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国地理论文范文

中国地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国地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地理论文

第1篇

      本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多篇写作及规范格式,与文献撰写案例;以《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目标取向及实现路径研究》例题参考文献为标准。

[1]保继刚.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30年回顾[J].地理学报,2009,64(10):1184-1192.

[2]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J].旅游学刊,2010,25(10):13-17.

[3]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4-27.

[4]许箫迪,王子龙,谭清美.知识溢出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5):76-86.

[5]赵勇,白永秀.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9(1):144-156.

[6]王坤.知识产权对象中存量知识、增量知识的区分及其功能[J].浙江社会科学,2009(7):54-59.

[7]聂长建,李国强.从“知识增量”向“知识升质”:以法学研究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12(3):62-69.

[8]张建华,刘仲英.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贡献激励机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966-970.

[9]石中英.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1-7.

[10]宣勇,钱佩忠.知识增长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1-26.

[11]杨冠雄.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J].国外人文地理,1988(1):43-46.

[12]王宁.旅游中的互动本真性:好客旅游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8-24.

[13]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

[14]左冰,保继刚.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23(4):58-63.

[15]唐文跃.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22(11):70-77.

[16]杨奎松,谢维扬,赵世瑜等.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关于“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的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1999(4):49-71,205.

[17]郭来喜,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1990,9(1):78-87.

[18]Corley,K.G.&D.A.Gioia.Buildingtheoryabouttheorybuilding

[19]张茂泽.论学术批评[J].学术界,2001(2):85-99.

[20]保继刚,王宁,马波等.旅游学纵横——学界五人对话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21]毛丹.理想主义的改塑与解构[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3):99-108.

[22]保继刚,张骁鸣.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J].地理学报,2004,59(S1):132-138.

附1:《论我国地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大道.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与全球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11(02):147-156.

[2]柴彦威,塔娜.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近期进展[J].干旱区地理,2011(01):3-11.

[3]刘卫东,金凤君,张文忠等.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12):1479-1487.

[4]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等.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12):1506-1512.

[5]方创琳,周尚意,陆玉麒等.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12):1470-1478.

[6]蔡运龙,李双成,方修琦.自然地理学研究前沿[J].地理学报,2009(11):1363-1374.

附2:《旅游地理学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人文地理,2008(3)

2.朱桂凤.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4)

3.冯琼兰.关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高教论坛,2008(1)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附3: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育

参考文献:

[1]李晓梅,项桂芳,彭花燕.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

业素质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学报,2007,(8).

[2]李向群,卢睿.旅游人才综合素质研究[J].南宁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07,(12).

[3]李因,汪艳丽,梁磊.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第2篇

关键词:熵理论快递市场分析。

我国的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利润丰厚、潜力巨大的行业。近几年国内快递业每年以30%的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已超过了200亿元。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加入WTO物流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国内快递行业格局的打破,国外快递企业大举扩张,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外贸、民营等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外国“列强”资金雄厚,硬条件优越,品牌优势显著,国营“巨头”网络完善,背景深厚;而民营快递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这场竞争中的生力军。由此可见,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的竞争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包括了不同的活动主体和不同层面的竞争内容。所以用熵理论来进行分析,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一、熵理论综述。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在《热之唯动说》一书中首次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熵。这标志着熵概念的正式诞生,但此时的熵理论的研究还局限于热力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在美国的出现,熵理论以“信息熵”的形式蔓延到非热力学领域。经过麦克斯韦、波尔兹曼、杰尼斯、维纳、普利高津等人的努力研究,熵的泛化应用迅速在经济、城市规划、决策分析、人工智能与哲学方面展开。1923年科学家普兰克首次将“熵”引入中国,随后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熵理论的研究学者,很多学者开始尝试着把这概念用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学者将熵应用在企业的知识管理、品牌扩散和企业效益评价等领域中,但是将熵应用在竞争态势和战略分析中的并不多见。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用熵理论来分析直国的快递市场的竞争态势。

2.熵思想概述。

熵是一个广延量,是微观态数大小,分子运动混乱程度的度量,这就是熵的统计意义,从通俗的意义上来理解,熵的含义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对于任何一个系统的熵都遵循以下原理:

(1)基熵原理;(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3)测准原理。

二、基于基熵原理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力与分析。

任何系统都有个基熵,而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域。这里的能力域不仅仅是企业的业务领域和范围,还包括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的竞争能力所在。由于每一类企业在发展历程和能力的积累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有所不同。在这种快递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竞争努力都在大举攻城略地。根据它在经营能力和业务范围上的不同,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域。

1.现有市场主题的能力域。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中,竞争主体有以下三类:外贸快递企业、中国邮政和国内其他快递企业。外贸快递企业主要是以DHL,TNT,UPS,FEDXE四大巨头为代表的跨国性快递企业。部分是跟随着他们的客户来到中国,主要是将中国的货物运往海外,并将海外的商品运抵中国。在中国境内现有的快递企业中,中国邮政无论从历史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中国邮政在国内快递中建立了318个城市快递邮件的查询和跟踪系统,占有国内快递业务的70%左右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中国邮政大概仅仅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在服务的质量和业务类型方面中国邮政主要承揽文件类和一般商品类快递,而对于精细快递和特殊要求的快递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来承揽。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上,除了中国邮政之外,一些由传统的运输业或者全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国有物流企业如中铁快运、中外运还有民航快递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国有快递企业。它们因为拥有巨大网络优势,在我国的区域快递市场上也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快递企业是从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型而来的,所以在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加强。民营快递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如东方万帮、宅急送、申通、大田等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已达百万之众,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递领域。

2.快递企业能力域分析。

这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的业务交叉领域,其中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企业的竞争主要发生在海外网络的快递竞争中,而民营企业通过价格的竞争在城际快递中和中国邮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快递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交叉业务领域相比较少,主要在国内的区域间的快递业务。这部分是这三种市场主体都很关心和重视的领域,在高端的快递业市场服务领域中,三家都不惜花费,夺取市场。

三、基于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的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根据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要想保持物流市场竞争的有序和高效性,就要一方面通过在各自独特的细分市场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交叉的细分市场中减少熵增,实现有序的、高效健康的市场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建议我国的快递企业应当采取合纵连横的市场策略。

四、基于测不准原则的快递企业服务创新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快递企业求生存与发展,仅仅靠对现有业务的有效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服务创新”这根生命线。服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创造当期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赢得未来的竞争。

首先,要建立服务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能够激发人员主动去探求和发现现有服务中的真空地带和能够改进的方向。

其次,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制度。无论任何一种创新总是要充满风险的,同时创新就是一种对传统的挑战,总是要面临很多阻力和困扰。所以需要从公司的制度层面对于勇于创新的人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支持。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促进创新的发生机率。组织结构是企业中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框架,扁平化的、团队式的工作方式更加能够促进创新的发生。

随着中国快递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通过在熵视角下对于我国快递业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市场竞争状态下,我国的企业能够通过合纵连横和服务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突出重围。

参考文献:

[1]任亚飞。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储运,2006,(4):79-81.

[2]紫营辉。中国快递业高局:四方势力利益博弈再度升级[J]。北方经济,2006,(2):55.

[3]韦灯明。快递争霸战[M]。东方出版社,2005:63.

第3篇

关键词:“动词中心”说;转换分析法的运用;完整的“表达论”体系;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04-01

《中国文法要略》(以下简称《要略》)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中国文法革新运动后出现的一部汉语语法学力作。它打破了模仿西洋文法的旧框框,致力于探索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及规律,在中国语法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问世,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革新探索时期汉语语法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本文拟用历史的眼光,从学术角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历史地位、价值,努力摆脱偏见,对其成功之处进行充分肯定。

一、“动词中心”说和动词“向”的提出

所谓“动词中心”是指在进行语法分析时以动词为中心的一种观点和方法。这种语法分析方法己成为当代多数语言研究者的共识。《要略》可以说是提出“动词中心”理论的先声之作。《要略》把单句分为四种:叙事句、表态句、判断句、有无句。其中叙事句是“最常用的一种”。对于叙事句,《要略》指出,“这类句子的中心是一个动词”。又说,“拿叙事句来说,既是叙述一件事情,句子的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作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以称为‘补词’”。这些看法,可概括为“动词中心”说。

基于这一观点,叙事句的基本格式为“起词(动作起点)—动词—止词(动作止点)”,指出,起词和止词“这两个名称都是跟着动词来的,没有动作,就无所谓起和止。”之后,《要略》着重讨论了两个方面:(1)是否凡是叙事句都有起、动、止这三个成分;(2)这三个成分的次序是否都是“起—动—止”。通过详尽描写,《要略》勾勒了叙事句,即动词谓语句的句型系统。

关于动词“向”的概念,《要略》指出:有些句子只有“起”是因为许多动作只和一个人或物发生关系,所以有起词而无止词。“例如水的流,花的开和谢,以及行、止、坐、卧、来、去等等动作都是只有一个方向,没有两个方向的;说得更确切些,这些动作都是停留在起词身上,不投射到外面去的。”动词的“向”或“配价”的研究是现今语法界的热点问题。1978年熙先生在《“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引入了国外关于动词“价”的理论。经过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这一理论渐趋成熟,也己成为语言学界普遍接受。但是,在追寻这一理论源头时,所关注的主要是国外语言学界。也有学者认为:“80年代初我国汉语语法学界兴起的关于动词‘向’的研究热,是舶来品和本土根的接通或殊途同归的结果”,“中国传统语法有一条粗壮的根,这就是重视语义分析和主张‘动词中心’说”。它的突出代表可以溯源到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等著作。

二、转换分析法的运用

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中说:“《要略》应该说是研究汉语句法结构变换关系的先驱。”在上卷“词句论”里分别讨论了句子和词组、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变换关系。尤其是句子和词组之间的变换关系,其中有些观察是相当深入的。《要略》发展了传统的转换分析法,广泛地使用转换分析法来论证汉语的基本句型。

《要略》认为“大概说来,相同的几个概念,可以配合成句子,也可以配合成词组;所以一句现成的句子大概可以改换成一个词组,大多数的词组也可以改换成句子。”《要略》设专章来讨论句子与词组的变换,从结构类型和语义性质上讨论了句子和词组的种种变换关系,指出哪类句子可以变换成词组,哪些句子不能变换,说明变换的条件和规则以及不能变换的理由。如书中指出,叙事句一般都能转化为名词性词组,而存在句、领属句和判断句则不能转换成名词性词组。还指出,带指人的“补词”的叙事句转换成词组时必须补一个代词复指成分“他”(你送花给一个人你送花给他的人)。

变换分析是一种有极大潜力的方法,可以揭示隐性关系。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句子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隐含的,缺乏显露在外的形式标志。根据这种特点,变换分析法便成为非常有用的分析手段。通过变换可以把隐含的关系显露出来,以便清楚地观察语句构造的类型和特点。例如:

水流流着的水/流水

她质问她的质问

星月光明星月的光明

老牛拉车老牛拉的车

以上各例,从显性角度看,都是“附加关系”,但从隐性角度看,它们又有不同的语义关系:①是动作和系事,②是动作和施事,③是事物和状态,④是动作和受事。可见,运用变换能够使我们显性结构,看到其隐藏于内的种种语义关系,从而揭示句法和语义间的联系。

三、完整的“表达论”体系

吕叔湘在《重印题记》(1982年)中提到:“语法书可以有两种写法:或者从听和读的人的角度出发,以语法形式(结构,语序,虚词等)为纲,说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或者从说和写的人的角度出发,以语法意义(各种范畴,各种关系)为纲,说明所赖以表达的语法形式。”前者是“从外到内”,后者是“从内到外”。《要略》第一次实践了对汉语语法“从内到外”的系统描写。

《要略》的“表达论”部分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材料丰富、分析细致。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表达论”设立了多种“范畴”和“关系”。如“范畴”下设:数量、指称、方所、时间、正反、虚实、传信、行动、感情等。“关系”下设:离合·向背、异同·高下、同时·先后、释因·纪效、假设·推论、擒纵·衬托。并从逻辑的角度(即以语义为纲),把各类范畴、各类关系联系起来使整个“表达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略》的论“关系”部分可以说是表达论的精华。这部分把表面上似乎不同的各种关系,用意念上的联系、程度的差异、着重点的不同几条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了一个逻辑上有密切联系的整体。

这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表达论体系。它以很强的实用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为《要略》也为汉语语法学史增辉不少,给今后的语法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

四、对比研究的提倡

《要略上卷初版例言》(1942年):“要明自一种语文的文法只有应用比较的方法。拿文言词句和文言词句比较,拿白话词句和白话词句比较,这是一种比较。文言里一句话,白话里怎么说;白话里一句话,文言里怎么说,这又是一种比较。一句中国话,翻成英语怎么说;一句英语,中国话里如何表达,这又是一种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管理;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行业的不断进步,其在经济方面的管理成效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问题。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是极为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良好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这对于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在经济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我国房地产在经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1.我国房地产实施经济管理活动时存在的问题

1.1机制缺乏完整性,管理只注重形式

在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房地产属于极为重要的关键性内容,尤其是国家在短时间内密集推行了一系列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但均未取得显著性成效,且大部分政策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未贯彻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而其余政策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争议。制定与颁布实施细则明显落后于实施原则的颁布与制定,这说明我国各地区的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着巨大差异。一些地区实施由上至下方法,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并没有对房地产的监督职责、管理职责和调控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其定位仍缺乏必要的明确性。由此可知,我国推行的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均未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现阶段的房地产正处在非常关键的过渡阶段,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诸多优点,所以房地产行业已逐步成为我国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以及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拉高房价和推高地价的根本原因[2]。房地产开发商和公权力之间的相互协作,很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和内部交易现象,使得宏观经济在操作与管理工作上缺乏真实性、规范性和秩序性,同时加剧了经济管理难度,仅注重国家颁布的宏观政策,忽略贯彻落实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效用无法全面发挥出来。

1.2目标缺乏明确性,政策连续稳定能力不足

维持市场供需平衡,严控房价过快增涨一直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管理目标,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制定长期规划意识,部分地方甚至对房地产的经济管理存在片面性认识或错误认识,使得政策目标出现前瞻性不足、短期性严重情况,而政策上的失误也给一些投机者带来了发展机遇,导致房地产市场秩序扰,例如住房产业、经济适用房以及房地产税收等多项政策的推行均为经济管理不明确的结果。除此之外,我国房地产的经济管理工作正处于被动状态,只重视日常事务的管理,忽略了长期规划的重要性,加上没有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导致事后需要调控问题越来越多,最终形成越管理越升温的混乱局面[3]。

1.3体系缺乏完善性,法律法规不健全

制定与房地产相符的法律法规,并加以完善是确保市场良好运作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我国房地产正处在非常关键的过渡阶段,使得与房地产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都无法建立健全。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房地产的开发阶段、建设阶段、交易阶段与后期管理阶段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体系,但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迅猛发展,其建立法律法规的进度在不同程度上均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使得法律真空情况日益明显,加上房地产的经济管理仍凭借着行政权威执行,绝大多数文件均由国务院颁发,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严肃性与稳定性等多种法律特征。尽管在规定范围内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但仍缺乏完整的配套条例与实施细则,导致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地方房地产出现执法不严、政令不通和有法不依情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加强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对策

2.1建立健全的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在实行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仅凭借行政命令做出相应调控,根本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所以必须对房地产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扭转经济管理的不良局面。同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适当调整与政府部门相关的所有管理职能,高度重视市场失灵现象,在市场调节效能全面发挥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实际变化情况做出相应干预,以建立合理科学的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最终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法制环境。明确中央房地产管理和地方房地产管理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职责范围,将工作落实到各责任主体,顺利完成与房地产有关的所有监督工作[4]。根据市场情况对房地产进行差异化调控,防止因一刀切而引发负面影响。革新财税系统,制止土地财政,以减少地方财政收入,避免房地产过度依赖。强化政策的落实性与积极性,打击官商相结合的违法行为,消除房地产存在的各种不良气氛,使我国房地产行业迈向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道路。此外,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财政、建设、税收和国土资源等多个部门均要由中央进行统一领导,提高沟通水平,增强配合力度,使相互之间的行动更具协调性,最终实现合理科学的经济管理。

2.2制定合理的长期规划方案

目前,我国正对房地产体制实施进一步深入改革,其经济发展与结构均要做出重大调整,以实现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而房地产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对于提高人居条件以及日常生活水平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效增加我国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全方位转型。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理顺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所有思绪,只有达到短期效应,才能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长期规划方案,有效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以及人居条件需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详细调查与研究我国现阶段房地产的实际发展情况,以确保所制定的长期规划方案能贯彻落实到各个区域,使房地产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防止发生涨则紧、跌则松现象[5]。

2.3完善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与房地产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市场的日常运行活动正常。房地产法律法规的建立,可有效规范所有市场运行,活动,使经济管理工作更加合法化与合理化。利用法律对政府经济管理效能进行全面约束,防止政府出现过多行政干预行为,严重影响到整个房地产的市场秩序。此外,房地产法律法规的建立于完善还可以有效制定宏观调控方案,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政策严肃性、层次性与稳定性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基本原则。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房地产行业的不断进步,政府与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房地产行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性措施进行处理,并建立健全的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科学的长期规划方案,以推动房地产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最终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燕生.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1):6-16.

[2]刘若敏,夏学明.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04):152.

[3]何瑶.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6):97-75.

第5篇

歌唱家雷佳优雅的刺绣礼服以杭州市花――白色桂花为主,精美的桂花刺绣在白色薄纱中若隐若现,领口处的珍珠点缀更是给予整件衣服以生命。古琴演奏家金蔚身着的服装以谦谦细竹为灵感,用竹子表现古琴的意境深远,彰显了中国文人气节……

劳伦斯・许,原名许建树。在巴黎留学时,他是法国知名服装设计师弗兰西斯・德洛克郎的得意门生。弗兰西斯不会说中文,就给他起了个法语名字Laurent,时间长了朋友们都叫他劳伦斯。

劳伦斯自小便对刺绣、年画、剪纸特感兴趣,立志长大后当一个画家。当时,画画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有一次,他偷偷画得正酣,不巧被爸爸发现了,心想肯定逃不过一顿暴打,没想到爸爸居然没有生气,还把他送到了少年宫学画画。

但是,劳伦斯没有成为画家,而是做了设计师。他觉得做设计师是天赋和职业的完美结合。毕业后,由于缺乏资金,劳伦斯租了间小房子坚持设计工作。

2003年,章家瑞导演的电影《S玛的十七岁》入围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好友韩凯臣邀请劳伦斯为李敏设计礼服。当时李敏正读高中,不可能拿出很多报酬。但是劳伦斯觉得,只要能让李敏衣着华服参加电影节,报酬多少并不重要。根据李敏高中生的身份,劳伦斯采用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设计理念,没想到,这件衣服轰动了整个电影节。在此之后,劳伦斯又为电影《花腰新娘》做了服装设计,华丽的服装在电影上映后得到很好的反响。

2005年,电影《孔雀》入围第55届柏林电影节,女主角张静初请劳伦斯设计礼服。劳伦斯在一家古董店,发现一顶巨幅的花轿,上面绣着孔雀开屏、狮子舞球等传统图案,一下子有了灵感。一连数天,他没日没夜地干,终于完成了绚丽无比的“孔雀礼服”。这件礼服在电影节上一亮相,全场惊艳,轰动了国内外。

劳伦斯意识到,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一件具有辨识度、存在感的礼服,可以帮助中国明星大大地提升国际知名度。从此,劳伦斯精心设计出大量红毯礼服:黄璐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周韵的“云韵晚装”、闫妮的“梅花三弄”、范冰冰的“东方祥云”……这些惊艳的红毯礼服,都使中国明星和中国文化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劳伦斯认为,礼服很多时候是一件利器,讲述着中国文化的千年底蕴。中国服装要和国际接轨,不仅是跟随西方的时尚,更要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努力将中国五千年文化延伸至世界舞台。

第6篇

1.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CAI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如“月相”一课中,“月相的成因”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只由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青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使用微机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用音乐、动画和语言显示变化的不同阶段,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在一起,把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揉合在一起,生动直观,学生一看就懂,且印象特别深刻。由于微机演示、动画的各个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另外,CAI软件能够方便地模拟动态,这对于地理教学中一些动态性知识的展示很有好处。例如:“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中,各种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只能运用图示进行静态展现,而CAI软件则能化静为动,清晰地展现各种锋过境前后不同的天气现象,帮助学生进行动态观察,突破难点。

2.在课堂中发扬学生的主体性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决定教学的质量,而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更是规定现代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CAI软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上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操作微机,观察各种锋面天气的微机动画演示,然后拼摆或绘制表现锋面天气过程的符号示意图。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性教学的理想模式。

3.在集体化情境中实施个别化教育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千差万别,因此,如何在集体化教学的情境中注意个别化教育,就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而计算机在这个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CAI可以说实际上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别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如前例“月相”一课,在教师集中讲解个别疑点的基础上,即由学生控制计算机,进行个别观察、小组讨论、归纳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程序练习。计算机练习不仅形式多样、情境逼真、反馈及时,而且练习速度、难度可以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既可反复练习,也可以跳跃练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耐心的指导,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会吃不饱。当然,这种个别化教育,目前只可能出现在一些关键性环节的教学和练习上,但它必然会成为真正实施个别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序幕。超级秘书网

4.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

第7篇

关键词: 《弟子规》 传统文化 学习误区

传统文化在沉寂多年后,最近几年却犹如枯树逢春,逐渐火热起来,这与国家政策上的宣传有密切关系。2009年,主席在中央党校提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向领导干部提出了如何通过读书提高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指出不仅要读书,而且要有选择地读书,“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大力宣传,使得一直都较为沉寂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其中,《弟子规》一书在学习热潮中俨然成为领头羊之一,显得较突出。学习传统文化固然是好事,但在学习过程中若不注意筛选糟粕和讲究方法,亦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即从国人学习《弟子规》的情况分析入手,探讨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一、《弟子规》学习之现状及反思

《弟子规》在公务员领域的热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反应最为明显。2013年湖南益阳、辽宁鞍山、河北等地公务员考试中大量出现与《弟子规》相关的试题。到2014年,各地公务员全真模拟试题中更是无处不乏《弟子规》的身影。与之相应的是,《弟子规》一书由几年前基本无人问津,到这几年的销量不断激增。如北国网一则新闻的标题即为《2013年鞍山啥书最火――〈弟子规〉》。而在不少行政单位,也悄然掀起公务员阅读《弟子规》的热潮。

在我们的高等学府――大学里,也常常可见学习《弟子规》的身影。如2012年东华理工大学,向所有在校学生号召《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再如2013年,当2013级新生步入中山大学时,被学校要求完成一份十分特殊的暑假作业,即阅读《弟子规》并写读后感;今年,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900余名大学新生刚刚踏入校门,就收到了学院发给他们的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弟子规》。

在社会中,全国不少地方开设了类似于私塾的国学班培训机构,在这些培训机构往往以记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为主。如据大众网2013年报道,自2008年始,由一群义工发起成立孝谦传统文化学习中心,组织“草根讲堂”,免费为少年儿童进行国学经典的授课。据义工介绍,他们那里最受欢迎的就是“弟子规”班。

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得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全方面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卷形式上,还要实际考察其效果。就目前学习《弟子规》的实际情况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学习的方法较单一。在学习《弟子规》时,显然成人的学习方式与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无论学习的年龄层次有何区别,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学习,目前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私塾的学习方法――记诵法。

其二,不少学习流于形式。目前学习《弟子规》,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自觉自愿地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一阵风”的学习情况。当相关政策号召一提出来,学习立刻就闻风而动,但时间一久,上级不再反复强调,学习热情迅速退潮。

其三,学习效果不理想。目前对于学习效果的检验,仅仅到能完整无误地背诵《弟子规》为止。而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是记诵,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实践巩固,记忆效果越来越差,很容易将之前背诵的成果付之流水,因此学习效果是极为糟糕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尤其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若仅仅止步于记诵,那无疑是舍本逐末。学习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播并能实践我国传统文化中值得提倡的部分。

总体而言,学习传统文化固然是好事,但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二、原因探寻及对策

对于在学习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所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某些形式的检查,如考公务员学习《弟子规》大多纯粹就是应付考试,再如儿童学习则往往是基于父母或老师的要求。这样,学习就沦为考试工具,或成全父母的虚荣,或满足老师的要求。并不能真正体会学习传统文化其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2.施教者没有结合受教者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整个中国基本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施教者并无多少闲暇余力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进行探讨,往往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习惯性因袭传统学习方式――记诵。

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多做努力。

其一,学习需有所取舍,不能全盘接受。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固然有许多好处,不然,不会传播得如此悠久绵远。但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儒家哲学》一书中所指出的:“无论怎样好的学说,经过若干时代以后,总会变质,掺杂许多凝滞腐败的成分在里头。”①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独特土壤,有些东西在当时或许有积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已经成为丧失了其特有的价值及意义,成为可以抛弃的对象。例如,《弟子规》云:“三纲者,君臣义。”②这里讲的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显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没有价值。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持一种批判的眼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其二,读书,尤其要擅读书,读活书。传统文化的语言与今天的白话文有别,语言存在隔阂。读书时容易出现拘泥于字句的解释,不能认识到作品背景及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是有差别的,一到实践时就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弟子规》中提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意思是弟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擅作主张,必须请示师长之后才可以行事,否则将会得到“子道亏”这一极为糟糕的结果。当然,弟子因为人生阅历有限,若盲目行事容易出错,多请教师长自然对为人行事是大有裨益的。但若过于坚持这一原则,则陷入到僵化的地步,挫伤了弟子行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假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弟子若必须请示师长后方能行事,则恐怕万万不行。正如孟子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切记不能死读书。

其三,知行合一。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学习上,必须有实践相伴。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实目前已经有一些较好的举措可以扩大范围进行推广。例如,2010年湖北汉南地区纱帽中学要求学生寒假要为父母洗一次脚、倒一杯水、唱一支歌、讲一个故事,通过短信、电话等各种形式给长辈拜年。这些活动都从实践上行之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效果。

其四,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弟子规》目前并不属于应试教育范畴。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其学习的特殊性,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如2014年的公益广告中《回家篇》中的《摆双筷子回家吃饭》、《63年后的团圆》等;2011年始黄石下陆有色中学开展“古诗文读书考级”活动,每学期根据考察评选“诵读小才子”、“小孝星”、“文明礼仪之星”等。这些活动,让国人在休闲娱乐之暇,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枯燥的记诵式学习方法开辟了新路径。

总之,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学习,无疑对于当前国人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和问题,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只有不断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改进,我们的学习才能持之以恒地有效地开展下去。

注释:

①梁启超.儒家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11.

②李逸安.中华经典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北京:中华书局,2009.3.本文所引《弟子规》原文均摘自此书.

参考文献:

[1]李逸安.中华经典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9.3.

[2]梁启超.儒家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第8篇

摘要中国北方是不同板块或块体的拼合体,发育其上的不同盆地叠置在不同构造单元之上,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及地质发展演化历史。中生代以来受到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破坏。早、晚时期盆地的相互叠置,使其热演化历史呈现十分复杂的局面。恢复各盆地的热演化史不仅可以为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直接为生产服务,而且可为陆内或板内大陆动力学和盆地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以“活动论”及地质发展的“阶段论”思想为指导,将区域地质背景与盆地演化史相结合,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对比,分别对中国北方各盆地热演化史进行了恢复,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块北方各盆地的古地温梯度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不同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及进一步勘探的领域。

中国北方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二连盆地,都为典型的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发展史。松辽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为3.70℃/100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8.65mW/m2,现今地温场具有中部高,边部低,呈环状分布的特点。多种地温研究方法表明松辽盆地古地温高于今地温,晚白垩世古地温梯度为5.00—6.00℃/100m,远高于现今地温梯度。

二连盆地热演化史研究十分薄弱,现今地温梯度在3.00~4.30℃/100m之间,其平均值为3.50℃/100m,估算的大地热流值在56.21~81.59mW/m2之间,平均为69mW/m2。二连盆地凹陷众多,分隔性强,各凹陷现今地温梯度及生油门限明显不同,生油门限受古地温控制。早白垩世地温梯度在3.50—5.50℃/100m之间,平均值约为4.66℃/100m,中侏罗世古地温梯度更高。

华北地区鄂尔多斯、沁水、渤海湾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之上,古生代华北盆地沉积、构造稳定,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华北盆地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使华北东部地区隆起,西部地区坳陷。东部隆起区为降温过程,西部坳陷区为增温过程。中生代晚期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梯度在3.30—4.80℃/100m之间,主要集中在4.00℃/100m左右;沁水盆地古地温梯度为5.56/℃100m;华北东部隆起区古地温梯度约为5.25℃/100m。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沁水盆地整体抬升,发生降温冷却,而渤海湾盆地拉张断陷形成裂谷盆地,地层温度逐步增高。现今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地温梯度分别在2.20—3.10℃/100m和2.60—3.00℃/100m之间,大地热流值分别为63.40mW/m2和61mW/m2。渤海湾盆地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分别为3.58℃/100m和61.53mW/m2。

河西走廊地区的酒泉盆地群是两期不同性质,不同世代盆地叠加而成。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为拉张盆地,第三纪以来为挤压坳陷盆地。酒东盆地、花海盆地、酒西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都较低,地温梯度在2.51—3.00℃/100m之间,大地热流值在50—57mW/m2之间。中生代晚期花海盆地、酒西盆地、酒东盆地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地温梯度,可达3.75—4.50℃/100m。花海盆地古地温高于今地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受古地温控制,酒西、酒东盆地热演化程度主要受现今地温控制。

吐哈盆地为新疆境内三大沉积盆地之一,现今地温梯度为2.50℃/100m,大地热流值约为44.48mW/m2,地温梯度分布总体上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古地温恢复表明吐哈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温梯度较高,可达2.31~3.61℃/100m,平均值约为3.00℃/100m;早中侏罗世地温梯度较低,小于3.00℃/100m。吐哈盆地哈密坳陷、台北凹陷、托克逊凹陷构造热演化史差异较大。哈密坳陷、托克逊凹陷部分地区古地温高于今地温,主生油期较早;台北凹陷晚侏罗世以来虽然有过短暂抬升剥蚀时期,但总体而言,一直处于持续埋藏增温过程,有利于油气生成和保存,现今主力烃源岩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仍处于成油高峰期,是最为有利的勘探区。吐哈盆地油气具多期成藏的特点,可明显的分为三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及渐新世一中新世。

中国北方古生代华北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稳定的克拉通之上,克拉通面积大,沉积构造稳定,沉积层厚度薄,具有低的地温梯度及低的古地温。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上,经历了拉张—裂陷作用,构造活动性强,地温梯度高于塔里木盆地及华北盆地。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受周围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活动强烈。根据其活动性可明显的分为四个区块:东北区二连、松辽盆地,岩浆活动性强,地壳发生裂陷作用,形成侏罗纪、白垩纪断陷盆地,地温梯度高;华北区鄂尔多斯、沁水盆地及渤海湾地区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明显升高,东部的渤海湾地区发生隆升,为冷却过程。西部的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发生坳陷,地温增高;阿尔金断裂以东的阿拉善及河西走廊地区的酒泉盆地群、银根盆地侏罗纪到早白垩世地壳发生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盆地构造样式与东北地区的二连盆地相似,但火山活动较弱,其地温梯度也较高;阿尔金断裂以西的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中生代为挤压坳陷型盆地,地温梯度总体上较低。吐哈盆地活动性较塔里木、准噶尔盆地强,地温梯度稍高于塔里木,准噶尔两盆地。

中生代晚期阿尔金断裂以东构造活动性强,强烈的构造活动引发了岩浆活动及地壳深部热活动,这是一次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具有区域规模。在不同构造区块由于边界断裂的限制及调节,构造样式及活动强度有所不同,在火成岩活动区形成明显的地温异常。这次构造热事件对阿尔金断裂以东各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及成藏起重要控制作用。

新生代以来华北东部渤海湾地区拉张断陷形成了渤海湾裂谷盆地,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都较高,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属不断增温过程;华北西部鄂尔多斯、沁水盆地抬升隆起,遭受剥蚀,地温梯度减小,属降温过程。华北东部区二连、松辽盆地仍为地壳减薄区,地温梯度仍较高,分别为3.50℃/100m和3.70℃/100m。中国北方西部由于印度板块的持续北移,地壳进一步缩短和增厚,吐哈、塔里木、准噶尔盆地及酒泉盆地群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均较低。

中国北方主要盆地热历史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冷却型、交替变化型、热事件型等多种类型。盆地热历史类型受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构造演化控制。不同构造热演化史的盆地,其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生油门限、油气主生烃期明显不同。高温型盆地生油门限浅,有利于油气的快速转化,低温型盆地生油门限深,有效勘探深度段及勘探深度加大。

根据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烃源岩发育及保存状况综合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吐哈盆地是有利的勘探区,值得详细勘探。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二叠系及三叠系、酒东盆地的下白垩统是进一步勘探的领域。

关键词: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盆地热演化史大地热流古地温梯度构造热事件

主生烃期热历史类型

COMPARATIVERESEARCHONTECTONICALTHERMALHISTORYOFSEDIMENTARYBASIINTHENORTHCHINA

ATRACT

ThenorthernpartofChinaisamatchingbodyofdifferentplatesandterrai.ThesedimentarybasiinthenorthChinasuperimposeonthedifferentstructuralunitsandhavedifferentstructuralformsanddifferentstructuralevolutionhistory.SinceMesozoicthebasihavebeenreformedanddestroyedbymanystructuralmovements.Thispaper,directedby“movementtheory”and“stagetheory”ofgeologyevo lution,synthesizingregionalgeologysurroundingandbasinevolutionhistory,usingmanypaleogeothermalresearchmethods,resumesthermalhistoryofthebasiinthenorthChina,analyzesandcomparesthedifferentstagesanddifferentunitsthermalgradientsofbasiinthenorthChina,makesasystematicstudyoftherelatiohipbetweenthermalhistoryandoilandgasofdifferentbasiandascertaifavorableunitsandfurtherexplorationfieldofoilandgasexploration.

SongliaobasinandErlianbasin,locatedinnortheastofthenorthChina,allofwhicharetypicalriftbasin,havesimilarstructuralevolutionhistory.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ofSongliaobasinis3.70℃/100m,meanheatflowvalueis68.65mW/m2.ThepresentgeothermalfieldofSongliaobasinishighincentre,lowinborderandhascharacteristicofringshapedistribution.ResearchinvariousmethodsindicatesthatpaleotemperatureofSongliaobasinishigherthanpresent,paleogeothermalgradientinlaterCretaceousis5.00-6.00℃/100m,whichisfarmorethan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

ThestudyonthermalhistoryofErlianbasinisverylittle.ThepresentgeothemalgradientofErlianbasinis3.10-4.22℃/100m,themeanvalueofwhichis3.50℃/100m,theestimatedheatflowvalueis56.21-81.59mW/m2,themeanvalueis69mW/m2.Erlianbasinhasmanydepreioandeverydepreionisdifferentindeposition.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andthethresholdofoilgenerationisdistinctlydifferentineverydepreionandthethresholdofoilgenerationiscontrolledbypaleotemperature.InCretaceousthethermalgradientis3.50-5.50℃/100m,meanofwhichis4.66℃/100m.ThethermalgradientofMiddleJuraicishigher.

Ordos,QihuiandBohaiwanbasiinNorthChinaarealllocatedinNorthChinacraton.DepositionandstructureofNorthChinabasinisstableandthethermalgradientislowinPaleozoic.InlaterMesozoicNorthChinabasinunderwentaseverestructuralmovement,whichmaketheeastofNorthChinabasinriseandthewestofitsuide.Thetemperatureintheeastisonthedecreaseandthewestisontheincrease.InlaterMesozoicthegeothermalgradientofOrdosbasinis3.30-4.80℃/100m,mainvalueofwhichis4.00℃/100m.ThegeothermalgradientofQihuibasinis5.56℃/100m.IntheeasternupliftedareaofNorthChinageothermalgradientis5.25℃/100m.SinceCenozoicOrdosandQihuibasiniswhollyrisingandonthedecreaseoftemperature,butBohaiwanbasinstretchedandfaultsuidedandbecameariftbasinandthepaleotemperaturegraduallyincrease.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sofOrdosandQihuibasinare2.20-3.10℃/100mand2.60-3.00℃/100m.Theheatflowvaluesare63.4mW/m2and61mW/m2separately.The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valueofBohaiwanbasinare3.58℃/100mand61.53mW/m2.

JiuquanbasingrouintheHexicorridorisformedbythestackingoftwostagedifferentpropertyanddifferentgenerationbasi.ItwasriftbasifromlaterJuraictoearlyCretaceousandsqueezedsagbasinsinceCenozoic.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ofJiudong,HuahaiandJiuxibasiareallverylow,ofwhich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sare2.51-3.00℃/100mandtheheatflowvaluesare50-57mW/m2.InlaterMesozoic,thepaleothermalgradientsofHuahai,JiuxiandJiudongbasin,whichare3.75-4.50℃/100m,areallhigherthanpresentthermalgradients.InHuahaibasinpaleotemperatureishigherthanpresentandthematurityofsourcerockiscontrolledbypaleotemperature.InJiuxiandJuidongbasinthematurityofsourcerockismainlycontrolledbypresenttemperature.

TulufanHamibasinisoneofthethreebigbasiinXinjangautonomousregion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ofitis2.50℃/100mandtheheatflowvalueis44.48mW/m2.Thegeothermalgradientofitishighineastandlowinwest.TheresumedpaleotemperatureindicatesthatthegeothermalgradientofTulufanHamibasinfromlaterJuraictoearlyCretaceousis2.31-3.61℃/100m,themeanofwhichis3.00℃/100m,inearlyandmiddleJuraicthegeothermalgradientislowerthan3.00℃/100m.ThestructuralandthermalevolutionoftheHamidepreion,TaibeidepreionandTuokexundepreiois verydifferent.InHamidepreionandpartsofTuokexundepreionthepaleotemperatureishigherthanthepresentandthestageofoilgenerationisearly.AlthoughfromlaterJuraicTaibeidepreionunderwentashorttimeriseanddenudationbutthetemperaturehavebeenrisingasawhole,whichisbeneficialtooilgenerationandpreservation.BadaowanformationandXisanyaoformation,thepresentmainsourcerocks,isatthehighstageofoilgeneration,Taibeidepreionisthemostfavorableexplorationarea.TheoilandgaspoolsinTuloufanHamibasinisformedinmanytimes,which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LaterJuraic-earlyCretaceous,LaterCretaceousandOligcene-Miocene.

NorthChinabasinandTalimubasininthenorthernpartofChinainPaleozoicarealllocatedinstablecraton,whoseareaisbigandinwhichthedepositionandstructureisstableandthesedimentarylayeristhin,whosegeothermalgradientandpaleotemperatureislow.TuloufanHamibasinandZhungeerbasinlocatedinHasakesitanplateunderwentexteionrift,theactivityofwhichissevereandthegeothermalgradientofwhichishigherthanTalimuandNorthChinabasi.

InlaterMesozoicthenorthernpartofChinaiseffectedbysurroundplateanditsactivityisintee.Accordingtoactivity,itcanbedividedintofourunits(1).InNortheastunitErlianandSongliaobasi,inwhichvolcanismissevereandcrustisrifted,formedaJuraicandCretaceousfaultedbasinandthegeothermalgradientishigh.(2)InNorthChinaunitOrdosbasin,Qihuibasin,Bohaiwanregion,inlaterMesozoicgeothermalgradientofwhichwasevidentlyrising.AteastBohaiwanregionwasupliftingandcooling.AtwestQihuiandOrdosbasinwasdepreingandthepaleotemperaturewasrising.(3)OntheeastofAerjinfaultintheAlashanandHexicorridorareatheJiuquanbaingrouandYingenbasinextendedfromJuraictoearlyCretaceousandformedmanyfaultedbasi.ThestructuralpatternofthefaultedbasiissimilartoErlianbasininnortheastchina,butvolcanicactivityisweakandgeothermalgradientishigh.(4)OnthewestofAerjinfaultTuloufanHami,Talimu,Zhungeerbasiarealldepreionbasi,thegeothermalgradientsinlower,TuloufanHamibasiactivityissevererthanTalimubasinandZhungeerbasin,thegeothermalgradientihigherthanthetwobasi.

InlaterMesozoic,OntheeastofAerjinfaultthestructuralactivityissevere.Theseverestructuralmovementresultsinvolcanismandplutonicthermalactivity,whichisasevereregionalstructuralthermaleventandhasregionscaleBecauseoftheconfinementandadjustmentbyboundaryfaults,structuralpatternandmovementactivityofdifferenttectonicterraiisdifferent.Itresultedingeothermalaormalityinvolcanicarea.Thestructural-thermaleventcontrolledthegeneration,migrationandplay-formingofoilandgasinthebasiontheeastofAerjinfault.

StretchingandfaultingonBohaiwanareaintheeastofNorthChinaformBohaiwanriftbasinsinceCenozoic,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areallhighinbohaiwanbasin,theTertiaryformationisverythickandthetemperatureisontheincreaseinthebasin.Ordos,QihuibasiinthewestofNorthChinaupliftandwasdenuded,thegeothermalgradientsareloweringandthetemperatureisonthedecrease.Erlian,SongliaobasiintheeastofNorthChinaiscrustthiingarea,thegeothermalgradientishigher,thevaluesare3.50℃/100mand3.70℃/100mseparately.BecauseofthenorthwardmovementofIndiaplate,thecrustofthewestofthenorthChinaisfurthershorteningandthickening,thegeothermalgradientsandheatflowsofTuloufanHami,Talimu,ZhungeerbasiandJiuquanbasingrouarealllower.

第9篇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经理是公司的主宰,是公司的决策人物。许多经理们认为发号施令、独断专行的工作很具诱惑力,他们希望自己高高在上,员工们应该对他们俯首贴耳,惟命是从,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总裁。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鼠目寸光,因为这种管理方法只能发挥一时的作用,最终必然会导致群情激愤的。总有一天善于发号施令的总裁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做法不但没有笼络住员工,反而为自己树了许多敌人,他的下属们会随时背叛他。当总裁们不失时机地想出新办法控制员工行为,操纵公司一切事务时,他的雇员也正在千方百计、摩拳擦掌做好准备随时脱离他的高压统治。

这种“管理即控制”模式还会营造一种过火的政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势力范围之争、劳工争端、高压统冶等一些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会给公司带来不良后果,而且最终还会削弱公司实力,从而使公司无法达到为用户服务的目的,甚至还会产生“过分控制”的现象。比如把产品引入市场这种最简单的事情也要经过各级签字,多方协商,达成协议才得以批准。由于机构的复杂,做一项简单的工作也会不知不觉地卷入政治漩涡中。

很多人认为:大企业应该建立起庞大的管理机构对企业实施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越大,行政机构就应该越多,企业因此才能发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小企业,在经理们事无巨细的干预下也不会繁荣,反而会每况愈下。但惠普公司的经验却告诉我们,管理机构是可以做到又大、又富于灵活性的。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两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不同后果,还是让我们看看惠普是怎样超过Digital而成为美国第二大计算机公司的吧!

在所有的70年代繁荣一时的计算机厂商中,历经了15年的风风雨雨,艰难险阻,却能转危为安,而没有面临停工、破产和失去市场威胁的企业,也只有惠普公司一家了。

许多企业的经理们要靠“数量”取胜。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克扣员工工资来增加企业利润。比尔·休略特和戴维·帕卡德(惠普公司的创立者)却认为只有员工们受益,企业才会繁荣,企业应该给员工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帮助他们摆脱随时被解雇的不安心理。随时解雇员工的做法在当时的电脑界是很正常的。但比尔和戴维却认为,强大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体,应创立一种不拘礼节的公司作风。在经营和管理惠普公司的过程中,比尔和戴维创立了一种为员工服务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指导下,惠普公司不断繁荣发展。

当时惠普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Digital公司(1957年由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师肯·奥尔森创立)。奥尔森认为Digital公司的一切行动都要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他甚至创造了企业座右铭:“一个公司,一个策略,一个思想。”Digital公司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即控制”管理模式走向极端的一个例子。

奥尔森的命令就是圣旨,没有他的命令任何工作都不能启动。专断是Digital公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虽然现今的许多公司都存在这种情况,但在当今的形势下,这种做法必然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从表面上看起来,惠普公司的经营方式与Digital 极其相似,两个公司都向同类用户出售小型计算机,但惠普公司权力下放,企业文化轻松灵活,员工们有决策权。而在Digital公司,独断专行的管理思想渗透到了Digital公司企业文化的各个环节。当时的Digital 公司是个成功的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小型机厂商,同时也是北美洲第二大计算机生产企业(仅次于IBM公司)。就是到了1988年,Digital公司在小型计算机销售方面也仍处于领先地位,年收入达到124亿美元,几乎是惠普公司年收入的两倍。

199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管理得法,惠普公司年销售额增至240亿美元,公司以每年销售额增长24%的速度迅速发展。而Digital公司的年收入却只有135亿美元,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进来,它的销售额同1988年相比还有所下降。

权力下放帮助惠普公司及时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因此,惠普公司很早就进入了个人计算机市场。目前,惠普的各个分公司不仅向市场上销售桌面计算机,他们还设计出一种便携式超小型计算机并投放市场。惠普的打印机分公司还占领了桌面打印机市场。惠普公司在计算机领域因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而闻名。他们经常主持研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英特尔公司联合设计的P7型超速微型数字机就是他们革新的成果。

90年代的计算机工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惠普公司也面临低盈利、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和要求苛刻的用户群体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令世人关心的是,惠普公司如何对这些挑战做出反应呢?惠普没像其他公司那样加强和巩固高层管理部门的权力,而是更进一步地下放权力。

与惠普公司不同的是,Digital公司庞大的官僚机构决定了他们很难生产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创始人肯·奥尔森对个人计算机不感兴趣,当然对用户的需求只能置若罔闻了。把持Digital公司决策权的总部的领导者也都持有这种偏见。结果Digital公司在IBM推出IBM PC机后又白白耽误了10年。

惠普公司是通过权力下放的管理方法来解决财务危机的。而Digital公司在销售额下降,公司陷入困境之时却坚持遵循管理即控制的企业思想模式,自上而下实行财务控制,并加强和巩固了公司内部的官僚机构。

Digital公司从IBM那样的传统公司雇来了“铁腕”经理,以此加强公司的凝聚力。不久,裁员开始了。最初被迫下岗的是那些有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场”销售人员。Digital公司把能倾听用户呼声,能为用户服务的人员都当作了裁员对象,Digital公司因此失去了用户,自然也失去了市场。所以当1994年5月《商业周刊》感叹Digital公司处境每况愈下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惠普公司经过多年煞费苦心的摸索,终于寻求到了管理 企业的最佳方法,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管理企业的模式。管理者们从不控制员工的行为,他们逐渐废除了行政机构,并把权力下放到企业各部门,使员工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力由他们来支配。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个人发展和公司繁荣的环境。

第10篇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大学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发展其主体性的教学观[1]。有人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基于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先进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为手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2]。也有人认为,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3]。

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基于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是一种研究意识贯穿教学始终,研究活动渗透教学过程,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征。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1)教学时空的延展性。研究性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其教学时间从课内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教学空间也相应突破教室这一空间范围,向自习室、图书馆、实习实践基地甚至网络空间扩展。(2)教师角色的多元性。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兼具教学流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等多元角色。(3)教学内容的设计性。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应以现有教材内容为蓝本,引进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热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与取舍,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研究性教学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线索,将研究意识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由教学过程体现研究性。(5)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研究性教学要灵活运用讲授法、启发提问、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6)师生活动的互动性。研究性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使知识传授体现生成性,学习过程呈现探索性,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7)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综合考虑教学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研究性质,教学结果是否使学生获取了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整体是否培养了学生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应综合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二、《中国地理》课程特点决定了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综合性。

《中国地理》是地理专业中自然及人文各分支学科知识在中国这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再现,涉及自然地理过程、社会经济过程及其综合规律,并充分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中国地理》课程进行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区域性。

《中国地理》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分区阐述各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6],直接体现区域性、地域性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地理》实施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

(三)现实性。

《中国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现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中国地理》进行研究性教学,将最新的研究理论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及各区域的现实问题。结合社会热点及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国地理》研究性教学路径

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出发,笔者在《中国地理》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对研究性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加强引导,重塑理念,培养研究学习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因此,一要在开课之初,引导学生重塑学习理念。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本门课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目的、意义,告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做,使学生在心理上接纳这种教学模式。二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研究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发学习兴趣,点拨研究思路,不断激励、推动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享受通过研究学习获得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三要通过考核评价强化研究学习意识。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学参与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进而强化学生研究学习的意识。

(二)认真谋划,科学制定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开课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谋划,科学制订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包括:(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课堂教学、讨论课、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研究成果展示等各环节分别占有的课时量,并为每一章节内容安排所需课时,对教学进程进行总体安排,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研究性教学目标的实现。(2)确定章节教学目标。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仔细研究,设计每一章节的知识掌握目标、技能训练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3)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启发提问、案例分析、课下讨论、课外学研等不同的教学方式。(4)设计教学训练载体。依据课程内容主线,结合社会热点,如中国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合理设计专题问题,设计研究性教学的训练载体。(5)筛选自学参考资料。广泛搜集相关教材、期刊、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优中选优,列出每一章节的参考书目和教辅材料,供学生拓展学习。(6)设计课程考核体系。从研究性教学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课程考核的形式和标准。

(三)因材施教,探索灵活多样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根据《中国地理》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是为促进研究性学习服务的,应着重讲授地理概念、地理演变过程、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等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以及方法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学科前沿知识等。(2)自学辅导法。对于那些一看就懂、一看就会的内容,可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师可先给出思考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3)问题探究法。对于逻辑性强的地理问题,如学习我国气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景观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时,可以采取问题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4)案例教学法。如环境问题,可通过视频呈现我国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然后进行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提高保护环境的认识。(5)实践教学法。利用地理专业野外实习的机会,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巩固加深已学知识,提高学生在现实过程中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课堂讨论法。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有兴趣但认识尚有分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课题研学法。模拟课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现场质疑辩论与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能力提高,改革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

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由原来的单一性知识测评转向对学生综合技能的测评,课程评价的主体应由单一的教师主体转向教师、学生本人、同学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尤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考核方式可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地理》课程总成绩可由如下几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占70%,创新论文(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占10%,平时作业占10%,平时表现(包括随堂提问、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自学情况)占10%,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第11篇

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8462

国内刊号:43-1126/K

邮发代号:42-4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经济地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办刊宗旨: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

第12篇

英文名称:Geographical Research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0585

国内刊号:11-1848/P

邮发代号:2-11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13篇

【关键词】地理要素 开发途径 运用方式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1-01

课程资源的开发许多师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开发,但主要集中在乡土地理、时事地理等方面,世界、中国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气候、风俗、文化等自然、人文地理的开发与应用做得较少,缺乏机制、系统、普及,越来越等。因此做好该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意义极大。

一、重要性。师生共同开发世界、中国地理要素课程资源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必要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阶段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由于受篇幅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较空洞抽象,教师必须准备大量具体的图文资料、耗时费力;内容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实用性,造成学生厌学。如世界地理下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部分的课文内容是:亚洲的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都坐落在亚洲。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长河,如长江、叶尼塞河、印度河等。如此聊聊几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吗?若能展示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鲜活的图文资料、视频等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地理表象,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将会有根本的改观。

三、可行性。当今,资讯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利,如互联网、电视、书籍、报纸等。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开发地理要素资源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只要规划好方案使之机制化、系统化、普及化,鲜活的素材会源源不断的补给课堂并与课程相配套,让地理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乐园。

世界、中国地理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开发与应用广大师生将获益无穷。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如何进行地理要素的开发与应用呢?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开发地理要素课程资源的实施途径

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它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基于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应用地理知识(含地理能力)、地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发现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并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其研究的一般过程如下:

1)确定研究收集的地理要素。研究要素题既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确定的,还可以由教师指导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初中地理?活动?中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世界地理下册第二节东南亚的・活动・题3――同学们交流各自对东南况的了解。

2)组织研究收集小组,制订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内容包括研究主题的内容、范围、目标、方法、步骤及研究人员的分工和评价。研究方案的制订为主题研究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一般来说四位同学一个小组,角色分工分别有:正副组长、发言人、书记员;原则是分工合作、互助分享、勇争第一;评价方式:教师评分,同学评价,优质资料将编入校本教材并注明班级和姓名。

3)实施研究。此阶段进入具体的体验与探究收集阶段,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活动。大致研究方式有查阅资料、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

4)形成结论报告。结论报告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结晶。撰写时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把调查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课文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提炼,最终完成研究报告。

二)地理要素课程资源应用的方式

1)设置“地理新闻五分钟播报”栏目。

2)设置“课间插播”栏目。

3)展示交流。

4)整理成册。

三)地理要素课程资源实施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要素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具有详细、形象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开展实践和探索。地理课上只要展示这些方面的材料,学生便会聚精会神地听讲。每当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材料或小论文被老师编成知识在课堂上运用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和地理学习的无限热情。运用世界、中国地理要素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既为学生提供了解世界的窗口,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提供了舞台。

2)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的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在地理教学中借助已有知识,尤其是在地理要素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中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已获得大量的形象的、感性的认识,就会大大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因而学生除上学外的多数空余时间都被用来学习功课,学生的生活空间实在太小了,对外部世界几乎都不大了解。地理要素课程资源的探究与收集让学生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地理要素课程资源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更细致、正确地认识了世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仅善于观察、社会调查访问、收集和整理资料,更乐于结合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见解,从而开拓他们的思维、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做好世界、中国的地理要素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充分运用现代资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分享,定能开拓出一片地理教育新天地,地理学习的新乐园。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王民著

第14篇

【关键词】上海/地理学

【正文】

一、中国地理学的开先河之作

1858年(咸丰三年),英国人慕维廉(w.muirhead)所著《地理全志》由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出版。该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用中文所写的地学文献。慕维廉是英国传教士,1846年来华,居住上海。他和洪仁轩有交往,曾到南京考察的政治、经济、宗教。他的中文著述还有:《大英国志》、《天文地理》及《知识五门》。《地理全志》由“广学会”发行,是适应维新运动而出版的科学著作。该书分上、下编,共十五卷,线装木刻本。上编主要讲地理,除总论外,分别论述亚西亚、欧罗巴、阿菲利加、亚墨利加、大洋群岛等五个地域,“分文、质、政三等”论述。下编主要讲地质,标题是:地质论、地势论、水论、气论、光论、草本总论、生物总论、地文论、地史论〔1〕。 将世界地理的知识介绍给了中国。之后,上海还陆续出版了《绘地法要》(著者不详,金楷理、王德均译,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出版)、《测地绘图》(富路玛著,傅兰雅、徐寿译,1876年江南制造总局出版)、《测候丛谈》(著者不详,金楷理、华衡芳译,1876年江南制造总局出版)《测绘海图全法》(华尔敦著,傅兰雅、赵元益译,1901年江南制造总局出版)等介绍西方地理学方法技术的著作以及《八省沿海图》、《平园地球图》(两图均为江南制造总局出版,年代不详)等地图。

1901年,在上海南洋中学任教的张相文编写了《初等地理教科书》(二册,上海南洋公学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初版)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四册,上海兰陵社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初版)。此两书是我国最早的地理教科书,印行总数达二百万部以上,为地理学知识在我国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2〕。

1908年,张相文著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学著作——《地文学》(地文学一词来自日本,即自然地理学),由上海文明书局印发,至民国二年(1913年)已发行了第三版〔3〕。 作者鉴于当时一般的地文学著作不是译自东洋就是西洋,故撰此书,“会萃各大家学说,博引旁搜,一切证例悉以中国之事实为本”,力求“亲切详瞻”〔4〕。 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可贵的创举。

张相文在《地文学》绪论中,一开始就说:“地文学者,地理学之精髓也。言地理必济地文,其旨趣始深,乃不病於枯寂无味,而於他学科亦多互相关联,如天文学、地质学、动植物学、人种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莫不兼容并包,以为裨益人生之助。……于以统合各科,而蕲进于实用,此地文学所以为最重要之学科也。”此言时至今日仍有参考价值。

《地文学》一书,篇幅不多,全书共197页, 附中西对照表长达13页,附彩色图十余幅。该书的特点主要有:

(1)内容分星界、陆界、水界、气界、生物界五编。

(2)“参酌东西各大家学说”。如讲到太阳系的形成时, 介绍了康德及拉普拉斯的星云说。

(3)对于旧地学家迷惑不解地许多自然地理方面的事物, 均能科学地阐明其形成原因与发展规律。例如,在讲到片麻岩的形成时说:“原始界(太古界)岩石,层理清晰,乍见儿如水成岩,而其成分则为结晶质;又与火成岩无异,是为化形岩(变质岩),大抵受地下之热力与压力,使最古之水成岩,悉数融解,再为凝结,逐变为片麻岩。”

(4)重视联系中国实际。“举为例证,以本国为宗, 其为中国所无,或调查未晰,而于地文有切要之关系者,兼及他国”如讲到地质时代各界、系地层时,就指出其在我国的分布,讲到河口泥沙沉积时,则以崇明岛为例而加以说明。

(5)“尤时时注意实用,如防霜、避电、培植森林、 改良土壤等,各举其要,以为实地应用之资”。

二、活跃的地理学术组织及刊物

后,上海地理学的发展出现一段颇为繁荣的时期。除了继续介绍国外地理学的知识和思想外,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活动逐渐地活跃了起来,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活动向有组织的方向发展。在这段时期先后出现“中华地学会”、“建国地学社”和“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三个地理学术组织,并发行了《地学季刊》和《地理之友》两个地理学术刊物。

1.中华地学会及《地学季刊》

中华地学会于1931年1月成立,由葛绥成(中华书局编辑)、 盛叙功(暨南大学教授)、李长傅(东方舆地学社兼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编辑)、丁绍恒(大同大学教授)、刘虎如(商务印书馆编辑)等人发起,先后参加会员约80人,其中大部分系上海方面的会员,外地会员约20余人,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福建、河南及辽宁等地。

该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出版《地学季刊》。1932年1 月创刊号出版,共刊载18篇文章,合计约20余万字,由大东书局印行。“发刊词”称:“地学之宗旨,在于研究人地相互关系,使吾人于世界各处之风土人情,能详释其因果,寻求其系统,以明今后应如何改造之途径。……同仁有鉴于此,组织中华地学会,以期交换知识,发展地学。内而国计民生,外而国际概况,俾有真确之认识。期有裨益于中华之建设,固意中之事也”。至1934年底,《地学季刊》一卷四期出齐,共80余万字,此时由于印刷困难,1935年2月2日举行第三次年会,讨论季刊的继续出版工作,并修改会章,改选职员,聘请丁文江、王云五、何炳松、竺可桢、金兆梓、翁文灏、费伯鸿、舒新城、为名誉会员,选举葛绥成、李长傅、盛叙功、丁绍恒、顾因明、董文、楚曾、洪懋熙、褚绍唐为执行委员、葛绥成为总务主任、李长傅为编辑主任、褚绍唐为干事。《地学季刊》第二卷起改由学会自行印发,每期约15万字,内容理论与实际并重,着重系统研究和现代趋向,至1936年底后又出版了四期,共约50余万字,由上海中国科学公司总经售,各大城市均有特约代售处。

1937年抗战开始,因会员分散,季刊无法继续出刊,学会工作也告停止。至此,《地学季刊》共出刊了2卷8期,合计约130万字, 刊载各类文章124篇(其中包括续载7篇,译文24篇,如不计续载则为117 篇)。其类别为:1.介绍辩证唯物主义的地理学思想的论文6篇;2. 经济地理及人文地理10篇;3.自然地理12篇;4.中国地理28篇;5.历史地理(包括边疆地理、地名学及地理学家)19篇;6.外国地理6篇;7. 地理教学9篇;8.游记及考察9篇;9.地方志17篇;10.书目及书刊评介3篇;11.国外地理动态及会务报告5篇。

三十年代的上海各种思潮都在此汇聚。当时上海地理学的领域中部分人士开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介绍新哲学观点的地学刊物。这方面的文章计有楚图南的“人文地理学的发达及其流派”、李长傅的“地理学研究的新阶段”(2卷1期、2期)、“转形期的地理学”(2卷4 期)等约10多篇。

楚图南在“人文地理学的发达及其流派”一文最早介绍了新社会派的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思想:“这个学派最先的渊源,当然要从嘉尔(即马克思)算起,他的《资本论》的名著里已经提出了经济怎样为一切历史建筑或社会建筑的基础。由于经济手段或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历史或社会也不能不随之而变化。将这个原则应用于地理学上的问题,即人地相关的问题。于是发生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即人类文化的发展是自然契机(因素)规定了呢?还是社会契机(因素)规定了呢?据蒲列哈诺夫的意见,自然环境是最终的规定。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则以在自己的作用之下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为媒介而主要地影响人类,这便是这派人文地理学的最基本见解或根本原则。这个原则的最初应用,始于墨西尼可夫的《文明与历史上的大河》,其方法和体系的大致规定,则始于威特福噶尔诸人的《地理学批判》。”李长傅在该刊二卷中连续发表了四篇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地学观的文章。他在“科学的地理学的新转向”一文中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人地关系论后指出:“人地关系的缺憾,据威特福噶尔之说,陷于速成推理法,把人与地的中间项的劳动过程漏掉了,其结论是任意规定,虽有时正确,但常常半正确,甚至完全错误。要救济这缺憾只有利用辩证法的唯物论”。他又在“转形期的地理学浅释”一文中认为:“正确的地理方法应是辩证唯物论,它应用于社会科学即唯物史观,应用于自然科学即自然辩证法。人对自然的活动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因此发生人对自然、人对人们二种活动……,自然以劳动过程为媒介,才能在人类之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所以,一切人文地理学的现象,其主动力不在自然、不在人类,而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该文还引介威特福噶尔的图式,说明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不同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类型的人地关系,这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地理学的中心思想。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文章不得不用隐晦的词句论述,如资产阶级为“布尔乔”,马克思为“马卡尔”、“嘉尔”等巧妙地躲避当时政府的审查。

《地学季刊》中关于中国地理方面的文章,李长傅的“中国地理区域论”(1 卷1期和3期)两篇文章是比较系统的中国地理的区划研究。前文介绍了中国各种地理分区(如张其昀、翁文灏、香川干一、葛德石、博克斯顿、洛克斯比的分区和田中季作的东北分区等),并加以评论,最后提出作者的意见,分全国为25个地理区。后文分为绪论和本论两段。绪论历述地形区(野田势次郎、史密斯、李长傅)、气候区(竺可桢、甘德楼)、生物地理区(邹树文、钱崇澍)等部门分区及综合分区(张其昀、葛德石、香川干一及李长傅等)。作者将全国分为北部、南部、东北及西北四大区,26个分区,并论述了各分区的特征。以上两文是我国三十年代较系统的地理区划研究论文。

李长傅的“中国湖泊的研究”(1卷4期)论述了湖泊的意义、分类、成因、变动与人生的关系及我国湖泊的分布等。此文亦为我国早期系统的全国湖泊研究论述。

褚绍唐的“中国都市的地理因素”(1卷2期)对我国205 个较大的城市,从地理位置、腹地条件、水运和气候条件及经济基础分析了我国都市的地理因素,为我国较早研究都市地理因素的文章。

《地学季刊》在历史地理方面主要有楚图南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2卷3期)。该文讨论了历史地理学的定义、发展史略、研究的重要性、有关的科学、历史地理学与唯物辩证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目的等。作者还提出了必需以唯物辩证法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地理,同时指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说明历代疆域沿革,最重要的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以历史的地理因素或条件,来阐发中华民族、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性质和发展的过程。

在地名学方面,葛绥成的“地名的研究”(2卷1期),论述了地名的意义、种类、构造、变化、同地异名及别称、地名和国语、翻译地名应注意的事项等等,是我国最早较系统的地名研究论述。李长傅的“扬子江名称考”(1卷2期)指出在隋唐时即有扬子桥,扬子津之名,唐永淳元年(682年)曾在扬子桥设扬子县, 扬子津扬子江之名已散于诗歌文章中。当时扬子江仅指扬州以南的大江。至1658年(顺治十五年)马尼刺大学教授d.f.navarette始称中国最有名的大河洋子江, 意为“大洋之子”(son of ocean),后又译为扬子江,并谓此江发源于云南。至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者马卡尼(marcartney)至扬州,称自此至扬子江岩约二英里,此后在国外的文献中,遂多称全江为扬子江。

关于地理景观方面的论述,葛绥成的“景观研究(1卷4期)论述了文化景观、空中摄影、景观综合、景观论等内容,主要根据日文材料,此文为我国介绍景观论的早期论述。

此外,还有盛叙功译介的日本黑正岩的“科学的经济地理学”( 1卷1期、2期),德国威特噶尔的“中国农地的灌溉问题”(2卷2期)和“中国治水事业与水利事业”、丁绍恒的“中俄界约桌原委与边防之危机”(1卷1期)、葛绥成的“十年来的中国疆域和政治区划的变迁”(2卷1、2期)、褚绍唐的“中国地图史略”(1卷4期)、 楚图南译的“近代地理测量及绘图学之发达”(2卷2期)、何锡昌的“自然科学体系所见地理学之地位及其本质”(1卷3期)、张沦波的“地理科学之解释及其代表作”(1卷3期)、周宋康的“地理环境决定论”(2卷3期)、葛绥成译taylor.g的“环境和人种”(2卷 3、4期)等较重要的文章。以上说明,30年代上海中华地学会编辑的《地学季刊》站在时代的前列,起到了推动我国地理科学发展的作用。

2.建国地学社

建国地学社由卢材禾(社长、复旦大学教授)、乐汉英(上海艺术研究社出版部主任)、陈闻远(南京朝报编辑)、卢毅(复旦大学教授)、黄望平(中华铁工厂工程师)、庄国钧(立达图书公司经理)、王成祖(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圣约翰、东吴大学教授)、黄国璋(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陆承荫(中华舆地学社绘图组长)、蒋天任(苏州中学讲师)、申广霆(暨南大学助教)12人发起。据他们向当时社会局申请备案〔5〕的理由称:(1)集合地理学者,研究专科学术;(2)联络会员感情,增进工作效能;(3)协助政府推进地理教育,并研究地理建国方案,以为政府之参考;(4 )促进国民理解地理建国之重要,以养成正确之国家观与世界观。他们准备做的工作有:(1 )聘请专家编辑地理教材,地图以及各种专门著作;(2 )计划制作地理模型、仪器、照片,以应一般教学与普及之需要;(3 )对本国各区域作精密之实地调查(注重土地利用),出版报告;(4)举行学术演讲;(5)搜集地学资料,会员约30至50人。据笔者访问当时活跃在上海地学界的现华东师大地理系褚绍唐教授和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的钱今昔教授,该学会在上海虽未开展较有影响的活动,但当时的地理学工作者积极以地理学参加抗战后国家重建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3.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

1947年8月31日,中国地理学会在上海召集年会, 讨论中学地理课程问题,因时间匆促,一时未能获结果,乃推举葛绥成、许逸超、褚绍唐三人负责召集上海中学地理教师作一讨论。9月10日, 中学地理讨论会在晓光中学开会,各大中学地理教师共二十九人出席,由葛绥成报告开会宗旨,许逸超讲述地理学教育的趋势。旋即讨论地理教学实际问题,如教学时间问题、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问题、高中本国地理区域问题、各省区域面积问题、外国地名译音问题。讨论结果由于问题颇大,需较长时间讨论与研究,乃决定筹备上海地理教育研究会,推举葛绥成、许逸超、王文元、邱祖谋、卢材禾、褚绍唐、陈尔寿、陈大森、朱jǐng@①琳九人为筹略委员。10月5 日上海地理教育研究会在市立育才中学成立,到会会员四十七八,会上洪绂先生作了中国省区改造问题报告,最后逐条讨论章程并选定第一届理监事。推举翁文灏为名誉理事长、王成祖为名誉副理事长、许逸超为理事长、葛绥成、卢材禾等14人为监事,褚绍唐为总干事、葛绥成为总编辑、洪绂、丁锡祉等11人为研究委员。该会成立后为了使外地同行加入便利而更名为“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同时在国内各重要城市均进行组织分会。武汉分会由邹新垓主持;北平分会由王成祖、李良骥二人主持;东南分会由李式金(厦门大学)主持;南京分会由孙承烈(南京中国地理研究所)主持,西北分会由冯绳武(兰州大学)主持;昆明分会由王立本主持,贵阳分会由王钟山(贵阳师范学院)主持;台湾分会由任德庚(台北师范学院)主持。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已成一全国性的地理学术组织〔6〕。 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其旨趣拟本纯学术之立场,探讨新地学之真义,以效之方法,使达成教育之目的,并期待群策群力,搜辑地学之新资料,以谋有所贡献于我国之地理教育”。〔7〕

中国地理教育研究会成立后,会务积极进行,1947年10月21日召开首界理监事会,并欢迎中央大学李旭旦教授由美国返国,开会时由李先生报告了美国地理教育状况,并决定该会刊物名称为《地理之友》,创刊号于1948年3月出版〔6〕。该研究会的主要活动是编辑出版《地理之友》。翁文灏在其发刊词中称:“地理研究对于国民思想,民族前途,以及人类文化等,都有莫大的关系。……我国科学地理师资的缺乏,教材和教法的欠当,是人所共晓的事,以至三十年来的地理教育,始终在非驴非马的状态中。……但补救之道不外两点:一是普及地理教育灌输正确观念和知识;二是服务地理界的同志,要从今后下决心训练自己,同时放弃一味室内埋首陈书的陋习,各就所在各地做实地考察。这样时日一久,自有相当满意的收获。我希望‘地理之友’的同志,能负起这等使命!”

至1949年前,《地理之友》共出版两期,第1 期文章有:许逸超“地理学的因素和原则”、洪绂“地理教育之目的”、葛绥成“记清代地图学家邹代钧”、丁锡祉“地理基图”、李震明“中国地形的区分”、杨景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土之变更”、马湘泳“钱唐江下游地形实察与今后潮汐之影响”、李震明书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任德庚“新生的菲律宾共和国”、褚绍唐“修正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草案意见书”、章生道“北行纪要”。第2 期文章有:刘恩兰“我国疆土拓殖的地理背景”、王成祖“地理教材的适用”,刘德生“台岛地形随笔”、卢材禾、秦华麟“台北区域地理”、徐俊鸣“河南的地理形势和军略价值”、陈尔寿“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的三大要务”、章生道“佘山地形考察”、唐永銮“东北地理景观”、秦华麟“〔新书介绍〕谌译中国区域地理”、陈大森译“刚果河之游”。许逸超在“地理学的因素和原则一文中认为研究地理的因素可分为两组九个,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占四个半因素。研究地理要根据因果原则、通论原则、分布原则。分布原则是地理学特有的原则。“地面上任何现象涉及到分布,就含有地理的意义。火山的原因和现象,个别叙述,地质的意味很浓,但寻求火山的分布,并问为什么地球上的火山带要环绕着太平洋沿岸,这就是地理了。”很好地表述了地理学的特质。但文中也存在着当时地理学者将自然现象同人文现象简单类比的问题,“至于我们中国,有人说是老而不死的一个国家;早晚能否大地回春很难推料。我们知道,这种由幼而壮而老而返老还童的轮回哲学,本是地形学的基本原则,今日人文地理的许多现象,也都可以引用了。”洪绂在“地理教育的目的”一文中提倡了地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地理学为中学初级教育重要之一门,应使学生认识中国大好河山,无尽之富源,与我刻苦耐劳之人民,从而引起爱国爱乡之念。学地理始知中国之伟大,其在世界之使命,并藉以明晰中国文化之地理基础,以冀从因袭的,传统的文化根基上,创造一个有意识的,合理化的新文化。在物质方面,由目前在崩溃中的传统的经济重建科学的技术的经济,……。”李震明在“中国地形的区分”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地形的要点、分布、界线、几种特殊的地形(黄土、赭色砂岩、石灰岩地形、沙漠)和五大地形区(青藏高原、蒙新沙漠草原地域、北部地域、中部南部地域、东北地域)。王成祖在“地理教材的适用”一文中讲述了区域的顺序、位置的意义、地形气候的比较、分布范围的确定、统计数字的应用、时事发展的诠释、风土人情的影证、风景区的描摹、图解的补充、中外地理的差别十个地理教材适用的问题。陈尔寿在“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的三大要务”一文中论述了当时我国黄泛区的复兴问题,yva (长江上游水利计划)的梦想和南北两大港口(北方塘沽港的继续修筑和南方黄浦港的正式开辟)三大水利建设要务。在黄泛区的复兴问题中提出“不仅是希望这个区域能够恢复昔日的旧观,并且可以将‘工业农’的理想在这里作为试验,……”。它们反映了当时上海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研究的水平。上海解放后,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继编了一期《新地理之友》。1951年,上海地理学会成立,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逐并入其中,刊物停办。

三、地理教育事业与地理学著作和地图的出版

上海的地理教育在中国也是较早开始的。1870年,上海同文馆开设了地理课〔8〕;1876年创办的格致书院也开设有地理课〔8〕。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也开设了地理课〔8〕,1899年至1903 年中国近代地学大师张相文在此教授国文与地理〔9〕。

1929年,大夏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开设了史地组,后在文学院下设史地系。开设有人生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地理绘图、地理教学法、自然地理等课程。主要任课教师有:葛绥成、李长傅、邬翰芳、孟寿椿、王成祖等〔10〕。1931年,暨南大学史地系成立,先后开设了中国地理、历史地理、地理学史、气象学、地形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政治地理、地图学等课程。楚图南、王庸、王勤@②、王成祖、姚明辉、许逸超、盛叙功、洪绂、王文元、褚绍唐、葛绥成等先后在此开课〔11〕。复旦大学在抗战期间成立了史地系,其设立的目的是:“养成能独立研究史地之人材”;“培养中等学院史地课之良好师资”;“灌输全校学生以史地知识”〔12〕。开的地理课程有:中国地理、气候学、地图学、经济地理、地学概论、人文地理、亚洲地理、美洲地理、欧洲地理、政治地理。任美锷、叶粟如、顾颉刚等曾在此任教。〔13〕

这一时期,上海凭借其雄厚的研究、出版力量,出版了许多地理学著述,它们中较有影响的有:葛绥成编著《世界文化地理》、《地理数学法》、《中国近代边疆沿革考》、《地形学》等书;李长傅的《人文地理学》、《地理政治学》、《转形期的地理学》、《南洋地理志略》等书;盛叙功的《农业地理》、《交通地理》;丁绍恒的《近代本国地理沿革志》;张资平的《地图绘法和绘制》;楚图南的《地理学发达史》等书。地图出版在国内更是一枝独秀,大量的地图出版机构(如世界舆地学社、东方舆地学社、大众舆地学社、中华舆地学社等)出版了大量的地图。其中《申报地图》为我国的地图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申报地图》是上海《中华民国新地图》和《中国分省新地图》的习惯统称,是上海《申报》为创刊六十周年而于1930年秋由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开始编绘的。它在地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根据古今中外经纬测量成果,运用等高线,并采用分层设色法编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它为我国地学所做的另一贡献是为我国培植了地图印刷力量。(原有人主张到日本小林又株式会社胶印厂印刷,印价较便宜,但丁文江等人最终确定在上海出版)。至1949年后,我国印刷质量较高的地图大都由当时《申报地图》培植起来的上海中华厂承印〔14〕。

解放前上海地学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从译介到独立研究不断发展;研究力量从个体到形成组织;内容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地理教育较发达;地理出版兴旺等特征。上海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研究、教育和传播的一个重要中心,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子贤:《简明地质学史》,河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202至206页。

〔 2〕林超:《中国现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张相文和中国地学会》, 会议资料,存河南大学地理系资料室。

〔3 〕张天麟:《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会议资料,存河南大学地理系资料室。作者为张相文堂兄弟。

〔4〕《地学杂志》创刊号:绍介图书。

〔5〕上海市社会局第五科36组55号(上海档案局全宗号6、目录号5、案卷号1807,该资料现藏上海档案馆。)

〔6〕“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务概况”,《地理之友》1卷1期。

〔7〕“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缘起”,《地理之友》1卷1期。

〔8〕唐振唐:《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91页。

〔9 〕张天麟:“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

〔10〕《大夏大学年鉴》民国十八年,藏华东师大档案馆。

〔11〕据华东师大地理系褚绍唐教授和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钱今昔教授回忆。

〔12〕复旦大学历史档案第51卷。

第15篇

[关键词] 异物志;六朝文学; 咏物赋

[中图分类号] I207.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5—0074—06

六朝时期史学异常发达,一方面,史学著作大量腾涌,另一方面,史学门类也相应激增,呈现出刘知几所说的“门千户万,波委云集”(《史通·杂述》)之盛况。在这众多的著作中,出现了一种汉代罕见、唐代以后渐次式微,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类,那就是《异物志》。顾名思义,所谓“异物志”就是一种记载奇特事物的著作;质而言之,则其内容丰富驳杂:“举凡各地山川、地理、气候、动植矿物及历史传说、风俗神话、商业贸易、科技工艺等,无所不包,而重点则在山川地理和物产风俗。”

王晶波:《从地理博物杂记到志怪传奇——异物志的生成演变过程及其与古小说的关系》,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4期。《异物志》虽盛行于六朝,其散佚也十分严重,迄今已无完整存书,清人张澍《二酉堂丛书》、曾钊《岭南丛书》、陈运溶《麓山精舍丛书》等都曾辑有部分《异物志》佚文,今人张崇根《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缪启愉、邱泽奇《汉魏六朝岭南植物“志录”辑释》(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吴永章《异物志辑佚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都对个别或部分异物志著作进行了整理,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则收录《异物志》佚文十二种,是目前辑录最多者

此书辑录虽全,但纰漏也甚多,参看陈尚君关于《汉唐方志辑佚》的述评,载《唐研究》第五卷;刘跃进《汉唐时期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载《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卞东波《〈汉唐方志辑佚〉纠谬》,载《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检《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著录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六种,兹略为考定其存佚情况,并列表如次:

除此之外,综合历代学者考证

专门考述《异物志》的著作,主要有王庸《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年初版),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的相关章节,以及晚近王晶波《汉唐间已佚〈异物志〉考述》(《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0年)、胡宝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郡地志》(《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王毓蔺《魏晋南北朝方志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10月)等论文。其中尤以王晶波对此类著作用力最勤,考获甚多。,六朝时期以“异物志”命名而不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者,尚有十三种之多,今亦列表如次:

表1《隋书·经籍志》著录异物志列表

时代

作者

书名

卷数

存佚情况

东汉

杨孚

异物志

一卷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东汉

杨孚

交州异物志

一卷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三国吴

万震

南州异物志

一卷

陈运溶《麓山精舍丛书》

三国吴

朱应

扶南异物志

一卷

陈运溶《麓山精舍丛书》

三国吴

沈莹

临海水土

异物志

一卷

张崇根《临海水土

异物志辑释》

不详

不详

凉州异物志

一卷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表2其他异物志列表

时代

作者

书名

卷数

存佚情况

三国吴

薛莹

荆扬已南异物志

不详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三国蜀

谯周

巴蜀异物志

不详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续咸

异物志

十卷

无考

不详

宋膺

异物志

不详

张澍《二酉堂丛书》

不详

陈祈畅

异物志

一卷

王庸《中国地理学史》

南朝

曹叔雅

庐陵异物志

不详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不详

孙畅

异物志

不详

《初学记》卷三十引

不详

不详

南方异物志

不详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不详

不详

南中异物志

不详

《一切经音义》

卷十六引

不详

不详

南中八郡异物志

不详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不详

不详

郁林异物志

不详

王晶波《汉唐间已

佚异物志考述》

不详

不详

广州异物志

不详

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

不详

不详

郭氏异物志

不详

《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