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财政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政资金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第1篇

1.1明确立项单位的监管程序

财政部门及其所委托的主管部门为立项单位。按照“谁立项、谁管理”的原则,由财政部门确立的项目,其立项、评估、论证和项目实施中的检查、竣工验收等,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吸收同级有关主管部门参加;财政部门委托同级主管部门确定的项目,其立项、评估论证和竣工验收,以主管部门为主,财政部门参加,并向财政部门备案。

1.2明确项目管理的处罚责任

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依法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并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审计、检查、稽查工作。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专项资金的行为,除责令退还资金,弥补项目建设外,并依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加强支农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严把支农资金拨付关口

实行项目管理,其次要加强资金控制,这是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桥头堡”。在资金拨付前,要前移监督关口,将管理的环节做细,将项目的责任落实,确保资金拨付到位、使用有效、监管有力。

2.1竣工之后承包单位要初验自查

项目承包单位在每年末或项目全部完成以后,首先要自行初验,并写出验收报告和财务决算,请求立项单位检查验收。

2.2竣工之后立项单位要全面验收

由立项单位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临时检查验收小组,根据立项单位或项目承包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对完成的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向立项单位提出检查验收报告,做为报帐付款依据。

2.3工程物料要实行政府招标采购

凡是较大项目工程及所用物料,要实行招标或政府采购,由招标办或政府采购部门结合财政资金管理主管科室及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要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对于较小项目或不适合政府采购的,要由财政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共同考察、共同确定生产或供货厂家。

2.4项目资金要统一实行报帐制

凡实行政府招标采购的项目,一般都要实行报帐制,较大项目可实行分阶段报帐,较小项目可完工后一次性报帐。报帐时,项目实施单位可根项目实施责任书(合同书)、项目实施计划成本和项目施工进度,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帐凭据。

2.5严格项目资金自筹配套使用顺序

第2篇

(一)专项资金核算问题。事业单位进行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资金核算频频出现问题,具体表现为:

(1)预算编制量表格式过于繁多,欠缺统一格式,导致单位内部财务部门汇总工作过于繁杂及费力;

(2)进行专项资金核算时由于没有对资金支出设定明细账,导致各项资金混淆,难以分清,不利于开展核算工作;

(3)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素质呈现高低不齐水平,进行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缺乏专业技能,容易使预算编制出问题或内容过于粗略。

(二)专项资金挪用问题。专项资金是用于特定项目当中,而事业单位并为将全部的专项资金投入到指定的项目中,仅将小部分专项资金投入到项目当中,将大部分专项资金进行其它方面的使用,这样的专项资金挪用现象较为普遍。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而有些事业单位将专项资金用于其他公务活动、个人营利等行为严重危害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不利于事业单位长期发展。

(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欠缺完善。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首先表现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执行度不高。事业单位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往往没有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修订,导致管理制度过于落后,因此实际操作性不强。其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目的性不明确,很多管理条款过于笼统,没有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具体化和细化管理条例。最后,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到位,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无法从实质上约束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四)专项资金缺乏监督力度。很多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欠缺一定的监督力度,主要有以下表现:

(1)欠缺相应的绩效监督机制。财政部门只在乎专项资金拨付情况,对于专项资金的效益情况则缺乏严格的评价,没有完善相应的绩效监督机制致使专项资金的应用作用没有得以真正的发挥。

(2)专项资金分配监管力度不够,尤其是社会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导致无法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性。(3)惩罚力度欠缺,财政监督的权威性与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

二、解决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加强财务控制意识。在事业单位业务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事业单位资金流的运作过程,通过财务管理可以明显看出业务工作中的资金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管理水平,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首先,应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者的责任感,同时使专项财务汇报制度化、专项财务资金使用检查专题化。其次,加强财务对资金使用的控制职能。明确财务职能定位,实现全面参与到资金使用的控制与决策,规范财务部门内部岗位职责,明确分工。最后,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控制意识,使其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参与到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并予以系统、全面的规划,同时应加强资金支持管理的控制力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使专项资金管理更为规范与科学。同时应健全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加强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及时、准确办理好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决算与验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程序,移交产权与财产物质并做好入账登记手续,进行资产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应严格遵守专款专用原则,建立完善专项资金审查与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单位内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此外,调整预算或变更项目应根据项目与资金管理权限逐级上报相关审批部门,获取批准后才能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变更。

(三)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为避免造成资金浪费,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预算编制体系,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细化。第一,加强项目申报与立项审核工作。在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前提下,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根据实际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将通过严格筛选与审核后的项目纳入到相应的项目库管理当中,并依据项目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进行相应的划分归类,以方便预算部门参考。第二,明确各项项目支出范围及相关标准,同时编制项目的明细表,将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填列到明细表中,使预算合理化,提高预算的透明度。第三,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综合、全程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掌握与控制项目进展,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即予以处理解决,以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此外,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事业单位进行申报专项时应尽量使费用预算细化,尽量减少或控制专项资金中关于人员经费的比例,当项目完成后应由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严格的项目验收与结报工作,然后进行专门项目的预算工作。

(四)健全完善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与评价机制。事业单位应健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明确绩效目标、对象及内容,规定绩效评价标准与方法,同时财政部门应结合项目特点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方法评价与奖惩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考评结果到今后年度预算安排及专项资金审批的根据中。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以规范会计核算,优化资金结果,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加强监督与管理。同时,应将监督工作内容从事后集中检查与审计转移到日常工作,实现全面监督。专项资金核算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实施有利于规范资金的核算,具体表现为:事前进行专项资金评价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事中评价可以通过分析与掌控项目进展情况,有利于及时处理问题,确保预算准确性;事后评价在审查、评价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起到重要作用。

三、小结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问题分析;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越发重视,对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发展同样提出了挑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断的字财政资金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改善,文章就改善过程中存在或忽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经过研究找出相对应的资金控制策略,以此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涉及的采购、销售等方面比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比较忽视财政资金管理,从而造成单位没有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导致资金的使用无法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资金风险隐患的存在,而且因为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跟不上,降低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因为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对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的全面评估,导致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出现,而且因为监督制度的缺失,间接的导致失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情况出现随意使用的情况,甚至逐渐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而且再算上缺乏监督导致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很容易导致风险漏洞的存在,给事业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1】。(二)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比较随意。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事业单位比较缺少资金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导致成本和预算管理都比较的随便,相关的一些资源也无法得到合理化的配置,降低了四爷单位整体的效益水平,甚至在发展方面进行盲目的扩张,导致资金的使用超标或者资金闲置等多重问题出现,在设备的采买方面也过于的盲目的追求,没有专业人员跟进,导致一些实用性不强价格还比较昂贵的设备购买,使得资金产生铺张浪费的现象出现。尤其是作为财政资金管理中重要的预算来说,财政资金的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项目,如果事业单位管理方式不达标,会给职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包括预算不科学、没有进行规定的编制以及执行难度欠考虑等方面的存在,同样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资金的运转和使用效果(三)缺少准确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同样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就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每次的活动项目结束之时,就是对资金进行简单汇总,从而完成结算体系的建立,但是就目前发展来讲,事业单位还没有完善的结算体系,同时在资金的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会出现资金超支、浪费、停滞等问题的出现,甚至还在不断的加深问题,从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质量,无法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控制管理对策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上的发展也有显著的进步,并且单位事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化,所以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提升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资金进行整体的管理。对此,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情况加以准确的了解,并认识自身单位的正确定位,进而组织高效率的团体,处理财政资金的关系,尤其是监督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工作在财政资金管理控制方面非常的重要,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核心,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将法规、政策以及单位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所以监督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事业单位整体的效益发展,提高了事业单位组织效率,确保了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价值【3】。(二)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成本和预算进行管理。在对资金进行整体管理的基础上,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成本和预算进行准确管理,首先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成本管理的控制,成立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以此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对此可以从人员的责任制进行分配,细化成本管理的整体目标,并将细化的目标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一个的资金管理人员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在资源管理有效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人员,应该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企业效益。另外,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对此首先需要明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然后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以保证资金收支上的平衡,而且预算制度的制定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基础,因为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员职责的匹配,和任务计划的合理安排,以此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资金管理效果。(三)制定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是根据项目的资金情况进行制定,借助比较科学的方式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制定,以最终的审批结果为依据,提高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资金的绩效管理,首先需要明确资金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做好财政资金的事前分析工作,制定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等为准的发展目标;其次强化分级负责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公开透明的相关原则,实现绩效挂钩制定奖惩机制,以激励员工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并对某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及时发现违规违法等行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包括具体的实施细则、资金管理流程等,以此增加资金管理的可操作性,确保绩效评价制度的有效实施,并针对一些资金效益上不去的项目,及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适当的惩处,而对于绩效达标甚至效益优秀的项目,同样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奖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发展以来,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额工作越发的重视,不断的提升财政资金管理和控制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了财政资金管理质量,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随意、缺少绩效评价等一些常见的管理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强化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管理资金成本和预算、制定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等解决对策,以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控制管理的效率,促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潘道国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侯明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10):131.

[2]陈满英.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21):94-95.

第4篇

1.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专项资金在乡镇财政资金中占比很高,国家为了推进“三农”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设置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目前,国家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断强化,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得到了重点强化。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乡镇的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力相对比较紧张,加之部分乡镇财政经办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资金的监管力度不足目前,我国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方法,没有严格按照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的资金内控方式来执行。尽管我国大多数乡镇财政已经实行“乡财县管”的方式,乡镇财政资金大多由县级支付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乡镇财政所在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中仍然具备很大自,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不断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要不断完善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供规范指导。相关财政部门要对乡镇现行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和评价,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现行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专项资金管理、负债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从而逐步形成统一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新的资金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将国家财政政策的落实作为核心,在事权上要强调依法理财。首先,要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层级进行科学划分,要对相关财政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利进行明确,从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其次,要严格贯彻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在修改时要经由上级部门审批同意,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

2.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乡镇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乡镇财政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行操作,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按照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资金管理方法来执行。要将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跟踪方面,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批,规范使用流程,杜绝私自挪用资金的情况出现;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各专项资金一定要严格按照用途进行支出,避免挤占专项资金的情况;要对专项资金进行核算,由专人专账负责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要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引入现代化资金管理模式乡镇财政部门要认清当前财政资金管理的新形势,及时的发掘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对资金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完善,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现代化。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引入先进的电子信息平台,建立专业化、规范化、数据化的资金管理系统,将财政资金的管理纳入到数据平台中来,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信息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规避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诸多弊端,使得财政资金从申请、拨付到使用全环节透明运行,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管中央、省、市、县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其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的职责,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上级财政部门要联合税务、审计等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审计,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追究责任。要制定科学的领导干部评价奖惩机制,将乡镇干部的任职考核与财政资金的收入相挂钩。另外,要不断深化“乡财县管”的资金管理模式。

第5篇

(一)项目多头申报,资金源头分散,不利做大做强

由于项目申报实行条条管理,加之相关部门职能设置重叠,容易导致项目申报重复、交叉。近几年实施的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低丘红壤改造、沃土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等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范围、实施手段等相似度较高,项目涉及国土、农业、农开、水利等多个主管部门,由于各主管部门掌握的项目政策要求不统一,加上信息沟通不流畅,导致各部门在项目选择、资金投向上很难协调,容易出现项目申报的各自为政、重复交叉,其结果是大事办不好,小事重复做。

(二)项目点多面广,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由于区级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分散,在总体上说有四种之多,加之项目资金分配权实质由各部门掌控,容易导致资金分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金补助撒糊椒面现象比较严重。如某家水果专业合作社,三年累计接受11家单位31笔财政补助资金,累计金额14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点多面广、资金分散,不仅难以使财政资金“扶优扶强”、发挥合力,也容易降低政策扶持效果。

(三)分配层次过多,资金链条过长,影响资金安全

目前,在项目资金的拨付管理上,仍存在二次分配、二次转拨的情况。如近几年实施的低收入农户下山脱贫奔小康工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扶贫专户拨入各乡镇,再由乡镇转拨受益农户,个别乡镇无视财经纪律,出现套取挪用专项资金的违规行为。农业部门主管的农村沼气、畜禽养殖、动物防疫专项资金,均存在二次、甚至是三次转拨的状况。专项资金的层层转拨,延长了资金运行的链条,势必造成财政资金在各环节上的滞留,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

(四)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管理,弱化项目成效

部门支农项目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可能会因项目规划论证不够到位,使项目实施缺乏可行性;或因地方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未能完全落实,影响项目建设进度。部分项目在实施完毕后,也因后续管护措施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在千万农民饮用水专项审计调查发现,个别乡镇因急于争取项目资金,在未充分考虑各村水源条件的情况下就仓促申报立项,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实施,造成专项资金的闲置,影响资金使用绩效。

二、整合区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对策建议

面对如上所言的各方面问题,应该在坚持“统一领导,协同合作;规划先行,整合申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加强监管,绩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从机构、规划、财力、项目监管等方面系统联动,携手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的优化整合。

(一)建立组织机构,为支农资金整合提供组织保障

建议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区财政以及各涉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项目审查及协调管理工作。同时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项目整合方案,调度项目实施情况。

(二)坚持规划先行,围绕规划整合申报项目

责任部门应编制项目规划,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申报、审核程序。各涉农部门应围绕农业发展规划选择确实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并报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支农资金项目库,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要按照集中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地点和集中资金投入的要求,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报经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后,再由主管部门按程序和上级有关规定申报。同时,要将已申报项目的名称、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等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防止项目申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三)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围绕项目整合资金

基于资金分散的严重问题,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对本地情况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最先最急需的重点领域,以此为目标集中财力,发挥资金整合合理形成的规模效益。比如某年2009年确定的重点是推进柑桔产业结构调整、柑桔品质提升、发展城郊型特色效益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六大工程实施。因此,支农资金整合应紧密结合六大工程,整合不同部门掌管的不同类型资金,集中有限财力,做到投资一项,见效一块。

(四)先易后难、做好试点,以点带面推进资金整合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范围,除直接用于抚贫救济、补贴农民个人、特定防灾抗灾、农业保险补贴等特定用途资金之外,其他财政支农资金都应稳步纳入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明确项目资金的管理部门不变、资金性质不变,充分调动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方式上,应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稳妥推进,主要采取以项目统筹安排带动资金整合。整合项目选择上,应选择部分易于操作的紧密型项目,如土地开发治理、柑桔产业升级转型等项目。在整合措施上,通过制定项目规划和资金整合方案,将不同部门管理的相关资金按各自的性质实行拼盘,集中投入使用。

(五)强化项目监督管理,提高整合效益

第6篇

摘要:专项支出在公共支出中所占比例甚高,专项支出使用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将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整体效率和效益起到重要影响。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资金管理

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发生转换,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财政资金使用及全过程监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专项资金及其管理环节

1.专项资金基本理解

为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会对国家资金实施合理化运作,专项资金即是其中一项确保资金正确运用的有效手段。从定义上将,专项资金即为完成特定工作或达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给出专门用途的资金;从预算管理角度将,专项资金主要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向行政事业单位拨付,并用于某一专项工作或工程,同时需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项目。由概念分析,专项资金具备三大特点,即源自财政或上级单位及单位自筹部门,专用于特定事项,且须单独核算。

2.专项资金具体管理环节

根据资金使用的差异,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发展性专项和事业性专项,其资金规模大、使用影响范围广,适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的普遍实行,资金使用单位在对专项资金管理上,具体的规范环节应分为:专项资金预算环节,如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预算,取得财政拨款;未被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须经追加申请后争取财政专项;专项资金使用环节,如资金近授权审批、支付金额、支付方式等;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如结余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分析等;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和跟踪调查。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非税收入使用不合理

根据相关规定,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和基金收入均应专款专用,单位内部财政对其不能加以统筹。近几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一些收入明显增加,单纯的专款专用模式已显得不合时宜,其不仅容易造成单位内部突击安排项目,使得项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还极易致使资金大量结余,甚至使诸多政府急需安排的项目缺少可用资金,降低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如此一来,非税收入使用不尽合理,公共财政功能相对难以充分发挥。

2.制度约束不够有力

目前,较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缺乏力度,许多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未明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造成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对专项资金支出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强,当那些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行为发生时,领导予以姑息,相关办事人员难以实施强有力的监督,最终使制度流于形式,制度约束欠佳。

3.专项资金预算准备工作不到位

预算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对专项资金管理而言尤为如此。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预算的处理可以看出,专项资金预算工作中前期准备工作十分不充分、不详细,制定预算方案时不够认真、严谨,所制定预算并未细化到具体项目。作为非税收入的征收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是专项工作的组织单位,也是专项预算的申报单位,由于其负有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则行政事业单位仍然要实施严格的申请立项、专家论证以及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程序。在上述资金预算前期准备工作中,往往需要中介机构和专项实施单位的介入,但此类机构和单位又难免对专项资金预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把握不足,结果导致责任主体缺位、专项资金预算不到位。

4.绩效评价体系及跟踪机制缺位

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专项资金有效使用的客观保证。但一些专项资金管理单位抱持“花完钱才算完成任务”的观念,对绩效评价体系完全忽略,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不合理列支现象严重。此外,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管理上缺少跟踪机制,资金流向何处、使用在哪个环节、项目实施中哪些地方更需要资金、项目实施仍缺少多少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单位均无法跟踪了解,对某些领导政绩做足表面文章的负面行为亦无法及时掌握,项目正常运行受到极大影响。

5.过程管理及专项成果管理缺失从现有情况下,较多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并非对应的资金使用部门,专项资金经上级单位申请后,往往还须按照业务所需拨付给下级单位,从账务核算到资金管理,上级单位均无法对资金使用状况做出精确的反映,若下级单位又未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上级单位,则容易形成信息交流不畅、挤占乃至挪用专项资金、滋生腐败等不良现象。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具备过程管理和监督管理意识,但较多财务人员均对专项支出过程管理和专项成果管理甚为忽略,导致超预算、不合理项目列支等恶屡屡发生。加上上下级单位间信息交流不畅,资金拨付与项目进度难以一致,则上级单位专项资金则长期滞留,下级单位项目无法开工,即项目资金与项目进展脱节,专项资金管理失控,或者当上级单位其他工作任务紧张时,下级单位项目实施进度将被一再延误,项目开始陷入超期状态。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举措

1.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及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管理体系,增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执行的规范性。首先,应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状况,以标准项目文本方式,实施恰当管理,即通过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核定和组织实施、项目监督和考核等四个具体阶段,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全过程管理,并组织专家组对其做出可行性研究和评审,根据研究报告和评审结果,在一定规定程序下,申报项目支出。然后,要建立部门项目库,积极采取事前论证、过程监督和事后审计,不断规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保证预决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加强财务职能和财务人员角色定位

财务职能应定位为全面参与资金使用及运转过程的决策与控制。一项专项预算批复后,财务管理将在专项资金运作中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整个资金流将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的开展、工作实践进度等产生重要影响。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对财务部门、财务工作以及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一则合理规范财务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保证财务职能有效实现;二则财务人员正确树立角色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关注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对资金流向进行统筹规划,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3.促进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

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对专项资金运转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方面,在具体实践中,还应完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促使资金管理者、使用者、财务人员对资金申请、下拨、使用、报销结算等全过程均十分了解,任何人员均不得违规办事。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应建立专项资金申请、使用和评价制度,建立科目设置、结转等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将专项资金会计核算纳入“拨入专款”、“专款支出”科目中核算,同时规定“专款支出”的结转时间定在项目完成后,由有关部门单独列报,年终“拨入专款”余额须向拨款单位单独报账且获得核准项目时,方可予以结转。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控,专项资金完整性与安全性才得以实现。

4.强化绩效评价对专项资金支出的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集中专项资金之财力办大事、要事,这促使资金管理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实施严格控制,以保证专项资金存在的意义。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则是对专项资金使用最优的监控手段,比如先由各级主管部门通过绩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区分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以科学的方法评价和奖惩专项资金使用状况,最后根据考评结果审批年度专项资金,使财政拨付资金和事业开展项目尽可能保持进度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刘欣.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第28卷(1).

第7篇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概述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安排的用途固定、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它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具有政策性、时效性、广泛性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保障民生、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政部门采取的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整合项目资金等措施也推动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推进依法理财,有利于建设阳光型政府。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

首先,财政专项资金涉及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经济建设等领域,名目繁多,因此在编制预算时由于缺少科学标准,编制出的预算就会缺少科学性,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

其次,由于财政专项归口不同,可能会产生“多头申报”的现象,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同时由于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政绩考核目标,也会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向不科学,例如经济建设投入大,而民生方面投入小。

最后,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缺少前期考察、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导致预算编制无法实现精细化,后期的预算执行很难保证,削弱了预算的执行力度。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各级政府虽然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但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地方,因而实践性不是很强,操作性也不是很高。同时,很多时候很多单位和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弱化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导致管理不到位。

另外,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控制,如资金拨付不及时、拨付程序不规范等,容易滋生腐败。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违背专款专用原则,挤占、挪用、串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透明度不够

目前,由于财政专项资金涉及众多部门,并且金额很大,同时财政部门没有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信息的共享平台,使用情况信息不透明,因此,相关部门无法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财政专项资金监管难度很大。

(四)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不足

首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方式落后,普遍采用的是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审计,事前、事中的监督少。

其次,按照有关规定,专项资金结余要上缴财政或经财政批准留用,个别单位为了不上缴就突击花钱,而财政监管滞后,给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缺乏法律约束,缺少制度保障,影响了监督的权威性。

第四,对违法违纪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大,缺少责任追究,降低了监督的震慑力。

(五)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有的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没有做到单独核算,无法实现专款专用;有的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原始单据不合规,支付流程、支付手续不规范;有的单位在年末虚列支出,将专项资金转入结余或往来科目中,支出的随意性增大。

(六)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缺乏绩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大部分单位中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意识不强、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重预算轻管理、重使用轻效益”的观念还存在,无论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在决算环节,财务部门也只是做个简单汇总,而不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尤其是相应的问责机制、约束机制的缺失,也大大削弱了绩效评价的执行力度。

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编制预算

首先,强化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意识,改变落后的预算编制方式,严格执行立项程序,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严格履行预算审批手续。

其次,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中,对于投资数额大、专业性比较强的项目一定要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甚至可以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审,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避免资金浪费。

再次,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专项资金直接拨到项目单位或供应商,杜绝以拨列支。

最后,改进政绩考核目标体系,使财政专项资金更多的投入到社会保障和民生领域。

(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首先,要不断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和相关实施细则,严肃财经纪律,对财政专项资金从立项、评审、预算安排、使用、监管、绩效考核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要保证专项资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它的分配职能,合理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同时还要严格遵守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程序,履行拨付职能。

最后,要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共享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首先,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信息进行公示,尤其对金额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还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共享平台,对相关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科学授权,使他们能够利用信息平台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料。

最后,要依法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等渠道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向、实施进度、绩效评价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别对违规行为坚决曝光,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建设阳光型政府。

(四)健全监督机制,实现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全程监督

要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各级政府和单位要提高专款专用意识,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划拨、流向、使用情况等各个环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并不断完善审查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加大监督的执行力度。

还要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制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五)遵守财经纪律,规范会计核算

要按照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进行会计核算,对财政专项资金单独核算,坚持专款专用,杜绝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

(六)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合理运用考评结果

要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一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科学设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要把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要把考评结果与领导个人的升迁挂钩,以提高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绩效考评的重视。

要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还要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绩效评价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发现有挤占挪用等违纪问题的单位要收回财政资金,并按照法律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发挥财政资金在民生、社会保障、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作用,要不断提高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认识,提高财务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世德.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2]宗清俊.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6).

第8篇

相关热搜: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专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政策也不断得以落实。乡镇财政也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社会发展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乡镇财政内部的经济管理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乡镇财政内部经济管理的视角,简单分析了乡镇财政内部经济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人员素质等方面探索了乡镇财政金融内部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1.乡镇财政内部经济管理的现状探析

 

1.1对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与很多城市相比,我国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此相对应,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乡镇内部经济管理角度来看,乡镇中的财政负责人对建立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没有深刻的认识。在落后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乡镇内部缺乏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导致乡镇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内部经济管理模式滞后,乡镇内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也缺乏正确的引导。

 

此外,在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方面,相关负责人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情况不够重视,进而致使相关财会管理人员模糊自己的职责,对工作缺乏上进心,乡镇内部经济管理的各项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中的会计工作效率就会低下,工作质量也不高,从而进一步致使乡镇内部财政资金管理缺乏有序性。

 

1.2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增长趋势,与此相适应,乡镇内部经济管理的各项职能也需要进行调整,以此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乡镇内部经济管理方面,要想加强对乡镇内部财政资金的管理,首先需要强化内部财政管理不同环节的制度建设。不过,基于现在的乡镇内部的经济管理来看,对财政的管理制度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经济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内部财政控制制度。在乡镇内部财政控制制度方面,控制的范围、内容与乡镇实际的财政管理需求不协调,从而导致了财政管理控制制度不具备一定的实效性。

 

其次,在乡镇财政经济管理内部,财政资金的控制流于形式化。基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很多的乡镇部门加强了对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但是这些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却不是强化对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而只是将这些制度流于形式。最后,没有相应的实施措施和配套制度作保障。因此,在施行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1.3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

 

今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规模也相应的得到扩展,而这也为乡镇内部的经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的乡镇内部经济管理状况而言,仍然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缺陷。就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而言,控制机制和监督手段没有得到明确。因此,财务资金的使用和流通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甚至有一些乡镇单位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违反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财务违法,例如一些单位为了遮挡自己的不合理支出行为,通过一些虚假的发票来蒙蔽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更甚的是,相关单位借助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来贪污或者挪用财政资金。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在乡镇财务管理中频现,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乡镇财务管理的不科学性,内部控制上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相关人员在执行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的制度过程中没有严于律己,同时,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中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1.4 对财政资金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

 

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也是乡镇内部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效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会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增强乡镇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基于现在的乡镇内部经济管理来看,一些乡镇单位在预算管理层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相应的,预算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控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基于乡镇内部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相关的财政单位对财政的资金预算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度。具体表现为乡镇单位在财政资金的预算控制方面缺乏有效且精确的预算编制。因此,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偏离预算方案的现象就会频繁发生。而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单位在各种公共事物的费用安排上会缺乏科学化,容易导致超支现象的发生。此外,财政决算的情况不符合实际,财政账目以及决算报表失真的现象泛滥,很难反应乡镇具体的发展情况。

 

2. 改善乡镇财政内部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2.1提高对乡镇财政内部经济管理的认识

 

乡镇相关负责人对乡镇内部经济管理的认识在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行为受到意识的支配,乡镇负责人的内部经济管理意识提高了,会进进一步规范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中的各种不法行为,促进内部经济管理的有序进行。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负责人对乡镇内部财政资金的管理意识,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进一步意识到乡镇内部财政资金管理和对财政资金加以有效利用的重要性,并让其认识到财政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与财政资金利用效益的相关性。

 

2.2建立健全乡镇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

 

在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中,要想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就要有效控制乡镇内部财政资金,并规范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规范乡镇对财政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保障乡镇财政预算的合理化,并进一步推进预算编制的制定和执行,并对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其次,完善乡镇财政审批制度的建设,对此,相关的负责人需要严格按照本乡镇的具体的发展情况,加强对财政收支的审批制度的规范。然后,建立科学化的外部监督机制,与乡镇财政资金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形成互补。最后,强化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与相关设计部门的联系,并收集相关人员的建议,进行审计监督。除此之外,相关负责人员还要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督控制,并完善控制制度,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

 

2.3提高相关财会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加强控制

 

在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中,财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利用和监督,因此,在具体的乡镇内部经济管理中,要加强对相关财会人员素质的培训,进一步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对此,相关的乡镇单位需要利用一定的方式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养,使他们接受新财会业务的知识和财会信息处理技能,提高财会信息管理和控制水平。

 

2.4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就加强乡镇内部财政资金的控制而言,预算执行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因此,在财政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以预算法为具体依据,来进一步控制资金。

 

3.结语

 

综合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得以提高,但同时还也带来了乡镇财政内部的经济管理问题。基于目前的乡镇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乡镇在财政资金内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多种问题的汇集导致了乡镇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不高,对此,一些乡镇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对乡镇财政内部经济管理的认识、建立健全乡镇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面来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第9篇

一、PPP 模式的定义

所谓PPP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与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社会公共产品或者其他设施项目等而达成共识,签订相关合作协议的一种合作模式。政府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应履行各自的职责,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现有的法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为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企业的职责则是根据实际情况?δ诓军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4.html" title="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构进行不断调整,确保各个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PPP模式预算管理思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基础设施为典型代表的各类公共产品数量与日俱增,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受到供给能力的制约,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出入,两者不能达到均衡,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我国基础设施供给的基本模式,若仍采取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所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展之所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PPP模式将成为我国基础社会融资改革的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PPP模式在我国已得到了认可与接受,并在多个省市得到了应用,财政部等也纷纷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PPP模式开展提供可靠政策引导与支持。然而由于PPP模式属于一种新型模式,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市区域还没有应用,还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推广中百般阻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PPP模式的顺利实施。当前,PPP模式实施中所面临的难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对PPP模式的认知存在偏差

由于政府对PPP模式认知出现偏差,使得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很难获取到多种融资渠道。还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则将PPP模式看作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主要方式,对实施PPP模式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却视而不见。大力推广PPP模式的初衷在于吸引外资,逐步改善地方公共产品与服务质量。倘若地方政府只是单纯的将PPP模式认为是解决地方财政债务的临时方式的话,那么PPP模式也只是形同摆设,毫无价值可言,甚至会成为政府融资平台的翻版。财政部相关人员明确表示,各级政府部门对PPP模式应提高认知程度,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民众了解PPP模式的本质,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政府对PPP项目的识别与风险控制认识不到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PPP模式受到世人瞩目,但在实施中由于各地区贫富差距悬殊等因素的制约,各地在PPP模式的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对PPP模式的认知与理解还不是很到位。为了确保PPP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各级政府部门首先对PPP政策内容进行全面学习,正确解读PPP模式的基本内涵;其次,对PPP项目政策内容进行宣传,提高人员的认识。与此同时,还应转变政府工作思路,加快融资渠道,做规范化、科学化的PPP项目。

三、财政工作理念转变

(一)扩大预算资金管理范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观念也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先前的注重物质层面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对生活的质量与品质更加看重。人们在闲暇时间会去公园健身或者参加一些其他有意义的活动,这使得公共产品的需求度在不断上升,原有的公共设施很难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若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拨付资金,则很难满足公共产品建设需求。处在这种情况下,加大PPP模式的宣传力度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历时长、工程复杂、耗资高等特征,给财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做好PPP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资金做支持,扩大预算资金管理范畴,促使PPP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

财政部、环保部在相关文件中已明确提出,将水污染防治PPP项目相关的财政资金一并归入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领域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财政补贴、政府付费等,以便使PPP项目实施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用于构建环境保护专用资金,加大对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的建设力度。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已从传统的直接拨款模式发生转变,而是按照具体项目特征选择行之有效的资金支持模式,尤其是在财政专项资金部署方面,清理、整合转移支付项目,将地方资金配套与竞争性领域专项逐步取消,对其他救济类等领域进行严格控制。对此,在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模式上,也应转变传统思路,寻求有效的基金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补助,坚决杜绝事前补助或者直接补助方式的出现,将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出来。通过不断健全与完善PPP模式,可对财政部门在预算资金使用方式的选择上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强化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财政部明确提出通过构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为PPP项目工作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针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财政部会从多个层面为其提供技术指引与全面的业务指导,促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部、环保部在财建九十号文件中也指出: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不管是在项目准备前期亦或是项目实施中与后期运维过程中,均应参照财政部所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加以执行,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从中也可清楚的看出PPP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项目操作是否合乎规范;项目操作是否具备可?椭菩裕幌钅渴欠窬哂型乒慵壑档取G炕?财政管理的规范性一方面是PPP模式推广运用的必需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管理也能将预算法治化集中表现出来,使PPP模式在法制健全的社会中得到大力应用。

(四)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

考虑到PPP模式不仅包含有社会资本,而且还包含一部分公共财政资金,因此为了提高公众的信服度,确保绩效考核评价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可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五)从全生命周期对各阶段风险进行识别

在PPP模式下进行预算管理时,风险并不是从某个阶段出现的,因此需要从各个生命周期阶段时刻对风险进行防控。由于一些风险不能够明确的将其所属阶段划分出来,例如法律法规变更风险、政治风险、腐败风险、信用风险等,这些风险有可能在各个阶段出现。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熟识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风险,并从全生命周期阶段对风险给予关注,通过合理的识别风险达到分摊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