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部分职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将严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不利因素化解于无形之中。就业指导应与德育工作、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同时应重视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
部分职校毕业学生对就业缺乏正确的定位,存在“怕苦、怕累,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这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常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在短时间内尝试多个工作岗位,最终不是遭遇淘汰就是自行离职。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种种:一是就业观念陈旧,择业的主动性差,存在“等待”、“观望”、“回避”的心态,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二是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嫌工作环境差、工作累、待遇低,不能安心工作;三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超出了正常的理性范围;四是个人性格孤僻自傲、情绪控制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职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挫折、如何教导学生在就业中正确兼顾个人要求和社会需求,增加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等等问题,是就业指导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端正人生价值观、择业观,确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适应市场经济下的职场就业形势,在择业过程中准确定位,果断决策,顺利实现就业并在将来的职场打拼中能有所作为。
一、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在职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由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以及职校的改革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将严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不利因素化解于无形之中,这对于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进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职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无可替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关乎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职教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竞争能力
职业素质包含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多项要素,是衡量从业者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勤学苦练只能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只能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获得提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职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时抓好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把学习和就业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确立正确的择业意识。通过勤学苦练和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
结合个人特点和能力,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目的性,避免盲目和短视。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指导,就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树立长远的就业意识,把学习和职业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树立为实现职业理想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
3、促进形成新的就业意识,实现职校发展和学生顺利就业
加强就业思想指导符合学生需求,为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和“成才发展道路的选择”等提供了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在就业指导中重点抓好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准备教育,在传授给学生从事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为学生适应就业奠定思想基础。把职业技能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标准、择业原则和择业方法,充分认识自我,消除心理障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就业观念,在毕业时能理性择业并顺利完成从职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还能延续到工作岗位,激励学生适应企业员工身份,在工作中磨砺成长。
毕业学生能顺利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能有所作为,对在校生的激励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对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比任何宣传都有效。因此,搞好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能将学校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4、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为自主创业奠定思想基础
目前,职校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存在落后保守的一面,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浓,同时也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过硬的创业素质。职校毕业生,只要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创业的斗志,就可以在创业道路上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因此,通过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业意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优势,加强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实现人生价值,对改变职校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合理配置社会人力资源都能起到好的作用。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把就业指导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把就业指导与德育工作结合,就是以就业指导工作为基础,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就业思想指导。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德育的角度加强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意识。二是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文明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等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守纪袁职、服务意识以及协调管理能力等。三是把就业理念、就业技巧、政策教育、就业信息指导和日常德育工作、普法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加强学生就业的法制意识,接受新的就业理念。
把德育贯穿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抓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阶段:一是就业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就业思想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观、义利观和“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二是求职应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加强应聘态度、从业态度的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地衡量得失,帮助他们准确定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衣着打扮、语言谈吐、礼仪礼节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三是就业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突出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教育。
2、把就业指导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德育课程教育为重点,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就业思想指导功能。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调查、讨论等形式,透彻讲解与就业相关的思想问题。以文化课程教育为基础,把握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文化课教育目的,促进和帮助专业技能的学习。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导向,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专业课看成是思想教育的延伸、是思想性的深化,引导学生热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
以劳动技能教育为平台,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实现就业的基础,要保障就业就必须根据就业单位或专业对应的岗位标准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技能教育。要及时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等编写对口适用的教材、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时进行教学工作总结和评定,适时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好的教学效果。
3、把就业指导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家长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首位教师,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和管理,使职校教育目标和家庭影响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职校教育工作,实现职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要在职校、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紧密联系上下功夫,如:职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明确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指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座谈、研讨,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社会发展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等。
4、把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心理健康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适应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问题多做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提高就业决策能力。教育学生注重个人职业计划,树立长远的就业意识。
摘 要:导师在一个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指导安排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导师的职责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也直接影响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研究生培养
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在校期间基本上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乃至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不仅仅只包括学术研究方面的作用,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导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所以,导师需要随时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才能提高所带研究生的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水平,学校研究生的教育首先也要从导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做起。另外,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教学作风,思想状态,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内心世界,对于学校研究生教育来讲,这一点同样值得重视。
下面就从学术研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谈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一、学术研究教育方面
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在学术研究教育方面的作用是对研究生培养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导师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指导,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专业科研能力。总的来说,在学术研究教育方面,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本科一样,研究生教育具有专业化特点,而且相对于本科而言,研究生的学习更加深入,需要更强的自学能力,虽然同样有专业课程,但是教师的授课模式相对于本科而言已经大为不同,更为抽象。在这种情形下,导师的作用就尤为突出。导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相关专业领域,学习经验丰富,在研究生眼中,导师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大局和枝节都比较熟悉,研究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如有遇到苦难,大多都会向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因此导师指导下的专业学习往往更有效、更省力,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去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大的效果。在这一方面,导师掌握了最新的专业热点与动向,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料。
2. 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以研究为主,追求知识的开拓创新,而不只是立足于知识的薪火传承,学术研究才是研究生的根本。研究生导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成为研究生的导师,他们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经验丰富,所以指导起来驾轻就熟。如今,学术研究被许多研究生所畏惧,在他们看来,研究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从开始就在打退堂鼓,自己给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可否认,在如今各个方面都已经很发达的社会,研究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为了让研究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就需要导师的指导,导师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在研究方法的领悟与研究方向的选择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指导,需要时与研究生一起融入所研究的课题,可得研究更加容易步入正轨,并且还能与大家交流感情。
3. 指导研究生的论文撰写: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不仅包括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还包括平时学术论文撰写的指导。毕业论文与平时发表的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学习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毕业论文,它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研究生几年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展现。平时学术论文的撰写时,导师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把握好方向,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习中含金量最高同时也是一项最艰巨的任务,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讲,这是一个难点,在研究生学习,它历时最长,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完成三到五万字的写作,很多人还会经过几次的大型修改,很多人形容研究生论文是泪与血的结晶。毕业论文主要考研究生自己完成,但导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和启发与茅塞顿开的指点,能使学生增加信心,少走不少弯路,并且使论文更有水平。有人形容说导师是研究生闯过毕业论文难关的强力后盾。
专业学习的指导反映出一个导师的专业功底,学术研究的指导反映出一个导师的研究能力,学术论文的指导反映出一个导师的学术水平。一个导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专业学术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光是指引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导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并且具有一定个性化的人。许多导师思想精妙、行为高远、个性鲜明、感情真挚,是难觅的为人治学楷模,与之相处可使自己得到全面熏陶,受益终生。
由于导师与研究深的接触时最长,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导学过程中,研究生在学业、科研的过程中受到导师的指导,但是在学术之外导师的责任心、科学精神以及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对研究生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导师在物质、就业等方面对研究生的直接帮助,这些对研究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都会产生作用,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所以,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1]
上海交通大学认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在学校里导师与研究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机最多。导师有很多机会可以言传身教,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亲切自然。相对而言,到时最了解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心路历程,对道德现状有较为准确地把握。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关心爱护,不易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更好地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在实处。同时,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业完成和继续深造就业等也有直接的影响。导师的思想观念、治学态度和道德人品等对研究生又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间接影响,使他们成为对研究生最具影响力的人,成为道德的楷模。[2]
总之,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师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一所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一)课程设置的观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观念上基本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轻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显然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相背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思政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政专业的实践课程仅设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而这些教学实践环节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谓的教育见习是去见习单位听听课、参予批改作业和试卷等活动,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思政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是4-6周,课时安排较少,且过于集中,而且有的高校实行学生分流实习,学生返校只要有实习学校的证明即可。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3]高校思政专业大四学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与考研时间、期末考试时间相冲突,导致开题报告思路不成熟,粗制滥造。而在最后一个学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又忙于研究生复试和找工作,基本是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课程设置的结构注重基础专业理论,忽视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政治理论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未来主要从事这一工作的思政专业的学生就必须具备系统、完整的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然而高校思政专业教育类课程所占比重很小,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平台课中其他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这样高校思政专业在过于重视公共、学科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就忽视了教育理论课程,致使毕业生缺乏系统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也使其教学实践活动缺乏指导性、意识性和能动性。[4]很多高校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在综合大学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加了几门教育理论课程,认为这样就具有了师范性的特征。[5]然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政专业的“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根本无法满足毕业生成为未来合格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的各方面需求。
(三)课程设置的内容强调学科专业知识,忽视深厚的文化基础未来思政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有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基础,而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基础的培育却是目前高校思政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的通病。[6]现行的高校思政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即通识课程主要集中于几门必修课(《大学英语》、《体育》、《教育学》、《心理学》等),选修课所占比例较低,其中跨专业选修课的比例更低。其实选修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个性发展及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的课程,选修课的分量小,使学生无法系统地涉猎到更多其他学科的文化基础知识,使得思政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却缺乏广泛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这无疑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思政专业综合性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导致思政专业的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力受限,无法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一)课程设置应厚基础、宽口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综合人才的需求,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做到厚基础、宽口径。[7]首先,在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和专业教育平台课的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做到“广”,注重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让学生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与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具备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健全、合理的课程结构对思政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从专业角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各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使思政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其次,在专业教育平台课的课程设置上,除设置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之外,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还应该多设置一些非师范类的、其他方向的课程,比如《比较政治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农村工作知识》、《中国农村政治社会学》等,尤其在选修课设置方面可以多增设一些与本专业和未来社会需要相关联的新课程,拓宽思政专业口径,制定“一主多辅”或“主辅修制度”,让思政专业的学生在具备杂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兼具广博、精深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实践课程的设置,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见习是顺利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低年级的学生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应该分阶段、分学期地有序进行,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教育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实践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该适当增加实习周数,形成校内试讲、校外实习、反思提升的机制,避免以前的毕业实习不进行前期准备和后期反思讨论的缺点。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最终成果,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约束机制,让学生合理地分配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和写作工作,比如:指导教师的定期检查,不合格论文的惩罚制度等。另外,高校思政专业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来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比赛、假期社会实践、贫困地区顶岗支教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增加教育理论课的比重,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基础教育改革对高校思政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高校思政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应。[8]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多开设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类课程,比如:《现代教育论》、《教育实践学》、《教师修养》、《教育技术》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另外,还应该增设一些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的课程,帮助学生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让思政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从一名学生到合格政治教师的成功蜕变。
本论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措施
一项活动的实效性, 通常是指活动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要素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 达到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教育效果的程度。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我国的现行政策, 毕业论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 为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 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成长。但是, 学生事实上的表现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反映了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1. 价值观上的差距。杭州团市委曾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作过一项调查。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中, 被访者中27.9%的学生选择了“事业成功”, 27.2%的学生选择了“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 23.9%的学生选择了“为社会作贡献”, 17.4%、15.3%、11.5%的被访者分别选择了“生活宁静, 平淡一生”、“有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在回答“你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时, 有63.5%的受访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得到社会承认”, 22.8%的受访者选择“使个人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观”, 15.6%的受访者选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③可见,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大学生立足抽象的人的价值, 以个体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 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优先满足, 强调个体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 把个人当作目的, 把社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 更多的注重物质的追求。部分青年学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导下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满足, 物质或者说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 大部分学生认为“人们努力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④, 强调索取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向外界谋取必要条件的行为, 认为个人贡献与索取相应等价。
2. 行为上的差距。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认为是一种潇洒, 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竟被视为个性突出的表现。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校园内与大学生文化修养格格不如的不文明举止时有发生。在人际交往中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常被一些学生忽视。在组织纪律性方面, 考试舞弊、旷课、逃学等现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发生。在尊重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术上, 一些学生也表现出了道德上的缺失, 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进行剽窃等等。
另外, 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这一情况。上海地区高校的学工部门联合做过一次调查, 据调查,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 认为“很有意义”的占26.6%,认为是“形式化的需要”的占57.4%, 认为“可有可无”的占8.2%, 认为“没有意义”的占7.9%;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工作效果的
评价, 英语论文认为辅导员工作效果“相当有效”的占18.5%,“一般”的占53.9%, “不怎么有效”的占21.9%, “不清楚”的占6.3%。⑤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且不能根据学生的这些变化及时地作出反应、提出对策,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所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充分展现。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的, 但是还是有不少大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欠缺, 经不起各种诱惑, 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高校里盛行的学生兼职、硕士论文家教等社会活动让众多高校“兼职一族”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学校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间的反差, 对学校所强调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断层感到困惑, 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 据某高校调查结果表明, 6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现实反差太大。⑥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以及存在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非正常关系也强化了学生这种失落心理和矛盾心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和美誉度。
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稳定性缺乏。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 最能够深入了解学生,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 他们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留学生论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并且缺乏稳定性, 这极大地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现行高校体制的问题, 也有历史遗留问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构成相对比较复杂, 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 也有许多其他人员。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常常将辅导员职位作为安排留校教师、行政富余人员、复转军人和高级教师配偶等的岗位。然而,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要求来看,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是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的调适者, 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教高的思想觉悟, 具备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辅导员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理论性非常强的队伍。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 滞后于时代。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主性、竞争性、医学论文开放性等特征要求人们必须是具有独立个性的行为主体, 即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平等竞争、讲求实效、开拓创新的精神。但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内容, 不能适应这一现代人培养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引发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风气以及党风的思考, 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 或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分析或者口号宣传上,其结果只能是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教育内容还很少, 很容易给学生以故意回避的感觉。另一方面, 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 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 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友谊等,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尽管当前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已引起高校重视, 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内容仍比较单薄, 尚不足以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原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向灌输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 敢于直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 单向式灌输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回应。另外, 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能恰当地处理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总是把学生当作客体, 主体与客体界限分明, 教育成了特权, 他们单纯为教育而教育, 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学生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说教多于启发, 指责多于疏导,给学生以势压人之感。由于大学生处于主体意识的成长期,对此有着本能的抵抗心理,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5. 高校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教育工程, 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予以协助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学工系统管理多, 职称论文教学环节渗透少。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行政工作长期分割没能形成合力。人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分工论”, 即行政领导和教师管专业教学, 政工干部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对专业教学学习要求很明确, 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比较笼统; 教学过程中, 除了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其他课程教学几乎只“单纯”传授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渗透其中, 学校大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的提高。
注释:
①郭新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探索》,1996 年第6 期
[关键词] 研究生 研究生辅导员 角色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教育部24号令)中对辅导员的定位是:“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研究生作为高校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具有思想多元化、年龄层次差别大、导师负责制等特点,这就为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一、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现状
在教育部24号令中规定,“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9年8月,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粤教工委思[2009]16号)(以下简称《办法》),其中要求“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高校应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教育部24号令和《办法》下发以来,省内高校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都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总体来看,各高校对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建设重点仍然是放在本科生辅导员队伍上,对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存在很大的模糊性。
1.研究生辅导员数量较少,缺乏一支成熟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
教育部24号令规定按照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数量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我校现有14个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84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158人。根据学校研究生人数超过50人的学院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的基本原则,6个培养学院(教学部)中只设有3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除了研究生辅导员相对短缺外,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因为许多高校的研究生辅导员由年轻教师或在读博士生兼任,即便是专职辅导员也存在着研究生管理经验不足、工作方法没有针对研究生的特点等问题。
2.研究生辅导员定位和职责不明确,导致教育、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
目前,高校中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一般没有明确规定,常与研究生管理秘书的工作交叉或重复,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多以管理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另外,高校普遍存在研究生专业点多,一个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往往同时带几个专业、几个年级的研究生。而且在体制上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归属不明确,也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作为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实际上承担的是研究生秘书的职责,带3个年级4个专业的研究生,虽然研究生总体人数不多,但日常管理工作细致琐碎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很难更好地顾及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更高层次的服务。
二、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研究生在高校中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多元化,社会阅历较丰富,有独立的思维和处事方式,这些特点决定了要采取适合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要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辅导员首先应该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明确角色,理清职责。
1.做研究生的朋友和知己
研究生群体有其特有的问题与困难,同时要面对学习、科研、就业、恋爱或婚姻、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研究生辅导员不能仅仅停留在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的层面,更应该与他们进一步成为朋友、知己,将教育方式从上对下的说教方式转化成为平等的引导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笔者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担任研究生辅导员,所带的研究生很多时候将笔者看成是他们的师姐,所以在工作中很容易和研究生像知己朋友一样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深刻地感觉到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对全面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情况和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2.做研究生学术上的探讨和交流者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作为研究生辅导员,要想与研究生进行深入交流,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在学术方面有所专长,才能更好地让研究生信服,从而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笔者在工作期间,始终没有放弃本专业的学习和科研,因为所带研究生(农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管理学)分属不同学科,为更好的与研究生交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笔者经常向学院的导师学习请教,了解农学领域的科技前沿知识,掌握学院每位导师的科研情况以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实验进展。如此不仅与研究生有了更多交流的话题,而且对他们应如何规划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实验、论文写作也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3.做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这样描述师生关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致,不为而成。”作为研究生这一高学历群体的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尤其应该率先垂范,拥有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对研究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研究生学习的榜样。笔者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严格要求自己,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为师的角度努力向能成为研究生榜样的方向努力;在为友的角度,也通过一些交流的机会,向研究生介绍自己读研期间在学习、科研、社会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在校期间获得省级优秀研究生称号的成绩和曾担任研究生团委副书记的学生工作经历,也使所带研究生对笔者所介绍的经验较为信服,对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4.做研究生的心理咨询师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据一些相关调查的结果显示,面对学习和科研的压力、就业和择业的压力、恋爱、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困扰等问题,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因为毕业论文、就业或感情等问题而自杀或杀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要做好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不断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研究生从一入校开始就跟踪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为更好地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在担任研究生辅导员近两年的时间里,笔者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以适应工作中的需求。据笔者了解,我校几乎每届研究生中都存在宿舍矛盾、实验室矛盾,毕业论文进展不顺甚至严重到无法参加答辩或答辩不通过,农科类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理想工作等情况,而这些问题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则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笔者通过经常与研究生交流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业、经济、心理压力等方面的情况,在学院、研究生处、导师的帮助下对本院研究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及时和有效的处理。
5.做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
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研究生毕业寻找工作也存在诸多困难。而且研究生就业和择业有更多的问题与困难:研究生普遍年龄偏大,一般都已进入婚恋年龄,有的已经结婚生子,因此毕业择业时,还要考虑未来工作与家庭安排的关系;作为高学历群体,研究生普遍期待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工作,有时会陷入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研究生在校期间主攻科研,一般不像本科生那样重视社会实践和实习,在择业中可能比本科生更缺少相关的经历。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应当从研究生的这些特点出发,从研究生入校开始,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学习、科研之余积极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的锻炼;帮助他们疏解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压力和心理问题,勇敢面对竞争与挑战。我校已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研究生还未设置相关的课程。并且学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每学期会送申报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本科生辅导员到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但对研究生辅导员,学校还没有提供相关的培训指导。由于研究生的特点,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也需要更高的水平,但由于缺少专业培训,笔者目前为研究生就业所作的也只是提供就业单位信息和就业政策的指导,还未能为研究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这也成为笔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6.做研究生的服务者
高校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本质就是要坚持为学生服务。作为与研究生联系最多的辅导员,要以研究生为本,真心诚意地为研究生服务,做好研究生与学校、学院、导师、任课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工作。从关心研究生的政治进步入手,全方面地关心他们的科研、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校提出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关爱、更多交流和更多激励”。笔者在工作当中,认真为研究生服务,除做好常规性的工作外,主动了解研究生的需要和困难,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即使解决不了的或没能很好解决的,也会及时给予反馈和说明。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2]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粤教工委思[2009]16号).
[3]唐玉红,范朝兵.研究生辅导员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2):96-9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基础,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对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名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为了培养出适应世界所需的一流的人才要在各个方面实现质的跨越,在创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方面实现跨越,在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方面实现跨越,以上这些质的跨越都需要相应的学科建设作为支撑点和核心点。学科建设是高校立校之本,如果将一所学校比喻成为一棵大树,那么他的枝干和枝叶就是所谓的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好坏状况直接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这种影响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如果高校很好的抓住了学科建设,那么就意味着其就抓住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这样就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统领全局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主要从学科历程、学科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队伍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论述和总结发展历程,正确认识到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这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学科历程、学科体系、学科研究对象、学科队伍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的发展,并提供了一些见解和意见,以供参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党的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阶段,主要成绩经验都经历了不断的成熟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酝酿和准备阶段;(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初创试点;(三)思想政治学科的系统建设;(四)思想政治学科的整体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不断的革新和发展,从酝酿到提出观点,再到初创试点,初步建设,再到后来的不断发展扩大,其也在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教育学科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这样学科才不会被其他一些学科所代替,不会失去建立和发展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也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形成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从诞生这个学科的那一天其就一直在争议研究对象这个问题。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和科学性也衡量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否成熟,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研究对象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对不同的意见进行科学分析,还能揭示出研究领域中的矛盾关系。这也是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但是,在学术界中还一直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形成统一的看法,多年来学术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规律论”和“两个规律论”。这种争议一直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所以,经过学术界的统一观点,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这样表述: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与发展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队伍
一个学科的建设都有相应的学术学科队伍,学术队伍可以说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起着主导的作用,一个学科建设是否有效快速的发展,都和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关。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是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也经历了相应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两支学术研究队伍:一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力量,另外一个是高校系列。前者主要包包括企业、党政部门和军队三部分;后者就是本文所讲到的最主要的学术学科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统一的队伍,即以学科学术领头人为核心,老龄青年相结合,有很强实力的一支学术学科队伍。我们知道学科学术队伍的建设发展是充分提供人力的支持和人才的保障。根据经验得知,没有一支经验丰富质量一流的学术队伍,想要有一流的学科基地简直是无稽之谈。对于新成长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与理论的合并无疑又影响和阻碍了学科队伍的发展。尽管一些带头人有着丰富的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但是从学科的整体情况考虑,不论是与其他方面的学术学科相比还是与学科自身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相比,在学术队伍的建设发展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深层次不易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学科力量相对薄弱。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成立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学科力量的是否强大也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早期,该专业的师资都是有其他学科专业转过来的,由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相当一部分人虽然名义上是属于这一学科实际上根本胜任不了此专业的教学研究。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志很快的融入到这门学科领域中,别且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但这样的人才毕竟是少如牛毛。这样导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的人员混杂、学术力量较弱、队伍不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队伍的建设发展和学科力量的提高。
第二,学术带头人匮乏。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有相应的创始人和带头人,这些前辈和专家在学科建设当中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也是同样重要的。在我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直未有自己的学术圈子,相关的刊物也没有办起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面的高水平人才仍然相当的匮乏,学科的发展也相应的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队伍建设有待改善。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中存在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并且学术背景和专业化程度也普遍较低,这样的一支学术队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建设要想实现可持续良性的发展,必须培养和制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骨干队伍,尤其是要重视年轻有为的接班人,这是比为条件更是可行之路。因此,加强和提高学术队伍的建设要从长远考虑,深谋远虑,应把培养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年轻骨干和充分发挥前辈专家带头作用的计划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
一门学科的体系建设是影响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体系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探索也有了初步规模,基本成熟并且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由于学科体系自身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理论研究一级学科的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何适应和定位也成为我们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一门学科的体系是否严密是够完善我们可以从学科体系构成的三方面来了解认识:
第一,学科研究对象。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的首要条件就是是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的界定和明确其研究对象,需要我们更需要学术界做大量的工作
第二,学科的专属概念、范畴和术语以及研究方法。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认识,这无疑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到外界的质疑。所以,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时首要条件就是确定相应的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有哪些方面,针对一个还是多个,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只要明确这一问题我们才能有个构建的开始。然后,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内容,其研究对象就相应的决定了基本内容,但其基本内容不能原地不动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条件的变化,同一个研究对象决定的学科内容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最后,要规范学科的专属概念、术语和范畴,由理论作指导,认真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渐的取向和特点,从自身性质出发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
第三,学科研究内容。思想学科内容是由学科对象所决定的。而学科内容一般情况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研究对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相应的结构;另一方面是研究对象的如何实施与发展的规律。目前,在我国由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所成立的研究方向不是很明了,相对的缺乏,才,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优点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提出问题
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学术概念的不精准;学术边界的不明确;研究方向的不明确模糊等。
首先,任何一个学科专业都是由一定基本概念和相关特征内容构建起来的,如果一个基本的概念都不精准,基本原则的不确定,概念的混杂程度都严重影响着学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而不同的研究者虽然有时使用的同一个概念,但是对这些基本概念含义的理解却是大相径庭的,用法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这种混搅概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很难精准化和专业化,精确度也不高,也使得该学科的建设发展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其次,理论中说到,每个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任何一个事物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中的。同样对于学科专业来说,没门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通性,但是没门学科也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是否清晰是否明确是由研究领域的相对确定性决定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深化发展的必备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包括哪些研究领域,针对哪些研究方向,有哪些研究对象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并需要我们统一意见达成一致。
最后,研究内容成熟理论的发展模式通常表现为学科研究方式的重审和转换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乃至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都面临着研究方式的重审与转换。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面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问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面的两种研究方式都有各自的内在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样自身也存在着许多潜在和隐性的问题。如果两者可以有效的结合,取长补短,科学合理的处理和把握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快更好更有效的发展。
(二)分析原因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科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1、学科建立时间较短,许多理论问题未及充分争鸣讨论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研究问题却没有向学科建设的核心上集中。在某些领域中,针对一些问题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研究群体,大量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工作者的研究精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论坛相对滞后。还有在一些学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并没有被重视起来,相反被长期搁置无人理睬。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阻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工作的完善。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队伍自身存在着“短板”
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中,都依赖于大部分工作者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和奉献,他们为改专业的发展建设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同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学术界这些前辈专家的奉献精神努力程度是分不开的。然而,一些工作者研究员由于专业背景、研究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认识理解也不同,导致会以自己专业的思维方式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理解认识。任何一个学科的建立时候的初始阶段都会用借签模式来代替,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这种情况的存在和发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后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复杂性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使学科具有不成熟性
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方面有几个方面的复杂性,我们这里做一些分析: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上来说,他是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发展和成长起来的;其次,从内容的角度而言,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还具备一定的心理内容,丰富多彩;再则,就研究对象来说,有着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精神和生活需求具有一定的多样化和综合化;最后就是针对教育的过程来说,它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环节,由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这是不可度量的过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面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是为相应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对此我们也面临许多的挑战,需求和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以求甚解。
(三)建议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也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要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学科建设也要相应的提高,高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才符合中国社会主义不断进步所需的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学科建设有所提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统筹安排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相关问题。
要经常定期的举办学术专业方面的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在大学本科中,研究生中,博士生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术特点设立相应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已经成功设立,主要责任就是对学术开展的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评议相应的研究课题,审定优秀研究成果,这样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很好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工作者,所有学术方面的工作者他们之间的团结一致也能醋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并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制定相对统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搞好学科建设工作必须以总书记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融合学科整合法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重视体现理论的整体特点下,加快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要克服本位论的束缚和限制,做到广范围,大口径,中基础,在其他学科上的专探,这样有助于增加人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高校中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计划要重视开设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体现和反映学科专业的特点,用来区别于其他学科。如本科专业必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
第三,建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上网归档、抽查、检查制度,规范学位论文选题。在大学期间,硕士期间,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也是重要依据。其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的内容在此期间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高校再为学生选题和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活动时,有时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所做的内容方向,对于和本专业要求特点重合率低的问题也不做相应的纠正,而是忽略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根本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健康快速有序的反战,所以,高校在为学生指导和选题时,必须严格明确有关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经典作家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和内容,就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要求相一致。
【关键词】: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90.1%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浩森、潘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实证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4.
摘要: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对自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适应了战国末期大一统形势,也可以在当下发挥积极作用,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荀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现代价值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其主要思想见于《荀子》一书,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荀子关于教育的思想主要见于《劝学》、《性恶》、《修身》、《儒效》、《解蔽》、《礼论》等篇。
一、荀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是新旧交替、社会变革加剧的时期,整个社会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变革。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向着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学术上各执一端,相互攻击的局面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荀子在对先秦诸子思想批判与发挥的同时,沿袭孔子以来儒家思想发展脉络,建构了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思想体系,成为解决当时社会变迁、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理论体系。
这样的时代背景及统治者的要求,反映在教育思想上,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培育大批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并能够帮助他们达成大一统局面的知识分子,这是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对诸子百家的各种教育思想进行批判和总结的结果,其中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批判是主要来源。
荀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性恶论”是对孟子“性善论”进行批判并根据现实社会具体情况做出的论断。他批判了儒家宣扬的“人性”受命于天的唯心主义观点,揭穿了孟子鼓吹的“先王”、“圣人”具有天生美德的谬论 ,强调只有通过后天的“积”、“伪”,即教育和学习来改造人的必要性。
在学习途径和治学方法上,荀子对春秋战国各家学派的学说进行了批判的总结。在这里荀子批判了各家“蔽于此而不知彼”,即只重视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的片面性,但又从中吸取了各派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例如,他批判了道家老子对人力消极无为的观点,但又改造吸收了他的“天道自然”的观点,因而建立了他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自然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系
先秦儒家学派中孔子是开基祖师,孟子是正统的最有权威的继承者,但在教育思想体系上说,荀子才算较完整、较翔实、有严密理论系统的杰出思想代表。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化性起伪”的性恶论
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
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人性的本然状态都是恶的,而“善”是人为的,一切善的行为都不是天性的真实反映,而是后天把人性改造成的,他认为人性是“恶”,而不是“善”。但是他也同意,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荀子以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都是天生性恶,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其则决定性的作用。性恶论对于荀子的教育思想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是荀子教育思想的根基。正是由于主张性恶论,荀子才把教育看成是矫饰性情和救国治世的重要手段。
(二)培育的理想人格:“始乎为士,终为圣人”
在其教育目标上,荀子主张培养“士”与“圣人”。总体上说,就是要培养“礼”、“法”结合的封建官僚“卿相士大夫”的后备人才。具体来说,其目标分为两种类型多种层次。两种类型即理想目标与具体目标。理想目标即为“终乎为圣人”的终极目标。“圣人”包括三个层次,即“禹”、“圣人”、“成人”。具体目标即“始乎为士”,是最基本的一般人可以追求企及的目标追求。
(三)政治观
荀子继承发挥了孔子礼的思想,大讲礼法,由重礼而提出“隆礼亲法”,离法家仅一步之遥,但其思想的重镇在于“隆礼”,国家的命运在于是否隆礼或是实行礼治。与此同时,荀子又指明治国的头绪在于法。因此荀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体现了仁礼法德相融合的趋势,具有超前性。
(四)人生观
荀子在人生观上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相信并利用自己的力量,积极地运用自然界的规律和条件,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个人修为上,荀子反对“天命”,认为人应当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断地学习,锲而不舍的追寻知识的积累和个人人格的完善。
(五)修身观
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即调理性情,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捷径是依礼行事,关键在于良师指导和专心致志;提倡“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的修养之道,是要求封建社会的士君子有独立特行的素养,不要随波逐流。
(六)义利观
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义与利两者只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不是相不相容的问题。义的本身就包含着利的因素。但是公义应摆在私利之先,公义先于私利。
(七)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方法
荀子的教育方法根源于他的性恶论,其重点是强调环境习染的重要,强调发挥主观努力的重要。因此荀子重视积靡,讲究锲而不舍,要求专心致志,最终学以致用,是荀子教育方法的总体脉络。
讲究“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即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注意社会环境的影响 结合的基础上,重视个人的“积靡”,是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点;荀子强调在教学过程别是学生学习时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持久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十分精到的见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强调学以致用,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个观点来自于孔子,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强调这一观点。
此外,荀子特别重视礼乐教育。此外荀子比孔孟更为重视乐,认为乐是诱导人的志向的,通过乐与礼的熏陶使人耳聪目明、血气平和,这样足以使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参考文献
[1]惠吉兴:《荀子》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 4 月版。
[2]陈悦悦,张正霞.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3]荀况.荀子,高长山.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6
[4]川王娟.孟子与荀子德育思想比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5]谭凤娥.论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
[6]江沈红.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4
【关键词】网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1.网络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网络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将网络当成一种廉价的通讯工具,用来练习同学、朋友,并对世界进行认识和了解,同时用来休闲、娱乐、学习等。因此,多数高职学生都认为网络对自身具有极大的正面影响。首先,网络能够促使高职学生对各种现代知识、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等进行更为快速的了解;其次,网络能够促使高职学生对自身的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更深的了解,在校期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触社会,对社会上的一些生存技能及生存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网络能够促使高职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自身学习动力的显著提升和学习目的的更为明确[1]。
1.2网络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2.1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网络具有虚拟性。现实和网络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高职学生的人格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影响下往往会产生异常,从而造成人机关系的障碍;其次,网络缺乏真实性。高职学生在网络不真实的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出现情感冷淡及信任危机。如何长时间地只接触电脑终端,很少有时间去和现实社会中有感情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就必然会形成孤立、冷漠等不良性格,丝毫不关心现实生活中身边人和自己的幸福。
1.2.2网络改变了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没有网络或网络没有普及的时代,课堂集中授课、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灌输教育的方式,将系统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知识传授给高职学生。而随着计算机的原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的多元性也极大地冲击着教育者的权威地位,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常常具有丰富、开放的思想,他们开始不断质疑教师权威的角色,没有耐心听从教师的教导。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态势是日益多元化,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单纯的课堂灌输式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
1.2.3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多数高职学生并没有很强的学习自制力,在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的影响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游戏等,正常的学习时间被网络游戏等极大占用,对学习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一些高职学生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将需要努力探索钻研的学习部分转向了稍息网络上开放的研究成果、学习信息上。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通过网络互相拷贝作业的现象,将他人的成果照搬照抄到自己的毕业论文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些学生甚至将网络出售的论文购买过来当做自己的论文[2]。
1.2.4网络将高职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冲淡并转移了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是高职院校学生平时上网关注最多的方面。王烁生调研发现,社会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是高职学生关注的重点,当遇到就业及其他一些心理问题等思想困惑时,大部分高职学生都会选择在网上和师兄、师姐探讨,而不是去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说教始终是高职思想政治极爱哦与的主要方式,自我教育严重缺乏,所用教材严重过时,所用教材内容极为生硬,思想教育的本质几乎为纯理论式,国家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不到有效的体现,高职学生严重缺乏了解国情、社情的平台。大部分学生始终停留在学校所提供的舒适环境中不思进取,缺少特长、缺乏能言善辩,因此缺少了解社会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最终造成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追求和人生没有根源,走入社会的师兄、师姐的情况成为了他们通过网络认识社会的唯一窗口。
2.加强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建立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教育新观念
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网络发展的全新形式,应该转变角色,依据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互联网的有益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运用网上聊天和电子论坛的匿名功能在网络文化中有效融入,从网上对学生的真实思想进行有效的了解,然后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最终实现和学生的平等互动,彻底摒弃过去单纯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此外,还应该切实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有效认识自由和责任相统一的网络道德规范。也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开设起来,对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精神进行积极的培养,从而使其在运用网络的同时对网络社会秩序进行切实有效的维护。
2.2建立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我们应该将网络环境下本校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起来,并积尝试综合配套网络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努力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起来,从而将高职学生和思想政治网站的距离极大拉近。高职学生在如此便捷和快速的服务下,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心思就会得到极大的增进。在加强网络服务功能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各种方便提供给高职学生,其次要尽可能地将网站服务项目的个性化独特特色突出出来,再次,加大宣传网站的力度,语言风格尽量保持活泼生动,将人情味和人性化两个方面在整个宣传内容中充分体现出来。为了促进高职学生对政治关心程度的极大增强,我们可以将红色网站建立起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从而对时代的主旋律进行有效的弘扬[3]。
2.3加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该在新形势下积极学习先进的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充分熟悉,另一方面还应该熟悉网络,对先进的科技进行充分的掌握,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显著增强。因此,当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将一支政治思想理论水平高、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熟悉、对网路技术有良好的掌握、对网络文化特点极为熟悉、能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的人才队伍有效培养起来,然后让他们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积极的教育和有效的引导,从而促进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负面影响的极大程度减少。
总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网络信息具有极为复杂的内容,同时很难控制,因此高职学生极易受到其中不良思想的侵害。全新的网络环境使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猝不及防,对其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我们应该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有效引导高职学生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43-146 .
论文关键词: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是兼具基础性研究特点的应用学科,培养的是深入探索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补充我国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队伍的专门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领导岗位,参与政府决策。研究其培养创新模式关系到理论在中国当代传播的质量,影响到我国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对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影响。较强的创新能力使其学科的后备人才百脉俱开,其研究与实践既彰显其对基本理论的深层皈依,又焕发出时代风采,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也是对“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反映和时代要求的回应。可是,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差距很大。课题组近期对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表明:
对于读研期间创新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这一问题,只有l3.3%的学生选择了有大幅提高,还有9.5%认为完全没有提高,22.7%选择有小幅提高,54.5%选择有提高;在创新能力对就业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上,竞有13.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另有13.3%认为说不清楚,55.2%的学生选择有影响,只有18.2%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仅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就很容易看出,研究生整体上对创新并不重视,并且读研期间对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如何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面,本文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夯实培养创新的基础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夯实培养创新的基础,而加强学科建设是其重要方面。
1.创新学科建设
创新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要始终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学科体系。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课程结构与其他学科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各个高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据统计,目前高校开设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多达600个,课程设置有较大的随意性,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这显然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整体塑造。有关部门应努力改变这种局面,搭建培养创新基础理论平台。
其次,要突出建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方向,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建设具有学校特色或区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如航海类专业是特色专业,一些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准备进入港航企事业单位工作,学校根据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学科方向并制定特殊的培养方案,直接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效果较好。
最后,强化学科队伍建设。既要培养充足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也要建立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更要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具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究时代命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科带头人的创新意识影响到梯队导师的创新意识,而导师的创新意识又影响到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保持合理的学术梯队结构可以促进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培育出大批创新型人才。
2.创新课程设置
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应加大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既有厚重扎实的基础,又有纵深创新的高度。
首先,课程设置特色化。例如,不同研究方向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划分要有依据,三者之间自然衔接;增加不同行业定向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专门研究等,课程结构要合理。编著具有权威性和时代感的教材,教材陈旧、学术性差都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课程设置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验证和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更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理论教育时代化。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要能够体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如社会贫富差距、房价飞涨、食品安全、失地农民、环境保护等焦点问题,可以在“研讨课”或“案例分析”中专题讨论,不仅可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分析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对社会现状的认识,更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更有助于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课程内容是实现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应增加全球普适性学科内容,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另外,国外尽管不完全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称,但确有类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并且积累了诸多先进的经验,对我国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作相应安排以拓展研究生理论视野的同时,增强其中外比较研究意识,有利于对国际敏感问题的把握,创新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二、改革培养创新的机制
1.创新日常培养机制
快速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在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不断调动其积极性,不断为其设定新的目标,不断对其进行考核鉴定。一般来说,有三个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指导。
(1)入学启蒙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就灌输创新意识,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可采用座谈会等形式与初入学的研究生交流思想,也可让往届的研究生参与座谈,介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感受与经验教训,帮助新生厘清思路,设定规划,尽快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
(2)注重开题创新。开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一项很重要的活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开题创新必须洞悉学科前沿,论文选题应及早进行,而且,最好的选题是在不断地确定一否定一再确定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对多个预选课题的验证过程有助于硕士研究生提高理论认知和分析能力,也最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3)毕业论文创新。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即研究内容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对某一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加以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即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新颖的,具有有效性与实用性的优势;三是研究结果的创新,即研究所得到的与前人不同但是经过验证的结果,或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论构想与操作模式。其中,研究结果的创新更有理论或实践上的价值和意义。
2.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读研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文凭,提高工作起点或者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而不是为了追求学术进步,使得以“科研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尤其是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报考者多是因为相对好考,而不是有志于这项事业。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为研究生创设利于开展创新竞争的环境氛围,激励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构建培养创新资助保障机制
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构建以研究生科研专项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为主,特殊奖学金、各类助学金、特困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为辅的奖助学金资助保障机制,从而为其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4.设立双导师与复合导师责任制
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创新培养,导师的职责比以往更重,传统的“个人指导制”已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因此,应实施“双导师制”或“集体指导的复合导师责任制”。
“双导师制”是指根据本学科特点,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机构中聘请有学术成就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担任研究生导师。校内导师为学术导师,校外专家为职业导师,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互相配合,共同制订指导学生的培养方案,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更有利于研究生拓展知识面,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双导师制”可以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还能促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更有利于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
“复合导师制”,指建立学科专业导师指导小组,在以主导师指导为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导师组在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集体指导的优势,集众家之长,以利于研究生获得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这种制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5.坚持科学研究创新
科研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导师除了抓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外,更要培养研究生树立和强化进行自主创新的观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导师应吸收研究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其从一些基础环节开始熟悉科研的流程,如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新的研究视角的发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研究结论的获得、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步骤和规则。在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让其独立承担一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科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完善培养创新实践的路径
1.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度
助教在西方大学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知名院校中,教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及指导研究生方面,很多本科生的课程实际上是由助教担任的。助教通常是由全日制的优秀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助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首先可以丰富其实践经历,锻炼实践能力,其次还可以获得一定的酬金来补贴生活开销。大连海事大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助教工作始于2008年l0月,既有效地发挥研究生助教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促进相关学科的教学效果,并且给硕士研究生提供校内实践的机会,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助教研究生细致入微地答疑解惑,或进行小范围的辅导,既“助教”也“助学”,还提高了办学效益。今后导师还要加强助教工作中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助教既达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又不失时宜地进行理论创新或实践创新。
2.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的生命在于交流,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创新实践的主要方式。首先是校内本专业内部学术交流,通过导师论坛和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专题探讨和观念交流;还可以参加校内其他学科尤其是相邻专业的学术交流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能为研究生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视角。其次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加国内本学科相关会议,了解学科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二是到国内相关院校进行调研,通常安排学生到学科发展较好、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院校去,通过参与其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名师讲坛等方式“取经”。还可以参加国际交流,了解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热点研究领域。
3.丰富社会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是兼具基础性研究特点的应用学科,培养的是深入探索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补充我国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队伍的专门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领导岗位,参与政府决策。研究其培养创新模式关系到理论在中国当代传播的质量,影响到我国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对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影响。较强的创新能力使其学科的后备人才百脉俱开,其研究与实践既彰显其对基本理论的深层皈依,又焕发出时代风采,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也是对“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反映和时代要求的回应。可是,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差距很大。课题组近期对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表明:
对于读研期间创新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这一问题,只有l3.3%的学生选择了有大幅提高,还有9.5%认为完全没有提高,22.7%选择有小幅提高,54.5%选择有提高;在创新能力对就业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上,竞有13.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另有13.3%认为说不清楚,55.2%的学生选择有影响,只有18.2%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仅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就很容易看出,研究生整体上对创新并不重视,并且读研期间对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如何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面,本文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夯实培养创新的基础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夯实培养创新的基础,而加强学科建设是其重要方面。
1.创新学科建设
创新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要始终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学科体系。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课程结构与其他学科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各个高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据统计,目前高校开设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多达600个,课程设置有较大的随意性,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这显然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整体塑造。有关部门应努力改变这种局面,搭建培养创新基础理论平台。
其次,要突出建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方向,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建设具有学校特色或区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如航海类专业是特色专业,一些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准备进入港航企事业单位工作,学校根据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学科方向并制定特殊的培养方案,直接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效果较好。
最后,强化学科队伍建设。既要培养充足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也要建立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更要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具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究时代命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科带头人的创新意识影响到梯队导师的创新意识,而导师的创新意识又影响到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保持合理的学术梯队结构可以促进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培育出大批创新型人才。
2.创新课程设置
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应加大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既有厚重扎实的基础,又有纵深创新的高度。
首先,课程设置特色化。例如,不同研究方向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划分要有依据,三者之间自然衔接;增加不同行业定向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专门研究等,课程结构要合理。编著具有权威性和时代感的教材,教材陈旧、学术性差都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课程设置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验证和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更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理论教育时代化。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要能够体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如社会贫富差距、房价飞涨、食品安全、失地农民、环境保护等焦点问题,可以在“研讨课”或“案例分析”中专题讨论,不仅可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分析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对社会现状的认识,更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更有助于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课程内容是实现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应增加全球普适性学科内容,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另外,国外尽管不完全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称,但确有类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并且积累了诸多先进的经验,对我国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作相应安排以拓展研究生理论视野的同时,增强其中外比较研究意识,有利于对国际敏感问题的把握,创新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二、改革培养创新的机制
1.创新日常培养机制
快速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在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不断调动其积极性,不断为其设定新的目标,不断对其进行考核鉴定。一般来说,有三个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指导。
(1)入学启蒙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就灌输创新意识,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可采用座谈会等形式与初入学的研究生交流思想,也可让往届的研究生参与座谈,介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感受与经验教训,帮助新生厘清思路,设定规划,尽快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
(2)注重开题创新。开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一项很重要的活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开题创新必须洞悉学科前沿,论文选题应及早进行,而且,最好的选题是在不断地确定一否定一再确定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对多个预选课题的验证过程有助于硕士研究生提高理论认知和分析能力,也最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3)毕业论文创新。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即研究内容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对某一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加以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即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新颖的,具有有效性与实用性的优势;三是研究结果的创新,即研究所得到的与前人不同但是经过验证的结果,或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论构想与操作模式。其中,研究结果的创新更有理论或实践上的价值和意义。
2.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读研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文凭,提高工作起点或者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而不是为了追求学术进步,使得以“科研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尤其是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报考者多是因为相对好考,而不是有志于这项事业。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为研究生创设利于开展创新竞争的环境氛围,激励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构建培养创新资助保障机制
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构建以研究生科研专项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为主,特殊奖学金、各类助学金、特困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为辅的奖助学金资助保障机制,从而为其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4.设立双导师与复合导师责任制
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创新培养,导师的职责比以往更重,传统的“个人指导制”已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因此,应实施“双导师制”或“集体指导的复合导师责任制”。
“双导师制”是指根据本学科特点,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机构中聘请有学术成就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担任研究生导师。校内导师为学术导师,校外专家为职业导师,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互相配合,共同制订指导学生的培养方案,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更有利于研究生拓展知识面,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双导师制”可以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还能促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更有利于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
“复合导师制”,指建立学科专业导师指导小组,在以主导师指导为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导师组在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集体指导的优势,集众家之长,以利于研究生获得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这种制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5.坚持科学研究创新
科研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导师除了抓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外,更要培养研究生树立和强化进行自主创新的观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导师应吸收研究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其从一些基础环节开始熟悉科研的流程,如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新的研究视角的发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研究结论的获得、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步骤和规则。在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让其独立承担一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科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完善培养创新实践的路径
1.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度
助教在西方大学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知名院校中,教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及指导研究生方面,很多本科生的课程实际上是由助教担任的。助教通常是由全日制的优秀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助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首先可以丰富其实践经历,锻炼实践能力,其次还可以获得一定的酬金来补贴生活开销。大连海事大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助教工作始于2008年l0月,既有效地发挥研究生助教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促进相关学科的教学效果,并且给硕士研究生提供校内实践的机会,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助教研究生细致入微地答疑解惑,或进行小范围的辅导,既“助教”也“助学”,还提高了办学效益。今后导师还要加强助教工作中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助教既达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又不失时宜地进行理论创新或实践创新。
2.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的生命在于交流,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创新实践的主要方式。首先是校内本专业内部学术交流,通过导师论坛和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专题探讨和观念交流;还可以参加校内其他学科尤其是相邻专业的学术交流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能为研究生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视角。其次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加国内本学科相关会议,了解学科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二是到国内相关院校进行调研,通常安排学生到学科发展较好、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院校去,通过参与其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名师讲坛等方式“取经”。还可以参加国际交流,了解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热点研究领域。
3.丰富社会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政治教师简历范文参考(一)
求职目标:政治老师
姓名:xxx
手机:1883xxxxx
邮箱: xx@xx.com
性别:男
教育背景
2008.09-2012.07 中国五百丁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主修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领导科学,组织行为学,原著选读,社会调查方法,青年学,教育学,青年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
2008.09-2012.07 中国五百丁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主修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社会与社会运动专题研究,政治社会化专题研究,质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国内外青年组织专题研究,欧美青少年人权研究,文化现代性专题研究,青少年亚文化专题研究。
校内实践
2009.03-2011.06 五百丁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党政事务
1. 负责中心党政会议和活动举办的准备工作、会议纪要,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和联络。搜集撰写单位相关党政学习文件,进行部分外事联络。
实践成果:实习期间参与了该单位的党建课题研究项目,独立完成了开题报告。
工作经历
2012-04至今 五百丁继续教育学院 院长助理
1. 处理部门的日常办公事务,整理审核会议和培训的相关材料,会议和培训的接待以及准备工作。
2. 负责教育培训的相关事务,整理撰写培训的文件和材料,接待培训团队、外事联络,以及在培训课程中担任助教。
技能证书
英语: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CET-6)
计算机: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
奖项荣誉
2010—2011年度荣获“优秀奖学金”
2010—2011年度荣获“单项奖学金 ”
2009—2011年度荣获“三等奖学金 ”
2008—2009年度荣获“三等奖学金 ”
自我评价
1、性格开朗、热情随和、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对各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快速适应新环境。
2、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有较强的管理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工作中合理规划和分配任务,并且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3、动手能力强,喜好探索钻研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工作学习中,较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4、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挑战,希望在各种经历中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
政治教师简历范文参考(二)
姓
名:xuexila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2年7月11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60cm
体
重: 55kg
户
籍: 河北邯郸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邯郸学院
学
历: 专科
专业名称: 政治教育
毕业年份: 2004年
工作年限: 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行政/后勤
职位名称: 人事员 ;
工作地区: 湛江市开发区 ;
待遇要求: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计算机能力: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01年9月 - 2004年7月 邯郸学院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山东枣庄新文化编辑部
时间范围: 2004年9月 - 2005年12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广告、公关、设计
担任职位: 设计
工作描述: 负责《新文化》杂志的文字录入,编辑、排版工作。
离职原因: 杂志停办
所在公司: 湛江市开发区麦典广告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06年3月 - 2008年9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广告、公关、设计
担任职位: 设计
工作描述: 负责广告设计工作
离职原因: 破产
所在公司: 湛江市成功培训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08年10月 - 2009年4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担任职位: 助理培训师
工作描述: 宣传公司培训文化,负责接待生员的学习,安排学生上课时间,协助老师做好课堂培训工作。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湛江富昌水产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10年3月 - 2011年1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 人事部
工作描述: 负责对外招聘新员工,安排员工在厂的一切事务,核算工人工资,发放工人工资,协助生产经理做好员工考勤工作。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做事认真的女孩子。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政治教师简历范文参考(三)
姓名:xxx
手机:1883xxxxx
邮箱: xx@xx.com
性别:男
年龄:24
学历:本科
求职目标:政治教师
教育背景
2013.09-2016.06 XXX大学 法律硕士
主修课程
法理学,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
2009.09-2013.06 XXXX学院 日语(本科)
主修课程
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语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
工作经历
2015-10至今 XXXXX律师事务所 主任助理
处理部门的日常办公事务,整理审核合同的相关材料。
负责网站的日文翻译相关事务,与日本律师的对接工作等。
校内实践
2013.02-2013.05 XXXXXXXXX研修学院办 公室干事
负责协助班主任及教官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管理,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带动全体人员,形成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及文化生活。
自我评价
1、性格开朗、热情随和、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对各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具有进取精
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快速适应新环境。
2、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有较强的管理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工作中合理规划和分配任务,并且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3、动手能力强,喜好探索钻研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工作学习中,较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4、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挑战,希望在各种经历中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
技能证书
日语:日语能力测试N1,日语专业八级
英语: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四级)
计算机: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资格证书:司法考试资格证书
奖项荣誉
2013年度荣获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2013年度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010—2011年度荣获“二等奖学金 ”
2009—2010年度荣获“三等奖学金 ”
看过“政治教师简历范文参考”的人还看了: 1.政治教师求职信范文
2.教师个人简历范文参考
3.教师个人简历范文
4.教师简历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 中医学七年制专业 学生管理工作 创新研究
一、对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背景
中医学七年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及医学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医学教育新模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现阶段还处于不断研究探索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当中,原有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七年制发展的需要,因此,与之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根据不同特色的七年制教育而发展进步。
二、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医学七年制学生集现代思想和传统医学知识于一身,善于观察、善于模仿,其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务实性和可塑性等特点,根据其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具有人性化色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既要坚持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反映中医学教育本质的特征,又要兼顾与时展相结合,用新的思路加以改革与引导,创新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促进传统中医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基。
现今的中医学七年制学生处于更加开放多样自主的社会中,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实效差的弱点,其在教学方法上的得失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唯一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他们的需求、个性与发展的实际开展教育,使之接受与信服,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辅导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和谐心理教育为基本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将以情感人理念贯穿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
天津中医药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寓情于教、寓理于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为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不显著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人才中的导向作用。以情感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情与理的有机结合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实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提供了理念和方法,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
对于中医学这样有明显传统特色的专业,学生管理者最好是医学专业的老师,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从而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自豪感,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对其他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这要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掌握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加强各方面文化素养。同时管理工作者也要不断通过对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的互补学习及应用,让学生树立专业创新意识。
(四)借助媒介拓宽学生工作渠道。
中医学七年制学生管理毕竟是做人的工作,辅导员作为一线工作者,既要了解当前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又要关心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首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处理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其次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借助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上的进步。
解决新形势下拓展工作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手段,拓展新的空间和途径。我们通过学生QQ等新的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和学习状况,对学生旷课、上网游戏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掌握学生最新动态,把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新形势下学生的管理工作要转换教育观念,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主动进入网络教育平台,这是把握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至高点的有效途径。
三、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为提高学生科研和临床能力服务
(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早期进入科研研究。
七年制教育是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一体,注重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是培养七年制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七年制学生是本硕融通,应该在早期开设研究生硕士课程,我校针对七年制学生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在七年制学分制管理学生中积极组建科研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导师平台,提供科研能力强的指导老师,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提高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如鼓励学生申报我校“创新基金”项目,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市级“挑战杯”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营造学生搞科研的氛围。
中医专业七年制培养的是中医临床复合型人才,在以往的临床教学和带教中,给学生灌输的大多是临床医疗知识,学生给自己的定位也是毕业后做个临床医师,但是,要让学生知道,一名合格的医师必须医、教、研全面发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临床,用丰富的临床经验来促进科学研究。所以,我校在学生学习期间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科研讲座等方式及早地给学生灌输科研思想,为学生将来独立搞科研打好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适应未来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强化导师责任制。
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的导师要根据七年制培养目标,关心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进行各项科研调查和总结,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和硕士学位评审,导师的责任非常重大,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导师是关键。因此,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对中医专业七年制导师的管理和考核也是势在必行的。
四、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应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
中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作为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也有个体自主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应把学生自主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在班级、学院、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及各种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的锻炼,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自律、自强的自我约束与发展体制,从而树立更强的职业责任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综合能力,达到中医学专业七年制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随着七年制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应逐步探索科学的管理思路,通过改革优化管理路径,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促使七年制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个性得以发展,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平.对七年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6(4).
[2]方楠.目标管理在中医院校七年制学生管理体系中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6).
[3]吕玉波,翟理祥,舒彤,邹婕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4(2).
本站提供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具体可以联系QQ 或者写信至信箱 咨询。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
*-*-*-*-*-*-*-*-*-*-*-*-*-*-*-*-*-*-*-*-*-*-*-*-*-*-*-*-*-*-*-*-*-*-*-*-*-*-*-*
【摘要】知识面比较狭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只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 不能把各种基本的素质教育相互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 使学生的智力, 思想道德修养, 心理素质得不到协调发展。学分制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优化知识结构, 扩大知识面, 发挥个性, 培养创造性, 使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扩大知识面, 发挥个性, 培养创造性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核心期刊快速发表、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一、实施学分制的特点及优势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 衡量学生学习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行学分制是改革过去学年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其特点是: 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自主化, 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和弹性化, 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和个别化, 学习方式的指导性和主体化。高校实行学分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因材施教,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发展学生个性化,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实施素质教育。学年制过分强调学生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使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知识面比较狭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只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 不能把各种基本的素质教育相互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 使学生的智力, 思想道德修养, 心理素质得不到协调发展。学分制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优化知识结构, 扩大知识面, 发挥个性, 培养创造性, 使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年制下, 学生无法选择课程和上课教师, 因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成不了压力, 不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后, 学生可以自主选课, 选教师。这就引入了竞争机制, 教师为自身生存和发展, 挖掘自身潜力, 用学科前沿知识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3.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虽然培养的人才数量增加, 但质量并未提高,甚至还在下降, 因此要改变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局面, 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就必须把学分制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 增强教育的应变能力, 真正把高等教育做大做强。
二、学分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长期以来, 高校形成了学校抓院系, 院系抓年级, 年级抓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以班级为主要载体, 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综合测评为基本手段进行考评。学分制的实施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如不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法, 会造成学生思想工作滞后, 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学分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学生集体观念淡化。学分制下, 班级概念模糊, 集体活动的无法开展, 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个体作用的突出, 集体活动的减少, 造成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观念淡薄, 甚至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2.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降低。学分制的实施, 给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学分制赋予了学生较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强调竞争, 讲究效益,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这有可能导致学生急功近利, 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学分制偏重学科成绩考核, 容易使学生重视学习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这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 影响学生工作的效果。3. 学分制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难度。学分制与选课制联系在一起, 学生成材方向与人生目标乃至课程与任课教师的选择都需加强指导。另外学分制是一种竞争机制, 各种心理冲突与矛盾困惑在
【本站说明】职称网:专业致力于职称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发表、职称方面及学术论文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论文题目
如:《考试周刊》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保证通过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风因素入手,科学准确地分析归纳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探寻培养优良学风的途径和方法。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学风问题主要在于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以及诚信等问题。
1.学习动机不端正,自觉规划学习意识匮乏。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在日益开放的校园环境中不断渗透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严重影响着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方向的明确,学习动机的端正、学习动力的充足,造成学生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无心学业、忙于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学习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现象不断涌现。同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学习依赖性突出,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等问题,常常把自己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归咎于教师讲课水平、学校教学条件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风气,阻碍了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2.心理素质偏差,逆商能力不强。优良学风的养成,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些学生时常感到学习压力大、就业前景不光明、交际面临障碍,心理经常充满了焦虑、无助甚至恐惧,以至于整天精神恍惚,学习兴趣不浓,对未来没有目标,缺乏踏实进取的刻苦学习精神,遇到挫折困难容易消沉气馁,不肯接受别人帮助和批评指导。造成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学生是先天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但是更多学生是因为成长环境和认知能力存在着问题。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焦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协调好人际关系、提高抗压能力等问题,避免学生走弯路,增强逆商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困扰学风建设的重要问题。
3.诚信意识不足,德育教育缺位。目前,在高校中时常出现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风及学术道德问题。一些学生毕业论文或课程报告出现造假和抄袭的情况,学生旷课和迟到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即使在就业环节上,有些学生在就业材料、签订就业协议等方面,虚造信息、违约情况日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任。这些问题表面看是诚信问题,说到底是道德品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影响了社会风气,削弱了高校在社会中象牙塔的正面形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对于目前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风建设也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和永恒主题,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的良好环境,能够对学风建设提供很好的推动力量。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长久的熏陶,能够使受教育主体的思想与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激发人们对良好学习风气的向往和追求,提高大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工作的原始动力。因此,营造良好的外部思想氛围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这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大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协调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风建设中的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见建议,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减少学风建设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和影响,同时能够促进学风建设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认识偏差和生活中的心理偏差,促进其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克服对学习狭隘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学风建设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从而化解心理矛盾以及各种外界的干扰。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推动学风建设的对策
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推动学风建设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准确定位,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内动力,保证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一方面,高校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理论教育,把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把职业规划知识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在各个时间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更加符合本阶段实际,并督促其实现各个结点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创造专业教育讲座、创新创业平台等各种条件,让学生把学业目标与职业目标结合,促进大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2.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良好学风养成。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传扬本校优良校风学风,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术水平;通过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利用微博、微信等热门网络互动平台,开展丰富的网络文化教育,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通过鼓励学生读书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总之,搭建一切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平台,促进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使“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
3.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建设优良学风过程中,应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激励措施,鞭策后进。要积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培育浓厚的学习先进气氛,感染、激励和熏陶学生刻苦学习和努力上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要通过组织学生支部开展各种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要充分选拔好用好学生骨干的先锋示范作用,使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成为学风建设重要推动作用,调动广大同学学习的能动性。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促进学风。良好教风要靠所有教师共同的努力。“教风是广大教师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高校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风格养成,以抓好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教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要大力整顿教学秩序,强化教师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组织老教师进课堂听课,开展学生评教学,做好教师教学的监督和保障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良性健康地运行。高校要建立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奖优罚劣,奖励教学工作突出、学生评价高的教师,给其荣誉和适当报酬;惩罚教学不认真、学生评价不好的教师,暂时退出讲台,甚至退出教师序列。高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对专业感兴趣、树目标,改变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上课习惯不规范、缺课逃课行为。从而使优良师德师风教风带动学风的进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专业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