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cad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合理分组
在一个班级中,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教师先订好组合的原则:按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识图的基础知识和组织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一个副组长,全班设立一个课代表。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之后,教师对小组成员作适当调整,以使各组得到最佳的组合,满足教学需要。
1.2以任务驱动法引领、采用工作仿真模式
将竞赛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学生,明确这些任务是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工作项目任务”为动力,完成竞赛内容,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1.3采用激励机制,提升师生的参与度
我们的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积极参与。自2006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制订了大赛奖励办法和技能大赛管理制度。
1.4激励老师到企业上岗挂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很高,且竞赛内容反映了行业的发展动向及最新技术,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带回到课堂。技能竞赛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如果由一个教师来承担,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将技能竞赛引入课堂教学的效果
2.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便于课堂纪律的组织和管理
采取竞赛方式教学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度得到提升。从完成作业情况来看,以往每个班总存在十多个学生欠交作业的情况,作业提交率只有70%左右,现在这种情况大为改观,作业提交率高达94%,平均一个班只有2到3个学生欠交作业。同时,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2.2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采取竞赛教学模式后,有效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校企合作得到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得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以往相比得到提高,班级的建筑cad课程的平均成绩也由以前的64分提高到现在的76分,及格率、优秀和良好等级的人数有较大提升。
2.3增强中职学生的竞争观念和协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
把技能大赛引入课堂教学,将企业的竞争和协作的观念引入到常规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了竞争和协作带来的愉悦,认识到了个体存在的价值,提高了个人的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批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
采用竞赛式教学,教师在上课和备课上更下足功夫,并在课后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现在教师参与顶岗挂职的人数逐年攀升,部分专业教师也成为企业的专家。
2.5建立了技能大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平台,完善了教学制度
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校级技能大赛,建立技能大赛的实训室,制订相关的竞赛激励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报名参加一次技能大赛,对获奖的学生还给予学分和物质奖励。
3结束语
1.1教学目标的制定较低
在建筑CAD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训练学生CAD软件绘图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的绘制,使其能够熟练绘图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各项指令,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心中想法通过CAD软件表现出来。传统CAD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理论讲解以及一些操作指令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但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建筑CAD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局限于基本操作指令的学习。
1.2教学内容滞后
在建筑CAD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AutoCAD。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为CAD与AutoCAD的学习内容是一致的。事实上,国内大多数建筑设计单位都逐渐开始应用草图大师、天正建筑等一些新型建筑设计技术。这些软件的应用促使CAD软件的滞后性更加突出。
1.3缺乏争取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建筑CAD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够突出CAD教学的专业特点,并且教学方式大多都是由绘制简单建筑框架开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枯燥的门窗绘制消耗掉对建筑CAD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学习方式促使CAD内容的学习较为零散,学生不能够系统有效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2高职高专建筑CAD教学模式的改革
2.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方式
在建筑CAD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掌握绘图操作的基础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然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显得十分吃力。例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仅知道某一快捷指令,但不知道使用这一快捷指令的工具在哪里,不能够完成绘图。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人机对话”基本应用方式,没有理解CAD软件操作命令的提示。CAD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环节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实行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房完成CAD教学内容。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够及时反映给教师,提升CAD教学效率。
2.2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定位
建筑CAD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型,使用的是现代信息软件技术AutoCAD,就是将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土建专业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实现由传统手绘方式向计算机绘图形式转变。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设计师、监理人员、预算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造价人员都会使用CAD绘制相应的建筑图形。并且CAD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广告、机械、环境艺术等均有应用。在高职高专中建筑CAD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用较多练习案例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土建工程制图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效绘制相应的土建工程图样,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实力,有效拉近学校学习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距离。
3结束语
针对环境工程方向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污水处理厂,对单体设备如泵房建筑、格栅、沉降池、絮凝、曝气池、厌氧处理池、污泥干燥、污泥焚烧等进行教学演讲,分析各单体结构特点、功能、作用原理,在集成体系中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在设计思路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结果如何”三方面设计框架,将学生绘图思想转化为CAD设计绘图思维,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解决设计思维的转化,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CAD设计的兴趣。
2注重CAD上下游软件的关联性
基于AutoCAD图形平台,其下游软件Skechup在设计中实现了专业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快速、方便、迅达地在施工设计图上,能够深度且同步地表现三维立体模型,该系列软件拥有先进的结构分析软件包,并有污水处理计算的常用方法,以及丰富和成熟的结构施工方案辅助设计功能,其在物料恒算、污水处理曝气计算、污泥产生计算、动力消耗、热能损失等方面形成完整体系,同时可以应用Skechup软件和PhotoShop软件,对作品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和图形渲染,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直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案例设计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设计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讲解,是实现CAD课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必要手段,案例设计教学不是一种随意、随机的行为,在设计案例时应用与实际应用相联系,通过一个案例-厌氧处理池基本应用设计,将厌氧处理池设备分解、分化成不同的功能单元,分组完成的不同单元结构体设计,通过单元教学使得绝大部分基本操作融汇在单元案例中,在设计过程中了解其具备的基本功能,同时掌握单元体的实际应用和操作使用方法。将厌氧处理池的独立搅拌系统、污水输入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压力控制系统进行案例操作、设计与三维立体模型制作,并通过数码成像处理技术、图像合成技术制作形成完整控制单元,并以AutoCAD图形平台、Skechup建模、Photoshop可视化渲染的特效处理,实现功能化的宏观表现,通过组合案例的设计与实践,使用同学们在掌握大三元功能设计的同时,深刻地了解了该单元体在现实工作中应用,使得案例教学开放性、生成性得以体现,使案例设计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提高
注重课程设计实践活动,运用单元设计的知识和设计技巧,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小组结合的方式完成工程的综合设计。老师应对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讲解,设定课程设计题目,供同学们筛选,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员进行分工安排、制定计划,组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设计工作。在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已有的样例,根据资料做了设计分析,完善工程单元设计,独立产生各种部件如管道、阀门、水泵、搅拌机、污水进入、净水输出等设计,达到设计规范的技术要求,使用户体验更真实、流畅的目的。通过应用CAD课程设计使同学们逐步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把毕业设计的一般性内容,延伸到CAD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中,通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CAD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完成对环境工程CAD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在环境工程主要环节如格栅、沉降池、絮凝、曝气池、厌氧处理池、污泥干燥、污泥焚烧单元操作,采用主导教师提供3-5个设计单元方案,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擅长自由选择设计方案,最终提交自行设计的不同方向的设计作品。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式,单元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能够反映学生对环境工程CAD软件绘图技巧和图像处理技术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格栅、沉降池、絮凝、曝气池等单元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上述因素CAD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小组评析的形式,其中教师评价中包含对每一位学生的所有作业进行分数计量,作为阶段成绩的一部分。同时过程性评价则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出勤、作业、提问等方面综合评定。而设计技能的评价以实训大纲为依托,由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模块进行考核。
6新旧教学效果比较
课程的一开始,笔者没有直接进入如何画电气工程图的主题,而是先做一个对比测试,展示两个常见的图案:五角星和四叶花。先让学生手工画一个常见的五角星和四叶花图案,然后测算一下画得最快又工整的同学所需的时间,接下来演示操作电脑绘图,标准的五角星和四叶花在笔者的鼠标几笔几划间顷刻间完成,比画得最快的同学快了好几倍,并且图案非常整齐、标准,这让学生不禁感叹电脑绘图的神奇,于是对如何操作电脑绘图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起来比做什么都认真,接下来,对CAD的基本操作功能的介绍就顺利的展开了,他们初步掌握了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后,看着自己也能用电脑快速的画出工整的五角星和四叶花,都感到非常喜悦,这时笔者并不急于让他们进入工作项目,接着用一些智力趣味图形进一步激发他们图形制作想象力和运用CAD画图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掌握更多的CAD基本绘图命令。当看到一些同学在完成笔者布置的任务同时,用CAD画出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五彩斑斓的图形,笔者并不加以阻止,而是适时鼓励和肯定,因为这样学生学会懂得运用,在平时需要画其它图案时就能多运用到CAD。电脑软件操作就是这样的,越用越熟练,少用不用就会忘,所以应当鼓励他们多些运用,这样学而常用才不会忘。
二、在认识上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掌握这门技能对其今后工作就业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紧迫感。
学习光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学习紧迫感。在课程介绍的一开始,笔者就图文并茂展示在不同领域CAD制图的广泛重要的应用,并以上一届的一名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为例子:毕业实习时,进入一家大型的钢结构设计制造厂,在生产一线做了几个月的生产工,恰逢公司的设计部门有设计岗位需求,因为在学校打下了良好的CAD基础,他凭着扎实的CAD制图功底顺利地通过公司考试,从基层部门跃升到了工程设计部门,这无疑对他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许多同学经过笔者这样几方面的入手,在饶有兴趣学会了基本绘图技能后,都纷纷主动询问并购买最新的CAD程序软件,这在往届学生中是比较少见的。
三、面对抽象、枯燥的电气元件符号绘制,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以接近真实工作方式来学习,加强学习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大一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接触电气控制等专业课,对实际的电气元器件外貌、功能基本没有实际形象的概念,因此用CAD来绘制电气工程原理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抽象枯燥和乏味的事情。这时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无法克服学生学习情绪上的低落,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开展了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目标为引导,实践为主线,强调以学生为主、自主计划协调、团队合作,老师引导,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于一体,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活跃,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选择好工作项目载体,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到接近真实的工作状态。首先,笔者模拟成立一家公司的工程设计部,学生这时的身份都变为这个部门的新招录员工,老师则是这个部门的工程经理,负责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任务安排以及工作考核。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协调督促本组成员完成经理安排的项目任务。笔者先展示和介绍需要完成的工程项目——某小区供配电机房的电气改造设计任务,对于学生缺乏对实际工作和设备的认识,笔者采取现场教学法,把学生带到学校的配电机房,让学生参观电气设备实物,并对低压配电系统以及其中的元器件功能进行了的介绍,这样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形象的电气配电系统概念。接下来,笔者把总的项目按照递进程度,划分为若干子项目,从最基本绘制图框、电气元件符号开始,再到电气原理图、设备平面布置图、尺寸标注,直至项目总任务配电室工程改造图纸绘制,逐一展开项目绘图训练,每一个项目都由各组学生自行计划统筹,分配人员,检查进度和质量,老师则负责咨询答疑,最后再由老师组织各组进行点评,然后按每组完成的进度快慢和完成质量进行项目综合评分排名。有了比较,就有竞争,在教学进程中评分排名落后的小组不甘心落后,努力奋起直追,小组内同学互相学习检查讨论,搞不明白的主动请教老师,小组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在课余时间,一旦电脑实训室机房空闲,学生都会主动进行加班加点,争取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学生掌握CAD电气制图进度很快。
四、改进、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促进、督促作用。
点击“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如图2椭圆中所示的按钮),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如图3所示,按下“新建”按钮,就会出现一个新图层,对这个图层命名;点击该线的“颜色”选项,可设置颜色;点击该层的“线型”选项,会出现“选择线型”对话框,点击该对话框的“加载”按钮,就会弹出“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选好一个线型后,按图示顺序操作,就可将新线型赋给该图层了。设置线宽时一般把0层的线宽设置成0.3mm,作为绘制图形用,其他的线型设置成0.15mm,这样设置下打印的图面比较清楚。
2.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
(1)文字样式的设置技巧
文字样式的设置技巧如下:点击“格式”主菜单,在下拉的子菜单中点击“文字样式”,即可出现如图4所示的“文字样式”对话框,一般将Standard字体按图4中设置,作为标注尺寸的文字样式。
(2)标注样式的设置技巧
标注样式的设置技巧如下:同样点击“格式”主菜单,在下拉的子菜单中点击“标注样式”,即可出现“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将“Standard”样式“置为当前”,然后点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标注样式:Standard”对话框,如图5所示。我们点击各个选项卡,修改对话框中的“直线和箭头”、“文字”、“调整”、“主单位”“、公差”等内容的设置。其中,点击“主单位”按钮,会出现如图6的对话框,按图6所示进行设置。特别提示:“消零”选项中的“后续”框要点上,这样,标注尺寸时,尺寸后面不会出现XX.X0的现象。点击“公差”按钮,会出现如图7的对话框,按图7所示进行设置。设置技巧:点击图中椭圆所示的下拉按钮,选择其中的“极限偏差”项,设置各项参数完毕后,再点击椭圆所示的按钮,换回“无”选项。完成上述各项选项卡的设置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标注3.捕捉设置在绘图区用Shift+鼠标右键,弹出如图8所示的下拉菜单,左键点选红色矩形框内的选项会出现图9所示的“对象捕捉设置”对话框。按图9所示选取,完成后选确定。
3小结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现如今不断涌现更多种类的CAD软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更新换代,电脑科技的发展提高了CAD的性能,降低了产品价格。CAD软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最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将最实用的设计和节能传送给学生,极大地缩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为企业设计产品的时间。其中欧特克公司的AutoCAD和创成式工程图设计的三维CAD最着名,这两种在我国机械制造专业CAD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
二、提高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CAD教学效率的改革措施
1.平面CAD为辅,三维CAD为主
学生使用和学习AutoCAD软件时,大部分学生仅局限于软件的基本操作,但是真正的机械绘图能力却十分欠缺,教学中应引入Catia软件进行辅指导,因为Catia软件相对比较基础,以平面绘图为主,主要由草图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制图等四部分组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Catia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逐渐深入学习AutoCAD,对提高空间想象力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即使是十分复杂的零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拆成各种小零件,先采用Catia进行最基本模型建立,从平面二维图逐渐向三维零件进发,再通过三维零件转到平面工程图,在平面和立体不断转换中,学生能不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将Moodle教学平台应用于CAD教学过程中
教育部在高职院校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Moodle教学平台在很多学校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将Moodle引入CAD教学过程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Moodle教学平台有着多种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变换使用。如斯金纳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十分适合高职学生使用,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原则: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即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和低错误率原则。由此可见,Moo-dle教学平台能进一步分解CAD操作步骤,利用计算机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即时让学生确认反应正确与否,通过个体化教学方式更好地因材施教,在Moodle平台的使用中很好地降低学生的错误率,保持学生学习CAD软件的活力和兴趣。
一等奖
董 影 《“教学工厂模式”给技工学校的启示》
许小颖 《携手构筑青少年网络道德防火墙》
谌绍贞 《浅谈网络信息化形势下技校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林颖童 《校企合作的创新运行模式》
赖海萍 《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静怡 《浅谈如何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胡韵琴 《微课助力课程改革》(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黄丽辉 陈 宇 林艳娇 《浅谈电子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策略》
林 鑫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
二等奖
吴里熹 《校企合作中职业道德课程实训教学调查》
黄雅琳 《基于就业视角下〈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卢 欣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庄蕙菱 《试探在微课支持下技校语文的教学获得》
安梦华 《浅谈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能力综合化》
陈荷盈 《利用中英文绕口令充实航空服务高级工专业课程教学》
薛世升 《寻求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新途径》
蔡雄彬 《技工院校园林工程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改革探讨》
黄丽娥 《利用微课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
黄志元 《汲取木偶造型艺术培养学生动画原创设计能力》
林圣侠 《技工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民业培训的困难与建议》
张文模 《SSCC法则在汽车专业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解 欢 《浅析职业技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周伯晨 《在技校机械CAD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三等奖
巫吉顺 《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市场教学法探析》
杨 龙 《CAXA电子图板在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郑晓燕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OA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罗志成 《〈AutoCAD〉参与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方 婧 《技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傅仙玉 《浅谈中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林明江 《梳理利害寻得失,因症开方促提升》
纪港盛 《分模块开展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陈 宇 《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林流芳 《扎根技能才会枝繁叶茂》
陈霜霞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茅飞珠 《寻找心灵的阳光》
翁锦华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堂的实践与创新》
吴婷婷 《技工院校纯女生班管理之我见》
郑丽香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陈发凤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与课程改革》
邓正雄 《浅谈“串联型可调稳压电源”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
洪丽颖 《一体化模式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林 莉 《中职学校〈财经法规〉教学方法革新》
温 慧 《浅谈技校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金奕 《技工院校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探讨》
【关键词】机械数控专业 现代化 实践 探索
一、专业现代化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技术蓝领”。而宁海县是“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和“世界文具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模具企业1700余家,数控机床420余台,加工中心250余台,制模技工3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中国8%的模具产自宁海。全县共有文具生产企业近300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另有五金工具企业300多家,年产值20多亿元;汽车配件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达10亿元。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工人,每年需增加数控技术工人3000余人。宁海县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十分红火。据县科技局统计、预测,至2007年该县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年需求总量超过1万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设施设备齐全的数控技术教育实训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的输送基地与储备库。培养急需的现代化数控技术人才,职校义不容辞担当此重任。由此可见专业现代化建设是培养现代化技术人才的核心,也是现代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二、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践
(一)实验实训设备现代化
该校现拥有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课实验室11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321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24台。基础实验室内配置了Auto CAD2000、精雕雕刻仿真系统和浙大辰光铣削加工仿真系统的软件,分为Auto CAD电脑房、精雕造型室、CAD/CAM编程室和电子阅览室,提供学生CAD制图、精雕编程、造型和cimatron编程、造型和模拟仿真。专业课实验室有3个钳工实习工场,200个工位、钻床20台、砂轮机1台,能提供200名学生同时钳工实习;1个数控(精雕)加工实验室,5台精雕数控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同时对外加工;1个浙大数控模具加工实验室,1台浙大辰光CGM6500机床和5台浙大辰光CGM4300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或直接手工编程操作;1个数控加工中心实习工场,台湾高峰加工中心机床,学生编程操作;建有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电加工实验室各1个。
(二)师资队伍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的建设是物质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宁海职教中心专业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同时聘请高校教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补充。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24人,已有6人取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3名教师获得美国Auto Desk公司的CAD辅助设计培训师资格证书。外聘教师11人,外聘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等级的教师有8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
机械专业是该校的龙头专业,专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每年承担两个以上校级课题、两个县级课题和一个市、省级课题,同时还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和参与县重大课题的合作研究。近三年共有48篇专业教学论文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奖,28篇论文在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奖,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发表,2部科技著作出版,已完成1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2项市级课题。《精雕模式实践的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五届职教优秀论文一等奖。《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校教师编写的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校本教材被上海东方激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采纳,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专业技能
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浙大数控辰光培训、车工培训、钳工培训、CAD培训和下企业实训。4人取得钳工高级工资格证书,2人取得高级计算机操作员证书,19人取得中级车工资格证书,9人获得中级钳工证书,3人具有AUTOCAD软件认证教师资格证书。在县、市各项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1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30人次教师在县技能竞赛中获奖。
3.教师的培训
该校一贯重视教师培训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2000年职代会上通过了《师资队伍培训规划》,力争在2005年前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到高级工或技师水平。目前该校已提前达到该目标。通过校本培训、研究生进修、学历提升、国内外考察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职教领先技术的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派学科带头人到德国接受“双元制”模式培训。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培训使教师知识得到了优化组合,一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三)办学模式现代化
1.校企合作(紧密型)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成立专业委员会等,以打开局面,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建立起以联合促发展,以科技促教学,把生产转化为利润,用利润增强办学实力的良性循环,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1)“精雕模式”是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前提,借鉴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敏孚”机械系校企合作模式,抓住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点——共同育人,北京精雕公司负责提供软件、设备、指导老师和培训专业教师,并与该校教师一起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及时传授给学生,按照企业技术人员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顶岗能力。该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送到公司,作为公司的技术员为客户服务,同时该校还利用精雕设备为其他学校制作校徽、校牌,并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这样不仅创造一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的能力。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根据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培训,向企业输送技术人员。三年来,该校向北京精雕公司输送了200多名优秀毕业生。
(2)与宁波双林集团的联合办学,借助模具厂的设备与工作实践环境,将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学生走进车间,为学生提供平时课堂实践的模拟教学与预岗实习的锻炼机会。
(3)该校利用现有设备,为一些模具厂开展对外加工服务,使企业生产走进课堂。校企互相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同时为企业与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
2.与名校合作办学
该校采取“上靠、下挂、横联”的多维合作形式,积极与高等院校、兄弟学校开展“3+X”、“2+Y”模式的教育,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校际合作上不断创新办学形式,积极开展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教学实践。如: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宁波技师学院联办“2+4”机械工程专业;与陕西省建筑工程中专机械专业联办“2+1”机械专业,为中西部大开发培养紧缺的复合型人才。该校是全国中西部联动教育合作顾问单位,在省内温州、泰顺县, 省外陕西、贵州等地设有教学点。
三、主要成果通过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机械专业不断提升
目前机械数控专业是该校重点专业,县骨干专业,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市首批高技能(数控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学生技能操作、高职考成绩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校本教材的开发硕果累累
该校按照培养机械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适应用人单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借鉴“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尤其是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精雕模式,对该校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同时采用选修课、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得到发展。该校还根据现有教材的现状和职高生的特点以及该县产业的需求,该校开发了四类校本教材——技能操作类:精雕雕刻软件JDPaint简明教程、钳工生产实习习题册、AutoCAD上机指导及练习、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专业基础知识类:数控机床操作入门、计算机基础教程及练习册;健康成才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灵故事、成长之路;高职类: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综合测试卷集。
(三)毕业生供不应求
近三年累计毕业生908人,平均一次就业率100%,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毕业生已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殷永生同学已成为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任集团公司体系管理者代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新产品研究开发、工程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模具设计制造管理等。陈有甫同学进入双林公司后,由于技术过硬,工作出色,现任双林公司总部工程技术副部长,分管公司的模具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柴振炎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宁海电子电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天鸿现任天鸿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年产值达5千多万元。
(四)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突出
初级资格证书合格率100%、中级资格证书合格率95%以上。在各级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省部级二等奖1项;市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县级一等奖2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5项。经常代表宁海县参加市技能竞赛。
(五)利用专业优势,开展“订单培训”
时至今日,机械、精雕专业师生开展了5次科技下乡活动,共培训学员308名,其中283名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共培训中级钳工500名,合格率达100%。CAD制图培训共开展10次,人员达600名。2003年7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数控机床操作培训,共培训30人。
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展望
机械数控专业近几年在现代化专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同类学校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建设好现代化专业,有利于促进机械专业的进一步做精做强,有利于培养更高规格的机械数控人才,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的更大发展。因此,该校将以机械专业为龙头,带动各产业的连续、滚动发展。经过几年打造后成为当地拳头专业,在完成宁波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把它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这就必须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上继续努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到2007年,文化公共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100%,实习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工或高级工资格;继续引进和聘任一批具有多年数控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高工担任实习教学和就业指导辅导员,继续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建成一支校企联合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实验室和实验工厂建设规划
该校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今后三年将继续分期投入800万元,建立机械数控系列实验室和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拟建数控车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车床;拟建数控铣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铣床;拟建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内配加工中心各1台;数控深孔钻床1台、电脉冲3台、数控慢走丝线切割1台、线切割2台、中捷摇臂钻床3台、行车(5吨、10吨)各1架、磨床1台。此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原有三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宁海范围内再建立3~5个机械实习基地。
(三)人才培养培训规模
(一)要有深具专业影响力、团队凝聚力的团队带头人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实践经验,在本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能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学经验,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本专业建设在当地高职院校中的领先水平。第四,能结合校企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现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拟定的协议,明确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形成一定的制度,来保障行业企业相关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专任教师和青年教师最好每学期轮流赴合作企业顶岗工作,使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实现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院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这样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专业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的项目和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设置,并主要由具有企业选派具备高技能水平、经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讲授。
(三)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要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院教学管理覆盖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师请进来,让高职学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资深企业为依托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有利资源,建立对内、对外艺术设计专业学员的实训基地。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落实实训与就业一体的实训机制。
(四)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争取条件,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至少在学校内部场所建立一些基本的技能实践场所。例如:
①室内装饰材料实验室,陈列数百种常用装饰材料和数十种施工机具、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常用装饰材料的品种、物理性能、加工方法、应用范围等有直观了解,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②建成室内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实训室若干个,将常用装饰施工构造按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开放展示,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室内装饰施工的技术和验收标准,提高学生绘制施工图和从事施工管理的能力。
③建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体的CAD、3DMAX实训基地一所,主要进行项目实训、CAD工程制图、3DMAX效果图制作以及后期渲染、修图的实训教学。
④建立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教学、实训、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教学有教案,实训有手册,操作有制度。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本专业专职教师多参与室内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招标工作,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更稳定,真正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设立室内设计专业学会学生入会、培训、考核、认证体制,打造良好的培训、考核平台。
(六)建立以科研保证教学团队专业素质的模式
在教学上,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案、教学心得交流会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实训上,强调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深入交流。以研讨会、观摩会、文字总结等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历练教师的一线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鼓励教学团队成员以专业论文、教学论文、专业展览比赛、精品课程、课题的形式反映、体现教学心得与成果。
二、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和企业分别承但本专业的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穿插,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顶岗实习等环节,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实施方案。
①在实际教学中,把一线设计师请进课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已经建立的设计企业为平台,辐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入市场,培养实践技能。
③把学院的学术气息带进企业,帮助企业提升专业层次,突破设计瓶颈,既为企业的设计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继续培训,又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方式。
④把一线设计师请进校园,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实际、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⑤广泛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荐学生就业。
三、教学革新总结
①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②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注重课程衔接和应用引导,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③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同步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④建设装饰材料实验室,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不足。
⑤建设校内实践场所,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施工的工艺、方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
⑥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提前接触行业环境,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⑦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市场、一线设计师有较深入的接触。
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
【关键词】中职学校 综合网络建设 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74-02
一 中职学校综合网络建设的可行性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中职教育的发展已经被国务院提上了工作日程。2002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2005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政府已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从2005年到2011年各级政府对我校的投资达到两千多万,每年的财政拨款都在两百万以上,今年学校开始了“班班通”工程的建设,有了监控网络、程控电话、点对点广播系统。资金的保证是进行网络建设的重要条件。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基石。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互联,为跨区域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促进了社会向信息化的大步迈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教育要先行,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已一去不复返了。
二 中职学校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络建设的目标是以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教学、安全监测、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这个网络能将学校的各种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广域网相连在网上进行宣传和获取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1.学校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安全
目前各种教育教学已实现了网络化的管理,各种教育工作都已无法离开计算机的辅助功能。人事管理已脱离了手工操作的年代,人事管理职员告别了繁琐的数据统计和手工操作,方便快捷的计算机操作已经不可替代。学校安全已增加了门禁、监控和巡更系统。程控交换机系统,对学校的电话管理有着强大的功能,所有这些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
2.教学上的要求,目前每个专业都有在计算机上教学的课程
如音乐的赏析课,服装专业的服装平面设计,数控专业的CAD平面制图课,机械专业的CAXCAD课,财会专业的电算化会计学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要求学校必须提供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我校现在实施的“班班通”工程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平台。
3.教师继续教育,再学习的需求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再造和延伸,是新时期对教育系统新的要求,是时代进步的实践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教师的继续教育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些年国家、省、市以及学校都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然而这些只是一个阶段的投入,要想长期地坚持下去,就要培养教师自我学习和继续教育精神,网上的继续教育课程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具有灵活、多样、便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点。另外,教师的进步和知识的充实,需要计算机这样一个载体,需要计算机网络这样一个便捷的通道和无比丰富的资源库。
三 中职学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目前中职学校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对网络设备管理和运用的水平还没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大连教育学院在2007年组织了网络管理员培训,2011年教师教训中心又开了智能楼宇学习班,这些培训就像是雪中送炭。很多管理员是从那时才对综合网络建设有所认识的。所以说学校在综合网络建设中,要配备一个专职的网络管理员,管理员要真正能承担起学校的综合网络管理工作。
其次,对目前网络设备的不熟悉,造成了网络管理员在采购网络设备时的盲目性。我校的设备是政府统一采购的,这方面的风险就小多了,不过在自主购买的一些小设备上,依然存在这个问题,这要求网络管理员应在这个工作上多下工夫,认真负责,做好详尽的市场调查。
再有,对学校综合网络功能和应用的定位不准,往往是投入的设备花了巨额资金,却不能发挥它的效能。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在设计之初要多做考查,吸取其他单位的建设经验。
另一个极端,就是网络的设计结构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只是根据眼前的状况设计网络,必然会在以后的发展和扩大中遇到问题,造成重复建设,浪费宝贵的教育资金。因而需要请有经验的专家来做参谋。
还有学校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维护,是目前学校网络运行中两大棘手的问题。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经常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攻击,病毒经常造成服务器和下面的工作站死机,校园网的安全权限设置不规范,网络的运行速度变缓,各种网络资源占用大的软件使用泛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网络管理软件,另外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四 中职学校网络建设的结构设计方案
1.硬件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对职教中心校园网的建设标准要求和中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的网络应用需求,设计学校的网络功能和结构。
第一,高速局域网互连。由于参与网络应用的师生数量众多,而且信息中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故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是网络的一项重要要求;需要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办公自动化和多功能会议室。
第二,确保安全、可靠。校园网中同样有大量关于教学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数据,不论是被损坏、丢失还是被窃取,都将带来极大的损失。
第三,操作方便,易于管理。校园网面向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学生和办公人员,应用和管理应简便易行,界面友好,不宜太过专业化。
第四,经济实用。学校对网络建设的投入显然较低,因此要求建成的网络经济实用,具备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采用的设备有:(1)路由器:神舟数码DCFW-1800S(带防火墙);(2)核心交换机:神舟数码DCRS-5512GC(1000M光纤);(3)接入层交换机:锐捷STAR-S2024M。
如右上图所示,首先在网络核心层,采用是神舟数码的DCFW-1800S路由和神舟数码DCRS-5512GC核心交换机。DCFW-1800S是神舟数码自主研发的全模块化路由交换机,提供8个扩展口和12个扩展模块,可灵活扩展多种百兆、千兆以太网端口,满足双绞线、光纤等接入需求,可以根据校园网的需求灵活配置,构建弹性可扩展的网络。
具体组网如下图所示:
在校园网的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实验楼内分别放置锐捷可堆叠交换机STAR-S2024M/S2024,该款交换机支持最多4层星型堆叠,满足高端口密度的需求。同时,主机背板带宽高达22G,从机11G,堆叠带宽2.66G,满足校园网高速转发的应用环境。强大的组播支持能力,满足校园网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另外,锐捷STAR-S2024M交换机具有丰富而强大的网管功能,可以通过多重设置方式对网络进行网管操作,实现IP设置、VLAN端口设置、安全控制设置、静态地址管理、广播风暴控制、端口MAC地址锁、优先级等各种管理。端口回环测试功能,更加方便了整个校园网络的管理工作。
网络的功能满足学校的管理和日常教学需求。高性能全交换:千兆主干,满足大负荷网络运行需求。简单有效的管理方式:全网统一网管平台StarView,中文图形管理界面,管理人员无需进行专业培训便能轻松掌握。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网络监控。可管理、高安全:VLAN的划分,有效隔离广播,控制部门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访问。
2.中职学校网络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建议
第一,和上级部门的要求接轨,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数据和评审数据。
第二,教育教学的管理数据要数字化,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数据、班级管理数据、教师的考勤制度及发展状况等。
第三,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书库、学科知识库、教学论文和教学课件等。
第四,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建立学校教师之间和校级领导之间交流平台,可以论坛和E-mail为主要形式。
第五,建立学校对外宣传的网页设计,在学校概况和师资力量,招生就业做重点的宣传,把网站建设成为学校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窗口。
总之,中职学校的综合网络建设要把握住实用、可扩展、管理有序详尽、对外开放性几个特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产实习;技能训练;基本技能;实习老师;工人技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345-02
冷作技师班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我们回头看看,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出来的工人技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那是在生产一线中摸爬滚打实卡实干出来的,通常在企业里干上十几年。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在四年时间里,取得大专或者本科毕业证,和技能方面达到工人技师水平。四年里两年的理论课和两年实习课,这仅仅是理论和技能方面达到工人技师水平需四年时间。而取得大专或者本科毕业证,还需要三年左右时间,和起来少说需七年。现在要压缩在四年时间解决,可见两年实习课时间不足,不足两年对着企业真枪实弹地干上十几年.这么悬殊差距怎样缩短,在这么短时间里要达到企业工人技师水平谈何容易。神是子弹喂出来的,同样,工人技师也应该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大家在困难面前没有屈服,找出自己的长处和差距取长补短。差什么、加强什么,少什么、补什么,硬是靠实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不懈的努力,创出一片天地。在这里谈谈自己想法和做法。
一、没有学大纲
兴办冷作技师班从全国范围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具体的实习内容;没有象中级工、高级工那样有成型的考核套题和成型的考核评分标准。这些都是靠实习教师自己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实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采取办法是,首先中级工、高级工的实习内容要熟悉,在此基础上精选课题,在中级工、高级工实习课题里去粗取精,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题,在评分标准上比中级工、高级工要求更严格,在此基础上再上个层次。另外从各方面搜集本专业技师、高级技师课题进行训练。并且结合企业拓宽知识面,让同学清楚工艺过程,能看懂企业较复杂的产品装配图。具体实习时技师班面临问题,首先一方面要通过高级工的技能鉴定,取得高级工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另一方面在学校实习场能进行的内容拓宽知识面。最后教学内容要与企业接轨、贴近生产一线。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企业。我们的学生受欢迎,实习教师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课题选好后实习教师自己要先试着做一遍,自己制定出评分标准,在组织实习教学时,尽可能兼顾三个方面。以便缩短学生与企业技术工人的差距,从而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怎样与企业接轨
以前学生分配到企业,什么都是从头学起。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企业严重脱节,学生不适应企业,企业不愿意要学生。到企业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其原因首先是学生本人胸无大志,上学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其次是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或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一辈子到底能干什么,知识面比较小。我们通常实习时采用2mm板属于比较薄板,企业几乎见不到多采用厚板。我们再来看实习工件,通常是单件比较典型复杂的。而企业的产品是整体的,由许多单件组和而成的。对比之下,企业的产品比我们工件要复杂的多。我是从企业里出来的,了解冷作工的工人,他们在产品生产前首先要精通图纸。看不懂的地方与实物对照看就容易的多。而我们的学生不是一线工人怎样做?发动学生家长,由学生家长出面借图纸。后集中编排上号传看,你看到图纸发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解决不了的都一一列出来,而后统一讲解共性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如何将每个件从整体的装配图中看明白,搞懂装配图是通过什么视图表达的。掌握剖视图、断面视图、局部视图和管口方位图等内在联系,知道每个件与其他件怎样配合的。了解件的名称、数量、材质、尺寸、技术要求等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师生一块探讨最终妥善解决。
1、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与学生沟通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理解本专业,增强热爱本专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事本专业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使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满足于毕业后有个工作,有个铁饭碗就行了的雇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愧对家长、老师,不应该辜负家长老师对我们的帮助期望。
2、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最终参加技师实习鉴定通常采用2mm的板做工件,比较典型复杂难度大。而且企业产品通常有许多件组合而成的,并且几乎不重样复杂,学生在学校实习到一定程度时,适时到企业实习锻炼。即开阔眼界也得到了锻炼,但是实际上好多问题局限你实行不了。到企业里去困难多难以解决。一是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二是安全问题突出。所以只能采取措施,在学校实习达不到在企业实习的那种效果,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在实习前与学生说明白,在完成课题任务后写出工艺流程。具体怎么干、怎么写,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哪个车间、用的设备型号、工具集中填好工艺流程卡。并且把原来课题的厚度几何尺寸都分别放大五倍,然后给学生讲解板厚变化了,工艺流程怎样变化区别在哪里,弄明白后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变化后工艺流程卡。这样做使学生逐步弄清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让学生知道工艺顺序。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同学到企业参观学习,结合产品给同学讲解,这样做更贴近企业,扩大学生知识面。
3、增强学生识图能力
冷作工技师班学生看产品装配图难度大,可以说是在学校几年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一次大检查,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要想看懂产品装配图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学校学习这些课时学的比较好,看图时在这部分知识就没大问题。反之,当时学习时不努力、混日子、不好好学习,不明白、这时就得停下来弄明白。哪里不努力哪里就别劲就卡住了,而且产品装配图内容繁多、复杂需要下很大力气搞明白。总装配图和部件图都配有明细表、标题栏、技术要求、管口方位表和零件图等等,都需要逐项搞明白。我采取办法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企业产品图纸,集中带着同学看,给他们讲解,把装配图逐步分解成象单一的零件图,知道零件图名称、材质、形状、尺寸、数量与哪些件配合,配合形式怎样、精度是多少、是否需要做展开图。然后把以前做过的课题与产品零件图、装配图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而且也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
三、实习老师教育教学模范作用
我是国家兴办职业学校后第一届冷作工专业毕业生,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走上教师的岗位。算起来也有二十六年了,酸甜苦辣。我深知老师的含义,老师就是意味着无私、付出和奉献。所以在教学和实习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1.备课
编写生产实习授课计划、教案和实习课的准备工作,实习教师要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研究学生基础上,写出来的授课计划切实可行。实习需要的课题、时间、工具、量具、材料、消耗品等,上报时需要写明名称、规格、型号、材质、数量等。备课时都应该达到心中有数,其中设备应进行检查试车完好后做好准备工作。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清晰正确。本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具体明确的教学方法。要正确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切实可行。
2.上实习课
实习教师备课与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体现在具体上课的效果上。实习课堂教学水平,不仅是实习教师文化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履行职责优劣主要标志。熟悉所培养的学生最终目标,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材。明确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什么起点,起点是初中、还是高中、成绩如何。最终培养的学生要达到的程度,是中级工、是高级工、还是技师。围绕最终达到的目标,选择需要学习的文化基础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需要进行的时间进行的课题。课题排列顺序、课题内在联系与区别、重点难点,采取怎样教学方法和步骤。实习教师只有抓住教学实质,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场地,工件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实习中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广泛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实习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明了,连贯动作分解示范。注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相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注意教学环节,指导时共同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单独讲解因人而异。所以在教学和实习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对不愿干的不换工作服的,时常督促学生,多学些知识和技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经常用有出息的毕业生情况激励他们,告诫他们学习要脚踏实地奋发向上。实习教学中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恰如其分地精选课题,其目的是降低实习费用减轻学生负担。巡回指导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既能为技能好的学生的提高进行指导,也能为技能差些的学生提供帮助。还要强调实习教学时安全注意事项,消除安全隐患。
3.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合理公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评定标准要统一要求实事求是。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使学生增强信心努力学得一技之长,为自己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4.教研活动
实习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增进教师间交流切磋。教师间要关系融洽,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优势互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态度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并能独立撰写教学论文,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这样学校才有活力。
四.启迪与反思
时代在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实习教师及时学习,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便于沟通。引导培养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出每个学生的聪明与智慧。国家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离不开高素质技术人才。而保持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现代的职业教育要求,不能仅局限在岗位操作能力上,而应该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传、帮、带青年教师,进自己的力量,并取得可喜成效,有的已成为教学骨干。先后参与编写本院理论实习教材四本书《焊工实训指导书》、《冷作钣金实训指导书》、《冷作钣金加工工艺》、《冷作钣金工作页》。和自己编写的实习套题并在本院和社会同行中试用效果良好。
2012.05-2012.08培训社会和企业冷作钣金工取高级技师证,16名学员技能鉴定一次通过。
2013.09.对5706厂大学生岗前培训。培训钳工、冷作钣金工,130名大学生取得国家技能鉴定高级工水平。
2014.5我撰写的论文《冷作技师班实习课如何走困境》获大连市职业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适应时展。为此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自费学习电脑作图。
2011.03.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AD高级操作员培训。
2013.07.参加全国中职德育管理创新与新时期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使我在教学基本功、专业技能上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我有信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发扬成绩,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目录
[1] 作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室《生产实习教学法》出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一九八四年六月.
[2] 作者:罗明基题目:《教育学》出版单位:大连出版社出版时间:一九八八年八月.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75-03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并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建设目标,明确要求“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的重点建设任务。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途径,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教育部领导多次视察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成绩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笔者拟探讨职业学校如何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以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发展。
深刻认识职业学校“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办学理念的关键,是职教致力于服务社会、培养学生进而实现增强国民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需要。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有教师100多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0多万人。我校有专任教师150余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3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45%具有高级讲师及以上教师职业资格证书,97%具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据统计,2012年中职招生人数达800万。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数量庞大的中职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缓解了企业技术工人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困境。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中职毕业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仍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老龄化、少子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劳动力人口将持续减少、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传统赖于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将被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能化生产方式所取代,这一发展趋势要求职教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
职教的办学历史证明:没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职校毕业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水平直接作用于办学机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技术服务等教学活动,制约着办学质量与社会贡献度,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众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技能型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计划组织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等,有70%以上的内容需要借助实际操作等直接经验来获得,教师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学规律,必须具备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素质,必须体现职教对教师行业性、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技能性的基本要求。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认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能力、完善办学功能的关键,是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企业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之后,我校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使教师队伍呈现数量稳步增长、专业布局优化、“双师”素质显著提升的发展态势。主要探索与实践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理念引导,政策保障,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环境
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结合大连市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职教现状与发展规划,制定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及《教师培训进修“四个鼓励”政策》,提出教师须定期参加企业实践、专业进修、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项目,学校给予培训时间、项目经费、生活补贴、职级晋升等方面政策支持。近年来,学校已派出10余名教师到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参加国际职教师资培训,30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培训,100余名教师参加市级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培训;学校与企业签订岗位技能实践协议,每年选派10余名教师到企业一线跟班生产锻炼。通过培训,强化了教师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教学模式、“行动导向、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教学方法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获取毕业生质量反馈,与专家研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捆绑”教学、“订单式”培养。我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成立“通世泰建筑绘图培养班”,教师与企业专家“捆绑”教学,共培养160名建筑绘图员,并就职于该公司。学校还与莫莱克斯、帝业技凯精密、欧百特信息等公司合作,开办企业订单培养班,实施“捆绑”教学。外聘教师将技术资料、原材料及生产工艺、加工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于教学中,企业还投入部分经费,添置实训设备,提供劳保护具,设立专项奖学金。“捆绑式”教学缩短了教师由“科班大学生”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派教师参加跟班、顶岗、轮岗等生产实践,使教师感受最直接的企业文化熏陶,掌握最真实的岗位操作技能,适应最具体的产品加工标准。我校在港埠机电、松下汽车、盘起工业、同宇科技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机电安装”、“电子产品制造”、“DTP排版”、“计算机绘图”等校外实训基地,破解了“学校缺少工业文化、生产情境、能工巧匠,教师缺少生产实践场所”的困局。在完善教师校外实践的同时,学校强化教师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包括与长城自控、莫莱克斯精密机械、晟兴机电、格林环保等企业共建“欧姆龙自控”、“晟兴机电安装”、“格林机械加工”、“海尔产品维修培训中心”等十几个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培训教师、免费提品、派专家实施“捆绑”教学,特设莫莱克斯奖学金,并捐赠20万元的设备。
(二)校中有厂,厂校合一,夯实“双师型”教师成长基础
教师需要经历长期生产一线锻炼,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岗位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但是,教师生产实践又不可能完全依赖企业,原因是,一方面,企业有其市场需求、生产计划、产品质量、技术保密、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工作量繁重,难以保证有时间随时深入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时间是零散的、条块化的,若在校内设置相应的生产车间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利用学校现有场地、设备、政策等资源优势,整合企业已有的市场、产品、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以生产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经营,解决“学校急需与企业不屑”的深层次矛盾。我校引入企业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与爱丁数码、华夏吉斯、大连信华等企业合作,教师参加电子产品生产、日文数据录入、计算机工程绘图等方面的生产实践,实现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一,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教学与生产劳动合一,实习作品与市场商品合一。学校借助企业的产品与市场,聘请企业专家做技术指导,教师、学生依据生产流程、操作规范、质量管理、安全制度等完成产品订单生产任务,掌握真实技能,学校也获得了相应的办学效益。教师参与生产实践,突破了传统校园禁锢,拓展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空间、激活了教师的创新动力。
(三)校本研训,项目驱动,全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学校合理调度工作,特聘国内外专家举办“欧姆龙PLC自控技术”、“DTP印刷排版技术”、“CAD建筑制图”等师资培训班。三年来,培养经费达40多万元。共有60多名教师取得了国际资质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学校组建由企业专家与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在重庆、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亚龙杯电工电子技术技能”、“神州数码杯计算机技能”赛项中的8枚金牌、15枚银牌、9枚铜牌;在大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长城自控杯电工电子技能”、“爱丁数码杯信息技术应用”赛项中,获得了8枚金牌、12枚银牌、17枚铜牌。学校组建由企业专家指导的教师参赛团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等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获得9个金奖、11个银奖;参加“神州数码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了5个金奖、7个银奖;参加“全国仿真学会教学软件评比”获得了2个一等奖。学校被市政府授予“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功勋学校”、“全国技能大赛优秀组织院校”、“大连市学生技能大赛最佳组织奖”、“市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我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塑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能精湛、能打硬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实施方案》等,开展了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综合化、理论实践一体化、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多项改革。教师与企业专家编写《PLC可编程控制器应用》、《SMT表面贴装技术》等校本教材50余本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国家规划教材20余本,完成教学设计优质课例200余个,发表行动导向教学论文30余篇,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等“十一五”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8个,完成辽宁省《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系统》、《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教学系统》等信息化教学软件项目10余项。
(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特邀、特设、特聘”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是实现教师队伍企业化、专业化、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我校参与组建了辽宁仪器仪表职教集团、大连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立了“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各组织机构由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及各方专家组成,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训车间,促进学校转变办学思想、完善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学校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学校坚持“内部培养与企业聘请”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思路,采用“特邀、特设、特聘”等措施,聘请50余名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特邀顾问、德技特设辅导员、大赛特聘教练、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技能导师”,多层次、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实现了专兼职教师互补、校企资源共享、成员单位共赢。近三年来,学校支付相关经费60余万元。实现了办学机制“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
关于“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目前职业学校新入职教师多数来自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他们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但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而具有企业经历的专业人才转行入职职业学校又受到编制、身份、待遇、职称、年龄等多重限制,引进机制不畅。因此,需要人事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支持政策。
第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渠道应以现代企业为主,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相应的引导与管理。现在的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具有强烈的愿望,而企业由于生产、安全、效益、责任、保密等方面的考虑,缺乏合作热情。应由政府协调干预,通过工商管理、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手段保证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第三,建立具有权威性、示范性的国家级标准化“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数量多、投入大,学校积极争取、全力保障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总体效果良好。但也有部分项目内容缺乏针对性,表现为培训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化倾向。
第四,兼职教师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既适合教学需要,又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意愿,同时又有充足时间、精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才并不容易。应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技能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提供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并对相关人才实施认证、注册、聘用、派遣、评价、表彰等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及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冰.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3]张联朋,王超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