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外历史论文范文

中外历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外历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外历史论文

第1篇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 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 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育大纲范围以内的,学生自愿参加,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内 各外种教育活动。

在地理教育系统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子系统。从信息时代对人才需要, 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地理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理论依据

1.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 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四有”人才 。

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 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因 此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起着明显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人,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才 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 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获得课堂中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对推进教改和发现培养热爱科学的人才 幼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 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 、深化、强化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特别关注这种课外活动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课堂打基础 ,课外出人才”。

我县气象台和水利局的几位专业人员都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地理课外活动小组,都喜欢地理课。可见,地理 课外活动对学生今后专业方向的选择起着巨大作用。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 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 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 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 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4.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 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 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而目前教学上存在读死书(死记硬背),集中思 维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要 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晨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他认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课外实践获得的知识是“ 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上,才能成为“真知”。因此,课外活动小组 ,不应把它们看成学科的附属物,或者作为提高及效率的手段。它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这也说明了课外教育 实践对发展智能的重要性,而地理课外活动正是使学生成为“真知”的“亲知”场地和智力生活的策源地。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都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 准。不能顾及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而地理课外活动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根据学 生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智力等心理特征实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课外活动方式、类型和内容,分别组 织他们参加不同的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

二、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 因而中学一般采取新学期开始,由学校领导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某项活动;也 可组织全校性或班级性的地理课外活动。前者一般为长时间定期,后者为短期不定期的活动。前者为地理课外 科技活动;后者为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一般前者为10多人的小型活动;后者人数可达数百人。因此,无论什么 类型的课外活动,应尊重学生选择,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这是搞好各类地理课外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 生自己动手,调动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可靠保证。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 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 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 能包办代替。在指导过程中多一些耐心、表场和鼓励;少一些急躁、批评和责怪,以免损害学生的积极性。要 使活动真正体现学生为主、还必须在组织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方能调动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组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 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

校内活动主要有: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地理课外阅读、地理墙 报、地理竞赛、地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地理游戏等等。

校外活动有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测量与地 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

活动可以是大型的(全校或班级性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课外活动少数人)。可以是长期的如气象观测 ,地震预报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览、地理调查、地理报告会,主题班会等。

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的等等。无论那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 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这是确保课外活动胜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我校开展10 多年地理课外活动形式达16种,结合本县实际,小型课外活动常年坚持,如气象小组,教具制作(10~20人) ,全校大型课外活动如野外考察(佘山、淀山湖),各种地理专题报告等吸引了无数学生。

4.内容有趣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应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这是搞好地理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 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内容的选择宜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相适应。经过老师的点拔,或学生动脑后,只要稍为跳一跳就可做到。 其中老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起到吸引同学全心投入,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是组织好活 动、扩大地理课外活动影响,使地理课外活动深深扎根在同学之中的关键。

三、实施的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 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 因及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有老师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地理课外活动, 都必须列出计划表,包括目的、任务、方法及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等。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 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 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 ,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 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制作地 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凡是活动 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第2篇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

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

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第3篇

1.1护理差错隐患原因

(1)护士交接班制度不严格。

接班护士踏着时间点接班,交班护士又急于下班,两位护士没有仔细交接班,对新入院或危重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不清楚,造成护理措施没有及时护理,虽然没有产生后果,需要护士总结提高。

(2)没有认真进行三查八核对。

(3)缺乏责任心。

护士不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未仔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皮肤等,低估病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患者病情变化不及时通知医师。

(4)护士知识欠缺、护理操作不熟练。

部分年轻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基础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操作水平不高,缺乏处理或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5)手消毒不严格。

个别护士在给患者穿刺静脉、或肌肉注射时没有进行手消毒,可能有导致穿刺血管感染隐患。文献有:英国伦敦大学专家一项研究显示,有26%的人手上存在大肠杆菌。

1.2对策

(1)严格执行三查八核对制度。

笔者培训护士牢记并执行三查八核对制度(三查是操作处理时查、服药或注射处理前查、服药或注射处理后查;八核对是核对患者床位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查对时,可采用“反问法”或“一问一答法”,杜绝护理差错隐患效果明显。

(2)牢固树立护理安全第一观念。

培训全体护士牢固树立护理质量就是患者生命,护理安全第一的思想,收效较好。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笔者加强对我科护士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工作作风的培养,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护士职业道德素质,收效较好。

(4)严格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

要求接班护士提前5min到达,交班护士应等交接完后才能下班,明确职责,凡是交班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护士负责,凡是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护士负责,交接班时,要求做到四看四查一巡视,四看是看医嘱本,看病室新入院患者、出院患者、危重及Ⅰ级护理患者,看体温表(是否有要求测体温者、有无高热或突发高热的病人),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准确、有无遗漏或错误。四查主要查危重患者氧气管、导尿管、引流管等是否通畅、固定、清洁。一巡视是对急、危重、病情特殊变化的患者,交接班护士应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接班。

(5)加强管理。

用案例进行风险意识防范教育,对自己班次的患者要全面掌握(包括新入患者、病危、病重、特殊患者、特殊治疗等),做到按要求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6)加强专业学习及专业技术训练。

笔者定期组织学习普外科部分常见病的理论知识及护理常规,每月讲课1次,每月组织1次护理查房,讨论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技巧,全体护士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安排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主管护士带教护师、护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增强本领,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及隐患。

(7)严格手消毒。

在每台治疗车上配置1瓶手消液,要求护士在给患者穿刺静脉、肌肉注射及有创操作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2讨论

第4篇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360,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Irishtown),“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

(一)各群体和多渠道的广泛参与。生态学家和卫生学家最先向社会发出正视污染的呼声,他们是治污的先行者。部分生产者组成志愿协会,呼吁减少废物排放、倡议革新生产技术,为政府的积极治理建言献策。议会和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全面领导水污染的治理。这样,河流污染的防治得到了议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群体的参与和支持。

(二)议会立法和政府作为是治理污染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从议会来说。1848年霍乱发生后,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并成立卫生部,虽不是专为治理水污染而设,但它规定在传染流行区域设立地方性卫生委员会,负责处理当地污水问题。由于习惯法提供的防御河流污染的措施起不到明显效果,1855年,议会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试图对那些以工业废水污染河道的制造商处以罚款1865年和1868年,议会又先后两次委任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河流污染的状况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叫即。在第一届委员会提交初次报告后十年,议会通过了《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防治法规。法案不仅对禁止排放的各类污水和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工业废液、颗状和悬浮状污染物、下水道污水排放等),还任命专家担任审查官,向工作部门提供实施建议,并通过监督技术改进以控制河流污染。这是一部具有“框架性”意义的法案,它关于防治河流污染的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1951年。

另一方面,从政府作为来看,主要是加强市政的排污系统建设。例如,1858年伦敦市政当局修建的“伦敦下水干道”,以及1863年秋动工的泰晤士河河堤,就是政府治污的工程举措,通过建立下水道网络将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转移到下游地区,为减少伦敦水生疾病的发病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在19世纪,尤其是下半叶,英国议会和政府在治理河流污染方面确实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三)专家治理充当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1842年查德威克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揭示出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尤其是“飘着恶臭的厕所、污水沟和被污染的饮用水”是引发霍乱的根源。麻醉医师约翰·斯诺也提出同样的观点,1849年,他发表《论霍乱的传染方式》一文,指出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是霍乱传播的主要渠道”。他的这些结论有力地说明了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也坚定了全社会的治水决心。1848年,约翰·西蒙医生被任命为伦敦城区的保健医官,“这一职务不仅在争取城市制定供水、排水、贫民窟的清洁规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确保有关建筑和人口过分拥挤的规章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议会在第一部河流污染防治法制定之前委任了两届皇家委员会,委员会全都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如第二届皇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皇家工程院德尼森爵士、化学家弗兰克兰德和农学专家默顿等人。他们通过调查取证,亲自实验,向议会递交调查报告,同时,专家们还对肆意向河流排放废水的行业进行严厉谴责,同时建议政府设立限制废水排放的详细标准,为国家制定水污染防治法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碍于诸多阻挠因素,《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19世纪末,英国主要河流受污染的糟糕状况没有显著改善。1898年,英国又一次委任多名专家组成皇家委员会,调查污染来源和督查河流防治的进度。与德尼森爵士等前辈不同的是,此次委员会的专家们更加务实。他们注意综合考虑多方利益,设法调动工厂主的治污积极性,待之以宽,不求速变,先制定适度可行的治污标准,再随污染状况的改善而逐年将标准提高。在这种务实精神的倡导和促进下,产生了一系列减轻水污染的新方法。首先,也是最简捷的方法—一些滨海城市(如利物浦、霍恩、布里斯托尔等)将部分污水注入大海,通过污水转移以缓解河流的吸纳压力。其次,建立“污水农场”,将污水引到离城镇不远的农场用以灌溉作物,既廉价、无害,又不影响丰产,到19世纪末,像伦敦、曼彻斯特和诺丁汉等地附近已有不少这类农场。此外,多种净化剂得以应用,如动物骨灰、焦炭和页岩等,都能起到过滤和净化污水的效果。可以说,这些成效凝聚着诸多专家的汗水和智慧。

治污成效虽不显著,但仍在困境中渐进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英国人治理河流污染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惜收效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河流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阻力。

其一,政府治污不坚决。一方面,英国在19世纪面临国内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诸多紧迫问题,相形之下,河流的防治事宜尚不够急切;另一方面,对工业与贸易利益的关切使行政当局不愿对工矿企业的污染行径和搪塞应付过于苛责,这势必影响政策法规的贯彻力度。其二,工厂主和矿主不诚心。革新生产技术、减少污水排放意味着投入的必然增加,显而易见,这种增加成本和损耗利润的要求是无法让各行业的污染大户欣然接受的。其三,民众不觉悟。“一条受污染的河流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在19世纪70年代还不为公众所认识。168公众对皇家委员会提出的防治措施或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对一些协会付出的反污染的努力嗤之以鼻,将其讥为理论家的空谈。其四,科技不过关。19世纪中后期的科学对水污染特征、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水的净化问题上缺乏明确认识,科学家不能准确找到河流中有毒物质的来源,而关于污染治理的技术开发又不够成熟,要改善大规模的污染状况自然是力不从心。因此,有人总结道:“河流污染的治理必定被看成是维多利亚时代公共卫生史中令人最不满意的一章。尽管如此,英国人在防治河流污染过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还是不能抹煞的。超级秘书网

四、关于英国城市河流污染及治理的几点启示

作为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国家,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经历和治理得失值得后发国家借鉴。

第一,正确认识河流污染的危害,重视水污染的防治。河流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鱿鱼是深受英国人喜爱的食物,可在1836年,泰晤士河的鲤鱼已几乎绝迹,而在塞文河、特伦特河与埃文河,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不得不向加拿大和挪威大量进口蛙鱼,以稳定在比灵斯门鱼市的价格1858年,奇臭的泰晤士河令在河畔开会的议员们不堪忍受,被迫将会议延后一周举行19世纪霍乱频发,仅1832年一次,就“大约使3100英国人丧生”。放眼全球,因河流污染而引发生态恶化和危害人们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触目惊心,所以污染防治关系重大,不容轻视。

第5篇

【关键词】评价理论 态度资源 高校简介 外宣文本 对比分析

一、引言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依据,以国内高校网页的中英文简介为语料,通过对比亚洲其他高校和英语国家高校的英文简介,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校外宣文本中的评价资源在译文中的实现,以及以期为英汉外宣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二、英汉语篇态度资源之对比分析

1.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研究的启示。作为语篇分析的工具,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态度分析是语篇翻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态度分析工具。在翻译实践中,对于源语语篇整体态度的把握及其在目的语篇中的再现一直是困扰译者的一个问题。应用评价理论,我们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析源语语篇的整体与局部态度,也可以通过分析对比源语语篇与目的语语篇中态度对译文进行评估。此外,评价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对于语篇翻译理论也可起到补充作用。

2.态度资源的评价阐释。笔者搜集了国内外各高校的简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评价意义较为集中,都是以态度资源中的判定资源为主。目的在于阐明其在学术界和世界高校中的地位,以达到宣传目的。

结合五所大陆顶尖高校网站的中英文简介的情况,可进行如下分析:1.国内大部分高校英文版的简介都是由原文直接翻译而来,即英文版的简介是中文版简介的译文。该现象容易导致的问题是,由于中英文版简介的受众不同,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各有差异,用同一逻辑思维形式传达同一文本信息,容易导致信息传达的失重和失误。因此笔者并不推荐按照中文原文直译的方法。具体情况将在下文结合亚洲其他高校和英语国家高校的情况再做分析。2.中文版简介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内容冗长,包含了历史发展演变,学科门类细分,学科发展现状等等详细且多方面的介绍,最后的评价资源总结往往单一而笼统,显得单薄。3.英文版的简介,在受中文版简介的影响下,字数普遍较多。且以广而大的分类介绍为主,在篇章末尾加上小段的评价资源描述。评价资源描述注重翻译的意美和形美,而忽视了译文的表达在译文读者中的接受程度,且缺乏事实合数据的结合论述。

为了明确英文读者对高校简介的阅读期待,笔者又挑选了几所英语国家高校的简介作对比分析:

笔者首先搜集到了哈佛大学的简介,发现其简介部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类似,只是罗列了其创办地点、办学宗旨、校训等基本信息,而没有进行篇章式的阐述。牛津大学、杜伦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约克大学等英语国家顶尖高校的简介都是言简意赅的用一段话对其办学特色、特长和学术水平进行了评价性的描述。针对其发展历史和具体学科发展和其他数据等,英语国家网站通常采取分类另开专栏进行介绍,既有利于读者针对性的查找材料,又有利于清晰化逻辑化的展示成果。

我国国内高校的英文版简介的受众者即是国外的英语读者,如果在英文版的高校简介构建中,只简单的对原中文版简介进行形式化的翻译,而不考虑其在英语国家受众中的接受程度,就很难达成英文版简介的预期目标。英语国家的英文版简介中的风格,主要是评价资源与办学特色和学术水平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概括总结。而国内高校的英文版简介撰写过程中,就不得不将其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加之进去,由其受众的视角和思路来构建语篇,以期达到其宣传效果。

三、总结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国内外高校网页的高校简介进行了对比,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英汉外宣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借鉴。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高校简介中“判定”占有较高的比例,主要涉及对高校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阐述,“情感”资源偶有出现,频率不高,“鉴赏”在既得的语料中没有出现。2.国内大部分高校英文版的简介都是由原文直接翻译而来,内容冗长且逻辑重点不突出,评价意义往往出现在篇章末尾作为总结,较为突兀且缺乏事实的结合而说服力不强,略显单薄。结合亚洲其他国家高校和英语国家高校的简介分析,笔者初步分析出其英文版简介中的一些共性特点,例如结合评价资源有针对性的介绍高校特色和学术水平,言简意赅,专栏分类进行某方面的详细介绍等等。本研究同时指出,英汉高校简介中态度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实现手段的异同表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这不仅反映在文学语篇里,同样也反映在外宣文本中。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Martin,J.R.,& 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Continuum,2003.

[3]徐B.评价理论视域下的商务翻译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88-91,109.

第6篇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 面临的问题 管理工作

引言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再次强调高校实践育人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按照行业特点及其需求,该专业除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非常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是局限于案例教学、实验室内的训练及专业人士的讲解,是远远达不到行业所需人才的标准,这种足不出户的实践教学,由于缺少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所学知识仍然与现实有一定脱节,尤其是对客服务等环节,学生缺乏一定灵活性、创新性,也难以让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职业素养等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外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包含的各种因素

(一)学校

学校作为育人单位,制定学生的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方法,参与整个校外实践环节的开展及管理工作,通过酒店先进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加强学生与现实社会联系的紧密度,从而弥补自身教学条件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企业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根据学校要求负责安排学生到岗后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及工作安排,与学校共同负责工作期间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解决自己的用工需求,降低用工成本,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为未来储备优秀的员工。

(三)学生

学生作为学习者,在该环节中,应了解行业情况,巩固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锻炼,为今后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其家庭背景、阅历、认知度等因人而异,因此对校外实践教学的看法有所不同。

(四)其他

除了以上三方主要因素,还包含学生家长、社会舆论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在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校外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由于涉及因素较多,各方面的需求有所差异,为了尽可能平衡各方需求,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面临较多难题,大致归纳如下:

(一)安全

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交通安全、工作安全、财产安全。

1. 交通安全。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地必然是在校外,有些甚至离学校较远,这里就涉及学生来回往返途中的安全问题。

2. 工作安全。为使教学更具真实性,学生多以顶岗方式参与到酒店工作中,且绝大部分是在劳动密集性较强的基层岗位,有一定的工作安全隐患。比如有学生在餐饮部门传菜或在客房打扫过程中摔伤。

3. 财产安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所接触的人较多,构成复杂,而学生阅历有限,较缺乏防范意识,难免因疏忽大意造成财产损失。

(二)教学

企业受实际情况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学生的教学需求安排工作,这就需要三方共同协商,尽可能做到“三赢”的局面。其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有:

1. 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时间需要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调整。由于需要酒店一次性提供较大的岗位量,同时酒店又有淡旺季之分,酒店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为了合理控制用人成本,对教学时间上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的教学计划能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协调好校内课程的安排。

2. 酒店培训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为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及保证自身的服务水平,酒店会安排相应岗位的培训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但培训员教学水平及素质有所差异,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酒店和学校难以控制其教学质量。甚至有的培训员考虑到学生实践结束后会离开酒店,不能分担部门工作,而对学生产生消极的看法,不愿意认真教学,使学生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3. 学生在酒店实践过程后期,易产生疲劳心理。由于酒店大部分一线的工作较易上手,但又不可能随时变动学生岗位,因此,往往几周过后,学生开始对所在岗位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工作积极性下降,给酒店工作开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三)生活

1. 食。校外实践教学期间,通常由酒店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主要问题表现在用餐时间和酒店的用餐制度上。有些岗位用餐时间区别于学生的正常用餐时间,如中餐厅中午正是上客时间,通常该部门的员工会在11点前用午餐,用餐时间一般为30分钟,导致部分学生不太习惯。

2. 宿。校外实践期间,学生的住宿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情况,不管是哪种情况都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因为此时学生所在部门较为分散,上下班时间有所不同,难以掌握学生回宿舍的时间。另外,目前大部分酒店所提供的住宿环境与学校有所差别,很多学生难以习惯。

(四)其他

1. 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校外实践环节有一定排斥感。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学历有一定优越感,害怕吃苦,而酒店的基层工作恰恰是属于劳动性较强的工作,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2. 部分学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到岗后,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自己是一名学生上,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与酒店员工、领导、客人进行沟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3. 部分学生家长不愿意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践。由于传统思维或社会导向,部分家长总觉得做服务员丢脸,或者害怕学生吃苦,不愿意学生到酒店从事基层工作,甚至有家长为学生请假以逃避校外实践教学。

4. 酒店员工的错误引导。由于部分基层员工本身素质有限,或对酒店不满,容易在学生面前说出或作出不正确的言行,影响学生对酒店的认识,易产生消极情绪或较大落差感。

三、加强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学校与酒店共同制定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的计划及管理方案

校外实践教学的计划涉及教学内容、时间、考核、学生的生活、安全、规章制度等各种问题,作为学生的接受者,需要酒店共同参与制定,必要时可征求学生意见,明确各项内容,使得教学能保质保量完成。

(二)由学校、酒店、学生三方选派代表,组成该期间的联合领导小组

其中,学校指定该期间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定期到酒店走访,负责指导、掌握学生实践教学期间的心理、生活及教学情况,监督酒店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效进行,负责学校、学生与酒店之间的沟通,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酒店指定该期间的部门负责人及总负责人,负责安排学生在酒店实践期间的教学安排。学生按照工作岗位的分配进行小组编排,落实小组长,便于学生到酒店后,更有效掌握各部门学生实践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学校及酒店。

(三)提前让学生了解所到酒店的情况,增强学生对酒店的适应性

在学生正式开始校外实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酒店,可以通过酒店宣讲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酒店情况,消除学生对酒店的陌生感,这将利于加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可及适应。

(四)提前在校内进行初步的技能知识的学习,使知识的传授更加系统、完整

利用学校实训室,由学校专业教师或聘请酒店合格的培训专员按照酒店要求先对学生进行授,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全面,也能有效降低部分酒店员工因教学能力、经验不足等造成的影响。

(五)注重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动员工作以及整个环节中学生的思想状态

好的动员工作将对学生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打下坚定的基础。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第一次踏入社会,因此学校有必要提前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家长能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树立学生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加强学生在工作中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意识。在整个环节中,难免有学生产生厌倦或不适应的情绪,如不能及时排解将可能感染给其他学生,所以需要学校及酒店全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生活、工作中多给予关怀与帮助。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外来词;领域;文化内蕴;文化心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会在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词汇上体现出来。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它一方面通过内部创造,变得日益丰富起来,同时又不断地吸收他民族的语言词汇,即引进外来词来扩充自己。外来词也称借词,指本民族语言中从其它民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它是丰富词汇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汉语也不例外,因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与西方各国文化交流的el益加深,语言的融合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尤其是源自英语的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并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本文从源自英语的外来词进入汉语的方式、领域及其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心理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法

(一)音译法。音译法就是按照英文词的读音直接译成汉语借词,如朋克(punk)、克隆(clone)、舍宾(shaping)、瓦斯(gas)、艾滋病(aids)、粉丝(fans)等。英语中许多人名、地名及商品名称通过音译被借人汉语,如克林顿(clinton)、华盛顿(washington)、p&g(宝洁)等。用音译法吸收外来词既可保留原词的音韵美,又保持了其异国情调。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一种归化法,指用汉语里固有的词汇改变外来词汇,其目的是为了“解释原英文词语的功能与特点,也可以说是按原词的语义创造一个新词”。意译法主要用于汉语吸收关于科技、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表示新事物、新现象等方面的英语词汇,如(dancingoutreach)、千年虫(millennium bug)、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还巢儿(boomerangbaby)、牛市(bullmarket)、熊市(bearmraket)、软件(softwrae)、穿梭外交(shuttlediplomacy)等。意译法是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音意兼译法。音意兼译指兼顾外来词的读音和词义,使之既在语音上与原词贴近,又能体现原词特点但又非原词词义的词义,即做到音意合壁。如家居超市百安居(b&q)、玫琳凯(marykay)、奔腾(pentium)、欧元(euro)、奔驰(benz)、席梦思(simmons)等,采用音意兼译法比单纯的谐音或意译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四)半音半意译法。即把外来词的一部分取其音、另一部分取其义翻译成汉语,这样将原词一分为二,相得益彰。如网吧(internetbar)、剑桥(cam—bridge)、呼啦圈(hula—hoop)、唐宁街(downing street)、南斯拉夫(yugoslavia)等。

(五)音译加表意语素法。为了使外来词更清楚地表达其含义,通常把外来词音译后加上表示类名的词素来说明其类别。如泰晤士河(thames)、帝豪表(deidro deluxe)、太妃糖(ta)、恰恰舞(cha—cha)、燕尾服(swallowtail)等。有些类似的英语外来词被人们所熟悉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省略了词尾的语素,如坦克(tank)、雪茄(cigar)等。

(六)原文移植法。在新闻和科技语体中运用大量缩略语和简称,是现代英语的特点之一。汉语在吸收这些外来词时采取了最直接的原文移植法,以避免音译或意译繁琐的不足。如xo(extraold)特陈酒、ip(intearctprotoco1)网际协议、vcd(videocompactdisk)、gdp(国民生产总值)、eq(情商)、ct(computeirzedtomography)意为“计算机x线体层照相术”、voa(美国之音)、oa(办公自动化)、yahoo(雅虎)等。近2o年来,许多新的科技术语纷纷进人汉语,作为新生事物,汉语中暂时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我们只有直接引入使用,如fox—pro,dos,autoware,windowsxp,windows98等。原文移植法还包括近年来汉语里吸收的一些以汉英混写方式构成的外来词,如k金、bb机、bp机、pc机、sos儿童村、ac米兰、atm机、txt文体、basic语言、aa制、t型台、ic卡、维生素a、v26减肥沙琪等。

由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当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更多、更灵活,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使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满足了表达和交际的需要。

二、汉语中英语外来词所涉及的范围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它对各国语言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将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文化内容以词汇的形式通过大众媒体、商品、书籍等渠道融人到各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新时期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覆盖面极广,不再局限于以前的自然科学、政治制度等领域,而是已扩大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网络通讯外来词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以来网络方面的外来词迅速增加,并向现实社会渗透,如聊天室(chatroom)、电子公告栏(bbs)、网络信息中心(nic)、综合数字服务网(isdn)、pc机、pop协议、usb接口、登录(1_~gin)、猫(modem)、下线(offline)、下载(down—load)、密码(password)、网虫(newoiti!)、宽带(broadband)等等。年轻人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在他们的推动下,网络外来词不断推新除旧,发展迅猛。3此外,当今电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这方面的外来词已走进我们大众的生活,如cal机、移动电话(cellularphone或mobilephone)、波导(bidr)、爱立信(ericson)、摩托罗拉(motorola)、诺基亚(nokia)、cd、vcd、dvd(数字影音光碟)、vtr(磁带录像机)、vcr(盒式磁带录像机)、家庭影院(familyvideo)等。

(二)商标外来词

中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加剧了中国市场格局的变化,价格、质量已不再是人们消费心理的全部,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品牌。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外来词,即外来商业品牌名称词。商标外来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饮食方面,如保维尔(bovril)、三明治(sandwich)、曲奇(cokie)、德芙(dove)(巧克力)、益达(extra)口香糖、和露雪(walls)(冰淇淋)、芬达(fanta)、乐口福(lactov)乐百氏(robust)、雀巢(nescafe)、力多精(lactogin)、百事可乐(pepsicola)、七喜(7一up)、奶昔(milkshake)、麦氏(咖啡)(maxwel1)、百威啤酒(budweiser)、蓝带(啤酒)(blue—ribbonbeer)、扎啤(ajarofbeer)、鸡尾酒(cocktail)、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2)日用品方面,如奥妙(omo)、宝洁(p&g)、汰渍(tides)、金纺(comfort)等洗衣(粉)剂;佳洁士(crest)、洁诺(signa1)、高露洁(colgate)等牙膏品牌;纳爱斯(nice)、舒肤佳(safeguard)、嘉莲娜(carina)、力士(lux)等香皂品牌;夏士莲(hazeline)、柏丽丝(bolisi)、飘柔(rejoice)、潘婷(pantene)、海飞丝(heads&shoulders)mousse(摩丝)等洗发、护发产品;肤美灵(skinice)玉兰油(oilofulma)、梦思(香水)(man s)、雅倩(arche)、可伶可俐(clena&clera)、强生(johnsons)、露华浓(revlon)、雅芳(avon)、旁氏(ponds)雅诗兰黛(est6elauder)等化妆、护肤品;(3)服饰方面,如媚登峰(内衣)(maidenform)、戴安芬(内衣)(tirumph)、奥黛莉(内衣)(audrey)、耐克(nike)、锐步(reeobk)、茵宝(umbro)、雅戈尔(youngor)、匹克(peak)、金利来(goldlion)、宝狮龙(bossini)等品牌服饰。(4)药品类,如康泰克(contac)、可立治(coldrex)、克痛(corta1)、息斯敏(hismana1)利肝灵(legalon)、伟哥(viagra)等。(5)交通工具类,如奥迪(audi)、奔驰(benz)、皇冠(crown)、宝马(bmw)、别克(buick)、马自达(mazda)及美国著名轮胎商标固特异(goodyear)等。(6)建材家俱类,如马赛克(mosaic)、华帝(vantage)、美标(洁具)(americanstandard)等。由此可见,所有这些商品名称外来词都已走进人们的消费观念里,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

(三)科教外来词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自然要引进代表新技术、新发现的外来词。尤其是近20年来,一大批新的科技术语纷至沓来,如硅谷(siliconvalley)、高科技园(hi—techpark),可视电话(videophone)、dna(脱氧核糖核酸)、试管婴儿(test—tubebaby)、克隆(clone)、b超、ct机等外来词,反映了新的科学理论及工艺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子们的海外求学,使得mba(工商管理学硕士)、tofel(托福)、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ielts(雅思或国际英语测试制度)、aptel(英语能力考试)等外来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四)社会生活方面的外来词

中国在与西方各国的交流中,有关艺术、娱乐、文体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外来词也在迅速增加,如影视圈中的好菜坞、大制作、肥皂剧(soapopera)、卡通片(cartoon)、mtv等;歌舞圈中的“猫王”音乐、迷幻摇滚乐(acidrock)、爵士摇滚乐(jazzrock)、乡村摇滚(rockabiuy)、霹雳舞(breakingdance)、桑巴舞(samba)、辣妹组合(thespicegids)等;休闲娱乐方面的桑拿浴(sauna)、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蹦迪、吧、秀、蹦极(bungee)等外来词;体育方面的nba、pk(playerkiuer)一对一单挑、拉力赛(rally)、局点(gamepoint)、赛点(matchpoint)等。

(五)社会组织机构、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外来词

各国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组织结构、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关这方面的外来词也不断地涌入汉文化,如单亲家庭、丁克夫妇(dinks)、单身母亲(bachelormother)、嬉皮士(hippies)、雅皮士(yuppies)、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等。由于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在继白领阶层(whitecollar)、蓝领阶层(bluecollar)之后,又出现了灰领阶层(graycollar)、粉领阶层(pinkcollar)、铁领阶层(ironcollar)。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当代汉语中源自英语的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已由专业领域向社会领域扩展,尤以日常生活中与人们衣食住行有关的最为活跃,商品名称和商标用语方面的外来词也占相当的比例,同时科技借词数量大。当然,汉语中源自英语的外来词绝不仅仅限于上述我们所提到的部分,还有许多外来词涉及到经济、军事、医学等领域。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生活,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进程。

三、汉语借词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

汉语中源自英语的外来词在译介和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折射出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

这些民族文化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新求异心理

大量新概念、新产品连同表述它们的外来词涌入汉语,表明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在异文化移植的冲击下由封闭性、半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从而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追新求异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的支配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总是不满足于旧的模式,而是追求语言表达的陌生化效应,即新词带来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尤其是青年,他们善于追求新事物、接纳并积极使用带有异国风情的新潮词语,如泊车、小case、泡吧、蹦的、aa制、发烧友等。

近年来,音译词的增多、外来词的语素化无不与人们追求新潮、标新立异的心理有关。如“秀”源自英语show,汉语吸收后,更多地把它用作词素,从而产生了时装秀、舞蹈秀、内衣秀、婚纱秀、数码秀、生活秀、做秀、仿秀、秀服、秀场、秀的等时尚词汇。而盲目地模仿、机械地套用外来词是追新求异心理的极致表现,许多商家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品牌上有意引进外来词,如西门子、沙宣、飞利浦、沃尔玛、吉列、波斯登等。这些商标词创意新颖,融合了汉民族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港澳台强势经济对国内流行潮流的影响,当前流行的许多外来词都源自港澳台,再在内地流传开来。正是由于人们追新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新词得以进入汉语词汇系统。

(二)追求语言经济的心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用简练的信息符号准确地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内容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人们追求语言经济的文化心理表现得较为突出,有时甚至经济到了容忍其冲击汉字的程度。新时期许多外来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汉语对一些事物、概念冗长的表达方式,显得更简洁、活泼。外来词对语言经济化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量字母外来词的直接借用,如ctgdp、apec(亚太经合会)、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直接借用英语外来词或缩略语,可以跨越疆界,在传达信息中具有高度简捷的特点。如dna一词,人们宁愿直接借用,而不愿使用将其意译成的专业术语译名“脱氧核糖核酸”。再如“t型人才”既指在横向上有广博的知识,又指在纵向上对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前者更经济,更便于记忆。

(三)求关心理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深刻地体现了人的美学追求,顽强地表现了人将语言符号变为审美对象的努力探索。外来词中所蕴含的美,不仅体现为表达得体、表述优美,而且还可以创造美的形象、美的意境,使人产生美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汉语中许多源自英语的外来词符合汉民族的审美观念,既在译音上力求相近,又在意义上与原词相符,做到了“音到意随”。例如hacker一词,常指“闯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窃密甚至破坏活动的人”,引入汉语后被译为“黑客”,意指不速之客,形象生动,与汉语不谋而合。在引进的许多女性用品类词汇时,为了突出其柔性美,大都带有“芳”、“玉”、“兰”、“婷”、“丝”、“莲”、“宝”等字眼,如雅芳(avon)、潘婷(pantene)、丹碧丝(tampax)、玉兰油(oilofulan)、美宝莲(maybelline)、护舒宝(whisper)等;大多数药品类外来词带有“命”、“灵”、“宁”、“定”等字眼,如维他命、可安宁、胆特灵等,这些译名不仅利用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表达产品的优良品质,还体现出了汉民族追求吉祥、福佑、祈求富裕的审美观念。再如英文唇膏商标“kissme”,在英美人看来是自然亲切,幽默诙谐,却不乏浪漫色彩,十分符合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在借词过程中,若将其直译为“吻我”,则有悖于中国的传统习俗,而译文“奇士美”既谐音又意蕴丰富,使人产生美的联想,让人得到心理上的极大愉悦,体现出汉民族的求美心理。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保温工程;施工质量;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建筑方面的耗能量历来都比较大,尤其在保温措施上,所以要降低成本消耗是关键,同时还要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现阶段使用的保温锚固件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外墙保温工程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提高锚固件的使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外墙保温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锚固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外墙保温是一个重要的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锚固件是一种特制的锚固件,它在保温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有效抵抗负风压和热应力,能够防止建筑物的保温系统由于长时间受到物理应力和施工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大面积脱落。保温锚栓的性能较高,普遍受到认可和广泛的使用。

目前,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锚固件的抗拉承载力的标准并不一致,很多都是行业自定的或者建筑企业联合自制的标准,在有些规范中,也只是将外墙外保温的性能指标列了出来,没有具体的实验说明,国家也没有出台行业标准和实验程序规定,导致施工现场检测的难度和问题重重,我们要对保温墙体的质量负起相关的责任,在国家相关的标准尚未出台以前,不断探索出最科学的锚栓实验方式,使其能够使用于更广的范围内。

对于保温锚栓的抗拉承载力的现场检测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影响效果的因素,一般对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实验的结果要以10个测量值的平均值表示单个的锚栓抗拉承载力的现场测定值,同时去除与平均值相比的最大偏值,最后保持相差在20%以内。检测的准确性为保温施工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建筑工程外墙保温锚固件质量的有效控制方式

首先是通过选择保温锚栓的类型来确保其抗拉承载力的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措施中使用到的保温锚栓主要的类型有两种,它们是按照保温锚栓的紧固方式来分的,一是拧入式自螺母紧固类型,也叫做打结式,另一种是敲入式膨胀紧固类型,也叫做敲入式。这两种保温锚栓各有特点,在使用上起到相互补充的效果。打结式的锚栓主要通过金属沉头自攻螺钉拧入时使得锚栓的塑料套管的工作部分达到膨胀的状态,从而起到锚固的作用,金属沉头要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以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锚固作用。敲入式的锚栓的安装是靠塑料膨胀钉或者也是经过防腐处理的金属膨胀钉敲入时,使得保温锚栓塑料管套的工作部分达到膨胀的状态,从而起到很好的锚固作用。具体情况的不同,所采用的锚栓类型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保温锚栓的锚固形式和基墙的材质对锚固的效果影响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基体的材质是混凝土形式,有效锚固的深度是35毫米,则锚固效果最好的类型是敲入式锚栓,配套选用金属膨胀钉,如果配套选用塑料膨胀钉的效果会次一些,采用打结式的锚栓效果不是很理想。再如建筑基体材质是多孔粘土砖的情况下,则一般多采用打结式的锚栓,这种类型的锚固效果最佳,其余的都不理想。这是因为在使用的时候,打结式的锚栓在实心墙体中打结时,要通过沉头自攻螺钉的拧入,才能使塑料管套打结,实心墙的周围空间的限制较大,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其打结,所以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打结式锚栓的紧固利都比不上敲入式的紧固程度。

其次是建筑工程保温锚栓的不同安装方式,也会给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保温锚栓的安装方法通常包括打结式锚栓和敲入式锚栓,这两种安装的方式都会给保温锚栓的抗拉承载力的检测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倘若建筑施工现场对保温锚栓的安装方法存在一些诸如安装工序、安装工艺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整个检测的精确度和合理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保温锚栓的锚固作用,影响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在建筑外墙上施工用的保温层材料有胶粉聚苯颗粒系统或者是膨胀聚苯板系统,它们在锚栓固定后都会产生很多碎屑,这是因为保温锚栓是要安装在建筑墙体的保温层之上的,也即在保温层施工完毕后,再打孔进行保温锚栓的安装,打孔的过程中,各种材质的保温层都会有大量的碎屑滞留在孔中,堵住了孔眼,如果孔眼深度不够,锚栓的塑料套管就更难安装进去,无论是打结式还是敲入式的安装方法都有类似情况的发生。打结方式的锚栓需要拧入螺栓,孔眼的堵塞使螺栓拧入时难以打结,而敲入方式的锚栓安装时需要敲入膨胀钉,孔眼的堵塞使得膨胀钉敲打不到适当的位置上,如果要用强力将膨胀钉敲入进去,很容易造成锚栓套管的部分裂开,从而失去了锚固的作用。现阶段使用的很多锚栓管套的外径一般在7毫米到10毫米之间,但是不同生产厂家生产住的锚栓管套的粗细不尽相同。建筑工程中通常使用钻头直径是10毫米或者是8毫米的电锤来打孔,这是比较标准的,但是再结合上述的锚栓管套的直径来分析,就会出现很多矛盾的现象。例如采用10毫米的钻头进行打孔时,锚栓塑料管套的外直径超过孔径达1毫米,这就会造成锚栓塑料管套很难装入的困难,如果锚栓塑料管套的外径比孔径要小1毫米,那就容易使锚栓工作部分膨胀后的紧固力较差,不能实现有效锚固的目的。用打结方式进行安装,那螺栓在拧入之后还必须再多旋转几圈才可以保证锚栓工作的部分充分打结,用敲入的方式进行安装,则要多敲入几次才能保证膨胀钉顺着锚栓管套敲入进去了,倘若敲入的时候出现倾斜,那就会导致膨胀钉从锚栓套管的侧壁穿出来,锚固作用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最后是要保证锚固深度和建筑基体的强度,从而使外墙保温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保温锚栓的锚固深度一定要超出25毫米,实际工程的建设中所使用的保温锚栓的长度一般都在35毫米和45毫米之间,这样才能充分起到锚固的重要作用。否则连接的效果会受到影响,给整个工程的安全也带来隐患,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保温锚固的深度,以便达到加固的目的。可以通过使用足够长的锚栓套管增强保温层的厚度,刮糙层和有效锚固深度的总和,一定要确保锚固的有效深度大于保温锚固总长度的25毫米,这样使得构造更加具有安全性和牢靠性。提高基体的强度也十分关键。建筑物墙体一般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值很低,建筑基体的强度就不高,外墙保温锚固的与建筑基体的连接点在受到拉拔力的作用下,就很容易松懈或者断开,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与锚固件的质量控制关系密切,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方式,确保锚固件的使用与安装质量,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建筑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比较适宜的锚固件类型,并采用适当的安装方式,确保最终的安装质量,以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为节约能源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广辉.节能建筑外墙保温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2]房国兴.浅谈聚苯板外墙保温施工工艺[J].中国科技纵横,2010(6)

[3]陈昊.浅谈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的几点体会[J].城市建筑,2010(4)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能力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9

很多成功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年少时都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通过与平时同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沟通了解到,这些学生也在课后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真正的形成语文能力,其数量需要是语文课本的四到五倍,换而言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三十万字的课外书四到五本。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只是做一个参考。因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语文能力的快慢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两三本书即可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部分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拿到一本书后进行反复细致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处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其语文能力也能顺利形成。

例如,我在所任课的班级就极力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班上的学生也较为配合,基本每个学期平均每人都要阅读三到五本课外书籍,部分比较喜欢阅读的学生差不多是一两周就完成一本课外书籍的阅读。在日常语文测验中,学生写作文笔表现得较为流畅,语文整体成绩也较其他未推广课外阅读的班级要好,在期中和期末的语文考试中班级均分每次都要高出那么三五分,这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还是很有效果的。

一、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

语文能力的形成在于阅读,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在于语文的阅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因为,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书面语言是学校教育知识的载体,如果学生连阅读都不愿意,那么其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类学生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遇到读不懂书本上的内容,读不懂题目意思的尴尬情况。从这些方方面面可以看出,要想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里的阅读包括课内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和课外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不屑一顾时,就是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其他学科。通过“新课改”十来年的不断深入推行,语文课本的内容安排较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语文课本注入了一丝生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阅读这一板块更为注重,同时对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始提倡让家长和学生一起精心阅读,这是很好的一个变化。学生回到家后,同家长一起进行阅读,既能同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又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加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

二、小学是阅读的关键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现象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需要遵从大脑发育的时间表的,阅读就是小学阶段学生先进行发育的技能,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学生大脑技能发育的高峰期,适时的安排课外阅读任务,效果就会体现得十分明显。学生在进入小学前语言能力就已经得到了初步形成,学生的想象力关键期是从2岁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同时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学生的文化敏感期,因此阅读对小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一阶段课本的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只有通过课外阅读的适时补充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家长在了解孩子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丰富的n外阅读书籍,书籍的内容涵盖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借此来满足孩子对文化的强烈需求。同时教师要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学生家长,如果在这一阶段不对孩子的求知欲进行满足,孩子就会将注意力迁移到其他方面,如捣乱、多动、沉迷于电子游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让学生家长能够在家中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适当的配合,这样就能顺利的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当然,在对学生的文化敏感期进行重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黄金阅读期进行合理把握。学生的黄金阅读期和文化敏感期是有重叠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既处于文化敏感期,又处于黄金阅读期,这一时期是需要教师进行重点把握的。在这一时期种,语文课本的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仅对语文课本阅读,那么就会长期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开始大力推广课外阅读,着手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同时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的清单。在家长会上也应该强调这一时期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明白孩子在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将影响其一生。如果学生家长不协同教师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关键阶段,学生在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不足,这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阅读能力的先天不足”,这样的“先天不足”是很难在短时间进行弥补的,这个时候学生可能要通过十倍、二十倍于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才能有所改善。

三、小学生适合读哪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