行核算。月末在会计报表中以“无形资产”中的“期货会员资格费”单独列示。
2.对于“应收席位费”在报表中应作为长期资产反映。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所对于席位占用费有的单独列示,有的没有单独列示,这一点应形成统一的标准。另外,考虑到应收席位费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期货投资企业将“应收席位费”排列在流动资产中的“其他应收款”项目上并不合适,按照资产的分类应将其排列在“其他长期资产”中。
3.对于年会费的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年会费是1年的费用,受益期是1年,对于支付方来说属于待摊费用。随着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普及,将支付的年会费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的做法越来越显得不可取。会员期货投资企业和期货经纪公司设置“待摊费用——期货年会费”科目核算,支付年会费时,记人科目的借方,每月摊销时再将摊销额记人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期货交易所将年会费收入在1年中分期确认,对于未实现的收入部分在“预收账款”科目核算,这样不仅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也避免了期货交易所收取年会费的月份收入过高,不能正确计算所得税的弊端。
4.对于不同保证金区别对待。将基础保证金单列出来,会员单位设置“应收风险抵押金”科目,期货交易所设置“应付风险抵押金”科目。设置两个科目后,考虑到基础保证金相对于席位占用费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应将两个项目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以反映期货业务的高风险特点。由于基础保证金占用的时间一般较长,会员单位可以将“应收风险抵押金”项目单独放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上,期货交易所将“应付风险抵押金”项目单独列示于“长期应付款”项目下。对于结算准备金、交易保证金因性质不同,投资企业可以设置“期货交易准备金”和“短期投资——期货交易保证金”两个科目分别核算结算准备金和交易保证金。为了突出期货交易的特点,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将“期货交易准备金”项目列示于“货币资金”项目下。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财务活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危害。目前企业并购、合资的事情是屡见不鲜,有些是追求规模经济,有的是想借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但是在这中间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的控制问题,最终都归结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有风带来的危险,因为风是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所以带来的危险就是可怕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我们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所以任何事都有风险。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能事先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防范和处理,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就像是看不见的障碍,可能把公司撞得粉碎。企业经营,是开拓市场重要,还是风险控制重要?一般而言,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赊销政策来扩大经营业绩,如何控制好经营风险,事前的控制重要还是事后的控制来得重要?
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筹资风险即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
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实际上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最终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风险和财务成果风险。即财务状况的变好或者变坏,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既是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可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是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于是财务结构作为财务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财务的静态表现;财务成果则是财务运动的过程表现,两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二)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三)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总之,上述前两个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后面两个原因虽然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间接原因,但是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管理策略
1.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虽然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二)具体方法
1.坚固法
即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打造坚固的企业财务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分散法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避免单一经营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另外,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3.回避法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讲,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
4.转移法
企业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转嫁风险。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务保险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5.降低法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企业可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也可以按照稳健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总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而我国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相对落后,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而现实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仍有分歧,由此本文提出了财务风险的新定义,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成因,阐述了风险控制的原则,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并以房地产企业为例,提出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从而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光国,郑文婧,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及其理论框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
[2]宋伟斌,杨鲁.“短融长投”企业饮鸩止渴之举——基于长期信用的短期信用案例理财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金峰州.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2011.22
[4]严虹.论加强企业内部财会控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
[5]王利.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7
[6]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
[7]陈力.财务工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论文摘要:作者根据多年的会计工作对财务报告的简单理解和介绍:财务报告是企业在某一时间的财务状况和在某一时间上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的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的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这篇文章简单的介绍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财务报告的基本列报要求。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考虑报表项目的重要性和不同会计期间的一致性,编制财务报表。资产和负债项目,除满足抵销条件外,不得相互抵销。财务报表至少应当提供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
二是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企业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三是利润表的编制。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等内容。
四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并在报表附注中采用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工作底稿法、T形账户和分析填列法。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附注。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权益对净产的要求权。资产负债表的填写方法。“年初余额”栏内各项目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写。填制“期末余额”的方法。
1、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写,就是根据相关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写。
2、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写。
例如: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写货币资金
3、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写。
例如: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写。
4、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写。
例如: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周转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期末余额合计数来填写。
例如—1:某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年初余额略)及200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分别见表1和表2。
资产负债表
表1
临汾市某公司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序次
年 初 数
期 末 数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 益
序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货币资金
1
540,547.34
短期借款
45
短期投资
2
应付票据
46
应收票据
3
应付帐款
47
应收股利
4
预收帐款
48
应收利息
5
应付工资
49
18,140.00
应收帐款
6
应付福利费
50
其他应收款
7
200,000.00
应付利润(股利)
51
预付帐款
8
8,450.00
应交税金
52
300.31
期货保证金
9
其他未交款
53
应收补贴款
10
其他应付款
54
243.08
应收出口退税
11
预提费用
55
存货
12
95,500.37
预计负债
56
其中:原材料
13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57
产成品(库存商品)
14
其他流动负债
58
待摊费用
15
流动负债合计
59
2,357.39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16
长期借款
6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17
应付债券
61
其他流动资产
18
长期应付款
62
流动资产合计
19
844,497.71
专项应付款
63
长期投资:
20
其他长期负债
64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21
其中:特准储备基金
65
长期债权投资
22
长期负债合计
66
*合并差价
23
递延税款贷项
67
长期股权投资合计
24
负债合计
68
2,357.39
固定资产原价
25
206,900.00
*少数股东权益
69
减:累计折旧
26
58,818.00
实收资本(股本)
70
1,000,000.00
固定资产净值
27
148,082.00
国家资本
71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8
集体资本
72
固定资产净额
29
法人资本
73
固定资产清理
30
其中:国有法人资本
74
工程物资
31
集体法人资本
75
在建工程
32
个人资本
76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33
外商资本
77
固定资产合计
34
148,082.00
资本公积
78
无形资产
35
盈余公积
79
其中:土地使用权
36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
80
递延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37
公益金
81
其中: 固定资产清理
38
补充流动资本
82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39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以“-”号填)
83
其他长期资产
40
未分配利润
84
-9,777.68
其中:特准储备物资
41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85
无形及其他资产合计
42
所有者权益合计
86
990,722.32
递延税款借项
43
87
资 产 总 计
44
992,579.71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88
992,579.71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某公司200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表2
资产负债表
表2
临汾市某公司
2008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序次
年 初 数
期 末 数
负 债 及 所 有 者 权 益
序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货币资金
1
540,547.34
591,755.74
短期借款
45
短期投资
2
应付票据
46
应收票据
3
应付帐款
47
应收股利
4
预收帐款
48
应收利息
5
应付工资
49
18,140.00
1,814.00
应收帐款
6
应付福利费
50
其他应收款
7
200,000.00
200,000.00
应付利润(股利)
51
预付帐款
8
8,450.00
8,450.00
应交税金
52
300.31
208.66
期货保证金
9
其他未交款
53
应收补贴款
10
其他应付款
54
243.08
243.08
应收出口退税
11
预提费用
55
存货
12
95,500.37
39,700.81
预计负债
56
其中:原材料
13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57
产成品(库存商品)
14
其他流动负债
58
待摊费用
15
流动负债合计
59
2,357.39
2,265.74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16
长期借款
6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17
应付债券
61
其他流动资产
18
长期应付款
62
流动资产合计
19
844,497.71
839,906.55
专项应付款
63
长期投资:
20
其他长期负债
64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21
其中:特准储备基金
65
长期债权投资
22
长期负债合计
66
*合并差价
23
递延税款贷项
67
长期股权投资合计
24
负债合计
68
2,357.39
2,265.74
固定资产原价
25
206,900.00
206,900.00
*少数股东权益
69
减:累计折旧
26
58,818.00
70,296.00
实收资本(股本)
70
1,000,000.00
1,000,000.00
固定资产净值
27
148,082.00
136,604.00
国家资本
71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8
集体资本
72
固定资产净额
29
法人资本
73
固定资产清理
30
其中:国有法人资本
74
工程物资
31
集体法人资本
75
在建工程
32
个人资本
76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33
外商资本
77
固定资产合计
34
148,082.00
136,604.00
资本公积
78
无形资产
35
盈余公积
79
其中:土地使用权
36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
80
递延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37
公益金
81
其中: 固定资产清理
38
补充流动资本
82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39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以“-”号填)
83
其他长期资产
40
未分配利润
84
-9,777.68
-25,755.19
其中:特准储备物资
41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85
无形及其他资产合计
42
所有者权益合计
86
990,722.32
974,244.81
递延税款借项
43
87
资 产 总 计
44
992,579.71
976,510.55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88
992,579.71
976,510.55
利润表的内容及结构
在利润表中,费用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分为从事经营业务发生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利润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合计数
(2)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的合计数填写营业利润
(3)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合计数填写利润总额
(4)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例如—2:某公司2008年度有关损益类科目本年累计发生净额见表3
科目名称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88284.96
主营业务成本
59299.56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2000.00
管理费用
3021.12
财务费用
200.00
营业外收入
500
科目名称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营业外支出
200
所得税费用
985.69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某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见表4
利润表
编制单位:临汾市某公司 2008年12月31日 单位:元
项目
行次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88284.96
减:主营业务成本
4
59299.56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l0
2898.54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l1
减:销售费用
l4
2000.00
管理费用
l5
3021.12
财务费用
16
200.00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8
23764.28
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19
营业外收入
23
500.00
减:营业外支出
25
200.00
四、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27
24064.28
减:所得税
28
985.69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