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外包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务外包论文

第1篇

由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和承包能力来看,服务外包行业在我国尚属于幼稚产业,主要特点为起步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规模不足以形成效应,与印度、爱尔兰等国相比竞争力尚低,急需要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扶持。从111号文试点政策到正式“营改增”几乎都遵从了现行增值税的相关规定,仍然沿用现有规定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机制或简易计算方法、纳税人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等。他将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范围,大大降低了在岸服务外包成本。但我国现存的服务外包税收政策依然存在着众多问题,首先,全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税收政策体系,地区间的税负不平等阻碍了服务外包业的平衡发展,也不利于在全国范围内使每个地区根据自身不同发展优势形成差异性竞争的良性竞合模式。其次,税收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税收力度与服务外包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小,例如一直颇受争议的对于软件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由于门槛过高,实际上纳入其范围并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少之又少,另外对于服务外包出口优惠政策的缺失也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税收政策偏向于离岸服务外包给予其更优惠的税收政策难免会导致在岸外包发展限制,面向国内广大的在岸外包市场依然应该成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最后,对于服务外包技术人才的所得税政策和相应优惠政策也没有发挥对高端人才引入的导向作用以及针对于服务外包行业相关基础设施产业的配套税收优政策的缺失也成为阻碍服务外包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二、影响承接服务外包的因素和国外服务外包业财税政策启示

A.T.Kearney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主要吸引服务外包因素的作用比例如下:财务环境(补偿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和税收与规制成本)占40%,人力资本(积累外包技术经验、劳动力规模消耗率)大约占30%,商务环境(国家环境、基础设施、知识产权安全)也占30%。税收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能否通过合理方式是上述因素变得更加优越和有吸引力是每个追求发展服务外包国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里值得我们借鉴的是服务外包业发展较早的印度、菲律宾和爱尔兰。印度所形成的良好服务外包环境和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源于印度各级政府对于制定扶持服务外包业的财税政策达成了广泛和较早的共识,鼓励企业进入产业园区的“五免五减半”政策,鼓励技术研发和进口在关税上实行进口零配件和资本货物免税。爱尔兰政府则以优惠税率形成了欧洲“低税港”,地方税收范围仅包括商业财产以及较低的个人所得税,使得其外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菲律宾也凭借其较低的企业所得税和丰富的可抵扣项目以及关税的减免政策使服务外包行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三、我国服务外包业财税政策的改革建议

(一)实行全面和统一的税收政策政策应既不偏向某一地区又不偏向某一具体外包服务形式(离岸和在岸),这样既有利于资金在广泛地区的充分流动,使地区间形成自身差异化优势,从而形成全国外包行业的竞合。不但要关注离岸外包也要关注国内服务外包行业市场,从而使国内、国际双向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

(二)加快、加强外包服务园区建设,加大优惠力度加快和加强服务外包业园区建设要求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产业提供相关的优惠措施,并制定更大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早日进入园区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对园区内企业实行“五免五减半”的政策,对进行持续投资的企业,在接下来的5至十年内依然保持优惠税率的政策。既要扩大优惠幅度又要延长优惠时间。同时对于享受优惠的标准设置应该秉承使更多外包企业享受优惠获得发展的理念。

第2篇

(一)人才适用性差,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艰巨从人才适用性方面看,北京人力资源基数较大,但是对口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数量却不多,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相当艰巨,产业发展的压力也在不断上升。北京虽然在人才规模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真正适用于外包方面的人才并不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缺乏熟练的英语能力,国际化人才缺乏。大多的从业人员在语言能力、文化沟通以及国际规则等方面都不能与国际接轨;二是缺乏与职位对口的技能人才,北京服务外包行业缺乏“有效”的“合格人才”供给。比如承接IT和流程服务外包从业人员需要基础科学技术知识、软件编程调试能力、有关对象行业一般知识等综合训练,但是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人才供给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最主要的人才劣势是人才结构严重失衡,缺乏复合型通晓困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高端人才。服务外包人才的规模和水平是决定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北京服务外包人才主要来源于二、三本院校及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这些院校和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都属于技能型人才,虽然也有来自重点大学但是数量偏少。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新兴产业方面还处于空白。由于服务外包业属于新兴产业,目前北京的大学此类课程的设置还是太少。

(三)外包人才的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差。从企业方面看,北京的外包企业在产业人才标准和待遇体系上做得还不够好,在企业文化氛围、薪酬福利待遇等多个方面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未形成行业标准;从员自身看,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低,或者是认为自己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从而导致离职率高、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差。

二、北京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式建议

(一)校企联合培养外包企业联合北京高校开设对口专业,通过高校培养专业知识人才,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联系各方优势形成一条可靠地发展循环链条。同时高校通过企业渠道获得最新、实用的知识,不断调整对口专业的课程设置;企业也能从高校渠道的得到适合其业务的人才资源,达成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联合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推动作用明确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首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支持与导向作用,继续鼓励和支持外包业的发展,重视外包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优惠政策,引进外包人才,减少人才外流。

第3篇

(一)发展历程及政策支持情况外包产生于19世纪初期的欧美国家,其产生和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20世纪初,随着工业生产进入大规模机械化时期,制造外包出现。由于运输成本的下降和生产后勤组织的改进,外包向低工资地区延伸,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制造商纷纷将外包中心转移,使得中国成为主要接包国家,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同时,随着IT的应用与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成本的迅速下降,IT产业应运而生,其效益远远超过制造外包并慢慢成为公司的主业,由以硬件为主向以软件为主转变的格局也逐渐呈现,从而导致企业将硬件制造外包给低工资国家来降低成本。至此,作为服务外包起源的IT服务外包得以迅速发展。中国服务外包起步较晚,虽然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是国际服务市场并不发达,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据统计,中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1%,不到发达国家水平的43%,发达国家当然平均水平位70%。另外,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较弱。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和财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国际竞争能力。目前,虽然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还有所欠缺,但中国政府和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要求,为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优化出口结构,扩大服务产品出口,商务部决定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并在全国相继建设了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二五”规划建议又指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同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过30多年稳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环境。中国在城市环境、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具备了较好的条件,这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服务外包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在全球的服务外包行业中,印度是最大的服务外包国家,自20世纪末以来,承接了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总量的80%,尤其在IT外包领域业务承接量比重更大,形成了印度独揽世界服务外包行业的基本格局。虽然各种分析和资料显示,中国是印度服务外包业最大的威胁,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印度最强大的对手,但是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却逐渐在数量、质量与结构上呈现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如专业人才短缺、能力较弱、流失严重、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虽然中国拥有大量具有一定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但是具有从事外包服务业务能力又熟悉业务并能熟练运用英语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全球85%以上的服务外包项目都需要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如软件外包中,英文软件就占据了80%以上,而国际呼叫中心服务就更离不开英语,可以说,英语语言能力已成为跨国公司选择接包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中国外包企业来说,如果想成为主要服务外包地区,必须要克服语言障碍,这也成为了仅次于成本因素的第二大问题。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指出“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指导、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学校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在如此政策指导下,高职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针对职业和岗位需要设定课程内容,真正从职业标准内涵出发,使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与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相符。

二、当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外包职业标准对接现状

目前,我国个别城市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外包学院,部分学院成立了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或者是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一到两门服务外包相关的专业课程。缺少针对服务外包岗位实际开设的课程,且课程注重语言的理解和语法的掌握,缺少与服务外包业务和岗位需求为重点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类似外包业务情景和真实工作场景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高职高专使用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甚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严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服务外包企业的需求相差很大。通过对在服务外包企业实习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首先,学生知识面窄,专业英语词汇了解少;其次,知识运用能力差,处理的文件语法错误百出;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培训和实践后,能与客户进行基本信息的交流,处理和完成服务外包业务中一般性的工作,如对一些基础的资料进行翻译,读懂简单的客户信函并回复,书写基础的技术材料等,能达到外包企业低端岗位的要求,而诸如随时与发包方进行业务沟通,正确理解项目中的英语资料,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撰写英文报告等中级层次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服务外包职业标准对接实现途径

(一)开拓多种渠道,递进开展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第一,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外包校外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平台,及时了解行业企业需求,校企统筹协调,组织学生参加培训,为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中学、学中做,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校企共同制定培训和工作计划,确保工作与教学安排的目的效果统一。第三,通过订单培养模式,组建企业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和业务技能讲授,实现校企共育共教,学生技能培养和就业目标明确,达到在校学习和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第四,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聘任企业负责人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根据合作的不同阶段和企业需求采取了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勤工俭学等合作模式,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文件,明确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分别享有的权益和承担的责任,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实现校企生有意愿、有保障、有效果,三方共赢。

(二)培养目标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立足外贸转型升级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将培养服务外包技术技能人才增设为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之一,通过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夯实服务外包基础技能培养,并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增设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服务外包英语、英文数据处理、BPO岗位技能训练等相关专业课程。校企分析归纳服务外包岗位技能点,确定或调整服务外包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点打造“4+1”职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数据录入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服务外包业务能力,不断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提升学生行业就业竞争力。

(三)引企入校,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生产,搭建教学做一体化平台学院或专业可与当地服务外包公司创新开展“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双方共建服务外包生产性实训基地。双方签署协议后,企业可提供设备、项目、业务培训等方面资源,学校提供场地、设施、人员等,双方成立管理小组,共同制定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并由校企双方各自安排指导教师对基地运营和教学安排进行管理,共同协商制定基地业务安排和计划。如此操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兼具公司交付中心和实训基地职能,并能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做一体化、业务技能训练问题,解决工学交替中教学与工作协调的矛盾,为学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供真实业务的实训环境,实现企业真实职业环境和真实工作项目,提高人才培养的职业化水平。

(四)校企共育师资,优化双元师资结构教师定期到服务外包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具体工作项目,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可聘请外包企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将最为真实优秀的工作理念、职业态度、业务技能传授给学生,优化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富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校企共建资源,服务行业企业培训建立校企智力合作,学院与服务外包企业可共同组建一支工学结合教材开发团队,在双方通过研讨确定方案框架之后,按照各自分工进行完成,企业更侧重实际案例、任务项目、行业前沿知识的选取,学校更侧重职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归纳提炼,校企共同开发教材解决教无所依、教材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际业务技能等问题,为企业培训和学生服务外包课程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实,更要从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上出发,全方面多角度加强。因此,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协作,为达到此目标进行努力。

第4篇

[摘 要]近几年服务外包迅速发展,作为服务外包中的重要角色—财务外包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发包方的财务外包越来越受青睐。本文从发包方的角度看财务外包的外部环境,分析其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据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外包 外部环境 发包方

一、前言

目前,我国已处于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财务外包作为新分支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虽然我国的外包市场才刚刚起步,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和财务专业化的发展,财务外包必定是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发包方企业要做好财务外包决策?除了要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做作决策之外,还要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于已经和将要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拓展财务外包的内容和应用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财务外包概述

财务外包是指企业(发包方)将财务会计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接包方)来完成,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是服务外包产业的又一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部环境对发包方企业进行财务外包影响越来越大。

三、发包方企业财务外包的外部环境现状分析

1.发包方企业财务外包外部环境的优势机遇分析

(1)财务管理职能的发展和细化是财务外包实施的重要前提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水平与对财务外包的需求是成正比的,随着管理水平的优化,财务外包这种新的经营理念成为必然趋势。随着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财务管理所涵盖的范畴也细化为两个层次:非核心低层次和核心高层次。非核心的职能相对比较独立而且程序化,将这一部分发包给专业机构来做,即可以规避风险又可以规范发包方企业的财务管理。

(2)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予了财务外包技术平台

IT技术的发展对财务外包起到了推动作用,发包方与承接方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通过网络信息传递,也消除了地域分离导致的发包企业决策滞后。所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财务外包成为必然。

(3)专业化服务商为财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法律、法规的日益规范,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收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看到了企业对财务外包的需求,认识到外包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因而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在细化各自的业务。

(4)政策鼓励促进了外包承接企业的发展

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扩大服务出口,发展服务外包”。2010年财政部财税【2010】64号文件中对营业税免征具体范围进行了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在大方向上我国对服务外包产业是大力支持的。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

2.发包企业财务外包外部环境的劣势分析

(1)从宏观角度来看后发优势积累难度较大

我国财务外包的困境在于缺乏先进国家所具备的先发优势,外包先进国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各项政策相对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导致追赶先进国家的难度较大。

(2)从服务机构的角度看财务外包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

财务外包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财务外包服务机构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缺乏工作经验;思想道德修养匮乏,不能为发包方企业保守商业秘密。其次是财务外包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国家没有对此项业务的收费作统一规定。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财务外包这项业务因其具有的不可小视的几大优势,逐渐被广大企业家所认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财务外包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通过对其外部环境的现状分析,对于其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使我国财务外包外部环境的优化,促进财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1.政府层面

政策上要加大对财务外包的扶持力度,对内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加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导和推进各类教育机构的转型升级。对外采取各类吸引政策,加大对高级财务外包专门人才和留学生队伍的引进力度。

法律建设上要进一步规范财务外包市场行为,优化国内法律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外包制度,争取形成规范化、有效果的各类外包支持政策为国内企业保驾护航。

2.企业自身层面

目前中国的信誉体系还是比较薄弱,所以发包方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之前,要制定好详细的合约。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外包给经营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将会更多地被发包方企业认识,财务外包必将在国内迎来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test/2006-02/16/content_200719.htm

[2]尹夏楠.论国内企业财务外包的可行性[J].企业研究,2005,No.,10:176-178

[3]于卫东.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问题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No.II:24-26

第5篇

摘 要 全球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08年球财务和会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476亿美元,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财务和会计商业过程外包市场。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出了财务外包中可能存在的隐蔽信息风险、隐藏行动风险、信息泄露风险以及信息保密四大风险,并针对这几种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隐藏风险 风险防范

一、 引言

管理大师德鲁克(Drucker)在其《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再过10或15年,组织也许会将所有‘支持性’而不‘产生收入’的工作以及所有不提供升入高级管理层职业机会的活动都委托给出外单位去做。”在过去的20年里,外包的迅速发展证实了大师的预言,外包已成为当前企业界与理论界关心的一个热点。

需求意味着商机,许多财务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看准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纷纷推出财务外包服务。财务外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财务外包的风险则是指企业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外包项目本身的难度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制约,致使外包活动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或失败而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财务外包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通过风险分析,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

二、基于信息角度的财务外包风险分析

1.隐蔽信息风险

隐蔽信息又称为逆向选择,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人占有某种信息优势,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人利用占有某种信息优势选择不利委托人,但有利于人的行为。

由于信息不对称,服务商比企业更了解自己的资信、真实的技术和人员实力,并向企业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种情况是由于项目负责人没有按照招标的规格去了解财务承包商的背景,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核心业务情况,从而无法把握来自于财务外包服务商的风险;另一种情况就是由于项目负责人存在个人倾向性,即使了解来自服务方的信息,却因为他的个人利益或其它原因没有向进行决策部门反映情况,从而导致了企业误选了服务商。

2.隐蔽行动风险

隐蔽行动又称道德风险,财务外包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在签订契约之后,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服务提供商做出的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很难被发包企业发现,此时,服务提供商就很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去行动,从而给发包企业带来损失。

隐蔽行动的问题在企业对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具有普遍性。这类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不能清楚计算服务商提供外包业务实际发生的成本。因为外包费用的确定较为模糊,目前一般采用以确定工作时或者业务处理量的简单方法来确定外包费用,而且企业没有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二是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内部报告的形成过程往往是不具体的,企业没有对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权利。三是企业无法知道服务商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由于缺乏可操作的而且严格的监控措施,服务商有可能不履行先前的承诺,按照经营者人力资本劳动的特殊性给予其与贡献相一致的报酬,服务资源也存在级别被降低的风险。

三、财务外包风险应对措施

不论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保护方面,都不可能将风险完全消除,但如果仔细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本人相信这些风险将会得到有效地控制:

1.谨慎选择合适的外包商

选择好的外包商是财务外包实施成功的关键。如果企业对外包商的选择出现失误,不仅会影响到企业财务执行中的合规合法性,而且会对企业战略决策选择的科学性和适当性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主要是考虑该外包是的选择是否满足企业预期要求,是否能有效解决企业的问题,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是否产生的是良性影响;(2)外包商的专业化技能程序。这一因素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是否能够设计和实施的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服务,以满足改善的目标。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如受周期性影响的企业等等,考虑该专业化程序会不会违背企业原有的或者阻碍长期战略的实施。(3)社会关系。财务外包服务商是否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行业内是否有着良好的声誉。只有与企业,银行等有着良好的关系,并拥有较高的信誉,这样财务外包服务商才能提供优质的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服务。

2.正确认识财务外包,提高企业财务人员能力

财务外包是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财务问题,但是无法解决所有的财务问题。财务外包只能减轻企业的一部分工作量,而不是全部。要从战略的角度看待财务外包,发挥其专业技能的优势,提高企业财务业务的效率和效果。还要注意自身财务人员的培养。企业将简单的会计业务外包出去,目的就是将自己有限的财务人员用于财务分析及战略的制定上来,所以财务外包之后,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仍然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摆脱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外包给企业带来的利好,选择实施财务外包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规范,财务外包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享受外包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外包带来的风险失控。企业应该在追求财务外包的同时重点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竞争环境,在国际化市场中争得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管理

财务外包是全球流行的公司财务解决方案,是财务工作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早在1991年,埃森哲与英国石油就达成一个财务外包协议,英国石油将北海油田几乎所有财务业务都交给了这家咨询公司。在埃森哲公司帮助下,北海油田的成本大大缩减。同时,这份协议也促使埃森哲推出了财务外包业务,其后许多西方企业纷纷效仿。在国内,财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中小企业财务外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具有经营机制灵活、资金占用少、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普遍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内的中小企业,仅一半企业聘用专职会计,四成企业雇用兼职会计,还有10%的企业委托会计公司打理财务。如此局限于简单记账水平的财务管理,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有以下特点和问题:(1)不设置财务机构或财务机构简单。中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经营规模普遍不大,员工人数少。相应地,组织结构也较为简单,有的企业不设置财务管理机构,有些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很不规范,存在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兼职多等问题。(2)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需求以内部为主,不愿花费太大的财务管理成本。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企业财力有限,融资能力低,控制风险能力不足,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便决定了企业比较关注内部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的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费用结构等信息较为关注,以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重视市场开发,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简单,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聘用上不愿花太大代价。(3)中小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前景不明朗,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机会保障,使得其难以聘用到优秀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低浅,一些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会计职业教育。

二、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益处

业务外包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通过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应对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财务外包是指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财务工作委托给有能力的外部专业机构的活动。对中小企业来说,财务外包包括记账、纳税申报、提供专业财务咨询与建议等,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益处主要包括:

(1)降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成本。财务外包可以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集聚到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公司中,实现财务管理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单个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一方面,财务外包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节省财务软硬件设备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和升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财务外包,将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如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纳税申报以及部分投资、应收账款管理、筹资业务业务交由专业机构办理,企业不必再为此类业务设置专门机构和配备专门人力,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2)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质量。财务管理承包企业作为专门的服务机构,在技术、人力、硬件方面都有大量的投入,拥有专业的财务服务人员、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他们长期与不同客户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中小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财务业务外包给这些机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群体负责管理,有利于弥补企业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缺陷,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从而得到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等第三方的认可。在与外包方合作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能够分享到先进的经验和知识,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3)使得中小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资金、人才等资源往往较为短缺,而且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一般并不擅长财务业务,财务外包可以将中小企业管理者从不擅长的领域中解放出来,借用外部机构的专业优势来获得并挖掘外包环节的增值潜力,从而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资源来努力达到客户的要求,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三、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财务外包对于中小企业是把双刃剑,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包括财务信息泄密风险、过度依赖外包企业风险、成本控制不力风险等。中小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往往不愿或没有能力聘请大型的、专业水平高的财务外包服务企业,更是加大了其财务外包风险。为了降低财务外包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外包的收益,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科学选择财务外包服务商。选择好的财务外包服务商是从源头上降低外包风险、避免合作失败的良好途径。中小企业在决定财务外包后,首要的问题是选择一个专业性强、社会信誉好、服务经验丰富、服务质量高的财务外包服务商。中小企业在选择服务商的时候,不应该只看价格而忽视质量,不具备好的业务素质的服务商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麻烦,将使中小企业承担更多其他的成本。在具体操作上,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一个财务外包服务评价小组,建立简要的评价标准,对候选的财务外包服务商一一分析,确定最终的合作伙伴。

(2)合理确定财务外包服务范围。财务部门的一大特色就是涉及众多商业机密,企业经营计划、定价策略、客户资源,无一不是商业机密。部分财务外包服务企业或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可能会利用所掌握的财务信息谋取私利,给企业造成损失。西方企业的财务外包通常是将财务处理业务、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咨询业务的部分外包出去,但企业自身仍然保持着基本的和必须的财务控制环节和程序,并非把所有的财务工作都外包出去。中小企业在财务外包前应确定哪些业务需要外包,哪些业务只能由自己来做,尤其是部分涉及商业机密的业务。从目前来看,记账仍然是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主流,更高层次的财务外包涉及较少。企业在确定财务外包范围时,应全面考虑企业自身财务机构的实力、财务业务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等因素,选择部分业务外包或全部财务外包。

(3)签订详细财务外包合同,明确规定双方责任、义务。财务外包是涉及中小企业长远、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而外包服务合同是界定双方责、权、利的有效手段,也是鼓励和约束双方共同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凭证。由于我国目前的信誉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依靠制度来培育信用、规范双方的行为。一般来讲,财务外包服务商的违约,对于中小企业的损失更大,不仅会遭受费用成本的损失,还可能导致企业相关财务信息和商业机密的泄露。因此,在实施财务外包前,一定要有详细、具体的外包合同,明确服务范围、价格、期限及双方责任与义务、财务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方式等,提高合作双方的违约成本。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利益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138-02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十分重要并最具活动的力量,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4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 6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大量工作重复、繁琐,占用了企业大量资源。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成为企业的共同愿望,而财务外包则无疑成为了企业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

一、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基本理论

1.研究概况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查阅,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研究并不多。如张祺初(2004)[1]从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出发,对比分析了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优劣势,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小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阶段性建议;王舰、逢咏梅(2007)[2]从外包的角度,指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财务职能外包提升企业竞争力,并进一步对财务职能外包的模式进行了研究,给出了3种不同的外包模式和比较,并介绍了利用ASP实现中小企业财务职能外包的经验。这些研究多为探索性的研究,缺少实例支持。这一方面是由于外包行为真正进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另一方面,财务状况一直都是企业对外严格保密的,且多为企业所有者的亲信具体负责,对外包第三方机构普遍缺乏信任,这也导致了企业财务外包在我国,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基本概念

企业财务外包是21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外包模式,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相关[3]。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学者对知识型企业的定义,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就是指企业将财务管理职能中自身不擅长管理或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部分职能,如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核算、会计报表、税务报销等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管理的一种基于财务战略管理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传统财务管理和网络财务外包两种形式。

二、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利益分析

对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企业管理层基于财务战略和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旨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实施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实施财务外包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利益点:

1.有利于企业减少资本性投入和降低费用成本

据IBM的全球财务总监(CFO)调查显示:信息化、外包和共享服务是现代企业三种最有效削减成本的途径。随着现代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电算化的发展,企业必须购买相应的财务软硬件设备以适应日益精确和快速的财务管理需求。但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和信息系统几乎不可能。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高要求也成为了企业负担。

通过财务外包,借助专业机构现成的具有领先水平的网络信息平台和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来对企业财务职能进行统一管理,不仅有效减少了企业购买相关财务管理管理设备的硬性资本支出,节省各种基础性费用,还能借助专业的手段,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通过财务外包,企业将自身业务繁杂、重复性高且价值含量小的部分财务职能进行外包,不仅消减了企业开支,还能通过对多家外包承接商的横向价格比较,选择最优外包商,借助其规模效应获得较低的外包成本。

最后,企业通过财务外包还能节省人力成本。企业对财务进行管理是建立在企业财务人员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其工作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其工资水平往往也高于企业整体人员的平均水平。从国外企业外包的实践经验来看,财务外包可以有效避免这部分人员的工资成本,降低企业费用[4]。

2.有利于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不仅避免了企业一次性购买财务管理设备和信息系统支付高额费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与外包承接商签订可执行的外包协议,将原有需要企业进行内部成本预算的非核心业务转化成由承包商收取固定管理费用的外部服务,增强了企业费用预算的准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

同时,通过实施财务外包,中小企业将非核心的财务职能外包给专业机构管理,使企业有限的财务管理人员更有精力专注于具有更高价值的核心财务职能,综合专业机构对企业非核心财务职能的高效管理水平和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核心财务职能的专一管理,企业的总体财务水平无疑将得到有效提升,更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

3.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突出主营业务

企业非核心财务职能的外包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企业的财务资源,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设备,实现了特定资源向企业核心财务职能和其他部门的转移。被释放出的管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也能甩掉包袱集中力量发展和管理核心部门,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突出主营业务优势,以取得市场竞争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财务外包承接商的专业性决定了它在这一服务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通过财务外包,与外包承接商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服务,还能借助其领先的专业优势,通过专业培训和技术转移,为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财务人员提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帮助,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4.有利于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和降低企业风险

中小企业实施财务外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还能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供良好的契机。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业务范围广泛,同时,由于各业务之间的专业壁垒和保密性,使得企业财务部门内部的职能不能兼职,只能分设,这也导致了企业财务人员数量的增多,大大降低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运行效率,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通过财务外包,在将部分财务职能托管的同时也释放了大量财务人员,这就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提供了契机。

另外,企业财务外包在转移职能的同时也将风险进行了相应的转嫁,通过签订外包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可以将企业之前并不擅长的,容易出现管理纰漏而导致企业损失的财务职能外包,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中小企业有效实施财务外包的建议

通过上述利益分析,中小企业实施财务外包无疑能为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如企业财务信息泄密、对外包承接商的过度依赖致使企业自身财务人员水平不足,外包承接商的违约风险等。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慎重选择外包商,并通过详细、具体的合约规定双方的责、权、利等,最大程度的规避外包风险。

1.准确界定企业财务外包的内容

企业在计划实施财务外包之前,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基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哪些职能可以外包,哪些职能还不能外包,以免泄露企业的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另外,企业进行财务外包的目的就是剥离掉价值含量较低的部门财务职能,而是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管理上,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因此,在选择外包内容上,不可过分关注短期效益。

2.科学选择合适的外包承接商

优秀、合适的外包承接商是企业财务外包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在选择外包承接商时,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业务能力的专业程度、发展与经营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程度,还要考虑其信用等级,确保其有足够能力且乐意为企业实现预期目标提供切实的,甚至超出预期的帮助。

3.签订具体详细的外包合同

外包合同是界定双方责、权、利的有效手段,也是鼓励和约束双方共同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凭证。由于目前我国的信誉体系还不健全,更多的只能依靠制度来培育信用。如果因为外包承接商的违约,公司不仅会遭受费用成本的损失,还可能导致企业相关核心信息的泄露。因此,在实施财务外包前,一定有指定详细、具体的外包合同,有条件的企业还可请专业的机构提供咨询。合同中除了包括基本的业务、价格、期限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问题,还应明确双方财务的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方式,防范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的制度等。

四、结论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人员的有限性,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法兼顾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行集中化的经营战略,集中优势资源专营于企业的核心业务,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取得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财务外包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真正实施的企业并不多,但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在对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利益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有效实施财务外包,实现利益最大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给广大中小企业在将来实施财务外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祺初.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思考[J]..对外经贸财会,2004,(6):15-16.

[2] 王舰,逢咏梅. ASP与中小企业财务职能外包[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79-81.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管理策略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业务外包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策略,即指企业整合内部业务,重新配置资源,把非核心业务交给专业化的外部企业,而将资源集中于自身的优势领域,塑造核心业务,提高竞争能力,最终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不断加大,业务外包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高校图书馆领域。

1 业务外包的背景

实际上,业务外包在欧美高校的图书馆中,已经是一种被普遍应用并且相对成熟的日常管理模式。这实际是由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科技的发展所决定的,业务外包实际是高校图书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

1.1 科技发展的结果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创新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不在只是一句口号,国家正在不断的加大对于科学技术产业的投资。高校作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科学研究的孵化器,也得到了国家更多的重视和更高的投入。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服务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凭借着稳定的国家投入和自身对于人才和技术的不断积累、互联网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步完成了自身业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图书馆部分业务正在从技术型、脑力型向机械型、体力型工作转变。这就为外包工作的出现创造了可能。

1.2 业务结构调整的必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策略。图书馆既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教室,也是各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基地,它的各项服务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高水平的服务正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同时,高校的发展也在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以前单一的、低效率的文献资源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学校用户的各种要求。高校图书馆资源使用率降低,服务得不到认可,用户明显流失,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高校图书馆员。只有提高图书馆的整体业务能力,促保障,向更为细化的辅助教育、辅助研究转变,逐步适应发展的要求,图书馆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与高校共同发展。然而,在总体资源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如果要加大新业务的资源投入,其它业务的投入则必然要被消减。业务外包,将现有的非核心业务交给专业化、效率化的外包公司,则是高校图书馆保证整体服务水平的最佳选择。

1.3 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业务外包也是图书馆在现有国家政策下的优化选择。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国家逐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扶持。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获得了逐年增长的科研办公经费。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其人才引进、聘任都直接收到国家事业编制的约束。目前国家正在对调整事业单位进行调整,很多高校,尤其是身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校,普遍存在人员紧张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受此影响,也面临人员短缺、成员年龄老化的问题,业务外包就成为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短缺下的良好补充。

2 业务外包的内容

图书馆业务外包一般是以合约的方式委托专业化的外部服务机构,处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业务,来克服内部人员不足,降低运营成本,强化核心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业务外包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业务外包程度,可分为部分外包和整体外包等。结合工作实际和对北京市高校图书馆的调研,我认为图书馆服务主要在三个领域进行外包。

2.1 采编业务

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是指将文献资源的采访、编目、加工等业务部分或全部交给相关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来完成。图书馆既可以选择将采访业务整体外包,也可以只外包某些业务,又或者由图书馆提供工作材料如条码、书标、词条等,而承包商提供劳动服务等。高校图书馆在开始业务外包管理的早期多选择熟悉的书商承担简单的图书到馆加工工作,如贴磁条、贴书标、打包等工作。然而随着图书馆人才缺口的扩大,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接受文献编目外包,即由书商或信息公司提供完整的图书MARC数据直接作为馆藏数据,甚至个别高校已经采取了采编业务整体外包模式。

2.2 信息技术业务

图书馆为配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信息需要,增设或改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如学位论文、科研成果等数据库建设,论文查新,课程导引,图书馆计算机软硬件服务及网络服务等。信息服务的增加也必然要求图书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更多的计算机、更大的服务器、更快的网络、更丰富的数据库以及更专业的信息人才。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选择外包信息技术业务,将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数据库基础管理等工作交给信息服务公司,从而集中自己的人才优势投入更擅长的学科服务等领域,优化了自身的资源配置。

2.3 非技术性工作

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还有很多低技术含量的事物性或劳务性工作,如保洁绿化、安全安保、书架管理等工作。这类工作必不可少,但为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附加值却相对较低,还要耗去馆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之交给专业化管理团队是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一种有力举措。例如,书库上书是每个图书馆都有的工作,要占用馆员大量的时间。作为勤工助学的一种方式,现在很多图书馆选择将书架交给学生团队管理,这也是业务外包的一种形式。这一方面为图书馆减轻了业务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图书馆服务的了解。

3 业务外包管理建议

高校图书馆采取业务外包可以有效的改变资源分配,提高核心服务能力。但是,业务外包也存在很多问题和陷阱,图书馆在采取这种管理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全面核算业务外包效益

图书馆在开展业务外包之前,应该首先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价,确定将业务外包有益于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才可以进行外包。反之亦然,不应盲目的开展外包,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图书馆应该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本馆的人力、经费等资源具体分析,划分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和外包深度,要尽可能地避免业务外包产生的不良后果,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化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3.2 明确财务管理,建立监管体系

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上讲,业务外包也是图书馆与外部机构的经营性业务往来。其中,涉及到大量资金的流动,稍有不慎,则可能为学校带来损失,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图书馆要做好财务监管工作。图书馆要订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外包业务,最好进行公开招标,对于金额较小的外包业务,也要做到现金票据往来齐全,便于监管。

3.3 严格业务管理,建立反馈制度

在确定业务外包之后,图书馆也应对外包业务的质量、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并且依照规定准确掌握业务外包的全过程,保证最终取得预期效益。在开展业务外包的过程中也要随时保持图书馆内部之间、与读者之间以及与承办商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避免在服务过程中发生重大失误。

【参考文献】

[1]党洪莉,彭泽华.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业多外包情况调查及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58-60.

[2]莫振轩.国内图书馆业务外包研究现状及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113-116.

[3]毕荣. 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及分编工作的质量控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53-15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外包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安全外包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提出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信息安全外包风险与管理的具体实施。文章以期时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进行控制,并获得与外包商合作的最大收益。

1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

1.1信任风险

企业是否能与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和信任关系,仍是决定时候将安全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信息安全的外包商可以访问到企业的敏感信息,并全面了解其企业和系统的安全状况,而这些重要的信息如果被有意或无意地对公众散播出去,则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并且,如若企业无法信任外包商,不对外包商提供一些关键信息的话,则会造成外包商在运作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从而导致某些环节的失效,这也会对服务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很大程度上风险规避的重点内容。

1.2依赖风险

企业很容易对某个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产生依赖性,并受其商业变化、商业伙伴和其他企业的影响,恰当的风险缓释方法是将安全服务外包给多个服务外包商,但相应地会加大支出并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企业将失去三种灵活性:第一种是短期灵活性,即企业重组资源的能力以及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的应变能力;第二种是适应能力,即在短期到中期的事件范围内所需的灵活性,这是一种以新的方式处理变革而再造业务流程和战略的能力,再造能力即包括了信息技术;第三种灵活性就是进化性,其本质是中期到长期的灵活性,它产生于企业改造技术基本设施以利用新技术的时期。进化性的获得需要对技术趋势、商业趋势的准确预测和确保双方建立最佳联盟的能力。

1.3所有权风险

不管外包商提供服务的范围如何,企业都对基础设施的安全操作和关键资产的保护持有所有权和责任。企业必须确定服务外包商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职责,并且其服务级别协议条款支持这一职责的履行。正确的风险缓释方法是让包括员工和管理的各个级别的相关人员意识到,应该将信息安全作为其首要责任,并进行安全培训课程,增强常规企业的安全意识。

1.4共享环境风脸

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使用的向多个企业提供服务的操作环境要比单独的机构内部环境将包含更多的风险,因为共享的操作环境将支持在多企业之间共享数据传输(如公共网络)或处理(如通用服务器),这将会增加一个企业访问另一企业敏感信息的可能性。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风险。

1.5实施过程风险

启动一个可管理的安全服务关系可能引起企业到服务外包商,或者一个服务外包商到另一个外包商之间的人员、过程、硬件、软件或其他资产的复杂过渡,这一切都可能引起新的风险。企业应该要求外包商说明其高级实施计划,并注明完成日期和所用时间。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对实施过程中风险的时间期限做出了限制。

1.6合作关系失败将导致的风险

如果企业和服务商的合作关系失败,企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合作关系失败带来的经济损失、时间损失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种合作关系的失败归根究底来自于企业和服务外包商之间的服务计划不够充分完善以及沟通与交流不够频繁。这种合作关系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失败,如同其他商业关系一样,它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同时还需要合作关系双方进行频繁的沟通。

2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

要进行成功的信息安全外包活动,就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框架,这对于企业实施和管理外包活动,协调与外包商的关系,最大可能降低外包风险,从而达到外包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的内容分为几个主体部分,分别包括企业协同信息安全的外包商确定企业的信息安全的方针以及信息安全外包的安全标准,然后是对企业遭受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方针和风险程度.决定风险管理的内容并确定信息安全外包的流程。之后,双方共同制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安全外包的控制方法,协调优化企业的信息安全相关部门的企业结构,同时加强管理与外包商的关系。

3信息安全外包风险管理的实施

3.1制定信息安全方针

信息安全方针在很多时候又称为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方针指的是在一个企业内,指导如何对资产,包括敏感性信息进行管理、保护和分配的指导或者指示。信息安全的方针定义应该包括:(1)信息安全的定义,定义的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的总体目标、信息安全具体包括的范围以及信息安全对信息共享的重要性;(2)管理层的目的的相关阐述;(3)信息安全的原则和标准的简要说明,以及遵守这些原则和标准对企业的重要性;(4)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性责任的定义。在信息安全方针的部分只需要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安全职能给出概括性的定义,而具体的信息安全保护的责任细节将留至服务标准的部分来阐明。

3.2选择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BS7799与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013335是目前通用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

(1)BS7799:BS7799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指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标准包括如下两部分:BS7799-1;19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BS7799-2:19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IS013335:IS013335《IT安全管理方针》主要是给出如何有效地实施IT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指南。该标准目前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信息技术安全的概念和模型部分;信息技术安全的管理和计划部分;信息技术安全的技术管理部分;防护和选择部分以及外部连接的防护部分。

3.3确定信息安全外包的流程

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商业特性、地理位置、资产和技术来对信息安全外包的范围进行界定。界定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1)需要保护的信息系统、资产、技术;(2)实物场所(地理位置、部门等)。信息安全的外包商应该根据企业的信息安全方针和所要求的安全程度,识别所有需要管理和控制的风险的内容。企业需要协同信息安全的外包商选择一个适合其安全要求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案,然后进行合乎规范的评估,识别目前面临的风险。企业可以定期的选择对服务外包商的站点和服务进行独立评估,或者在年度检查中进行评估。选择和使用的独立评估的方案要双方都要能够接受。在达成书面一致后,外包商授予企业独立评估方评估权限,并具体指出评估者不能泄露外包商或客户的任何敏感信息。给外包商提供关于检查范围的进一步消息和细节,以减少任何对可用性,服务程度,客户满意度等的影响。在评估执行后的一段特殊时间内,与外包商共享结果二互相讨论并决定是否需要解决方案和/或开发计划程序以应对由评估显示的任何变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文档在控制过程中都应该予以建立和保存,企业将这些文档作为评估的重要工具,对外包商的服务绩效进行考核。评估结束后,对事件解决方案和优先级的检查都将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以便今后双方在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上进行改进。

3.4制定信息安全外包服务的控制规则

依照信息安全外包服务的控制规则,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定义了服务规则的框架,主要阐明信息安全服务要如何执行,执行的通用标准和量度,服务外包商以及各方的任务和职责;第二部分是信息安全服务的相关要求,这个部分具体分为高层服务需求;服务可用性;服务体系结构;服务硬件和服务软件;服务度量;服务级别;报告要求,服务范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安全要求,包括安全策略、程序和规章制度;连续计划;可操作性和灾难恢复;物理安全;数据控制;鉴定和认证;访问控制;软件完整性;安全资产配置;备份;监控和审计;事故管理等内容。

3.5信息安全外包的企业结构管理具体的优化方案如下:

(1)首席安全官:CSO是公司的高层安全执行者,他需要直接向高层执行者进行工作汇报,主要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主要管理部门的领导、首席法律顾问。CSO需要监督和协调各项安全措施在公司的执行情况,并确定安全工作的标准和主动性,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通信、法律、设备管理等部门。

(2)安全小组:安全小组的人员组成包括信息安全外包商的专业人员以及客户企业的内部IT人员和信息安全专员。这个小组的任务主要是依照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与企业签订的服务控制规则来进行信息安全的技术。

(3)管理委员会:这是信息安全服务外包商和客户双方高层解决问题的机构。组成人员包括双方的首席执行官,客户企业的CIO和CSO,外包商的项目经理等相关的高层决策人员。这个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负责审核年度的服务水平、企业的适应性、评估结果、关系变化等内容。

(4)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会议主要解决计划性问题。如服务水平的变更,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服务优先等级的更换以及服务的财政问题等,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企业内部的TI’人员和安全专员,还有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外包商的具体项目的负责人。

(6)安全工作组:安全工作组的人员主要负责解决信息安全中某些特定的问题,工作组的人员组成也是来自服务外包商和企业双方。工作组与服务交换中心密切联系,将突出的问题组建成项目进行解决,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咨询委员会。

(7)服务交换中心:服务交换中心由双方人员组成,其中主要人员是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中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人员。他们负责联络各个业务部门,发掘出企业中潜在的信息安全的问题和漏洞,并将这些问题报告给安全工作组。

(8)指令问题管理小组:这个小组的人员组成全部为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信息安全专员以及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在安全小组的技术人员解决了企业中的安全性技术问题之后,或者,是当CSO了关于信息安全的企业改进方案之后,这些解决方案都将传送给指令问题管理小组,这个小组的人员经过学习讨论后,继而将其到各个业务部门。

(9)监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全部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负责对外包商的服务过程的监督。

第10篇

[论文摘要]说明邱村金矿采用采矿工程外包方式,详细阐述外包价格、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和产生的效益,通过外包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矿山建设和发展需要。

一、概述

邱村金矿位于德化县葛坑镇交通便利,自1998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开采+647m-+882m矿体,经调试及改造,目前实际采选生产能力200吨/日,最终产品金精矿全部供应福建省德化县冶炼厂。

二、采矿工程外包

(一)外包的概念

所谓外包(Outsourcing),英文直译为“外部资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1]。外包的方式有:生产外包、后勤外包、销售外包、采选设计外包、财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

(二)外包的意义

其意义在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企业将自己做不好或者别人能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把一项或几项工作外包出去,交由其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达到降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这样本企业可集中精力去做企业的核心业务,以减少资金投入,达到企业效率最大化。

(三)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

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一般有3种。

1.按作业类型分包。即采矿和掘进承包。优点是:便于生产管理;缺点是:存在相互影响,岩石混入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

2.按作业区域分包[2]。即按不同中段进行分包。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采掘情况进行调整。缺点是:不能实现专业化,每个中段各自为一个生产系统,不利于统一管理。

3.按工序分包。即按打眼、爆破、装车运输等分包。优点是:可以实现专业化作业。缺点是: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管理。

(四)邱村金矿的采矿工程外包方式

邱村金矿采矿工程采用作业类型承包和按工序分包结合的外包方式,即采矿工程用作业类型承包,部分矿石运输采用单独分包。

三、采矿工程外包的管理

邱村金矿外包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基本确定,管理走向科学化,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今后工作仍然需进一步完善。邱村金矿除+873中段矿石运输承包给一家运输公司,主要采矿工程承包给一家施工单位。

(一)价格管理

1.采用外包方式的矿山企业与承包单位是甲乙的合同关系,双方考虑的是外包的价格,外包的价格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尽量降低成本,也要考虑承包方的接受能力,邱村金矿每年7月份从新签定合同,根据上一年的采掘成本和本年度物价涨落情况,确定本年度的外包单价,按采矿、掘进分别确定,同时核算出价格涨落和主要材料涨落比率,保证双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2.采矿和掘进价格的确定是按作业成本计算。矿石分采矿矿石与副产矿石(凡井巷掘进中回收的矿石),不同矿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3.掘进单价确定,矿山802m中段以上部分,平巷、天井、溜井、漏斗、硐室、旧巷道扩邦、旧巷道抬底、清理旧矿碴、水仓按施工立方分别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斜井开拓部分,一、二次提升斜井及各种附属工程制定出一个价格,802中段(含802中段)至712中段(含712中段)之间各中段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单价的基础上增加5元/m3,经二次提升巷道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价格的基础上增加10元/m3,硐室、旧巷道扩帮、抬底、清理旧矿碴等工程在各中段价格相同。上述单价包含直接费、管理费及各种税费。

(二)生产技术管理

1.工程采用外包后,邱村金矿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对采掘工程是间接管理,所以只能通过经济手段来保证承包方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采掘计划由生产科根据矿山实际,承包方设备、人员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出年月采掘计划,由于井下工作有时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在执行采掘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井下设备管理和生产组织由承包方管理,生产科属于间接管理,为了保证采掘计划的执行,检查和调整工作较多,经常要与承包方协调沟通。

3.采矿地质管理工作是矿山的重要工作之一,邱村金矿矿体沿走向、倾向具有波皱起伏、膨胀收缩、分叉复合及尖灭再现等特征,其厚度、品位变化系数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矿石损失率为7%,贫化率为10%。

4.年供矿量:根据我矿生产组织安排,承包方应均衡稳定供矿,保证全年选厂的生产需要,其产量、质量指标执行按生产科月度计划要求。

5.矿石质量:矿石要求块度不少于250*250mm。为防止人为贫化,承包方应严格按生产科的要求合理进行配矿,承包方不能把废石、废渣倒入矿井或倒入矿仓。

6.矿石计量:以承包方每天的出矿车数计量为准,矿车的容矿体积不低于0.75m3,少于0.75m3的出矿车不参与矿石计算,满矿车(矿石必须超出矿车顶水平面)为1吨湿矿量,不满1矿车的按0.5吨湿矿量计算,不满半矿车的不予计量,邱村金矿每天派人管理,计量当天的出矿车数,以全月统计的湿矿量扣除4%的水分作为干矿量计价,

7.工程验收以生产科设计要求为依据。若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承包方应按生产科要求返工,维修。

四、安全管理

1.邱村金矿在确定承包单位时,对承包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在采矿工程承包合同书中,明确双方责任义务。

2.邱村金矿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承包方执行。在爆破管理上,制定明确的爆破材料管理制度,从进库、领出、运输、装药、连线、起爆、剩余清退,安全员进行严格监督。

3.每月支付工程结余款项的95%,其余5%作为保证金,合同期满后一次性支付给承包方。

4.承包方自配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人员(包括空压机工、电焊工、绞车工、爆破工等工种)。

5.承包方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及邱村金矿制定的井下安全生产制度。

五、效益

1.矿山建设投资减少。邱村金矿主要投资选矿厂,道路建设、电力外网、主扇风机生活设施等,而其它设备及维护设施,由承包单位承担,减少了建设投资。

2.降低采掘成本。生产科的有效管理,承包方的选进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采掘成本大幅度降低。

3.材料采购、储备及流动资金的占用减少,因此产生的费用大为降低。

4.人员的安全和技术培训工作总量减少。承包单位具有矿山生产和建设的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基础,培训时安全技术的理解能力较强,容易接受。

5.减少安全风险。承包方要保证安全文明生产、承担工伤事故责任及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六、结语

邱村金矿通过几年来的采矿工程外包,采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效益较好,通过几年的实践,外包形式比较成功。外包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企业所接受。邱村金矿外包形式在今后发展当中定继续改进和完善,通过科学管来降低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11篇

[论文摘要]说明邱村金矿采用采矿工程外包方式,详细阐述外包价格、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和产生的效益,通过外包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矿山建设和发展需要。

一、概述

邱村金矿位于德化县葛坑镇交通便利,自1998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开采+647m-+882m矿体,经调试及改造,目前实际采选生产能力200吨/日,最终产品金精矿全部供应福建省德化县冶炼厂。

二、采矿工程外包

(一)外包的概念

所谓外包(Outsourcing),英文直译为“外部资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1]。外包的方式有:生产外包、后勤外包、销售外包、采选设计外包、财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

(二)外包的意义

其意义在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企业将自己做不好或者别人能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把一项或几项工作外包出去,交由其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达到降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这样本企业可集中精力去做企业的核心业务,以减少资金投入,达到企业效率最大化。

(三)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

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一般有3种。

1.按作业类型分包。即采矿和掘进承包。优点是:便于生产管理;缺点是:存在相互影响,岩石混入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

2.按作业区域分包[2]。即按不同中段进行分包。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采掘情况进行调整。缺点是:不能实现专业化,每个中段各自为一个生产系统,不利于统一管理。

3.按工序分包。即按打眼、爆破、装车运输等分包。优点是:可以实现专业化作业。缺点是: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管理。

(四)邱村金矿的采矿工程外包方式

邱村金矿采矿工程采用作业类型承包和按工序分包结合的外包方式,即采矿工程用作业类型承包,部分矿石运输采用单独分包。

三、采矿工程外包的管理

邱村金矿外包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基本确定,管理走向科学化,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今后工作仍然需进一步完善。邱村金矿除+873中段矿石运输承包给一家运输公司,主要采矿工程承包给一家施工单位。

(一)价格管理

1.采用外包方式的矿山企业与承包单位是甲乙的合同关系,双方考虑的是外包的价格,外包的价格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尽量降低成本,也要考虑承包方的接受能力,邱村金矿每年7月份从新签定合同,根据上一年的采掘成本和本年度物价涨落情况,确定本年度的外包单价,按采矿、掘进分别确定,同时核算出价格涨落和主要材料涨落比率,保证双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2.采矿和掘进价格的确定是按作业成本计算。矿石分采矿矿石与副产矿石(凡井巷掘进中回收的矿石),不同矿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3.掘进单价确定,矿山802m中段以上部分,平巷、天井、溜井、漏斗、硐室、旧巷道扩邦、旧巷道抬底、清理旧矿碴、水仓按施工立方分别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斜井开拓部分,一、二次提升斜井及各种附属工程制定出一个价格,802中段(含802中段)至712中段(含712中段)之间各中段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单价的基础上增加5元/m3,经二次提升巷道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价格的基础上增加10元/m3,硐室、旧巷道扩帮、抬底、清理旧矿碴等工程在各中段价格相同。上述单价包含直接费、管理费及各种税费。

(二)生产技术管理

1.工程采用外包后,邱村金矿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对采掘工程是间接管理,所以只能通过经济手段来保证承包方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采掘计划由生产科根据矿山实际,承包方设备、人员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出年月采掘计划,由于井下工作有时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在执行采掘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井下设备管理和生产组织由承包方管理,生产科属于间接管理,为了保证采掘计划的执行,检查和调整工作较多,经常要与承包方协调沟通。

3.采矿地质管理工作是矿山的重要工作之一,邱村金矿矿体沿走向、倾向具有波皱起伏、膨胀收缩、分叉复合及尖灭再现等特征,其厚度、品位变化系数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矿石损失率为7%,贫化率为10%。

4.年供矿量:根据我矿生产组织安排,承包方应均衡稳定供矿,保证全年选厂的生产需要,其产量、质量指标执行按生产科月度计划要求。

5.矿石质量:矿石要求块度不少于250*250mm。为防止人为贫化,承包方应严格按生产科的要求合理进行配矿,承包方不能把废石、废渣倒入矿井或倒入矿仓。

6.矿石计量:以承包方每天的出矿车数计量为准,矿车的容矿体积不低于0.75m3,少于0.75m3的出矿车不参与矿石计算,满矿车(矿石必须超出矿车顶水平面)为1吨湿矿量,不满1矿车的按0.5吨湿矿量计算,不满半矿车的不予计量,邱村金矿每天派人管理,计量当天的出矿车数,以全月统计的湿矿量扣除4%的水分作为干矿量计价,

7.工程验收以生产科设计要求为依据。若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承包方应按生产科要求返工,维修。

四、安全管理

1.邱村金矿在确定承包单位时,对承包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在采矿工程承包合同书中,明确双方责任义务。

2.邱村金矿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承包方执行。在爆破管理上,制定明确的爆破材料管理制度,从进库、领出、运输、装药、连线、起爆、剩余清退,安全员进行严格监督。

3.每月支付工程结余款项的95%,其余5%作为保证金,合同期满后一次性支付给承包方。

4.承包方自配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人员(包括空压机工、电焊工、绞车工、爆破工等工种)。

5.承包方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及邱村金矿制定的井下安全生产制度。

五、效益

1.矿山建设投资减少。邱村金矿主要投资选矿厂,道路建设、电力外网、主扇风机生活设施等,而其它设备及维护设施,由承包单位承担,减少了建设投资。

2.降低采掘成本。生产科的有效管理,承包方的选进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采掘成本大幅度降低。

3.材料采购、储备及流动资金的占用减少,因此产生的费用大为降低。

4.人员的安全和技术培训工作总量减少。承包单位具有矿山生产和建设的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基础,培训时安全技术的理解能力较强,容易接受。

5.减少安全风险。承包方要保证安全文明生产、承担工伤事故责任及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六、结语

邱村金矿通过几年来的采矿工程外包,采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效益较好,通过几年的实践,外包形式比较成功。外包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企业所接受。邱村金矿外包形式在今后发展当中定继续改进和完善,通过科学管来降低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力资源外包网.

第12篇

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和配置资源。企业集团的规模、涉及的行业、地域覆盖度等都比单体企业大,可以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区等更大范围内获得资源、配置资源。发挥规模优势,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是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当组织规模较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较多,而且人员问题因为人员数量和组织层级显得更为复杂时,在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就需要设置一些独立的部门承担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由于专业部门的存在使得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规范,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人力资源经理也能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参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目标指导人力资源各专业部门的活动,掌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在更大的组织中,人力资源职能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更加专业化。人力资本内部转移的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选拔时候,可以在下面成员企业中进行选拔,选拔的对象多,企业集团内优秀人才有了更多的内部流动机会,有利于提拔和留住优秀人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迈向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我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必须得到不断地提升,以保障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需要。

2.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二者在性质上已有了本质的差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从被看做为一种单纯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的框架中脱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并成为组织生产效益的部门。

3.企业集团内部引进“人力资源外包”模式的现实意义

企业集团下的各公司,不管是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设置还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对企业集团来说,都存在着机构重叠、用人过多、信息沟通困难等缺点。

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分析,主要弊端在于:1、事务性的工作各自为政,势必增加劳动的投入,缺乏规模经济;2、各公司协调困难,人才信息及人员岗位配备缺乏空间;3、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削弱了竞争力,4、对人力资源的规划难以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5、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思路方面难以确保相对一致,不利于企业集团文化建设,6、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难以保证专业化。“人力资源外包”理念的引进,正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存在的缺点,这里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各分(子)公司的总,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的“承包方”,能够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工作,不存在对企业机密泄露的担忧,同时更加能够保证企业集团内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

目前,很多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还存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子,但集中化程度不够,至少非基于对“人力资源外包”的理念的贯彻,并且随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分权管理的经营管理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有逐步下放的发展势头,这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整体趋势相违背。专业化,集中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职能。

4.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远影响

如何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并通过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活动,使人力资源更加具有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要求,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所头痛的一项工作。同样,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的价值评估也面临着尴尬。

由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依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它应成为企业予以核算和监督的重点。人力资源价值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想。传统的关于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讨论大多是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为基础,人力资源价值信息少之又少。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使用者的迫切需要,并且人力资源价值信息有了提供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人力资源价值信息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有了可能性。能科学、准确的对人力资源价值和成本进行会计确认,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力资源事业部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5.人力资源事业部模式的前景

人力资源既然是资源,就有其成本和价值,当人力这种特殊的资源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大于获取其的成本,其差值即是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难理解,人力资源工作本身的价值所在。人力资源工作者通过在人力市场上获取超过其成本的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这为人力资源可以成为独立的成本核算,自负盈亏提供了可能。

成立人力资源事业部,人力资源工作者充当了资源的买卖角色,从人力资源市场获取资源后转让企业集团各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及培训等工作实则为“售后服务”,人员流失自然有人力资源部承担损失。以直接经济手段激励人力资源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同时突显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

6.结论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从内部的“人力资源外包”到人力资源事业部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顺应管理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通过集中管理获取规模经济,降低工作成本。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成熟,得以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确认,基于这个前提,人力资源事业部的模式很有实践价值。

论文关键词: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外包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集团是目前“人力资源外包”的理想实践基地,在企业集团内部引进“人力资源外包”理念是人力资源部更好的履行企业战略发展伙伴和服务职能的有利模式。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得以人力资源价值和成本的确认,企业集团可成立人力资源事业部,专业为集团内部企业提供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供给和开发。

参考文献:

[1]李静棠.集团化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8,(20).

第13篇

关键词:业务外包;企业绩效;外包伙伴关系

“外包究竟能否提高企业绩效”是外包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从Prahalad & Hamel(1990)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首次提出“Outsourcing”的概念以来,外包已经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国内也有日益风靡之势。然而,关于“外包究竟能否提高企业绩效”这一关键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一致的研究结论。文献分析表明,过往关于外包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大多以交易费用理论和资源本位理论为基础,通过外包强度或外包程度,即企业对于外包战略的总体依赖程度来刻画企业的外包战略,考察外包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研究结果差别较大。例如,Gilley & Rasheed(2000)研究认为,核心业务或业务的外包强度对企业的总体绩效均无显著影响;李志奇(2004)研究认为,核心业务外包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利益相关者绩效负相关,业务外包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正相关;而郑真(2007)则研究认为外包强度和企业的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经营绩效均正相关。

事实上,企业是嵌入社会经济网络中的“活体”,研究企业的外包战略必须将其放入所处的经济社会网络中进行考察,外包企业与外包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企业绩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外包企业与外包网络成员企业间的关系既不同于市场机制中纯粹的“买卖关系”,也不同于企业内部的“层级关系”,而是一种以重复交易为前提,以外包为载体,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长期合作、相互沟通、彼此信任、共担风险、合理划分受益的特殊合作关系。而大量研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Dyer & Singh,1998; Beugelsdijk,2003)。因此,本文结合关系观和企业网络理论,提出外包战略不能仅通过外包强度来度量,还应考虑外包伙伴关系的作用,外包伙伴关系是外包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在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而根据企业网络理论,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刻画的正是外包企业与外包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其内涵包括联结强度、信任和知识共享三个维度(Granovetter,1973;Uzzi,1997),因此,本文将通过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来度量外包伙伴关系并实证其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1、相关文献与理论假设

关系观指出,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资源,而且来自根植于网络关系中难以模仿的能力(Dyer & Singh,1998)。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潜力不单取决于自身拥有的资源,还取决于与其他企业的关系。Beugelsdijk等(2003)也指出,良好的外部关系是企业生存和成功的关键,异质的企业间联结可能是关系租金和竞争优势的来源。嵌入于企业间的关系网络可产生社会资本,并给组织提供学习的机会、获取技术和资源的途径并增加企业的合法性(increased legitimacy),因此有助于企业提高其竞争地位(Dyer & Singh, 1998; McEvily & Zaheer, 1999),并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因此,外包企业与外包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H1.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的短期绩效正相关;H2.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的长期绩效正相关;H3.非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的短期绩效正相关;H4.非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的长期绩效正相关。

Gilley & Rasheed (2000)首次提出了外包强度的概念,用来描述企业对于外包战略的整体依赖程度,包括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与Harrigan(1985)计算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的方式相似,外包宽度指企业外包的业务活动数量占企业全部业务活动数量的百分比,外包深度则是针对每一项被外包出去的业务,其外包出去的业务量平均占该业务总业务量的百分比。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有正面影响(Quinn, 1992; Lei & Hitt, 1995),其绩效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1)使企业的资源更集中于提高核心能力的业务上;(2)通过将这些业务外包给在该领域的领先者可以提高业务的质量;(3)节约成本。而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核心业务外包会导致企业创新能力的降低(Kotabe,1989;Teece,1997)和来自承包商的竞争(Prahalad & Hamel,1990; Quinn 1992)。因此,本文假设:H5.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短期绩效负相关;H6.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长期绩效负相关;H7.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短期绩效正相关;H8.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长期绩效正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外包战略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与外包商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有关。Grover et al.(1996)研究发现,外包商的服务质量及伙伴关系对于外包成功有重要影响。徐绮忆(1999)在研究信息系统外包程度与绩效之间关系时发现,企业与承包商之间的伙伴关系越好,企业外包的绩效越高。而Enrique 和Reyes等(2002)等提出,在影响外包成功的因素中外包商与承包商的频繁联系占37.1%。因此,本文假设:H9.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在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短期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H10.非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在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短期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H11.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在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长期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H12.非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在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长期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概念性框架如图1:

2、研究方法

2.1问卷设计与变量测度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需数据。问卷包含三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外包情况,企业绩效。自变量包括:核心业务外包强度,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非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因变量为企业绩效。外包强度可通过业务外包情况计算得出,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和企业绩效的测度题项见表1。

2.2数据收集

2009年8月――10月间,本研究共针对广东省制造企业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316份,其中有效问卷202份。被调查人员多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样本资料统计结果见表2。

2.3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由于本研究设计的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和企业绩效量表是在前人量表的基础上开发而来,故需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我们首先选取有效样本50份,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再通过AMOS软件对余下的152份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外包网络关系嵌入性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该变量的三个维度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采用直接斜交转轴法,限定因子个数为3,根据最大因子载荷大于0.5的要求,提取出了三个因子;而对于企业绩效量表,则采用最大变异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5的要求,提取出了2个因子。另外,信度分析表明,所有题项-总体相关系数均大于0.35,各变量的Cronbach's系数均大于0.7。因此,本研究所确立的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量表和企业绩效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对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中联结强度、信任和知识共享三个变量的划分与测度及对企业绩效中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的划分与测度是有效的。具体结果见表4(由于篇幅所限,路径系数未列示)。

2.4数据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3个回归模型来检验外包强度、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1仅包含控制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外包强度,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模型3的回归分析结果我们看到,核心业务外包网络和非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的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均正相关,其对于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变化的解释分别为20.8%和14%,甚至比外包强度对于企业绩效的解释力度(短期绩效7.9%)还要大。即本文假设H1-H4均通过了检验。而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和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对企业的长期绩效均无显著影响,只有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的短期绩效正相关。即本文的假设H7通过了检验,H5、H6、H8则未能通过检验。

接下来我们应用层次回归分析来检验外包网络关系嵌入性的调节作用。在对外包强度、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和企业绩效进行中心化处理后,通过以下两个模型检验外包网络关系嵌入性的调节作用:模型1包含控制变量、外包强度和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模型2包含控制变量、外包强度、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以及外包强度和外包网络关系嵌入性的乘积项。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和表6。结果表明,仅表5中以短期绩效为因变量的模型2中乘积项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核心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在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短期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即本文的假设H9得到了证实,而H10、H11、H12则未能通过检验。

3、结果讨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检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外包的数量――外包强度不是外包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唯一因素,外包伙伴关系是外包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与Dyer (1996)、McEvily & Marcus(2005)等对于企业伙伴关系的研究结果相同,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结强度、信任和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核心业务外包伙伴关系在核心业务外包强度与企业短期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说明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包核心业务所带来的创新能力降低等风险,使外包核心业务也可能提高企业的绩效。无独有偶,Marshal et.al.(2007)对于英国三大电信企业的案例研究结果也表明,与承包商之间合作关系良好的企业外包成功率更高,外包核心业务同样能够获得良好的绩效。

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制定外包战略时不能仅考虑“量”的因素,还必须考虑“质”的因素,即与外包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注重与外包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构建信任和知识共享机制,以提高合作的质量,实现共赢;另一方面,核心业务不能外包的观点应予以摒弃,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显著改善外包的效果,核心业务外包同样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

参考文献:

[1] Prahalad C.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68):79-93.

[2] Gilley K. M., Rasheed A. Making More by Doing Less: An Analysis of Outsourcing and its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26(4):763-790.

[3] 李志奇. 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外包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4] 郑真. 浙江省企业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5] Dyer H., Singh.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23):660-679.

[6] Beugelsdijk S., Noorderhaven N.G. et a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lliance capabilities and social capital, Working paper, 2003.

[7]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1360-1380.

[8]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35-67.

[9] McEvily, B.&Zaheer, A. Bridging ties: A source of firm heterogeneity in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20):1133-1156.

[10] Harrigan K. R., Exit barriers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5, 28(3): 686-710.

[11] Quinn J.B. Intelligent Enterprise: A Knowledge and Service Based Paradigm for Industry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92.

[12] Lei D., Hitt M.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and outsourcing: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LBOs on building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5, 21: 835-859.

[13] Kotabe M. Hollowing-out of U.S. multinationals and their global competitiveness: an intrafirm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89, 19: 1-15.

[14] Teece D.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 509-533.

[15] Grover, Cheon, Teng. The Effect of Service Quality and Partnership on the Outsourc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un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 1996(4):89-116.

[16] Enrique Claver, Reyes Gonzalez, Jose Gasco, Juan Llopis. Information systems outsourcing: reasons, reservations and success factors[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2(4):294-308.

[17] Dyer, J. H. Specialized supplier network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Evidence from the auto industr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271-292.

[18] McEvily B., Marcus A. Embedded T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5(26): 1033-1055.

第14篇

关键词:物流外包;人性假设;风险评估

1.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第三方物流产业的逐渐成熟,物流外包逐步被市场认可。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企业在面临残酷的市场环境时,也都纷纷采取了致力发展核心业务,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策略。

所谓物流外包,即企业为集中有限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执行。其主要任务是节约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然而,由于合同双方信息不对称,物流外包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比如,凯玛特在与沃尔玛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物流外包后失去了对物流的控制。

目前企业界和学术界对物流外包风险的存在都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在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1993年,Muller率先探讨了第三方物流的成因和特征[1];2003年,ChuanxuWangAmeliac.Regan提出物流外包风险分为四种:财务风险、冲突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2];宁云才等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物流外包风险进行了评估[3]。在企业界,现有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主要依靠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物流外包提供者的信誉保证,主观因素作用过大,缺乏客观的评估模型。

本文简要阐述了物流外包的作用,粗略分析了物流外包的风险种类,引入管理学中常用的人性假设,以减少由于主观评测而带来的误差,进而提出了评估物流外包风险的结构化模型,提高评估的精确度。

2.物流外包的作用

作为被市场认可的生产组织模式,物流外包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着力发展核心业务,保持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来说,资源的有限性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企业如果能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就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减少用于物流业务方面的车辆、仓库和人力的投入,从而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

2.2减少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由于现在物流领域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各种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的投入非常大,所以,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减少在此类项目的上的巨额投资。此外,作为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能够利用规模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使企业能从中获益。据估计,通过专业物流进行市场配销,比自行设立配销的网络节省20%~30%的成本。

2.3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企业受物流外包需求者的委托,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管理物流业务,利用其拥有的物流信息网络对客户的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监控,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利用广泛分布的物流配送网络缩短了客户的交货期,为客户提供便捷快速的运送服务;利用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合理优化的物流方案设计。以上这些优质服务能够使企业借助外包的物流业务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2.4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可以对原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分割剥离,缩小管理范围,精简公司机构,以高度应变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代替高耸的金字塔状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减轻由于规模庞大而带来的组织反应滞后、缺乏创新性的问题。

3.物流外包的风险物流外包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由于合同双方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流外包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物流外包企业需要有效地识别外包风险,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控制,进而达到尽可能地降低和规避风险。当前企业物流外包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4]:

3.1管理风险当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后,物流服务提供商将介入企业的采购、生产、分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使得企业自身对物流部分的控制力下降。

如果双方在协调上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物流外包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失去控制,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物流业务受到影响。

3.2信息风险企业要将物流外包出去,必须和合作方就从方案设计到货物运输的各项环节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这牵涉到信息共享的问题。如果外包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则会导致信息失真、反应滞后;如果合作企业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则涉及到企业机密的信息可能会被泄露,成为危害企业安全的风险。

3.3财务风险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降低运营成本,然而,如果长期将物流外包,可能会使企业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无法精确测算物流成本。这时,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口成本增加而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抑或是直接虚报成本,物流外包企业也往往难以及时察觉,造成成本超支。

3.4市场风险企业将物流外包后,减少了与顾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不能及时获取客户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改进或者创新工作。从长远来看,这也会阻碍企业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可能造成客户满意度的降低,损失重要的客户资源,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不利。

以上物流外包风险分类仅为大致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会加以管理毕业细分和调整,本文在此不做赘述,并且假定按照企业实际情况,风险已被有效划分,作为下文论述的前提。

4.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

介绍本文提出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引入了风险概率和风险重要性的二维坐标系,着重阐述主观判断在风险概率评估上的失真,通过剔除误差部分,提高衡量物流外包中各项风险的精确度,从而为随后的物流外包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其基本步骤如下:

4.1风险重要性判断依据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评估其重要性,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记为ki。

1.从代数角度考虑,在所有的各类风险中,若kili取得较大值,说明该风险重要性大或发生概率大或两者皆是,需要企业给予较大的关注;若kili取得较小值,说明该风险重要性小或发生概率小或两者皆是,企业可适当减少对其的关注度。

2.从几何角度考虑,可以将各类风险对应的ki和li直观标识在坐标系中,形成风险排序散点图。由定义范围可知,风险对应的点只会出现在第一象限、原点、x和y轴的正半轴上。将分布范围分割为四个部分,采取不同的对待策略(见图1)。

风险排序散点图的分割针对各类风险不同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将其大致分为四类后,依次采取的策略如下:

A--重要性大、发生概率大,应重点关注,可以通过协议等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B--重要性小、发生概率大,可以适当减少关注程度,考虑风险替换;C--重要性大、发生概率小,应予以关注,避免小概率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D--重要性小、发生概率小,可以较少关注。

基于人性假设的物流外包风险修正依据表1,可以发现图1中的散点对应的是某一等级的风险重要性和风险发生概率。然而,同一等级的风险的重要性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同时,即使在图1中两类风险对应的发生概率相同,也只表示它们的实际发生概率处于同一区间。因此,仅仅利用二维坐标进行风险评估只能产生一些风险结,即处于同一等级的风险具有基本相同的属性,形成风险模块,但还可以继续细分。一个项目的风险众多,如此多的风险结,使得管理者无法精确了解各风险的缓急关系。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提出的对待人性的一种权变思想--复杂人假设,即认为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需要,从而导致不同的外在行为表示。根据这一假设,组织中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可以进行这样的人性假设:各类风险对应的各运营部分的负责人一方面会夸大本部门风险的重要性,以获得高层管理者的关注和企业整体的关注;另一方面会夸大本部门风险的发生概率,因为一旦风险发生而造成损失,可以风险大为理由减轻自己的责任。

2.针对部门负责人夸大风险重要性物流管理的情况,可以采取现在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法,即在部门自评的基础上,引入公司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外无利害关系专家的评估意见,重复进行4.1和4.2的过程,以对物流外包初步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其可行性在于,这部分是就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程度进行评测,是企业宏观层面的判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司高层管理者和专家的意见更加能够符合企业整体思维的要求。

100重要性5B发生概率(%)0DCA3.针对风险发生概率被夸大的情况,如果仍然按照现在常用的解决夸大风险重要性的方法来处理的话,则可行性较低,因为高层管理者和专家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做出的判断也许会脱离现实,因此需要采取全新的解决策略。超级秘书网

显而易见,各风险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互相影响的成分,甚至会出现互为因果的情况。根据做出的人性假设,各部门负责人虚报的风险发生概率部分很可能是将不属于自己风险概率的部分归入了本部门对应的风险中,因此需要对这部分概率值进行调整。

由此,通过发生概率的调整,物流外包风险初步评估中存在的风险结得以化解,风险发生概率的精确度有所提高。结合对风险重要性的综合评测和风险发生概率的改进计算,基于人性假设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对原有方案加以改善的评估方法。

5.总结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外包对物流外包需求者的积极作用,接着大致分析了物流外包的风险分类,最后,通过引入管理学中常用的人性假设,构建了评估物流外包风险的结构化模型,对提高评估的精确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服务,并提供大量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联系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ReinganumJ.UncertainInnovationandthePersistenceofMonopol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3,73(4):741-748.

[2]ChuangxuWang,AmeliaCRegan.RisksandReductionMeasuresinLogisticsOutsourcing[A].TRB2003AnnualMeetingCD-ROM[C].2003.

第15篇

[论文摘要]对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分析了企业的四种物流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物流外包决策的三种因素,进而提出了物流外包分析矩阵和物流外包决策分析流程。

自从80年代以来,外包(outsourcing)已成为企业运营的一大趋势。许多企业,包括生产企业,也包括流通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大而全”的传统意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从而纷纷将自己的全部或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在所有业务外包中,物流业务外包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最为普及、最受欢迎的一种外包业务。这就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将物流业务外包,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么如何进行企业物流外包决策呢?

一、企业物流运作方式

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有以下四种:

(一)自营物流:以沃尔玛为代表的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营物流。

(二)直接使用第二方物流:对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物流活动并不很复杂,加上客观存在的一些原因,企业自己完成对第二方物流的整合。

(三)使用第三方物流:将物流活动外包,是近年来企业专注核心业务的结果。

(四)部分自理,部分使用第三方物流:这类企业往往在原料物流上自理,而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能力和配送能力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

物流外包已为众多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及跨国公司所采用,发展迅速,但物流外包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这种物流形式之前,需要对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做详细的分析,以制定应对策略,有效地控制风险。

企业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包控制不足。外包常常会使企业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从而增加了企业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外包的过程中有可能由于丧失对外包的控制而影响整个业务的发展。

(二)增大外包依赖风险。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

(三)内部员工抵制。企业物流外包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受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四)降低用户满意度。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又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使企业不能取得所需的用户需要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改进。从长期来看,由于对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五)企业利益受损。物流活动的长期外包,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缺乏专家技术,因此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或提供较差的物流服务,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

综上所述,物流外包虽然具有成本节约等方面的优势,但同时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这也是有些企业放弃物流外包而选择物流自营的原因之一。因此,企业需要进行物流决策:物流活动是完全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而承担一些风险,还是自身培养一些技术专家来防范相关的风险。

三、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模式

到底使用哪种物流运作方式,必须对企业的物流进行战略上的考虑。

(一)识别企业核心能力(Key Competence)

企业核心力量是企业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它具有价值优越性、差异性、难代替性、可延伸性等特征。对企业的核心力量和非核心力量进行区分是非常困难的。企业在某一业务上的突出业绩并不意味着该项业务就一定是战略核心的一部分。在识别了本企业的核心力量之后,也就明确了非核心的能力。

(二)物流外包决策考虑因素

从某种意义讲,物流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任一物流活动,都存在着自己做或外购的决策。对于企业而言,物流外包决策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Hamel等BPR专家认为:“一个组织应该将价值创造体系中的每项活动定义为一种服务;仔细分析每项服务活动,看其是否能成为世界最佳;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公司内部供应成为世界最佳的活动,就将其取消、外包或与他人合作”。如果自营物流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并且通过自身努力难以达到最佳,那么,从企业战略上考虑,应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从而将物流外包。另外我们还要看到外包存在的风险。

2.物流对企业降低成本的影响

降低成本往往是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最原始的动机。由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往往拥有规模、专业优势、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企业可以借此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本降低。据美智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仓储协会2002年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状况的调查表明:有33%的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原因是降低成本,占第一主要原因,而专注企业核心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减化复杂流程、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分别占27%、24%、13%、3%。

物流总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D=T+S+L+FW+VW+P+C

式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系统运输总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L为批量成本;FW为系统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系统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C为客户服务费用。

3.物流对企业提高服务水平的影响

物流实际上是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的一种权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目的,在于以更少的成本达到目前的服务水平,或以现有的成本达到更高的服务水平,或增加少量成本,以实现服务水平的大提升。

4.物流外包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当前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低成本、高质量和准时交货等方面,其中低成本和高质量可由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但往往容易在交货时 间和售后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得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形象和顾客满意度。因此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以使客户得到优质的物流服务,从而 缩短定单的备货周期,有效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使制造企业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5.物流外包对企业经营风险分担的影响

制造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时,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分散由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制造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专业和规模优势对物流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并在生产经营活动和物流活动中找到一种平衡,保持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总成本都达到最低,从而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到分担。

参考文献

[1]骆温平:《第三方物流---理论、操作与案例》,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郝聚民:《第三方物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