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动画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画影视艺术是指影视学家在影视作品中应用时间、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段结合虚拟动画形象来强化银幕的表现力,进而达到时空结合的艺术功效,不断满足观众们情感以及审美上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动画影视艺术追求意境与情感上的完美结合,优秀的动画影视作品不仅能够让观众的视觉与心理上产生美感,而且还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动画影视艺术最早起源于电影,后来随着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动画影视艺术在电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动画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够给观众带来美感与震撼力,是由于它通过空间营造、空间表现以及空间再现的方式来传达影视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当前,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动画影视作品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往往会制造一些高上座率的商业影片,这些影片的艺术标准比较低,普遍趋于通俗化、暴力化,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动画影片并不能代表影视艺术的最高境界。进入新时期,一些斑驳陆离的光电科技引入了影视作品中,尽管这些光电科技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但它们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真正的动画影视艺术是能起到养眼与养心的功效,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但是如若能将这些现代化的光电科技很好地应用到动画影视作品中,那么也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影视文学的概述
顾名思义影视文学与其他传统文学的涵义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它是指文学剧本经过电视、电影以及广播等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表现方式一方面能够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带来直观性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表达文学思想的内容。影视文学已成为现代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比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诗歌以及散文等更具有震撼力与影响力,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同。影视文学是文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其他类型的文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它在故事情节的塑造上、人物的刻画上、情感的表达上都具备传统文学所具有的特点,这是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共性之处。影视文学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结合了影视媒介,兼具了“读”、“看”、“听”的三重功效,可以说影视文学具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影视文学与其他传统文学相比,影视文学具有鲜明的影视特征,首先突出体现在视觉上,影视文学会将文学形象通过鲜明的视觉形象演绎出来,从而加深观众的印象。其次,影视文学能够将文学原著中所描述的动作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形象具体化、深刻化。
三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共性
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虽然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是相对于影视作品来讲二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能完全独立地区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无论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能够创作出完美的影视作品。
1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相辅相成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需要我们意识到的是事物存在的同时必然会起到双刃剑的作用。动画影视艺术表现情感以及事件的发展状况时比较直白,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所引起的情感共鸣也只是一时的喜悦、快乐、忧伤以及恐惧。长此以往下去,人们会发现这种动画影视艺术所带来的文化快餐式的累积会让人变得慵懒、颓废,人的情感也显得苍白无力。影视文学不像影视作品所呈现的那样,它比较抽象,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在欣赏影视文学作品时,观众需要将心境投入其中,才能够彻底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影视文学不能够将作品中作者的倾向性赋予形象性,也不能够将文字中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评价很好地展现出来。而动画影视艺术则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具体的人物形象以及各种镜头满足观众们视听上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
2动画影视艺术作品能够为影视文学给予养分影视文学所具有的群众性,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比起其它文学作品,影视文学更具有震撼力与影响力。传统文学所借助的工具是文字,在很多方面有限制性,而影视文学则不同,具有直观性,能较好地反映复杂的生活现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许多限制,他们除了能够用奋斗行为来改变这种限制外,幻想以及游戏的心态是他们摆托现实生活束缚的重要方式。倘若人们的这种压抑找不到宣泄的方式,便会产生精神危机,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动画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够间接地排解人。
3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时需要尊重文学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大部分是由文学原著改编而来的,在对文学原著改编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既不能把文学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能使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完全脱离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影视作品的导演要有一定的责任感,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票房数、收视率,而去刻意的迎合大众,导演在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尊重文学的原则。纵观当今影视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影视艺术有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如若一切的艺术文学都为娱乐服务时,那么人类文明将会有灭亡的态势。
四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区别
1观众接受方式上的不同我们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停下在不懂的地方反复的进行吟味。而欣赏电影时则显得不同,如果观众在某一处没有看懂或者体会的不深,则不能够要求停顿一下,有时甚至连思索的时间都没有,这样只会让观众在感受上留有缺口。如若缺口比较少,则不会影响观众欣赏整部影片,但是留有的缺口比较多时,动画电影对观众来讲就会变得残缺不全,进而使得观众无法集中全部精力来欣赏。影视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要有血有肉,又要生动形象,而且要依据剧本情节将动画人物置于不同的场景中,切记不能将人物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不变动。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观众感受上的缺口。动画影视艺术不等同于文学,它也不低于文学,更不依赖文学,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且在动画、光影以及声音的互动上影视艺术作品更具有表现力,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文学也有它的优势,文学作品所能表达的广度以及深度是影视艺术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观赏效果上存在差异影视艺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动画影视制作、影视角色表演与设计以及影视评论等等。给观众直观性的观赏效果,能集视觉、听觉等多因素于一起,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力与影响力比较强,很多情况下,观众在欣赏动画影视作品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影视文学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影视文学中的一部分,具体是指以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效果为设计的着眼点,应用文学创作的规律构筑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类的这种限制,同时也能够为影视文学提供创作的养分。动画剧作者在编排他的虚幻世界时,往往会获得一定的自我宣泄感以及超越满足感。同样的道理,观众在接受动画作品时,由于文本的“召唤”,也会与作家产生同样的人生体验。在动画片中弱小者可以体验战胜对手的酣畅淋漓,失恋者可以体验成功爱情的奥妙,总之动画影视作品能够为影视文学的创作提供更多诡异地想象。在动画片中剧作者可以像表现人的世界那样去表现动物、植物的世界,例如《小鸡快跑》、《海底总动员》、《料理鼠王》等等,都能够为观众们构筑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动物以及植物是可以说话的,人是会飞得。这样一个奇幻的世界,既满足了制作者与观众的游戏天性,也给予了影视文学创作的养分。抒发感情,之后再借助电视、电影以及广播等声画媒介呈现在观众面前,通俗点讲影视文学就是影视剧本。文学是以语言符号来描写世界,主要作用于人的想象,是语言的艺术。而动画影视艺术以线条与色彩符号描绘世界,主要作用的是人的视觉,是视觉艺术,由此构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区别最明显表现在观赏效果上影视艺术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直观性的,也是短暂的,而影视文学让观众欣赏起来就相对有韵味,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性比较持久。
3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动画影视艺术需要动画角色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动作设计与对白等表演手段,将剧本中的内容经过动画角色设计与动作设计的理解与感受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动画影视艺术是通过舞台演出来展示艺术美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发现一部影片能否演绎成功,动画角色的设计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动画中的角色是影响动画影视艺术的因素之一。动画影视作品创作完成后会上映,会创造票房、收视率,可以说动画影视作品是商业化的成果,与商业利益挂钩。动画片中主角形象的设计可以说是最好的商标,例如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的故事情节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两个卡通形象的塑造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前的影视市场上,制作商、导演都十分看重动画角色的设计,可以说一部动画片能否得到很大的票房,其中动画角色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的一些动画影视作品在创作时,制作商与电视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会篡改文学原著,使动画影视作品远远脱离了文学原著。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动画影视艺术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有动画角色的影响、商业利益的影响、剧本的影响以及背景场景等因素的影响。动画影视艺术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相比动画影视艺术,影视文学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少,影视文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平时的积累以及语言创作能力决定的,文学性比较强。
五结语
数字动画从传统动画发展而来,是对传统动画的审美情趣的一种继承,它革新了传统动画的生产方式,革新了创造工具并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思路。动画是一门包含绘画、影视视听语言、运动规律和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数字动画继承了传统文化使用文学剧本的方式,它遵循基本的影视理论,使用镜头语言指导拍摄,而且和传统动画一样使用绘画来进行画面表现。数字动画故事篇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事件的起、承、转、合都按照文学作品的发展规律。传统动画极讲究画面的艺术性,数字动画沿袭了相同的审美情趣,在色彩方面尤为注重。数字动画中的角色运动法也与传统动画相同,设计动作也遵循传统动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突显明显的效果,动作有缓冲部分、夸大部分、缓入和缓出、弧线运动、跟随效果、挤压拉伸等等。在视听语言运用方面数字动画与传统动画一致,都讲究声音和画面的配合,镜头语言的意义衔接完整等等。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造就了新的数字审美原则。我国早期动画中运用水墨画的方式,是特殊技术手段产生的代表之一,手工根据手段与介质的不同来创造风格不同的动画画面,利用水墨画创作动画的动画作品也曾在世界上屡获大奖。而数字技术的革新,肯定会给动画制作带来更多的形式和思维发展的转变,数字动画做展现出来的魅力,离不开传统动画的理论支持,也会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开出新的艺术花朵。
二、数字技术在动画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一)取代了传统的手绘模式
先用绘画的方式把图像画在纸上或者璐璐片上,再将其绘画成连续的多幅画面,用摄影机进行逐帧拍摄,冲洗得到底板后再制作出样片,对样片进行剪辑,这就是传统的手绘动画的制作过程。这项艰辛的劳动更趋近于集体性的制作,投入的人力资源巨大,耗费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字技术的运用下,计算机承担了动画制作的主要内容,传统的中国画的绘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通常,绘制少量的人物图片后,计算机就能变化出几千个不同的人物表情,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用来拍摄的图片可能需要几十万张,而草图的绘制量更是可以达到几亿张,如果这样一个庞大的任务都需要靠手工来完成,那么所需要的人力和其它资源是难以想象的。数字技术在动画行业的使用和不断深入,大大的缩短了动画艺术创作的时间,把艺术家们从繁重的手功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全方位的数字化转换
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将素材记录到计算机中,进行动画剪辑,通过以往的图像数据来提取表现空间的动态对象来生产动画。在制作图片的过程中,剪刀加浆糊的方式被淘汰了,只需简单的鼠标操控和键盘操作就能完成相同的工作内容。硬件和软件的扩展解决了高难度特技制作的难题,通过计算机直接制作完成,而非通过模型和摄影手段来成就特技,这是动画制作技术的一大飞跃。运用数字技术合成的画面,可以满足多种特殊情景的需要,灵活变通,所以独具生命力。
(三)动画创作领域的变化
数字技术改变了动画艺术的制作技术,也丰富和拓展了动画艺术本体。在数字动画出现之前,手绘制作的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是动画创作的主要创作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动画艺术的创作领域拓展,二维动画、三维动画、Flas、游戏动画和手机动画都相继出现了。动画艺术形式的丰富使得它和各个传播媒体的关系日益密切。1969年到1967年间,贝尔实验室开始尝试二维动画系统。20世纪70年代初期,三维动画出现,到了90年代,Flash也成为了网络动画大家庭的新成员,网络游戏也是网络动画的新样式。媒体的普及引起手机爆发式的增长,未来动画发展的焦点开始聚集在手机动画的发展。
(四)数字二维动画中的无纸动画和半无纸动画
制作流程复杂,工序繁多的二维动画制作过程,使得一般个人和小型公司几乎不能单独完成大型的二维动画制作。数字技术的引进使得二维动画中的无纸技术产生,虽然无纸技术的基本流程类似于传统的二维动画制作,但是它利用计算机软件替代了传统工序中复杂的仪器,节省了昂贵的仪器投入资金,这使动画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半无纸动画是指数字技术引入动画创作的初期,只在局部利用数字技术,而且主要是运用在上色之后的环节。因为数字技术的优势,二维动画创作应用半无纸动画技术后,将描线、上色、原画、动画、设计稿等诸多环节的操作都转移到数字平台来完成,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资金。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渗透,全无纸动画形成,全无纸技术不仅只在着色或后期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可以通过专业的软件直接绘制前期的设计稿、原画以及中期的动画等。这样看来,全无纸动画的出现,可以说是全方位采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形式的出现。
(五)影视作品中三维动画的强大魅力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三维动画艺术发展极为迅速,在三维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运用中,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典影片,其中《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侏罗纪公园》、《骇客帝国》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维艺术的创新彻底革新了影视特技、计算机游戏、电视、建筑等行业的专业技术。在影视方面,三维艺术创作的出现,使它在电影、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逐渐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光学胶片法,成为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核心部分。特技制作是后期制作的一个主要内容。早期的影视特技制作,往往是在拍摄过程和洗印阶段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较粗糙的完成,比如模型制作、特技摄影和光学合成。这样的手段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有些时候电影需要拍摄的对象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有些时候电影需要同时拍摄的两个对象无法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化妆和模型来完成的,所以直接局限了早期影视作品的发展。而三维动画艺术可以直接合成想要的画面,打破了现实里没有和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对象的局限性。如《哈利波特》中神奇的魔法,《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画面,这些都离不开三维动画艺术的功劳。
三、结语
由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文化物质三大层面构筑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历史岁月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渗透其中的文化精神精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也为中国传统动画情感基调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从精神文化层面探讨动画情感的表达是最实质的出发点。动画艺术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等主流文化中吸取养分,形成情感表达。
1.儒家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是古典文化在昌盛时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干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其鲜明的特点,深奥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众多动画创作所追求表现内在情感韵意的主要载体。“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最基本的观念,主张通过对人类普遍规律的自我感知,将其贯彻到人与自然、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与人生价值等方面。从而教化众人应心胸宽广,心态健康平和,举止优雅得体,才学渊博而灵动。“仁者爱人”是儒教伦理精神的体现,提倡以道德来规范伦理,促进了道德自我的建立、人性智慧的提升与开发。造就中国人重气节、重操守,正义爱国的民族性格,也正是动画情感表现的本源。此外“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是儒家思想对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处理人际关系方法的高度集中概括,培养中华儿女崇尚团结、热爱和平的价值观。这些都为动画人物性格设计提供了鲜明丰富的情感表达,也是动画片中英雄气节的文化缩影。2.道家的“道法自然”天地万物自然循环的规律及其本质是道家所主张的“道”。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天地万物以“道”为其基本的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应自然,对待事物不要过于刻意。道家有着平和、宽容、淡然的处事态度。超脱自然,除去心中烦重心事就是快乐。心虚者,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趣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也教育世人虚心谦卑才是做人的美德。王强在他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提到“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①。道教对人生态度的情感表现也为中国传统乃至现代动画片在衣着、场景的设计方面提供了质朴、简约、淡雅、清新等风格的视觉元素。另外,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动画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和促进。蕴含民间丰富创作力与想象力的道家文化为动画设计提供了创作借鉴的源泉。如道家吸收了各地宗教神话传说,形成的庞大的神仙世界体系,为我们创建动画人物关系、人物性格造型提供了合理依据。
3.佛教“含而不露”的意境之美
佛教文化具有强烈的世俗性精神,认为宇宙和人并不是由造物神主宰和创造的,而是因缘而起,世上的一切都存在于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流”中。王强还在他的书中提到“生命被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世的轮回之中,强调因果报应来奉劝世人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②。禅宗是印度佛学在中国创造发展的产物。在禅宗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书法、绘画、园林都呈现一种幽远清静、别有一番意境之美的魅力。佛教文化精神对动画的情感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意境”二字,“意境”一词起源于佛教,动画设计中的意境更凸显它在美学上的应用。比如,一些经典的水墨动画,其灵动性,浑然天成,充满了诗情画意,已经超脱了动画单纯的娱乐功能性,更多地用来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与思想的产物,也是自然流露的情感艺术瑰宝。
4.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习俗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民族的多样性也成为传统习俗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传统习俗文化精神更是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被作为传达民族情感的重要媒介。传统习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不同民族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文化宝藏,也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传统习俗文化又包括节日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贯穿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的表现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传统习俗文化在动画设计中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激励作用,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不同的民俗节日表达着不同的民族情感,不同的民族服饰风格代表着不同民族的个性彰显,也蕴含了动画设计者想要表露的情感基调。
二、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设计情感表达的影响
1.对动画造型风格中情感表达的影响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文化,也造就了中国传统动画造型风格的多样性。可传承的文化风格有皮影、木偶、戏曲、建筑、剪纸、年画、水墨等。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使动画以不同的风貌和形态带给观众更多独出心裁的审美体验。剪纸动画是从皮影、木偶、年画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汲取发展创造而成的。艺术家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赋予了剪纸动画片独特的情趣美感,表达了民间百姓对生命的热爱,对喜庆事物和大地丰收的赞美。比如,在动画《渔童》中,渔童从汉白玉鱼盆的莲花中诞生,莲花在古代民间象征着神圣,纯洁与美好,有用来辟邪的说法。继而渔童也成了正义、勇敢、机智的化身,担负起了惩恶扬善、除暴安民、保护百姓的职责。这是人们对传统剪纸文化心灵的寄托与依靠,也是对生命延绵不息和对大地母亲养育之恩的崇敬。《渔童》中渔童的形象非常可爱,也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情趣。以大量夸张的侧面表现形式来增加人物的艺术感染力。色彩明亮和鲜艳,乡土气息十足。剪纸动画具有形态上虚实相间的独特艺术美感、内容上朴实而热烈的精神内涵。
水墨动画是中国特有的动画创作形式,在强调诗情画意墨韵的同时更多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注重对意境的营造,虚实艺术的结合,画面景色淡雅柔和,人物生动传神,用细致的笔调传达了艺术家对传统美学精神的追求。水墨动画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设计成为中国传统动画艺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是借鉴了齐白石的水墨画笔法,并给予它们生命。那活灵活现的小蝌蚪,毛茸茸活泼的小鸡,惟妙惟肖的大对虾爷爷还摆着长长的胡须,生动传神而又如影如幻的金鱼妈妈,这些绘声绘色的动画形象让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水墨风格带给这部动画更多的温馨、宁静、祥和之美。其角色的情感表现也刻画得细致入微,例如,小蝌蚪把鲶鱼当成了妈妈,吵醒并惹怒了它,小蝌蚪们吓得四处逃散,拼命地摇着尾巴躲进水草中。青蛙妈妈来帮忙,鲶鱼赶快道歉逃跑了,最后还不忘再伸出小头来看一下。非常传神地描绘了动物的人性化情感,让人不自觉地会心一笑,同时又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传统动画造型风格的神奇力量。显示艺术气息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成为动画造型风格表现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偶类动画是我国最早期的三维立体动画创作方式。和其他国家的偶类动画不同,中国的偶类动画是借鉴民间传统特色的泥偶、布偶和木偶等形式,运用各种材料创作出立体的人物背景效果,直接进行逐格拍摄。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亲切,立体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中国偶类动画的造型风格融入了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感。常以古代神话、寓言、童话故事为脚本,描述的多半是不辞劳苦大众百姓的生活内容,彰显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朴实无华、粗犷豪放的个性。短片《神笔马良》就是运用了泥偶的造型风格,以内涵丰富的中国童话小说为剧本,生动地刻画了马良这个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并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形象。小马良的外观造型简单朴实,脸型透露着善良与天真的个性。官老爷的形象是圆滚滚的肚皮、华丽的衣裳,脑满肥肠大腹便便的样子,揭示了官僚阶级肮脏丑陋的面孔。还有官老爷身边的师爷,脸型略尖而瘦长,一双狡猾的小眼睛,有点驼背,显示了其诡计多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丑恶内心。让观众在欣赏优秀泥偶动画作品的同时,又得到传统艺术审美的一种身心享受,更在无形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外柔内刚的民族气质与文化情感。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动画造型风格设计,中国传统动画所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都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正义与善良的赞美、对自由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动画艺术中最真切的情感表达。
2.对动画场景设计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动画场景设计涉及片中材质、光影、色调的设计,是剧情发展与角色表达的衬托与辅助,同样能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表现主题,传情达意。传统文化在场景设计上对情感的抒发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装饰性设计的表达十分强烈。如水墨动画《牧笛》一片中,牧童沉睡在梦中,寻找丢失的水牛。一路上翻山越岭,遇到了渔翁,渡过潺潺溪流,询问了正在斗蟋蟀的牛娃们和羊肠小径上挑柴下山的少女,终于向着山顶奔去。艺术家借牧童的视角带我们领略了重峦叠嶂的山峰、云烟的美景、壮丽的激流。用儒雅的水墨风呈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憧憬,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与心灵的共鸣之音。又如《大闹天宫》这部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动画电影中,山、水、云及宫殿造型都是中国传统表现形式。山、树、楼阁的设计有棱有角,给画面增加了几分硬朗和坚韧感。云的形象加上其色彩背景,突出了朦胧仙境的意境之美,把整个环境烘托得逼真而又富有神话色彩。到处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风情韵味,达到了“以形写神”的完美境界。
3.对动画剧情节奏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剧情的节奏,指的是影片情节进展的缓急,是影片内在的节奏与韵律。剧情节奏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传统文化既有提倡“含而不露”之美的,也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民族情操,决定了中国动画影片节奏的内在韵律。动画剧情的设计既要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又要做到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性,才是其创作的最终目的。在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熏陶下,中华民族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所以,中国传统动画的剧情都是健康向上、带有正面影响、具有教化功能的内容。比如,结尾都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或者结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带给观众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在中国传统动画人文精神的传达中,作为五千年历史积累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贡献的艺术价值是功不可没、绚烂而又夺目的。因为传统动画秉承“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所以更注重对剧情的塑造。因受众群体的定位多针对儿童,所以故事叙述相对简洁直白。中国传统动画深受绘画艺术的美学影响,强调了意境的创作和内在的情感表达。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汲取了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选取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和结尾所表达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样一个立意,作为影片的主题内容。叙事既直白简洁又具有强烈的煽情性和感染力。短片中出现许许多多重复内容,加强了叙事的节奏性。
寻求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体现韵味的意境。例如,三个和尚的赶路情景,小和尚赶路时被乌龟绊倒,瘦和尚赶路时与蝴蝶做伴,胖和尚赶路时趟过河水和鱼儿玩乐。动画片中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不想出力,为了小利益而锱铢必较。但影片却在后半部分出现了转折,寺庙因为老鼠吃断了蜡烛而引发了火灾,在危急时刻,三个和尚终于明白了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困难。影片以小事见大道理,更抓住了作品内在的灵魂与情感,并陶冶了我们的艺术情操。中国传统动画在叙事上有着单线顺序式的模式,着重表现一个主要人物和一个贯穿整部动画的主要事件。人物的发展为情节做铺垫,从而更好地突出主角的性格特征。《骄傲的将军》这部动画片所表现的主角是将军,配角是师爷,还有一条“不刻苦,就要落后”的简单思想主线。所有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将军而存在的,师爷无时不在的奉承满足了将军的虚荣心,也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部动画短片虽然剧情简单,但蕴意却很深刻,故事对“临阵磨枪”这个成语进行了加工再造的延伸想象,使传统文化在动画的运用中得到更加丰满充裕的阐释。短片把将军这个打了一次胜仗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最终一败涂地的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夸张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韵味。传统动画的剧情设计在对民族文化故事进行改编的同时,又对其包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整合,使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优秀的传统动画剧情设计中发扬光大。虽然在剧情设计方面,关于矛盾情节制造的复杂性,中国传统动画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传统动画所注重“以形写神”的内在精神文化,才是艺术家对动画剧情设计更深层次的情感抒发与艺术追求。
4.传统艺术对动画人物刻画的影响
在动画中,关于角色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我们往往会对人物动作的脸部表情、外部形象以及动作的姿态进行夸张处理,再加上象征性、比喻性的动作细节处理,使这个动作更趋生动与完美。比如,刻画一个处于极度愤怒的角色,在文学中会用“怒发冲冠”来形容。如果绘制在纸面上,可以从他怒目而视的表情,高高竖起的头发将头上的帽子都顶起等细节体现。一个“火冒三丈”的人物,细节上可以表现为大发脾气,挥动双拳,甚至用升起一团火苗表现其极致的情绪变化。在动画动作设计中,透过几个关键帧将动作表现得自然流畅,并能充分体现角色的个性和当时的情绪,除了从角色的行、走、跑、跳等动作下工夫,还要配合脸部的表情。动作和表情的配合可以得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假设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仅仅是打斗而面无表情,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会食而无味,味如嚼蜡。这可以通过借鉴戏曲艺术中,戏曲表演对人物情感表达的处理。分析戏曲人物表情和情绪配合的合理性与特定性,结合动画想象性和夸张性的特点,表现鲜明的人物个性。戏曲是通过动作来展现冲突以及人物的性格。戏曲的心理动作除了通过人物形体动作外,还配合表情动作传递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情与身体动作的配合,使人物更具有真实的情感。成功的动画设计就像一面折射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表演“吃鱼”动作时,从剔刺到食肉,动作准确,表情满足,观众顿时闻到飘香四溢的鱼味;又如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在诠释“武松”饮酒这一情节时,神志清晰,但朦胧的醉意使得脚步踉跄,对人物微醉状态出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三、动画艺术的情感表达与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
皮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其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之初,中国皮影等元素也被大量地引入到动画创作中,并具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现。我国皮影动画主要有《张飞审瓜》《润泽》《镜花缘之女儿国》等作品。其中《张飞审瓜》属于流传范围比较广的。在《张飞审瓜》中,场景全部用皮影制作,且大量使用镂空的技术,如画粱等部分。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戏曲特点,这与皮影戏类属于中国戏剧的一种具有重要联系。在动画中,人物动作以及语言也具有皮影戏的特点,如行走中具有很强的节奏型,停顿突出,人物声音明显经过有意转变,表现出非常夸张的特征。这一类动画一经产生,便受到中国民众的好评,其意义不仅在于创新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形式,更是促进了皮影艺术的传播,使接受动画的观众,尤其是儿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对于皮影的必要认知。但是中国动画发展到当下,已经很少使用皮影进行创作,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皮影动画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创作这种形式的动画具有很大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创作皮影动画耗时耗力,远不如采用手绘以及电脑创作方便、快捷、逼真,商家出于利益的考虑,比较少的选择这一方式。
二、以动画保护传承皮影艺术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发现,皮影艺术的发展进入衰落时期,而中国动画的发展正处于兴盛时期,将动画中加入皮影的表现方式,能够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在经济时代,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具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这一方案的有效实施。
1.国家加强对于皮影艺术的重视,对于皮影动画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扶持
国家的扶持能够使传统艺术摆脱困境,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京剧在短暂的衰落后,在国家的思想倡导与大力扶持下,再次开始兴盛。发展皮影艺术同样如此,个人以及民间团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国家加入保护皮影的行列,在思想上重视皮影,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扶持皮影技术,如建立广泛的皮影艺术保护协会,将皮影艺术家纳入国家艺术家的范围,给予国家级艺术家的待遇,显然对于促进皮影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过程中,国家应该提高对于这种方式的重视,以政策性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文件给予皮影动画创作中的种种便利,在皮影动画的具体创作与传播中,为其提供一定的人力以及物力支持,改变商家出于利益考虑不敢创作皮影动画的现象。而一旦在国家的影响下皮影动画的局面打开,其自然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保护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2.改变皮影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不符合时代的艺术方式最终会被淘汰。显然皮影艺术当前的表现形式以及唱腔都不太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在皮影的发展中,传统的皮影技术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地方特点增加新的内容,同时适当改变唱腔,以促进这一艺术的顺利传播。而在皮影动画中,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动画的创作对于皮影进行翻拍的思想,大胆创作一批符合时代特征的、体现时代思想的动画作品。作品以皮影作为主要形式,而在人物塑造中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增加人物象形的表现方式,改变传统皮影为了表演需要只以侧面表现人物的方式;改变人物形象大量镂空以充分投影的方式,改变人物衣物服饰领角突出,关节突兀的特点。因为动画赋予了皮影更充足的场地,更多面的表现人物的可能,因此在创作中应该将皮影艺术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做到继承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在动画中,人物的唱腔以及说话方式应该统一采用现代普通话,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入简单的唱词,且需要配以字幕。总之,以动画的方式表现皮影艺术,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皮影表演方式的简单翻拍以及一些技术手法的改进,更需要在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改进,才能使皮影动画真正地为观众所接受,完成皮影艺术从被动地保护到主动发展的过程。3.将皮影艺术加入动画专业课程。皮影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不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画创作者皮影知识不充分,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艺术创作。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将皮影艺术加入到动画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真正培养一批既懂皮影又懂动画的人才,以促进皮影动画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早期的逐格动画技术仅用于电影特效的拍摄当中,且当时的逐格动画大师通过长期的实践,塑造了一个独立的动画艺术形式,即在包含逐格动画电影特效的内涵之中将以动画片为主的逐格动画分离出来。这种特立独行的艺术形式普及了近一个世纪。那个时期的逐格动画叫作动画片,因为当时的主角主要是木偶,遂又称作“偶动画”。21世纪初,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工业化,人们反而越来越喜欢原始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情感诉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动画文化的发展当中,凭借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多变的思维模式,以及别出心裁的创意,给动画文化赋予了更强烈的色彩和生命力,大大推动了动画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2动画的艺术语言
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是艺术语言,只有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艺术作品才能被合理地表达出来,才能供人们欣赏。
(1)动画的艺术语言。
动画的艺术语言主要包含工艺艺术语言和绘画艺术语言。其中以工艺艺术语言为主。动画的工艺艺术语言主要由其造型,材质,装饰以及色彩等工艺艺术语言的运用构成。动画本身的视觉画面的效果由其表现手法直接构成。工艺艺术语言可分为两类:商业动画和艺术动画。所谓商业动画,顾名思义,以创造高利润为目的;艺术动画则单纯的以追求艺术,表达情感为目的。绘画语言要想成为艺术语言,必须要经过艺术的有机组合。例如,将一些简单的,原本没有任何意味的形式,通过艺术家的整合使其赋予一定的意味,便形成了艺术。
(2)逐格动画的艺术语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格动画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艺术语言。21世纪初,随着一大批年轻的动画爱好者的加入,逐格动画得到迅猛发展和推广普及,堪比当年的3D动画技术。逐格动画艺术,预先设计好各种动作,然后使拍摄的对象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并进行移动,然后将拍好的影像在24格每秒的速度下进行放映,这样使本来不会活动的事物开始变得活灵活现起来,从而形成了古怪精灵的动画形象。逐格动画仅仅采用传统的电影技术,并不借助于高科技的计算机程序,却能实现或虚或实的影像,这种语言是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3逐格动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逐格动画操作容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办了动画这一专业。动画的制作对动画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具备良好的基础造型,快速且连续的绘图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软件应用和编程都要具有一定的功底。虽然动画专业要求比较高,但相对比较还是很容易上手操作的。短篇的定格动画具有技术难度低,创作周期短的特点,所以备受初学者的青睐。“好的想法+数码相机+电脑”,便可以制作一部很有意思的逐格动画,即使你并非动画专业出身也可以做出简单,有意思的逐格动画。逐格动画课程有较多的手工操作,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制作难度较低,可以加强学生的灵感和基础知识的认知,而且可以有效地辅佐学生认识运动规律的运作。
(2)逐格动画取材灵活。
逐格动画有这灵活多变的取材方式,即使在很有限的条件下之下,也可以对真人进行逐格动画的拍摄。学生们可以在那些动画爱好者的身上学习以人和日常物品的互动作为创意的出发点的创作方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创作的欲望和灵感。在试验的短片当中,学生们也可以找寻到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这些特色性的艺术语言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创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且在逐格动画的手工制作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视觉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今后塑造成功的二维造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显然,在动画基础的教学上,逐格动画课程越来越重要。
4逐格动画的艺术手法和制作流程
(1)逐格动画的艺术手法。
逐格动画本身使用的材料以及拍摄的独特方法决定了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画家们不断地尝试新的材料,新事物来进行不同的拍摄,由此可见逐格动画的魅力所在。不同材质具备的特性以及视觉上带来的不同感受,使得动作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也变得多式多样。逐格动画就是使无生命的事物转变成被赋予生命的人或者动物的不同动作和姿态。由此可见,在动作和情节的设计上一定要注重材质本身的属性,遵循大自然本有的规律,从而体现出材质那种与生俱来的特性,从而使得影像更加真实。动画师按照材料与生命,生命与行为,行为与意愿的思路,将每一种材料都赋予了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活动状态。
(2)制作流程。
1)剧本,由于制作十分烦琐,逐格动画不大适合于那些带有复杂情节的故事。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或者小故事即可,前期的准备工作耽误的时间可能要相对长一些,每个镜头的机位,时间,景别变化以及人物动作都取决于分镜头剧本。音效和对话的标注也是必备的工作项之一。2)工具,首先需要鲜明的角色形象,该角色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动物,可以一件东西,也可以是臆想出来的任何角色。但一旦决定塑造一个角色,适当的工具和材料是必备之物。我们熟悉的黏土,橡胶,硅胶,软陶,或者石膏,树脂粘土等均可作为主要的制作材料。铝线,丙烯,模型漆,雕塑刀等工具也是制作中的常用材料。场景和灯光,设计的角色一定要有一个适当的活动空间,在逐格动画的制作中,场景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拍摄制作,逐格动画的后期和传统的动画一样,都是将拍摄好的序列导入到电脑,在软件内合并成视频片段,然后在时间线上调整速度。在各个镜头单独调整完毕后,将所有的镜头统一导入,进行最后的剪辑;编辑输出,通过专业图形工作站来完成视频编辑的工作,通过配合专业的逐格动画软件来进行图像的信息捕捉采集,并通过简单的操作方式和强大的软件自定义功能来完成短片的编辑和输出。
5总结
装饰是一种表现的方法,是人类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按照对美的一种惯有规律进行整理总结,应用与生活并且美化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属于人类的精神领域范畴内的生产活动,装饰这种产物归根到底还是属于人类意识形态的结晶。装饰,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和意境的风格化的美。装饰性,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成了“装扮和修饰”。之所以有人说“装饰是可有可无的”,大概就是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装饰的缘故。要理解装饰就应该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装饰是一种属于人类的精神领域范畴内的生产活动,装饰这种产物归根到底还是属于人类意识形态的结晶,是一种对于人类来说感受最为强烈的对美的感受,是一种表达自己对感受的美的表现方式,并且使得这种方式具象化的能力与技巧。
二、装饰与装饰画
装饰绘画——广义指凡属于器物装饰方面的绘画。狭义上的来说指的是一些装饰风格的壁画、广告绘画等等。装饰绘画作为绘画样式的一种,和与写实有所区别,前者主要偏重于表现的形式以及装饰性。装饰画可以用工具材料的不同来划分,亦可以用社会文化功能来划分,前面说的这两类只要是用装饰技巧手段来制作便可以称作装饰画。而以装饰绘画的体裁不同,又可以分成很多种形式。装饰画与一般绘画之所以有所不同,主要是体现在它的装饰性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构图上它突破了真是的时间和空间的构成限制,使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去表现造型特征,在色彩的运用上的主观化。不受现实绘画的诸多定式思维条件限制,在创作上有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用富有想象力的创作手法去对物品的“关系型”的表达。装饰绘画具有“关系性”,即绘画作品的题材内容须包括主题性、情节性或场景。
三、《凯尔经的秘密》与动画的装饰性
(一)唯美的画风与精美却类同的人物造型
日本动画的创作者以写实的画面风格、精细的画工、细腻的画面逐步形成了一种唯美的绘画风格,这与美式动画偏向硬朗的风格迥然不同。这种唯美的风格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宫崎骏,如《龙猫》、《天空之城》、《地海战记》等。而新海诚的《她和她的猫》与《星之声》中优美的意境与逼真炫目的画面场景效果更是令人击节赞叹。说到类同的人物造型,日本动画的人物有广义类同和狭义类同之分。先说广义的类同,日本动画的人物造型基本都是:明亮的大眼睛、棱角分明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完美的身材比例、唯美到极致的外貌等人物设定,以上这些都成为了日本动画人物设定的标配,几乎所有的动画人物都是这样的一个样式。再说狭义的类同,日本动画在人物造型上,因为作者长期创作形成了稳定的个人画风和绘画习惯,导致其不同动画作品中的人物拥有了相似的外部特征,也就是说在每个作者的作品中人物的面孔大多很相似。例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幽灵公主》中的珊、《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与《千与千寻之神隐》中的荻野千寻,大友克洋的动画片《阿基拉》中的金田正太郎与《蒸汽男孩》中的詹姆斯•雷•史提姆,手冢治虫的动画片《铁壁阿童木》中的阿童木与《森林大帝》中的莱娅,高桥留美子的动画片《犬夜叉》中的日暮戈薇与《福星小子》中的拉姆等。
(二)电影化和写实化
日本动画注重利用电影镜头语言帮助讲述动画的故事情节,通常我们在看日本动画时是在看构图,看其中的镜头语言。日本动画表现一个人物的动作要划分成4~5个分镜头,每个镜头的动态效果并不明显,然而这些镜头组接起来效果却很好。②可以这样说,日本的动画创作者在制作动画时,其手法更像是在创作电影。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就是这样,该作品着力于镜头之间的切换和连接,其中游刃有余而复杂的剪辑手法完美地做出了流畅的分镜头,让观众看得目不暇接,吃惊于动画也能做出犹如电影般的效果。日本动画在画面处理上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动画创作者在对背景的处理上要求高度忠实于原素材,他们只是在色彩和场景的结构上加以完善,让画面在质感上具有更加接近照片的效果。
(三)优美的音乐
日本动画之所以如此知名,除了题材多样、故事生动、人物造型精美、画面细腻唯美、电影化的画面场景以外,恰如其分地配入相应的音乐能够突出该动画此时的场景主题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也是受众之所以如此着迷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往往这些与该动画相关的音乐也会受到追捧。以久石让的配乐为例,久石让为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创作了很多背景音乐和主题曲都十分流行,如《龙猫》、《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的主题曲朗朗上口,曲风亲切自然,充满了童真,仿佛把我们都带回了那纯真的童年时代。
二、日本动画中的传统文化
日本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动画大国,日本动画在很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内凭借着鲜明的特征蜚声国际,在日本不论男女老少,都非常热衷于动画及其相关的产业文化。日本动画的文化定位非常准确,并非只是一种单纯只对青少年的说教工具。从《铁臂阿童木》、《圣斗士星矢》到《钢之炼金术师》等,日本动画以对社会深刻思考和人生哲理而著称,它不断演绎着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忠诚与背叛。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唯美的画面和电影镜头语言化的人物场景构图等,都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深受社会各阶层的青睐,并迅速风靡全球。事实上,在这种轻松休闲的文化现象背后,包涵着日本民族浓厚的文化内涵。
(一)日本动画中的本土文化元素
日本动画十分看重并且会经常对日本本国文化进行真实的展示,创作者们充分利用动画片的特性对本土文化元素进行了加工再创作,通过神奇的想象反映创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以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之神隐》为例,这部动画便是日本民俗大汇集的典型。首先看片名“千与千寻之神隐”,这个“神隐”就是一个充满日本民俗气氛的词汇。神隐最早见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齐刘昼的《新论•法术》:“天以气为灵,王以术为神;术以神隐成妙,法以明断为工。”所谓“神隐”其实就是被神怪隐藏起来,受其招待,而从人类社会消失、行迹不明。这也在无形中暗自契合了动画中荻野千寻的古怪经历。这部动画电影以日本传统的温泉“汤屋”文化为背景,荻野千寻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到汤婆婆开的“汤屋”打工,“汤屋”其实就是日本传统的澡堂。《千与千寻之神隐》中出现的“汤屋”在这些部分的陈设就和古代的澡堂完全一样,古意的街道、祭祀神祗的食品街、澡堂挂着的布帘和红灯笼、澡堂内部的木质结构以及墙壁装饰画等,都体现了日式传统的风格,泡澡用的热水用火炉加热,通过埋在墙里的沟槽流入浴室的巨型浴盆里,在洗浴层的上层则是各路神仙的社交场所。从建筑造型上讲,动画片中的“汤屋”与日本四国爱媛县道后温泉非常类似。在浴室里洗去污秽的河神原型是日本小说《古事记》中的海神;无面男是日本春日大社祭经常出现的面具神。宫崎骏没有沿袭原有的思路,而是在符合动画影片本身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润色,使其造型更易为现在的观众所接受,同时赋予它们人性化的一面。
(二)矛盾的二元对立
在日本动画中,常常会表现出鲜明的矛盾二元对立的思想,两个极端的共存、对立、调和是日本动画表达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也是日式审美的最重要一环。这种矛盾的民族性格正如《菊与刀》一书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动画在看似唯美光鲜的外部场景之下,表达的往往是或沉重或灰暗的主题,鲜艳明亮的色调与血腥杀戮形成强烈的对比。宫崎骏作品《幽灵公主》中的麒麟神就是这样,它在白天是生命和创造的化身,而到了傍晚后则变成了毁灭巨人,用无上的能力去巡视,毁灭任何威胁森林的事物。《犬夜叉》也是如此,在第120集中女主人公桔梗就低语:“净就是污,污就是净;善即是恶,恶即是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这几句偈语充分表现了日本民族这种矛盾的二元对立思想。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个人来说,性格的刚性和脆弱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日本这样一个时刻都处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民族,却又是一个十分推崇寄情于山水并欣赏的民族。这样的表现不像是一个时刻压抑的族群,实际上日本民族时常徘徊在这样的两极分化中忽左忽右,这样的忽左忽右使得他们始终处在崩溃的边缘,精神的极度压抑在脑中的弦也越绷越紧,这样的心理状态把日本人推向一个又一个濒临崩溃极限。所幸的是,日本动画的创作者已在动画中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有迷茫,才是人类。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崇高。
(三)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即对自然的崇拜,是日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样式。日本是个岛国,不利的地理环境使日本的民族性格中具备了对自然环境根深蒂固的恐惧。古代日本人就把这种恐惧的心理转化为对一切自然的崇拜。大自然代表着日本民族对生命的向往,同时也是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基础和源头,是美的蓝本,美的母体,对自然事物的热爱和感悟积淀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情操。继承了这些特点的日本动画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日本人的这种独特的自然审美观。比如宫崎骏作品《幽灵公主》中的狼神、山猪神,他们的体型都无比的巨大而且种群数量庞大,随时都可以向人类发起种族间的战争。这些动物神重伤后产生强大的怨念,他们还可以化身魔神对人类展开报复,这些动画形象都代表着大自然无限的力量。在《风之谷》中,随着工业文明破灭之后,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在人们聚居的地方出现了腐海,人们认为腐海散发有毒气体,但腐海其实是一个庞大的环境净化系统,洁净森林世界。而生活在其中王虫就像是自然的守卫者,向一切破坏自然的人发起进攻。在腐海的地下有着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地下的树木努力地净化着空气中的毒。
(四)悲情主义
悲情主义是日本动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自从它形成后,就始终贯穿在每个日本人的血液当中。悲情主义其实就是“物衰”,由于日本文化早期受到了中国大乘佛教、儒教、道教等的影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又吸收了西方的部分文化,便形成了既不同于国内现今的实用主义美学,又不同于欧洲近代反思去弊的美学,日本的美学学者将美学的思考引向了人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脉络,即“物衰”美学。日本美学深受佛教影响,强调“物衰”,万物都有衰败凋零的一天,从而进入轮回。大多数的日本动画,都具有这种“物衰”的美学。淡淡的,从容的,讲述一段段人生的绽放与凋零,从头到尾都是“哀而不伤”。日本学者们对这种“物衰之美”的认可已经如同自然法则一般,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很深的烙印。如宫崎骏作品《龙猫》中两姐妹之间的互相依赖依靠的亲情,她们期盼母亲病愈出院的急切,以及对母亲归家不得的失望之情,还有小男孩对姐姐的情谊,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细节体会出淡淡的“物衰”之美。
(五)等级观念
日本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所包含的整个观念都是建立在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之上的。在一般正常的生活中,同其他人的交往中都必须明确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像东亚许多国家一样,对长辈要用敬语,与此相关的要有相应鞠躬和下跪的动作相配合,而这些动作都受详细的规则和惯例支配。年轻人在家中接受了这种等级教育后,他们会把在家里学到的有关这些制度的东西用于经济和政治等更广阔的领域。他们要学会对那些地位比自己高的在特定位置上的人表示充分的敬意。在整个日本历史的发展中,日本社会是一个一个严格的阶级和卡斯特(一种世袭的等级身份制度)的社会。这一切在日本动画里就有体现,如日本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漫画家车田正美创作的经典动画《圣斗士星矢》,虽然故事背景改成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但是整个圣域的88个圣斗士,从青铜、白银、黄金圣斗士仍然是等级森严的。圣斗士们各为其主,为了正义或者主人的目的而展开残酷的厮杀,这些效忠都是绝对、无条件的,甚至到了随时可以献出生命的程度。表面上好像看到了一场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背景的虚拟战争,如果仔细看下去的话,就能够发现这些都是日本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的写照。
三、日本动画中东西方的文化融合
日本是一个的民族性格非常复杂的族群。有很多学者认为日本之所以形成现在的民族性格,是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也就是说复杂的形成原因导致最终形成的民族性格也是复杂的,即便是复杂,有一点成为了日本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就是对于东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对于动画而言也是这样。
(一)东西方绘画艺术在日本动画中的体现
动画自诞生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早期的二维平面动画发展到今天的三维立体动画,但无论是二维平面动画还是三维立体动画,画面在动画片中起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作用。画面仍然是日本动画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而线条和色彩又是绘画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元素,尤其是对二维平面动画而言,更强调张力十足的线条和丰富明快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二维平面动画对于艺术创作者的绘画功底和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东西方的造型艺术中,东方重线条的表现,西方重色彩的表现。而日本则吸收了两种造型艺术的特点,发展出了富于日本特色的造型艺术。
1.中国绘画中线的艺术在日本动画中的体现线
在艺术上的功能,首先是勾勒物体轮廓,其次是对人类情感的象征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作用从勾勒物体的轮廓向表现人类情感的象征表现能力转变。线条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独擅的一种艺术语言,并且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骨架和支点。通过线条的形态,将从外界悟得的意境与胸中所蓄之情感寄予笔端,迹化于外。所谓以手写心、心手相应、意在笔先、画成意足的高妙境界,只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才能体会到。随着中国传统绘画传入日本,线作为艺术语言,无论从技法还是从功能而言,都得到了日本艺术家们的借鉴和学习。日本艺术家通过吸收了中国画中线的技法,以纤细的笔法和秀雅的墨色,表现了日本自然风景中的清新。这在日本动画中得到了体现,如宫崎骏作品《幽灵公主》中的背景画面是宫崎骏精心描绘出来的,这些都是对于线条的运用,线条有表现作者情绪的作用,所以这使得《幽灵公主》的画面,既具有细致精细的真实性描绘,也具有飘逸灵动性非真实的时空再现。这样,往往使我们感觉到自然仿佛就在身边,而我们似乎又离自然很远,如同在梦境中一样,产生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
2.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艺术在日本动画中的体现
色彩是日本动画中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与线条不同的是,色彩的运用源自西方的绘画艺术。色彩在西方绘画中谱写出了一番壮举,纵观整个西方绘画的发展过程,简直就是一部色彩的发展史,在经过了古希腊绘画、早期基督教绘画、哥特式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色彩得到了广泛运用,确立了以色彩展示空间、表现空间质感的西方绘画传统。到了14世纪,经过了几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们的发展和探索,西方绘画就此进入了色彩的世界中,当时西方的画家们摒弃了线条而钟情于光影的效果,并结合了当时的光学、透视学等学科的知识,使得色彩科学化,就此与东方绘画背道而驰,走上了理性的发展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开展了脱亚入欧的运动,日本绘画大量地吸收了西方绘画中诸如色彩、透视、明暗等技法,同时又继承了东方绘画的线条艺术,把写意与写实融为一炉,形成了日本近代绘画。《浮世绘》可以说是日本近代绘画的代表作,它充分体现了东方线条的写意风格和西方色彩的写实风格,以绘画为基础的日本动画当然也在色彩上尤为突出。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为例,在他的动画电影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海边的欧洲小镇,拾级而上的古老教堂,陈旧却干净的雕花窗框,布满青苔的红色屋檐,光滑的青石路,洒满树荫的乡间小道,生生不息的绿色原野,洁白的云彩,温和的海风,这些画面都表达了每一个普通人内心不平凡的爱、包容和智慧,这就是色彩的魅力。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色彩讲究西方色彩的科学性,在色彩变换上注重观众的主观性感受,主要以青、蓝、绿为色彩的基调色,运用这三种基调色调和再现出了自然和植物的原色。这样的色调虽然简单但却并不单一,我们可以从画面看出这三种色彩的色位差是否符合自然界颜色的真实,他借鉴了西方油画中逼真写实性的特点,色彩上又不采用西方油画中油彩的厚与浓,而是在色彩中调和了水的纯净清澈,赋予色彩水的滋润感,整个画面看上去轻快、明亮、清新,这一点倒是符合了东方的审美。
(二)西方音乐与日式画面的融合
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画面十分重要,但是没有音乐的烘托,即便是再精美的画面也营造不出动画创作者要求的意境。好的动画音乐会配合剧情、人物性格而出现,还有音乐会帮助动画描绘动画人物的心理,这样动画会更加完美。日本动画也吸收了这一点,音乐都会在适当的地方出现,与适当的剧情相配。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我们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天空之城》运用许多爱尔兰民间音乐,风笛的浅唱低吟烘托出了悠远飘渺与悲伤的情愫;《魔女宅急便》糅合了吹管乐和美国乡村音乐风格,吉他的扫弦技巧所展现出的欢快与俏皮契合了本片少女的主题,充满了异域风情;《千与千寻》配乐用钢琴独奏与弦乐编曲,描绘了小女孩荻野千寻调皮、可爱、奇趣、踌躇、犹豫、不安、感伤的情感世界。这些都显示出宫崎骏动画配乐的独运匠心,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至今。
(三)西方文化背景与日式画面的融合
日本动画题材的选取非常广泛,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东方的自不必说,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格局走向崩溃。与此同时,日本战后的泡沫经济彻底瓦解,整个社会陷入了经济不振和方向迷失的泥潭。日本在这个时候正好也是各种思潮迸发的时期,众多的日本动画创作者的思想都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很多创作者创作出了一系列在当时具有相当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动画,他们的动画都采用了西方的讲述情节的模式或直接取材于西方故事来讲述日本当时的问题。如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借助一个13岁的小魔女独立和成长的故事,表达了当时很多日本人面临的处境和对生存现状的思考,以及作者对于一些日常性问题的思考。《千与千寻之神隐》改编自德国作家米夏埃尔•恩德《讲不完的故事》,虽然这是一个来自异域的故事,却配上了日本传统的文化背景,给“汤屋”的每个浴房供暖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锅炉,而给“汤屋”和日本传统街道却配上了电梯和现代的海底隧道系统,整个动画的背景既充满了日式的神秘,又不失西式的活泼自然,亦古亦今、亦真亦幻,为动画故事的开展准备了一个充满神秘奇幻色彩的舞台。
四、结语
正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中国的动画创作表现出“寓教于乐”的特质,注重动画片对指定受众的教化作用。美国则把动画里的视听元素立足当代、构想未来,用滑稽幽默、精彩绝伦的声画表现当代人的价值观和情感诉求。在《山水情》中,画面中的层峦叠嶂在悠扬的笛声中晕染开来,水墨绘画技法加上民族旋律:渡口、小船、孩童、老翁,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充满了中国式韵味。片中传达出一种承继关系:恩师传授,师徒拜别,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说。《超能陆战队》则用充气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一群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一起打击犯罪阴谋的情节设置,表现少年无畏、拯救世界的个人主义英雄观。不同民族文化心理下的创作显示出迥异的艺术风格。
二、空白视野下的写意和直观形象下的写实
1.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布局和留白,画面中的“空白”就是中国画空间中的“气”,是一种幽远的意境。“空白导致了文本的未定性。空白从相互关系中划分出图示和文本观点,同时触发受众的想象活动。”追求写意和力求写实是中美影视创作中最明显的区别,这种写意和写实的对比在动画电影中也能看出。在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中,画面中大多用寥寥几笔表现河水流动、小船前行,水面远处的山川也是于空白处隐约晕染。这就是特属于中国水墨的空白写意,这种空白更能表现出偶遇于山水间的师徒深厚的情谊。《超能陆战队》镜头里出现的是三维动画人物,尤为注重写实。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多用特写镜头来表现,因为细节描写才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现真实。虽然镜头里有些画面很夸张,但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和生活中的现实人物形似,这与《山水情》中的神似截然不同。三、含蓄悠长和率直强烈的情感意蕴表现鉴赏一部影视作品,很重要的一个依据是情感意蕴的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视听元素的一些局限性,尤其是缺少现实生活的立体感和生命性,这些缺憾的东西,在情感的衬托和环绕下,才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
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来自于中国文人脱俗的审美观,中国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则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中和”“中庸”,而这种思想在绘画上面就是一种平和的创作心态。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作品则都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淡薄的意境,给人一种“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的艺术境界。水墨动画继承了中国水墨画中的儒家思想,如《山水情》作品中,影片中的一景一物都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特质,凸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同时通过巧妙的故事情节,从艺术和道德两方面揭示中国文人身上的气质,展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精髓。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中国文人的性格狂放不羁或愤世嫉俗,或游憩山林,参禅论道,或仕途坎坷,不得志,所以所画之物表达的多是慵懒疏淡的气象,逍遥自在的心境,清真灵现的景观,以及闲愁无尽的情趣,都与道家思想联系密切。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都是真实的写照。中国水墨动画在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其中,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净化人心。
二、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动画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形成的影响力度也常常超乎人们的意料,较之其他种类的影视作品,动画影响力更加具有延续性。而这种动画观赏延续性的背后,往往是传统的审美情趣的默化。
(一)虚实相生,素净典雅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审美趣味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顺乎自然”,中国绘画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豪壮,笔调充满诗意,构图灵活,山水画素净典雅,人物画传神风韵,空间留白,局部渲染,为观赏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表现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形成虚虚实实的艺术格调。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也采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墨色代替各种颜色,把实景化为虚境,虚实相生。例如中国水墨动画《牧笛》牧童骑牛过河一景,以虚当实,画面大量空白除了水牛和几条游动的小鱼别无他物,就把小溪流的湍急真切的表现了出来。牧童寻牛时展现出的江南的景色,飞流直下的瀑布,用虚表现出水势的浩大,烟波的遥远,用实表现出山的豪迈,引发出人们对自然力量的神秘敬畏与对宇宙空间人生幻想的哲学思叹。
(二)气韵超乎其表
气韵是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中国水墨动画也一直在追求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艺苑卮言》所说的“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正是对水墨动画气韵写照。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中延续中国水墨画的美学原则,并不断的进行高度的概括,运用独特的线条与视角对动画化造型和画面进行设定,使得我国动画发展有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中国水墨动画把画家笔下的崇山峻岭、溪水流泉的气韵,都表现在了银屏之上,咫尺山水引人入胜,意味无穷。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整片都展现出了宁静、淡泊、清新、脱俗的格调,中国水墨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被展现无遗。影片中雅士形象虽然只简单地勾勒几笔,却完美的表现除了仙风道骨的形象,淡雅、清傲的性格跃然与银幕之上。这部动画把绘画、音乐等多种中国艺术完美的揉合在一起,达到了洒脱、空灵、飘逸的风格。
(三)节奏灵动自然
节奏不仅可以表示音乐的韵律,也可以指水墨画中的运笔技法,在水墨画中,运笔用墨讲究要有节奏韵律,具体指笔墨的强弱、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变化。在水墨动画中,运用水墨画运笔的转折起伏,抑扬顿挫,将一幅幅苍劲有力、豪放洒脱的水墨效果呈现于银幕。水墨动画《牧笛》中,用焦墨塑造的通体乌黑的水牛,和白描勾勒出的牧童,无不体现出水墨画的运笔节奏,运笔的快慢徐疾、实重虚轻的节奏和用墨浓淡的节奏,在片中运用的恰到好处。中国水墨动画中的另一个节奏就是音乐,水墨动画中大量运用民族音乐,丰富变换的民族音乐也在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水墨动画中,音乐响起之时,音乐描述的是水生、风声,是山的声音、树木的声音,都有观赏者自己去定义。《牧笛》中牧童信口吹出的笛声,正是欧阳修认为的“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的意境。
(四)形神兼备
中国水墨画在创作上讲究形神兼备,齐白石说:“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形”是所画事物的典型特征,“神”则是指事物的内在特征。中国水墨动画在造型艺术上延续了水墨画的造型方式,运用简练的线条对动物造型进行设定,高度概括,达到了“离形得似,惟心所出”。《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形象出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写意花鸟画,体现出了我国水墨画的造型艺术。片中墨点似得小蝌蚪,没有任何表情,却通过优美灵动的动作,表现出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使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三、数字水墨动画对水墨艺术文化传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拓展了传统水墨的效果语言,通过对水墨画的研究,提取出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轮廓线及组织结构等独特特征,之后构造出相应的解算方法,以解算方法为基础对水墨画进行模拟,从而更好地模拟中国水墨画艺术效果。创作者通过计算机操作平台创造新形势的水墨动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既节约成本,又省去繁复的工作,可以说是水墨动画的一个新趋势。
(一)三维数字技术为水墨动画注入新的活力
数字水墨动画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的基础上不停的尝试,它以其优良的多线程运算能力,丰富的建模和动画能力,出色的材质编辑系统等优点使更多人得心应手,使每幅作品形成新的思路和形式,拓宽了表现的领域。如2003年三维数字水墨动画《夏》,除了融合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外,还体现出更真实的空间效果。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墨动画意境悠远、诗情画意、清新淡雅的写意风格,而且在视觉上具有纵深变化和转场,传承和发展了中国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数字水墨动画更多的是把主题与背景运用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加上水墨效果的运用结合,使镜头语言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三维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精髓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举,突破了传统水墨动画制作成本和语言上的局限,使笔墨从有形的实在物体转变成为虚拟的影像,唯一不变的是水墨画的意境与韵味。
(二)三维水墨动画的空间艺术
三维水墨动画继承了传统水墨动画风格,结合高科技数字技术,创作出令世人瞩目的动画。三维动画与传统动画不同的是它可以创造出虚拟的三维影像空间,三维水墨动画不仅拓展了三维动画的表现语言,而且可以表现出水墨画所不能创建的虚像空间,在三维动画领域中,这无疑是一次突破性的成功。三维水墨动画更多表现的是水墨的背景虚拟,利用了更多的贴图材质,滤镜效果和镜头的多重角度渲染,实现了更多三维水墨动画的强大视觉效果。三维的水墨语言是通过不断对传统水墨文化的继承,加大了原水墨动画所参与的元素,更多的主题被表达出来。三维所表现出的视觉空间,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创作者的思想境界,表现手法和制作方式。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给水墨动画带来了新的生机和看点,不但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继承下去,也对水墨动画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水墨动画对艺术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水墨动画的概述。传统水墨动画的静态背景是渲染出的一幅幅水墨画,泼墨背景或大气磅礴或秀丽婉约;动态效果的表现需要在纸上作业,原画师进行角色的主要动作设计,动画工作人员负责添加中间画,画纸上的角色需要分层上色,颜色分别涂在几张赛璐璐片上,然后由动画摄影师进行逐格拍摄,动态水墨渲染效果是则用摄影处理而成,从而在屏幕上形成人眼中连续的活动影像。
(二)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独创的动画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中国对其不惜成本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中国不但为其构建制作班底,更汇聚名家指导,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博得喝彩。水墨动画以独特的笔墨情趣、意象造型、文化底蕴享誉世界,不仅赢得“中国学派”的殊荣,更为世界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作出贡献。近年来水墨动画趋于沉寂,逐渐退出观众的主流视野。时代的变迁并没让我们遗忘水墨动画这块瑰宝,大众对复兴传统文化艺术的呼声愈来愈高,但复兴传统水墨动画之路却是困难重重。
(三)制约水墨动画发展的因素。1、水墨动画创作繁琐耗时,力求墨韵意美,对市场运作却避而不谈,造成其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严重脱轨,无法真正进入市场运作;同时,屈指可数的艺术短片如同象牙塔里的展品,无法满足观众的影视文化需求,水墨动画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2、水墨动画受中国传统文化限制,取材多为山水花鸟,传统绘画技法难以表达夸张、趣味的动画造型,受众对水墨动画易产生视觉疲劳。同时,水墨动画不易推广开发衍生产品。3、全球化进程下,欧美日动画不断融合中国元素获得国人的文化认同,并依靠强势的政治经济力量迅速稳固了其在中国的市场。国外大量的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将生产国的文化思想、社交模式、民族精神传递给中国受众,造成国人的文化认同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审美诉求。
二、一脉相承——数字水墨动画
2009年中央电视台形象广告《CCTV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的问世,让人们重新关注中国水墨动画。科技的发展为水墨动画注入了新的力量。数字技术通过编码、算法生动地模拟水墨笔触,软件和后期制作展现高质量的动态画面,这一切赋予水墨艺术新的希望。数字技术平台为水墨动画增添多种表现手法。Photoshop、Painter是二维水墨制作软件,能模拟毛笔笔刷,建立不同的材质纸张,压感笔的力度能控制笔刷的粗细、笔墨的浓淡,达到再现手绘水墨的效果;数字软件基于水墨效果模拟,总结了水墨的笔法、墨法特征,为水墨仿真提供了技术支持。Flash等软件能为二维水墨制作动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其滤镜功能可将动作线条模糊,并还原水墨晕染效果。另一方面,三维水墨效果、立体水墨效果的制作,都已有Maya等相关软件以及开发包研究,通过数字画笔重构山石模型,表现三维山石水墨的效果。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将水墨动画的制作、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发展憧憬——水墨动画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水墨动画“墨韵”与现代动画“趣味”的结合。传统水墨动画注重意境之美,一度获得人们的青睐;但现代动画追求趣味性,受众希望从动画艺术中获得快乐,这也是现代动画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水墨动画需要表现墨韵,更需要加强造型和动态上的趣味,二者融合才有望扭转水墨动画的尴尬局面。
(二)制作手法“现代化”与传播媒介“多样化”的结合。数字化为水墨动画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目前中国的水墨动画创作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制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法解决水墨背景、角色造型、动态表达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水墨动画应用需要与电视、互联网、移动媒体等现代新兴媒介相结合,从而扩展其应用领域。
第一:场景设计方面既要遵循剧情的发展和导演的要求,又要体现合理的艺术性特点。叙事功能,隐喻功能,展现时空关联,刻画角色性格、心理,制造情绪氛围,突出矛盾冲突是艺术场景必须要体现的,同时它的设计也必须是合理的。所以场景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剧本进行深入的理解,熟知剧本中的背景情况;其次要明确剧本中的环境特征;最后要确定作品的表现风格。画面的设计,是否运用夸张等手法等都要切实依据剧本的需要,可适当的运用手法使画面生动来抓住观众的眼球。深入理解剧本内容,熟知其历史情况,对角色性格特征包括造型特点都要重点剖析,并使场景造型风格与人物风格达到高水平的和谐。动画片《大力士》中再现了古希腊的文化环境,描述了原始森林景观。其中描绘的花园设计场景就融合了古希腊的造型元素,例如滴水帷幕的多形式的设计,形式感多样。
第二:动画场景的艺术风格之所以独具魅力是造型形式准确和造型手段独特而形成的。使影片整体形式风格、艺术性的追求得以体现的重要因素是造型形式,尤其是场景的造型形式。动画背景主要通过美术创作方法完成,其中包括绘画、喷绘、镂雕、剪形等。因此主题基调要着眼于整体,在深入分析剧本搜集查看资料之后确定,造型形式要选择切实符合时代和地域特点的。相比之下日本的影视动画片受漫画影响最深刻,同时其收视率和普及率也是极高的。60年代的《铁臂阿童木》,80年代的《樱桃丸子》《蜡笔小新》和《机器猫》等,这些作品视觉艺术方面的效果在设计场景和创建角色方面都有显著的体现,其在造型和色彩处理方式的漫画式手法的运用,使日本动画片有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第三:影视动画场景艺术风格的多样来源于造型语言和造型形式的多样。漫画风格的场景:如《聪明一休》《蜡笔小新》色彩简单,以平面效果为主,采用刻画边缘轮廓线的方式。实风格的场景:一是一切模拟自然以自然物象为基准,包括造型、比例、色彩,二是光影效果的明暗对比要经过强烈且夸张的处理;三是色彩要表现的真实,细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可以通过将丰富的形态真实、自然的刻画和运用夸张的灰色调来使场景画面具有更强的层次来实现,这样也可以使得故事的内容和其中的角色性格特征更突出。三维风格的场景:三维技术像“催化剂”一样推动着动画发展,动画的造型构思方式由平面转移到空间立体离不开它,它能将空间体积感和纵感很好的展示出来,创造出较为自然、真实的场景效果场,使得视觉效果具有神奇的感觉。所以不考虑时空约束的情况下,其视听觉语言创造出的时空境界具有超现实的效果。形态、光影和色彩作为造型语言在动画场景中最为常用。场景中建筑、树木等想要表现的简单、整洁可以使用体块和线条来塑造,如《破坏》,在199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奖,作品中绘画性钢笔素描的场景效果就是使用了非常简练的线条实现的,艺术意味则是由简单、朴素的造型和粗犷的笔调使之表现的更突出。
场景也可以营造的复杂一些,如宫崎骏《天空之城》就极大的运用了视觉语言,将“天空之城”的立体幻觉通过神秘奇幻的星空、云雾和火光交织的画面完美的展现出来,极力渲染影视背景,使得视觉空间感染力极强且神秘,是极好的视觉享受。同时大的场景建立好秩序形式,将空间透视关系处理好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对视觉组织原则做到深入理解且合理运用,促使画面体现的内容既丰富且有序,同时又是灵活而不死板的。
作者:杨磊 靳明 单位: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手绘动画是动画艺术中重要的一个部门,即具有商业价值,使动画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动画的视觉感染力和表现力,促进消费,同时,手绘动画也具有艺术价值,它作为当前思想的一个缩影,是一种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向往。后现代影响思潮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表现方式充分的展示出动画的高度融合性和统一性,将空间、视觉、图像等化为一体,提高了绘画的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新式影像手法。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以知识型和科技型为代表的产品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社会改革中,对个性化、自由和人性化的产品追求越来越突出。手工绘画作为绘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时展的潮流中其表现手法不断地发生改变,在新媒体时期,手工绘画开始追求和展示个人体验的成果,更人性化和鲜明化。艺术产品的最终价值就是为人服务的,新媒体动画把握时展下的思想形态,为手工绘画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满足时展下对手工绘画的要求,提高其艺术表现力。新媒体手工绘画从早期的手工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和突破,从印象派到风格派、达达艺术、超现实主义、部落文化等,都丰富了手工绘画的表现形式,使手工绘画更加具有创造力。思想的开放性、语言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结构的多样化等,使手工绘画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格局。充分的展示手工绘画的魅力和特色,体现在新媒体时期人们的思想,张扬个性色彩,使手工绘画作品更加吸引人和打动人,加强情感与思想的结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手工绘画的创新,从而提高手工绘画的艺术价值。深圳原创动画《卖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赢得了无数的好评。该动画充分的把握好特色抓住焦点,以陕北黄土高坡风情为背景展开,讲述兄弟二人卖猪的故事。以原生态展示出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展示出原汁原味的“中国风”。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个性化的实践
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新媒体与手绘的结合,是动画发展的必然选择。手绘动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动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加强新媒体与手绘的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手绘绘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手绘绘画更加的生动,更具有个性。手绘作为三维动画的基础,在手绘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通过结合手绘绘画的绘画性和动作规律使三维动画更觉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加强二维手绘动画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手绘动画中存在的一些不利的因素,使动画更具有空间感,充分展示动画的艺术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个性化的实践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1手绘绘画与三维技术结合。
手绘动画的绘画性使动画更具有表现力和亲切感,艺术质感强烈,而二维技术又具有多层次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具有规律性。在新媒体时代,加强二维技术和三维技术的结合成了动画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技术与工艺的结合使动画具备了艺术感和空间,更立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手绘绘画的表现方法与三维技术的融合,同时加入一些音乐元素,使整个绘画充满了生机,画面改变了以往的呆板和单调,生动而形象,并且改变了空间对画面的约束,使整个画面具有了动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丰富动画内容,提高动画的保表现力。同时,在动作和夸张程度方面,手工绘画也做出很大的改变,动作流程自然、规律,使整个动画风格灵动、活泼。
2.2手绘动画与网络传播结合。
手绘动画与网络传播结合,提高了手绘动画的传播力度。而Flash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语言,简单易学,能够自然地展示出个性特色和抒感,通过Flash语言将艺术通过网络与大众分享,提高大众对艺术的认可度。
2.3手绘动画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本土的就是民族的。本土文化象征一个地区的特色。它既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现代化文化发展的一种诠释。加强手工绘画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发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使手工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魅力。
3结语
故事选题方面的不同也是中西动画风格不同的体现,西方的动画作品取材多涉猎于世界各国经典故事与民间传说,他的选题范围是全球性的。如《阿拉丁》取材于中东的民间传说、《白雪公主》取材于《安徒生童话》;在西方早期的动画创作中,针对的人群多是低龄儿童,从《小飞象》与《狮子王》等一系列动画作品就可以看出,这些动画多具有取材来源于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在当下,西方的动画作品在选材上有了新趋向,如《睡美人》等更倾向于较大儿童。新时期,动画题材趋向多样化,有了以夏威夷为背景的《星际宝贝》等。而梦工厂等也创作了众多如《小鸡快跑》等经典的动画作品。相比来说,中国动画故事的选材更多的是局限在本国的传统故事和古代神话,但在选材的范围上涉猎范围是很广泛的,如《大闹天宫》与《天书奇谈》都是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精卫填海》与《哪吒闹海》是取材于神话故事;而《阿凡提的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东郭先生与狼》则是根据成语改编的故事,这些动画作品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经典之作。中国动画作品的题材选择往往都有很多的教育意义,如热爱集体、邪不压正等教化内容。我国所有的动画选题都是反映我们民族自身的,很少像西方的动画公司那样广泛改编外国故事,在这点上,中国动画和西方动画在取材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中西美术设计风格比较
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的动画片,在美术的设计风格看,各国动画创作者都从本土的传统艺术形式出发,从中吸取本土文化的养料,并形成了各国独特的表现形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美国动画美术设计风格中连环漫画起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动画作品中的《大力水手》等,初步构成美国动画片的艺术风格。西方动画片多为剧情片,注重刻画细节,动物形象的设计多以夸张的手法处理,形象逗趣,“米老鼠”等形象成为著名的西方动画形象代表风格象征。人物设计的风格一般造型巧妙、个性突出,取得了完美的画面效果。以美国动画设计风格为首的西方动画,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动画作品创作思路和造型风格。中国早期动画影片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西方的动画形象,但在中国动画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却要数中国古典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下,中国动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化表征,如在《大闹天宫》与《天书奇谈》等动画片中,中国传统戏曲风格都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影片中动画人物的脸谱化处理,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在中国动画美术设计中绘画表现形式是很丰富,在单线平涂的形式中有重彩和工笔,儿童画、岩画、壁画等各式各样的动画更是独具风格。
三、结束语
1.动画艺术与平面设计艺术都是一种主观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动画艺术与平面设计艺术不仅强调主观创造性,更强调客观的、基本的合理性,但又不失所要表达的幽默感和夸张性,巧妙而抽象的形象及丰富的联想空间。德国招贴设计大师岗特·兰堡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层次感,用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给视觉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例:《和图》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并且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是为一个出版社设计的招贴,图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1945年的胜利》,《“UCC”咖啡馆海报》,是日本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的作品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他把所想表现的事物通过异质同构、视错觉等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重现在其海报作品上,并将这些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其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一部好的动画或者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都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描述,通过画面已完全可以表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动画制作中,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夸张和变形,又符合基本常理的客观规律,是塑造出人物性格和人物精神面貌及情感的关键。
2.表情就是情感的形象,经过艺术加工,提炼,概括,抽象化后,使所塑造的形象更具代表性,这和平面设计的主动创造性非常相象,并且也是动画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当人生气愤怒训斥别人的时候,两只眼睛瞪大,直立,两个眼球会向两个内眼角拉近,两只耳朵上耸,鼻翼变大向上收拢,嘴部张大并被拉长,上牙齿外露,这样更能感觉到这个人愤怒到极点,粗声大气的说话.整个人的面部表情肌肉都被绷紧,并且多采用正面.当人很幸福,很满足的时候,整个面部表情很放松,脸形呈圆形,嘴也呈一个圆弧形,嘴角上翘,两只眼睛很平缓的看向一旁,下颌上收,头部略倾斜;或刻画人高傲时,人的头上昂,只看到鼻子往下的部分,鼻孔朝人,两嘴角下拉,嘴是向下弯曲的圆弧,在夸大后的人物表情及造型使他们更具有特定的气质。这使我想到了蒂姆·伯顿导演的动画片《僵尸新娘》,每一个人物的夸张造型准确传达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维克多未来的妻子,维多利亚的母亲是一个没落的贵族阶级,还以女儿的婚姻获得资产,但仍保持自己的高傲、冷漠的样子,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两个眼珠向上看,嘴角下耷,发髻梳的很高,和头的比例差不多,这种夸张再好不过。而且动画里的主角人物整个身体被拉长,四肢细长,人的下颌细尖,人物的眼睛变大。蒂姆·伯顿的《圣诞夜惊魂》也采用身体被拉长,四肢细长,人的下颌细尖,人物的眼睛变大,还有场景设计也是经过加工,提升,处理的房子及树木都有一种高耸的感觉,和动画的整体设计感觉和谐一致。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平面设计艺术和动画艺术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事物的重新再创造,经过抽象变形重新提取重要的元素表达最具特征的效果。这种特征直接可以从平面设计中体会到,在动画中虽然体现的不是很直接,主要是因为人们感觉动画里的人物就应该是那个样子,至于为什么是那个样子,他们没有想过,而人们经常会说那一部动画片“有意思”,其实“有意思”足以说明动画片有它独特的创造性,只不过人们很少关心罢了,但从动画的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动画是作者主观意图想象创造的动态形象,而他的主观想象,创造即是与设计一样的重新组合再创造。
二、平面设计艺术与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平面设计艺术与动画艺术都可以运用各种材料表现达到所想要的效果,在平面中可以手绘,印刷,拼贴,电脑制作,甚至是三维。在动画中可以是传统形式的,黏土形式的,布袋式的,提线式的,水墨形式的,或者是电脑制作的等等。虽然它们的形式变化多样,但仍不失去自己的艺术形式特有的特征,相反,更丰富了它们的创造性,并且也融合了其他的艺术形式,使所表现的空间更广泛。波兰招贴艺术家特拉伯可夫斯基的作品运用了图形的正负形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英国黏土形式的动画片《小鸡快跑》,运用了拟人和夸张手法,使小鸡们的形象鲜活、生动。布袋形象的动画片《阿凡提》,其人物造型恰到好处。阿凡提的造型带有浓郁的西域人物风格特点,他的衣着打扮,他的头饰,及人物的面部造型,留着一绺山羊须。
关键词:机遇挑战竞争思维方式文化传承机遇
一、大时代——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的几年之间全国已有近200家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回望过去,中国社会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建设,市场经济环境逐渐形成,按市场化、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中国的入世,各行各业都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文化教育和信息产业也正面临着挑战。其中艺术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壮大与发展,空间已变得相对有限,那么必然要寻找新的社会需求增长点即新的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空间。而动画教育与动画游戏产业的前景在经历了相当长期的痛苦酝酿之后,很快将要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这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动画产业,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02年,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是268亿美元,2003年预计是310亿美元。韩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汽车业。在拥有儿童3.9亿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动画游戏业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集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动画游戏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文化教育的主体部分,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状态,更关系着未来的文化传承。目前,美国、日本和韩国动画游戏的盛行不仅给中国带来经济的流失更带来传统文化的断层。
韩国和日本因国地狭小,受制于物质化的传统产业发展没有大的空间与前景,转而大力发展不需要消耗物质能源的文化产业。韩国将动画产业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韩国文化振兴院是政府出面组织的非政府组织,设有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论证委员会。他们在各地的办事处分析当地的市场情况,向政府提供建议,政府据此组织企业进行投资。前不久韩国又推出了“卡通振兴5年计划”,决定从今年开始到2007年,将韩国国内卡通市场规模从现在的5万亿韩元增加至10万亿韩元,并将通过国家及民间共同融资2000亿韩元。可见,韩国政府是非常重视和扶持动画产业的,他们在按照市场规律有步骤有组织地运作。
动画教育与动画游戏产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中国动画发展人才奇缺的矛盾,正是全国艺术院校发展动画教育的历史机遇。中国动画教育办学历史最长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1999年以前,它还是美术系中的一个专业。到了2002年,正式面向社会招收学生的动画专业院校已达四五十家左右,2003年达到70家,到2006年初已有200多家。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同国际上动画产业比较发达的美、日、韩动画教育院校相比,在中国的动画教育院校还是很少。因此,中国动画教育同样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全国的动画教育的现实状况基本如此。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否健康成熟,看一看该学科教材体系的建设与相关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就可以有一个起码的判断。在目前这种大的环境下,教材从质量上暂不去讲,仅从数量只有有限的几本、并且多数专业教师多是从美术教育转过来的来看,动画知识、技能有待学习提高,教学经验有待总结完善,继而丰富。总体上师资严重匮乏,更谈不上成功的经验了;动画专业教育基础体系远没有形成,更谈不上完善了。而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必然,有空白就需要弥补;不完善,就有机遇。
二、动画教育跑马圈地,发展后劲尚未明晰
动画教育院校风起云涌,以招生数量来跑马圈地,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用扎实的基础工作,从系统工程上做起,并且一切还得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院校的自身基础条件与特点,认清动画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确立符合本身特点的长远发展目标,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国的动画教育从某种角度看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机遇同样也是平等的。任何事业的成功运转都有一个起步、开始、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因此,作为动画教育者要切实从基础一点一滴做起。在目前这一阶段,大多数的动画院校的专业师资只有一到三名,自己培养师资需要一定的培养周期,而且,优秀的师资还需要相当时间的实际创作教学经验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所以,条件如此,事业还不能等待,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做起,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整合好现有的动画教育资源,逐步确立并完善整个动画教育体系。如果说有竞争,也要分清主次,分清竞争对象。也就是说外国动画与中国动画的竞争、外国动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而国内院校之间更多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要保证动画教育的发展后劲,实现国内动画教育院校多赢局面。
三、学院教育与社会实践(产业)的关系
教学是动画艺术专业的主体,科研是教学的翅膀,实践(产业)是教学的试金石。三者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教学自然是其中心环节,一切的活动必然围绕教学而展开。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的,尤其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相当快速的。如果没有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科研和实践的促进,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教学并不能脱离科研与实践而自行其事,必须有科研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同样,过于注重科研与实践(产业),偏离了以教学为主线的原则,又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偏颇狭隘,缺少系统性、普遍性。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语言、表演、戏剧、舞台、音乐、舞美、灯光等。动画艺术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影视的一般属性,又有动画艺术所特有的属性,如动画艺术中的演员不是真人的表演,而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虚拟形象,但其所做的表演又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因此,动画艺术的教学有其自身相对的特殊性,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这样就要求围绕实践的学习环节更多一些。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都需要有一个从起步、过渡到逐渐成熟,到全面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所希望的是这个过程不要太曲折,太漫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试验,国际影视动画产业大鳄已对中国的影视动画市场虎视眈眈,我们的传统文化势必受到冲击和影响,动画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应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动画教育与产业的繁荣需要大动画的艺术教育概念
1.传统思维定式的制约。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有优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优良的人文传统,这是我们的优势。同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另一方面传统也有制约我们思维方式的弊端,这样说并不是排斥文化传统,而是要提醒我们自己不要被传统所羁绊,裹足不前。在动画艺术的创作上,动画是一门对想象力和夸张力都有非常高要求的艺术,传统的思维定式制约了想象力和夸张力的发挥。如何突破思维定式,开启思路,这是中国动画人的共同课题,传统的思维定式制约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动画艺术的创作上,体现在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上,体现在动画教育与产业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专家或学者去研究解决。
2.文化底蕴与视野的制约。一方面,动画相关的资料与信息的缺少,交流渠道不是很通畅,与其他相关的姊妹艺术如音乐、文学、戏曲等的交叉、交融不够。动画艺术生产创作与商业运作环节的连接不充分,动画行业环境氛围有待建立。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从事动画艺术的从业人员在对文学功底的积淀的重要性上存在一定的忽视。动画艺术不仅仅是动画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生命、历史、人文的认知与思考的问题。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有意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积淀,同时,相关环节如动画编剧、导演等又与传统电影电视编剧、导演的相互认知与参与上存在断层,也制约了动画艺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急需动画教育去解决的问题。
3.行为方式的制约。有时很多人做事经常爱抱怨,这个条件不具备,那个困难大,没有这个,缺少那个,困难讲了一大堆,缺乏认真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态度和积极研究怎么利用现有的条件达成目标的求实精神。
五、抓住发展机遇,繁荣中国动画教育
综上所述,抓住目前动画教育与产业在新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时展的千载难逢之发展机遇,把我们的动画教育与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动画形式为载体,以动画教育为手段,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我们中国的动画能够认真从以上几个方面逐一落实,认认真真,不急不躁,充分整合与利用好现有资源,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从思维上、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纲挈领,那么动画艺术教育与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