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05-02
从杜威开始,教育学家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之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1]。高参与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新型教学法,其教学样式归纳为“四个为主”:教材以自学为主、课堂以讨论为主、作业以学案为主、评价以平时为主[2]。很多学者对该种教学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总的来说,高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从教学目标来看,是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从师生关系来看,地位是平等的;从教学形式来看,外在表现是灵活多样的;从教学内容来看是开放的;从教学氛围来看是宽松、活泼的。
一、“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
行政管理案例,是把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有关行政管理的活动,客观地描述下来,经过典型化的处理,所形成的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实例。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针对一系列行政管理案例实例,通过描述案情、相关理论阐述以及提出和回答问题等环节对案例进行全方位考察,目的在于全面消化和融通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都设置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基于该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一般在本科高年级开设,通常定位为专业任选课。从教学实践来看,相当多的高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传统教学模式与该课程的匹配度较低。
为改进“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高参与教学法,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设置“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主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实质上是一门准实践课程。其实践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经过了近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已初步形成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贯穿于不同课程中,往往处于相对独立的或碎片的状态,没有系统梳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能弥补这一缺陷,该门课程并不引入新的理论,它是让学生在研读具体案例中深入思考,抽丝剥茧,对自己已掌握的诸多理论做一个回顾与提炼。其次,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除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文字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等基本行政能力,这门课程引入高参与教学,把课堂上的说、问、讲、评等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良好平台。
第二,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内容多元的综合课程,具备开放性特征。该课程研究内容范围广、综合性强。政府的管理活动范围很大,包括各种各样的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多种社会活动,而行政管理案例并无统一的分析模式。对行政管理案例的分析,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基础,其分析方法可以是多角度、多层面、多范式的,所以,其教学内容是开放的。针对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有必要开放,包括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学环节,无标准答案的习题、论文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的考核,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结合等。
二、“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运用参与式教
学法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把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具体从“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来看,要把握几点:一是由学生选择案例。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案例选择范围,由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只能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筛选,哪些是在课堂上重点分析的,哪些作为课后习题等均由学生自主决定。据观察,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的关注度高。例如,人大版教材《公共管理案例》选用的是近些年广为关注的政府绩效、城镇化、行政审批、省直管县等问题,学生较有兴趣,选择较多。二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回顾梳理相关理论,所提及的理论最好为学生所熟识,涉及行政管理案例的理论多元特征明显,多学科知识渗透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结构,尽量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一般性理论工具,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提点时,学生往往有茅塞顿开之感,能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感。三是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多多赏识,适当的鼓励性点评能让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持久。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监控思维过程
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高参与教学的意识与行为,运用“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方法,即把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课下完成案例任务的完整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指标。例如,在45分钟的课堂中不少于30分钟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课后的习题在下一次上课时要进行演示汇报。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进行陈述和概括,通过生生问、师生问的互动和网状交流探讨进行相互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师生间建立起思维的碰撞和各种情绪的体验,学生思考多,投入多,收获也多。
(三)激励学生社会性学习,学会聆听合作
优化组建小组合作学习。建组目的在于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更多机会,合作学习能促进知识建构,个性发展。不仅使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而且能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倾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负责为全班的各小组布置和分配学习任务,小组长为本组成员安排和协调研讨内容。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特点,尽量做到“动”“静”结合,“内”“外”搭配,男女相间,“强”“弱”互补。有时可让学生自选伙伴为合作搭档,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学习合作”。
(四)发挥教师多元化角色的作用
教师角色多元化是指教师应从传统教学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课堂教学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组织者,教师提供合作式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经验;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做示范当教练;作为促进者,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发现、提出和深入探讨问题,并与学生分享。总之,教师身份转变尤为迫切,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已变得无足轻重了,重要的是如何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脚手架。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师生身份转变是参与式教学的瓶颈
在高参与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职责与传统大相径庭,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师生而言都是挑战。从教师层面看,一般担任“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都是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而老教师大多擅长传统讲授型教学,要迅速转变成“学生讲,教师听”并不容易。例如,教师点评原本只需几分钟,可有些教师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半节课过去了,学生只能任由教师唱独角戏,又回到了传统模式中。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主要做好两点:一是, 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锻炼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是, 安排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消化案例内容, 并根据行政管理学的一般原理, 让学生写出发言提纲, 教师可适当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评价。从学生层面看,上课听讲已成为多年的学习习惯,突然打破习惯由自己来像教师讲课那样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也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刚开始学生大多不自信,有些人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应安排课时对学生示范、辅导或个别培训,作为高年级学生,这个转变的时间不会太长,年轻学生一旦适应和了解新的教学模式,进步是飞跃的。所以说,采用高参与教学,难在起步时师生身份职责的转变,解决好了这一瓶颈问题,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二)参与式教学具有动态性
一方面,高参与要求向学生开放,教师要真正抓住学生所思所论,以及在教学推进过程中不断表现出来的思维火花,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具备随时打破固定程序或步骤,对课堂秩序进行调整的把控能力。传统教学中预先设计好教学步骤环节,通过学生的“配合”一步步推进下去,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不是开放的,表现出较强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参与式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参与”教学不去刻板地追求形式化的结论,不要求每节课都上得圆满。即使需要下结论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不一定非得教师总结。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表面上没有结果,形式上看可能是残缺的,但实际上却可能对学生有震撼意义,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可能会引起长时间的思考。
(三)注重参与式教学的适度监控
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参与式教学的表现特征,但宽松民主掌控不好很容易滑向自由放任或纪律松懈,这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参与式教学进行监控。从已摸索的实践经验来看,有两点做法具备一定的推广意义。首先,在考核评价环节,加大平时出勤的权重分。在出勤问题上,改变大学课堂自由选择座位的传统,结合小组学习形式,给每个小组固定上课座位,并安排小组长考勤。上课座位一旦固定,缺勤者一目了然,小组长做好记录,直接作为平时成绩扣分依据。其次,加大平时表现的权重分,每堂课结束留两分钟左右时间由学生对本堂课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记名投票,由学习委员负责整理,实施加分,最终计入考核总分。
参考文献:
[1]方展画.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99.
一、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能力就必须改变那些被动式的、单一式的教学方法,做到“四改”:改“呆板”的教学方法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改“单一性”的教学方法为“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改“做答式”的教学方法为“设问式”的教学方法。为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这“四改”,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艺术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环节很少,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环节。
1.讨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围绕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能够达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加深理解知识及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中针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失误及出路问题”、“行政理论发展中的继承问题”及“行政环境对行改管理的影响问题”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都精心地组织同学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发言热烈,各抒己见,相互争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讨论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
(1)教师必须在讨论的选题上下工夫。一般应选择一些理论难点、热点及学生感兴趣并有感而发的题目。选题的恰当与否与讨论的效果有直接关系。
(2)学生必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理论问题及实践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并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因此,为达到此目的,学生必须作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目,为学生讨论提供依据。其次,学生必须査阅大量的资料,并写出讨论发言提纲。
(3)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起积极的引导作用,使讨论沿着预期的方向和宗旨进行。
2.课堂辩论。辩论是当代大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对于学科中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在教学中出现一些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有两种相反的意见或对策时,可采用课堂辩论这种方法。如在讲授行政监督这一章时,关于消除行败的途径问题就有两种意见和看法,因此,我就组织同学以“加强行政监督是消除腐败的唯一途径”为正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同学认识到治理腐败必须建立系统工程的道理,在辩论中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思维,并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髙。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辩论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没有准备的。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产生了两种相持不下的观点和意见时,可立即组织学生辩论。这种无准备的辩论与有准备的辩论一样会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3.讲演。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观念性问题及综合性和发散性问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讲演,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见,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中,我特别注重讲演的准备过程:学生资料的査找,讲演稿的逻辑思维结构;辩论时的语言表达。如在讲授行政文化这部分内容时,就“结果均等”与“机遇均等”这种东西方文化观念冲突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题组织同学们讲演。同学们对此反映很强烈,他们在大量翻阅资料基础上,精心组织,每人都侃侃而谈,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在深层次上探讨了文化的影响与继承问题,同学都感觉到收获很大。
4.学科论文。在行政管理学教学的每一轮次将结束时,我都组织学生做学科论文。我要求同学们写学科论文的目的是要求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具体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练笔的目的。我对学生做学科论文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即一定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构思,并自己组织材料,独立撰写论文,不能抄袭,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并排出等次,以达到鼓励学生学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我认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表现,也是教师日积月累,积极创造的过程。我认为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教师要吃透教材及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了解章与节中的要点内容,而且要能讲出内容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要入木三分地深刻并力戒平庸。(2)教师要善于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融汇贯通,使学生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3)教学内容要生动、精练、准确、深刻。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课堂上我的常用语是“为什么”“怎样理解”、“表现在哪里”等类语言。
多年来在进行启发式教学中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角色转换法。为了克服课堂上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的局面,在授课中,对于一些非重点、热点的章节或就某个问题,争取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走向讲台。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学生备课过程也是他自身提高的过程及锻炼思维、掌握知识的过程。
2.专题授课法。针对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与现实结合较紧密的问题,一般采用专题式授课法来讲授。在某一问题上深人下去,加深对问题的阐述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拓广知识面,加大信息量,同学们对这种专题授课十分欢迎。如在讲授行政组织这一章中,我作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失误及其出路”的专题讲授,在讲授人事行政中,我又作了“我国现行人事制度的弊端及实施公务员制度过程中的障碍”的专题讲授,在讲授行政监督中,我作了“加强行政效能监督的迫切性”的专题讲授。十七大召开后,我结合行政改革的教学内容作了“大部制——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新举措”的专题讲授。同学们反映热烈,认为老师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使他们对中国现实中的行政管理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弥补了学生不了解社会现实,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专题讲授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解决教学中难点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但是,专题讲授要求教师对所讲授的问题要有所研究,要对讲授的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一般情况下,我的专题讲授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的。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提升教学水平,以科研提髙与保证教学质量,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统一起来,专题讲授就是最好的结合点。
3.解扣法。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思想认识上的扣子、理论理解中的扣子、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等,我从不回避,而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来思考,然后给予学生一个既满意,又有说服力的解答,我称之为解扣法。例如对“为什么我们越是反腐败,而腐败程度越深,范围越广,方式越多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代化急需人才,而大学毕业生又分配不出去”等问题。我结合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从行政监督应建立系统工程,反腐败不能靠运动,而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制,依法行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经济结构与政府体制过渡与制度衔接等方面详细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同学们听后很受启发,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并得出了积极的结论。
4.案例分析法。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而我们本科生又没有任何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要使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实践,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我精心选择并编写案例,结合所学的知识加大了案例分析的比例,我把案例分为描述型、归纳型、综合型三种类型,在课上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了现实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长了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要有目的性与针对性,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及运用的知识来选择案例。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要只局限于分组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员,学生是参与案例分析的主体,要引发学生有感而发,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要注意锻炼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长期的行政管理学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的时代,要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所学的知识,在相对的时间内不落后,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这取决于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建立起合理的、科学的知识结构。而学生的合理的、科学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又依赖于我们教师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建构。基于此,我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建构。我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建构中要突出五个字。
(一)精
即精选授课内容。这里有一个要处理好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矛盾问题。学科体系不等于教学体系。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分支越来越细,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来精选教学内容而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则是十分重要的。在实践中我感到,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应是:(1)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内容;(2)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课题;(3)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精选上还要注意如下三点:一是重点。即教学内容和学科中的重点。要把握教学内容章、节中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内容。要基本保证每次授课都有一个重点,都能掀起一个,从而牢牢地牵住学生的思路,使其有所收获。二是热点。即学生最关心的当前国家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国家的重大举措,以及现实行政管理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定要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加以详细阐述。三是难点。难点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理论上的难点和我国目前实践中的难点。对理论上的难点要加以深刻地分析和阐述,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其中要领。对实践中的难点决不能回避,而要尽可能地运用所学理论去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了做到上述几点,授课内容要随时调整,在教学中要始终追踪上述的重点、难点与热点。
(二)深
即授课内容要有理论深度,力戒平庸。我多年的教学体会是,授课内容要有深度就必须与科研结合起来,对一些问题要有独到的看法,要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和严密逻辑推导及详尽的阐述。否则,教学内容的深刻是难以体现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专题式授课,我的毎一个专题都是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的,都是经过反复研究、磨砺而成的。我认为作为教师,授课要切忌浅薄,要力戒平庸,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经常闪耀思想的火花,要有的放矢地解决一些问题,要有深逐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广博的知识、深刻的结论。
(三)新
即授课内容要新。授课内容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尽可能地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一定要反映学科的前沿状况,即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如果一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讲授给学生时已经过时无用了,那么他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误人子弟的不称职的教师。因此,我十分注意收集新信息,始终注视国内外学术科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千方百计获取新信息,及时补充新信息,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保持常新。
(四)实
即务实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用——学之管用。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科,因此,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现实,要用行政管理理论去解决目前我国行政改革中出现的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对我国目前行政改革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行政管理学教学的始终。另一方面,结合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注重教授同学们一些行政管理的具体操作方式与方法,如选人用人的方法、决策的方法、会议管理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方法等等。总之学习了这门课程,将来走向社会,走上管理岗位就可用之所学,行之有效。
(五)广
即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这里所指的广,不是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而是指要在深的基础上的广。由于授课时数是有限的,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大信息量,我认为教师在授课中要针对某一问题,尽可能地把古今中外、成功与失败的管理经验及管理案例进行介绍和阐述,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以使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速间接吸收的广度和速度,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文秘专业 企业行政管理 课程设置 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秘专业实用性非常强,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比较繁荣的广东地区,对文秘人才提出了需更快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行政管理作为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重点针对企业的行政后勤类岗位培养所需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是培养企业秘书、助理、行政人员和基层主管必需的技能课程,但是目前这门课程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训练的问题凸显,需要逐步从理论化教学走向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题组对广东20家企业进行了行政文秘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其中1家是外企,3家是国企,16家是民企;并对我校从事行政文秘的30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设置实施提供参考建议,以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企业行政文秘人才的需求概况
文秘专业的开设最早要追溯到1980年,至今已经发展30余年了,期间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行政文秘专业为社会输送人才。据一项职业调查研究显示,秘书职业在世界1600多种职业中排名第六。近年来秘书职业也一直稳居全国人才市场招聘数量的前十名,文秘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训练有素的合格秘书,而另一方面众多文秘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岗位。据调查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对行政文秘人员的社会需求量较大,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人才中介、市场进行招聘。一般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目前在岗的行政文秘人员基本都在30人以上。大型民营企业对于行政文秘人员在专业技能上要求除了日常行政事务外,希望他们具备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而一些大型外企则对行政文秘人员英语的口语写作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要有大学英语六级以上水平,日常工作需要用英文书写邮件,安排会议,起草报告以及跟国外同事进行沟通。而5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行政文秘人员多数是5人以内,同时要求要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在年龄层次性别方面,大部分企业的行政文秘人员以30岁以下的女性居多。也有少部分31-45岁仍从事的行政文秘的人员,但是没有超过45岁以上的。由此可见,目前用人单位对于行政文秘岗位人员需求日益年轻化,对于英语的要求也在提高,行政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2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设置
企业行政管理是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企业行政文秘岗位的对人员必备的技能要求是职业素养而开设的,课时为56个学时。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行政管理概述,企业行政环境,组织结构,行政环境,企业文化,行政事务管理,行政协调沟通,后勤服务管理,人事行政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管理等方面。企业行政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处理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在对企业调研时发现,目前文秘专业学生最需要的掌握的三门课程,企业行政管理位列前三名,可以看出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企业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并结合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专业实训课程也仅局限于会议组织,办公设备使用技巧,会议记录等内容。根据目前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优化模块教学
可以将该门课程按照工作任务来授课,删减企业行政管理概述,组织结构,行政环境等理论性章节,按照职业能力的标准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2.2授课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在调研时发现,80%的企业对于从事行政人事文秘相关岗位的人员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是较为看重的,例如秘书证、企业人力资源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80%以上的毕业生也表示说考取证书能增加就业优势。因此,教师在讲授相关模块的内容时可以跟职业资格证的考点相挂钩。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就会比较高,需要教师对于考证内容有很好的把握,甚至具备相关资格证书。
2.3重视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办公软件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对于毕业生最需要进一步培养的能力”这个问题的回答,所有企业都将“沟通能力”摆在首位,并且企业希望学生在word,excel,PPT等软件运用上不局限于基本操作,而是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3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实施
3.1课程实施的主体
在构成教学系统的诸主体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两个因素。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活动,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高职院校是是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行政管理作用突出,教师的单主体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师一直是行政管理的对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自利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而学生则处于接受来自学校各层级管理的被动地位。
同时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学生,好像独立于课程实施过程之外,不能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企业行政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引入了案例教学法,但是在具体执行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意识缺位,被视作消极被动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
许多专职教师并没有在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实际工作的经历,缺乏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与个人体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重理论而轻实践。如今,有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聘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来担任企业行政管理教育的兼职教师。他们不仅能上台讲授,同时也能为学员社会调研、学习做指导,既丰富了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的内容,也能够针对行业内问题开展教学工作。但是,此类聘请资深企业人员为学生授课的高职院校并不多。
3.2授课的方式
中国大学教学的传统是“重理论、轻实践”,这种传统在高职企业行政管理教育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企业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培养目的是为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企业行政管理授课的方式,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践教学。
有些学校也开展案例教学法,但是开展的次数较少,效果也不太明显,如教学目的与案例不能很好地结合,案例教学成了简单的讲故事而并不能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没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在教师的单向沟通方式下,课堂讲授成了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案例分析也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解。
4结论
通过企业行政文秘人才的需求概况、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目前高职文秘专业企业行政管理教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为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应对现有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改革。
首先,开设具有务实性、灵活性的课程。所谓务实性的课程,就是企业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不能单纯地从传统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指标出发,而是要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因此,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设置必须具有务实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灵活性的课程,就是随着企业行政管理领域内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教育要不断地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变,以让学生了解到企业行政管理领域的新变化。
其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企业行政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模式以讲授为主,以案例分析为辅,但案例教学的比重比较低。这种传统的讲课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获得理论上的知识,但在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因此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这显然不符合现有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现有的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模式,探索出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课程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模式,比如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一个面临两难困境且必须做出决定的管理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时的感受;又如案例讨论,通过对企业行政管理领域中典型案例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再如学习型组织,让学生担当课堂组织者,将学生分成小组研究某一问题、共同进行课堂发言、共同撰写论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企业参观教学,课堂案例+情景模拟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施手段多样性。提供学生更多实习实训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企业岗位培训。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中国高校,许多从事企业行政管理教育的教师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重理论而轻实践,与企业行政管理的培养目标相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选送部分专职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为其成长创造有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员前来授课,充分利用这些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势。
课题:本文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科研课题《高职文秘专业“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改革与探索》(课题编号:JWMW201433)(文秘教指委[2013年]25号)成果。
参考文献
[1] 向立志,崔晓莉.从企业需求探讨高职文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
[2] 曾妍.秘书职业蝶变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 于辉.文秘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